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古隆中作文600字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7 00:00:00

古隆中作文600字1

  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襄樊古隆中春游。汽车载着我们穿越车水马龙的市区,穿越盛开着金黄色油菜花的郊区,终于到了古隆中风景区广场。同学们兴奋地叫起来,叽叽喳喳地说:“到了到了!”汽车继续向隆中深处前行。

  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的树木,散发出一股迷人的松木香,使人神轻气爽。我贪婪地深吸了一口充满灿烂阳光的绿色空气,感受一下孔明隐居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环境中的悠然心情。

  一进古隆中风景区的大门,就看到“古隆中”石牌坊,这是隆中的标志,清朝光绪十九年所建,上面雕梁画栋、线雕、浮雕、缕空熔一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简直是栩栩如生。随后,老师有带我们去老龙洞,途中,我们经过了莲花池,里面的蛙“呱呱”叫个不停,好象在说隆中欢迎你们。莲花池边,一大片火红的郁金香张开了笑脸,争气斗艳。到了老龙洞,老龙洞里,一条石龙卧在水中,被人称赞为“卧龙”的诸葛亮是不是喝了老龙洞的水变得那么聪明呢?

  我们看到了古隆中十大景点之一的小虹桥。传说刘备三顾茅庐时,第一次去找孔明先生,刘备看见小虹桥上有一个人骑着毛驴,以为是孔明先生,便上前施礼,谁知此人满脸笑容,一声不吭,骑着毛驴扬长而去,把满脸愕然的刘备扔在了小虹桥上。后来,才得知此人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我们又来到了三顾堂,这是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之地。当然如今的茅庐不再是以前的草屋了!一进栅栏门,院内停放着一辆古代马车,左边是一个古代打稻谷的机器。三顾堂内陈放着古代的桌子,椅子,床和碗,据说是诸葛亮曾经用过的东西。想当年,刘备为了自己的事业,先后三次来到古隆中,前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来看见孔明先生在睡觉,便没有打扰他,而是在茅屋外等候了两个时辰,知道诸葛亮醒来,诸葛亮和刘备相互施礼后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便答应出山相助。

  虽然古隆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可我就是对三顾堂情有独钟。

古隆中作文600字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襄樊古隆中就是这样的地方。

  我们先去了“三顾堂”,这里的门上刻着刘备和张飞,还有关羽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刻得栩栩如生,走进三顾堂,就看见古人用的床,桌子还有写的毛笔字,瞧,还有张飞,关羽,刘备和诸葛亮的雕塑,他们在论谈天下大事。接着,我们又去了腾龙阁,那看上去没什么,要上去可就难了,我们一行人努力向上爬,好不容易到了最高处,我们满头大汗,直喘粗气。我们还去了老龙洞,那个洞里,还有一条威武的龙呢!

  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就在过了十年躬耕苦读的生活。正是在这人生重要的时期,在襄阳这块土地上,诸葛亮从普通少年脱出,逐步长成了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

  古隆重历史悠久,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古隆中作文600字3

  上周日,我和妈妈和豆豆的弟弟一起去了古龙中。古隆中以诸葛亮闻名。

  走进古龙中学的大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石牌楼,旁边是碧绿如玉的池水。微风吹过,微波一圈圈荡漾。然后就是荷塘。荷叶上满是荷塘。初秋的凉意里,只有一朵莲花伫立。它似乎骄傲地说:“快来看,我还开着。”莲花旁有两朵绿叶环绕的睡莲。睡莲是那么的纯白,像刚睡醒的古典美人,散发出阵阵清香,让游客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看完荷塘,我们来到耕地。听说诸葛亮曾经在这里耕田。现在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一束红色和黄菊花.有些花我说不上来,没见过,空气中有阵阵清香。最美的是五颜六色的蝴蝶。他们在花丛中跳舞,尤其是那些黑蝴蝶。它们有的翅膀上有绿色的斑点,有的有黄色的斑点,有的有紫色的斑点,真的很美。然后,我们参观了诸葛曹璐和三谷堂.最后,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龙腾馆,站在上面,欣赏古龙美丽的全景。山下小路如白丝带飘动,远处山峰若隐若现在细细的`蓝雾中。

  我们陶醉在古龙初秋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古隆中作文600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古隆中作文600字 (菁华3篇)(扩展1)

——古隆中作文 (菁华5篇)

古隆中作文1

  春天来了,百花齐放,树木发芽了。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谷城小桔灯作文培训班组织我们到古隆中去春游。

  走进古隆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的中间写着三个红色的大字“古隆中”,两旁的石柱和横梁上分别写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诸葛亮的名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牌坊上面还雕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古朴又生动,吸引了许多游人在此留影。

  再往里走,春天的古隆中,显得十分美丽。道路两旁矗立着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树木,摆放着一盆盆艳丽的鲜花,有蓝色的蝴蝶兰,橙黄色的小雏菊,粉红色的杜绢花等。特别是郁金香花园,更是让古隆中变得生机盎然。花园里开着一朵朵小酒杯似的郁金香,那娇艳的花色彩缤纷,有的红里带黄、有的粉红色的花瓣上镶了一圈白色的花边、还有的紫里发黑……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让许多游客都陶醉了。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半山腰的“三顾堂”,走进三顾堂,门的正前方就是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雕像,诸葛亮手里拿着一幅地图,好像“诸葛亮”正在谈论着天下局势,而“刘备”在旁边会心地听着,“张飞”和“关羽”一身武将打扮在一旁保护他们。雅致的院子里还有几棵树,有一棵树上开许多像绣球一样的浅绿色的小花,因此得名为绣球。还有一棵一百多岁的“怕痒树”,你只要用手轻轻的摸一下它的皮,它全身的树枝就会微微颤动,真有趣。

  出了“三顾堂”我们要向山顶进军,男生们争着要拿班旗,奋勇向前冲,而我们女生有些体力不支了速度要慢半拍,老远就看见旗子被男生插上了山顶,最后我们终于到了山顶的腾龙阁。全体同学们在山顶休息了一会儿就下山了,沿途的风景也非常美丽。

  古隆中真美啊!下次我还要来游玩!

古隆中作文2

  古隆中是诸葛亮的故乡,是襄阳市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历史也很悠久,是许多人游玩的最佳地方。

  古隆中里有一个老龙洞,传说有一条神龙看上了古隆中里的一个山洞,那里景色优美,食物丰盛就在里面住了下来。过了很久,小龙渐渐长大了,刚想出来时,身体却被卡住了,结果过了一年又一年,小龙就变成了一条老龙。也不知又过了多久,老龙就变成了一个石头,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老龙洞。

  老龙洞前有一座木桥,早上老龙洞会从洞口喷出许多的水雾,整个老龙洞披上轻纱,就像玉皇大帝的宫殿一般,当你在桥上行走时,就感觉自己像仙人吕洞宾腾云过海到蓬莱仙岛去参加蟠桃盛会一样。

  中午,太阳高照,我吃完午饭在对面的草亭中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有个影子在我书前闪过,我抬头一看,在我头顶上发现了一只黑灰相间的小松鼠,我拿起一个小石头敲了几下旁边的木柱子,小松鼠吓得抱头鼠窜。

  在古隆中里还会看见战国时期诸葛亮曾经住过的房子,那里会经常表演当时刘备、关羽、张飞三请诸葛亮的'场景。我好像穿越时空到了战国时期一样。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张飞,每次他见不到诸葛亮就会说:“哇呀呀呀呀呀呀!”的,旁边人都会被逗的哈哈大笑。

  古隆中景色优美,历史悠久,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古隆中作文3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古隆中,寻找英雄的足迹,那里有他们留下的赫赫战功。

  我们先来到了隆中书院,隆中书院的墙上画着刘关张三人去请鼎鼎大名的诸葛亮的壁画!一幅画中,刘关张三人在门外叩门求见,孔明的童儿开门告诉他们现在还不能会客;一幅画中,刘备刘玄德和诸葛亮诸葛孔明正在畅谈天下。

  又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关羽和张飞的铜像站在庭院里,他们俩就像两座镇山铁塔一般,屹立在庭院中。关羽的胸前飘着五柳长髯,他的征袍被风吹起,好像在烈烈作响。那张飞虎目圆睁,好威武啊!我们进到茅庐中,发现刘备和诸葛亮正在畅谈天下,小童也在旁边听着呢!

  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如果你站在电子屏幕前面,屏幕就会刷脸,你长得像三国中的哪个英雄,在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来。我站在屏幕前,屏幕上显示我是蔡文姬。我没怎么样,但妈妈却特别高兴!妈妈说:“呀!这是大才女呢!”。爸爸也刷了一下,他被刷成了董“卓”。妈妈大叫了一声:“你怎么变成董卓了!”我们凑*一看,不是董卓,是董允!幸亏爸爸不像大坏蛋董卓啊!爸爸又把伞当成枪,很勇猛地舞来舞去,我都感觉他都要戳中我了。屏幕照着他刷了一下,哇!这个屏幕好贴心呀!爸爸居然成为了天下第一武将—吕布!不过,这次他变成了董卓的义子!妈妈也刷了一下,她被刷成了大乔,乐得她都要疯了!

  我们走着走着,在一片竹海之中,一个古老的草屋闯入视线。咦?这里又会有什么东西呢?原来是被称为“阿丑”的黄月英正在织布呢!另一边房间里放着聪明至极的孔明,他面前的竹简、绢书堆得跟小山一样高,看来他还想变得再聪明一些。那时候,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诸葛孔明。当时,黄承彦说自己的女儿长得有点丑。其实,黄月英长得一点也不丑,他只是一种谦让的说法,看看诸葛孔明是否是重貌轻才之人。

  时间精灵把时间都带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望着古隆中,我仿佛看到了诸葛亮正轻摇羽扇跟我们告别。

古隆中作文4

  上周日,我和妈妈和豆豆的弟弟一起去了古龙中。古隆中以诸葛亮闻名。

  走进古龙中学的大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石牌楼,旁边是碧绿如玉的池水。微风吹过,微波一圈圈荡漾。然后就是荷塘。荷叶上满是荷塘。初秋的凉意里,只有一朵莲花伫立。它似乎骄傲地说:“快来看,我还开着。”莲花旁有两朵绿叶环绕的睡莲。睡莲是那么的纯白,像刚睡醒的古典美人,散发出阵阵清香,让游客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看完荷塘,我们来到耕地。听说诸葛亮曾经在这里耕田。现在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一束红色和黄菊花。有些花我说不上来,没见过,空气中有阵阵清香。最美的是五颜六色的蝴蝶。他们在花丛中跳舞,尤其是那些黑蝴蝶。它们有的翅膀上有绿色的斑点,有的有黄色的斑点,有的有紫色的斑点,真的很美。然后,我们参观了诸葛曹璐和三谷堂。最后,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龙腾馆,站在上面,欣赏古龙美丽的全景。山下小路如白丝带飘动,远处山峰若隐若现在细细的蓝雾中。

  我们陶醉在古龙初秋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古隆中作文5

  6月14日,我、妈妈和弟弟去古隆中游玩。古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为有山隆起而得名,它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走*大门,就来到有名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诸葛亮的名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跨入刻有“古隆中”的牌坊,仿佛走进了一千七百年前那兵荒马乱、战火横飞中的世外桃源,幽雅而宁静,古朴而凄凉。

  过了牌坊,顺着风景如画的林边小路走了30分钟,就来到了三顾堂,三顾堂里停放着刘备、关羽、张飞的雕像,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刘备与诸葛亮会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破坏,现在的三顾堂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门前有一棵一百多年的“怕痒树”,非常高大,很壮观!

  沿着石阶走20分钟,就来到了老龙洞,门口的石头很像龙,所以取名老龙洞。里面还有一条用石头雕刻的假龙,栩栩如生。只见它高昂着头,一片片鳞甲嵌在身上,眼睛睁得如铜铃一般,嘴半张开,泉水从龙嘴里涓涓流出,身体与山融为一体,好一副威武的样子!古隆*有十二景,各个景点都很美,说也说不尽,它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的脚步,希望你也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古隆中作文600字 (菁华3篇)(扩展2)

——古隆中游记作文 (菁华3篇)

古隆中游记作文1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古隆中,寻找英雄的足迹,那里有他们留下的赫赫战功。

  我们先来到了隆中书院,隆中书院的墙上画着刘关张三人去请鼎鼎大名的诸葛亮的`壁画!一幅画中,刘关张三人在门外叩门求见,孔明的童儿开门告诉他们现在还不能会客;一幅画中,刘备刘玄德和诸葛亮诸葛孔明正在畅谈天下。

  又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关羽和张飞的铜像站在庭院里,他们俩就像两座镇山铁塔一般,屹立在庭院中。关羽的胸前飘着五柳长髯,他的征袍被风吹起,好像在烈烈作响。那张飞虎目圆睁,好威武啊!我们进到茅庐中,发现刘备和诸葛亮正在畅谈天下,小童也在旁边听着呢!

  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如果你站在电子屏幕前面,屏幕就会刷脸,你长得像三国中的哪个英雄,在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来。我站在屏幕前,屏幕上显示我是蔡文姬。我没怎么样,但妈妈却特别高兴!妈妈说:“呀!这是大才女呢!”。爸爸也刷了一下,他被刷成了董“卓”。妈妈大叫了一声:“你怎么变成董卓了!”我们凑*一看,不是董卓,是董允!幸亏爸爸不像大坏蛋董卓啊!爸爸又把伞当成枪,很勇猛地舞来舞去,我都感觉他都要戳中我了。屏幕照着他刷了一下,哇!这个屏幕好贴心呀!爸爸居然成为了天下第一武将—吕布!不过,这次他变成了董卓的义子!妈妈也刷了一下,她被刷成了大乔,乐得她都要疯了!

  我们走着走着,在一片竹海之中,一个古老的草屋闯入视线。咦?这里又会有什么东西呢?原来是被称为“阿丑”的黄月英正在织布呢!另一边房间里放着聪明至极的孔明,他面前的竹简、绢书堆得跟小山一样高,看来他还想变得再聪明一些。那时候,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诸葛孔明。当时,黄承彦说自己的女儿长得有点丑。其实,黄月英长得一点也不丑,他只是一种谦让的说法,看看诸葛孔明是否是重貌轻才之人。

  时间精灵把时间都带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望着古隆中,我仿佛看到了诸葛亮正轻摇羽扇跟我们告别。

古隆中游记作文2

  20xx年6月14日,我、妈妈和弟弟去古隆中游玩。古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为有山隆起而得名,它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走*大门,就来到有名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诸葛亮的名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跨入刻有“古隆中”的牌坊,仿佛走进了一千七百年前那兵荒马乱、战火横飞中的世外桃源,幽雅而宁静,古朴而凄凉。

  过了牌坊,顺着风景如画的林边小路走了30分钟,就来到了三顾堂,三顾堂里停放着刘备、关羽、张飞的雕像,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刘备与诸葛亮会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破坏,现在的三顾堂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门前有一棵一百多年的“怕痒树”,非常高大,很壮观!

  沿着石阶走20分钟,就来到了老龙洞,门口的石头很像龙,所以取名老龙洞。里面还有一条用石头雕刻的假龙,栩栩如生。只见它高昂着头,一片片鳞甲嵌在身上,眼睛睁得如铜铃一般,嘴半张开,泉水从龙嘴里涓涓流出,身体与山融为一体,好一副威武的样子!古隆*有十二景,各个景点都很美,说也说不尽,它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的脚步,希望你也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古隆中游记作文3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大而*坦,林不大而茂盛。"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古隆中这样描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妈妈带我来到古隆中,只见群山环绕,松柏参天,真是太美了。首先映入眼前的是雄伟壮观的古隆中大门,这大门很独特,由三个门组成,正中间是个大门,大门上印着三个红艳艳的大字———古隆中;两旁各有一个小门,门头上分别写着"宁静致远","澹泊明志";三个门中间有两个柱子,上面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三顾频频天下计",下联是"两朝开济老臣心"。望着这座大门,我不禁感叹道,原来门也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呀!

  我们走进大门,穿过绿荫小道,来到了"三顾堂",这可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因为这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只见大门口有一只乌龟托碑的石像,它的样子憨态可掬,仿佛在说:"快请进,快请进。"我大步走进三顾堂,"欢迎"我的是诸葛亮的玉石像,我似乎看到了诸葛亮摇头他的羽毛扇,正和刘务商量国家大事。我兴趣盎然地把三顾堂游了一遍,看的我眼花缭乱,浮想联翩,好像三顾茅庐的片段就浮现在我眼前。

  离开三顾堂,我们来到了古香古色的隆中十大景点之一的六角井,别看它其貌不扬,它可是诸葛亮住在这里的生活用井。我兴致勃勃地走上去仔细观察,发现井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郁郁葱葱的大树,有奔流不息的江河。我仿佛看见了诸葛亮正在这里打水呢!

  我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游完古隆中,在回家的路上,这些景色还若隐若现的浮现在我眼前。古隆中啊古隆中!你让我开阔了眼界,还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


古隆中作文600字 (菁华3篇)(扩展3)

——《隆中对》教案6篇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学*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解说:语文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通过本文学*,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自读程序]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当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自读点拨]

  一、《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三、“文眼”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五、诸葛亮的策略

  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却对全国的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如数家珍,可见其的确足智多谋。而他的规划和策略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的说理方法。

  (解说:“点拔”的目的在于导学。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阅读时真正掌握方法而应注意的重点,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讲深讲透”的依据。教学过程中,尤应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自主解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师“点到为止”即可,而不能包办代替。)

  [自读思考]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划出又段中与话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解说:“自读思考”采用与课文对比阅读的形式,既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又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展训练,对学生探究式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答案

  1、关于诸葛亮的语句(略)。

  2、对诸葛亮的看法:只要能从“可敬”的角度答出其足智多谋,从“可悲”的角度答出不被刘、关、张三人信任,才华不能充分施展即可。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延伸思考,开展研究活动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学*“记言”的史家笔法。

  2.巩固学*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理解和感悟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值得体会与学*。

  2.在学*中,除继续巩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外,还可选取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阅读,更为深入地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略人物魅力。

  3.进一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启发感悟思考。在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积累文言词汇,背诵精彩段落等方面放手组织合作学*,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时鼓励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鼓励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视频,导入新课学*。

  1.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片断。

  2.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视剧讲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3.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真正的收获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明确:是诸葛亮在隆中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4.老师评价,导入新课学*。

  正所谓“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走进陈寿的《三国志》,去重温那一次伟大的会谈吧!

  二、走进课文,合作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大家共同解答。

  2.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准确断句如:长句“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

  3.长句不多,容易读顺畅,齐读课文。

  正音: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壶浆

  4.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结合注解听读理解,初步把握大意,概括段落层次。不太理解的词句,就勾画下来共同讨论。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勾画。

  (2)请同学概括文章层次内容。

  明确:(参考)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介绍诸葛亮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2段)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4段)三顾茅庐后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5<6段)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3)交流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

  可能提出的句子有:“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

  三、品读对话,领略智者胸怀。

  1.课文最后,刘备感叹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什么让刘备有如此之感受呢?

  学生可能会说:是诸葛亮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诸葛亮的筹划很有道理,是诸葛亮的分析坚定了刘备的信心,等等。

  2.老师适时引导: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进行品读,参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想法,看看会从对话中发现些什么?

  3.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重点阅读课文第4段,共同发现。教师巡回指导,可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中。

  4.分享交流合作学*的探究成果,提高阅读的深入度,充分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可能有的思考:

  我们发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理由是当时北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有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的。只有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所以诸葛亮分析:刘备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益。另外,“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且荆州四通八达,“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所在地有利于成就霸业。

  我们发现诸葛亮确实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刘备见诸葛亮之前已经失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诸葛亮的分析指明了他的出路,正好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使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重拾了兴复汉室的信心。

  5.老师恰当评价,引导同学进行深入地探讨:这些发现很好地体现了“隆中对策”的作用,那么,诸葛亮除了为刘备谋得成就霸业的根据地外,还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他的雄才伟略呢?

  学生再次回到课文,进行思考讨论。

  诸葛亮提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北拒曹操,东联孙权的战略主张。这条主张说明了诸葛亮的目光远大,身居荒野而心怀天下。因为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只在与东吴联合抗曹,才有可能成就霸业。

  “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第二课时

  一、比较阅读,丰富认知视野。

  1.上节课我们观看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改编自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它又是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创作的。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小说里的文字,看看小说与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呢?

  2.下发小说片段,学生阅读,讨论。

  3.交流阅读感受,老师适时评价。

  学生可能有的感受:

  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了,注重细节的文学性,而史籍则重在记人物的语言。

  老师可点示一下:“记言”是我国史*实的一种方式,作者通过记下历史人物的语言,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思想。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细节描绘和文学加工的作用:如增强可读性等等。还可引导学生对照课文,看看小说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以便更好地体会不同体裁的特点。如:小说细致描写了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就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也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又如:小说详细加工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开始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还说要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后来又一再忍耐不住要耍横,这样就更好地衬托了刘备的真挚情义。

  课文仅从语言上刻画了诸葛亮的形象,而小说还从多方面展现了诸葛亮的个性,如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这样再回到课文中,对诸葛亮的认识就不在是*面的,而是立体的了。比如:他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勿庸质疑,另外还感受到了他的清高和孤傲,如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然而“时人莫之许”,说明他很少与常人接*。再如: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说明他不追名逐利,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求荣。

  二、巧妙延伸,感悟人物风采。

  1.看来,不同的版本还能触类旁通,通过小说和史籍的对比阅读,我们还有了对人物的很多新发现。读了《隆中对》,又读了《三国演义》,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段精练的话表达你对他的感受。

  此项旨在引导学生的个性评价,鼓励多角度,同时训练口头表达的精炼顺畅。

  2.同学们谈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的内容:智慧谋略方面,悲剧命运方面,忠心耿耿方面,镇定兼具温情方面,传说中神奇的方面等等。

  3.教师小结。

  每个人眼中的诸葛亮都是各具丰采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搜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更好地认识他,使自己心中的诸葛亮形象更加丰满。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了解诸葛亮的简单生*事迹、东汉末诸侯割据的状况和三国鼎立的形势图,以期对文本的背景资料有一些基本的感性接触。

  创意说明

  变换角色,激发学生参与学*的兴趣;虚拟对话,领略古人情怀。

  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理解和领会本传节选部分详言略事的特点与严整的行文结构。

  2感受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远见。

  3感悟和把握诸葛亮垄亩隐居却全知天下的青年政治家的胸襟韬略,获得年少奋发可为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歌词导入,营造气氛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英雄的诸葛亮成功预测了天下三分,并造就了刘备以一个极弱现实实现最终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的建国神话,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古今战略决策经典。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课文(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2、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稍后全班交流。

  3、交流不懂的字词句。(形式: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最后老师点评。)

  4、老师提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作答。(可以当堂提问,也可以出示幻灯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文眼是哪句话?为什么?

  2.趣味感知隆中方略。教师出示古三国军事地图,要求学生转变角色充当诸葛亮为台下的刘备(由同学们充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策略应对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这样的句子是好找的,但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呢,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了,这时,老师应适时点拨。隆中对前,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徐庶却谓为信然,为文章的蓄势内容; 隆中对时,诸葛亮分析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畅达,从中可以想像到诸葛亮讲话时意气风发的神态,对策本身那不容置疑的力量更足以证明诸葛亮自比管、乐并非妄说,此段仍扣紧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一句 ;隆中对后,关、张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情好日密却不悦,刘备便对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一反一正,犹如高潮之后的余波,把诸葛亮的形象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

  2.学生对照地图解说的时候,要启发学生说出诸葛亮那种意气风发的神采,说出诸葛亮那种酣畅淋漓的气势,还要注意说话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 四人小组在台下练*,然后派几个代表上台说,同学们结合课文点评代表们的优劣所在。)

  四、品读课文,揣摩妙点

  同学们精读课文,就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详略、战略思想等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下品读仅供参考:

  A.结构:蓄势--高潮--余波

  B.条理:隆中对话的条理性,不可争、不可图--可争、可图--争与图的具体步骤和规划(按照这个条理指导背诵)

  C.详略:隆中对话正面详写突出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侧面略写他人的评论、语言、行为烘托诸葛亮的形象。。

  D.语言:(要引导学生品味言简而意丰的特点)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仅仅用22个字,就把诸葛亮的生活状况、思想状貌、体躯外貌以及生*抱负勾画出来。

  2.再如诸葛亮对策后写刘备的反响,只用一个善字

  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写了出来。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E.思想: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两点是最可贵的,实事求是和强调人的因素。曹操的实力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诸葛亮认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语气侧重在人谋的正确。这里,诸葛亮指出了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

  从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实际情况出发,诸葛亮制定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方案。在制定这一方案时,主要也是从人的因素来考虑的。

  诸葛亮在分析曹操和孙权的情况以后指出:刘备只能在曹操、孙权的势力范围之外谋出路--首先夺荆州这个用武之国和沃野千里的益州。诸葛亮制定这一方案时,更充分地考虑到人的因素:荆州的刘表不能守益州的刘璋又暗弱汉中的张鲁不知爱抚人民,有本领的人都不想为他出力而思得明君。这就提供了夺取荆、益的客观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只有人和,才能成就霸业,这样的思想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五、虚拟对话,思接千载

  由精通三国的同学演绎诸葛亮(也可把全班分成两组),同学们可根据课文提炼有趣话题,虚拟对话,古今碰撞,更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和古人情怀。

  教师可提供以下话题:

  1.在《隆中对》中,您很重视人的力量,为何在您去世后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

  2.操既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你为什么不投奔曹操尽快统一*结束民不聊生的日子?

  3.你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兵分两路,形成钳形之势,这种形势为何没出现?

  六、背读课文,积累语言

  根据隆中对策的思路,进行背诵。

  相关链接:

  (一)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8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琼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27,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思考:从这段文字中,诸葛亮是如何帮助刘备摆脱困境,跨有荆、益的?

  (二)

  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

  思考:明代的罗贯中以《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作为蓝本,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让我们来读一读罗贯中的小说,看看小说和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依据

  “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文章在介绍了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尽地叙述了二人会面的对话,对会面的经过则一笔带过,借诸葛亮之口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形势,同时也展现出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堂但乾坤已定的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这种“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重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传统与特色。

  “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颂,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本文是史书中最早记载诸葛亮的篇章,它为后人生发故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新课标要求7—9年级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倡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路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记言”的史传写法

  这篇文章对刘、诸葛二人会面的经过写得相当简略,大部分笔墨都用来写二人的对话,这种“记言”的写法是我国史传的特色,它降低了文章故事的情节性,但却将故事中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反映得清晰明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

  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

  “记言”写法有效地突出了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他身居乡野而指点江山、定鼎天下。教学中,要能领会这种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追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古代词语,尝试和练*辨析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辨析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在把握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彩环节和重点内容要能够复述甚至诵记,以不断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式

  推动合作学*

  文言文的学*要加强诵读,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同伴互教、互读、互评、互议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提高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推动学生形成合作学**惯,指导多种方式的互助学*。

  组织阅读比较

  通过史传文学《隆中对》和小说《三国演义》(片段)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对照中辨别和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了解它对小说等其他语言艺术方式的影响。

  启发思考感悟

  学*者的学*,不应该是教师的灌输和给予。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实现学*目标的关键,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过程中应该不断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针对性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构思

  欲识他年分鼎处——诗为引子。导入

  通过吟诗,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关注的目光逐步引到隆中和隆中对上。

  文从句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

  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辨析词语古今的变化,为深入阅读课**进一步的铺垫。

  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引导学生理清刘备、诸葛亮二人对话的含义,重点品读诸葛亮话语的深刻含义和政治价值,体会其超群的政治智慧。

  他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延伸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片段),通过课文与小说片段的比较,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小说与史传文学的渊源。

  缭绕清流牵一脉——读物为活水,推舟

  交流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印象和感受,布置学生搜集整理诸葛亮的故事的课外作业 。

  课堂实录

  欲识他年分鼎处——诗为引子。导入

  师:“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份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轻松短小四句诗,却颂赞了《隆中对》里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啊。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师:你从这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卧龙”谁不知道啊,诸葛亮呗。

  师: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人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事情和收获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啊。这首诗可不只是写到“茅庐三顾心相知”的佳话,写的还有“先生分鼎画图中”啊!

  生:这几句诗是在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师:不错,正是写诸葛亮为刘备筹划天下大事一事。《隆中对》也就是在写这次诸葛亮如何“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随着陈寿的《三国志》去回访那一次令后人赞叹不已的会面吧!

  文从旬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儿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长句如“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

  师:本文长句不多,朗读起来比较顺畅。那我们就重点来扫除一下理解上的障碍。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的含义,概括一下文章先后写了哪些内容?如果不太理解的词句,就标记下来,我们共同讨论。(师范读)

  生: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这个诸葛亮的基本情况,第2段是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第3、4段写三顾茅庐见面后的一番对话,第5、6段写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师:这位同学已经把文章的大意逐层进行了准确的概括。文章中还有哪些词句你不太理解,请提出来向大家请教。(学生就“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语句的理解提出质疑在同学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师:扫除了阅读的障碍,让我们回到阅读的主阵地上来,欣赏这为后人景仰的会面。

  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师: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这番对话是否确实让刘备有如获至宝之感呢?如果让你通过阅读来判断这一点,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生1:我会分析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2:我会分析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生:还可以观察刘备在隆中会面前后对诸葛亮有怎样的变化。

  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阅读任务和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合成小组,认真阅读课文,共同发现,一会儿,结合原文或者你了解的资料把你们的收获谈出来让大家鉴别和分享。(生分组,自由阅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重点参与从“诸葛亮的筹划是否有道理”的角度来思考的同学的讨论)

  生:我们是从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这个角度来阅读的。我们共同阅读了第4段,感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

  师:为什么说是“面对现实”的呢?

  生:诸葛亮分析了刘备面临的现状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州和益州。因为,背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有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的。而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适合刘备去发展。

  师:为什么说诸葛亮的分析是“讲求实际”的呢?

  生1:诸葛亮指给刘备的出路是一个退可守,进可攻的地方。益州拥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荆州四通八达,是“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所在地可谓攻守兼备。

  生2:我们是从“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角度来看的。刘备在寻找诸葛亮时已经是一败再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有一块稳定之所,而自己又无计可施,就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的分析指明了他的出路。

  生3:我们感到刘备在与诸葛亮会面前后的态度变化明显。先前,刘备对诸葛亮还有轻视之心,在别人推荐时,根本就没有打算去请,只是说了句:“君与俱来”;在徐庶的劝告下才发生了变化。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情感“犹鱼之有水”,显得十分欣喜和满足。

  师:大家的发言都说明诸葛亮隆中一*话确实有充分的价值。除了像刚才同学们谈到的那样解决了刘备安身之所外,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呢?我们再听听这段谋略,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和课文,辨别出这番话中还有哪一条治国良策?(师朗读)

  生:诸葛亮还向刘备提出了“与孙权联合”的思路一“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师:这条谋略有什么价值呢?结合课文的分析谈一谈。

  生: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

  师:“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他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师:刚才我们阅读了晋代史籍《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明代的罗贯中以此作为影子,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让我们来读一读小说里的文字,看看小说与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呢?(下发小说片段,学生阅读,讨论)

  生: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了,而且从很多细节上进行了文学加工,而史籍很少注意事件发展中的细节,但是对人物的语言表述得十分详细。

  师:把事件的经过简略带过,但把人物的语言记载得十分详尽,这是我国史*实的一种方式,成为“记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史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讨论)

  生:清楚地记下历史人物的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思想。

  师:那,小说有更多的细节描绘和加工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读起来有吸引力。

  师:大家一定更喜欢读这段摘出来的小说喽。那我们就来看看它在史籍纪录的事实基础上做了哪些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

  生1:小说写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就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

  生2:小说详细写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开始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还说要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后来又一再忍耐不住要耍横,这样就衬托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

  师:课文里有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衬托手法呢?

  生l:有。课文最后两段中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日益密切时,“关羽、张飞不悦”,此时刘备放下三人过去长期形成的友谊,表明自己“有孑L明,犹鱼之有水“。这个细节有力衬托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

  生2:小说还刻画了诸葛亮的个性,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

  生3:诸葛亮推辞刘备,并不是真的推辞不受,而是试探刘备邀请自己的诚意罢了。

  师:你从什么地方得到这样的感受呢?

  生:“玄德日:‘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日:‘愿闻将军之志。”’当刘备一再恳求的时候,诸葛亮就改变了态度。

  师: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呢?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

  生1:课文中的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他为刘备确定政治路线时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此外,诸葛亮给人的印象还有孤傲的特点,这可以从课文两处地方看出来:一是第l段中写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然而“时人莫之许”,只有少数几个朋友了解。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说明他很少与常人接*,当然就难以被大家所熟悉了。

  生2:诸葛亮的孤傲还有一处体现,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像有的人追名逐利,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求荣。

  师:想不到,通过小说的启发,我们还得到了对史籍中的人物的很多新发现。读了《隆中对》,读了《三国演义》,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段精练的话表达你对他的感受。

  缭绕清流牵一脉——课外为活水。推舟

  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沉着果断,战无不胜,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和化身。

  生2:诸葛亮是一个令人忧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懦弱无能的后主刘禅是一个扶不起来*,他不仅不能继承他父亲的宏图伟业,而且连自己的德性都不能约束好,最终成为别人的阶下囚,让诸葛亮的一生心血付诸东流。历史好像给超凡脱俗的诸葛亮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

  生3:他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船借箭的神机,有七星坛借风的诡异,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有火烧赤壁的刚毅,有三气周瑜的尖锐,……他,诸葛亮,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的戏剧。

  师:我发现大家对诸葛亮的感受,很多都来自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历史中那个真实的诸葛亮呢?他就隐藏在我们熟悉的这个诸葛亮之后。不过,不要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诸葛亮。让我们多多搜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诸葛亮”成为最精彩的一个吧。

  教学反思

  本文文字较为*易,学生的合作学*应有效组织,否则变成文言疏通串讲,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

  对比阅读对彰显出原文本的特色极为有利。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选择好拓展阅读的对比文本,形成风格反差;其次,在教学过程 中要把握对比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原文本的解读而不是其他,否则原文本会被淡化,会成为一道引子,教学就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要充分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从表达者的认识水*、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需求等角度去理解他对文本的诠释,理解他对对象的感悟。同时,要因势利导,不断提升他们的表达水*和思维视角.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学*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解说:语文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通过本文学*,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自读程序]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古隆中作文600字 (菁华3篇)(扩展4)

——古隆中导游词6篇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古隆中。又称葛亮故居、诸葛庙,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在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増长智慧”。希望各位在参观完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这样来描绘古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错”。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这样来描绘古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错”。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这里清静幽雅,天苍山青水碧。隆中山、乐山、旗山三山环拱,隐若玦环。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这里古迹众多,文化沉淀丰富。诸葛亮当年活动遗迹:草庐、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梁父岩等历千年而安然。先贤凭吊诸葛亮,引以托情的*、卧龙深处、隆中书院、古牌坊以及众多借以托志的碑碣石仍旧相间茂林修竹。

  这里文豪云集,志士倾吐情怀。晋代*凿齿,唐代崔道融、宋代苏轼、明代王越等都吊古隆中。现代郭沫若先生亦挥毫抒情,党和**更有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之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

  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17岁定居隆中一处依山傍水的村庄,过着边耕边读的田园生活。这就是胡曾在《南阳》一诗中所咏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诸葛亮躬耕南阳,与古代一些逃避现实的隐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间,他发奋读书,广交士林,认真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史实,以“观其大略”,还密切注视着天下形势,自比管仲、乐毅,视社会的安定与动荡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有人把他与当时一位杰出人物——庞统,并称为“卧龙”和“凤雏”。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

  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古隆中牌坊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现为我们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

  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这也成了诸葛亮一生中的治世明言。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上三代人心贤良,下三代人心不古,但是诸葛亮虽然出生和生长在下三代,其为人和修养,以及才能均能够与上三代的贤良相比,所以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和仲在*古代是指老大和老二的意思,伊吕是指辅汤灭戟(夏)的伊尹,助武王伐纣(商)的吕尚,萧曹是指辅佐刘邦起义,功勋显赫的酇(zan)候的萧何,以及西汉大臣,屡立战功,被封为*阳侯的曹参,这句诗把诸葛亮和古代的其他一些贤人做了对比,称赞诸葛亮的文韬略与伊吕不相上下,他处理政事、军事、外交等国事胸有成竹,指挥作战从容调度,就连萧曹二人都显得有些逊色,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

  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现为我们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这也成了诸葛亮一生中的治世明言。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上三代人心贤良,下三代人心不古,但是诸葛亮虽然出生和生长在下三代,其为人和修养,以及才能均能够与上三代的`贤良相比,所以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和仲在*古代是指老大和老二的意思,伊吕是指辅汤灭戟(夏)的伊尹,助武王伐纣(商)的吕尚,萧曹是指辅佐刘邦起义,功勋显赫的酇(zan)候的萧何,以及西汉大臣,屡立战功,被封为*阳侯的曹参,这句诗把诸葛亮和古代的其他一些贤人做了对比,称赞诸葛亮的文韬略与伊吕不相上下,他处理政事、军事、外交等国事胸有成竹,指挥作战从容调度,就连萧曹二人都显得有些逊色,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小虹桥过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桥了。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经常看到小虹桥,但是为木桥,而现在我们看到的石板汉白玉的石板小虹桥是1984年重新修建的,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

  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当时正处于大雪过后,黄老先生正骑着小毛驴从女婿家出来,口中吟诗道:“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瘦……,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刘备一看此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心中早就久仰诸葛亮的文采,误以为诸葛亮,大喜过旺,慌忙参拜,闹了一场误会。从此,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了。

  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徊,难得让人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

  襄阳古隆中是1994年经*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区。风景区里有隆中山,大旗山,小旗山……隆中山主峰海拔306米,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山下泉水小溪,流水潺潺。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坦,林不大而茂盛。”现在有三顾堂,草庐亭、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彩虹桥,*等众多名胜古迹。

  襄阳古隆中之所以闻名天下,是因为它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此隐居读书躬耕,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的地方。诸葛亮在此躬耕,十年期间,他发奋读书,广交士林,密切注视着天下形势,自比管仲、乐毅,最终成为三国时期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请大家细细游览,在游览的过程中,不要乱扔垃圾,乱涂乱画,请大家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好吗?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襄樊,我是大家本次隆中之行的导游__,您叫我X导就可以了。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希望我的导游服务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的高兴,玩得开心。

  各位,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古隆中的牌坊它是隆中的标志,清光绪19年湖北提督程文秉组织修建。仿木结构,四柱三门楼式,高约六米,长约十米,用青石开榫组装而成。我们看到在牌坊正面大门上雕着“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门术线雕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古人竟然是这样了解诸葛亮,知道诸葛亮靠淡泊、宁静而成为了大才,又在刘备的“三顾”诚请下拿出了建国大纲《隆中对》,帮助刘备、刘禅两代人立国续业,可谓“老臣”忠心一片,现在大家跟我到牌坊的背面,上方刻着“三代下一人”,两边门术上刻着“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夏、商、周三代之下,无人能与诸葛贤相相比,他可与扶汤灭桀的伊尹,助武王灭纣的吕尚称兄道弟,不分高下,指挥作战从容调度,连西汉大臣萧何曹参也暗然失色,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可以自由拍照留念。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的躬耕田,与之遥遥相对的那座亭子叫“抱膝亭”,是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隆中时常抱膝长呤,继续前行50米,就是草庐碑了,正面有“草庐”两个字,背面是“龙卧处”三个字,襄阳名士庞德公认为诸葛亮是“骄龙”误入浅水湾,一遇风雨便化龙:后来发生的事也恰好验证这句话。

  顺着这条小路继续前行,诸葛亮的武候祠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它位于隆中山腰,始建于晋朝,历代维修不断,如今的武候祠是四进三院的清代层台建筑,现在我们看到一殿内的这尊诸葛亮铜像是全国唯一的一尊仿真诸葛像,您看诸葛亮身披八卦衣,手握羽毛扇,一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好学,为师母所赏赐的,穿过走廊,我们来到了二殿,二殿内主要陈列的是*、郭沫若等名人的匾额,题词和对联,大家看到正中是挂的这幅中堂是我国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其中他将诸葛亮与陶渊明作了一番比较,从而得出了这样自己结论:诸葛亮与陶渊明是有着雄才大略远大抱负的一代谋士,而在仕途上却结局迥然,主要取决于是否遇到像刘备这样的明君,民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他同样做了一番大胆的猜测,如果让陶也遇到贤主,他的桃花源记未尝不会现实于天下,同样使诸葛亮终身隐逸,潜心研究,其诗作也未尝不如陶渊明,不知道您是否同意郭老的看法,边走边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祠的大殿,其中供奉的是诸葛亮以其儿子诸葛瞻,孙尚的塑像,他们一家三代都为国家的复兴献出了生命,同样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在大殿的左侧分别有两个偏殿,娘娘殿和三义殿,是为纪念诸葛亮的贤内助黄月英和桃园三结义而修建的,您可以过去看一下。

  参观完武候祠让我们一起去诸葛亮的家里看看吧,1800多年过去了,诸葛亮的家也历经了沧桑的变化,明襄简王朱见淑认为诸葛草庐风水好,就在这里建了自己的坟墓,后人称其是毁人阳宅,建其阴宅,我们在这里只能见到襄简王的陵墓封谁和墓帝的清代建筑“草庐亭”,这就是诸葛亮当年草庐的真正所在,不过诸葛亮家中的“遗物”还有一样存在,那就是前面的那口“六角井”,它也是判断草庐位置的唯一证据。

  下了这段石阶,从这扇小门里进去,我们就到了“三顾堂”相传诸葛亮在这里接见了刘备、著名的“隆中对”就发生在这里,今天的三顾堂保持了光绪年间的风格,陈列有复制的诸葛亮几案和卧榻。门口有古柏三株,传说是刘关张三顾茅庐的栓马树,现在您看这里还拴着几匹马,您可以骑上它在三顾堂前拍个照,体会一下三顾茅庐的感觉。

  出了三顾堂,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仿汉建筑“诸葛草庐“,1987年重建,其建筑面积有463。5*方米,分前后两个院落,由草堂、客房、卧室、厨房,内走廊等组成,这是后人想像的诸葛亮的居住之处,可能稍微地弥补一下我们无法见到1800年前的诸葛草庐真迹的遗憾了!

  出了“草庐“,沿着溪水向西走,我们一真可以追溯到溪水的源头老龙洞,泉水从老龙洞里流出,冬缓夏涌,汩汩不绝,泉眼周围是20多亩大片*坦的农田,非常适宜耕作,可谓是天下旱涝十年也不怕,此山冲是绝对是旱涝保性之地,诸葛亮当年选中这块隐秘的山冲在隐居,真是有慧眼啊!诸葛亮说自己“敬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是啊,在这样静幽的环境里,若没遇上刘备真诚的屈驾三顾,他可能就在这山冲里当“陶渊明”过一辈,那样的话,*就多了一位普通*凡的农民,而少了一位谋略千里,料事如神的一名名相,岂不遗憾啊。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隆中之行马上就要结束了,不知道面对这具有传奇色彩的诸葛亮1800年前的寓居之地,您有什么感想,您看这群山如海,松涛声声,真像在大海中一样,诸葛亮是不是正像一条卧龙蜇伏在浅湾中呢,真诚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欢迎您再到隆中来!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襄樊游览观光!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古隆中。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在吹牛。三国演义120 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隆中诸葛亮故居,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之一。 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这里清静幽雅,天苍山青水碧。隆中山、乐山、旗山三山环拱,隐若玦环。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这里古迹众多,文化沉淀丰富。诸葛亮当年活动遗迹:草庐、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梁父岩等历千年而安然。先贤凭吊诸葛亮,引以托情的*、卧龙深处、隆中书院、古牌坊以及众多借以托志的碑碣石仍旧相间茂林修竹。

  这里文豪云集,志士倾吐情怀。晋代*凿齿。唐代崔道融、宋代苏轼、明代王越等都吊古隆中。现代郭沫若先生亦挥毫抒情,党和**更有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之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17岁定居隆中一处依山傍水的村庄,过着边耕边读的田园生活。这就是胡曾在《南阳》一诗中所咏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诸葛亮躬耕南阳,与古代一些逃避现实的隐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间,他发奋读书,广交士林,认真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史实,以“观其大略”,还密切注视着天下形势,自比管仲、乐毅,视社会的安定与动荡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有人把他与当时一位杰出人物——庞统,并称为“卧龙”和“凤雏”。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 古隆中牌坊 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作为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小虹桥 过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桥了。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以为诸葛亮,闹了一场误会。从此,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了。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 * 绕过牌坊,拾级而上,便是*。现存*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树,据说为明末时植,每年盛花季节清香扑鼻。中设庭院。祠内所陈列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间在广西出土的铜战鼓。相传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用过的战鼓。 *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祠内庭院错落,淡雅幽静。*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厅、西厅、后厅分别陈列着“诸葛亮生*简介”,后厅里还存放着一尊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多得数不胜数。目前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执。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过不少笔墨官司。 “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不能向着家乡,将*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武侯词是隆中的主要建筑,睹物言情,赵孟若在《书汉丞相诸葛武侯传后》诗中“万古君臣一鱼水,死生不变见英雄”的句子,确切地说明了诸葛亮和刘备的良好关系。诸葛亮自公元207年离开隆中,次年即一举促成了孙(权)刘(备)联盟,他在“羽扇纶巾谈笑间”,使得曹操的强大水军“樯橹灰飞烟灭”。从而赢得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整顿赋税,充实军备。公元211年,盘据益州(四川)的刘湾派法正迎接刘备入蜀,共同抵御曹军。诸葛亮则从荆州率领张飞、赵云溯江而上,与刘备会师成都。此后,刘备自领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事,总揽军政。 刘备据有荆、益,初步实现了隆中决策的战略布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奠定了鼎足之势。在这短短的七年之中,诸葛亮运筹帷幄,竟然使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有了一块不小的根据地。 后来,荆州失陷,刘备领兵出三峡,进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东),舍舟登陆,“树栅连营七百里”,兵力分散,遭到吴的沉重打击,刘备一败涂地。清退到白帝城(今四川奉节)时,已经病危。临终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虽是一番真心话,而诸葛亮那“勤勤陈说扶汉室,慷慨感义许驱驰”的初衷,却始终不变。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诸葛亮以丞相辅政,封武乡侯,开始治事,又领益州牧,政事不分大小都由他决定。他“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放危难之秋”。而他尽力辅佐刘禅,一直到自己停止了呼吸,体现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高风亮节。 公元227年,以汉中为大本营,诸葛亮亲自率师10万出征,北伐曹魏,谋求蜀汉的统一。临行前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出师表》,希望刘禅发奋图强的一片苦衷,至今读来仍能使人“寒涕垂”。 在北伐曹魏期间,他已是统帅,遇有用人不当,贻误军机,他就弓;咎自责,以谢国人。他在挥泪斩了“言过其实”、爱说大话的马谡以后,恳切上书,承担全部责任,表明自己是“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是“授任无方”,以致“恤事多阁”,自请降级三等,以示惩戒,还颁发《劝将士勤攻己阙教》,要求部下勤於批评,随时指出他的缺点错误。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陕西五丈原郭氏坞(在今*县西南),终年54岁,葬於定军山。“出师未捷身先死”,蜀汉军队不得不撤回汉中。目空一切的司马懿在巡视了诸葛亮所布置的阵地后,也不得不叹服他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在从政方面,是以国为重,毫无利己之心。刘备托孤时,刘禅才17岁,他悉心辅助刘禅,常劝他不要“塞忠谏之路”,如果“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家之害也。”他希望刘禅注意做到“纳言之政”。说是“为政之道,务於多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万物当其目,众音住其耳。”否则举国“惟争一人”,后果不堪设想。而他自己“任重才轻,故多阙漏”,需要广开言路,鼓励人们多提不同意见。而且他不许亲人干预政治。所以,他“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诸葛亮在生活上也很俭朴。死后,的确做到了不使自己“内有徐帛、外有赢财”。他在上表刘禅时曾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徐饶。”诸葛亮以身许国,说到做到,在*历史上确是难得的可贵。诸葛亮无论从政、治军都堪称千古奇才,道德又清高,故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崇敬。西晋时,镇南将军刘弘到了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其阎。”在宋代以前,隆中就建起了供人们祭祀的祠堂。到了明代,分封在襄阳的襄简王未见淑,看中了隆中这卧龙伏凤的绝好风水,竟攫为自己的墓地,使诸葛亮故宅的建筑俱毁无遗。现在的武侯词,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的,砖木结构,飞檐叠瓦,前后三进,中设庭院。 1958年正殿经过修缮,至今保护得很好。殿内正中悬挂的“汉武侯像”拓片,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雕刻。后殿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真是“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三顾堂 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顾堂,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据说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这里拴过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顾堂。堂内陈列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三顾堂内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门前的三棵古柏,相传是刘、关、张挂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现存的为后人所栽,当无可置疑。 唐代冯志韵草庐诗说:“卧龙人去远,此地尚名冈。身应营星陨,心期国祥长。老臣犹有像,炎汉已无光。所幸遗民在,凭君一劝耕。”他写诗的时候,草庐当还完好,而今草庐已无故迹可寻,留下的只有一个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个由后人建造的六角形庐亭,覆盖红、绿、黄三色琉璃瓦,多少弥补了当年草庐的情趣。 踏进大门,一股花香扑面而来,院内花木清幽。两旁廊壁上砌嵌着数十块石碑,分别刻有隆中全景图、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还刻有一些古人诗词,以示孔明一生功业。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襄樊游览观光!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古隆中。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在吹牛。三国演义120 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隆中诸葛亮故居,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之一。 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这里清静幽雅,天苍山青水碧。隆中山、乐山、旗山三山环拱,隐若玦环。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这里古迹众多,文化沉淀丰富。诸葛亮当年活动遗迹:草庐、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梁父岩等历千年而安然。先贤凭吊诸葛亮,引以托情的*、卧龙深处、隆中书院、古牌坊以及众多借以托志的碑碣石仍旧相间茂林修竹。

  这里文豪云集,志士倾吐情怀。晋代*凿齿。唐代崔道融、宋代苏轼、明代王越等都吊古隆中。现代郭沫若先生亦挥毫抒情,党和**更有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之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17岁定居隆中一处依山傍水的村庄,过着边耕边读的田园生活。这就是胡曾在《南阳》一诗中所咏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诸葛亮躬耕南阳,与古代一些逃避现实的隐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间,他发奋读书,广交士林,认真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史实,以“观其大略”,还密切注视着天下形势,自比管仲、乐毅,视社会的安定与动荡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有人把他与当时一位杰出人物——庞统,并称为“卧龙”和“凤雏”。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 古隆中牌坊 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作为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小虹桥 过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桥了。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以为诸葛亮,闹了一场误会。从此,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了。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 * 绕过牌坊,拾级而上,便是*。现存*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树,据说为明末时植,每年盛花季节清香扑鼻。中设庭院。祠内所陈列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间在广西出土的铜战鼓。相传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用过的战鼓。 *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祠内庭院错落,淡雅幽静。*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厅、西厅、后厅分别陈列着“诸葛亮生*简介”,后厅里还存放着一尊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多得数不胜数。目前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执。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过不少笔墨官司。 “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不能向着家乡,将*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武侯词是隆中的主要建筑,睹物言情,赵孟若在《书汉丞相诸葛武侯传后》诗中“万古君臣一鱼水,死生不变见英雄”的句子,确切地说明了诸葛亮和刘备的良好关系。诸葛亮自公元207年离开隆中,次年即一举促成了孙(权)刘(备)联盟,他在“羽扇纶巾谈笑间”,使得曹操的强大水军“樯橹灰飞烟灭”。从而赢得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整顿赋税,充实军备。公元211年,盘据益州(四川)的刘湾派法正迎接刘备入蜀,共同抵御曹军。诸葛亮则从荆州率领张飞、赵云溯江而上,与刘备会师成都。此后,刘备自领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事,总揽军政。 刘备据有荆、益,初步实现了隆中决策的战略布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奠定了鼎足之势。在这短短的七年之中,诸葛亮运筹帷幄,竟然使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有了一块不小的根据地。 后来,荆州失陷,刘备领兵出三峡,进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东),舍舟登陆,“树栅连营七百里”,兵力分散,遭到吴的沉重打击,刘备一败涂地。清退到白帝城(今四川奉节)时,已经病危。临终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虽是一番真心话,而诸葛亮那“勤勤陈说扶汉室,慷慨感义许驱驰”的初衷,却始终不变。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诸葛亮以丞相辅政,封武乡侯,开始治事,又领益州牧,政事不分大小都由他决定。他“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放危难之秋”。而他尽力辅佐刘禅,一直到自己停止了呼吸,体现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高风亮节。 公元227年,以汉中为大本营,诸葛亮亲自率师10万出征,北伐曹魏,谋求蜀汉的统一。临行前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出师表》,希望刘禅发奋图强的一片苦衷,至今读来仍能使人“寒涕垂”。 在北伐曹魏期间,他已是统帅,遇有用人不当,贻误军机,他就弓;咎自责,以谢国人。他在挥泪斩了“言过其实”、爱说大话的马谡以后,恳切上书,承担全部责任,表明自己是“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是“授任无方”,以致“恤事多阁”,自请降级三等,以示惩戒,还颁发《劝将士勤攻己阙教》,要求部下勤於批评,随时指出他的缺点错误。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陕西五丈原郭氏坞(在今*县西南),终年54岁,葬於定军山。“出师未捷身先死”,蜀汉军队不得不撤回汉中。目空一切的司马懿在巡视了诸葛亮所布置的阵地后,也不得不叹服他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在从政方面,是以国为重,毫无利己之心。刘备托孤时,刘禅才17岁,他悉心辅助刘禅,常劝他不要“塞忠谏之路”,如果“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家之害也。”他希望刘禅注意做到“纳言之政”。说是“为政之道,务於多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万物当其目,众音住其耳。”否则举国“惟争一人”,后果不堪设想。而他自己“任重才轻,故多阙漏”,需要广开言路,鼓励人们多提不同意见。而且他不许亲人干预政治。所以,他“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诸葛亮在生活上也很俭朴。死后,的确做到了不使自己“内有徐帛、外有赢财”。他在上表刘禅时曾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徐饶。”诸葛亮以身许国,说到做到,在*历史上确是难得的可贵。诸葛亮无论从政、治军都堪称千古奇才,道德又清高,故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崇敬。西晋时,镇南将军刘弘到了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其阎。”在宋代以前,隆中就建起了供人们祭祀的祠堂。到了明代,分封在襄阳的襄简王未见淑,看中了隆中这卧龙伏凤的绝好风水,竟攫为自己的墓地,使诸葛亮故宅的建筑俱毁无遗。现在的武侯词,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的,砖木结构,飞檐叠瓦,前后三进,中设庭院。 1958年正殿经过修缮,至今保护得很好。殿内正中悬挂的“汉武侯像”拓片,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雕刻。后殿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真是“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三顾堂 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顾堂,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据说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这里拴过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顾堂。堂内陈列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三顾堂内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门前的三棵古柏,相传是刘、关、张挂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现存的为后人所栽,当无可置疑。 唐代冯志韵草庐诗说:“卧龙人去远,此地尚名冈。身应营星陨,心期国祥长。老臣犹有像,炎汉已无光。所幸遗民在,凭君一劝耕。”他写诗的时候,草庐当还完好,而今草庐已无故迹可寻,留下的只有一个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个由后人建造的六角形庐亭,覆盖红、绿、黄三色琉璃瓦,多少弥补了当年草庐的情趣。 踏进大门,一股花香扑面而来,院内花木清幽。两旁廊壁上砌嵌着数十块石碑,分别刻有隆中全景图、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还刻有一些古人诗词,以示孔明一生功业。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古隆中。又称葛亮故居、诸葛庙,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在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増长智慧”。希望各位在参观完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这样来描绘古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错”。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这样来描绘古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错”。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这里清静幽雅,天苍山青水碧。隆中山、乐山、旗山三山环拱,隐若玦环。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这里古迹众多,文化沉淀丰富。诸葛亮当年活动遗迹:草庐、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梁父岩等历千年而安然。先贤凭吊诸葛亮,引以托情的*、卧龙深处、隆中书院、古牌坊以及众多借以托志的碑碣石仍旧相间茂林修竹。

  这里文豪云集,志士倾吐情怀。晋代*凿齿,唐代崔道融、宋代苏轼、明代王越等都吊古隆中。现代郭沫若先生亦挥毫抒情,党和**更有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之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

  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17岁定居隆中一处依山傍水的村庄,过着边耕边读的田园生活。这就是胡曾在《南阳》一诗中所咏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诸葛亮躬耕南阳,与古代一些逃避现实的隐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间,他发奋读书,广交士林,认真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史实,以“观其大略”,还密切注视着天下形势,自比管仲、乐毅,视社会的安定与动荡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有人把他与当时一位杰出人物——庞统,并称为“卧龙”和“凤雏”。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

  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古隆中牌坊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现为我们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

  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这也成了诸葛亮一生中的治世明言。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上三代人心贤良,下三代人心不古,但是诸葛亮虽然出生和生长在下三代,其为人和修养,以及才能均能够与上三代的贤良相比,所以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和仲在*古代是指老大和老二的意思,伊吕是指辅汤灭戟(夏)的伊尹,助武王伐纣(商)的吕尚,萧曹是指辅佐刘邦起义,功勋显赫的酇(zan)候的萧何,以及西汉大臣,屡立战功,被封为*阳侯的曹参,这句诗把诸葛亮和古代的其他一些贤人做了对比,称赞诸葛亮的文韬略与伊吕不相上下,他处理政事、军事、外交等国事胸有成竹,指挥作战从容调度,就连萧曹二人都显得有些逊色,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

  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现为我们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这也成了诸葛亮一生中的治世明言。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上三代人心贤良,下三代人心不古,但是诸葛亮虽然出生和生长在下三代,其为人和修养,以及才能均能够与上三代的贤良相比,所以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和仲在*古代是指老大和老二的意思,伊吕是指辅汤灭戟(夏)的伊尹,助武王伐纣(商)的吕尚,萧曹是指辅佐刘邦起义,功勋显赫的酇(zan)候的萧何,以及西汉大臣,屡立战功,被封为*阳侯的曹参,这句诗把诸葛亮和古代的其他一些贤人做了对比,称赞诸葛亮的文韬略与伊吕不相上下,他处理政事、军事、外交等国事胸有成竹,指挥作战从容调度,就连萧曹二人都显得有些逊色,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小虹桥过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桥了。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经常看到小虹桥,但是为木桥,而现在我们看到的石板汉白玉的石板小虹桥是1984年重新修建的,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


古隆中作文600字 (菁华3篇)(扩展5)

——好词作文600字 (菁华3篇)

  春天轻快地走来迎接我们。她带来的阳光直射我的心,带给我温暖。美好的话语像早春的阳光一样沐浴着我们。

  "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也要想着别人."那天我和我的同学去野餐了。这里真的很美!头上长出了草,小树长出了枝叶,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名人雕像和瀑布飞来飞去……突然,我的一个同学对着一棵小树喊道:“嘿,那棵树上有只鸟!”我赶紧去看它,它头上戴着一顶小绿帽子,全身灰白色。它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树枝。它像葡萄籽一样的眼睛深情地看着远方,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我低声说,“我们可以把它带回家养吗?”我的同学高兴地回答我:“是的,是的!”所以我拿起我的*,正要把鸟射下来,这时一个大姐姐冲过来说:“你在干什么?”我不耐烦地说,“我要把这只鸟打下来,带回家玩。”姐姐焦急地说:"不要在树枝上打这只鸟,它的孩子还在巢里等着她回来给他们吃。"如果你把它带回家,他的孩子将没有母亲。“是的,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该怎么处置它的孩子?这时,我不仅想起了一首我学过的诗:“我劝你不要打树枝上的鸟,而是让孩子看着窝里的'妈妈。”还出现了饥饿的小鸟叽叽喳喳等着妈妈回来...我悄悄地放下*。我姐姐看见我放下*,我脸上出现了笑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也要想着别人。

  “在这个时候,可爱的小鸟、善良的姐姐和没头没脑的我被固定在这个时间空,而姐姐的话就像春风一直吹着我,温暖着我,让我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描写春天的 好句:

  初春

  1.冬天刚刚过去,春姑娘就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的一切好像是约好似的,都换上了春装。

  2.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小草知道了,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就像一个好奇的娃娃,伸长了脖子打量着外边的世界。

  3.在春姑娘的呼唤下,小草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偷偷地从地里探出了脑袋。它们手拉手,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鹅黄色的地毯。一阵微风吹来,小草们随风摇摆,跳起了轻盈的舞蹈。

  4.万紫千红的花儿在春雨的沐浴下,怒放在大地上,红似火,白如云,粉似霞,黄胜金,绿犹玉……真俏!

  5.咦,是谁打翻了绿色的油彩瓶呢?哦,原来是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新衣。

  6.冰河刚刚解冻,严寒尚未退尽,绿叶--春的信使,就争先恐后地回到了大地,把一封封充满着希望的信撒向人间。

  阳春三月

  1.春天,在那刚苏醒的大地上舞蹈着,在那姹紫嫣红的花园中微笑着,在那永不停息的大江大河里歌唱着。春天,醉饮晶莹的露珠,沐浴温暖的阳光,倾听鸟儿的歌唱,给大地披上了五彩斑斓的花衣。

  2.金黄色的蒲公英在路边耀目,蜜蜂在粉红色的杏花间歌唱,蝴蝶在蓝色的天空飞舞……

  3.阳春三月,高高的樱花树上有着灿烂的微笑,在阳光的烘托下是那么浪漫。

  4.那盛开的桃花像一团团云霞,映照充满生机的`大地。

  暮春

  1.正是明媚的暮春天气,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灿的太阳。

  2.暮春的风夹着轻微的凉意,吹在脸上、身上分外舒适。

  3.每年,春的使者降临到微山湖,用她那双温暖的手拂绿了岸,搅绿了水,以迎接夏的光临。

  4.从窗口望去,满目葱茏,一片绿海,枝条随风摇曳,婆娑起舞,绿叶团团簇拥,欣欣向荣。

  描写春天的 好句:

  初春

  1.冬天刚刚过去,春姑娘就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的一切好像是约好似的,都换上了春装。

  2.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小草知道了,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就像一个好奇的娃娃,伸长了脖子打量着外边的世界。

  3.在春姑娘的呼唤下,小草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偷偷地从地里探出了脑袋。它们手拉手,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鹅黄色的地毯。一阵微风吹来,小草们随风摇摆,跳起了轻盈的舞蹈。

  4.万紫千红的花儿在春雨的沐浴下,怒放在大地上,红似火,白如云,粉似霞,黄胜金,绿犹玉……真俏!

  5.咦,是谁打翻了绿色的油彩瓶呢?哦,原来是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新衣。

  6.冰河刚刚解冻,严寒尚未退尽,绿叶--春的信使,就争先恐后地回到了大地,把一封封充满着希望的信撒向人间。

  阳春三月

  1.春天,在那刚苏醒的大地上舞蹈着,在那姹紫嫣红的花园中微笑着,在那永不停息的大江大河里歌唱着。春天,醉饮晶莹的露珠,沐浴温暖的阳光,倾听鸟儿的歌唱,给大地披上了五彩斑斓的花衣。

  2.金黄色的蒲公英在路边耀目,蜜蜂在粉红色的杏花间歌唱,蝴蝶在蓝色的天空飞舞……

  3.阳春三月,高高的樱花树上有着灿烂的微笑,在阳光的烘托下是那么浪漫。

  4.那盛开的桃花像一团团云霞,映照充满生机的大地。

  暮春

  1.正是明媚的暮春天气,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灿的太阳。

  2.暮春的风夹着轻微的.凉意,吹在脸上、身上分外舒适。

  3.每年,春的使者降临到微山湖,用她那双温暖的手拂绿了岸,搅绿了水,以迎接夏的光临。

  4.从窗口望去,满目葱茏,一片绿海,枝条随风摇曳,婆娑起舞,绿叶团团簇拥,欣欣向荣。


古隆中作文600字 (菁华3篇)(扩展6)

——隆中游记作文实用10份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湖北省的襄樊市游诸葛亮的出生地——隆中

  这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从睡梦中揺醒了,我睁开蒙胧的双眼,发现老妈已全副武装,什么照相机、遮阳帽、小型登山靴……可谓是一样也不少啊!我受到了老妈的刺激,便一咕噜地爬了起來,以0、000000(无数个0)1的速度穿好了衣服,大吼道:“向隆中,进军.”

  在车上颠簸了几十分钟,穿过密密的森林,开过窄窄的羊肠小道,在损失了十几个面包派和三瓶水的惨重代价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隆中。一下车,便听见鸟儿的歌声,大地的咆哮,呼吸到非常新鲜的空气,放眼望去是一颗棵参天大树,这些大树集合起来就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和一位位坚守岗位的士兵。一进入隆中,便看见那儿有一个石门,上面写了一对对联“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茅庐天下计”。走过石门,我们就来到了八卦阵,我走进去以后就迷了路,走不出去也走不回来,这可把我急坏了,我呆坐在那里,最后还是工作人员带我出去的呢!真是太悲惨了。走出八卦阵,我们便把隆中游了个遍,其中最令我喜欢的,就是滑道和三顾堂,如果你很好奇,那就随着我的视线去看看吧!首先向你们介绍三顾堂。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的故事吧!这个三顾堂就是三顾茅芦的遗址。走进三顾堂,便看见几棵高大的桂树,不由得令人感到心旷神怡。桂树左边是诸葛亮睡觉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寝室)那里摆放着古代的杯子、桌子、床,其中最新奇的就是床了,那床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宽,可就是不长,好像古人是横着睡的,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右边便是洗衣服的地方,那里摆放着一个木板(磋衣板),旁边是诸葛亮的妻子,她面显疲惫,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中间就是正厅(客厅),只见诸葛亮坐在桌子旁,刘备正在鞠躬,而张飞、关羽则在窗帘后面小声说话。这个场景活灵活现地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情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啊!接下来就该说说这个滑道了。我们到达山顶后,买了下坡滑道的票,走到起点时,我发现滑道车和我们玩的四驱车很相似,于是我就好奇的问:“阿姨,为什么要把车造得像我们玩的四驱车呢?”“因为造成这样速度比较快,更能满足游客的要求。”阿姨回答道。“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该上战场了,我坐在车上一动不动,神情紧张。车子缓缓开动,身旁的参天大树在我身边呼呼作响,不一会就到达了山脚。

  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啊!真希望时间过慢一点,让我在看几眼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古隆中是襄樊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不仅风景优美,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三国时期的卧龙——诸葛亮出山前隐居的地方。怀着对诸葛老先生的敬仰,我们准备前往古隆中去探寻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气息。我们班乘着车,一路上说说笑笑,心情十分舒畅。到了古隆中,一进门,牌坊上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对联印入眼帘,我似乎看见诸葛亮正伏在案桌上,为两代君主殚精竭虑,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沿着林荫大路向前走去,一路上绿树成阴,鸟语花香,让人十分惬意。

  我看见昔日的“躬耕田”已被种上艳丽芬芳的郁金香,一朵朵郁金香散发着阵阵香气,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啊,茅庐!”几个眼疾手快的男生大声叫起来。我们听了,快步向茅庐走去。茅庐的屋顶是草,下面是木头,简朴干净,院里还摆着古人用的车、桶、井等等。让人好象回到了三国时期,目睹着诸葛孔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呢!看完茅庐,大家依依不舍地继续向前走,一座古代庭院似的建筑浮现于眼前,只见大门上赫然刻着“三顾堂”三个字,三顾堂里记载着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历史。走进三顾堂,大堂中间立着刘备、诸葛亮的塑像,看二人神态,仿佛正在商讨天下大计,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再向前走,一阵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我们到了牡丹园。牡丹是花中之王,人步行于牡丹花丛中,被花香埋没,香味淡雅,十分迷人。我仿佛被这花香包围,鼻子里充满了牡丹散发的幽香。隆中之游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希望开展更多与此类似的活动。

  今天,我们一行五人来到了住在襄樊的大姨家,打算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早晨赶往AAAA级景区古隆中,那里是诸葛亮的隐居之地,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急急忙忙的吃完饭,向着古隆中出发了。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三国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

  古隆中位于襄阳城以西15公里处,所以我们开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五分钟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了车,我们买完票,就顺着水泥路走了上去。没走多远,我就感觉到了这里的环境优美:嗅一嗅,空气格外清新,看一看,树林分外茂盛,天空特别美丽,听一听,小鸟在枝头喳喳叫,让我陶醉在其中,真是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啊。

  顺着指示牌,我们先来到了“三顾堂”,它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绝策时的纪念堂。明朝吴绶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参观完了三顾堂,我们继续向上走,来到了“诸葛草庐亭”它位于隆中山畔,房子整体结构呈六角形,双层飞檐,碧柱红瓦,此处本为诸葛亮隐居时住宅的读书室。亭中一块大石碑上刻着“草庐”二字是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立,进了屋,在参观中我惊奇地发现在一块石刻的屏风后还隐藏着一座后院,于是就叫道:“快过来,这里有后院”。爸爸和姐姐听到以后,急忙跑过来,踏进后院的门,我们才知道原来后院是诸葛亮居住的地方,前院的房子里是他的弟弟诸葛瑾居住的房间。然后,我们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离开后,我们参观了老龙洞,参观了诸葛亮创造的八卦阵,还参观了十八般兵器,可谓说是各有各的感受,各有各的体会。

  太阳已到头顶,这时已是中午,很遗憾,由于天气的缘故,我们没有参观“腾龙阁”但是,下次我一定还来,再一次参观这个有着许多文化气息的地方。

  请问大家知道诸葛亮的故居在哪里吗?对,就是在湖北省襄阳市。也就是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楼的地方。诸葛亮可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回老家过年时,特地去参观了他的故居。

  来到诸葛亮隐居住的深山——古隆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石门,石门的两边刻着杜甫的名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计老臣心。”只听说杜甫的偶像是李白,原来他还是“诸葛铁粉”,真是一个“追星族”,有这么多偶像啊!不过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三国时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石门中间还刻了五个红色大字——三代下一人。我不懂这一句的意思,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便跑去向导游哥哥请教。“这里面的三代指的是周朝、秦朝、汉朝这三个朝代,下一人就是指第一人,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是在这三个朝代中最聪明的一个人。”导游哥哥做了详细地解释。从后人的赞叹中,我发现诸葛亮确实太聪明了,因为在这三个朝代,能人特别多,像姜子牙、霍去病、韩信、商鞅等等,诸葛亮居然位居第一,也就是比他们还厉害,我的天,他们可都是神一样的智者啊!怪不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未来,后知后汉,既懂政治,又是军事奇才。

  离石门不远,有一片不大的田,这可比我小姑家的菜园大多了,我走在田间的田埂上,眼前彷佛浮现出诸葛亮当年种植的画面,细细听着导游哥哥的讲解:“这片田就是当年诸葛亮让兄弟不要荒废的田,因为他想在助刘备成大业后,回来隐居时继续耕种。可惜他星落五丈原,没能回来。”听了这块田的来历,这块田变得神圣起来,当然,我也为它的主人感到惋惜。

  穿过了诸葛亮当年耕种的田野,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马上就可以见到传说中的茅庐了。我一边爬山,一边想象诸葛茅庐的样子。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大而*坦,林不大而茂盛。"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古隆中这样描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妈妈带我来到古隆中,只见群山环绕,松柏参天,真是太美了。首先映入眼前的是雄伟壮观的古隆中大门,这大门很独特,由三个门组成,正中间是个大门,大门上印着三个红艳艳的大字———古隆中;两旁各有一个小门,门头上分别写着"宁静致远","澹泊明志";三个门中间有两个柱子,上面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三顾频频天下计",下联是"两朝开济老臣心"。望着这座大门,我不禁感叹道,原来门也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呀!

  我们走进大门,穿过绿荫小道,来到了"三顾堂",这可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因为这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只见大门口有一只乌龟托碑的石像,它的样子憨态可掬,仿佛在说:"快请进,快请进。"我大步走进三顾堂,"欢迎"我的是诸葛亮的玉石像,我似乎看到了诸葛亮摇头他的羽毛扇,正和刘务商量国家大事。我兴趣盎然地把三顾堂游了一遍,看的我眼花缭乱,浮想联翩,好像三顾茅庐的片段就浮现在我眼前。

  离开三顾堂,我们来到了古香古色的隆中十大景点之一的六角井,别看它其貌不扬,它可是诸葛亮住在这里的生活用井。我兴致勃勃地走上去仔细观察,发现井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郁郁葱葱的大树,有奔流不息的江河。我仿佛看见了诸葛亮正在这里打水呢!

  我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游完古隆中,在回家的路上,这些景色还若隐若现的浮现在我眼前。古隆中啊古隆中!你让我开阔了眼界,还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八年级有一件盛事,是自开学以来让我魂牵梦绕的。此刻躺在床上,望向窗外,天际已出现一抹鱼肚白,我想,那黎明之后的古隆中之游该是多么精彩。

  和本班的同学一起坐在大巴车中,我和大家一同嬉笑着,但却“醉翁之意不在酒”,思绪早已飘向云海,时不时抬头看向天中云朵,那好似就要变幻成古隆中所代表的那位三国名贤。

  恍恍惚惚中,道路两旁的树木多了起来,绿云如蚕吃桑叶般占据了我的眼帘,快到了。

  下了车,深呼吸,嗅到了绿叶的清新混杂着泥土的芳香,绿树,绿叶,绿草,好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清幽境界,那一千多年前住在这里的那位也一定是一位志向高远的隐士吧,衣带飘飘,闲庭阔步于山林之间的形象浮上心头。

  顺着林荫小道一路向前,不觉间已经深入了林间。耳畔时而回响着婉转悦人的鸟鸣声,心中只剩下如泉水般的愉悦。转过一处山角,眼前出现了一座石雕牌坊,上面刻了许多字。别的记不多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字铭刻在心间。细细品味,那位孔明先生的心一定宁如止水,志向一定处在九霄云外。

  山腰的石梯看上去是经历了不少风雨,凹凸不*的表面似乎在诉说着那段跌宕起伏的时代,落叶散落其上,仿佛走在一条穿越到那段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的时光之路。慢慢的,一座武侯祀逐渐显现。踏入门槛,一座镀金雕像出现在眼前,果然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袍,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先生浑身流露着暗金色的光泽,唯独那双执着羽扇的手是亮晃晃的金色。导游说,那是游人想要从诸葛先生身上带走一些智慧,经常触碰导致的。我却丝毫升不起这样的念头,那种睥睨天下的眼神,那种源于自信的轻狂,那种看破红尘的淡然,竟让我有种膜拜的感觉。

  庙宇一间接一间地穿过,一片竹林好像突然从地里钻起来似的,出现在眼界中。灿烂的阳光终于冲出来了密密的树冠照射在光滑的绿叶上,闪闪地浮动着金光,丝丝缕缕地洒在我的身上,暖暖地惬立舒坦。不觉间,来到了诸葛先生的居所。

  早闻这位先生自来不注重物质上的追求,进了门,我还是被居室之简陋震惊了,一张床榻,一张饭桌,一张古琴,好像孔明先生有生之时这里这么空空荡荡一样。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一幕:诸葛亮卧在床榻上,摇着羽扇,轻吟古风,丝毫不在意所处之地的简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想即使再贫济的物质享受也掩盖不住他精神上的富足吧。

  登上山顶,望向天际,心神一片空灵。一路来的三国文化、乱世风韵,早已浸透了我的心灵。诸葛孔明那颗永不熄灭的北极星,处在天际之巅,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冥冥中指引我前进!

  最*的隆中一日游还一幕幕的在眼前回放。途中累着,笑着,抱怨着。但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隆重的风景真是难得一见。有山,水,花,树。其中还看到了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清澈见底。

  走进隆中,不忍心扔下一片纸屑,碎片。也不敢去惊扰这么静谧的美景。建筑也都透露着历史的悠久。诸葛亮的草庐,听导游姐姐说:也算是他的一个人的别墅吧。在诸葛亮先生的家里,我还看到了一把古琴。不是有一句歇后语说,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那就成这把琴为神琴吧。游隆中时还有许多卖鹅毛扇的,一个比一个漂亮,记得以前看到过诸葛亮的鹅毛扇——神机莫测。这神琴,这鹅毛扇都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呀!

  游襄阳,赏隆中,敬诸葛。哪一个没有突出历史的悠久。三国时的人物风范,性格特点全都在隆中里体现了淋漓尽致。记得途中的花海,那可真是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花都争奇斗艳。同学们也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又走到了郁金香的领域。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块一种颜色,漂亮极了,我真为那些没来的同学感到后悔。后悔自己的眼球没有欣赏到这美丽的景观。还有在途中看到的一口井,那是在诸葛亮个人别墅前的一口井。听导游姐姐说这还有个寓意,前程似锦,然后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照片。接着又赶往草庐剧场,路上即使累蛋快乐着,到了那里,真是惊住我的眼球,庞大的建筑,眼球不停的转来转去,看不过来。走进剧场就像真的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三国,三面环山。组织的节目也十分精彩,我们的表演更是赞不绝口,走时还依依不舍。

  襄阳文明的古域,隆中,诸葛先生的所在地,这一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获。游襄阳,赏隆中,观美景,知历史。

  10月3日,我们到刘备三顾茅庐的纪念地去参观。

  纪念地在襄阳古隆中,一路上要穿过一所非常大的大学,在这所大学走的路上我还照了一些名人雕像,并与诸葛亮的雕像握手留影。

  到了入口,人非常多,我与同伴玩起了劈木头:一根木头,双手紧握,对方用手一劈,劈断为成功,没完全劈断算失败,我们玩来玩去,真开心!

  买了门票,我们丢掉木头,兴奋地一起跑进去,家长们看着我们开心的样子也高兴地走进去。

  进去走了一段路,我们上山了,走上一段路后,有个很大的住宅————这就是诸葛亮的家了。门厅里有三个座位,中间一个大的只有主客人才能坐这里,两边是陪伴客人的座位,据说当时刘备坐中间,关羽、张飞坐两边,住宅门前有辆两轮车,是当时娶黄氏时,黄氏提出要求:一不坐船,二不乘车,三不骑马。诸葛亮就自己造了这辆车,用牛拉娶了黄氏。

  又上山了,我们踏上了很陡的路,我们小孩很灵活,大人们一下子就爬不动了!

  爬呀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峰顶。但令我们失望的是:本想继续登上十层楼高的塔,可一看一楼里面闹哄哄的!乱七八糟像个餐厅。

  我们下山了,发现下山一下子就下来了,我们才知道上山选错了路。

  回到宾馆,我们今天太累了,很快就睡着了。

  上星期天,我、妈妈和豆豆弟弟一块游览了古隆中。古隆中因诸葛亮而闻名天下。

  走进古隆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石牌坊,牌坊的旁边是绿玉似地池水,微风吹过,微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随后是荷花池,荷叶长满了荷花池,唯独一支荷花亭亭玉立地站在初秋的凉爽中,似乎在骄傲地说:“你们快来看,我还开着。”荷花边还有两朵睡莲被绿叶簇拥着,那睡莲开的那么单纯洁白,像刚刚睡醒的古典美女,散发着阵阵清香,使游客陶醉在这片美景中。观赏完荷花池,我们来到躬耕田,听说诸葛亮曾经在这儿耕过田,现在里面开着各种各样的花,一串红、黄菊花……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花朵,空气中流淌着阵阵幽香。最美的要数色彩斑斓的蝴蝶了,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尤其是那些黑蝴蝶,有的翅膀上是绿点,有的是黄点,有的是紫点,一闪一闪的,真漂亮。接着,我们游览了诸葛草庐、三顾堂……最后我们终于气喘吁吁地攀上了腾龙阁,站在腾龙阁上,古隆中的美景尽收眼底。山下的小路像一条条飘动的白丝带,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在薄薄的青雾中。

  我们陶醉在古隆中的初秋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2019年6月14日,我、妈妈和弟弟去古隆中游玩。古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为有山隆起而得名,它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走*大门,就来到有名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诸葛亮的名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跨入刻有“古隆中”的牌坊,仿佛走进了一千七百年前那兵荒马乱、战火横飞中的世外桃源,幽雅而宁静,古朴而凄凉。

  过了牌坊,顺着风景如画的林边小路走了30分钟,就来到了三顾堂,三顾堂里停放着刘备、关羽、张飞的雕像,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刘备与诸葛亮会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破坏,现在的三顾堂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门前有一棵一百多年的“怕痒树”,非常高大,很壮观!

  沿着石阶走20分钟,就来到了老龙洞,门口的石头很像龙,所以取名老龙洞。里面还有一条用石头雕刻的假龙,栩栩如生。只见它高昂着头,一片片鳞甲嵌在身上,眼睛睁得如铜铃一般,嘴半张开,泉水从龙嘴里涓涓流出,身体与山融为一体,好一副威武的样子!古隆**有十二景,各个景点都很美,说也说不尽,它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的脚步,希望你也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