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wěi zhèng】

[ wěi zhèng ]

假造的证据,指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翻译人故意做出的虚假证明、鉴定和翻译。

  1. 指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

    《清史稿·刑法志一》:“復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总则》十七章……曰关於伪证及诬告之罪。” 姚梅镇 《法学知识手册·诉讼法》:“伪证者是有意捏造、歪曲、扩大、颠倒事实进行陷害或者包庇,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2. 假托伪造的证据。

    康有为 《伪经考叙》:“主人所著《<毛诗>伪证》《<古文尚书>伪证》……既徧攻伪经,何不合作一书?”

拆字

英文翻译

false withess; perjury

造句

  1. 所以,制造伪证,最后一旦被戳破,损害的是我们周氏家族的名誉,划不来,你现在抛开个人情绪来判断这件事情,我之前所说的那个方法,是正确的。
  2. 据*弯媒体报道,台北地检署2日以教唆伪证罪起诉陈水扁。
  3. 相反的,对“作伪证”、“背信”的婚姻背叛者,则依法律和社会约定痛惩,连本带利返还受益,来帮助喜欢猎色偷腥、不能收拾情欲的男女自我矫正。
  4. 增设“民事行政伪证罪”是法制建设、健全和配套的需要。
  5. 他为犯罪分子作伪证,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6. 省纪委专案组如此捏造罪名,组织伪证,欺骗了省委、省纪委领导集体,于2012年1月4日对我采取了“双规”。
  7. 巴盟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者换血作伪证露真相。
  8. 撒谎的方式一共有八百六十九种,但是其中一种是被严格禁止的“不许做伪证陷害你的邻居。
  9. 一审结束后,他的律师做了巨大的努力,想方设法盯死那名证人,果然,此人是受人指使出庭作伪证
  10. 传统犯罪构成四分论在区别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这一重要问题上,引发了诸多争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