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dōng jìn】

[ dōng jìn ]

朝代,公元317—420,自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起到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止。建都建康(今南京)。

  1. 朝代名。公元317-420年。

    西晋 灭亡后, 司马睿 在 建康 (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重建政权,史称 东晋 。后为 南朝 宋 刘裕 取代。共历十一帝。

拆字

英文翻译

Eastern Jin dynasty 317-420

造句

  1. 昔日东晋兰亭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传承数千年至今,极尽风雅。
  2. 据记载,只有东晋时的顾恺之,曾在金陵瓦官寺作画,说是“光照一寺”,使“施者阗咽,俄顷得百万钱”。
  3. 人琴俱亡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年老后,儿子王徽之随父从乌衣巷移居浙江会嵇,王献之留在了南京。
  4. 水乡田园是多么的美呀,春天的田园美不胜收!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一定让你留恋忘返。这也难怪东晋着名隐士陶渊明放弃好好的官不做,要隐居村野,躬耕田园,过着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5. “桃花源”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幻想、虚构出的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男女同耕,老少同乐的理想社会。
  6.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时有当世才子谢安、孙绰、王羲之等四十一人于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觞至则诗成,共录诗三十七首,成《兰亭诗集》。
  7. 原来梁丰续词时用的是跟小嫦同样的东晋卫夫人小行楷,笔致清秀流畅婉转妩媚。
  8. 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非常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9. 东晋中后期,由于以谢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物的军政功业,其家族在门阀政治格局的背景下,成为一度具有执政地位的“势门”。
  10.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杜牧
  11. 一时间声威大震,东晋朝廷大为震怖,急遣谢琰率重兵讨伐。
  12. 宗兴扬勋宏坤)11月下旬,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东晋古杉群保护工程竣工。
  13. 三清山自古享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盛誉,据传是东晋葛洪炼丹的洞天福地。
  14. 再远望八公山上长着许多草和树木,也以为是东晋的士兵,更加惊恐万分.
  15. 东晋大司马大将军桓温,雄姿英发不可一世,自认为样貌出众,风神俊朗,器宇不凡,常常自比司马懿、刘琨这样的大英雄。
  16. 后秦收留反对刘裕的政敌,企图干涉东晋事务给刘裕以借口。
  17. 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18. 东晋、刘宋时期发展到高潮,齐梁以后随着山水诗的发展逐渐趋向消歇。
  19. 相传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法师12岁出家,24岁拜学高僧佛图澄学有所成后,坚持广传佛法,普度众生。
  20. 铁匣里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贵图书字画,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
  21. 淝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捷报传来,统帅谢安正与客下围棋,接过捷书草草看过,随手放在边上,了无喜色。
  22. 在庭院也好,在池边也罢;摆几盏瓜果,沏一壶香茗,手释一卷古书;身边或娇妻,或美婢,红袖添香,怡然自乐,自能体会东晋靖节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3. 苏蕙,东晋女诗人,字若兰,美女中具有兰心蕙性美质者的代言人,“织锦回文”。
  24. 直到东晋以后,由于江左偏安的局势与玄、佛思想的熏陶以及江南明秀山水对士人精神的慰藉与刺激,才促使山水游记的全面兴起。
  25. 一个现代的小女子,穿越到东晋,成为官宦世家褚家的第一庶女,棣棠。
  26. 东晋名臣周顗周伯仁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虽同辈之人相互亲昵狎玩,但却不敢轻慢放肆地对待周顗。
  27. 东晋政权初建之时,兵荒马乱,生民涂炭,国力空虚疲弊,权臣王敦等作威作福,东晋政权随时面临着覆灭的危险。
  28. 邾城,地处长江北岸,深沟壁垒,城池险固,是东晋朝廷建立在北方的一个桥头堡。
  29. 看鲜卑匈奴羯氐羌五胡如何相继更替,看晋室北伐怎样功败垂成,看谢安高卧东山,看王羲之挥洒自如,看尽东晋名士的“魏晋风流”。
  30. 东晋时期,青瓷、铜铁冶铸工艺,特别是金银饰品工艺,已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
  31. 周是东晋初期的名臣,本报以前报道的新亭对泣、空洞无物、伯仁由我等成语都与他有关。
  32. 但事实上,高宗赵构既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恢复的高远志向,在朝大臣复无东晋士人对泣新亭的那种慷慨悲凉,而依然是蹈常习故,“惴惴然讲和之不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