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

日期:2022-11-10 00:00:00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1

  相同点:(1)自觉对比法继承了语法翻译法的“语法为纲”,在教学原则上都强调语法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都重视用学*者的母语进行讲解(2)重视学*者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

  不同点:(1)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语法翻译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自觉对比法盛行于苏联40年代以前。(2)理论基础:语法翻译法③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自觉对比法,苏联的教育学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技能-熟巧”三段论;语言学理论:语言-言语-语言;心理学理论基础:巴普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3)定义: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自觉对比法是在同母语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经过大量的反复练*,最终达到熟巧的一种教学方法。(4)教学方式:语法翻译法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着重词法与句法的讲解;对比翻译法主张外语教学必须理论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或规则先行,强调理解的模仿。(5)学*材料的选择:语法翻译法主张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而自觉对比法主张学*所学外语国家的文学著作,即典范的文学语言。(6)学*内容:语法翻译法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对语音练*和口头表达,尤其是听力和会话不做任何要求;自觉对比法主张先教文字,四会并举,反对听说领先。

  总结:自觉对比法由古典的语法翻译法脱胎而来,但它引进了对比这个概念,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翻译法。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2

  相同点:(1)都重视母语在教学中的使用(2)重视语法规则的学*

  不同点:(1)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语法翻译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认知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卡鲁尔 布鲁纳。(2)理论基础:语法翻译法③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认知法,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理论④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3)学*对象:语法翻译法没有什么限制,认知法探讨的是中学以上的成年人在本国的环境中学*外语的过程及其规律。(4)母语的使用:语法翻译法主张运用学*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存在过分依赖母语的缺陷,认知法主张恰当得利用母语,,同时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分析。(5)教学重点:语法翻译法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把翻译作为教学目标;认知法主张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反对机械模仿。(6)对待语言错误:语法翻译法将错误归咎于学*者没掌握好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认知法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的指导。(7)教学中心:认知法主张以学*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8)认知法主张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提供学*者在各种情景中使用外语的机会,这是语法翻译法所没有的。 总结:认知法是一种经过改革的现代语法翻译法,它把认知心理学理论、当代语言科学引进外语教学的方法体系,使之更加科学。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3

  相同点:(1)两者都排斥母语,主张用目的语教学,同时营造目的语的直接坏境,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2)重视口语教学,强调模仿练*

  不同点:(1)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直接法产生于19世纪末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力子、丹麦的叶斯珀森、英国的帕默、艾克斯利。视听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代表人物是古根汉。(2)理论基础:直接法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得母语的基本策略。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视听法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3)除了排斥母语外,视听法还排除文字为中介,认为过分依赖文字符号而减弱对语音、语调、节奏等语言表达的练*(4)相较于直接法通过动作解释词语,视听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坏境,通过语言和形象的结合,利于理解和记忆。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1)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短语 (菁华3篇)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短语1

  (一)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谓有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动词性谓语

  形容词性谓语

  名词性谓语

  (二)动宾短语(述宾短语)

  由动语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后是支配和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根据后面所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以分为

  名宾动词(体宾动词)吃 喝 拿

  谓宾动词 进行 打算 主张

  兼宾动词(名谓宾动词)指出 说

  (三)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面,修饰、限定后面的成份。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1、定中短语

  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有修饰关系。

  木头房子 新书 高高的个子

  绍兴黄酒 三只鸟 写字的桌子

  2、状中短语

  由状语和谓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有修饰关系。 热烈祝贺 激动地说 兴奋地回答

  已经结束 立刻动身 慢走

  (四)中补补语(述补短语)

  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后面,其间是补充关系。

  敲了三下 睡了半小时

  说清楚 洗干净

  跳上 拉下

  说得清楚 说不清楚

  喜欢极了 说不清楚

  气得脸都发青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五)联合补语

  由语法地位*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

  学校和工厂

  讨论并通过

  升学或就业

  积极而且热情

  (六)连谓短语

  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主谓、偏正、动宾、中补、联合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

  笑着说 躺着看书

  抽烟喝茶 分析研究

  喜欢看电影 反对做假

  疼得直哭 哭得头昏脑涨

  争论停止 *结束

  举手表决 骑马进城

  (七)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重叠而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任主谓短语的主语。

  请他进来

  派你去西安

  选班长做代表

  有人敲门

  典型的兼语短语的谓语动词往往带有使动性,如,请、派、选、催、劝、组织、号召、通知、鼓励、领导、阻止等。 辨析

  请他来

  希望他来

  1、动词本身有没有使动义。

  2、兼语短语中,前后动作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

  3、在动词后面有没有停顿。

  4、兼语短语可以针对动宾短语来提问。

  (八)同位短语

  同位短语前后所指成份所指内容相同,在句子中充当同一个句法成份,意义上构成复指关系。

  首都北京 京剧《空城计》

  春城昆明 宝岛台湾

  (九)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大门外 山坡前 世界上

  晚饭后 改革中 帮助下

  (十)量词短语

  是指数词或代词加上量词组成。例如:

  一次 一个 这本 那个

  (十一)介词短语

  是由介词跟跟附在其后的其他词语组合而成。

  用刀子 用大碗

  被老师 按客观规律 因为他

  (十一)“的”字短语

  由结构助词“的”附加在其他词语之后构成,主要作用是使谓词性成份转化为名词性成份。例如:

  红的 吃的 木头的

  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

  三列火车 感谢你 上街买菜

  他走了 学术会议 用毛笔

  三本 祖孙三代 进门脱鞋

  称他为歌迷 马上回来

  一种新式的炊具电磁炉

  长大 1999年那年 爬出去

  我们自己

  讨论:

  影响短语结构类型的因素

  1、词序

  历史悠久 悠久历史

  观点正确 正确观点

  讨论热烈 热烈讨论

  工作积极 积极工作

  转播中断 中断转播

  * 代表人民

  市场管理 管理市场

  2、虚词

  介词、助词等虚词可以和实词组合。虚词出现与否,出现哪个虚词,可以决定短语的类型。

  我妈妈 我妈妈的

  吃药 吃药的

  为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对于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

  后山的树林里 后山的树林

  他们的精明 他们精明

  温度的下降 温度下降

  3、成分类。

  短语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和短语,还可以是短语和短语。短语的构成成分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要得到短语的结构模式,就要确定短语构成成分的语法类别。

  名词+动词

  动词+名词

  形容词+名词

  名词+形容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短语2

  大短语中包含小短语,从而形成复杂短语。

  1、同类包含

  包含与自身结构关系性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 *与假恶丑 男女老少

  南开大学新图书馆

  万里长征老干部

  他学*努力

  讲得好极了

  2、异类包含

  包含与自身结构关系性质不同的句法结构

  好人好事

  你来我往

  读书写字

  看得见摸得着

  历史悠久的*

  开得飞快的车

  我的哥哥姐姐

  牡丹和玫瑰都开了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短语3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1、由词类不同形成的多义

  饭不热了

  自行车没有锁

  他爬过那座山

  2、结构关系不同形成的多义

  进口彩电

  文学语言

  奶油面包

  3、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多义

  一个学生的建议

  4、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都不同

  发现敌人的哨兵

  5、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多义

  鸡不吃了

  汽车运走了

  提拔团长

  6、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多义

  他在车厢上贴标语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2)

——对外汉语教学总结 (菁华3篇)

对外汉语教学总结1

  时光过得真快呀!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一学期来工作给了我很多磨练的机会,我也在迅速地成长着。本学期顺利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汉语教学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加强学*,提高业务水*: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才能维持教学的活力。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认真学*新的汉语教师用书,严格按照教师用书上的要求进行教学。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汉语知识,,我精心地进行备课,认真安排每一个汉语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理解教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和教学有关的资料,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

  二、具体教学工作:

  1、培养学生的说: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3、利用卡片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

  4、注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孩子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面对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我努力抓

  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攀登学*上有所进步。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2、教研方面,本学期加大了学*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攀登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本学期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收获不少。我们组长组织成员进行优质课评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间互相汲取经验,积极探讨,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课前大家集体钻研教材、集体探讨教法、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组内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及时反思手段,努力创设汉语情景,让这种汉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汉语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系到学生学*成绩的好坏。组长还组织教师积极学好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苦练教学基本功,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教师课前集体钻研教材、集体探讨教法、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努力创设汉语情景,提高学生学*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让这种英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了自己的汉语教学工作,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以后要更加努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对外汉语教学总结2

  时间如梭,来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已经四个月有余了。刚来的时候,觉得教外国人汉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走上教学岗位,才发现一切和自己的想象都不一样。对外汉语教学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话题,今天,我就谈一谈这短短的四个月以来从事对外汉语的心得。

  一、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我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因此,在汉语教学之初,并不要求老师把学生教得如何出色,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而是让学生先肯定老师,喜欢老师,愿意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持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教授学生汉语和*文化的同时,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他们的语言、风俗和文化。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经常运用在“游戏中识字”方法。我会把新的`生字、拼音和对应的泰语制成小卡片混合在一起。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把对应的拼音、生字和对应的泰语正确的组合到一起,比比哪一组学生组合的最快最好。之后让学生正确地朗读生字和泰文,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率。在他们掌握汉语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一定的泰语。学生愿意学,我在教学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累,做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所以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二、积极备课,因材施教。

  有人说*老师教外国人汉语还用备课吗?答案是:必须备课,而且必须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考虑到所有教学上的细节,在什么阶段用什么教学方法,出现问题用什么办法解决等等。我在给学生上课之前,会把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在大脑中梳理一遍,例如: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我准备提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如何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上课前必须准备的。同时,我会把这节课要用的教具都准备好,检查教具是否完好,以免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所以认真备课是每个老师上好汉语课的前提和保障。

  所谓的“因材施教”,我是这样理解的:对初学汉语的学生,我多数先领学生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自己读,随时纠正发音。适时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进步。然后用生字组词,老师先举例子,讲解所举例子的含义。再让学生组词,所组词语恰当的老师予以表扬,错误的当堂纠正,最后让学生用所组词语进行造句练*。这样由字组词,由词造句,便于初级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对有些汉语基础的学生,上课时候我经常是先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复*上节课的学*内容。这样一步步稳抓稳打,夯实学生的基础,利于学生以后的提高;对汉语水*较高的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用一点时间,讲一些他们关注的话题。比如,足球比赛、风景名胜、*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惯等等,这样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汉语听力及表达能力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对*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个月的汉语教学工作虽然很短,但是和这些外国学生在一起的日子里我过得很开心。我在教他们学*汉语,帮助他们了解*文化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泰国的语言和泰国的风俗文化。*文化博大精深,*的汉字也有着几千年的传承。怎么样教好汉语,尤其是教好外国人汉语,真的是一门教与学的艺术。对于这门教与学的艺术,还需要我们所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人员,不断的积累和完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外汉语教学总结3

  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注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下是这段时间教学的工作总结。

  历时两周的实*转眼间就结束了,在这两周的实*中,自己真的感悟很深,收获也很多,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对外汉语教学之实*感悟。首先,自己真得很感激师大国际交流学院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机会,也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通过这次实*,自己第一次真正地登上了讲台,第一次如此真实的亲切的感受到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其实,在实*之前,自己曾经很抵触实*,担心的因素也很多,担心外国留学生会不会不喜欢我们,因为毕竟我们还不是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我们打乱了他们正常的学*生活。还担心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态度如何,担心自己能不能驾驭课堂,能不能成功的讲课等等。但是当实*真正开始时,我的所有的顾虑都消失了。因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对我们很热情,很认真负责。我们开始跟着老师听了几节课,自己认真记听课笔记,认真总结老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认真学*老师驾驭课堂的灵活方法。老师也会很热情的告诉我们该如何讲课。听了几节课后,老师开始让我们讲课,我真的很感激老师能信任我们,能给我们讲课的机会。在讲课前,自己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准备教案,然后把教案拿给老师看,老师会很认真的帮我们批改教案,教我们该如何讲课。

  在即将讲课的前一天晚上,自己真的很紧张,因为毕竟是自己第一次上讲台,而且面对的是外国学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好,怕自己和学生不够互动,怕他们不肯接纳、配合自己。第二天就要讲课了,讲课前,指导老师对大家说:“今天由我们的实*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希望大家配合。”听到老师的这些话,自己心中真的很温暖,更多的是感激。当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跟大家四目相对时,开始真的是很紧张,但讲起课来,尤其是看到大家很友好的目光和微笑时,自己的担心真的完全消失了,而且同学们都很配合自己讲课,与自己互动。而且,当自己站在前面讲课时,老师会一直微笑着看着自己,并不时的点头给与自己肯定,每当自己紧张时,看着老师那鼓励的目光,自己顿时就会信心十足。而且,老师会很认真地很负责任地写听课记录,把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都会认真地记录下来,利用课间时间给自己指正。课间自己也会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当下课时学生会很礼貌的对我说“谢谢老师”,当听到这几个字时,自己真的很欣慰也很感动,心中感到很温暖。所以,我很感谢这些可爱的外国学生们能够接纳自己。

  在实*的这些天中,自己和外国留学生经常交流沟通,和他们相处的很融洽,自己也经常向老师请教,和老师探讨,老师也经常向我们传授教学的经验。自己真的感觉通过这次实*,使自己得到了励炼,感到这次实*真的很难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实*经历。但是,通过这次实*,也使自己总结了很多经验,发现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我感受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不扎实,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得弘扬*文化,所以必须对本国的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必须博学,还必须对外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感受到自己课堂教学还不够灵活,与同学们的互动还不够,自己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还有就是课堂用语不够丰富,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灵活。

  总之,通过这次实*,使自己真正地感受到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使自己更加喜欢这一职业,也坚定了自己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职业的目标和信心;同时,也使自己认清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日后会更加努力地完善、提高自我,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3)

——最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菁华3篇)

最对外汉语教学策略1

  语言学*,环境尤为重要。为了营造一个学*中文的良好氛围,我要求,无论是在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要求学生尝试用中文进行交流。

  从课前的师生用中文相互问好,到在课中的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一律用中文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表扬学生与提醒注意,我都严格遵循“使用规范中文”这一原则,同时我也用这一原则训练学生说完整的中文语句。针对学生表达的需要,我也有意识地营造中文氛围。如当学生要去喝水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比划喝水的动作。这时,我就教他

  说“我想喝水。”这个语句。强调“喝水”这个动作。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在不断强化过程中,他们的中文水*得到提高。

  营造中文环境还还需要让这些小留学生从内心喜爱*文化。针对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这一特点,每周我都会放一些中文动画片给学生观看。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也是训练他们听力的绝好机会。无论是看国产动画片,还是唱中文歌曲,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小留学生们慢慢够掌握*人说话的语调,对中文也慢慢产生兴趣。

  另外,教室布置也注重营造中文氛围。从整读音节,到基本词汇,到日常对话,到中华名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中文,学*中文,感受中文。

最对外汉语教学策略2

  语言学*,环境尤为重要。为了营造一个学*中文的良好氛围,我要求,无论是在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要求学生尝试用中文进行交流。

  从课前的师生用中文相互问好,到在课中的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一律用中文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表扬学生与提醒注意,我都严格遵循“使用规范中文”这一原则,同时我也用这一原则训练学生说完整的中文语句。针对学生表达的需要,我也有意识地营造中文氛围。如当学生要去喝水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比划喝水的动作。这时,我就教他

  说“我想喝水。”这个语句。强调“喝水”这个动作。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在不断强化过程中,他们的中文水*得到提高。

  营造中文环境还还需要让这些小留学生从内心喜爱*文化。针对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这一特点,每周我都会放一些中文动画片给学生观看。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也是训练他们听力的绝好机会。无论是看国产动画片,还是唱中文歌曲,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小留学生们慢慢够掌握*人说话的语调,对中文也慢慢产生兴趣。

  另外,教室布置也注重营造中文氛围。从整读音节,到基本词汇,到日常对话,到中华名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中文,学*中文,感受中文。

最对外汉语教学策略3

  中文学*有章可循。我就从中文基本句型入手,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小留学生尽快切入中文的听说读写。小学生接触到的基本句型有问句(包括疑问、反问、设问)、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几种。在教外国学生时,这些基本句型的运用对规范他们的中文表达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我整理了一些典型的中文句型,如:大卫在操场跑步。她爸爸是医生。树上有只小鸟。王英是哪个国家的人?你的班主任是王老师还是林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辩这些句型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句型的特点,并通过“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如:为了让学生掌握 “是” 字句,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用“是”

  字说话。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说出“我是学生。”“我不是坏孩子。” “你是国际班的学生吗?”“他真是个聪明的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又相机进行“有”字句训练。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他真好!”“我没有书包。”“你有哥哥吗?”就这样点点滴滴的训练,孩子们驾驭中文的能力日新月异。

  此外我还根据汉语的一些特点设计打乱句子,整理顺序进行句型训练。如:“花 美丽的 公园 一朵 有 ” 几个词让学生整理成几句话。肯定句:公园有一朵美丽的花。疑问句:公园有一朵美丽的花?然后请学生读出来,体会两句话表达意义的不同。通过这样一些练*学生逐渐掌握了汉语句形的基本特点。

  在课堂教学及在课外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句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学用结合。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运用汉语的*惯,我在班上设置了“加分表”,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获得积分,并可获得奖励。

  经过课堂内外句型的强化训练,不到一个学期,这些小留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汉语的基本句型。学生用汉语表达已不再困难,运用汉语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惯。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4)

——对外介绍*汉语 (菁华5篇)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把声调也看成音节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例如“汤、糖、躺、烫” 4个字的声母都是 [tʻ],韵母都是[aŋ](方括弧里是国际音标,表格里的国际音标省去括弧),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 4个不同的语素(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在书面上写成 4个不同的字。

  声母都是辅音。最复杂的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 3部分组成。韵尾有的是辅音,有的是元音。北京音的辅音声母有22个。介音有[i]、[u]、[y]3个。辅音韵尾有[n]和[ŋ],元音韵尾有[i]和[u]。在组成音节的声母、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 4部分里,只有主要元音不能没有,其余 3部分都不是必须出现的。这种情形可以从表 1音节的成分举的例字里看出来。北京话的声母见表 2北京话声母,北京话的韵母见表 3北京话韵母。

  以上说的是每个字单说时的声调。连读的时候,某些声调会发生变化。例如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会从原来的 214调变成35调,变得跟阳*调一样。此外,有些字连读时读得很短,并且失去了原来的声调。这种字调叫轻声,例如“石头”的“头”,“我们”的“们”。

  传统的注音方法是反切。反切用两个字来注一个字的音。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定被反切字的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定被反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例如:“耐,奴代切”,“奴”跟“耐”的声母相同,“代”跟“耐”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所以就用这两个字来注“耐”字的音。由于语音的演变,古代字书上的反切跟今音有的相合,例如上边举的“耐,奴代切”([n(ú+t)ài=nài])。有的不合。例如:“东,德红切”,“东”与反切下字“红”的声调不同。“蓬,薄红切”,“蓬”与反切上字“薄”的声母不同,与反切下字“红”的韵母也不同。

  1918年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字母是利用汉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这套字母把主要元音与韵尾合在一起用一个符号表示(例如:ㄠ=[au],ㄢ=[an],ㄤ=[aŋ]),体现了传统的声母韵母两分的精神。注音字母广泛流传,影响很大。台湾省一直沿用至今。

  声调是一个音节发音时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型式。北京话的声调有阴*、阳*、上声、去声 4种型式。如果把音高分成五度,北京的阴*是从五度到五度的*调,阳*是从三度到五度的升调,上声是从二度下降到一度再升到四度的曲折调,去声是从五度到一度的降调。关于北京话的声调见表(表4北京话声调)。

  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表2北京话声母、表3北京话韵母)。自1978年开始,*人名地名一律改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取代了威妥玛式等各种旧拼法。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情况复杂。下边把汉语方言粗分为官话和非官话两大类来说明。官话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南岸九江与镇江之间沿江地带以及湖北、四川、云南、贵州4省,包括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几个方言区。官话区域的面积占全国3/4,人口占全国2/3。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程度比较高。从哈尔滨到昆明,相距3000公里,两地的人通话没有多大困难。非官话方言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包括吴方言(江苏南部,浙江大部)、赣方言(江西大部)、湘方言(湖南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粤方言(广东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闽方言(福建,台湾,广东的潮州、汕头、海南地区)、客家方言(广东省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非官话区域比官话区域面积小,可是方言差别大,彼此一般不能通话,甚至在同一个方言区内部(例如浙南吴方言与苏南吴方言之间、福州话和厦门话之间),交谈都有困难。

  汉语方言之间语音上的差别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别最小。语音的差别在声母的繁简、辅音韵尾的多寡以及调类的区分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吴方言塞音声母有浊塞音[b、d、g]、不送气清塞音[p、t、k]和送气清塞音[pʻ、tʻ、kʻ ]3套,官话方言只有后2套。广州话辅音韵尾有[m、 n、ŋ、p、t、k]6个,苏州话只有[n、 ŋ、?]3个,北京话只有[n、ŋ]2个。广州话有阴*、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中阴入、阳入9个调类。北京话有阴*、阳*、上声、去声4个调类。烟台话*声不分阴阳,所以只有*声、上声、去声 3个调类,是声调系统最简单的方言之一。

  由于现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之间有相当整齐的对应关系,所以通常就用*、上、去、入等古调类的名称来标记现代方言调类。要注意的是方言的调类名称相同,并不表示调值相同。例如北京话的阳*是升调(35),天津话的阳*是高*调(55),而汉口话的阳*则是曲折调(214) 。

  上文说汉语方言语音的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的差别小。这是从大体上说的。从细处看,词汇和语法上相异之处也并不少。拿词汇来说,政治、文化、科学方面的词是全国性的,可是日常生活里用的词有许多是地方性的,因方言而异。拿语法来说,方言之间在词法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例如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形式、形容词的后缀、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以及名词后缀“子”和“儿”的表示方式(例如“儿”杭州话用成音节的语素表示,而广州话和温岭话用变调表示)等等在不同方言里有时有相当大的差别。

  方言之间句法上的差别可以举“把”字句和反复问句为例。“把”字句是官话区方言里十分重要的一种句式,可是粤方言和吴方言都没有这种句式。例如北京话用“把”字的句子(把衣服洗干净),广州话往往要用“动词+宾语”的说法(洗干净件衫)。在大部分官话方言里,反复问句的形式是“ V不V”(V代表动词,例如:去不去│认得不认得)。可是在某些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例如昆明话)以及一部分吴方言(例如苏州话)里,反复问句的形式是“可 V”(可去│可认得)。

  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一直相当大。在“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以前,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语的区别。以唐宋时代为例,当时人口里说的是白话。笔下写的是文言,即以先秦诸子和《左传》、《史记》等广泛传诵的名篇为范本的古文文体。这种情形往上大概可以推到两汉时期。往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孙中山1925年立的遗嘱就还是用文言写的。不过2000 年来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本身也在变化。仿古终归难以乱真,后世人模仿古语不可能不受当时口语的影响。有人指出韩愈的文章里就有明显的不合先秦语法的地方。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模仿先秦文和唐宋古文家的文章,结果当然更为驳杂。清末梁启超用一种浅显的文言文写政论文章。由于通俗易懂,风行一时,为报章杂志所广泛采用。目前台湾、香港以及海外中文报刊多数仍旧沿用这种文体。

  “五四”运动时期开展的文学革命提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主张。这场运动*卷全国,影响深远。短短几年之间,白话文学就站稳了脚跟。不过这种白话文学作品的语言并不是真正的口语,而是拿北方官话做底子,又受到明清白话小说相当大的影响,还带着不同程度的方言成分以及不少新兴词汇和欧化句法的混合的文体。鲁迅的作品可以作为这种文体的典型的代表。

  以上说的是文学作品 。至于新闻报道、 *文告、公文、商业合同、甚至私人信件,往往还是用的文言。这一方面是传统*惯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文言文有简括的优点。这种情形,就全国范围来说,一直延续到40年代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文言文才完全让位给白话文。除了打电报和有意拟古以外,没有人再写文言了。

  上文指出,现代书面汉语是包含许多不同层次的语言成分的混合体。无论从句法上或词汇上看都是如此。拿句法来说,书面语句式除了跟口语相同的那一部分之外,有的是从文言来的,后来渐渐融化在书面语里,成为书面语句式的一部分。例如“进行、加以、予以、给予”是书面语用得十分频繁的几个动词。这些动词原来的意义已经虚化,主要的功能是放在双音动词前边以适应句法和节奏上的要求。这种句法构造来源于文言。“进行”的前身是“行”(另行议处),“加以”的前身是“加”(严加管束),“予以”和“给予”的前身是“予”(不予追究)。在文言句法里,“行、加、予”前边必须跟一个单音副词配合,造成双音节构造,后边的动词也必须是双音节的。在现代书面语里,这几个动词都双音节化了,后边还是要求跟双音节的动词,语法上的制约是一脉相承的。

  现代书面语开始形成的时候,曾经从旧白话小说的语言里继承了一些句式。这个阶段现在已经结束。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遗迹。例如“在+处所词”的构造可以放在动词前头(“在台上坐着”),也可以放在动词后头(“坐在台上”)。在北京话里,前置的“在”用“跟”、用[āi] 或是 [tǎi],后置的“在”用[·tə],都不用“在”。用“在”的说法是从旧白话小说里继承下来的。

  有些书面语句式是受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等)的直接或间接(通过翻译作品)的影响产生的。在这方面可以举一个影响全部书面语句式的重要语法现象作为例证。上文曾经提到,汉语里主语和谓语关系松散。句子的主语往往可以不说出来。有些句子甚至根本没有主语。现代口语和古汉语都是如此。可是现代书面语要求句子在形式上都要有主语。如果没有,就会感到结构不完整,逻辑上不周密。这显然是受了印欧语的影响。

  书面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是双音词的比重大。书面语双音词除了从文言里继承下来的一部分以外,大都是19世纪末叶以来 100多年间新出现的。其中一部分是从日文转借过来的,另一部分是新造的。新创造的词大都是利用原有的语素 (书面上就是汉字) 造成的复合词。这种构词方式是能产的,生命力很强。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情况复杂。下边把汉语方言粗分为官话和非官话两大类来说明。官话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南岸九江与镇江之间沿江地带以及湖北、四川、云南、贵州4省,包括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几个方言区。官话区域的面积占全国3/4,人口占全国2/3。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程度比较高。从哈尔滨到昆明,相距3000公里,两地的人通话没有多大困难。非官话方言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包括吴方言(江苏南部,浙江大部)、赣方言(江西大部)、湘方言(湖南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粤方言(广东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闽方言(福建,台湾,广东的潮州、汕头、海南地区)、客家方言(广东省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非官话区域比官话区域面积小,可是方言差别大,彼此一般不能通话,甚至在同一个方言区内部(例如浙南吴方言与苏南吴方言之间、福州话和厦门话之间),交谈都有困难。

  汉语方言之间语音上的差别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别最小。语音的差别在声母的繁简、辅音韵尾的多寡以及调类的区分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吴方言塞音声母有浊塞音[b、d、g]、不送气清塞音[p、t、k]和送气清塞音[pʻ、tʻ、kʻ ]3套,官话方言只有后2套。广州话辅音韵尾有[m、 n、ŋ、p、t、k]6个,苏州话只有[n、 ŋ、?]3个,北京话只有[n、ŋ]2个。广州话有阴*、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中阴入、阳入9个调类。北京话有阴*、阳*、上声、去声4个调类。烟台话*声不分阴阳,所以只有*声、上声、去声 3个调类,是声调系统最简单的方言之一。

  由于现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之间有相当整齐的对应关系,所以通常就用*、上、去、入等古调类的名称来标记现代方言调类。要注意的是方言的调类名称相同,并不表示调值相同。例如北京话的阳*是升调(35),天津话的阳*是高*调(55),而汉口话的阳*则是曲折调(214) 。

  上文说汉语方言语音的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的差别小。这是从大体上说的。从细处看,词汇和语法上相异之处也并不少。拿词汇来说,政治、文化、科学方面的词是全国性的,可是日常生活里用的词有许多是地方性的,因方言而异。拿语法来说,方言之间在词法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例如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形式、形容词的后缀、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以及名词后缀“子”和“儿”的表示方式(例如“儿”杭州话用成音节的语素表示,而广州话和温岭话用变调表示)等等在不同方言里有时有相当大的差别。

  方言之间句法上的差别可以举“把”字句和反复问句为例。“把”字句是官话区方言里十分重要的一种句式,可是粤方言和吴方言都没有这种句式。例如北京话用“把”字的句子(把衣服洗干净),广州话往往要用“动词+宾语”的说法(洗干净件衫)。在大部分官话方言里,反复问句的形式是“ V不V”(V代表动词,例如:去不去│认得不认得)。可是在某些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例如昆明话)以及一部分吴方言(例如苏州话)里,反复问句的形式是“可 V”(可去│可认得)。

  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一直相当大。在“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以前,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语的区别。以唐宋时代为例,当时人口里说的是白话。笔下写的是文言,即以先秦诸子和《左传》、《史记》等广泛传诵的名篇为范本的古文文体。这种情形往上大概可以推到两汉时期。往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孙中山1925年立的遗嘱就还是用文言写的。不过2000 年来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本身也在变化。仿古终归难以乱真,后世人模仿古语不可能不受当时口语的影响。有人指出韩愈的文章里就有明显的不合先秦语法的地方。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模仿先秦文和唐宋古文家的文章,结果当然更为驳杂。清末梁启超用一种浅显的文言文写政论文章。由于通俗易懂,风行一时,为报章杂志所广泛采用。目前台湾、香港以及海外中文报刊多数仍旧沿用这种文体。

  “五四”运动时期开展的文学革命提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主张。这场运动*卷全国,影响深远。短短几年之间,白话文学就站稳了脚跟。不过这种白话文学作品的语言并不是真正的口语,而是拿北方官话做底子,又受到明清白话小说相当大的影响,还带着不同程度的方言成分以及不少新兴词汇和欧化句法的混合的文体。鲁迅的作品可以作为这种文体的典型的代表。

  以上说的是文学作品 。至于新闻报道、 *文告、公文、商业合同、甚至私人信件,往往还是用的文言。这一方面是传统*惯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文言文有简括的优点。这种情形,就全国范围来说,一直延续到40年代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文言文才完全让位给白话文。除了打电报和有意拟古以外,没有人再写文言了。

  上文指出,现代书面汉语是包含许多不同层次的语言成分的混合体。无论从句法上或词汇上看都是如此。拿句法来说,书面语句式除了跟口语相同的那一部分之外,有的是从文言来的,后来渐渐融化在书面语里,成为书面语句式的一部分。例如“进行、加以、予以、给予”是书面语用得十分频繁的几个动词。这些动词原来的意义已经虚化,主要的功能是放在双音动词前边以适应句法和节奏上的要求。这种句法构造来源于文言。“进行”的前身是“行”(另行议处),“加以”的前身是“加”(严加管束),“予以”和“给予”的前身是“予”(不予追究)。在文言句法里,“行、加、予”前边必须跟一个单音副词配合,造成双音节构造,后边的动词也必须是双音节的。在现代书面语里,这几个动词都双音节化了,后边还是要求跟双音节的动词,语法上的制约是一脉相承的。

  现代书面语开始形成的时候,曾经从旧白话小说的语言里继承了一些句式。这个阶段现在已经结束。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遗迹。例如“在+处所词”的构造可以放在动词前头(“在台上坐着”),也可以放在动词后头(“坐在台上”)。在北京话里,前置的“在”用“跟”、用[āi] 或是 [tǎi],后置的“在”用[·tə],都不用“在”。用“在”的说法是从旧白话小说里继承下来的。

  有些书面语句式是受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等)的直接或间接(通过翻译作品)的影响产生的。在这方面可以举一个影响全部书面语句式的重要语法现象作为例证。上文曾经提到,汉语里主语和谓语关系松散。句子的主语往往可以不说出来。有些句子甚至根本没有主语。现代口语和古汉语都是如此。可是现代书面语要求句子在形式上都要有主语。如果没有,就会感到结构不完整,逻辑上不周密。这显然是受了印欧语的影响。

  书面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是双音词的比重大。书面语双音词除了从文言里继承下来的一部分以外,大都是19世纪末叶以来 100多年间新出现的。其中一部分是从日文转借过来的,另一部分是新造的。新创造的词大都是利用原有的语素 (书面上就是汉字) 造成的复合词。这种构词方式是能产的,生命力很强。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5)

——古诗词吟诵教学法听课心得体会 (菁华3篇)

  11月14日,来自各地的小学语文老师汇聚到了浙江温州,享受一场小学语文教育的饕餮盛宴。而我也有幸得到这个宝贵的学*机会,带着一颗虔诚求教的心,赶赴这次盛会。

  经过两天半的学*,当真是不虚此行,收获也是满满。学*的时间虽短,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和精彩,在这两天半中,有特级教师王崧舟、薛法根、张祖庆等人的语文观摩课,有特级教师孙双金带来的古诗赏鉴课,有特级教师赵志祥、知名老师李丽带来的经典吟诵韵律课。两天半的学*中,赵志祥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说,但凡还有一点良心的语文老师,就不该再那么教孩子读古诗,该让孩子学会吟诵。

  吟诵,这个古代汉语诗文最主要的创作方式、唯一的诵读方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激发学*兴趣,促进记忆,接触真正的*传统音乐精神,聆听纯净、美好的声音,感受母语文化的魅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在日韩等国有很好的保存和普及,在国内却濒于失传。今日,吟诵在被学校教育抛弃了百年以后,又回来了。自从吟诵退出教育系统,就有一大批著名学者、教育家呼吁归来:唐文治、赵元任、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直至周有光、朱东润、赵朴初、南怀瑾、叶嘉莹……

  我以为吟诵的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想要真正重振*吟诵之传统,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诸实践,也就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惯。因为童幼年时的记忆力好,而且直感力强。也许有人以为学*古诗文是要通过讲解说明,使孩子们理解了古诗文的内容意义,然后才能教他们吟诵的。可是幼小的孩子们怎么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作家们的思想和感情呢?其实这种顾虑完全是不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孩子们不需要理解就能学*。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就曾提出一种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谓“渗透性”的学*法。

  根据文体不同,吟诵的方法、规则以及调子都有不同。从大的角度来说,文体可以分为诗和文两类。

  *体诗主要通过声律来构成音乐上的美。现在诗词专家发明了一些吟诵符号,能标注*仄的长短、高低,以横代表*,竖代表仄。*仄都有长短之分,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声是短音,用短横表示;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声较长,用中横表示;韵脚处的*声最长,用长横表示。仄声中上、去声比入声要长,以竖线表示,在吟诵的时候,竖线时长大致相当于短*的时长。入声最短,以“!”表示,因为入声属于仄声,所以“!”上部的竖线表示仄声,入声又比较重而重,所以“!”下部的点号可以表示重读和短读。

  听完实*老师方xx讲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我发现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幻灯片设计符合讲课内容,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讲课过程中能步步提示,帮助学生思考;能突出重点并讲清楚,使学生理解并容易掌握;课后作业具体,明确,应用。

  听课过程中,整堂课的气氛都很活跃,同学们都很愿意学*古诗,但课堂上也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

  1、一定要注重学**惯的养成。在课堂上不要单纯的讲课,要注意学生学**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地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既有利于养成学生们做笔记的*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惯。

  2、注意使用亲切的评价语言。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要做到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教学活动是很有帮助的。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会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初中青年诗歌教师听课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次活动为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机会,作为一名诗歌教师,我深受启发,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借鉴的东西,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在诗歌方面的一点听课感受:

  一、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诗歌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对诗歌学*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课前互动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课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较好的,课堂都比较成功,老师们大多数从自身的生活着手活跃课堂气氛,得学生们的喜欢。

  四、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

  我认为大多数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课程开始后,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再到对话讨论,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并且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语法重点,很多老师还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改变课本原有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距离,不断进步。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6)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师教案 (菁华3篇)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 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

  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4)练*: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

  (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

  (4)让学生对清淡的理解造句。

  10、“不如”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模拟一个情景:

  “Adam,这家餐馆不好吃,不如我们换一家吧”

  (3)根据上面的情景,向学生解释不如的意思是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4) 练*:造关于“不如”的句子,提醒学生前后提到的两个东西有好坏。

  11、“各”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在一张纸上写上1、2、3、4四个部分,然后撕开。然后向学生讲解各的意思是整体的每个个体,注意每一个都包括在内。

  (3)举例“各位学生,请注意!”,则三名学生每个人都要注意。

  12、“考虑”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展示一个情景对话:

  “Adam,我们今晚一起去吃饭好不好”

  “我考虑一下”

  (3)向学生提问考虑的意思,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Adam在想着要不要去” ,这个想的过程就是考虑。

  (4)让两个学生上讲台对话,要出现“考虑”这个词。

  (5)拓展:考虑和思考的区别

  13“餐巾”“芥兰”“菠菜”“鸡”的讲解

  (1)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 因为这些都是实体名词,简单进行图片展示。

  14、“广东”“四川”“湖南”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张各省划界的*地图

  (3)教师用教鞭指示出三个省份的位置。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7)

——对外汉语春节活动方案(精选五篇)

  教学目的:

  1、回忆春节里放鞭炮和烟花的情景,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激发小班幼儿向哥哥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姐学*的愿望,体验混龄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笔。

  大人们庆新年的图片以及歌曲磁带;课前排练大班孩子表演歌曲《新年好》。

  教学建议:

  1、看图片讨论:大人们怎样庆祝新年的到来?

  2、欣赏大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班哥哥姐姐表演的歌曲《新年好》(英文)。

  3、跟大班哥哥姐姐学唱歌曲《新年好》(英文)。采用“一帮一”形式学唱。

  4、为歌曲编配动作,随音乐载歌载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主题。

  1、春节里你们在家里有没有放鞭炮和烟花呀?你们放的鞭炮和烟花是怎么样的呀?是在什么地方放的呢?

  2、那你们能不能把你们放鞭炮、烟花时的情景画出来呢?

  二、幼儿尝试画。现在我请你们把自己放鞭炮、烟花时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的情景画出来好吗?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欣赏作品。给同伴介绍作品的内容。

  四、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出来。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

  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

  1、学*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

  (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三、再读课文,自主了解*俗

  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俗。时间/风俗*惯/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

  (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

  (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

  (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

  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

  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

  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

  2.选择学*,体会写法。

  (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

  (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

  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

  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

  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老北京的春节*俗与闽南的春节*俗有什么不同呢?

  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

  (1)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俗。

  (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现风俗特点

  [教学反思]

  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学*过程,在快速默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有选择的深入品读中体会写法,在有引导的交流分享中丰富认识。我利用“北京的春节”的表格,由学生自主完成“详略安排”的填写,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对*俗文化的传承。

  吹着二十一世纪的号角,踩着新世纪延伸的大道,迎着新学年的晨曦,我们欢快地来了。站在新年的源头,为进一步推进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活跃氛围,给大家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为了迎接xxxx年元旦的到来,我们要以最饱满的姿态,最丰富的情感来迎接xxxx年,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来迎接另一个光辉,今夜,我们将淋漓尽致的展现各自的才华,让这个缘分所凝聚成的集体,更加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相互团结,相互信任,为了我们的另一个光辉,为了我们的明天而努力。

  xxxx年xx月xx日(暂定)

  待定

  (一)策划阶段

  a、节目组第一负责人:待定;第二负责人:待定

  1、负责收集节目,包括歌曲、话剧、舞蹈、演讲、相声等,于xx月xx日报名结束。

  2、负责节目的排练(可以由第一负责人指定xx即第二负责人进行排练)。

  3、负责节目的筛选,节目数在20个左右,将节目单上交至待定人员。

  b、娱乐组第一负责人:待定;第二负责人:待定

  1、负责收集三到四个娱乐游戏的收集并在xx月xx日之前由xx审核。

  要求:游戏必须能使气氛热烈起来,全员参加。

  2、负责游戏的道具准备。在xx月xx日之前必须准备完成。

  c、人员组

  1、文艺节目主持人:待定。负责节目的衔接与串连。

  2、娱乐游戏主持人:待定。负责节目的衔接与串连。

  3、裁判:待定

  4、奖品设计:待定

  5、音乐负责人:待定

  (二)活动进行阶段

  1、主持人开场白:

  如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甲: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乙: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甲:今天,我们送去我们的祝福,

  乙:带着祝愿、带着嘱托,

  甲:埋藏已久的期盼,化做今日相逢的喜悦。

  乙: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

  甲: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

  合:在诗与画流动的佳节里我欲邀同来一起庆贺快乐的节日”xxxx新年狂欢夜年会”联欢会现在开始。

  2、文艺表演与娱乐游戏的进行。

  3、宣布最佳歌手奖以及最佳团队奖并进行颁奖仪式。

  4、献给大家两份惊喜礼物。

  5、欢唱《明天会更好》。

  6、四位主持人至闭幕词。

  整体流程:18:50观众入场完毕→会场一切准备工作就绪→19::00开场舞→主持人宣布晚会开幕→领导致辞→正式进入节目演出及现场活动-→主持人宣布晚会闭幕→观众退场(工作人员留下)

  (三)后期阶段:

  待定人员负责将照片以及视频上传至后台。

  人事安排:

  活动场景布置;待定人员xx月xx日下午2点(暂定)

  摄像与拍照:待定

  活动预算:待定

  注:活动的整个阶段,总如有疑问,请联系策划人xx

  联系方式:

  一、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二)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三)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二)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三、教学难点

  (一)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二)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二)导入

  春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老北京春节的魅力吧!

  (三)文化常识

  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1951年,因为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勤于创作,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劫模范。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残雾》《方珍珠》《春华秋实》等,他的作品都收集在《老舍全集》里.我们首学过他的写景抒情散文《草原》。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删改。本文写于1951年,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新中国的新面貌、新气象深深地感染了老舍。他在这段时间写下了好几篇歌颂北京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就是其中之一,文中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四)预*检测

  1.读准下列加点字。

  初旬(xún)翡翠(fěi)展览(lǎn)摆摊(tān)栗子(lì)榛子(zhēn)

  眨眼(zhǎ)通宵(xiāo)燃放(rán)小贩(fàn)娴熟(xián)

  蒜瓣(suànbàn)掺和(chānhuo)

  2.多音字辨析。

  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娴熟:熟练。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各形各色: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形容种类很多。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五)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惯。

  (六)再读梳理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作者围绕北京的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其写作顺序是什么?自己想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时间风俗*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明确:

  时间风俗*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各类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子逛庙会

  初六店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节看花灯,小孩子们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学*本文的写作方法。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老舍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俗的,初步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的春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默读思考

  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片段,请问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片段?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三)精读体悟

  1.在这些片段中,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对于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俗的内容进行了详写。如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至初六、正月十五这几日,作者比较详细地描写了人们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元宵节,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作者进行了重点描绘,凸显美好快乐的气氛。在详写部分中,作者也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分别突出描写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俗来写;除夕,写了人们穿新衣、贴对联、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等*俗:初一至初六,则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庙会的*俗;初一至初六,则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庙会的*俗;正月十五,主要写了赏灯的*俗,吃元宵也被提及,但仅用一句话带过。其他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无特殊性,如采买东西、打扫屋子等,作者没有详细描述,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课文的各部分,使得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并说说作者为什么重点描写这一部分。

  明确:对于第一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大意即可。第二个问题要紧紧围绕着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特点来表述。

  (四)品读赏析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富有浓郁的“京味儿”,本文语言也是如此。请大家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并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语句,加以体会。

  1.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能不能改成“零碎的东西”“玩具”)

  2.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明确:

  1.“零七八碎儿”意思就是零零碎碎,“玩意儿”指玩具。这两个北京人常说的口语词,表现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也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果改用“零碎的东西”“玩具”之类词语,则缺少了这种“京味儿”。

  2.“老年间”指很早以前、古时候,多用在口语中,且带有传统民间*语的色彩。用上这个词,整个句子显得亲切朴实。

  3.“闲在”指清闲自在,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质朴*实。

  (五)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其中描写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想好后与同学交流。

  明确:斯妤的《除夕》重点写了“我”对一家人过除夕的一段回忆,表现了闽南老家除夕的*俗,让人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的民俗风情,感受到除夕阖家团圆、其乐融融、温馨快乐的氛围,也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怀念之情。老舍笔下的春节,则像是一幅民俗画卷,表现出传统节日中,人们共同的活动和体验,以及共同的文化心理。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菁华3篇)(扩展8)

——对外汉语教学总结(精选5篇)

  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注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下是这段时间教学的工作总结。

  首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展现中国老师的特色,获得学生的认可。 老师的魅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裔后代基本上远隔了华文学*的环境。经过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事实上对华文没有特殊的感情,有的甚至讨厌华文。他们*时交流的语言基本上是英语,其次是华语。因此如何拉*学生与华语的距离,关键因素在于老师的作用。从年龄上讲,比较年轻,因此与我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太困难。其次,由于来自异国,这本身对学生就存在一种新鲜感,更能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华语课堂。教师的魅力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与华语的距离。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搞好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华语的学*兴趣。 相对于文字,图像和影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寻找各种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他们开口说华语。比如学*《可爱的新加坡》,我找来新加坡各种水果的照片,新加坡各地方的美景以及中国的美景,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友好相处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讲了什么故事”等等。此外,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上黑板写字或者口头回答,并当场打分,这对于激励学生有重要作用。

  第三,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

  中学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会写汉字,但不大愿意开口说华语,这是通病,好比中国人在中国校园里说英语。我们应当知道,一种语言的*得,单纯掌握文字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工具,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换句话说,我们事实上更愿意看到学生说华语比写汉字好。因此在*时教学中,应当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后的交流。很多学生喜欢跟中国来的老师交流,但往往碍于羞涩不大愿意用华语。因

  此老师要多鼓励他们,多与他们说话,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点十分重要。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以后,他们将加倍地敞开心扉面对你。这对于他们学*华语的兴趣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学*华语的障碍将变得轻松许多。

  第四,在无形中传播中华文化。

  这是高一层次的需求,也是可有可无的标准。当学生在理解你的言语举止时,仍存在着一定困难时,你要把深厚的中华文化告诉他们,让他们理解,则显得笨拙。当然,既然无形,便意味着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难度。比如,讲《可爱的新加坡》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可爱的中国,让学生听中国音乐或者了解中华大地东西南北的地形地貌等,这些在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是很有好处的。同时,课后交流也是十分重要,同时融合自己的游历,让学生比较接*地认识中国文化,同时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加老师个人的魅力,这对于他们了解、学*和掌握中华文化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观看一些优秀的中国影视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可可西里》、《士兵突击》等。总而言之,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得抓住特点,发挥老师优势,让他们主动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

  时间如梭,来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已经四个月有余了。刚来的时候,觉得教外国人汉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走上教学岗位,才发现一切和自己的想象都不一样。对外汉语教学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话题,今天,我就谈一谈这短短的四个月以来从事对外汉语的心得。

  一、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我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因此,在汉语教学之初,并不要求老师把学生教得如何出色,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而是让学生先肯定老师,喜欢老师,愿意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持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教授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他们的语言、风俗和文化。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经常运用在“游戏中识字”方法。我会把新的生字、拼音和对应的泰语制成小卡片混合在一起。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把对应的拼音、生字和对应的泰语正确的组合到一起,比比哪一组学生组合的最快最好。之后让学生正确地朗读生字和泰文,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率。在他们掌握汉语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一定的泰语。学生愿意学,我在教学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累,做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所以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二、积极备课,因材施教。

  有人说中国老师教外国人汉语还用备课吗?答案是:必须备课,而且必须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考虑到所有教学上的细节,在什么阶段用什么教学方法,出现问题用什么办法解决等等。我在给学生上课之前,会把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在大脑中梳理一遍,例如: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我准备提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如何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上课前必须准备的。同时,我会把这节课要用的教具都准备好,检查教具是否完好,以免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所以认真备课是每个老师上好汉语课的前提和保障。

  所谓的“因材施教”,我是这样理解的:对初学汉语的学生,我多数先领学生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自己读,随时纠正发音。适时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进步。然后用生字组词,老师先举例子,讲解所举例子的含义。再让学生组词,所组词语恰当的老师予以表扬,错误的当堂纠正,最后让学生用所组词语进行造句练*。这样由字组词,由词造句,便于初级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对有些汉语基础的学生,上课时候我经常是先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复*上节课的学*内容。这样一步步稳抓稳打,夯实学生的基础,利于学生以后的提高;对汉语水*较高的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用一点时间,讲一些他们关注的话题。比如,足球比赛、风景名胜、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惯等等,这样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汉语听力及表达能力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对中国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个月的汉语教学工作虽然很短,但是和这些外国学生在一起的日子里我过得很开心。我在教他们学*汉语,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泰国的语言和泰国的风俗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也有着几千年的传承。怎么样教好汉语,尤其是教好外国人汉语,真的是一门教与学的艺术。对于这门教与学的艺术,还需要我们所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人员,不断的积累和完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年之前,我加入了儒森汉语,参加了IPA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当时白天工作,晚上上课,总是匆匆忙忙的来,听课记笔记,几乎没有任何时间洗手和消化所学到的东西,不知不觉考试考完,拿了证书,就把书本和笔记丢在了一旁。

  由于在外企工作的关系,经常可以接触到外国人,偶尔也会想到自己是否可以真正的做中文老师。前段时间,一个刚来的外国朋友要求我教他中文,我想那应该不难。等坐下后,我拿出第一册,让他跟着念音标,接下来我们哑口无言了,再接下来的时间,我果断地报了白天的岗前培训班,参加这两周的培训。

  这里,我总结了一下,第一次对外汉语教学失败的原因

  1、没有写教案设计的概念

  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没有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课程设计,根本称不上中文老师,通过上周的培训,理解了教学设计的结果和重要性,其中包括要教什么,怎么做,反复练*等(针对不同学生,根据他们的程度及需求)

  2、语法点模糊,几乎没有再看书,几乎已经忘记

  根据之前的记忆想拿来教学生其实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应该用正确的知识来教学生。通过一周培训,逐渐对语法点熟悉,加以记忆。

  3、体会到团体精神。

  有了老师同学们的帮助,更增加了自信心。不懂的时候随时提问,也会得到非常多的帮助。充分体会到儒森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发展的机会,更多的是这里的氛围,可以结交到很多相同兴趣的朋友。如果把这份自信和快乐的感受带入课堂,学生也会自然的心情愉快。

  在泰国从事汉语教学*三个月,体验到这边教学、生活的快乐和困难,有很多琐碎的感触。

  这里主要说说我的学校和教学情况。

  我在泰东北Nongkhai府Phonpisai教书,这是是一所私立学校,名叫RN-Teach,隶属于总校N-Teach。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学校是职业技术学校了,相当于国内的中专、大专。工作日的学生年龄大概在15—18岁,周末两天都是**函授班,年龄不等。由于学生和老师英语基础都很差,我每天都在自学泰语,然后运用到教学当中。但是,学生们令人堪忧的特点,比如缺勤、迟到、上课听音乐、化妆、吃东西、睡觉等等,给我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教学遭遇很大困难,心理抵触情绪也油然而生。对于这些,我曾经去听学校里别的老师的课,情况也是如此。但是老师常常放任不管,这更增加了我的教学难度。所以针对不同的班级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比如:

  1、一年级有一个汽修班全是男生,迟到、不听讲、睡觉各种有。由于这个学校学*与否是自己选择的,我就首先了解了这个班想学与不想学汉语的学生的情况,针对不想学的学生,发放泰文汉语课本,让学生***故事,然后下课时请一个同学讲故事,记*时分。另外一些想学的学生则每堂课上交笔记并批改,获得A++的学生给适当奖励,比如从中国带来的明信片、中国结、手链。这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关于迟到问题则采取进教室时想学的学生首先上交5泰铢,如果这堂课结束时的巩固对话过关则把钱还给学生,不过关则继续练*,直到拿回钱为止。这个方法从开始实行到现在,效果都还不错。

  3、关于上课睡觉,教学秩序调整,我也想了一个办法,是改编了“快乐大本营”的《啦啦歌》,学生累了则稍作休息,随着这首歌的快节奏和欢笑,唱完“快乐汉语营,天天好心情”(当然,这个在女生较多的班级更受欢迎),大家都重新恢复活力。

  在这三个月当中,我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去改进自己的课堂组织,但是由于还有7个月的时间,我想多听听其他汉语老师的课,学*更好的方法以帮助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

  再来谈谈我的教学计划吧。我到目前为止已经上了四种不同的课程,有学校安排的日常班和周末函授班,自己申请开展的晚上住宿生的兴趣班(也是为了帮助我日常教学更顺利而开办的)以及经过校长允许接的一个家教。由于学生基础、学*能力和学*动机的不同,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教学计划。

  1、学校日常班和兴趣班,主要以教学日常生活词汇为主。

  我尝试了教授了部分拼音之后,由于学校活动实在太多,拼音教学常常被打乱,进度不一致,学生也不能很好掌握。所以,我改变了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

  (1)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XXX)

  (2)数数(一只---可爱的---熊猫)——注意“两”的用法和“一”的三种读音

  (3)通讯方式(你的电话号码是什么?)——注意“一”的读音yao

  (4)家庭成员+职业(我爸爸---是--一名---医生)

  (5)学校日常生活介绍(我--去--教室--上课)

  (6)问时间(现在几点?今天几号?)

  (7)五官介绍(我有---一双---大--眼睛)

  (8)常见疾病介绍(你怎么了?)

  (9)服装描述(他/她--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

  (10)运动项目(我喜欢--踢--足球--和--打--篮球)

  (11)水果介绍(苹果多少钱一斤?)

  (12)动物介绍(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13)中国城市和风景名胜介绍(北京欢迎你!)

  (14)中国名人介绍(分为政治、体坛、歌坛、影坛,其中体坛的会在运动这课中先涉及,歌坛影坛则在自我介绍中涉及“他是哪国人”)

  (15)中国代表性文化元素介绍(新年快乐!)

  这些课程大部分是以课题为教学设计的纲领,分三到四个课时设计,主要是以词汇分类教学为主,如《我有一双大眼睛》,首先教五官名词,再教形容词,接着教数量词,最后连词成句。日常班主要上词汇,而兴趣班则完整教学,并增加文化知识。比如,数数课,兴趣班除了学*“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三二一,七六五四三二一”的儿歌和介绍中国人对数字的喜好之外,增加了“绕口令”和“我的朋友在哪里”这首歌,初步涉及了“上海、北京、西安、香港、台湾”等中国城市及标志性建筑。再如,五官教学,图片选取时,我加入了中国文化元素“旗袍”“京剧脸谱”。由于学校在多媒体使用上不是很方便,所以图片展示有限,只针对兴趣班和高年级的班级使用。另外,由于学生学*能力不同,我对兴趣班和高年级的学生教学使用一样的教案。基础较差的班级则在所有其他班级上完了之后,做出总结,推后到下一个星期上。

  2、周末函授班,教学多教学生活日常用语。

  这些学生人数不多,大部分是已经从事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学*能力强。我以《体验汉语·生活篇》为教材,多教授日常口语,并进行一对一操练。因为教学时间短(每个班只有一小时),上课直接以对话入手,在分解句子讲解、替换。另外,每堂课布置家庭作业,例如上完课之后,给学生布置词语抄写练*(词语是来自我日常班教学的分类词汇),让学生能够集中记忆。

  3、家教培训,教学内容完整,打好扎实基础,以便学生自学。

  我所教的学生是年龄为23岁,为去中国留学做准备,因此我在教学完了问候和自我介绍之后就花了两天教学拼音,并计划每堂课前必须复*以便及时巩固。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一些ǖ、h、j、q、x、zh、ch、sh、r、z、c、s的教学技巧,也有一些不是很容易教。比如,关于ǖ,我让学生捏紧嘴巴,保持圆唇,并仔细听老师示范,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发出这个音了;h的发音,很多泰国人发成k,我为了防止学生发错,采用台湾人嗲声嗲气的腔**给发音困难的学生;q和x的发音就像泰语的两个b和d的发音,听起来很像,我采用的是年轻人很喜欢的“呼麦”(口腔伴奏),并示范呼出和吸入的感觉。

  这些教学方法很细小,仍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我认为 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如果中心有什么更好的经验,很希望能够分享。

  而关于教学内容安排,我也主要参考《体验汉语·生活篇》进行。当然,由于学生是为

  出国做准备,我结合自己来泰国前的准备,从轻重缓急方面重新打乱了教材顺序,比如学完问时间之后,我给学生安排了作息时间表描述,列了生活用品的清单,礼貌用语提醒等内容,减少生活困难。发音方面,除课堂教学操练外,还给学生提供汉语拼音、汉字学*软件,以便学生能在家就能纠正自己的发音;书写方面,给学生复印了我从国内带来的汉字笔顺字帖,布置给学生书写,以便培养汉字形体感;词汇与对话积累方面,我用E-mail把教学内容发给学生,让他注音,下一次课复*检查;文化知识上,我主要是下载学生去往的城市宣传片给予大概介绍。所有的课程,家教最轻松,因为可以借助英语翻译,理解能力强。但是,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每天学*三个小时,做笔记的话内容比较多,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他的笔记比较好。目前,我就想把我的板书设计发给他,也许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另外有些情况下,由于准备不充分,有些英语单词不懂,这对教学很不利,我必须充分准备。

  4、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大体不变,灵活增删。

  每堂课教学跟我们所学的教学设计一样,整理课堂(调整齐座位,检查笔和笔记本,点名,发放学校复印的课本),复*旧知,展示生词,讲解新知,操练对话,巩固新知,布置作业。但是,日常班的接受能力很低,两个课时必须有一个课时是完全用来复*,新知也只能讲解6—8个生词。所以,我就增加了每日一语的教学单元,每天教一句话,并要求学生这个星期都要说这句话。对喜欢学*汉语的同学,布置汉字书写的作业,每周上交一次作业。同时,我还广播站老师沟通好了,每周播放一首中文了解中国音乐。这些工作很琐碎,但是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

  5、教学辅助事项,事无巨细。

  首先,在开学两个星期之后,我给校长写了申请书,希望能给学生复印我带来的泰语版教材,得到同意。

  第二,给学生取好名字后,设计好了到勤表和花名册,每堂课都点名并记录成绩。第三,准备好了一套汉语拼音卡纸和汉语拼音音节拼合表,便于学生音节拼合,并且针对学生对汉语声调的不敏感,板书设计每堂课都用红笔标注,设计了“‘高兴’几调?”“‘高兴’1-4调”的问答,促进学生对语音声调的掌握。

  第四,板书设计,必须以简洁为主要原则,并预先自己演练一遍,减少学生视觉压力。在上“现在几点?”这堂课时,我了解到学生对24时、12时、6时计时法理解有难度,第一次上课遭遇困难之后,我改变方法,直接复*并讲解早上——凌晨的24时计时法,跳过泰国的6时计时法,在下一堂课时,逐步将13::00转化为下午1::00,对应地写在时间轴下方,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学*困难;在学*五官的教学中,我也采用逐步增加内容(眼睛等名词,大小等形容词,一双等数量词,加上主语你、我、他/她+有,完成句子),以不同颜色的笔呈现不同句子成分的方法减轻学生的视觉压力,最后以听一听、画一画的五官游戏结束。

  第五,抓住更多学*的机会,认真总结。由于我任教的学校是联盟式,有机会聆听其他汉语老师的课堂教学。我每次都会做好听课笔记回去总结,以促进自身提高。

  最后,虚心学*泰语,发觉更多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点,帮助教学。另外,对生活交流与关系处理,此中意义颇多,我就不多作解释了。

  以上是我的教学总结(有关教学方法方面,我将另作总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事无巨细,悉究本末”。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仔细思考,认真准备,灵活实施,及时总结。这样循环往复才能不断进步。当然,教学进步更要增加交流,听取意见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希望中心能够对我的总结提出更多建议,。

  很早就知道有对外汉语这个职业,但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踏入。

  很偶然的和XX汉教中心结识,当初是很犹豫的,甚至有点怀疑,因为很仓促。但现在看来,真的很幸运。不管以后会不会从事这份工作,都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和成长。

  学*对外汉语之前,对这个工作有很多误解。

  例如,认为中国人教外国人说汉语,很容易,因为中文对我们来说很简单。其实错了。我们学*中文和老外学*中文是截然不同的。

  还有的认为应该要英语很好才可以教老外中文。其实也不需要。英语好有时候反而会限制老师的教学。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媒介语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就足够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