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土壤的作文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土壤的作文1

  《孟子》有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大思想家的理论依然可适用于今日—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技迅速发展。我们的受益都是切身感受到的。这些好处的背后,是令人头疼不已的各种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雾霾……我们深受其害,到底什么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呢?

  是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我们并不陌生。目前,我国着力大面普及和推广垃圾分类。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典例。

  面对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面临危机,我们都在行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经颁布“限塑令”;日本在全国都设置了垃圾分类处理站,并在国民教育中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全人类共同的决心!

  可持续发展是值得坚持的梦想,在我们的家园遭受重创时,我们在追梦的路上也从不停息,离终点也越来越*。我坚信,我们一定可以实现这一长久的梦想!

  可能还是会有人质疑、有人反对、有人拒绝,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很像一朵花。在温室中,它有舒适的环境和丰厚的肥料,它会开的千娇百媚;在原野中,它有成长的机遇和充足的养料,它会开得坚强勇敢;那么在被重度污染的土地上呢?即使开放,那也是扭曲、毒害里的结果!正如花朵盛放离不开土壤,正确理解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在荒原里,娇弱的花,也可以迎着风猛烈绽放!

土壤的作文2

  广袤的*大地上无处不播洒着灵感的种子。

  听那沟壑纵横、粗犷豪放的黄土高原之上,汉子们将腰鼓敲打得震天响,广阔的天地赋予安塞人不羁的灵魂,而他们便将之击打成了壮丽的乐章。看那绚丽秀美,绿水青山的云贵高原,姑娘们和着丝竹翩翩起舞,明媚的山水给予了傣族人洒脱的个性,而他们便将之展现成了迷人的舞蹈。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多少璀璨的文明,天地之间的灵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待着炎黄子孙去开拓创造。

  然而,现代的*文艺在世界舞台上日渐暗淡无光,会不会是因为远离了孕育它的土地?是时候回归了!

  当*大花棉袄、锦绣被单被巧手改造搬上巴黎时装周的秀场,你是否惊奇那些看似乡土俗气的花案也充满了摩登时尚?当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摇身一变成了大英雄风靡全球,你是否惊叹我们的国宝与功夫竟可以如此完美结合?西方不计其数的有心者嗅到了中华土地的芳香,从中汲取了无数的灵感,使之在异域结出累累果实。与其说别人窃取了中华文化,不如好好审视自身的症结所在。*现代文艺的大树上难结丰硕的果实,不是因为中华文化褪色了,而是*人将头仰得太高,缺少了从土壤中汲取灵感的思维。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便深谙这个道理,他将故乡给他的灵感注入笔尖,写出了最本真的高密风貌,令无数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仿佛也望见了茂密的田野,闻到了高粱的味道。

  纪录片《舌尖上的*》的成功也正在于摄制组对这份来自土地的灵感极好的运用。它讲述*美食,但又不仅仅是美食。它深挖美食背后食材的性格脾气,料理人的生活点滴。我们从中能感知到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刚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春笋的欢欣,白胖胖的菌子的成长故事,油锅里跳跃着的葱姜蒜的香气隔着屏幕也似扑面而来。食鲜赏味要关注大地,文艺创作更该如此。当粗制滥造的浮华失水的娱乐节目充斥着荧幕,需要有一股清风,吹开蒙在人们眼上的迷雾,导引我们低头审视脚下,肥沃的华夏土地里,从来不缺文艺创作的灵感。

  中华儿女的头脑不应该是一片贫瘠。要做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接班人,切记从大地中找寻灵感,让这片土壤滋养身心,创造更多更多的奇迹。

土壤的作文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土不在厚,有感则行。

  不是所有的灵感都来源于学*,也不是所有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有的时候,也许刹那间的灵感就藏在那黝黑的土壤里,等待着你潜心挖掘。

  我们总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追逐着,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们总在马不停蹄中错过,错失那来之不易的时机;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陌路,失去那弥足珍贵的触心。一瞬间,我们会失去方向,我们会变得迷茫,此时,不如蹲下来静静想想,也许眼前那寸土壤,埋有未知的宝藏。

  经过一夜雨水的洗礼,夹着一层淡淡的香草味,那是土壤新生的味道。也许是一粒粒小小的沙砾,但经过不停地翻滚,舞动,最终变成那一寸寸黝黑的泥土。泥土虽不雪白,但却有淡雅的味道;泥土虽不美丽,但却有质朴的气息。或许泥土不如初升的太阳那样光芒四射,或许新生的泥土不如圆润的月亮那样皎洁明亮,但它也有它的灵感,它也有它的光芒。好似新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又好似“无情”的落红那样随风轻扬。

  灵感不代表创作,灵感不象征辉煌。灵感的土壤,即使一片漆黑,也有它别开生面的芬芳。

  一步一脚印,踩着的那是泥土的胸膛;一寸一芬芳,根深蒂固的,那是泥的四肢,泥土的心脏。它特有的芬芳是它的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它特有的灵感是它的一寸一步路,一脚一时光。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对过去的不执著,对当下不怨怼,对未来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对过去的失败不悲观,对当前的困境不慌乱。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攀缘于未来,也不执着于过去,而是安住于当下,把握现在。泥土的一生即是如此,宛如一座时钟,它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的准。它的默默无闻,踏踏实实,是人类身体的触动;它的永不言弃,一步一脚印,是人类灵魂的触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灵感的土壤,我愿洒下一樽清酒,敬你那无悔一生的“无情”。

土壤的作文4

  我读过无数的书,读过无数的人。每当我提到文章,我的钢笔里就涌出无数的字。灵感编织成一团织锦。像流星一样,我奔向遥远的天空,只留下——个字。

  夜空是一片香蕉叶,月亮是香蕉叶上的露珠。当你的手指轻轻触摸它时,它就会落下。这些孤独的场景让你想家。

  一步一步,每棵树都是白色的。在皎洁的月光下,院前的桂花树被镀上了一层银,浓郁的桂花香味弥漫在银中,让我想起了桂花糕。

  白色的圆面团静静地躺在案板上,等待着一双灵巧的手。那双棕黄色、灵巧而柔软的大手握着面团。有时他们拿着它,有时他们拿着它,有时他们摩擦它。面团逐渐成形。奶奶曾经说过,“揉面团就像过生活一样。这既紧急又艰难。你必须慢慢地小心地揉搓,使面团美味可口。”奶奶做面条已经几十年了。我仍然记得她说的话。挖一勺桂花馅,小心地用包装纸包好,包好,然后成型。搬一条小板凳,坐在院子外面,期待奶奶拿出桂花蛋糕。我的祖母坐在我旁边,递给我一块蛋糕,吃了一口,然后她感到非常满意。精致的面包皮和美味的馅料入口即香,这似乎显示了奶奶几十年来对生活的认真工作和精心管理。过去,每逢中秋节都可以吃奶奶的桂花蛋糕。但是现在,踏入一个大城市,却再也尝不到桂花蛋糕的香味。蓦然回首,记忆深处只有一棵银装素裹的桂花树和祖母温柔的教诲,让我慢慢回忆。

  桥上小雨,伞开着。长江以南雨水充足。自然,这里不缺少桥梁。温和潮湿的环境造就了南方独特的文化。我祖母计划下午带我去镇上,那时有几个江西剧团来到镇上。因此,在白天,我抽出时间去同学家玩。这孩子非常顽皮,很快就忘记了时间。要不是同学的提醒,我差点忘了去外婆家赴约。匆忙在小路上跑着,天开始下雨了。这座桥是达成协议的地方,我感到有些不安。毕竟,我知道奶奶非常喜欢唱歌剧。这一次我失去了我的约会,甚至惹恼了我的祖母。想到这,我加快了脚步。从远处,我看见一个拿着伞的女人独自站在桥头,好像在看什么东西。“奶奶,我,我迟到了。”我低下头,不敢看我面前的人。她摸了摸我的头:“没关系,我们晚点到,但是下次你必须准时。”听着祖母温柔的话语,我的心*静了许多,我变得更喜欢和祖母相处。没有责骂或太多的话,我明白了守时的原则,并开始对家乡的歌剧感兴趣。

  时间流逝。十年后,我坐在办公桌前听着熟悉的采茶戏,陷入无尽的思绪。

土壤的作文5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题记

  当七月的风吹过,阳光洒满了窗格,我们共同欢乐着,推着同一辆车。时光荏苒,没了那辆车,也没了那个慈爱的你。

  风猛烈地撕扯着树干,窗外的雨滴敲打着脆弱的玻璃,天昏沉沉的,好像将有一场暴风雨来到,我郁闷的趴着古老的桌子上,看着墙角处的挂钟一点一点的摇摆着,速度也逾来逾慢的感觉,心里也开始有着隐隐的阵痛,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事将要发生。

  离开家乡三四年了,真的好想回去看看,想念我的故乡,更想念我慈爱的爷爷奶奶。不禁想起艾青说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到底何时才能回到我可爱的故乡呢?我自问自答道:“可是爸爸妈妈都忙于工作,抽不开身,我也回不去啊,唉!”我无奈地叹着气。

  “轰隆,砰。”一声巨响吓得我迅速蹲在了书桌下。

  “啊,什么鬼,吓死我了。”我指着天花板怒吼道。

  “怎么了,怎么了,没事吧小琪?”妈妈急切地问道。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妈妈,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什么,什么时候的事?——好——”母亲的脸色渐渐变得阴云密布。

  “什么事呀,妈妈?”看妈妈放下电话后,我立马凑上前去。

  “你爷爷——你爷爷他——他不在了——”

  还没待妈妈说完,我就瘫坐在了地上,默不出言。

  曾经,我们是最亲密的爷孙俩,彼此关爱,现在,却已“天各一方”。

  乌云慢慢消散了,但心中的苦闷却逐渐变多了。我问母亲,在哪里,什么时候。她说,就在昨天,还在菜园里播种的时候,就……

  第二天,我们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却不是为了去重温儿时的那份温馨。

  那里荒草萋萋,路边还靠着一个残败不堪的“落车”,我小心翼翼地踏进那菜园,生怕吓到了爷爷留下的痕迹。

  以前,我经常坐在爷爷的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拉着我也越来越吃力。爷爷的离开,我最遗憾的事情是,爷爷终究没有等到我拉着他。

  每次到了下雨天,爷爷就会打着伞陪我在雨中玩耍。我经常喜欢拿着铲子挖中蚯蚓,后来,蚯蚓好像认得了我似的,经常在土里穿来穿去,硬是不让我看见它的踪迹。那时候最喜欢干的坏事就是抓着蚯蚓和毛毛虫放在一起,看它们聊天,说笑,久而久之,它们似乎真的认识了。我也对着它们聊天,告诉它们要替爷爷的菜园疏松土壤。现在,爷爷走了,那块地也变得不是那么肥沃了,也没有再看见过蚯蚓和毛毛虫在一块逗乐的情景了。

  次年春,那片地里长满了杂草,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打理了,蓝白色的天空下,可以清楚地看见那几颗油菜地中间显眼的墓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爱得深沉。

土壤的作文6

  品过无数本书,阅过无数个人,每当提到文章,笔下便涌出无数文字,灵感织成一片云锦,犹如流星般向远空奔去,留下的只有两字思念。

  夜空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芭蕉叶上的一颗露珠,手指轻轻一碰,它就落了,此等寂寞之景叫人分外想家。

  一步踏尽一树白。皎洁的月光洒下,庭前的桂树被镀上一层银装,氤氲的桂花香在银色里扩散,勾起了我对桂花饼的回忆。

  洁白圆润的面团静静地躺在砧板上,等待一双巧手。那双棕黄、灵巧、柔软的大手把握着面团,时而手捏,时而掌握,时而指搓,面团逐渐有了模样。外婆曾说:“揉面和过日子一样,急不得,毛糙不得。得慢慢地揉,细细地搓,做出的面团才好吃,才有味。”外婆做了几十年面师傅,她的话我至今谨记。挖一勺桂花馅,细心地将其裹进面皮里,包好,塑形。搬一张小板凳,坐在庭院外面,期待着外婆端出喷香的桂花饼。外婆坐在身旁,递来一块小饼,吃上一口,便觉得莫大的满足。细腻的饼皮和可口的饼馅在嘴里流香,似是展示着外婆几十年来对工作的认真和对生活的细细经营。以往,每年中秋都能吃上外婆的桂花饼。可如今,一步踏进大城市,却再也尝不到桂花饼的芬芳。蓦然回首,只有一棵银装素裹的桂花树和外婆轻柔的教导驻立在记忆深处,供我慢慢回忆。

  一桥轻雨一伞开。江南多雨,自然不缺桥,温和湿润的环境造就了南方独特的文化,*日里少有的赣戏班子来到镇上,外婆便打算带我午后去看。于是白天便偷闲去同学家玩。孩子玩性重,很快便忘了时间。若不是同学提醒,到差点忘了要赴外婆的约。匆忙地跑在巷道小路上,天上下起了小雨。桥头是约定的地方,心里有些忐忑,毕竟知道外婆是很喜欢唱戏的。这次失了约,怕是要惹外婆生气了,想到这,脚步不由加快了。远远望见一个撑着伞的妇人,独自站在桥头,似在张望些什么。“外婆,我,我迟到了。”我低下头来,不敢与眼前的人对视。她摸了摸我的头:“没事,咱们晚些到就是了,可你下次得守时啊。”听着外婆温和的话语,心里*静了不少,也变得更喜欢与外婆相处了。没有责骂,没有过多的话语,我懂得了守时的道理,也开始对家乡的戏曲产生了兴趣。

  光阴流转,十年后的我坐在书桌前,听着熟悉的采茶戏,坠入无边的思潮。


土壤的作文6篇扩展阅读


土壤的作文6篇(扩展1)

——土壤的实*报告6篇

土壤的实*报告1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概况与记录

  实*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人员:****级全体同学

  实*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我们的实*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内容

  我们的实*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

  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结

  这次实*,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知识。另外在实*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土壤的实*报告2

  一、实*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土壤的实*报告3

  一、目的意义

  土壤地理野外实*,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常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实*的重点是学*与掌握土壤路线调查(或概查)的方法。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标本与样品的采集;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有条件时,可与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实*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的准备工作

  为使实*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的地点,预查、制订实*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

  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实*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一般多采用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范围大者可采用1:100000地形图。

  在确定无地形图的情况下,可以用比例尺*面图代替。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

  1、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

  1)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主要搜集自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

  4)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成土母质类型,一般以第四纪成因类型为基础,如花岗岩残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或洪积物,海(湖)相淤积物、冰碛母质……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注意黄土和风沙物质,湿热的亚热带的热带,应注意红色风化壳。

  5)水文:包括实*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水系分布、各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发生发展情况;地面潜水埋藏深度、水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水文地质图等。

  2、社会经济情况资料:

  搜集社会经济资料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与演变的影响。包括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现在的社会情况,特别是农业经济资料,如人口、农业劳动力、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林地、牧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如作物种类、作物配置、耕人选制度、产量水*;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水利、施肥状况;旱、涝、盐、碱、次生潜育化、水土流失情况等。

  此外,对于城市、工矿业发展对土壤污染或退化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3、土壤资料与土壤图:

  搜集、阅读与分析实*地区的有关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论文或专著是实*准备工作的重点。一般说经过全国二次土壤普查,各地都有大比例尺土壤图及比较丰富的土壤普查资料可以利用,对现有的资料,要着重研究各类土壤的发生学特性、理化性质;土壤形成与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与区域特性;土壤与农、林、牧生产的关系;土壤改良利用中的问题(土壤侵蚀、次生盐渍化、潜育化、退化、沙化等);当地群众利用改良土壤的经验等。

  (三)土壤地理野外实*常用仪器、用具的准备

  1、土壤资料与土壤图:搜集、阅读与分析实*地区的有关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

  2、采土工具和用品:取土铲、剖面刀、钢卷尺、土壤标本纸盒、土壤标本木盒、土壤样品袋、采土标签、pH混合指示剂、比色阶(卡)、白瓷比色盘、10%盐酸

  3、土壤野外速测仪器:土壤水分速测仪、土壤养分速测仪等

  (四)实*内容与要求

  1、实*区土壤植被概述

  2、主要成土作用与成土过程

  3、主要土壤类型与成土环境的关系

  4、褐土与棕壤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5、土壤的发生、发展演化

  6、土壤标本的采集方法

  7、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8、编写实*报告

  三、河北省土壤概况

  (一)主要土壤类型

  河北土壤类型多样,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主要有7个土类,即:褐土、潮土、棕壤、栗钙土、灰色森林土、粗骨土、栗褐土、石质土。褐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麓的京广铁路两侧,燕山南麓的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北,海拔700——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山麓*原、冲积扇上中部地带,是河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64%;潮土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南的*原地区;棕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的中山和部分低山及冀东滨海丘陵上;粗骨土主要分布于石质山丘,土层浅薄,颗粒粗糙,砾石含量大于30%;栗钙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地区的坝上高原和坝下张宣、怀来、阳原、蔚县盆地的部分地区,栗褐土在冀西北坝下地区广泛分布,处于褐土区和栗钙土区的过度区;灰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东北部的低山丘至围场一带;石质土主要分布于石质山丘,在极薄的A层土下直接与基岩接触,常与粗骨土镶嵌分布。其他土壤如盐土、黑土、水稻土、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等也有分布。(另外: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的下游沿岸、古河道附*及沙化严重的农田附*;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湖滨下湿滩地以及山区地势*坦、地下水位1—3米的河谷地带。)分部如图:

  (二)土壤分布规律

  1、水*分布规律

  本区域土壤广泛发育在省内排水良好的丘陵、阶地、山麓*原和高原缓岗坡地、土壤带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自东南向西北,由棕壤一褐土一栗褐上一栗钙土依次更替。棕壤作为水*地带性土壤分布范围不大,主要见于冀东一带。褐土,为省内主要地带性土壤、分布广泛。栗褐土、栗钙土,分布在西北部的坝下山间盆地和坝上高原。褐土带内淋溶褐土、典型褐土、碳酸盐褐土,亦大致呈东北一西南向分布、东南一西北向更替(图5—1)。

  2、垂直地带性规律(以雾灵山为例)

  随着地势起伏与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山地土壤的分布服从于垂直地带性规律,而垂直带语的结构又与水*地带性有密切的联系。兴隆县境内的雾灵山,基带土壤是淋溶褐土,垂直带谱依次由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山地生草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组成。(图5—10)。

  (三)秦皇岛主要土壤类型及特点

  1、淋溶土——棕壤土类

  淋溶土纲的主要特征是,土体碳酸钙淋失殆尽,呈酸性至中性反应、粘粒移、淀明显。省内淋溶土纲只有一个亚纲:湿暖温淋溶土亚纲;一个土类:棕壤土类。

  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是河北省最主要的山地土壤,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4、02%。在降水较多的冀东,棕壤出现在濒临渤海的几十米到几百米高的低山、丘陵上;棕壤发育地区气候温湿。燕山、太行山山地棕壤区中温、半湿润;冀东滨海棕壤区暖温较湿润。年均温7一11℃,年均降水量670一790毫米,干燥度0、8一1、15。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僳。这样的水热条件、使土体淋溶较强,亦利于有机质累积。

  原生植被以夏绿阔叶林为主、间有针阔叶混交林。因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巳不复存在。现在所见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乔木以栎属和松属为主。良好的植被给土壤带来较多的有机质积累,而在低山丘陵发育的棕壤,其腐殖质状况深受耕作条件的影响。

  成土母质多为中酸性火山岩残坡积风化物,如花岗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正长岩风化物等广布于丘陵山地。此外,尚有洪积冲积物和黄土状物质等。棕壤多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较低等特征、其原因除淋溶作用较强外,无不与酸性硅铝酸盐母质有关。

  (1)植被保存好的剖面、具A00—A0一A—B—C土体构型。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及棕色粘化层均明显。

  (2)表层有机质含量多大于。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为0、7一0、9。

  (3)土体呈微酸至中性反应、PH值6、0一7、0。盐基不饱和、盐基饱和度40一70%。全剖面无石灰反应。

  (4)粘化层居剖面中部(20一60厘米或更深)。其粘粒含量大于剖面上下层。粘化层大于 2毫米。粘粒含量与表层含量之比值为1、3一1、8。

  (5)剖面中铁铝有轻微下移,且于B层累积。活性铁下移情况较铝明显。

  (6)粘粒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次为绿泥石。

  主要类型为潮棕壤。河北省潮棕壤面积仅7417亩、主要分布于冀东秦皇岛市滨海丘陵周边洪积冲积物上、地下水埋深L 5—3、5米。此外,围场县山间沟谷高阶地上亦有零星散布。

  潮棕壤的形成,除粘化作用外,有地下水参与其成土过程、潴育化特征明显。由于潮棕壤多辟为农田,土层有机质积累较少、棕色为主;土体微酸性,PH 6、5左右,盐基饱和度88%;心底土层有锈斑纹或铁锰结核。其典型剖面如表5—2所示。

  利用与改良:

  棕壤分布地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土壤肥力较高,是农业利用的有利因素,但因多位于丘陵山地,一般坡度较大、加上森林植被多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层浅薄、是为农业利用的限制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棕壤资源、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严禁坡开垦。

  棕壤分布地区应以林果为主,除保护现有林地外、大片荒地应育林种草。适宜生长在棕壤上的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柳树、蒙古栎、栓皮栎、枫树、馁树、板栗等。分布在山地丘陵边缘较*坦地段的棕壤,土层较厚、水分条件优越者,适种多种作

  2、半淋溶土

  半淋溶土纲的共同特点是、因气候较为干旱,或兼受石灰性母质影响,土体淋溶作用较弱,碳酸钙部分淋失。本省半淋溶土纲有两个亚纲,即半湿暖温半淋溶土亚纲和半湿温半淋浴土亚纲‘三个土类,即褐土、灰色森林土和黑土。

  秦皇岛市区地带性土壤主要为褐土,又称“褐色森林土、系河北省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总面积7620、5931万亩,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0、83%。

  褐土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度10一13℃,>10℃积温3700一4400℃、年降水量500一700毫米,蒸发大于降水,干操度1、3—2、0。湿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具有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点。湿热与干寒交替出现,给土壤发育带来季节性特点:炎热多雨的夏季为成土过程的“活跃期”,冬季为相对“停滞期”,春、秋季为“过渡期”。

  褐土区原始栎属森林植被已不复存在。次生植被为半旱生森林灌丛草原;山麓*原与丘陵坡地已大部垦为农田、埂隙田边多有半旱生杂草散布。

  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有马兰黄土、红黄土、次生黄土及黄土状洪积冲积物等,低山丘陵区的褐土母质以各种岩石的残坡积风化物为主,但多有黄土物质影响。有的黄土覆于其上,有的黄土夹杂其中。黄土颗粒均一、富垂直节理,故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褐土、群众常谓之“立黄土”。

  褐土的形态待征主要表现为;土体以褐棕一褐色为主。腐殖质层不厚,色浅、呈灰褐或灰棕色。粘化层位于剖面中部,其粘粒含量较上下土层高20%左右,因粘粒聚凝、胀缩交替,结构呈核状、棱块状,结构体表面有胶膜被覆。有的有钙积层。

  褐土的理化性状主要表现为:质地以壤质为主,枯化层可达壤枯质;土体呈中性至微碱性。盐基饱和度高,代换性盐基主要是钙、镁;一般有石灰反应;粘粒部分硅铝铁率在3、0左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为主。

  主要类型为林溶褐土

  淋溶褐土、位于褐土向棕壤过渡地带。主要分布于冀东低山丘陵、滦河冲积扇下部。在山地垂直带小,其上为棕壤,其下为褐土(亚类)。年雨量650毫米以上,淋浴作用是褐土亚类中最强者。

  土壤性态特征:①土壤剖面呈褐色或鲜棕带褐色;②腐殖质含量较低;②土体粘化以剖面中部最为显著;④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或于剖面底部石块下有少量假菌丝体;⑤PH6、5—7、5;⑥铁、铝、锰等元素有沿剖面下移现象。其典型剖面如表5—4所示。

  褐土土层—般较深厚,质地多轻嚷至中壤,通气透水,耕性良好、矿质养分较丰富地表排水条件较好、无洪涝、盐碱危害、是为生产条件较优越的土壤。由于褐土分布范围广,土地类型复杂,利用请况亦多种多样,山麓*原与沟谷阶地、水利条件较优越、宜发展耕作农业。山地丘陵宜发展林果,如淋溶褐土、所处地势较高,土壤水分较充足、宜栽种华山落叶松、五角枫、白掸和云杉等。典型褐土,所处地势较低,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宜栽种油松、刺槐、白杨、臭椿、黄榆、山杨、侧柏等、还可发展核桃、山枣等。石灰性褐土土壤水分、养分均较缺乏,呈微碱性至碱性反应,适宜种黄榆、臭椿、山杨、蒙古栎和山杏等抗寒耐旱树种。

  褐土的主要问题是;干旱,有机质缺乏,氮、磷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因此、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褐土利用改良的重要环节;深拼施肥、用养结合,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

  3、盐碱土

  盐碱七纲的共同特点是,土壤盐分累积和碱化程度达到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剖面形的改变、作物不能生长。该土纲包括两个亚纲,即盐土亚纲和碱土亚纲;三个土类,即:、滨海盐上、碱土。

  盐碱土的形成条件:年均气温1一13℃,年降雨量350一700毫米、干燥度1、5—2、5。气候干旱、年蒸发量几倍于年降水量、干湿季明显、地下水季节性升降。地形多为冲积*原的扇缘低地,河旁洼地,河流放道的浅*箔状洼地、碟型洼地、洼淀周围、湖泊周边等。地下水埋深1—2米,矿化度7—10克/升。

  母质多为沙壤质、壤质河流冲积淤积物。

  植被稀疏,仅有柽柳、碱蓬、盐篙、茶子棵等盐生植物和强耐盐性植物生长其上:

  盐土土层比较深厚。地表常有厚0、5—2、0厘米的盐结皮;表层 1一20厘米的盐分主要为氯化物和硫酸盐,全盐含量>1%;向底层逐渐减少。心底上层有锈色斑纹。

  主要类型:秦皇岛属滨海盐土,是在海水影响下发育的盐土,在河北省共有304、9521万亩、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3%。

  河北省滨海盐土沿渤海湾呈带状分布。此分布带,秦皇岛、吕黎、里;唐海、丰南、黄骅等地较宽,约20一40公里。

  滨海盐土形成条件:滨海*原和潮间带,地势低*,海拔多在o、5—3、5米之间。渤海湾是中生代和新生代沉降形成的盆地、基底为寒武纪变质岩、由于长期缓慢下沉堆积成陆。第四系厚300一500米,下为河相堆积,上为河、海交互作用的三角洲堆积和海相堆积。由于河流频繁泛滥和改道,土层质地变化较大,有粘壤质、壤粘质及壤质等。

  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年*均气温10、2—12、1C,年*均降水量550—650毫米、干燥度1、5—2、5。滨海*原、径流不畅。

  植被覆盖度小、植物种类简单,主要为耐盐耐湿的草本植物。

  潮水淹没频率和持续时司、对滨海盐土发育和性态影响显著。

  (1)每日受海水淹没地带,地下水埋深约60厘米、矿化度与海水几无区别态极不明显、整个剖面有强烈的潜育化现象。

  (2)每年受海水淹没地带距海较远,‘般地势*坦、但也有封闭洼地。*坦地带首先摆脱海水淹没、蒸发时间长、土壤高度盐化、洼地积水时间长、土壤沼泽化过程明显、积水落干又有盐化过程进行。

  (3)特大海潮掩没地带距海员远、通常不被海水淹没。这里,*坦地段土壤盐化较互;洼地阑常有降水聚积、雨水成了土壤脱盐的主要因素。

  (四)土地资源特点:

  从总体上看,全省土地资源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耕地总体质量差。全省现有耕地中,三分之一分布在山区和坝上地区,粮食产量很低,东部黑龙港低的沧州、衡水多属盐碱地,土壤多盐土、滨海盐土,大量生长盐生植物,垦种困难;距海较*地带,土壤含盐量较高,难以发展农业种植。南部邢台、邯郸地区沙荒地、山坡地较多,粮食产量较低。西部太行山区多属旱地、山坡地。灌溉条件差,又称“望田天”,难以粮食自给。北部张、承地区的坝上高原,种植条件差,不适于发展种植业,由于历史上“以粮为纲”开荒垦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违背自然规律,造成大面积土壤沙化,全省现有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四分之一。

  二是沙地后备资源数量很少,全省3347、5万亩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中,多数存在坡度大、土层薄、水资源匮乏等多种障碍因素,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差,开发难度大。

  三是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对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大影响。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也是人口大省,全省人均耕地仅1、525亩。同时,河北省经济尚不够发达,又处在京津周围,今后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要占用大量耕地,即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衡,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仍将呈减少趋势。同时,全省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田占75%,干旱缺水严重,大于6度的坡耕地面积占9、5%左右,要想保持全*期的粮食安全所需的耕地资源,任务相当艰巨。

  四、野外实*主要方法

  土壤剖面是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它是有土壤发生层(含土壤层次)组成。发生层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值等理化特性,反映着土壤中物质与能量的积累、迁移、转化情况,是确定土壤类型的依据。因此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是识别土壤、研究土壤的基础工作。

  (一)土壤路线调查

  1、路线调查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路线调查属于概查。由于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因而选线通过各种成土因素的典型地段,就可以见到各种典型土壤类型。

  (1)山区土壤路线调查选线:

  首先要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使选定路线从山下到山上,能经过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植被、母质类型,以及通过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还应考虑山体的大小,注意丘陵、浅山、中山和深山之别,以及不同坡向、不同坡度及局部地形对土壤形成发育造成的差别。此外,山区选线最好从河谷起,这样还可看到河流水文、母质与地形等土壤形成的分布的影响。

  (2)*原区选线:

  *原区较山区土壤的变化要简单些,但*原区各种地貌类型、中、小地形的起伏变化、沉积母质类型的变异程度等对土壤发生与分布的影响都很重要。因此,*原区选线同样要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选线要通过主要的地貌单元、地形部位、母质类型,以便能观察到更多的土壤类型,并掌握土壤有分布规律。如从滨海(滨湖)*原—冲积*原—山麓*原;从河漫滩—高阶地;从洼地—二坡地—岗地。能够观察到各种类型的土壤。

  *原区选线还应注意其典型性,即选定的路线要通过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母质类型的地段。如河流冲积*原要尽量选定在各阶地比较齐全而完整的地段,不应选择某几级阶地缺失,或被侵蚀切割成支离破碎的残存阶地地段。

  农耕区选线要选定能代表当地主要耕地,不同农业利用类型的土壤调查路线。如通过路线应照顾到水稻田、旱田、特殊经济作物区、各种草场类型等。

  2、路线调查选线的间距

  假使通过路线调查要完成一定面积范围的土壤图,则选线的间距要根据不同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成土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变化复杂性面定。如地势*坦开阔,土壤类型较单一,分布范围较广,则调查路线的间距可大些;相反,如果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复杂多样,面积较小,图斑比较零碎,则调查路线的间距应适当小些。总之,要使调查路线能控制土壤类型分布规律,有利于调查后绘制完成土壤图为原则。

  (二)剖面的设置与挖掘

  (1)土壤剖面的种类

  土壤剖面按分为自然剖面、人工剖面两类;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又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定界剖面三种。

  ①自然剖面: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土壤自然剖面,例如,兴修公路、铁路,工程或房屋建设,矿产开采,兴修水利,*整土地和取土烧砖瓦,以及河流冲刷、塌方等,均可形成土壤自然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是垂直比较深厚,可观察到各个发生土层和母质层,同时暴露范围比较宽广,可见到土层薄厚不等的'各种土体构型的剖面,这就有利于选择典型剖面,比较不同类型土体构型的剖面,对分析研究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土壤分布规律都比较有利。自然剖面的另一大优点是挖掘省工,只需挖去表面旧土就可进行观测。自然剖面的缺点是暴露在空气中较久,因受风吹日晒雨淋的影响,其剖面性态已发生了变化,不能代表当地土壤的真实情况,因而它只能起参考作用,不宜作主要剖面。但一些最新挖掘的自然剖面,则进行观测时,应加整修,以挖除表面的旧土,使其暴露出新鲜裂面。

  ②人工剖面:这是根据土壤调查绘图的需要,人工挖掘而成的新鲜剖面,有的也叫土坑。

  主要剖面:是为了全面研究土壤的发生学特征,从而确定土壤类型及其特性,而专门设置挖掘的土壤剖面。它应该是人工挖掘的新鲜剖面,从地表向下直接挖掘到母质层(或潜水面)出露为止。

  检查剖面:这种剖面也叫对照剖面,是为了对照检查主要剖面所观察到的土壤性态特征是否有变异而设置的。它一方面可以丰富和补充修正主要剖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调查绘制者分土壤类型。检查剖面应比主要剖面数目多而挖掘深度浅,其深度只需要挖掘到主要剖面的诊断性土层为止,所挖土坑也应较主要剖面为小,目的在于检查是否与主要剖面相同。如果发现土壤剖面性状与主要剖面不同时,就应考虑另设主要剖面。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2)主要剖面的选点

  正确地设置主要剖面点,不仅能提高土壤调查速度,而且有利于对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土壤调查的质量;如果主要剖面地点设置不当,则所观测到的资料没有代表性,对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就会做出片面甚至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土壤调查质量,贻误调查工作。

  主要剖面点的选定,原则上每种土壤类型(或制图单元)在调查路线上至少要有一个剖面点。具**置应设于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上。若在地势、植被、母质呈相应变异的地区,还应按中地形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剖面;在盐渍化地区,还应按小地形部位设置主要剖面;山区应按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形、植被类型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在农耕区应按不同的耕作方式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农、林、牧交错地区,应按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分别设置剖面。如要研究某种特定条件对土壤的影响,应按具体条件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如为查明土壤垦殖演替规律,可在林地(或草地)、新垦地、久耕地分别设置主要剖面;研究灌溉等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时,可在灌区、非灌区或其他采土因素的组合下,均应设置主要剖面,至于设置多少,可根据调查绘制详略和每个主要剖面所代表的面积大小而定。

  主要剖面点的具**置,还应避开公路、铁路、坟地、村镇、水利工程、池塘、取土壕、砖瓦窑等受人为干扰活动影响较大的特殊地段,以使所设主要剖面点,真正成为当地代表性、典型性的土壤剖面。

  选定好的土壤剖面点,应该预先标注在地形底图上,标注办法是只需用铅笔画一个圈点即可。

  (3)土壤主要剖面的挖掘:

  挖掘主要剖面时,首先在已选好点的地面上画个长方形,其规格大小为长2米、宽1米,挖掘深度要求2米。但是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壤,应有不同的规格。对山地土壤土层较薄者,只需要挖掘到母岩或母质层即可;对盐渍土挖掘到地下潜水位为限;对耕作土壤的主要剖面,规格可以小些,一般长1、5米、宽0、8米、深度1米即可;对采集整段标本用者,土坑要求应按上述第一种规格挖掘。

  挖掘土坑时应注意观察剖面要向阳,山区留在山坡上方。观察面要垂直于地*面,土坑的另一端挖掘成阶梯状,以供剖面观测者上下土坑用。

  挖掘的土应堆放在土坑两侧,而不应堆放在观察面上方地面上。同时不允许踩踏观察面上的地面,不得在剖面上部堆土、走动、放置工具,以免扰乱破坏土壤剖面土层的性态。

  (三)土层划分

  (1)记录剖面点的环境条件

  剖面的地理位置,调查日期,天气情况,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海拔高度,坡度,植被类型,潜水位,侵蚀状况,人为影响等。

  (2)土层划分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土壤剖面发生层划分为O、A、E、P、B、G、C、R等层,经年来已被我国采用。主要的土壤发生层的特征如下:

  O层:凋落物层。

  A层:腐殖质层,位于表层,聚积有与矿物质充分混合的腐殖质化有机质。

  E层:淋溶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物质淋失,适应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分离相对富集的矿质层。

  P层:土壤耕作层之下的梨底层。

  B层:淀积层,在上述各层下面,并有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征:①聚积有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二氧化硅;②碳酸盐的淋失;③三、二氧化物的残积;④由于存在三、二氧化物角膜,使土壤亮度较上下土层为低,才渡变高或色调发红;⑸ 具粒状、块状或愣柱状结构。

  G层:潜育层,指在长期被水饱和并有有机质存在的条件下,铁猛还原、分离或聚积而成的强还原状况的土层。

  C层:母质层。

  R层:母岩层

  根据各土层性状与成因的差异可进一步细分,并在大写字母的右侧加一小写字母的方式来表示区别,如:A层可细分为:Ah(自然土壤的表层腐殖质层);Ap(耕作层),Ag(潜育化A层),Ab埋藏腐殖层。E层可细分为:Es或A2(灰化层)、Ea(白浆层或漂洗层);B层可细分为:Bt(粘化层)、BCa(钙积层)、Bn(腐殖质淀积层)、Bin或Box(富含铁、铝氧化物的淀积层)、Bx(紧实的脆盘层)、Bfe(薄铁盘层)、Bg(潜充化的)。C层可细分为:Ca(松散的)、Cca(富含碳酸盐的)、Ccs(富含石膏的)、Cg(潜育化的)、Cc(强潜育化)、Cx(紧实、致密的脆盘层)、Cm(胶结的)。

  (3)土层划分之后,采用连续读数,用钢卷尺从地表往下量取各层深度,单位为厘米,将量得的深度记入剖面记载表。最后将土体构型画成剖面形态素描图。

  (四)土壤PH值的测定

  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或PH广泛试纸(精度1)、PH精密试纸(精度0、5)速测。

  测量时,取土样少许(黄豆粒大小即可),放在白瓷比色盘中,加指示剂(或蒸馏水)3—5滴,使土样浸透并有少量余液,用干净玻璃棒搅匀,使指示剂(或蒸馏水)充分作用。半分钟后,倾斜比色盘,使指示剂(或蒸馏水)少许流出,澄清,即可用标准色阶(比色卡)比色(或用PH试纸比色)。

  (五)石灰反应

  以泡沫反应指示土壤中碳酸盐的大体含量。取少量土样,用手指压碎,再滴加10%(浓度约1摩尔/升)的盐酸。反应分四级:

  (1) 几乎无泡沫,碳酸盐<1%;

  (2) 少量;:很难见到泡沫,但可听到发泡声,碳酸盐1—3%;

  (3) 中量:有明显泡沫,泡沫声强烈,碳酸盐3—5%;

  (4) 多量:反应强烈,肉眼往往可见碳酸盐颗粒,碳酸盐>5%。

  (六)土壤标本的采集

  土壤标本主要包括剖面标本和分析样品两类。前者又可分分为纸盒标本和整段标本;后者游客氛围一般分析样品和农化分析样品。此外,根据土壤的诊断层次还可采集特殊层次的标本,如土壤结核及新生体的标本等。

  纸盒标本

  纸盒标本也叫上盒,主要用于拼图比土的标本,其典型者也可作陈列标本。路线调查中,纸盒标本只采集主要剖面和对照剖面。具体采集方法是按所划分的层次,分层采集。次序是从下层向上层选择各层的典型层采集。采集时沿水*方向用削刀削取,尽量保持土壤结构体的原状,不要弄碎。对某些特别疏松而散碎的层次,无法削取者可将散碎土安原样采集、装入盒中相应的层次,所削取土体以与标本盒的格子大小相等,港能装入格内为宜,注意英降观察面剥离成土体的自然裂面,不要削成光滑面,或拍打压实。所有土层采集装盒万步后,应按拟定内容逐项记载、填写卡片或标签。

  (七)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土壤分析样品是用来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用的土样。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土壤剖面分析样品;另一类是土壤农化分析样品。作为土壤地理学用的分析样品,主要是土壤剖面分析样品。

  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集:剖面样品采集应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者采样。在野外实*过程中,如当时不易选定,则所设主要剖面都应采样。

  带回室内后,再根据拼图、比土结果进行取舍,即选留带典型性、代表性的剖面样品,舍去不典型、无代表性的剖面样品。

  剖面分析样品可按剖面形态观察中所划分的土层分层采样,也可按典型的发生层次采样,即过渡层不采样。具体采样部位应该放在层次的中心位置,从下层向上层按次采样。每层采样约一公斤,所采土样分层、分袋装好。采样中应除去大的石子和明显的植物根系等杂物,并将采样按深度分层记入剖面记录表中。土样采装好后,填写土标签(一式三份:一份作存根备查,一份挂在袋外的线绳上,一份折叠装入袋内)。然后将同一剖面各层土样的土袋拴在一起,以免搞乱。所采样品带回室内后,当天就要倒出风干,以免霉烂变质。

  主要参考资料

  1、于耀先、李殿杰主编,自然地理学基础实验实*,1997

  2、陈汉武、李发增主编,植物学实*教程,1993

  3、河北省志第3卷自然地理志,

  4、河北植被

  5、王荷生主编,华北植物区系地理,1997

  6、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烟台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参考资料,1995

  7、霍亚贞、李天杰等,土壤实验实*、1986

  8、王建国主编,秦皇岛地区区域地质考察,1999

土壤的实*报告4

  一、实*意义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要求

  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内容的学*。

  三、实*过程

  1.实*目的:

  (1)学*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

  (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通过实*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回顾学**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试剂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 0.6m ,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 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7)总结回顾:

  1、泰山的气候环境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植被分布为以海拔800m为界,800m以上油松木,500m-800m多为侧柏、松树,500m-200m多为灌木;

  2、泰山阳面成土母质为残积母质和坡积母质,土壤类型多为棕壤,其母质岩主要是花岗岩,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主要特征是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3、泰山山顶和阳面的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阴面岩石组成多为石灰岩,且泰山地势为东高西低,较多溪流为自动向西流;

  4、实验实*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地点(济南*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馒头组土层及主要岩石层分布由下到上为:黄土——薄层灰岩——黄绿色页岩——鲜红色页岩——浅绿色页岩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作为土壤学实践学*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在实*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土壤的实*报告5

  前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内容的综合性实*。通过实*,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

  一、实*概况与记录

  实*概况:

  实*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41.652’ 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观测点五(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二):宁岗至井冈山319国道旁海拔7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8.865’ 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观测点六(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三):黄洋界西北坡319国道旁海拔1248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7.453’ 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观测点七(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四):黄洋界东南坡319国道傍海拔925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 N26°34.941’ 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观测点八(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五):大院农场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 N26°24.347’ 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 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 N26°24.886’ 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 鹿原镇公路旁海拔245m处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 N26°22.970’ 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33.097’ 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53.530’ 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

  二、实*内容与分析

  我们的实*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三、个人总结与建议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土壤的实*报告6

  一、实*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土壤的作文6篇(扩展2)

——五年级《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塑料盒、A4纸、放大镜、烧杯、镊子、水、牙签等。

  教师演示:有关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受到水、大气、气温或者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是什么?

  生:岩石风化

  师: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

  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土壤中有什么,寻找土壤源于岩石的证据。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用简单的几幅岩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从岩石的分化自然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常对土壤的了解,你们认为土壤中有什么

  生:猜测(水,树叶等等)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注:实验时边观察边完成实验记录表格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让学生观察新鲜的土壤,期待学生能够借助手捏、放大镜和镊子等工具,发现土壤中是有水分、动植物的。)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2.观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镊子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土壤需要特殊处理,教师先将土壤里的水分去除,学生实验时尽量将土壤弄碎,最好是能看到大小不同的颗粒。学生借助肉眼观看,放大镜看,用手触摸等方法,让学生明显高手到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颗粒。)

  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土壤颗粒的轻重不一样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土壤的量非常重要,大概装到容器的1/3处最好,观察的重点是土壤在水中分层沉积现象。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轻重不同;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沉积,为下面的学*打下基础。)

  4.延伸、小结。

  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腐殖质、盐分)

  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三、土壤和生命

  1.讨论。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用学过的只是解释:岩石分化的颗粒是怎样变成土壤的?

  2.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学*。

  3.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4.小结。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四、课外拓展活动

  阅读高士其的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本节内容实验分为三个部分,

  (1)、观察新鲜土壤;

  (2)、观察干燥土壤;

  (3)、沉积实验。


土壤的作文6篇(扩展3)

——土壤的实*报告 (菁华5篇)

  前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内容的综合性实*。通过实*,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

  一、实*概况与记录

  实*概况:

  实*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41.652’ 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观测点五(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二):宁岗至井冈山319国道旁海拔7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8.865’ 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观测点六(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三):黄洋界西北坡319国道旁海拔1248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7.453’ 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观测点七(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四):黄洋界东南坡319国道傍海拔925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 N26°34.941’ 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观测点八(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五):大院农场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 N26°24.347’ 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 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 N26°24.886’ 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 鹿原镇公路旁海拔245m处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 N26°22.970’ 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33.097’ 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53.530’ 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

  二、实*内容与分析

  我们的实*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土壤的作文6篇(扩展4)

——世界环境日土壤日宣传的标语 40句菁华

1、城市绿化要坚持美化环境和生态功能相结合

2、重环保,建家园,男女老少齐动员。

3、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自然有没有朋友?水泥地上的野花。

6、保护绿色摇篮,你行,我能!

7、健康环保保障,财富自由先行。

8、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9、节能环保,健康安全。

10、环保生活,健康财富。

11、环保创财富,健康奔自由。

12、为世界节能,让财富共享。

13、为环保献力,为自己添富。

14、健康精神卫生,幸福精彩人生

15、用心关注精神疾病,用心呵护心理健康。

16、关爱精神卫生,健康生活加分

17、关注心理健康,共享生命阳光

18、重视精神卫生,建设和谐社会

19、心理危机早干预,精神卫生共呵护

20、抚*心灵创伤,重享美丽人生

21、保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22、巍巍中华环保行,人人奉献巨龙腾

23、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衡

25、青山绿水蓝天,共创美好人间

26、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27、低碳生活一小步、品德时尚一大步

28、节能低碳意义大,行动落实靠大家,关灯节水多步行,绿水青天笑脸迎

29、企业求发展、环保须先行

3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有流尽时,花有凋谢时,树有枯黄时。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请保护环境。

31、一滴水虽少,却是生命的延续;一根草虽小,彰显青春的活力;一棵树虽弱,饱含人生的希望,一朵花虽娇,塑造灵魂的美丽。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珍惜生命,从点滴做起!

32、人人爱花草,空气环境好。

33、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34、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已。

35、少一串脚印,多一份绿意。

36、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37、给我一片绿,还你一片荫。

38、万人齐参与,共建绿色生命树。

39、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40、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土壤的作文6篇(扩展5)

——世界环境日土壤日宣传的标语 30句菁华

1、人人爱心献环保,明天生活更美好

2、人类应该为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感到羞耻。

3、留住草的美,体现你的美。

4、希望有一天,垃圾筒也会下岗。

5、自然有没有朋友?水泥地上的野花。

6、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7、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8、地球资源要珍惜,环境保护是共识。

9、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10、低碳生活,让你要拥有一切。

11、一草一木要爱惜,环境生活创佳绩。

12、宽容理解博爱,追求理想

13、重视精神卫生,建设和谐社会

14、关爱精神疾病患者,共创和谐厦门

15、搞好精神卫生提高幸福指数

16、心身健康,幸福一生

17、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倡导全球绿色文明

18、地球我的家,环境靠大家

19、爱山爱水爱林爱鸟爱人类,护天护地护花护草护环境

20、人人参与环保,共创绿色世纪

21、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22、人人撒播绿色的种子,处处收获金色的硕果。

23、小草青青,犹如湖水,如想护它,切记爱它。

24、见垃圾,弯个腰,争做绿色小使者。

25、地球清洁一点,我们生活舒适一点。

26、放下千斤斧,快去勤植树!

27、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环境。

28、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

29、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30、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土壤的作文6篇(扩展6)

——土壤学专业实*周记 (菁华3篇)

  本周实*内容:

  1、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本周实*主要了解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这周学*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土壤的作文6篇(扩展7)

——幼儿园小班土壤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3)试一试:提供水和纸巾,鼓励幼儿探索土壤中的秘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5、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活动提示:

  1、此活动的重点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索土壤中看不见的东西,如水和空气。此活动前,幼儿要有采集土壤、观察土壤的经验,并对土壤的特性及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幼儿还应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方法,如筛选、搅拌等。活动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幼儿学*正确的实验方法,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工具和方法的优劣。

  2、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常见的或废旧物品制作的工具,如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等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既可以废旧利用,又可以保护环境。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将操作工具投放到活动区中,便于幼儿反复操作。

  3、组织幼儿开展延伸活动:自制小书《土壤的秘密》,将自己在土壤中的发现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绘制成册。

  4、提请家长配合

  (1)带孩子观察小区周围的土壤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

  (2)带孩子查找资料,了解土壤里还有哪些成分。

  (一)说教材分析

  《谁松的土》这个故事选自省教材第五主题“玩玩乐”中的一节小班语言课。该故事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蝴蝶、蜜蜂、啄木鸟、蚯蚓等小动物,故事讲述了春天到来小桃树在寻找帮自己松土的小动物过程中与小动物们发生的一系列对话。幼儿虽然对故事中的小动物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他们的一些生活*性并不是很了解。故事情节简单,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我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知识上: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蚯蚓的生活*性。

  2、技能上:乐于参与讲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过学*故事,学会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说重、难点

  我将乐于参与故事表演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分较色表演,来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讲述故事中;

  根据故事,我准备了教师资源故事,使故事更形象,便于孩子理解,并准备了蚯蚓实物,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触摸蚯蚓,加深对蚯蚓的了解。

  2、知识上的准备

  通过问答,了解了故事中小动物的生活*性。

  通过讨论知道在生活中要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本班孩子虽然活泼,但是有时不能大胆的自我表述。但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幼儿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给幼儿提供说话和表现的机会。

  (六)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表演法、操作法等。

  1、情境教学法: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2、角色表演法:角色表演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可爱的动物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3、观察法:出示蚯蚓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也是孩子们加深了对蚯蚓的了解。

  (七)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情景表演法、讨论谈话法等学*方法。

  1、情景表演法:幼儿在表演中,边玩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