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

日期:2022-11-12 00:00:00

小蜻蜓作文400字1

  “妈妈,我是不是就快要死了啊”小蜻蜓瞪着眼睛对妈妈说。

  “不会的.不会的,你怎么会死呢”

  “妈妈,我知道我不能活过一个月了,不过没事,请求妈妈不要伤心”

  “孩子,呜呜…妈妈不伤心,不伤心,你答应妈妈好好躺着,不许去任何地方”

  “妈妈,您可不可以打印我一件事?”

  “什么事?”

  “能让我在死之前为森林做点贡献吗?”

  “孩子,你真的要为森林做贡献啊?”

  “嗯,妈妈,我求你答应我,好吗?”

  “为什么你不好好休息呀?”

  “妈妈,我躺在床上也罢,不躺也罢,早晚也是死,不如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等我死后,也不会白死,一定会有很多人来拜我的”

  “好,妈妈答应你,你要做什么,妈妈都答应你,只要你高兴

  “谢谢你,妈妈”

  “孩子,谢什么呀,我是你的妈妈呀”

  “嗯”

  “孩子啊,天色不早了,你先睡觉吧!”

  “好的,妈妈,我先睡了”

  “嗯,妈妈先回家了,明天在来看你”

  “嗯,再见”

  “再见”

  小蜻蜓幸福地睡着了,它笑了,笑得多么甜啊!

小蜻蜓作文400字2

  我是夏天里一只粉红色的小蜻蜓,我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大大的眼睛里有无数只小小的眼睛,我还有一对透明的翅膀,天天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我的家在一片茂盛的芦苇荡里。

  我飞在天空中,看到了细细的柳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跳着优美的舞蹈。我看见地上开满了鲜艳的野花,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黄色的,还有蓝色的。我选了一朵粉红色的郁金香落到她的花瓣上。粉红色的花说:“原来我们是一种颜色的呀!”“我们交个朋友吧!”粉红色的花说。“好呀好呀。”我开心地说。

  我看到了清澈的小河里飘着一片粉红色的'叶子,我就飞到了那片叶子上。"粉红色的叶子呀,"我对那片叶子说,"请把我带到小公园里去吧!"叶子带着我顺着水流向前漂。这时,河里有来了一裙粉红色的小鱼。领头的一条大大的鱼对我说:“你可真漂亮呀。”“谢谢,你和我一样漂亮,都是粉红色的。”我对粉红色的小鱼说。叶子把我带进了那个可爱的小公园里。小公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在放风筝。有一个小朋友看见了我,惊讶地说:“哇,一只粉红色的蜻蜓,好久没看见这么美丽的蜻蜓了!”我看见天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有一只风筝和我长的一样呢。

小蜻蜓作文400字3

  嗨,大家好!我是一只小蜻蜓,你知道吗?我们蜻蜓家族的种类多得很呢!全世界大约有200多种蜻蜓。

  我们长着两只大大的眼睛,四只翅膀,飞起来像直升飞机,在地球上原来有八百亿多只呢,由于人类的捕杀,现在只剩五百多亿只。*是蜻蜓最多的国家。

  我的妈妈已经在这个世界生活了五年以后,产下卵,放进巢里就离开我了,经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形成蛹,再蛹里会要经过漫长的睡梦,等啊等啊……大约两周以后,我就可以用长满刺得抓子轻轻往上一捅就裂缝了,我就这样诞生了。

  我主要的`食物是那些小型的昆虫,像那些苍蝇、天牛、甲虫、飞蛾、蚊子……,我们对人类的用处可大啦!为人们清除毁害庄稼的害虫和吸人类血的蚊子。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吧,生活在巴西一个叫阿克力斯的无人小岛上,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蜻蜓家族,身长12米,翅膀一伸开大约24*方米呢,它们吃那些蜥蜴等中型食肉动物。

  你看我们的家族很大吧!对人类的帮助也不小吧!我作为蜻蜓的代表向人类呼吁:保护蜻蜓是你们的责任!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扩展1)

——《小蜻蜓》教学反思3篇

《小蜻蜓》教学反思1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小蜻蜓》教学反思2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小蜻蜓》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反思《《小蜻蜓》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小蜻蜓》教学反思3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惯,比如坐姿、演唱*惯、聆听音乐的*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激情,调动学*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情趣,充分调动其学*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扩展2)

——小蜻蜓音乐教案 (菁华3篇)

小蜻蜓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猜谜、聆听、创编、表演、用打击乐伴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渗透保护益虫、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难点: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

  教具:

  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件、碰铃4个、头饰(蜻蜓、蚊子)、荷叶、荷花、歌词条、蜻蜓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教室坐好。

  二、师生问好。

  1. 今天老师见到我们102班小朋友一个个都这么可爱,坐得端端正正的样子特别有精神,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齐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由于初次接触这个班级,由歌曲《拉勾勾》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2.真好!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们互相来问声好吧!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问好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向老师问好。听好了:

  ⑴师边拍手边念: 3—5 ︱2——︱6—1︱5——︱

  小 朋 友, 下 午 好。

  ⑵生拍手向老师问好。

  ⑶师: 3—3︱2—3︱1 1 2︱6——︱

  生: 小朋 友 们 下午 好。

  ⑷生同上。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问好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作好节奏、旋律方面的铺垫,分散了学*的难点。】

  三、谜语揭题,聆听旋律。

  1.我发现102班小朋友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友爱。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打算送一只很漂亮很可爱的小昆虫给你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是最喜欢小动物的了。你们见了它呀一定会非常喜欢。它是谁呢?老师出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吧。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那么我们请它出来吧!〔点击课件“课题”动画三只蜻蜓飞入,变成课题〕

  3.哇!多么可爱的小蜻蜓啊!喜欢吗?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

  4.小蜻蜓今天来到我们班,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了,你们看——

  〔点击课件“节奏音乐”,两只小蜻蜓在飞舞。〕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5.小蜻蜓飞来飞去的在干吗呀?(捕捉蚊子)〔点击课件"蜻蜓",出现捕蚊子的动画。〕

  6.看到小蜻蜓忙着捕蚊子,你想对小蜻蜓说什么?

  过渡语:小蜻蜓真是捕蚊的小英雄!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应该称它为益虫。让我们送一首歌来感谢小蜻蜓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小蜻蜓的喜爱,为歌曲的教学埋好情感的伏笔。以送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聆听歌曲的教学活动中显得亲切自然。】

  四、聆听歌曲。

  1.听第一遍:按节奏摆头拍手、张开双手学飞等简单律动。〔完毕课件点击"返回"〕

  2.听第二遍:真好听!老师听了还想听呢。让我们指着歌词再来听一遍吧。

  〔揭示歌词条〕师按旋律走向一格格指着歌词,突出强拍处。

  【设计意图:歌词条的设计很新颖美观,强拍处底色用深蓝色,弱拍处用淡黄色。歌词的走向按旋律高低起伏,似乎是小蜻蜓在飞舞。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旋律美感。】

  过渡语:小蜻蜓听了我们送给它的歌,心里很高兴。它刚才悄悄地跟我说它更希望听小朋友们亲自唱给它听,那就让我们先来学会这首歌,等会唱给小蜻蜓听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歌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学*中,使学*由被动变为主动。】

  五、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

  师指着歌词条领生读,注意读准"不吃菜"中的"不吃"要连起来读。"捕""益"都是生字要读准字音。如读得不好,可以再跟着课件中的小朋友一起伴乐读。

  2.唱歌词。

  ⑴跟琴轻唱,唱出三拍子节奏特点。

  ⑵歌曲处理:小蜻蜓的翅膀又轻又薄,飞的时候那么轻巧优美。这首歌词就像小蜻蜓在翩翩起舞一样,我们要唱出这种感觉。(边说边在歌词条开头贴上小蜻蜓的图片)

  3.打击乐伴奏。

  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如果再配上打击乐伴奏,一定会更好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打击乐器,它叫碰铃。

  ⑴师演示打击方法。

  ⑵指名四人上台伴奏,其余生边唱边徒手做打击状。

  六、歌曲表演。

  (一)学小蜻蜓飞。

  1.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蜻蜓经常在什么地方飞舞吗?它是怎样飞的?

  有的时候小蜻蜓喜欢在草地上低低地飞,有的时候喜欢在天空中自由地高飞,还有的时候,它喜欢在池塘里小河边上侧着身体斜飞,这时它的翅膀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可调皮了!有个成语就叫做“蜻蜓点水”。

  2.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着教室学蜻蜓高飞、低飞、侧飞。

  (二)情景表演。

  1.创设情景、激发热情:每年夏天,当池塘里的荷花开放的时候,也是蚊子最多的时候,这时,小蜻蜓们可就有的忙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荷叶和荷花,以及小蜻蜓、小蚊子的头饰,想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小蜻蜓在荷叶丛中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

  2.导演创意:在表演之前,请小朋友都来当一回导演,想想可以怎样来表演,我们先来讨论一下。

  3.进行表演。下面的同学演唱。

  4.评议,再另请学生表演,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尽可能营造一种逼真的学*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来再现歌曲形象。“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融,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极好地调动了学*的兴趣,获得了音乐的审美愉悦。】

  七、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用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赞美老小蜻蜓。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益虫。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你也能编一首歌来唱唱它们吗?

  如:小蜜蜂,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酿造花蜜它最懂。

  小蝴蝶,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传播花粉立大功!

  小瓢虫,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专捉蚜虫是英雄。

  ......

  【设计意图: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留意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

  八、课堂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小朋友编了这么多首益虫的歌,真让老师佩服!听了他们编的这些歌曲,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吗?(对益虫说,对其他小朋友说,对不爱护益虫的人们说......)

  对啊,这些益虫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它们,让大自然中有更多的昆虫在天空翩翩起舞、愉快歌唱!

  下面我们学小蜻蜓轻轻地飞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快乐吧。

  【设计意图:音乐教学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间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此时,学生带着美好的心情离开教室,课已完,情未尽。】

小蜻蜓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小蜻蜓》,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歌曲感受三四拍子旋律,学*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现抒情的音乐情绪,表现自己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二、能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三、通过自编小蜻蜓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教学重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足音的时值,注意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琴、碰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我们去郊外看看吧!那里有些什么呢?(蜜蜂、螳螂、桑蚕、七星瓢虫、蜻蜓)

  2、简单了解各种益虫。

  二、新课学*:

  1、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小蜻蜓》,瞧!小蜻蜓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多高兴啊,听!他们正唱着歌欢迎我们呢!”

  2、初听歌曲《小蜻蜓》,边听边拍手,让同学感受三四拍子的旋律。

  3、师: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轻柔、抒情)

  4、再听歌曲,学生用lu跟着轻轻地哼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琴演唱歌曲,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的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7、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师:同学们都见过蜻蜓吧!它有些什么特征呢?你能模仿一下吗?

  2、听歌曲创编动作表演。

  3、师出示碰铃,让学生为歌曲伴奏,可参照图示。

  4、分组表演

  A组演唱

  B组伴奏

  C组表演

  5、分段表演歌曲。

  四、小结下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蜻蜓一天能吃二十多只蚊子,一年下来要吃掉一千只多蚊子呢!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宁,请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吧!

  2、听《小蜻蜓》音乐律动出教室。

小蜻蜓音乐教案3

  课题:

  小蜻蜓

  总课时数:

  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蜻蜓》及律动

  2、综合训练:碰钟

  3、欣赏:我是只小小鸟

  教学目的:

  1、学*用轻松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通过律动,使学生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并教育学生保护益虫。

  2、通过综合训练,认识碰钟并掌握其演奏方法。感知的时值。

  3、感受两首不同情绪的乐曲,试着选择能为三拍子乐曲伴奏方式。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做律动

  教学难点:

  感知的节奏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1、认识碰钟

  教师介绍碰钟:两个铜铃组成的打击乐器,发音清脆悦耳。

  示范演奏姿势。再请生自己敲击练*。

  提问:为什么有的敲击后会响,有的不会?

  仔细观察得出:不要紧抓碰钟,要拿下面绳子的部分。

  2、节奏练*:

  ①复*以前学过的节奏型和,并拍一拍。

  ②教师排击4条节奏中的一条,请生说一说老师拍的是哪一条?

  ③同学们,老师边拍节奏边说一句话,看谁学得快。

  老师带领学生集体练*。

  先说说那个音拍的最长,再说说这句话讲的是谁?(小蜻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蜻蜓》这首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请生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3、教唱法学唱歌曲。

  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不要唱的拖拉。

  4、请生回想小蜻蜓的样子,它是怎样飞行的。

  听伴奏乐,边唱边随着作律动。

  四、欣赏

  1、教师简介2首乐曲。

  2、初听乐曲(2首一次听完)

  请生说说两首乐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复听乐曲,请生分别用2种节奏随音乐为《我是只小小鸟》伴奏,并说说哪种节奏伴奏的效果好。

  听《骑竹马》时,请学生模仿骑竹马的动作。

  五、小结:

  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了奇思妙想,欢乐时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扩展3)

——《小蜻蜓》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

  【活动目标】

  1.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2.能大胆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

  3.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

  【活动准备】

  示范用纸、水彩笔

  【活动建议】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

  提问: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它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

  (2)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2.教师讲解作画步骤。

  (1)在纸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

  总结: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

  (2)蜻蜓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衡。

  (3)蜻蜓的身体腹部像长长的U字,它的尾巴长长的。3.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

  (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

  (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

  (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

  4.作品评价

  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哪些蜻蜓画的漂亮,哪些画的内容丰富。

  教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音乐第一册第七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充分发挥学生的的模仿力和创造力。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

  []综合课

  [教学重难点]体验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歌曲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等。

  [教学方法]听唱法、律动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法等

  [教学过程]

  引导策略

  教

  一、组织教学,调节情绪

  跟随《口哨与小狗》和《拉勾勾》剪辑而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让学生掌握二拍子的基础上,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激情导入,感受音高

  1、运用谜语,激发兴趣。用谜语引出“小蜻蜓”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後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

  2、简介小蜻蜓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初步渗透保护益虫教育。

  3、身体语言感受音高。

  当音乐弹出“3—52——6—15——”的时候,学生身体模仿蜻蜓往低处飞;当学生听到“5—32—16—12——”的时候,身体模仿蜻蜓往高处飞。

  利用身体语言,形象地体现出音的高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解决音高的学*。

  三、巧用媒体,感受节拍

  1、观看媒体:哪只蜻蜓飞舞的动作最适合这段音乐?(课件中有两只小蜻蜓,一只随着音乐节拍飞舞,另一只则胡乱飞舞。)

  2、通过大屏幕随三拍子音乐模仿小蜻蜓飞舞、捉虫。(反复)

  3、启发学生用奥尔夫声势为歌曲旋律伴奏,并根据学生的动作分组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创作不同的身体节奏。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三拍子地强弱规律,巧妙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四、声情并茂渲染气氛

  小蜻蜓

  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

  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

  1、跟教师朗读歌词。

  2、你认为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朗读?

  3、你觉得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朗读?

  充满感情的朗读是加深学生对歌曲意境了解的一种艺术,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正确的朗读速度和感情,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含义,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五、图谱游戏,情境表演

  1、初听歌曲(出示图谱),教师范唱。

  2、听录音范唱,看课件演示,小蜻蜓飞过草丛,每一乐句结尾落在花上。(花的位置按结尾音高排列)

  3、同听唱法教学,学生轻轻跟唱歌曲,并徒手在空中飞舞感知乐句。

  4、师扮演小蜻蜓,做出捕蚊的动作,生扮演草丛,全体演唱歌曲。

  5、请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分别扮演蜻蜓、草丛,全体表演唱。

  6、改变传统的歌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形象的图谱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音高,既学会了歌曲又了解了歌曲的乐句。

  六、发挥想象情境表演

  1、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观察,小蜻蜓在干什么?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小结。

  小蜻蜓自由飞舞的图片

  小蜻蜓高兴游戏的图片

  小蜻蜓辛勤捕蚊的图片

  2、启发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声音的连贯去表现三幅图片,并进行演唱。

  3、把图片和音乐结合,让学生根据音乐速度的不同,表现不同形象的萤火虫。

  4、情境表演,学生头戴小蜻蜓的头饰,化妆成萤火虫,随音乐进行表演。

  以情感、能力培养为主线,了解了不同画面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同时渗透蜻蜓是捕蚊能手,要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紧紧抓住音乐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给学生创设情感气氛,让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七、余音缭绕,蜻蜓飞舞

  1、放《小蜻蜓》的音乐,

  2、学生带着头饰轻轻飞出教室。

  3、在美的歌声中小朋友意犹未尽。

  活动目标:

  1、感受3/8拍子乐曲旋律舒缓的情绪。

  2学、会用乐器为歌曲打节奏。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扩展4)

——《小蜻蜓》音乐教案6篇

  教材简介:

  《小蜻蜓》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1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的第六课,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三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

  歌曲第一、第二乐句节奏比较舒缓,旋律以及进为主,表现了蜻蜓盘旋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节奏发生变化,旋律进行与语言结合紧密。结束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是对小蜻蜓辛勤劳动的赞许。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会歌曲后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歌词的内容模仿蜻蜓飞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

  5、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学重点:

  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听唱法、律动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实践法等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头饰为学*的动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表演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头饰(蜻蜓、蚊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小青蛙找家》音乐,学生做律动有秩序的走进教室坐好。

  二、创设情景,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1

  1、谜语: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谜底:蜻蜓。揭示课题《小蜻蜓》

  2、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观察蜻蜓的身体特征。

  3、知道蜻蜓是益虫。了解其它益虫(蜜蜂、青蛙、蚯蚓、螳螂)及他们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4、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学唱歌曲:

  (一)聆听歌曲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完整的聆听歌曲《小蜻蜓》,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再次让学生仔细完整的聆听歌曲《小蜻蜓》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二)读歌词

  1、教师按节奏范读歌词。

  2、教师分句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教师和学生一起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要求节奏一致。以此来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4、感受四三拍节奏强弱弱的规律。节奏如下: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2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 | X — X | X— — |

  X — X | X — X | X — X | X — —|

  X — X | X — X | X X X | X— — |

  X — X | X X X | X — X | X — —‖

  (三)学唱歌曲。

  1、学生自己跟音乐演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不吃粮食不吃菜”是难点处,教唱时要注意。

  4、全班齐唱

  5、女生齐唱

  6、女生齐唱

  7、分小组演唱歌曲

  8、找学生单独演唱

  四、歌曲表演

  1、在唱会《小蜻蜓》歌曲后,鼓励学生自编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模仿小蜻蜓飞翔。(找1-2个学生)

  2、分组表演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小蜻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蜻蜓、小蜜蜂、蚯蚓他们都是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要爱护它,保护它。当你们看到有人在伤害他们、捕捉他们的时候要怎么做那?我要去阻止他们。

  最后,让我们边唱着歌曲,边模仿小蜻蜓飞的动作来结束这节课。

  教材分析: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猜谜、聆听、创编、表演、用打击乐伴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 ,渗透保护益虫、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教育。

  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难点: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

  教具:

  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件、碰铃4个、头饰(蜻蜓、蚊子)、荷叶、荷花、歌词条、蜻蜓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教室坐好。

  二、师生问好。

  1.今天老师见到我们102班小朋友一个个都这么可爱,坐得端端正正的样子特别有精神,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齐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由于初次接触这个班级,由歌曲《拉勾勾》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2.真好!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们互相来问声好吧!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问好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向老师问好。

  ⑴师边拍手边念: 3—5 ︱2——︱6—1︱5——︱

  小 朋 友, 下 午 好。

  ⑵生拍手向老师问好。

  ⑶师: 3—3︱2—3︱1 1 2︱6——︱

  生: 小朋 友 们 下午 好。

  ⑷生同上。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问好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作好节奏、旋律方面的铺垫,分散了学*的难点。】

  三、谜语揭题,聆听旋律。

  1.我发现102班小朋友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友爱。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打算送一只很漂亮很可爱的小昆虫给你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是最喜欢小动物的了。你们见了它呀一定会非常喜欢。它是谁呢?老师出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吧。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那么我们请它出来吧!〔点击课件“课题”动画三只蜻蜓飞入,变成课题〕

  3.哇!多么可爱的小蜻蜓啊!喜欢吗?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

  4.小蜻蜓今天来到我们班,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了,你们看——

  〔点击课件“节奏音乐”,两只小蜻蜓在飞舞。〕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5.小蜻蜓飞来飞去的在干吗呀?(捕捉蚊子)〔点击课件"蜻蜓",出现捕蚊子的动画。〕

  6.看到小蜻蜓忙着捕蚊子,你想对小蜻蜓说什么?

  过渡语:小蜻蜓真是捕蚊的小英雄!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应该称它为益虫。让我们送一首歌来感谢小蜻蜓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小蜻蜓的喜爱,为歌曲的教学埋好情感的伏笔。以送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聆听歌曲的教学活动中显得亲切自然。】

  四、聆听歌曲。

  1.听第一遍:按节奏摆头拍手、张开双手学飞等简单律动。〔完毕课件点击"返回"〕

  2.听第二遍:真好听!老师听了还想听呢。让我们指着歌词再来听一遍吧。

  〔揭示歌词条〕师按旋律走向一格格指着歌词,突出强拍处。

  【设计意图:歌词条的设计很新颖美观,强拍处底色用深蓝色,弱拍处用淡黄色。歌词的走向按旋律高低起伏,似乎是小蜻蜓在飞舞。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旋律美感。】

  过渡语:小蜻蜓听了我们送给它的歌,心里很高兴。它刚才悄悄地跟我说它更希望听小朋友们亲自唱给它听,那就让我们先来学会这首歌,等会唱给小蜻蜓听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歌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学*中,使学*由被动变为主动。】

  五、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

  师指着歌词条领生读,注意读准"不吃菜"中的"不吃"要连起来读。"捕""益"都是生字要读准字音。如读得不好,可以再跟着课件中的小朋友一起伴乐读。

  2.唱歌词。

  ⑴跟琴轻唱,唱出三拍子节奏特点。

  ⑵歌曲处理:小蜻蜓的翅膀又轻又薄,飞的时候那么轻巧优美。这首歌词就像小蜻蜓在翩翩起舞一样,我们要唱出这种感觉。(边说边在歌词条开头贴上小蜻蜓的图片)

  3.打击乐伴奏。

  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如果再配上打击乐伴奏,一定会更好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打击乐器,它叫碰铃。

  ⑴师演示打击方法。

  ⑵指名四人上台伴奏,其余生边唱边徒手做打击状。

  六、歌曲表演。

  (一)学小蜻蜓飞。

  1.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蜻蜓经常在什么地方飞舞吗?它是怎样飞的?

  有的时候小蜻蜓喜欢在草地上低低地飞,有的时候喜欢在天空中自由地高飞,还有的时候,它喜欢在池塘里小河边上侧着身体斜飞,这时它的翅膀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可调皮了!有个成语就叫做“蜻蜓点水”。

  2.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着教室学蜻蜓高飞、低飞、侧飞。

  (二)情景表演。

  1.创设情景、激发热情:每年夏天,当池塘里的荷花开放的时候,也是蚊子最多的时候,这时,小蜻蜓们可就有的忙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荷叶和荷花,以及小蜻蜓、小蚊子的头饰,想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小蜻蜓在荷叶丛中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

  2.导演创意:在表演之前,请小朋友都来当一回导演,想想可以怎样来表演,我们先来讨论一下。

  3.进行表演。下面的同学演唱。

  4.评议,再另请学生表演,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尽可能营造一种逼真的学*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来再现歌曲形象。“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融,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极好地调动了学*的兴趣,获得了音乐的审美愉悦。】

  【活动目标】

  1、能在音乐的伴奏下,两手侧*举的向前(或变换方位)行进,模仿小蜻蜓飞行。

  2、通过游戏,知道小蜻蜓是捕蚊子的小英雄。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音乐图谱、图片(小蜻蜓一只,蚊子3只)。

  【活动过程】

  一、集体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在这段音乐里来了一些会飞的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2、提问:刚才你听了这段音乐觉得是什么小动物在飞呀?

  3、(出示小蜻蜓和小蚊子)看,原来是小蜻蜓和小蚊子在飞呢。

  二、看图谱感受三段体音乐。

  1、提问:你知道什么时候是小蜻蜓在飞?什么时候是蚊子在飞呢?让我们看着这张图谱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好吗?

  2、(教师演示教具)让幼儿看着图谱再一次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三段体的结构。

  三、模仿小蜻蜓飞行。

  1、提问:你们知道小蜻蜓是怎么飞的吗?(象架小飞机)

  2、哪个小朋友来学一学?(个别)

  3、其他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学小蜻蜓飞呀?(引导幼儿进行不同方位的飞行)

  4、跟着音乐飞一飞。

  四、游戏《小蜻蜓捉蚊子》。

  1、(放蚊子飞来的音乐)听,是谁来了?(蚊子)对了,可恶的蚊子又来了你们喜欢蚊子吗?为什么?那你们知道小蜻蜓可是捉蚊子的小英雄哦!下面我们来玩个《小蜻蜓捉蚊子》的游戏。

  2、交待游戏玩法:当听到蚊子飞来了,就用力打死它。

  3、听音乐游戏1—2遍。

  五、活动结束。

  听着这么优美的音乐,我们再来学学其他小动物飞。好吗?

  活动目标:

  1、感受3/8拍子乐曲旋律舒缓的情绪。

  2、学会用乐器为歌曲打节奏。

  3、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歌曲节奏特点。

  活动准备:

  (一)幼儿准备:

  1、知道小蜻蜓是益虫。

  2、在日常生活中已听熟了歌曲的旋律。

  (二)教师准备:

  1、图片《小蜻蜓》。

  2、幼儿乐器;铃鼓、碰铃、沙锤节奏图谱卡片,音乐《小蜻蜓》。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扩展5)

——小蜻蜓作文 (菁华5篇)

  森林里住着幸福的蜻蜓一家,一天,蜻蜓爸爸对小蜻蜓说,你都长这么大了,别在家里宅着,出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临走的时候,蜻蜓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唠唠叨叨了半天,小蜻蜓终于可以上路了!

  小蜻蜓飞呀飞呀,来到一个食品加工厂。车间里的大大小小的设备看得人眼花缭乱,他继续往里边飞。忽然,他看见了几个人正赶着几头猪向那边的滑梯走去,那条滑梯通往的是一个大漏斗,有几头猪刚进漏斗,一会儿便从传送带上送出来肉来,小蜻蜓一看觉得很神奇,飞*一看却头皮发麻,原来漏斗下边是一台机器,里面有许许多多锋利的刀片,每进来一头猪机器就快去运转刀片,瞬间猪就被大卸八块,红红的血四处飞溅,小蜻蜓看到这一幕,马上离开了这里。

  他飞呀飞呀,又来到清泉河。他听妈妈说清泉河河水清澈,蜻蜓和蝴蝶可以和这里的鱼虾交谈,诉说心中的事儿。可是小蜻蜓所看到的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了。原来,前不久这里建造了一家工厂,排放出来的黑烟污染了空气,排放出来的.工业废水流入了清泉河,河里的鱼虾死的死,走的走,清清的小河变成了污水沟。小蜻蜓再次感受到了人类的自私和邪恶。

  他继续飞呀飞,飞到了金顶山。她听妈妈说过这片森林树木茂盛,生机勃勃,森林里的动物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可眼前是一片片光秃秃的树桩,地上连一只蚂蚁都没有。

  小蜻蜓飞着,越飞越伤感。他想写信给电视台,告诉人类不要再乱坎滥伐,不要再为谋取私利伤害自己的同胞,不能再自私。如果人类再不爱护大自然,必将面临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在美丽蜻蜓王国有一个规矩:都不准骗人,不然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有一天,一个叫花花的小蜻蜓在语文期中考试中只考了54分,她想:我回家肯定会被妈妈骂的,怎么办呢,偶尔骗一下应该没事吧!反正谁也不知道。谁会罚呢?

  小蜻蜓花花回到了家,用很高兴的语气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的期中考试考了100分,试卷都在学校展览了。”“啊,真的吗?”说:“的女儿真聪明啊,真是太开心了!”

  第二天,小蜻蜓早上起来一照镜子,吓了一跳,她头上竟然长了一对蜗牛的触角,翅膀上也长了十几个痘痘。妈妈一看差点吓晕过去。花花想起昨天发生的事情,心里惭愧极了。她终于鼓起勇气,向妈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突然,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蜻蜓头上的触角没有了,翅膀上的痘痘也消失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没有责怪花花,反而夸她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从此,小蜻蜓花花就再也没有说过谎话了。

  那天,我们全家到东钱湖游玩。我们在湖边搭了帐篷,吹着凉爽的秋风,我高兴地在草地上玩耍。

  草地软软的,躺在上面真惬意。突然,从我的眼前飞过了一个黄色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只黄色的小蜻蜓。它一动不动地停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我轻轻地走过去,刚蹲下来,蜻蜓就飞走了。不一会儿,它停在一朵粉色的小花上。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蹲下来,哈,这次它没发现我。于是,我屏住呼吸,仔细观察。小蜻蜓有两只突起的大眼睛,头圆圆的,在圆头下面有一截短短的身子,身子后面是细长的尾巴,黑黄相间,可以弯曲。身子两侧长着两对金色的薄纱似的翅膀,像一架滑翔机。身子下面有六条细细的`腿,紧紧地抓住叶片。

  正当我看得出神时,蜻蜓似乎发现了我,呼地飞走了。我紧紧跟着它,它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快,时而慢,真是个身手敏捷的家伙。听妈妈说,蜻蜓长有两万多只复眼,怪不得总能发现我,全靠它的“火眼金睛”啊!蜻蜓又来到了湖面上,尾巴一弯曲,碰了一下水面,迅速地飞走了,湖面上荡起一阵涟漪。

  蜻蜓,这体态轻盈、动作敏捷的小家伙,它给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生机,真讨人喜欢,你说呢?

  森林里住着幸福的蜻蜓一家,一天,蜻蜓爸爸对小蜻蜓说,你都长这么大了,别在家里宅着,出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临走的时候,蜻蜓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唠唠叨叨了半天,小蜻蜓终于可以上路了!

  小蜻蜓飞呀飞呀,来到一个食品加工厂。车间里的大大小小的设备看得人眼花缭乱,他继续往里边飞。忽然,他看见了几个人正赶着几头猪向那边的滑梯走去,那条滑梯通往的是一个大漏斗,有几头猪刚进漏斗,一会儿便从传送带上送出来肉来,小蜻蜓一看觉得很神奇,飞*一看却头皮发麻,原来漏斗下边是一台机器,里面有许许多多锋利的.刀片,每进来一头猪机器就快去运转刀片,瞬间猪就被大卸八块,红红的血四处飞溅,小蜻蜓看到这一幕,马上离开了这里。

  他飞呀飞呀,又来到清泉河。他听妈妈说清泉河河水清澈,蜻蜓和蝴蝶可以和这里的鱼虾交谈,诉说心中的事儿。可是小蜻蜓所看到的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了。原来,前不久这里建造了一家工厂,排放出来的黑烟污染了空气,排放出来的工业废水流入了清泉河,河里的鱼虾死的死,走的走,清清的小河变成了污水沟。小蜻蜓再次感受到了人类的自私和邪恶。

  他继续飞呀飞,飞到了金顶山。她听妈妈说过这片森林树木茂盛,生机勃勃,森林里的动物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可眼前是一片片光秃秃的树桩,地上连一只蚂蚁都没有。

  小蜻蜓飞着,越飞越伤感。他想写信给电视台,告诉人类不要再乱坎滥伐,不要再为谋取私利伤害自己的同胞,不能再自私。如果人类再不爱护大自然,必将面临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公公给了小蜻蜓一封信,那是要送给夏娃娃的。可是,夏娃娃的家在哪里呢?小蜻蜓并不知道呢!这可怎么办呢?

  蜓想啊想,决定向朋友们求助,于是它问小青草:“小青草、小青草,夏娃娃的家在哪里啊?你知道吗?”“当然知道啦!夏娃娃就住在我们的大草坪上。”小青草说。小蜻蜓向草坪望去,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夏娃娃。

  它有飞到池塘边问小荷叶:“小荷叶、小荷叶,夏娃娃的家在哪里啊?你知道吗?”“当然知道啦!夏娃娃就住在我们池塘里最漂亮的那朵荷花上。”小荷叶说。小蜻蜓高兴地飞到池塘里最漂亮的.那朵荷花上,找了又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夏娃娃。

  蜓有些失望,但是它没有放弃,它来到小青蛙身边问道:“小青蛙、小青蛙,夏娃娃的家在哪里啊?你知道吗?”小青蛙一听,立刻呱呱地叫起来:“当然知道啦!当然知道啦!夏娃娃就住在我们周围,它喜欢美丽的地方,我们快把世界变得再美丽一些,夏娃娃就会出来了。”

  蜓听了小青蛙的话,开心极了。它赶紧叫来了伙伴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大家赶紧行动了起来。很快,青草和荷叶更绿了、荷花更红了、蝉宝宝也不停地叫起来……

  夏娃看见了,开心的来到了这里。夏娃娃来了,大家可开心了,小蜻蜓把太阳公公的信送给了夏娃娃,伙伴们一起玩耍,多开心啊!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扩展6)

——捉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5篇)

  天阴沉沉的,天空中飞满了蜻蜓,一、二、三、四、五、简直数也数不完,看起来一伸手就能捉到一二只蜻蜓。我想:“这么多蜻蜓,不如找几个朋友一块儿去捉蜻蜓。”

  可是捉蜻蜓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且我们没有工具,要么用手,要么用红领巾。我没戴红领巾,只好用手。首先,我找到了一只落单的蜻蜓,我瞄准它用力往上一跳,双手使劲儿一拍,“啪”,我到底有没有捉到蜻蜓呢?松开手一看,唉,什么也没有。

  其他人的运气也不好,一只蜻蜓也没有捉到。那些蜻蜓真是太讨厌了,飞那么高,根本抓不到。我想问它们:你们是在耍我吗?

  我们打那边,它们飞到这边,我们打这边,他们又飞到那边。就这样戏耍了大半天,我们就像它们手中的'玩具一样,任由它们戏弄。大家气得直跺脚,没想到我们捉蜻蜓反被蜻蜓“捉”了。

  我一定要长高一点儿,争取捉一只蜻蜓!不过,蜻蜓也很可怜,那我就放过它们,让它们自由飞翔嬉戏。

  今天,雨下得很大。我和爸妈撑着伞去了《纪念馆》,到了。没想到有这么多蜻蜓。爸爸说是蜻蜓喝水。我想,奇怪,没下雨的时候从来没见过蜻蜓。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蜻蜓?我想,真的很奇怪。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去抓蜻蜓好吗?”我和父母一起抓了蜻蜓。没想到蜻蜓飞的这么快!我根本抓不住。

  我想我得做个陷阱。我拿了一把漂亮的花伞,放在水多的地方。我以为蜻蜓看到一把漂亮的花伞,水又多,一定会来的。没想到蜻蜓这么聪明。知道我在给它设陷阱,他们都没来,我想我得完成一个陷阱。我又拿起一个塑料袋,装了很多水。然而,一只蜻蜓没有来,但什么也没发生。虽然今天没有抓到一只蜻蜓,但是我玩得很开心,我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乐趣。

  星期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小明到公园里去玩,突然看到空中有很多蜻蜓翩翩起舞。我和小明看见了,连忙从各自的家里拿了一个网子,到草坪上快活地捉蜻蜓。我们俩双手拿网,从东跑到西,又从西跑到东,用力,地向蜻蜓挥了又挥,好像在挥彩旗呢!不一会儿,我们就捕了几只蜻蜓,用手抓住玩,玩得太高兴了,不是折断了蜻蜓的尾巴就是弄坏了蜻蜓的翅膀。

  这时,一个大姐姐走过来了,对我和小明说:“小弟弟,请不要捉蜻蜓!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听了,不好意思地摸了又摸自己的头,马上放下手中的网说:“对不起!大姐姐,我们立刻放掉蜻蜓!”

  我们把一只被捕的蜻蜓捧在手中,对蜻蜓说:“蜻蜓,你自由了!”蜻蜓好像感激地说:“谢谢你!小朋友!”它抖动了一下翅膀,敏捷地飞走了。

  星期日,天气闷热。我家楼下有许多蜻蜓在空中飞舞。于是,我和邻居小朋友进行了一场捉蜻蜓比赛。一只像一般透明的翅膀的蜻蜓向我飞来,我拿起竹网向蜻蜓挥去。蜻蜓十分灵敏,转了几个弯就飞走了。又有一只漂亮的蜻蜓向我飞来,我改变方法再用竹网一挥,没想到又被它逃跑了。

  我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天空中的蜻蜓个个都神气十足,好像在嘲笑我说:“哈哈!你抓不住我!”我看了十分生气,自言自语的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我站了来,趁蜻蜓不注意的时候,用竹网使劲一挥。哇!捉住了!我欢呼起来,把它慢慢的放进纸袋中。看着美丽的小蜻蜓,它有一对透明发亮的翅膀,两只透亮灵活的大眼睛。突然,我发现蜻蜓的身体在抖动。我想起蜻蜓是吃虫子的,不能伤害它。于是,我打开纸袋,让蜻蜓飞出纸袋回归大自然

  啊!今天的捉蜻蜓可真有趣啊!

  星期天下午,小华去公园玩。小华一边看风景,一边向前走。忽然,一群蜻蜓飞过来。蜻蜓飞来飞去,小华都被弄得眼花缭乱。小华心想:如果我抓到一只蜻蜓,那该多好啊!

  小华立刻回家拿了一个网子。小华一挥,蜻蜓机灵地躲过去,逃跑了。小华躲了起来,他趁蜻蜓不注意,把网子猛地一挥,又挥了个空。他再等蜻蜓不注意,再一次猛地一挥,终于捉到了一只蜻蜓。

  这只蜻蜓可漂亮了。小华小心翼翼地抓住蜻蜓的尾巴。这只蜻蜓有细长的身子,两双透明的翅膀,还有一对圆圆的大眼睛。小华心想:我要把这只蜻蜓养在瓶子里。

  这时,小红跑来对小华说:“不能抓蜻蜓,蜻蜓是益虫!”小华说:“对啊!蜻蜓是益虫!”说着,小华松开了手,蜻蜓飞走了。


小蜻蜓作文400字 (菁华3篇)(扩展7)

——《小蜻蜓》音乐教案优选【十】篇

  一、教材分析

  《小蜻蜓》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七课的歌曲,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虫忙的情景,结束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学会歌曲后能为乐曲伴舞,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肯定的态度让学生知道小蜻蜓是益虫,要爱护、保护它。

  三、教学重点

  1、学*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学会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五、教学材料

  《小蜻蜓》伴奏与范唱、琴、录音机、铃鼓、鼓

  六、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教态亲切、自然)

  师: 1 2 │ 3 4 │ 5 — │

  同 学 们 好!

  生: 5 4 │ 3 2 │ 1 — │

  老 师 好!

  2、导入新课

  ①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才一个谜语,好吗?(边猜谜边板书)

  谜语:头上两只大眼睛,

  身体细长轻又轻,

  一双翅膀薄有明,

  捕捉虫子有本领。

  ② 师:a、同学们有见过蜻蜓吗?

  b、那老师来问一问,小蜻蜓吃米饭吗?吃肉吗?那它吃什么呀?(蚊子)

  c、蚊子同学们喜不喜欢啊?不喜欢,为什么?对,蚊子是害虫,到了夏天蚊子会吸我们的血。

  d、那小蜻蜓把不好的蚊子吃掉了,帮我们捉住了害虫,它对我们有帮助,是不是益虫啊?

  e、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是益虫吗?益虫就是对我们有帮助的昆虫。

  f、我们要保护益虫。

  ③ 师:a、有两位叔叔觉得小蜻蜓特别的棒,所以给小蜻蜓写了一首歌来感谢它。

  b、周康明叔叔为小蜻蜓写了一首儿歌,也就是我们唱歌时用到的歌词。(板书)

  c、钟立民叔叔给小蜻蜓谱了一首曲子,也就是我们唱歌时用到的旋律。(板书)

  d、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这两位叔叔为小蜻蜓写的这首歌,好吗?

  3、学唱歌曲

  ① 聆听歌曲《小蜻蜓》范唱。

  ② 师:这首歌好不好听?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它拍拍手、鼓鼓掌呢?先听老师是怎么给这首歌拍手的。(师按照3/4拍的强弱规律给乐曲拍手)

  ③ 跟着音乐,学生随老师用拍手、拍腿来为歌曲伴奏。(强 弱 弱 、1 哒 哒 、2 哒 哒 ……)

  ④ 师:a、刚刚我们是怎样为歌曲伴奏的?对,1 2 3 、2 2 3 ……

  b、这是什么节奏啊?对,是3/4拍。3/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很好,强弱弱。一起来跟老师拍一次。(强调第一拍的重和强)

  ★游戏:小朋友两两面对面坐好,在每个节奏的第一拍(重音)处互相击掌。

  ⑤ 朗读歌词,师用鼓打节奏(强调歌词由周康明所创)

  ⑥ 学唱歌曲《小蜻蜓》

  a、师范唱(强调歌曲由钟立民所创);

  b、学生随琴小声地唱;

  c、随琴演唱。(强调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创编活动

  ① 创编舞蹈动作(学生先自由想象、发挥、后师进行教导);

  ② 学生上台表演。

  5、下课,师生行礼道别。

  活动目标:

  1、感受3/8拍子乐曲旋律舒缓的情绪。

  2学、会用乐器为歌曲打节奏。

  3、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歌曲节奏特点。

  活动准备:

  (一)幼儿准备:

  1、知道小蜻蜓是益虫。

  2、在日常生活中已听熟了歌曲的旋律。

  (二)教师准备:

  1、图片《小蜻蜓》。

  2、幼儿乐器;铃鼓、碰铃、沙锤节奏图谱卡片,音乐《小蜻蜓》。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1、导入活动:

  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大又明。飞东飞西忙不停,消灭害虫有本领。

  2、交流蜻蜓的生活*性,知道它是益虫。

  二、教师播放歌曲给幼儿欣赏,让幼儿感受到歌曲抒情、流畅的特点。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打击三拍子的节奏。、

  四、幼儿学唱歌曲。

  五、幼儿练*边唱歌曲边用乐器伴奏。

  活动延伸:

  1、在表演区投放蜻蜓和位子的头饰,幼儿可以尝试演奏、表演游戏。

  2、幼儿翻开幼儿用书《虫虫乐园》第14页。欣赏画面,自编故事。

  活动目标

  认识蜻蜓。

  培养学生爱护益虫的情感。

  培养学生留意周围事物,培养探究精神。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蜻蜓,培养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蜻蜓,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这一天,我正在给孩子们组织主题活动,“吴老师,有一只蜻蜓。”宝宝稚嫩的声音吸引了我们每个人的目光,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了。动作灵活的刘晓敏捷地捉住了站在玩具架上的蜻蜓,跑来交给我,孩子们立刻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蜻蜓。我没有像过去那样,为了完成预定的目标继续上课,而是请孩子们围着我*地而坐,引导孩子们观察起蜻蜓来。

  “这是什么?”我指着蜻蜓的头部问,“蜻蜓的头。”陈啸文抢着说。“你们看蜻蜓的头都有什么?”我指着问。“有眼睛。”汪芷菱小声地说。“眼睛好大呵!”李明宇大声地说。“它的眼睛像什么?”我又问,“像皮球。”“像灯笼。”“像纽扣。”……孩子们纷纷抢着回答。我简单地向孩子们讲了蜻蜓的眼睛是复眼,可以看到上、下、左、右和前方的各个地方及后面的大部分等知识,孩子们听得可入神了。接着,我又请孩子们观察其胸部、腹部、腿和翅膀,纠正了孩子们把腹部误认为是尾巴的错误。

  “吴老师,蜻蜓是吃什么的?”好问的陈啸文问道。“蜻蜓最爱吃苍蝇和蚊子了,苍蝇飞得虽然快,但蜻蜓飞得比他们还要快。蜻蜓能在1小时内吃掉4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呢,是了不起的捕虫‘飞将军’呢。”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了孩子们。“噢,蜻蜓帮我们抓虫子喽。”*时不多话的晓宇拍着小手说,“对啊,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呢,帮我们捉害虫,我们要爱护它啊。哦,现在蜻蜓的肚子饿了,我们把它放了,让它去吃害虫,好吗?”我提议道,“好!”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一放手,蜻蜓展开翅膀,围着活动室优美地画了一个圈,好像在和我们说再见,然后呼地一下,飞出了活动室,孩子们跳起来,拍着小手追出活动室欢呼道:“噢!小蜻蜓飞走了。”“小蜻蜓去捉虫子了咯。”······活动后,我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看有关蜻蜓的资料和图书,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我们的孩子是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较弱,易受外界影响。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小昆虫、宠物等小动物。因此,我组织活动时,小蜻蜓的突然来访,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发其探究小蜻蜓的兴趣。我及时抓住这教育契机,生成《认识蜻蜓》的科学探究活动,小蜻蜓客串了一回活教材,既形象又生动,比看图片和说教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实作为科学探索对象。”我们幼儿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以孩子年龄特点和实际出发,教育内容与幼儿兴趣相结合,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注重启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保护益虫的情感,使幼儿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并伴随他们的一生。当然,并不是说每个突发事件都象以上那样做,要根据实际情况、知识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等等,不能因为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而沿用下去,这样会适得其反。

  教材简介:

  《小蜻蜓》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1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的第六课,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三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

  歌曲第一、第二乐句节奏比较舒缓,旋律以及进为主,表现了蜻蜓盘旋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节奏发生变化,旋律进行与语言结合紧密。结束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是对小蜻蜓辛勤劳动的赞许。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会歌曲后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歌词的内容模仿蜻蜓飞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

  5、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学重点:

  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听唱法、律动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实践法等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头饰为学*的动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表演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头饰(蜻蜓、蚊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小青蛙找家》音乐,学生做律动有秩序的走进教室坐好。

  二、创设情景,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1

  1、谜语: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谜底:蜻蜓。揭示课题《小蜻蜓》

  2、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观察蜻蜓的身体特征。

  3、知道蜻蜓是益虫。了解其它益虫(蜜蜂、青蛙、蚯蚓、螳螂)及他们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4、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学唱歌曲:

  (一)聆听歌曲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完整的聆听歌曲《小蜻蜓》,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再次让学生仔细完整的聆听歌曲《小蜻蜓》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二)读歌词

  1、教师按节奏范读歌词。

  2、教师分句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教师和学生一起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要求节奏一致。以此来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4、感受四三拍节奏强弱弱的规律。节奏如下: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