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中国儒家推崇忠孝安邦,礼义治国,注重现实生命的人文精神,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强调以法治国、法律主治。
  2. 在此次集体学习中,***以古喻今,强调中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等等。
  3. 明太祖深知“武定祸乱,文治太平”这一封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4. 所谓的霸道,就是为了取胜而欺骗别人;王道,便是以慈悲之肠和仁德之心治国。德川家康
  5. 可见,孔子也是把祭祀同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
  6. 只是石勒对在华夏之区如何治国安民毕竟很陌生,身边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辅佐,在制定大政方针方面,还是会听从儒生们的意见。
  7. 军队是一个国家治国安民的支柱。
  8. 每个国家都应有治国安民的措施。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10. 反观中国儒家法往往是治国安民,注重调整社会的稳定,不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
  11. 和中外报刊发表大量时政文章,拜访当政者,提出各种治国安民建议。
  12. 分而言之,这一传统的确立首先缘于最高统治者治国安民的需要。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14. 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治国安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所盼望的理想社会却总是未能出现,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15. 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16. 中国的儒家法正如上面所说的,是治国安民之法,因此,它在太平盛世往往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17. 用道德手段来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对后世封建统治阶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 哪有!皇上乃是天之骄子,治国安民,九天揽月,赢得身前身后名,功比天高……呃……反正臣妾不会嫌弃的!
  19. 的民俗国家,把美食蒸调的道理,喻义哲理,提高到治国安民一种哲学的高度。
  20. 旌表是我国传统社会皇帝垄断的一种荣誉性权力符号,旌表的目的是为了教化民众,达到治国安民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