【yá háng】
牙行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市场中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评定商品质量、价格的居间行商。汉代称驵、驵侩,唐、五代称牙、牙郎、牙侩,宋、元、明又有引领百姓、经纪、行老等称呼。牙行一词始见于明代。他们以经营牲畜、农产品和丝绸布匹等手工业品为主﹔也有居间包揽水运雇船的,称埠头。
旧时提供交易场所、说合买卖双方成交而从中取得佣金的商号或个人。行(háng)。
旧时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而从中收取佣金的商行。亦指其行主。
《元典章新集·刑部·杂例》:“局院站赤、百户头目、里正、主首、牙行人等,因而取要钱物,取讫招伏,断罪追赃。”《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那 枫桥 是柴米牙行聚处,少不得投个主家脱货。” 赵树理 《三里湾·“这日子不能过了”》:“ 天成 老婆外号‘ 能不够 ’,跟本村‘ 糊涂涂 ’老婆是姊妹,都是 临河镇 一个祖传牙行家的姑娘。”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以前是个牙行,在旧政权手里当过闾长,性情狡猾。”
泛指市集。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市名》:“市井之区,交易之地,其名各省不同。南方谓之牙行。”
middleman (in former times); br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