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语文 >

中考语文复*资料 60句菁华

日期:2022-10-06 00:00:00

1、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2、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3、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

4、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5、不胜枚举: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出。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7、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8、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9、一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10、本校师生员工出入校门一律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11、固以怪之矣。“以”(yǐ)。通“已”。《陈涉世家》

12、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通“披”。《陈涉世家》

13、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通“缺”。《出师表》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通“辨”。《鱼我所欲也》

15、山西省煤炭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6、小惠未徧。“徧”(biàn)。通“遍”。《曹刿论战》

17、一辆越野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疾驰。

18、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做怪。

19、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终于使他翻然醒悟了。

20、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21、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22、《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23、《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24、王维的《使至塞上》: 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7、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28、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29、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

30、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31、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2、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33、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34、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35、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36、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37、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3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39、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4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41、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42、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3、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44、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45、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6、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47、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48、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49、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5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5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52、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5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54、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5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56、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57、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58、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这种情况常有提示性词语出现。

59、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60、按人物活动划分。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断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当然,有的记叙文的段落常常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同时还兼有另一种方式。


中考语文复*资料 6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语文复*资料 60句菁华(扩展1)

——中考复*资料 60句菁华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2、常见金属元素中.常温下大多为固体,唯有金属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3、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如:NaCl的水溶液。

4、抄写本课知识点

5、花一些时间整理中考模拟卷和纠错本,帮助自己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从而达到有效复*的目的。同时尽可能利用你的周围资源,如请同学和老师来帮你答疑解惑。

6、适当地给自己增加一些中考模拟题的练*,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应避免偏题和怪题。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每天坚持做1—2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良好的语感的养成对英语解题是很有用的。

7、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8、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土”着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9、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10、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11、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12、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3、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14、知道人类 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可贵。

15、二、访谈: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看图,说一说: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在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分角色扮演小记者和陆教授表演答记者问。

16、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17、学生看图,思考、讨论: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分小组交流。

18、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19、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20、黄绿色气体:氯气

2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2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24、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5、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26、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27、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28、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29、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30、铁锈:(Fe2O3)

31、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32、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3、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34、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35、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3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37、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8、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39、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40、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41、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42、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43、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44、气体的溶解度

4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46、代表人物及作品:

47、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48、无理数

49、倒数

50、*方根

51、数轴

52、乘法交换律ab?ba

53、实数的运算顺序

54、代数式

55、分式的性质

56、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57、一元一次方程

58、一元二次方程

59、公式法

60、新航路开辟与*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中考语文复*资料 60句菁华(扩展2)

——历史中考复*资料 50句

1、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影响: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要合乎逻辑

4、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5、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魏源是**战争时期的思想家,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京师大学堂是**代兴办的最早国立大学,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年,清*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宣布废除科举制。

6、1924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图)

7、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8、《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9、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10、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11、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2、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的政治家。

14、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15、北朝的五个*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6、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17、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

18、《九国公约》

19、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20、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

21、领导人:甘地。时间:1920年

22、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3、意义

24、政策: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

25、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6、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7、行动:制定《国基准则》。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28、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29、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30、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31、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32、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由于中世纪,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以至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辉煌黯然失色乃至湮没,封建教会对人的思想禁锢,使欧洲文化发展陷于停顿)的控制,要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33、作用:**了人们两方面的思想,一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二是对自然界的认识。

34、文艺复兴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5、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

36、背景:(1)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对黄金财富的狂热追求)。(2)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财富的夸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了东西方陆上交流的通道。(4)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

37、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评价:

38、新航路开辟与*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39、张骞通西域:

40、倭寇骚扰*沿海

41、雅克萨之战:

42、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3、影响(评价*模式):

44、内容:抵制在殖民*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45、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46、*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47、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48、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即戊戌*),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49、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

50、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时间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对*社会的危害?


中考语文复*资料 60句菁华(扩展3)

——中考语文总复*资料 (菁华5篇)

  写作中考命(半命)题作文,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审清题意。

  (1)注意文题含义。有些文题的含义很丰富,是需要细细琢磨一番的。如长大的感觉,如果能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2)注意文题题眼。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3)注意文体类别。中考文题对文体要求的表述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明确规定只能写一种文体;二是明确规定可以写多种文体。

  (4)注意立意信息。有些文题还有立意方面的暗示信息,明察到这一点,对于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是大有帮助的。

  (5)注意选材指向。有些中考作文题对写作材料还有着或明或暗的指向。体会到这一点,才会避免选材失误,提高选材质量。

  2.选好材料。

  (1)选精当的材料。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材料不能胡编滥造,这就是说,组织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些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之类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材料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希望工程捐款;一写家乡变化,就是写家里添了电视机,买了收音机。

  (2)选新颖的材料。新在独具慧眼,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新在独运匠心,有时,你可能对组织的材料举棋不定,这时你最好以你的匠心度一度他人之腹,再决定材料的取舍;新在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

  3.确定主旨。

  确立主旨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立意。我们无论是写哪一种文体,都应在立意上下功夫。其要求是健康、新颖、深刻。健康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正确,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意义,能给读者以鼓舞和启迪;新颖,就是立意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文中深广的意蕴,以增加文章的穿透力和厚重感。

  4.重视首尾。

  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开头或直奔主题,也就是开门见山;或设置悬念,增添文章波澜,展现文章的布局之美;或引用材料;或描写人物。考场作文的结尾应尽量做到简洁、紧凑、恰到好处。或顺其自然,把内容表达完之后,自然而然的收束全文;或呼应篇首,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或揭示主旨。

  5.对半命题作文还要注意:

  首先要在弄清题目所提供的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弄清未受限制的内容(即横线上可填哪些词语)。半命题作文一般要提供词语。如果题目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词语作文,那么你可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如果在提供的词语后面打上省略号或者出现等等字样,则暗示你可用提供的词语,也可用未提供的词语。其次,所选用的词语填入文题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文题,力求新颖别致而且自己能写得出采。文题新颖别致,能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自己能写得出采,才能写出佳作;另外,填好词语以后,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检查一下,力求准确、简明、生动。

  【新题导写】

  1.跨向明天的一步

  青春年少的你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故事。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记叙文。

  [点拨]从文题类型看,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从文体类别看,这是一篇记叙文,从文题含义看,这是一个含 比喻意义的文题。跨向明天的一步比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思想的逐步成熟,性格的不断完善,学*的点滴进步等等。从选材方面看,应写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故事,应写成长途中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比如:认识了知识的重要,懂得了友谊的珍贵,领悟了深奥的道理;由孤僻变得合群,由懦弱变得勇敢,由依赖变得独立;电脑考试达标了,书法作品获奖了,得意之作发表了文题中的一步还暗示应从方方面面中选一个侧面展开,不可面面俱到。

  2.①我家的常客 ②我家的稀客

  请从上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

  [点拨] 论文题含义,常客指经常到我家的客人,稀客指很少到我家来的客人。二题都可以写成写人为主的文章。当然将客理解为某种物也未尝不可。论写作重心,常客,可写其方方面面;稀客,只宜于写一、二次特殊的印象,无论是写常客还是写稀客,都应把客人放在我家这个环境中来写。论文题类型,这是一道选题作文,只能二中选一,不可两个都写。

  3.为 而陶醉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中,无论人、事、物、景等,总有令你陶醉的时候,请抓住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某一陶醉点,补充文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往往题材宽泛,有话可写。就本文而言,选材面十分广阔。可以说是琴棋书画、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样样皆可入文中。究竟怎样选好材料呢?一是要新颖独特。有些材料很熟悉,但正因为太熟太俗可能被很多人看好,为了避免雷同,你最好另辟蹊径。二是要宜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特别是能表现 陶醉,因为写好陶醉是本文成功的关键。

  4.感受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感受时间、感受关爱、感受友谊你对什么东西感受得最深呢?请将上面的文题填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因为是半命题作文,写作当然有广阔的空间。不管准备写哪一种文体,你在选择写作对象时,都要注意这样几点:①宜于立意,这种立意固然要新要深,但必须是一个你容易驾驭的主题,不然,你就会因把握不准而出现立意失误。 ②宜于铺展。也就是说能围绕你确立的主旨铺展出丰厚的内容。③宜于点示。有时候,文中一两句精妙的点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写本文时若点示得法,肯定不乏这样的佳句。

  命(半命)题作文

  【试题特点】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方式,命题作文的题型特点是:出题者给出了完整的、确定的作文题。考生必须用试卷中这完整的、确定的题目进行作文。

  从*几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命题来看,有这样几种方式:

  1.直接式命题。此类题单纯明快,或直接点明叙说的人和事,或明确提示议论的中心,或清晰地显现说明的对象。考生做此类题,在审题、取材上一般不会发生什么困难。

  2.导语式命题。此类题或在文题出现之前写有一段文字,或在文题出现之后写有一段文字,它们有的起着撩拨学生情感的作用,有的起着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作用,有的起着提示考生不要失误的作用,有的起着建议考生如何取材的作用。对这样的题,考生要读好导语与提示,获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3.中心语式命题。此类题给出了一个题,但考生也可以对这个题附加上其它的词语,从而构成对自己有利的题,这时,命题人给出的题实际上就成了考生自由命题的中心语。其实这样的题已带有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味道。考生做这样的题,要看清写作的要求,不要失去一次好机会。

  半命题作文也叫补题作文,即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部分由考生去补充完整,然后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作文。

  1.命前半题,补后半题。如:

  (1)我关心

  (2)爱使我

  2.命后半题,补前半题。如:

  (1) 的喜悦

  (2) 牵动我的情思

  3.命首尾,补中间。如:

  (1)在充满 的日子里

  (2)一份 的答卷

  4.命中间,补首尾。如:

  (1) ,别再让我

  (2) 变

  【解题导引】

  例1.(20xx·重庆)

  [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感,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导写] 我国即将实施的课程改革,将责任感列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可见,责任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题写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写活,写生动,写深刻。很多同学面对这个题目会选写议论文。这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千万别落入空喊口号的误区。要诠释好责任,光说大话是不行的,应该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极富责任感的事件现身说法(比如,*入世谈判首*代表龙永图先生讲过一个故事,他在国外某地入厕时,发现一个小男孩在不停地拉水箱冲便,因拉不下水而着急。龙先生感慨道,由此事可以看出这样的小孩已有了可贵的责任意识),并加以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这样才能给读者以心灵的撞击,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写作形式上要力求创新,可以采用会议纪要、电视现场谈话、剧本、日记、书信等形式,写出独具特点的好文章。

  具体的写作思路参考:一、提倡每个人都应加强责任感,搞好本职工作。二、谈青少年要培养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的,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三、揭露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世相,诠释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应承担起肩头责任的主题。四、谈责任是双向的,我们十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也不能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社会对个人的责任。比如,*应为下岗工人建立必要的社会生活保障体系,等等。

  《鲁滨孙漂流记》


中考语文复*资料 60句菁华(扩展4)

——中考语文古诗词复*资料 40句菁华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6、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张俞《蚕妇》)

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9、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唐罗隐《西施》)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赠》)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晋曹操《龟虽寿》)

1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其一)》)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人无远虑,必有*忧。 《论语卫灵公》

1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2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2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5、*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2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2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1、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32、抒发征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3、主题: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34、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架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5、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6、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中考语文复*资料 60句菁华(扩展5)

——中考复*资料 30句菁华

1、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温度升高,绝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只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固体Ca(0H)2和常见气体。

3、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CaCO3、CO2

4、渡荆门送别(李白)

5、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6、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7、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8、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9、向西交流:唐朝与天竺——玄奘西行。

10、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11、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1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13、三大化学肥料:N、P、K

14、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15、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16、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17、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称之为《诗经》。共305篇,根据曲调分“风、雅、颂”三大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形式以四言为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我们读过的篇目有《关雎》 《蒹葭》等。《诗经》与《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合称“五经”,为我国儒家经典作品。

20、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21、我国处理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22、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23、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24、相反数

25、绝对值

26、有效数字

27、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28、乘法交换律ab?ba

29、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30、二次根式的性质


中考语文复*资料 60句菁华(扩展6)

——中考语文复*资料总结归纳 30句菁华

1、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2、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4、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5、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6、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7、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8、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9、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0、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1、表达方式

12、表现手法常用术语

13、““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14、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15、“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16、《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17、《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

18、“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19、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20、《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1、人物性格难点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22、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缩句顺口溜:

  “的”前“地”前“得”字后,形容限制去个够。数量出现莫放过,介宾来了也杀头。

23、图表徽标:看懂图画,对图画的画面和文字分析比较、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并一定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综合性学*

  课标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命题趋势:有并入“知识积累与运用”和“现代文阅读”中的趋势,答题思路、解题技巧不变。

  常用题型:

24、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25、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26、表达方式

  (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27、(第1段)"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萤火虫”,作者为什么将自己比作一只萤火虫?

  解析:因为萤火虫虽然弱小却能在黑暗中顽强地发出光芒,萤火虫在西方还有冒险精神等类似表意,将自己比作萤火虫,体现了作者勇于冒险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的自信。

28、“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29、“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关羽。

30、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