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对这些人员,清政府以不破坏同安南的宗藩关系为原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2. 清政府腐败无能,处处割地赔款,使金瓯无缺的国土千孔百疮。
  3. 维新派流亡者的涉外活动加剧了清政府与英日两国的矛盾,在客观上进一步孤立了清政府,促成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序。
  4. 而美英等列强亦想借太平天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打击及上海的小刀会起义给清政府带来的困难逼地方官就范,以确立它们期望的条约体制。
  5. 而当时清政府不仅是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并且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6. 清政府的最后十年,是其作为一个统治实体进行垂死挣扎最为激烈的十年,这尤其表现在轰轰烈烈的宪政改革运动中。
  7. 虽然他宁死不降,以身殉国,却被清政府当成了甲午战争的替罪羊,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以示待罪,运回老家后不得下葬。
  8. 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中外商船云集,舳舻相接,贸易繁荣,进入黄金时代。
  9. 清政府和洋务派对教育改革缺乏整体观念和全盘规划,我们应该引以为戒;提高当前留学教育的法制化水平,并加强对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正确对待当前的少年学生留学问题。
  10. 武昌起义枪声响起,震天动地,清政府旋即垮台。
  11. 因此,从1898年到1899年,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
  12. 但事实上,到了宣统二年,还出现中第举人的喜报,反映出清政府废科举制度的不彻底性。
  13. *理衙门的建立是两次**战争后清政府应对新的外交关系变化的产物,在中国外交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4. 一个山陕梆子,直闹得清政府坐立不安,如临大敌,不惜通令全国,扑杀禁绝。
  15. 面对太平天国的声势,清政府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让大臣练兵的。1853年(咸丰三年),政府任命的督办团练大臣多达四十余位。这其中,练出名堂的就是曾国藩及其湘军。端木赐香
  16. 孙中山先生倡导革命,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满清政府
  17. 保水济运政策是清政府为保证漕粮的顺利运输而采取的措施。
  18. 清末改良派和清政府分别通过变法维新和预备立宪进行了宪政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19. 清政府长期以洋务运动为国策,洋务思潮的兴衰同晚清政治息息相关.
  20. 认为晚清政府的救荒政策,尽管表面上缜密细致,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吏治的腐败,亦不免纰漏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