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三顾茅庐作文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三顾茅庐作文1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这不,今天我也三顾茅庐拜师了么?

  我拜的师傅叫叶紫薇,是我们班上的绘画高手,这不,今天同时有两家杂志社给叶紫薇寄来了样本么?里面还登上了她画的画呢!虽然叶老师总是夸我绘画技术进步不少,可是要是想在杂志上面发表,那可是好比伸手摘天上的星星呢!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每次看着叶紫薇在画画我就会感叹:画的真好啊!不管是画卡通人物或是动漫人物,她总能画的唯妙唯俏,好像就是从电脑里面走出来的画一样,我一定要拜到这个师傅!下了课,我一个箭步冲到叶紫薇的桌子前面,大声说:“叶紫薇我要拜你为师!”这个时候她还在桌子上面画画哩,似乎是被我下了一跳说不出话来。叶紫薇的同桌赖伟祥可是班上的调皮大王,他笑嘻嘻地说:“拜师啊?先磕三个响头。”我白了他一眼,然后再对叶紫薇说:“你到底有没有听到啊!我要拜你为师!”然后赖伟祥又说:“不磕头,没诚意!”这个时候叶紫薇拿着一杯水就想走,我心里暗暗想:“叶紫薇呀叶紫薇,你是嫌我没诚意还是一个画画不比你好的人啊?哼,我才不管呢!刘备三顾茅庐我这才两拜呢!”我拦住叶紫薇,说:“你今儿要把这事说明白!”她似乎很紧张,脸都涨成猪肝色了,我噗嗤笑了,这个时候也打铃了,我只好回到位置上了。

  叶紫薇呀叶紫薇,你虽然画画好,但是大大小小也是个语文委员啊,你教我画画,我可以教你语文啊!看来明天还得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作文2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语文老师谭老师给我们一节课的时间,在这节课里让我们表演《三顾茅庐》,顿时,同学们像疯了一般大声喊道:“真是太好了!”

  表演开始了,第一个上场表演的小组是张小烁那一组,唐荣泽演诸葛亮、纪晓轩演童子、国力桂读旁白、王博源演刘备、陈俊宇演张飞,罗胜吉演关羽而张小烁就是这一小组的指挥者,他们这一小组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场搞笑剧。一上场,他们的装扮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只见刘备以一边摸着胡须一边意味深长的对刘备和张飞讲:“这次一定要邀请到诸葛先生,好助我一臂之力统一天下。”张飞大声嚷道;“一个小小的刁民,用不着大哥亲自去请,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可把他!”刘备马上斥责道:“不要胡说,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的跟诸葛亮较量一番,如果真较亮起来,你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关羽也跟着说:“是呀,大哥说的对我们应该尊重诸葛先生。”说完三人就骑着马走了,到了诸葛亮家门口,刘备便上前敲门……看完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笑的前仰后合的。

  第二组上场的是王泽龙那一组,他们表演的十分逼真,演完之后同学们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们也给了很好的点评。

  第三个上场的小组是谭晨鑫那一小组,可能是由于台词背不熟、人物没选好的缘故吧!我都有点快听,迷糊了。

  第四组是孙奉林那一小组,虽然他们组表演的不错,正当我们看的快陶醉了的时候,下课铃便“叮叮叮,叮叮叮”地响了起来,便只好让他们下台了。

  表演全部完事后,同学们便下课休息了,那时,我想我已经想好了今天日记的内容了。

三顾茅庐作文3

  据说,三国年间……某一天,刘备三兄弟听说了有孔明这个人!刘曰:这个人是谁?干什么的?有什么才华?祖籍在哪里?……一下子问了,不——知道多少个问题!说得张飞和关羽头都大了!可是他们还是保持清醒地说:老大!你把我们的台词都说了我们说什么?“哦,sorry!谁叫我记性太好了呢?”张飞小声对关羽说:“老大也太自恋了点吧!”好,言归正传,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他吧!是!老大!

  第二天,“啦啦啦啦”刘备哼着五音不全的歌,骑着小毛驴,后面的跟班(张飞和关羽),可痛苦死了,一会儿为老大拍蚊子,一会为老大赶驴。嗨!命苦呀!终于,俩个人的工作结束了,可是……对不起,诸葛先生不在家!不过,你们可以明天来!哦……三个人扫兴而去。切换镜头……

  诸葛先生今天算了一下卦,算出来,今天会有人来找他出山,所以故意交代童子说他不在家。自己爬到树上,看他们遭到自己拒绝了,明天还会不会来!要试试他的诚意。

  果然,刘备等人,明天还是遵守预约来了!下面是天气预报:今天阴转多云,有雷阵雨。可刘备等人还是不顾暴雨淋,刘备倒是没事,有张飞和关羽给他打伞。可……算了,每次受伤的都是他们。诸葛先生呢?他可不管这些,照样不见。这回,张飞可火了,正好,一个雷打到了树枝上。他灵机一动,把树枝往柴房里一扔,妈呀!诸葛先生终于,给逼出来了。可还是不答应刘备出山,他偏要刘备给他三十万元赔偿他精神损失费。

  刘备哪有这么多钱哪!所以,等他凑足了钱,已经是十二月了,大雪纷飞。刘备冒着风雪。终于把诸葛亮请出了山。回去之后,他又大吹大擂了……

三顾茅庐作文4

  后来有一天,刘备开着奥迪在郊外散步,突然听到自己的手机响起“吉祥三宝”的美妙歌曲,迅速接了电话。

  “喂,那位吗?”刘备问道。

  “刘哥哥,我,徐盖啊?听说你最*很沮丧?而且还是因为人才问题。”徐盖说。

  “你好,别提了。虽然我手下的武装不少,但文官不多。你想让我怎么做?”

  “是这样的,我给诸葛亮、李仁成风流、表人才、我的校友教士、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甚至QQ取了有个性的名字。”就像冷膜雪一样“,怎么样?”

  “真的,请告诉我他的地址。单击

  “这个人住在卧龙岗中心的别墅里。快走。再见。

  “再见。”刘备连忙叫了官,张两个弟弟开车到卧龙岗。

  当刘备看到卧龙岗的景色时,他叹了口气说。“没想到小新野会有这么美丽的地方,世界真大,太神奇了。”

  到诸葛亮家的时候是下午。

  “喂,老师在吗?”刘备问小孩子。

  “对不起。我们的老师和他的同学出去旅游了。”小孩子回答说。

  “啊,那我们下次来。”刘备说完就走了。

  几天后,刘备又到了诸葛亮家,但诸葛亮还不在,他说他去滑雪了。生气的装备差点打到他家,幸好关羽拦住了。

  三天后,刘备等人又到了卧龙岗,这次诸葛亮在家。刘备高兴地急忙去看,但不认为诸葛亮在睡觉,所以屏住呼吸等了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后,诸葛亮醒了过来,洗了澡,见到了刘备。

  “诸葛老师,我想请你从山上出来恢复队长。不行吗?”刘备问道。

  “好吧,但是工资呢?单击

  “没问题,两千万美元,好吗?单击

  诸葛亮心里很高兴,但嘴里说:“是的,但还需要一辆好车。”说。

  “好的,来喝一杯吧。祝你合作愉快。”

  第二天,诸葛亮等人乘坐刘备的奥迪回到了中韩。

三顾茅庐作文5

  2115年,刘备想造出更先进的武器来对付曹操,所以想请孔明再次出山。

  这一天,因为刘备自己的奔驰坏了,关羽的法拉利送到洗车房去了,刘备只好开着张飞的上海大众直奔孔明的家。见一独立的大院,透景墙里有一座三层小楼,想这就是孔明的家了。刘备上前按了按门铃,一童子出来,隔着大门问:“你找谁?”“孔明先生在家吗?”“我家主人去纽约了,最少七个月才回来。”童子说完转身回屋了。刘备等人只好回转,谁知在回去的路上,“上海大众”没油了,一行人等只好推着车返回驻地。七个月后,刘备二请孔明,这次他是开着关羽的法拉利去的,因为刘备自己的奔驰仍在“爬窝”。为了悲剧不再重演,刘备吩咐关羽把油加满。一路无话,来到大

  出来,余兴未消,说:“刘先生找我何干?”“请孔明先生帮我设计最先进的武器,我准备再打曹操。”刘备小心翼翼地说。“没问题。”看孔明这样痛快地答应了,刘备心中一喜。“你们准备出多少钱呢?”没有想到孔明话锋一转问道。“一定不会亏了先生。”刘备咬咬牙说。“好吧,我随你们出山。”说罢,摇着他的鹅毛扇子,一弯腰,钻进了刘备奔驰。看着孔明的背影,刘备恨恨地想:等我打败了曹操,再收拾了你,看你还黑不黑?


三顾茅庐作文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顾茅庐作文 (菁华5篇)(扩展1)

——三顾茅庐作文 (菁华5篇)

三顾茅庐作文1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这不,今天我也三顾茅庐拜师了么?

  我拜的师傅叫叶紫薇,是我们班上的绘画高手,这不,今天同时有两家杂志社给叶紫薇寄来了样本么?里面还登上了她画的画呢!虽然叶老师总是夸我绘画技术进步不少,可是要是想在杂志上面发表,那可是好比伸手摘天上的星星呢!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每次看着叶紫薇在画画我就会感叹:画的真好啊!不管是画卡通人物或是动漫人物,她总能画的唯妙唯俏,好像就是从电脑里面走出来的画一样,我一定要拜到这个师傅!下了课,我一个箭步冲到叶紫薇的桌子前面,大声说:“叶紫薇我要拜你为师!”这个时候她还在桌子上面画画哩,似乎是被我下了一跳说不出话来。叶紫薇的同桌赖伟祥可是班上的调皮大王,他笑嘻嘻地说:“拜师啊?先磕三个响头。”我白了他一眼,然后再对叶紫薇说:“你到底有没有听到啊!我要拜你为师!”然后赖伟祥又说:“不磕头,没诚意!”这个时候叶紫薇拿着一杯水就想走,我心里暗暗想:“叶紫薇呀叶紫薇,你是嫌我没诚意还是一个画画不比你好的人啊?哼,我才不管呢!刘备三顾茅庐我这才两拜呢!”我拦住叶紫薇,说:“你今儿要把这事说明白!”她似乎很紧张,脸都涨成猪肝色了,我噗嗤笑了,这个时候也打铃了,我只好回到位置上了。

  叶紫薇呀叶紫薇,你虽然画画好,但是大大小小也是个语文委员啊,你教我画画,我可以教你语文啊!看来明天还得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作文2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语文老师谭老师给我们一节课的时间,在这节课里让我们表演《三顾茅庐》,顿时,同学们像疯了一般大声喊道:“真是太好了!”

  表演开始了,第一个上场表演的小组是张小烁那一组,唐荣泽演诸葛亮、纪晓轩演童子、国力桂读旁白、王博源演刘备、陈俊宇演张飞,罗胜吉演关羽而张小烁就是这一小组的指挥者,他们这一小组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场搞笑剧。一上场,他们的装扮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只见刘备以一边摸着胡须一边意味深长的对刘备和张飞讲:“这次一定要邀请到诸葛先生,好助我一臂之力统一天下。”张飞大声嚷道;“一个小小的刁民,用不着大哥亲自去请,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可把他!”刘备马上斥责道:“不要胡说,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的跟诸葛亮较量一番,如果真较亮起来,你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关羽也跟着说:“是呀,大哥说的对我们应该尊重诸葛先生。”说完三人就骑着马走了,到了诸葛亮家门口,刘备便上前敲门……看完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笑的前仰后合的。

  第二组上场的是王泽龙那一组,他们表演的十分逼真,演完之后同学们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们也给了很好的点评。

  第三个上场的小组是谭晨鑫那一小组,可能是由于台词背不熟、人物没选好的缘故吧!我都有点快听,迷糊了。

  第四组是孙奉林那一小组,虽然他们组表演的不错,正当我们看的快陶醉了的时候,下课铃便“叮叮叮,叮叮叮”地响了起来,便只好让他们下台了。

  表演全部完事后,同学们便下课休息了,那时,我想我已经想好了今天日记的内容了。

三顾茅庐作文3

  据说,三国年间……某一天,刘备三兄弟听说了有孔明这个人!刘曰:这个人是谁?干什么的?有什么才华?祖籍在哪里?……一下子问了,不——知道多少个问题!说得张飞和关羽头都大了!可是他们还是保持清醒地说:老大!你把我们的台词都说了我们说什么?“哦,sorry!谁叫我记性太好了呢?”张飞小声对关羽说:“老大也太自恋了点吧!”好,言归正传,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他吧!是!老大!

  第二天,“啦啦啦啦”刘备哼着五音不全的歌,骑着小毛驴,后面的跟班(张飞和关羽),可痛苦死了,一会儿为老大拍蚊子,一会为老大赶驴。嗨!命苦呀!终于,俩个人的工作结束了,可是……对不起,诸葛先生不在家!不过,你们可以明天来!哦……三个人扫兴而去。切换镜头……

  诸葛先生今天算了一下卦,算出来,今天会有人来找他出山,所以故意交代童子说他不在家。自己爬到树上,看他们遭到自己拒绝了,明天还会不会来!要试试他的诚意。

  果然,刘备等人,明天还是遵守预约来了!下面是天气预报:今天阴转多云,有雷阵雨。可刘备等人还是不顾暴雨淋,刘备倒是没事,有张飞和关羽给他打伞。可……算了,每次受伤的都是他们。诸葛先生呢?他可不管这些,照样不见。这回,张飞可火了,正好,一个雷打到了树枝上。他灵机一动,把树枝往柴房里一扔,妈呀!诸葛先生终于,给逼出来了。可还是不答应刘备出山,他偏要刘备给他三十万元赔偿他精神损失费。

  刘备哪有这么多钱哪!所以,等他凑足了钱,已经是十二月了,大雪纷飞。刘备冒着风雪。终于把诸葛亮请出了山。回去之后,他又大吹大擂了……

三顾茅庐作文4

  后来有一天,刘备开着奥迪在郊外散步,突然听到自己的手机响起“吉祥三宝”的美妙歌曲,迅速接了电话。

  “喂,那位吗?”刘备问道。

  “刘哥哥,我,徐盖啊?听说你最*很沮丧?而且还是因为人才问题。”徐盖说。

  “你好,别提了。虽然我手下的武装不少,但文官不多。你想让我怎么做?”

  “是这样的,我给诸葛亮、李仁成风流、表人才、我的校友教士、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甚至QQ取了有个性的名字。”就像冷膜雪一样“,怎么样?”

  “真的,请告诉我他的地址。单击

  “这个人住在卧龙岗中心的别墅里。快走。再见。

  “再见。”刘备连忙叫了官,张两个弟弟开车到卧龙岗。

  当刘备看到卧龙岗的景色时,他叹了口气说。“没想到小新野会有这么美丽的地方,世界真大,太神奇了。”

  到诸葛亮家的时候是下午。

  “喂,老师在吗?”刘备问小孩子。

  “对不起。我们的老师和他的同学出去旅游了。”小孩子回答说。

  “啊,那我们下次来。”刘备说完就走了。

  几天后,刘备又到了诸葛亮家,但诸葛亮还不在,他说他去滑雪了。生气的装备差点打到他家,幸好关羽拦住了。

  三天后,刘备等人又到了卧龙岗,这次诸葛亮在家。刘备高兴地急忙去看,但不认为诸葛亮在睡觉,所以屏住呼吸等了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后,诸葛亮醒了过来,洗了澡,见到了刘备。

  “诸葛老师,我想请你从山上出来恢复队长。不行吗?”刘备问道。

  “好吧,但是工资呢?单击

  “没问题,两千万美元,好吗?单击

  诸葛亮心里很高兴,但嘴里说:“是的,但还需要一辆好车。”说。

  “好的,来喝一杯吧。祝你合作愉快。”

  第二天,诸葛亮等人乘坐刘备的奥迪回到了中韩。

三顾茅庐作文5

  2115年,刘备想造出更先进的武器来对付曹操,所以想请孔明再次出山。

  这一天,因为刘备自己的奔驰坏了,关羽的法拉利送到洗车房去了,刘备只好开着张飞的上海大众直奔孔明的家。见一独立的大院,透景墙里有一座三层小楼,想这就是孔明的家了。刘备上前按了按门铃,一童子出来,隔着大门问:“你找谁?”“孔明先生在家吗?”“我家主人去纽约了,最少七个月才回来。”童子说完转身回屋了。刘备等人只好回转,谁知在回去的路上,“上海大众”没油了,一行人等只好推着车返回驻地。七个月后,刘备二请孔明,这次他是开着关羽的法拉利去的,因为刘备自己的奔驰仍在“爬窝”。为了悲剧不再重演,刘备吩咐关羽把油加满。一路无话,来到大

  出来,余兴未消,说:“刘先生找我何干?”“请孔明先生帮我设计最先进的武器,我准备再打曹操。”刘备小心翼翼地说。“没问题。”看孔明这样痛快地答应了,刘备心中一喜。“你们准备出多少钱呢?”没有想到孔明话锋一转问道。“一定不会亏了先生。”刘备咬咬牙说。“好吧,我随你们出山。”说罢,摇着他的鹅毛扇子,一弯腰,钻进了刘备奔驰。看着孔明的背影,刘备恨恨地想:等我打败了曹操,再收拾了你,看你还黑不黑?


三顾茅庐作文 (菁华5篇)(扩展2)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9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落实目标1—4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落实目标5—7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解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听写复*生字词

  过渡: 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三顾茅庐》。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1、学生读题,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你能把课题说出完整的一句话?

  2、请学生根据短文和拼音听写生字。

  刘备两次请zhū ɡě(1)亮出山辅助自己,都没有见着。第三次时,张飞要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怪他不尊重人才。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yí( 2 )人。诸葛亮正在草tánɡ(3)午睡,刘备ɡōnɡ ɡōnɡ(4)敬敬地站立等了半shǎng (5)。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刘备听了他的策略后,茅塞顿开。后来,诸葛亮出山,刘备经常和他tǎo(6)论天下大事。这就是三ɡù máo(7)庐的故事。

  3、大屏幕出示答案,订正并自由朗读。

  第二板块: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过渡: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去拜见诸葛亮,可这里却先插入一段隆中的景色描写,你觉得是否合适?找出来,读一读,体味一下。

  1、欣赏美景,出示图文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

  (松林、溪流、竹林)

  (2)积累词语

  怎样的松林? (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组 (疏疏朗朗的松林)

  是啊,稀疏而又清晰的松林,上面或许还有可爱的小松鼠在跳来跳去呢!

  怎样的竹林? (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组 (青翠欲滴的竹林)

  那颜色绿得都快要流出来了!

  怎样的小溪? (清澈见底) (潺潺流动)

  读好这个词组。(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动的溪流)

  我猜想,那里面的溪水一定非常甘甜!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2、感受“才华”

  a、出示图文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读这句话

  (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看图做手势理解。

  (3)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因为什么?

  (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要说明隐居在这里的诸葛亮就像一条卧龙一样等待着施展才华的时刻到来。)

  (5)引出二顾茅庐时诸葛均吟诵的诗歌,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才华和等待时机。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这就是此处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与写法。你觉得这部分的景色描写需要吗?(需要,太需要了!)

  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段美丽而神奇的'隆中景色。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过渡:诸葛亮果真是个有人才的人吗?(板书:人才)(是)是的,他不仅才华横溢、雄才大略,还在等待时机,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b、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

  过渡: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

  c、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比喻句)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要是这样写就具体了,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形象具体的说明。)

  (3)读好这三个比喻句。

  第三板块、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过渡:刘备是怎样请到诸葛亮的呢?请同桌分角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前二次没见着诸葛亮,第三次去请的时候,张飞说些什么?刘备说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

  (一)语言

  1、同桌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1)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2)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3) 只要抓住了张飞和刘备说话时样子的词就能把这两句话读好,

  (4)从这次人物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刘备的诚意;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分角色再读读这两个人物的语言。

  过渡:刘备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二)行动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2、交流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进

  3、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怕惊着诸葛亮)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 (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吵醒诸葛亮)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又说明了什么? (对诸葛亮有礼貌)

  这一等等了多久?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

  4、读好这些词语。

  (1)“下马步行”:脚步轻一点,不要打扰了诸葛先生;

  (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显得自己有礼貌;

  (3)“轻轻地走进去”: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

  (4)“快步走进”: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久等了。

  5、把这些词语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6、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这些地方,先让我们一起回到“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细细地去品味呦!(观看录像)

  7、看!诸葛亮在温暖舒适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侯,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这感人的一幕,你能把书上描写刘备动作的语言读好吗?谁来读这部分。(同上)

  8、刘备呀刘备,你可是刘皇叔呀,刘大将军呀,怎么对一介村夫如此这样呢?假如你就是刘备,你会对陪同的义弟关羽或张飞说什么呢?

  ◇ 你们真是刘备的知音啊!

  ◇ 嗨!还真跟刘皇叔心有灵犀呢!

  ◇ 如果我是刘备,我会对你说:知我者,非×××莫属也!)

  9、同学们,你们真是刘备的知己呀,你就是刘备,就怀着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诚意,加上你们的动作,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的心情传达给大家。

  10、提升

  “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尊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读)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1、把诸葛亮请了山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大家或许并不知道,刘备当时已47岁,诸葛亮才27多岁,整整比诸葛亮大了20岁;刘备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刘皇叔”,而诸葛亮却是一个“一无文凭,二无地位”的农民,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由此可见他对人才的“尊重”。(板书:尊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本课部分生字,理解三顾茅庐、恭恭敬敬等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

  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才若渴、虔诚的心情。初步感知诸葛亮有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深切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图片,说说你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相机板书刘备、诸葛亮,读准字音诸葛,复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发生在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之间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顾”是什么意思?(提供选择:①转过头看;②拜访;③注意,照看。)我们除了通过查字典来了理解“顾”的意思,还可以联系课文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有个词就表示“顾”的意思,哪个词?

  茅庐指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2、检查词语字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生字词:恭恭敬敬 半晌工夫 时辰

  茅塞顿开 策略 辅助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1)指名读词语,提醒字音。

  (2)指名读语段,读通顺。

  ①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回答)

  三、略读“两顾茅庐”,初步感知“诚心诚意”。

  1、刘备为什么要去三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两次都没有见到,决定第三次去,从中可以体会到刘备的态度怎样?

  出示:诚心诚意,理解,指导读。

  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细读“三顾茅庐”,深入体会“诚心诚意”。

  两次都没有见着,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这一部分课文写得很具体,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学要求:划出刘备诚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

  2、交流感受。

  重点语段a: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它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业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生谁的气?(张飞)生张飞什么气?(嚷着要捆诸葛亮。)

  (2)读一读张飞的话,从中你能感受到张飞是个怎样的人?从那些词中感受到的?

  (3)刘备还说——“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想一想,他们桃园三结义,感情多深哪,为了请诸葛亮,刘备还不带兄弟去了,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对比读他们俩截然不同的态度。

  3、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上路前,刘备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诚心诚意。继续交流,第三自然段通过写刘备的什么,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他的诚呢?

  重点语段b: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刘备的诚意?怎么体会出来的?

  ①还有半里多路,为什么下马步行?(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多细心,想得多周到呀?

  ②轻轻敲门,很有礼貌。

  ③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在门口休息、轻轻走进去。

  ④理解“恭恭敬敬”,指名表演,指导读这个词。

  ⑤站在、等候,怎样等候?(恭恭敬敬、站)此时诸葛亮是睡着的,这一站一睡,衬托出什么?

  ⑥半晌,理解,一个时辰是多久。说明等的时间长。

  补充资料:刘备当时是一方首领,统帅着千军,而且,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诸葛亮那时才27岁。

  (2)抓住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一段话主要写了来到隆中后,刘备的耐心等候诸葛亮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敬,一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

  五、补充简点,转化角色体会“诚心诚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从“快步”中你能感觉到刘备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想象:刘备见到诸葛亮会怎么说,怎么做?

  句式:刘备快步走进草堂,连忙 。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上路前,刘备责备张飞,来到隆中后,刘备耐心等候诸葛亮这部分内容,学*了课文抓住刘备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他的诚心诚意。见面后,他们谈了些什么,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在哪儿呢,人们为什么称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七: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根据提示练*背诵部分内容。

  3、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进一步了解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

  【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写得简略,第三次拜访作者对刘备的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设计理念】

  1、感悟体验与学*语言相结合。抓住文中有关语言、行动描写的词句,揭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朗读体验,评价人物,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世界里,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艺术解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作者的思维结构。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2、朗读与探究相结合。围绕"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着,拓展学生学*语文的渠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的典型特色。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

  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重点)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典型情节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2

  1.通过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自由散读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相关内容,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2.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从语气、神情、语调等方面置身于情境之中,能够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针对目标3: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以“第三次顾茅庐”为切入点,从时间、人物、重点事件入手,用100字左右概括说出情节的主要内容。

  可用以下句式来说:三顾茅庐(时间),(人物)(事件)。

  小结: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1.跳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做好批注。

  2.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3.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征,师生互评。

  范例导航:诸葛亮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从语言描写方面,写出诸葛亮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可看出他的胸怀大志,雄才大略。“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学生在讨论中,可归纳总结出诸葛亮的聪睿过人,高风亮节,气宇轩昂……刘备的仁心爱人,求贤若渴,谦虚有礼……张飞的鲁莽无礼,性格直爽……

  (四)穿越时空,现情景

  找出诸葛亮的语言、刘备的语言、张飞的语言,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还原三顾茅庐的情景,从语气、神情、语调、动作方面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五)巧析布局,赏手法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师生交流人物出场的艺术。教师分享: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学生判断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魅力: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小结: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迁移探究,促提升

  1.必做:探究为何《三国演义》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写成200字的探究小报告。

  2.选做: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三顾茅庐》改编成舞台剧,在读书节上汇报展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本课部分生字,理解三顾茅庐、恭恭敬敬等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

  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才若渴、虔诚的心情。初步感知诸葛亮有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深切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图片,说说你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相机板书刘备、诸葛亮,读准字音诸葛,复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发生在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之间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顾”是什么意思?(提供选择:①转过头看;②拜访;③注意,照看。)我们除了通过查字典来了理解“顾”的意思,还可以联系课文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有个词就表示“顾”的意思,哪个词?

  茅庐指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2、检查词语字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生字词:恭恭敬敬 半晌工夫 时辰

  茅塞顿开 策略 辅助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1)指名读词语,提醒字音。

  (2)指名读语段,读通顺。

  ①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回答)

  三、略读“两顾茅庐”,初步感知“诚心诚意”。

  1、刘备为什么要去三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两次都没有见到,决定第三次去,从中可以体会到刘备的态度怎样?

  出示:诚心诚意,理解,指导读。

  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细读“三顾茅庐”,深入体会“诚心诚意”。

  两次都没有见着,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这一部分课文写得很具体,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学要求:划出刘备诚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

  2、交流感受。

  重点语段a: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它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业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生谁的气?(张飞)生张飞什么气?(嚷着要捆诸葛亮。)

  (2)读一读张飞的话,从中你能感受到张飞是个怎样的人?从那些词中感受到的?

  (3)刘备还说——“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想一想,他们桃园三结义,感情多深哪,为了请诸葛亮,刘备还不带兄弟去了,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对比读他们俩截然不同的态度。

  3、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上路前,刘备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诚心诚意。继续交流,第三自然段通过写刘备的什么,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他的诚呢?

  重点语段b: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刘备的诚意?怎么体会出来的?

  ①还有半里多路,为什么下马步行?(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多细心,想得多周到呀?

  ②轻轻敲门,很有礼貌。

  ③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在门口休息、轻轻走进去。

  ④理解“恭恭敬敬”,指名表演,指导读这个词。

  ⑤站在、等候,怎样等候?(恭恭敬敬、站)此时诸葛亮是睡着的,这一站一睡,衬托出什么?

  ⑥半晌,理解,一个时辰是多久。说明等的时间长。

  补充资料:刘备当时是一方首领,统帅着千军,而且,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诸葛亮那时才27岁。

  (2)抓住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一段话主要写了来到隆中后,刘备的耐心等候诸葛亮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敬,一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

  五、补充简点,转化角色体会“诚心诚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从“快步”中你能感觉到刘备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想象:刘备见到诸葛亮会怎么说,怎么做?

  句式:刘备快步走进草堂,连忙 。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上路前,刘备责备张飞,来到隆中后,刘备耐心等候诸葛亮这部分内容,学*了课文抓住刘备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他的诚心诚意。见面后,他们谈了些什么,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在哪儿呢,人们为什么称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七: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根据提示练*背诵部分内容。

  3、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进一步了解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

  【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写得简略,第三次拜访作者对刘备的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设计理念】

  1、感悟体验与学*语言相结合。抓住文中有关语言、行动描写的词句,揭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朗读体验,评价人物,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世界里,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艺术解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作者的思维结构。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2、朗读与探究相结合。围绕"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着,拓展学生学*语文的渠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一、以杜诗导入

  PPT出示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同学们知道杜甫写的这句话中“三顾”指的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

  刘备是在什么情况下三顾茅庐,而他请诸葛亮出山,又是为了什么?

  出示地图,介绍时代背景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想必请他出山辅佐的人一定很多,为什么只有刘备成功了?你觉得刘备靠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相机点拨同学们可以到第一自然段找关键词)(板书:诚心诚意)

  什么叫“诚心诚意”?(出自真心、真心实意)带着我们的理解,读好这个词。(两个“诚”,心意多么真诚啊!再读一读。)

  刘备三顾茅庐,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意到底有多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

  二、听其言,感诚心

  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朗读指导:读书应该读出人物的特点,看看提示语,张飞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理解“嚷”:大声叫)那应该怎么读?(生读)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生读)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接着读下去——

  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生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什么关系?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自己生死兄弟,这足以说明刘备对人才的——

  当时刘备是什么身份?(大将军、汉朝的皇叔,地位尊贵)诸葛亮是什么身份?(普通百姓,一介村夫)在特别注重身份地位的古代,都是百姓拜见将军,而刘备身为将军却一而再、再而三拜访一个*民百姓,这足以说明刘备拜求贤才的——

  一句斥责之言,我们听出的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啊!(齐读刘备的话)

  三、观其行,感诚意

  过渡:刘备拜访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中,还表现在他许多细微的动作中,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

  不要急,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用笔画出那些打动你的`地方,好好体会体会,我们被打动了,诸葛亮才会被打动。

  交流:刘备的哪些举动让你感受到他拜访的诚心和对诸葛亮的敬重?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下马步行

  “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这么远的路,他为什么不一直骑马到跟前呢?(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骑在马上有高高在上之感。)

  补充介绍:古代人看到特别有地位或自己特别敬仰的人,文官就会落轿,武官就会下马,以表示极大的尊敬。现在,刘备远远地就下马步行,说明什么?

  这一切,诸葛亮看得见吗?万一诸葛亮不肯出山,这段路不是白走了吗?(越是看不见,越能体现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

  ▲两个“轻轻地”

  轻轻敲门: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对贤者的礼貌、尊重。

  轻轻地走进去: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恭敬等候

  (出示“恭恭敬敬”)一起读这四个字。“敬”就是(尊敬)“恭”字下面是什么?(“心”)发自内心的尊敬,读好这个词,读这句话。

  想想刘备是怎样站的?谁来表演一下(身体直立、微微低头,双手抱拳,很有礼貌)这就是恭恭敬敬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了多久?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那么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就是“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如果让你站这么长时间,你会觉得怎样?《三国演义》原著中用了四个字“浑身倦困”。

  这是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啊!

  一个在草堂上躺着,一个在台阶下——

  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民百姓,一个是赫赫有名的——

  一个是27岁的毛头小伙,一个是——大家猜猜刘备多大?47岁,整整比诸葛亮年长20岁!47岁的大将军、刘皇叔却要站在台阶下等候一个27岁的毛头小子,

  孩子们,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会对刘备说些什么呢?

  这一站,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这一等,等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渐渐地,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相信此刻,一个诚心诚意、恭敬虔诚的刘备已经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带着我们的感动,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指名配乐朗读。

  四、隆中对,感真情

  刘备下马步行走出了诚心,恭恭敬敬等出了诚意,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了,见面后,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再次出示地图,引读第4自然段,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值得刘备这样去请。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三顾茅庐前,刘备对天下形势看得清吗?就像浓浓云雾遮住了青天,层层茅草堵塞了心口,而现在,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话,刘备一下子就明白了,就像——堵在心口的茅草立刻——这就叫——茅塞顿开。难怪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

  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如鱼得水)

  鱼和水是什么关系?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想说明什么?

  这两句话,既是写刘备,又是写谁?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了诸葛亮。

  五、赏美景,悟写法

  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引读)那里的山冈——,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水——、茂密的竹林——,景色——。

  明明写的是隆中的美景,哪里写了诸葛亮?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恰好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

  诸葛亮为人刚毅如山,正直如松,心明如水,谦逊如竹,与山冈、松柏、溪水、翠竹是何等相似;尤其是将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这一段文字。(配乐朗读)

  六、出师表,忆真诚

  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很多胜仗,建立了蜀国,刘备去世后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背景音乐声中大屏幕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也许大家未必能读懂诸葛亮的每一句话,但我们却能够感受到诸葛亮对刘备的一片真情,找一找,这段话里哪里提到了二十一年前的事?

  诸葛亮眼含泪花,深情回首,心怀感激,他念念不忘二十一年前(指板书)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的诚心诚意!他念念不忘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的诚心诚意!他念念不忘刘备一直站了半晌工夫再加——的诚心诚意!

  于是,“三顾茅庐”作为《三国演义》经典中的经典,千年流传;

  于是,“三顾茅庐”成了“诚心诚意”的代名词,流传千年。

  ——这就是经典的影响和魅力!

  (播放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顾茅庐》只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精彩故事,课后,让我们翻开《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著,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去感受那一张张恢弘的历史画卷吧!

  板书:9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诸葛亮

  尊重人才责备张飞雄才大略

  下马步行


三顾茅庐作文 (菁华5篇)(扩展3)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

  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 呕心 寰宇 荷锄 * 猝定 斡旋

  匡扶 朔风 邂逅 不省 慵懒 千仞不栖 熟谙

  薰沐 鄙悃 悒怏 荏苒 揲蓍 愧赧 存恤

  2、学生概括主要情节,要求说出每一个情节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作业。

  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

  4、怎样理解崔州*的一番话?

  崔州*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

  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业。

  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一、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

  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

  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认真预*过课文了,因为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课本上写着“已经读课文三遍,×××”,“认真读课文五遍,×××”。

  OK,我来检查一下,已经读过课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继续,有信心把课文读得又对又通的请举手。(有部分学生没有举手)

  师:好,为了让缺乏自信的同学重新找回自信,为了让自信的同学更自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怎么读?请听蒋老师的“大声思维”,

  师:我要开始读了,我真的要开始读了。

  师(读):刘备非常羡慕诸葛亮的才干,哦!不对,我把“仰慕”读成“羡慕”了,我要重新读一遍。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气喘吁吁的样子),哦!我读得太快了,中间应该有适当的停顿,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我是怎么努力把课文读通顺的,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好,同学们各自大声地读吧!

  生:读课文。

  师:能读通了吗?好,全部免检通过。不过蒋教师还想请你们再读课文。这次是默读课文,默读好啊!默读能使人真正读懂课文,什么是读懂课文,就是读了之后,有话想说了,而且压也压不住了,希望同学们呆会儿有话想说。

  生:各自默读课文。

  师:有话想说了吗?

  生说师点评。

  师:既然同学们都读懂了,那,下课,下课,为什么不下课,还想学,是吗?你们想怎么学?

  生:我们想根据课文表演。

  生:我们想在小组中学*。

  生:我们想跟*常一样来一次比赛。

  师:老师尊重你们的意愿,来一次比赛,而且比赛的内容也保管你们喜欢。下面我们来分组(分3组),第一组谁愿意当组长?你喜欢三国中哪一个人物?(刘备)为什么?说得有理有据,那你们就叫“刘备组”。依次确定“诸葛亮组”、“周瑜组”。

  师:那么,究竟比什么呢?请迅速默读《小组合作合作指南》。看完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举手示意。

  小组合作学*指南:

  每一个参赛大组在组长的指导下自动分成4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重点准备一项比赛内容。

  合作监督员蒋军晶巡视,如果发现有小组出现“组长包干”或者“主题不集中”的现象,立即黄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警告即取消参赛资格。

  尊重评委,希望不要过分计较“分数”。

  每位组长比赛前都要进行战前动员。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的典型特色。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

  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重点)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典型情节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2

  1.通过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自由散读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相关内容,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2.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从语气、神情、语调等方面置身于情境之中,能够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针对目标3: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以“第三次顾茅庐”为切入点,从时间、人物、重点事件入手,用100字左右概括说出情节的主要内容。

  可用以下句式来说:三顾茅庐(时间),(人物)(事件)。

  小结: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1.跳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做好批注。

  2.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3.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征,师生互评。

  范例导航:诸葛亮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从语言描写方面,写出诸葛亮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可看出他的胸怀大志,雄才大略。“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学生在讨论中,可归纳总结出诸葛亮的聪睿过人,高风亮节,气宇轩昂……刘备的仁心爱人,求贤若渴,谦虚有礼……张飞的鲁莽无礼,性格直爽……

  (四)穿越时空,现情景

  找出诸葛亮的语言、刘备的语言、张飞的语言,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还原三顾茅庐的情景,从语气、神情、语调、动作方面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五)巧析布局,赏手法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师生交流人物出场的艺术。教师分享: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学生判断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魅力: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小结: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迁移探究,促提升

  1.必做:探究为何《三国演义》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写成200字的探究小报告。

  2.选做: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三顾茅庐》改编成舞台剧,在读书节上汇报展演。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揭题解题,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解释“顾”、“茅庐”的意思。

  2、简介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谈谈你对刘备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可以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说,我读懂了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再问:还有哪些同学也发现了这一点?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以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一顾。

  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同学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中刘备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

  刘备(言、行、神态) 问……又问…… 失望而回

  张飞(言、行、神态) 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分辨文章的详略。

  二、出示一篇例文,让学生分辨详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四、总结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的故事?

  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文与题对照,思考用一句话解释课题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课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呢?

  3、默读第二节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

  4、张飞是以怎样的态度邀请诸葛亮的呢?这一节中,作者把张飞与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对比着来写,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1)指名读第三节中描写卧龙山岗景色的部分,体会第一句话的描写所采用的手法。通过偏旁,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

  (2)学*第三节后面部分课文,其他同学画出描写刘备邀请诸葛亮时“诚心诚意”的词句。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抓住“恭恭敬敬”一词)?

  6、学生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手法的运用。

  7、齐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赏读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

  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

  四、作业布置:

  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

  2、练*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课后请把原著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用意。

  一、复*导入,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

  (板书:刘备 诸葛亮)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板书:诚心诚意)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要求)

  2、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 语言

  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师读旁白。指导学生读出各自的神态和语气。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板书:语言、神态)

  刘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继续交流:你还你从哪些行动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板书:动作)

  表现二:到达前,下马步行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诸葛亮的家呢?(他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表现三:到达后,耐心等候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谈谈你的体会。

  读读这个句子,“轻轻”动作轻一点,有礼貌点,千万别惊醒了诸葛亮哦。(师加点)


三顾茅庐作文 (菁华5篇)(扩展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2.通过动作描写理解刘备人物形象,借助本文三首诗句的学*理解诸葛亮人物形象。

  3.联系三顾茅庐前几回相关内容,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体会三顾茅庐本身蕴含的丰富意义。

  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1.文学常识简介。(投影)

  成语三顾茅庐的含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通过预*,请你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而出山的故事。

  3.诸葛亮出山,是后来赤壁鏖战、三国鼎立的关键。刘备亲自到隆中去了三次,才得见面。刘备请诸葛亮这件事,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只有“凡三往乃见”的简单记载;但在《三国演义》里,主要以讲史为内容,经过作家的想象和渲染等艺术加工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小说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取事件发生先后的关键情节,理清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情节。

  (1)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周文王谒姜子牙。(链接:周文王请姜子牙的故事。)

  惑:使迷惑。

  谒:拜访。晋谒:进见地位高的或者辈分高的人。

  俗客:尘世间人,与隐逸之人相对。

  文几:几案、书桌。

  年幼才疏:才学不高,空虚。

  开其愚拯其厄:启发愚鲁,拯救困厄。

  顿开茅塞: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顿开:立刻开通。茅塞:谦辞,表示自己无知,思想闭塞,好像心里被茅草堵住了一样。

  犬马之劳:像犬马一样所做的操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2)理清情节。

  开端:两次不遇,欲再往访。

  发展:先生昼寝,玄德侍候。

  高潮:屏人促*,隆中对策。

  结局:玄德拜请,孔明出山。

  二、联系三顾茅庐前几回相关内容,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

  从小说整体来看,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里的主人公,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他的出场自然而然应是异常隆重的场面,是值得以浓墨重彩大写特写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正式出场的过程,所以作者对三顾茅庐的描写,层层铺垫,重重渲染,极尽曲折变化、抑扬顿挫之能事,使得读者对诸葛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期待和仰慕。作者在叙述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前后共使用了十三个顿挫手法(补充: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请同学们按照下列表格前两次拜访的内容找出本次拜访的顿挫来。

  三顾茅庐经历的人事顿挫

  误把徐庶当孔明①②

  司马徽举荐孔明③

  一顾茅庐见到孔明家童子④

  见到亮友崔州*⑤

  二顾茅庐见到亮友石广元、孟公威⑥

  见到亮弟诸葛均⑦

  见到亮岳父黄承彦⑧

  三顾茅庐亮昼寝未醒⑨

  亮翻身又睡⑩

  亮醒了更衣9322;

  请教被推辞9323;

  恳请出山难从命9324;

  但刘备的诚意最终还是打动了诸葛亮,所以他终于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在叙述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顿挫手法,充分显示了刘备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同时,由此也刻画出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神秘莫测、高雅洒脱的隐士风流及其立身严正、自尊自信的品格。

  三、抓住动作描写,理解刘备形象。

  根据情节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并试着分析从这些动作行为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心情与品质。

  下马步行: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

  叩门:敲门,但不是用手敲。古代的大门都有两个铜制的圆环,叩门就是手握圆环,让环敲击大门。进入他人的房间或办公室,都应该轻轻的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贸然闯入。叩门时应以指关节轻叩,不可以用力拍打。不论房间的门是开着还是关着,叩门都是必须的。

  徐步而入:轻轻缓慢步入。

  拱立阶下、犹然侍立、又立了一个时辰:恭恭敬敬等候。

  下拜:拜,《说文解字》的注释:“拜”是会意字。甲骨文像双手捧禾麦献给神祖之形,会向神祖拜祭祈祷之意。本义是拔起禾麦奉献给神祖。引申为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文中提到拱手谢曰、顿首拜谢、拜请、拜献都表示对诸葛亮的敬重。

  (补充:叩首,旧时汉族交际礼仪。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一种较重的跪拜礼。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地或着地。稽首(qǐshǒu),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屏人促*:叫他人回避,将座*靠*。可见其敬重。

  避*:古人*地而坐,离*站立,表示敬意。

  (拱手礼:两手在胸前相拱,称为"揖”,帝国晚期称“拱手”或“拱手肃立”,是*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女子行拱手礼时则正好反过来,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

  泣曰、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见玄德请孔明之诚心。

  这些细微的动作,表达出了刘备的心情——对贤人的渴求和诚恳,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礼贤下士、求才若渴、谦恭真诚的品质。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除了动作刻画以外,还大量刻画了人物的语言,课下同学们可以试着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本文中张飞、关羽的性格。

  四、抓住诗句,理解诸葛亮人物形象。

  1.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到了很多诗句,要么是作者创作,要么是摘录民间诗歌,就内容而言,有的是描写景物,有的是突出人物,有的是评论史实,还有的则是抒发感怀。老师在阅读本文的三处诗句的时候,发现三句诗歌都和人物诸葛亮有关。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诗句来分析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这三句诗歌,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2.这些诗歌分别歌唱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

  链接:

(1)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①大梦谁先觉:大梦: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原意谓死为大觉,则生为大梦。觉:这里谓觉醒之意。

②*生:*素,往常。杜甫《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③迟迟:徐缓貌。谁是最有觉悟(智慧)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数的,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比太阳还有智慧)。诸葛亮少年狂妄,曾常自比管仲乐毅,此诗应是通过早起超过太阳,引喻:自己才能超众,自信狂妄,也有表达怀才不遇愤怒。

  从第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才能超众、年少轻狂、自信洒脱、高雅智贤之人。

  (2)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豫州牧刘备那日感叹自己势孤力穷,直至遇到了南阳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于是想向诸葛亮了解以后在哪儿建立国家,诸葛亮笑着指着所画的地图中的荆州和益州。

  这一句是诸葛亮隆中对策之后后人赞美诸葛亮的诗歌。从隆中对策的全面和作者的`评论、世人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高度预见性、正确判断力、筹划周到、具有雄才大略的奇人。展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战略远见。

  (3)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生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丁宁,即叮咛。还没有飞黄腾达就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等到建立功业后就归因隆中。但是刘备死后托孤使得诸葛亮无法脱身,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从这句诗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利禄的轻视,喜爱躬耕的闲适,孤高淡泊的精神品质。这首词表达了对诸葛亮去世的哀痛和惋惜之情,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推崇。

  五、讨论理解三顾茅庐故事蕴含的丰富意义。

  1.从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谈谈应该怎样做到君臣和谐?

  从君主的角度来说,真正贤明的君主应当是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对自己的臣子要有足够的尊重,对奇才异士更要万分敬重,就像刘备对待诸葛亮那样。

  就臣下来说,既要向君主尽忠,也要追求一定的独立人格,维护自己应有的尊严,就如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中所表现的那样。

  这种思想和态度是自古以来儒家所大力倡导和追求的理想。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就刘备、诸葛亮而言,如果没有诸葛亮这种奇才的辅佐,刘备就机会不可能建立起蜀汉基业;如果没有刘备这种贤君的赏识和重用,诸葛亮也可能无法成就他的功业和英名。

  2.联系*古代社会君主专制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愿望和作者在三顾茅庐中寄寓的愿望。

  在*古代社会里,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建功立业,显亲扬名。但前提是得君行道,也就是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信任和重用,就像诸葛亮和刘备、周文王和姜子牙那样君臣和谐、互相信任。但历史告诉我们,在*古代专制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现象很普遍。因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寄寓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像诸葛亮那样得君行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2.通过动作描写理解刘备人物形象,借助本文三首诗句的学*理解诸葛亮人物形象。

  3.联系三顾茅庐前几回相关内容,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体会三顾茅庐本身蕴含的丰富意义。

  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1.文学常识简介。(投影)

  成语三顾茅庐的含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通过预*,请你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而出山的故事。

  3.诸葛亮出山,是后来赤壁鏖战、三国鼎立的关键。刘备亲自到隆中去了三次,才得见面。刘备请诸葛亮这件事,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只有“凡三往乃见”的简单记载;但在《三国演义》里,主要以讲史为内容,经过作家的想象和渲染等艺术加工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小说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取事件发生先后的关键情节,理清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情节。

  (1)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周文王谒姜子牙。(链接:周文王请姜子牙的故事。)

  惑:使迷惑。

  谒:拜访。晋谒:进见地位高的或者辈分高的人。

  俗客:尘世间人,与隐逸之人相对。

  文几:几案、书桌。

  年幼才疏:才学不高,空虚。

  开其愚拯其厄:启发愚鲁,拯救困厄。

  顿开茅塞: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顿开:立刻开通。茅塞:谦辞,表示自己无知,思想闭塞,好像心里被茅草堵住了一样。

  犬马之劳:像犬马一样所做的操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2)理清情节。

  开端:两次不遇,欲再往访。

  发展:先生昼寝,玄德侍候。

  高潮:屏人促*,隆中对策。

  结局:玄德拜请,孔明出山。

  二、联系三顾茅庐前几回相关内容,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

  从小说整体来看,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里的主人公,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他的出场自然而然应是异常隆重的场面,是值得以浓墨重彩大写特写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正式出场的过程,所以作者对三顾茅庐的描写,层层铺垫,重重渲染,极尽曲折变化、抑扬顿挫之能事,使得读者对诸葛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期待和仰慕。作者在叙述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前后共使用了十三个顿挫手法(补充: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请同学们按照下列表格前两次拜访的内容找出本次拜访的顿挫来。

  三顾茅庐经历的人事顿挫

  误把徐庶当孔明①②

  司马徽举荐孔明③

  一顾茅庐见到孔明家童子④

  见到亮友崔州*⑤

  二顾茅庐见到亮友石广元、孟公威⑥

  见到亮弟诸葛均⑦

  见到亮岳父黄承彦⑧

  三顾茅庐亮昼寝未醒⑨

  亮翻身又睡⑩

  亮醒了更衣9322;

  请教被推辞9323;

  恳请出山难从命9324;

  但刘备的诚意最终还是打动了诸葛亮,所以他终于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在叙述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顿挫手法,充分显示了刘备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同时,由此也刻画出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神秘莫测、高雅洒脱的隐士风流及其立身严正、自尊自信的品格。

  三、抓住动作描写,理解刘备形象。

  根据情节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并试着分析从这些动作行为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心情与品质。

  下马步行: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

  叩门:敲门,但不是用手敲。古代的大门都有两个铜制的圆环,叩门就是手握圆环,让环敲击大门。进入他人的房间或办公室,都应该轻轻的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贸然闯入。叩门时应以指关节轻叩,不可以用力拍打。不论房间的门是开着还是关着,叩门都是必须的。

  徐步而入:轻轻缓慢步入。

  拱立阶下、犹然侍立、又立了一个时辰:恭恭敬敬等候。

  下拜:拜,《说文解字》的注释:“拜”是会意字。甲骨文像双手捧禾麦献给神祖之形,会向神祖拜祭祈祷之意。本义是拔起禾麦奉献给神祖。引申为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文中提到拱手谢曰、顿首拜谢、拜请、拜献都表示对诸葛亮的敬重。

  (补充:叩首,旧时汉族交际礼仪。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一种较重的跪拜礼。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地或着地。稽首(qǐshǒu),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屏人促*:叫他人回避,将座*靠*。可见其敬重。

  避*:古人*地而坐,离*站立,表示敬意。

  (拱手礼:两手在胸前相拱,称为"揖”,帝国晚期称“拱手”或“拱手肃立”,是*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女子行拱手礼时则正好反过来,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

  泣曰、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见玄德请孔明之诚心。

  这些细微的动作,表达出了刘备的心情——对贤人的渴求和诚恳,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礼贤下士、求才若渴、谦恭真诚的品质。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除了动作刻画以外,还大量刻画了人物的语言,课下同学们可以试着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本文中张飞、关羽的性格。

  四、抓住诗句,理解诸葛亮人物形象。

  1.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到了很多诗句,要么是作者创作,要么是摘录民间诗歌,就内容而言,有的是描写景物,有的是突出人物,有的是评论史实,还有的则是抒发感怀。老师在阅读本文的三处诗句的时候,发现三句诗歌都和人物诸葛亮有关。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诗句来分析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这三句诗歌,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2.这些诗歌分别歌唱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

  链接:

(1)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①大梦谁先觉:大梦: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原意谓死为大觉,则生为大梦。觉:这里谓觉醒之意。

②*生:*素,往常。杜甫《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③迟迟:徐缓貌。谁是最有觉悟(智慧)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数的,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比太阳还有智慧)。诸葛亮少年狂妄,曾常自比管仲乐毅,此诗应是通过早起超过太阳,引喻:自己才能超众,自信狂妄,也有表达怀才不遇愤怒。

  从第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才能超众、年少轻狂、自信洒脱、高雅智贤之人。

  (2)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豫州牧刘备那日感叹自己势孤力穷,直至遇到了南阳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于是想向诸葛亮了解以后在哪儿建立国家,诸葛亮笑着指着所画的地图中的荆州和益州。

  这一句是诸葛亮隆中对策之后后人赞美诸葛亮的诗歌。从隆中对策的全面和作者的`评论、世人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高度预见性、正确判断力、筹划周到、具有雄才大略的奇人。展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战略远见。

  (3)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生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丁宁,即叮咛。还没有飞黄腾达就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等到建立功业后就归因隆中。但是刘备死后托孤使得诸葛亮无法脱身,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从这句诗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利禄的轻视,喜爱躬耕的闲适,孤高淡泊的精神品质。这首词表达了对诸葛亮去世的哀痛和惋惜之情,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推崇。

  五、讨论理解三顾茅庐故事蕴含的丰富意义。

  1.从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谈谈应该怎样做到君臣和谐?

  从君主的角度来说,真正贤明的君主应当是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对自己的臣子要有足够的尊重,对奇才异士更要万分敬重,就像刘备对待诸葛亮那样。

  就臣下来说,既要向君主尽忠,也要追求一定的独立人格,维护自己应有的尊严,就如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中所表现的那样。

  这种思想和态度是自古以来儒家所大力倡导和追求的理想。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就刘备、诸葛亮而言,如果没有诸葛亮这种奇才的辅佐,刘备就机会不可能建立起蜀汉基业;如果没有刘备这种贤君的赏识和重用,诸葛亮也可能无法成就他的功业和英名。

  2.联系*古代社会君主专制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愿望和作者在三顾茅庐中寄寓的愿望。

  在*古代社会里,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建功立业,显亲扬名。但前提是得君行道,也就是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信任和重用,就像诸葛亮和刘备、周文王和姜子牙那样君臣和谐、互相信任。但历史告诉我们,在*古代专制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现象很普遍。因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寄寓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像诸葛亮那样得君行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文章中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文中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分为三段。即:第一段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第二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第三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设计思路: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进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鲜明的对比;精妙的比喻。接着精读课文,赏析品味最精彩的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加深领会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刻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感知刘备渴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感悟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出“文眼”。

  1、指名读课题

  2、“顾”是什么意思?(拜访)“茅庐”指的是什么地方?谁“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怎样去拜访诸葛亮的?(引导生说说议议,学生点出“诚心诚意”)

  师:孩子,你真棒,一眼就看出刘备的心思,也把我们文章的眼睛找到了。为了奖励你,第一自然段由你来读。

  3、让生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理念:“借题直入”法让学生既能温故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引出本文的文眼“诚心诚意”一词,还能在简单的问答中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可谓是“一石三鸟”。〗

  师: 第一次,刘备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到了寒冬腊月,刘备又决定第二次去拜访诸葛亮,仍然亲自前去,但仍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了隆中,隆中有着怎样的景色呢?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多媒体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二、赏景入境,巧喻“卧龙”。

  1、作者除了写隆中的山冈,还有写了什么?

  2、写山冈用了什么词?(蜿蜒)是什么意思?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像谁?

  3、等待谁让他腾飞?

  4、“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景色“秀丽宜人?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为卧龙。这使我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多媒体出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齐读。

  〖设计理念: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 的烘托值得品味,秀丽的环境描写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诸葛亮的名言,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性格。〗

  三、精讲点拨,“品味诚意”。

  师:诸葛亮隐居在卧龙岗,人们都知道他有雄才大略,神机妙算。在那个群雄纷争的年代,很多人都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都不肯出山,而刘备却能让他走出茅庐,你知道诸葛亮到底被刘备的什么感动了?(生回答:诚心诚意)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他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里呢?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

  (一)对比中的“诚心诚意”

  1、多媒体出示:有关句子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2、指名读(评价:嚷、生气)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生朗读。(如果读得不到位可说:张飞是个脾气急躁之人,此时你这个张飞太温柔了,再帮张飞嚷一次)

  〖设计理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个“嚷”字传神的再现了张飞的粗鲁,一个“生气”同时刻画了刘备不顾结拜生死情义,在刘备对生死之交的“气”中,对比反衬出他对诸葛亮的多么敬重,在指导感情朗读中有了对比,情感便有了升华。〗

  4、自从“桃园三结义”后,刘备、张飞、关羽则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此时,刘备却为诸葛亮而与兄弟生气,可以看出刘备是多么的尊重人才,求贤如渴呀!他的诚心诚意还表现在那些地方?请读出来。

  (二)细节中的“诚心诚意”。

  1、 多媒体出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去轻轻敲门,……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2、学生默读,用笔在书上圈出词语。

  3、指名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词语师生进行探究)

  〖设计理念:俗话说:“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在这刘备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与虔诚。〗

  (1)“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半里多路有多远?他为什么不直接骑到门前呢?读

  (2)“轻轻地敲门”、“轻轻地走出去”,从“轻轻”你读出了什么?刘备为何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恭恭敬敬”站着,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谁来表演一下?

  (3)(弯腰低头)更恭敬了,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看看书上刘备这样一站就站了多久?

  (4)(半晌工夫:一个时辰)孩子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此时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们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

  (5)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身,又等啊等啊,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想见诸葛亮)既然这么迫切相见诸葛亮又为何在他睡觉的时候,而是恭恭敬敬地慢慢等啊等啊?

  〖设计理念:透过“快步”品味出诸葛亮醒来时刘备的“急”与刘备先前的“不急”的等待对比中,更加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四、课内外延伸,感知“雄才”。

  1、刘备真是太希望得到有才能的人,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到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去请呢?读第4自然段

  2、“茅塞顿开”意思是什么?(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3、此时的刘备听诸葛亮的分析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此时他心中的疑团终于云霄雾散了。可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顾茅庐作文 (菁华5篇)(扩展5)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2.通过动作描写理解刘备人物形象,借助本文三首诗句的学*理解诸葛亮人物形象。

  3.联系三顾茅庐前几回相关内容,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体会三顾茅庐本身蕴含的丰富意义。

  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1.文学常识简介。(投影)

  成语三顾茅庐的含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通过预*,请你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而出山的故事。

  3.诸葛亮出山,是后来赤壁鏖战、三国鼎立的关键。刘备亲自到隆中去了三次,才得见面。刘备请诸葛亮这件事,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只有“凡三往乃见”的简单记载;但在《三国演义》里,主要以讲史为内容,经过作家的想象和渲染等艺术加工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小说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取事件发生先后的关键情节,理清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情节。

  (1)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周文王谒姜子牙。(链接:周文王请姜子牙的故事。)

  惑:使迷惑。

  谒:拜访。晋谒:进见地位高的或者辈分高的人。

  俗客:尘世间人,与隐逸之人相对。

  文几:几案、书桌。

  年幼才疏:才学不高,空虚。

  开其愚拯其厄:启发愚鲁,拯救困厄。

  顿开茅塞: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顿开:立刻开通。茅塞:谦辞,表示自己无知,思想闭塞,好像心里被茅草堵住了一样。

  犬马之劳:像犬马一样所做的操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2)理清情节。

  开端:两次不遇,欲再往访。

  发展:先生昼寝,玄德侍候。

  高潮:屏人促*,隆中对策。

  结局:玄德拜请,孔明出山。

  二、联系三顾茅庐前几回相关内容,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

  从小说整体来看,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里的主人公,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他的出场自然而然应是异常隆重的场面,是值得以浓墨重彩大写特写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正式出场的过程,所以作者对三顾茅庐的描写,层层铺垫,重重渲染,极尽曲折变化、抑扬顿挫之能事,使得读者对诸葛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期待和仰慕。作者在叙述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前后共使用了十三个顿挫手法(补充: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请同学们按照下列表格前两次拜访的内容找出本次拜访的顿挫来。

  三顾茅庐经历的人事顿挫

  误把徐庶当孔明①②

  司马徽举荐孔明③

  一顾茅庐见到孔明家童子④

  见到亮友崔州*⑤

  二顾茅庐见到亮友石广元、孟公威⑥

  见到亮弟诸葛均⑦

  见到亮岳父黄承彦⑧

  三顾茅庐亮昼寝未醒⑨

  亮翻身又睡⑩

  亮醒了更衣9322;

  请教被推辞9323;

  恳请出山难从命9324;

  但刘备的诚意最终还是打动了诸葛亮,所以他终于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在叙述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顿挫手法,充分显示了刘备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同时,由此也刻画出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神秘莫测、高雅洒脱的隐士风流及其立身严正、自尊自信的品格。

  三、抓住动作描写,理解刘备形象。

  根据情节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并试着分析从这些动作行为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心情与品质。

  下马步行: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

  叩门:敲门,但不是用手敲。古代的大门都有两个铜制的圆环,叩门就是手握圆环,让环敲击大门。进入他人的房间或办公室,都应该轻轻的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贸然闯入。叩门时应以指关节轻叩,不可以用力拍打。不论房间的门是开着还是关着,叩门都是必须的。

  徐步而入:轻轻缓慢步入。

  拱立阶下、犹然侍立、又立了一个时辰:恭恭敬敬等候。

  下拜:拜,《说文解字》的注释:“拜”是会意字。甲骨文像双手捧禾麦献给神祖之形,会向神祖拜祭祈祷之意。本义是拔起禾麦奉献给神祖。引申为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文中提到拱手谢曰、顿首拜谢、拜请、拜献都表示对诸葛亮的敬重。

  (补充:叩首,旧时汉族交际礼仪。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一种较重的跪拜礼。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地或着地。稽首(qǐshǒu),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屏人促*:叫他人回避,将座*靠*。可见其敬重。

  避*:古人*地而坐,离*站立,表示敬意。

  (拱手礼:两手在胸前相拱,称为"揖”,帝国晚期称“拱手”或“拱手肃立”,是*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女子行拱手礼时则正好反过来,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

  泣曰、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见玄德请孔明之诚心。

  这些细微的动作,表达出了刘备的心情——对贤人的渴求和诚恳,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礼贤下士、求才若渴、谦恭真诚的品质。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除了动作刻画以外,还大量刻画了人物的语言,课下同学们可以试着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本文中张飞、关羽的性格。

  四、抓住诗句,理解诸葛亮人物形象。

  1.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到了很多诗句,要么是作者创作,要么是摘录民间诗歌,就内容而言,有的是描写景物,有的是突出人物,有的是评论史实,还有的则是抒发感怀。老师在阅读本文的三处诗句的时候,发现三句诗歌都和人物诸葛亮有关。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诗句来分析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这三句诗歌,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2.这些诗歌分别歌唱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

  链接:

(1)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①大梦谁先觉:大梦: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原意谓死为大觉,则生为大梦。觉:这里谓觉醒之意。

②*生:*素,往常。杜甫《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③迟迟:徐缓貌。谁是最有觉悟(智慧)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数的,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比太阳还有智慧)。诸葛亮少年狂妄,曾常自比管仲乐毅,此诗应是通过早起超过太阳,引喻:自己才能超众,自信狂妄,也有表达怀才不遇愤怒。

  从第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才能超众、年少轻狂、自信洒脱、高雅智贤之人。

  (2)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豫州牧刘备那日感叹自己势孤力穷,直至遇到了南阳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于是想向诸葛亮了解以后在哪儿建立国家,诸葛亮笑着指着所画的地图中的荆州和益州。

  这一句是诸葛亮隆中对策之后后人赞美诸葛亮的诗歌。从隆中对策的全面和作者的`评论、世人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高度预见性、正确判断力、筹划周到、具有雄才大略的奇人。展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战略远见。

  (3)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生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丁宁,即叮咛。还没有飞黄腾达就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等到建立功业后就归因隆中。但是刘备死后托孤使得诸葛亮无法脱身,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从这句诗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利禄的轻视,喜爱躬耕的闲适,孤高淡泊的精神品质。这首词表达了对诸葛亮去世的哀痛和惋惜之情,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推崇。

  五、讨论理解三顾茅庐故事蕴含的丰富意义。

  1.从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谈谈应该怎样做到君臣和谐?

  从君主的角度来说,真正贤明的君主应当是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对自己的臣子要有足够的尊重,对奇才异士更要万分敬重,就像刘备对待诸葛亮那样。

  就臣下来说,既要向君主尽忠,也要追求一定的独立人格,维护自己应有的尊严,就如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中所表现的那样。

  这种思想和态度是自古以来儒家所大力倡导和追求的理想。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就刘备、诸葛亮而言,如果没有诸葛亮这种奇才的辅佐,刘备就机会不可能建立起蜀汉基业;如果没有刘备这种贤君的赏识和重用,诸葛亮也可能无法成就他的功业和英名。

  2.联系*古代社会君主专制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愿望和作者在三顾茅庐中寄寓的愿望。

  在*古代社会里,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建功立业,显亲扬名。但前提是得君行道,也就是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信任和重用,就像诸葛亮和刘备、周文王和姜子牙那样君臣和谐、互相信任。但历史告诉我们,在*古代专制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现象很普遍。因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寄寓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像诸葛亮那样得君行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2.通过动作描写理解刘备人物形象,借助本文三首诗句的学*理解诸葛亮人物形象。

  3.联系三顾茅庐前几回相关内容,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体会三顾茅庐本身蕴含的丰富意义。

  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1.文学常识简介。(投影)

  成语三顾茅庐的含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通过预*,请你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而出山的故事。

  3.诸葛亮出山,是后来赤壁鏖战、三国鼎立的关键。刘备亲自到隆中去了三次,才得见面。刘备请诸葛亮这件事,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只有“凡三往乃见”的简单记载;但在《三国演义》里,主要以讲史为内容,经过作家的想象和渲染等艺术加工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小说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取事件发生先后的关键情节,理清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情节。

  (1)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周文王谒姜子牙。(链接:周文王请姜子牙的故事。)

  惑:使迷惑。

  谒:拜访。晋谒:进见地位高的或者辈分高的人。

  俗客:尘世间人,与隐逸之人相对。

  文几:几案、书桌。

  年幼才疏:才学不高,空虚。

  开其愚拯其厄:启发愚鲁,拯救困厄。

  顿开茅塞: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顿开:立刻开通。茅塞:谦辞,表示自己无知,思想闭塞,好像心里被茅草堵住了一样。

  犬马之劳:像犬马一样所做的操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2)理清情节。

  开端:两次不遇,欲再往访。

  发展:先生昼寝,玄德侍候。

  高潮:屏人促*,隆中对策。

  结局:玄德拜请,孔明出山。

  二、联系三顾茅庐前几回相关内容,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

  从小说整体来看,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里的主人公,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他的出场自然而然应是异常隆重的场面,是值得以浓墨重彩大写特写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正式出场的过程,所以作者对三顾茅庐的描写,层层铺垫,重重渲染,极尽曲折变化、抑扬顿挫之能事,使得读者对诸葛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期待和仰慕。作者在叙述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前后共使用了十三个顿挫手法(补充: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请同学们按照下列表格前两次拜访的内容找出本次拜访的顿挫来。

  三顾茅庐经历的人事顿挫

  误把徐庶当孔明①②

  司马徽举荐孔明③

  一顾茅庐见到孔明家童子④

  见到亮友崔州*⑤

  二顾茅庐见到亮友石广元、孟公威⑥

  见到亮弟诸葛均⑦

  见到亮岳父黄承彦⑧

  三顾茅庐亮昼寝未醒⑨

  亮翻身又睡⑩

  亮醒了更衣9322;

  请教被推辞9323;

  恳请出山难从命9324;

  但刘备的诚意最终还是打动了诸葛亮,所以他终于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在叙述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顿挫手法,充分显示了刘备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同时,由此也刻画出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神秘莫测、高雅洒脱的隐士风流及其立身严正、自尊自信的品格。

  三、抓住动作描写,理解刘备形象。

  根据情节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并试着分析从这些动作行为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心情与品质。

  下马步行: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

  叩门:敲门,但不是用手敲。古代的大门都有两个铜制的圆环,叩门就是手握圆环,让环敲击大门。进入他人的房间或办公室,都应该轻轻的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贸然闯入。叩门时应以指关节轻叩,不可以用力拍打。不论房间的门是开着还是关着,叩门都是必须的。

  徐步而入:轻轻缓慢步入。

  拱立阶下、犹然侍立、又立了一个时辰:恭恭敬敬等候。

  下拜:拜,《说文解字》的注释:“拜”是会意字。甲骨文像双手捧禾麦献给神祖之形,会向神祖拜祭祈祷之意。本义是拔起禾麦奉献给神祖。引申为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文中提到拱手谢曰、顿首拜谢、拜请、拜献都表示对诸葛亮的敬重。

  (补充:叩首,旧时汉族交际礼仪。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一种较重的跪拜礼。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地或着地。稽首(qǐshǒu),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屏人促*:叫他人回避,将座*靠*。可见其敬重。

  避*:古人*地而坐,离*站立,表示敬意。

  (拱手礼:两手在胸前相拱,称为"揖”,帝国晚期称“拱手”或“拱手肃立”,是*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女子行拱手礼时则正好反过来,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

  泣曰、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见玄德请孔明之诚心。

  这些细微的动作,表达出了刘备的心情——对贤人的渴求和诚恳,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礼贤下士、求才若渴、谦恭真诚的品质。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除了动作刻画以外,还大量刻画了人物的语言,课下同学们可以试着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本文中张飞、关羽的性格。

  四、抓住诗句,理解诸葛亮人物形象。

  1.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到了很多诗句,要么是作者创作,要么是摘录民间诗歌,就内容而言,有的是描写景物,有的是突出人物,有的是评论史实,还有的则是抒发感怀。老师在阅读本文的三处诗句的时候,发现三句诗歌都和人物诸葛亮有关。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诗句来分析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这三句诗歌,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2.这些诗歌分别歌唱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

  链接:

(1)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①大梦谁先觉:大梦: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原意谓死为大觉,则生为大梦。觉:这里谓觉醒之意。

②*生:*素,往常。杜甫《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③迟迟:徐缓貌。谁是最有觉悟(智慧)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数的,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比太阳还有智慧)。诸葛亮少年狂妄,曾常自比管仲乐毅,此诗应是通过早起超过太阳,引喻:自己才能超众,自信狂妄,也有表达怀才不遇愤怒。

  从第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才能超众、年少轻狂、自信洒脱、高雅智贤之人。

  (2)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豫州牧刘备那日感叹自己势孤力穷,直至遇到了南阳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于是想向诸葛亮了解以后在哪儿建立国家,诸葛亮笑着指着所画的地图中的荆州和益州。

  这一句是诸葛亮隆中对策之后后人赞美诸葛亮的诗歌。从隆中对策的全面和作者的`评论、世人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高度预见性、正确判断力、筹划周到、具有雄才大略的奇人。展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战略远见。

  (3)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生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丁宁,即叮咛。还没有飞黄腾达就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等到建立功业后就归因隆中。但是刘备死后托孤使得诸葛亮无法脱身,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从这句诗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利禄的轻视,喜爱躬耕的闲适,孤高淡泊的精神品质。这首词表达了对诸葛亮去世的哀痛和惋惜之情,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推崇。

  五、讨论理解三顾茅庐故事蕴含的丰富意义。

  1.从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谈谈应该怎样做到君臣和谐?

  从君主的角度来说,真正贤明的君主应当是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对自己的臣子要有足够的尊重,对奇才异士更要万分敬重,就像刘备对待诸葛亮那样。

  就臣下来说,既要向君主尽忠,也要追求一定的独立人格,维护自己应有的尊严,就如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中所表现的那样。

  这种思想和态度是自古以来儒家所大力倡导和追求的理想。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就刘备、诸葛亮而言,如果没有诸葛亮这种奇才的辅佐,刘备就机会不可能建立起蜀汉基业;如果没有刘备这种贤君的赏识和重用,诸葛亮也可能无法成就他的功业和英名。

  2.联系*古代社会君主专制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愿望和作者在三顾茅庐中寄寓的愿望。

  在*古代社会里,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建功立业,显亲扬名。但前提是得君行道,也就是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信任和重用,就像诸葛亮和刘备、周文王和姜子牙那样君臣和谐、互相信任。但历史告诉我们,在*古代专制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现象很普遍。因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寄寓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像诸葛亮那样得君行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文章中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文中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分为三段。即:第一段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第二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第三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设计思路: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进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鲜明的对比;精妙的比喻。接着精读课文,赏析品味最精彩的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加深领会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刻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感知刘备渴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感悟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出“文眼”。

  1、指名读课题

  2、“顾”是什么意思?(拜访)“茅庐”指的是什么地方?谁“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怎样去拜访诸葛亮的?(引导生说说议议,学生点出“诚心诚意”)

  师:孩子,你真棒,一眼就看出刘备的心思,也把我们文章的眼睛找到了。为了奖励你,第一自然段由你来读。

  3、让生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理念:“借题直入”法让学生既能温故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引出本文的文眼“诚心诚意”一词,还能在简单的问答中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可谓是“一石三鸟”。〗

  师: 第一次,刘备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到了寒冬腊月,刘备又决定第二次去拜访诸葛亮,仍然亲自前去,但仍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了隆中,隆中有着怎样的景色呢?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多媒体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二、赏景入境,巧喻“卧龙”。

  1、作者除了写隆中的山冈,还有写了什么?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