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尽避该书没有直接地、有意识地做再现实践唯物主义的工作,但它在探索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本来面目的工作中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因而称得上是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的重要的部分。
  2. 因为,自然辩证法居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自然科学之间,不是作为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存在。
  3. 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了深刻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5. 在他们的反革命言行中,大量的主要的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招降纳叛、结党营私、分裂党的活动。
  6. 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7. 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地正是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
  8.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地正是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需要保持“规范”和“描述”的有机统一。
  10.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点在大众化,难点也在大众化。
  11. 文章把六中全会的主题定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分两个部分来进行论证。
  12. 只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3.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命运。
  14. 在当代中国,独立自主原则和独立自主精神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保证之一。
  15. ***思想和邓*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两次飞跃。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先进分子是有力的推动者,蔡和森就是杰出代表之一。
  17. 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述早已汗牛充栋,但对其子学科马克思主义民众化的研究却踟蹰不前。
  18.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仍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指导。
  19.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0. 第四,共产国际对***正确领导的支持,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定为六中全会主题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