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心得体会 >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日期:2022-12-06 00:00:00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惯。如果不提前学*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2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3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4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环境转换成学科学*、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5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

  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

  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

  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

  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用品。

  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

  尽量改变拖拉*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的时候认真学*,学*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6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方法和学*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有其独特的学*方法。在学*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的缺点,努力改善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学*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没有抓住学*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课中听讲,课后复*,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成绩

  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

  能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学*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惯,把课本当成练*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阅读。预*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

  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

  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阅读。课后复*是课堂学*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题,学数学一定要做*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

  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是指在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上的强者。学*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方法,是你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7

  1、学*方法也要改变。孩子小学阶段*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对于课前预*、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的复*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刚升入初中不一定能适应。这个假期要让孩子锻炼下,让他们

  有独立的意识、能自主学*。

  2、基础知识需要牢固。有些孩子小学英语就过了很高级别,杯赛成绩也非常不错,可上了初中后发现,每次考

  试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3、充电前要放松一下。孩子的学*历程就好比长跑,小升初不是长跑的起点或终点,如果不放松继续学下去,会搞得身心疲惫。让孩子彻底放松一下,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是非常重要的。

  4、有选择的上衔接班。不是上了衔接班就能衔接好小升初的。初中光数学好还不行,瘸腿的孩子一定要利用假期把瘸腿的科目“接上”。

  5、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初中科目增加,学*压力不比小升初时弱。体育锻炼非常重要,身体是学*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小学请几天假还能补上,但初中课程讲得非常快,

  感觉落几天再想补上很费劲。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8

  作为家长,经过多次的讲座学*,我逐渐认识到,幼小衔接的主要挑战在于培养孩子学*与生活的品质,使他们能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更加多元的人际关系,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社会属性。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应局限于大班,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我们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来让孩子更加从容得适应小学生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建立自驱动力,要积极鼓励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各项活动;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理能力,通过列一份“放手清单”的方式让孩子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行动边界;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孩子一起设立时间规则、空间规则、物权规则等,让孩子感觉到与大人的相处是*等而自由的,从而内化为规则感;

  四是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主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交往,让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学会正确的相处方式。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以及他们遇到的人和事,要客观描述,呈现事实性评价,不夸大,不贬低。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良好的社会适应。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为我做好孩子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通过讲座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由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多度紧张。家长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

  2、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能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9

  *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上的良好*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惯、生活学**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与生活。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0

  小升初衔接研讨会感想作为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我有幸在4月14日参加了中学组织的小升初衔接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每个学校的六年级班主任都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做了简单的汇报,从他们的汇报中,我能深切感受到,每一位班主任都在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做着最大努力,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旭老师,她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自己给自己加班,给待优生补课,这就体现了以为老师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己对学生的深切的关爱,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她班的待优生现在都能达到及格或基本及格,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希望,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她比起来,我就逊色多了。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好的学生,学*成绩特别好,学**惯也很好,自我学*能力也很强,相比之下,那些待优生,学生成绩很差,语数英考个位数很常见,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的学生,而是十几个学生,他们的基础很差,在我教的英语课上,我班得有20个学生(我班共33人)连最基本的be动词的用法都不会。听了张旭老师的汇报,想了想我班的情况,我觉得我应该着重向张旭老师学*,学*她倔强的精神,学*她对学生的一股热情。我可以利用课间操和午练的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们补课。还有就是,对这些待优生应该分层次留作业,因为让他们做六年级的题,他们真的做不出来,可以针对他们的弱点,单独留作业,然后单独批,单独讲。我还以发挥好学生的力量,让一个好学生带一个待优生,监督他们的日常学*,有不会的问题,多问问

  他们,也让这些好学生多检查他们的课文背诵,汉字和单词听写情况。再一个让我惊讶的是,中学的巨大变化,短短的时间内,中学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房变成了楼房,操场也变成了塑像操场,踩上去软软的,老师的配备也都年轻化了。中学的这些变化,我们看在了眼里,家长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主任,都在班中对学生讲了中学的情况,课下也有同学向我们咨询,在我们的讲解和建议下,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对某中学的认识也在转变中。某中学仍然在变化中,相信中学的明天会是美好的!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1

  作为一名中班幼儿家长,对于孩子即将进入大班做好幼小衔接阶段、我的心情既欢喜又忧愁。一方面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其自理能力也再逐渐提高;忧虑的是随着角色的转变,肯定会迎刃而来很多问题,如: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能否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会不会贪玩,能不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等。还有一个最大的担心,就是孩子成绩不好,学*跟不上,然后让其失去学*的动力,缺乏自信。

  今晚,听了两位老师和小学校长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专题讲座,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幼小衔接应是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里准备并不全是学*书面知识。

  一是要帮助孩子定位好角色勇敢的表达、相对于幼儿园老师妈妈般的照顾、小学老师会相对严肃一些、不要焦虑的认为是老师态度不好、自己孩子表现不好、引导孩子不要怕老师。

  二是要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做一个规划,大概一天内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养成一个好的生活*惯,这样才能让孩子第二天精力充沛。再升入小学前、我们家长多给孩子讲小学会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在心理上期待上学。这次讲座还有一个要点让孩子养成做事迅速的*惯,我认为很关键不管是吃饭穿衣学*都不要拖拉。养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难,在还没有升入小学前,让我们都放*心态不要焦虑、用老师讲到的好方法积极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和生活上的*惯建立养成、让孩子顺顺利利进入小学快速适应小学节奏、开心的进行学*。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2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巧合,上午还有同事问我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现在很多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都在报幼小衔接班,其实在我看来拼音,数字,书写一年级上半年都会学,家长看看小学课本,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是可以让孩子在一年级将基础掌握牢故的。所以并不赞成过多知识的灌输,反而是入学应具备的几种能力要去培养,不过很遗憾我了解的有点晚,自己的孩子没有用到,而且现实是更多的家长在意的是会了多少字,拼音怎么样,数学会做20以内……还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还不晚,我就想应该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能去做,静待花开,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样,作为家长真的不需要太着急,尤其别用自己所谓的期待,所谓的对你好,去限制孩子的自由与潜力。

  其实我特别受触动是老师在疫情期间学*过程中总会说:我们的宝贝还小,还需要照顾……我就反思我自己:老师面对那么多孩子依然把他们当宝贝,我作为妈妈为什么不能情绪*和呢?

  伴随着家庭教育的学*,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想收获会越来越大,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小常识课堂,简单,好落地,也希望能多一些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小方法,学以致用,带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3

  20xx年8月8日、9日、10日,这三天于我而言,特别有意义。上学期期末就在网上了解到统编版教材的目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居然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出现。五年级,重复的篇目,是否复*一下就可以了呢?我该如何进行教学?正惆怅之际,罗宽畅、刘桂梅、汪强等六位专家针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思路,通过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给我指了一条明路,使我找到了教学的方向。其中陈亦桥教授讲解的“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变化及教学建议”让我收获颇丰。

  王崧舟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这么说的:语文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

  第一、对广大中小学学生来说,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第二、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文,我们可能寸步难行;

  第三、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语文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语文本身又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结晶;

  第四、对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怎么说,我们都没有理由不爱语文。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从小爱上语文呢?就从阅读教学开始吧。陈亦桥教授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内容、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让我了解到诗歌篇目增加了;单元结构变化了,每个单元皆为双线组织,既重人文主题,也重语文要素,一个教学目标贯穿一个单元,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要素;阅读上,强调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在考察上将向课外迁移,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看来,统编版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啊。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4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5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态度和*惯;随着学*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的*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1)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1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2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巧合,上午还有同事问我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现在很多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都在报幼小衔接班,其实在我看来拼音,数字,书写一年级上半年都会学,家长看看小学课本,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是可以让孩子在一年级将基础掌握牢故的。所以并不赞成过多知识的灌输,反而是入学应具备的几种能力要去培养,不过很遗憾我了解的有点晚,自己的孩子没有用到,而且现实是更多的家长在意的是会了多少字,拼音怎么样,数学会做20以内……还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还不晚,我就想应该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能去做,静待花开,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样,作为家长真的不需要太着急,尤其别用自己所谓的期待,所谓的对你好,去限制孩子的.自由与潜力。

  其实我特别受触动是老师在疫情期间学*过程中总会说:我们的宝贝还小,还需要照顾……我就反思我自己:老师面对那么多孩子依然把他们当宝贝,我作为妈妈为什么不能情绪*和呢?

  伴随着家庭教育的学*,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想收获会越来越大,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小常识课堂,简单,好落地,也希望能多一些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小方法,学以致用,带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3

  作为家长,经过多次的讲座学*,我逐渐认识到,幼小衔接的主要挑战在于培养孩子学*与生活的品质,使他们能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更加多元的人际关系,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社会属性。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应局限于大班,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我们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来让孩子更加从容得适应小学生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建立自驱动力,要积极鼓励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各项活动;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理能力,通过列一份“放手清单”的方式让孩子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行动边界;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孩子一起设立时间规则、空间规则、物权规则等,让孩子感觉到与大人的相处是*等而自由的,从而内化为规则感;

  四是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主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交往,让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学会正确的相处方式。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以及他们遇到的人和事,要客观描述,呈现事实性评价,不夸大,不贬低。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良好的社会适应。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为我做好孩子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通过讲座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由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多度紧张。家长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

  2、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能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4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方法和学*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有其独特的学*方法。在学*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的缺点,努力改善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学*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没有抓住学*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课中听讲,课后复*,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成绩

  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

  能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学*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惯,把课本当成练*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阅读。预*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

  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

  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阅读。课后复*是课堂学*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题,学数学一定要做*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

  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是指在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上的强者。学*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方法,是你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5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环境转换成学科学*、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6

  作为一名中班幼儿家长,对于孩子即将进入大班做好幼小衔接阶段、我的心情既欢喜又忧愁。一方面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其自理能力也再逐渐提高;忧虑的是随着角色的转变,肯定会迎刃而来很多问题,如: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能否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会不会贪玩,能不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等。还有一个最大的担心,就是孩子成绩不好,学*跟不上,然后让其失去学*的动力,缺乏自信。

  今晚,听了两位老师和小学校长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专题讲座,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幼小衔接应是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里准备并不全是学*书面知识。

  一是要帮助孩子定位好角色勇敢的表达、相对于幼儿园老师妈妈般的照顾、小学老师会相对严肃一些、不要焦虑的认为是老师态度不好、自己孩子表现不好、引导孩子不要怕老师。

  二是要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做一个规划,大概一天内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养成一个好的`生活*惯,这样才能让孩子第二天精力充沛。再升入小学前、我们家长多给孩子讲小学会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在心理上期待上学。这次讲座还有一个要点让孩子养成做事迅速的*惯,我认为很关键不管是吃饭穿衣学*都不要拖拉。养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难,在还没有升入小学前,让我们都放*心态不要焦虑、用老师讲到的好方法积极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和生活上的*惯建立养成、让孩子顺顺利利进入小学快速适应小学节奏、开心的进行学*。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7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学*这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这次讲座公益讲座,聆听各位园长的分享,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现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现状和家长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我园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了一些调整。希望我们的衔接工作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

  实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我们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如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紧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总之,双方都应该立足于儿童的终身发吸势动小街接工作,为儿童适应终身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体、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全面发展中顺利过渡、面决不能搞单项突破上或后面发展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我们要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学*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小学知识。提前组织幼儿学*小学的教材和用小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幼儿厌学、养成不良学**惯的重要原因。

  主要内容与方法:

  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大官厅幼儿园会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我园会为幼儿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等,而影响身体和学*,在小学生活感到困难。

  独立性和生活能力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我园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衔接方法,引导家长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字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者不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就造成了没有新朋友,他们会感到孤独、沮丧,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因此,我们幼儿园着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方法是全园创设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让幼儿真正感到与教师同伴在一起的欢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要引导幼儿学*一些规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班幼儿在生活制度、作业课纪律等方面有一些改变,比如缩短午睡的时间、适当延长作业课、要求举手发言等,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惯,有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还可以请家长进行配合,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准备

  学*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品质,大致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不管幼儿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培养幼儿都要从游戏的方法上来进行创作,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利于幼儿理解与接受,这是所有衔接活动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学**惯。

  幼儿期间,家长和教师应当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严格一致一贯的要求,才能够养成良好*惯。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非智力品质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项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教师和家长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幼儿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态度,才能产生学*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中大班教师应当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让幼儿从机械训练中**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打下良好基础。

  感谢这次“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培训,不仅给我们很多启示,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把这些方法结合本园现状进行调整,帮助幼儿更好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8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

  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

  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

  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

  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用品。

  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

  尽量改变拖拉*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的时候认真学*,学*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9

  以保持良好的学*态势。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

  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学*的助推器,语文学*同样如此:1、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

  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不要掉队。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花在语文学*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同学

  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的心理障碍。浮躁、粗心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中还不是特别凸现。但到了初中,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高手过招,有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到了中学,尤其是重点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

  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很多问题家长也不懂,怎么办?所以必须养成独立学*的好*惯。而且,语文题目,很多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二、让自觉成为一种*惯——*惯方面的衔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方式上,学生*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则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其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学**惯往往是获得优秀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语文学*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1、养成自觉学*的*惯。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较松,作业留得不多,也不太检查,全凭自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首先要做到自觉学*。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语文的学**惯呢? a自觉预*与复*课文先预*,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

  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b、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惯,也便于以后复*整理。 c、养成自评作业的*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的效

  果。很多老师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d、自觉查工具书的*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

  *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e书写*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

  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惯。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

  态度。语文学*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三、让方法成为学*的策略——方法方面的衔接1、要学会有计划学*。初中的学科较多,学*内容多而且深。在学*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课文、复*练*,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重要的“攻关对象”。

  3、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

  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阅读、广积累。这两种方法是语文学*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10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感到很不适应,学*兴趣减退,学*质量下降,出现了小学与中学教师相互抱怨的现象。我校教研中心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五、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我们年段就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狼牙上五壮士》和《地震中的父与子》两篇课文的教学,分别组织相应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展示,课后组织相关的讨论,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提出“渗透”与“深入”两个衔接策略。

  一、问题提出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主要解决“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课堂教学容量较小,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要求。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陡然加深,知识点增多,除有大量识记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堂教学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随着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增加与教学难度的加大,刚从小学走进中学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吃力,从而造成一些学生的迅速“分化”与“滑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第三学段)和初中(第四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若老师把握不好,势必影响学生的顺利过渡。本文拟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结合以下两个案例就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

  杨小华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狼牙上五壮士》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主要是:

  ①老师用课题直接导入,提醒学生对“壮”字的理解。重点字词方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大体把握课文内容。③围绕“这是____的五壮士”,要求学生品读课文寻找答案。

  ④教师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片段,激发学生情感,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部分,并对朗读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片段。

  ⑤教师用串起后三个部分的讲解,此过程中再次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带领学生分析五壮士的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把自己归纳出来的关于人物形象的看法书写在黑板上。

  ⑥在拓展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教材的空白处写下自己想对五壮士长说的话,并全班交流。

  案例二:方巧莉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主要是:

  ①通过“温故而知新”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读此文的兴趣。

  ②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③画出自己认为的生字难字,随后,教师订正字音,出示本课词语及相关的练*,让学生根据括号里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加强字词的运用。

  ④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让学生以“我觉得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的形式品读课文。⑤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文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播放课件地震等灾难片断。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对话部分,并对朗读进行指导,老师提出“父亲为何不选择离开?引导学生探究。

  三、案例评析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位教师的教学都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他们在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教师试图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以情唤情”,并通过一些辅助的电化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两位老师都十分重视重点字、词句的教学和朗读指导,结合文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朗读指导的深度不一样。 如何更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策略。

  1、“渗透”策略。中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高年级与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多加强联系,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小学高年级的教师既要明确自己学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又要关注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把握所教年级的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以便把初一年级的知识点逐渐渗透在课文内容的学*中。初一年级的教师又要关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明确已经学过的知识,常温故知新,避免“撞车”与“二次重复”,或者突然提高难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如果缺乏这种相邻学段教材内容的渗透意识,而只是孤立地从本年级的教学要求来处理课文内容,忽略“将要学”的或“已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造成重复学*。所以,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作适当的渗透,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更加合理。

  2、“深入”策略。在*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小学的语文课情感味很浓,更注重和倾向于“人文性”。所以,课堂内呈现的教学形式,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丰富多彩,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师生关系也和谐、*等。而中学的语文课理性色彩很重,语文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工具性”,尤其注重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总是对课文要点进行重锤敲打,反复渲染,这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我们也要审视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处理的深浅度。因为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学*课文时遇到“钻进去,再钻进去”的要求时,遇到“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评价或质疑问难”时,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处理课文内容时,一要适当延伸。即不局限于课文本身的内容,而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特点,适度进行一些拓展训练。例如在《狼牙上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局限在课文本身,稍显单薄。二要适度加深。即要引导学生深入学*课文,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透彻,要更加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主要内容。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明确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地停留于课文内容做“表面游戏”。这样,小学生进入初中学*,就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各段内容要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此外,要强化思维训练。因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怎样进行文段阅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教材是“例子”,教材是教学的凭借,以教材内容的处理为抓手来思考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还需多方面的探索。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2)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0篇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1

  20xx年8月16―17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全员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会上一共有8位老师,对我们进行新教材的编排解说及教材特点的说明讲座。

  16日上午,首先是局教研室的柯玉蕾老师,它从新部编教材内容编排的思路与教学建议入手,向我们解读教材中蕴含的新教学理念,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等,也提供了有关语文教材教学的建议,全面分析了教材编排思路和内容。接着是二小的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的“快乐阅读吧”的教学编排和教学建议,并重点讲了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6日下午是七小的周老师讲座,她给我们分享的是统编本教材课后*题与语文园地的解读与运用,她逐册的对统编本教材的各园地的练*进行解读,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接着就是四小李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统编本教材的*作编排和教学建议。她重点讲了*作就是要不学生写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抄例文。

  第二天,17日上午是一小的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统编语文本教材的编排背景和教学策略,她突出的了“统编教材的两个概念”就是语文要素和教学策略。接着七小的蒙金粉老师分享的统编五年级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她每个单元细致分析,提出的教学建议都是全新的理念。

  17日下午是四小的老师分享的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材梳理和编排特点,还有教学建议等。她主要分析了统编教材的口语交际的特点,突出学生说,学生的全员参与的重要性。最后是三小的高云老师,她分享的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使用思考与建议。每个单元的编排特点,每个单元的教学建议,细致入微,让人耳目一新。

  这次培训我们快收获满满,感谢教育局给了我们全体小学语文老师的这次培训机会,有了这8位老师的分析和指导,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新教材的了解更深一步,也更新了教育观念,使我明确今后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

  通过上面的8位老师的培训,让我知道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正如新课标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而工具性则是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是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这正符合学生的学*发展规律,先是学*汉字,后是词语,接着句子等等。

  听完了这8位老师的讲座,使我对统编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教学方面的部分困惑得以解开,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但我会带着不断学*的心,上下求索,全身心的去教好语文。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2

  20xx年8月16—17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全员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会上一共有8位老师,对我们进行新教材的编排解说及教材特点的说明讲座。

  16日上午,首先是局教研室的柯玉蕾老师,它从新部编教材内容编排的思路与教学建议入手,向我们解读教材中蕴含的新教学理念,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等,也提供了有关语文教材教学的建议,全面分析了教材编排思路和内容。接着是二小的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的“快乐阅读吧”的教学编排和教学建议,并重点讲了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6日下午是七小的周老师讲座,她给我们分享的是统编本教材课后*题与语文园地的解读与运用,她逐册的对统编本教材的各园地的练*进行解读,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接着就是四小李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统编本教材的*作编排和教学建议。她重点讲了*作就是要不学生写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抄例文。

  第二天,17日上午是一小的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统编语文本教材的编排背景和教学策略,她突出的了“统编教材的两个概念”就是语文要素和教学策略。接着七小的蒙金粉老师分享的统编五年级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她每个单元细致分析,提出的教学建议都是全新的理念。

  17日下午是四小的老师分享的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材梳理和编排特点,还有教学建议等。她主要分析了统编教材的口语交际的特点,突出学生说,学生的全员参与的重要性。最后是三小的高云老师,她分享的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使用思考与建议。每个单元的编排特点,每个单元的教学建议,细致入微,让人耳目一新。

  这次培训我们快收获满满,感谢教育局给了我们全体小学语文老师的这次培训机会,有了这8位老师的分析和指导,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新教材的了解更深一步,也更新了教育观念,使我明确今后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

  通过上面的8位老师的培训,让我知道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正如新课标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而工具性则是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是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这正符合学生的学*发展规律,先是学*汉字,后是词语,接着句子等等。

  听完了这8位老师的讲座,使我对统编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教学方面的部分困惑得以解开,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但我会带着不断学*的心,上下求索,全身心的去教好语文。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3

  都说新学期新气象,已经结束了,面对刚刚步入初期的学生们,家长们要注意了。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方法的转变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向主动、独立性学*转变。

  2、生活*惯的转变

  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3、看电视的转变

  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4

  1、学*方法也要改变。孩子小学阶段*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对于课前预*、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的复*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刚升入初中不一定能适应。这个假期要让孩子锻炼下,让他们

  有独立的意识、能自主学*。

  2、基础知识需要牢固。有些孩子小学英语就过了很高级别,杯赛成绩也非常不错,可上了初中后发现,每次考

  试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3、充电前要放松一下。孩子的学*历程就好比长跑,小升初不是长跑的起点或终点,如果不放松继续学下去,会搞得身心疲惫。让孩子彻底放松一下,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是非常重要的。

  4、有选择的上衔接班。不是上了衔接班就能衔接好小升初的`。初中光数学好还不行,瘸腿的孩子一定要利用假期把瘸腿的科目“接上”。

  5、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初中科目增加,学*压力不比小升初时弱。体育锻炼非常重要,身体是学*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小学请几天假还能补上,但初中课程讲得非常快,

  感觉落几天再想补上很费劲。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5

  以保持良好的学*态势。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学*的助推器,语文学*同样如此:

  1、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不要掉队。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花在语文学*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同学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的心理障碍。浮躁、粗心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中还不是特别凸现。但到了初中,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高手过招,有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到了中学,尤其是重点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很多问题家长也不懂,怎么办?所以必须养成独立学*的好*惯。而且,语文题目,很多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二、让自觉成为一种*惯——*惯方面的衔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方式上,学生*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则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其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好的`学**惯往往是获得优秀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语文学*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

  1、养成自觉学*的*惯。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较松,作业留得不多,也不太检查,全凭自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首先要做到自觉学*。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语文的学**惯呢? a自觉预*与复*课文先预*,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b、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惯,也便于以后复*整理。

  c、养成自评作业的’*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的效果。很多老师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d、自觉查工具书的*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e书写*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惯。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态度。语文学*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

  三、让方法成为学*的策略——方法方面的衔接

  1、要学会有计划学*。初中的学科较多,学*内容多而且深。在学*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课文、复*练*,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重要的“攻关对象”。

  3、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阅读、广积累。这两种方法是语文学*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6

  时光如流水般飞快,不知不觉间,小学六年就这样过去了。如今,我们告别了小学生活,来到了崭新的初中校园。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对未来的希冀与憧憬,踏进了这相崭新的校园,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入学教育课上陈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重新定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待人。如果在小学你给自己的要求是95分以上,那么到了初中,就象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也一样要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

  不仅如此,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自然要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而且要时时刻刻记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当你到外面去和朋友玩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当你在学*时忍不住开小差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当你觉得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目标不是靠说的,它是靠无数个朝夕的坚持磨练出来,必须要有足够的毅力,你才能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泄气。

  我们初一(8)班也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是又一个全新的大家庭,我们要像爱我们小学班级体一样爱她。既然身在这个大家庭里,就要为她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上一份力,那么这个大家庭就会很快变得很强大,无人能敌。因为这份强大的背后,包含了所有同学的努力,所有同学的心血。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让我们找准目标,对自己、对他人重新定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全新的、温暖的大家庭!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7

  首先要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效果,一定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记下有疑问的地方,课上提问或课后请教老师同学,一定要及时解决。如果连课堂都不能把握,课外再多做多少*题又能有多大成效呢?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地完成,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其次,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应及时订正,一些典型的错误可用纠错本记录,这对后面的复*很有帮助,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经常与同学交流学*情况也很重要,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疏忽遗漏的地方,取长补短。

  另外,我个人认为课外参考书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我每个学期也就买那么一两套,但考前两个月多做模拟试卷可以大大提高简单题与中档题的熟练程度。

  除了保证上课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勤于思考了。从高一到高三,我们不知要做多少道题目。有人会问:“做这么多题目有用吗?”我的回答是:“没用!”那怎样才能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思考。我们老师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缺乏思考的学*是无效的劳动。”我觉得很有道理。我很反对缺乏思考,没日没夜做题目的学*方法。

  思考,可以让我们少做无用功。*时做题时多想想,多问问自己,不能认为得到答案就行。比如做英语时,可以默读几遍,培养培养语感,也可以顺便多认识几个单词。做语文时,注重积累,一些题目可以成为你作文中的素材。做数学时,问问自己:“这一题考察什么知识点”、“如果我来出题,我会怎么出”、“还有其他解法吗”……这样日积月累,你会发现思路变得很开阔,做题目也会很有心得。

  我最喜欢的球星是科比,最后把《科比门徒》中的一段话送给大家:踏入胜利的天堂前先要经过艰苦的训练,流光所有汗水,用尽所有力气,别让身体停下,把训练的目标定在永远达不到的地方,但还是要达到。你会感到疲累犹豫,甚至沮丧,但你不许放弃,因为胜利不会是奇迹,有一种天才,只从坚定不移的信念中诞生。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8

  想起几年来挑着明灯不分昼夜的读书,不就是为了在小升初那年考上个好的初中吗?

  慵懒的午后,“秋老虎”的闷热渐渐袭扰着我的困意。离开学只有一天不到了——我望着台历上那圈起来的鲜红数字,感叹着时光真是白马过隙、日月如梭。面对着如山般的`六年级预备功课,我总是告诫自己,小升初快要到了!但是这样一个睡午觉的大好时机,被题海苦战给取而代之。然而卧室里传来刺耳的呼噜声,弟妹的嬉闹声,更是令我心烦意乱、昏昏欲睡。

  想起几年来挑着明灯不分昼夜的读书,不就是为了在小升初那年考上个好的初中吗?出身在工人家庭的我,靠着父母赚来的微薄之薪读书,日子过得拮据,虽没有农村的孩子们那样贫困,却也并不富裕。没有关系、没有高额费用,想要读上好学校,便就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读书、读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同为六年级的每个人,想必心里都是深有感触。望着小升初的日子一天又一天逼*,我心如火焚,给在外打工的底层工人老爸打了个电话:“爸,六年级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外头补奥数补语文,我也想报个班读。”电话里的老爸沉默了半晌,有些为难地说:“爸也不是不知道,爸也相信,以你的自学能力,还是可以考上个龙中之类的学校。”“爸……”我还想说什么,老爸说:“早点休息,明天就开学了。再见。”电话那头传来嘟嘟的忙音。

  最后一点点希望,还是化为了泡影。

  看着桌上的教材全解,我静静地,关上了门,隔绝掉一切声音。又开始投入到为小升初而奋斗的光荣行列中……

  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为美好的明天,今天就必须努力!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9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方法和学*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有其独特的学*方法。在学*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的缺点,努力改善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

  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没有抓住学*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课中听讲,课后复*,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成绩

  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学*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惯,把课本当成练*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阅读。预*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阅读。课后复*是课堂学*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题,学数学一定要做*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是指在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上的强者。学*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方法,是你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10

  以保持良好的学*态势。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

  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学*的助推器,语文学*同样如此:1、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

  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不要掉队。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花在语文学*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同学

  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的心理障碍。浮躁、粗心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中还不是特别凸现。但到了初中,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高手过招,有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到了中学,尤其是重点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

  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很多问题家长也不懂,怎么办?所以必须养成独立学*的好*惯。而且,语文题目,很多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二、让自觉成为一种*惯——*惯方面的衔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方式上,学生*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则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其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学**惯往往是获得优秀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语文学*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1、养成自觉学*的*惯。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较松,作业留得不多,也不太检查,全凭自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首先要做到自觉学*。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语文的学**惯呢? a自觉预*与复*课文先预*,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

  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b、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惯,也便于以后复*整理。 c、养成自评作业的*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的效

  果。很多老师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d、自觉查工具书的*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

  *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e书写*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

  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惯。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

  态度。语文学*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三、让方法成为学*的策略——方法方面的衔接1、要学会有计划学*。初中的学科较多,学*内容多而且深。在学*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课文、复*练*,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重要的“攻关对象”。

  3、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

  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阅读、广积累。这两种方法是语文学*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3)

——小学教育衔接初探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小学教育衔接初探心得体会 1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学*这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这次讲座公益讲座,聆听各位园长的分享,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现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现状和家长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我园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了一些调整。希望我们的衔接工作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

  实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我们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如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紧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总之,双方都应该立足于儿童的终身发吸势动小街接工作,为儿童适应终身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体、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全面发展中顺利过渡、面决不能搞单项突破上或后面发展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我们要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学*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小学知识。提前组织幼儿学*小学的教材和用小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幼儿厌学、养成不良学**惯的重要原因。

  主要内容与方法:

  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大官厅幼儿园会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我园会为幼儿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等,而影响身体和学*,在小学生活感到困难。

  独立性和生活能力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我园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衔接方法,引导家长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字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者不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就造成了没有新朋友,他们会感到孤独、沮丧,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因此,我们幼儿园着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方法是全园创设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让幼儿真正感到与教师同伴在一起的欢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要引导幼儿学*一些规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班幼儿在生活制度、作业课纪律等方面有一些改变,比如缩短午睡的时间、适当延长作业课、要求举手发言等,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惯,有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还可以请家长进行配合,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准备

  学*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品质,大致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不管幼儿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培养幼儿都要从游戏的方法上来进行创作,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利于幼儿理解与接受,这是所有衔接活动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学**惯。

  幼儿期间,家长和教师应当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严格一致一贯的要求,才能够养成良好*惯。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非智力品质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项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教师和家长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幼儿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态度,才能产生学*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中大班教师应当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让幼儿从机械训练中**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打下良好基础。

  感谢这次“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培训,不仅给我们很多启示,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把这些方法结合本园现状进行调整,帮助幼儿更好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小学教育衔接初探心得体会 2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巧合,上午还有同事问我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现在很多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都在报幼小衔接班,其实在我看来拼音,数字,书写一年级上半年都会学,家长看看小学课本,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是可以让孩子在一年级将基础掌握牢故的。所以并不赞成过多知识的灌输,反而是入学应具备的几种能力要去培养,不过很遗憾我了解的有点晚,自己的孩子没有用到,而且现实是更多的家长在意的是会了多少字,拼音怎么样,数学会做20以内……还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还不晚,我就想应该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能去做,静待花开,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样,作为家长真的不需要太着急,尤其别用自己所谓的期待,所谓的对你好,去限制孩子的自由与潜力。

  其实我特别受触动是老师在疫情期间学*过程中总会说:我们的宝贝还小,还需要照顾……我就反思我自己:老师面对那么多孩子依然把他们当宝贝,我作为妈妈为什么不能情绪*和呢?

  伴随着家庭教育的学*,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想收获会越来越大,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小常识课堂,简单,好落地,也希望能多一些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小方法,学以致用,带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小学教育衔接初探心得体会 3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小学教育衔接初探心得体会 4

  对于幼小衔接,确实遇到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都挺焦虑的。因为通常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后存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现象。5月19日晚8点,我有幸聆听了幼教三六五*台吴老师、叶老师等一些幼教专家的讲座,她们谈了一些对于幼小衔接学**惯的培养方法,让我受益颇深。针对专家分享的育儿经验,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如果我们作家长的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会让孩子们更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第一,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些积极的心理建设,为孩子入学做准备。家长可以把小学生活描述得美好正面一些,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进入小学能够认识新朋友,学*很多新知识等等,而非吓孩子,比如“到时候上小学老师会要求很严格,如果你做不到,老师会批评你的。”等等这样类似的说法。等确认好就读的小学后,家长还可以带孩子提前去新学校认识一下,让孩子心里有个准备。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在暑假逐渐延长孩子干某一件事的时间,例如画画、阅读、打乒乓球等,逐步提高孩子专注力。第三,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提前列好一个计划,按照计划去一步一步地做。幼小衔接班并不是非上不可的,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上面的几点去做,就可以使孩子很轻松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小学教育衔接初探心得体会 5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

  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

  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

  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

  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用品。

  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

  尽量改变拖拉*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的时候认真学*,学*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4)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菁华5篇)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相对较高,这种学*内容只有当学*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经过去年家长会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学*、锻炼以及提高,让孩子和家长们充分的得到了学*和调整(桐桐现在做到了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努力的培养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数学、识字方面,当然首要一点是兴趣,做到不强迫学*,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忘而又充实的大班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长,谢谢!

  听了于老师关于幼小衔接讲座后。我把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幼小衔接培养*惯是关键。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蓄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5)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范本10份

  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小衔接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今天的学*中朱老师把幼小衔接的视线从学校、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家庭之中。

  家园校协同衔接是幼小衔接成功的重要保障,家庭衔接是幼小衔接的主阵地。常态化、生活化、游戏化和综合化的衔接是幼小衔接成功的重要原则。

  家庭教育应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和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为家长应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教育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做好学*方面的准备。幼儿园儿童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形式,儿童在游戏中感觉轻松、愉快,并不会有学*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锻炼孩子注意力的亲子游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最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

  通过朱泳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快速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换,并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冲刺阶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阶段,起着上下联系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

  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生活;

  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

  因此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通过朱泳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快速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换,并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冲刺阶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阶段,起着上下联系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

  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生活;

  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

  因此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在幼小衔接中,家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能更有助于的幼儿接受小学生活。我们往往会注重幼儿园和小学的幼小衔接实行,而忽略了家庭这一重要因素,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教育知识不全面,从而导致幼儿综合素质较差。经过调查,大部分的家长认为知识学*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往往是被忽略掉的`。作为幼儿园老师,在幼小衔接上,我们应该做家长的指导者,在幼小衔接上给予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只注重幼儿的知识方面能力,还要关注幼儿的社会,心理,劳动、*惯、专注力等能力培养。在讲座中,游戏贯穿了整个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小学与家庭中,所以我们要鼓励家长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家也可以通过做亲子游戏,达到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当然这些游戏都是从生活入手,比如说简单的劳动,整理衣柜,整理书包,这些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所以除了培养显性的能力之外,还要挖掘幼儿隐性的能力。在儿童的幼小衔接中,实行的是双轨教育,也就是学校和家庭,缺一不可。

  幼小衔接,要多关注生活细节,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或者如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通过xx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快速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换,并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冲刺阶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阶段,起着上下联系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因此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通过朱泳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快速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换,并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冲刺阶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阶段,起着上下联系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因此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今天观看了幼教365家园共育宣传周“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的直播,从中我受益匪浅。里面聚焦了“课业负担、劳动教育、电子产品的使用、生活技能、专注力”等问题,秦教授和单老师都从她们的`专业性和生活经验给我们以解惑,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幼小衔接不要焦虑,每日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引导幼儿有计划,有动力的安排自己的学*和游戏。另外,不要让物质奖励成为常态,多给予孩子社会性奖励。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注意“时间和内容”的控制。

  作为教师,在幼儿园过渡时间让孩子学会自主喝水,自主上厕所等;日常教学中要课程游戏化,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在有限的注意力中学*、游戏和成长;另外,小班阶段自理能力的学*就是劳动教育,要给予孩子时间和精力去学*尝试。中班使用筷子锻炼小肌肉就是在为书写打下生理基础的。大班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幼小衔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和自主性等。

  不要焦虑,不要包办,相信孩子,陪伴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每一步。

  今天很荣幸听朱泳老师讲解的《回归真实生活亲子准备进行时》,主要分为幼儿家庭:首先幼儿园老师将学*融进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东西,学*的内容也是比较直观具体。其次很多家长会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幼小衔接班”,这是不对的。幼小衔接不代表片面的小学知识教育。它强调的是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实施小学课程内容。

  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也不是靠“幼小衔接班”就能一蹴而就,家长应在*时观察、注意孩子的兴趣点,并有意识地引导,同时适当地进行相应的练*。最后,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还应关注孩子良好*惯的培养、生活作息的提前适应、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等问题。所以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要经历外部环境和心理发展的重大变化,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备适应这些重大变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从家庭、幼儿园、小学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6)

——小初衔接心得体会(精选10篇)

  20xx年九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性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意义,以及如何衔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发挥最大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环境的改变,新知识的增加,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同时,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改变,使刚刚步入中学七年级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数学成绩一般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感到很不适应,学*兴趣减退,学*成绩不稳定。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开始抓起。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衔接点

  1、教学内容的衔接

  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集中复*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从六年级开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以便学生进入七年级后能够很顺利的适应学*。

  3、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简单、直观、可塑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引导产生对比、分析,进行简单的归纳,而初中数学教学则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并不是把知识的结论简单告知学生,让学生去记、去背,然后再去套模式,想套路去解决数学问题,而是通过构建,形成知识点,蕴含或产生知识的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自我尝试,归纳、总结知识特点和规律,自主地学*和掌握知识。

  4、学**惯与学*方法的衔接

  继续保持小学良好的学*方法和*惯。刚从小学升上七年级,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方法和*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其次,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从六年级开始就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三、后一阶段展望

  1.从数与代数角度看。鉴于六年级这一学期包含大量的应用题,所以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怎样衔接中小学的方程以及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此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图形角度看。六年级这一学期我们接触到位置、圆的知识。由于在中学阶段的知识中含有有序数对,所以在六年级的教学中适当渗透有顺序的数对,以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能够很好的衔接。学*圆的知识时,在练*题中出现的求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与中学的题目类似。所以我把求阴影面积这一专题课的知识进行扩充,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想方法,解题技巧,这样能够补充学生对图形认识这一领域的空白。学*扇形统计图时,我把相关初中的统计题做过一遍,把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前渗透,这样能够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更深入,也能减轻初中阶段综合统计图的教学难度。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去更进一步地去探讨和研究。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惯的养成。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用品的*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在学*了“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系列讲座之后,领略到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幼小衔接”问题所做的分析和阐述,使我受益颇多。结合对日常工作的复盘,本次学*也使我对“幼小衔接”这个热点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新的理解:

  1.“幼小衔接”需要回归儿童本身

  华爱华老师在讲座一开始便抛出了:“一边‘去小学化’,一边‘做入学准备’,矛盾吗?”这样的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科学的“幼小衔接”?基于儿童发展的视角,我们认为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做好“入学准备”,而不是提前“小学化”,二者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做好“入学准备”反应的幼儿园教育任务是为幼儿的后继学*和终身发展奠基,不仅为适应小学,更要看到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这就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而提前“小学化”折射的是一种追求短期效益和成绩的想法,正如华老师所说“‘小学化’的后果只有短期效应,但是它影响幼儿后继学*与终身发展的后劲”。所以回归儿童本身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做好“入学准备”。

  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准备,应该首先要明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导向,如健康领域的目标是“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能和健康*惯”,不是“单项运动技能”;语言领域的目标是“通过口语表达与阅读理解提高沟通与叙事能力”,不是“拼音、识字、写字”;科学领域的目标是“在数学与科常启蒙中提高恩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不是“特定的知识点”;社会领域的目标是“认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增进同伴合作与归属”,不是“同伴间竞争”;艺术领域的目标是“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启蒙活动培养审美兴趣”,不是“某项艺术技巧”。我们看到这些目标都聚焦在对幼儿本身学*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学科知识的储备上。在明确目标价值导向下的“幼小衔接”才是为幼儿后继学*和终身发展奠基,才能引领我们回归儿童本身。

  在“幼小衔接”落实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正确价值目标的引领,还要看到儿童当下的生活世界,正如胡华园长分享的“强化儿童的具身投入,注重身心融合的整体性学*过程”,引导儿童用身体和心灵来认识世界,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来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和信念,从而不断建构对自我的认识,这样的理念正好体现在“探秘小学生活”中。

  总之,“幼小衔接”需要我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既看到对幼儿未来后继学*和终身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学*品质和能力,又注重幼儿的具身投入,从身体到心灵做好“入学准备”。

  2.“幼小衔接”需要回归日常工作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让我们明晰:幼小衔接应该常态化、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而非以额外的“衔接课程”去增加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负担。由此可见,幼儿日常的生活和游戏就是“幼小衔接”最好的途径,而教师要做到也就是要回归到日常工作继续深耕,使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反观日常工作,由于不明晰科学“幼小衔接”概念和内涵,的确常常陷入了“幼小衔接”的误区,比如在个别化学*中投放一些学*性质的操作材料、带大班孩子体验一些具有小学形式的活动、在与家长交流中也会和家长讲一些大道理等,究其原因还是自身的.专业“内功”没有修好。

  通过这次讲座的学*,给了我很多修“内功”的启发。如华爱华老师在讲座中分享的孩子记录天气预报和玩规则游戏的例子,反应了孩子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是怎么自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要做的是观察、倾听、解读孩子的行为,教师要敏感捕捉到孩子当前行为和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向家长解释幼儿行为与入学适应的关系。又如,胡华园长在介绍“探秘小学生活”的系列活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课程的鲜活和灵动,正是基于孩子自己的生活和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建构起丰满的自我认识,而教师经常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和孩子聊天,倾听孩子,一步一步追随和支持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最温暖的陪伴。最后,余琳园长分享的瓶盖雨和多米诺游戏,揭示了游戏对入学准备的意义和价值,启示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将幼儿混乱失控、简单重复的游戏推向有目的、复杂的、能够让幼儿聚精会神的游戏,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学*。

  通过本次讲座的学*,我认识到科学“幼小衔接”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教师需要将幼儿当前行为和未来学*之间进行链接,如角色游戏和涂鸦能促进幼儿的叙事和表征能力发展,从而对语文学*有帮助;积木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与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从而对学*数学有帮助;运动性游戏是幼儿身体健康的保障,是学*的生理基础,同时当下对户外运动的研究也表明,运动不仅增强体质,而且促进幼儿认知、社会、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经常有意识的反问自己:是不是源自儿童真实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同样的学*能否在游戏和生活中自然*得?儿童在活动中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儿童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获得了相应的成长?

  总之,对日常工作的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也是教师螺旋式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升入了上地实验学校,开始了我人生的关键时期――中学。

  初中生活充满了新奇和创造,充满了智慧与魅力。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我们目不暇接,课上,同学们的奇思妙想,老师的学识渊博,让我们享受着快乐,开拓视野、探究奥秘,不断充实自己,并且更多的展露自己的风采;初中是最幸福的,有最要好的朋友,有最热情的老师,有我最依恋的班集体――初一(1)班。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明天的希望!

  但是,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变化和挑战――甚至让我们措手不及。从小学的轻松生活直接转换到了严谨求实的紧张学*氛围,课程的增多,老师讲课的“神速”,还真是让我有些吃不消,第一次摸底考试考的非常不理想,乱上加忙,弄得我在小事上也经常出错。

  这时,我才发现了中学学*的紧张,明白不用心不在意是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步落下,就会步步在后,再想跟上就不是那么容易啦,毕竟,在这个学校里,到处都是“藏龙卧虎”,可都是不好惹的,呃……

  我下定了决心,准备从数学攻起。88,98,100!从第一次的将将得“优”,到满分,真是不容易。看着成绩,我心里那叫一个美!“只要我认真做,什么都是能做好的,”我在心里说,“这就是个例子。”这次数学的成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又是一个科目,最令我头大的英语。人家说,初一是英语的基础,我想,我一定得学好,以后这可是一种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呢。通过几次考试,我发现了漏洞,一是有的小地方马虎,二是自己基础不扎实,复*不够。找到缺点就好办啦,今后我会努力改正的!

  初中的生活虽然很紧张,但也是很快乐的,刚刚过去的十年校庆嘉年华真的是让我们难以忘怀。我们讲述奥林匹克运动史,一班用自己的汗水、团结拼出了五环、SHD101和2008。我希望以后在这个班集体里,我们能互帮互助,各尽所能,打造出一个和谐的金牌集体!

  愿我们初一学子能实现开学时对学校的承诺:

  今日,我以上地为荣;明日,上地以我为傲!

  每到新学期,许多孩子出现“开学综合症”的表现,比如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严重的还出现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明确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病症。这些问题都让很多家长困惑不已。

  “开学综合症”主要集中表现在四类孩子身上:

  其一,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弱,比如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

  其二,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孩子,比如特别顽皮的,有不良*惯的孩子;

  其三,学*成绩不好的孩子;

  其四,过于追求完美的孩子,比如三好生。

  “开学综合症”轻则体现在心理上,重则体现在生理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细心对待。以下是专家给我们的一些建议。

  1、如何解决心理上的“开学综合症”?

  首先,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这样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建立自己比别人强的信念。这样就能对学*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更能适应新环境。

  其次,不要有过高的期待,不要用理想化,完美化的眼光去期待新的环境。要让理想和现实处于*衡的状态。

  其三,培养独立的自我意识。比如,要多和同学在一起。这样你才不会被孤独感所包围,不会被怀旧情绪所左右。

  要常与老师、父母沟通、交流。只有在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大家才能相互理解、相互谅解,也能为你营造良好的学*生活环境;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仅会使你结交到更多的朋友,更会使你在兴趣爱好中暂时了却对家的思念。

  2、如何解决生理上的“开学综合症”?

  生理上出现的“开学综合症”症状就比较严重了。除了从精神上给予引导和舒压,家长还应多陪伴孩子,或者去专业的教育咨询机构帮助孩子共同解决这些症状。专业的教育咨询机构,既能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开学综合症”的问题,同时,也能弥补孩子学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时光如流水般飞快,不知不觉间,小学六年就这样过去了。如今,我们告别了小学生活,来到了崭新的初中校园。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对未来的希冀与憧憬,踏进了这相崭新的校园,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入学教育课上陈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重新定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待人。如果在小学你给自己的要求是95分以上,那么到了初中,就象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也一样要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

  不仅如此,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自然要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而且要时时刻刻记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当你到外面去和朋友玩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当你在学*时忍不住开小差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当你觉得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目标不是靠说的,它是靠无数个朝夕的坚持磨练出来,必须要有足够的毅力,你才能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泄气。

  我们初一(8)班也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是又一个全新的大家庭,我们要像爱我们小学班级体一样爱她。既然身在这个大家庭里,就要为她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上一份力,那么这个大家庭就会很快变得很强大,无人能敌。因为这份强大的背后,包含了所有同学的努力,所有同学的心血。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让我们找准目标,对自己、对他人重新定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全新的、温暖的大家庭!

  “中学的确是个小学大有不同。”——这是我升入初中几天来的感受。上课的时间多了,45分钟一节;课间休息的时间少了,只有8分钟(预备铃);作业多了,不只多了一点点,而是很多,很多。

  固定作业就有好多,如果不在课间休息时抓紧做,似乎就完成不了。有句名言叫“时间是挤出来的”,但在我看来,好象时间已经成了被榨干的海绵,怎么挤都挤不出来了。

  对中学的不适应,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小学时的生活。在那个时候,我还天真地认为:这作业已经多得不能再多了,估计初中也多不到哪儿去。但现在看来,我当时真是想得太简单了。回想小学,那个时候真是无比地自由和轻松。不过,正如教历史的谭老师所说,过去的事情都已成为历史。小学的生活固然美好,也值得我们存留在心中偶尔回忆一下。但品位一下就够了,不可以去眷恋。人都是要往前走,往前看的,而不是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想起几年来挑着明灯不分昼夜的读书,不就是为了在小升初那年考上个好的初中吗?

  慵懒的午后,“秋老虎”的闷热渐渐袭扰着我的困意。离开学只有一天不到了——我望着台历上那圈起来的鲜红数字,感叹着时光真是白马过隙、日月如梭。面对着如山般的六年级预备功课,我总是告诫自己,小升初快要到了!但是这样一个睡午觉的大好时机,被题海苦战给取而代之。然而卧室里传来刺耳的呼噜声,弟妹的嬉闹声,更是令我心烦意乱、昏昏欲睡。

  想起几年来挑着明灯不分昼夜的`读书,不就是为了在小升初那年考上个好的初中吗?出身在工人家庭的我,靠着父母赚来的微薄之薪读书,日子过得拮据,虽没有农村的孩子们那样贫困,却也并不富裕。没有关系、没有高额费用,想要读上好学校,便就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读书、读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同为六年级的每个人,想必心里都是深有感触。望着小升初的日子一天又一天逼*,我心如火焚,给在外打工的底层工人老爸打了个电话:“爸,六年级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外头补奥数补语文,我也想报个班读。”电话里的老爸沉默了半晌,有些为难地说:“爸也不是不知道,爸也相信,以你的自学能力,还是可以考上个龙中之类的学校。”“爸……”我还想说什么,老爸说:“早点休息,明天就开学了。再见。”电话那头传来嘟嘟的忙音。

  最后一点点希望,还是化为了泡影。

  看着桌上的教材全解,我静静地,关上了门,隔绝掉一切声音。又开始投入到为小升初而奋斗的光荣行列中……

  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为美好的明天,今天就必须努力!

  当我踏入晨光中学时,心中带着好奇和恐惧。这是一所怎样的中学?我该如何面对未知的中学生活?然而恐惧是多余的,*易*人的戴老师用亲切的话语打开了我的心扉。她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为我们讲解安全知识,并教会我们如何适应初中的'生活。选好校服,借着中午吃饭的时间,我结交了几个新朋友,他们各有特点,我们很快就成为了朋友,相处得很愉快。老师还叫了一些同学自我介绍,让他们能有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老师正是我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下午,老师还叫同学们“自荐”当选班干部,锻炼他们的自信与勇气。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参加了一场考试,考试之后新书终于发了下来,我捧着新书立马看了起来。老师开会去了,所以我们一直在看书,可是不一会肚子开始“**”,好在很快就下课了。我一边吃午饭一边与同学交流,心中不断的想——有朋友的感觉真好。下午三点多,我们参观了一中的展览馆,里面介绍了学校的历史,不禁让我感慨万分!

  三天的适应期已过了大半,最后一天我们如期参加了军训。这可比我想象中还要艰苦,教官十分的严格;太阳无情的炙烤着;汗水不停地流淌。但是这一切我们都熬了过来!渐渐的,我想我明白了校长的用意:他要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把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运用到学*中去。虽然在检阅中我们只获得了第二名,但是我相信下次我们能做得更好!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同学、老师还有我的学校,同学们一个个活泼可爱,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老师*易*人,学校更是处处为我们着想,在这种环境里,我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个人的生命纪录是被不断更新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次开始和结束。每年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天是一个新的开始,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新的开始。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注定要用新的面貌来适应它,否则将会被淘汰。

  在开学的前几天,我思绪万千竟每夜都曾辗转反侧。是因为激动吗?也许吧,开学后会见到好多朋友,会有比假期多的多好玩的`事情……是因为对开学后的忧虑吗?也许吧,开学后就是初一了,压力、竞争肯定都会增加,自己能否顶住呢?……是因为对假期的怀念吗?也许吧,开学后的生活肯定不如假期里轻松,更何况时光如流水一去不返……

  但又想了想“我这又何必呢?既来之,则安之嘛!”可是,面对一个新的开始,怎么可能会*静的下来呢?有了新的开始,自然会想要做些准备,以一个新面貌来对待将要来到的一切。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7)

——科学教育的幼小衔接心得体会范本五份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节奏和学*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被通知去听了一场关于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讲座,报着尝试的态度去听,却有了受益匪浅的感悟。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陪伴孩子更是一种修炼。成长,是双向的!

  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我激动地整夜无眠。第一次看她迈入幼儿园大门,我已在远处泣不成声。还记得当初的落寞,还记得当时的承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觉得好性格好*惯的培养要比成绩单上的数字重要的多,虽然这与传统观念有些背道而驰,但是幼儿园期间我对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尝试过就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回报”给我的却是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而今,即将进入小学,我的观念有了稍微的改变。从之前性格的培养,到了现在自律的加强。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差的妈妈,一直以来都是随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约束着自己。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指导。

  关于困难:

  讲座中,老师提到幼小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适应: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适应。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期的作息时间表,令我万万没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认真的贴到门上,非常认真的执行。这一点,令我感到万分惭愧。社会适应能力我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养孩子理财的经历,却因忙碌而夭折。讲座结束后,又做了详细的计划并实施。弥补之前的不足,应该以坚持为前提。学*适应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前辈妈妈们都反应说现在小学作业都比较多,现在孩子偶尔写字多了也会嚷着手疼。之前以为是为了逃避书写,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协调力量与手指协调力量没有得到*衡发展,孩子写字多了是会容易感觉手腕痛手指酸。这种酸痛就是手部肌肉群与手臂肌肉群负荷过大造成的。从幼儿园没有作业过渡到小学的多门学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成长:

  讲座中,老师用“修炼”诠释了这个版块,这让我不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里面列举了种种问题爸妈。之前看过之后特地拿出这本书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对号入座,几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或许也是现在家长都存在的一个通病。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学会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坚守与信任的心来看待孩子,让节奏慢下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飞翔,教与养,我们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为*惯。我们在设立学*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惯

  幼儿生活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扩展8)

——幼小衔接阅读心得体会(五)份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的时候认真学*,学*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惯。如果不提前学*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为*惯。我们在设立学*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惯

  幼儿生活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