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吹口哨作文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吹口哨作文1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舅舅和小姨正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很愉快,所以我在不知不觉间吹起了“口哨”:其实我只是把嘴撅起,然后吹出节奏而已。渐渐地,我开始把舌头微微翘起,想试着会吹出什么效果。而就在这时,我的嘴里竟发出了一声不太响亮,但却十分清晰的声音:嘘——

  以前不会吹口哨的我,听到这个声音后,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继续这样吹着,想让声音变大,可吹出的音量还是小得像蚊子叫似的,一点儿变化也没有。没办法,我只好向舅舅请教。

  舅舅让我把嘴巴撅成字母“O”的形状,舌头卷起一点,再慢慢吹出一点气,口哨就会吹出来了。舅舅还给我示范了一次,只见他轻轻撅起嘴巴,一声轻快的口哨就出来了:嘘——

  我想吹得向舅舅一样好,我便开始不断练*。我按舅舅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吹着,虽然我总是吹不响,甚至有时根本没有发出声音,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自己就一定会成功!终于,我吹出了一声清晰又响亮的口哨!小姨笑着说:“你的进步很大呦!”这句话大大鼓舞了我,很快,一声又一声这样的口哨便出现了,口哨的声音似乎也很欢快,他们就这样伴随着我回家了。

  现在的我不但能吹口哨,还能吹出各种音调呢!这可多亏了我当时的坚持不懈呀!

吹口哨作文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而我的拿手好戏是吹口哨。

  说起吹口哨,那还是我再上一年级时,我在玩游戏,听见哥哥在吹口哨心里非常羡慕,我去问哥哥是怎么吹出来的?他说把嘴弄成O型,吹气就行了。

  知道后,每次写完作业或有空的时候总会练*吹口哨。刚开始吹就是吹不响,只是吹出来几口气,嘴一干就喝水。

  终于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我能吹出一点声音了。

  又努力了一个月,终于学会了吹口哨,而且吹得很响,还能吹出来声调。

  下课时,我和同学们在一起玩,我吹了一声口哨,他们也吹了一声口哨,我想:他们也会吹?

  我提议说:“我们比赛谁吹得响吧!”他们都答应了,我们找了一个旁边的人当裁判。

  他们先挨个吹,吹完后轮到我吹时,我吸了一大口气,使劲吹,吹得声很大,裁判也说我吹得最响,我心里非常得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任何一种本领,都要付出努力。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

吹口哨作文3

  9:00钟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裘老师走进来说:“上课,同学们好”“老师您好”我们说。

  裘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要给我们讲一个有趣的好听的故事。故事讲完了,开始讲课文。我觉得课文不大吸引人,轻轻地吹起了口哨,同桌碰了碰我,我说“干嘛?” 她说:“老师在看你了。”

  我连忙闭住嘴巴,裘老师才继续讲课,老师的耳朵可真尖。

  不吹口哨,嘴巴有点痒,轻轻地吹口哨了,同桌碰了碰我,我说:“干嘛?”“ 你口哨吹得不太好听”,同桌就开始表演她的绝活了,呀,真的比我好听多了,我碰了碰她,她说:“干嘛?” “裘老师在看你了”我说,同桌连忙闭住了嘴巴。

  叮铃铃,下课了,裘老师把我和同桌叫到了办公室,说:“为什么上课吹口哨?”我们低下了头,她又说,“你们可不可以教我吹一吹口哨。”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老师要当我们的学徒,我说:“我教你。”

  同桌碰了碰我说:“老师在试探你。”我恍然大悟,说:“裘老师,以后上课不吹口哨了。”老师说:“好的,不过休息的时候还是可以吹的,你俩吹得很动听。”

吹口哨作文4

  休息天,我和妈妈去散步,心情很好,妈妈吹着口哨,一阵优美动听的音乐从我耳中传入。我很好奇,下定决心把它学会。

  我仔细地观察着妈妈,只见妈妈嘟着嘴,不停地呼吸,就吹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吹了起来。不料,从我口中吹出去的不是音乐,而是一阵阵空气。我非常奇怪,问妈妈:“妈妈,您是怎么吹出曲子的?我很努力怎么吹出来的'全是空气?”妈妈笑了笑说:“吹口哨,我也不能怎么教你,但你可以照着我的样子,总有一天,你会学会的。但要记住: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学会的。”

  从此,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吹口哨。有时时间长了,连腮帮子都会直发酸。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我能吹出一点声音了,但这还不够,我不断练*,终于能吹出歌了,我高兴地不能形容。妈妈见了说:“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后来,当我在路上吹口哨时,还听见鸟儿也在唱歌,我想:它是不是在和我说话呢?

  你瞧吹口哨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

吹口哨作文5

  休息天,我和妈妈去散步,心情很好,妈妈吹着口哨,一阵优美动听的音乐从我耳中传入。我很好奇,下定决心把它学会。

  我仔细地观察着妈妈,只见妈妈嘟着嘴,不停地呼吸,就吹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吹了起来。不料,从我口中吹出去的不是音乐,而是一阵阵空气。我非常奇怪,问妈妈:“妈妈,您是怎么吹出曲子的?我很努力怎么吹出来的全是空气?”妈妈笑了笑说:“吹口哨,我也不能怎么教你,但你可以照着我的样子,总有一天,你会学会的。但要记住: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学会的。”

  从此,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吹口哨。有时时间长了,连腮帮子都会直发酸。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我能吹出一点声音了,但这还不够,我不断练*,终于能吹出歌了,我高兴地不能形容。妈妈见了说:“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后来,当我在路上吹口哨时,还听见鸟儿也在唱歌,我想:它是不是在和我说话呢?

  你瞧吹口哨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


吹口哨作文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吹口哨作文 (菁华5篇)(扩展1)

——我的拿手好戏吹口哨作文通用5篇

  我的拿手好戏吹口哨作文 1

  有些人的拿手好戏是唱歌,有些人是跳舞,而我的拿手好戏是吹口哨。

  一天,我看到我的表弟在吹口哨,他翘着嘴,脸涨得通红,胸口一起一伏,吹出来的曲子好听极了,我立马就被它迷住了。之后,我上课都没有好好听讲,一心只想着吹口哨的事。

  我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学着表弟的样子,吹了起来,可是怎么也吹不出声。我在网上查了查,照着图片上的样子吹了起来,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我终于能吹出声了。又过了两个月,我已经能像模像样的吹曲子了。

  那天,我和表弟给家人们吹曲子。表弟先吹第一首,看得出来,他有些紧张,腿在不停地抖,牙齿也在打战。我鼓励他说:“你吹得比我好多了,你完全不用担心。”他吹得很认真,先吸口气,嘴鼓成一个球,吹了起来。他吹完了,大家都为他鼓掌。轮到我了,外面的大树叶子哗哗作响,好像在鼓励我,鸟儿也停在窗台上,好像也想欣赏我吹出的歌。我深吸一口气,又呼出来。我开始吹了,声音像自由的小鸟在唱歌,我不知道我吹的怎么样,可大家都为我喝彩。

  第三首曲子是我和表弟一起吹的。我们手拉着手,这时,我已经不再害怕,大声吹了起来,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慢,一会儿快……时而像雨滴落下的声音,时而又像小铃铛的叮当作响,好听极了。大家都在鼓掌,小鸟在唱着胜利的歌,大树又在哗哗作响,不过这回好像在说:“你们俩真棒,曲子真好听!”大家都说:“原来家里来了两只小百灵呀!”

  我听了这话,就又吹了起来……声音婉转动听,像在森林里穿行,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的拿手好戏吹口哨作文 2

  我有一个拿手好戏,那就是吹口哨。

  我五岁的时候,在外婆家发现外公和舅舅的嘴里居然会发出一种很响亮的声音。那声音时而像小鸟清脆的歌声,时而像泉水欢快地流淌,时而又想微风拂过树林……美妙极了!舅舅告诉我,这就是口哨。只需要舌头卷起一点点,嘴巴再张成一个最小的“O”形,再吐气就可以发出声音来了。

  于是我照着舅舅的说法,做每天吹一个小时。可能是我没有天赋,吹了四五天才出来一点声音,要吹到舅舅这个程度要等到猴年马月啊!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告诉我,做事情要坚持不懈才会成功。于是我努力起来,我走路的时候吹,洗澡的时候吹,就连上厕所也吹。总之,我一有空就练*。过了半年,我终于可以吹到5了,到了,现在我的口哨可以吹到7以上了。舅舅夸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一次我在路上吹拿手好戏时,碰到了校长,校长夸我有春天的味道。我把这件事写到了考试作文里,结果老师当着全班面读了一遍,又让我在班里吹了一遍,顿时整个班级里就沸腾了起来,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

  从此,我在班里火了几个月,我还收获了一个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徒弟。也有几个人想超越我,找我挑战,但是我能轻松吹到的4,他们一个都吹不上,我被别的同学叫做“口哨小王子”。

  我爱吹口哨,吹口哨就是我的拿手好戏。

  我的拿手好戏吹口哨作文 3

  我,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可是我有一个大人们不喜欢的*惯就是吹口哨,作为一个爱吹口哨的小女孩,你们应该不会理解我的苦恼吧!你们一定觉得奇怪把!要不是我,那有可能我也觉得奇怪。我一个女孩家,便偏喜欢吹口哨。而且,我是走路也吹,空闲也吹,连写作业也吹,有的人会觉得我是个神筋病,可我觉得吹口哨是一种享受。

  起初,我是看表哥吹的,表哥努起嘴一吹,那一串串快乐的小音符便滔滔不绝地从嘴里飞出来,我听到那一串串哥声,便叫表哥教我,可表哥不教我,我便下定决心来学吹口哨。

  后来,我一有空就拿起镜子来对着镜子吹。起初,我大力一吹,吹出来的全是气,我不气馁,成天对着镜子吹,最后,终于,我吹出了一点声音,声音越来越大,终于,我能吹出了一段旋律出来。

  过了几天,我终于会吹口哨了。练就了这个本领之后我就喜欢上来这件事,所以知道现在,我是一个吹口哨的女孩!

  我的拿手好戏吹口哨作文 4

  “吁――”小时候,村子里的老人们常说:“鸡叫了,鸭跑了,包子又吹口哨了。”这时候,我蹲在他们的旁边,捂着嘴偷乐。

  包子是我在村子里最“铁”的小伙伴,也是我最熟识的男孩。因为他最喜欢吃包子,所以人称“包子”。包子瘦瘦小小的,像一条竹竿,乍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发育不良的孩子。他的头发总是乱糟糟的,像顶着个特大号的鸟窝,这里一撮,那里一撮。包子还有张长满雀斑的黢黑的脸,我总是说他的脸长得像一个烘焦了的土豆儿。

  这时候,他就会追着我满村子的跑。

  我承认,除了他喜欢满村子地追着我跑以外,我们俩*时还是挺要好的。

  想起包子,印入脑海的首先是那个暴雨天。那天,我因为追着狗玩,一直跑到了村后头的小山丘下,可不料,小狗不见了,天反而下起了大雨。豆儿大的雨点穿过层层叠叠的树枝,“啪嗒啪嗒”地打在我的连衣裙上。望着头顶厚厚的滚滚乌云遮挡不住闪电的金色光芒还有雷声的轰鸣,我顷刻之间愣住了,也自然地忘记了包子对我说过:“打雷天不要躲在树枝下,很危险。”虽然是盛夏,可是单薄的连衣裙怎么也挡不住寒冷,在瞬间,雨水冲刷过我的脸颊,因为害怕,我呜咽起来,哆嗦着躲在大石头后面,抱着自己的膝盖,把头埋在胳膊里,缩成了一个球。寒冷一次又一次钻进我的身体,那种感觉好像被童话中的冰雪女王拍了拍身体。雨还在下着,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盛夏的雷雨很短暂……对……很短暂……那时候,你就可以和包子玩了……”可冰冷的雨水不仅仅冲刷着我的身子,还冲刷着我的意识,我眯起双眼,似乎坠入了一个恍惚的世界。透明的雨重重叠叠,成了一片又一片的纱帘,透过纱帘,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人――他举着一把大伞,可他瘦得如竹竿,好像只要风再猛些,他就会被吹上天……我“呼”地直起软绵绵的脚,惊喜地冲他招着手。他奔到我面前,拿出大毛巾时,却哭了:“呜……你……你怎么……这么贪玩啊……我……我找了你……好久……连……隔壁村……都找过了……呜……”我看着他因为被雨水淋湿而显得更加乱糟糟的头发,也哭了起来。

  “吁――”在我离开之后,那声声口哨声和那个令我感动令我快乐的男孩,一同渐渐消失在我的脑海中。

  我的拿手好戏吹口哨作文 5

  我的拿手好戏是吹口哨,虽不说上很华丽,但也是优美的。

  一年级时听到同班的一位男生在吹口哨,所有人都在看他,我也很羡慕。之后我便开始苦练起来,从一开始的笨拙,一点声音都没有,再到能断断续续地吹,最后我可以吹出一首完整的歌曲。我非常开心,也希望能有机会展示展示我的拿手好戏。

  班级元旦联欢征集节目时,我信心满满地报名了。之后我每天都吹个三五遍,就是为了不出丑,但是事情往往不如意。到了表演者天,我站在台前,想努力地吹出声音,可嘴巴却偏偏发不出任何声音,仿佛要和我对着干。台下的同学也都小声地嘀咕:“她到底会不会啊,在台上来出丑的吗?”我开始害怕,开始紧张。我扫视了一圈,看到了一位同学期待和鼓励的眼神,我冷静下来,开始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心态。当大部分同学还在嘲笑我时,悦耳的口哨声传了出来,在教室回荡。我吹的是《童年》,还有一些同学一起跟着唱,那一刻,我的心放松了下来。我也闭上了眼睛,享受着安静悠闲的时光。我一下台上就有一些同学围住了我,有的问我怎么炼成的,有的还来拜师学艺,还有一些让我再吹一首……那一刻,我感到自豪和开心。

  但经过这一件事我也知道了,做一些事情时,不仅要勤加练*,还要有经验多展示。之后我也会继续练*我的拿手好戏――吹口哨。


吹口哨作文 (菁华5篇)(扩展2)

——吹口哨作文范本5份

  吹口哨作文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而我的`拿手好戏是吹口哨。

  说起吹口哨,那还是我再上一年级时,我在玩游戏,听见哥哥在吹口哨心里非常羡慕,我去问哥哥是怎么吹出来的?他说把嘴弄成O型,吹气就行了。

  知道后,每次写完作业或有空的时候总会练*吹口哨。刚开始吹就是吹不响,只是吹出来几口气,嘴一干就喝水。

  终于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我能吹出一点声音了。

  又努力了一个月,终于学会了吹口哨,而且吹得很响,还能吹出来声调。

  下课时,我和同学们在一起玩,我吹了一声口哨,他们也吹了一声口哨,我想:他们也会吹?

  我提议说:“我们比赛谁吹得响吧!”他们都答应了,我们找了一个旁边的人当裁判。

  他们先挨个吹,吹完后轮到我吹时,我吸了一大口气,使劲吹,吹得声很大,裁判也说我吹得最响,我心里非常得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任何一种本领,都要付出努力。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

  吹口哨作文 2

  我有一个拿手好戏,那就是吹口哨。

  我五岁的时候,在外婆家发现外公和舅舅的嘴里居然会发出一种很响亮的声音。那声音时而像小鸟清脆的歌声,时而像泉水欢快地流淌,时而又想微风拂过树林……美妙极了!舅舅告诉我,这就是口哨。只需要舌头卷起一点点,嘴巴再张成一个最小的“O”形,再吐气就可以发出声音来了。

  于是我照着舅舅的说法,做每天吹一个小时。可能是我没有天赋,吹了四五天才出来一点声音,要吹到舅舅这个程度要等到猴年马月啊!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告诉我,做事情要坚持不懈才会成功。于是我努力起来,我走路的时候吹,洗澡的时候吹,就连上厕所也吹。总之,我一有空就练*。过了半年,我终于可以吹到5了,到了,现在我的口哨可以吹到7以上了。舅舅夸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一次我在路上吹拿手好戏时,碰到了校长,校长夸我有春天的味道。我把这件事写到了考试作文里,结果老师当着全班面读了一遍,又让我在班里吹了一遍,顿时整个班级里就沸腾了起来,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

  从此,我在班里火了几个月,我还收获了一个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徒弟。也有几个人想超越我,找我挑战,但是我能轻松吹到的4,他们一个都吹不上,我被别的同学叫做“口哨小王子”。

  我爱吹口哨,吹口哨就是我的拿手好戏。

  吹口哨作文 3

  每当听见别人吹出十分动听的口哨声时,我就十分羡慕,不由萌生了学吹口哨的念头。

  起先我请这些“能手”教我,可是人小面子薄,他们都不理我。我就撅起嘴巴,小声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先撅起嘴,把食指放在嘴尖的前面,心想:我用力吹,口哨声一定很大。我就照心里所想,使劲地吹。没想到,除了吹出“呼呼”的风声,什么也发不出来。看来这个方法不行。

  一计不成,我就改变了方法,撮起嘴小小声地吹,啊!没想到——我的嘴巴居然发出了微弱的“嘶……嘶”声,呀!原来这样才能吹出声音来呀!我心里一阵狂喜:有门儿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会吹口哨。

  从那以后,我就天天练*吹口哨。上学、放学的途中;坐电梯上楼的间隙时间;作业完成之后;甚至在睡觉前也练……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能吹出悦耳的口哨声了。这就应了那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不仅学会了一项本事,还懂得了一个道理,看!收获大吧!

  吹口哨作文 4

  嘟——春天吹起了口哨。花都开了。你看,红色的玫瑰张开了笑脸,她说:“春天终于来了,我漫长的冬眠结束了!”

  嘟——春天吹起了口哨。树也醒了。你瞧,柳树伸了伸懒腰,她用春风这把梳子梳理着自己的“头发”呢!不知道她梳了多少遍“头发”,使得“头发”都垂下了呢!而且,她的身倒影在水中。

  嘟——春天吹起了口哨。她惊醒了天气,天气不再寒冷地打呼噜,而是均匀地呼吸。你看,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我们差点被车撞到,这是不是春天暖和了吧,人们都出来了。

  嘟——春天吹起了口哨。冬眠的动物都醒了,候鸟们从南方飞回来了。你瞧,两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我觉得它们在讨论以后生活怎么过或者它们在谈恋爱呢?

  小朋友,你也来吹一下春天的口哨,感受会怎么样?

  吹口哨作文 5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有一个狡猾的口哨,趁主人不注意,一溜烟地跑出了家门。

  当它走在大街上,遇见一只穿戴白色大衣的小狗,小狗说:“你是谁呀?敢挡住我的路,闪开!要是不走,我就吃了你!”口哨不慌不忙地毛遂自荐:“我是口哨,我能吹出各种美好的声响。”小狗说:“要是你能吹出一首美好的乐曲,我就让你走过去。”所以,口哨真的吹了一首乐曲。“叮叮咚!叮叮咚!叮咚!”但是,小狗不满意地说:“不可!不可!下一首。”就这样,口哨接连吹了4首好听的曲子。“哗啦啦!啦啦!啦啦!”、“沙沙沙!沙沙!沙!沙沙!”、“轰隆隆!隆隆!”、“嘀嘀嘀嘀嗒!嘀嘀嘀嘀嗒!”小狗仍是不满意,口哨为了安全地从小狗身边走过,持续吹第5首曲子。“叮叮当!叮叮当!……”小狗听着听着就耷拉下了脑袋,趴在了地上。口哨想:看来我吹的曲子真是悦耳呀!连小狗都做美梦了,要是再这么吹下去,我都累死了,我仍是从速走了吧!所以口哨悄悄地溜走了。当那只小狗从美梦中醒来时,发现口哨不见了,处处乱找,都没找到。由于口哨现已跑回了家。

  狡猾的口哨再也不敢悄悄地出去了。


吹口哨作文 (菁华5篇)(扩展3)

——《口哨与小狗》教案菁选

《口哨与小狗》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口哨与小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理解动画片内容,会用较完整的话讲述动画片主要内容。

  2.尝试根据动画片情节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红蓝帽子

  2.图谱

  3.剪接好的动画片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学*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小狗树林的图片

  2.小狗录音,乐曲《小狗与口哨》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2)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表现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节。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学*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小狗树林的图片

  2.小狗录音,乐曲《小狗与口哨》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

  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

  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

  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

  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

  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

  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

  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2)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表现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节。

  活动目标:

  1、初步学*集体舞“口哨与小狗”,学*用右脚起步,有节奏地跟着音乐踢、踏步和走。

  2、知道手套在动作转换及交换同伴时对方位的提示作用,以儿歌帮助记忆动作,感受音乐A、B、A乐段,并用动作表达。

  3、能体现出小绅士散步、跳舞时愉悦的心情,表现神气活泼的样子。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白色的手套。

  2、在场地上画好一个大圆圈。

  3、一张画有小绅士的`图片、一顶绅士帽和一只小狗玩具。

  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介绍集体舞的名称“口哨与小狗”(出示小绅士的图片和小狗)指导幼儿观察小绅士的图片,并用动作表现神气样子。

  2、教师用儿歌引导幼儿完整听一遍音乐。

  儿歌:我是顽皮的小绅士,

  广场散步和跳舞,

  路边的小狗我逗一逗,(汪汪!)

  我差点怎么样呢?

  3、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踢、踏步和走”。

  (1)重点学*踢的动作:指导幼儿屈膝,身体重心在左腿上,踢时脚要擦地。

  (2)用“戴手套的右手”提示幼儿哪是右脚,开始时以右脚起步做动作。

  4、组织幼儿分内外圈站好,跟着A段的音乐学*基本动作:踢、踏步和走的动作。

  5、教师示范B段音乐交换舞伴的动作:“转一圈,面对面,行礼。”

  幼儿学*用“戴手套的右手”辨别左右,交换位置找下一个朋友跳舞。

  6、按音乐的A、B、A段把前面动作连起来做一次。然后提问:小绅士跳舞时碰到谁?(小狗)

  7、启发幼儿自编音乐结束部分的动作。

  (1)小绅士是怎样逗小狗?怎样跑?

  (2)狗来了,小绅士怎样蹲下?

  8、听音乐把小绅士散步、跳舞、逗小狗的动作连起来完整跳一次。

  9、小结。指导幼儿讲出手套的作用。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

  3、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因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

  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

  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5、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6、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身心的协调发展。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欣赏《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爱心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2∕4拍,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曲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曲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狗和小主人头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用具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头饰和用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三连音节奏型,能够听辩出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能够听辨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能够感受歌曲节奏、体验歌曲艺术内涵,完成“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惯。

  (重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提升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难点):用动作表现音乐,并从听觉上感受三连音。

  (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没接触过三连音和后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型,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而且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音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教法、学法):在教法上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比较法,实践法,创造法等教学手法。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对学*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在学法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体验、参与、实践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着口哨走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问:刚才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谁能模仿一下吹口哨?

  生:口哨……

  3、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和口哨有关的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4、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师生律动)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5、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起手来;没有口哨时,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脚走起来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同学们拍了几次手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那同学们走了几次呢?(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师: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声音要稍微低一点,没有第一段响亮……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

  小鸟——

  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

  第一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第二乐段——男同学锤着手蹲下来踏步

  第三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教学目标:

  1.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学生想象力,感受音乐,

  2.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公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的*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

  鸟——飞翔

  小

  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低年级要培养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用绘画、舞蹈、即兴表演与音乐相关的游戏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这首乐曲中,在感知全曲的旋律之后,我先让学生听感觉印象最深的声音(口哨声和狗叫声),然后让学生听口哨声的主题音乐,跟着哼唱把主题音乐熟悉之后,再听口哨吹出的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学生对音乐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加以想象,填上自己编出的故事,在最后的表演中随着音乐再现出乐曲的情绪。

  设计思路: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要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在即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在设计课程时尽量贴*幼儿生活。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欣赏,引导幼儿听辨音乐的结构--五个乐段,能用肢体动作或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3、创编音乐游戏,感受同伴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乐曲碟片一张。

  2、五张故事图片。

  3、小狗头饰若干。

  4、皮球若干。

  教学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1)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曲子,请大家认真倾听音乐。播放音乐。

  (2)教师 提问:"这首曲子好听吗?你听了以后心情怎样?"(3) 提问:"在这首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出示故事图片,故事导入:

  师:老师给这首曲子编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 图片一:今天的天气真好呀!一个叫天天的小男孩吹着口哨和他心爱的小狗一起去树林里散步。

  (2) 图片二:他们来到一片草地上,小狗看见有几只其他的小狗正在玩。小狗就向天天请求到:"我也想去玩一会儿,行吗?"天天同意了小狗的请求,在一旁休息。

  (3) 图片三:小狗玩了一会儿,累了!于是又和天天继续散步。

  (4) 图片四:这时候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对天天说:"你的小狗好可爱呀!我们可以和你的小狗一起散步吗?"天天说"好哇!"于是,小狗神气地走在前面,小朋友们跟在后面,大家一起散步。

  (5) 图片五:天渐渐黑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天天和小狗也要回家了!他们又一起吹着口哨,开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家门口,咦?小狗去哪了?天天吹起口哨呼唤小狗,小狗马上从一旁蹿到天天面前"汪汪!汪!"地叫起来,好像在说:"我在这呢!"于是,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注:图片一、三、五完全相同)

  3、引导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感受进行曲音乐的特点,感受回旋曲式的风格。

  (1)师:我们结合图片一来听一听A段的音乐。(播放第A段音乐及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能听出他们在散步吗?散步的速度怎样?请你来学一学,请幼儿到前面模仿,帮助幼儿加深对第一段音乐的印象。

  (2)请幼儿结合图片二听一听B段音乐,(播放B段音乐及图片二)提问:B段音乐你听到后有什么感觉?是欢快还是低沉?我们怎么表现这段音乐?请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狗和小狗的伙伴在快乐的`玩耍,(让幼儿听B段音乐进行表演,体会小狗和伙伴玩耍时快乐的心情)..

  (3)师:我们结合图片三来听一听下段音乐。(播放第三段音乐及出示图片三)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和A段音乐一样,图片也基本相同,都是轻松快乐的心情,教师解释一下这样的曲式就是回旋曲式的特点,乐曲中有反复的地方。

  (4)结合图片四听一听C段音乐,教师进行讲解,因为有朋友的加入,队伍增大了所以音乐相比之下也最雄壮有力,幼儿表现这段时要精神饱满,雄壮有力。

  (5)出示图片五,及音乐最后一段,倾听音乐又变回了轻快的节奏,教师告诉幼儿天黑了小狗要回家了,小狗玩累了和主人轻松的向家走,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当听到三声狗叫时,扮演小狗的小朋友快乐的和主人抱在了一起,感受小狗和主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引导幼儿听出乐段一、三、五是基本相同的(都是天天吹着口哨,带着小狗在散步),在此基础上再区分乐段二(小狗在玩皮球)、四段(最雄壮有力,大家集体散步)。引导幼儿感受回旋曲式的特点:"象这样:A-B-A-C-A乐段的风格的乐曲就是回旋曲式。"

  4、创编音乐游戏,感受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我们应该怎样表演呢?首先要分派角色,一个扮演主人奥嘟嘟,一个扮演小狗。

  (2)与幼儿一起讨论第一、三、五段和二、四段分别怎样表演。

  (3)播放音乐,集体表演:两人为一组,一人扮演奥嘟嘟,一人扮演小狗戴上小狗头饰。乐段一、三、五乐段时两人手拉手围成圈在线上踏步走。乐段二,"奥嘟嘟"坐在线上等待,"小狗"去取一个球,玩在身上滚球的动作。乐段四,大家集体踏步向圈内走,以一个乐句为变化,第一三乐句向圈内踏步走,第二四乐句向后踏步走。

  (4)角色互换,游戏再来一次。

  5、结束:"原来口哨也能吹出这么好听的音乐,还这么管用。孩子们,牵上你的小狗,我们一起去操场上散步吧!"播放音乐幼儿手拉手踏步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

  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

  (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

  (生:小鸟、小狗)

  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

  (生:低沉)

  为什么?

  (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2、师生再见。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

  二、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

  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

  三、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

  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

  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四、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五、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六、结束活动:

  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活动准备

  小狗树林的图片

  乐曲《小狗与口哨》

  图谱一张、小狗录音

  活动目标

  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学*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

  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

  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

  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

  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

  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2)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表现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节。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听到口哨声——女同学没有口哨声——男同学小鸟——飞翔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吹口哨作文 (菁华5篇)(扩展4)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实用10份

  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新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是欣赏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这首曲子活泼、欢快,我曾经选用在书本剧《鼹鼠的月亮河》中。全曲分为3段。今天的.课中,我首先播放第一段,请孩子们听一听。接着我用线条在黑板上把乐曲的旋律表示出来。一句形成一个叫声的图案。几遍过后,孩子们都听出第一段中分为几个乐句。第二段,音区变低,变沉重,我用有力的顿笔描画,孩子们觉得音乐也能像美术一样画出来。第三段,我请孩子们听,我画,他们一下子就发现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样,再听的时候,有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乐句有点不一样,还有小狗的叫声呢。当我把三段音乐都板书到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清晰的发现,乐曲的三段结构,第一、第三段的相似,第二段的不同。这节课我上得很兴奋,我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上欣赏课,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把无形的音响用有形的线条、实在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手一起用线条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通过学*舞蹈的动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二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从而引入到A段主题音乐,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课堂的语言还是需要再精炼一些,学生的活动再丰富一点,趣味一点。

  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惯。

  xxxx年XX月XX日上午第X节课在学校XX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讲故事时,乐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随身话筒,这个环节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为了追求节奏的动态效果,我采用了在黑板上随音乐直接展示图谱,够直观但不够美观。这些细节都是以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通过学*舞蹈的动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二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从而引入到A段主题音乐,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课堂的语言还是需要再精炼一些,学生的活动再丰富一点,趣味一点。

  新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是欣赏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这首曲子活泼、欢快,我曾经选用在书本剧《鼹鼠的月亮河》中。全曲分为3段。今天的课中,我首先播放第一段,请孩子们听一听。接着我用线条在黑板上把乐曲的旋律表示出来。一句形成一个叫声的图案。几遍过后,孩子们都听出第一段中分为几个乐句。第二段,音区变低,变沉重,我用有力的顿笔描画,孩子们觉得音乐也能像美术一样画出来。第三段,我请孩子们听,我画,他们一下子就发现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样,再听的时候,有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乐句有点不一样,还有小狗的`叫声呢。当我把三段音乐都板书到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清晰的发现,乐曲的三段结构,第一、第三段的相似,第二段的不同。这节课我上得很兴奋,我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上欣赏课,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把无形的音响用有形的线条、实在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手一起用线条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惯。

  (二)

  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吹口哨作文 (菁华5篇)(扩展5)

——《口哨与小狗》教案优选【10】篇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学*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小狗树林的图片

  2.小狗录音,乐曲《小狗与口哨》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

  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

  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

  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

  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

  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

  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

  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2)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表现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节。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

  3、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因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

  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

  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5、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6、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听到口哨声——女同学没有口哨声——男同学小鸟——飞翔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

  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

  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

  (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

  (生:小鸟、小狗)

  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

  (生:低沉)

  为什么?

  (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2、师生再见。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旋律,体验乐曲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2、初步会根据B段音乐,想象用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类的亲密关系,体验扮演角色、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欣赏狗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物质准备:图谱、指挥棒一根、音乐《口哨与小狗》

  活动过程:

  (一)提出倾听要求,直接引入。

  指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听一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提问:音乐里有什么声音?

  (二)结合图谱及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旋律。

  1、在边听边展示图谱中,完整欣赏音乐。

  指导语:《口哨与小狗》说的是小主人洋洋,喜欢边吹口哨,边和小狗散步,散步的时候他会和小狗玩好多有趣的游戏,玩累了,一起回家的故事。故事就藏在音乐中,我们再听一听。

  提问:第一幅图讲的是?那第三幅呢?

  2、重点欣赏B段音乐,在倾听与猜想中,尝试表现"逗狗"的游戏情节。

  (1)猜想:洋洋怎样逗小狗呢?

  (2)幼儿分别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参与"逗狗"游戏,表现B段音乐。

  (三)以两两合作形式,开展合作性游戏"口哨和小狗",体会音乐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指导语:有的想当小狗、有的想当主人,这样吧,两两合作,找一个伙伴商量。

  活动反思:

  (一)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惯。

  (二)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

  3、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因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

  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

  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5、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6、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活动目标:

  1.理解动画片内容,会用较完整的话讲述动画片主要内容。

  2.尝试根据动画片情节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红蓝帽子

  2.图谱

  3.剪接好的动画片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学*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小狗树林的图片

  2.小狗录音,乐曲《小狗与口哨》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2)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表现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节。

  教学目标:

  1.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学生想象力,感受音乐,

  2.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公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的*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

  鸟——飞翔

  小

  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吹口哨作文 (菁华5篇)(扩展6)

——《口哨与小狗》音乐教案实用五份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学*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小狗树林的图片

  2.小狗录音,乐曲《小狗与口哨》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

  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

  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

  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

  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

  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

  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

  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2)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表现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节。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3、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因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5、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6、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