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1

  一年四季皆有明月,为何要在中秋赏?

  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试图解释了这个问题:“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魄圆。”他从天气角度给出了解释,这个解释在今天的科学角度看来是合理的,秋季中期,北方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空气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因而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所以月亮显得分外皎洁,使人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

  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们选择一年中的“中秋”前后赏月还有历史原因,早期月亮祭祀选择在秋季进行,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领略到*常*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当时上层人士对月亮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就渐渐把圆月当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进行欣赏。所谓的“良辰美景”心态,便是如此。从历代赏月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神话的痕迹,桂树、白兔、嫦娥是常见的意象,也证明了古代月亮神话对赏月风尚的浓厚影响。

  中秋节赏月的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节赏月的意义是什么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苏轼《水调歌头》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这月亮意上,集凝聚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2

  一、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从渊源上说,中秋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而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赏月也成为人谬中秋的传统活动。

  二、中秋节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3

  中秋节赏月的由来: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俗。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张灯结彩,出售时令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亦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高台观月,一些富贵人家,则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月饼、水果,或安排家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叙谈。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相传,元朝末年,人们忍受不了蒙古人的统治奴役,纷纷想要起义抗元,却苦于无法传递消息。此时宰相刘伯温心生一计,要大家买月饼来吃以避瘟疫;大家买了月饼切开一看,里面却藏了纸条,号召八月十五夜起义,民众纷纷响应,便一举推翻了元朝,月饼也因此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

  最佳中秋赏月地推荐:长江追月

  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中秋夜,明月生,听江涛澎湃,观远山夜景,夜色朦胧中的三峡别有一番景致。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不论是在半山还是在峨眉金顶,明月下的峨眉,月如金盘,峰如峨眉,相映成趣。

  庐山赏月

  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畔,是秋天里赏红叶的好去处。中秋之夜,登临庐山,看鄱阳湖上渔火摇曳,明月倒映水中,晚风徐徐,让人欲乘风而去。望鄱亭、牯岭镇等,都是赏月的好地方。

  黄山邀月

  迎客松名扬天下,待明月上了枝头,邀约天下客,共赏黄山之美,只见黄山月纯净清冽,黄山松苍翠挺拔,黄山夜静谧迷人。

  中秋节赏月含义: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苏轼《水调歌头》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这月亮意上,集凝聚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4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从渊源上说,中秋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而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赏月也成为人谬中秋的传统活动。

  中秋节月饼别称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原逝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俗。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成为全民共同的节日饮食*俗。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5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一年四季皆有明月,为何要在中秋赏?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试图解释了这个问题:“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魄圆。”他从天气角度给出了解释,这个解释在今天的科学角度看来是合理的,秋季中期,北方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空气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因而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所以月亮显得分外皎洁,使人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

  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们选择一年中的“中秋”前后赏月还有历史原因,早期月亮祭祀选择在秋季进行,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领略到*常*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当时上层人士对月亮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就渐渐把圆月当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进行欣赏。所谓的“良辰美景”心态,便是如此。从历代赏月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神话的痕迹,桂树、白兔、嫦娥是常见的意象,也证明了古代月亮神话对赏月风尚的浓厚影响。

  中秋节赏月的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节赏月的意义是什么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苏轼《水调歌头》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这月亮意上,集凝聚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菁华5篇)(扩展1)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菁华5篇)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1

  一年四季皆有明月,为何要在中秋赏?

  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试图解释了这个问题:“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魄圆。”他从天气角度给出了解释,这个解释在今天的科学角度看来是合理的,秋季中期,北方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空气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因而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所以月亮显得分外皎洁,使人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

  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们选择一年中的“中秋”前后赏月还有历史原因,早期月亮祭祀选择在秋季进行,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领略到*常*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当时上层人士对月亮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就渐渐把圆月当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进行欣赏。所谓的“良辰美景”心态,便是如此。从历代赏月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神话的痕迹,桂树、白兔、嫦娥是常见的意象,也证明了古代月亮神话对赏月风尚的浓厚影响。

  中秋节赏月的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节赏月的意义是什么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苏轼《水调歌头》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这月亮意上,集凝聚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2

  一、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从渊源上说,中秋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而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赏月也成为人谬中秋的传统活动。

  二、中秋节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3

  中秋节赏月的由来: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俗。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张灯结彩,出售时令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亦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高台观月,一些富贵人家,则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月饼、水果,或安排家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叙谈。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相传,元朝末年,人们忍受不了蒙古人的统治奴役,纷纷想要起义抗元,却苦于无法传递消息。此时宰相刘伯温心生一计,要大家买月饼来吃以避瘟疫;大家买了月饼切开一看,里面却藏了纸条,号召八月十五夜起义,民众纷纷响应,便一举推翻了元朝,月饼也因此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

  最佳中秋赏月地推荐:长江追月

  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中秋夜,明月生,听江涛澎湃,观远山夜景,夜色朦胧中的三峡别有一番景致。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不论是在半山还是在峨眉金顶,明月下的峨眉,月如金盘,峰如峨眉,相映成趣。

  庐山赏月

  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畔,是秋天里赏红叶的好去处。中秋之夜,登临庐山,看鄱阳湖上渔火摇曳,明月倒映水中,晚风徐徐,让人欲乘风而去。望鄱亭、牯岭镇等,都是赏月的好地方。

  黄山邀月

  迎客松名扬天下,待明月上了枝头,邀约天下客,共赏黄山之美,只见黄山月纯净清冽,黄山松苍翠挺拔,黄山夜静谧迷人。

  中秋节赏月含义: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苏轼《水调歌头》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这月亮意上,集凝聚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4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从渊源上说,中秋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而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赏月也成为人谬中秋的传统活动。

  中秋节月饼别称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原逝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俗。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成为全民共同的节日饮食*俗。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5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一年四季皆有明月,为何要在中秋赏?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试图解释了这个问题:“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魄圆。”他从天气角度给出了解释,这个解释在今天的科学角度看来是合理的,秋季中期,北方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空气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因而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所以月亮显得分外皎洁,使人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

  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们选择一年中的“中秋”前后赏月还有历史原因,早期月亮祭祀选择在秋季进行,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领略到*常*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当时上层人士对月亮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就渐渐把圆月当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进行欣赏。所谓的“良辰美景”心态,便是如此。从历代赏月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神话的痕迹,桂树、白兔、嫦娥是常见的意象,也证明了古代月亮神话对赏月风尚的浓厚影响。

  中秋节赏月的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节赏月的意义是什么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苏轼《水调歌头》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这月亮意上,集凝聚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菁华5篇)(扩展2)

——中秋节赏月的日记 (菁华5篇)

  2020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今天晚上,我们抵达了外婆家。匆匆吃完晚饭,摆好桌子,我们便开始赏月了。

  今晚的月亮出奇的圆,也异常清晰,连月海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想,广寒宫里的玉兔还在捣着那永远捣不成的药吗?桂花树下,吴刚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树吗?这时,我不禁又想起了《岳阳楼记》:“而若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和藤子京把酒于岳阳楼时,那光景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啊!

  瞧,月亮这时躲到了大树后面,和我玩起了捉迷藏呢!不过,她老是躲不严实,要么露出半个脸,要么就洒点儿光。现在,她又跳到树梢上,是想让我把她当做果实吗?

  几片云彩飘了过来,遮住了皎洁的圆月,但还有隐隐约约一丝光亮照了过来,把广寒宫烘托得越发冰清玉洁。那几片彩云像一层薄纱荡漾在风里,撩拨不开,又捉摸不住,恰似初识愁滋味的少年心情。愁在哪儿?并不能找出个影儿来呢。

  月饼,也是月亮的精神产物。有圆有弯,或全或缺,都是它们的共同点。月饼就像团圆,一口,再一口,没了,可还会有月饼让你吃,还会有时间让你团圆。

  赏完了月,没了月饼,没了月光,却把记忆和道理铸进了骨子里。它们告诉了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安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0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今天是中秋节,我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了,我最盼望的不是吃吃月饼,而是赏月。

  黄昏,我们一家在阳台上吃过晚饭后,在桌子上摆上各种各样的月饼。我看着一盒盒圆圆的月饼就仿佛看到了洁白无瑕的月亮,对今晚的月亮又多了丝期望。我抬头望着有点儿泛黑的天空,心里充满了无限幻想。

  天黑下来了,阳台上刮起阵阵微风,可我抬头望向天空,只有少数的星星挂在天边,却不见半点月亮的影子,我有点失望了,头垂了下来,姐姐和弟弟却在一旁吃着水果和月饼。

  突然,光洁的地板上闪着亮光,隐隐约约中,我仿佛看到了月亮的身影。我欣喜的抬头望向天空,在天边,月亮洁白无瑕的小半边脸,我仿佛看到了整个月亮呈现在我眼前。

  月亮缓缓上升,直至升到整张脸蛋呈现在我眼前。我的目光紧锁这月亮,月亮洁白无瑕,晶莹剔透,似宝玉,又似翡翠。突然,我发现月亮周边似乎散发着五彩的光芒,给人一种高贵,飘渺的感觉,似乎一个圣人,高尚得令人不敢亵读。我突然有点儿理解当初嫦娥为何弃后羿而奔向美丽,高贵的月亮的原因了。此时,金灿灿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仿佛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令人惬意。

  一阵阵微风吹来,天上的云朵,慢慢的遮挡着月亮,好像在埋怨月亮把自己的风头给拖尽了。弟弟看见月亮被慢慢遮挡,指着月亮大喊:“天狗食月啦!天狗食月啦!”我回过神来,看着月亮的方向,是那一片云遮住了月亮,可却挡不住它散发出来的金色光芒。弟弟说的太夸张了,月亮只不过是被黑云给遮住了,什么“天狗食月”尽瞎说。风又吹了起来,黑云被风极不情愿的吹走了,似乎是风不满黑云遮挡住月亮,让人们欣赏不到美丽的月亮。月亮又露出了美丽的脸蛋。

  在朦胧的月光中,在我的眼里变得迷离,我的眼皮越来越重,重得再也睁不开来了,我闭上眼睛,在月光中进入梦乡……

  “十五的月儿,十六圆……”,今年的10月1日正是中秋节,说,今年的月儿就是十五圆,我一定不能错过这个好时光。

  我、姐姐还有妈妈,晚上匆匆吃了晚饭,就来观赏明月。一轮明月冉冉从东方升起,“好美丽!”,我不禁脱口赞叹道。刚开始,明月通红通红的,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奶娘。渐渐地,月亮越升越高、越高越白,不再像个害羞的小奶娘,反而像一位高雅的女士。圆圆的明月似乎在逗我,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可有意思啦。月亮把它旁边的几朵白云也映得闪闪发光。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片白茫茫,真像抹了一层银霜。月亮那么清楚,那么真切,我觉得它特别圆,特别亮,那月宫里的影子清晰可见。这时,我不禁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从前,后羿得到两颗灵丹妙药,便让嫦娥保管。不料,这件事被告他的徒弟得知。农历八月十五那天,姝羿的`徒弟叫嫦娥把仙药给他。嫦娥无奈之下,只好服下药,然后不由自主地飞到月宫……

  我还深思在“嫦娥奔月”故事中。忽然,“月亮不见了!”姐姐大叫起来。妈妈闻迅过来,说“一会又会出来的。”我和姐姐耐心地等待月儿的出现。“出来了,出来了!”我和姐姐欢呼雀跃。只见白云飘开,月儿向我们微笑,这真像美丽的少女向我们展示它的优雅。我不禁想起了诗人张九龄写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想:这时大写一定跟我一样,怀着一颗温暖的心在观赏明月。

  好幽静、好温馨的夜啊!好一个花好月圆的中秋夜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都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而赏月的最佳时期应该就是中秋吧!

  白天在我们这里虽不是很热闹,但一到晚上情况就不同啦。我刚吃完晚饭,月亮冲破了云层来到天空中,皎洁的月光上照射在大地上。"嘭"的一声巨响,烟花表演开始了。烟花窜入空中刹那间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小广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原本宁静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了,月亮仿佛更亮了。接着家乡的传统项目烧塔开始啦!见火苗在柴油的滋润下火舌顿蹿出塔顶,火星子飞向天空像星星。火红的塔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吃着香甜的月饼,欣赏着这轮圆月,脑袋瓜子里尽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也勾起我对因事不能回家的大伯、姐姐们的思念,我想月亮一它能捎去我对他们的祝福。

  今晚的月亮真美!

  中午起来,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月饼香味,走到客厅一看,哇!茶几上好多月饼啊,各种口味都有,还有几大袋水果,哦,原来今天是中秋节啊!

  我看见小姨、丫丫、表哥、舅舅等等一大家子人在客厅里有说有笑地吃着月饼,看着电视,好热闹啊!我也换了衣服出来一起吃饭,这就是过节吗?今天的菜真多啊,有虾、螃蟹、鸡汤,还有很多炒菜,妈妈说:“人太多了,小孩子夹了菜就坐沙发上吃吧!”

  丫丫说:“姐姐,你们家什么时候有这么多好吃的`呢?”

  “那当然咯,妈妈今天早上去市场买的啦!”我一边吃一边说,“这可是早上六点多就去买了呢,好吃吧?”

  “好吃!这么早,会不会吃不消呀?”丫丫疑惑地说。

  “不会呀,只要早点睡就好啦!”我们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得满嘴流油,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晚上,天有点阴沉沉的,那个月亮像害羞一样,半天都不出来,我等啊等啊,终于把月亮给等出来了,看!那月亮多么的圆啊,又大又亮,真漂亮!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每个月月亮都有最圆的时候,为何中秋之月看起来又大又圆呢?从气象学原理来看——中秋节处于秋分前后,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白昼和夜晚时间几乎一样长,月亮恰好接受太阳直射,北方来的干冷空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上空的暖湿气流退去,云雾减少,能见度提高,月亮接收的阳光最多,显得格外明亮。

  这可是书本上看到的知识噢!所以我们要好好学*,将来说不定中秋节可以到月球上过呐!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菁华5篇)(扩展3)

——中秋节赏月小学作文 (菁华5篇)

  当夜幕悄悄降临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到屋外,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亮。我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水调船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的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白云,向上升着。突然,就在那一刹那间,月亮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它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它园得那么讨人喜欢,那么有趣,就像一个大大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我多少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只能住在寂寞冷清的广寒宫里;吴刚,被罚永远砍那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我多想和嫦娥姐姐做伴,和她聊天,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逗那可爱的玉兔,和他它一起尽情地玩耍。

  可是,你又那么地遥远,我真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个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彩虹架起一座桥,去探望你,可当彩虹出现的时候,你却不知身在何方。

  妈妈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人们称为“中秋”。砸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被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叫“仲秋”。

  我望着空中的月亮,嘴里吃着香甜的凤梨味月饼,听着妈妈给我讲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团圆节。多少在外漂泊的游子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吃团圆饭。

  晚饭后,我和家人来到阳台,欣赏十五的月亮。一阵微风扑面,使人神清气爽。抬头望去,一轮皎洁的明月静静地挂在晴朗的夜空中,真像一个白色的大玉盘,整个阳台都被笼罩在银色的月光中。望着这皓白如雪的满月,我陷入了美丽的遐想之中:月宫里也在庆祝中秋佳节吗?嫦娥和玉兔也有月饼吃吗?我仿佛看到嫦娥姐姐正向我招手呢!飞啊,飞啊,我飞上了月宫。嫦娥姐姐带着我四处参观。哇!月宫好美啊!玉砌的墙,琉璃瓦的屋顶,银铺的地面,闪闪发光。玉兔看到我,连忙放下手中捣的药,蹦蹦跳跳,迎接我的到来。我还在后院看到了吴刚挥着阔斧砍那棵枝繁叶茂的桂树,无数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飘飘洒洒,仿佛一场桂花雨。

  “吃月饼喽!”妈妈的叫唤让我回到了现实。每逢佳节倍思亲,吃着香甜的月饼,我想起了远方的奶奶,您现在身体可好吗?我仿佛看见您坐在银色的月光下,给身旁的小孙子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此时,我还想起了四川灾区的小伙伴们,你们现在还好吗?你们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了吗?在这里,我祝愿你们中秋节快乐!

  夜,真美!我仰望着夜空,只见那暗蓝色的夜空中点缀着几颗闪闪烁烁的小星星,美丽的月亮在白云间游荡,她透过云朵间的缝隙,泻下柔美的光,给大地盖上了一层轻辉……

  在这迷人的夜晚,月光下,吹着凉爽的夜风,我仰望那玉盘似的月亮,那种感受,如梦境,似仙境,多美好啊!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妈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在林荫小路上,给我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后羿为人民解除灾难,射掉了九个太阳,却因此得罪了天神,他和妻子嫦娥被贬下凡。他历尽千辛万苦到西王母那里讨来“长生不死药”。嫦娥为了不让坏人得到“长生不死药”,把药吞了下去。这个“长生不死药”让她飞上了天,飞到月亮上去了……在冷冷清清的月宫里,只有一只捣仙药的玉兔陪伴着她……

  现在,我长大了,我懂得了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今天,我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那是多么幸福啊!

  夜已经很深了,一片白云遮住了月亮美丽的脸庞,仿佛给月亮戴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亮闪闪的,星星也争着放出淡淡的光……。啊!中秋月夜真美呀!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是一个令人何等高兴的日子呀。中秋,是一个尝饼说乐的日子;中秋,是一个赏月阔谈的日子;中秋,是一个百家团圆的日子!

  吃过晚饭,我端着一盒月饼和几把小木椅,来到院子里赏月。

  晚上,万里无云,明月使出迷人的招数,闪耀着耀眼的银光,那月光映着几丝羽毛搬的`轻云,美妙极了。徐徐的晚风载着一股股浓浓的情思,又送来一个温馨的夜。那月亮也随着晚风,微微颤动。过了许久,一轮黄色的圆月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向大地洒下皓皓的月光,多么温柔,像轻纱一样。

  吃着手中香甜的月饼,看着那圆圆的月亮,我不禁百感交集思念起远在他乡的亲人们,此时此刻,他们在干些什么呢?这使我想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愿明月能将我们离家的思念之情,缓缓地邮寄他乡……

  月光像一盘泼出去的银色的水,弥漫在大地上。月光,随着夜的深沉,进而发亮。柔和的月光伴随着蛐蛐儿的歌声,飞向远方。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菁华5篇)(扩展4)

——中秋节的赏月作文 (菁华5篇)

  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溶溶的月光洒向大地,万物变得静谧而美好。吃过晚饭,我们全家决定到阳台上去赏月。

  我和弟弟负责搬椅子,哥哥负责切月饼、准备赏月用的牛奶、石榴、饼干、饮料等食品,摆了满满一桌。

  开始赏月了,我们全家倚在阳台的护栏上,凝视着天上圆圆的.月亮,这时,爸爸笑眯眯地问大家:“说说看,月亮像什么?”“像圆形的灯”我抢着回答。“像月饼。”弟弟也不甘落后。哥哥紧接着说:“像玉盘。”就这样,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爸爸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又问:“你们仔细看,月亮上面有什么?”我们瞪大眼睛观察。“月亮上有黑色的影子。”我们一起回答道。爸爸神秘地说:“其实在月亮上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呢?这个传说就让哥哥回答。”哥哥接过话茬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听得入了神。这时,爸爸又挑起了话题:“看着月亮,你想到了什么英语?”我们一下子短路了,居然一个也没想出来,爸爸笑着说,你们再不说,我可要说了,月亮不就叫“moon”吗。“哦”哥哥想起了月饼,大声说“mooncake”。后来,爸爸又教我们学了中秋节:“MidAutumnFestival”花生“peanut”等。

  接下来,妈妈还让我们品尝了月饼,比赛背诵了含“月”的古诗和成语,大家都兴奋无比。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中秋赏月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今晚真是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和妈妈一起到五一广场去赏月,而且,我们还带了许多甜点,水果,和月饼咧!看着美味又诱人的月饼,我心里有种非常温馨的感觉。但是也有些失落,唉!不知道远在新疆的老爸有没有吃到月饼,他也在家该多好啊!

  正当我像木头一样发呆的时候,妈妈指着天空,说:“快看呀!月亮出来了!”哇!真的,一个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就好似一个大圆盘一样呢!哈哈!它真是一个调皮的月亮呀!一会躲进云里,一会又悄悄地把自己露出来,就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想起了《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阵清风吹过,那一棵棵小树,随风摇曳。我在地上抓起一把树叶向空中撒去,一片片轻飘飘的树叶在空中跳舞。风停了,树叶落在地上,一切都那么安静,静得让人陶醉其中!

  我认真地赏着月亮,一边的妈妈拍了拍我说:“不如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

  “什么游戏呀?”我好奇的问。

  “成——语——接——龙!”妈妈兴奋的.说着。

  我先大声说了一个成语:“月下老人!”妈妈紧接着:“人山人海!”我马上接着:“海底捞针……”最后,我还是输了,嘻嘻,没关系,下次努力嘛!叮铃铃,电话响了,老爸给我解围来了……,我望着天空皎白的月亮,不由自主地想:要是每年中秋节都这么快乐就好了!

  中秋节真是一个诗情画意的节日呀!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每读苏子瞻的《前赤壁赋》,总为其七月既望泛舟赤壁所领略的美妙意境而陶醉。在月白风清之夜,“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可谓古今文人学士雅兴最浓的赏心乐事。我不敢跻身屈宋弟子的行列,然于此事实心向往之。

  今年的中秋之夜,我同十二位同窗一起,在昆明的鲁家花园宴游狂欢,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富情趣的一次中秋节。在生命的交响曲中,增添了一段值得回味的乐章。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但思想的羽翼又把我带到了那个迷人的夜晚,那使人留恋忘返的鲁园……

  暮色苍茫中,一列轻捷的自行车队在城郊的新闻路上疾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春风,预备着消受今晚的良辰美景。沿着静静的大观河,出城约五里许,遥见四围香稻中坐落着一座飞金点翠的花园——向导朱一阳告诉大伙,那就是我们今晚的'洞天福地:鲁园。

  大伙莫不雀跃,不由加快了脚步。在田间的阡陌沟洫之间穿行了约莫二十分钟,才进入了这座久慕而无缘一游的名园。

  鲁园面积不大,大约有二三十亩光景。但十分清静幽雅,布局也独具匠心。花园正中矗立着一幢橙黄色的二层法式小别墅,小巧玲珑,雅致美观。别墅旁边是一个荷花塘,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对荷塘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惊叹朱先生的生花妙笔,仿佛他描绘的就是眼前的这个荷塘,但这却是我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

  鲁园的花卉也栽培得十分好,金盏菊、白牡丹、一串红、德国兰,满眼姹紫嫣红,芳气袭人。

  在这样小的天地里,还有小桥流水,石舫曲径,真是“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鲁园的后园紧靠滇池的草海。在花园里盘桓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决定到湖面的小渚上去赏月。我、朱一阳、罗崇光、晏学坤、夏群、王伟六人组成了“先遣队”,登上小舟向湖心划去,寻找理想的登陆点。

  玉盘似的圆月挂在树梢尖头,给*静的湖面撒上了一层碎银。清风徐来,水面荡起片片鱼鳞状的涟漪。我们几个均匀而有节奏地划着浆,小舟像轻盈的水鸟在湖上逡巡。啊,多美的意境啊!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充溢着温馨而甜蜜的感情,不禁低声吟哦起李太白的《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是啊,李太白一生藐视功名富贵,“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他夸赞孟浩然的诗句,也是他孤傲人格的生动写照。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们几个驾着小舟在湖面上往来穿梭,但见螺洲点点星罗棋布,只是都不理想,不是面积太小,就是地皮太潮。忽然眼前出现了一道长堤,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条白练。我们欣喜极了,加快速度向长堤划去。登上长堤,四顾茫茫,使人顿生神秘、寂寥之感。但要论赏月,这儿确是一个佳境。长堤就像一柄长剑,把草海劈做两半。站在堤上,仿佛可以听见滇池的喁喁情语,触摸到它的脉搏;举头望天,长空碧蓝如洗,与湖水连成一片,使人恍恍然如乘舳舻航行于碧海青天之问。当即决定就在这儿扎营,小舟又返回去接第二批同学了。

  一个小时以后,人员全部到齐,果饼菜肴也已摆布停当,司仪朱一阳宣布联欢开始。同学们*地而坐,在欢笑声中一起举杯,为今晚的欢聚干杯,为未来的前程干杯!

  我们这次来的十三位同学,虽然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了多年,但像今天这样结伴宴游,还是第一次。大家心里特别兴奋,话也特别多。不时有人被选作“攻击目标”。高美清是我们中间的大姐,也是称职的“后勤部长”,今晚的食品就是她一手筹备的。诙谐的沈润章直着嗓门高喊:“为我们的终身部长干杯!”大伙儿一哄而应,酒杯一起举到“高部长”面前。“高部长”在众人的哄闹声中有点羞涩,但终究不愧是久经风霜的人物,旋即老练地端起酒杯,说出一串谦虚而又不失身份的话来:“感谢众乡亲的鼓励,只要大家信任,我一定永不辞职。”大伙儿一迭声叫好,痛痛快快地干了一杯。

  月儿悄悄地升上了中天,像一位幽居深闺的少女,羞涩而又羡慕地偷觑着我们,又多情地把清浑洒得更均匀,柔和,仿佛在说:年轻人,玩吧,乐吧,人生就应该这样畅快豁达。

  这时有的同学提出以明月为题联诗,大伙儿都表赞成。于是由我起了第一句“良宵赏月喜空前”,然后按反时针方向依次承接。十三个同学每人都联了一句,有的庄重,有的纤丽,有的诙谐,有的古朴,虽然不押韵也谈不上工稳,但每人都抒发了一瞬间的真情,倒也别有情趣。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半夜。有的同学提出返回鲁园尽兴,大伙儿立刻异口同声赞成。

  于是,一叶扁舟又把我们送回鲁园。朱一阳、夏群、罗崇光诸人忽然心血来潮,要驾舟出去游湖,我们几个当然颔首欢送。沈润章,田素昆、王伟、许朝毅和我一起来到石舫上,打开录音机跳起了“迪斯科”。我们*时都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的书呆子,今晚也要学着狂一狂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夜已经深了。大家吃够了,跳够了,谈够了,闹够了,于是带着满足的心情,依依不舍地告别鲁园,又在熟睡的大地上留下一串串欢笑……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一轮明月徐徐上升,小学生作文中秋节赏月。听妈妈说,中秋节的月亮最圆了。

  吃过晚饭,我和妈妈、爸爸来到楼下边散步边赏月。我抬头一望,觉得那圆圆的月亮好象在跟我玩游戏,我走一步,它跟着走一步,我停它也停,真有趣。

  这时,我们来到花坛,只见柔柔的月光倾泻下来,发出明亮的光,给四周围的景物都镶上了银白色,顿时,我感到自己好象坐在月亮上。 不知不觉的,我们走到了公园里。里面有树木,有河水,有假山……我走河边,看到月亮倒映在水里,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玉盘,我好奇地盯着河面。突然,一阵风吹来,水面变得波光粼粼了,仿佛把“玉盘”踩碎了。于是,我静静地坐在河边,抬着头,看着月亮,轻轻地哼着歌,陶醉在月色中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在院子的中央处赏月。我望着那月亮,月亮原来是红红的,慢慢的爬爬、爬爬渐渐变白了。

  上面的图像明亮了,像两个**一样很好看。

  月亮是银的,玉玉的非常明亮,我想地该是银的,墙该是玉的,嫦娥一定很好看,穿着也一定很好看。我说道:“你们那儿有牛奶吗?”

  “没有”好像满不在乎,“有月饼吗?”又是满不在乎吧!这是怎么了?我忽然想起了月亮上是没有嫦娥的。一会儿想独立四望,一会儿想低吟一句小诗。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月亮吧。

  我心中有月亮,月亮在我心中。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