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 huò】
惶惑,是汉语词汇,出自《九叹·思古》,解释为惶恐疑惑。
- [ huáng huò ]
-
疑惑畏惧:他整天~不安。
疑惧;疑惑。
汉 刘向 《九叹·思古》:“閔先嗣之中絶兮,心惶惑而自悲。”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至所措。” 明 张居正 《答贾春宇计俺酋死言边事》:“今日之事,惟当镇静处之,随机应之,勿过为张皇,轻意举动,致令众情惶惑,兴起事端也。” 巴金 《秋》二二:“ 周伯涛 站在房里惶惑地往四面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
犹蛊惑。
《元典章新集·刑部·杂禁》:“其庙祝师巫之徒,或呼太保,或呼总管,妄自尊大,称为生神,惶惑民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预备立宪之满州》:“彼自居于政党者,方且执‘立宪宜以要求’之讆言,惶惑群众。”
近反义词
近义词:惶惶惶遽
反义词:
拆字
惶惑
英文翻译
anxious and perplexed; uneasy and confused; suspicious and fearful
造句
- 没有被牛羊青睐的草,就有了女孩子过了婚嫁年龄还待字闺中的焦虑与惶惑。
- 她惶惑着朝他瞪了一会儿,惊恐中裙子自手中滑落.
- 不过,姐姐,卡琳说,她那张幼稚得可爱的脸上充满了惶惑的神色,我不会劈柴火呀!
- 桌子旁坐着一个六十来岁的男人,马吕斯望见桌上有鹅翎笔、墨水和纸张,那男子是个瘦小个子,脸色蜡黄,眼睛阴狠,神态尖刁、凶恶而惶惑不安,是个坏透了顶的恶棍。
- 青年时期,少男少女因变化无常和各种情感交集而惶惑.
- 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 你我都是惯见风月之人,你说说,你这般夜夜做新郎,可有在清晨空虚失落过?那能让你知道痛,知道苦,知道怜惜,知道害怕,知道恐慌,一想到失去,便惶惑得无以复加的妇人,可是经常能有?”。林家成
- 扫过炉台、擦过桌子之后,我走开了,更加惶惑不安了。
- 我走过去告辞的时候,看到那种惶惑的表情又出现在盖茨比脸上。
- 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惶惑的神情。
- 我当然明白事实真相,但是公众会感到惶惑的.
- 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三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