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sān mèi】

三昧(sānmèi) 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 sān mèi ]

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深得其中~。[梵samādhi]

  1. 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

    《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妙真 、 普济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 昶 之绩而嗣 忠 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迴六贼为六神,迴烦恼作菩提,迴无明为大智。”

  2. 奥妙;诀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説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 唐 、 宋 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3. 指三昧真火。

    《封神演义》第八回:“ 太一真人 动了心中三昧, 毘芦仙 亦显神通。”

拆字

英文翻译

(Budd.)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 knack; secret

造句

  1. 能文,尤工尺牍,词以小令见长,苏轼称其“入刀笔三昧”。
  2. 相对于此,北陆光临门则黯然许多,且不说原本三昧火使原本就只有楚秀生一人降临,而楚秀生西陆一行,更是闭关潜修,整个光临门上下更是蹈光养晦。
  3.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4. 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言俗缘之未脱;儒云致一,释云三昧,道云贞一,知奥义之无穷。
  5. 下手端的,炼魔见性,片晌工夫,发起三昧真火,返本还元,一体同观,大地成宝,霞光万道,正眼六通,炼金刚不坏之身,了鬼神不测之妙也。
  6. 以诗艺论,任兄雅好凝炼,不拘字义文法之桎梏,不落赘词冗句之窠臼,真知诗之三昧者。
  7. 而面前修身洁行、得其三昧的僧侣或许通幽洞微,岂不是一位极好的倾诉对象。
  8. 虽然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
  9. 三昧神剑,穷究天地,深不可测,不知君计将安出?华樱惟以微薄之力,效犬马之功,不吝代价。
  10. 玉印的要旨不是恣肆奇诡,而在平淡天真,精雅谨慎,经营过之则滞闷无味,经营不够则无神采,充分体会汉人的博大,体会不变而变的法则,方可直入三昧
  11. 你看人家可深得此中三昧,有困难、麻烦,绕行就是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12. 说真的,因为电视剧里展示得清晰,我还真有点“浅得此中三昧”。
  13. 可惜,时下不少文化名流不谙此中三昧,他们不仅当初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大展心计,而且大红大紫后,不知急流勇退,企图永远保持高知名度,永当弄潮儿。
  14. 自命“毕竟是书生”的孙淑彦先生就是深谙此中三昧的读书人,他的淘是从揭阳淘到汕头,随着屐踪所及,更淘到广州等地。
  15. 上海滩的几年生活,唐云也参加过不少朋友的画展,自己也与别人合作办了画展,此时是深得此中三昧的。
  16. 在北京当官,在天津行商,成为京畿之地一大风水,北洋军阀深得此中三昧
  17. 对于不太熟的人,很多人反而能够敞开心扉,王学谦深谙此中三昧,搭讪起来毫无压力。
  18. 楼市需求,求要得其法,求要得其三昧,求人不如求己。
  19. 为了城市建高楼而把古建筑拆掉,无异游戏三昧
  20. 他虽年过花甲,却如此容光焕发,这个中三昧,连他自己一下也说不清。
  21. 当年*席作“长夜难明赤县天”句,而柳亚子先生一晚数和之,不能得其三昧,那也并不主要基于两人才华高下,而在气度胸襟之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