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数学小日记菁选

日期:2023-03-04 00:00:00

数学小日记十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记。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小日记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小日记 篇1

  新房子要铺瓷砖,爸爸、妈妈与我商量,如何铺出美丽的图案,把地面铺得更漂亮。于是我们三人设计了不同的图案,经过民主投票,我设计的方案通过。根据设计方案,爸爸、妈妈买了不同形状的瓷砖。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生活中的数学,铺瓷砖这个生活现象一定也包含数学知识吧!为什么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密铺,一定是密铺,密铺原来在这里!

  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几种或几十种*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面图形的密铺,又称做*面图形的镶嵌。

  例如,正三角形。众所周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通过实验和研究,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比如正四边形(正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所以正五边形不能铺满地面。

  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所以七边形不能铺满地面。

  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的整数倍为360°的倍数时,是可以密铺的。

  经过分析与研究,我们得出结论: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据可查资料显:可单独密铺的图形有以下四种情况:(1)任意三角形、任意凸四边形都可以密铺;(2)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单独用于*移密铺;(3)三对对应边*行的六边形可以单独密铺;(4)目前仅发现十五类五边形能密铺。

  通过家里铺瓷砖这件事,我还知道圆形不能密铺,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是能密铺的。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处处有数学。

数学小日记 篇2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瞬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一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数学小日记 篇3

  生活皆数学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身处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还是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简单的数字或简单的加减乘除数**算。开门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的生活开支需要数学,生活及工作中的.时间管理也离不开数学,上天揽月及深海探究更离不开深奥的数学应用。

  上周日,我和老爸去天德湖公园游玩,其中就有不少数学题呢!刚要出门,老爸的手机响了,原来老爸的朋友已经在天德湖门口等我们了。电话里那位叔叔问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到?老爸回答说最多还有二十分钟!怎么是二十分钟呢?我不解地问。老爸说:家离天德湖公园约8公里,我们摩托车时速40,还有路口红绿灯若干估计要等六七分钟,所以测算二十分钟能到啊!我估算了一下,点点头。游玩过程中,我看到好多人都在骑玩三人自行车,就向老爸要二百元。老爸问我为什么是二百元呢?我掰起手指,很老道地跟老爸说:一辆三人骑行车押金150元,租金是20元每小时,我们最多骑行两小时,二百元肯定够啦!老爸听后很爽快地给了我两张***!我们快乐地骑着三人自行车在人群中穿行,绕行天德湖一圈后,老爸突然问我一圈估计有多少米。我只顾着骑行,哪想着一圈多少米呢?老爸看了看手腕上的运功计步器说,刚才慢跑一圈示数是六千多步,两步幅计一米,所以一圈下来差不多3000米。还有一种计算法,你自己试试看!老爸鼓励我说道。我想了想问老爸:我们骑行的时速大约是多少啊?老爸笑了笑没有回答。有了时速,我再测算一圈下来骑行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一圈的距离啦!我信心满满地说道!老爸点点头,指着路边的铭牌。我看到铭牌上清楚地写着骑行单程约3公里。游玩中我们买饮料零食,自然又要用到数学。游玩整个过程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三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家。真是整个过程就没有离开数学啊!

  生活皆数学,让我们做个有心人,运用所学数学来管理我们的学*和生活吧!

数学小日记 篇4

  一天晚上,我在家中吃完饭,休息了10分钟,便开始了快乐的家作之旅。

  我第一个做的.作业科目就是数学。我做起了数学实验班中的三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上面有许多类型的题目,不一会儿就做到了最难的应用题。其他题目还好,可是偏偏第四题难住了我。

  题目是这样的:水果店运来2车水果,共20xx千克,卖了3天后,还剩1040千克。求*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水果?一开始我理解错误,忽略了还剩1040千克这一条件,结果以为是用20xx÷3,可我觉得答案不对劲,好像题目出错了,便去问妈妈,妈妈看了冷笑了一下,说:自己再去想一想。我拿着书,坐着,开始静静地思考了起来。

  最后,我终于发现了原来是我忽略了还剩1040千克这一条件,我把这一条件补了上去,列出了一个正确的算式:20xx-1040=960(千克)960÷3=320(千克)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改掉粗心这个坏*惯!

数学小日记 篇5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父亲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数学小日记 篇6

  扑克游戏算24点想必大家也经常玩吧!今天我就来说说如何快速运算24点吧!

  最基本的就是看到8,想到3;有了6就要找4;算到12快找2;找到了1,就看能否凑成24。

  记得礼拜一那天我和同学算24点,抽出了四张牌,是2、3、4、9。看了一下牌,有个4,2、3、9要怎样凑成24呢?啊!9*3=3,3×2=6,哈哈,4×6=24。算出了,我告诉了他们。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同学说:“9*3=3,3×4=12,12×”我们都拍手叫好。过了一会儿,两个同学都想到了,“2×4=8,9*3=3,3×8=24!”“2×4=8,8×9=72,72*3=24!”

  我们又抽出了4张牌:9、5、6、1。答案我们算出了两种,9-5/4,4×6/24,24×1/24和5×1/5,9-5/4,6×4/24。同学们算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听到这,我知道了,24点有好几种算法,可不止一种,要认真去算,以一个数为乘数,用另外三个数去乘那个数,凑出24点。这样比硬凑好算多了,这样就能快速算出24点。

  最重要的还是开动脑筋,灵活使用运算符号,这是快速算24点的.方法,你们记住了吗

数学小日记 篇7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啦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有一次,奶奶带着我去文具店买文具。我要了一枝黑笔,两枝红笔, 三枝蓝笔和三块橡皮分别要:1.5元;3元;4.5元和3元。一共要12元,可不知怎么,销售员居然说要25元,幸好我聪明盖世,不可一世。马上速算起来,才慌然大悟,要不然这13元钱就离我们而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在一个劲儿不停得在夸我聪明,我红着脸说:“有什么好的,我学了数学就该在生活中运用呀!”奶奶听了高兴地说:“对了,这样才是学以致用啊!”.....

数学小日记 篇8

  今天,我和启明、邱涵、先彬玩有趣的24点游戏。

  我先翻“7”,他们也接着翻牌:启明“3”,邱涵“9”,先彬“6”。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来,只听见邱涵大声叫到:“我想到解了,3×7=21,9-6=3,21+3=24。”我一看还真是,我们只好乖乖的把牌拿了。

  “一、二、三”。我们同时把牌翻开,“4、9、8、4”。“嗯,这个有点难。”我自言自语道。过了一会儿,我兴高采烈地喊道:“嗨,这么简单!小的们,听好了,4×9=36,36-4=32,32-8=24。”说完,我得意洋洋,启明见我和邱涵都有了“战绩”,而他却没有,脸上便显露出一丝着急的神色,连声喝道:“好啦,有什么了不起的.。快!开始了……”

  第三轮,我们刚一拿出牌,启明就说:“我想到了!”当我们问他怎么解时,他却支支吾吾半天。原来他不会,无奈,他只好把牌手下。

  “3、8、9、1”,又是一组牌。只见启明这下沉着多了,目不转睛的盯着牌。一会儿工夫,启明就兴奋的叫到:“瞧我的,8×9=72,72÷3=24,24×1=24”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想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最后一次:“9、7、10、3”起先我们看了好久,都没有解法。但是,我细细的看了一会儿,觉得可能有解法:“9×7=63,63÷3=21,21和10不能组成24。哎呀,不行:10-3=7,7×7=49,49和9也不能组成24。又不行。”我不断摸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7×9=63,63+10=76,76÷3≈24。”虽然是*似值但也不错。我飞快地把答案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他们起先都认为不行,可我仍然坚持我的意见。没办法,他们坳不过我,只好说行,于是游戏结束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24点游戏,让我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不断的去摸索,什么难题都难不到我们。

数学小日记 篇9

  今天,爸爸给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算出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我很不屑的跟爸爸讲:数数啊,太小儿科了,幼儿园就会啊!你确定吗?确定+肯定!说干就干,爸爸赶紧拿来1千克大米给我了。

  我接到任务,拿来淘米的篮子,把米往里面一倒,站着立刻就开始了数米的工作1,2,3188,189,190哎呀,站着数真累,这么多,我拿个凳子坐下来数,255,256,257终于,坐着我也数糊涂了!看来爸爸这项工作不是个简单的差事,是我太轻敌了啊!不行,我得想办法,这样数下去天黑也完成不了!

  我开始冥思苦想,到底怎么数才能很快完成呢?爸爸过来了,很挑衅的问我李乐晗,你米数完了吗?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啊?我很惭愧的低声说:没呢,原来一千克大米这么多,越数越糊涂。爸爸就是跟你说大概多少粒,大概啊,审题不清,这样吧,我给一部电子秤协助你,给你20分钟,你估算一下大概多少粒!估算你们不是学过了吗?爸爸说完,我有一点小庆幸了,原来只要估算就可以了!可是又该怎么估算,我该从哪里入手呢?

  时间已经过去4分钟,我看着爸爸给的电子秤发呆。就在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想到,爸爸给我一部电子秤肯定就是提示我,帮助我。一瞬间恍然大悟了,我可以先称出10克大米,然后再数出10克大米的数量啊。于是我开始称10克米,但是称10克大米时秤老是跳来跳去。爸爸又提醒我,米太轻了,让我加点米试试。当我加到20克时,秤很稳定,可是20克大米颗粒数量还是挺多的,要在爸爸规定的时间数完还是有可能来不及。

  就在我担心时间不够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饮料瓶盖子。哈哈哈,我有更好的`办法了。我可以将盖子装满,数数里面多少粒。然后20克装多少盖,那20克大米就知道多少粒了呀!很快一盖子数好,刚好30粒。我将20克大米用盖子盛,一共盛了28次。这样得出30×28=840(粒),我能求出20克大米大概840粒,接下来1千克大米的数量就迎刃而解啦!

  我用1000÷20=50,求出了1000克大米有50个20克。再接着用840×50=42000(粒),很快我只花了7分钟就算出来啦。我开心的告诉了老爸答案,爸爸说:是啊,数学的技巧可大着呢,要学会动脑筋哦!嗯,是的!我连连点头,满满的收获与成就感!

数学小日记 篇10

  在一个明媚的周末,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啊!商场可真大啊!”我不禁地赞叹道。我先来到玩具店,这里的洋娃娃长得可真是小巧玲珑,非常可爱。突然,我发现一些非常奇怪的形状,我就像篱弦的箭一样飞奔过去,那里可真是琳琅满目,多种形态各异的形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时,父亲边指着图形边问我:“这是什么图形啊?”我急说:“是长方体!”父亲又问:“那你知道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吗?”我皱起眉头,想了不知多少时间,可还是一窍不通。这时,一个干脆而又高亮的声音回响在我的耳边,原来是母亲。

  母亲温柔的说:“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很简单,只要用长×宽×高,不信你就举个列子试试,你看,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abh。”母亲的`话音刚落下,我便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圆柱形的体积公式是一样的,都是用长×宽×高的。”“我的宝贝女儿终于明白了做题目一定要自己思考,还要仔细做题。”说着,母亲不禁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在这一天中的购物,使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阅读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1)

——数学小日记菁选

关于数学小日记4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记。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小日记4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小日记 篇1

  在一个明媚的周末,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啊!商场可真大啊!”我不禁地赞叹道。我先来到玩具店,这里的洋娃娃长得可真是小巧玲珑,非常可爱。突然,我发现一些非常奇怪的形状,我就像篱弦的箭一样飞奔过去,那里可真是琳琅满目,多种形态各异的形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时,父亲边指着图形边问我:“这是什么图形啊?”我急说:“是长方体!”父亲又问:“那你知道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吗?”我皱起眉头,想了不知多少时间,可还是一窍不通。这时,一个干脆而又高亮的声音回响在我的耳边,原来是母亲。

  母亲温柔的说:“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很简单,只要用长×宽×高,不信你就举个列子试试,你看,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abh。”母亲的话音刚落下,我便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圆柱形的体积公式是一样的,都是用长×宽×高的。”“我的宝贝女儿终于明白了做题目一定要自己思考,还要仔细做题。”说着,母亲不禁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在这一天中的购物,使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数学小日记 篇2

  星期天,我去邻居小明家串门,发现他正在摆弄围棋。看到棋子,我突然想到在《趣味数学》这本书上看过一个小游戏拿棋子的奥秘,便想按照书中的诀窍对付他,保准能赢。

  于是,我神秘地对他说:小明,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肯定输。

  小明听了,不服气地说:什么?我可是围棋四段高手,数学成绩也是全校前五名,怎么可能输给你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

  我使用激将法,说:你总把过去下围棋的胜绩搬出来,我看你是不敢和我比。

  哼!比就比,谁怕谁?小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取了15个白色棋子放在桌上,说: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拿棋子。首先我们来猜拳一次,谁获胜了,谁就先拿棋子。猜拳胜利的人,每次都先拿棋子,接着另一个人拿。然后,两人交替拿棋子。每人每次至少拿1个,最多拿4个,最先拿到最后一个棋子的'人就获胜。

  猜拳开始了,三、二、一!拳头对剪刀,我先来。小明自以为赢得先机,他迫不及待地拿了4个棋子,我不动声色地拿了1个。

  接下来,我们玩了好几个回合,小明有时候一次拿1个,有时候一次拿3个,可不管他变什么花样,都没有拿到最后一个棋子,急得满头大汗。

  哈哈,我就说嘛,你肯定输。我得意地说。

  哎,看来这个游戏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小明叹了口气说。

  我们连玩了3局,我大获全胜。小明急忙问我有什么奥秘。我慢条斯理地说:奥秘嘛,其实很简单:可以把5个棋子*均分成3份,每份5个。如果你一次拿4个,我就拿1个;你拿3个,我就拿2个,只要保证每轮两人拿的总数是5个,这样我就一定能拿到最后一个棋子啦!小明这才恍然大悟。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每人每次最多拿2个,是不是又有另外一种玩法呢?

数学小日记 篇3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父亲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数学小日记 篇4

  今天,我和爸爸出去玩。我突然看到了两根躺倒在地的`大柱子,便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答道:“这是红绿灯杆。”我的心一下被勾起了兴趣。*时,看到看到红绿灯杆高高地站在十字路口,今天倒可以量一下。

  用什么量?用步量吧。我沿着红绿灯杆边走了13步,我估计我的一步接*50厘米,用尺子一量,是40厘米。用13乘以40,就可以得出红绿灯杆的长度了。13乘以40不好算,还不如先用40乘以10等于400,40乘以3等于120。假如不会算40乘以3,可以先不看“0”,4乘3等于12,在12后面加上0就是120了。最后一项,加得数,400加120等于520厘米。

  我终于算出了红绿灯杆的长度了。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2)

——数学小日记菁选

数学小日记模板8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小日记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小日记 篇1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父亲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数学小日记 篇2

  扑克游戏算24点想必大家也经常玩吧!今天我就来说说如何快速运算24点吧!

  最基本的就是看到8,想到3;有了6就要找4;算到12快找2;找到了1,就看能否凑成24。

  记得礼拜一那天我和同学算24点,抽出了四张牌,是2、3、4、9。看了一下牌,有个4,2、3、9要怎样凑成24呢?啊!9*3=3,3×2=6,哈哈,4×6=24。算出了,我告诉了他们。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同学说:“9*3=3,3×4=12,12×”我们都拍手叫好。过了一会儿,两个同学都想到了,“2×4=8,9*3=3,3×8=24!”“2×4=8,8×9=72,72*3=24!”

  我们又抽出了4张牌:9、5、6、1。答案我们算出了两种,9-5/4,4×6/24,24×1/24和5×1/5,9-5/4,6×4/24。同学们算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听到这,我知道了,24点有好几种算法,可不止一种,要认真去算,以一个数为乘数,用另外三个数去乘那个数,凑出24点。这样比硬凑好算多了,这样就能快速算出24点。

  最重要的`还是开动脑筋,灵活使用运算符号,这是快速算24点的方法,你们记住了吗

数学小日记 篇3

  那是一个下午,树上的蝉儿不停地发出**的鸣叫,我突然非常的想吃西瓜,于是嚷嚷着要和奶奶出去买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蹦蹦跳跳地拉着奶奶去买西瓜。

  刚走到市场,就看见好多的瓜摊。我和奶奶走*一个瓜摊,只见那些大西瓜的模样可爱极了,胖嘟嘟、圆乎乎,瓜皮上布满一道道浅绿色或深绿色的条纹,已经切开了的瓜是红红的瓤黑黑的籽,靠*一闻透着一股瓜香,怎样都让人觉得好吃。

  老板,给我挑个熟的。奶奶说。

  好叻!卖瓜的小贩敲了敲西瓜然后说这个包您熟!他把瓜放在电子秤上:一斤四块五,6。8斤,30。6元收您30。30?这么贵?算了不买了!小贩一听急了,忙说别,别!我这可是最便宜的价了,我这一斤四块五,人家那可一斤半六块五呢!奶奶本来算术就不好,被他这么一说就糊涂了,她向我看了看。我想:一斤四块五,单价也就是4。5÷1=4。5元,而一斤半六块五,也就是6。5÷1。5,我也没细算,想想估计比4。5多。于是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于是奶奶说:再便宜点吧!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就亏大了!于是奶奶付了钱,我兴奋地和奶奶一起拎着装西瓜的袋子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我把买瓜的过程告诉了妈妈,作文妈妈听完后想了想,对我说:你再算算看那瓜多少钱一斤?哪个便宜?卖西瓜的`说他那儿一斤四块五,人家那儿一斤半六块五。4。5÷1=4。5;6。5÷1。5=?,反正他那便宜!我理直气壮地回答。妈妈哭笑不得,用手指在我的小脑袋上点了点说:你呀!就是一小马虎,6。5÷1。5=4。333,谁便宜啊?虽然只便宜一点。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不要因为不懂数学而被骗,更不要利用数学去欺骗别人!

数学小日记 篇4

  *时空闲的生活中,您有留意过12这个数吗?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在我们身边。你看,一年有12个月,钟表上有12个数,时针转一圈是12个小时。在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人的属相有12生肖。还有,12件商品是一打,一个篮球队有12名队员,就连足球比赛罚点球的英制长度也是12码。

  有趣的是,人体的某些结构也和12这个数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的身体有12对脑神经,我国传统的中医学认为,人有12经脉。小肠的第一部分叫12指肠,就是说它的长度相当于12个横指。人体的两个眼球共有12块成对分布的眼外肌,使眼球能灵活地转动。人体的脊椎骨**有12块胸椎,分别和肋骨相接。肋骨弯曲如弓,保护着心和肺。从胸椎通出12对神经,在中枢神经和胸腹部肌肉皮肤之间建立起灵敏的神经联系,构成完整的体系。

  12就在您的生活中。仔细观察看,在你的.周围还有12吗?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您不妨放下脚步,细心体会生活中的有趣事物,您会发现原来在我们的生活是这么的美好。

数学小日记 篇5

  星期天,我去邻居小明家串门,发现他正在摆弄围棋。看到棋子,我突然想到在《趣味数学》这本书上看过一个小游戏拿棋子的奥秘,便想按照书中的诀窍对付他,保准能赢。

  于是,我神秘地对他说:小明,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肯定输。

  小明听了,不服气地说:什么?我可是围棋四段高手,数学成绩也是全校前五名,怎么可能输给你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

  我使用激将法,说:你总把过去下围棋的胜绩搬出来,我看你是不敢和我比。

  哼!比就比,谁怕谁?小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取了15个白色棋子放在桌上,说: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拿棋子。首先我们来猜拳一次,谁获胜了,谁就先拿棋子。猜拳胜利的`人,每次都先拿棋子,接着另一个人拿。然后,两人交替拿棋子。每人每次至少拿1个,最多拿4个,最先拿到最后一个棋子的人就获胜。

  猜拳开始了,三、二、一!拳头对剪刀,我先来。小明自以为赢得先机,他迫不及待地拿了4个棋子,我不动声色地拿了1个。

  接下来,我们玩了好几个回合,小明有时候一次拿1个,有时候一次拿3个,可不管他变什么花样,都没有拿到最后一个棋子,急得满头大汗。

  哈哈,我就说嘛,你肯定输。我得意地说。

  哎,看来这个游戏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小明叹了口气说。

  我们连玩了3局,我大获全胜。小明急忙问我有什么奥秘。我慢条斯理地说:奥秘嘛,其实很简单:可以把5个棋子*均分成3份,每份5个。如果你一次拿4个,我就拿1个;你拿3个,我就拿2个,只要保证每轮两人拿的总数是5个,这样我就一定能拿到最后一个棋子啦!小明这才恍然大悟。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每人每次最多拿2个,是不是又有另外一种玩法呢?

数学小日记 篇6

  今天,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新奇的计算方法单位的乘法。老师介绍说,在数学上,不仅数字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单位名称之间也是可以进行运算的。比如在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公式面积=边长×边长来计算。边长的单位都是厘米,所以列出来的单位的算式就是厘米×厘米,得到的结果就是厘米的*方,也就是我们的面积单位*方厘米。再比如要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利用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宽高的单位都是米的话,那么这个式子对应的单位乘法就可以写成米×米×米,得到的结果就是米的立方也就是体积单位立方米。用字母来表示单位的话,就更好理解了。前面这个体积公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就是m×m×m=m3。单位的乘法就和我们字母的乘法计算非常相似。听了老师的这一番话,我恍然大悟。以前总觉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的关系,原来这种对应的关系是由这样的单位乘法计算而来的啊!数学世界简直太奇妙了。老师在最后还介绍到:单位之间不仅可以计算乘法,还可以计算除法,大家兴趣可以自己课后去研究。通过这节课,我对单位的计算来了兴趣。回到家,我立刻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老师课上介绍的单位乘法用体积公式来举例子,体积的计算除了长×宽×高以外,还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啊。要是这样来计算的话,对应的单位乘法应该就可以是*方米×米。这可该怎么计算呀?我不禁犯起了嘀咕。对了!单位的乘法就和字母的方法差不多,把它们都改成字母来试试!这样的话*方米×米就可以写成m2×m得到的'结果应该是m3。哇!真的又变成了之前的体积单位立方米了!这种乘法简直太神奇了!

  老师说过,单位之间还可以算除法呢,这会是怎么计算的呢?我赶紧从书中找来一道除法的应用题。甲乙两地之间距离300千米,一辆汽车用了5小时走完,这辆汽车的*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根据题目,我列出了算式300÷5=60(千米)。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对应的单位除法就是千米÷小时=千米。很明显,千米÷小时不可能还是千米啊!哪里出了问题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最终,我不得不来寻求爸爸的帮助。听了我的疑惑,爸爸微微一笑,提醒道:这里路程÷时间=速度,一般我们把速度说成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其实速度的单位应该写成‘千米/小时’。还记得这个单位吗?看到这个单位,我眼前一亮!对,以前学过这样的复合单位!这样一来,原来的算式就有结果了。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和这个单位类似的还有元/千克、米/分钟它们都是由元÷千克或者米÷分钟计算得到的。

  第二天,来到学校,我迫不及待的和数学老师分享起我研究的成果。老师看到我的成果,十分满意。不过,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却又把我问愣住了。老师问,你知道千米/小时中这个/是什么意思吗?看着我一脸的疑惑,老师给了我提示:分数在生活中又可以被我们写成的形式,中间的/其实就是分数线的另一种写法。我明白了!千米÷小时如果写成分数就是,然后写成像那样的形式就变成了千米/小时了!原来这个/就是表示分数线!原来这个单位还是由分数演变而来的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数学的世界奥妙无穷,我觉得数学就是一条四通八达的路,有的知识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背后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要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数学小日记 篇7

  生活皆数学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身处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还是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简单的数字或简单的加减乘除数**算。开门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的生活开支需要数学,生活及工作中的时间管理也离不开数学,上天揽月及深海探究更离不开深奥的数学应用。

  上周日,我和老爸去天德湖公园游玩,其中就有不少数学题呢!刚要出门,老爸的.手机响了,原来老爸的朋友已经在天德湖门口等我们了。电话里那位叔叔问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到?老爸回答说最多还有二十分钟!怎么是二十分钟呢?我不解地问。老爸说:家离天德湖公园约8公里,我们摩托车时速40,还有路口红绿灯若干估计要等六七分钟,所以测算二十分钟能到啊!我估算了一下,点点头。游玩过程中,我看到好多人都在骑玩三人自行车,就向老爸要二百元。老爸问我为什么是二百元呢?我掰起手指,很老道地跟老爸说:一辆三人骑行车押金150元,租金是20元每小时,我们最多骑行两小时,二百元肯定够啦!老爸听后很爽快地给了我两张***!我们快乐地骑着三人自行车在人群中穿行,绕行天德湖一圈后,老爸突然问我一圈估计有多少米。我只顾着骑行,哪想着一圈多少米呢?老爸看了看手腕上的运功计步器说,刚才慢跑一圈示数是六千多步,两步幅计一米,所以一圈下来差不多3000米。还有一种计算法,你自己试试看!老爸鼓励我说道。我想了想问老爸:我们骑行的时速大约是多少啊?老爸笑了笑没有回答。有了时速,我再测算一圈下来骑行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一圈的距离啦!我信心满满地说道!老爸点点头,指着路边的铭牌。我看到铭牌上清楚地写着骑行单程约3公里。游玩中我们买饮料零食,自然又要用到数学。游玩整个过程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三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家。真是整个过程就没有离开数学啊!

  生活皆数学,让我们做个有心人,运用所学数学来管理我们的学*和生活吧!

数学小日记 篇8

  一天晚上,我在家中吃完饭,休息了10分钟,便开始了快乐的家作之旅。

  我第一个做的作业科目就是数学。我做起了数学实验班中的三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上面有许多类型的题目,不一会儿就做到了最难的应用题。其他题目还好,可是偏偏第四题难住了我。

  题目是这样的':水果店运来2车水果,共20xx千克,卖了3天后,还剩1040千克。求*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水果?一开始我理解错误,忽略了还剩1040千克这一条件,结果以为是用20xx÷3,可我觉得答案不对劲,好像题目出错了,便去问妈妈,妈妈看了冷笑了一下,说:自己再去想一想。我拿着书,坐着,开始静静地思考了起来。

  最后,我终于发现了原来是我忽略了还剩1040千克这一条件,我把这一条件补了上去,列出了一个正确的算式:20xx-1040=960(千克)960÷3=320(千克)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改掉粗心这个坏*惯!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3)

——数学小日记菁选

数学小日记汇编9篇

  一天又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小日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小日记 篇1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啦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有一次,奶奶带着我去文具店买文具。我要一枝黑笔,两枝红笔,三枝蓝笔和三块橡皮分别要:1、5元;3元;4、5元和3元。一共要12元,可不知怎么,销售员居然说要25元,我马上速算起来,才慌然大悟,要不然这13元钱就离我们而去。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在一个劲儿不停得在夸我聪明,说学*就是要这样不断地学以致用。我以后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多多运用到生活中来。

数学小日记 篇2

  我们已给本学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又迎来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吃过午饭,妈妈带我到山坡上去找小棒。我和妈妈先把茅草的杆子砍回家,然后妈妈用米尺量10厘米长一根,用剪子剪断。妈妈一边剪,一边让我数,数到10根就捆一捆。

  捆了10捆,妈妈说,好了,不剪了。然后,妈妈叫我把10捆打开,两根两根的数,数到100;又5根5根的`数,数到100;我都数对了。妈妈问我:还可以怎么数?“10根10根的数”。

  “10根一捆,你说100根要捆几捆?”我想了一下,说:“10捆。”妈妈高兴的说:“对,你真聪明!”我觉得数数真有趣!

数学小日记 篇3

  今天的天气太棒了,蔚蓝的天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超市里人山人海,大家都在买年货,开开心心过大年喽!

  我看中了一种牛奶一瓶13元,我想买48瓶。妈妈说“:只要你算对一共多少元就给你买。”我当然要算对,否则就不能品尝到美味的牛奶了。我就算48×13=48×(10+3)=480+144=624(元)。我告诉妈妈“624元。”妈妈说“对了,买!”我美滋滋的拿了两大箱。结账时,我们还买了糖88元、旺旺大礼包49元、水果98元、蔬菜109元、巧克力119元,加上我的'牛奶,妈妈问:“一共多少元?”我早有心里准备,知道妈妈会问我这个问题,早算好了,说:“1087元,呵呵!”妈妈高兴的说:“居然抢答了,正确,进步很大呀!呵呵!”

  我们拿好自己的物品,“啊呀,太多了,打电话向爸爸求助!”爸爸很快就开车来了,我们乐滋滋的把年货放好车上,开开心心回家了!

数学小日记 篇4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小日记 篇5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书上见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数据:“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

  这一数据无论怎么听都觉得太“荒唐”了一点。毕竟是一张薄薄的纸,通过对折真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只有通过计算,这一切的.谜底才能揭晓。

  随即,我便把0.01厘米连续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紧接着,我又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转化为884813厘米,通过比较,很明显能够看出对折30次之后的纸张的厚度的确胜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而且还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实,像这样的惊人的数据在*常的生活中处处存数学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数学小日记 篇6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车去青少年宫。就在车子快要出发时,1路汽车正好与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前面的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我说:“泽群,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要经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2路车的起点是在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泽群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要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数学小日记 篇7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书上见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数据:“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

  这个数据无论怎么听都觉得太“荒唐”了一点。毕竟是一张薄薄的纸,通过对折真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只有通过计算,这一切的谜底才能揭晓。

数学小日记 篇8

  今天,我在《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上看到这么一题,一个矩形分成4个不同的三角形,绿色的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的15%,黄色三角形的面积是21*方厘米,问:矩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迷糊,想:只告诉一个占的面积和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这怎么求吗?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一眼,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连这道题都不会做,呵呵。"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我就硬着头皮做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下去,我做出来。

  根据图可以发现,两个红三角形占矩形的`一半,一个黄三角形和一个绿三角形又占矩形的一半,而绿色的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的15%那么黄色三角形占矩形面积的50%-15%=35%,我们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方厘米)。

  原来这么简单,多亏妈妈的激将法啊!

数学小日记 篇9

  我以前做过很多研究报告,但没有做过年龄的',所以我这次想做 一做。

  我 哥 小表妹 大表妹 表第 表姐 小表哥 大表哥 妈 爸 外公 外婆 奶奶 爷爷

  10 13 6 7 9 17 14 15 38 43 74 65 82 82

  最大年龄是 82 岁,最小年龄是 6 岁,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的差距是 82-6=76 岁。*均年龄是年龄总和除以 14 人 (10+13+6+7+9+17+14+15+38+43+74+65+82+82)÷14 =475÷14 ≈34 结论:最大年龄是爷爷 82 岁,和奶奶一样,最小年龄是小表妹,6 岁。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相差 76 岁,*均年龄是 34 岁,我们家的人 还是挺年轻的。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4)

——数学小日记菁选

数学小日记汇总6篇

  一天终于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小日记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小日记 篇1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瞬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一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数学小日记 篇2

  生活皆数学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身处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还是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简单的数字或简单的加减乘除数**算。开门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的生活开支需要数学,生活及工作中的`时间管理也离不开数学,上天揽月及深海探究更离不开深奥的数学应用。

  上周日,我和老爸去天德湖公园游玩,其中就有不少数学题呢!刚要出门,老爸的手机响了,原来老爸的朋友已经在天德湖门口等我们了。电话里那位叔叔问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到?老爸回答说最多还有二十分钟!怎么是二十分钟呢?我不解地问。老爸说:家离天德湖公园约8公里,我们摩托车时速40,还有路口红绿灯若干估计要等六七分钟,所以测算二十分钟能到啊!我估算了一下,点点头。游玩过程中,我看到好多人都在骑玩三人自行车,就向老爸要二百元。老爸问我为什么是二百元呢?我掰起手指,很老道地跟老爸说:一辆三人骑行车押金150元,租金是20元每小时,我们最多骑行两小时,二百元肯定够啦!老爸听后很爽快地给了我两张***!我们快乐地骑着三人自行车在人群中穿行,绕行天德湖一圈后,老爸突然问我一圈估计有多少米。我只顾着骑行,哪想着一圈多少米呢?老爸看了看手腕上的运功计步器说,刚才慢跑一圈示数是六千多步,两步幅计一米,所以一圈下来差不多3000米。还有一种计算法,你自己试试看!老爸鼓励我说道。我想了想问老爸:我们骑行的时速大约是多少啊?老爸笑了笑没有回答。有了时速,我再测算一圈下来骑行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一圈的距离啦!我信心满满地说道!老爸点点头,指着路边的铭牌。我看到铭牌上清楚地写着骑行单程约3公里。游玩中我们买饮料零食,自然又要用到数学。游玩整个过程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三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家。真是整个过程就没有离开数学啊!

  生活皆数学,让我们做个有心人,运用所学数学来管理我们的学*和生活吧!

数学小日记 篇3

  在一个明媚的周末,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啊!商场可真大啊!”我不禁地赞叹道。我先来到玩具店,这里的洋娃娃长得可真是小巧玲珑,非常可爱。突然,我发现一些非常奇怪的形状,我就像篱弦的箭一样飞奔过去,那里可真是琳琅满目,多种形态各异的形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时,父亲边指着图形边问我:“这是什么图形啊?”我急说:“是长方体!”父亲又问:“那你知道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吗?”我皱起眉头,想了不知多少时间,可还是一窍不通。这时,一个干脆而又高亮的声音回响在我的耳边,原来是母亲。

  母亲温柔的说:“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很简单,只要用长×宽×高,不信你就举个列子试试,你看,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abh。”母亲的话音刚落下,我便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圆柱形的'体积公式是一样的,都是用长×宽×高的。”“我的宝贝女儿终于明白了做题目一定要自己思考,还要仔细做题。”说着,母亲不禁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在这一天中的购物,使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数学小日记 篇4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啦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有一次,奶奶带着我去文具店买文具。我要了一枝黑笔,两枝红笔, 三枝蓝笔和三块橡皮分别要:1.5元;3元;4.5元和3元。一共要12元,可不知怎么,销售员居然说要25元,幸好我聪明盖世,不可一世。马上速算起来,才慌然大悟,要不然这13元钱就离我们而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在一个劲儿不停得在夸我聪明,我红着脸说:“有什么好的,我学了数学就该在生活中运用呀!”奶奶听了高兴地说:“对了,这样才是学以致用啊!”.....

数学小日记 篇5

  今天,我和启明、邱涵、先彬玩有趣的24点游戏。

  我先翻“7”,他们也接着翻牌:启明“3”,邱涵“9”,先彬“6”。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来,只听见邱涵大声叫到:“我想到解了,3×7=21,9-6=3,21+3=24。”我一看还真是,我们只好乖乖的把牌拿了。

  “一、二、三”。我们同时把牌翻开,“4、9、8、4”。“嗯,这个有点难。”我自言自语道。过了一会儿,我兴高采烈地喊道:“嗨,这么简单!小的们,听好了,4×9=36,36-4=32,32-8=24。”说完,我得意洋洋,启明见我和邱涵都有了“战绩”,而他却没有,脸上便显露出一丝着急的神色,连声喝道:“好啦,有什么了不起的。快!开始了……”

  第三轮,我们刚一拿出牌,启明就说:“我想到了!”当我们问他怎么解时,他却支支吾吾半天。原来他不会,无奈,他只好把牌手下。

  “3、8、9、1”,又是一组牌。只见启明这下沉着多了,目不转睛的盯着牌。一会儿工夫,启明就兴奋的叫到:“瞧我的,8×9=72,72÷3=24,24×1=24”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想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最后一次:“9、7、10、3”起先我们看了好久,都没有解法。但是,我细细的看了一会儿,觉得可能有解法:“9×7=63,63÷3=21,21和10不能组成24。哎呀,不行:10-3=7,7×7=49,49和9也不能组成24。又不行。”我不断摸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7×9=63,63+10=76,76÷3≈24。”虽然是*似值但也不错。我飞快地把答案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他们起先都认为不行,可我仍然坚持我的意见。没办法,他们坳不过我,只好说行,于是游戏结束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24点游戏,让我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不断的去摸索,什么难题都难不到我们。

数学小日记 篇6

  今天阳光明媚,我早早地起了床,洗脸刷牙吃早饭,因为我马上要去南京。吃完早饭,我们整理了一下行李,向南京出发!

  上了车,车飞速地开着。进了高速公路,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我心里想着:南京多远啊!什么时候才能到呢?我恨不得立刻就到那儿。于是我看了一下汽车的时速120千米/时,可泰州到南京有多少千米呢?我打开手机搜了一下165千米。有了,最*刘老师刚讲过路程=时间*速度。我算道:1小时等于60分钟,车的时速是120千米/时,那么先求出每分钟行多少千米,就是120除以60等于2千米。泰州距离南京165千米,每分钟行2千米,那就可以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分钟。165除以2等于82。5分钟,82。5分钟约等于83分钟。一小时60分钟,83减60等于23分钟。所以泰州到南京一共需要83分钟,也可以说是1小时23分钟。1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到达了南京,我们先去雨花台扫墓,然后我们去逛了逛商场,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我这边挑挑,那边看看,不一会儿就选完了,我们一起去结账。售货员阿姨扫了一下所有的商品,说道:一共1386元。妈妈拿出14张100元的`人民币。我算了一下14张100元,那就是14乘以100等于1400元,1400减1386就可以算出要找14元。买好东西就回家了。在路上,妈妈问道:你知道今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吗?我说:这不简单!165乘以2等于330千米。

  回到家,我吃了晚饭,洗了个澡,写了这篇日记。今天我觉得过得很充实,不仅去祭奠了爷爷还在旅途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上。我不禁想起数学家高斯的一句名言: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5)

——数学小日记10篇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瞬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一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生活皆数学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身处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还是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简单的数字或简单的加减乘除数*算。开门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的生活开支需要数学,生活及工作中的时间管理也离不开数学,上天揽月及深海探究更离不开深奥的数学应用。

  上周日,我和老爸去天德湖公园游玩,其中就有不少数学题呢!刚要出门,老爸的手机响了,原来老爸的朋友已经在天德湖门口等我们了。电话里那位叔叔问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到?老爸回答说最多还有二十分钟!怎么是二十分钟呢?我不解地问。老爸说:家离天德湖公园约8公里,我们摩托车时速40,还有路口红绿灯若干估计要等六七分钟,所以测算二十分钟能到啊!我估算了一下,点点头。游玩过程中,我看到好多人都在骑玩三人自行车,就向老爸要二百元。老爸问我为什么是二百元呢?我掰起手指,很老道地跟老爸说:一辆三人骑行车押金150元,租金是20元每小时,我们最多骑行两小时,二百元肯定够啦!老爸听后很爽快地给了我两张*!我们快乐地骑着三人自行车在人群中穿行,绕行天德湖一圈后,老爸突然问我一圈估计有多少米。我只顾着骑行,哪想着一圈多少米呢?老爸看了看手腕上的运功计步器说,刚才慢跑一圈示数是六千多步,两步幅计一米,所以一圈下来差不多3000米。还有一种计算法,你自己试试看!老爸鼓励我说道。我想了想问老爸:我们骑行的时速大约是多少啊?老爸笑了笑没有回答。有了时速,我再测算一圈下来骑行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一圈的距离啦!我信心满满地说道!老爸点点头,指着路边的铭牌。我看到铭牌上清楚地写着骑行单程约3公里。游玩中我们买饮料零食,自然又要用到数学。游玩整个过程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三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家。真是整个过程就没有离开数学啊!

  生活皆数学,让我们做个有心人,运用所学数学来管理我们的学*和生活吧!

  X月X日 晴天

  我知道了关于长方体的这些知识:它有12条棱,6个面和8个顶点;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每相对的两条棱的长度是一样长的,并且每相对的一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如果有一对面的面积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的面积就是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还有一个是(长X宽+长X高+宽X高)X2。它的体积公式是:长X宽X高。

  关于正方体的知识是:它有12条长度完全相同的棱,6个面积完全的面和8个顶点。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是:棱长X棱长X6,体积公式是棱长X棱长X棱长。

  正方体和长方体积体统一的公式是:底面积X高和横截面的面积X长。关于容积的是:容积的长度是从里面量的,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计算容积的公式是和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一样的。题目让你求出容积单位的话,可是题目的第一步先让你求出体积单位的话,你就要从体积单位换算成容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绿是1000。

  那是一个下午,树上的蝉儿不停地发出*的鸣叫,我突然非常的想吃西瓜,于是嚷嚷着要和奶奶出去买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蹦蹦跳跳地拉着奶奶去买西瓜。

  刚走到市场,就看见好多的瓜摊。我和奶奶走*一个瓜摊,只见那些大西瓜的模样可爱极了,胖嘟嘟、圆乎乎,瓜皮上布满一道道浅绿色或深绿色的条纹,已经切开了的瓜是红红的瓤黑黑的籽,靠*一闻透着一股瓜香,怎样都让人觉得好吃。

  老板,给我挑个熟的。奶奶说。

  好叻!卖瓜的小贩敲了敲西瓜然后说这个包您熟!他把瓜放在电子秤上:一斤四块五,6.8斤,30.6元收您30.30?这么贵?算了不买了!小贩一听急了,忙说别,别!我这可是最便宜的价了,我这一斤四块五,人家那可一斤半六块五呢!奶奶本来算术就不好,被他这么一说就糊涂了,她向我看了看。我想:一斤四块五,单价也就是4.5÷1=4.5元,而一斤半六块五,也就是6.5÷1.5,我也没细算,想想估计比4.5多。于是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于是奶奶说:再便宜点吧!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就亏大了!于是奶奶付了钱,我兴奋地和奶奶一起拎着装西瓜的袋子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我把买瓜的过程告诉了妈妈,作文妈妈听完后想了想,对我说:你再算算看那瓜多少钱一斤?哪个便宜?卖西瓜的说他那儿一斤四块五,人家那儿一斤半六块五。4.5÷1=4.5;6.5÷1.5=?,反正他那便宜!我理直气壮地回答。妈妈哭笑不得,用手指在我的小脑袋上点了点说:你呀!就是一小马虎,6.5÷1.5=4.333,谁便宜啊?虽然只便宜一点。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不要因为不懂数学而被骗,更不要利用数学去欺骗别人!

  7月25日 数学日记 星期四

  早上,我和妈妈去买菜,到了菜巿场。妈妈问我:“我们要买3元的冬瓜、10元的猪肉和1斤6元的鸡蛋,一共要几元钱?”我想了想,3元加10元再加6元等于19元。

  是19元对吗?”妈妈给了钱,说:“对!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板说:“算得真快,给你要的东西”。我和妈妈一边买菜一边说话,觉得又可以跟妈妈聊天又可以学到知识。

  10月10日星期三晴

  今天妈妈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笼子里有10个头,有30只腿,问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子。我想:兔子是4条腿,鸡是2条腿。如果有10只鸡可只有20条腿,我就加上2条腿,就是一只兔子,我一直加到5只兔子,才满30只腿,所以我知道是有5只兔子和5只鸡。

  一天,有一位老师想测试一下他的学生数学学的怎么样。于是,他便在一次上数学课时说:“我给你们每人一张纸,在上面写任意的4个数,我敢说每人写的数中有两个数的差可被3整除!”同学们不信,于是老师便发纸。不一会儿,大家都写好了。

  当同学们一个个念所写的数时,老师都能找出差能被3整除的两个数。没有一个同学例外!如:1963、1765、1736、1376……两数之差都可以被3整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任意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数只能有3种可能,即余0、1、2。如果把自然数按被3除后的余数分类,只能分为3类。

  而老师让同学们写的是4个数,那么必然有两个数的余数一样。余数一样的两个数相减(大数减小数),所得的差,当然能被3整除了!同学们知道后纷纷向老师投去钦佩的目光。同学们,你们不想试一试吗?

  地点:符号王国

  人物;=、÷、×、+、-、()

  =:我叫等于号,你看我把两条辫子梳得多整齐啊!

  ÷:我叫除号,虽然我长得不怎么好看,可是我的用处可大了!

  ×:我叫乘号,我的样子很想错,可千万不要把我写错了!

  +:我叫加号,我的样子很象十,可我不是十,所以要把我和十分清楚哦!

  -:我叫减号,跟一一样,多美,多整齐!

  一天,符号姑娘们在符号王国吵闹着。

  书:我给你们出1道题,你们把你们应该坐的座位坐好。题目是这样的:

  3333=6

  符号们都站好了,而且也没有站错!

  ():幸好,没有那个难看的东西÷号,不然我们整齐的队列,被÷号一乱,就都变成丑小鸭了。

  ÷号听了()的话,低下了头。

  ÷:难道我的两个黑球就这么讨厌吗?

  书:+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大家都是好朋友,一定要相互帮助!

  符号们很惭愧,又重新让÷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小朋友们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吗?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到把一张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后,它的高度比珠穆朗玛峰都高。我一看,吓了一跳,怎么可能呀!于是,便叫爸爸来看,爸爸一看也不相信。

  我拿出一张普通的白纸,来做实验。首先对折5次,用直尺量了一下,5毫米。找这样算最多也只有十几厘米,0.01厘米也应该只有100多厘米,怎么比得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呢?爸爸看我很想知道这个实验的答案是真是假,便对我说:“不用急,我来帮你算算。”“好呀!”我高兴的回答道。于是爸爸拿出手机,打开了计算机,算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13厘米,再把0.01连续乘2,乘到30次发现高度0.01的纸,变成了10737418.24厘米,我惊叹不已呀!一边说:“太厉害了呀!”守一边做着“赞”的动作。连爸爸也张大了嘴巴,不可能呀,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

  妈妈回来后,我把这个实验告诉了妈妈,妈妈也不愿意相信。爸爸跟妈妈说他算过了,是的没错。

  经过了这次实验,让我知道一个道理,想要知道一些事不仅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且要有一双灵巧的手和聪明的头脑。

  数学日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同学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数学小日记之感冒的代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月14日,我突然感冒了,一下子闹了8天。好了之后,我对这次生病做了一次统计。具体如下:

  第一,时间的代价——8天。这8天里,我不能出门玩,不能跑步,不能学*,我什么不能做,妈妈也不能出门,我在这8天里很郁闷。

  第二,金钱的代价。我在这8天的具体花销如下:

  1、打了7次针,一针3元。3×7=21(元)

  2、输了5天液,一天25元。5×25=125(元)

  3、打了一针退烧针5元。

  4、2盒6元的严迪。2×6=12(元)

  5、一盒21元的清开灵。

  6、一盒9元的感冒颗粒。

  7、化验血相一次13元。

  共计21+125+5+12+21+9+13=206(元)。

  原来一次小小的感冒要付出这么多的代价。以后,我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少生病。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与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6)

——数学小日记9篇

  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道题3ⅹ3=?我心里暗暗自笑,想,亏妈妈以前读过那么多年的书呢!竟然问出这么幼稚的问题。于是我心不在焉的回答道:“3ⅹ3=9。”妈妈又问我33ⅹ33=?我用笔在草稿纸上算了一下得1089,就立刻回答。

  最新的小学数学日记妈妈出题:接着妈妈又问333ⅹ333=?我又笔算了一下得110889,于是又一次回答了妈妈的问题。妈妈好像不满足似的,又问3333ⅹ3333=?我一下子愣住了。这是妈妈不在问了,而是问我有没有发现了什么规律。我仔仔细细地把每一次答案看了看,终于明白了。原来每一个得数的个位都是9,十位都是8,而最高位都是1。每当两个因数多1个3,那1和8就各增加1个。从这里我马上答到得11108889。还知道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算出许多题目。我立刻告诉妈妈这个规律,妈妈脸上露出的灿烂的笑容。

  这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道理。这体会到只要认真观察,没有什么事会难倒我们的。

  2月8日 晴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妈妈对我说:“我们给了收银员300元,找回81.4元,一共花了218.6元。”出门后看到超市在搞活动——满100元送5元礼券,结果,我们送一共拿到了10元礼券,妈妈又把它都花完了,并且另外再付了1.8元。妈妈让我算一算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说:“一共花了220.4元。”大家认为我算的对吗?

  2月8日 晴

  记得秋天的时候,我家前面有3棵大树。其中1棵大树落了5片叶子,还有1棵大树落得叶子和第1棵大树同样多,而第3棵大树落的叶子比前面两棵都要少。那么,3棵大树一共落了多少片叶子呢?

  我说:“3棵大树一共落了12片叶子”,表弟说:“不对不对,它们一共落了14片叶子。”

  小朋友认为我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生活皆数学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身处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还是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简单的数字或简单的加减乘除数*算。开门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的生活开支需要数学,生活及工作中的时间管理也离不开数学,上天揽月及深海探究更离不开深奥的`数学应用。

  上周日,我和老爸去天德湖公园游玩,其中就有不少数学题呢!刚要出门,老爸的手机响了,原来老爸的朋友已经在天德湖门口等我们了。电话里那位叔叔问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到?老爸回答说最多还有二十分钟!怎么是二十分钟呢?我不解地问。老爸说:家离天德湖公园约8公里,我们摩托车时速40,还有路口红绿灯若干估计要等六七分钟,所以测算二十分钟能到啊!我估算了一下,点点头。游玩过程中,我看到好多人都在骑玩三人自行车,就向老爸要二百元。老爸问我为什么是二百元呢?我掰起手指,很老道地跟老爸说:一辆三人骑行车押金150元,租金是20元每小时,我们最多骑行两小时,二百元肯定够啦!老爸听后很爽快地给了我两张*!我们快乐地骑着三人自行车在人群中穿行,绕行天德湖一圈后,老爸突然问我一圈估计有多少米。我只顾着骑行,哪想着一圈多少米呢?老爸看了看手腕上的运功计步器说,刚才慢跑一圈示数是六千多步,两步幅计一米,所以一圈下来差不多3000米。还有一种计算法,你自己试试看!老爸鼓励我说道。我想了想问老爸:我们骑行的时速大约是多少啊?老爸笑了笑没有回答。有了时速,我再测算一圈下来骑行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一圈的距离啦!我信心满满地说道!老爸点点头,指着路边的铭牌。我看到铭牌上清楚地写着骑行单程约3公里。游玩中我们买饮料零食,自然又要用到数学。游玩整个过程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三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家。真是整个过程就没有离开数学啊!

  生活皆数学,让我们做个有心人,运用所学数学来管理我们的学*和生活吧!

  今天,爸爸给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算出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我很不屑的跟爸爸讲:数数啊,太小儿科了,幼儿园就会啊!你确定吗?确定+肯定!说干就干,爸爸赶紧拿来1千克大米给我了。

  我接到任务,拿来淘米的篮子,把米往里面一倒,站着立刻就开始了数米的工作1,2,3188,189,190哎呀,站着数真累,这么多,我拿个凳子坐下来数,255,256,257终于,坐着我也数糊涂了!看来爸爸这项工作不是个简单的差事,是我太轻敌了啊!不行,我得想办法,这样数下去天黑也完成不了!

  我开始冥思苦想,到底怎么数才能很快完成呢?爸爸过来了,很挑衅的问我李乐晗,你米数完了吗?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啊?我很惭愧的低声说:没呢,原来一千克大米这么多,越数越糊涂。爸爸就是跟你说大概多少粒,大概啊,审题不清,这样吧,我给一部电子秤协助你,给你20分钟,你估算一下大概多少粒!估算你们不是学过了吗?爸爸说完,我有一点小庆幸了,原来只要估算就可以了!可是又该怎么估算,我该从哪里入手呢?

  时间已经过去4分钟,我看着爸爸给的电子秤发呆。就在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想到,爸爸给我一部电子秤肯定就是提示我,帮助我。一瞬间恍然大悟了,我可以先称出10克大米,然后再数出10克大米的数量啊。于是我开始称10克米,但是称10克大米时秤老是跳来跳去。爸爸又提醒我,米太轻了,让我加点米试试。当我加到20克时,秤很稳定,可是20克大米颗粒数量还是挺多的,要在爸爸规定的时间数完还是有可能来不及。

  就在我担心时间不够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饮料瓶盖子。哈哈哈,我有更好的`办法了。我可以将盖子装满,数数里面多少粒。然后20克装多少盖,那20克大米就知道多少粒了呀!很快一盖子数好,刚好30粒。我将20克大米用盖子盛,一共盛了28次。这样得出30×28=840(粒),我能求出20克大米大概840粒,接下来1千克大米的数量就迎刃而解啦!

  我用1000÷20=50,求出了1000克大米有50个20克。再接着用840×50=42000(粒),很快我只花了7分钟就算出来啦。我开心的告诉了老爸答案,爸爸说:是啊,数学的技巧可大着呢,要学会动脑筋哦!嗯,是的!我连连点头,满满的收获与成就感!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瞬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一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10月10日星期三晴

  今天妈妈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笼子里有10个头,有30只腿,问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子。我想:兔子是4条腿,鸡是2条腿。如果有10只鸡可只有20条腿,我就加上2条腿,就是一只兔子,我一直加到5只兔子,才满30只腿,所以我知道是有5只兔子和5只鸡。

  今天,我高兴的在家里看着我的《聪明数学》,我看着看着,看到一个春联中有关于数学方面的趣味数学题。里面的内容是语灵部落的汉末央长老过生,魔数王国的女王带领下他们的臣子去给长老祝寿。到以后,魔女小星看到长老的白胡子长长的,就忍不住问:“请问长老有多大年纪。

  啃啃兽精灵长比较调皮,他对魔数王国的臣民的数学能力早有耳闻,他今天决定见识一下。

  于是,他出一道题是用对联的形势写的:

  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开始我一直不知道从哪入手,因为我不知道花甲和古稀是什么意思,后来,妈妈说:“花甲是指“60”岁,古稀是指“70”岁。现在,我终于有头绪,上联“重开”就是,下联两个60,“三七岁月”是3×7=21岁,上联的年龄是60×2+3×7=141岁,下联:“双庆”是两个70,“一度春秋”是1年,下联的年龄是70×2+1=141岁,所以长老年龄是141+141=282(岁)。

  啊!原来数学是那么的有趣。

  数学日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同学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数学小日记之感冒的代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月14日,我突然感冒了,一下子闹了8天。好了之后,我对这次生病做了一次统计。具体如下:

  第一,时间的代价——8天。这8天里,我不能出门玩,不能跑步,不能学*,我什么不能做,妈妈也不能出门,我在这8天里很郁闷。

  第二,金钱的代价。我在这8天的具体花销如下:

  1、打了7次针,一针3元。3×7=21(元)

  2、输了5天液,一天25元。5×25=125(元)

  3、打了一针退烧针5元。

  4、2盒6元的严迪。2×6=12(元)

  5、一盒21元的清开灵。

  6、一盒9元的感冒颗粒。

  7、化验血相一次13元。

  共计21+125+5+12+21+9+13=206(元)。

  原来一次小小的感冒要付出这么多的代价。以后,我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少生病。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7)

——数学小日记菁选

数学小日记汇总八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小日记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车去青少年宫。就在车子快要出发时,1路汽车正好与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前面的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我说:“泽群,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要经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一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2路车的起点是在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泽群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要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X月X日 晴天

  我知道了关于长方体的这些知识:它有12条棱,6个面和8个顶点;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每相对的两条棱的长度是一样长的,并且每相对的一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如果有一对面的面积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的面积就是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还有一个是(长X宽+长X高+宽X高)X2。它的体积公式是:长X宽X高。

  关于正方体的知识是:它有12条长度完全相同的棱,6个面积完全的.面和8个顶点。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是:棱长X棱长X6,体积公式是棱长X棱长X棱长。

  正方体和长方体积体统一的公式是:底面积X高和横截面的面积X长。关于容积的是:容积的长度是从里面量的,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计算容积的公式是和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一样的。题目让你求出容积单位的话,可是题目的第一步先让你求出体积单位的话,你就要从体积单位换算成容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绿是1000。

  天,我和妈妈上街去,看见一个小摊前围满了小孩。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原来摊主设了个可得奖品的游戏。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用黑笔画了个圈,并等分成了12份,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标上1、2、3……12、奇数格上放了手表等较贵重的物品,偶数格上放的是些不值钱的小贴纸,纸板正中有枚小指针。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轻轻拨动小指针,它就会转起来,当它停下来时,看停在几号格,然后你再按指针所指的数往后走相应的格数,这时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归你了。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钱交给摊主即可。

  奇怪,怎么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贴纸呢?妈妈让我好好想想这中间有什么奥妙。我想,小指针可能停在1、3……等奇数格上,也有可能停在2、4……等偶数格上。但问题的关键是还要往后走与它相同的格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也就是说,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结果肯定是偶数。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奇数还是偶数上,最后得到的偶数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数的.可能性为0、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指针停在奇数“5”号格,这时还应该往后走5格,6、7……10,停在“10”号格上了;假如指针停在偶数“6”号格,再往后走6格,6+6=12,就停在“12”号格上了。所以,小朋友得到的都是些便宜的小贴纸,而贵重物品是绝不可能得到的。这个摊主肯定赚。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戏只是运用了某些知识,只要你肯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与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X月X日 晴天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业,妈妈见了,便走过来,对我说:和你玩个游戏吧!”“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转动的指针。纸板被*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指针转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假如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假如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妈妈笑着说。

  我见游戏规则这么简单,就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赢不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呀想,终于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公式:奇数+偶数=奇数。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针转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必然是偶数;假如指针转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奇数,所以,无论指针转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奇数。妈妈就是利用这个规律获胜的。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学好数学、善用数学,它,就是无处不在的!

  这个单元我学会了乘法,熟记了1-6的.乘法口诀。

  比如,5个3的乘法算式是5×3=15,6个4的乘法算式是6×4=24,乘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用加法算觉得麻烦的问题,比如妈妈买了6斤苹果,每斤3元,如果用加法做:3+3+3+3+3+3=18(元),用口诀一算,三六十八元快极了。学了乘法后,在日常生活中,方便了很多。

  今天,天气格外好,蓝湛湛的天空、绿茵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花儿??小动物们上学了。课堂上,熊老师对同学们说:“今天,我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题目是: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在河边散步,她们至少有几个人?”熊老师请小松鼠来回答,小松鼠说:“两个妈妈当然是两个人,两个女儿也是两个人,所以应该有2+2=4(人)。”

  熊老师说:“谁还有不同的答案。”小猴举手说:“我们先来看小林和她妈妈的关系,小林是妈妈的女儿,所以这里有1个女儿,1个妈妈。妈妈是外婆的女儿,所以这里也有1个女儿,1个妈妈。反过来想,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在一起,至少有3个人。”熊老师高兴地说:“小猴,你真会动脑筋。”

  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会给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数学,探索数学。

  “圆”,我们随处可见,月饼盒、茶叶罐、药盒的底面不都是圆吗?不过它们整体叫做圆柱。拿起这些圆柱体你也许会想,为什么要把底面作成圆的.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这样置疑过,不过现在我可以帮你解决哦。

  你用同样的材料各做一个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时再来计算体积,这是我们就会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最大,立方体的体积第二而长方体最小,这时我懂了,为了节省材料,就把这些盒子作成圆的,这样还使体积扩大。

  这就是圆柱的好处。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8)

——数学小日记菁选

实用的数学小日记3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小日记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瞬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一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扑克游戏算24点想必大家也经常玩吧!今天我就来说说如何快速运算24点吧!

  最基本的就是看到8,想到3;有了6就要找4;算到12快找2;找到了1,就看能否凑成24。

  记得礼拜一那天我和同学算24点,抽出了四张牌,是2、3、4、9。看了一下牌,有个4,2、3、9要怎样凑成24呢?啊!9*3=3,3×2=6,哈哈,4×6=24。算出了,我告诉了他们。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同学说:“9*3=3,3×4=12,12×”我们都拍手叫好。过了一会儿,两个同学都想到了,“2×4=8,9*3=3,3×8=24!”“2×4=8,8×9=72,72*3=24!”

  我们又抽出了4张牌:9、5、6、1。答案我们算出了两种,9-5/4,4×6/24,24×1/24和5×1/5,9-5/4,6×4/24。同学们算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听到这,我知道了,24点有好几种算法,可不止一种,要认真去算,以一个数为乘数,用另外三个数去乘那个数,凑出24点。这样比硬凑好算多了,这样就能快速算出24点。

  最重要的.还是开动脑筋,灵活使用运算符号,这是快速算24点的方法,你们记住了吗

  在一个明媚的周末,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啊!商场可真大啊!”我不禁地赞叹道。我先来到玩具店,这里的洋娃娃长得可真是小巧玲珑,非常可爱。突然,我发现一些非常奇怪的形状,我就像篱弦的箭一样飞奔过去,那里可真是琳琅满目,多种形态各异的形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时,父亲边指着图形边问我:“这是什么图形啊?”我急说:“是长方体!”父亲又问:“那你知道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吗?”我皱起眉头,想了不知多少时间,可还是一窍不通。这时,一个干脆而又高亮的声音回响在我的耳边,原来是母亲。

  母亲温柔的说:“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很简单,只要用长×宽×高,不信你就举个列子试试,你看,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abh。”母亲的话音刚落下,我便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圆柱形的体积公式是一样的,都是用长×宽×高的。”“我的宝贝女儿终于明白了做题目一定要自己思考,还要仔细做题。”说着,母亲不禁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在这一天中的购物,使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9)

——数学日记菁选

【精品】数学日记范文汇编5篇

  一天又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日记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今天,妈妈买回来一些糖,我迫不及待地先吃了它的五分之二,然后,我喝了口水,就去写作业了,把语文预*作业和数学练*册写完以后,我又吃了五分之一,然后妈妈说:“是什么糖这么馋人?我也来吃几颗.”就这样,糖被我们吃了五分之四,妈妈问我:“还剩下多少糖呢?”我回答:“只有五分之一的糖了!”这一天,我用数学知识来表示我们吃的`糖,我在真开心

  数学日记(一)——二三班胡诗涵

  20xx年3月13日 星期四 晴

  这一周,我知道了,被除数、除数、和商都一样的算式是1÷1=1,除数和商一样的算式有:4÷2=2、9÷3=3等,共九句呢。我还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比如:40÷8=5,因为五八四十,所以等于5。我还学会了更难的: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商是6,整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54÷9=6

  45÷9=5。

  所以正确的商是5。

  这一周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好开心呀!

  数学日记(二)——二三班龚一若

  20xx年3月13日 星期四 晴

  这一星期我们学了表内除法。。我知道了:被除数和除数相同,且都不等于0的时候,商是1。我还学会了怎样提问题、自己编题,如:一架小飞机可以坐五人,我们班有40人,一共要坐几架小飞机?40÷5=8(架),可以坐8架。看来我知道的真不少啊!我还要继续努力,学更多的知识!( )

  数学日记(三)——二三班朱帅斌

  20xx年3月13日 星期四 晴

  在数学课上,我学会了2到9的乘法口诀求商,我还知道做一次小飞机要8元钱,要是坐9次小飞机需多少钱?用乘法计算。我还知道什么是*移和旋转:如;电扇转动是旋转,拉开抽屉是*移。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发现他们吧。

  数学日记(四)——二一班乔薇薇

  20xx年3月13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星期六,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动物园玩,我们看了许多动物。妈妈问我:“猴子有15只,大象有4只,猴子比大象多几只?”我马上说:15-4=11(只)猴子比大象多11只。妈妈说:“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我说:“那这个题还可以这样问:大象比猴子少几只?”妈妈说我很聪明,还会举一反三呢!

  国庆节放假前数学考试我很快就做完了,下课了,老师说收试卷,我就交给了组长。

  今天试卷发下来了,我才得了96+3分。虽然也有小奖状,但是我觉得这次数学考试考得不算好,我原来满以为可以拿100分。

  爷爷奶奶批评我不认真,不动脑筋想,我真不好意思。

  春姑娘拖着长长的裙子来到了人间,她吹皱了河水,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杏花。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熊,名叫嘟嘟,因为他聪明乖巧,做事细心谨慎,所以大家都叫他“小天才”。嘟嘟熊乘着这个好天气,去拜访好朋友猪老弟,和他聊聊天。

  嘟嘟熊一路小跑,大约过了5分钟,便到了猪老弟家门口。它刚一抬手准备敲门,看见门上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答对以下问题者,门会自动开起。已知A、B、C、D、E、F六个数,它们的*均数为107,B、C、D、E四个数的*均数比这六个数的*均数少25,A比F的`3倍还大2,求A和F分别是多少?”这可为什么呀?嘟嘟熊回想了一下,便知道原因了。原来是最*森林里一到晚上,就会有大灰狼出没,为了防止大灰狼入侵,才贴了这张告示。嘟嘟熊转念一想,既然大家都称我为“小天才”,我何不借这个机会,考考自己,顺便也证明一下自己。想到这,嘟嘟熊就拿出自己随身带的笔和纸,打起了草稿。因为这六个数的*均数是107,那么可以算出这六个数的和:107×6=642,而且四个数的*均数又比642少25,就可求出四个数的*均数是:107-25=82,它们的和是82×4=328,F比A的3倍还大2,因此可以利用上面的数求出A和F的和:642-328=314,从上条件如果我们把F看作一份,那么A=3F+2,也就是3F+2+F=314,F=78,A=3×78+2=236。哈哈,做出来了,随后嘟嘟熊就把答案写在了告示的下面。果然门神奇地开了,两个好朋友又见面了,抱在一又唱又跳的,快乐极了!

  聪明的小朋友,你会做这道题吗?是不是和嘟嘟熊一样是个小天才呀!快快开动脑筋吧,走进数学这个大千世界,你会觉得更美妙噢!

  暑假里,妈妈每个星期天带我去吾悦广场玩,都会带我去永辉超市里买东西。

  这个星期天,我又去了永辉超市。我这次买了1瓶旺仔牛奶,花了5元钱。又买了一袋波力海苔,花了12元钱。妈妈说花的钱不能超过50元,现在我已经花了17元了,50-17=33(元),我还剩33元。我又去买了一袋牛肉粒糖,一袋要9元钱,33-(9+5)=19(元),我还剩19元。19元能干嘛呢?我看了看左边的货架,看见了一瓶瓶娃哈哈饮料,我灵机一动,可以买这些哇哈哈饮料呀!可惜,一瓶就要4元,5瓶加起来一共需要20元。我买不起呀。算了就买4瓶吧,19-16=3元,不还有3元吗?我又转身看了看右边的货架,发现刚好有3元钱的'果冻,我拿过来一看,是白桃味的,我赶紧把那个白桃味的果冻放进了货车里。

  我把货车交给了妈妈,妈妈把货车交给了收钱台的阿姨,妈妈算了算钱,刚好50元。我们把食物装进袋子,和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数学小日记菁选(扩展10)

——数学小日记菁选

【热门】数学小日记三篇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小日记3篇,欢迎大家分享。

  这日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年轻人,买个五元的肉丸子串,那位卖肉丸子的叔叔的价钱定位0。5元一串,卖肉丸子一时急把题目算错了,价钱弄钱了,认为定位1元一串,只给年轻人5个,年轻人一算好声好气对那位卖肉丸子的人说:“你算错了就应10个肉丸子。”那个人不听回改,年轻人一劝在劝,后才答应,给他11串,年轻人说:“多一个我也不一样,你拿会去,人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多了一个我也不能要的,原先是数学帮了个忙。

  我也有一回,这日的事情最后发生了,我爷爷带我到理发店去洗头,洗头价钱是5元一次,洗完后,那位理发店的老板因顾客太多,忙但是来,我爷爷给他10元,他却找我爷爷7元钱,我爷爷没看钱就走,走了一半,爷爷摸了摸口袋的钱多了2元,爷爷把我送回家后,就回去把那2元钱还了那位糊涂的老板,老板惭愧的摸了摸脑袋说:“都怪我粗心大意,人多我忙但是来。”“这两件事中给突出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老实的人给有上帝的保佑。

  最*我们学*了分数的再认识,分数的再认识已经不仅仅是几分之几。而是用图来表示分数,比如说一个圆形,*均分成四块,每一块就是圆形的.四分之一。我们还学*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假分数就是分母比分子小或分母分子相同,而真分数就是分母比分子大。所以假分数就大于1,而真分数就小于1。

  比如说有两个一样的图形,每个图形都*均分成两份,第一的图形涂了两个格子(一分之一),而第二个图形只涂了一个格子(二分之一)。这两个图形可以用真分数来形容,那就是四分只一,用假分数来形容就是二分之三,也可以用一又二分之一来形容。这是带分数,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的组合而成的。

  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而带分数也可以化为假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呢?就用它的分子除于它的分母,再从上念到下。比如说是三分之七的话,那化成二又三分之一。商就是那个整数,而除数就是分母,余数就是分子,所以就是二又三分之一。

  我们还学了分数和除法,被除数除于除数就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星期天,我去邻居小明家串门,发现他正在摆弄围棋。看到棋子,我突然想到在《趣味数学》这本书上看过一个小游戏拿棋子的奥秘,便想按照书中的诀窍对付他,保准能赢。

  于是,我神秘地对他说:小明,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肯定输。

  小明听了,不服气地说:什么?我可是围棋四段高手,数学成绩也是全校前五名,怎么可能输给你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

  我使用激将法,说:你总把过去下围棋的胜绩搬出来,我看你是不敢和我比。

  哼!比就比,谁怕谁?小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取了15个白色棋子放在桌上,说: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拿棋子。首先我们来猜拳一次,谁获胜了,谁就先拿棋子。猜拳胜利的人,每次都先拿棋子,接着另一个人拿。然后,两人交替拿棋子。每人每次至少拿1个,最多拿4个,最先拿到最后一个棋子的人就获胜。

  猜拳开始了,三、二、一!拳头对剪刀,我先来。小明自以为赢得先机,他迫不及待地拿了4个棋子,我不动声色地拿了1个。

  接下来,我们玩了好几个回合,小明有时候一次拿1个,有时候一次拿3个,可不管他变什么花样,都没有拿到最后一个棋子,急得满头大汗。

  哈哈,我就说嘛,你肯定输。我得意地说。

  哎,看来这个游戏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小明叹了口气说。

  我们连玩了3局,我大获全胜。小明急忙问我有什么奥秘。我慢条斯理地说:奥秘嘛,其实很简单:可以把5个棋子*均分成3份,每份5个。如果你一次拿4个,我就拿1个;你拿3个,我就拿2个,只要保证每轮两人拿的总数是5个,这样我就一定能拿到最后一个棋子啦!小明这才恍然大悟。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每人每次最多拿2个,是不是又有另外一种玩法呢?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