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游黄鹤楼作文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游黄鹤楼作文1

  暑假是增长见识、游山玩水的大好时光。因为爸爸在武汉工作,所以暑假也是我们一家人团圆的温馨时光。

  暑假的一天早晨,妈妈对正在刷牙的我说:“宝贝,今天去黄鹤楼!”我高兴得欢蹦乱跳,连忙拍手叫好。

  我们坐公交车在黄鹤楼站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下江山第一楼”七个大字,我迫不及待地让妈妈买了票,直奔黄鹤楼。到了黄鹤楼,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多么雄伟壮观啊!

  黄鹤楼共五楼,从一楼到五楼,都有精美的雕刻和合理的布局。我们一层一层仔细地参观,在四楼,陈列着黄鹤楼的模型,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和现代的,它们个个生动逼真,还刷上了彩漆。当我们登上最高一层时,武汉繁忙的交通、美丽的'街景和江上行驶的船只尽收眼底。

  参观完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黄鹤楼,还去参观了进去时没来得及看的景点,有搁笔亭、崔颢的《黄鹤楼》诗匾、米芾拜石、*诗词亭等等,妈妈还给我讲了搁笔亭的来历和*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并告诉我还有很多与黄鹤楼相关的诗词,让我增长了知识。

  这一次的出行让我开阔了眼界,见识了黄鹤楼的壮观与雄伟,黄鹤楼真不愧是湖北省的著名景点!作为湖北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游黄鹤楼作文2

  “故人西辞黄鹤楼,樱花三月下扬州。”说起黄鹤楼,我想大家并不陌生。黄鹤楼与岳阳楼和滕王阁并列称为南方三大名楼。黄鹤楼建在武汉武昌蛇山顶,楼高五层,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层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朝思暮想的黄鹤楼,刚踏进门,就看到墙壁上描绘出硕大的黄鹤楼。画中的黄鹤楼旁有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应该是精忠报国的岳飞。瞧,壁画前还摆着*的铜像,大概是为了纪念*给我们留下了幸福的生活。

  第二层的墙壁上画着一只正准备腾飞的鹤。看,那儿陈列着唐代、元代、清代以及现代黄鹤楼的模型,每座模型都是那样的逼真。

  紧接着,我们来到第三层。咦,那怎么会出现文房四宝?原来,那是古时候某位伟人用过的东西,作为这里的珍藏品,供游人欣赏。

  好奇心让我毫不犹豫地登上第四层。哇!真漂亮啊!四面都是壁画。微风吹来,别提有多舒服了。站在走廊上极目远眺,能看见滚滚长江以及隔江相望的龟山,这不由让我想到*的诗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很快,我们到达了顶层。透过望远镜,我清晰地看到了*历史上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一桥,高大的桥头堡就像两位驻守阵地的大将军,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纹丝不动。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万吨巨轮就像一条条巨龙在缓缓蠕动着。

  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巍峨壮观的黄鹤楼,但是它会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游黄鹤楼作文3

  阳春三月,我和家人去拜访了令人神往的黄鹤楼。它真的是美不胜收,让我心旷神怡。

  一来到黄鹤楼他那股,古朴,而气派的感觉,瞬间震慑了我。“一层,两层,三层,”黄鹤楼有五层,而且每层的菱角都向外向上翘着。和大多数古楼一样,黄鹤楼也是因为有很多名人在那里提诗,作画。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这些诗,画,都在黄鹤楼内部陈列出来了。

  黄鹤楼的美让我惊叹不已。我对它的身世也有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我得之黄鹤楼最初在三国时建起,位置在如今武汉大桥的桥头,后来,多次拆除重建,就明清两代就被毁了七次,重建和维修了十次。终于在1981年黄鹤楼,永存于蛇山峰岭之上。

  黄鹤楼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是神仙的传说,现在的黄鹤楼是5a景区。虽然门票80元一张,但游人仍然络绎不绝。许多外地游客不远千里,都要赶来一睹黄鹤楼的风采,“武汉有座黄鹤楼,穿过天的那一头”!黄鹤楼,武*的骄傲。

游黄鹤楼作文4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武汉旅游,“黄鹤楼”当然是缺一不可了。来到景区,游人如织: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茂盛的树下乘凉,“黄鹤楼”上更是人山人海。怎么会不吸引游客?

  我迫不及待地跑进了黄鹤楼,只见一幅“仙鹤飞天图”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找到妈妈,用照相机把这幅图给拍了下来。我来到二楼,啊,简直就是一片画海!游人们站在一幅幅水墨画前,如痴如醉地望着,不敢相信出自于古人之手!我也不例外,被一幅栩栩如生的鱼虾画迷住了,这是由齐白石大画家画的,直到爸爸妈妈叫我上三楼时,我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那幅画。

  来到了三楼,三楼很高,正对着长江大桥。俯身眺望长江大桥,汽车像甲壳虫一样蠢蠢欲动。在三楼,有“黄鹤楼”景区缩小的模型。这些模型做工精致,和真的一模一样。来到四楼,我们已经气喘吁吁了。向前一看,四楼全是纪念品、古玉和一些财物方面的物品,看得眼花缭乱,有“财源滚滚”、“吉祥玉”、“招财神”……应有尽有,让游人们停住了脚步,挑出几件自己称心如意的物品,随处都有讨价还价的声音。

  上了五楼,人们排成了一队,都想用特别的望远镜观看景色。终于轮到我了,我坐在椅子上把望远镜“指挥”得团团转。“咔”我眼前一黑,原来是时间到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座位。“当——”“当——……”一阵阵钟声从不远处传来,原来是“敲钟福地”在敲钟啊。我又吵着爸爸妈妈说要去敲钟……

  游玩了一下午,我们一家人都已经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了。我们接着还参观了仙云阁、岳飞广场……

  黄鹤楼景点多,景观美,希望你也去那里玩一玩,看一看。

游黄鹤楼作文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诗句描写的就是名胜古迹—黄鹤楼。去年国庆,我和家人一起去武汉玩。武汉被长江和它最大的支流汉江分成了汉口、武昌和汉阳。武汉最著名的景点黄鹤楼就坐落在武昌的蛇山上。

  我们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流走*黄鹤楼。黄鹤楼一共有五层,每一层的角上都微微翘起,上面挂着一个个小银铃。一阵风拂过,铃铛们摇晃起来,发出“叮叮”的响声,那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听着十分舒服。黄鹤楼的门前有两只铜仙鹤,它们站在一只神龟背上。它们修长的长脖子优雅的弯曲着、凝视着对方,细细的腿站得笔直,翅膀缩在身体的旁边,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

  国庆节来参观黄鹤楼的人太多了,排队登楼的队伍更是绵延上千米,我一边排队一边无聊的拿着门票看,突然发现手上的门票竟然是一张明信片。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第一次郑重地书写了明信片并投递到旁边的邮筒里,我要给千里之外的亲爱的老师送上问候。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进入了黄鹤楼。一进门厅,一副用瓷片拼成的壁画展现在我眼前:一只黄鹤伸开巨大的翅膀在蓝天中翱翔,一位白胡子仙人坐在上面。远远的地面上,人们似乎还有些恋恋不舍之情,这不正是崔颢所写《黄鹤楼》的景象!我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步入第三层,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古代诗人的肖像画和他们关于黄鹤楼的诗,我把每首诗都细细品味一番,每首诗都那么深情、那么有意境,我不禁佩服不已。当我到顶层时,武昌景色尽收眼底,向左望去,波涛汹涌的长江滚滚东去,修建于三国时期黄鹤楼,不知道是否见证当年的赤壁之战?我向右望去,不远处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多少革命战士的付出才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当我们回到地面时,天色已*傍晚,我突然发现黄鹤楼一层接着一层亮起了灯光,当灯光全亮的一瞬间,大家一起欢呼起来,黄鹤楼在橙黄的灯光下更加壮丽!

  啊!黄鹤楼,你凝结着千年的文化、又见证了千年的变化,我要深深的赞美你!

游黄鹤楼作文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我的思绪便会飞往黄鹤楼。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她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她的风采。

  从长江对岸极目远眺,一栋五层建筑屹立在蛇山之巅,黄瓦红柱,钻尖顶,层层飞檐凌空,宛如黄鹤振翅欲飞,它便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进入景区,穿过奇石馆,路过搁笔亭,便来到了黄鹤楼下,“楚天极目”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扑入我的`眼帘。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飞天白鹤瓷板画,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传说,我仿佛已穿越到画中……

  逐层向上游览,便来到了顶层,江风迎面吹来,武汉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跨江面,格外气势磅礴。“呜呜”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转眼不见了踪影。江面上,络绎不绝的货轮来来往往,泛起一道道白浪,好似银花盛开。沙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从高空俯冲直下,一会儿翻一个跟斗,活脱脱一个杂技演员……让人目不暇接。江边的柳树像小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鹤楼不愧天下第一楼,那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开。


游黄鹤楼作文6篇扩展阅读


游黄鹤楼作文6篇(扩展1)

——游黄鹤楼作文9篇

游黄鹤楼作文1

  走过拥挤的马路,走进冷清的街道,我想:“怎么这么安静?他们在想什么吗?”怀着一颗迷茫的心,我走进了黄鹤楼。

  登上黄鹤楼的时候,环顾四周,海面上飘着阵阵笑声,和它说话,“海上全是人在说风”。勤劳智慧的人们,在海上,畅谈昨天,畅谈今天,交流商业经验,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故事,用笑声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海有雾,一切都失去了,如烟似梦,只有小船还在轻轻吻着海浪,“飘渺仙吹玉笛”,在雾里?在云端?还是在梦里?玉笛的声音还在轻轻的回荡,回荡。众所周知,海浪把小船送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月港,很远很远,只留下那一瞬间的`光亮,消失在月港的远方。

  当秋风在寒冷的夜晚吹来时,我的身体颤抖了一会儿,我回到了这座寂静的建筑,这个地方,这个月的港口。这栋楼的檐角没有铃铛,只有厚重的砖,只有猩红色的。黄鹤楼像一个死人,沉默着,面对着黄昏。

  站在楼上,我仿佛看到了一艘帆船,上面有月亮和星星。虽然有帆,为什么还是舍不得出海寻找旧梦?为什么它上面的月亮只是月牙?是“好梦永不会实现”的征兆吗?

  这个脆弱的黄鹤楼恐怕扛不住,还会担心旧怨。我走下楼梯,傍晚的秋风吹来,落叶纷纷飘落。一个掉在我脚下,我用脚一踩,它就陷进去了。这一刻,我有了一丝微笑:也许,在我踏入土壤之后,它可以做出树叶应该做出的贡献,回归自然滋养新叶。这样想着,我笑了笑,把衣服裹紧,走出了黄鹤楼。

  晚上梦见黄鹤楼周围装了铃铛。当风来的时候,老人并不孤独。听着,“叮当,叮当……”老黄鹤楼,在这声音里,慢慢笑了。

游黄鹤楼作文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我的思绪便会飞往黄鹤楼。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她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她的风采。

  从长江对岸极目远眺,一栋五层建筑屹立在蛇山之巅,黄瓦红柱,钻尖顶,层层飞檐凌空,宛如黄鹤振翅欲飞,它便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进入景区,穿过奇石馆,路过搁笔亭,便来到了黄鹤楼下,“楚天极目”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扑入我的眼帘。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飞天白鹤瓷板画,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传说,我仿佛已穿越到画中……

  逐层向上游览,便来到了顶层,江风迎面吹来,武汉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跨江面,格外气势磅礴。“呜呜”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转眼不见了踪影。江面上,络绎不绝的货轮来来往往,泛起一道道白浪,好似银花盛开。沙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从高空俯冲直下,一会儿翻一个跟斗,活脱脱一个杂技演员……让人目不暇接。江边的柳树像小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鹤楼不愧天下第一楼,那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开。

游黄鹤楼作文3

  阳春三月,我和家人去拜访了令人神往的黄鹤楼。它真的是美不胜收,让我心旷神怡。

  一来到黄鹤楼他那股,古朴,而气派的感觉,瞬间震慑了我。“一层,两层,三层,”黄鹤楼有五层,而且每层的菱角都向外向上翘着。和大多数古楼一样,黄鹤楼也是因为有很多名人在那里提诗,作画。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这些诗,画,都在黄鹤楼内部陈列出来了。

  黄鹤楼的美让我惊叹不已。我对它的身世也有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我得之黄鹤楼最初在三国时建起,位置在如今武汉大桥的桥头,后来,多次拆除重建,就明清两代就被毁了七次,重建和维修了十次。终于在1981年黄鹤楼,永存于蛇山峰岭之上。

  黄鹤楼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是神仙的传说,现在的黄鹤楼是5a景区。虽然门票80元一张,但游人仍然络绎不绝。许多外地游客不远千里,都要赶来一睹黄鹤楼的风采,“武汉有座黄鹤楼,穿过天的那一头”!黄鹤楼,武*的骄傲。

游黄鹤楼作文4

  “故人西辞黄鹤楼,樱花三月下扬州。”说起黄鹤楼,我想大家并不陌生。黄鹤楼与岳阳楼和滕王阁并列称为南方三大名楼。黄鹤楼建在武汉武昌蛇山顶,楼高五层,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层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朝思暮想的黄鹤楼,刚踏进门,就看到墙壁上描绘出硕大的黄鹤楼。画中的黄鹤楼旁有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应该是精忠报国的岳飞。瞧,壁画前还摆着*的铜像,大概是为了纪念*给我们留下了幸福的生活。

  第二层的墙壁上画着一只正准备腾飞的鹤。看,那儿陈列着唐代、元代、清代以及现代黄鹤楼的模型,每座模型都是那样的逼真。

  紧接着,我们来到第三层。咦,那怎么会出现文房四宝?原来,那是古时候某位伟人用过的东西,作为这里的珍藏品,供游人欣赏。

  好奇心让我毫不犹豫地登上第四层。哇!真漂亮啊!四面都是壁画。微风吹来,别提有多舒服了。站在走廊上极目远眺,能看见滚滚长江以及隔江相望的龟山,这不由让我想到*的诗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很快,我们到达了顶层。透过望远镜,我清晰地看到了*历史上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一桥,高大的桥头堡就像两位驻守阵地的大将军,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纹丝不动。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万吨巨轮就像一条条巨龙在缓缓蠕动着。

  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巍峨壮观的黄鹤楼,但是它会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游黄鹤楼作文5

  国庆节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武汉玩。参观黄鹤楼最让我难忘。

  我和爸爸妈妈进了黄鹤楼的大门,一楼大厅里的墙壁上有一幅两层楼高的巨画,画上有一个完整的黄鹤楼,楼顶上有一只仙鹤,仙鹤的背上坐着一个人,听说那个人是神仙。画的两旁各有一根粗壮的顶梁柱,上面有一副对联,右联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左联是“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这幅对联是着名书法家吴作人用草书书写的,共二十二个字,妈妈居然认错了十五个,你说好笑不好笑?

  我们上到二楼,二楼只是个半环绕的小走廊,正面的墙壁和一楼的联在一起,可能是为了游人能更清楚的看到那副巨画和对联吧。

  我们上到三楼,看到了一幅名画,画上有很多大诗人,他们都写过关于黄鹤楼的诗。其中还有李白,我不由得想起了他的诗句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上到四楼,这里是个接待厅,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厅前大匾上有着一位大书法家写的李白诗“长江万里情”五个字。

  我们最后爬到了五楼。哇,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三只很大很大的毛笔,毛笔的后面有古代用来磨墨汁的工具。这里的房顶上还有十二盏模仿古代的宫灯,墙壁上还有几幅画,那可是大画家们画的。出了五楼大厅的门,就看到了一台高倍的望远镜,我坐在椅子上,通过这台望远镜看远处的长江、对岸的电视塔、高楼大厦等,真没有想到,原来模模糊糊的东西,现在一切都清清楚楚!可惜那台高倍的望眼镜每次只能看一分钟,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望远镜自动关闭,不能再看了。

  我在黄鹤楼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游黄鹤楼作文6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家猜猜这句诗描写的是哪儿?对了,就是黄鹤楼。前年春天,妈妈就带我登上过黄鹤楼。

  据资料记载,黄鹤楼原本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军事瞭望台,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旅游胜地。我们搭车隔老远就能隐隐约约看到黄鹤楼了,它就像一位非常雄伟的巨人耸立在蛇山上。妈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黄鹤楼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吗?想起课本上学过一些黄鹤楼的诗句,我回答说:大概是跟它的历史有关吧!妈妈笑着说:等我们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黄鹤楼脚下。天啊,好漂亮!我惊讶地说出了声。只见一层层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共有5层,每一层屋檐都有好多的翘角,每个翘角就像古代的鞋尖一样像外翘着,非常好看。我围着数了一圈,每层有12个翘角,算算5层共有60个呢。妈妈告诉我,黄鹤楼总高51.4米,屋顶由十万多片黄色琉璃瓦覆盖着,它的旁边还有一些建筑,宝塔,牌坊,亭阁等,更加烘托出了黄鹤楼的壮丽。

  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一层大厅,发现里面的装饰更为精美,不仅墙壁上有一些巨幅的壁画,而且屋顶上都是色彩鲜艳的图案。其中一幅壁画我记得很清楚:画的是黄鹤楼前面有一群人,他们都抬头看着天上,而天上有一只大仙鹤,仙鹤上面有一位老人。妈妈告诉我这是黄鹤楼得名的传说。在大厅里有许多老红色的大柱子,据说5层共有72根大小不同的柱子,由它们支持着整个楼体。

  顺着楼梯向上走,我们来到了很窄的木质楼梯,我一口气上了三楼,三楼四周都是展厅,摆放着各种工艺品,有烟斗、梳子、镜子、项链、手串等等。我和妈妈欣赏了一会后又顺着楼梯向上走,一直上到顶层。为了保护文物,这上面几层的中间都被封闭起来了。我们只能站在外面的走廊向外眺望,视野非常开阔,这时我看到了武汉长江大桥。妈妈出了几个硬币让我看了望远镜,我通过望远镜还看到了桥上的行人,似乎就在眼前了,真有趣,正看得带劲时,时间到了,望远镜自动关闭,我意犹未尽的将望远镜让给其他小朋友。

  站在这高高的黄鹤楼上,看着远处那灰白的长江,又想起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古往今来,长江水奔流不息,迎来送往了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在此留下了著名的篇章,我想这就是黄鹤楼闻名中外的原因吧。

游黄鹤楼作文7

  在这个暑假,我们一家四口自驾游来到武汉黄鹤楼游玩。到了黄鹤楼的入口。

  一进去就可看见有一个非常高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座喷泉和四座亭子和一个规模巨大的黄鹤楼。黄鹤楼外的喷泉还冒出缕缕青烟。有人觉得比较热或者比较累,就可以在亭子下面乘凉继续往东走。

  就来到了黄鹤楼前,他大约49米高,一共五层楼的黄鹤楼尽收眼底,再远处看黄鹤楼有一个。攒尖顶。在*处看黄鹤楼,墙上刻着一些历史悠久的壁画,非常精美,我走进黄鹤楼。但内部第一层都是一些壁画。黄白云,黄鹤楼。这幅画以白云江水仙鹤为主题,我从左边的楼梯上学来到了第二层,第二层的主题是历史,在这一层大厅里,分别展示的是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黄鹤楼的样子这会儿从右边的楼梯上来走了一会儿就到了第三层,第三层选的是唐宋时,三位诗人写的诗,分别列在两边,第四层都是各种骨雕刻的,花隔扇盒红木屏峰,把整个大厅布置古装古色,最后我们登上了黄鹤楼,站在第五层的观景台,我们可以把整个长江。源流尽收眼底。

  我们从黄鹤楼出来继续往东走,就可以看见有一口大钟游览完黄鹤楼了,人就会几个的去调这口大钟,这时就会听见大众碰撞出来的声音非常大。游览这个地方,游览完这个地方,继续往前走着,就到了终点了,我看着黄鹤楼依依不舍的走了。

游黄鹤楼作文8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气候炎热,号称*的“四大火炉”之一。这里不仅有鸭脖、热干面、武昌鱼、锅贴饺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还有举不不胜举的名胜古迹,如东湖、长江大桥、武汉大学户部巷等。然而要说最具有代表性,名气最大的就是黄鹤楼了。黄鹤楼最早修建于三国时期,因战乱后又多次毁坏,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位于蛇山之上,长江之滨,修建于1981年,高51.4米,共有五层,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武汉长江大桥交相交相辉映。

  进入景区沿山路而上,不一会就到了黄鹤楼脚下,进入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为“白云黄鹤”的巨幅陶瓷壁画,我不顾炎热的天气,汗流浃背,迫不及待地爬上了顶楼,踏入楼廊,一阵 凉 风袭来,令人精神一振。极目远眺,长江如一条长长的丝带横在眼前,将市区一分为二,*风光尽收眼底。从古至今,无数历史名人崔颢、李白、王维、白居易、岳飞、*登临黄鹤楼时都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唐代诗人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最为有名了。

  黄鹤楼内分层陈列了与武汉有关的历史及名人画像,并根据历史记载复制出了各朝代黄鹤楼的模型,置身其中,欣赏不同的黄鹤楼,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与前行。

游黄鹤楼作文9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早在诗仙李白的古诗里认识了黄鹤楼,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武汉,游览了“天下江山第一楼”之黄鹤楼,它位于在美丽的江汉*原上。它令无数中外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漫步朝黄鹤楼,走过“三楚一楼”的牌坊,迎面是一对1米多高的仙鹤栩栩如生站立在龟和蛇背上,全身金灿灿的,体态轻盈,一只向远处眺望,一只低头默想。

  绕过铜鹤,我们便来到黄鹤楼前。黄鹤楼有五层,每层楼的檐角上都挂着一只风铃,每当夜幕降临,风铃清脆的叮当声,使黄鹤楼显得更加古老庄严。整个黄鹤楼顶全是油亮的黄琉璃瓦,在阳光下金光耀眼。一楼周围用汉白玉栏杆围绕,上刻花虫鸟兽。四周还有姿态各异的白鹤雕塑。色彩鲜明,雄伟壮丽,正面墙有一幅长9米、宽6米的陶瓷巨型壁画,画着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银须飘飘,乘着白鹤,横吹玉笛。看着这些作品,会令人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沿着迁回的楼梯,看完历代丹青妙手的作品之后,到了三楼,看到了两幅仿汉壁画。右边是吴王在黄鹤楼大宴群臣的情景。在看左边一张图,完全不是刚才那华丽的场面了,而是一群劳动人民修建黄鹤楼的情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必五楼应该是观景的绝佳位置吧,登上五楼去、放眼望去,美丽的东湖如碧玉镶嵌在美丽的汉江*原上,好一幅难用笔墨描绘出的画面。


游黄鹤楼作文6篇(扩展2)

——黄鹤楼作文10篇

  一个晴朗的早晨,万里无云,真是太适合出游了,我和伙伴们相约来到黄鹤楼游玩,开始了我们美好的一天。

  我们买了票,来到黄鹤楼的脚下,抬头一看,好高啊!游览黄鹤楼的人很多,我们在人群里穿行。我们先来到鹅池,看到许多青蛙在里面游泳,池塘旁边载满了柳树。岸上还有许多充气的白鹤和小鸟,他们很可爱,形象也很逼真。

  在黄鹤楼前面的广场上,还有一尊巨大的*雕像,我看到很多人在和*合影留恋。*的像很亮,太阳照在上面闪闪发光。我的眼睛都快看花了。

  来到黄鹤楼的脚下,抬头仰望,好高的楼啊!楼顶上赫然印着“黄鹤楼”三个大字。我立刻拿出相机和小朋友们相互合影留恋。接着,我们来到了黄鹤楼的主楼,在一楼我看见了漂亮的花。二楼,我看到了巨大的千年吉祥钟。在三楼,长江大桥已经能够尽收眼底了。到了五楼,我看见了墙上有许多的图案,向下一看,好高!感觉要掉下去了。这时,整个武汉三镇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高大的楼房,雄伟的大桥,拥挤的人群,像蚂蚁一样缓慢移动的车流。我们感觉从未有过的舒畅。

  今天玩真快乐,收获也不少,我喜欢黄鹤楼!

  我在涧失渐萧的小雨中看到了烟雨中的黄鹤楼,此时友人已乘小舟远远离去,只留下我一人在这空悠悠的黄鹤楼中。黄鹤一只接着一只略过,就再也没有回来,白云,蓝天装饰着大地,在阳光的照映下,绿树更像加了一道高光。不知不觉天已漆黑。自己眺望远方,心中不由得感慨,只见一处湖水被烟雾遮住,几度哀愁。

  国庆节的夜晚,我乘车去黄鹤楼观景。

  黄鹤楼的的`人真多啊!我好不容易挤进去跑到栏杆旁,“哇!”我被映入眼帘的景色给吸引住了。

  新建的首义广场绿树成荫,到处都被灯火点缀得漂漂亮亮的,一排**迎着风“跳舞”,湖北剧院正在一旁认真的观看呢!长江大桥上车水马龙,再加上桥上的灯光,显示出一幅漂亮的“画”。长江*的灯光各式各样,五彩缤纷,探照灯四处张望,像在寻找什么东西。江上的游船绚丽多彩,航标灯像一眨一眨的小星星。

  天空中,月光淡淡,星罗棋布,是外星人在天空中下棋吗?晴川桥是夜晚挂在天空中的“彩虹”,月湖桥是通向天空的“天梯”……

  我为武汉的漂亮景色而感叹,武汉的夜景竟然这么美啊!

  在湖北武汉,有一处著名的景点——黄鹤楼。曾经有个传说:黄鹤楼的仙人们乘鹤远去,黄鹤飞出去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白云带着思愁向远方飞去。晴日里的原野,汉阳的一草一木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在鹦鹉洲上,每种植物都开的特别茂盛。夕阳落了下去,遥问故乡在哪里?浓雾和水波挡住了路线,让人不禁引起思乡之情,也感到了愁闷和孤独。

  “很久以前,一只黄鹤把一个圣人带到了天堂,现在除了黄鹤楼什么都没有了。黄鹤不归土,白云永无他飞。”这是唐代诗人崔伟游览黄鹤楼时留下的一首千古绝句。黄鹤楼是武汉的一个著名景点,它有世界上最好的声誉。

  从我家出发,坐在车里,我可以看到远处黄鹤楼的雄伟身影。据说黄鹤楼最初是为军队建造的。后来成为唐朝以来的一代景点。后来因为战争,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一次重建是一个“干净的建筑”。现在黄鹤楼分为主楼、附楼、廊廊、牌楼等。

  你知道黄鹤楼这个名字的由来吗?黄鹤楼所在的蛇山由东排列的七座山组成,从西到东依次是黄瑚山和银家山,全长2公里,像一条蛇,所以它被称为蛇山。*古代常见鹳鹤,黄鹤山上的亭子当然叫黄鹤楼。

  从黄鹤楼外面看,只有五层,其实里面有九层。黄鹤楼还有40个亭角,屋顶有一个大*台,上面写着三个镀金大字:黄鹤楼。

  黄鹤楼里面也很漂亮。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幅巨大的壁画。黄鹤楼里还有李、戴等名人留下的书画作品。第四层还包含了从唐代到现代的黄鹤楼模型。

  如果你爬上黄鹤楼的顶层,你会看到站在龟山上的龟山电视塔,你还可以看到无尽的河流。武汉长江大桥连接武昌和汉阳.

  雄伟美丽的黄鹤楼!是人间仙境。你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流连忘返。

  湖北武汉,分为汉口和武昌,在武昌这个繁闹的城市里,有个令全湖北人骄傲的地方————黄鹤楼。

  今年“十一”假期,妈妈终于带我去游玩了这座名胜古迹。不知道是不是假期的缘故,前来游玩的人们数不胜数,就连外国人也都前来参观。走进黄鹤楼公园的大门,一个大池塘映入眼前,看了池边的简历,我知道了这个池塘名叫“鹅池”。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池塘旁边放过鹅,于是提笔在石头上写下了“鹅池”两字。池水清澈见底、水*如静,水面上还漂着几片枯黄的荷叶,让我不禁想到了夏天荷叶茂密、翠绿的景象,再被洁白的荷花点缀,真是美不胜收!观完鹅池,我和妈妈在林间小路上漫步。

  小道两旁苍翠欲滴的竹林,在微风的吹动下“擦擦”作响,会“唱歌”的石头出来伴乐;繁茂的枝叶挡住刺眼的阳光,叶缝中射进的光束,照在地面上,星星点点,给游玩增添了许多情趣。终于来到黄鹤楼的楼脚下了。向楼顶仰望,黄鹤楼的雄伟壮观呈现眼前。眼前的这座古楼就是湖北人骄傲的地方,眼前的这座古楼就是湖北的象征!登上顶楼,遥望远方,奔腾的长江波涛汹涌,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整个武汉车水马龙,整个武汉繁荣富强!向下俯视,一种升天的感觉流入我心。地上的人群像蚂蚁一样渺小,庭院像巢穴似的,等待蚂蚁归来。蓝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带给人们的是欢声笑语。清爽的微风让我舒适,温暖的阳光又让我惬意。

  在晚霞的照应下,我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女士们先生们,老人们小孩们,欢迎你们来到武汉参观,今天我就带你们走进“天下第一楼”黄鹤楼吧!

  远观黄鹤楼,它小得像一只小蚂蚁;如果你*看的话,你会发现它既高大又雄伟。那一个个飞檐就如鸟的羽翼,直入云霄。黄鹤楼共有五层。第一层有一些壁画,有一张是一位仙人拿着一个玉笛,骑着黄鹤,在黄鹤楼的上空飞翔,让人不禁想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二楼有一些文人墨客在此写的书画作品,其中有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还有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四层楼是一些仿写的作品,供游客观赏。五楼是观景区,游客可以看到武汉的优美风景,远眺长江,抚今追昔。

  这古色古香的名楼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以前辛氏开了一家饭店。有一天,一位客人来到了他的饭店,要了一杯酒,并说以后再还钱。就这样过了几年,客人天天在这里喝酒,天天没付钱。有一次他说:“我欠你的钱没办法还你!”说完他就用橘子皮在壁上画了一只鹤,说:“只要客人一拍手,这只鹤就会跳舞!”之后他就走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知道辛氏的饭店,有这样神奇的鹤了。有一天,一位富人来到了饭店,给了辛氏很多钱,说要单独去看鹤。辛氏一开始不同意,但看有这么多的钱就同意了。富人对着鹤拍手,壁上的鹤没有跳舞,反而从壁上跳了下来。这时从前那位客人出现了,他骑着仙鹤飞上了天。辛氏很感动,就用他十年赚的钱在蛇山上修了一栋楼,起初叫“辛氏楼",后来改作“黄鹤楼”。

  暑假是增长见识、游山玩水的大好时光。因为爸爸在武汉工作,所以暑假也是我们一家人团圆的温馨时光。

  暑假的一天早晨,妈妈对正在刷牙的我说:“宝贝,今天去黄鹤楼!”我高兴得欢蹦乱跳,连忙拍手叫好。

  我们坐公交车在黄鹤楼站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下江山第一楼”七个大字,我迫不及待地让妈妈买了票,直奔黄鹤楼。到了黄鹤楼,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多么雄伟壮观啊!

  黄鹤楼共五楼,从一楼到五楼,都有精美的雕刻和合理的布局。我们一层一层仔细地参观,在四楼,陈列着黄鹤楼的模型,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和现代的,它们个个生动逼真,还刷上了彩漆。当我们登上最高一层时,武汉繁忙的交通、美丽的街景和江上行驶的船只尽收眼底。

  参观完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黄鹤楼,还去参观了进去时没来得及看的景点,有搁笔亭、崔颢的《黄鹤楼》诗匾、米芾拜石、*诗词亭等等,妈妈还给我讲了搁笔亭的来历和*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并告诉我还有很多与黄鹤楼相关的诗词,让我增长了知识。

  这一次的出行让我开阔了眼界,见识了黄鹤楼的壮观与雄伟,黄鹤楼真不愧是湖北省的著名景点!作为湖北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黄鹤楼是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的古楼,经历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还是屹立不倒,而且有许多诗人写过关于它的诗,所以有很多人都想去参观黄鹤楼。

  黄鹤楼坐落在湖北武汉,它被古代人翻修了好几次。站在楼顶上,远远的就望见了蜿蜒曲折的长江,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那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黄鹤楼门口有两座石像,左边是龟,右边是蛇,*还在《菩萨蛮。黄鹤楼》里写了这样一句词“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在黄鹤楼的第一层有一座*三米高的石像,是三只黄鹤,黄鹤的雕刻十分细致,栩栩如生,看过的人都会不禁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

  在黄鹤楼的边上有一个小水池,水池中间有一个碗,相传只要把硬币扔进碗中,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我也拿出了一枚硬币投到了池水中,许了个小小的愿望,希望我的成绩能越来越优秀。

  这一座雄伟的名胜古迹,已经成为了一个爱旅游的人士的绝佳好去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古代很多的诗人和名人都去游玩过。

  黄鹤楼很美。大门口人山人海,里面有小吃,银饰,扇子,明信片等,商品琳琅满目。大门前的池子叫“洗笔池”,爸爸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这个池子,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在这里洗过笔,池子因此而得名!

  再往上走,进入黄鹤楼,一幅色彩斑斓的壁画出现在我面前:一个人,骑着一只白鸟,正欲飞向天空。我一脸的问号,爸爸又说:“黄鹤楼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上仙吕洞宾游完峨眉山,沿着长江下游来到了武昌城的蛇山。他往下一看,觉得景色多美,要是能在山顶建造一栋楼,那该多好啊!于是他请来张果老、何仙姑等仙人,商量建楼,可众仙不答应。这时,鲁班骑着黄色的木鹤来到他面前,答应他在蛇山顶造楼。第二天,吕洞宾来到蛇山顶上,只见一栋大楼屹立在山顶。他高兴极了,他骑着白鹤在天空盘旋了几圈,然后就飞进了白云里,消失不见了…天长日久,人们都称此楼为黄鹤楼!”说完我们走到楼顶,整个武昌城尽收眼底,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

  游完黄鹤楼,我觉得黄鹤楼可真美啊!你们要是有空,一定要来看一看哟!


游黄鹤楼作文6篇(扩展3)

——黄鹤楼游记作文 (菁华6篇)

  这个“五一”假,我们全家决定一起去武汉旅游,我心里非常的高兴,黄鹤楼游记作文。我们第一个旅游景点是黄鹤楼公园,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走进黄鹤楼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雄伟壮观的黄鹤楼,游人已经把黄鹤楼围得水泄不通。

  黄鹤楼的前方有仙鹤的雕像,雕像下有一块石碑,原来,石碑上写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感动了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息,民安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变脱胎下凡,昭普天同庆。

  原来,黄鹤楼的取名还与仙鹤有关。黄鹤楼一共有五层高,是用木材建造而成的,外表漆成了褐色,直通云霄。然后,我们登上了黄鹤楼的第五层,我眺望远方,看见了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桥有两层,上面跑着穿流不息汽车,下面奔驰着火车,另外,我还看见了房子、大森林、教堂、繁华的马路以及渺小的人……我把所有的美景都尽收眼底,真美啊!我连忙拿出照相机把这个珍贵的镜头拍了下来。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接着,我们又慢慢的下楼,一边下楼还欣赏着各个楼层眼花缭乱的商品。“天下没有步散的宴*”,最后,我们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黄鹤楼公园,但黄鹤楼的美景最终还是使我难以忘怀。

  10月6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武昌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一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有许多弯弯的翘角,还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远远望去,好像一只只黄鹤展翅欲飞。

  我们先来到一楼大厅,这面墙上是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壁画。只见一只黄鹤展开双翅,昂头正飞翔在朵朵白云间,姿态十分优美!下面是一座三层高楼耸立在石矶之上。

  接着,我们在二三楼参观了古代的黄鹤楼模型和有关黄鹤楼的诗词画。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我们沿着盘旋的楼梯往上走,参观了四楼,知道了黄鹤楼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最后我们来到了五楼,站在楼上,一片美景尽收眼底,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向东,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像条巨龙横跨江*。

  这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游。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想必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对,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当年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所作,黄鹤楼因此而闻名天下。

  作为历史爱好者,这样知名的历史古迹怎能错过?2021年暑假,我有幸与爸爸一起去了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的长江南岸,坐落于蛇山与鹦鹉洲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黄鹤楼高5层,总高度约为51.4米,屋面共由10万多块黄色琉璃瓦覆盖而成。

  一到黄鹤楼楼,我就被黄鹤楼伟大的建筑工艺与艺术风格吸引,同时也震惊于它那恢弘气势。只见整座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刻有“黄鹤楼”三个大字的牌匾,挂在第四层正中,十分引人注目。

  迈入一楼,我更加是大吃一惊。只见一副巨大的壁画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幅壁画高约2—3个楼层,画中描绘了一只仙鹤驮着一位吹笛子的老神仙腾空而去,飞向远方。地面上有一幢楼,好像正是黄鹤楼,且楼外有一位年轻人在向老神仙挥手告别。这幅壁画中,不论是老神仙、年轻人还是仙鹤,他们的每一处细节都被作者描绘的淋漓尽致。

  走了数十级楼梯,来到二楼大厅。大厅正中有一块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江汉,下临江河,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巍峨壮丽的黄鹤楼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和历史变迁。

  紧接着,我们又游览了三、四两层。三楼以字画为主:有崔颢、李白、苏轼等唐宋名人“绣像”,还有许多古代书法家的珍贵墨宝……甚至连三楼的吊灯上都有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值得一提的是唐人崔颢曾以一首《黄鹤楼》名扬天下,后人评为七言律诗中的第一。其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亦成为千古绝唱。此外,还流传着李白经过这里,发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的千古佳话。四楼则收藏了一些文物,分别放置在一个个玻璃柜中,可供游人观赏、选购。正是因为有无数文人墨客青睐于此,才把黄鹤楼装点的更加迷人。

  参观完字画文物,我们一口气登上了顶楼。眼前豁然开朗,站在走廊往外看,不由心生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个武汉城全貌都被我尽收眼底,真是江山如画,美不胜收!不远处,茅以升主修的武汉长江大桥跨越长江*,长江宛如一条巨龙,蛇山与鹦鹉洲各屹立一方……这景色实在无法言喻,让人叹为观止!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画与美意构筑的精品。此次黄鹤楼一游,的确不虚此行!

  今天,我和妹妹、奶奶、爷爷一起去武汉黄鹤楼玩。

  黄鹤楼公园有许多古代留下的建筑。一进公园,我们就来到了鹅塘。相传,古代诗人骆宾王曾放过几只鹅在鹅塘,并写下了《咏鹅》这首诗。

  我们继续前进,来到了岳飞广场。岳飞是一名勇敢的将军,他的雕像好像真的一样,样子非常凶。

  我们又来到了白云阁,白云阁与黄鹤楼相对面,它有五层楼,我去的时候,它的第一、第二、第三层都在装修,我们直接来到了第五层楼,第五层楼可以看到武汉美丽的风景。

  最后,我们来到了黄鹤楼。楼前面有一个1.58米高的石像,是两只黄鹤和一条蛇站在一只龟上,这就是非常著名的“黄鹤归来”雕像。我们再往前走,到了大门,爷爷给我们拍了相,我们就走进黄鹤楼了。黄鹤楼有五层,第一层是大厅,大厅里面有壁画《白云黄鹤图》,爷爷只顾着往上爬,根本没看这有名的壁画。我真想告诉爷爷,黄鹤楼最主要的是壁画,第二才是风景呢。第二层是卖纪念品的地方,第三、第四、和第五层分别都是观赏武汉景色的地方。第三层可以看到黄鹤楼公园的一草一木;第四层可以看到遥远地方的房屋;第五层可以看到长江大桥,而且站在最顶楼看,可以看到壮美的长江了。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它像一条金龙一样,从长江大桥穿过。从望远镜里看,长江水面上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爷爷真好,给我们买了纪念品,我的纪念品是一个最小型的“黄鹤归来”铜像,妹妹的纪念品是一个可以吹响的陶瓷做的鸟儿。我们买完纪念品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我真高兴能去过黄鹤楼,同学们一定都很羡慕吧!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二年级:甜甜的大苹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流。”每当我念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总是对黄鹤楼充满无限的向往,却只能在梦里登临。

  这次,终于有机会到黄鹤楼去游玩,我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满脑子都在想:黄鹤楼到底有多么宏伟?多壮丽?

  来到黄鹤楼前,上了台阶,我看到了黄鹤楼的大门。牌匾上写着:“气吞云梦”四个金光灿灿、笔锋苍劲的大字。在牌匾两边的桃木上,刻着一幅对联:“登斯楼揽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再往前走,便可看到可让游人纳凉的两个亭子——瞰川亭和揽虹亭。瞰川亭果然名不虚传,在这亭子里,放眼望去,所有的景色都一览无遗。而站在揽虹亭里,我可以将万里天空所有的白云,全部收在自己的眼中。游人感到累时,便可在这两个亭子里小憩。

  笔直地往前走,就来了大名鼎鼎的黄鹤楼了。黄鹤楼前有两只用铜制作的仙鹤,仙鹤的眼睛灵光闪闪,炯炯有神。脖子细长,身子大而不肥,一脚提起,栩栩如生,姿态高雅。我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

  步行至黄鹤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壁画,雕刻着一位仙翁坐在黄鹤离去神奇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唐朝崔颢写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壁画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鲜艳的颜色,不同的外貌。

  壁画下的桌子上摆着两棵美丽的小松树。小松树长着浓密的针叶,每一根针叶都十分精神,树干十分坚硬,放在壁画的正下方,好似与壁画融合在一起,增添了许多生机。

  我往楼上走,脚下的楼梯足以让我我感到历史的悠久。来到顶层,我站在走廊里,从长江面上徐徐吹来的微风,把我的疲劳吹得无影无踪。我低头往下看,黄鹤楼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散发着金光。往长江望去,长江好似一条细流,温柔的浪花向东流去。

  站在楼上,我不禁感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多少汗水和智慧才凝结成这个天下奇楼啊!它是武*的骄傲,是湖北人的骄傲,更是*人的骄傲!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滚滚的江水送走了亲人朋友,却送不走对他们浓浓的思念。今天,我追随着大诗人崔颢的脚步,踏上了这片土地。闻着鲜花的香甜,听着晨风的呼啸,感受着这片诗一般的黄鹤楼。

  相传,曾有一位道士在此楼作画,挥笔画出一只黄鹤赠与一位辛氏开办的酒店。十年后,道士再来,吹笛演奏一阵,那只黄鹤便冲向云霄,带着他飞走了。因此,后人就把此楼称为黄鹤楼。

  我不知道这传说是真是假,但是我知道,这座千年古楼历经许多磨难,伤痕累累。单是在明清两代,就被烧毁了七次。往日的黄鹤楼早已乘硝烟离去,只留下了一个大铜铸楼顶在默默挺立。为了重现黄鹤楼的辉煌,在1985年,*出资重建黄鹤楼,让这位巨人又站起来了!

  一阵冰凉刺骨的风迎面吹来,却丝毫吹不散我的热情。望着这栋高51。4米的古楼,脸上难免露出激动之情。踏进这神圣的地方,扑面而来一阵幽幽的墨香。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珍贵的墨宝,让古楼充满诗情画意。

  攀着扶手,走上陡峭的楼梯,去欣赏美文美景。登上三楼,是一个广阔的*台,上面有一副巨大的壁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墙上被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在此留下了大手笔的人,人物的一旁记着他们提下的千古绝句。“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你们一定非常熟悉。没错,这就是诗人李白送孟浩然时写的名句。不光是李白,王维也在这里留下了一首《送康太守》。望着墙上的一位位诗人,心中怀着崇高的敬意,接着向四楼前进。

  四楼的展柜多得出奇,一个接一个紧密挨着。一本本的古书在展柜里静静地躺着,一幅幅字画在展柜中也沉沉地熟睡。对于这些物品,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大至看一遍。飘逸的字体,秀美的图画,和一本又一本散发着陈年味的老书,令我目不暇接。每一个都太美了,美得令人陶醉,令人深陷其中。只可惜时间不等人,不一会儿,我们预定的时间就到了。没办法,只得告别四楼了,为了在最高层看好风景,只得有取舍。

  登上五楼,场景却和四楼相反——空得出奇。从房间走出,来到看台,一幅宏伟的画卷展现在眼前。长江川流不息的奔跑着,在他的头顶,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正为千千万万的民众服务着。在桥的两端,一座座高楼矗立,尽显武汉城市的魅力。俯视整个黄鹤楼公园:民族英雄岳飞的铜像正闪着光忙,铜座上写着几个端庄的大字——精忠报国。岳飞像的四周,绿油油的古树和金黄的枫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干枯的树叶在风的吹拂下,朝小树林中飞去。一座座阁楼藏在树林中,与四周交相辉映。黄鹤楼的四周,同样郁郁葱葱,一口号称天下第一的大钟被悬挂了起来,但在黄鹤楼光辉下,还是显得十分渺小。参天大树,鸟语花香,这些在现代大城市中,已经很少见了。

  傍晚的夕阳又大又圆,傍晚的风也凉爽无比。在阳光的抚摸下,我踏上了回家的旅程。最后一次望着黄鹤楼,心中百感交集。暮色,让黄鹤楼渐渐睡去,等待那个充满活力的明天!


游黄鹤楼作文6篇(扩展4)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一、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先从整体入手,抓住人物理清故事,然后系统感知课文,每一段采用了读读、说说、读读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1、读中感悟,发展语言。“读”是语文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与书中的人物、景物交流,把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来体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如:让学生自读自悟每一段,说说写了什么?学生在说的基础上,理解感悟课文,与文本对话,分角色朗读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引发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和送别的场景。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表达能力。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内心情感变化,推动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有效地落实了语文教学中“读”的目标。

  2、抓住“空白”,引导想象: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难体会到的。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谈起,自己是如何送别亲人的?再利用课文中的几个空白点:话别时他们还会说些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还有什么也随着这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

  3、拓展资料,升华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我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通过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效。

  二、当然,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2、教师的语言过多,总是把学生往预设中牵引,对生成的问题处理策略不得当,致使学生的情感思维不能流畅的步步深入

  3、时间分布不均匀,前松后紧,后面的积累和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

  《黄鹤楼送别》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设计时,我准备紧扣“离别”这个主题,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诗句之中美丽的情景,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继而带领学生学*文包诗的文章是如何将文与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提高对文包诗类似文章的欣赏与学*。

  一感受景美

  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暮春三月,江边上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这样优美的景色,年轻的李白仅仅用了“烟花三月”这简单地四字就将这暮春三月之景描绘的淋漓尽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美,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读,再联系自己曾经观察过的暮春三月的景色进行“入境”,最后通过图片的观察,进一步深化景色,把这种优美的景色更加深入人心,感受到“烟花三月”。

  二体会情真

  李白和孟浩然两人应该是个性情中人,尊敬朋友,对朋友的友谊是很看重的,这从我们的资料搜集中很容易看的出来。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资料,这是学生客观地认识到:李白和孟浩然两个人相差12岁,在李白认识孟浩然时,孟浩然就已经是有名的大诗人了。这奠定了李白对孟浩然亦师亦友的情感基础。并且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喜欢游山玩水;而孟浩然虽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但他却是一位田园风光的写作诗人,故而也喜欢游历山水之间,所以二人可谓是志同道合。因此当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再一次相遇而有要面对分别时,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故李白在诗中写到“故人西辞黄鹤楼”,交代的缘由,以及“下扬州”这个遥远的目的地,字字隐含着李白的不舍之情。

  同时“烟花三月”的美景在此时仅仅只是景,丝毫引不起两位热爱自然景色的诗人的欣赏兴趣。这也是从侧面烘托了不舍。“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此时的景色在李白眼里形同虚设,他关心的以及眼中仅仅只是那一艘载有有人的小小帆船,从“依然伫立”“凝视”这些词体会不舍。这让学生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许,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对朋友相处之道有所感悟吧。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以多种形式的科学的教案和课件为参考,在请教年长教师的各方面意见上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课件的完善。本节课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调动学生朗读、想象、领悟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这节课中,我就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景。一开始,我就用语言展示了美丽的画面,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锦的长江边,一队友人在举杯话别,再加上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如到课文的情景中去。在教学第三段时,我结合学生声请并茂的朗诵为学生展示了两人离别时那感人的情景。利用学生的对话形式来感受李白以及孟浩然的心情,并体会话语中的情感。

  尤其是帆船随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那一幕,我设置了动画,更是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并以一个伫立在江边上,李白心里向什么的拓展来进一步感受主人公李白的心情。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另一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在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去搜集其他一些文包诗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学*类似文章,既加深了古诗词的影响,又能积累诗歌,多媒体让我们的教学受益匪浅。

  最后,在我的这节公开课后的语文研讨过程中,我发现先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学生的朗读这一方面的引导,我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比如:我仅仅是让学生去读,以自己的语言告知学生这段话包含什么样的情感并试着去独处这种情感,所以学生仅仅也只是读,根本没有在心中形成某种我所说的情感。因此,在这一方面的教学,我更应该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或者去联系某些已经学过或有感受的文章,去领悟体会出本文中的不舍与敬仰的情感,从而达到朗读的良好效果。

  接下来就是我的教学过程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多采用的是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始了我的教学,所以在听课时会显得我的话比较多,而学生仅仅是围绕我的问找答案,失去了自主学*与探究的实践机会。所以,在研讨中的话题式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想到既然是新课标教学方式,话题式学*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主体地位的要求,并且教师在此过程中会更加轻松,充分发挥着引导学生学*的指路人。

  最后,我的总结性的话语没有将本节课很好的与语文的课外联系上。语文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学科。课文仅仅只是一个范例,是让教师去教学生学会类似文章的一种阅读、学*、体会情感的桥梁。所以在这个教学上我没有很好的将“文包诗”这种形式的文章的学*以及体会情感的方式总结性的讲述清楚,所以我想大多数学生下次遇到类似文章也很容易失分,把握不住情感。

  综上,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吸取教训,将所学到的教学经验慢慢地转化成为自己的,融入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上好每一节课!

  起首“文包诗”那类课型的教教,其重面没有是阐发,解说编者所编的“文”,而是要让教生颠末读“文”,更好、更快、更有爱好的教会“文”中所包露的那首诗或词,理解其意境。 “文”没有仅是教生进修古诗的拐杖,并且也是一篇很好的浏览教材。果此,在教教中,要把“文”和“诗”反复对比赏析,从而做到“单赢”而没有是“两败俱伤”!

  一接触到那册书,就被那篇课文字里行间披收的密意所打动。临危不惧的选择了他做为本次盼看杯的决赛课文。比及和教研组其他成员细读文本时,才收明《黄鹤楼送别》并没有是我所假想的那样。我们犹如陷进了一种两难选择:文包诗,是教文,照样教诗?到底孰沉孰重?假如仅仅把课**为理解古诗的“拐棍”,用一下就等闲丧失落,是很怅惘的。教研组的其他教员课下也都积极查找了许多文包诗的材料,随着各人一同深切的钻研,闭于那类课的思路也越来越了了。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教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本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独有的一种文体——文包诗。那是一篇斑斓的叙事散文与李白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完美离散。

  其次,“文包诗”那类课文一样*居都是意境杂美,激情竭诚,《黄鹤楼送别》一文更是如此。教教时,我们感觉应以“情”为切进面,在教室中积极创设激情空气。果时空相隔太悠远,加上骚人生活的时期、阅历等等与教生真践生活的环境、生活经历等等存在着判然没有同。做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天缩短那份差别。

  第三,它以一篇完整的浏览课文的情势出现,教生必须像浏览其他课文一样,起首卖力读好课文,借助言语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用疑息,进修课文言语,进步浏览能力。凭借漫笔对古诗意境的形象刻画,进一步展开言语假想力,深切挖挖、品味、鉴赏古诗内在的意蕴美、情境美和言语音韵美;固然,也可以或许边读文、边吟诗,两相参照,诗文共赏。

  现代言语也罢,现代言语也罢,他们都是故国的言语。再深切一面思虑,没有管是课文,照样诗歌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感触感染言语、体会言语、操纵言语。那是我们语文教教的素质。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这篇课文的知识与技能是让学生学会7个生字,认识两个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达到背诵的效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一、导入:由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歌曲中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文本中,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本。

  二、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认真听课文范读,以次理解古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印象,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课文内容。如读李白的话,引导学生抓住“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等词语,体会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感悟他对孟浩然的难舍之情。读孟浩然的话,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等词语的理解,体味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惜别之情。

  三、探究:在理解过程中的基础中,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词句的意思。通过学生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诗的意思,此时我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认识。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属“文包诗”,它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教学这篇课文,我从阅读方面入手:阅读教学中,只有学生把文本所蕴涵的内容、情感与自身的认识、情感紧紧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读懂意思、读出韵味,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精心创设体验的情境,让孩子走进文本,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这样,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地调动,思维得到激情地迸发,促使更加感兴趣地深入文本去探究、去发现,去感悟更深,更多的内涵。/article/在《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用自己的心灵触摸文本,感受任务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对话交流中,孩子们的思维被激发,语言被激活。一些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火花的话语告诉我们:课堂上,只要老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与文本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那么,他们就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相互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也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他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学们请你们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学生自己练*)

  一组学生上台

  生1:孟兄,你看这天多蓝啊!

  生2:是啊,贤弟!这长江边烟雾迷蒙,景色真美!

  生1:要是我们能长居此地,该有多好啊,可是你今天就要顺江东下了,我真是舍不得啊!

  生2:我也舍不得你啊,不过我相信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生1:孟兄,说句实在话,自从我结识了你,就一直把你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为了感谢你,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生2:贤弟,来,干!

  (两人举杯共饮)

  生2: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生1:孟兄,小弟我再敬你一杯,愿你一路顺风!

  生2:贤弟,再见!

  另一组学生上台

  生3:孟兄,你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啊!繁华似锦,云雾缭绕。

  生4:是啊,要是我们能长久在此饮酒作诗,那该多好啊!可是我今天就要远行了,内心真有点舍不得。

  生3:孟兄,自从结识您以来,您给了我很多帮助,您就是我的兄长、我的恩师,为了给你送行,我特地准备了一坛尚好的“女儿红”,来,孟兄,我们干一杯!

  生4:贤弟啊,你太谦虚了。方圆几百里,你——李白,谁人不知啊,能认识你也是我三生有幸啊!来,为我们的友谊干一杯!

  生3:来,干!孟兄,送君千里,终需一别。但我深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到那时,小弟我一定准备最好的酒菜为您接风。

  生4:贤弟啊,愚兄我就此告别,保重啊!

  生3:孟兄,保重!后会有期!

  生4:后会有期!

  评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进步。”想象是创新之母,但想象又必须依托于形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创设了离别情境后,让学生找自己的朋友,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分角色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说话练*。这一设计,学生训练面广,先让学生找好友练说,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学生自信心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也能充分体会友人离别时的心情了,个个受益匪浅。有效的合作学*,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养成了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想象不仅仅是形象思维,更是艺术思维,从而产生了1+1>2的效果。

  今天我执教的《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简明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本节课中我制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我觉得一堂课只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二、教学内容简约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学生的学*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环节简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一)由诗入境、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披文入境、由境生情;

  (四)指导写字,加深记忆;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认为语文学*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学生会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四、教学方法简便

  简单意味着可以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如本节课在教学学生理解词意时我教给他们把词语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理解字义等方法

  五、教学媒介简单

  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本节课在使用多媒体时我尽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的,更多的时候让通过学生观察插图、和文本对话来实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用语简要

  本节课我非常注重自己教学语言的精炼和简洁明了。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

  总之,本节课我力争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人们常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节奏掌握得不够好,给学生留的读书时间和集体交流时间较多,整节课我都在忙着纠正学生的读音以及错误的读写姿势,因而耽误了好多的时间,致使最后的写字教学匆匆结束,没有落到实处。

  2.学情掌握不够,和预设的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拖堂时间太长。

  3.评价学生的语言激励性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的积极性。

  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虚心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描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阅读教学不可避免的要理解文中的词句蕴含的感情,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因教师的教师的繁琐分析而使学生陷于被动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降低,个性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

  【案例】

  吕老师在12月29日执教五年级《黄鹤楼送别》一文过程中采用以诗导入的方法,使学生在诗意中享受语文,然后回忆“文包诗”的前例,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进入课文学*,在学生主动学*的状态中完成了初读,便开始理解感悟课文,学生的学*状态很好。老师出示了文中主插图。

  师:请看这幅图,美吗?

  生:真美!

  师: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生1:垂柳!

  生2:桃花!

  生3:黄鹤楼!

  生4:长江!

  这个学生回答后学生中有阵小小的动荡,很显然有人不同意。老师并不急于下判断,而是进行了追问。

  师:长江看得见吗?

  生4:看不见!

  师:那你为什么这样说?

  生4:因为我认为图中空白处是雾气,而雾气中就应该是长江。

  该学生真是具有一双慧眼,真正读懂了这一幅画,因为他融入了课文,并真正的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以及细致观察来参与学*。老师此时因势

  利导,引导孩子们来领略这一组词语的美,并读出它们的美来。

  师:很好。这优美的春景正是因了它们而更加美好,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们。读词!

  生: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师:美吗?

  生:美!

  师:读出美来!

  生再读

  然后教师基本上采用这种方法继续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俯临长江飞檐凌空”。只是在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让学生有通过图来理解。最后,在画面的映衬下,教者让学生尝试连贯起来说说这幅画面,学生说得很好,声情并茂。教者由此引入诗歌,情境中的朗读也很好。

  【分析与反思】

  吕向东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特别重视对词句的感悟。这一片段中,吕老师预设的目标应该是朗读感悟送别时江边的美景,可他并不急于直奔主题,而是先以词串形式展现暮春江畔、黄鹤楼、江面这三幅画面,让学生带着欣赏享受的心态去读、去想象,进而情不自禁的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达成预设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不仅使课堂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也带给学生审美的教育,使学生阅读主体地位充分显现。

  首先,教者特别珍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体验。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教者总是给予引导性评价,如“很美,再美点,谁来?”美感的产生因人而异,教者没有给学生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让学生尽情抒发胸中的想法。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正是有了教者这种宽容的引导,学生才能一步步深入的挖掘出语言文字的美更使美丽的语言文字化身为美丽的画面。

  其次,教者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其实,《黄鹤楼送别》文中主插图应是一幅写意山水画,一切只是寥寥数笔。以“繁花似锦”来说,图中仅有一簇桃花。试想,如果老师要用物来启发学生,互联网中有多少美丽的花朵?只是那样一来,“繁花似锦”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是那幅照片,就仿佛某影星演过西施,在观众的心中西施就是她一样。具体化的东西往往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于是,那样的“繁花似锦”在有的人心中可能就不会美丽。可教者给的恰是意向性的东西,所以学生有无限遐想的空间,朗读的个性和韵味也就有了依托。

  最后,要说的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要珍视,绝不是说对学生的阅读行为不予干预。教师适时的点拨、补充、纠正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使学生的阅读感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向着目标顺利迈进。像现在的一些阅读课堂,教师不敢说话,似乎一说就是不尊重学生,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生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还很单薄,又是难免产生一些狭隘的想法,站在高出的我们就要适时地拉一把扶一把,那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热爱语文的同时珍爱生活。挖掘学生心中的美感,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学生读出美来,让他们知道:

  暮春三月、烟雾弥漫、繁花似锦是美的

  杨柳依依、沙鸥点点、白帆片片是美的

  友人远去、天涯尽头、形单影只同样是思念的美丽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包诗,课文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还原了1200多年前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深情话别的场景,让学生能在具体场景中感受李、孟二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理解“一串词”

  《黄鹤楼送别》的“文”虽是白话文,却有几分古典韵致。文中不少词语组成词串读一读、品一品,都颇有味道。“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既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又渲染出烟花三月的盎然春意;“依依惜别、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营造出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氛围;“永世不绝、誉满天下、脍炙人口”则表达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敬仰之情以及李、孟之间深厚的友谊。这三组词语,请学生先认一认,说说它们的意思,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既为朗读课文扫清障碍,又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二、了解“ 一件事”

  五年级的学生读《黄鹤楼送别》一文,已经能够初步理解,所以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本课的学*重点。文包诗类课文,除理解课文内容以外,还需要诗文对照,尝试以文解诗。因此,“诗文对照,以文解诗”可作为本课教学重点。读完课文后,可请学生试着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在概括课文的过程中,将文与诗对照起来。“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孟浩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对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对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古诗,如果把诗句拆开来,逐一注解,固然可以准确理解词义,但同时也就消解了诗歌的韵味。教学文包诗类课文,通过阅读易懂的现代文,将文中相关语句梳理出来,与古诗对照,可不着痕迹地完成理解诗意的教学任务。

  三、品味“一段情”

  从文中读出“一件事”,是阅读《黄鹤楼送别》的第一个层次。由字里行间品出依依惜别的深情,是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细读一番,课文按照送别的过程,写了“看景藏情”“举杯话情”“吟诗寄情”三个部分。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句描写颇有画面感,将两位诗人正在观赏江景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不难发现,其间“看景”是表象,“藏情”才是根本,“一会儿……一会儿……”便透露出李白与孟浩然心有所挂、心绪不宁的心理状态。

  如果说,上一段“看景”的动作描写只是铺垫,那么,接下来李白与孟浩然“话别”的语言描写则是送别的高潮部分。在李、孟二人的对话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这里,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第2自然段中先后出现了六个“您”字。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深怀敬仰之情。“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 和老师。”这句话又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师生之情、兄弟之情,由这句话,我们甚至可以想到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年长12岁的孟浩然无论是在诗歌创作,还是在生活上,都对年轻的李白格外关照。“今天您就要顺江而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还没分别,李白就已经在期盼着再次见面,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作为兄长,孟浩然借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劝慰友人,并进一步表达:“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品读“举杯话别”这段文字,从两位诗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浓浓情谊。而正因为友谊深厚,离别时才如此依依不舍。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李白在长江边一站,站出了一幅动人的画,站成了一尊感人的像。“伫立”意指长时间地站立。由此,我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孟浩然登上了船,李白站在岸边;解开缆绳,船缓缓离开岸边,李白站在岸边;船渐渐驶向江心,李白站在岸边;船在水天交接处变成一个黑点,李白站在岸边;船消失在天边,李白站在岸边……当我们将这组镜头在脑海中呈现出来时,我们既能理解什么是“伫立”,更能感受什么是依依惜别。再联想起长江上的白帆片片、旅人往来,在李白眼里却是“孤帆”,这一深情“凝视”,正是依依惜别之情的流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蕴含的依依惜别之情比较含蓄,而《黄鹤楼送别》一文将其渲染得淋漓尽致。所以,学*文包诗类课文,把“文”用好了,可以为理解“诗”提供很好的铺垫。

  四、欣赏“一组诗”

  通过诗文对照、以文解诗,对于解读这篇文本,应该可以画上句号了。但语文教学,贵在“用教材教”,贵在“以课文为例子”,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而带动多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是我国古代众多送别诗中的优秀代表。以此诗为引子,我们自然会想起《别董大》,想起《送元二使安西》,等等。请学生再读一读这些诗,结合相关资料介绍,我们也可以尝试再现高适与董大、王维与元二分别的场景,甚至还能细细体会同是送别诗,但因为前往的地点不同、离别的环境不同、分别的境况不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哀而不伤,《别董大》强作勉励,《送元二使安西》充满感伤。这些差异,可以在阅读中通过对比,逐一品味。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试图沿着情感的纬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悟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上课伊始,紧扣题眼“送别”设问,理解“饯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通过“找、划、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两位大诗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伫立”、“凝视”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导想象

  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难体会到的。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此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例如:当李白目送友人的帆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依然伫立江边,此时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意境。

  四、拓展资料,升华感情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我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例如,在教学李白举杯辞行时所说的一段话时,老师首先通过范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与难舍之情,为了使学生真切地体悟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我适时地拓展了李白的诗《赠孟浩然》,帮助学生了解孟浩然的高尚品格,从而使学生对两位诗人之间的深情厚意的了解变得“充实”“厚实”,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为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以及两人深厚的友情,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之前,我补充了李白的《赠孟浩然》,通过反复吟诵、体会,学生对两人的感情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为课文的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联系课文词句谈诗意的理解。学生抓住文章第一段的“暮春三月,长江……,年轻的李白正在……饯行”一句谈感受,从句中的“暮春、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学生感受到李白就是在这样一个“烟花三月”的迷人景象中在黄鹤楼与孟浩然分别。至于诗中的“西辞、下扬州”的理解虽有难度,但通过仔细读文,联系“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以及观察插图,学生很容易明白“长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扬州在黄鹤楼东面很远的地方”,自然是“西辞、下扬州”了。第三、四句诗,学生大都能联系第四、五节课文的理解谈诗意。这样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有关词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

  教学结束,我又借助《黄鹤楼送别》文章内容“送别”的特点,拓展补充其他送别诗,如《赠汪伦》、《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等,进行朗读、背诵。

  《黄鹤楼送别》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需三教时达成,但本课希望凭借设计科学的教案和课件,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调动学生朗读、想象、领悟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计用两课时就可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巧用多媒体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美妙悦耳的声音吸引着学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就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景。一开始,我就展示了美丽的画面,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锦的长江边,一队友人在举杯话别,再配上动听的古筝曲,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如到课文的情景中去。在教学第四段时,我结合悠扬的乐曲,声请并茂的朗诵为学生展示了两人离别时那感人的情景。尤其是帆船随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那一幕,我设置了动画,更是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

  二、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苏轼也曾说:“三分诗,七分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况且《黄鹤楼送别》文句优美,更适宜训练朗读。如第二段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依依”,第三段抓住“令人敬仰,誉满天下”等词语理解感悟,朗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用了各种手段及方式,如在朗读第三段时,让演李白的同学读李白的话,让演孟浩然的`同学读孟浩然的话,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古诗时,配上悠扬动听的乐曲,训练学生朗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我就进行范读,手把手地教,由于训练教扎实,因此朗读效果不错。

  三、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另一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在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诗是关于送别的。《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等,学生列举了好多,我还出示了好多关于送别的诗,让学生摘录,课后,我又布置了收集关于送别的诗,准备开朗诵比赛会,旨在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巧妙地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篇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而且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个创设,一个特色,文因诗而生,诗为文之魂,文为诗设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融景抒情,借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词语,理清层次,能用文中的语句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二课时的任务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受送别的情景,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诗的意境,初步领会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及言有尽有意无穷的含蓄表达的特色。

  3、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完成:

  一、注重朗读

  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本节课的朗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读的目的性很明确。比如话别的场景,让学生一边分角色朗读,一边思考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在第四小节目送场景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边轻声读一边思考:在李白的眼中为何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条船?读出你的体会。在教学1、2自然段时,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这对好朋友他们有良辰美景下做什么?如此良辰美景为何无心欣赏?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每部分的教学中,做到让学生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2、读的层次由浅入深。在让学生感受“烟花三月”的美景时,对“烟花三月”一词进行了三次不同层次的读。第一次读就是让学生读好这个词,第二次读通过理解文中具体描写“烟花三月”的句子,并让学生想象了画面的读,这次读比第一次感情有所提高,第三次是通过观察,积累有关描写“烟花三月”的词语的基础上,再读,这次读学生的情景全部融进了这“烟花三月”。这样每一次读学生的感受都不一样,学生对“烟花三月”一词的理解也就由浅入深。

  再如对目送孟浩然的关键句的朗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我也创设了由浅入深的情境来指导朗读,师: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后接读)师: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生接读)师:友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好久好久,李白……(生接读)。

  再如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朗读,也是创设了三个由浅入深的情境来指导朗读。师:这样的深情厚意,李白只用了两句诗将它描写得淋漓尽致,生:(读诗句)师:友人早已远去,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一江春水流不尽李白对孟浩然的无限牵挂。生:(读诗句)师:这依依惜别之情,这牵挂之情,就在这凝视的目光中,生:(读诗句)

  包括最后对整首诗的朗读也是由浅入深,这样也让课堂有起有伏,真正体现了语文味。

  3、读的形式多样化 在本节课上,我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自由读、配乐朗读、师范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学生就这样在不断的朗读中形成语感,积累语言。

  二、注重感悟

  在教学中对一些关键词的点拨、推敲是为了更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如读李白的话,引导学生抓住“令人敬仰”、“誉满天下”和一系列的尊称,体会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就请你满饮此杯吧”感悟他对孟浩然的难舍之情。读孟浩然的话,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等词语的理解,体味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在目送的场景中,通过“伫立”、“凝视”、“孤帆”等关键词语的体会,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却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我在课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中,不断地对文本的催化中,学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诗人的情感中,让学生不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学背后丰富的情意缘,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三、注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学生在语文学*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应该是语文积累。在理解“誉满天下”一词时,我到学生对孟浩然诗的积累,补充了《赠孟浩然》一诗,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孟浩然人格的高尚。教学了“烟花三月”一词,除了积累了书中有关描写“烟花三月”的词外,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再说一些,这样在课堂上就扩大了学生知识的信息量。另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此课的学*,告诉学生多情自古伤离别,古往今来送别的诗有很多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些,又让学生课后再收集本些,吟一吟,背一背,从而又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差别古诗,感受到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对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全文主要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的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所以,课文第三自然段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需要引领学生重点精读。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对李白动作的描写,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李白藏在心底的不舍之情。教学中,我读课文,让学生做动作,体会了李白的心情。既然写了李白的依依不舍,那么光有动作是没有说服力的。自然过渡到下一段的学*中。

  李白高举酒杯,端给孟浩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番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这段话主要包含了李白的两种感情,一是对孟浩然的尊敬和仰慕,而是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这段话,找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再说说自己从哪些词语读到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可能是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夫子”的意思没有解读出来,不知道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尊称,对此,我及时进行了点拨。品析孟浩然的话,要引导学生理解王勃诗句的意思,说出孟浩然用这个诗句宽慰李白的原因,体会孟浩然的良苦用心。

  在预设教学过程时,我主要选择了两个小练笔的内容。一是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处,“李白送走了孟浩然,站在江边,他的心里想……”二是课后的第五题,“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必须在这两个小练笔之间做出合理的取舍。经过再三读课文,我忽然明白,学生生活的年代和李白生活的唐代差别很大,以学生的心里其实无法准确地揣摩李白的想法。所以第一个小练笔的内容是不适合学生学情的。于是,课文精读完毕,我让学生合上课本,出示了练笔内容——“联系课文内容,写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果不其然,当我布置了人物,学生立刻埋头沙沙地写起来了。

  教学的最后,我出示了两首送别诗,给学生背诵,作为本课的拓展延伸。第一首是高适的《别董大》,第二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做的目的,既让学生积淀了古诗词,也延伸了送别的含义。

  什么是“语文味”?如何体现“语文味”?是我们这次研讨课的主题。本次课前,我们通过网上学*和主题探讨的形式,对什么是“语文味”?如何体现“语文味”?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

  梁老师精心的准备,精彩的课堂,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一石击起千层浪”嘛!为我们今后的尝试与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是我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体现“语文味”。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要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梁老师的这一节课,很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一是在新课前复*词语,读好词串,并运用词语说话。二是在课堂中梁老师抓住“依依昔别、藏、伫立、凝视”等词语,“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等关键句的品读,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这就是语文课区别与其它课程的具体体现。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这就是体现“语文味”。


游黄鹤楼作文6篇(扩展5)

——游黄鹤楼优选【五】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的黄鹤楼是千古名迹,有着非常大的名气。今天,我就要去黄鹤楼一览它那鲜艳的历史色彩,好激动啊!

  黄鹤楼十分大,我看到的只有它的一角。不如景区,还可以看见“天下江山第一楼”这七个绿色大字。想登上黄鹤楼可不容易,但是在一路上能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搁笔亭就是其中之一。你可别小看它!几根大柱子上刻着崔颢写的《黄鹤楼》一诗,李白还为它写了名字呢!在搁笔亭的旁边,有一位大叔在向一堆石头跪拜。咦,他是谁呀?哦,原来是注明画家梵高!我觉得他的艺术精神非常伟大,我们要向他学*。紧接着,继续爬山。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簇一簇的鲜花,花瓣上有许多闪闪发亮的东西,晶莹剔透,非常好看。细看,原来是雨后剩余下来的露珠呀!不一会,就到黄鹤楼下了。

  它坐落于蛇山的顶峰,连火车都得从它的“脚下”呼啸而过。别看黄鹤楼外表庄严神圣,其实里面五彩缤纷的活动多着呢!有人在楼里写毛笔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人在邮局给自己的亲戚写明信片…..其中,我最喜欢看望远镜了。在爬到第四层楼时,我看到很多人围在一起,还不时发出惊叹声。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望远镜啊!我赶紧买票排队看望远镜。哇!我看到了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真实太兴奋了。江上有许多船,把货物运送到一个又一个城市,相互补给。但正当我看得兴奋时,眼前突然一片漆黑,90秒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真扫兴!

  黄鹤楼为何如此出名,就因为它那独特的历史色彩!这只“黄鹤”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希望!

  走过了拥挤的马路,走进了冷冷清清的街道,我一边走一边想:“为什么这么静?难道,难道他们在思索着什么?”带着一颗疑惑的心,走进了黄鹤楼。

  登上了黄鹤楼,放眼望去,海上飘荡的是一阵阵的笑声,和那高谈阔论,“海上雄谈风满座”。勤劳而又智慧的人们,在海上,谈着昨天,说着今天,交流着生意经,传播着各国见闻,笑声中透出了对未来的憧憬。海上起雾了,一切,都迷茫了,如烟如梦,只有那船儿,还在轻轻的吻着波浪,“缥缈仙人吹玉笛”,雾里?云里?还是梦里?玉笛声声,还在轻轻的回荡,回荡着,殊不知,波浪早把船儿,轻轻的送到了不知名的地方,月港,远了,远了,只剩下那瞬间的光芒,消失在月港的远方,消失。

  寒冷的晚秋风一吹,我的身子,颤动了一下,回到眼前,还是这座无语的楼,还是在这个地方,还是在这月港。这楼的檐角,没有铃铛,只有那沉沉的砖片,只有那朱红色的一片。黄鹤楼,像一个死人,默默无语,向着黄昏。

  站在楼上,我仿佛,仿佛可以看到,一艘帆船,上面顶着月亮和星星,虽然张了帆,但是,它,为什么还迟迟不肯飘摇出海,去寻找旧日的梦?为什么它上面的月儿,只是个月牙?难道是预示着“好梦难圆”?

  只恐这脆弱的黄鹤楼,载不动,新愁旧怨。我走下了楼,晚秋风吹来,落叶纷纷落下,有一片落在我的脚下,我用脚踏踏实实的一踩,它陷了进去。这时,我有了点笑容:也许,被我踩进土里去后,它能做出落叶应有的贡献——重回大自然,去滋养新叶。这样想后,我笑了笑,裹紧了衣服,走出了黄鹤楼。

  夜里,我梦见了黄鹤楼四周都装上了铃铛,风儿一来,这位老人也不寂寞了,你听,“叮当,叮当……”古老的黄鹤楼,在这声音里,慢慢绽开了笑容。

  一大早,起床收拾好东西,不到六点,我们便直奔目的地——武汉黄鹤楼了。

  可能出门比较早的原因,高速和*时没什么两样,一路顺畅,十点左右我们就到达了位于武汉武昌区的黄鹤楼。

  来到黄鹤楼公园门口,排队购票的人早已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幸好我们头天晚上就在网上预定了门票。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了自助取票机。

  取到票,我们随着人流再次排队,进了黄鹤楼公园,此刻终于感受到了五一出游的“人山人海”。

  公园里,到处都是游客,原本很大的公园,似乎比*日小了很多。走着逛着,逛着看着,转眼间就到了黄鹤楼脚下,可是,排队登楼的人似乎比刚才门口购票的队伍还要壮观许多。于是我们最终决定,这次只在黄鹤楼脚下转转看看,仰视黄鹤楼,不再登楼,这也算是给这次武汉游留下一份美好的遗憾吧!

  之前只要想到武汉想到黄鹤楼,就想起了李白和崔颢,想起了唐诗,今天自从跨进这个公园的大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些诗句不停地在脑子里涌动。此刻,站在黄鹤楼脚下,我便情不自禁吟诵起来《黄鹤楼》,女儿当然也不甘示弱,一遍遍地背诵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午在黄鹤楼旁边的凉亭休息,我趁机打了卡,再次吟诵了崔颢的《黄鹤楼》。还是同样的诗,在这里诵读似乎更有感觉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汉阳,仿佛来到了鹦鹉洲,又仿佛梦回大唐,听崔颢吟诗,和李白聊天……

  今天的黄鹤楼之游,虽没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但是在这里读读诗打打卡,也一样会让人刻骨铭心的!

游黄鹤楼

  一大早,起床收拾好东西,不到六点,我们便直奔目的地——武汉黄鹤楼了。

  可能出门比较早的原因,高速和*时没什么两样,一路顺畅,十点左右我们就到达了位于武汉武昌区的黄鹤楼。

  来到黄鹤楼公园门口,排队购票的人早已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幸好我们头天晚上就在网上预定了门票。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了自助取票机。

  取到票,我们随着人流再次排队,进了黄鹤楼公园,此刻终于感受到了五一出游的“人山人海”。

  公园里,到处都是游客,原本很大的公园,似乎比*日小了很多。走着逛着,逛着看着,转眼间就到了黄鹤楼脚下,可是,排队登楼的人似乎比刚才门口购票的队伍还要壮观许多。于是我们最终决定,这次只在黄鹤楼脚下转转看看,仰视黄鹤楼,不再登楼,这也算是给这次武汉游留下一份美好的.遗憾吧!

  之前只要想到武汉想到黄鹤楼,就想起了李白和崔颢,想起了唐诗,今天自从跨进这个公园的大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些诗句不停地在脑子里涌动。此刻,站在黄鹤楼脚下,我便情不自禁吟诵起来《黄鹤楼》,女儿当然也不甘示弱,一遍遍地背诵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午在黄鹤楼旁边的凉亭休息,我趁机打了卡,再次吟诵了崔颢的《黄鹤楼》。还是同样的诗,在这里诵读似乎更有感觉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汉阳,仿佛来到了鹦鹉洲,又仿佛梦回大唐,听崔颢吟诗,和李白聊天……

  今天的黄鹤楼之游,虽没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但是在这里读读诗打打卡,也一样会让人刻骨铭心的!

  在寒假到来之前,我和爸爸妈妈约定一起去武汉玩。春节假期我们开启自驾模式,大约十几个小时,终于到了武汉。

  武汉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吃,绚丽多彩的风景,我介绍的是江南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

  我们乘着车前往黄鹤楼,从远处看,犹如一座高高的巨人,我们买了三张票进了黄鹤楼景区大门。因为天空下着小雨,我们决定坐着观光电瓶车到黄鹤楼去,观光车穿过幽静的小道,到达了岳飞广场,看着广场上的岳飞,感觉非常有英雄气概,因为天色暗淡,所以不能展现他真正的雄伟。

  停了两三分钟,我们便出发了,缓缓地,看着小道旁边的绿植,非常新鲜,绿色的树叶,丁丁作响,像是大雨给他伴奏一般。

  很快,就到了著名的黄鹤楼下,黄鹤楼是黄鹤楼公园的主楼,远远看去,屋顶四周的边缘尖角上有形态各异的龙,有的嘴里咬着一颗大珠子,有的龙回首相望,它们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旁边更有一些建筑为其添彩。我们进了黄鹤楼,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瑰丽的壁画,几首古诗融入其中,真是相得益彰!再上一层观看,有许多凤凰的图案,非常引人注目。我们靠着栏杆,从上面鸟瞰,非常壮观,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我们又上了好几层楼,有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在这座名楼上作诗,比如:李白、贾岛、王维。多得是。真不愧是黄鹤楼啊!有这么多著名的诗人为其添光增彩。黄鹤楼的建筑也是非常精致,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木头,在翘起的部分,还有螺旋的图形。真是锦上添花。黄鹤楼的外观,内部,都让我赞不绝口。无愧于千古名楼的称号!

  游玩黄鹤楼时,我想到的是参战的士兵,想到的是将军勇敢威武,这种精神让我们学*,向古代为国勇敢奋战的人们致敬!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