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diàn shì】

[ diàn shì ]

中国古代科举 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主持对贡士的考试。自唐武则天时开始施行。录取后称进 士。明清时发榜分三甲:一甲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人数不定。

  1. 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 西汉 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 唐 武则天 天授 二年于 洛阳 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 开宝 八年, 太祖 于 讲武殿 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太平兴国 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 元 无殿试。 明 清 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殿试》。

  2. 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

    《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阁诗》的身不满三尺 王勃 殿试么?”

拆字

殿

英文翻译

court examination, the top grade imperial exam

造句

  1. 南宋庆元初,曾从龙任晋江县学教谕,庆元五年殿试时,他旁征博引,对答如流,宋宁宗赞不绝口,点其为状元。
  2. 在同年朝廷殿试中,荣获一甲二名,以大刀绝技“魁星踢斗”惊服天下,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榜眼及第”,授封为“一等御前带刀侍卫郎”,任职终身。
  3. 谢远涵17岁入县学,19岁中举人,20岁时进京赴考光绪甲午恩科,殿试中三甲第五十五名,赐同进士出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彼时才21岁。
  4.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5. 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6. 文章分析陈继昌的乡试、殿试文章,认为察贤任能、天人和谐、守创结合、君臣尽职、借古鉴今、盛极必衰、无为而治、立教为先是陈继昌的主要政治思想。
  7. 考官祖居岭南,嗜茶如命,一试抚掌:此茶猴采,文章好彩!此茶当名“好彩红”,少年果得殿试功名。
  8. 兹特潜太子主持殿试,选贤任能,上谢圣天降才之恩,下应黎民望治之求。
  9. 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10. 在科举时代,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得第一名者,称“三元及第”。
  11.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代趋于成熟,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三场考试都拿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及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