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陶渊明的一生选择的是站立。虽然自己的生活穷困潦倒,但为了避开官场的污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了归隐田园。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和“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的闲适。
  2. 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贵的性格,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脉相通。
  3. 陶渊明的坚守是宁可饿死路边,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4.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5. 为五斗米折腰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 他生性阔达,不拘小节,向来不为五斗米折腰,当然,要是六斗,那就不好说了……
  7. 兰亭题序,王羲之酒酣耳热,书兰亭不世名篇;采菊南山,陶渊明志逸四海,不为五斗米折腰
  8. 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9. 陶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10. 嘿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老爸,要是知道我现在这个德行,想必会气炸了肺。
  11. 这首《归园田居》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到家乡耕田时作。
  12. 采菊南山,陶渊明志逸四海,不为五斗米折腰
  13. 他并没有说出这句话,毕竟现在自己需要靠县衙吃饭,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他的风格。
  14. 1918年,贺民范决意“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后寄居长沙,“闭户读书”。
  15. 想想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真是愧杀我辈。
  16. 饿死是小,说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
  17.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些品质,需付出生命方能得以彰显:既便饿死,也不受嗟,既便杀头,也不折腰。
  18. 若真是能想要几点就有几点,那不是立马就成富翁了,他还真是穷怕了,每日里想得最多的倒是如何赚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