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

日期:2022-12-03 00:00:00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1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话就比较省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么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师:小妹妹就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下面,老师接着念,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请注意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少念了个“终于”。

  师: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起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生:他看到小妹妹心里会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还来爬,可能爬不上去吧?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一定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起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情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起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情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现在觉得你该怎么说?

  生:我觉得应该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生:后来,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一定也要爬。后来,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可以休息,可以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一定要爬上去呀!

  师: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会向同学学*,能干!同学们想得很好,积极开动了脑筋。那么,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这里。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2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爬天都峰》。

  (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要爬这座山,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呀?(拍一拍书)

  生1(会意,纷纷举手):我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生2:(抢着说)我读了好几遍课文。

  生3:我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赞许地笑):看来你准备的真够充分。那我们就先迈出登山第一步,把课文读给自己听,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小女孩去爬天都峰的事。

  生2:我有补充。这篇课文讲的是放暑假,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刚开始不敢爬,后来看老爷爷也来爬山,就敢了。

  师:你补充得真好!那刚才大家读给自己听时,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在这句话里,我从“白发苍苍”这个词语体会到老爷爷年纪很大了。

  师:(拍生肩,微笑)抓住了“白发苍苍”这个词语体会,真好!

  生:“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从这句话知道了天都峰非常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云彩在上面已经很高了,峰顶还在云彩上面,就更高了。

  师:说起来头头是道啊!(生笑)天都峰这么高,你看到了么?

  (生一愣,随后会意,笑,举手。)

  生:“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我从抬头这个词体会到天都峰太高了,要仰着脖才能看到。做抬头的姿势,其他生笑。

  师:真是身临其境啊,那咱们都来仰头说说:“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生仰头惊叹。)

  生1:老师,我觉得作者说的话有问题。

  (师赞许,带询问的神情。)

  生1:峰顶在云彩上面,抬头望又怎么能看见呢?

  师:你问的很有道理,同学们看看你对他们的话有什么看法?

  生2:我觉得刚才……

  (同学说得有道理,是不是该改改。)

  师:我们听听这位专家的宝贵意见。

  生:(笑后略一思索)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被云彩遮住了,我都看不见哩!

  (其他生笑。)

  师:我想我们应该为他的反应迅速而鼓掌,你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3:我刚才看了一下课文的插图,我觉得应该能看见,因为云彩是薄薄的,不是紧紧的为在山顶。

  生4:我也觉得能看见,有一回我去爬山,到了山顶云彩像雾一样。

  师:胜不骄,败不馁,是真正的勇士。刚才同学们的辩论,使我想到了李白的那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山顶云雾缭绕,隐隐约约,依稀可见。

  (生点头。)

  师:那咱们带着刚才的理解在发出惊叹。

  (生读。)

  生:老师我不明白笔陡的意思。

  生:我知道笔陡是陡峭的意思。

  师:你能告诉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就更好啦。

  生:。

  生2:也可以换个词试试。

  生3:我是拆开想的,笔是笔直,都是陡峭,连起来就是笔直陡峭的意思。

  师:〔举起笔〕这么直上直下的,陡。

  生:我从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也体会到天都峰很高很陡。

  师:你体会得真好,我相信你读这个句子也一定能读出又高又陡的感觉。

  (生读。)

  师:不错,要是我们看到这么高这么陡的山,会怎么样?

  生1:哇噻,太高了我能爬到山顶吗?

  生2:我腿肚子都软了。

  师:就带这种感觉读出天都峰的高、陡。

  生热情高涨的读。

  师:刚才我们谈的是看到山的感受,读课文时还有其他感受吗?

  生:我从第六、七自然段体会到爬山很辛苦、很艰难。

  师:你看大家都很想听听你是怎样体会的。

  生:我是从“奋力”、“手脚并用”这几个词体会到的。

  生:“攀着”也说明他们爬山很费劲。

  师:那我们都好读读这个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感受,可以朗读,可以表演,也可以谈谈你的想象。

  生:读第六、七自然段。

  生1:我想读一读。

  生2:我想表演。

  师:谁能详细的给大家描述描述,当个现场的解说员。

  生3:描述。

  生4:我也想表演。

  师:你还说出了当时的想法,真好。

  生5:我是想象的。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山峰呼呼的刮着,我的手都被勒红了。还是满头大汗。

  生6:我也可以换一个词,是“气喘吁吁”。

  师:〔与其握手〕:我也想到了这个词,叫不约而同。

  (出示投影:)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

  (生想象填写。)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爬呀爬,那老爷爷又是怎么爬的呢?

  (安排小组活动。)

  (各组选代表说。)

  生1:老爷爷的白发在风中晃动,他爬几步就要歇会儿,喘口气,她累得腰酸背痛,有时还咳嗽一下,可他还是一个劲儿向上爬。

  生2:老爷爷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往上爬,一会儿抬头望望我,一会儿又咬着牙、低着头,奋力向上爬。

  生3:我们组还是表演。

  师表扬:你演的老爷爷象极了,我们终于爬上山顶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欢呼雀跃。)

  师:除了胜利的喜悦,没别的拉!

  (生思考。)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拉一拉我的小辫子?

  师(走过去轻轻地拉一拉这位同学的小辫子),你善于思考,老师喜欢你。

  (生笑。)

  生2:我原来很害怕,后来为什么又这么起劲儿?

  生3:爸爸为什么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看来胜利还没有冲昏我们的头脑,有问题就会有收获。

  (板书:汲取力量。)

  老师相信大家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生读书。)

  生1:读7、8自然段对话他们都是受到对方鼓励有勇气爬天都峰的。

  生2:读3、4、5自然段的对话,我觉得从这里更能体会到他们是怎样有其爬山的。

  (师出示投影:)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师:好好读读,看从这个也字你能读出什么?

  (生比较读。)

  生1:老爷爷的.意思是,小朋友,你这么小也敢来爬天都峰。

  生2:老爷爷想,这小孩儿,胆子这么大,敢爬这么高的天都峰。

  生3:小孩和老爷爷一样,也是觉得老爷爷的胆子大。

  生4:小孩也不敢相信,老爷爷这么大岁数了,还来爬这么高的山。

  师:那把这种半信半疑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投影出示:)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爬吧!

  师:现在老师是记者了,老爷爷你怎么敢爬这么高的山哪?

  生:小孩都敢,我这么大岁数了,连孩子都不如吗?

  生:小孩子不怕困难,我老头子也不能怕!

  师:小朋友,你不发颤了,为什么?

  生:是老爷爷的精神鼓舞了我,给了我力量!

  生:是老爷爷给了我勇气!

  师:〔牵左右生的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吧!

  (师生齐读。)

  师:这回谁知道怎样汲取力量?

  生1:就是受别人的鼓舞。

  生2:就是从别人那里得到勇气。

  生3:吸取别人的优点。

  生4:吸取别人的长处。

  师:你从别人身上汲取过力量吗?

  (生思考。)

  师提示:爸爸、妈妈、同学、老师。

  生1:我从妈妈身上汲取到力量,有一回,妈妈生病了,她还坚持上班,我很受感动,我上学也尽量不请假。

  生2:爸爸爱看书,我就向他学*,身时候都要看书。

  师:我们可以模仿着爬天都峰这一课把你汲取力量的故事写下来,老师也会从你身上汲取到好多力量,因为你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时,你是最棒的。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3

  一、紧扣课题,再次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险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爬天都峰》。你是否思考过,课题《爬天都峰》中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请你默读课文找找理由。

  生默读课文,并作点划。

  生1:因为天都峰很高。师板书:高

  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天都峰”很高的吗?

  生1:我从课文的第二小节“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一句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这一句怎么能看出天都峰的高呢?

  生1:因为云彩一般都在天上,很高很高的,而天都峰的峰顶都在云彩上面了,这说明天都峰很高很高。

  师:谁也能像他这样,既能找到词句,又能说出理由。

  (学生发言踊跃)

  生2:老师,我从课文的插图也能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你很会读书,不仅读文字,还能读课文里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插图。

  生3:老师,我觉得天都峰不仅很高,而且还很险。我是从“笔陡的石级”看出来的。因为山越陡的话,爬上去就越危险,有可能要掉下来。

  师:你很不简单!并板画“笔陡的山峰”,板书:险。再次让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

  生4:我从“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也读懂了天都峰的险。因为“挂”都是指一样东西从上往下,很直的,没有斜度。说明山很陡也很高。

  师演示“挂图”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挂是从上而下垂直地落,没有倾斜,深刻体会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和“危险”。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正是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险,所以能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地走上去吗?

  生:不能。

  师:所以课题不是用“登”而是……生:“爬”天都峰。

  学生试着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险。指名读,齐读。

  (因为有了自读感悟,学生的朗读很投入。)

  二、深入读议,感悟“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含义

  师: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

  1、师: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忽然一生质疑:既然小作者认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不敢爬,为什么又爬上去了呢?这是不是有矛盾?

  其他学生一致反驳:这没有矛盾。

  师:(顺着学生的话题,顺水推舟)说说理由?

  生:因为老爷爷给了她鼓舞,她才去爬的。

  师:你怎么知道老爷爷给她鼓舞了,课文里并没有写?

  生:因为小作者看到这位老爷爷比自己的爷爷年纪还大,而且已经“白发苍苍”。一定会想:老爷爷年纪那么大了,还要爬天都峰,我小小年纪更应该爬上天都峰,所以,她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

  师:说得好!书里没写的内容你也能读出来,有水*!那当时的老爷爷又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都能参与思考讨论)师:请和同桌交流一下。

  (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大家各抒己见)。

  生:老爷爷一开始,也许也有些害怕,有些退缩,但他看到这么小的孩子都想爬天都峰,所以他也有了勇气。

  师:是啊,他们彼此都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这份勇气从哪儿来?

  生:从对方的身上得来的。

  师:找一找,课文哪句话能说明这个意思?

  生: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理解“汲取”,朗读这句话。

  师:有了力量,再陡的山峰也能爬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3~7自然段。

  (有了学生与文本、教师的对话,有了思维的碰撞,有了深刻的感悟,学生情绪高涨,朗读非常精彩。)

  3、学生朗读声刚止。

  师: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天都峰很辛苦。

  生:说明他们爬了很长时间。

  生:从“终于”这个词我又体会到天都峰很高,很陡,很难爬。

  师:找出表示难爬的语句,再读一读。

  4、想一想:老爷爷又是怎样爬上山顶的呢?

  生:老爷爷两手发抖、筋疲力尽、腰酸背痛、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看来,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四字词语。

  5、当他们千辛万苦爬上峰顶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读读8~10自然段,也可发挥自己的想象。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略。

  四、拓展活动

  老师引导:“我们”沿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道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扩展1)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3篇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1

  教材依据:

  《乌鸦喝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手和脑”,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改写的。本文叙述了一只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的条件,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叼起来,放到了瓶子里,使水慢慢地升高了,从而喝到了水的故事。文章虽然短小,却刻画出一只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并能充分利用周围条件的乌鸦形象。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我极力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唤起学生学*的热情。借助课文插图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喝到水时的快乐。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课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复*本课生字、词语。

  2、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乌鸦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利用现有条件解决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乌鸦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利用现有条件解决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田字格、透明瓶子一个、许多的小石子、乌鸦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它是谁?(生:乌鸦。)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随着小乌鸦一起去学*有关于它的故事——《乌鸦喝水》。

  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哪个字和乌鸦的“乌”字很像吗?(生: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谁来说一说。

  2、复*本课生字、词:

  师:学*课文之前,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一课的生字、词语你们是否还记得?

  (1)词语:乌鸦、到处、找到、瓶子、可是、看见、办法、升高、小石子、怎么办、喝不着(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呢?

  过渡句:词语宝宝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生字宝宝们已经迫不及待出来了。请同学们读一读

  (2)生字:了、处、找、字、可、办、石(带拼音读、一字一词读)

  师:生字宝宝同学们也都掌握了,接下来老师的难度要加大了。老师说一个谜语,你来猜一猜这是哪个字。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谜语1:用力一点点,事情马上办。谜语2:像外不是外,大腿伸出来。)

  (3)写字:处

  师:谁来给我们说一说“外”和“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师示范写,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在写字时我们首先要把字写(生:正确),然后要写的漂亮,最后写得干净整齐。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将“处”这个字写一遍。

  (评价)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字。他写对了吗?(生:写对了。)给他奖励一颗星,如果你也写对了给自己也奖励一颗星、他写得好看吗?(生:好看)那我们再来给他奖励一颗星,如果你也写得好看给自己再奖励一颗星。最后如果你写的干净、整齐了再得一颗星。

  师:一共得了三颗星的同学请举手。非常棒,那么没有得到三颗星的同学请你不要灰心,老师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写得更棒的!

  二、分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生:四个。)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第98页,请4位同学给大家分自然段朗读这篇课文。

  师:其他同学请你们左手压书(生:右手指字),认真听他们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听了刚刚四位同学的朗读,你们认为他们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对了吗?读通顺了吗?请你表扬表扬他们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每一位同学都能读得非常有感情的。

  (一)、第一自然段:

  (出示一幅图片)

  过渡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炎热的夏天,一只小乌鸦在天空中不停地飞来飞去,突然它停在了一棵大树上,这时的小乌鸦已经是满头大汗。你们知道它在干什么吗?(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小乌鸦在怎样的找水喝呢?(生:到处。)这里的“到处”是什么意思呢?说明了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这只小乌鸦,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朗读第一自然段吗?(指名回答、朗读)

  (二)、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万分焦急的小乌鸦它找到水了吗?(生:找到了。)

  师:(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小乌鸦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一个瓶子,它喝到水了吗?(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他又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说一说。那么课文里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一读?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乌鸦,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个瓶子,可是却喝不到水,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回答)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朗读第二自然段吗?谁还能再来读一读?

  (师引读。)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怎么办呢?”这是个什么句?(生:问句。)这一个问句说明小乌鸦开始干什么了?(生:动脑筋。)

  (三)、第三、四自然段:

  师:正在焦急时,小乌鸦发现了什么?(出示小石子图片。)(生:许多的小石子。)看到这么多的小石子,小乌鸦想了想,突然它灵机一动(生:有办法了!)

  师:小乌鸦想到办法后它的心情怎样?(生:高兴、激动、兴奋。)你会对小乌鸦说些什么呢?

  师:小乌鸦是怎样用这些小石子喝到水的呢?请同学在课文中用“~~~”划出来。你能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吗?(指名一两位同学读。)

  师:老师把小乌鸦的瓶子给同学带来了,现在你就是这只口渴的小乌鸦,看到瓶子周围有许多的小石子,你会怎样利用这些小石子喝到水呢?(指名一两位学生进行演示)(第一位学生上来演示,老师带领其他学生描述喝水的过程;第二位学生一边演示一边描述喝水的过程;)

  师:(出示课文图片3)同学们快看这幅图片,小乌鸦喝到水以后他变得怎么样了?(生:非常的开心,脸上都漏出了笑容。)

  师:一只口渴的小乌鸦到处找水喝,在喝水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困难,它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个困难,最后终于喝到水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呢?(指名学生回答。)

  四、延伸、拓展: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快开动脑筋帮助小乌鸦想一想,还有别的办法喝到水吗?

  师:同学们帮助小乌鸦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在老师眼里你们也是一个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孩子。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略)

  七、修订:

  八、反思: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趣味性很强,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看!水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实验操作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语文,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2

  课题名称:

  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理解《乌鸦喝水》故事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尝试在新的问题情景下创编故事。

  2、通过实验验证,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图片两张。

  2、小石子、沙子、橡皮泥、玉米粒、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3、饮料瓶子若干、4、统计纸

  活动流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

  “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用石子和沙子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实验,并记录。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注意不能把材料掉在桌上,(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惯。)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哪些材料实验成功哪些材料实验不成功)

  四、教师进行小结,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奖励小贴画。

  五、让幼儿完整看课件并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想的办法和哪一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样的!让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六、根据实验结果、创编故事

  (价值取向:借助传统的故事和实验的验证,以此作为幼儿创编故事的基础,让幼儿在说中巩固实验的结果)

  小朋友能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来编一个不一样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幼儿看着前两幅图片和自己的实验记录的结果进行讲述,讲述时注意要提问: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是什么样子的?小乌鸦是怎样找到水的?找到水后是什么心情?当遇到困难喝不到水时是什么心情?小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活动延伸

  1、让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册第35页的图片,给图片进行排序。并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2、在区角中开展设立《乌鸦喝水》的内容,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水、石子与能否喝到水的关系。我的创新: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活动重点:

  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念。

  三、活动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

  四、活动准备

  1、乌鸦喝不到水的投影片,课题图画。

  2、每组一个托盘、一个水槽、一把小勺、两个烧杯、部分小石子、水。

  五、活动过程字串8

  (一)活动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出示图画《乌鸦喝水》),谁还记着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听。

  (二)小乌鸦多聪明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瓶子(拿起瓶子),瓶子里也放了一些水,假如你们就是这只小乌鸦,请你们也来用石子试一试,看能不能喝到水?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结果:

  逐组问:你们喝到水了吗?(两组后再问其它)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3、请你们再观察一下刚才做的实验,分析分析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

  4、投影分析原因

  石子之间有缝隙,水跑到缝隙里了。

  5、石头之间缝隙大,砂粒之间的缝隙肯定比石头的缝隙小吧,那我们用砂粒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6、学生实验后汇报:这次小乌鸦能喝到水吗?

  7、通过做实验,你们知道小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的原因了吗?说一说。

  (三)你们真聪明!那瓶子里至少有多少水,小乌鸦才能喝到水呢?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1、在实验之前,你们各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办法来证实,讨论好了再做实验,做完实验的小组真棒,立起来,比一比哪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2、分组讨论后实验,巡视看有几种方法,引导说步骤。字串2

  3、汇报结果:哪个组愿意到前边来给同学们介绍介绍你们用的什么方法?

  演示的同学说清步骤,其他组认真听,看看他们用的方法和你们用的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会儿请你们也来介绍介绍。

  4、小结

  a、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小乌鸦喝到水,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

  b、请你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哪里需要改一改就更好了?请学生修改课文内容。

  c、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通过动手试一试,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了新的疑问,又经过实验得到了更准确更科学的结果。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同学们那么聪明,老师想请你们帮助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

  1、运用活动中所学知识解释“水库冒顶”问题。

  2、讨论:要建水库,必须要考虑什么?

  (五)畅谈乌鸦的智慧

  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2、学*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课书82---83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电脑课件、迷宫作业图、卡片、信封、信箱、筐子、20个沙包、小黑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谁喜欢做游戏请举手,这么多同学都喜欢。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带你们一起去数学乐园里做游戏,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板书数学乐园)

  (上课伊始,利用孩子们喜欢做游戏这一情景,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师生共同做游戏,共同探究

  ㈠用起立游戏激发兴趣

  师:去数学乐园之前老师先说个游戏,看那些同学在游戏中反应快,合作的好,思维敏捷,做的对,老师就带他一起去数学乐园,行吗?

  师:1、请你在心理数一数,并用手指或卡片表示?从前数你排第几?从后数你排第几?从左数你排第几?从右数你排第几?

  2、请后2排的小朋友起立。

  3、请第2排的小朋友起立。

  4、请左数第3竖行的小朋友起立

  5、请右数第1竖行的小朋友起立

  6、仝瑶小朋友你可以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吗?

  (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从而确定自己在班里的位置,这一游戏让孩子们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

  师总结:刚才在游戏中,小朋友注意力很集中,合作的也很好,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很棒的,因此,我要做出决定,带我班小朋友一起去数学乐园做游戏,高兴吗?

  生:高兴

  师:大家一起说两遍出发啦----

  ㈡用走迷宫的游戏再次激发兴趣

  师:数学乐园到了,数字娃娃在守门,听它在说什么?

  数字娃娃:欢迎小朋友来到数学乐园,来数学乐园游玩的小朋友,你们不需要买票,只要你们开动脑筋,能从迷宫中走出去就可以到数学乐园里做游戏了。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作业纸,用才笔画出你走迷宫的路线。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走出去的?

  生:我是这样走出去的-------

  师:还有不同的走法吗?

  生说不同的走法

  (利用走迷宫这一游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教给他思考的方法,同时也激励他们学*的积极性。)

  师总结:同学们很了不起,很聪明,用自己的智慧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走了出去,有的同学还想出了好几种走法,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

  师:听数字娃娃也在表扬你们呢----鼓掌----小朋友请进去做游戏吧

  ㈢经过自己的努力去数学乐园游玩

  师:这里有两个游戏,你们想先做哪一个

  生⑴送信

  师:送信的游戏归则

  1、请小朋友拿出卡片、信封。

  2、把得数与信封上数字相同的卡片放进信封

  3、把信送到指定的油箱里

  4、请三名邮递员一一检查。

  (班里每人都有信封或卡片,也设计有送不出去的卡片或信封。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师:你们为什么不送出去呀?

  生:我这个卡片找不到相应的信封

  师:你很诚实,老师很喜欢你。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2

  执教:沙面小学

  文字录入: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听你们背了一首诗,是什么时候学的呢?

  生:四年级

  师:看来你们对四年级该掌握的知识真的还掌握的不错。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刚刚才见面,但是你们的笑容告诉我,你们是欢迎我的,是吗?

  生:是?

  师:谢谢。刚才我把一张纸发了下去,先把它压在书下面,我们稍后统一再用。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由于空间比较大,所以等一下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麦克风,麦克风在中间那一排同学那里,大家看看。麻烦中间六位同学在等一下上课的时候手勤快一些。当我点到某一个同学回答问题,请很快地把麦克风递给他。还有,我们来上数学课,你觉得数学课最重要的一点,上课要怎么样?

  生:认真听。

  师:呦,数学可不是听来的,

  生:积极发言、思考……

  师:说得真好。我们要把数学学好,必须要——思考!对!要不要听?要不要说?但更重要的是什么?

  生:思考。

  师:更重要的是思考。等一下看看我们班的同学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给我的印象就真好。你愿意做前面的还是愿意做后面?

  生:前面的!

  师:这个同学反应很快,看来他真的要做前面的。还有一点大家回答问题不要害怕,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当做是交个朋友。好不好?

  生:好!

  师:那下面我们要准备开始上课了,行吗?

  生: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

  师:我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学校。(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前几天放学后,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的值日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请看屏幕。要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的值日生在20分钟内把桌椅、地板用水擦干净,把花浇好。只有20分钟的时间,但是这个时侯已经放学了,每个班里只剩下3个值日生。他们马上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20分钟过去了,四年二班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四年一班因为时间不够,完成不了。后来级长来了解原因,发现两个班的值日生都做得非常认真,他们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分工都是一样的。因为擦桌椅、地板,浇花都要用到水,而在课室的不远处,就有两个水龙头,刚好每班一个。所以他们第一步都是三个值日生一起先到水龙头处拿水,把水打回来后,分工合作,然后谁先做完了就帮没做完的同学。程序一样,分工一样,到底什么地方不同,导致最后四年二班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四年一班却不行呢?问题原来就出在用水龙头打水这个环节上。同学们,打水可是需要时间的,每个人只有多少分钟?

  生:20分钟。

  师:打水的时间长了,搞卫生的时间就短了。你看,第一个大水桶打水的时间是5分钟。中水桶?

  生:3分钟。

  师:小水桶?

  生:1分钟。

  师:那你猜,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在打水的时候,他们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呢?思考一下。

  生:(安静思考)

  师:都是这样子打水,都是一起到那里打水,原来他们在打水时,水桶的排序不一样,排队的顺序不一样。怎么了?这些水桶哪些水桶先,哪些水桶后,花的时间不是一样的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难道排队的顺序也会影响工作的结果吗?

  生:会。

  师:对!真的会!所以今天,我们就站在数学的角度去研究一下排队的问题。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

  生:数学广角!

  师:我们来学*的是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师:现在猜一猜,你说四年一班是怎么排这些水桶的顺序?猜一猜,他赢了,他是怎么排这些顺序的?

  生:我想他们是先用最小的水桶先打水,然后再是中水桶,再用大水桶打。

  师:也就是说,按照“小—中—大”这样的顺序来排。(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这是这个同学的猜想。小水桶打水是几分钟?

  生:1分钟。

  师:中水桶?

  生:3分钟。

  师:大水桶?

  生:五分钟。

  师:好,还有其他猜想吗?四年二班赢了,他是按什么样的顺序?

  生:我猜他是先叫中水桶,再小水桶,再大水桶。

  师:按照“中—小—大”这样的顺序来排。(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还有没有别的猜想?

  生:我猜他们可能是5分钟大水桶先,接着中水桶,然后小水桶。

  师:按照“大—中—小”这样的顺序来做的。(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看来还有不同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的排序止不止这3种?

  生:不止。

  师:我们还有其他的排序,是吧?

  生:是。

  师:但到底那一种顺序才是最快的顺序呢?我们先不急,我们先把这些水桶排队的顺序先列举出来。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会吗?

  生:会。

  师:拿出你们的练*纸,马上列一列,同位两个同学互相合作。

  生:(在练*纸上列顺序)(00:13:09——00:15:00)

  师:列举完的请举手。还有哪些顺序?你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了吗?做完的边举手边检查。请个同学说说,这些水桶排队有哪些顺序呢?(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生:“小—中—大”

  师:已经有了,说说没有的。

  生:“小—大—中”

  师:你把它放在哪里?第几栏?

  生:最后。

  师:最后?想想老师为什么会问你这个问题。然后?

  生:“大—小—中”

  师:写在哪里?

  生:第四栏。

  师:这一栏还是这一栏?

  生:第四……第五……

  师:你说一说,你的顺序是什么?

  生:“小—中—大”

  师:“小—中—大”已经有了,“小—大—中”也已经有了。想想,(指板书)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列?找到方法规律了吗?

  生:“大—小—中”

  师:在哪里?

  生:第二个。

  师:“大—小—中”

  生:“中—大—小”

  师:完了吗?都列举完了吗?没有重复没有遗漏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你这么确定?有什么方法?

  生:先把“大”先排出了,再排两个“中”,再排两个“小”开头的。

  师:听懂他的话了吗?

  生:听懂。

  师:也就是我们在排队的时候,如果我们按照顺序来排的话,才会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奇怪了,其实无论怎么排,打水的时间是不是一样的?

  生:不是…是…

  师:为什么是一样的?你来说说。

  生:因为每5分钟打水、3分钟打水、1分钟打水加起来都是一样的数。

  师:都是多少?

  生:9

  师:都是9分钟。恩,这是他的见解。无论怎么排都是5+3+1=9。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区别。好,我们来看看,我们来算一算,这三个人,他们打水的时间总和是不是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打水时间:大水桶几分钟?

  生:5分钟。

  师:中水桶呢?

  生:3分钟。

  师:小水桶呢?

  生:1分钟。

  师:那第一个人用了……?

  生:5分钟。

  师:第二个人呢?

  生:3分钟。

  师:别忘了,他不等啊?他不等前一个人吗?

  生:8分钟。

  师:为什么是8分钟?唉,反应过来了,我说就不一样嘛。

  生:因为第1个人已经用了5分钟,第二个人用了3分钟,然后5分钟加3分钟就等于8分钟。

  师:前面的5分钟是干嘛的?

  生:前面的5分钟是打大水桶的。

  师:也就是说第二个人到底用了几分钟?

  生:8分钟……3分钟……

  师:8分钟还是3分钟?

  生:8分钟。

  师:怎么是8分钟?明明是3分钟?同位说说,明明是3分钟,为什么是8分钟?

  生:(同位讨论)

  师:有答案了吗?

  生:有!

  师:那一起告诉我,为什么是8分钟?

  生:因为……

  师:用个算式来告诉我行不行?

  生:5+3=8

  师:对呀。前一个人打水,后一个人还得要等啊。第三个人要用多少分钟?好,一起说!

  生:9分钟。

  师:怎么算出来的?

  生:5+3+1=9

  师:对,如果按这样的排序,第一人用了5分钟,第二人用了(5+3)分钟,第三个人用了(5+3+1)分钟,三个人打水一共用了多少分钟?

  生:9分钟。

  师:(作无奈状)第一人用了5分钟,第二人用了(5+3)分钟,第三个人用了(5+3+1)分钟,三个人打水一共用了多少分钟?你看看一些举手的同学,他们算得多快呀。好,你来。

  生:一共用了20分钟。

  师:好,你来补充。

  生:一共用了22分钟。

  师: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算算看看是不是。用了几个5分钟?

  生:3个。

  师:用了3个5分钟。继续说。

  生:2个3分钟。

  师:真行。2个3分钟,用了……1个1分钟。好,我们来算算,这是15,这是6,这是1,多少?

  生:22

  师:用了22分钟。三个人一共用了22分钟来打水。那他们搞卫生……?

  生:没时间了。

  师:有,怎么没时间呢?他们搞卫生用了多少时间?第一个人有多少分钟?

  生:5分钟。

  师:有多少分钟搞卫生?

  生:15分钟。

  师:对,有15分钟搞卫生。第二个人?

  生:12分钟。

  师:算得快!第三个人?

  生:11分钟。

  师:有11分钟搞卫生。一共搞卫生用了多少时间?

  生:38分钟。

  师:用了38分钟。除了这样的算法,还有没有更快的算法?1个人有20分钟,3个人有?打水就用了?

  生:22分钟。

  师:所以他这里用来多少分钟?怎么列式?

  生:20×60

  师:20×3就是60,一共用了60分钟,减去?

  生:减去22分钟

  师:等于?

  生:等于38分钟。

  师:他跟我一样,都是*视,我能理解他,离得远看不清。你看,有两种算法都能算出来是38。刚才我们算了大水桶、中水桶、小水桶这样的顺序,“大—中—小”。那么我们再挑一个来算一算。你们刚才说花的时间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真的一样。一起来算,如果按照“大—小—中”,那是5分钟……

  生:1分钟,3分钟。

  师:第一人5分钟。

  生:第二人(5+1)分钟。

  师:第三人?

  生:(5+1+3)分钟。

  师:那总和是多少分钟?搞卫生的时间又是多少分钟?你会算吗?能不能?

  生:能?

  师:接着下来这些你都能算吗?我们同位合作,看看那个同学合作得好,抓紧时间把它算出来。

  生:(学生计算)

  师:有些同学一个在写一个在算,这样就快了。

  生:(学生计算)

  师:好,请把笔放下。来,我们一起看。刚才有的同学合作得非常好,一个算上一题,一个算下一题,这叫节省时间。今天我们研究的也是有关合作的问题啊。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才算的这一个大中小桶最后这个时间是多少?

  生:……

  师:几个5?

  生:3个5

  师:继续说?

  生:2个1

  师:反应很快,继续……

  生:1个3

  师:15+2+3等于28分钟。所以搞卫生用了……

  生:……

  师:怎么没声音呀?哦,原来是之前我写错了。难怪,我就说怎么都没声音的呢。15+2+3=20才对。好,继续,60-20=40分钟。好,接着,中小大的顺序,能不能反应快一些呢?好,我们一起来。

  生:……

  师:几个3?请看!!三个3!几个1?

  生:两个1,一个5。

  师:3*3+2*1+5*1=?

  生:16

  师:接着……

  生:60-16=44

  师:好,接着,这里……

  生:这里是3,这里是3+5,这里是3+5+1

  师:猜,我为什么不写这一个。我不写这一个我都能列这个算式。板书33+53+5+1

  这里是几个3?

  生:三个3。

  师:三个3,两个5,加一个1,等于……?

  生:……

  师:不要在误导我。到底是多少?

  生:20

  师:搞卫生的时间是60-20=40分钟,好,继续!这里是……

  生:11+51+5+3

  师:几个1?

  生:三个1。两个5,加一个3。

  师:等于……

  生:16

  师:等于16。

  生:60-16=44分钟。

  师:我都觉得烦了。干嘛写这个呢?我不写这个能写这个吗?

  生:能!

  师:怎么样?三个1,两个3,一个5(列式)等于……?

  生:16……14……

  师:14

  生:60-14=46

  师:我们知道,不同的排序,打水的时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搞卫生的时间就不一样。你猜,四年2班赢了,他用的是哪种的排列顺序呢?

  生:……

  师:刚才谁猜对呢?都没有人举手。好现在一起手,是哪一种排列顺序?

  生:第6种。

  师:也就是说,四年2班用的是第6种的顺序。对了,四年1班输在哪里呢?他们用了第一钟的顺序。用第一种的顺序跟用了第六种的顺序,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屏幕显示条形图)如果我们按照小中大的顺序来排的话,我们发现,3个人都是有20分钟。但第一个人打水1分钟,搞卫生19分钟。第二个人打水4分钟,搞卫生16分钟。第三个人打水9分钟,搞卫生就用了11分钟。所以,如果按照小中大这样的顺序来排的话,用了14分钟打水,用了46分钟搞卫生。这就是四年2班的顺序。而四年1班他们采用的是……刚好反过来,大中小的顺序。都有20分钟,第一个人用了5分钟,第二个人用了8分钟,还剩下12分钟。三个人用了9分钟,还剩下11分钟。所以他打水用了22分钟,搞卫生用了38分钟。赢的策略跟输的策略。搞卫生的时间就相差了多少分钟?

  生:相差了8分钟。

  师:相差了8分钟。就是因为这8分钟,四年1班输了,四年2班赢了。看看,刚才同学们说打水,不管那桶怎么排,都是用了9分钟。这句话只对了一半。是谁用了9分钟?

  生:最后一人。

  师:是最后一人用了9分钟,但是他们前面的同学用的时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所以,现在想想,如果我要节省这些打水的时间……这是不是打水的时间啊?是打水的时间吗?那他为什么这里用了5分钟,这里用了8分钟呢?前面的5分钟是用来干嘛的?

  生:等第一个。

  师:等第一个,也就说他把时间花在了等前面人的身上。所以,想想,这是不是打水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生:等待的时间。

  师:对。这根本就不是打水的时间,其实他是把时间花在了等这里。是等候的时间。而真正用来搞卫生的时间是后面的这一半。那现在,你想想,如果要赢的话,应该按怎么样的排序才能赢呢?把什么放在前面?把什么放在后面?同位两个商量一下。

  生:(学生讨论)

  师:好,谁来说一说?这个小男孩来说。

  生:先把小中大放在第一个。

  师:也就是说,把什么排在第一,把什么排在第二,把什么排在第三?

  生:把小的放在……

  师:什么小?

  生:把小桶……

  师:实际上就是什么少?

  生:时间。

  师:把时间少的放在前面。然后呢?

  生:把时间中的防在第二个,最后把时间久的防在第三个。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生:可以节省时间。

  师:怎么会节省?谁来帮他补充?

  生:就可以等候的时间少一点。

  师:对。不用等前面的人等得那么久。对,你看,这就是合作操作。我们在合作工作的时候,排队的顺序,往往会影响工作效率。当然谁都不希望久等,但是在合作的时候,如果我们合理地排列这些顺序,我们就可以使等的时间少一点……

  生:搞卫生的时间就多一点。

  师:搞卫生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其他的问题上都是等候,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规律呢?好,我们来看一看。北江又在堵船了,干嘛回家堵船的?这些船啊,原来都在等候卸货。但是码头只有3个船位,是可以让轮船靠*去的,而这些船的货物还得一船一船的卸货。有的船货多,泻货的时间就长。有的船货物少,泻货的时间越短。现在我想解决这个河道堵塞的问题。如果你就是这个调度员,怎样安排——预备起!一起读。

  生:……

  师:猜到了吗?那个女同学很想回答。让她回答。

  生:先让那些小的船先卸货,然后是中的船,最后大的船。这样,等候的时间就花得越少。

  师:你是这样猜的,还有其他的猜想吗?你说,你猜。

  生:我猜先是小的船靠*,然后是大的船,然后是中船。

  师:小的、大的、中的,是吧?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想问一问,你的猜想跟刚才那个女同学接*的请举手。

  生:(学生举手)

  师:跟刚才那个男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生:(学生举手)

  师:好,请放下手。那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船太多的,我们就按这位同学所说的,把它看作是一只货物小的船,一只货物中等的船,一只货物比较多的船,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这里有三艘船,这一艘船需要……1小时。另一艘船需要4小时,第三艘船需要8小时。我们就把它叫做小船、中船和大船。好,我们来看看,这里有句话是怎么说的?

  生: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

  师:有什么问题?

  生: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师:想一想,我们准备怎样解决?刚才你们猜想,刚才那个女同学的猜想是小——中——大,那个男同学的猜想是小——大——中。好,这样,我们把这张纸翻到后面,请在第一栏写出你猜想的顺序。你们先别忙,我还没说完呢。第一栏写出你猜想的顺序,然后再算它的时间。然后,你再随便列一种顺序,也算算它的等候时间,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行不行?

  生:行。

  师:好,开始做。……(巡视)看来刚才还有同学没听懂,第一栏是你的最佳方案,第二栏是对比的方案。明白了吗,就两个方案就行了。

  生:(学生讨论,计算)

  师:好,请第一个同学。做完了请举手。(拿了两个同学的练*纸到实物投影)。好,有答案的同学请坐好。好,这个同学,他的最佳方案是小——中——大,他的等候总时间是19分钟。然后,他的对比方案是小——大——中。他的等候时间是23分钟。他通过这样一对比,确实是第一方案是最好的。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刚才那位同学不是说小——大——中吗?是不是?那你现在,你自己的认为呢?站起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我认为是先小后大再中。

  师:现在你还坚持这样的看法吗?

  生:不坚持。

  师:不坚持了,那你现在认为呢?

  生:我认为小——中——大。

  师:其他同学,你们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你可以举手说出来。有没有?你们都是认为按什么的顺序?

  生:小——中——大

  师:好,那我看看是不是。由于时间的问题,老师给你们把它全部算出来了。你看看,我是按照小——中——大19分钟,然后如果是大——中——小就是23分钟,那我想问你们,如果按照第一种做法,它的好处在哪里?对于码头来说,按这样的做法,按小——中——大的做法,它的好处在哪里?好,你来说?

  生:这样的顺序会比较快。

  师:最后的那只船还要等13分钟。

  生:那时间就比较长……比较少。

  师:最后的那只船还是要13分钟啊,反正全部船卸完了,对于码头来说,它还是13分钟。你来说?

  生:这样子的话,卸物的时间就比较短。

  师:哦,卸物的时间就比较短。请坐。我们来看一看,如果按照这种方案的话,它在几小时后就可以空出一个船位?

  生:1小时后。

  师:但如果按第一种方案,它得……8小时后才空出一个船位。你看,对于码头来说,1个小时后它就能再接纳下一艘船。但是,如果用那一种方案,它得要8小时后才接纳下一艘船,那一条江还得堵8个小时,对不对?你看,我们的排队问题不但对合作有很大的作用,合理的排队能节省时间,而且对于码头的调度,公共汽车啊,机场的调度,它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呢现在有一门科学专门来研究排队。好,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生:数学广角。

  师:数学广角学*了什么?

  生:排队问题。

  师:排队时,我们怎样安排时间,会使等候的时间短一些?等候的总时间短一些。怎样安排?一起说。

  生:小——中——大

  师:按照时间少、时间中、时间大,从小到大这样来排序。我们是怎么把它研究出来的?先怎么样呀?

  生:列举。

  师:列举了所有的顺序。接着……?

  生:算。

  师:算!非常好。接着我们去算。最后呢?

  生:比较。

  师: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法。这是我们研究问题时常常采用的方法。从很多个方案里面通过计算选出最好的方案。好,这一节课,有收获吗?

  生:有。

  师:好,时间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你可以下课再来告诉我,我们这一节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二人对策论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游戏中的广泛应用。

  2、让学生初步掌握必胜策略的分析方法,提升思维的水*。

  3、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说反话游戏

  1)师生共同玩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齐声说)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说反话。”,比如,我说:“我看天”,你就回答:“我看地”;我说:“我朝左”,你就回答:“我朝右”。明白吗?

  生:(觉得很简单,大声地回答)明白。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来试试?

  (很多同学举手,老师故意找一位男同学,该同学起身拿起话筒)

  师:可以开始吗?

  生:可以。(很自信地)

  师:我看天。

  生:我看地。(觉得太简单了)

  师:我朝左。

  生:我朝右。(感觉一点难度都没有,面露得意之色。)

  师:我张嘴。

  生:我闭嘴。(很多学生在窃笑)

  师:(故意提高声音,大声地说)我是男的。

  (全班同学立刻大笑,该男生憋了半天,很无奈地说了三个字)

  生:我是女的。(全场再次笑声四起。)

  师:(同样笑着说)请坐,不能再说了,都变成女的了。(同时,与该男生亲切握手。)

  师:(转向全体同学),谁愿意再来和老师比试比试?

  (气氛开始活跃,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这次老师有意找了位女同学。)

  师:可以开始吗?

  生:没问题。

  师:我朝右。

  生:我朝左。(满不在乎地。)

  师:我看地。

  生:我看天。(窃喜,觉得很简单。)

  师:(声音加重)我越活越年轻。

  (众生大笑,该女生很无奈、不好意思说,老师紧追,快说快说。)

  生:(没办法,只好说)我越活越老。

  师:还有一句呢。我越长越漂亮。

  (众生狂笑,该女生更不好意思说了,老师再次紧追)

  生:(举手做投降状,无奈地说出)我越长越丑陋。

  (教师立刻走上前去,握住她的手说,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刚才仅仅是做了个游戏。继而转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笑了,可不能只笑。笑过以后要有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占着便宜,是谁呀?

  生:(异口同声)老师

  师:对,由于刚才都是老师先说,按照这样的游戏规则,就很容易把你们逼到不好回答的境地,想不想反一下?

  生:(一起大声地喊)想。

  师:好!咱们刚才说过的不重复,谁来试试?

  (此时,一些聪明又调皮的同学有了鬼主意,开始举手。我在好几个地方与学生玩过该游戏,每到一处,学生总能带给我许多惊喜和精彩,我真的很佩服这帮小鬼。现摘录今年3月29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学生的绝妙表达)

  一鬼灵精男生张嘴到:我来自天堂。

  (全场笑喷,我只好笑答)

  师:你什么意思,想让我下地狱啊!

  (怕他再说出什么旁门左道,赶忙让其坐下,请了一位老实的女生,没想到,她一点也不肯嘴下留情。)

  小女生:(声音小小的)我很温柔。

  (全场再次爆笑,我只好苦笑着回答)

  师:看看你什么意思,我不就是长得表面粗鲁了点吗,有话就直说呗。

  (女生坐下,最后请了一位小个子的男生,满指望他能说点正统的,让我喘口气,没想到他更“狠毒”。)

  小个子男生:我长寿无疆。

  (有的听课老师眼泪都笑出来了,我也差点笑喷,假装生气地说)

  师:你这个小鬼,什么意思,想让我英年早逝啊!行了,不说了,我到徐州来上一节课连家都回不去了。(再次笑声)

  2)小结游戏

  (此时,学生已相当兴奋,完全没有了课前的紧张感觉,而我则趁热打铁,取消了上课、起立、坐下等常套的礼仪,立刻转入正题。)

  师:看来呀,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时先说和后说结果会截然不同。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

  生:(满脸兴奋地大声答)好!

  2、数数游戏

  师:(故意卖关子)这个游戏好难的。

  生:(满脸期待地说)我们不怕。

  师:好,既然这样,我就不客气了。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数数,规则是女同学先说1,男同学接着数2;女同学再接着数3,男同学接着数4……,这样轮流下去,明白吗?

  (全体同学大笑,原来如此简单。在轻松的氛围中老师指挥他们按照顺序轮流数数。)

  生:明白。

  师:女同学开始。

  女生:(面带微笑)1。

  男生:(同样的微笑)2。

  女生:3。

  男生:4。

  ……

  女生:17。

  男生:18。

  师:停,就到这。(笑着说)我们真正要做的游戏不是这样的,但与18有关,请看大屏幕。

  二、活动探究

  1、出示问题

  游戏一:

  两人按自然数顺序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只能报1或2个数。比如第一个人可以报1,第二个人可以报2或2、3;第一个人也可以报1、2,第二个人可以报3或3、4,这样继续下去,谁先报到18,谁就胜,请问谁有必胜的策略?

  2、引导探究

  师:谁愿意帮我们读读题目?

  生:读题。

  师:明白游戏的意思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呀?

  部分学生:策略就是方法的意思。

  师:对,怎样才能找到一定赢别人的方法呢?请先独立思考。

  (约两分钟后)

  师:感觉有方法了吗?

  生:好像有了。(大部分同学此时都很茫然。)

  师:这样吧,你们同桌两人一组,过过招,试一试刚才自己想的办法管不管用?请开始。

  (学生纷纷开始过招,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仔细聆听。)

  (约3到5分钟后)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大部分说可以,但有个别小组还在过招。

  师:我们等他们一会。比过的小组可以再比试比试。

  师:好。刚才胜利的学生请举手。

  (约有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

  师:恭喜各位胜利者!你们当中有哪位同学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一定可以打败别人。”

  (有几位勇敢的学生积极地举着手,老师任意选择一位,请到讲台前。)

  师:(与其握手)请问怎么称呼?

  生:×××

  (转向全班同学,用带有些故意挑斗的口气说话。)

  师:×××同学说他可以统统地打败你们,有没有不服气的?

  (此时,有很多不服气的学生举手。老师转向×××同学)

  师:你觉得你可以打败谁,就把谁请上来。

  (×××环视全班同学,找了个他估计能打败的选手。)

  师:(面对挑战者,笑着说),他欺负你耶。请问有没有什么要求?

  (该生大大咧咧地说,没有任何要求。而×××却要求先说。)

  【两人对决开始,为了表述方便,甲代表×××,乙代表挑战者。】

  甲:1

  乙:2、3

  甲:4、5

  乙:6、7

  甲:8、9

  乙:10

  甲:11、12

  乙:13、14

  (此前,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静听两位同学的报数。)

  甲:15(面露喜色,暗暗高兴)

  乙:16

  甲:17、18

  (甲获胜,洋洋得意。老师与乙握手,鼓励他失败了没关系,回到座位上好好想想自己失败的原因。)

  师:(握着甲的手)你真棒!先说的竟然还赢了。如果你能再赢一次,老师就佩服你是真正的高手。(转向下面的同学)有没有敢再来挑战的?我就不相信,能打不败他。(经老师这么一鼓励,很多学生举手。这次老师挑了一名同学,请上讲台。)

  师:请问有什么要求没有?(老师有意偏袒,可这位同学好像受了刚才胜利者的影响,竟然要求自己先说。)

  【两人开始对决,用丙代表新上台的同学。】

  丙:1、2

  甲:3

  丙:4

  甲:5、6

  丙:7、8

  甲:9、10

  丙:11

  甲:12(小心翼翼地报出)

  丙:13、

  甲:14、15(再次面露喜色,暗暗高兴)

  丙:16、17

  甲:18

  (甲又一次获胜,非常高兴。老师与丙握手,鼓励他失败了没关系,回到座位上也好好想想自己失败的原因。)

  师:(与甲亲切握手,大肆表扬)你真了不起,先说、后说都能打败别人,你真是天下无敌呀!掌声欢送英雄上位休息!

  (听老师这么夸张地表扬他,很多学生又不服气地举起了手。)

  师:(面向大家)各位不要着急,刚才甲同学赢得好像真有点诀窍耶。咱们先来分析分析。有没有人发现甲同学在报到某一个数的时候就声音很大,而且脸上乐得像开了花,那个数是多少?

  生:(马上有人回答)是15。

  师:为什么说到15甲同学就喜笑颜开了呢?(甲同学不忙说,先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解释。)

  生:甲同学如果说到15,就一定能说到18。

  师:(故意装作不懂),什么意思?请你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真的吗?我们来试一试。(请甲同学与老师配合)

  【师生表演】

  第一种情况:

  甲:15

  师:16

  甲:17、18

  第二种情况:

  甲:15

  师:16、17

  甲:18

  师:(假装恍然大悟似的)果真如此,都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强化追问),抢到15后,如果别人报1个数,咱就报几个数?

  生:2个。

  师:(继续强化追问),抢到15后,如果别人报2个数,咱就报几个数?

  生:1个。

  师:简单地说,就是与对手报数时要几个数组成一组?

  生:3个数一组。

  师:好!通过刚才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已经清楚,要想抢到18,就必须抢到15。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怎样才能一定抢到15呢?

  【教师板书:18、15……】

  (有了前面18到15的分析,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要想抢到15,就必须抢到12)

  生:12.

  师:真的吗?

  【任意选一位学生,再次与老师合作表演】

  第一种情况:

  生:12

  师:13

  生:14、15

  第二种情况:

  甲:12

  师:13、14

  生:15

  师:(再一次用肯定的口吻)嗯,说到12后,只要与对手3个一组报数,果真能抢到15。

  师:现在的问题又变成什么了?

  生:怎样保证说到12?

  师:对呀,怎样保证说到12呢?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

  生:必须说到9。

  师:怎样保证说到9呢?

  生:必须说到6。

  师:怎样保证说到6呢?

  生:必须说到3。

  师: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怎样保证说到3呢?

  【教师完整板书:18、15、12、9、6、3

  (稍作停顿后,追问)是争取先说,还是后说?

  生:必须想办法后说。

  师:对,此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发扬风格,想尽办法,争取后说。别人说1,咱们说啥?

  生:我们说2、3。

  师:别人要是说1、2呢?

  生:我们就只说3。

  师:非常好!我们就是要与对手始终保持3个一组报数。

  3、小结规律

  师:谁能总结一下,此种游戏规则下,必胜的策略是什么?

  生:要争取后说。

  师:仅仅后说就一定能赢吗?刚才不也有后说的人输了吗?谁还有补充?

  生:别人要是报1个数,我们就要报2个数;别人要是报2个数,我们就要报1个数。

  师:谁能跟简洁地表达?

  生:就是要和对手3个一组地报数。

  师:很好!谁能把这两条完整地说一说。

  生:必胜的策略有两条,第一,争取后说。第二,和对手3个一组报数。

  师:(对着乙)你现在明白刚才输的原因了吗?甲自己要先说的,多好的赢他的机会呀,而你却输了,多亏呀!

  师:(对着丙)你现在明白刚才输的原因了吗?你自己上来就要求先说,虽然你的对手也有点稀里糊涂,但你也是在铤而走险呀,输的太可惜了!

  4、体验成功

  师:必胜的两条策略都掌握了吗?

  生:都掌握了。

  师:好!想不想体验一下打败老师的感觉。

  生:(兴奋地齐声回答)想。

  师:老师今天就牺牲一回。告诉我,要想赢我,谁先报?

  生:老师,您请!

  师:然后呢?

  生:当然是3个一组。

  师: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师生对决】

  师:1

  生:2、3

  师:4、5

  生:6

  师:可以报两个数耶?

  生:(笑答)嗯,我们不说了,只说1个6。

  师:这帮小鬼满精灵,还真不上当。

  师:7

  生:8、9

  师:这回怎么知道要说两个数了呢?

  生:(笑答)当然,3个一组吗。

  师:10

  生:11、12

  师:13、14

  生:15

  师:16(16、17)

  生:17、18(18)

  【老师最后还故意在挣扎,换了两套方案,也逃不了失败的必然】

  5、再次探究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掌握了必胜的策略。如果该游戏规则不变,老师改一个字,变成谁说到18谁就输,必胜的策略又是什么?请想一想,然后与你的同桌再过过招。

  (学生尝试、讨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约两三分钟后)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可以。

  师:好。刚才胜利的学生请举手。

  (举手的同学似乎比上次少了些。)

  师:恭喜各位胜利者!还是老规矩,你们当中有哪位同学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一定可以打败别人。”

  (依然有几位勇敢的学生积极地举着手,老师任意选择一位,请到讲台前。)

  师:(与其握手)请问怎么称呼?

  生:×××。

  (转向全班同学,依旧用带有些故意挑斗的口气说话。)

  师:×××同学说他可以统统地打败你们,有没有不服气的?

  (此时,依然有很多不服气的学生举手。老师转向×××同学)

  师:老规矩,你觉得你可以打败谁,或者*时看谁不顺眼,就把谁请上来。

  (×××笑曰,没有不顺眼的,但依然找了个他估计能打败的选手。)

  师:(面对挑战者,笑着说),他像欺负你耶。没关系,老师帮帮你,请问有没有什么要求?

  生:(可能是受定势的影响,立刻答道)我要后说。

  【两人开始对决,为了表述方便,仍然用甲代表×××,乙代表挑战者。】

  甲:1、2

  乙:3、4

  甲:5、6

  乙:7

  甲:8

  乙:9、10

  甲:11

  乙:12、13

  (此时,全场也是鸦雀无声,都在静听两位同学的报数。)

  甲:14(面露喜色,有点高兴。)

  乙:15、16

  甲:17

  乙:18

  (甲获胜,很开心。老师与乙握手,鼓励他回到座位上好好想想自己失败的原因。)

  师:(握着甲的手)你真棒!果真赢了。可以再来一次吗?(甲正在高兴头上,当然没有意见,老师又选上一位挑战者。)

  师:请问有什么要求没有?(老师还是有意偏袒,这位同学也好像受了刚才胜利者的启发,直接要求自己先说。)

  【两人开始对决,依然用丙代表新上台的同学。】

  丙:1、

  甲:2、3

  丙:4

  甲:5、6

  丙:7、

  甲:8、9

  丙:10

  甲:11(小心翼翼地报出)

  丙:12、13

  甲:14(再次面露喜色,暗暗高兴)

  丙:15

  甲:16、17

  丙:18

  (甲又一次获胜,非常高兴。老师与丙握手,同样鼓励他回到座位上也好好想想自己失败的原因。)

  师:(与甲亲切握手,大肆表扬)你真了不起,先说、后说也都能打败别人,你也是天下无敌呀!掌声欢送今天的另一位英雄上位休息!

  师:刚才甲同学赢得也好像真有点门道?谁发现了?

  生:因为说到18就输,所以要想不输,就一定要抢到17。

  师:说得好!说到18为输,其实与抢到17为赢是一个意思。怎样才能保证抢到17呢?

  生:我发现了,刚才甲同学说到14的时候就开始笑了。

  师:说到14,甲同学为什么就笑了呢?

  生:按照3个一组排法,就一定可以抢到17。

  师:怎样才能保证抢到14呢?

  (有了上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规律)

  【教师对应刚才的板书:17、14、11、8、5、2】

  师: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抢到2呢?

  生:先报。

  师:先报什么?

  生:先报1、2。

  师:对。(面对丙同学)你很聪明,意识到此时需要先报,但你只报了1,实在可惜。(面向乙同学)你也很聪明,上个游戏必胜的策略掌握得很好,但我们的游戏改变了一点点,原来的方法可能就不管用了,以后要学会变通。

  师:谁能总结一下现在的必胜策略是什么?

  生:先报1、2,然后与对手3个一组往前滚。

  师:说得好!“滚”尤其好!想不想再来体验一把打败别人的感觉?

  生:想。

  师:打败谁呢?

  生:(一起用手指着老师)你。

  师:好!我再牺牲一回。要想打败我,谁先开始?

  生:我们。

  师:请出招吧!

  【师生开始一场没有悬念的对决】

  生:1、2

  师:3、4

  生:5

  师:可以报两个数耶?

  生:(笑答)嗯,我们就不说,只说5。

  师:真精明,还真骗不了你们。

  师:6

  生:7、8

  师:9

  生:10、11

  师:12

  生:13、14

  师:15(或15、16)

  生:16、17(或17)

  师:18(输定)

  6、探求规律

  师:刚才的游戏,不管是抢到18赢,还是抢到17赢。17和18都是比较小的点数。如果游戏的规则不变,最终的点数变成谁先抢到178谁赢,难道说,我们还要像刚才一样,从17或18开始,3个一组、3个一组地往前倒推吗?有没有更简捷的办法让我们很快知道是应该抢哪些关键点数,是先报还是后报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别人商量。)

  (过了一会,个别聪明的学生开始举手)

  生:用178除以3。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从178往前倒推,不断地减3,其实就是除以3。

  (经他这么一说,很多同学马上恍然大悟。)

  师:说得好!连续减去同一个数,其实就是除法。请拿笔算一算,178除以3的结果是多少?

  生:笔算(个别人在心算,很快有了结果)商59余1。

  师:像这种有余数的该怎么办?请看黑板上的两种简单情况:

  18除以3,商几?有没有余数?

  生:商6,没有余数。

  师:这种情况是先报还是后报有必胜的策略?

  生:后报,始终保持与对手3个一组。

  师:17除以3,商几?有没有余数?

  生:商5余1。

  师:这种情况是先报还是后报有必胜的策略?

  生:先报。

  师:先报什么?

  生:余数。

  师:然后呢?

  生:然后再与对手保持3个一组。

  师:178除以3,商59余1。这种情况下,是先报还是后报?

  生:先报余数1,然后再与对手每次保持3个一组。

  师:商59表示什么意思?

  生:3个一组,要59个轮回。

  师:除数3,刚好和游戏规则中的什么有关?

  生:除数3,刚好等于游戏规则中报数最少为1个和最多2个的和。也就是1+2=3。

  师:发现的好!游戏的点数从18改到17,又从17变到178,还有没有变成别的数的可能?

  生:当然可以。

  师:能变多少?

  生:(有点犹豫地)应该很多吧。

  师:是的,可以变成千千万万个数。但不管点数变成多少,我们都可以使用今天咱们自己发现的解题策略,用除法去解决。

  三、实践应用

  师:刚才的游戏,我们仅仅是在抢的点数上变化,规则和情境能否也变化呢?

  大屏幕出示

  游戏二:

  甲乙两人玩棋子。棋子总共有25个,由两人轮流去拿,甲先取,乙后取。规定一次最多拿3个,最少拿1个,谁取得最后一个棋子就算赢。问谁能赢?如何赢法?

  师:先看看这个游戏和以前的游戏有什么异同,再思考如何解决?

  (学生试做,约1分钟后交流。)

  生:两个游戏表面上不同,其实本质一样。用今天我们总结的方法解决

  25÷﹙3+1﹚=6……1

  所以,甲只要先拿到1枚棋子,然后与对手保持4个一组就一定能赢。

  师:游戏从“抢18”,变成了“玩棋子”,规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照这样变下去,游戏可以变得无穷尽也,但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始终不变,这就叫智慧,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下课)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扩展3)

——《爬天都峰》读书笔记3篇

  今天,我读了《爬天都峰》,我明白了: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课文讲的是: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遇到一位老爷爷,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最后,一起爬到了山顶。我们都从对方获得了勇气。

  我由这件事联想到我自己,我也从老师那里获得了勇气。以前,我不会写作文,看到写作文就发愁,现在,我会写作文了,因为老师鼓励我,教给了许多写作文的方法,我有了勇气有了这些方法,就有信心克服写作文的困难。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也从名人身上汲取了力量。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鼓舞了我,我也要学*他,报效自己的祖国。

  我想,要从别人身上获得勇气和鼓舞,那就要多读书,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学*别人的长处,自己才能获得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变成一个强大的人。

  今天我读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它讲的是“我”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事情。

  “我”本来害怕自己爬不上去,可是“我”受到了老爷爷精神的鼓励,“我”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通过学*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做事情不能怕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实现目标。文中的“我”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她克服恐惧心理,我们应该向她学*。

  我还知道了,我们应该学*别人坚强的精神,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爬天都峰》

  今天,读完了《爬天都峰》之后我有感觉。

  爬天都峰主要写了在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抬头看了一眼知道天都峰又抖又斜,这时我心里很怕。忽然,一位老爷爷叫我说:“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说:“嗯,咱们一起爬吧!”经过我和老爷爷千辛万苦互相鼓励之下,我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爸爸说:“你们互相吸取力量真有意思啊!”

  我要从老爷爷和小作者身上学*他们互相鼓励的精神,把那精神用在我的身上,又告诉我们,能克服困难的人,可是困难化为良机。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扩展4)

——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课堂实录3篇

  一、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那闰土。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海边少年,这少年离我们有些遥远,是大作家鲁迅先生儿时的玩伴,一起读课题。

  生:少年闰土。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朗读,大家都读了吧?

  生:纷纷点头。

  师:(出示)你能读得正确、流利吗?

  ①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③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④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⑤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⑥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⑦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⑧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⑨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生:读第一句。

  师:真好!果然正确又流利。知道“其间”是什么意思吗?

  生:在这片西瓜地中间

  师:“项带银圈”的“带”我们现在不这么写。

  生:应该是写戴帽子的“戴”!

  师:大家一起端端正正写一遍。(生练写)第二句谁来读?

  生:读。

  师:什么是“家景”?

  生:就是一个人的家境!

  师:没错。就这样用现代词汇去代替理解。

  (生读第③句)

  师:知道什么是“值年”吗?(生迷惑不知)那么 “值日”知道吧?

  生:在学校里轮到我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

  师:没错。轮到打扫的那一天叫“值日”,那么轮到我们家做祭祀的那一年就叫——

  生:(恍然)值年!

  (生读第④句,五行(xíng)读成五行(háng))

  师:五行(xíng)不要念错!再念一遍。“仿佛”就是——

  生:“差不多”。

  师:现在我们说的“仿佛”往往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

  (抽生朗读第⑤⑥⑦⑧⑨句,师指导用找近义词、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愿心”、“熟识”、“无端”、“素不知道”、“如许”,明确“希”现在写成“稀”。)

  师:请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这些句子。

  (生自由朗读)

  师:要知道鲁迅先生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所以读鲁迅先生这一代作家们的文章,你会碰到很多这样的词汇。不过你们很了不起,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能运用很多方法像联系上下文、用现代词汇代替、找近义词等等来读懂它们。

  (评:高段如何进行非文本核心词汇的生字词教学,此处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一是词语回归句的语境,既有助于词的'理解,又很好地完成了课文初读的检测,可谓一箭双雕;二是顺势而为,顺词语之性而为,或点击词义、或正音清本、或相似比较……如创作一幅水墨,笔触轻点,看似随意,却气韵相连、无不妥帖、自成气象。)

  师: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下面请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琢磨琢磨文章的写作顺序,完成作业纸的第一题。

  1、仔细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顺序进行排序。

  相识 离别 回忆 相处

  (生独立排定文章写作顺序)

  师: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生:文章从“回忆”写到“相识”,接着是“相处”,最后是“离别”。

  (评:理清文章思路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分段,概括段意或加小标题等常见教学形式或也可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叙述结构。但这样的运作对于一篇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来说,却难免散魂失魄,课脉尽断。才军如此设计,可谓纤巧,如凌波微步、踏雪无痕,既有效突破难点,又为接下去的课堂之旅赢得腾挪的空间。)

  师: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说起这段回忆啊,的确是烙印在作者心中最深刻最神奇的记忆。(出示)请你轻轻地读一读。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谁来读?

  (生读第一句)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景象?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金黄的明月洒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西瓜地碧绿碧绿,圆圆的西瓜遍地都是。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边乡村夜晚的美丽景象,它有各种各样的色彩,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

  师: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中同时就出现了句子所描绘的景象。来!就请你来读,读出那些亮丽的色彩!

  (生把描写色彩的词汇读出重音,读得很绚丽)

  师:除了这些亮丽的色彩,谁来读出那些美丽的景物!

  (生读,读得很有感觉。)

  师:你不但读了那些色彩和景物,而且把那种空间的静谧辽远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谁再来读?

  (生读。)

  师:你读出的,是另外一种海边乡村夜晚恬美宁静的感觉!来!就带着这样的静谧辽远、恬美宁静,我们一起美美地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后边两句谁来读?

  (一生读,基本正确,但形象不鲜明)

  师:这少年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生:英勇。

  生:机智勇敢。

  师:会用四字短语来表达,真好!咱们就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这个句子旁边,老师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用这个词来形容(板书:英武不凡),你可以写老师的词,也可以写刚才同学说的或者自己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扩展5)

——《卖炭翁》课堂实录与评析 30句菁华

1、词语的引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3、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4、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5、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6、给加点字注音

7、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8、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10、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中主要写了哪两类人?诗歌围绕“炭”写了哪几件事?

11、诗歌的头两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12、为什么这样描写老翁的外貌?

13、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14、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价钱,终于他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辗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试举例说明。

15、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一点?

16、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17、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18、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完成。

19、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把握诗歌内容,人物形象

  难点

  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赏读入境】

  (一)情境导入: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二)预*先知:

20、在诗中标划出描写人物的具体语句,并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可以是人物描写,可以是修辞方法,可以是词语运用……)谈谈你最欣赏哪句话?为什么?

  指导:

  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

21、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精读积累】:

22、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抢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能进行公*交易吗?

  三、分析鉴赏诗歌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试着分析鉴赏这首诗。

23、诗歌哪部分写烧炭?哪部分写运炭?哪部分写炭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第一至八句写烧炭。第九至十二句写运炭。第二段整段写炭被掠夺的过程。

24、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在干什么呀?

  明确: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25、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老翁的境况呢?

  明确:可怜。

26、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明确: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27、重点词语。

  (1)薪:木柴。

  (2)苍苍:灰白。

  (3)营:谋求、需求。

  (4)敕:指皇帝的命令。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扩展6)

——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和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身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想读吗?

  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

  师:我们学*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呢?*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呢?

  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推荐。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身学*,然后伙伴讨论推荐,在学*和推荐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教师参与局部小组的学*,掌握学情。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5-8分)

  师:从刚才的学*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推荐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小朋友。哪位同学能协助他。

  生:(众说纷纭)

  师: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2学生说诗意。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身的一种忧愁。

  师:(师生推荐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身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

  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

  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

  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

  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

  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

  生:很悠远

  生:更赠添了伤感。

  生:啊,这钟声它是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

  师: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烘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你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生:2名读。

  师: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这首诗使张继名传千古,享誉海内外,诗传到日本,几乎人人皆知,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诗而著名,至今每年除夕都有大批日自己专程来到寒山寺与*的游客一起聆听夜半钟声,并吟诵这首绝句。

  现在人为了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把它演绎成歌曲故事等等,老师带来一首枫桥夜泊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再次感受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播放歌曲)

  师:把你听后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示出来。

  齐读。

  师: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佳作。这首《枫桥夜泊》师和元朝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上读一下《天净沙?秋思》。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

  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推荐、朗读并背诵。

  师:请同学们再读《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推荐

  师:(小结):这两首诗都是把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构成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以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情感。

  背诵这一诗一词。

  师: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师:同学们,当你们高兴或忧伤时,你会怎样表达?

  生1:读诗。

  生2:读诗。

  师:我们的古人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

  (生齐读《鸟鸣涧》、《静夜思》、《早发白帝城》)

  师:不同的诗,表达不同的情怀。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夜晚水乡幽美的景色又勾起作者哪些遐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停泊。

  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

  生:夜晚。

  师:夜晚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静谧。

  师: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一读题目?

  (指名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夜的感觉,读出了泊的情怀。真不错。

  二、通读感知,读通读顺

  师: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投入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谁愿意做今天课堂上第一个为我们朗读诗歌的人呢?

  (生1朗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谢谢你为我们带了个好头。

  (生2朗读)

  师:只要做到字字入梦,句句入心,一定能读好。

  (生3朗读)

  师: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生4朗读全诗)

  师: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也想读。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你们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

  师:好!味道出来了。还想读吗?现在,分男女生读。男生读前四字,女生读后三字。

  (男女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味道,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的插图,自由读诗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同桌先交流一下。

  (生自学自读,同桌交流)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师: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师:你在用心灵思考,你有诗人的潜质。谁再来说?

  生2: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师:好词好句不断从你的心里流出来。谁再来说说?

  生3:第一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你们刚才的话连起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闭上眼睛,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悟,齐读诗歌!

  (生齐读)

  师: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候,本该是干什么的时候?

  生:睡觉。

  师:诗人张继睡着了吗?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说明了他没有睡着?

  生1:愁眠。

  生2:愁眠。

  生3: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

  生1:难眠。

  生2:不眠。

  生3:未眠。

  师: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这个词。

  (生齐读“愁眠”)

  师:有点愁,再读。

  (生齐读“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诗人为什么愁呢?

  生1:他赶考落榜。

  生2:亲人离去。

  生3:有烦心的事。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下资料。(大屏幕出示,指一名学生读)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的第4段,因为用词的问题,某些字句容易引起误解。还发现该段“第三”处若从远*大小的角度来质疑效果会更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大胆地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可喜的是被激励起来的学生又对我的观点进行了质疑,进而修改、完善。这让我认识到:学生的创新潜力是超出我们的想像的。

  师:同学们,咱们学了《怀疑与学问》,知道了怀疑的精神很重要,想不想试一试?

  众生:想!

  师:好!我在《〈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发现了两个小问题,今天咱们就怀疑怀疑,看一看究竟是课文对还是老师对,好吗?

  众生:好!

  师:那就快读书,看谁能首先发现问题!(学生积极读书)

  师:谁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1:就是有人对《枫桥夜泊》一诗提出了新的解释,刘金写了这篇文章对这些新解进行质疑。

  师:谁能说一下本文质疑了对《枫桥夜泊》的哪几种新解?

  生2:一是说“乌啼”不是指乌鸦叫,而是指一座叫“乌啼桥”的桥;二是说“江枫”不是指江边枫树,而是两座叫“江村桥”和“枫桥”的合称;三是说“愁眠”不是愁闷不眠,而是指一座叫“愁眠山”的山。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新解,作者是如何反驳的?

  生3:在课文的第4段,是分三步反驳:“首先”、“其次”、“第三”。

  生2:不对!“首先”这部分不是反驳新解的!

  生4:对!“首先”这部分是新解而不是质疑:(读课文)“首先,‘乌啼’不是乌鸦叫。因为‘乌鸦的*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那么‘乌啼’是什么呢?他们考证出,‘乌啼’者,‘乌啼桥’之谓也。说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这就是新解嘛!

  生3:如果说“首先”不是对新解的质疑,那么“其次”和“第三”也不应该是。可是他们明明是嘛:(读课文)“其次,你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有何文献史料为证?……安知这乌啼桥不是在《枫桥夜泊》脍炙人口之后,由好事之徒命名的呢?……第三,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这不是质疑吗?

  生5:并且,“首先”这部分里也包括质疑:(读课文)“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大家都知道,乐府中就有《乌夜啼》的曲名……”这不是质疑吗?

  生6:我看,“首先”一词主要指第一个新解,同时也表示第一次质疑。

  众生:不对!“首先”只表示第一种新解!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 (菁华3篇)(扩展7)

——爬天都峰优秀作文600字合集五篇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个五一小长假,我和妈妈一起去爬黄山。

  我们坐缆车到了半山腰,经过了迎客松,一线天等景点,走到了天都峰。

  站在天都峰脚下,我抬头一看,天都峰直冲云霄,通向峰顶的路又陡又峭,像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云梯一样,顿时我觉得头晕目眩,腿软绵绵的,像要摔倒似的,“我爬得上去吗?”我心里暗暗地担心。还没容我多想,只听老妈在旁边嘱咐我,“快点把手套戴上,等下好拉旁边的绳索,台阶看牢,当心摔跤啊!”我振作起精神,戴上手套,一步一步向峰顶爬去,我一会儿用两手抓住麻绳,手和脚一起用力,就像爬梯子一样;一会儿用手撑在台阶上,脚向上一步,手就换到下一个台阶,手脚并用,象爬山虎一样。我交替着用这两种方式,努力地一步步向上爬。在经过宽仅1米,两边就是悬崖峭壁的“鲫鱼背”的时候,我向下望了一眼,底下就是万丈深渊,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敢紧牢牢地抓住绳索,再也不敢往下看了。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爬到了峰顶,这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站在天都峰的峰顶上,眼前豁然开阔,黄山的美景尽收眼底,一座座各种形状山峰拔地而起,成片的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一阵风吹过,顿时觉得心旷神怡。

  爬天都峰虽然很累,但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爬了黄山。在黄山游玩的景点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爬天都峰。

  在黄山游玩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不爬天都峰,白来一场空。”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不论天都峰有多么艰险、多陡峭也一定要爬上去。

  在百步云梯上我远远地望着天都峰,“哇——”我两眼瞪得大大的,瞧着这座高大雄伟,直冲云霄的山峰,一步步石级仿佛就是一条长龙蜿蜒在丛山之间,石级边上的铁链好像是从空中垂挂下来的一条银链似的。让人看着得也会手脚发颤。

  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仰望这峰海拔有1810米的山峰,好高啊! 我和爸爸妈妈各拿一根拐杖,开始攀登。我一手紧紧得拉着一边的铁链,生怕一不小心被这滑溜溜的台阶给绊倒了,一手柱着拐杖向上攀登着。我一直爬在前头,脚酸极了,腿累坏了,我们就在台阶上歇会儿。我们越爬越高,我已经气喘如牛。抬头往下看,我被吓得手脚发颤,脸色苍白;抬头往上看,云雾茫茫,好像永远没有顶一般。窄窄的台阶只能容下一人通行,许多有人从峰上下来,我们都要相互礼让。他们也拼命的鼓励我们,让我更加信心十足。最令我惊险的一段,台阶两边没有铁链,一旁直接裸露出的是那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往下望真恐怖呀!于是,我就像一条小狗,四脚朝天,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我就这样坚持着,努力着,拼尽全力攀上山顶。 爬啊爬,身边的云雾逐渐增多仿佛自己变成了仙人脚踩着祥云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穿过狭窄险峻的一线天,我们终于来到了天都峰顶。我们全家在峰顶遥望,一座座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连绵起伏,一望无际。山上的一棵棵松树苍翠挺拔,犹如一个个壮士;小野花也争奇斗艳,对我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在天都峰上,我想到了两个哲理,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成江海。

  第一次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第一次可以使我们成长,一件事,无论做了多少次,但,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记得,那是我第一次爬黄山。

  那次我们一家子去爬黄山时已是春季,一场滂沱春雨后,高大巍峨的黄山变得若隐若现,春姑娘为其裹上一件“雪纱衣”,黄山您变得“娇小可人”起来,可是,爬山的难度却愈发大了。

  望着矗立的黄山,我迈出了沉重的第一步。依着母亲叫我的方法,一步一脚印,走得是稳稳当当。保持均匀的呼吸,一路走来,倒也“顺畅”。

  可我却高估了自己的体力,才走一个小时便汗流浃背了,只得靠在一旁的参天大树上休息片刻。等体力恢复后,我却是不想再走了。心中想着是否要放弃,是否就此便下山去了……

  望着身旁曲折绵延的山路,路上的人们却还在不断向上爬,即使汗流浃背,即使体力不支,即使前方的山路“一望无际”。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自己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吗?当生命之舟趟过激流险滩,前方必定风光无限,黄山的景观可谓是“举世无双”。什么“仙人指路”“仙女弹琴”……那叫一个美不胜收。

  想到这里,我便继续沿着陡峭的山路气喘吁吁地向上攀登,路的两旁是悬崖峭壁,途中有岩石挡道,须扶着岩石才能前行,但是为了“人登山顶我为峰”的豪情,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与永不言弃的精神,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攀登。

  生命中有数不胜数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可以使我们成长,可以使我们获得前进的动力,可以使我们充满信心去迎接未来与挑战。

  早已久仰黄山大名,而天都峰更以峻而闻名中外。暑假中,我终于来到了这座奇山,登上了这座险峰。

  那天,我们来到天都峰下,我抬眼一望,陡梯蜿蜒而上,旁边只有一根铁链子。爬了几下,我骤然发现猴子啊猩猩啊,它们不直立行走是非常省力的!于是,我也手脚并用,开始了真正的爬山。

  刚开始,我还上窜下跳,一直在最前面。有时候,甚至我跟着前面一群人走,爸爸妈妈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可到了半山腰,我就快支架不住了,可我咬牙坚持着,终于要到峰顶了!峰顶,已经*在眼前,我高兴极了,但是,我没高兴多久,一个几乎笔直的小坡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要上去实在太难了!只有几个踩脚的地方,非常陡,接*90度呢!我很害怕,畏畏缩缩,小心翼翼地向上爬着。此刻,我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怎么还没到?爸爸在后面保护着我,我胆战心惊地爬上了小坡。当我们爬上去才发现,陡梯的另一侧就有一截很*缓的梯子,哎,我们观察真不仔细呀!可是,还没等我松一口气,我就被坡顶的险峻惊呆了,一座石头桥,悬在空中,两侧只有两根绳子,总感觉人会掉下去。爸爸告诉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鲫鱼背!”我仔细一看,真的像一条鲫鱼,我们正从它的背上通过呢!我死死地抓住绳子,不肯挪动一步,爸爸不停的鼓励我,我才慢慢地跨出了一步,又一步……终于走过了,我感觉好像在云雾中,根本不敢往下看,百感交集,差点掉下泪来。

  爬过鲫鱼背,我们顺利到了峰顶上。此刻,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坚持,什么叫勇敢,什么叫成就感。我在心里大声呐喊着:天都峰,我征服了你!

  假日里,爸爸和几位好友商议决定带我们去爬山,让我们进行户外活动,开拓视野,寻找写作的素材,我们几个小孩高兴极了,催促着大人们快点成行,经过几天的等待,大人们终于有空了,决定明天去爬黄山(邹*黄山)。

  今天我们早早的起床了,准备好爬山的用品(雨伞,水,食物,水果,替换衣服)。一切准备就绪,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几个小孩子好怕大人们取消了这次活动,这时候周叔叔说,前人雨中登泰山,今天我们雨中爬黄山,经过大约1个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了黄山脚下,我一下车,抬头一看,在蒙蒙细雨当中,苍山叠翠,郁郁葱葱,云雾缭绕,好一番人间仙境啊,我们几个小孩子像离弦的箭,快速冲了过去。不一会我们就爬到了半山腰的黄山广场,整个广场全是用大理石铺成,栏杆也是石头的,正前方有四块巨石,是欧阳中石大书法家题写的四个大字“黄山广场”,使整个广场显得气势磅礴庄严肃穆。再向下看所有的人和东西都缩小了很多,我们继续往上爬。山路的两旁都是野生的桑树和山枣树,一望无际郁郁葱葱,这个时节桑树上得桑葚像一个个小红灯笼点缀在枝间显得格外漂亮,我叫爸爸给我摘了一个尝尝,味道甜甜的真好吃,我又叫爸爸摘了一个山栆吃,味道涩涩的,枣核大大的,真难吃啊。我们继续爬行,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终于爬上了最高点邹*广播电视塔,整个电视塔屹立在山巅,好雄伟啊!这时候李叔叔说,大家合个影吧,照完相后稍事休息了一会,我们就原路返回了。

  通过这次爬山,我明白了世界上有好多美景等着我们去观赏,等着我们去记录,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