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

日期: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1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衡。

  2、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七、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

  单位:Pa。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力产生,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产生,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八、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2、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力。公式:。

  4、计算浮力方法有三种: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示

  (2)*衡法: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适合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

  (压力差法:F浮=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物体重力比较:

  F浮G,上浮③F浮=G,悬浮或漂浮

  九、功

  1、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焦耳(J)。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如:推而不动;

  (2)有距离无力,如:人对抛出手的物体;

  (3)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如:提水而走。

  十、功率

  1、功率的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

  2、功率的公式:①定义式P=W/t②推导式P=FV

  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符号kW。

  十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十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十三、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十四、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十五、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十六、机械效率

  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总功:使用机械时,人们对机械做的功叫总功,W总=FS=W有用+W额外。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1)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重量不同的物体,提升的重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用不同滑轮组(动滑轮重量不同)提升重量相同的物体,动滑轮重量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3)用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提升重量相同的物体,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

  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3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衡。

  2、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接触并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少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七、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

  单位:Pa。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力产生,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产生,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八、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2、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力。公式:xxxxxx。

  4、计算浮力方法有三种: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示

  (2)*衡法: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适合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

  (压力差法:F浮=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物体重力比较:

  F浮G,上浮③F浮=G,悬浮或漂浮

  九、功

  1、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焦耳(J)。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如:推而不动;

  (2)有距离无力,如:人对抛出手的物体;

  (3)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如:提水而走。

  十、功率

  1、功率的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

  2、功率的公式:

  ①定义式P=W/t

  ②推导式P=FV

  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符号kW。

  十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十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十三、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十四、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十五、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十六、机械效率

  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总功:使用机械时,人们对机械做的功叫总功,W总=FS=W有用+W额外。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1)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重量不同的物体,提升的重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用不同滑轮组(动滑轮重量不同)提升重量相同的物体,动滑轮重量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3)用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提升重量相同的物体,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4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5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阅读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1)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衡。

  2、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接触并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少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为滚动;

  ④加润滑油。

  七、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

  单位:Pa。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力产生,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产生,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八、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2、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力。公式:。

  4、计算浮力方法有三种: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示

  (2)*衡法: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适合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

  (压力差法:F浮=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物体重力比较:

  F浮G,上浮F浮=G,悬浮或漂浮

  九、功

  1、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焦耳(J)。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如:推而不动;

  (2)有距离无力,如:人对抛出手的物体;

  (3)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如:提水而走。

  十、功率

  1、功率的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

  2、功率的公式:

  ①定义式P=W/t

  ②推导式P=FV

  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符号kW。

  十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十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十三、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十四、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十五、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十六、机械效率

  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总功:使用机械时,人们对机械做的功叫总功,W总=FS=W有用+W额外。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1)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重量不同的物体,提升的重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用不同滑轮组(动滑轮重量不同)提升重量相同的物体,动滑轮重量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3)用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提升重量相同的物体,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_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电势的知识点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物理答题窍门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眩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3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2)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成像大小(u)

  像的虚实应用像物位置像距(v)

  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扩展阅读: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3)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范本五份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1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2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3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1900px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

  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

  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三、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声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4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5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

  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三、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4)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菁华5篇)

  一、声音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2ff

  u=2f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①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5)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物理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

  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

  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6)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

  1.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你(你们)多久锻炼一次身体?

  How often +助动词do(does或did) +主语+ do sth.?疑问词how often是问频率(多久一次),(在这里助动词do(does或did)是起帮助构成疑问的作用)与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连用,回答一般是用表示频率的副词,如:once, twice, three times…, sometimes, often, quite, often, never, every day, once a week , twice a month , three times a month , three or four times a month等。

  2“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I usually play soccer.”

  “周末你通常做什么?”“我通常踢足球。”

  第一个do为助动词,在这起帮助构成疑问的作用;而第二个do则是实义动词。

  3. “What’s your favorite program?” “It’s Animal World.”

  “你最喜欢什么节目?”“动物世界。”

  4. As for homework , most students do homework every day .

  as for...意思是“至于;关于”,常用于句首作状语,其后跟名词、代词或动词的-ing形式(即动名词)。如:

  5. Mom wants me to get up at 6:00 and play ping-pong with her .

  want to do sth.意思是“想要做某事”;

  want sb. to do sth.意思是“想要某人做某事”。如:

  有很多动词后面用这种结构做动词的复合宾语

  ask sb. to do sth.叫某人做某事

  tell sb. to do sth.告诉某人去做某事

  help sb. (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6. She says it’s good for my health.

  be good for...表示“对……有益(有好处)”;其反义为:be bad for...(这里for是介词,后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

  7.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8. I exercise every day , usually when I come home from school .

  9. My eating habits are pretty good .这里pretty相当于very 。

  10.I 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 usually ten to eleven times a week .

  try to do sth.表示“尽力做某事”,不包含是否成功的'意思

  11. My healthy lifestyle helps me get good grades.

  help sb.(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12. Good food and exercise help me to study better.

  这里better是well的比较级,而不是good的比较级

  13.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s or different?=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 lifestyle or is her lifestyle different from yours?

  be the same as … / be different from …

  14. What sports do you play ?

  15. A lot of vegetables help you to 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healthy = stay healthy

  17. That sounds interesting.

  这是“主语+系动词+表语”结构的简单句。sound(听起来),look(看起来),smell(闻起来),taste(尝起来),feel(觉得),seem(好象),grow(变得),get(变得)等词在英语中可用作系动词,后跟形容词作表语。

  1.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你(你们)多久锻炼一次身体?

  How often +助动词do(does或did) +主语+ do sth.?疑问词how often是问频率(多久一次),(在这里助动词do(does或did)是起帮助构成疑问的作用)与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连用,回答一般是用表示频率的副词,如:once, twice, three times…, sometimes, often, quite, often, never, every day, once a week , twice a month , three times a month , three or four times a month等。

  2“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I usually play soccer.”

  “周末你通常做什么?”“我通常踢足球。”

  第一个do为助动词,在这起帮助构成疑问的作用;而第二个do则是实义动词。

  3. “What’s your favorite program?” “It’s Animal World.”

  “你最喜欢什么节目?”“动物世界。”

  4. As for homework , most students do homework every day .

  as for...意思是“至于;关于”,常用于句首作状语,其后跟名词、代词或动词的-ing形式(即动名词)。如:

  5. Mom wants me to get up at 6:00 and play ping-pong with her .

  want to do sth.意思是“想要做某事”;

  want sb. to do sth.意思是“想要某人做某事”。如:

  有很多动词后面用这种结构做动词的复合宾语

  ask sb. to do sth.叫某人做某事

  tell sb. to do sth.告诉某人去做某事

  help sb. (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6. She says it’s good for my health.

  be good for...表示“对……有益(有好处)”;其反义为:be bad for...(这里for是介词,后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

  7.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8. I exercise every day , usually when I come home from school .

  9. My eating habits are pretty good .这里pretty相当于very 。

  10.I 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 usually ten to eleven times a week .

  try to do sth.表示“尽力做某事”,不包含是否成功的意思

  11. My healthy lifestyle helps me get good grades.

  help sb.(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12. Good food and exercise help me to study better.

  这里better是well的比较级,而不是good的比较级

  13.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s or different?=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 lifestyle or is her lifestyle different from yours?

  be the same as … / be different from …

  14. What sports do you play ?

  15. A lot of vegetables help you to 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healthy = stay healthy

  17. That sounds interesting.

  这是“主语+系动词+表语”结构的简单句。sound(听起来),look(看起来),smell(闻起来),taste(尝起来),feel(觉得),seem(好象),grow(变得),get(变得)等词在英语中可用作系动词,后跟形容词作表语。

  1.来参加我的晚会come to my party

  2.在周六下午on Saturday afternoon

  3.上钢琴课have a piano lesson

  4.去看医生go to the doctor

  5.太多家庭作业too much homework

  6.谢谢邀请Thanks for asking.

  7.玩得高兴have fun

  8.去商业街go to the mall

  9.棒球比赛baseball game

  10.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

  11.为考试而学*study for a test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7)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5)份

  1.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一个热力学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若存在另一过程,能使系统与外界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反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则称之为“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抽象,严格来讲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理论上、计算上有着重要意义)。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2.对于开氏与克氏的两种表述的分析

  克氏表述指出:热传导过程是不可逆的。开氏表述指出:功变热(确切地说,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两种表述其实质就是分别挑选了一种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指出它所产生的效果不论用什么方法也不可能使系统完全恢复原状,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请注意加着重号的语句:“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比如,制冷机(如电冰箱)可以将热量q由低温t2处(冰箱内)向高温t1处(冰箱外的外界)传递,但此时外界对制冷机做了电功w而引起了变化,并且高温物体也多吸收了热量q(这是电能转化而来的)。这与克氏表述并不矛盾。

  3.不可逆过程的几个典型例子

  例1(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如图1所示,容器被中间的隔板分为体积相等的两部分:a部分盛有理想气体,b部分为真空。现抽掉隔板,则气体就会自由膨胀而充满整个容器。

  例2(两种理想气体的扩散混合)如图2所示,两种理想气体c和d被隔板隔开,具有相同的温度和压强。当中间的隔板抽去后,两种气体发生扩散而混合。

  例3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

  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实验中,重物下降带动叶片转动而对水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加。但是,我们不可能造出这样一个机器:在其循环动作中把一重物升高而同时使水冷却而不引起外界变化。由此即可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朗克表述”。

  再如焦耳-汤姆生(开尔文)多孔塞实验中的节流过程和各种爆炸过程等都是不可逆过程。

  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对上面所列举的不可逆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其他不可逆过程,我们完全能够由某一过程的不可逆性证明出另一过程的不可逆性,即自然界中的各种不可逆过程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可以选取任一个不可逆过程作为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但不论具体的表达方式如何,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指出: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并指出这些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

  一、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一、电磁波的发现

  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2)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

  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

  (2)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

  3、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4、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5、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6、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

  (3)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7、赫兹的电火花: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

  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十、电势差: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西安杨舟教育—西安的课外辅导机构)

  十一、电势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

  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五份(扩展8)

——初二地理知识点范文五份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D�D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D�D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D�D太行山�D�D巫山�D�D雪峰山

  长白山脉�D�D-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均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总结: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原、华北*原和长江中下游*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原:东北*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原:地势低*,地面坡度很小。又称“黄淮海*原”

  长江中下游*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海的*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8、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9、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

  3、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季风区大致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注意:P5活动1、2、3及P4图5.4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

  一、位置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宁夏、甘肃的**;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二、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东北*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占25%;人口占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二、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2、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P8活动1、2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自然景观的差异

  1月*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一般低于800毫米)多(一般高于800毫米)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地形*原与高原为主*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