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总结 >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

日期:2022-12-01 00:00:00

新课改总结1

  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学*中享受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知识。我总能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新知识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是无止境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合作学*的能力。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春天来了》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成绩而努力奋斗!

新课改总结2

  江苏省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观念新颖,理念先进。*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

  “超市式”课型。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

  “切块组合式”课型。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

  “情境再现式”课型。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新课改总结3

  这两天听了专家的精采演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化学,感到学*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1)

——新课改培训总结

新课改培训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改培训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改培训总结1

  高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课程的改革总体来说应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不同兴趣学生的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课程教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课程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打好基础。

  1、真正理解素质教育。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出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努力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

  2、整体把握新课程。

  整体把握新课程有利于统揽全局,减少盲目性。整体把握新课程,我们可以站在一个高度去认识整个高中课程的所有模块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整体把握可以就某些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教学,减少盲目性,增强时效性,才能在传授知识时游刃有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把握新课程有利于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把握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新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学的研究和积累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促使教师不断去研究和总结反思。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和理论水*。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处于整个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养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自主学*意识相当淡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缺乏兴趣,普遍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害怕和厌恶数学,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学*。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成中,过多关注自身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学*方法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学生学*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知识迁移和应用意识薄弱。我认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扮演学生学*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的空间,督促学生独自完成练*,转变过强的依赖意识,克服思维惰性。变“讲解式”为“问题式”,把学生的思维尽量引到最*发展区;不断提高学生学*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激发学*的原动力和内驱力。课后及时给予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效果。学生形成的自学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将终身受益。

  4、在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对学生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遵守课堂教学的严密性、严肃性,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使学生在课堂这个阵地上,通过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等方面,都能有所长进,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师要适时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产生的影响,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不断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不良*惯。在教学生涯中教师还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反思、勤总结,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5、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

  准确性是评价灵魂。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对相同任务的完成程度、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认识存在差异,教师应能针对不同的水*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感到符合自己的水*,不夸大。过度的评价,不能恰如其分的评价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不能准确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真还是假,不利于孩子的进步。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斟酌自己的语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的评价应有激励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期待别人对他的赏识和激励,教师的赞赏和鼓励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饱含激励的加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感受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在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中,学生经常会说“老师有时间你给我谈谈,给我鼓鼓劲”。看来学生期待老师的表扬与激励,这会给他们带来动力。

  参加此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注重理论学*、关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性。通过学*,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教学,用浅易的教学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思维。

  此次培训工作组织严密、管理严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协调。参训教师努力克服盛夏酷暑带来的不便,学*态度端正,听课认真,能自觉遵守培训班的管理规定。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上、理念上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为进一步适应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确保新学期开学之际能够顺利走上讲台,担负起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培训总结2

  7月21-23日,我在重庆第七中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张维善主讲,主要内容是:1.课标解读.2.教材分析.3.由其它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实视野的眼界,比如,周智良老师在介绍陈详老师的时说他没有想到“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这样上,又如,危明老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考法(例如,我们建桥时为什么要建凸桥而不建凹桥的原因,并且不能用物理知识解译)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没有想到或没有去想的,还有就是周智良老师在最后一天有的培训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图片,体现出一个物理老师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都自己所欠缺的。通过此次培训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等地学*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1、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而是传授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2、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3、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惯于传授式,*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2)

——新课改教师培训总结 (菁华3篇)

新课改教师培训总结1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教师培训总结2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教师培训总结3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3)

——新课改培训工作总结 (菁华3篇)

新课改培训工作总结1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新课改培训工作总结2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培训工作总结3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又按照教发(XX)3号文件安排,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4)

——学*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三年来,我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多次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的理念,拥有自主学*、自我学*的观点。因为终身学*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 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央、*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效果转为学*过程和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爱好,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菁华3篇)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

  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成为学*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新课改在我校实行*一年了,也曾经到外地参观学*,但这次到xx学校参加全国典型课改经验交流会,真的受益匪浅,新课改参观学*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参观学*,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又到班级听了几节随堂课,使我对新课改又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学*心得体会。

  听课之后,我发现xx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未来是多么负责与关注,关注他们学*的需要,关注他们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未来的需要。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

  从学生那自信的言谈举止、阳光般笑容,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中,我感到了xx学校学生人格的独特魅力。走进每一个教室,你都会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对知识的渴求是那样的执著,他们犹如春天的小草对旺盛生命的追求。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建立了学*小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机制,打造了小组团队精神,营建了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氛围,这些都让合作学*的理念落到实处,也使学生的资源共享变成现实。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获到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这种不断积累一定会产生的良性循环。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展示。

  课堂上学生高举右手,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同时,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实行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最后还要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

  4、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师角色。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教学外最多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过程的积极性,既理想又成功,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在班级里学生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当每一个学生回答完自己的问题时,其他所有同学都必须为回答问题学生鼓掌,表示鼓励与尊重。

  5、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和谐课堂。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

  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在我所听的课上,无论是哪一个班级,教师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总是最少的,学生根本不给教师什么发言的机会,只是下课时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

  6、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管理。

  通过对班级方方面面的检查和评价,从另一个角度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一理念,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由于"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学*的能力。

  总之,xx学校的新课堂就是"把学*的空间,学*的权利,学*的快乐,学*的自由"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当然将会终生难忘。xx学校课改的成功经验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新课改,帮助和指导我积极地搞好新课改。

  现在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极速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该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识永远是错,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我们肯定一切变革的勇气和胆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老师真的轻松了吗?

  新课改课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老师的教学任务轻了,但是老师们真的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学生的预*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提纲包括:预*目标、预*重点难点、预*过程、预*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二、学生们真的是“疯”了吗?

  新课改课上的学生们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力争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动中学”、“容量大”、“落到实”、“高效率”、“快节奏”、“收获多”。

  三、创新离不开双基的落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展示课上不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创的诗歌,小品的表演,还是数学课上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的天地,我们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有反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来帮助老师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每个人都动起来

  1、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好学生也都有许多较差的学生.其中还有这样许多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问题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内表现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可由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因为他们也都意识到,这样的确能让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的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或者是一个表情,都能影响该生的这一节课或者这一门学科.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让他们动起来的。关键时刻必须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教学就开始轻松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要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6)

——新课改下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实施新课改之后,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的胆子大了,敢于表现,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孩子活了,乐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敢于评价是非、勇于挑战权威;他们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合作有秩序,学*有兴趣,能力有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然而,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全面、急功*利等方面原因,语文课堂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正在阻碍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向前推进。我认为,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少走弯路,使语文课堂教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反思一:重视学生主体,轻视教师主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利。但一些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理解上不全面,把学生自主学*理解为“自己学*”,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过去是“什么都管”,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有的教师怕被说成“满堂灌”,不敢多讲了。有的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常对学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读”,“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表面上似乎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学生还远远没有达到对语言的欣赏水*,“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能够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吗?能够领悟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教和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缺少任何一方就没有对话、互动和交流,也就没有教学。因此,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需要教师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讲解、示范,将学生带人那种妙不可言的体验中,使他们愉悦地感受、快乐地畅想,从而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自主学*”是相对于“被动学*”而言的,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但并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对立。“主导”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不能越雷池半步,而是起着提升教学品质、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向善、求真与致美的释放,从而获得真正自由、自主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中学生正处在认知、情感、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段,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需要以教师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唤醒和引导学生的体验,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反思二:注重形式,轻视实效

  1、合作学*形式化。自主、合作、探究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学*方式,但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新课改的标志,似乎无之便不是新课程。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许多做法,尤其是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很多教师都动了不少脑筋,确实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是,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贯穿始终,课堂异常地“活跃”,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让学生合作。合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我们也得冷静想想,能每节课都这样活动吗?活动是课堂的主要学*方式吗?

  过去有段时间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研活动或公开课中,为了课堂出彩,我常常看到教师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秀的学生,如全班最善朗读的去朗读,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画画的去画画……实际上只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跟龙套”,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课堂上没有他们的一*之地。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对学*的兴趣。所以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刚进校是活蹦乱跳,畅所欲言的孩子在学校呆了两三年后居然连手都不敢举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语文的兴趣递减。”

  2、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现代化”。不少示范课、研讨课,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其间,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一节课下来声色并茂,热闹非凡,大有越俎代庖之势;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其效果如何?还值得商榷。

  多媒体确可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可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并不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就是优质课,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工具就有课改新精神。有些学校多媒体进教室以后,甚至把黑板都撤了,用多媒体代替了原来传统的板书。多媒体的运用不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应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用。一节课中补充材料过多,学生能“消化”得了吗?放映速度过快,一张一张地闪过,学生能记住和理解吗?请记住,多媒体只能是“辅助”而已。

  反思三:只表扬,不批评

  新课程倡导多鼓励学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出于这种理解。“哪怕学生只有一点成绩,就要表扬;只要一小点进步,也要鼓励。”对学生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也给予最隆重的奖励:写对一个词,“行、行,你真行!”;背诵一首古诗,“嗨、嗨,你真棒!”如此,学生初时会对这样的表扬感到激动,得到激励。久而久之,他们对表扬的功利性产生依赖。没有鼓励,缺了表扬,学*不再是他们自愿的活动。这样一味地奖励过分重视形式,反而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使他们自满、自大,听不进不同意见,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而且这种一味表扬已经偏离了新课程目标,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在新课改中,不少教师一提到“惩戒教育”就讳莫如深,唯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于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敢说,即使说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说一两句。其实新课改并不是只倡导赏识教育,惩戒教育也是不可缺的。

  *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得好:“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奖惩这一对矛盾关系,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鼓励表扬,对其过失和错误也要及时批评指正。奖励和惩戒是天*上的两个托盘,缺少任何一方,教育的天*就会失衡。教育实践表明,惩戒教育有时比赏识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好时机。惩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现代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为自己的行为和过失承担责任。学生在学校就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起责任,日后才可能为社会承担责任。未成年的学生一般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毛病和错误。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进错误。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教师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引导。当然,惩戒教育要依人、依事、依情而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对其行为不对其人身,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要的是,孩子稍微长大后有了最起码的理性判断能力,就会对这样肤浅的表扬、毫无针对性的激励,感到漠然,觉得乏味,无动于衷,这时表扬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课堂确实有许多新变化。然而,热闹之后,也许我们应该冷静地反思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老师上完一堂课,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反思才会明理,反省才会明智。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燥;多一点实在,少一点花招;多一点主见,少一点盲从。

  教师只有反思才能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内涵,课堂课堂教学才会更开放、才更有活力。潜心探求新课程的精髓,课堂上学生的学*展示才会更积极,从容体味成功的乐趣。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深入开展,那么课改究竟改的是什么?我深刻学*课改精神,认识到课改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扬长避短。我们的“短”是什么呢?

  专家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弱。形成这一原因有诸多因素,但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听完xx老师这节课后我充分感受到:

  在生物课堂中应这样去做:

  1、注重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3、在实验课中应用探究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活动,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在课改中研究的重点。

  1、首先教学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我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教改的过程,是在学校领导支持和教师共同参与、同步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操作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分专题进行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梳理、小结,并及时反馈,并运用课改的理念,进行评析,教学理念能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得以转变。

  2、我在新课改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在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画。

  学生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首先较为深刻地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活动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将学*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为教学服务。第三是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描述自己心目中多彩的生物世界。

  (2)在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去说、去读、去讲。

  (3)在学*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

  (4)在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实验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3、勇于实践,实现学*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方式。

  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自主学*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我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是学*的主人,这样的学*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活动中。

  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它可以对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教学创新等进行真实记录与思考。

  *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自我反思成为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在很少一部分教师会经常自发地反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绝大部分老教师几乎不花什么时间在这种持续性的反思上,长时间缺乏反思的教学并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与教学质量。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反思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是非常的重要。

  一、课前反思,有效教学的前提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因此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反思就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去发展。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同时为课堂的有效教学作好充分准备。

  二、课中反思,有效教学的保证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调整预设程序

  由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和对学*者原有经验的预料不足,容易造成教学方案的预设情况与课堂教学真实情境的脱节。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尤其是教学预设的起点低于学生真实起点)是不理不睬,通过“巧妙”的“引导”把学生拽回预设的教案上来,还是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这反映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如果教师面对始料不及的发言视若不见,也许学生能取得较好的学*效果,但是课堂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体现呢!教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所组织和引导的课堂教学就要体现“教为学服务”,就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的经验,据学而教,灵活调整教学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当与预设的教案有偏差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反思,敏锐地做出调整,思考怎样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怎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调整教学任务

  课堂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义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教而学”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宁愿削减一些教学内容,也要停留一下,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这时教师就要做出深思熟虑地思考,到底应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发展,必须弄清楚一点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时我们教师也可以想,一节课的任务不能完成还有下一节课,但学生创新火花的迸发不是周而复始的。可见,课堂中教师的反思是十分关键的,同时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教师很好去把握的。

  3、调整学生思维

  数学课堂上,教师希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数学的轨道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加以引导、调整学生的思维,使有效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听过两位老师教学“找规律”一课。如第一位老师当时在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超市门口挂了一些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有两盏灯被一辆停在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老师提问:“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一个学生说:“只有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面对如此生成资源,两位老师作出了不同的应对。第一位老师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清楚了吗?你的想法很有创造性!谁还有不同的想法?”马上有一位学生接上:“我只要跑到汽车后面看一看就知道了。”“可以问站在汽车后面的人。”……教师不断表扬学生,学生不断又有新的想法。第二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这位学生的想法很奇特,如果能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就更好了。认真观察灯笼的摆放,谁能发现出什么规律吗?”学生的思维很快回到数学上来。比较两位老师对教学现场的处理,哪一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呢?数学课的生成,有其基本的要求:生成必须是思考的结果。没有思考而生成的材料都应视为无效的。数学课上,经常有学生作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教师决不能冠以“有个性“的美名加以赞赏,一概用“真棒”,“很好”作糊涂判断,应态度鲜明地进行引导,以免教学偏离轨道,失去了“数学味”。当然,这种引导,不是一棍子打死,既要指出学生的闪光点,又要给出学生思维的方向。所以,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要反思学生的回答是否有效,需要老师及时地加以引导点拨。

  三、课后反思,有效教学的提升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刚写完,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它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还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学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源动力。

  1、总结成功经验

  每次教学实践都会有成功之处,它们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计划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与策略、或是教学方法手段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师生合作成功的范例,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以后教学的高质高效奠定基础。如对“解方程”教学的反思,每次期末考试,我所教班级学生的解方程正确率都是100℅。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好?我自己也进行了思考:

  (1)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六条依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教学时要讲深讲透,如教学例2,2x+5.8=9.6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方程,我们先要把它转化成一步计算的方程,左边是乘法和加法,在计算时我们通常把先算的一步乘法看作一个数,利用依据求出,再利用依据求出一步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学了2x+5.8=9.6这样的方程后,学生很快会做解像9(12+x)=162的方程,而且能理解为什么要先把括号的里面的看成一个数,(这是先算的一步),求出方程的解,通过检验,可以知道这个解是否正确。接下去学例4解方程5x—12×3=14时,聪明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是一道三步计算的方程,我们先要转化成两步计算的方程,再把两步计算的方程转化成一步计算的方程,最后,直接求出未知数的值。为了避免错误,还要自觉检验。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惯。记得,有一学生在解一道方程时,忘了把先算的一步看做一个数。通过检验知道了自己的错误,重新进行解方程,得到了正确的解。在教学时,有这样一道方程1.2x-0.6+3.4=5.2,这是一道三步计算的方程,把先算的一步看做一个数还是不能做时,那么我们就把先算的两步看做一个数进行计算。现在,我们的学生看到方程,不仅能说出解题的过程,而且都能自觉的检验。我想,正因为学生*时养成了这种好的*惯,掌握解方程的技巧,在各种练*时,学生就没有问题了。所以,我们教师*时在教学时应多重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不要只求结果。

  2、查找失败原因

  无论教案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趋完善。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学生对这些内容十分感兴趣,上数学课时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就很快总结出了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当然有些学生自己课前已经预*了,我想我的学生真聪明,本来安排两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课不到就完成了。而且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正确率很高。我十分得意。第二天数学课我先给学生出了几道复*题。一个是求长方体的体积4道(正确率很高,几乎没有不会的),另一个题目是这样的:下面各图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

  这个题目学生错误很多,有2/3的学生不知正确的结果,这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我昨天的教学是失败的,学生会做题目,而空间概念没有很好地建立。我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a、学生的自我表现积极,我们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提升。学生对新知都感到十分好奇,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会自觉地去预*,以便在课上好好地表现一下自己。我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前,大部分学生就已经知道了体积计算公式了。所以当老师让学生自己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去探索,很早就举手示意回答,生怕让其他学生抢先汇报了,显示不出自己的水*。显然,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课上老师看到学生那种积极的学*态度,以为学生真的理解掌握了,其实,学生们只是很机械地记住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而对这一公式的由来并不是十分清楚,而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又恰恰是在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环节,所以导致学生不会做用1厘米的小立方体拼成立体图的体积。如果教师在推导体积公式的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些不规则长方体,让学生用数正方体的办法来求这些图形的体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可以通过食物演示、变化摆放的位置,实现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能彻底地理解了新知。

  b、老师不能被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所迷惑,要始终把握住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可否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认知方面不会完美无缺。特别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以后,学生在小组内得到的结论,一般都是几个优生在主宰,而大部分学生都是“配角”,一旦优生得出了结论,他们就在课堂中起劲地附和着,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活跃。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正确把握住本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并想想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用一种质疑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会稳定住学生浮躁的情绪,才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c、学生知道的知识不一定真的理解掌握。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知道的知识大概有这么几种:

  (1)自己通过预*获得的;

  (2)是家长预先告知的;

  (3)是课堂上从优生处知晓的;

  (4)是出于自尊,不懂装懂的。真正理解掌握的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可能只是略知一些“皮毛”而已。既然如此,对学生知道的知识还是应该客观的去分析,该讲的还是要讲的。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才是被掌握了的知识。

  3、反思疑难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疑难困惑,放弃它们是愚蠢的,它不是进步的障碍,而是前进的机遇。只要我们将这些疑难困惑抓住不放,积极思考与探索,长期下去,必有意料不到的收获。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便课后细加琢磨,对今后的教学和复*更具有针对性。如这个学期上了几节课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像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应该来说比较简单,但一节课学下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只有20%左右。自己五年级已教过多年,对教材的把握、理解是没有问题的,每节课都能精心的设计教案,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能善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节课下来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为什么学生的作业会如此呢!原因:

  1、一个暑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已忘记了很多。

  2、学生的学**惯比较差。体现在作业潦草马虎拖拉,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目的,根本没有考虑做的题目对不对,没有耐心检查的*惯。

  3、整数乘法这部分知识不是很扎实。针对问题我给学生复*了乘法口诀表、整数乘法特别是数位对位问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特别强调作业书写清楚、规范,正确率要求达到100%。

  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我发现学生的作业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够理想。我进一步进行反思,把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细细的分析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乘法口诀背错。

  2、横式上漏写答案。

  3、在乘法时进上来的数没有加上去。

  4、题目抄错。

  5、竖式对位错误。

  6、积的小数点弄错。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在纠错中反思,作到“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学生没有搞清楚错误的草草订正,下一次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师生共同反思,效果就更好,这几次的作业正确率已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了。只有靠我们在学*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再付诸于实践,才会使我们的教学逐渐进入到新的境界。

  四、评价后反思,促进有效教学途径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的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他人的评价中,尤其要重视同行专家的评价。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时的自我反思,更离不开同事们、尤其是比自己高人一等数学专家的指点。上好一堂公开课真的好难!通过今年上半年一次公开课给我带来了一些教育及自我反思的机会。

  (1)学生能讲的老师不要抢讲。在上公开课时,老师总是怕学生出错,怕完不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老是要抢着说。其实,大可不必,我们的学生很聪明,有时他们想得比我们老师还多,有时他们解题的方法比老师的更简便、更巧妙,可以让学生大胆的发言,如有点偏离主题,老师只要适当引导一下。现在想起一些数学大师上公开课,课堂上学生出现了问题,他们一点也急而把这些错误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使生成的课堂更精彩。我想这大概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吧!

  (2)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是很关键的。如我在试教的课堂上,要学生做智力题,x/12,x是哪些数时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一位学生说可以填6,老师问他问什么时,这位学生想说6除以12等于0.5,我当时没有等他说完就抢着讲。现在,我想应该让这位学生说下去,然后老师可以这样讲,“很好,你刚才是通过计算来说明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不计算你能说出理由吗?”就是引导这位学生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说理由。老师这样一引的话,我相信这位学生是能说的。

  (3)教师在课堂上要听清楚学生的发言。在试教中,我让学生说出喜欢把哪个分数化小数?第一个学生说喜欢1/2,因为分子能被分母整除。我当时没有听清楚学生的发言,导致下面几个同学都这样说了。老师如果听清楚了学生的发言,只要说一句“1能被2整除吗?”这位同学会马上改正过来,后面的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毛病了。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善于接受数学专家的指点,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不断地提高。

  五、反思后反思,有效提高教学水*

  而在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也应对自己教学行动中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判性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能灵活地、有创造性的安排教学内容,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教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教学后教师应反思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能力;自主学*并非自由学*,在学生自主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反思;教师应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评价调控能力等等都值得反思。“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的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新课程的有利保障!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老师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断地思考,才有进一步的探索和成功。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会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7)

——新课改工作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奎几年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通过学*,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情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宽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的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资源,和课外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风气。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地学*,对学*语文有了兴趣感,提高他们的学*水*。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国外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音乐教学法,切实提高了他们国家人民的总体音乐素养。我国虽然*年来在音乐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并没有一种真正具有本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法。因此就迫切需要我们这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共同努力来实现新的突破。我们所要的并不是与国外的音乐教学法截然不同的另类教学法,我认为完全可以取其长处,从而找出更适合我们*人的音乐教学法。那么,愉快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体系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扮演这个重要角色呢?我个人觉得很有可能。因为愉快音乐教学法总的思路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愉快音乐教学法目前还不够完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总结、归纳、探讨、充实。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一些得出的粗浅的经验,仅供同行参阅。

  一、鼓励学生参与,享受成功喜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寻找快乐。不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学生,是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只由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糅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顺带学*。譬如,在进行读谱能力训练时,我们可以采用音阶填空法、音程代替法、乐句接龙法等,这样就可以变视唱学*的枯燥为轻松。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该是充当策划人和欣赏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很多学生能够做到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干,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种享受喜悦。

  二、注重审美体验,紧扣音乐核心

  音乐教育应该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在审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动辄就是进行食谱训练、节奏训练、听觉训练等等,这种机械操练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审美体验,最后导致厌学在所难免。所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选择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的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美的音乐就像磁石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其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什么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同化而主动去体验审美。现在的学生多数偏爱流行音乐,事实上流行音乐中也不乏立意鲜明、很有水准的作品......

  新课改全面的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倡导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校教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挖掘教学潜在的优势,创设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实践交流的空间。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我采用的“激、读、议、导、练、悟、归、思”八字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让学生好学、会学、善学、乐学。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演课本剧、做游戏、迁移法、悬念法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状态。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思考,将知识引向深入。

  二、读——整体感知

  书不读不知。只有多读,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感悟。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想象生动的画面,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感知中认识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惯。

  三、议——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在“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部分问题、质疑问题,让他们掌握提问的多种语言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初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并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四、导——讲解教材内容,解释疑难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并对“议”中质疑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


新课改总结 (菁华3篇)(扩展8)

——新课改培训总结菁选

新课改培训总结合集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和工作情况,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培训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个暑期我参加了20xx年新课改培训学*。这两天半,我认真听取了张校长题为《众人划桨开课改船,凝心聚力进军名校》的专题报告,以及谭剑锋校长所作的新课改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校课改一期来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为新学期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一个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两个改革,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一手抓学校管理改革;坚定三个信念,“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走出四个误区:反对神秘化,反对形式化,反对行政化,反对模式化;建立五项制度,即先学后教制度、反思制度、小组合作学*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业务学*制度。这个学期,我校将在每个年级设两个课改班,按照课改模式全面实施课改。

  几位教师的典型发言,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校新课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和我校坚持不懈地推行新课改的决心和努力分不开,和教师们深入学*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分不开。我觉得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准确而到位,尤其是在教学中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和方案,把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到了实处。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体会:

  首先,我们要坚定新课改的信心。新课改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和《国家中长期(20xx—20xx)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需要,是国家战略,是国家意志。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坚定推进,决不动摇,继续将新课改工作推向深入。新课改工作科学性强、业务性强,各学校都在探索,很多探索都是有益的,但切忌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课改的关键是要抓,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事不精,不做二事,否则一事无成,还影响了新课改的声誉。新课改工作系统性强,周期性强,关键在坚持,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心,对新课改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

  其次,我们要明确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步作好奠基。

  第三,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使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第四,我们要真正变革“课堂”。新课改关键是构建新课堂,根据国家课改政策法规和课改先行者的探索,新课堂具体落实以下思想:落实“三维”目标,新课堂不仅重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让“学生发展”目标;实践三种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改变传统“喂养”式学*方式,培养终身学*能力;构建课堂三环节,即自学、展示、反馈,凸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直接经历、体验、感悟并及时反馈检测;认真研究三种自学策略,即独学、对学、群学,让三种学*方式流程化、可操作化;全面落实“三主”思想,新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主体、教师成为学*主导,发展成为学*主线。落实五方面思想,课堂上就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会全面发展,主动学*,身心和谐,人格健全。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当然,新课改也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如何紧紧抓住课标要求又有实效,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四点反思体会。

  反思一:“少讲”还是“不讲”,是个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因为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学*方式看,学生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都是学*中的重要学*方式。我认为,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课堂上是不是讲,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的方法进行学*。教师该引导的要引导,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反思二:活动设计过于零乱。

  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反思三: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

  反思四:导学案不能充分导学。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学*,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导预*”。可在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学*的因素,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注重落实。

  一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二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能力的培养。虽然一再提倡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可导学案的设计中,只考虑如何“授之以鱼”,而忽视如何“授之以渔”,唯恐培养不出“高分低能”的优秀生。呆板、机械、重复的练*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导学案为学生有“充足”的练*提供了便利,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过分注重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

  我们大多数教师还是*惯于牵制学生、控制学生,希望导学案上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鉴于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预设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想好了对策。这样,教学过程很顺利,教师没有出现问题,学生自然也没有问题。即使个别学生有问题,也会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变得没有了问题。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着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

  因此,要把导学案的设计重新来定位,并不仅仅是东拼西凑那么简单。要把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我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从上个学期参与课改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这个学期我被选派为六年级课改班的语文老师,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我们已经上了课改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车,不能掉头,不能转弯,也不能倒车,更不能半途下车,只有前进前进前进,直达目的地。改革的过程是苦的,经历风,走过雨,期盼迎来繁花似锦的课改之春!

  这两天听了专家的精采演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化学,感到学*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xx年全国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我校共有109位教师参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等13个科目的培训,通过高一、高二两个阶段的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按时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训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

  为了搞好这次新课改培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由李勇副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实施。在我校当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按照上级要求配置电脑、摄像头、耳麦、投影仪等设备。每天坚持有一名校领导深入培训现场与老师共同学*交流,确保了这次培训的实施和培训的效果。

  为保证对教师网上学*质量的监控和督促,我校专门指定教务处主任张彦岭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三名教师全天负责学校培训网络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措施,确保效果

  1、 安排培训地点,维修电扇,为老师们创造良好的学*环境。

  2、 多次检测网络,遇到相关问题及时与上级管理员联系,保证学*培训当中网络畅通。

  3、 全员培训。要求全体老师都参加两个阶段的培训,为今后新课改的实施提前做好准备。为保证每名教师都能按时按要求参加培训,我们实行了签到制,每天由专人负责考勤,我校教师按时按要求参训率达到100%。

  4、 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培训小组,教研组长为培训小组长,要求所有参训教师集中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统一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5、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每半天培训结束由培训组长布置作业,要求本科教师回家上网查询学*有关新课改的内容,完成作业并交教务处。

  三、收获颇多,效果斐然

  1、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

  在培训中了解到国外基础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基础教育现状,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差距,如教材陈旧、方法古板、对学生统得过死等弊端,懂得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学*,认识到三维目标和合作学*、主动探究、师生互动、联系实际等新型的教学观念能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空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他们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比如把课堂与生活拉*,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培养学生的生产和环保意识。

  2、学到了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合作中学*,在合作中探究。这种学生自主的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面貌。新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部分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用的。不过在利用讲授法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动手,动脑的时间。学生已经理解的,教师就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领悟,让学生真正弄懂;学生实在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但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学*过程。同时,我也学到了对学生的合理评价方法,这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要多鼓励,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出符合学生成长的量规,使学生对学*充满信心。

  3、树立了不断学*的决心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课改后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所以老师应具备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智慧,只靠原有的旧知识是不能胜任的。每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在学*中提升,

  在实践中成长,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效,使国家的教育发展。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社会、教育都在进行适应性、前瞻性的改革,将教育改革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明智之举。

  4、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流露出积极、向上的心态。我认为这种心态对我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特别是高二老师在09-10学年新课改教学进行了一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培训当中有针对性,收获更大,体会更深,并和其他年级的老师进行探讨。新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困难的:内容的不同,学生状况的不同,就不会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可用,所谓的万事开头难。但是,战胜困难是可能的,具体而言,有三重保障: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网上沟通。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在集体备课中,每位老师应先独立的拿出教学设计,然后经过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最后形成统一的教案,进行统一的教学。最后,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通过博客的生物教师群,交流共享优秀教案和优秀资源,充分利用外脑而放大自己。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各科培训时间有限,只限于实时观看很多内容不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希望能随时下载观看学*。

  2、建议省、市教育部门多组织新课改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请一线教师讲新课改体会并上示范课。

  3、建议省、市教育部门组织高中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去实行新课改的学校参观学*,学*新课改具体的操作手段。

  4、希望省、市教育部门尽快出台具体的高中学业水*考试安排,与新课改的高考革方案。

  20xx年8月,酷暑炎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培训经过十天的学*圆满完成了。但我依然沉浸于课改培训学*的氛围中,依然陶醉于学*的快乐中。通过如火如荼的培训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弄清了新课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结合本人学*实际,现总结如下:

  1、更新思想,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新的课程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新课改的旗帜、方向。搞好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课标意识。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2、全面认识了和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点。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引领教学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引领教学的功能。

  3、通过学*观摩新课程课堂实录,评课议课,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学路子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引领学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

  4、改变单一授课模式,利用教学新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媒体是引起教学变革的重要条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课必须结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光碟软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料,新闻时政等资源。为此,我们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自己原来的业务水*,而要不断学*,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为切入点,把政治教学和实施网络化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政治教学的课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

  5、拓宽教学范围,采用教学新思路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的.知识,教材上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没有拓展延伸。而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与高中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的以教材教教材的方法已不再适应教学实际。因此要把教材的作用扩大,从原来只是知识的载体扩充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一种方式;在用教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必须的学*技能、学*方法、培养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正确分析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教学新理念,掌握教学新方法,运用教学新手段,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把握教材整体结构,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姿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去为推动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次新课程的改革,使高中数学从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很多旧的学生不易懂的内容,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方法、手段和思维的培养。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化学、政治、经济、地理及现代科技等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不是在于考试。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是学生在学*中明确目标,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下面就这两天的学*谈谈自己的学*体会。

  我认为要想更快更好的进入新课改,首先得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只有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课改,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新课改当中。刚开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好多老师对这次新课改还持有一点抵触情绪,但随着这两天培训的不断进行,我开始慢慢的接受了新课改,思想上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我们学*了怎样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新高中数学课程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调整,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功能,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服务。整体的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是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思想、几何思想、算法思想、运算思想等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些主线可以把高中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构成知识网络。新旧教材的变化要求我们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了解一些模块的设置涵义,这有助于发现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整体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经过为期十天的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新课改的创新之处。其中就新课改中的学生观浅谈一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语文开放题教学。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新教材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效率低下等等。下面就这十天来对新课改的认识,谈一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必须使学生对学*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篇文章,按照传统的讲法就是把第一段当中的修辞——讳饰和两个对于将一下,把课文的字词字音讲解一番。学生听了没有新意,而且海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那么学生在学了这一篇课文后就觉得这篇课文没有讲什么。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讲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主要是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中,引导学生了解***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在挚友***对马克思的怀念与不忍。这样的话,课堂的主动权就在学生手中。那么学生提出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解答,这样学生既又足够的空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要留给学生学*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潜能和学生的最*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以致用,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一篇小说,不仅仅是放个电影让学生看一看就罢了,新课改中,我们可以截取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一个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切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上几点是通过这十天的培训得出的一点感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检验。

  20xx年6月10至1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同济举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观看比武教学实录,并听比武老师讲解课堂设计思想;第二部分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几天的课改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为代表的创新学*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中满足学*需求,体验学*兴趣,发展学*个性,实现学*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四)、使物理贴*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教师只有不断学*,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激发其学*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教育机制要活。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进入七月份以来,系列的新课改培训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本学期我还在上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下学期还不能上高一,所以系列在桂林、柳州等地的各种培训都没有机会参加,更谈不上能直观的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分享,有点遗憾。所幸的是广西新课改培训项目网站上的新课改学*视频也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几天的视频学*、网上在线讨论及参与的专家答疑,收益非浅。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去适应的新课程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地教学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我认为新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发展。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学也由原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到如今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能发挥自身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我们教师也由传授者为引导者。所以,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化发展。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

  三.理性看待学生差异,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在新课改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专题视频学*中,有一个专题就专门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了探究。专题认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中,这种差异尤突出。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理性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差异,是我们教师在未来教学中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教师应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不断地完善自已。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又按照教发(XX)3号文件安排,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四、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通过暑期十天时间紧,任务重的远程培训后,本人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对新课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方式和学*过程。对应于传统学*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体现了现代学*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变**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

  一、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情境之中。而学生可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并多方交流,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

  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就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学生的学*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语文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认为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做到:

  第一、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第二、摘下“变形镜”或“有色镜”,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没有独立的个性,便没有什么创造性。学生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不能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如果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种悲哀。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这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第三、加大对同组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科组形成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实践—再学*—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新课程,灵活性较大,教师的要勇于面对挑战,在新课程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在反思中提高,完善自己,力争把自己培养成新课改的弄潮儿。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科学发展观,就要 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从学*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和提高自己

  学*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要进一步坚定***的信念,明确努力学*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于8月20日至24日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新课标新课改培训班”。学校对这次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有关部门分工实施,全体教师紧密配合,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培训过程分两步进行,20到21日,学校领导带队,率领我部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体育、音乐、美术学科骨干教师7人参加了教育局主办的市级培训班。22日到24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校级培训。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了两位局长有关我市课改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报告,虚心听取了兄弟学校课改经验介绍和本校教师的典型发言,仔细领会了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座谈会,教师们就学*内容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理论越学越清晰,问题越辩越透彻,大家都认为通过学*培训,明确了课改方向,提振了课改信心,深化了课改理念。

  一、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

  xxx和xxx两位局长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市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二、领悟了新课标的理念。

  培训过程中,参加市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到了新课改的方法。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xx完小的学校各部门多方联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以特色推进新课改;xx小学的年级、学科捆绑,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促进新课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多的启示,只要大家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的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特色越来越鲜明。

  学校优秀教师xxx和xxx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典型发言。xxx教师介绍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学*小组的建设、语文“五层次”教学方法的尝试,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当她谈到课改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引起了大家的阵阵共鸣。xxx老师在会上就新课改毫无保留地做了十点经验介绍。全体与会教师对两位的发言纷纷表示赞同,都觉得受益匪浅。

  四、激发了新课改的热情。

  三天的培训虽然不长,却专门安排了两次座谈会。在讨论中,两位局长的专题报告、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课标解读、优秀教师的典型发言,都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围绕新课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总结经验体会,有的提出问题困惑,有的为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刻,座谈会热闹非凡,教师们热血沸腾。整个场面,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教师风采。

  回首过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

  展望未来,我们的课改前程似锦!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在永州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实践,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及时成立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重视通识培训的过程管理,每次集中培训学*,采用点名制度,做好考勤记录,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新课改的培训资源

  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如教导处的《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用通俗的语言,列举了十多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一些教学骨干、教研组长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专题报告,大家都精心准备,并制作了幻灯片。据统计共作新课程专题讲座5个。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

  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学的实践反思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许多老师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日常行为,这样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

  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并撰写学*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交流,推动学*的深入开展。

  3、专家引领,继续学*。

  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在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

  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新课改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小组学*、个体自选学*作出保底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上不封顶的原则。对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档案袋,注重日常积累,定期整理。加强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管理,既重视计划目标的管理,又重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努力体现人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自主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作用。对教师个体的培训学*,既加强宏观调控,又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在每次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过程中有教师培训的记录、有教师考勤记载、有教师作业(学*心得)等。

  5、培训结束后,学校教务处负责收集整理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档案资料,拟写培训总结。

  (四)、课程实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我校成立了由刘振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 。在*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理念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