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

日期:2022-12-03 00:00:00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1

  [提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选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对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审计职能;审计监督;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

  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全面的经济监督。从大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的对象不仅包括各个经济活动开始前的监督,还包括经济活动进行中以及经济活动结束后的监督。而通过这些监督,可以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评估,然后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使企业能够选择更好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还包括了对企业的监督,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有条有理地进行,与此同时防止危害祖国和企业财产安全的违法乱纪行为产生。

  (二)内部审计的特点

  1、相对独立性。独立性对于企事业监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是内部审计的属性,没有了独立性就没有审计可言,没有了审计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监督了。作为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一般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是有其领导层发起并展开工作的。审计部门及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他们不参与其他部门或机构的其他活动。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审计工作是具有独立性的。然而,这种独立性只能说是相对的,因为内部审计单位机构毕竟是企事业单位自己内设的从属机构,放开手脚进行严格的审计也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这里所说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2、服务内向性。内部审计之所以存在,是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和控制,以更好地实现本机构服务的目标。内部审计需要做到认真的监督工作,能够给领导提供必要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同时也只需要对本单位的领导层负责。

  3、及时性和广泛性。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内部审核和管理操作需要以及活动或信息的一切事物的范围内进行审查和评估单位的,这必然就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单位。审计工作可以说是灵活有效的,因为审计工作的实施时间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在一次活动开始之前,或者结束之后,当然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进行审计工作也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地提供给企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以市场经济代替了原来的计划经济,在逐渐的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但企业内部审计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一)认识不足。

  在当前,在会计界以及理论界中,对于内部审计的了解有着诸多的不同点,所以导致很多企业都不能有效重视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认为内部审计与普通的内部控制没有太大的差异。同时,一些领导人员将内部审计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控制以及成本控制混为一谈,所以其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方面是完全不合格的。其对于审计控制执行力度方面更为混乱。

  (二)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是独立的,但是与其他的部门往往处于同一等级,这样就会因为利益或者人际关系的影响而使得内部审计无法完全实现,使得审计部门不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其次,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其最为主要的功能是监督,以总经理或者董事长的意志来对各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审计人员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将工作过多倾注在财务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审查上,并不会做出过多的评价和分析,更不会提出管理方面的相关建议。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是以财务审计方面的查漏补缺为主,所以其会将财务部门当作自己的“敌人”,进而在审计的过程中不能得到财务部门的配合,不仅给企业内部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产生相应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基础,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审计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职业化的审计人员成为一种新的发展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很多审计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即便有的企业有审计部门,但是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审计管理机制,进而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而且就大多审计人员而言,并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进而在审计风险发生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四)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我们很多国有企业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认为内部审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审计,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一些相应的检查。这就导致企业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没有充分的认识,进而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为此,内部审计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进而无法有效地去执行相应的内容。少数企业自私自利,工作的态度是不正确的,在审计过程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审计应有的作用。就企业的监督体系而言,一般都是由企业的内部人员担任,这就容易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进而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和审计人员的不足。为此,企业要想更好地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首先,必须要在思想上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有着高度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权限,对于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审计环境,才能够使内部审计有更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其次,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审计制度,但是并没有相应的执行监督方式。为此,企业要想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就要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并且这一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较高的权限,对于企业的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进行有效地控制,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提出相关的建议,统筹企业的发展。同时,应该以轮岗制度来规范企业审计人员,还可以聘请外部会计师来协助企业的审计,从而使审计师的独立性得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缺陷可以被克服。

  (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首先,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环境,是建立在控制环境基础上的,而人作为控制环境的主体,不仅是主要的执行者,还是审计管理机制的制定者和完善者。由此可见,对人的控制是建立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上的;其次,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因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紧密联系的。审计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可以使员工更好地了解审计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进而使审计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其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才能在具体的审计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为此,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以领导为主其他人员积极参与的学*管理机制,通过后期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进而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实现有效的监督,进而更好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建设。

  内部审计作为约束企业内部审计自我发展的重要制度,也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就必须在保持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同时,还要避免不相干的监管,保证审计时不受任何人的影响;其次还可以通过监督的形式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如在审计结果产生后,进行第一时间公布,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透明性,在提高内部审计执行力度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审计人员自身发展。而在企业全体人员的监督下,也可以有效预防错误的产生,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中意.浅析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及对策[J].财经界,2014(6).

  [2]侯彦波,张立焕.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

  [3]孔繁荣.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J].中小型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5).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2

  摘要:我们认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都是做好出口贸易活动的关键举措,其中所包含和展现的不仅仅是完整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及意识。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的实施状况认知切入,探究当前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中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的问题不足,通过分析茶叶出口贸易活动中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的价值作用,从而全面探究做好茶叶企业出口贸易的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茶叶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现代化思维

  客观地看,我国的茶叶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中小作坊转化而来的,除了少数企业为规模化的现代茶叶企业外,实际上,多数茶叶企业仍然是中小型茶叶企业,而其在具体参与国际出口贸易活动时,其往往会由于经营风险管理的不当,加上其参与出口贸易活动的经验相对薄弱,从而影响了茶叶企业参与整个国际贸易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是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时,所不可缺失的重要诉求。

  1当前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的实施状况

  随着当前社会大众对饮茶的健康认知不断成熟,如今在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进程中,出口贸易活动已经成为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不仅如此,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随着国际间贸易交往活动不断成熟,如今各国市场也更为开放,而这实际上就为整个出口贸易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尤其是很多国家能够以更为开发的姿态和理念来拥抱整个进出口贸易活动,从而大大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的出口贸易发展。对于茶叶产业的经营发展来说,其在当前有着成熟的市场认知和价值诉求,尤其是在全社会对茶叶认可的今天,围绕茶叶的国际进出口贸易格局实际上已经形成。细致化分析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我们看到其符合当前整个时代发展趋势,并且与茶叶产业的现代化经营之间有着重要关联。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才能更好适应整个出口贸易诉求,其需要的将不仅仅是充分考虑茶叶产品出口贸易活动开展的特点,同时也要针对具体的出口贸易活动,充分做好内部审计和风险防范工作。如果我们对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其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防控机制,这就大大影响和制约了茶叶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体系。结合整个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具体诉求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实际上也是其现代化经营思维的重要展现。当前国际贸易活动日趋成熟,无论是出口贸易量,还是参与出口贸易的企业数量都在大量上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受到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其面临的具体风险和挑战也在逐渐加大,尤其是在国家保护主义应用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多数企业具体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对于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企业来说,其只有严格参照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具体的法律规范,其能够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同时,适应出口贸易市场诉求,并且打造属于茶叶企业的出口战略,进而为企业发展谋取相应的优势。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在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中,出口贸易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未能将我国经营思维与世界经营诉求之间相关联,从而大大影响了茶叶出口贸易经营的价值与内涵。

  2当前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中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的问题不足

  在当前全球开放格局进一步构建,整个国际进出口贸易的热度大增。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参与出口贸易活动的茶叶企业,也大大增加。如何维护好其发展利益,确保其能够在参与出口贸易时,经济利益得到系统化的维护,这就成为当前茶叶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命题。因此,做好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就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在具体经营中,茶叶企业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而言,表现为:首先,审计人员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主体,也是增加企业价值的综合性活动。但是想要做好内部审计活动,其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也有着较高诉求,客观地看,在目前茶叶出口贸易活动中,其企业多为中小型茶叶企业,其参与贸易经营的水*相对较差,缺乏专业的审计人才和风险防范控制人才。在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化应用背景下,如今出口审计工作在开展时,需要充分注重结合这一时代模式,优化审计效果。其次,多数茶叶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审计机构。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当前诸多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中,其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仅水*较低,而且缺乏必要的权威认知,尤其是专业风险评估与企业内部评估之间的差距较大,甚至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难以确保其客观性和精准性。正是由于茶叶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水*相对有限,从而影响了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缺乏理性、科学的内部审计理念。实际上,当茶叶企业参与内部审计工作时,其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善的审计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从审计活动的价值出发,营造良好的审计意识。但是目前多数茶叶企业本身就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足够重视,从而就很难使得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融入实际。而从另外视角看,整个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经营时,其也未能构建系统化的风险控制体系。事实上,风险控制的基础是风险防范,尤其是要求茶叶企业自身能够将风险防范与自身经营活动的系统化实施相结合。客观地看,良好的风险防范控制是一种科学的经营思维,也是能够将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成本有效控制的途径。而做好风险防范活动,其中所包含的元素是多样化的,除了清晰化的风险把控机制外,还要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和策略。

  3做好茶叶企业出口贸易的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

  从茶叶出口贸易活动经营状况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的价值作用,其将是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做好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工作,将是自身经营成本有效把控,经营效益持续提升的关键和重点。就目前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时代诠释看,想要做好这一工作,就需要:首先必须充分注重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和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视。企业要完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才和风险防控队伍,尤其是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设置该体系。客观地看,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其中所包含和诠释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我们关注审计活动的各项内涵,同时也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控制常态化的意识。就目前茶叶企业所参与的出口贸易活动而言,其中所面临的风险是复杂多变的,除了法律风险外,合同风险、物流运输等等都存在风险。而相对于茶叶企业本身来说,其风险防控水*相对有限,所以,在做好内部审计及风险控制时,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弥补自身不足。其次,要注重设置风险防范应对机制,事先梳理风险,始终把控风险,事后总结问题,确保茶叶企业能够合理有效的应对其需要面对的各项风险问题。对于茶叶企业来说,要正面去应对其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不逃避、不迟疑,而在管理风险时,也要注重对内部岗位进行必要的职责细化,从而打造高水*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最后,要充分注重完善和优化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的管理体系,将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同企业自身的经营相结合,提高重视意识和投入力度。我们看到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实际上是一个产品营销占主导的企业,其风险始终存在,并且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之中。因此,想要有效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就必须注重利用各项元素,服务茶叶企业参与对外贸易。

  4结语

  就当前整个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的特点看,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定优势,尤其是在绿茶市场中,整个茶叶产品占有绝对性优势,而茶叶出口贸易也成为茶叶产业对外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茶叶产品对外贸易历史悠久,但是大多情况下,其使用的依旧是传统的经营思维,缺乏必要的现代化理念做铺垫和支撑,这就大大影响了茶叶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就说,多数茶叶企业在参与出口贸易活动时,其使用的更多是一种传统思维和理念,缺乏现代化元素的融入体系,其未能对整个风险防范控制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姜延书,何思浩.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及沪市上市公司经验证据[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3):219-222.

  [2]孔淑红,周甜甜.内部审计质量及其特征因素对外部审计费用的影响———来自深市主板的经验证据[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155-156.

  [3]王天凤,张珺.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11-113.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3

  一、相关概念

  在社会商业化日新月异,企业资本极度膨胀的今天,"内部控制"似乎成了一个时髦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要想解决本文重点……内部控制审计,就必须先将"内部控制"认识清楚,国外方面,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后,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中的AICPA(审计程序委员会)首次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设计及在资产保护,检验会计数据真实可靠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但如此定义让很多的审计人员比较疑惑,甚至到了20世纪末审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仍 然比较混 乱,直至美 国COSO分别在1992年和2004年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两个框架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详细界定,它们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员工为获得高效的经营活动、可靠的财务数据、遵循相关法规三个主要目标而实施的企业活动和保障过程.随后,我国*联合内控委员会在2008年6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全面概括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在整合coso委员会八要素内容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要素的框架,而本文结合高校案例着重于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叙述,所以引用《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内部控制的解释:本指南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保证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保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而制定与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保证措施和业务程序,本文中出现的内部控制即可以等同于指南中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解释,那么内部控制审计是什么?

  通俗的讲,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审计人员审查组织内部这五个要素,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其实,在《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将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解释为内部审计机构为了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其有效执行而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进行的了解、测试和评价活动,此处总结出内部控制审计"顶天"、"立地"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为下文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在开始着手本文的写作时,本人曾遇到过疑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中,内部控制风险是重点,还是单纯的审计风险是重点?作者想在此进行尝试,力求解决审计风险中囫囵吞枣的问题,寻求创新,首先,必须针对内部控制风险做出解释,才能更好的找到答案,内部控制风险是阻碍内部控制功能发挥、影响目标实现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失败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的总和,这样的因素很多,总体来讲可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大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内部环境方面: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置、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员工职业道德操守和工作能力;风险评估:包括管理层能否准确识别和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合理评估风险发生频率与破坏性;控制活动:包括内部不相容职务职责权限的划分、人力资源制度的运行;信息与沟通:包括有无畅通的沟通*台和渠道使上下互通信息;监督:包括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是否恰当、有无严格有效地监控、考核评价与监督体系等,一个企业要发挥内部控制功效,就必须从控制和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开始,其次,我们来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三、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识别。

  根据我国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将内部控制审计归纳为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指引中明确指出,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要同时实现下列目标:

  1、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

  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不难看出,以上两点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一些客观存在并影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因素也会导致最后的审计结果。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我将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归纳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

  (一)客观风险

  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因素很多,之前的研究一般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大要素进行分析。而我们在关注这五个要素的同时,也关注控制主体、执行主体以及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说这些客观因素包括:

  1、管理层经营水*与员工素质

  管理层经营能力与员工素质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情况,两者分别属于顶层设计与底层基础。在管理层方面应重点了解单位领导人在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和学历,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以及是否曾经涉嫌违反财经法规、是否有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可能等。也可以适当了解以前年度与管理层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作为对管理层经营水*了解的切入点,全面的深入企业内部。员工方面,他们是制度执行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决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因此,对于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审查过程中的行为与心理应该加以重视。例如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中,往往会出现工程量变化或者施工方案变化,但是各单位分管领导没有办理工程签证单,导致最后财务无法支付相关工程款的情况。同样的在财务审计过程中,报销环节出现的应报未报、虚假报销,不在报销范围反而得以报销的情况数不胜数。这些无不反映了工作人员工作水*欠缺以及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现状。

  2、行业背景与相关政策法规。

  作为审计工作初步业务活动后的进一步程序,审计人员应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这也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一个重要前提。了解重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经营理念及其目标等。只有做好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步才能保证整个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国家针对相关行业发布的政策法规也应该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测试企业有没有完成社会要求的能力,有没有抵御不确定外部因素、外部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随着"依法治校"的提出,各个高校单位设立章程,通过后方能拥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这些是大的背景,往小的方面深入,例如我校要求工程合同金额大于3万元就必须经过审计,职称评审费不得报销等类似的各项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详细了解。

  (二)主观风险

  审计风险由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两个关键要素组成,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实施过程中。风险评估是确认和分析实现企业营业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企业要完成目标就要积极地识别、分析相关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下一步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它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包括一系列控制活动,如预算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根据这些表述,我们可以将主观风险归纳为:

  1、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控制风险主要在于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两个环节,评估主体是审计人员,控制活动设计主体也是审计人员,因此我将内部控制风险归纳为主观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准则中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作了相关规定,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此识别相关风险并实施进一步的实质性程序,而除了规范性的步骤,审计人员在一些关键环节作出的专业判断才能体现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这些职业判断包括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确定重要性水*、确定实施实质性程序等,这些职业能力需要一方面说明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其控制环境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始终的动态过程,具有连续性;另外一方面说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决定着审计目标的完成,这种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主要是源于它取决于审计人员在独立判断的基础上设计的审计程序。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前面讲到审计风险包括内部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如果这两类风险关乎到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和审计人员的水*,那么职业道德风险就属于第三种独立风险,它是价值观风险,无论制度设计再完美,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环节做的再好,只要审计人员的道德偏离正轨,那么这次审计目标就难以完成,当然,这样的情况在高校中鲜有发生,因为这涉及到国家公务人员编制问题,编制一方面是优越之处,同时也是一种约束。

  四、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强化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

  任何企事业单位都已经过了肆意增长的时代,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实现由粗放增长向节约增长转变.要想实现这样的精细增长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坚决执行,抵御内外部的风险冲击,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人治,首先要提高管理层经营水*,从顶层框架入手,进行制度设计;其次,加强员工能力培养,增强价值认同感,打牢基础。由此,才能让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方,执行有力,协同提升".结合到高校情况,高校应该强化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出台考核标准,鼓励参加证书考试,定期组织校际专业岗位人员交流等。

  (二)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

  社会经济在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常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断进步,是自己具备新常态下的专业胜任能力。

  首先要具备怀疑能力,也就是风险意识,其次要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运用到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的重要控制环节,能够合理地确认重要性水*,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及实质性程序。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职业道德,保持专业性与独立性,让精神和灵魂超越眼前的利益与诱惑,确保审计质量。

  另外,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纳入年度计划,例如我校审计处就在加强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尝试,在工作年度之初制定全处学*计划,由领导制定起草学*内容,分章节交由每一个审计工作人员,安排在每个星期的学*会上进行讲授,分享学*心得。内部控制审计就像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但目前状况来看,这个紧箍咒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美国已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上升到立法层次,我国已然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S].

  [2]秦荣生.内部控制与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杨有红,王宏.内部控制审计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02)。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1)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3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1

  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五条规定,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以同时实现下列目标:

  1.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

  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考虑到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测试的共同点和区别,注册会计师可以做出以下安排:

  一是在适当的情况下,尽量对重要账户和列报的相关认定采用综合性方案。通过综合性方案中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证据以支持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的同时,如果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测试有效,也能够基于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相应调整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例如,当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决定)评估为低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不需要调整实质性程序的性质以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或者认为可以在期中而非期末实施某些审计程序,从而节省实施实质性程序所需的审计资源,更有效率地实现整合审计的目标。

  二是控制测试的时间安排尽量同时满足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具体包括,在确定测试某项控制运行涵盖的期间时,在内部控制审计所要求的“足够长的期间”和财务报表审计中所要求的“拟信赖的期间”中取其长者;同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控制测试的时间,给被审计单位留有整改的时间。此外,注册会计师在每年度的整合审计中需要针对所有重要账户和列报的每个相关认定获取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而不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第十四条提及的“每三年至少对控制测试一次”的方法(对自动化应用控制在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所采用的与基准相比较策略除外)。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2

  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的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所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即由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设计和运行的内部控制,以及用于保护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中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控制。具体而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方面的政策和程序:

  1.保存充分、适当的记录,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交易和事项;

  2.合理保证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3.合理保证收入和支出的发生以及资产的取得、使用或处置经过适当授权;

  4.合理保证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未经授权的、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以外的其他内部控制,属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考虑某一控制是否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键依据是控制目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那些与企业的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第十二条要求“企业应当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企业为此建立的定期对账及差异处理控制与其往来款项的存在、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等认定相关,属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第十一条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期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企业为达到最佳库存的经营目标而建立的对存货采购间隔时间进行监控的相关控制与经营效率效果相关,而不直接与财务报表的认定相关,属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当然,相当一部分的内部控制能够实现多种目标,主要与经营目标或合规性目标相关的控制可能同时也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因此,不能仅仅因为某一控制与经营目标或合规性目标相关而认定其属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特定控制在特定企业环境中的目标、性质及作用,根据职业判断考虑该控制在具体情况下是否属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考虑是融于其所采用的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过程中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选择拟测试的内部控制,其中包括从财务报表层次初步了解内部控制整体风险,识别、了解和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基于财务报表层次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了解潜在错报的来源,并识别企业用于应对这些错报或潜在错报的控制,然后选择拟测试的内部控制。基于自上而下的方法,注册会计师需要识别财务报表的重要账户和列报及其相关认定,以及与相关认定有关的业务流程中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环节。鉴于注册会计师识别的相关认定以及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环节均与财务报表相关,注册会计师针对这些错报或潜在错报来源识别的相应内部控制通常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3

  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同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规定,被审计单位认可并理解其责任,其中包括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责任,也是注册会计师接受或保持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前提之一。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各自独立、单方面利用”。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利用他人的工作”部分的具体要求,考虑利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工作(企业层面内部控制除外)。同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后,应当取得经企业签署的书面声明,声明企业没有利用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其结果作为自我评价的基础。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相互独立的,两者测试工作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并编制自我评价报告。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所选取测试的组成部分、控制活动和测试方法,可能与企业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选取纳入测试范围的组成部分、控制活动和测试方法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要求,运用职业判断,选取拟测试的组成部分和控制活动,并确定测试方法,无须受企业在自我评价中确定的测试工作的限制。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发表审计意见,并非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

  1.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相应减少可能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对此,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在每个年度的较早时期与管理层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包括自我评价的工作范围、工作方法、样本选取方法及样本规模等)进行沟通,并获取必要的管理层自我评价文档。如果管理层就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参加会议以及时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实际进展以及前期遇到的问题。上述步骤及获取的文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其内部控制审计的时间安排,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利用被审计单位的评价工作。

  2.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了解和测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层面控制。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企业层面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控制环境、对控制的监督这两项要素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将其包括在企业层面控制的范围进行考虑。

  3.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查阅从各种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包括企业本年度涉及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报告或类似报告,并评价这些报告中指出的控制缺陷。

  4.考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影响。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考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可能影响,包括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素的列报是否完整和恰当;如果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企业是否已经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对其进行了公允反映等。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2)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优选【五】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1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念与范围

  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以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基础,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及时性、经济性、有效性的过程。或者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在特定期限内,分析与判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缺陷并对这些缺陷进行评定,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与实践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学*。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包括: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非财务信息的全面审计。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错报发生的最有力工具。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增加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信心,而对企业做出投资决策。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分析

  鉴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应的基础理论及规范呈现出混乱的局面,企业经营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明显不足,审计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再适应复杂的经济环境,因此,审计弊端日渐凸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只对企业内部的经济问题进行检查,审计工作会影响内部的团结;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削弱了自身的权利,使企业失去了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干扰,使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审计过程流于形式,丧失了其在企业运营过程监督与管理的权威性。

  与国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相比较,我国审计体系不够健全、起步时间也比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内部控制相对薄弱,有关挪用、侵占或诈骗企业财产的行为亦屡见不鲜,企业所有者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致使企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陷入经营困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不断,已经有许多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流程的不合理,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失控。许多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控制在本职权利内,使其受自身控制,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不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人为控制、回避审计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明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导致企业内部监督不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受到企业内部利益的限制,当企业出现违规行为时,内部控制审计就会失效,最终引起审计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技能不足

  首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的限制,缺乏审计部门的专业指导。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缺少专业技能,许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从专业角度来说,专业化技术不精,审计过程会*惯性的用会计眼光、思路审视问题,使审计工作效能低下、审计质量不高,查处力度不到位,影响审计工作的深度发展。最后,内部控制审计刚刚起步,许多内容都比较新颖,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明显不足,理论与实务的把握程度不够。因此,协调审计工作差异,实现资源共享,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三)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不高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审计工作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事,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没有关系,也不需要配备专业的人员,因此,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自觉性不够,致使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薄弱。企业管理者对于各种管理服务缺少必要的理解,并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巨大潜力,只是片面的认为审计是对自己的工作找毛病,从心理上就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排斥,致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受到管理者权利的控制,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也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分析、评判问题,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进行违规操作时,内部控制审计更是无能为力,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使企业财务工作不能得到监控,为企业埋下经营隐患。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

  身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内部控制审计部门配置适宜的技术、资源及人力,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人员的地位,坚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框架,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审计机构,在审计部门与被审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力求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权限、责任,以书面形式形成规章,得到企业管理者及各部门的认可。审计部门需要及时汇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赢得管理者的信赖,确保审计权利可以有效执行。

  (二)提高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应积极倡导学*理念,在审计部门建立良好的学*氛围,部门之间定期进行业务交流,探索不同业务的.审计流程,鼓励审计人员从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深入思考面临的新问题、新环境、新形势,将每一个内部控制审计项目当成一门课题来研究与分析,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审计空间,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应以淡然*和心态尽其职能,不为利益所动。同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从交谈中找到审计线索,完成审计工作。

  (三)提高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更好的完成,一定要在企业内部改变观念,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利用自我评价的方式,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建立,通过对经营、财务状况的了解,及早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整改。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审计部门。协调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审计形象,通过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的快速发展,减少外部审计工作量及审计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及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增强内部控制审计法规的执行力度

  由于受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相关法规不够完善,对于企业内部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不强,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到位,加大了企业违规操作的概率,给企业带来了各种风险。许多审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与企业管理者相互勾结、铤而走险,出具虚假审计信息,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判断。所以,当前应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政策、法规,严格控制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具有真实性、完整性与独立性。

  总之,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高效运行,努力降低企业审计成本,使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2

  一、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研究

  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国内相对于国外而言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国外学者研究的较为全面。而我国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仅在某方面达成了共识,例如在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所要重视的自身控制方面,认为原因是内外因素共同促使的,既由于纳税人的因素,同时也由于税收行政以及立法方面的因素。对于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方面,部分学者认为要建立并且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以及控制体系,从而确保控制水*的提高,保障企业能够进行顺利的发展。还有学者则认为要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在内部控制方面建立一个预警体系,并且要在各个分析流程以及方法上进行综合性的运用,结合内外影响因素,利用各方面能够加以运用的资源对其进行税务风险评价,在税务风险的监控方面实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审阅和合理策划,从而实现零风险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完善程度。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并且有很多的企业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都不充分。根据对当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在认识方面、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的建设方面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二、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分析

  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根据这一内容可以对其原则进行研究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原则可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进行制定,下面主要对这些原则进行分析。首先就是牵制和授权的相关原则。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要求就是要能够在机构设置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对兼顾企业的运营效率。为了能够在公*以及公正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求内部控制的监督部门要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在这一组织过程中任何人都是受约束的,都是在内部控制之下的,而这一原则就是为了能够在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设计的时候在多个部门的基础上进行,并且部门之间是起到制约作用。而授权原则就是要在企业进行一些规章和手续的操作过程中,在相关的业务性质以及岗位的要求方面能够给予相关的任务以及职责的权限。在一定规定的基础上来对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人员实现权利以及责任等方面的统一,从而把责任人的权利以及义务得到有机的结合。另外就是全面合规的原则。企业的各层次以及过程当中要能够使得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得到全面的贯彻及实施。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在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内进行,而在过程上要能够从计划以及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以控制,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在税务风险上得以有效降低并控制,从而对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在对其控制体系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法律以及相关的法规,否则将会在企业的损失方面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M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该企业成立于1997年,其总部是位于沿海A省的N市,主要是以超市和百货零售作为主营业务,对一些中小城镇的连锁企业进行服务,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该企业的连锁店已经在各市得到遍及,已经向周边省份进行战略转入,现在该公司正全力准备上市。该企业集团虽然已经在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上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所涉及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还很欠缺。该企业集团在税务事项的处理方面虽然能够在大体上依照相关的税法规定来处理,但是在整个的税务管理以及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上意识比较淡薄,大局观念得不到很好的把握,在税务问题上不能有充分的重视,处理较为被动,并且在有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应对的链条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制度建设。具体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归纳。一方面是在税务的岗位设置方面不健全,该企业及其子公司在专门的税务岗位方面都没有进行人员设置,并且相关负责税务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安排,这一岗位主要是通过会计岗位的人员进行兼顾,例如报表会计负责申报企业所得税,成本会计负责申报营业税等。另一方面,岗位的轮换比较频繁,交接工作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对于上岗的人员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

  四、完善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1.关于企业的岗位设置

  通过以上对于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及其问题原因的分析,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考察以及对相关资料的解读下,对于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完善思路进行了如下探究。针对税务岗位没有完善设置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专门岗位的设置,对于有关税种数据的收集、税款计算和申报缴纳等工作进行全面负责。该企业还应该对税收法规安排专人进行收集,并详细的分析其内容及对本企业造成的影响,积极的督促企业子公司进行学*、运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税务风险。税务审核方面工作要加强重视,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审核,减少税务差错。

  2.关于企业的激励机制控制

  在涉税奖惩制度方面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灵活的制度,要能够把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有效结合,从而最大化的促进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该企业的子公司税务事项的管理上,要努力探索出一个较为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税务的事项要全面的涉及,流程环节要完善。子公司在遇到纳税评估的时候要及时向该企业集团反馈,而该企业集团要能够对于所反馈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共性问题方面要加强重视。

  五、结语

  本文主要就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概念以及特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而后结合实际案例对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在当前已经愈来愈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但是从当前这一领域的发展来看,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受到其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企业还应进一步努力,从实际出发,把巩固理论知识,全方面的进行思考,如此才能够把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得以有成效的建立起。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3

  一、目前国有以及国有控制企业控制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内审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监督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就目前情况来说,多数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由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标准不规范,各行其是,造成了监控主体的缺位,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目前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也是带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尽管内部控制在企业生产机构等各方面广泛引用,但是还是存在不足。*此年来,仍然发生很多案件,例如中石油以及银行等,都暴露了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存有严重的问题。据调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权力机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阶层的问题、对企业的风险意识以及对企业的全面评估预算、内部监督的执行力等相关内容都存在着不足。随着产业结构的改革,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开阔,企业内部特殊控制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企业存在的这此问题不容忽视。

  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简单的说,企业内部控制特殊的中心就是产权问题。当然,产权并不只是财产的所有权,其中还包括财产的管理权与使用权。在管理层方面,国企高层有董事会、高级经理,以及他们聘请的一此中层干部和员工。在这此复杂的关系中,拥有较高的财产支配权就会促使企业管理层利用一此手段骗取奖励的冲动,从而败坏道德。因此,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公司管治问题。它主要指由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股东、董事会以及经理组成的运行机制和制度的安排。简单的说,就是维护股东、公司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让公司能够正常的运行。它包括企业的人力管理阶层、权力机构的产生以及权力的分配等相关内容,这此都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

  2.权力机构的定位。在国企管理模式下,所采取的组织结构都是通过董事会以及最高经理管理层来实现的,然而他们都是在党委领导的决定下履行职能,因此,这此复杂的关系定位问题就出现了。例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时候,董事会、最高管理层以及党委会权力的分配就出现了差异。董事会受到党委会的制裁,权力变得削弱,这也是目前国企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明确权力的分配权,才能确定管理层对谁负责的问题。

  3.企业高管层权力复杂。就目前大多数企业,董事长身负两个职位,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样对公司经理层的管理监督也严重削弱了,使得经理层的权力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制衡。这种现象在大型企业表现的极为严重。迄今为止,母子公司的关系较为突出,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让企业的经营能力减弱,管理效率也大大降低了。

  4.人力资源的改革。企业内部控制主要以层层授权为基准,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与控制,这样的管理方式,往往忽视了高层管理自身的弊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没有时效性。因此,对企业高层管理采取的方式只能通过鼓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针对现在的国有控股而言,企业出现管理层与部分职工持股的现象。众所周知,国企是国家大型企业,关系着国家经济,一旦被国外的企业所垄断,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国有控股意味着保证国有资产的增高,并不意味着收购某个企业。

  5.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一个好的企业离不开管理,就目前企业来看,部分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内部控制问题。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鼓励员工举报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查分析,给予奖励。另一方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杜绝外来领导胜任企业高层管理的现象,尽量避免**领导的任命。

  四、国有及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总的来说,要想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其根本就是制度的建立。要想企业的各项制度都得到完善,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建立一项专门的制度。随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刚刚得到改进,在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有所需求。企业应该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完整与标准的运作流程,让企业得到更好的管理。众所周知,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不可分,要想内部控制得到完善,首先要分析目前的企业经营管理。针对大多数企业来讲,现有的内部控制在工作效率上不能得以体现,发挥不了内部控制的真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将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结合在一起,优化业务,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力

  目前,大多数国有及国有企业控股都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多数企业仅仅局限在内部的管理要求上,缺乏实际性的操作,企业内部的监督往往是形式,因此也不能根据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难以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然而大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不能形成有效的`投诉举报,对部分问题的出现不能及时汇报,因此监督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虽然部分国企有这样的负责人,也成立了纪检监察,但针对违纪行为,实名举报较少,整体上不能进行及时的调查处理。反反复复,日积月累,这此刁、的问题逐渐扩大,因此对企业的内部监督也就忽视了,不能发挥监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的监督执行力,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转变传统观念,深刻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改革,企业内部控制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对企业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领导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依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推进,从这个理念出发,切实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并且明确各个内部控制工作内容和重点。其次,国企管理者应该有较强的意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义化,将内部控制理念落实到每个管理者和员工的心中,并且贯穿整个经营运作流程,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此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众所周知,国企的生存与发展,代表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的提高。要想企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不容忽视。如今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为企业的风险以及经营目标提供了有利的举措。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中,要与企业自身相结合,进行有效的制度管理,对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才能发挥到极限,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4

  1.建立顶层设计、全员参与的内控管理体系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整体部署,内控机制建设更需要全员参与、分层管理。在日常工作当中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监督评价体系,做到定期对内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及时修订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动态控制,确保内控工作的实效。其次是明确控制重点,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最后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切实落实事前审核、事中复核、事后监督的各项措施和制度,增强管理者的风险管理能力,尽可能避免经济损失。

  2.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逐渐应用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利用专业管理软件,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科学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灵活地应用企业财务资源和现代化的财务测评系统,对企业内控工作进行科学化策划、灵活的监督以及全面的控制,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在内控管理工作上的科学、合理、优化配置。在控制方式趋向信息技术的集成和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和实施ERP等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要充分发挥ERP等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在执行业务流程的过程同步实现内部控制的过程,实现内控控制时时、在线控制的目标。

  3.与时俱进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

  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是无法分割、相辅相成的。从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问题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内控管理与国际先进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生产经营中要将强化内控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学*借鉴先进企业在内控建设、内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信条,不断优化内控运行环境。逐步形**人有动力自觉内控观念和积极性,不断推动企业内控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要建立顶层设计、全员参与的内控体系,其次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最后与时俱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不断增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能力,加强业务流程管控,强化运行监督,为企业规范、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5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它是企业为管理当局的需要,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制度和体系。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每一个企业制定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方针、措施等。

  2.程式定位原则

  企业应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做到职、责、权、利相结合。

  3. 有效性原则

  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对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按规定进行相应的惩处,并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原定的经营战略方针比较,出现薄弱环节应时修正并完善。

  4. 健全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测等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

  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种制度、方法和程序的自我调控体系。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法规制度控制,即企业以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为标准,对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控制。

  2.组织机构控制,指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3.人员素质控制,是指对企业职工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控制。

  4.职务分离控制,即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所形成的`控制。

  5.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各级人员只有经过授权批准,才能执行有关经济业务的控制。

  6.目标计划控制,指根据企业计划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7.内部会计控制,指通过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所进行的控制,它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8.财产管理控制,是指为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所进行的控制?。

  9.业务程序控制,是指通过制定标准程序和规范手续对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10.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或单位内部的专职机构及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借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缓,而且十分必要。

  三、目前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必然导致内部控制不完善。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较为严重。这说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低阶段,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还很模糊。

  2.控制活动存在问题。首先,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其次,信用控制漏洞较多。再次,投资控制比较薄弱。

  3.风险评估与管理存在问题。企业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企业都仅对可能存在风险的一项或几项业务进行了风险评估,企业很少定期对客户信用、财务管理、采购、销售、物流等管理活动都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没有贯穿到企业的所有业务、各个环节。

  4. 信息与沟通存在问题。信息与沟通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要素,内部控制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个环节需要改进等等,这些信息都需要流畅地传达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但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仅处在初始阶段。

  四、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完全完整,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规范企业的相关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下就如何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能,提出四方面的解决对策:

  1.增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其核心作用。其次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再次是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落实创造较好的人文环境。

  3.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同时是内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以消除影响内部控制的各种因素,也是落实内控的一个保证。

  4.建立落实机制。制度落实好坏,除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制约。需要建立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定期考核机制和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使内部控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以上所述的几点对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强化董事会的作用是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是手段,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是保证,建立落实机制是关键。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3)

——内部控制合同管理制度3篇

  为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公司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一律适用本制度。

  二、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合同管理,对于公司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都有积极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法人委托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切实执行本制度。各有关部门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公司以“重合同、守信誉”为核心的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的签订

  三、合同谈判须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不得一个人直接与对方谈判合同。

  四、签订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及有关规定。对外签订合同,除法定代表人外,必须是持有法人委托书的法人委托人,法人委托人必须对本企业负责。

  五、签约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情况。

  六、签订合同必须贯彻“*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和“价廉物美、择优签约”的原则。

  七、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一律采用书面格式,并必须采用统一合同文本。

  八、合同对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

  合同内容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1、部首部分,要注意写明双方的全称、签约时间和签约地点;

  2、正文部分:建设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期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产品合同应注明产品名称、技术标准和质量、数量、包装、运输方式及运费负担、交货期限、地点及验收方法、价格、违约责任等;

  3、结尾部分:注意双方都必须使用合同专用章,原则上不使用公章,严禁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注明合同有效期限。

  九、签订合同:除合同履行地在我方所在地外,签约时应力争协议合同由我方所在市人民法院管辖。

  十、任何人对外签订合同,都必须以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决不允许在签订合同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谋取私利,违者依法严惩。

  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审查批准

  十一、合同在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上报领导审查批准后,方能正式签订。

  十二、合同审批权限如下:

  1、一般情况下合同由董事长授权总经理审批。

  2、下列合同由董事长审批:

  标的超过50万元的;投资10万元以上的联营、合资、合作、涉外合同。

  3、标的超过公司资产1/3以上的合同由董事会审批。

  十三、合同原则上由部门负责人具体经办,拟订初稿后必须经分管副总经理审阅后按合同审批权限审批。重要合同必须经法律顾问审查。

  合同审查的要点是:

  1、合同的合法性。包括: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本制度规定。

  2、合同的严密性。包括:合同应具备的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明确;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

  3、合同的可行性。包括:当事人双方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件;预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合同非正常履行时可能受到的经济损失。

  十四、根据法律规定或实际需要,合同还应当或可以呈报上级主管机关鉴证、批准,或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或请公证处公证。

  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履行

  十五、合同依法成立,既具有法律约束力。一切与合同有关的部门、人员都必须本着“重合同、守信誉”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确保合同的实际履行或全面履行。

  十六、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应以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为准。没有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的,一般应以物资交清,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价款结清、无遗留交涉手续为准。

  十七、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随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否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变更、解除

  十八、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碰到困难的,首先应尽一切努力克服困难,尽力保障合同的履行。如实际履行或适当履行确有人力不可克服的困难而需变更,解除合同时,应在法律规定或合理期限内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

  十九、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解除合同的,应从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出发,从严控制。

  二十、变更、解除合同,必须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并应在公司内办理有关的手续。

  二十一、变更、解除合同的手续,应按本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执行。

  二十二、变更、解除合同,一律必需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电传等),口头形式一律无效。

  二十三、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在未达成或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履行。但特殊情况经双方一致同意的例外。

  二十四、因变更、解除合同而使当事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除法律允许免责任的以外,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

  二十五、以变更、解除合同为名,行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之实,损公肥私的,一经发现,从严惩处。

  合同纠纷的处理

  二十六、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与对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应按《合同法》等有关法规和本《制度》规定妥善处理。

  二十七、合同纠纷由有关业务部门与法律顾问负责处理,经办人对纠纷的处理必须具体负责到底。

  二十八、处理合同纠纷的原则是: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没规定的,以国家政策或合同条款为准。

  2、以双方协商解决为基本办法。纠纷发生后,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友好协商,在既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又不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3、因对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坚持原则,保障我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我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主动承担责任,并尽量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我方损失;因双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实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决。

  二十九、在处理纠纷时,应加强联系,及时通气,积极主动地做好应做的工作,不互相推诿、指责、埋怨,统一意见,统一行动,一致对外。

  三十、合同纠纷的提出,加上由我方与当事人协商处理纠纷的时间,应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并必须考虑有申请仲裁或起诉的足够的时间。

  三十一、凡由法律顾问处理的合同纠纷,有关部门必须主动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合同的文本(包括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以及与合同有关的附件、文书、传真、图表等;

  2、送货、提货、托运、验收、发票等有关凭证;

  3、货款的承付、托收凭证,有关财务帐目;

  4、产品的质量标准、封样、样品或鉴定报告;

  5、有关方违约的证据材料;

  6、其他与处理纠纷有关的材料。

  三十二、对于合同纠纷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签订书面协议,由双方代表签字并加盖双方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三十三、对双方已经签署的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书,上级主管机关或仲裁机关的调解书、仲裁书,在正式生效后,应复印若干份,分别送与对该纠纷处理及履行有关的部门收执,各部门应由专人负责该文书执行的了解或履行。

  三十四、对于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届满时没有执行上述文书中有关规定的,承办人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三十五、对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仲裁决定书或判决书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三十六、在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之前,有关部门应认真检查对方的执行情况,防止差错。执行中若达成和解协议的,应制作协议书并按协议书规定办理。

  三十七、合同纠纷处理或执行完毕的,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将有关资料汇总、归档,以备考。

  合同的管理

  三十八、本公司对合同实行二级管理、专业归口制度,法人委托书制度,基础管理制度。

  三十九、本公司合同管理具体是:

  公司由董事长授权总经理总负责,归口管理部门为财务部、办公室;副总经理归口管理房地产开发、建设合同;各部门具体负责各自授权范围内的合同谈判、拟稿及履行工作。

  四十、公司所有合同均由办公室统一登记编号、经办人签名后,按审批权限分别由董事长、总经理或其他书面授权人签署。

  四十一、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具体如下:

  1、建立合同档案;

  2、建立合同管理台帐;

  3、填写“合同情况月报表”。

  为了加强对外签订合同的管理,保证合同的合法有效,避免市场经济中的风险,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在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建设工程承包项目中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特制定本规定,希各公司严格遵照执行。

  一、签订合同前的准备

  1、公司经办人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营业执照、资质证明复印件进行核实,并了解其诚信、履约能力;对方是公民的,要求提供身份证及复印件进行核实。

  2、公司经办人请合同管理员在公司网络上下载打印有关合同文本底稿,并结合对方当事人提供的合同文本,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修改、确认合同条款。

  3、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名称、姓名和住所;

  〔2〕标的、数量;

  〔3〕质量、质量标准、异议期、质保期;

  〔4〕价款或者报酬;

  〔5〕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6〕违约责任;

  〔7〕解决争议的方法;一般情况下约定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4、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修订合同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对方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必须准确、清楚;

  〔2〕合同对标的的约定应明确无误。标的物的名称、型号、规格、品种、等级、花色、数量等要具体;对不易确定的无形财产(如商标、专利、技术秘密等)、劳务、工作成果等尽量描述准确明白。

  〔3〕质量:国家有强制牲标准的,首先必须按国家标准执行;其次按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执行;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当事人双方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质量标准。

  合同中必须约定质量保证期,一般不低于两年;国家、行业有规定的适用国家行业规定。

  合同中可以约定质量检验方法、质量异议期,质量异议期尽量延长时间,力争与质量保证期一致。

  〔4〕合同价款。在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修订合同时,合同的价款应得到公司核算员及有关公司领导的批准。

  〔5〕合同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应当具体明确。涉及到公司对外给付价款义务的,应参照公司财务规定执行,留有较充分的时间余地,尽量避免我公司违约。如因特殊情况,付款期限与公司财务规定不一的,应事先征求财务部门意见,可适当予以调整。

  〔6〕违约责任是保证合同履行的重要条款,在合同中一般采用定金、违约金、赔偿损失的责任形式,不应采用罚款的形式。

  合同中约定我公司违约责任的,可采用下列表述方式:

  a、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偿付违约金;

  b、赔偿对方实际经济损失;

  c、每天按合同总价款(或已付款额)万分之1。84偿付违约金;(依据银行长期贷款利率上浮30%计算)

  d、每天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逾期罚息计算违约金。

  〔7〕我公司是建设方主体,因苗木裁种、养护,或者室内装饰装璜,或者铺设路面、路牙、护栏等零星工程需雇佣劳务工人,我公司可与被雇佣人直接签订劳务用工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如我公司是承包方,除了签订上述劳务用工协议外,还可签订内部工程承包协议,以规避转包、分包的风险。

  〔8〕如我公司与外公司合作,决定用某方名义投标、承接建设工程,双方应签订联营协议。但联营协议中应回避挂靠、借用资质等违法表述,可采用互为母子公司等形式,防范可能的风险。

  5、经与对方当事人对合同主要内容协商一致后,经办人拟定正式合同文本底稿,交各公司合同管理员登记编号备查。

  各公司合同管理员应建立登记制度(登记簿登记或电脑登记均可),登记内容中应明确经办人或合同履行监督人。

  二、合同的审查批准和签订。

  6、各公司合同管理员将合同登记编号后,依次将合同文本底稿报送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集团公司法务室审核、审批。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合同底稿最终由董事长审批签发。

  7、各公司的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一部分的要求审核审批合同,并对其负责。

  8、公司法务室应当从法律的角度审核合同底稿,并提供法律建议,供各公司总经理参考。对一些明显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但在当前公司经营中又暂时无法避免的、可能无效的合同,法务室应从维护公司经济利益出发,审核合同时尽量做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避免或减少公司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或以一较小的风险来回避更大的风险。

  9、合同管理员对法务室审核合同中提出的法律建议,应报各公司总经理决定是否采纳、修改。

  10、合同底稿按程序审核审批定稿后,合同管理员将合同底稿交还经办人;经办人制作正式合同文本,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并将合同底稿交集团公司内勤存档备案。各公司合同管理员应留存一份合同复印件备查。

  三、合同的履行。

  11、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生效后,应由经办人或各公司总经理指定的专人负责监督合同的履行;在合同履行期间,经办人或合同履行监督人负有下列责任:

  〔1〕收集保管合同履行中形成的所有书面文字、来往信函等资料;并在此项工作换人负责时,在各公司合同管理员处办理合同材料交接手续;由合同管理人对更换经办人进行变更登记,未办变更登记手续的,经办人或接受人均可拒绝办理交接手续。

  〔2〕合同履行中发生违约行为或重大争议时,及时向各公司总经理汇报,并研究决定应对措施。

  〔3〕合同履行终结,应将合同和履行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材料按时间顺序装订成档案,交各公司合同管理员审核。

  12、公司财务部门对合同中的付款义务具有监督权和按合同付款的职责,尽可能地避免我公司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

  13、公司将设立档案室,指定专人兼管,负责接受和保管各公司合同管理员归档的合同档案。

  14、合同履行中,经办人或合同履行监督人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合同生效后,发现合同对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补充协议。

  (2)合同生效后,发现我公司对订立的合同有重大误解,或合同显失公*,或对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签订合同的,应在知道后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3)合同约定对方当事人应先履行而未履行的,我公司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合同约定双方应同时履行,对方未履行而要求我公司履行的,我公司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合同约定我公司应先履行的,但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b、转移财产、抽逃资金、逃避债务的,c、丧失商业信誉或者有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我公司可中止履行合同,并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对方提供担保时,我公司应恢复履行。

  (4)在合同履行期间,对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经我公司书面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我公司应按合同约定书面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并可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5)买卖合同约定检验期的,我公司是买受人的,应当在检验期内检验,并立即将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我公司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限内或者收到标的物后的两年内通知出卖人。对标的物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不适用两年的规定。

  (6)以样品作为买卖合同质量验收标准的,我公司当时不知道样品有隐蔽瑕疵,对方交付的标的物虽与样品相同,我公司仍可主张对方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同种物的通常标准。

  (7)勘察、设计合同,因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未按照期限提交勘察、设计文件拖延工期给我公司造成损失的,我公司可以要求勘察、设计人继续完善勘察、设计,减收或免收勘察、设计费并赔偿损失。

  (8)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之间签订的各类合同,也应严格按本规定执行。发生纠纷的,可由公司领导协商解决;最终可上报集团公司请求协调解决。

  (9)合同履行中与对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应准备完整的合同及履行资料和书面报告,向集团公司法务室咨询;法务室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地提供书面法律意见,为各公司领导决策服务。

  (10)合同履行中遇有紧急情形,需立即采取措施的,应向公司领导汇报后,邀请法务室人员参加会议,共同研究决定处理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劳动合同管理,促进依法履行劳动合同,保护公司与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公司办公室负责用人单位(部门)劳动政策法规的学*及贯彻落实情况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检查督促各单位(部门)依法建立劳动合同管理规定及配套措施,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劳动政策法规。

  第四条 劳动合同的订立、续签、变更、解除、终止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程序办理。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员工与用人单位(部门)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五条 用人单位(部门)应当遵循合法、公*、*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自用工之日起,配合公司办公室依法与员工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采用我市社保部门提供的格式样本。

  第六条 用人单位(部门)招用员工时要有具体的书面录用条件及客观的考核标准,并告知应聘者。

  第七条 用人单位招用员工时,应当如实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应聘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部门)还应查验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应聘者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应了解应聘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工作经历、劳动关系现状、社会保险缴纳情况、户籍、住址、档案状况、家庭婚姻状况、学历、健康状况、职业技能水*等信息。

  第八条 劳动合同应由员工本人签署,签字后并在签字处加印右手食指指印;公司办公室应验证员工签名与身份证相一致。劳动合同加盖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印章。

  《劳动合同书》一式二份,由公司及员工本人各保存一份。

  第九条 退休返聘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但应就其返聘期间有关报酬、福利待遇签订返聘协议。

  第十条 凡用人单位(部门)违反劳动合同签订规定,擅自用工,造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及发生赔偿等连带问题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与后果给予责任人处罚。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期限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部门)应在遵守国家劳动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生产经营特点和需要按下述原则与员工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保证管理、业务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

  (一)引进的高、中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等人才,可协商签订较长期限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不约定试用期。

  (二)主要生产、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可协商签订较长期限或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一般生产、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应订立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4)

——内部财务审计报告范文3篇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9月30日,为举办大运会投入的资金共计139.96亿元。资金来源包括深圳市及所辖各区财政110.65亿元,大运会执行局组织的市场开发、门票销售及捐赠等收入12.17亿元,企业资金投入17.14亿元。资金安排用于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44.90亿元,场馆建设支出75.20亿元,配套项目支出19.86亿元。

  (一)运行与保障支出情况。

  截至20xx年9月30日,根据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及其他国际赛事惯例,为确保赛事正常运行,已实际支付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44.90亿元,主要用于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竞赛组织、赛事服务、赛会志愿者、赛事保障等方面。其中:开闭幕式创意、组织及实施等支出3.37亿元;场馆通用物资及竞赛器材购置、赛事组织、测试赛等支出7.08亿元;火炬传递组织、服务、宣传与实施等费用0.43亿元;大运村设备和家具等物资购置、运动员及随行官员住宿餐饮、文化交流等服务支出2.86亿元;场馆安检设备租赁、检验检疫、海关查验、消防、安全保障等赛事保障支出8.53亿元;赛会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运行等支出1.45亿元;大运会主媒体中心运行、赛时电视转播、光缆租赁铺设及媒体服务等支出5.11亿元;大运会国内外宣传推广、会旗会徽会歌创作、校长论坛及大运会主题活动等支出5.41亿元;赛事交通保障、食品安全及医疗卫生等服务支出7.71亿元;2007年以来大运会组委会及其执行机构、各赛区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经费2.74亿元;赛事期间免费公交服务补贴0.21亿元。

  (二)场馆建设支出情况。

  本次大运会共使用63个场馆,其中:*投资新建、改(扩)建及临时搭建场馆61个,企业投资新建场馆1个,企业现有场馆1个。截至20xx年9月30日,*投资建设的61个场馆已基本完成决(结)算审计,项目计划总投资66.11亿元,实际支出58.06亿元。深圳湾体育中心是企业投资的新建场馆,尚未完成项目决算,但为体现大运会场馆建设支出的完整性,按本次大运会实际使用场馆分摊的项目概算17.14亿元计入大运会支出总额。以上两类合计,大运会场馆建设支出75.20亿元。

  (三)配套项目支出情况。

  经审计,与大运会赛事直接相关的配套设施、专项设备、场馆室外工程、场馆周边灯光与绿化工程等项目共26个,计划投资总额22.98亿元,实际支出19.86亿元。

  (四)大运会收入情况。

  经审计,截至20xx年9月30日,大运会收入合计12.17亿元,其中:市场开发收入11.29亿元,门票销售收入0.58亿元,参赛费等其他收入0.23亿元,捐助物资折价收入0.07亿元。大运会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除现金等价物赞助(VIK)和实物捐赠按计划使用外,其他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

  (五)重要事项组织及开支情况。

  1.开闭幕式情况。开闭幕式是大运会重要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深圳大运会青春、开放、创意、绿色四大特质,体现了“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办会理念。为实现“节约办大运”的目标,大运会成立了开闭幕式指挥部和资金监审小组,协调和监督开闭幕式的各项工作,保障了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共支出3.37亿元。

  2.火炬传递情况。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突出“青春梦想”和“低碳环保”,把火炬实体传递和网络虚拟传递相结合,是本届大运会的创新举措。网络虚拟火炬传递活动覆盖了90%的*各类高校,涉及一千七百多所海外高校,传递规模和社会反响俱佳。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支出0.43亿元。

  3.志愿者情况。深圳大运会志愿者分为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三类,其中:赛会志愿者2.2万人,城市志愿者25万人,社会志愿者100万人,分别服务于68个场馆U站、750个城市U站等地,倡导服务、团结的理念,展示文明、和谐的软实力。深圳大运会用于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运行等相关支出共计1.45亿元。

  4.惠民交通补贴情况。大运会期间,为体现“绿色大运”、“环保大运”,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深圳市推出了赛事观众、赛会志愿者等免费享用公共交通服务的政策。20xx年7月1日至8月31日,共有866万人次免费乘坐了地铁和公交车,市、区两级财政共补偿公共交通企业0.21亿元。

  5.资产处置情况。为确保大运会资产赛后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大运会总指挥部在赛事后期专门成立了赛后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大运会赛后资产采取清点、封存、调拨等处置措施,把行政事业单位新增的资产购置需求与处置工作结合起来,优先调拨大运会剩余资产,抵扣新增的采购预算。根据市财政委提供的资料,截至20xx年9月30日,已处置大运会资产517批次,处置资产价值4.67亿元。已处置资产中,直接抵扣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经费支出及学校和医院等单位开办费支出3.10亿元,其余1.57亿元资产留给各区相关场馆使用及捐赠给民政福利机构,做到了大运会资产物尽其用,避免了资产流失和闲置浪费。

  二、审计实施情况

  大运会审计分专项经费、工程建设两方面进行。一是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审计,主要审计大运会收入、赛事运行与保障支出等非建设类支出。二是场馆及配套项目建设审计,主要审计场馆建设和配套项目的建设支出。

  (一)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审计实施情况。

  自2009年起,深圳市审计局对大运会执行局开展每年一次的财务收支审计,跟踪监督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的使用与管理。20xx年3月至9月,按照《深圳市审计局关于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方案》,深圳市审计局组织市、区两级审计机关,共派出62个审计组,投入审计人员106名,累计工作量5568人天,先后对市、区使用大运会资金和物资的293个部门、单位和赛事运行团队等进行了审计,提出审计建议322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6项,移送处理6个问题。

  (二)场馆建设及配套项目审计实施情况。

  自20xx年起,深圳市审计局组织对大运会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其中:大运中心、主媒体中心等53个大运会建设项目由深圳市审计局直接进行审计,其余项目分别由项目所在地的区级审计机关按照市审计局统一部署进行审计。实施跟踪审计以来,全市审计机关共派出审计组160个,投入审计人员464人,累计工作量17050人天,核减金额*7亿元;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工程设计、招投标和投资控制等环节的各类问题,出具跟踪审计建议函等文书98份,提出审计建议317条,移送处理4个问题。

  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全程跟踪,突出重点,对大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支出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审计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此外,大运会尚有个别合同未执行完毕,少量工程项目未完成决算,赛后资产处置仍在进行,本次公告后审计机关将继续跟踪审计。

  三、审计评价

  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广东省委、省*的关心支持下,在深圳市委、市*的领导下,深圳大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践行“*主办、市场运作、全民参与、节约办会”的宗旨,大力推进场馆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世界展示深圳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成果,提升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弘扬特区精神,倡导绿色出行,为深圳城市和社会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精彩办赛事,精彩办城市,深圳大运会成就了“不一样的精彩”。

  (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运行与保障支出。

  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制定了大运会资金管理、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遵循,用制度管理”,为规范管理、节约使用大运会资金和物资建立了长效机制。预算执行方面,市、区各部门强化预算管理观念,遵循“节约办大运”的方针,遵守相关制度和纪律,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比预算下达数节约4.20亿元,支出规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此外,对赛事所需器材与物资采取“能借不租,能租不买”方式。经统计,大运会租赁支出3.93亿元,所租器材、物资的购置价格约15亿元,仅此一项相当于节约开支11亿元,同时大大减少了赛后资产处置的难度。

  (二)加强物资管理及赛后资产处置。

  确定了“谁购置、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原则,“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的管理要求,和“物尽其用,按需分配”的处置方针。赛后资产经必要的审批程序后,专用资产由单位和场馆留用,通用资产统一调配,责任清晰、措施得力、监督到位,赛后资产的盘点、处置和交接工作规范、有序,处置工作整体情况良好。

  (三)高度重视大运会场馆和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

  为统筹工程质量管理和进度协调,市*成立了场馆建设指挥部。相关建设单位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等管理,工程建设中未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获得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2个,钢结构金奖等其他奖项10个。部分临时使用的设施设备采用“以租代购”的方式,节约了投资,减少了赛后资产处置的成本。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合理,项目建设比总概算节约投资11.17亿元,其中大运中心项目节约5.36亿元。全部项目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了大运会运行要求。

  (四)通过“办赛事”促进“办城市”,加大民生投入。

  大运会在全市各区分别新建运动中心或体育场馆,将体育设施建造和未来城市发展相结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新建和改建13个体育运动场馆,深圳中学、第二高级中学等10所中学新建改建13个体育场馆,既满足大运会比赛的需要,也解决了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需求。通过承办大运会,改变了与深圳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并在大运会结束后迅速转化为全民体育活动场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部分项目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审计发现,部分项目在大运会专项经费支出时控制不严,存在无预算、超预算、超范围和标准支出等现象,累计金额1274.14万元;个别项目未按预算执行,有的直到赛后才开始启动。如:“网上采购统一*台扩容”项目申请经费130万元,直到20xx年12月才启动;交通监控设施清洗刷新项目申请经费500万元,到20xx年5月才进行招投标。

  对于上述问题,审计机关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责令调整账目,已追回资金71.83万元;要求有关单位向*门专项报告,由*门跟进处理。

  (二)部分项目未按规定实行集中采购,自行采购程序不规范。

  经审计,大运会非工程类采购项目共1450个。审计发现,部分项目违*采购有关规定,涉及项目62个,金额1132.18万元,其中:未按规定进行*集中采购或者采购方式不合规的项目6个,金额361.72万元;自行采购事项未经审批或者程序不规范的项目56个,金额770.46万元。

  此外,工程建设方面,大运中心项目部分前期费用未按规定招投标,涉及金额合计314.29万元。

  对于上述违反集中采购规定的采购项目,审计机关已移送*门处理,其中:大运中心项目部分前期费用未按规定招投标问题,*门已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其他项目正在调查处理中。

  (三)个别物资使用率较低,个别赞助资源配置不合理。

  审计发现,个别物资使用率较低,如:为帆船比赛项目购置油品74.55万元,实际使用8.94万元,使用率仅12.66%;购置比赛用子弹80万元,实际使用46.28万元,使用率57.85%。

  审计发现,个别赞助资源配置不合理,如:深圳航空公司向大运会赞助机票1500万元,但由于跨部门资源调配机制不健全,部分赛事保障单位并未使用过赞助机票,而在大运会专项经费中另行列支机票支出。截至20xx年9月30日,赞助机票还有364.30万元未使用。此外,*电信公司赞助的话费充值卡在赛后有262.44万元未使用,但大运会期间又专门安排了安保学警等大运会专项通讯费用200万元。

  对于上述问题,大运会赛后资产(物资)处置小组已采纳审计意见,分别做出妥善处置,剩余资源(物资)已得到安排使用,未造成资产损失。

  (四)部分项目建设管理不善,造成投资增加。

  审计发现,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原设计铸管工艺因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调整工艺后增加投资2000万元;部分钢铰支座通过设计复核后进行强化处理,增加返工、窝工费用544万元;精装修工程实施中,设计和材料选用的经济技术比选工作不充分,使用不经济的干拌砂浆,较常规湿拌砂浆增加费用约600万元。

  对于上述问题,有关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认真查找原因,健全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目前整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部分工程结算不实,偏差率超过5%。

  审计发现,星光大道试验段灯具采购及安装工程等7个单项工程送审金额4893.47万元,核减总额721.78万元,核减率14.75%;西部通道后海填海区深圳湾体育中心片区道路及周边提升工程项目Ⅰ标段工程送审金额10422.17万元,核减1009.62万元,核减率9.69%;深圳射击馆维修改造项目装修改造工程送审金额564.37万元,核减金额为43.78万元,核减率7.76%。

  对于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已移送建设主管部门处理,建设主管部门正在调查处理中。

  五、审计建议

  (一)认真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地举办大型活动、完善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举办第26届世界大*会,通过办赛事促进办城市,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和文明水*,弘扬了特区精神,增强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要及时总结举办本届大运会的组织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针对不足查找原因,完善制度,既为今后更好地举办大型活动提供参考,也为传承大运精神,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二)强化资金物资管理,提高资金物资使用效益。

  大运会在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要积极推广资金统筹、物资调度协调和预算细致管理等方面好的做法,不断拓宽资产使用和管理的思路。在今后的预算管理活动中,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采购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程序合规、手续齐全、约束到位,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

  (三)加强和完善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次大运会新建和扩建了一些体育场馆,快速提升了城市体育设施水*,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关部门要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认真研究场馆赛后运营机制,统筹规划场馆运营管理,全面实现场馆建设的预定目标。

  为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医院组织有关人员于2013年3月9日对医院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内部专项审计。具体情况如下:

  一、审计情况

  1、年末总收入285万元,全部为医疗收入。

  门诊收入231万元,其中:挂号收入3.1万元、诊察收入2.5万元、检查收入39.4万元、化验收入40.1万元、治疗收入53万元、收入药品92.9万元。

  住院收入51万元,其中:床位收入4.1万元、诊察收入1.8万元、检查收入5.2万元、化验收入1.7万元、治疗收入16万元、手术收入8.2万元、药品收入14万元。

  2、年末总支出267.4万元,其中:医疗业务成本31万元,其他支出23*万元。

  总支出中:人员经费122万元,其中:基本工资91万元、绩效工资31万元。

  3、年末总资产133.8万元。

  流动资产21.8万元,其中:货币资金10.5万元、应收帐款6.7万元、存货4.6万元。

  固定资产112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118.1万元、累计折旧6.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12万元。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133.8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16.2万元(应付帐款31.6万元、其他应付款84.6万元)、所有者权益17.6万元。

  未分配利润17.6万元。

  5、全年总诊疗人次数14367人,其中:门诊14152人、住院215人。

  6、全年药品采购入库合计金额89.1万元,全年购入设备3.2万元。

  二、审计评价

  审计结果表明,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能够较好地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管理,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5)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6篇

  在以企业为纽带的博弈各方中,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师对内控的鉴证能够释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得以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行动和自身的投资风险做出判断。20xx年沪深两个交易所分别颁布了针对上市公司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本文主要对沪市862家通过指定报纸和网站披露了20xx年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评价依据,第二、三部分通过对披露内控自我评价的公司和未披露内控自我评价的公司从四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控自我评价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提出相应建议。

  一、评价依据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程度。尽管20xx年年报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师审计报告时统一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尚未出台,但无论是*20xx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还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遵循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内部制度、合法授权使用和处置资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都是内部控制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因此,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大都将*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数据分析

  对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外界各利益相关者而言,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信息是了解企业公司治理与管理规范化程度、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措施;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能够使企业通过检测和反省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来持续提高内控系统与控制环境的藕合度,不断消除内部控制缺陷,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消除不利于内控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企业,至少要做到企业经营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内部规章、按合理的授权使用和处置资产、严格按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已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企业在内控自我评价过程中应该能够基于上述三个目标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的设计风险、运行风险以及设计或运行无效而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从而为上述三个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尽管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同时为实现包括战略实施、管理效率与效果在内的五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证券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的监管、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表审计基本上是基于上述三个目标进行的。有效的内控系统应该能够规避不利于上述目标实现的因素。因此,我们将上市公司未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和交易所的谴责、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未出现会计差错、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沪市862家上市公司20xx年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虽然比20xx年有所提高,但占比仍然比较低,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愿不强。但将披露自我评估报告与未披露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两类公司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金管理与资产使用的合规性、经营合法性方面均有显著不同。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就以上三个内部控制目标而言,披露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强。

  公司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保护自身经济资源,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可靠以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的降低各类风险的手段和过程,包括制定公司规章制度、配套相关流程、检查评价流程实施等贯穿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完整体系。

  公司在制定一系列公司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后,一般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检查评价,以检验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内控的检查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专项评价、综合评价等等多种形式,其中自我评价即为一种较为客观、有效的评价方式。穿行测试则是自我评价中自上而下、自始而终的一个评价工具。

  一、穿行测试的概述

  (一)穿行测试的概念

  穿行测试是由测试人员对公司某个时间段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某一特定交易自始至终的行为追踪,以检查和评价公司各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是否可行、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是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手段,也是内控自我评价中最真实、最全面、最客观的一种评价方法,因此可称为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的法宝。

  穿行测试较早用于审计,是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管控的一项审计程序。后来被公司作为检验手段用于公司内部管理。

  参与穿行测试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熟悉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在整个穿行测试过程中可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既是公司管理人员,又是生产线工人,裁判员、运动员于一身。测试人员在每一个环节上既要熟悉操作过程,同时又要进行分析和判断。但由于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时间和专业人员,大多数公司管理者并不持积极地态度,从而忽视了穿行测试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

  (二)穿行测试的方法

  穿行测试的对象既可针对单项交易过程,也可以针对公司整个生产经营,穿行测试没有约定俗成的方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营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测试的方法一般包括:询问、抽检、调阅、实地查看以及过程追踪等。

  二、装卸公司的穿行测试

  烟台港装卸公司主要从事化肥、煤炭、粮食等货物的港口装卸业务,其中化肥吞吐量占了50%左右,已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知名的化肥进出口作业码头公司。公司打造出精装化肥品牌,与公司保质保量的生产作业及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是分不开的。公司的领导及员工对内控工作极为重视,每年由内控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内控流程进行评价,其中穿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评价工具。在此,笔者把装卸公司在穿行测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不足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抓住主线,追根溯源。

  装卸公司作为生产单位,存在着两个关系到生产主线的流向:一个是货物流向,一个是票据流向。货随票走,票限货行,就像铁路的两条铁轨彼此没有冲突而又缺一不可。装卸公司的货物流向主要是指货物输运,可分为货物进港和货物出港。货物进港按照输运方式分为铁路集港(术语称之到重)、公路进港(术语称之市入)和水路进港(术语称之进口)。货物出港按照输运方式分为铁路出港、公路出港(术语称之市提)和水路出港(术语称之出口)。装卸公司目前主要的货类是化肥,化肥的装卸是以火车到重卸车及装船出口为主。

  因此,在本年度的穿行测试中,测试人员就以化肥作业为主,贯穿整个生产作业主线。首先,测试人员到公司调度室,按照生产组织管理流程的要求从货源计划开始,调阅了货源预控表、公司昼夜生产计划等相关业务报表,确定以某一条船的化肥直取装船出口的作业进行测试。本次测试的货物流向为到重卸车装船出口,分为车场、场船两个操作过程,涉及调度室、商务科、流机队、固机队以及装卸队等部门或作业单位。测试人员在旁听了调度室交班会和配工会之后,在调度室内勤处了解到化肥的'到重时间、作业安排、船舶到港、停泊泊位等信息,并取得了相关作业的工票号。

  (二)贴班测试,即时评价。

  测试人员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后,开始循着工票号进行贴班测试。根据作业安排,测试人员到商务科理货室,调取生产系统内由理货人员补充更新的工票号的理货信息。然后随着理货员到码头现场,查看化肥的卸车、运输、装船的作业情况。在现场,测试人员检查作业人员、作业机械是否按定点配工流程的要求按时到场开工;网络兜、篷布、垫皮等生产备品是否准备到位。化肥作业过程中,测试人员巡检各作业线的作业人员和作业机械是否按照货运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标准作业。每条化肥作业线完成后,作业单位通过生产系统分别将工票信息补录完整:比如商务科补录作业开完工时间、作业吨数、质量批注等信息;流机队补录机械台时、司机姓名等信息。最后,测试人员到作业票审核室对由此生成的作业票进行调阅,检查计件工人的工资核定是否正确、部门的考核是否到位。

  在数天的贴班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对照公司内控实施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采用抽检、询问等方式逐项检查、即时评价:比如抽检生产系统录入更新是否及时准确;相关台账是否齐全;到现场评价生产单位间各道工序的衔接是否紧密等等。

  (三)票据追踪,贯穿全线。

  该项作业的票据流向为办票提货计费结算。船舶靠泊化肥装船作业前,代理公司提交货物代理合同、港口作业单、单船收款单等相关资料和证明,货运室签章后即为办票,将有关票据发送至作业单位,作业单位据此票据以及代理公司提供的装船指令办理放货装船手续。作业完毕后货运室根据作业单位返还的相关单据进行计费,然后与代理公司进行结算。

  为测试票据在流转过程中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到重化肥卸车完毕后,测试人员到商务科中转室查阅了铁路运单、火车卸车台账等资料。装船完毕,作业票据由商务科仓库批注完整后递交到商务科货运室,货运室检查核对后进行计费结算。测试人员在货运室抽样检查单船收款单、港口作业合同、港口作业单和出入库汇总表等,调阅计费系统数据、报表以及对账资料,评价是否按照费收管理流程办理计费结算。

  至此,该化肥卸车装船作业过程的穿行测试结束。在整个穿行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对个别流程也进行了单项测试评价,如网络兜、篷布等生产备品的采购、管理、报废的内控流程。

  术有专攻,业有所长,测试人员分别从专业、非专业不同的角度对穿行测试所涉及的内控流程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未按照内控实施细则执行的情况,当场提出,区别对待。属于技术上的原因确需修改流程的则进行记录并组织相关单位讨论修订,而属于流程有效但未严格执行的违规操作则作为评价缺陷记录在案,并要求立即整改。

  装卸公司的穿行测试具有即时评价的特点。测试人员在确定测试目标时,为了得到真实的测试评价结果,会选定未来几日即将作业的生产任务作为目标,提前制定计划,即时追踪评价。测试人员将自己作为普通工作人员,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都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内控流程进行测试,这样才能发现流程设计缺陷或违规操作情况。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公司作业区域广、涉及单位多、时间跨度大、测试人员少。在以整个生产主线测试时,测试人员只能选择重点进行追踪测试,对于非重点则是事后评价或作为特定行为进行单独穿行测试,此处不再赘述。

  一、综述

  20xx年度内,在公司推行“基础管理年”、全面推进战略导向管理体系的背景下,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调整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改进了内部控制体系。

  (1)公司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公司已设立较为完善的组织控制架构,并制定了各层级之间的控制程序,保证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下达的指令能够被严格执行。明确界定各部门、岗位的目标、职责和权限,建立了相应的制衡和监督机制,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能。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

  公司已建立信息披露事务管理、招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投资管理、药品质量管理、内部审计、关联交易管理、行政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采购供应管理、担保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等专门管理制度。

  (3)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

  20xx年,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正式设立审计部,使内部审计职能从原董事会秘书处的职能中独立出来,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作为公司的战略监控工具,审计部除了开展内部控制、经济效益、经济责任以及财务状况审计外,还介入招投标管理、二级企业资本性支出、投资兼并前的尽职调查业预算完成情况等事项。目前审计部共六人,部长一人,审计师两人,审计员三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4)20xx年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所进行的重要活动、工作及成效

  20xx年6月,公司董事会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审计部开始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汇报工作,为公司保证内部控制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公司修订了《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招标管理制度》、《三九医药内部审计制度》,制定了《三九医药下属企业内部审计条例》、《三九医药下属企业管理办法》、《三九医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商标管理制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制度》、《公文管理制度》等制度。20xx年,随着资产债务重组的完成,逐步加强对二级公司的管理控制,健全二级公司董事会等治理机构,通过业务指导、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内部审计等工具来加强二级企业的管理。根据公司管理的需要,强化了内部审计职能。审计部进行了包括内控制度审计、资本性支出后续审计、清算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工程决算审计、拟收购项目尽职调查等多种类型的审计工作,涉及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共11家企业,审计项目12项。出具审计报告后,向各下属企业下发《落实审计意见通知书》,要求各下属企业严格按照审计建议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步骤、时间和责任人上报,以促进被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此外,审计部以参加现场会议、通讯方式等形式参与了公司本部及下属二级企业的各类项目招标共计58个项目,确保了招标程序的规范。

  二、重点控制活动

  一、公司控股子公司控制结构及持股比例表。

  二、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情况20xx年,根据《三九医药下属企业管理办法》,公司加强了对控股子公司在财务、投资、营销、供应、研发、人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控制,对下属企业生产和质检业务进行指导;通过委派董事、监事及重要高级管理人员的方式,对部分子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调整;统一对子公司经营责任人的薪酬管理,统一规范了各下属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标准,通过适当的方式对下属企业经营班子进行业绩考核。实现了对部分下属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初步建立了下属企业法律风险监控制度。

  三、公司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情况。

  公司制定了《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对关联方、关联关系、关联交易价格、关联交易的批准权限、关联交易的回避与决策程序、对控股股东的特别限制、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法律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了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订立的关联交易合同符合公*、公开、公正的原则。报告期内发生的关联交易,公司均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之后实施,不存在与《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公司章程》及其他规定不符的情况。

  四、公司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情况。

  公司制定了《担保管理制度》,对公司及下属企业对外担保应遵守的规定、信息披露、审批程序、担保合同的签署及管理、责任追究等作了明确规定;《公司章程》明确了担保事项的审批权限,上述规定已得到有效执行。20xx年度公司未新增对外担保事项,并积极寻求延续担保事项的解决方案,以控制对外担保风险。

  五、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情况。

  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按照《招股说明书》约定的使用计划进行,对已经变更的使用项目,公司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履行了审批及信息披露手续。报告期内,公司变更了部分募集资金使用项目,将该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新生产基地建设,该事项已于报告期内履行了相关审批及披露程序。

  六、公司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情况。

  公司制定了《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司对外投资的原则、程序、权限、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投资管理部门职责等作了明确规定。《公司章程》明确了对外投资的审批权限,上述规定已得到有效执行。

  七、公司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情况。

  公司已建立《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内部报告制度》,对*息披露和重大内部事项沟通进行全程控制。对照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有关规定,公司对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严格、有效,报告期内,未有违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和公司《重大事项内部报告制度》的情形发生。

  三、问题及整改计划

  一、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2)商标授权使用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二、整改计划:

  (1)公司已初步建立了对子公司的较为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对子公司的财务预算、投资决策、药品研发、市场营销、薪酬、绩效等进行管理或给与业务指导。为实现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公司在调整确定子公司的专业化定位后,仍需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通过对计划、物流、采购等的整合,全面实施供应链管理;继续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范围,以及加强对资本性支出的内部审计和法律风险的监控。

  (2)20xx年,公司向三九集团购入了“999”及三九系列商标,开始逐步规范商标授权使用。20xx年,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商标管理和行政保护,确定并实施三九医药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全面清理999系列商标授权使用状况,重新确定授权使用999商标产品目录,加强对子公司使用商标的管理。并通过司法途径打击商标专利侵权等不正当侵权行为。

  四、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总体评价

  公司已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活动基本涵盖了所有营运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等。上述内部控制体系及相关制度是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虽然仍存在一些不足,整体而言,公司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公司正在遵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进一步完善公司内控制度。

  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和风险防范能力。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有关内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包含五个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时,应围绕内部控制这五个基本要素,结合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二、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背景

  200x年,美国在安然事件后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包括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陈述并要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负责。200x年,*航油集团下属子公司-*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净资产仅为1.45亿美元,严重资不低债,最后不得不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财产保护。由此,社会投资人和民众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企业走向末路?实际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成立后不久便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控体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价。

  *作为中央所属企业的监管机构,一直以来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极为关注。尤其是20xx年,按照*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有关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xx]68号),要求各企业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加强评价与审计,促进内部控制持续改进与优化。同时要求各中央企业自20xx年开始,向*报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由此可见,不论从外部监管的角度,还是从企业自身内在管理要求来看,内控评价工作都已成为国有企业每年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三、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年来,国有企业通过实施内控评价工作,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对日常业务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整改,解决了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与薄弱环节,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的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推进程度、工作成果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领导层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正处于规模迅速扩张期,也就是所谓跑马圈地的时期,公司大部分的人力、财力倾注于跑项目、拿项目上。另一方面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在下大力气抓经营、抓效益。企业的领导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的企业领导层甚至认为,内控评价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意义不大,对内控评价工作的实质内涵缺乏正确理解,没有认识到内控评价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或许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将会赋予企业强有力的发展动力。

  2.内控建设相对滞后

  一些企业内控建设工作刚刚起步,内控体系还未建立健全,或已建立但未健全,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制度可能并未覆盖公司的全部重点业务,未形成统一的制度体系;有的企业虽然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但制度的有效性还存在问题,即使制度本身是有效的,但实际执行还有许多问题,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两层皮现象,制度定的是一套,实际执行是另一套。由此可见,部分企业在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内控建设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耳熟能详的万科公司,这家企业的内控建设已形成比较规范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两大特色上。一是制度规范化,万科的内部网站上有一个制度规范库,其制度主要是工作指引型的,告诉员工遇到问题如何操作。万科规范的制度体系使得公司内部很少出现繁琐的请示汇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二是流程优先,在制定每一项新制度前,首先要考虑流程的规范,在流程中充分考虑总部与地区公司、总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接,考虑最直接、有效的渠道,打破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刚性职能束缚。有了这样扎实的内控体系做基石,内控评价工作开展起来也就会有的放矢、水到渠成了。

  3.缺乏业务层面的积极参与

  目前大多数企业内控自评工作由内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未设立专职内控评价岗位,而是由内审人员兼职来做,其它部门的内控自评工作也是由部门人员兼职承担。企业大部分人员均初次接触这块业务,缺乏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由于对内控评价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业务层面操作人员未能积极参与到公司内控评价工作中来,只是被动接受这项工作。自评工作由全员参与最后演变成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其专业的局限性,对公司的重点业务并不能全面掌握与了解。因此,缺乏业务层面的积极参与,也会使内控自评工作脱离经营实际,流于形式。

  4.不同类型的企业未能有效实施具有自身特点的内控评价工作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以集团公司的形式存在,旗下管理几百家企业,这些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板块也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管理层级有的到了三级、四级,其中多数二级企业都是管理型公司,而三级、四级企业主要是生产型企业为主。

  集团公司在开展内控评价过程中,制定了统一的表格模版,例如内控评价工作底稿、内控缺陷认定表、内控缺陷汇总表等。集团公司下属所有企业都统一使用这种格式开展自评工作,认定内控缺陷。然而,下属企业在开展自评工作时,未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对表格进行适当调整,只是照搬现成的模板。在笔者看来,也许这套模板对管理型企业比较适用,而对生产型企业而言,就不一定是信手拈来可以用的。

  5.未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不失时机地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由单一的手工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模式转变,内控评价工作也不例外。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内审的信息化*台,实现了在线审计、信息共享等功能。但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内控评价工作的信息化渠道,内控评价工作单纯依赖手工编写、人工报送,致使内控评价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明显。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对策及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建立和健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实践中将不断得到改善和持续改进。从长远来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在国有企业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根据企业在开展内控自评工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内控评价工作进行了思考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内控评价工作的培训和宣贯,转变企业员工理念

  做好内部控制自评工作,需要一定的资源,如人力、时间成本等,因此,管理层经营观念的转变,以及强有力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公司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能够为内控评价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工作条件,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是保证内控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内控评价工作的宣贯,提高全体员工的认知与理解,提升业务人员操作能力,有利于内控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从另一角度来看,企业在开展内控评价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查找和发现内控缺陷,并组织实施整改,可以进一步补齐管理短板,提升管理水*。总之,内控评价工作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质量的改进和提升,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2.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奠定内控评价工作的坚实基础

  内控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企业应结合自身现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相应的内控目标。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内控体系,保证内控能够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相适应。另一方面,内控建设必须渗透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涵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才能保证内控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在内控体系构建完成后,企业对内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应建立常态化机制。

  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如果内控体系未建立或不健全,那么内控评价工作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换言之,内控体系建设是内控评价工作的根源所在。内控体系建设与内控评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环节,它的有效开展将促进内控体系建设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从而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与企业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对内控工作做出更全面的评价

  不同的企业在实施内控自评的过程中,有共性的东西,同时必然存在个性化差异的地方。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生产经营性质等因素,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对内控评价工作统一模板做细致的分析,找到与自身企业最适当的契合点,并对个别差异的地方做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只有细致入微地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才能更全面地发现内控中的缺陷,并对缺陷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和判断。

  4.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业务水*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依托信息化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台建设与时俱进,基本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其中内审信息*台建设日趋成熟,逐步建立起与现有的财务集中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的业务对接,实现远程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因此,在成熟的内审信息*台上,再增加一个内控评价子模块,通过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内控评价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公司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保护自身经济资源,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可靠以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的降低各类风险的手段和过程,包括制定公司规章制度、配套相关流程、检查评价流程实施等贯穿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完整体系。

  公司在制定一系列公司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后,一般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检查评价,以检验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内控的检查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专项评价、综合评价等等多种形式,其中自我评价即为一种较为客观、有效的评价方式。穿行测试则是自我评价中自上而下、自始而终的一个评价工具。

  一、穿行测试的概述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6)

——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 (菁华5篇)

  1、xxxx年,公司重点围绕“开展财务审计、经济合同审计、项目跟踪审计”等三个方面,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提高了公司管理水*和风险控制能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通过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控的审计,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

  监事会认为:公司现行的内部控制较为完整、合理及有效,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能够较好地保证公司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能够确保公司所属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报送及披露信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自制定以来,各项制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当然,这些内部控制制度虽已初步形成完善的体系,但随着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公司的内控制度还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并将在实际中得以有效的执行和实施。

  公司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相符。

  2、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配备齐全到位,保证了公司内部控制重点活动的执行及监督充分有效。

  3、xxxx年,公司未有违反深圳证券交易所《内部控制指引》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形发生。

  综上所述,监事会认为,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全面、真实、准确,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意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铁路投资迅速增长,同时铁路运输企业也迎来了更多新的风险。虽然,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铁路运输企业已逐渐建立了较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运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铁路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设计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系统的内部控制能使各部门、各岗位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地朝共同的目标努力。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各部门的制度缺乏系统性、衔接性,导致内部控制无法从整体上发挥作用;第二,设计的安排缺乏阶段性特点。相对于铁路总公司而言,铁路基层站段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和财权,而现有的制度设计在划分业务流程时,未考虑业务特点和复杂程度,导致内控设计不合理,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第三,缺少风险评估且职责未有效分配。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未与各部门在风险识别和控制方面进行意见交换,也未将相应的控制责任有效分配到相应的部门或岗位,单纯依靠*门制定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相关领导和职工的支持、参与,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缺乏系统性,内部控制工作集中在财务部门,同时领导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各部门缺乏重要的协作意识,使内部控制不能顺利执行;另一方面由于招聘渠道较窄,铁路运输企业不仅缺少高级专业人才,专业人才也较少,同时有些不具备专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专业人才的缺少不利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与执行,也阻碍了铁路的快速发展。

  (三)风险控制意识缺乏。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只注重安全、运输和日常事务的处理,而企业管理的风险被忽视,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意识缺乏,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抵抗能力不足,致使企业在经营中不重视长远发展,内部控制失去意义。

  (四)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绩效考评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一个有效可行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得到领导和员工的认可,才能顺利实施。原来铁路运输企业考评制度的制定是通过职工*的举手表决,出于各种原因,表决者表达的并不完全是自己的真实意愿,导致考评制度在执行时受到阻碍。此外,铁路运输企业采用的考评制度是原先*统一制定的,这与企业、部门的现实绩效以及过去的考评办法之间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从而影响绩效评估的效果。

  (五)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资金问题、合同问题等,完善的审计制度能及时发现项目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另一方面审计效果跟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关。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且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虽然有些部门已经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但是效果不是很显着,且参差不齐。

  二、改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改善内部控制设计,注重系统性、阶段性设计,构建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要将全员组织起来,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团队应由高层领导者带领,各部门负责人、专业咨询人员以及优秀的员工都应参与进来,保证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关键信息能及时反馈到内部控制建设团队,形成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在系统性的基础上,为了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阶段性,可将其分为几个阶段进行,使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

  构建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管理、分析、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能够降低企业面对风险的几率,实现企业目标。构建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应全面考虑整体风险,识别不同层面的不同风险和目标,制定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加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和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优化内部控制执行,保障内部控制顺利实施。优化内部控制执行,首先要提高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可以通过加强宣传,使管理者和员工清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和目标,明白自身参与对于内部控制执行的作用,从而加强其责任感,自觉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去。例如,通过将企业文化教育和内部控制理念结合起来,使内部控制理念同企业文化一样成为员工的导向,为内部控制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吸收更多高级专业人才,为内部控制提供保障。拓宽招聘渠道,除了现场招聘,可以采用网络招聘,针对不同的岗位分别招聘应届毕业生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这样,在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时效率会更高。

  (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铁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风险有经营、财务和资产等风险,通过对这些风险进行的分析,建立风险预测分析和应对系统。针对财务方面的风险,最直接的诱发原因主要包括建设过程中前期投入规划与风险预警不明,造成投资损失;运输过程中控制不力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增加支出。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减少人为控制,加强制度控制,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财务控制,建立良性的资金流转模式,从而有效地控制资金和债务风险,达到财务控制的目标,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地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识别内部执行的薄弱环节,加强此环节的控制,优化控制。

  (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力度。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障,铁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检测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监督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是对完善内部控制具有关键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应重视审计机构设置和机构健全性,合理提高审计工作的报告级次,招聘优秀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团队,为保证其独立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责,企业还应授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利,使审计部门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减少审计工作的阻力,使审计充分发挥作用。此外,还应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技能和方法的培训,使审计人员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做好审计工作。

  三、结语

  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铁路运输企业正常经营并提高经营效率的保证。铁路运输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针对性地设计有效的内控框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检验和改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能发挥其作用,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

  本人来公司已经将*1个月时间,对公司的运作、管理的风格、企业的各种问题和毛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此本人对企业的现状表示忧虑,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本人的工作责任感所驱使,提出这些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任何老板都不会承认自己能力的不足,也不会相信在这个自己一手建立的企业王国里,有谁比自己更有能耐,更有能力、魄力去改变形成已久的各种*惯和风格……所以,一般情况下,凡属有一定层次和素质较高的人员都知道:“要么去适应老板、适应企业,要么不能适应就只好走人。”如果谁想改变企业现状,改变老板观念和风格,那简直就是自寻烦恼、得不偿失!

  不过今天本人却感觉应该给 总写一些东西,或许 总又会说:“光提问题有什么用,要解决问题才行。”是的,只发现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要这些人干什么?可是,有些问题提出来是需要老板改变观念、改变方法才能解决的。在民营企业中,只有老板意识到要改或别人提出要改,而老板也愿意改并且亲自操持改革的情况下才可能改变和解决。我也相信我们老板也是想改变目前企业这种现状,只是觉得不知如何改,不知从那里下手改,什么时候来改的问题。由于公司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我个人的能力确实达不到,所以在此文中,我谈问题多,谈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有的问题实在是想不到解决的办法!

  一、 权力高度集中,导致中层“高度无能”

  万嘉公司目前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式领导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一旦形成且运行时间长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1、任何权力都集中在老板一个人手中,凡任何业务、事务、财务等企业每天都必须发生的工作和事情,都必须经过老板签字首肯才能为之,中层主管人员签字纯属走过场,因为他们所签发的任何文件和票据都还需要老板最后签名批准方可有效,这种做法必定会造成浪费时间,延误工作,推卸责任等问题的产生;而把老板陷进大量的事务之中,长此以往老板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企业更大的发展,怎么去设计、谋划企业的未来?

  2、权力高度集中,很容易让员工们怀疑中层管理者的权力和作用,因为什么大小事情都得由老板说了算,即使中层管理者决定了的工作和事情,到了老板那里,一旦通不过就什么也别想做了,这样很容易导致中层管理者不是积极主动工作,而是被动听老板差谴而已。而久而久之,员工们就对中层管理者所安排的工作和事情处在一种“该听还是不听”的困惑之中;

  3、由于中层管理者没有自己在工作中的指挥权、决定权和人事、开支等方面的调度支配权,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也就从不需要去动脑子、去想办法,一切都有老板来指挥和审批,时间一长这些中层管理者变成麻木无能,毫无主见的摆设。

  4、由于老板对中层管理者没有根据其工作范围和权限进行授权,而导致他们工作中没有责任感、没有紧迫感,出了什么事情,大不了被老板莫名其妙的训一顿后,任何经济责任和工作责任都可以不负,最后说起来还是老板的问题,要么是因老板没签字而耽误了(工作执行)时间……,要么是到处询价而耽误了(物料采购)时间……总之,一切问题都可以推给老板。

  二、 老板用人思想观念问题

  1、大多数私营企业的老板都存在一种狭隘的用人思想观念:“我花了钱请你来企业工作,那我就要知道你整天都在干什么?不然我的钱就给的很冤枉。”这种思想是一种典型的狭隘用人思想。任何企业里的人员结构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人员是“先知先觉”型的,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以思考、谋略、策划和领导、组织、指挥为主要工作内容,比如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总经理、副总经理、顾问等;第二个层面的人员是“后知后觉”型的,他们的工作是在先知先觉型的人员策划、领导、安排下,在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下,组织带领下属毫无怨言地、全力以赴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作好每一项既定工作和事情,他们是企业里的.中层管理者,比如部门经理、部门主管人员等;第三个层面的人员是“不知不觉”型,他们是在后知后觉型人员的安排、指挥下埋头工作,他们一般不能有别的想法和知觉,只要按照上面的意图做事就行,即使做错了,做坏了也与他没有任何关系,除非他没有按照上面的意图做。他们是企业里为数最多的生产、事务的直接作业人员。

  因此老板在用人思想观念问题的层面上搞清楚,企业所招进的人员到底是属于哪个层面的人员,然后才按照各个层面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工作职能和要求,否则,就可能因老板的狭隘用人思想观念而导致高级人才的流失,那将是企业最大的悲哀!

  2、由于民企狭隘的用人思想和观念,往往带着一种雇佣主和被雇佣者的色彩(老板和打工者),许多老板很容易对员工产生一种傲慢、冷酷、歧视的行为举止,这种现像是老板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最容易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尤其是高级人才的自尊心。老板要明白一个道理,公司任何员工都是在为企业创造效益,是在帮助老板赚更多的钱,老板应该对他们尊重、敬重和爱护,如果没有每一个员工的努力工作,那怎么会有企业的延续和发展?如果只靠老板自己或一小部分自己的亲信,能把企业做起来吗?所以老板要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存在价值,要想让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就必须礼贤下士地尊重员工所为企业提出的每一项意见和建议。

  三、 老板识人、用人问题

  1、企业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一个老板他可以不懂生产,不懂技术,甚至不懂销售,但他一定要懂得管人,因为企业的一切工作、事务都是靠人来操纵的。所以把人管好了,企业才能稳定地发展。那么如何管好人呢?

  如果想要管好人,那必须首先能识人,因为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人,你就无法知道他到底能干些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如果一个老板只是凭着自己一点直觉去了解人,那就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些错误往往在许多民营企业中屡见不鲜,因而也往往导致对人的才干上的错误判断,要么“高能低用”,要么“低能高用”,而这些行为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所以识人是关键,能识好人还要能用好人。有些企业老板他也能识人,但他就偏偏不按人才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品德的好坏去知人善用,而是非要搞什么“相互掣肘、内部制衡”,明明是“害群之马”,却偏偏委以重任;而对那些想为企业作些事情,有能力、有思想、品德高尚之优秀员工却经常“不屑一顾”甚至有意或无意地粗暴指责、伤害……企业的老板在用人方面要学会“一视同仁、恩威并施、宽严并举”,要在员工感情上舍得花些小钱,这也是留住人才的一条措施。但对明显的“害群之马”则要坚决清除毫不手软!

  2、企业的人文环境太差,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老板对员工用人、识人方面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员工不尊重的一种体现。一个人除了通过自己的技能、知识和劳动获取一份相应的报酬外,他还需要在生活上得到最基本的资源保障;在情感上得到企业和老板的关注;在人性和心理上还需要得到企业、老板的尊重!我们实际上要尊重企业里每一个员工的存在价值,因为企业里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靠人来完成,哪怕是打扫卫生的工作,它也需要由人来完成。所以,改善企业的人文环境、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配置合理的相关资源势在必行,而在这些方面,企业根本就不需要花很多钱就能改善的事情,一来能真正体现老板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想风格,二来又可以体现出企业文化建设和老板爱护员工、尊重员工的博大胸怀,同时也能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这确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为什么我们就不去考虑呢?

  四、 企业工作流程问题

  1、就目前公司的工作流程而言,可以用“烦琐”二字进行概括。我们每一项工作都要经过好几道人的签名、签字、核准、审批等繁杂手续才能完成,这本身就会给工作造成诸多问题,也会因此而延误许多时间。有些事情,既然有部门主管,就由他们来决定,只要在他们管辖范围内,有他们的签字批准就可以生效,为什么他们签字了老板还要再签名,而本来能很快解决的问题,就是因为要最后老板签字才能去做,而老板事情太多(像这样不多才怪)一时疏忽或忘了签字时,就有可能耽误事情或工作,到最后或什么时候又想起来时,已经是“时过境迁”再做已失去意义。

  2、在工作流程上公司不能将一些问题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区别处理,而下面从主管到员工都已麻木了,也根本就不去考虑这些问题,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是急事还是慢事都一概按“规矩”办,这样做到底是在维护老板的权威呢(有人认为签字就是权力的像征,而实际上签字则更多的是责任),还是为了避免产生责任?这种工作流程的设置看上去是为了避免出错,而实际上给企业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更可怕的是无形中造成对公司员工的一种不信任感,中层主管形同虚设,他们永远都不会有归宿感、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五、 老板授权问题

  1、集权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但权力高度集中则会导致下属没有任何责任,因为,权力就意味着责任,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小权力小责任,大权力大责任,没有权力也就没有责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所以老板在工作中没有授权,或授权不清晰、不明确,就会造成下属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不是推诿就是扯皮,最终追究起来时,责任反而都是老板的。所以授权问题是企业工作的重要问题,老板必须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要想下属都能承担责任,都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才干,那么你就必须授以相应的工作和管理权限,否则企业只会倒退不会进步!

  2、授权问题是一个观念问题,为什么公司最*遇到了这么多问题?这完全与我们这种高度集权管理模式有直接关系。现代民营企业都基本从过去那种高度集权管理模式进化到“集权领导,分权管理”的模式,他们已经知道“管理是靠发挥别人的才智为自己做好要做的各项工作”这个道理,为此,既然要别人为你做事,那就要给予别人为了做好这些事情相匹配的资源和权力,否则“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情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老板对这个问题想不通,那么一切工作只能是按现在这种状况维持,公司不会有大的起色。如果想改变,想做到合理授权,那就要真诚实意地拟订授权范围和授权对像。授权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我们要防止走两个极端,要么什么权也不给,哪怕一分钱也要经

  过老板批;要么就彻底放权,老板什么都不管,这些做法都是企业管理中的大忌。授权管理是在老板的控制范围内,给予适合被授权者工作职能范围内行使的领导、指挥、工作的权力;放权,则是权力转移,搞不好会造成权力使用者的权力欲望的膨胀而最终给企业带来灾难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六、 信息误导问题

  1、老板身边有很多制造信息、发布信息的人物,这严重左右着老板的思维和判断,有些人看起来是在关心企业、关心老板,但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是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有些人没有什么实际才干,只能做“一般工作”的这样一些员工,他们生怕哪一天老板注重别的员工而“冷落”了他们,所以他们就有事没事地制造和散布一些听起来好像是为老板着想,为公司着想的信息去影响老板,一来可以借老板之手打击那些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员工,二来可以让老板觉得自己对公司、对老板忠心。有时候老板也不去了解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一旦搞错了,激怒了被冤枉者而产生什么问题和后果时,那些个制造是非信息的人们则“退避三舍、缄口不语”,最后老板却成了矛盾的中心,时间长了,别人很容易在背后指责老板是一个没有涵养、胸怀狭小,爱听小人汇报的“庸人”,这样会严重损害老板在员工心目中的威望和人格魅力!这种问题如果长期继续下去是非常可怕的。

  2、老板为什么会对这些人的话就“信以为真”呢?难道老板就没有自己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人云亦云。如果真是这样,这就恰恰被人利用,那就说明这些人对老板的心理情况非常了解,而老板在没有对一些问题的真相了解之前就对某某人大加指责,甚至是无端的训斥,这样做会导致对人才身心严重的伤害,这就很可能因老板这种“莫名”的训斥、指责行为,而使那些真正有才干能为企业发展作些事情的优秀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那么万嘉将永远是那么几个跟随老板的“元老”,那他们永远只能做“死事”,对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起不到任何帮助,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退。

  七、 公司风气不正

  1、公司管理缺乏人性化,从工作环境到生活环境都让员工感到“糟糕”。公司绝大部分员工都对公司有极大的抱怨甚至是怨恨情绪,他们在公司工作也只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没有一个人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为什么到关键时刻就容易出问题?为什么部门主管安排的工作就可以慢慢做,甚至拖着不做?这还成什么体统!

  2、公司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打击、排挤,甚至为了达到目的而进行人生、人格攻击和诬陷;由于大家知道老板愿意听汇报,这就更加使一些“心怀叵测”之小人有机可乘,把工作汇报变成向老板打小报告的名正言顺的事情,而我们老板却觉得这很好,可以通过员工相互间的争斗而了却因员工太团结而给老板产生的威胁。如果是这种想法那就大错特错,这只能助长这种打小报告的不良行为的风气的加重,到头来搞得人人自危,还有谁会为企业干活?这个问题在咱们公司我还没怎么发现,但是我仍然将它作为一个问题写出来,以期对单总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提醒作用。

  3、老板*时看似凶严,但一旦真有什么事却一筹莫展,公司那么多问题,指望外来的几个人能激活公司,难道靠自己内部就不能让人员动起来吗?干工作得靠大多数。所以单总应该着力改造这批“老人”。坦白讲,这批人虽然能力不是很强,积极性虽然不是很高,但他们稳定性高,忠诚度高,应该找几个值得培养的人好好培养。

  八、 员工思想动态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7)

——安全风险控制应急预案 (菁华3篇)

  为有效预防我园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校园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控制食品中毒事故的危害,维护学校正常的保教秩序和园内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群众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教职员工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在获悉幼儿发生食品中毒事故后,组长和副组长立即赶赴现场,详细了解状况。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用心协助有关部门对幼儿进行救治、对造成中毒的原因进行调查,及时追踪了解中毒师生的状况及中毒原因,并立即逐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事故。

  定期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督查、总结、研讨,构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及时查漏补缺。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保教秩序。

  二、日常工作的开展

  1、完善制度。各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工作制度》、《上岗人员工作要求》、《食堂管理制度》等,悬挂于墙壁醒目处。

  2、强化督查。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

  3、落实职责。园长食品安全第一职责人,分管领导、食堂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

  4、加强教育。幼儿园要加强对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透过主题班会、板报等宣传形式,向教职员工、家长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常见食物性中毒的防治方法和应对措施等,要教育幼儿注意饮食安全,初步学会辨别食品的伪劣,教育幼儿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不吃霉变、过期的食物,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喝生水和劣质不卫生的饮料。要透过广泛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惯,提高自我保护潜力。

  三、具体的应急措施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学校食物中毒应急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1、用心组织抢救病人,尽可能按照就*、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催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病情严重的,及时送往上级医院妥善处理病人,并派人到医院守护病人,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2、立即向乡人民*、县教育局和县防疫站报告学生中毒状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主要症状、中毒的学生人数等,如果怀疑与投毒有关,还应向当地*部门报告。

  3、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学校应注意持续幼儿园的稳定,食物中毒应由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卫生监督部门确认,要严格控制消息发布渠道,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师生、家长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要安抚好中毒幼儿,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维护正常的保教秩序。

  4、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学生的食品,维持原有的生产状况。放入冷藏箱(柜)交调查人员,禁止继续食用和擅自销毁。追回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可能的中毒现场予以控制。

  5、在*门的专业人员到达后,配合专业人员收集可疑食品和中毒幼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等。同时介绍中毒的状况并开展现场调查。对剩余的食物予以暂时封存。待现场调查结束后,按照卫生专业人员要求进行现场消毒清洁处理。

  6、协助*门做好调查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四、注意事项

  ⑴稳定师生及家长的情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⑵如有个别家长来园探视,由学校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⑶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秩序和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工作。

  ⑷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疑似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医院诊治。

  ⑸迅速向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⑹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样工作,以备*门检验,若是校外食物所致,也要立即用心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⑺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⑻用心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为指导和规范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危害,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要以生命救助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学校后勤管理处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

  (三)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学校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指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四)分级负责,协调配合。食品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相关部门、系(院)部、食品经营单位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监管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果断控制事态发展,抢救伤员,减少损失,并及时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

  (五)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公布相关信息,发动全校师生参与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相关信息的公布必须经学校有关领导批准,统一发布,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散布、夸大事故,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影响。

  二、突发事件的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校园内所有食堂、超市,在食品加工、贮存、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的食源性疾患,饮用水污染事件,从校外流入校园内的食品造成的食源性疾患等,造成学校师生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后勤管理处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校纪委监察处、学工部、宣传部、保卫处、校医院及后勤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及饮食管理科相关人员组成。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主要职责: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为提高处置效率,迅速开展工作,根据事故处置环节要求,成立五个应急行动小组。各组的组成和主要职责如下:

  (一)综合协调组。由后勤管理处负责,主要职责是:综合事故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汇报事故动态,分析事故进展情况,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指示精神,协调其他各应急行动组、专家、专业救援队伍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做好对事故受害人的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

  (二)医疗救护组。由校医院负责,主要职责是:在事发后迅速组织和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救护、医院救治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制定医疗救治方案,实行首诊责任制,重症病人和普通病人分类管理,做好病人的接诊、治疗和转诊、转院等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三)安全保卫组。由保卫处负责,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人力保护现场、保留证据、维持秩序和疏导交通等工作;初步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以及污染造成的影响;在职责范围内按实际情况查封事故涉及的源头食品及其原料,及时控制污染扩散,并对潜在危害继续实施监控;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实时记录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工作情况,对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四)信息报送组。由宣传部负责,主要职责是实时记录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组织起草有关公告、通报、简报等文字材料,按规定向当地*及其他有关部门报送信息;统一信息发布和上报口径,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五)学生工作组。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主要职责是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涉事学生的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引导学生在事故发生后不恐慌、不擅自通过网络媒体散布不实言论扩大事态。

  四、信息监测和报告

  (一)信息监测

  学校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人员体系,由食堂、超市食品安全管理员和后勤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二是监测体系,对食堂超市开展日检、周检、月检等多层监督检查机制。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关,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对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的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分析,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并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必要时召开会议,研究防控措施。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对食品安全事故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报请学校同意后,发布食品安全事故预警信息。

  (二)信息报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学校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2、报告制度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报告,学校应立即调查处置,并及时向地方*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

  (2)报告范围

  对师生饮食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食品安全问题。

  (3)报告方式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学校分管领导报告;学校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属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省市有关部门上报。

  (4)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病亡人数、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可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和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

  (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事故原因分析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五、应急响应及程序

  (一)应急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由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按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进行处置。

  1、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及医疗机构等分管应急工作负责人立即前往事故现场,了解掌握事故的基本情况。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菁华3篇)(扩展8)

——建设工程类合同风险控制 (菁华3篇)

  1.施工合同风险主要因素预测、分析

  一是设备采购风险。本合同是该公司历史上第一次承揽设备采购,设备价款约*亿元,且业主提出1万元以上的设备由其选定。

  二是与民营企业合作的风险。2003年,该公司承揽一民营企业家投资的××电厂,至今欠工程款数百万、质保金数百万。本工程项目同样是由一民营企业家投资。

  三是合同法律风险。本工程目前还未经国家*核准。四是总价合同风险。

  2.施工合同风险评价及建议

  在专业人员进行的合同风险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该公司组织业内数名专家进行了风险评价,专家组给出了将设备采购调整出合同内容的建议,理由如下:一是在目前社会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将设备采购放入施工合同对该公司来说是弊大于利,即风险与预期利润不对称;

  二是该公司无设备采购承包的经历,在目前社会下进行设备采购业务的拓展,风险较大;

  三是对于建安工程总承包的风险,该公司有丰富的应对经验。

  该公司决策层在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后,采纳了专家组建议,随即组织专业人员与业主进行合同内容变更的谈判。

  3.施工合同风险的主要因素

  (1)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价格调整带来的价格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是经常波动的,如果合同中没有调价条款或调价条款太笼统,其中包含的因素不全或不能完全反映物价上涨的实际情况等,必然给承包方带来价格风险。

  (2)业主的资信风险。当前经济条件下,业主的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承包方对业主资信考察不足,盲目签订施工合同,就会造成由于业主资金不足、支付能力差,而以各种形式拖欠工程款的情形。

  (3)违反法律法规签订合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有的承包方为了生存不得不与业主签订“黑白合同”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实质上这种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合同,在产生了合同纠纷后,造成的损失无法得到弥补。

  (4)其他还有合同条款不严谨、分包风险、合同履行风险等等。

  4.施工合同风险的评价

  对于施工合同风险的评价,应当贯穿于合同谈判的始终,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及时分析合同风险因素及风险大小,从而采取对策,消除或降低合同风险。对于有以下因素的合同尤其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1)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而业主要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

  (2)业主仅给出初步设计文件,承包方在图纸不详细、不完备,工程量不准确、范围不清楚的情况下,或在合同中的工程变更赔偿条款对承包方很不利的情况下,业主要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

  (3)业主将编制标书时间压缩得很短,使承包方没有时间详细分析招标文件,或招标文件为外文,或采用施工单位不熟悉的合同条件等。

  (4)工程环境不确定因素多,而业主要求采用固定价格合同。

  (5)业主以往的信誉欠佳,有拖欠工程款的记录。

  5.施工合同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慎重参与工程投标,是合同风险防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议承包方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6.风险控制

  一是重视合同谈判,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这是控制风险的首要环节。作为一个诚信的施工企业,宁可少承包工程也不盲目签订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合同。

  二是加强合同管理。承包方要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在合同履行中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制定合理可行的奖罚制度,做到奖罚严明。在合同履行中,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管理、妥善安排、手续齐全、记录清楚,防止造成因差错引起合同纠纷,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三是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网络体系。网络体系应包括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

  6.1重视风险转移

  一是向业主索赔,这是施工单位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风险转移的方法。二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进行工程保险和担保。

  三是将分险大的分项工程分包出去,向分包商转移风险。

  四是与其他承包商组建联营体,共同承担风险。

  合理回避风险

  在承揽工程、合同签订前对工程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对于风险大的工程应及早放弃、予以回避。在合同执行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明显亏损,特别是企业难以承受的亏损,应根据合同规定,主动中止合同,避免承担更大的风险。

  回避风险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因为回避风险在避免损失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同时对企业的信誉也会造成损失,应慎重使用。

  6.2敢于利用风险

  风险利用是指把风险转为机遇,利用风险来盈利。

  在工程承包中,风险与利润总是并存的,回避所有的风险,则使企业失去了发展的机遇。在相同风险的条款下,只有敢于正视风险,迎接挑战,及时抓住一切机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在工程管理中,可利用的风险因素存在于政治、经济,提高抵御合同风险的能力

  在加强合同风险分析、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同时,最根本的还是应强化企业的管理,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的风险,规避合同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空间。 7 结 语

  合同风险分析、防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是与各方面的外部环境、内部实际的具体情况相联系的,我们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依靠科学的管理水*,集众之所长,避自之所短,才能合理转移风险、敢于利用风险。

  【内容提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有效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也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合同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经济目的,对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因此,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必须妥善解决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工程 合同管理 法律风险 合同分析 合同履行

  企业合同管理既是一种为了取得经营效益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的法律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内容完善、履行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防止财产流失、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中工程合同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工程合同管理重要环节分析

  我国法律要求,任何一项工程须有合同约束,即共同认可的书面协议以约束双方的.行为,从而保证交易安全。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主要有四个重要环节:规范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全过程跟踪、合同运行质量分析、科学的档案管理。注重合同的过程管理既是为防范企业自身风险,也是对工程进度、成本与质量的跟踪落实。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和工作效率,也必将能够引进更多的工程施工企业,扩大承包商的选择范围,真正做到择优选商,扩大竞争,降低经营成本,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1.规范合同的签订行为,保证合同本身合法有效

  “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是西方的一句谚语。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要求,工程建设施工,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如果合同签订不规范,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埋下风险隐患,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签订合同时,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并选用规范的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填写合同文本时还要注意下列事项:按照符合合同目的实现的要求填写,不出现缺项、落项;合同条款要条理清晰,语言准确,涉及企业利益方面的条款要认真核对;在合同签订时要避免在需有权人签字处出现代签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合同签订的有效性。

  2.对合同履行进行跟踪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无法预见的干扰,干扰可能来自业主方、设计方或合同本身的缺陷等,导致合同内容需不断补充,即“合同变更”。如果能够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将实际情况与合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在合同履行中的偏差,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降低发生合同纠纷的几率。特别是当因合同变更造成停工、返工、窝工时,要注意收集整理证据,以便索赔时有据可查。

  对合同实施状况进行跟踪,必须强化履约意识。要约一经承诺,即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行的情况,根据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适时运用撤销权、变更权和不安抗辩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违约行为要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即采取仲裁或诉讼手段,尽最大努力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3.合同运行质量分析

  工程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履行自己的合同责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随时查阅合同,加之合同条款繁多,条款之间的联系复杂,增加了企业对合同内容理解和掌握的难度,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合同进行细致分析和分解就显得极为重要。分析就是关注合同履行中的重点部分,评估工程建设各项活动的法律后果,并将措施和要求分解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工程施工的全程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4.科学规范的合同档案管理

  与其他合同相比,工程合同的资料复杂繁多,但部分组成相对固定,且有自成一体的解释顺序,若企业有科学规范的合同管理体系和档案管理系统,则可快速便捷地查询合同资料;相反,如果管理失范、混乱将导致查询无从下手或效率低下。所以企业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合同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种合同资料进行及时全面的收集整理,快速进入档案系统,包括合同相关的各种文件、会议记录、设计变更、来往信函、设计方的索赔报告及其他意见等。

  在工程合同管理的合同签订、履行跟踪、运行分析、资料归档四个环节中,以合同签订为重点,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化解经营风险;以履行跟踪与运行分析为切入点,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以合同归档管理为信息化建设的要点,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

  二、工程合同管理常见的问题

  1.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的合同谈判通常是以招投标方式进行的,招投标文件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在施工合同签订后,招投标文件的作用往往流于形式,使得施工合同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无法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的有关情况,许多签证及变更手续没有经过有效确认。同时还存在招投标文件中部分重要内容没有转到施工合同中,合同条款本身有缺陷,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分歧时,解释不清,推卸责任,不积极解决问题。

  2.合同变更事项多、随意性大。工程范围扩大、工程量增加、设计变更、设计失误、设计文件交付延迟、工期改变(包括推迟开工和提前或延迟竣工)、材料代用、设备材料供应延误等事项导致合同变更,且随意性大。

  3.履行迟延问题严重。一是设计图纸未及时下达,现场施工条件限制,交叉施工,互相牵制相互影响工期。二是基本建设过热,劳动力组织难度大,工人技术水*跟不上发展要求。目前,民工荒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可能会因劳动力不足而延误工期。三是施工方承担项目过多,施工组织不到位,劳动力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工期。

  4.合同资料管理不规范。合同文本分发管理不规范,发放记录不准确,合同文本及资料丢失,无法掌握准确的合同履行要求。

  三、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工程交底不清,工程设计不规范,施工准备不足,施工组织不科学,施工企业能力不足,自然环境影响。

  2.经济方面的风险。一是对设计图纸、工程质量、合同条款以及成本因素分析、研究不足,造成价格波动大。二是对国家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整以及物资市场价格变化给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分析、研究不足,给施工带来一定影响。

  3.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合同条款表述不完整,缺少担保、索赔、保险、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关键性条款;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或分包合同有漏洞,分包商违约;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发出错误指令;施工企

  业不执行项目管理制度、指挥错误等。

  4.违法违规的风险。发包方对施工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违反或规避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被追究法律责任。

  四、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 建立规范化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管理体系是以专业管理为核心,合同管理为纽带,科学有序地组织工程建设,其他相关环节紧密配合,分步把关。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是影响合同管理作用与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工程管理单位对合同的来龙去脉最为清楚,是管理体系的核心,反映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由工程管理单位详细掌握涉及到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合同变更的前因后果,一旦发生争议和纠纷,由其统一解释、协调,相关单位予以配合。

  2.规范合同签订,强化风险意识,划清风险界面,保障双方利益。将合同谈判与合同文本签订紧密结合,把招标文件中的重要内容转化为合同的条款。合同双方应强化合同风险意识,比如,固定总价合同并非承诺对价格绝对不作调整,施工企业依经验和驾驭建设工程施工的能力,在承担了一定风险后,将正常范围以外的风险在业主与自己之间进行合理分摊,建设单位应适当接受。当然这需要施工方与建设单位在合同中预先就允许调整物资、材料的种类、价格标准、调整幅度等作出明确约定。从根本上来说,采用固定价格合同时应考虑优先适用于履行周期短、物资材料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小型工程,此类工程价格变动的几率和幅度都会很低,建设单位与施工方由此而引发争议概率小,符合双方的利益。

  3.加强合同履行动态管理,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导致合同延迟履行,其中有业主方的原因,也有施工企业的原因。作为工程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合同基础管理工作,定期向合同管理部门提供合同履行报告,对各工程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归纳、整理。对于有关工期及设计变更的情况报合同管理部门备案,以便合同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合同的履行动态。由于施工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在质量、安全、技术、人员、物资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4.开展合同运行分析。对合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记录,搭建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其相互间能更及时地发现合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也为合同履行评价及对施工企业评价提供详实依据。

  5.规范分包合同管理。总包方负有协调和管理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对分包的工程要严格管理,督促分包商认真履行分包合同。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应将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工程款结算及支付的时间和方法明确、具体地纳入相应条款。

  6.工程管理单位建立合同清单台账,由其实行分发管理,由合同管理单位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任何一个企业从设立、存续、发展一直到解散,风险无处不在。风险中的法律风险也是如此伴随着企业存续的每个阶段。

  然而,我们在向企业提供诉讼、仲裁法律服务时,深深地感受到绝大多数企业很少在防范法律风险上下功夫,通常将律师、法律顾问当成消防员(代理打官司),要求他们完成“灭火”工作;而对于企业设立、合同签订、变更、履行以及解除、投融资、购并、员工聘用、解聘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等重要经营环节,不能主动邀请律师提前介入,结果出现这里刚“灭完火”,那边又“着了火”。如此一来,企业把精力不是放在经营和健康发展上,而是放在 疲于应对各类诉讼、仲裁案件上。

  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是施工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经理部的法律风险常常体现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以及劳动用工、劳务分包等各个方面。而贯穿在项目经理部承包经营活动始终的建筑工程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则主要是通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来确定的。由于建筑市场实行的是先定价后成交的期货交易,其远期交割的特性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因此,尽可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每个施工企业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 本部分包括三个问题: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分析和对策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由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不稳定性、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而决定的。 常见的建设工程合同风险分为三类:发包人(业主)资信的风险,外界环境的风险,工程本身涉及工程技术、工程承包价在履行中是赢利还是亏损、索赔和保险等方面的风险。

  1.发包人(业主)的资信风险:主要是指发包人能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包括发包人项目手续的合法性、业主能否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款,发包人是否是项目的真正业主以及发包人既往履约情况等等。

  2.外界环境的风险:实际是建设工程合同的客观风险,包括天灾人祸以及市场波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变化等。如钢材、商品混凝土、沥青等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国家政策和法律发生变化等影响项目顺利实施。这些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例如FIDIC条款规定工程变更在15%的合同金额的,承包商得不到补偿。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承包商须提出索赔意向通知等,因此,这类风险可归类为工程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时效风险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对承包人

  行使工程款优先权设置了一定限制的条件:(1)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2)建筑工程价款包括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不包括承包人因发包人违约所造成的损失;(3)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

  3.工程技术、经济索赔等方面的风险:

  主要源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中有关工程本身而产生的风险,如工程技术变更引发的工程量的变化,业主违约导致的经济索赔等。上述风险,业主常常会利用其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的便利条件,在合同中把相当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人。主要表现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不*衡的责权利条款,合同内缺少和有不完善的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条款,缺少因第三方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赔偿条款,缺少对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或发出错误指令的制约条款等。

  (二)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分析和对策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