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xù】
不恤,〈书〉动:不顾及;不忧虑;不顾惜。语出《书·汤誓》:“我后不恤我众。”
- [ bù xù ]
-
不顾及;不忧虑;不顾惜:~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
见“ 不恤 ”。
亦作“ 不卹 ”。不忧悯;不顾惜。
《书·汤誓》:“我后不恤我众。” 孔颖达 疏:“我君 夏桀 不忧念我等众人。”《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三学之横》:“虽一时权相如 史嵩之 、 丁大全 不卹行之,亦未如之何也。” 瞿秋白 《猪八戒》:“下棋人常有的事;下得最好,也不恤随手乱却,检入子盒,从新再下。”
拆字
不恤
英文翻译
not worry
造句
- 官民因循守旧,习于苟且时日很长,士大夫多不恤国事,赞同俗流陋见取媚于众。
- 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殒身不恤的精神令人敬佩,激人奋进。
-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 听到一声巨响把她吓得嫠不恤纬。
- 守序善良,你遵纪守法,值得信赖,虽然已经过了热血上头的年纪,但胸中不平则鸣的意气未尝消磨,赈危济困,殒身不恤。
- 当时,金兵南侵,生灵涂炭,南宋政府又不恤民情,诛求无厌,人民走投无路,纷纷举行起义。
- 时诸州长吏多武夫,专以军旅为务,不恤民事;知诰在升州,独选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士大夫,倾家赀无所爱。
- 双十协定,举国欢腾,不料社鼠,来戢凶顽,迫害杂牌,不恤民命,一箭双雕,煮豆燃箕。
- 然天道无情,先贤不恤,以至开天遗泽渐失,徒留后人哀叹:洪荒崩而神道灭,六太失而天梯隐,三古尽而仙路绝,几时求的真门开。
- 久闻昆仑双剑之名,恕南某狂妄,斗胆求及锋一试,武人得闻上乘剑道武学,即以身相殉,亦不恤矣。
- 功,以官爵金钱励无耻,库伦割弃而不顾,西藏叛乱而不恤,宗社党隐伏滋蔓,而不思防制铲除,惟日以植党营私,排除异。
-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冯梦龙
- 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
- 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
- 耶稣说,在虚弱和犯错的人类中,不恤的正义根本就不是正义。
- 一系列的命令有条不恤的发布了出去,左权将视线转移到了运输车前面的巨大的投影仪上,在那里,有两只变异生物的热成像图形。
- 以其富有四海、驭使民力从不恤惜,他们若想另外取材美隆其宫室,理当无所不能。
-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 但他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殒身不恤。
- 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 粉身碎骨体不恤诛杀邪恶九重天。
- 边破边立,先易后难,双轨推进,此消彼长,不恤人言,但求可行。
- 上位精灵使不恤的砸下了魔法,几位院长勉强化解了上位水系精灵使的攻击。
- 杨将军刚刚遭遇刺杀,又遭母丧,不恤己身反而关切老夫安危,老夫感激涕零!
- 嫠妇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霣,为将及焉。
- 以道覆君而化之,是谓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是谓次忠也;以谏非君而怨之,是谓下忠也;不恤乎公道之达义,偷合苟同,以持禄养者,是谓国贼也。
- 面对我们难以想象的凶险,建国之父们将法治精神和公民权利写入宪法,为了捍卫理想,一代代人殒身不恤。
- 惟愿诸同志以党*国危亡在即,各自反省,相见以诚,勿使外间以为中山党徒只顾内争,不恤国难。
- 每当在民族受外族侵犯,官兵闻风而逃时,侠客们挥动长剑,与入侵者浴血战斗,或捐躯忘亲战死沙场,或为护忠良以及忠良之后而殒身不恤,为国为民,乃侠之大者。
- 其间不能无贫富贵贱,居富贵者,安可视宗族如路人,见贫贱而不恤哉,范文正公曰:于吾固有亲疏,于吾祖宗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
- 话说卫惠公之子懿公,自周惠王九年嗣立,在位九年,般乐怠傲,不恤国政。
- 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臣道》中写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 因为,渐进式改革的基本逻辑是边破边立,先易后难,双轨推进,此消彼长,不恤人言,但求可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