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阅读答案 >

《马说》阅读答案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马说》阅读答案1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马说》一文选自 ,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3分)

  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退之,唐,著名的文学, “文起八代之衰”。

  小题1:B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小题1: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小题1: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马说》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原君求救于楚①,*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原君。*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 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9.【甲】文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 中的句子: , 。(2分)

  21.【甲】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作用,而【乙】文中毛遂却向*原君自荐成功。你认为“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的观点相矛盾吗?(2分)

  参考答案:

  17. (l)同“现”,显现。(2)方法。(一个1分,意合即可。2分)

  18.(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文从字顺即可。每句2分,共4分)

  19.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意合即可。2分)

  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1分。2分)

  21.示例:我认为世界上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缺一不可,因为千里马只等伯乐去发现,就会缩小发展空间;毛遂自荐,就等于增加了自我展示的*台。(观点1分,理由1分。2分)

《马说》阅读答案3

  阅读《马说》,完成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虽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策直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

  3.下列加横线词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那么该怎样对待千里马呢?请选用文中词语回答。

  6.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同“现”,显现 (3)驱使 (4)尤、尚且

  2.B

  3.B

  4.尚且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通其意

  6.愿望封建统治者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不要让有才能的人被埋没。

《马说》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共18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丙]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石壁,五色交辉《答谢中书书》

  C、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食之不能尽其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甲]文中所写的“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3分)

  阅读答案:

  9、D【解析】文章中没有连续、频繁的变换韵脚,只在每小节转换韵脚。

  10、B【解析】A第一个为“成为”,第二个为“雕刻(成)”B都是“颜色”的意思C第一个为“因此,所以”,第二个为“旧的,学过的(知识)”D第一个同“饲”,喂;第二个为名词“食物”

  11、(1)海水运动

  (2)盘旋飞翔

  (3)有时

  (4)怎么

  12、(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13、“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14、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的关系。没有伯乐的发现和常识,千里马就会被摧残和埋没。

《马说》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扬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C.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夺而杀之

  B.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策之不以其道 成,将以攻宋

  D.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参考答案:

  1.D

  2.B

  3.D


《马说》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马说》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1)

——《马说》阅读答案 (菁华5篇)

《马说》阅读答案1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马说》一文选自 ,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3分)

  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退之,唐,著名的文学, “文起八代之衰”。

  小题1:B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小题1: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小题1: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马说》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原君求救于楚①,*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原君。*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 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9.【甲】文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 中的句子: , 。(2分)

  21.【甲】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作用,而【乙】文中毛遂却向*原君自荐成功。你认为“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的观点相矛盾吗?(2分)

  参考答案:

  17. (l)同“现”,显现。(2)方法。(一个1分,意合即可。2分)

  18.(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文从字顺即可。每句2分,共4分)

  19.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意合即可。2分)

  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1分。2分)

  21.示例:我认为世界上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缺一不可,因为千里马只等伯乐去发现,就会缩小发展空间;毛遂自荐,就等于增加了自我展示的*台。(观点1分,理由1分。2分)

《马说》阅读答案3

  阅读《马说》,完成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虽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策直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

  3.下列加横线词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那么该怎样对待千里马呢?请选用文中词语回答。

  6.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同“现”,显现 (3)驱使 (4)尤、尚且

  2.B

  3.B

  4.尚且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通其意

  6.愿望封建统治者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不要让有才能的人被埋没。

《马说》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共18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丙]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石壁,五色交辉《答谢中书书》

  C、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食之不能尽其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甲]文中所写的“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3分)

  阅读答案:

  9、D【解析】文章中没有连续、频繁的变换韵脚,只在每小节转换韵脚。

  10、B【解析】A第一个为“成为”,第二个为“雕刻(成)”B都是“颜色”的意思C第一个为“因此,所以”,第二个为“旧的,学过的(知识)”D第一个同“饲”,喂;第二个为名词“食物”

  11、(1)海水运动

  (2)盘旋飞翔

  (3)有时

  (4)怎么

  12、(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13、“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14、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的关系。没有伯乐的发现和常识,千里马就会被摧残和埋没。

《马说》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扬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C.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夺而杀之

  B.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策之不以其道 成,将以攻宋

  D.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参考答案:

  1.D

  2.B

  3.D


《马说》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2)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计日以还 B. 从乡之先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而承天子之宠光

  C. 是肤皲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答案:

  15.(1)等待,等到。 (2)热水

  16.B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中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 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

  13.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3分)

  (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0.D

  11.(1)抄录完毕,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12.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3.(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 珍惜时间(或努力学*)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一日与游酢①见颐②,颐偶瞑坐,时③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释:①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②颐,即程颐,北宋著名理学家。③时:人名,杨时。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有时候 (2)两顿

  2.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腰白玉之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等到 ③热水 ④腰佩

  【小题2】D

  【小题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4】①刻苦学*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重点实词词义和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是本次考查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只要在日常学*中加强记忆,就可直接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A项中“以”因此/做为;B项中“之”助词,无意义/代词,千里马;C项“而”转折连词,却/承接,因此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因为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这些句子在课内都理解了,难度很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这个题在日常学*和复*中,已经经过了大量的训练,考生应该不费什么时间就可以将本题解答完毕,因此日常学*和复*时对新课标规定的必考篇目还是要认真复*,多做练*,以利于掌握扎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腰白玉之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等到 ③热水 ④腰佩

  【小题2】D

  【小题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4】①刻苦学*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重点实词词义和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是本次考查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只要在日常学*中加强记忆,就可直接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马说》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3)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2、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3、(共6分)⑴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⑵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4、(1)学*勤奋(1分),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1分)。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6、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7、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8、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9、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0、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云南省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5、D

1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18、B

19、答案:若与*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0、答案:给予,赠送放下难道用

21、答案:①他们如果还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6、①宋濂是主动百里上门求师,因为其热情、谦虚和执着终有大成。②王冕是因为苦学而被名师看中,在名师的指点下成为通儒。

2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2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30、①因此;②两次。


《马说》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4)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精选五篇)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 表并列)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如果)啮人,无御之(代指蛇毒)者。然得而(表顺接)腊之以为( 把……当作)饵,可以(可以用来 )已(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用)王命聚(征集)之,岁赋(征收)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充抵 )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助词)。

  有蒋氏者,专(独自享有)其利(好处 )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在)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继承)为之十二年,几( 几乎 )死者数(屡次,多次)矣。”言之(凑足音节/代指这些话),貌若甚戚者。

  余悲(同情)之,且曰:“若毒(痛恨,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地方官 ),更(更换 )若(你的)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悲伤),汪然(眼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生存)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比得上)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表修饰)转徙,饥渴而顿踣(困顿跌倒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先前,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凭借)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冲撞)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小心翼翼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如果)吾蛇尚存,则弛然而(表修饰)卧。谨食(喂养)之,时而(表修饰)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冒)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表修饰)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即使)死乎(相当于“于”,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怎么)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比)虎也。”吾尝疑乎是( 代指这句话),今以(根据 )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因此)为之说,以(来)俟(期待)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文学常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因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后被贬柳州,世亦称“柳柳州”。本文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3、重点字音字形:啮人(niè)腊之(xī) 以为饵(ér) 挛(luán)蹙(cù) 殚(dān) 转徙(xǐ) 顿踣(bó) 相藉(jí) (nǎng) 叫嚣(xiāo ) 隳突(huī) 恂恂(xún)视其缶(fǒu)谨食之(sí) 熙熙(xī)孰知(shú)又安敢毒邪(yé)赋敛(liǎn)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sì)

  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非死则徙尔:“尔”通“耳”,罢了 (2)谨食之,时而献焉:“食”通“饲”,喂养

  5、一词多义。

  (1)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用来 太医以王命聚之 用 以尽吾齿 来 而吾以捕蛇独存 依靠

  (2)于:余将告于莅事者 向 积于今六十岁矣 到 吾祖死于是在苛政猛于虎 比

  (3)之:永州之野产异蛇 的 无御之者 它,指毒蛇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悍吏之来吾乡 取独

  (4)其:当其租入 他们的 专其利三世矣 指捕蛇不纳税 视其缶 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自己

  (5)若: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像 貌若甚戚者 好像 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若毒之乎 你

  (6)焉: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相当“于之”,从这里 永之人争奔走焉 这件事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词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语气词

  (7)而: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顺接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转折 吾恂恂而起表修饰

  (8)已:可以已大风 治愈 则久已病矣 已经

  (9)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得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了解,知道

  (10)乎:若毒之乎 吗叫嚣乎东西 相当于“于”

  (11)是: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这个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指冒死亡的危险 吾尝疑乎是指孔子的这句话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这

  (12)食:谨食之 通“饲”,喂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

  (13)生: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生存

  6、古今异义。

  (1)汪然出涕曰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虽鸡狗不得宁焉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可以已大风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许可(4)则久已病矣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疾病

  7、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动词活用为名词,生产的东西,收入

  (2)而乡邻之生日蹙动:动词作名词,生活(3)以尽吾齿:形容词作动词,过完

  (3)余悲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悲(4)然得而腊之以为腊:名词作动词,把蛇晾干

  8、翻译下列句子。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郊外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斑纹

  ⑵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却可以治好麻风、手脚麻痹、脖子肿和癞疮等恶性疾病;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⑶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⑷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主管人,免掉你这件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⑸君将哀而生之乎?

  您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⑹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⑺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假使我不做这份差役,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⑻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不堪。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都交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都交出去

  ⑼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凶暴的官吏一到我们村子来,就到处乱闯乱嚷、冲撞破坏,暄闹叫嚷着惊忧(乡村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⑽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

  ⑾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⑿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的呢!

  ⒀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以期待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从这里了解一点百姓的实情。

  9、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通过蒋氏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赋敛之苦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这正如孔子所言:“苛政猛于虎。”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文段①中围绕着一个“异”字而展开,依次介绍了毒蛇的外形、毒性、效用。其作用是:为下文“永州人争奔走焉”作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这一主旨;“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 永州人争奔走焉。”产生了矛盾,作者这样的目的是暗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3)蒋氏在诉说“专其利” 为什么“貌若甚戚者”?

  这个“利”是九死一生换来的,在得到这个利的过程中充满了危险和痛苦,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利”隐含蒋氏无限的辛酸悲苦。

  (4)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蒋氏的两次“戚”:第一次: 蒋氏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 蒋氏为自己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赋税而忧伤。

  作者的两次“悲”:第一次: 作者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 作者为广大人民收到的赋税之毒而悲伤(为社会)。

  (5)第四段的中心句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该段主要运用的写法是对比,请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

  ①乡邻们因为赋税非死则徙尔;蒋氏却以捕蛇独存;②乡邻们遇悍吏虽鸡狗不得宁焉;蒋氏见蛇安在,却能弛然而卧;③乡邻们缴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蒋氏“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作用:突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这一主旨,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对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 向:这里是假使的意思。

  B.则久已病矣 病:生病,这里指困苦不堪。

  C.弛然而卧弛 然:放心的样子。

  D.又安敢毒耶 毒:祸害。

  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的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B.今其室十无一焉。(现在每十家人中就少了一家了。)

  C.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鸡和狗也不得安宁。)

  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怎么比得上我的邻居天天有这样的事呢?)

  3、下列的叙述有错的是()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都是对偶句。

  B.文段用了两处对比:相邻们的十室九空与蒋氏的“以捕蛇独存”对比,用“悍吏之来吾乡”弄得鸡犬不宁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对比。

  C.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又安敢毒耶”表明蒋氏认为捕蛇是一件好事,从而万分庆幸的心理。

  参考答案:

  1、D

  2、B

  3、D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片段,回答17-24题。(共22分)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会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中观人风者得焉。

  17、解释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的意思。(4分)

  (1)余: (2)于: (3)尝: (4)是:

  (5)以: (6)信: (7)孰: (8)为:

  18、给下列字注音。(4分)

  (1)孰 (2)敛 (3)俟 (4)夫

  19、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苛政猛于虎也。

  译: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

  20、作者听了蒋氏的话后更加悲伤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

  21、作者写《捕蛇者说》的目的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

  22、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什么?。(2分)

  答:

  23、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答:

  24、你想想,如果考察民情的**或皇帝看到《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会不会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为什么?。(4分)

  答:

  (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7、(1)余:我 (2)于:比 (3)尝:曾经 (4)是:这句话

  (5)以:从 (6)(6)信:真实可信 (7)孰:谁 (8)为:写作

  18、(1)孰Shú (2)敛liǎn (3)俟Sì (4)夫fú

  19、(1)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2)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0、苛政猛于虎也。

  2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2、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露当时统治者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比毒蛇还毒的黑暗现实。

  23、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24、不可能找到解决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当时政治腐败,战乱不绝,统治者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权力和财富,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不会发善心减轻人民的负担。(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下列哪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2分)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又安敢毒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D.故为之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小题2】下列哪一项加点词的词性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 )(2分)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B.置人所罾鱼腹中

  C.名之者谁

  D.殚其地之出

  【小题3】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请结合文章举出一例。(2分)

  【小题4】文中写到“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从中看出作者的写作用意是什么,联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2分)

  【链接材料】“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常而又*常的。”(《多收了三五斗》)

  答案

  【小题1】C(2分)

  【小题2】D(2分)

  【小题3】对比(t分)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弛然而乐”“熙然而卧”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对比。

  【小题4】柳宗元引用孔子的话作为论据,表明苛政自古就有,真实揭露封建社会重赋苛政的黑暗现实(1分),与《多收了三五斗》结尾指出谷贱伤农这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样,突出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或深化了主题)。(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用反选排除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古文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然后找出各项中的活用词,了解其活用方法比较。A句的“腊”、B句的“罾”、C句的“名”都是名词动用,而D句的“出”是动词名用,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而掌握的知识,从“对比”的角度举例说明。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要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比作者早得多,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与“苛政”有关,而《多收了三五斗》也是反映农民倍受剥削的现实,从这个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4分)

  岁赋其二( ) 若毒之乎( )

  蒋氏大戚(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