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小组合作学*结10篇

日期:2022-07-03 03:07:51

小组合作学*结1

  小组合作学*已在我县推广了一年多了,对于小组合作学*,一开始我存在着消极的看法,虽然也听观摩课,也学*,我认为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今年我校强调必须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和陈老师的多次督导,我才对此模式多加关注和研究,并给学生按成绩来分组和编号。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专门组织了听课小组,听课人员每天必听两个人的课,评价也以小组合作来打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和尝试,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以下是我在使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学生的参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独立自主学*的能力得到发展,拓宽了学生学*空间。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们都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课堂效率有所提高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更深刻,更牢固了。在课上,小组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浓厚,参与面广。因为教学中直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所以学生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下,学生积极预*学*任务,积极复*,查阅字典,讨论疑难问题,正是由于课堂上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扩大,所以提高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兴趣。

  二、提高了学*效率,使两极分化在缩小,合作学*中评价的是整个小组的情况,不突出某个人的成绩。每组1号2号即“尖子”要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为了在课堂上演好这个角色,又为了让老师和同学看到自己的“势力”他们必须时刻提高自己,不断钻研,为了本组的利益, 1号2号同学必须帮助3号帮4号,这种手把手,一帮一的模式又会使本组稍差的同学成绩有所提高。于是班级的差生数量就会不断的减少。也树立了他们学*的自信心,避免了两极分化,同时也保护了差生的`自尊心,使得整个组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三、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大量的活动需要组内的合作和小组之间的竞争,久而久之,组内每个人都树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比赛中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展开竞争,优生对优生,差生对差生。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差生也不会凉到一边,他们同样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公*的制度让他们找到自信,

  只要我在努力,只要我在进步就行,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形成你追我赶的趋势。在这种学*氛围的感染下,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英语小组合作学*体现了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更好的构建了高效和谐的的英语课堂。在英语小组合作学*的应用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生破罐子破摔,不积极配合;合作学*时,有些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其陪衬。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小组合作学*研究的重点。

小组合作学*结2

  通过组织学*小组,可以提高课堂的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效率,优化了学*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打,教师再加以鼓励,学*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学*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我们教师提供了但是小组合作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掌握其内涵。

  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学*,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结3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小组合作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应该是学生学*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的*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过程评价与学*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过程评价从自主学*、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的开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品质的学*方法,合作学*应和其他学*尤其是独立学*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已经在我校所有教学班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表现的相当好。

  2、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3、“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4、学生小组合作学*的*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的*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5、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中来。

  2、“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中还存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不敢放手学生,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比较强烈,总想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对此,应大胆放手,**思想,把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3、新课标大力提倡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和学科教学之间不能有机的融合起来,没有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有时导致失去了学科味道。

  4、一遇到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合作学*,往往让学生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学生东拉西扯,落实不到问题上。造成了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效果。

  5、合作学*后,没有关注小组合作学*后的结果,简单的自由讨论造成了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6、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止,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探索要求,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嘎然而止,把合作学*仅仅限于课堂之内?

  7、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让小组合作学*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总之,小组合作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灿烂的明天!

小组合作学*结4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们课改组的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第二学期。经过课改组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上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课改更好地深入贯彻下去,现在将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不能有效互动。可能是一开始,学生比较害羞,有些不能主动的表达。

  2、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不均衡。结合小组实际,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表现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惯。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在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惯。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的权利。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二、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学*是一种学*方式,需要教育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重要思想。同时,小组合作学*做为一种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学生学*中的一种新型的学*方式。

  2、 小组合作学*是一种学*技能,需要培养训练。

  小组合作学*即是一种学*方式,也是一种学*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学*与训练。上述的片断也反映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技能未经较好的训练,使合作学*流于形式。如何训练学生这种学*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范作用。2、反馈调控。

  3、小组合作学*是一种学**惯,需要强化养成。

  小组合作学*不仅要当作一种学*方式,一种学*技能,还要把它纳入学生的一种学**惯来训练养成。*惯的养成不是一教就会,具有长期性。需要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同时还具有渐进性,待别是小组合作学*这种新型的学*方式,更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培养、训练

  总之,小组合作学*的良好学*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组合作学*结5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采取小组合作学*法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我将小组合作学*法运用于歌曲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最*,我校举办了各学科的高校课堂展示,发现无论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美术课,几乎都出现了小组合作学*这一课堂组织形式,下面谈谈这学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几点做法:

  一、提供有利合作的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传统的音乐课堂座位一般成“秧田形”或“火车形”排列,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如果教室较为宽敞,可以采用“马蹄形”、“口字型”、“半圆型”等座位的排列形式。因为只有互相面对面的形式,才能激起有利讨论,对话交流的气氛,而且这样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二、成立合作学*小组

  成立合作学*小组是学生进行学*歌曲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学生合作学*歌曲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音乐原有基础,心理素质,性别等将班级均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就是说每个学*小组中都含有各种层次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小组要在实践中不调整,不断优化,教师要依据每一首歌曲学*和竞争中学生的成绩安排作调整,使之趋向公*。

  开始,我先是将学生按原有的座位分组,这样几次竞赛下来,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小组,每次他们都拿第一,其它小组将失去信心,每次在学*歌曲或表演歌曲时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小组间的合作学*,这种现象我在我初一年级选了几个班级实施过,深有体会,后来我又放手由学生自由编组,结果又出现了有些组水*超常,有的组则一般,调皮的学生没有组愿意接纳。结合实践所以我采取以上这种,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性别等,再分组合作,效果很不错。

  三、小组合作学*在各个环节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既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才能的机会,又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氛围十分浓厚。同时,扩大了学生们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训练量,且淡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惯,也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效途径。

  (1)合作学唱歌曲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比如:学生初步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召集下一起拍拍歌曲的节奏,找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哼唱旋律等多种学*方式来学唱歌曲,如果学*中有困难,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才可请求老师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歌曲才算完成学*任务。

  (2)合作表演歌曲

  歌曲的学*仅仅停留在学会的基础,那是浅层次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造性地深层地艺术加工,即通过小组合作学*,学生对歌曲进行自编,自导,自演,自制道具等,音乐实践活动。组长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爱好,分配表演角色,分工明确,人人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于一个诸葛亮”。学生在小组表演中容易克服羞怯感,从而变得主动和活泼。

  四、合作学*中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中学生的主体学*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是学*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的较好,研究出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从而让学*活动开展的更好,使不同水*的孩子和学*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帮助学生合作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成为学*活动的主人。

  五、合作学*活动的评价

  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恰当的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评价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这样会限制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作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组间评价,整体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我在初一年级里一首情感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学生合作评价,组员各司其职,歌声优美,演唱形式多样且感情投入,但队形缺少变化,可以三五成群地走动或站或坐,打击乐器,运用不当,因为这首歌曲是后半拍起拍,学生伴奏起来有困难、有点乱,教师表扬该小组,能在表演中加入诗朗诵,富有创意,还有两位学生吹着肥皂泡为舞台营造气氛。这样师生共同评价,使该组学生明确了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努力的方向,唤起了他们再次参与表演的强烈愿望。

  评价合作学*活动时,教师还应该进行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如评价出编导奖,表演奖,伴奏奖等等。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赠送小礼品等。奖励形式不拘一格,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合作中竞争,从而树立学*歌曲的自信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总之,在歌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它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尤其提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淡化教师的,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学*的主体。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体现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组合作学*结6

  小组合作性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杜绝了部分学生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对学生人格方面有很大的塑造和熏陶。

  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及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让好的学生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克服不敢说话。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做事中获得知识,有所收获。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告诉孩子学会交流、倾听、赞赏,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强调交流、倾听赞赏的重要性。从别人的发言中产生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给探索的内容以合理的补充和扩展,在别人的启发下完善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效率,优化了学*方法。在新课程中,我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这时我顺势加入评价机制,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小组合作学*做到活而不乱。

  但是,在现在的阶段,虽然自己一再总结,一再反思,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今后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完善。

小组合作学*结7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校的全体教师,继续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学*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准备阶段,搜集、学*相关理论知识,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广泛的调查;课题实施阶段,拟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探索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总结,适当调控;课题总结阶段,有关教师写出总结、研究报告。下面把我们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1、理论学*

  本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为了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了解合作学*现状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有关理论专著和有关文献。主要阅读文献有《论合作学*的理论基础》《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走入误区》等,理论的武装使我们能更加准确明确合作学*的重要性。

  2、不断完善方案措施,边学*、边实施、边研究、边反思。注意积累实验材料,及时做好阶段总结,新学期以来,我们学校大规模的进行了全员性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3、撰写论文和小结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我们及时整理阶段性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顺利地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我们所撰写的论文和小结都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接受组员的评价和检验。

  4、 研讨和交流

  (1)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和交流。我们根据本课题的阶段性和课题的有关环节定期召开研讨会,以交流和会谈,相互流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新认识和新的体会。

  (2)与其他研究小组的交流。我们和其他研究小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心得体会,互相借鉴。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合作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而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出来,给学生均衡、*等的学*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使其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小组合作学*结8

  小组合作学*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者对学*过程的自我评价。仅有学*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善。所以,评价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基本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而不是作为一种转变性的协调发展过程。为了区分,人们自然依靠于一种具体的划一标准,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法应因个体多样化的发展。学*的目的不单纯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所以,对于学*者来说,学*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应对不一样的问题情境与学*个体,不存在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学*者应对未知的领域,目标是方向性的,但没有已知的答案。

  所以,学*者需要的更应是一种新起点下的"挑战性"驱动,而不是应对已知标准的受"欠缺"驱动。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调节学*者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能够采用"区分",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种"区分"仍应成为研究性学*中转变性发展过程。

  二、评价主要经过学*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在学*中,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学*者、导师、学*伙伴等都能够成为评价的主体,主动的探索者本身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当然,教师能够成为"*等者中的首*",他是一个促进有效评价的进取参与者和组织者。另外,合作小组中的互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学*中,亲身体验贯穿探索的始终,评价致力于促进经验的转变,但任何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学*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

  三、有效性的评价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者对学*过程的自我评价。仅有学*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善。所以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评价中的首先应当是研究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终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者的评价。

  所以,使用量表对学*的评价将应当是以学生自身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以学*过程为评价的主要资料。根据每项研究活动的不一样实施情景,在评价中还会出现对研究计划的评价、对研究过程实施的评价、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对协作者的评价等等不一样专项评价量规表。

小组合作学*结9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会: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要经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忙、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提高,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进取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能够补充)

  “教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我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构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团体中生活和学*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团体的关系,产生团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我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主角,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能够把自我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异常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本事,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的资料,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进取参与,能对合作学*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经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进取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我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我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我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我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

小组合作学*结10

  新学期开始后,我校进行了有声有色的小组合作学*,本人有幸也参与其中,体会如下

  一、优点:

  它能给学生合作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它一改过去教师“独*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二、不足,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班上学生能集组织能力、责任心、学*好于一体的孩子较少,因为这种组织能力与爱表现自己的人太少,使得小组无法均衡。有的小组长也总是忘记自己的职责,只顾自己,不顾组员,老师提醒了才做,不提醒不做,非常被动。

  (二)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的方法上不免有些茫然,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三)在小组中有的个人总是为小组争光加分,有的个人总是为组扣分,这样经常扣分的人也麻木了,

  (四)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则成了优秀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五)有些小组课堂上显得不积极,有的组员存在普遍不爱表现自己的现象。

  (六)在课堂活动中,涉及到小组间竞争的环节,往往会导致学生间相互争执,拖延了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且在评价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会对别的学生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改正措施:

  1、对小组长要经常找其谈话,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思想动向,从而因材施教

  2、对于表现积极的小组长和个人要及时表扬,对于不积极的要找其谈话,鼓励其积极参与。

  3、上课提问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找相应水*的组员回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4、课堂评价语言要艺术,幽默生动,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为目的。

  四、困惑与建议:

  小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但有时控制不住讨论的时间,以至于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堂清测验有时无时间进行,因此,小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情况摸清摸透,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张弛有度,进行小组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追求热闹的形式,形式不重要,其结果才是我们探索的最终目的。


小组合作学*结10篇扩展阅读


小组合作学*结10篇(扩展1)

——小组合作学*结6篇

小组合作学*结1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小组合作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应该是学生学*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的*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过程评价与学*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过程评价从自主学*、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的开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品质的学*方法,合作学*应和其他学*尤其是独立学*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已经在我校所有教学班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表现的相当好。

  2、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3、“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4、学生小组合作学*的*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的*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5、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中来。

  2、“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中还存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不敢放手学生,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比较强烈,总想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对此,应大胆放手,**思想,把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3、新课标大力提倡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和学科教学之间不能有机的融合起来,没有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有时导致失去了学科味道。

  4、一遇到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合作学*,往往让学生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学生东拉西扯,落实不到问题上。造成了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效果。

  5、合作学*后,没有关注小组合作学*后的结果,简单的自由讨论造成了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6、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止,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探索要求,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嘎然而止,把合作学*仅仅限于课堂之内?

  7、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让小组合作学*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总之,小组合作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灿烂的明天!

小组合作学*结2

  我校全面推开了自主、合作学*模式,本年级各班也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小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是自主、合作学*模式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小组长在这一学*模式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班级自主、合作学*模式和小组管理方式确定下来后,要让这个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在其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出了一些步骤。首先,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情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当然,我们都无法否认,学*成绩好的学生相对来说绝大部分行为*惯也比较好,他们在小组模式中对良好学*风气和行为*惯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分注重学*成绩,可能会把一些有组织管理能力、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学生排除在外,也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不公*的印象。事实上,有的学生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却具备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如我班的XX同学,成绩虽然一般,但她就是学生心中的理想小组长人选。因为她同时在班上担任了纪律委员,和以前的纪律委员不同,她在处理班上的德育目标考核时就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她做到了一视同仁,不偏袒同时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同学的考核,做到了公*、公正,

  同时也照顾到同学的情感,让我班在本学年的考核中每一个学生都心服口服。这样的学生在小组中就是鞭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动力。事实证明,像这样的小组整体发展都比较好,不但成绩上来了,连*时的一些小错误也得到了纠正。可见,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其次,有进有退,竞争上岗。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只要班委讨论通过的都可以试用小组长,然后一展自己的才华。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做好工作,带领全组共同进步。

  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在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不但小组之间要竞争,小组之中小组长也在竞争,如果一个小组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作为小组长,其他组还可以派人担当这一组的小组长。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会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其工作

  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加强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自然而然就会对班主任产生向心力,成为班主任小组管理模式中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后,鼓励和信任是最美丽的花朵。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

  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老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老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在这中间,老师的鼓励和信任就是小组长眼中最美丽的花朵,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认可,那么,他们将不会让你失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合作学*结3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存在问题,合作学*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根据期初制订的计划,我在教学中全面落实,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比如,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时,不用再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说:“请每个小组的4号来读。”教师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竞争。

  二、有序学*,合作提高

  1、学前提要求

  教学中我大都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为提高学*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学时会倾听

  因为是按序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比如,4号提出一个问题,3号如果没有注意听,就解答不了;2号要是走神了,又怎么能对3号的解答进行及时补充呢?所以,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

  3、学后再质疑

  小组交流完毕后,副组长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组长,准备在全班学*时进行交流。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就保证了小组学*的时效性。

  三、人人努力,共同进步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小组学*大多都是围绕“质疑”和“解疑”进行,所以,为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我采纳了组长的建议:即每学完一课,每个小组都要评选出“最佳提问者”和“最佳解疑者”。这样就促使每个组员在合作学*时更用心地去思考,让自己的质疑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让自己的解答更充分,让他人更满意。

  实践证明,上述小组合作学*形式的实施带给学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敢站起来发言的人明显多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解疑能力增强了。我相信,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我的语文课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小组合作学*结4

  学校实行小组合作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究,我对小组合作学*也有一定的认识,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下面对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下总结:

  一、小组合作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动机

  合作学*必须以个人学*为基础。没有个人学*,合作学*就无法开展进行。在合作学*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能力是有帮助的。

  二、 小组合作学*便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

  当老师讲完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某一阶段后,要想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作用。由每组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在组内检查,然后把检查结果随时汇报到教师那里。

  三、小组合作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中,教师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目标,小组中的成员是“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小组成员都树立了“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了每个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的强烈动机。

  例如:我所教英语学科,对于自己小组内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由组长牵头,随时、随地、及时地给予帮助与辅导。再加上自己努力学*,慢慢地,这部分同学的成绩也就提升了。这都是小组合作学*的功劳。

  四、小组合作学*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在小组学*过程中,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加工,客观上也提高了他本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讨论某些英语练*题时,每个同学都要求讲解,这样,他们就把老师讲解的语法或知识点重复说一遍,加深了印象。

  五、小组合作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训练一直是学生认为最难完成的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写作训练的学*。每小组共同商讨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完成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相对来说错误率要比一个人独立完成低的多。经过直观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再让学生重新写。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作文正确表达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我觉得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中,我努力了以下几点:

  一、确定适宜小组合作学*的、有价值的教学任务

  合作学*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课堂讨论中,应该考虑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教师首先应该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创设最*发展区,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上进一步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另外,教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合作学*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二、合理安排,明确分工

  一个小组内的成员素质必然有高低、参差不齐。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的前提。一般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教师应注意小组成员学*能力和成绩的协调,确保每个小组发言机会相当。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

  三、教师主导,及时合理评价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当地组织、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当小组成员不足以完成目标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互动富有成效。

  教师应及时评价小组学*,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以上几点,是我在小组合作学*课堂模式中的一点收获。 小组合作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然而,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也有一些弊端。

  1.小组合作学*存在着课堂乱;

  2.有时存在着学生不能人人参与;

  3.优等生在小组合作中总是处于主宰地位,抢占了多数的表现机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4.合作学*流于形式,停于表层,实效不足。小组合作学*趋于盲目性与形式化。

  所以,在以后运用小组合作学*时必须做好宏观调控,使之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结5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乐于接受。下面我就这种学*方式简单谈一些我的感想。

  一、构建合理的学*小组

  我班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性别、学*强项等进行混合编组。可以随机地分派学生进组,在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学生积极性一般较高,过分强调差异性反倒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在实践中我班采取按座位分配的方法把全班学生编成多个四人小组,每个组按优中差1:2:1的比例搭配。这样学生之间的距离较*,有利于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划分职责时,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本组的组长、汇报员。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就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学*任务的一个具体职责,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的职责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更易进行,也更利于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

  二、利用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在选择合作学*时,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还学生以学*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2、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有个性倾向的意志品质。

  三、小组合作学*的效果

  对每个小组的学**惯、学*态度、朗读水*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提高。最佳组员,最佳合作奖,最佳新人奖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因此,合作学*被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组合作学*结6

  我校全面推开了自主、合作学*模式,本年级各班也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小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是自主、合作学*模式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小组长在这一学*模式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班级自主、合作学*模式和小组管理方式确定下来后,要让这个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在其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出了一些步骤。首先,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情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当然,我们都无法否认,学*成绩好的学生相对来说绝大部分行为*惯也比较好,他们在小组模式中对良好学*风气和行为*惯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分注重学*成绩,可能会把一些有组织管理能力、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学生排除在外,也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不公*的印象。事实上,有的学生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却具备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如我班的XX同学,成绩虽然一般,但她就是学生心中的理想小组长人选。因为她同时在班上担任了纪律委员,和以前的纪律委员不同,她在处理班上的德育目标考核时就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她做到了一视同仁,不偏袒同时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同学的考核,做到了公*、公正,同时也照顾到同学的情感,让我班在本学年的考核中每一个学生都心服口服。这样的学生在小组中就是鞭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动力。事实证明,像这样的小组整体发展都比较好,不但成绩上来了,连*时的一些小错误也得到了纠正。可见,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其次,有进有退,竞争上岗。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只要班委讨论通过的都可以试用小组长,然后一展自己的才华。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做好工作,带领全组共同进步。

  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在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不但小组之间要竞争,小组之中小组长也在竞争,如果一个小组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作为小组长,其他组还可以派人担当这一组的小组长。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会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其工作

  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加强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自然而然就会对班主任产生向心力,成为班主任小组管理模式中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后,鼓励和信任是最美丽的花朵。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

  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老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老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在这中间,老师的鼓励和信任就是小组长眼中最美丽的花朵,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认可,那么,他们将不会让你失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合作学*结10篇(扩展2)

——小组合作学*的教学反思6篇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又借小课题研究的东风,我对上学期以来小组合作的情况作了许多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跪着听课,教师不再一言堂。更可喜的是,它使学生由学*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学生在合作学*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中小组合作的应用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两个班的成绩还可以。这让我越来越有自信,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看着即将讲评的试卷,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长的主持下,化整为零,效果应该不错吧。于是我把所有的题尽量*均分到十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气氛出奇的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言,每个组完成几个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负担,完成组内的任务后,还可以讨论其它题。我注意到连*时不爱发言的秦世臻在我的.鼓励下,也下位去请教组长该如何讲。最不合群的秦凡森也在给两个弱的组员讲题。更让我吃惊的是,组长的能力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够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恰当选取发言的同学,既不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冷落学困生,真正照顾到了大多数。从这节课,我尝到了甜头,今后会在课堂上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讨论交流问题,让他们活跃下去。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炳亭语)。要说不足应当是重点不是很突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处理不细致。

  二、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石拱桥》时,我初步让学生小组活动解决,看能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生读10分钟课文,找一生解释作者及生字,又出示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1、石拱桥的特征。

  2、*石拱桥的特征。

  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5、10两个小组来完成。剩下的三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我决定以正副组长为中心来讨论。17班完成度较高,18班由于学生水*差距大,课堂进展磕磕碰碰。总结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全班同学的收获,另一个是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如何及时检测,发现问题,是下一步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读《故宫博物院》,我继续分层教学,我出示六个问题,前三个简单的问题由大组中较弱的四人小组来讨论解决,这个组有一个总负责人,是这个组的副组长,后三个问题由正组长组织讨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度,每个小组由正组长主持,他负责选择组员展示讨论结果。17班的学生表现棒极了,组长们很知道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有难度的问题由程度稍好的来答。崔雨这一组,竟然让课堂很少发言的司亚龙来说,这次他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我初步尝到了小组合作学*的甜头,教师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反而多了,并且学*积极性也在一步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附六个问题:

  1、文章介绍了故宫哪些内容?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其特征。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用是什么?

  3、跳读课文,说出文章写了故宫哪两部分。

  4、精读第6段,说出说明顺序及方位词。

  5、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6、找到文中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合作之风正育人

  两个班的课代表观看完“古诗词知识比赛”后,恰好我们正进行《水浒传》的阅读,我安排学生组织了一次“《水浒》知识大比拼”活动。由于前期准备比较充分,课堂节奏进行地有条不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17班结束后,都文通抱着队友哭起来,原因是他们小组的分数太低,觉得自尊受不了,她也反映了扣分的不合理情况。我就此教育他们,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分数,一切活动都是育人,通过此活动也告诉大家,凡事要讲规则,没有规则这个活动就不会成功进行下去。18班马方旭活动结束后找我:“老师,我和邵光哲商量队长(谁当队长)的问题,结果纪律委员就给记下来了,我控诉,这不公*!”我问他:“你们是在什么时候商量的?”“主持人在上面安排的时候。”“那不就结了,时间不对,这个工作应该是在课前完成的。”王璐琦跟我说:“老师,我们组成员都着急了,昨天晚上背到十点,今天上课前,组员都在那里背,我以为我们组要倒数了,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他们都很努力了。”

  看到每名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仿佛都有话说,我真高兴,相信下一步《水浒传》的阅读工作就好开展了。多给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吧,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之所以从前上课老师累,学生困,是因为老师不放手,学生不说话,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而是现在的课堂需要改。今天的收获很丰富,我受益了,相信学生更是。这个冬天不冷,我收藏着快乐和果实,真幸福啊!

  另附诗一首

  偶得

  无声东风邀万物,多情杨柳展新条。

  冰河淙淙把歌唱,学子莘莘读书忙。

  园丁欣然此中行,个中辛劳暮将晓。

  待到满园蜂蝶舞,犹自千里梦逍遥。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

  说起合作学*刚开始我总是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自己还管不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不会合作。其实,专家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选择的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本领。学*和游戏是相通的,在担任了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任务后,我明确了任务,我也要教会孩子在学*中的合作,帮助孩子养成合作学*的*惯。回顾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识字学*中的合作:

  1.找生字词:同桌对照一下找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起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该怎样组词正确。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孩子们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说是简单的合作热身。

  2.学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以后,同桌你读一个,我读一个,如有不对的地方给对方纠正后再让对方读一读,读完后同桌交换读。这个过程即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检查监督的过程,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学*。

  3.去掉熟字读生字: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这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或小组内说说科学记字的方法。

  二、写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空写田字格里的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如果写的一样就说明正确,如果不一样讨论一下错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对方听,即巩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词,又互相补充了对方认识。

  3、小组互相监督*时的读写姿势、纪律情况、发言情况等,周五班会上学**惯互评打分。

  三、阅读学*中的合作:

  1.同桌对照一下自然段序号标注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找一找问题在哪儿?

  2.同桌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马上给对方纠正,然后再读这个地方。

  3.小组内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4.小组内分较色朗读,小组长分好工。(为今后真正的小组合作打基础,树立小组长威信)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学*,我把竞争也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记住汉字,在合作与竞争中正确阅读课文,在生生的互相帮助和提醒中不断进步,这样的上课效果甚佳,我发现所有学生合作学*的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得到最大发挥,记忆也特别牢固。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思维火花竞相绽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品质得到培养,真正达到教师授之以渔、学生收之以鱼的成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更有效呢?我的真正感受是:我要坚持下去,尽快让合作成为孩子们的学**惯。低年级的学生不是不应该合作学*,而是合作学*的*惯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总之,小组合作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新学期刚开学,我们学校无论从校园文化建设,到班级管理都有了很大改变。有人说:英语老师是最注重评价的,最会评价的。确实,在我的课堂上,我一直很注重对学生学**惯的培养和小组的评价。我认为:小组合作学*是一种有效的学*方式之一,它具有学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的优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我通过实践观察及和一些英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小组合作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某些问题使我们英语教师感到困惑。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探讨。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没兴趣”、“没秩序”、“没声音”。

  、“没兴趣”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art A部分有一个小组合作学*的任务,用来巩固操练“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He’s/She’s…… ”等句型。任务布置下去,学生觉得乏味。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似地填写,有个学生居然说:“老师,这样问来问去太没意思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没兴趣”现象,这堂失败的英语课让我回顾了学生的学*情况。纵观三到六年级的教材,像这种调查型的要求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任务也不少,但并非每一次都不感兴趣啊!也许高段学生对这种方式产生心理疲劳感了吧?我通过反思与实践觉得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合作内容的问题。倒不是教材内容安排出了问题,而是看我们教师能否把内容处理好、处理妙的问题。我们何不花点心思把小组合作的内容“打点妆扮”一下,使它更贴*学生生活更富有创造性呢!就像一名顽皮的学生说的“来点儿新鲜的吧”。还是上述这篇合作任务,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偿试了小小的改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把赵丽颖、冯绍峰、鲁迅、周杰伦、徐悲鸿等学生课余经常讨论的明星、名人的照片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我通过微妙地调节合作的内容使学生觉得小组学*更有乐趣,从而提高了学*效率。我认为,微调合作学*的内容,设计贴*学生生活的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合作内容能增加学生小组合作学*兴趣的兴趣。

  二、“没秩序”

  我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当小组合作学*进行到中途时,教室里出现学生大声喧哗乱糟糟一片的现象。我也曾见过在某些公开课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时闹哄哄的无序场面,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但其教学效果值得怀疑,出现“没秩序”现象的原因值得深思。经过反思,我认为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任务,或者没有做好示范,或者中途缺乏引导,导致学生不清楚要干什么而相互讨论,所以出现了闹哄哄的“没秩序”现象。

  实际上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方可组织好,计划好并管理好群体。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的实践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控制引导能力外,培养得力的小组长是应对“没秩序”现象的好策略。一班之长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样一个出色的小组长也是教师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时的好帮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有意识地培养学*成绩好、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合作小组的组长。因为这些组长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控制小组合作的局面,发挥特长显示其小组的优势,带动其他组员相互合作的氛围,以帮助教师通过合作学*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没声音”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中还有一个比较普遍问题就是“没声音”,当然这指的是少数学生。他们总是沉默不语,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些学生就是合作学*中的弱势群体。我们知道,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应该更关注这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通过实践,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可以帮助在合作学*中学*有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重新获得成功的乐趣,使他们不再默默“无声”。1、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的轻松和谐的氛围,对这些后进成员给予帮助而且不露痕迹,以维护他们的自尊,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关注他们的表现,对他们个别辅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学*,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2、了解他们的个性,发现其爱好,适时设计一些可以让他们发挥特长的合作活动。 3、进行多维评价,保护这些学生的学*积极性,增加其学*的自信力。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在英语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不仅仅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也要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的和谐发展,合作学*才是有血有肉的,这样的合作学*才能促进学生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有利于培养人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情感,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并因此形成终身参与合作的品质。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

  在我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生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过程中的英语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在我的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的学*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设宽松、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会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

  三、教学中,注重交际活动

  学*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常开展二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发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两人活动,很容易在课桌上开展,不需要学生离开课堂,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提供更多与不同人进行训练的机会,可以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和后排的学生进行两人活动。

  小组合作学*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带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真正在学*实践中学会学*,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合作学*倡导“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的作用,实现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小组合作学*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增加了学生使用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欠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另一些较为消极的学生学*较为被动,喜欢做听众,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得冷漠。

  2、有些中等以下水*的学生虽然对对话很感兴趣,但由于词汇量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乘老师不注意时干脆用中文进行讨论,最后请组内英语水*最好的学生进行汇报。课堂气氛虽然热热闹闹,但效果是不理想的。

  3、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只注重讨论结果,不注重讨论进程及对个体的关注,使得讨论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刮起的大潮流,“小组合作学*”具备课改要求的明显特征,在教学中更加凸显其优越性。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许多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交流时间。“小组合作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方式,在老师引导的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其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

  一、如何组建学*小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进行学*小组构建的主要思路,教师通过对各班学生的了解,将各组的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均衡,不至于产生较大差别,否则对于小组竞争不公*。组内则选择能力不同的组员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互相提高。每组4~6人最为适宜,委任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学*与讨论;委任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内容;委任一名学*委员,督促并指导同学学*。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与勉励,每次的合作对于他们都是充实并充满意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缓解了压力。但小组成员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周小组成员的角色需要发生轮换,培养學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

  1、小组背诵


小组合作学*结10篇(扩展3)

——小组合作学*规章制度 (菁华5篇)

  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能力、性格特点、文理科、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小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衡。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建立学*小组的目标

  学*小组要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有效学*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功、形成更积极的关系和产生更好的心理调节。要求小组学*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任务。学*小组的建立不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其纳入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之中,使三者兼容互补,共同促进,同步发展。

  小组合作学*规范

  1、小组制度健全,组织管理到位:

  ①有规范的小组自我管理制度,并得到全组同学的遵守;

  ②每组有统一规范的各学科问题记录本,并得到有效使用;

  ③小组内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强,组长能认真担负起职责,值日生值日任务能及时完成。

  ④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一对一的互帮互学的合作学*关系,即学*优秀的学生对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的辅导帮助,以及学生之间在学科学*方面的辅导帮助。

  学*小组组长职责

  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组长应在班主任和班委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履行职责。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小组的学*和进行小组常规管理。

  1、组长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组内的各项任务要最先高质量完成,时时处处带头维护小组、班级、学校的荣誉,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

  2、组织组员开展课内外的合作学*,每天至少组织检查如下任务的落实:课外或课内预*,学*交流讨论,各项作业的完成,收集应交任课教师查阅的学案、作业。负责分科目记录当天本组学*过程中的疑点、问题等。在组内形成互帮互助,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3、在课堂合作学*的过程中,组长应组织和协调本组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课堂的展示与交流,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妥善安排和指定组员参与课堂的展示与交流。

  4、小组长要管理小组纪律,维持好小组课内外一切活动的正常秩序,协助老师做好小组学*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等工作。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到国家建设,小到公司的经营,都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在建立制度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功能,消解人性的弱点所产生的变量,增强行动的有效性和行为的执行力度。

  一、建立的原则和目的

  1、原则:根据学生学*基础、学*能力、差异、*惯等将本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尾组人数可多可少。

  2、目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力争每个学生都可享受到高质量的学*生活,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小组规范

  (一)组长职责

  1、组长是学*小组的灵魂,每组设组长两名负责组织和协调督促本组同学搞好卫生、课操、学*、*等各项活动。

  2、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展开自主学*和交流,组织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落实课内外的学*并负责做好记录。

  3、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应注意让组员轮流完成查找资料、画图、讲解、质疑等各项任务,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得到锻炼。

  4、组长对组员及时评价、纠正,并将结果告知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

  (二)学*要求

  1、组长应公*、公正,不讲人情、面子,只讲学*效果。

  2、组员应服从组长安排,学*和班务工作应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遵守课堂纪律,应做到“手中有笔,桌上有本,眼中有老师”,杜绝趴伏、睡觉、玩手机听音乐等与学*无关的行为。

  4、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解答学*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的自主自觉性。

  5、组员应及时完成并上交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找任何理由,不打任何折扣。

  6、组内同学应互相帮助、鼓励、督促,坚决杜绝耍横、耍赖、撒泼等现象的发生,如有违反,应及时改正,并向组内同学道歉,并处以“评价与保障”条款的相应扣分和处罚。

  三、评价与保障

  实行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评价与保障制度。

  1、组长根据组员在校的表现予以赋分,每天6分,每周按30分计算。

  2、及时完成卫生打扫、广播体操、大型*的各项工作,如有违反,每次扣除积分当中1分。

  3、课堂上不能有随便说话、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等于学*无关的行为,如有违反每次扣除1分。

  4、认真完成作业,每缺一次扣1分,迟交一次扣0.5分。

  5、组内同学自主学*、合作交流,课堂上不参加学*活动游离于学*之外的每天扣1分。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实行奖励政策:1号同学答对加一分,2号同学答对加两分,类推之,计入总分。

  6、小组长每周公示一次成员得分情况,组内成员的总得分即小组得分,对于得分前两名的小组实行奖励(物质和精神,侧重精神);在期末汇总中积分前三名的小组及成员(表现极差的除外)自动获得评优先的荣誉,其他小组中得分靠前的个人亦可获得。

  7、课代表在当堂课结束以后应及时向任课老师询问同学们的课堂表现,每生被点名批评一次扣0.5分,成绩计入总分。

  8、班主任采取“自省”的惩戒措施,对于迟到、旷课等违纪的同学,由其在“自省记录本”上写上违纪的种类及违纪时间,并予以以上条款扣分的惩戒,同时在自省记录上做好标记,每天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优秀划“√”,一般划“∠”,较差划“×”。

  9、对于拒绝合作,屡次违反班规校纪拒不悔改的同学将交与年级和学校统一处理。

  10、关于调位,第一次调位实行抓阄原则,以后调位按小组积分多少,前三名的小组有权自由选择位置,后七名的小组抓阄决定。

  为推进小组合作学*顺利实施,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高同学们自治自理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为人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劳动*惯,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尊师守纪、勤奋学*、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特制订加丰初中64班班级管理规定。全体同学必须以本规定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本班规定的尊严,保证制度严格实施的职责。

  (一)学生在校表现考核制度

  1、为加强学生管理,量化考核,细化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2、每组每周基准分为20分,每周总结一次,根据组内每位同学行为表现进行加减分。

  3、考核分数公开化,是操行评定的主要依据。

  4、每周班内评出三个优秀小组,每月计算各组月积分评出三个优秀小组报学校表彰,本制度具体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实施操作,最终解释权归班委会。

  (二)班规

  纪律

  1、按时到校(包括早操和课间操),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有病应及时向班主任请假(自带请假条),小组内有人迟到、早退一次扣小组1分,旷课一次扣小组3分;请假回来需及时销假,如不能按时回来,应提前和班主任联系,否则按迟到或旷课处理。没经过批准,组内有私自外出者,扣小组5分。

  2、不得在教室内疯打、哄闹、追逐、玩耍器物等,违者扣小组1分。

  3、尊敬老师,虚心接受老师意见和教育,不得顶撞老师,有意见或建议主动找老师交谈,心*气和,态度诚恳。违者视情节扣1-5分。

  4、上学期间严禁进营业性电子游戏厅、网吧、台球室等不适合中学生到的场所,违反一次扣小组5分。

  5、按时就寝,遵守晚寝纪律,违者酌情扣小组1-3分。

  6、依时按要求参加升**仪式、课间操等集体活动,无故不参加一次扣小组1分。

  7、同学间团结互助,互相谦让,发生矛盾多作自我批评,不骂人,不打架,违者视情节轻重扣小组5-10分,情节严重者,报学校给予行政处分。

  8、故意毁坏公物者,每人每次扣小组3分,并赔偿公物。

  9、不服从班委管理,造成不良影响者,酌情扣小组1-3分。

  10、一周内组内无任何违纪行为,小组加5分。

  11、在教室内不准吃各类食品,发现一次扣小组1分。

  12、做好人好事有一定影响的,小组加1-5分。

  13、凡发现抽烟、喝酒者每人次扣小组10分。

  14、参加各类比赛,组内获取荣誉者,给小组酌情加分。

  学*

  1、各类考试作弊扣小组4分,为他人作弊提供方便者,同上处理;

  2、上课时不随便出入教室,不擅离座位,不随意调换座位,每违规一次扣小组1分。

  3、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不起哄,不嘲笑回答问题的同学。组内有上课睡觉、随便说话、做小动作、起哄等行为者一次扣小组1分。

  4、在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中,总分排在前5名的,给小组加5分;前6-10名,小组加4分;前11-15名,小组加3分;前16-20名,小组加2分;班级最后5名的扣小组2分。单科有在班级前五名的小组加2分,最后一名扣2分。每次考试后名次在班级里进步明显的五位同学,给所在小组分别加5、4、3、2、1分。

  5、课间小预备铃响后,立即进入教室,保持肃静,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铃响后还在打闹的小组,一次扣该小组1分。

  6、作业应及时、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应按时交。缺交一次扣小组1分,为他人抄袭作业提供方便者,被发现一次,扣小组2分。每周内组内成员所有学科作业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者,加3分,具体由课代表统计,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监督实施。

  7、上课因个人表现受到教师赞扬者小组加1分,组内有被老师严厉批评者扣小组2分。

  卫生

  1、教室卫生日常扫除由值日生负责,各小组长安排具体细节,负责擦黑板,擦讲桌,卫生工具的摆放,清扫教室。卫生委员负责检查监督,有一项不合格扣小组1分,未打扫卫生扣小组3分。

  2、每个同学负责自己周围的卫生保持工作,课桌下面及周围不能有纸屑,痰迹,杂物,发现一次扣小组1分,破坏其他同学周围的卫生,加倍扣除小组分数,具体由班长及卫生委员检查监督,班主任随时抽查。

  3、卫生大扫除定期进行,按照分组表由卫生委员总体安排:

  (1)卫生委员总体负责各小组任务及要求;(2)各小组组长具体安排每个同学的任务及要求,各司其职,任务完成后接受小组长检查,为体现团队精神,检查合格后应帮助其他人员劳动,本小组任务全部合格完成后接受卫生委员检查,卫生委员通过后方可离开,提前离开者扣2分,未请假而不参加劳动者扣4分;(3)卫生工作实施目标责任,落实到人,负责到底,大扫除没有达到要求的,该组扣2分。(4)本组卫生得到学校或班主任表扬者,该组加2分。

  本制度奖惩执行分纪律、学*、卫生三大块,由各部门负责人严格执行,班长每天做好统计,计入小组积分表。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为评模、评优提供依据。本制度如有不完善之处,由班委会协调解决。

  (三)班团干部守则

  1、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心胸开阔,乐观真诚,公正严明。

  3、工作大胆、积极、主动,善于总结提高,切实给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当好小助手,给同学服好务。

  4、积极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

  5、勤奋学*,努力进取。

  (四)班团干部职责

  班委会:设班主任、班长、团支部、学*委员、卫生委员、文娱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

  班长:

  (1)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协助班干部做好各项工作,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2)主持召开班委会议和班委扩大会议,分析总结,布置阶段工作;

  (3)履行班主任助手职能,协助维持班级大局,维持课堂(晚自修)纪律,对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批评指正;

  (4)负责班级考勤工作,负责课内外纪律的检查和考核,负责课堂纪律的检查与考核。

  纪律委员:

  (1)严格执行班级考勤制度,协助班长维护班级的纪律,对缺*、迟到、早退、旷课者认真做好记录报班主任;

  (2)监督管理课堂、课间、午休时间同学间发生的纠纷及突发事件并及时报班主任。

  学*委员:

  (1)负责学*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引导课代表工作;

  (2)开展活动促成良好学风,及时向任课老师反映出现的情况;

  (3)督促各学科代表经常同任课老师保持联系;

  (4)组织开展学科竞赛等各项学*活动。

  卫生委员:

  (1)负责班级清洁工作的检查与考核,负责各种物品摆放的检查与考核,负责清洁用具保管的检查与考核;

  (2)安排值日生,每天晚自*后通知第二天值日小组;


小组合作学*结10篇(扩展4)

——小组合作学*反思 (菁华5篇)

  《生物新课程标准》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策略学*方式、合作学*备受教师的青睐,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学*内容的性质在组织学生学*活动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组建合作学*小组

  组建科学的学*小组,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学*能力、心理素质、性别、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编成学*小组。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合作学*是在自主学*基础上的学*,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之前,我总是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惯,待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认识后,再让组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三、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

  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教师学生都在相互合作中较圆满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实践,学生的学*兴趣倍增,学*风气浓厚,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生物素养有了很大提高。

  小组合作学*,是课堂上一个相当重要的学*形式,每当学*时遇到有些难度、需要学生多思考,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或者有些重难点的知识,教师一般会倾向于设置问题,小组合作学*来突破,但是小组合作也有很多弊端,比如:有的学生不参与,有的学生“”一言堂,有的讨论着讨论着就开始聊天玩耍,控制不好,适得其反,所以,小组合作学*想要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需要下很多功夫去了解学生,设置活动。

  1、分组,应该合理

  在*时的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知道,众人的智慧要强于个体的智慧。从而使学生能从主观上接受小组合作学*。在小组的组建时,也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性格、性别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6人。每组都应包含学*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分组的时候要考虑使全班各组*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组合,防止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让学生相互间学*成为可能,既能避免上文所说的“乱说”,造成课堂上的纷乱,又显得公*、利于竞争。

  2、方法引导,提高效率

  教学组织中的引导。在合作学*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行为。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小组的学*行为。在小组合作学*的时候,学*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从而造成了学*的偏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的实效。

  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一号为大组长,保证小组高效率的工作,保证每个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保证各司其职,提出下一步的建议;负责讲解疑难,帮助同学快速完成学*任务等。二号为纪律组长,保证组员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做其他无关的事情,提醒组员不要声音过大,扰乱课堂秩序。三号为监督员,提醒成员参与合作和小组活动,解决不参与或者一言堂的现象。四号为记录员,负责各个项目的记录,汇总。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调整。

  4、培养交流技能的培养。

  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看到的景象出乎自己预料,教改似乎陷入误区。经过反复实践、反思,引发几点思考:

  1、教师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合作;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3、合作学*适应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4、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

  总之,关注学生的学*状态、思考状态及学*方式,新课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小组学*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自己在学*中遇到的疑难亦可以在与同学交流中得到启发或解决。在这样的学*中,学生更多地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弥补或完善自己思维漏洞的空间和时间。小组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描述

  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有的小组一直由学*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

  思考

  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状况,我感觉到将陷入一个误区,如何踏实有效地进行合作学*而不让新教法流于形式?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让学生如何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和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等参与的机会等等,都是颇有讲究的。小组交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两方面: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另一方面则要倾听他人的意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确了合作的内容,在小组内的合作学*才会使人人都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只有这样也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成果。

  长期以来,学生已经*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好一个旁观者,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被别人讥笑,怕被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于是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新课程应坚决摒弃这种教育的弊病,小组合作学*这种全新教学方式的运用无疑将带来对传统的极大挑战。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合作学*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小组合作学*中成员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成就。

  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是合作学*有成效的关键。我认为: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惯和兴趣,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与极持久的恒心。

  三是这种合作学*是否每节课都需要。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并非“万金油”。当然,如需要用这种学*方式,则应精心构思这一环节。具体实践时,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小组学*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等,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合作学*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暗示:乱哄哄、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如此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行为和*惯。另外也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比如学生会想反正老师也看不见,这样就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此种行为,却是在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结果就会显现出来。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也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努力去关注学生的学*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方式。切记: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

  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由此,教师是在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参与到学*中去,始终监控学*的过程,引导学*的方式,那么,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上次听余校讲刘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长很能干,能够带动小组自主学*。

  之前我也想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上课,但是我担心一年级的孩子不是很自觉,担心小组合作成了一盘散沙,而且小组合作的要求较高,担心他们完不成,所以一直没有小组合作过。

  听余校讲刘老师引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效果不错,我跃跃欲试,在教学拼音最后一课《ang eng ing》时,我详细讲解了第一个音节词“fang wu”,剩下的三个音节词,我让学生按照刚才学*fang wu的方法小组合作学*。在学*之前,我首先划分了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安排了组长,接下来,针对小组合作提出了一些要求,孩子们便开始小组合作学*了。第一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孩子么显得有一些兴奋,我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四个人围城一团学*了,学*积极性高涨。

  小组合作学*后,我随机抽查小组成员的掌握情况,发现有一些小组合作的挺好,组内的成员都掌握了,但是也有一些小组成员掌握的不够好。

  我在班级中巡视,发现孩子们是围在了一起,但是要把头扭向后面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带着自己的书,而且部分小组长不能很好的组织小组成员自主学*。另外有一点是我准备工作没做好,那就是有些小组4个人学*都偏弱,导致4个人在一起学*无从下手,反馈时候的效果就不好;有些小组学*偏好,合作学*的就好,所以我应该给学生调一下位置,强弱合理搭配,让学*好学生带动、帮助学*偏弱的孩子。

  另外我发现有一些小组声音很大,很吵闹,这归因于我要求不明确、不到位,在小组合作之前我应该告诉孩子声音要小,只要小组内成员听到即可。

  实行高效课堂以来,我从期盼——质疑——探索——赞同,觉得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特别是小组合作学*这一块,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合作学*的形式

  由于学*时间和学*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的形式分为课前自学协作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自学协作式:课前自学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辨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内容。

  3、课后研讨式: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任务。

  二、合作学*的组织

  1、要组织好合作学*,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衡,也有利于合作学*的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既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水*,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

  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

  二是合作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教师讲累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学*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装把合作学*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西可说。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式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其次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

  第三,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第四,加强对合作学*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惯。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2、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学*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中,也就可能成为学生的学*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常的教学中去体现,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

  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成为学生学*上的一种重要的学*方式。

  4、防止两种倾向。

  (1)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大家(特别是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中心发言。

  (2)追求表现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对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合作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合作学*是一种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中健康成长。


小组合作学*结10篇(扩展5)

——小学小组合作学*结 (菁华3篇)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校的全体教师,继续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学*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准备阶段,搜集、学*相关理论知识,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广泛的调查;课题实施阶段,拟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探索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总结,适当调控;课题总结阶段,有关教师写出总结、研究报告。下面把我们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1、理论学*

  本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为了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了解合作学*现状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有关理论专著和有关文献。主要阅读文献有《论合作学*的理论基础》——王坦《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走入误区》——吴幼颖等,理论的武装使我们能更加准确明确合作学*的重要性。

  2、不断完善方案措施,边学*、边实施、边研究、边反思。

  注意积累实验材料,及时做好阶段总结,新学期以来,我们学校大规模的进行了全员性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3、撰写论文和小结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我们及时整理阶段性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顺利地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我们所撰写的论文和小结都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接受组员的评价和检验。

  4、研讨和交流

  (1)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和交流。我们根据本课题的阶段性和课题的有关环节定期召开研讨会,以交流和会谈,相互流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新认识和新的体会。

  (2)与其他研究小组的交流。我们和其他研究小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心得体会,互相借鉴。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合作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而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出来,给学生均衡、*等的学*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使其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经过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所谓小组合作学*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它强调学生学*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方式。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现就结合*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我们小组合作学*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行为)。小组合作学*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小组。分好学*小组,是合作学*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不同的`异质学*小组,通常为三~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同时小组长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任务。

  二、明了合作,奠定基石

  要让学生对所需要解决处理的问题有所准备,在已知的基础上,谋划分工、确定职责。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是我们实施合作教学中常见的通病。分工、职责从更高层面上讲可以解释为规则。规则是我们行事的指南,再进一点讲,是培养现代公民的一种规范意识。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公约以至法律规章都是规则。学会建立规则、遵守规则以至创新规则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特点和优点。

  三、把握时机,适当引放

  小组合作学*虽然是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而整个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中教师不仅只是出示带有启发性的自学思考就完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渔之技”“学之法”,一句话,就是使学生能学。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画、动手操作,联想”等去理解所学的内容,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从而掌握了新知。总之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增强其学*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但是,小组合作学*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结10篇(扩展6)

——小组合作学*的好处作文优选【5】篇

  从五年级前,我们班就开始了互帮互助的小组讨论活动,这其中有苦也有甜。但是在我们小组的不断努力下,终于一起走过了这一道道坎坷,艰辛的路。那么今天我们就有甜不讲苦,来讲一讲我们小组合作的喜吧!

  有一次,我们小组回答问题,先是由我读一篇课文,然后再由谢攀怡来解释一下字词,随后再由我们小组的“猛将”付一迪来完成主答,最后再由我们的“副将”孙天晨来进行补充。开始了,经过了昨天晚上的加紧练*和我先天洪亮的声音,读书这一项工作被我圆满的完成了,接着的谢攀怡他的字词是有的,可是他读得不怎么样,把我们小组的人都给急死了,最后他在大家的提醒下,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这时,我们小组最厉害的付一迪出场了,他回答的实在是very good(非常好),不但令我们小组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笑容,也令我们班的所有的同学都啧啧赞叹,就连汤老师也对我们小组的回答十分满意,最后孙天晨的回答简直就是让我们组的回答如虎添翼一般,他的回答真是太棒了,令我们小组的人都忍不住的在下面为他小声的鼓起了掌!你能想象得到吗?

  我们从小组合作中学到了许多的东西,比如要互帮互组,要与他人分享但是小组里的有些人他们就是不把这当一回事,表现得就好像事不关己一样,你怎么说他,他都听不进去。你要是说他一句,他就会说,你们在讨论,我怎么插得进嘴呀!我想:小组讨论人人有责!他怎么能光听不说呢!是不是我们给他的机会太少了?还是他不愿意加入我们小组!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小组合作已经是我们的家常便饭了,这一大周,我们都换了座位,小组也换成了新的小组了,我们的组员也换了,这回我们小组的组长是马俊涛。

  前天,我们上了一节语文课,上课铃一项我们就开始上课了,我仔细听着老师给我们讲课,生怕自己一不留心就走了神,我边听边记把老师讲的都记在脑子里,过了一会儿老师教我们小组合作,我非常的高兴,心里突然想到:以前我在别的小组光是刚给别人拉分,也不团结,更不同心协力,所以这次,我要做一个团结、同心协力的组员。之后,我们就开始小组讨论了,我举起了手,给组长说了一声:“我先说,”组长答应了,我就自信的把我找到的答案说了一遍,然后又听了别人的意见,最后组长觉得我们说的都不错,讨论完后,我就小组就踊跃的举起了手。

  我还记着有一次,那时也是上语文课,着那堂课中,我们也进行了小组合作,老师让我们小组内读课文,我想了想真是太好了,展示我们小组的课文的机会到了,我虽然什么也不行,但我的读课文也到还行,接下来,我们的组长分配好自然段就开始读课文了,没想到我读的这么多,我很生气,皱起了眉头,不信埋怨道,拿手不停地翻动着书,好想要把书撕坏了一样,之后,我就不满的对组长说:“凭什么让我读这么多,虽然比别人都几个字,但我还是嫌的多。”组长听了就对我说:“次给你分少点,你就读真么多吧。”我听完后欣喜诺狂,非常的高兴。

  我喜欢小组合作,因为小组合所能让我们团结,同心协力,我们小组争取表现的更好。

  在上学期,我们五年级三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方式。“合作学*,快乐成长!”是我们每天上课必喊口号。

  通过合作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在讨论时,你不但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能学*别人的好方法。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组的合作情况。

  我们合作小组的名称是:阳光组。总的来说表现优异。在合作方面没有什么矛盾,也没有发现任何的不良行为。大家表现得都很团结,相互帮助,认真学*,共同提高。但是,作为阳光组的组长,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讨论的时候,大多数同学虽然能积极踊跃参与其中,但是总有个别同学还是有些“默默无闻”。这一点,我希望在下学期加以改进,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各项讨论中。另外,在*时的课堂上,我们组的同学有说话现象,希望下学期改掉这个坏*惯。

  让我们一起“合作学*,快乐成长”吧!

  今天我化妆了,因为我们班级要举行童话剧演出。我们小组演的是《园丁与主人》,我扮演的是公主,所以打扮的很漂亮。

  晚上吃完饭我们来到了回浦小学一进演出大厅就发现很热闹!

  六点半到了演出开始了,我们全体小朋友为大家表演大合唱《快乐的节日》紧接着童话剧演出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皇帝的新装》是由葛立超等小朋友演的。第二个节目是《丑小鸭》是由包书畅等小朋友演的。我们的节目是第五个,因为我们的录音放不出声音,所以我很紧张都不敢上台了。后来杨辰浩妈妈鼓励了我们,我才有信心。不过站在舞台上我还是很慌张,动作和台词等忘记了,不过我还是没有放弃,一直把这个故事认真的把这个故事演完。后来我们还玩了枪凳子游戏,家长的获胜者是葛立超妈妈,小朋友获胜者是我们小组的调皮大王詹子昂,他为我们小组赢得了一面小红旗,大家都很开心为詹子昂欢呼。最后老师还给我们发了礼物,太开心了。

  今天我真的很开心!

  小组合作,顾名思义,是让我们坐在一起合作学*,而我是和俞兆言一组。

  我听一位专家说,组合作学*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忘。小组合作学*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衡。在学*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我猜我们汤老师也是想让我们这样吧。不用说,我就觉得很好。

  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我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出于无奈,我就去问我们小组的人。为什么出于无奈呢?因为我以前去问别人,别人这告诉我一个答案,其他什么也不告诉了。就算我这题是对的,但这答案也不是我的。但我在小组里一开问,组里就炸开了锅一会儿说说这个,一会儿说说那个。然后他们的代表徐静一又给我细细的讲解了一遍,我十分感动。之后,我不仅知道了答案,还知道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了。

  小组合作就是好。


小组合作学*结10篇(扩展7)

——小组合作学*演讲稿(五)份

  施老师叫我介绍经验,哪里有什么经验,全是从一次次的课改实践中总结出的教训。不吹牛皮,这些教训全来自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它是我校一年多来实施“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见证。

  为什么要实施“学程导航”教学模式?那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因为我们的师资队伍薄弱。自从XX年并入东洲小学以来,除了三个校长有所变化之外,没有一个教师进出。招生范围还是原来开发区小学的范围。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很差,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老实讲,老牌的直属小学,学生如果考一百分,其中五十分要算在家长的头上。而我校学生,要考一百分,就要付出一百分的努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就决定实施“学程导航”教学范式。可是,老师们讲,我们按原来的教学模式运作,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另辟蹊径?我们说,你们还不知道“学程导航”小组合作学*有多少好处。

  于是,我们就带全校教师都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去参观。在座的老师大部分都没去过。但如果你去一次,一定会受到震憾,一定会大开眼界。那里的孩子比我们这里的还要黑,还要土,但是,他们对学*的专注比得道高僧都要强,表现出的自信远远地超过我今天的状态。大家雄心勃勃地回来了,立即就投入到了“学程导航”实践研究中去。

  做这个研究相当劳累。我们共进行了三轮研究。第一轮是尝试课,第二轮是过关课,第三轮是展示课。每天“学程导航”推进组成员至少要听两节课,中午要进行听课反馈,下午要撰写听课反思。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一坐到椅子上就想睡觉。有个老师说:我来了只有半年,头发都白了,你要赔我。我说:我到这所学校来了四年,头发差不多都掉光了,谁赔我?哈哈。

  当然,既然有了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对“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核心内容——小组合作学*还是有点认识上的积累的。施老师只给我十分钟,我只能简洁地介绍一下当时我们的所行所思。

  第一,学*小组如何组成?

  起初我们大部分班级都按“就*安排”的原则分组,将座位排成“口字形”。但家长看到我就反映:仇校长,我女儿上课脖子都转酸了。哈哈,改革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吧。于是,就改成了t字形,4到6人一组。这样排座位还是有许多优势的,比如利于讨论,利于合作,利于观察对方,利于动手实践等等。

  每个小组的组合,我们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合。就是把学生按学业成绩、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分成三类。组内“好中差”搭配,组与组之间实力均衡。这样,小组内就有了互动和帮扶的能力和可能。

  是不是一定要排成这样的座位?老师们很纠结。我们想,因为认定了小组合作学*方式是先进的,就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我们先从改变形式入手。通过改革形式来改革内容。这就叫强势推进。

  第二,小组长如何培训?

  没有小组长,小组学*是一盘散沙。刚才上课时,黄老师说,小组长权力很大。是的,真的很大。他有什么权力呢?他有权力分配任务,他有权力组织大家学*,他有权力叫某某同学说出心中的疑问,他有权力确定展示反馈的方式,他有权力最后总结陈词。等等。

  对小组长,我们是怎样规训的呢?首先提高小组长的威望。起初选派优秀的学生做小组长,这样大家心悦诚服。当小组学*成型之后,就让组员轮流做组长。老师再三强调,小组长就是灵魂,是小老师,是老师的代言人。树立了威信,小组长的组织就能见效。

  其次,在实践中进行培训。这里也分两种情况,第一,在起始阶段,在“学*单”中加给予方法

  提示,给小组长以明确的引导。如“轮流说说”、“做好记录”、“先独立思考”、“小组长决定计算方法”等等。这样,小组长就能有法可依。第二,教师示范。在小组学*时,教师成为学*活动的参与者,给小组长以手把手的指导,随时纠正小组长的组织问题,教给正确的方法。

  第三,“学*单”如何拟制?

  “学*单”包括“预*单”和“检测单”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至三年级学生的预*要靠教师的扶,更多的采用“课中预*”的方法。而四至六年级,学生掌握了比较好的学*方法,具备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就要增加“课前预*”的分量。

  “课前预*单”设计的内容我们主张应基于基础,比较浅显,是少量的,必要的。主要用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当然,课前预*也不是每一堂课所必须的。

  “课中预*单”我们主张要

  提示学*方法。比如查找阅资料、请教他人、观察事物、记录疑问等等。如果遇到有难度的问题,就将问题分解,变成若干个有梯度的相关联的问题,便以学生逐个解决,最终达到目的。

  我们专门利用每周一次的教材深度研讨来设计“学*单”。经过大家讨论的“学*单”比自己设计的更为科学,更为有效。

  第四,小组学*时机如何确定?

  研究之初,老师们为了应付我们听课,各个环节都组织小组学*,看上去热热闹闹,眼花缭乱,其实,没有效果。

  什么样的情况之下适合小组学*呢?一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像刚才《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堂课,“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难点,学生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就要小组学*。二是独立思考而思考结果并不能完善的时候。像刚才《年月日》这课中,计算一年的天数,我们预计学生只能想到一种,要想到多种方法,就要利用小组的力量。三是必须分享学*成果、或者概括总结的时候。就像《年月日》中,背记忆儿歌,自己背不知道对错呀,就只好用小组的方式了。

  第五,小组学*中教师如何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时,我们常见到老师在学生旁边转悠,且美其名曰“巡视”。有一次,我发现八个小组中,竟然有三个小组把题目做错了,老师竟然都没发觉。数学课上的错误竟然被我这个语文老师发现,那问题可大了。就像我管后勤时说的,我到食堂,要让我这个*视眼看到碗没洗干净,那确定是脏得不得了了。

  原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小组学*时,教师应由“观众”、“演员”升格为“导演”,现在我想,老师要做做“导演”,也要做做“演员”。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学*,和学生一起学*。但是,这时老师又要高出学生一筹,在合作学*中给学生树立榜样,把学*引向深入;给学生以及时的指点、帮助;及时发现学生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发现学生的课堂生成,思考处理的方法。后两点特别重要。

  第六,小组学*时学生如何活动?

  我们首先提倡“课堂上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只要你敢想、敢问、敢发言,你就是最棒的。”但是,时间一长,我们发现不行,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回答是没有价值的回答,对小组合作学*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于是,我们又提倡,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静思默想,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交流时才能有话可说,而且说得有思想,有依据。没有这个基础,小组合作学*只是凑热闹。

  在小组讨论时,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听出相同的意见,听出不同的观点;听出错误的意见,听出可供借鉴的观点。在倾听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补充别人的观点,辩驳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观点。

  第七,展示反馈应该怎么做?

  我们认为,展示导学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用教师为主导的一问一答式来代替学生的自主展示。要努力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碰撞。你看今天《年月日》这堂课,那个女孩子只有三年级呀,就像个老师一样。她问:我的生日是三月二日,你们的生日呢?五月一日是星期几?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生生间的互动,能促进小组学*的深入。

  目前我们探索出的展示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逐一展示,由小组长确定展示人员和内容,然后根据学*内容全面展示;第二种是选择性展示,就学*单中的问题,选择其中一点作展示。比如今天《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中,有一个小组就汇报了他们小组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时的过程,说本来把下面这条边写成了“底”,后来一想,不对,又改成了“边”。不管他说得对不对,但通过汇报,我们知道了他们思考的过程。另一种是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问或分歧。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篱笆状的图形是否是三角形,各有各的看法,争论不休。我开始也以为这是三角形,后来才知道不是。我想请教各位数学老师,这到底是不是三角形?

  第八,小组学*如何评价?

  第一,要真诚表扬。所谓真诚,就是要落到实处,不能讲空话套话。学生要表扬,老师也需要表扬。开始我们听课时,老师们都害怕,就怕我们批评。其实,我们也不懂,小组合作学*也不知道怎么搞,只是我们一边听课,一边在思考,思考得比较多一些而已。我们听完课之后,就专门拣他们的优异表现讲,他们听得高兴,干得也带劲。

  第二,要整体评价。这个问题我与杜郎口中学的教导主任研讨过,现在我们也采取了他们的方式。我们分阶段提出不同的评价机制:第一阶段,评小组发言的次数;第二阶段,评小组发言的面。第三阶段,评发言质量。

  第三是个体评价。学生把评价表贴在文具盒或是学科课本上,用一颗星到五颗星对自己一天的课堂活动作出自评。内容包括“你今天发言了吗?”、“你今天补充了别人的意见吗?”、“你今天题目做对了吗?”等等。

  以上就是我校实践的反思。其它内容,在材料袋里的《先学顺导,实练精教》中都有,大家抽空看一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说实话,我们没看到物质性的非常功利性的进步。比如这个学生原来考八十分,经过小组合作学*,考到了一百分。等等。他原来考九十分的,现在最多就是考九十五分而已。

  但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些东西。

  学生变得有自信了。今天我要来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们看到,今天两堂课中,学生多有自信呀,声音响亮,落落大方,还说,我要反驳你,多么理直气壮。哈哈。有些老师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的学生我们学校多着呢。我原来在东洲小学教书时,就看到过这样的学生。但是,如果你知道三四年之前学生是怎样的,你就会惊叹不已,就会感叹,这些学生真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学生会倾听了。大家都是从课堂当中走出来的`。学生上课时,只顾自己发言,基本上是不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而现在,你们看到,他们能听到其他同学哪里讲得不对,哪里可以补充。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呀。

  学生学会表达了。原来这里大部分学生讲话含糊不清的。现在你看,他们讲得多么到位。这两堂课是真实的课。为什么这个图形是三角形,为什么这个图形不是三角形,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没有小组合作学*的磨练,哪有这种现象的发生?

  学生学会学*了。现在你家长帮不上忙,不要紧,我们的孩子自己会学*了。他们会借助参考资料,会借助同学的力量,会根据学*单的

  提示,把学*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比学到一点知识更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学校发生了变化。我们刚来时,我和沈曙在校门口导护。沈曙说,你看,这个家长多的气质呀。我一看,果然,一个气质非凡的女家长正从校门内走出来。我说,明年你就看不到她了。为什么呢?因为按惯例,她会把孩子转到东洲小学本部或者通源小学。

  但是,结果怎样呢?我告诉你,她到现在还在。不但是她在,更多更有气质的学生家长都来了。去年秋季我们一年级招到了四个班,而且每个班都是*六十人。如果有空教室,完全可以扩为五个班。这就是实施“学程导航”教学范式,我们学校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从来没有指望,通过一年的“学程导航”研究,学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这种巨大的变化大家一定能够看到!

  以前就听说过小组合作学*,但是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一直都是按照传统的座位方式就坐的,面向讲台,身背黑板。本学期伊始,在校领导的要求下,初一、初二年级正式施行小组合作学*,学生的座位排列由以前的单一、同桌改变为四人一组的T型排列。座位形式的转变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我给每组制作了一个号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采用举牌的方式。

  号牌由组长保管,上课时谁想回答谁举牌,举手无效,目的是保证每组都有一次均等的机会。

  二、作业纪律减分制。

  就前置性作业而言,学生能够翻开书本,查阅字典找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全对,有错误的地方就酌情扣分。如果前置性作业中涉及到理解性的题目,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这部分的批改不减分;就订正后的作业而言,在我讲解的基础之上,在小组长检查后还是有错误,或者没有订正的,是严格扣分的,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扣除个人的分数,还要扣除小组的分数。目的是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及时完成作业的订正情况;就纪律而言,主要是在回答问题时,不允许其他学生乱插嘴,不允许其他同学给予提示性的话语,老师有要求的除外。

  三、积分升级制。

  我们每个老师都有QQ,也基本都有过网购的经历。我在参考学生*时爱玩的游戏基础上,我还采用了积分升级制。以月为单位,四周统计一次学生的*时的分值情况。少于或等于3个问题的,升级图标不给点亮,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得分情况,标注出学生的积分等级,依次是1到5个心级,1到5个钻级,1到5个皇冠级。每个月底将每位学生的积分等级公布在我自己的教学博客中,由学生月底的周末自己回家查阅。下月起开始重新积分。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力争上游,不甘落后。

  四、奖惩措施。

  对于个人的考察,主要是按照学生的*时的表现和积分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批评。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凭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分换取*时考试时候的分值,分值换算由我决定。(这里要说明的是,我自己耍了点小手段,在班级念分和给家长发信息的时候是加上学生*时表现的分数,报给教务处的还是学生的原始分。)对于小组的考察,主要是拿本小组跟本小组进行纵向比较。进步的给予学生适当是物质奖励,偶尔自己也制作点小卡片奖励给学生。对于落后的个人和小组,我主要是采取课后谈话的方式,鼓励他们进步。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是学*后六模式还是学*杜郎口模式,无论是学*洋思模式还是学*东庐模式。我相信我们的浮中人一定会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创造出我们浮桥中学自己的模式。谢谢大家。

  施老师叫我介绍经验,哪里有什么经验,全是从一次次的课改实践中总结出的教训。不吹牛皮,这些教训全来自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它是我校一年多来实施“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见证。

  为什么要实施“学程导航”教学模式?那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因为我们的师资队伍薄弱。自从XX年并入东洲小学以来,除了三个校长有所变化之外,没有一个教师进出。招生范围还是原来开发区小学的范围。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很差,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老实讲,老牌的直属小学,学生如果考一百分,其中五十分要算在家长的头上。而我校学生,要考一百分,就要付出一百分的努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就决定实施“学程导航”教学范式。可是,老师们讲,我们按原来的教学模式运作,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另辟蹊径?我们说,你们还不知道“学程导航”小组合作学*有多少好处。

  于是,我们就带全校教师都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去参观。在座的老师大部分都没去过。但如果你去一次,一定会受到震憾,一定会大开眼界。那里的孩子比我们这里的还要黑,还要土,但是,他们对学*的专注比得道高僧都要强,表现出的自信远远地超过我今天的状态。大家雄心勃勃地回来了,立即就投入到了“学程导航”实践研究中去。

  做这个研究相当劳累。我们共进行了三轮研究。第一轮是尝试课,第二轮是过关课,第三轮是展示课。每天“学程导航”推进组成员至少要听两节课,中午要进行听课反馈,下午要撰写听课反思。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一坐到椅子上就想睡觉。有个老师说:我来了只有半年,头发都白了,你要赔我。我说:我到这所学校来了四年,头发差不多都掉光了,谁赔我?哈哈。

  当然,既然有了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对“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核心内容——小组合作学*还是有点认识上的积累的。施老师只给我十分钟,我只能简洁地介绍一下当时我们的所行所思。

  第一,学*小组如何组成?

  起初我们大部分班级都按“就*安排”的原则分组,将座位排成“口字形”。但家长看到我就反映:仇校长,我女儿上课脖子都转酸了。哈哈,改革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吧。于是,就改成了t字形,4到6人一组。这样排座位还是有许多优势的,比如利于讨论,利于合作,利于观察对方,利于动手实践等等。

  每个小组的组合,我们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合。就是把学生按学业成绩、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分成三类。组内“好中差”搭配,组与组之间实力均衡。这样,小组内就有了互动和帮扶的能力和可能。

  是不是一定要排成这样的座位?老师们很纠结。我们想,因为认定了小组合作学*方式是先进的,就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我们先从改变形式入手。通过改革形式来改革内容。这就叫强势推进。

  第二,小组长如何培训?

  没有小组长,小组学*是一盘散沙。刚才上课时,黄老师说,小组长权力很大。是的,真的很大。他有什么权力呢?他有权力分配任务,他有权力组织大家学*,他有权力叫某某同学说出心中的疑问,他有权力确定展示反馈的方式,他有权力最后总结陈词。等等。

  对小组长,我们是怎样规训的呢?首先提高小组长的威望。起初选派优秀的学生做小组长,这样大家心悦诚服。当小组学*成型之后,就让组员轮流做组长。老师再三强调,小组长就是灵魂,是小老师,是老师的代言人。树立了威信,小组长的组织就能见效。

  其次,在实践中进行培训。这里也分两种情况,第一,在起始阶段,在“学*单”中加给予方法

  提示,给小组长以明确的引导。如“轮流说说”、“做好记录”、“先独立思考”、“小组长决定计算方法”等等。这样,小组长就能有法可依。第二,教师示范。在小组学*时,教师成为学*活动的参与者,给小组长以手把手的指导,随时纠正小组长的组织问题,教给正确的方法。

  第三,“学*单”如何拟制?

  “学*单”包括“预*单”和“检测单”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至三年级学生的预*要靠教师的扶,更多的采用“课中预*”的方法。而四至六年级,学生掌握了比较好的学*方法,具备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就要增加“课前预*”的分量。

  “课前预*单”设计的内容我们主张应基于基础,比较浅显,是少量的,必要的。主要用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当然,课前预*也不是每一堂课所必须的。

  “课中预*单”我们主张要

  提示学*方法。比如查找阅资料、请教他人、观察事物、记录疑问等等。如果遇到有难度的问题,就将问题分解,变成若干个有梯度的相关联的问题,便以学生逐个解决,最终达到目的。

  我们专门利用每周一次的教材深度研讨来设计“学*单”。经过大家讨论的“学*单”比自己设计的更为科学,更为有效。

  第四,小组学*时机如何确定?

  研究之初,老师们为了应付我们听课,各个环节都组织小组学*,看上去热热闹闹,眼花缭乱,其实,没有效果。

  什么样的情况之下适合小组学*呢?一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像刚才《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堂课,“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难点,学生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就要小组学*。二是独立思考而思考结果并不能完善的时候。像刚才《年月日》这课中,计算一年的天数,我们预计学生只能想到一种,要想到多种方法,就要利用小组的力量。三是必须分享学*成果、或者概括总结的时候。就像《年月日》中,背记忆儿歌,自己背不知道对错呀,就只好用小组的方式了。

  第五,小组学*中教师如何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时,我们常见到老师在学生旁边转悠,且美其名曰“巡视”。有一次,我发现八个小组中,竟然有三个小组把题目做错了,老师竟然都没发觉。数学课上的错误竟然被我这个语文老师发现,那问题可大了。就像我管后勤时说的,我到食堂,要让我这个*视眼看到碗没洗干净,那确定是脏得不得了了。

  原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小组学*时,教师应由“观众”、“演员”升格为“导演”,现在我想,老师要做做“导演”,也要做做“演员”。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学*,和学生一起学*。但是,这时老师又要高出学生一筹,在合作学*中给学生树立榜样,把学*引向深入;给学生以及时的指点、帮助;及时发现学生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发现学生的课堂生成,思考处理的方法。后两点特别重要。

  第六,小组学*时学生如何活动?

  我们首先提倡“课堂上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只要你敢想、敢问、敢发言,你就是最棒的。”但是,时间一长,我们发现不行,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回答是没有价值的回答,对小组合作学*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于是,我们又提倡,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静思默想,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交流时才能有话可说,而且说得有思想,有依据。没有这个基础,小组合作学*只是凑热闹。

  在小组讨论时,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听出相同的意见,听出不同的观点;听出错误的意见,听出可供借鉴的观点。在倾听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补充别人的观点,辩驳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观点。

  第七,展示反馈应该怎么做?

  我们认为,展示导学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用教师为主导的一问一答式来代替学生的自主展示。要努力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碰撞。你看今天《年月日》这堂课,那个女孩子只有三年级呀,就像个老师一样。她问:我的生日是三月二日,你们的生日呢?五月一日是星期几?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生生间的互动,能促进小组学*的深入。

  目前我们探索出的展示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逐一展示,由小组长确定展示人员和内容,然后根据学*内容全面展示;第二种是选择性展示,就学*单中的问题,选择其中一点作展示。比如今天《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中,有一个小组就汇报了他们小组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时的过程,说本来把下面这条边写成了“底”,后来一想,不对,又改成了“边”。不管他说得对不对,但通过汇报,我们知道了他们思考的过程。另一种是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问或分歧。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篱笆状的图形是否是三角形,各有各的看法,争论不休。我开始也以为这是三角形,后来才知道不是。我想请教各位数学老师,这到底是不是三角形?

  第八,小组学*如何评价?

  第一,要真诚表扬。所谓真诚,就是要落到实处,不能讲空话套话。学生要表扬,老师也需要表扬。开始我们听课时,老师们都害怕,就怕我们批评。其实,我们也不懂,小组合作学*也不知道怎么搞,只是我们一边听课,一边在思考,思考得比较多一些而已。我们听完课之后,就专门拣他们的优异表现讲,他们听得高兴,干得也带劲。

  第二,要整体评价。这个问题我与杜郎口中学的教导主任研讨过,现在我们也采取了他们的方式。我们分阶段提出不同的评价机制:第一阶段,评小组发言的次数;第二阶段,评小组发言的面。第三阶段,评发言质量。

  第三是个体评价。学生把评价表贴在文具盒或是学科课本上,用一颗星到五颗星对自己一天的课堂活动作出自评。内容包括“你今天发言了吗?”、“你今天补充了别人的意见吗?”、“你今天题目做对了吗?”等等。

  以上就是我校实践的反思。其它内容,在材料袋里的《先学顺导,实练精教》中都有,大家抽空看一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说实话,我们没看到物质性的非常功利性的进步。比如这个学生原来考八十分,经过小组合作学*,考到了一百分。等等。他原来考九十分的,现在最多就是考九十五分而已。

  但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些东西。

  学生变得有自信了。今天我要来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们看到,今天两堂课中,学生多有自信呀,声音响亮,落落大方,还说,我要反驳你,多么理直气壮。哈哈。有些老师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的学生我们学校多着呢。我原来在东洲小学教书时,就看到过这样的学生。但是,如果你知道三四年之前学生是怎样的,你就会惊叹不已,就会感叹,这些学生真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学生会倾听了。大家都是从课堂当中走出来的。学生上课时,只顾自己发言,基本上是不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而现在,你们看到,他们能听到其他同学哪里讲得不对,哪里可以补充。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呀。

  学生学会表达了。原来这里大部分学生讲话含糊不清的。现在你看,他们讲得多么到位。这两堂课是真实的课。为什么这个图形是三角形,为什么这个图形不是三角形,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没有小组合作学*的磨练,哪有这种现象的发生?

  学生学会学*了。现在你家长帮不上忙,不要紧,我们的孩子自己会学*了。他们会借助参考资料,会借助同学的力量,会根据学*单的

  提示,把学*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比学到一点知识更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学校发生了变化。我们刚来时,我和沈曙在校门口导护。沈曙说,你看,这个家长多的气质呀。我一看,果然,一个气质非凡的女家长正从校门内走出来。我说,明年你就看不到她了。为什么呢?因为按惯例,她会把孩子转到东洲小学本部或者通源小学。

  但是,结果怎样呢?我告诉你,她到现在还在。不但是她在,更多更有气质的学生家长都来了。去年秋季我们一年级招到了四个班,而且每个班都是*六十人。如果有空教室,完全可以扩为五个班。这就是实施“学程导航”教学范式,我们学校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从来没有指望,通过一年的“学程导航”研究,学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这种巨大的变化大家一定能够看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