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

日期:2022-04-18 23:33:40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 方 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我从读教参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特别在教学学生较难理解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的含义环节中,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内化知识过程,便匆忙收场。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3.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因没有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读法,所以干扰一部分没有深刻了解小数读法的学生,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出现错误的读法。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的正迁移。

  二、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学会学*。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扩展1)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1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首先,通过购物经验以买学具、食品和数学书本的价格。引出小数,这时展示一些食品的价格和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认和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最感兴趣的情境,最符合他们的数学现实中接触到小数,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放在了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1元中拿出0.8元,逼着学生把1元兑换成10角,这个过程强化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桥梁作用,0.8元其实就是把1元*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让8/10与0.8之间建立了联系;再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主动。有了这部分教学,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又引领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米尺上找找分米与米的关系,从分数角度看,就是把1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于在货币单位中已经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发现米,还可以用0.1表示,从而得出“几分米”。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经验出发,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2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3、巧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让他俩多读几遍,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深刻了解小数读法,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恰当。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3

  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知识链:一、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二、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三、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本次赛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端正教学思想、埋头于工作都有积极意义。好之不如乐之。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4

  “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5

  本课时是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不需要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因此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借助“米尺”、“人民币”和几何直观图,在具体情境中丰富对小数的意义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快”而“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了有关小数的信息,既能拉*师生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为下面进一步学*小数的意义做准备。这样的导入设计简单、快速、有趣,为探究核心内容留出宝贵时间,也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增强学*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的效率。

  二、探究“慢”而“透”

  分数与小数实质上属于同一个意义,既“*均分”之下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在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过程中,分数是介于“*均分”与“小数”之间的媒介,要建立小数意义的表象,就要从“*均分”开始,把“*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分数来表示,进而用小数来表示。

  但分数学好后已经有一段时间,学生有点遗忘,不利于新知学*。所以从分米和米中引出分数,再到小数的整个过程,我都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这里,我放慢脚步,适时引导,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如: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数学语言的梳理也可以使他们思路更清晰,对小数的含义理解更加“透”了。

  三、练*“精”而“活”

  在借助“米尺”理解以为小数的现实意义后,人民币中的小数,图形中的小数,数轴上的小数则是对小数现实意义的进一步丰富。

  练*设计上我注意一定的层次性,层次一:元和角中的小数是现实情境中的量,与米和分米中的小数相似,通过迁移类比再次强调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层次二:图形中的小数脱离了具体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图深化小数含义。层次三:数轴中的小数,初步感知数轴这一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与数轴的关系。几个练*由形象到抽象,层层推进且富有变化,逐步完善对小数的认知。

  在这次的磨课过程中,我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中,有过困惑和痛苦,也有过顿悟和快乐,每一次的豁然开朗都是一次成长。当然,我的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很好地引导过来,评价方式有待提高等等。今后的日子我还要不断学*、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扩展2)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优选【5】份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 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小朋友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小朋友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含义这一还节颇有困惑,其实这局部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不需要小朋友们去研讨,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协助讲解算了呢?我不知道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专家说这就直接说好了,同学研讨不出来,而且也说明不了什么,要是一定去研讨,那也可能是一种形式了。

  听课老师给我的珍贵意见主要是:

  1、在课堂上如何的布置有效练*,课前要吃透教材。

  2、有老师提出来比方2。6元,我说2表示(2)元,6表示6角,如能完整的说出元角分就更好了。对于新教材来说,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好多地方都没有作好,也许就像许老师说的,小学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一定要把小学阶段的的书看一下,这样你才干了解它大体上的内容,以后要好好充电啊!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 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应用的过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感受小数的应用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亲自去调查商品的标价,引出一系列商品价格,先让学生读出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根据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数既有整数,又有小数,之后,我引导:这些信息中的数有的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他们是什么数?许多学生大声说:小数!虽然是第一次学*小数,但学生有生活积累,对小数也有所了解。接着,我问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用小数表示的?学生纷纷答到:我在超市里买了一块橡皮0.5元。一盒彩笔的价格是12.50元。买菜时的价格也用小数表示……开始,学生找生活中的小数时,总是围绕超市中购物的标价,我试着引导: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长度…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孩子的视线扩大了,纷纷举起了手:小数可以表示人的身高,如身高1.48米,就表示1米48厘米,还有的说视力多少也用小数表示……等等,孩子们通过说生活中的小数、寻找身边的小数的活动,激发了学*小数的兴趣,拓展了对小数的认识。学生深切地感受

  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从以现实生活取材,并把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生活化的学*过程,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而在用小数表示长度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我虽然有意识的将小数和分数进行了沟通,但课堂中有点操之过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理解和消化的时间较少。部分学生掌握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 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 方 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 4

  本课时是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不需要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因此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借助“米尺”、“人民币”和几何直观图,在具体情境中丰富对小数的意义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快”而“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了有关小数的信息,既能拉*师生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为下面进一步学*小数的意义做准备。这样的导入设计简单、快速、有趣,为探究核心内容留出宝贵时间,也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增强学*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的效率。

  二、探究“慢”而“透”

  分数与小数实质上属于同一个意义,既“*均分”之下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在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过程中,分数是介于“*均分”与“小数”之间的媒介,要建立小数意义的表象,就要从“*均分”开始,把“*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分数来表示,进而用小数来表示。

  但分数学好后已经有一段时间,学生有点遗忘,不利于新知学*。所以从分米和米中引出分数,再到小数的整个过程,我都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这里,我放慢脚步,适时引导,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如: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数学语言的梳理也可以使他们思路更清晰,对小数的含义理解更加“透”了。

  三、练*“精”而“活”

  在借助“米尺”理解以为小数的现实意义后,人民币中的小数,图形中的小数,数轴上的小数则是对小数现实意义的进一步丰富。

  练*设计上我注意一定的层次性,层次一:元和角中的小数是现实情境中的量,与米和分米中的小数相似,通过迁移类比再次强调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层次二:图形中的小数脱离了具体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图深化小数含义。层次三:数轴中的小数,初步感知数轴这一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与数轴的关系。几个练*由形象到抽象,层层推进且富有变化,逐步完善对小数的认知。

  在这次的磨课过程中,我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中,有过困惑和痛苦,也有过顿悟和快乐,每一次的豁然开朗都是一次成长。当然,我的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很好地引导过来,评价方式有待提高等等。今后的日子我还要不断学*、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我从读教参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特别在教学学生较难理解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的含义环节中,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内化知识过程,便匆忙收场。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3.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因没有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读法,所以干扰一部分没有深刻了解小数读法的学生,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出现错误的读法。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扩展3)

——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篇

  这节课总体来说按照我的意图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在出示商品价格时,应多出现一些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例子。

  2.应先教学小数的读法,再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没有注意到读法的梳理以及强调两位小数的读法。

  3.忽略了小数写法的教学,如果用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会更好。

  4.小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我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速度太快,学生理解不透彻。在总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没有反过来再强调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

  5.练*题让学生说明“为什么”难度太大,练*题的设计应围绕学生进行

  6.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语言要优美要有亮点。

  “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这节课总体来说按照我的意图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在出示商品价格时,应多出现一些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例子。

  2、应先教学小数的读法,再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没有注意到读法的梳理以及强调两位小数的读法。

  3、忽略了小数写法的教学,如果用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会更好。

  4、小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我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速度太快,学生理解不透彻。在总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没有反过来再强调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

  5、练*题让学生说明“为什么”难度太大,练*题的设计应围绕学生进行。

  6、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语言要优美要有亮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扩展4)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说课稿3篇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读写、数位、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小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并会读写小数,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小数的起始部分,是今后继续学*小数意义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必备知识。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注意体现“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课程理念,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选取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拟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小数并体验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会正确读写小数。

  2、通过与整数的比较,知道小数的组成,能熟练说出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各是多少。了解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

  3、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会熟练说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提高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多媒体播放明明妈妈买水果的录像:电子称上依次显示出:3.25、0.8、2.7这些数,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引出小数,板书课题。这样引入使学生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小数的积极性。

  环节二、师生交流,认识小数。

  这个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借助经验,读写小数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读写小数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先试读这些小数,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反馈、纠正和同伴互助、讨论汇报得出读写小数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的进行小数的读写。这样教学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比较迁移、认识小数

  此环节我采用对比迁移的方法,先让学生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很自然地引出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地教学。并借助整数的数位迁移到小数部分的数所占的位置也有名字,从而告诉学生2在十分位上、5在百分位上。这样设计既沟通了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蕴含着简单有效的学*方法。

  第三步:模拟购物、理解小数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根据三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让学生理解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首先多媒体出示部分商品及价格,要求学生先读出这些小数,接着进行小组

  合作。要求各组选出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核对员,另两位学生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购物时要说出物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说对了,就把相应的图片送给他)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在汇报的基础上进行

  交流、概括。得出结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环节三、指导看书,培养*惯

  课堂上我及时指导学生看书,并让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填一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环节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

  (1)基本练*

  因为这节课是起始课,基础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把教材练*十八的第1题、第3题、第5题作为基本练*题。通过这个练*,巩固新知,使学生熟练地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组成。

  (2)趣味练*

  这个练*借助动画,加上童声配音,使练*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会把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又会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3)拓展练*

  为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进一步的认识小数。我设计了拓展练*。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组成小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以上多层次的练*,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形成技能。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环节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学*方法后,我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中有知识的概括,有数学思想的渗透。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关注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

  六、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捷性。整体来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附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3.252.70.8……都是小数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25读作:三点二五

  十百

  分分

  位位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读写、数位、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小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并会读写小数,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小数的起始部分,是今后继续学*小数意义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必备知识。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注意体现“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课程理念,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选取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拟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小数并体验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会正确读写小数。

  2、通过与整数的比较,知道小数的组成,能熟练说出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各是多少。了解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

  3、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会熟练说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提高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多媒体播放明明妈妈买水果的录像:电子称上依次显示出:3.25、0.8、2.7这些数,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引出小数,板书课题。这样引入使学生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小数的积极性。

  环节二、师生交流,认识小数。

  这个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借助经验,读写小数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读写小数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先试读这些小数,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反馈、纠正和同伴互助、讨论汇报得出读写小数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的进行小数的读写。这样教学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比较迁移、认识小数

  此环节我采用对比迁移的方法,先让学生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很自然地引出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地教学。并借助整数的数位迁移到小数部分的数所占的位置也有名字,从而告诉学生2在十分位上、5在百分位上。这样设计既沟通了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蕴含着简单有效的学*方法。

  第三步:模拟购物、理解小数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根据三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让学生理解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首先多媒体出示部分商品及价格,要求学生先读出这些小数,接着进行小组

  合作。要求各组选出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核对员,另两位学生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购物时要说出物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说对了,就把相应的图片送给他)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在汇报的基础上进行

  交流、概括。得出结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环节三、指导看书,培养*惯

  课堂上我及时指导学生看书,并让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填一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环节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

  (1)基本练*

  因为这节课是起始课,基础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把教材练*十八的第1题、第3题、第5题作为基本练*题。通过这个练*,巩固新知,使学生熟练地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组成。

  (2)趣味练*

  这个练*借助动画,加上童声配音,使练*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会把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又会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3)拓展练*

  为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进一步的认识小数。我设计了拓展练*。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组成小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以上多层次的练*,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形成技能。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环节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学*方法后,我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中有知识的概括,有数学思想的渗透。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关注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

  六、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捷性。整体来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附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3.252.70.8……都是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扩展5)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6篇

  一、总体印象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次飞越,它是在学生学*了分数之后来认识了,我们将在第八册全面系统的来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思考: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1)充分利用孩子知识的迁移来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小数的感性认识,在超市中、商品的标签上等等地方都能找到小数的影子。我们在学*小数时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学*的。

  (2)把握好要求。P89的例题教学是通过语言的直接描述借助分数让学生认识0.1、0.01。而到了第八册教材在认识小数时还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学生会认、会读、会写就可以了,至于一些练*的编排超常,我想可能是没有看到后面教材的原故吧。

  教学中的几点温馨提醒:

  1、发现断层,适当填补。

  在学*小数时学生的知识支撑是先得学*分数的分母是十、是一百的分数,而这样的知识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却没有学*到,这就造成了学生认识时的一个空白区,老师在教学时先可以对这块知识进行适当的'复*。

  2、P92,在确定每种比赛的前三名时要结合现实意义的大小进行编排。跳远是要看跳的距离的远*,距离越远,成绩也就越好,而50米跑看却是看谁的用时最少,用时最少成绩是最好。这一点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

  3、94页10题、97页4题。在学生观察之后提出“你提出什么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在回答时提出的都是:“*壤和华盛顿的人均绿地面积一共有多少*方米?”、“天津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上海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方米”像类似于这样的求和、求差的问题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它改为: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能把这些国家人均面积排排序。通过排序你想说些什么?这样做即巩固了小数的读法、大小比较、排序,同时也让学生看到我国的人均面积与国际水*的差异。

  4、98页第5页,搞清楚间隔与站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89页例1,练*二十一中的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含义的理解及小数的读写法

  把几元几分、几米几厘米表示成元、米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有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忙吗?小红和妈妈逛超市,但她不认识价格表(小黑板或课件出示播放超市物品与价格)

  2.观察物品价格,指名说一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5.98.0.85和2.60)

  3.比较:超市里的这些标价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小数。

  1.学生汇报比较结果: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明确:这“.”叫做小数点,读的时候就读做“点”。

  2.小结:5.98、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教师板书:小数)

  3.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完整:认识小数)

  4.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小数吗?你在哪见过?给大家说一说你见过的小数。

  学生列举小数,如:一包方便面的价格是:1.50元,发高烧时量出来的温度:38.5度,

  自动铅笔的笔芯是:0.5毫米,我的身高是:1.38米……

  5.读商标上的价格(强调单位)

  (1)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着读一下? (学生读错的话教师直接给出,再让读错的学生试着读)

  (2)讨论:小数左边的部分与右边的部分读法有区别吗?

  (3)小结: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数还是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读法读,小数后面的数只要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4)依次读出小数并完成板书:5.98 五点九八 0.85 零点八五 2.60 二点六零

  (5)再读小数,同桌互读互听。

  (二)了解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

  1.探究生活中的这些小数表示的意思。(出示书中的表格)

  (1)问:5.98元是多少?明确:5.98元就是5元9角8分。……

  (2)探究表示价格的小数的特点。在看价格的时候有什么诀窍吗?

  明确:小数点前面都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再后面一位就表示几分。

  (3)学生试读:书包价格58.95元;铅笔价格12.00元,学*桌价格128.09元。

  (三)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

  1.猜一猜:0.1米有多长?

  2.提问:表示长度的小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89页,思考这两个问题,看谁学到的知识最多。

  想一想:(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1)分米.厘米怎样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2)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有什么关系呢?

  3.生自学课本.交流反馈。

  (1)分米怎样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

  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就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2)板书:1分米= 米=0.1米

  说明:这三个都可以用来表示同一段线段的长度,所以我们用等号来连接。

  (3)同样得出:3分米= 米=0.3米

  (4)学生列举。( )分米= 米=( )米

  (5)学生探究厘米又是怎样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完成:

  1厘米= 米=0.01米 5厘米= 米=0.05米

  18厘米= 米=0.18米 ( )厘米= 米=( )米

  5.观察比较:请仔细观察以上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些时间)

  (引导学生观察得到:十分之几米的可以改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米可以改写成两位小数)

  (四)用小数来表示身高。

  1.谈话:我们的身高也是用长度单位来表示的,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米30厘米=1.30米)

  2.那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表示吗?

  (生说自己的身高,并表示成小数,同桌交流。)

  3.提问:用小数表示身高,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右边的数表示什么?

  4.说明:其实小数除了在表示价格.长度时用到外,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呢?(指名回答)老师也找了一些!出示并读一读。(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橡皮擦长0.03米,宽0.02米;讲桌长1.5米,宽0.85米;铅笔芯粗0.5毫米。

  5.总结:通过同学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十分之几的可以转化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可以转化成两位小数,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下练*,看谁能把这个发现运用起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寻找小数并读小数。

  讲述:最*小数王国里要举行舞会了,但是国王发现混进了一些整数,请我们班的火眼金睛把他们区分开来。

  18 20.1 9 0.56 106 8.05

  2.做一做:P89第1.2题,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反馈。

  3.P91练*二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同桌互查,集体反馈。

  4.读出小数。P91练*二十一第2题,集体读出小数。

  5.想一想,说一说。

  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米。

  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1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 )元。

  (此处注意让学生比较2.05和2.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1分米= 米=0.1米 1厘米= 米=0.01米

  3分米= 米=0.3米 5厘米= 米=0.05米

  1米30厘米=1.30米 18厘米= 米=0.18米

  作业设计

  基础:

  1.填空。

  (1)小华身高是一点四五米,写作( )米,体重二十五点五千克,写作( )千克。

  (2)8分米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2分是 元,写成小数是( )元。

  2.读出小数。

  15.50元 20.00元 8.80元 5.30元

  读作:( ) ( ) ( ) ( )

  综合:

  3.选一选,填一填。

  (1) 6分米=( )米 (6 0.6 60 )

  (2) 2元7角=( )元 (27 7 2.7 )

  (3) 5分=( )元 (0.5 0.05 5)

  拓展提升:

  4.“换名”游戏。

  (1)铅笔 2角=( )元

  (2)汉堡 10.5元=( )元( )角

  (3)冰淇淋 2元5角=( )元

  (4)杯子的高 9厘米=( )米

  (5)长颈鹿的身高 6米9厘米=( )米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p88—89。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掌握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经历探究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过程。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小数的方法。

  3、渗透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的重点:

  1、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正确的读、写小数。

  四、教学的难点: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数的初步知识、常用的计量单位、万以内的整数的知识。

  2、原型: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小数

  3、探究的问题:

  (1)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2)小数是什么样的数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和生成

  关于小数你都知道点什么

  通过谈话,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小数的读法

  1、具体

  (出示课件课本图示)“读价格”

  让学生试着说出价格

  让生生肯定读法,要求同桌互相读一读。

  2、归纳

  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补充与完善。

  师重点强调小数点右边的读法和左边读法的不同,注意读出小数点

  师和学生进行补充、纠正、完善,并说明,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结合上面小数,说说小数的什么样的数

  同桌议一议,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具体小数作以板书。

  生师总结小数的读法。

  3、演绎

  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小数

  (二)探究小数的含义

  1、直观

  ⑴情景模拟测量,出示学生的身高

  用米表示是多少呢能不能解决呢

  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看课件,并思考:

  ①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②*均分成多少份③表示这样的几份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交流时,师板书要点。

  师点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为0.1米。

  小数点右边“1”表示什么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点击课件3分米,3分米=(/)米=()米

  生独立做,汇报时生要说出具体含义。

  ⑵(课件出示一米的尺子)把它*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

  1厘米有多长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小组研究、讨论,小组汇报,其他组互相补充与完善,师板书要点。(课件点出)1厘米= 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数表示什么(1厘米)

  (课件出示)3厘米= ()米18厘米=()米

  33厘米()米

  学生回答用小数怎样填写并说出其含义,其他学生补充

  ⑶谁愿意刚才王东的身高写成小数,大家答。

  1米30厘米=()米

  生回答并说明含义其他生进行补充纠正。

  2、概括

  根据上面的例子和分析,分数与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生观察: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与完善

  师小结小数的含义和写法。

  3、具体化

  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小数,在小组内交流,说明其读法和写法。交流时要说明小数的含义。

  (三)训练与应用

  1、基本练*

  (1)找出下面各数的正确读写法,并连上线。

  0.6三点七八点九0.3

  3.7十点五零点三12.4

  10.5零点六十二点四8.9

  (2)把下面的分数改成小数的形式

  487

  10 1010

  71225

  100 100 100

  2、变式练*:

  (1)连线。

  0.8元2分米

  0.2米1.67元

  1元6角7分2.3米

  2米3分米8角

  (2)在()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7分米=()米1米4分米=()米6厘米=()分米6角=()元7元6角=()元7分=()角

  3、综合性练*:

  (1)表示十分之四的数可以写成分数(),也可以写成小数()。

  (2)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10个0.1是()

  (3)把下图的图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课件出示)

  (四)小结与提高:

  我们今天学*了一种新的数,叫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从1到10分,你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多少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小数;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指导】

  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米和分米”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写法”、“小数的意义”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小数(1)1课时

  认识小数(2)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师: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生:都有个小圆点。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新课讲授】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

  (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6分米呢8分米呢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并提问:这又是多少长呢(1厘米长)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扩展6)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起始课。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分数的基础上现在又认识小数。这是学生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建立完整清晰的数的感念及数感在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而学*的'概念有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分类导入、认识读写、探究表示、巩固练*。

  在分类导入一环节,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将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将学生调查的商品价格按需要写出,引导学生将它们分类。将带有小数点的数归为一类起个名字叫小数。教师板书引出课题。通过小数的特点认识它的读写。学生课前有研究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小数的读写。

  在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的探究中一定要强调以什么作单位,写成的小数是多少。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后面两个题主要是学生探究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学生要会用语言表述教师要起引领作用。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适时调控课堂。真正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贴*学生给你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现数学回归生活的思想。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时,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整节课的知识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 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上。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应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地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应用的过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感受小数的应用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亲自去调查商品的标价,引出一系列商品价格,先让学生读出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根据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数既有整数,又有小数,之后,我引导:这些信息中的数有的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他们是什么数?许多学生大声说:小数!虽然是第一次学*小数,但学生有生活积累,对小数也有所了解。接着,我问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用小数表示的?学生纷纷答到:我在超市里买了一块橡皮0.5元。一盒彩笔的价格是12.50元。买菜时的价格也用小数表示……开始,学生找生活中的小数时,总是围绕超市中购物的标价,我试着引导: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长度…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孩子的视线扩大了,纷纷举起了手:小数可以表示人的身高,如身高1.48米,就表示1米48厘米,还有的说视力多少也用小数表示……等等,孩子们通过说生活中的小数、寻找身边的小数的活动,激发了学*小数的兴趣,拓展了对小数的认识。学生深切地感受

  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从以现实生活取材,并把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生活化的学*过程,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而在用小数表示长度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我虽然有意识的将小数和分数进行了沟通,但课堂中有点操之过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理解和消化的时间较少。部分学生掌握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3、巧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让他俩多读几遍,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深刻了解小数读法,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恰当。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认识小数,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较为丰富的,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使每一个知识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而且浪费时间。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出示几个贴*学生生活的整数和分数以及今天要学*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我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就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三、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结果告诉他们,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经过充分思考得出来的,所以对两者的关系没有达到真正的领会。我觉得我可以把分数引出小数时多强调一点转换的过程以及让学生建立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也就是说10角的十分之一和0.1元的十分之一就是1角。接着,学生应该可以说出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关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并且,在出示分数时必须强调出示分数后的单位是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是哪个单位在分成几份。我在想,是不是在这里让学生比较一下1/10元和1/10角的不同点会更好一点。然后再来学*0.3元进行巩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接着在通过认识百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0.01来表示,最后深入进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可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的探讨。在学*0.18元表示多少时,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0,1,8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时更轻松地接受小数哪位上是多少分米还是多少厘米或者多少米。当然整个过程就是需要加强学生的说的过程,学生通过说这两个知识的联系,学生对知识就有整体的认识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尽量把一些难点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主动学*并获得新知,体验到学*的快乐。另外,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主体”,而是“主导”。 诚然,随堂课也好,公开课也好,上课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成功抑或失败。如果*时多积累一些这样的感悟,那么,对于提高自己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非常重要。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反思3篇(扩展7)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常能见到,所以教学时小数的出现学生并不陌生,并可以用元、角、分的形式正确读出来,可是在读写小数时就不容易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重点强调学生的看与听的感官,发现小数点的位置,读的方法与整数的读法区别,在读上下功夫,多种的形式反复读,强化读得正确方法。

  在教学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我反复的研究了教材的例题与学生的认知现状,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在生活中并不多,所以这样的例题可以说就是就例题来讲,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没有发挥出来,探究的过程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所以我把元与角的练*题经过转换变成与例题一样的形式,通过1元与10角的关系,理解了1角就是0.1元的道理,学生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懂得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关系后,合作探究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分数的关系,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例题变成练*题进行拓展效果较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怎样让他们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梳理成知识系统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的,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来学*,而且在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后更加喜欢数学。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于是我本节课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从商品的价格入手进行小数的教学任务。我感觉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教学难点坡度小,不会造成一头雾水的感觉。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两节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严谨。

  2、有的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首先,通过购物经验以买学具、食品和数学书本的价格。引出小数,这时展示一些食品的价格和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认和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最感兴趣的情境,最符合他们的数学现实中接触到小数,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放在了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1元中拿出0.8元,逼着学生把1元兑换成10角,这个过程强化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桥梁作用,0.8元其实就是把1元*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让8/10与0.8之间建立了联系;再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主动。有了这部分教学,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又引领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米尺上找找分米与米的关系,从分数角度看,就是把1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于在货币单位中已经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发现米,还可以用0.1表示,从而得出“几分米”。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经验出发,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3、巧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让他俩多读几遍,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深刻了解小数读法,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恰当。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引入课题自然、新颖。让学生在愉悦的歌曲欣赏中引出了小数,使整节课能顺利自然地上下去。

  2、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中例1是让学生在超市中找小数,再让学生认识小数,包括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数位等。但是在实际的试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认识小数,就让他们去读出这些小数,结果好多学生就乱读小数,这时老师就要反过来教小数的读法,这样上来就很乱。因此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先出示小数,让学生认识了小数,会读小数后再找出生活中的小数,就顺利多了,学生就没有读错小数的现象了。

  3、充分体现了小数来源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从青歌赛引出小数、在超市中找小数、找出书包中课本的价格等都充分体现数学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出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在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中,我直接抛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价格看经验,运用原有的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学生感觉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自然流畅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3、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学读、写分数。

  课始从本班学生人数入手(48),以增加的一点(4和8之间加上小数点)为突破口,明确新产生的数与以前学的整数的区别,问学生认不认识这样的数,以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让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小数,以及读情景图,不但使学*素材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读数和写数的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着学生已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的原则,顺利完成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尽管学生在此前研究的数学知识中的数据均为整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0.5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数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均分成10份的1米长的纸条为工具,以0.5米的理解为基点和突破口,再去解决0.3米、0.4米等多长,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顺畅、自然、扎实、有效。

  认识一位小数之后,让学生继续利用纸条进行实际测量两根毛线的长度(一根长0.2米,另一根长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来测量课本的宽度(0.17米,用纸条不能直接量出)。这样做既巩固了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为两位小数的探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切实感受探究两位小数甚至多位小数的必要性。

  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实践操作,学生的手、口、耳、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使他们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授课时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收获知识。

  (三)、实践应用,巩固认识

  教育学认为,适度的练*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节课的练*设计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练*,二是突出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从开始的信息图引入到结束的进一步理解信息数据的意义),三是通过开放的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使其灵活掌握知识。但由于我没能准确地掌握时间,课堂调控能力差导致开放题没能得到训练。

  (四)、课外调查,拓展延伸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在课外学*的时间是无限的,本节的学*已经结束,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课外调查的布置,将学生的探究领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从而增强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价值。也为下一节课的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学*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放的'力度还不够,总是感觉对学生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我想这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学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为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而赶时间。

  2、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要准确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课堂上我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长的纸条测量0.2米长的那一条毛线的时候,多数同学一开始都估测是0.2米,但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可能是将毛线拉得过紧好多孩子就说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两位小数,这时我把其中的一个两位小数写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转入对两位小数的探究,但一时间又没有想出很好的连接语,这时0.7米的毛线长度还没有测量,思维地运转没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了下去。只是给学生作出了“在实际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毛线不要拉得过紧或过松,因为毛线有弹性,所以测出来的数据可能就不一样”的解释。事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当时有的学生说出0.23米的数据后老师接着问“你是用纸条准确测到的还是估计出来的?”转而导入“用米尺能不能准确测出?”。这样就很自然地能导入了对两位小数的探究,还会节省出测量课本的宽的时间用来做涂一涂,填一填的开放练*题,从而也会使教学目标能够全面达成。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首先,通过购物经验以买学具、食品和数学书本的价格。引出小数,这时展示一些食品的价格和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认和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最感兴趣的情境,最符合他们的`数学现实中接触到小数,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放在了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1元中拿出0.8元,逼着学生把1元兑换成10角,这个过程强化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桥梁作用,0.8元其实就是把1元*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让8/10与0.8之间建立了联系;再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主动。有了这部分教学,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又引领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米尺上找找分米与米的关系,从分数角度看,就是把1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于在货币单位中已经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发现米,还可以用0.1表示,从而得出“几分米”。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经验出发,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

  本教学设计我认为我较好地处理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探究与接受的关系。但在小细节上,在面对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上,处理还是太肤浅。不够冷静,不够透彻得理解教材,虽说我完全可以“备课时间仓促,缺憾难免”来安慰自己,可是有缺憾我们就应该在以后避免,以使自己趋于完善。对本节课教学中的优缺点,具体自析如下:

  在导入小数环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过程。我创设了帮老师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本意是想通过“老师,我记不下来啊!”、“老师,有什么简单快速的记录方法吗?”这样的内心需求来引出小数,进而比较之前生成的“62、1、8”几个整数来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接着认识“小数点”,自然揭题。但是数数、记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这里完全可以这样问:“诶,她为什么那么快就记录下所有的价格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方法!”;如果没有生成,也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发现超市里的价格牌上是这样记录的(2.30元0.80元5.49元1.85元),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记录的(2元3角8角5元4角9分1元8角5分)又什么区别?”这样,我想可以很干脆地进入主题,为后面的例1教学节省时间。

  生成中,有个学生这样记的:“1.8.5”。现在想来可以在指出不是小数后,留着它。那么在后来“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我们的小数?”中,有学生说“日期中也有小数!”不知怎么的,我就懵了,想到了“20xx.3.25”,说了句“哦,是哦,它表示的是年.月.日”。知识性错误啊!!!这里完全可以一指黑板上的“1.8.5”,让学生自己判断“20xx.3.25”是小数吗?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吧!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例1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与接受学*的关系。从“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扶着学生说“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7分米呢?”到放手让学生说“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呢?”、“那么3厘米、18厘米……”让学生在熟悉的计量单位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事实上有的学生也是学得蛮好(当然指的是优生)。学生会照着老师的.说了,但举的例子都是10厘米之内的。这暗示着什么呢?(我困惑着,是不敢?是不懂?)终于有一位学生说了个“10厘米是1米的1一百分之十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0米!”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赶紧板书在了黑板上,希望其他同学能受启发,结果时间不够了(其实还有5分钟可以上,我以为不能拖课),就没有继续深度挖掘交流下去了。

  另外,对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生成,没有恰到好处的加以利用。比如有一个学生表示疑问“为什么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这里就可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去让学生自己感悟。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几分就是百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零几元。”这样学生在货币单位中感知到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那么很容易就能发现“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0.1米表示”。真不应该说一句“数学上规定十分之一米就是0.1米。”让学生带着厚厚的疑云学新知。再比如,有学生说1.64米的后面单位应该是“厘米”,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到底是米还是厘米呢?”但后来还是没有回头去解决,又是一个“有头无尾”的“尊重”。

  总之一句话,教师应该对教材文本理解了,读透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才能自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自如处理课堂上的各种精彩生成。加油吧!

  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教学。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它们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小数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含义,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现象,获取数学意义的教学思路。学生学*小数的数学现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已有的旧知,包括整数和分数的认识;二是生活经验,包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价格等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要把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取出来,另一方面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发展,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获取数学概念的建构。在引出小数时,我让学生帮小红认价格,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数,并相机引出小数。同时提出:“关于小数,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会读小数吗?”

  二、在对教材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加工。

  教材为我们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还有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的教学经验等等。这节课,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首先,由“身边的小数”入手,如认识商品的价格,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和宽,由不满一米而想到用分数作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再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来认识两位小数。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首次感知时就了解了小数的来源和含义,而且初步知道了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在练*的顺序上进行重组和调整,在认识商品价格和测量认识小数之后分别进行了专项练*,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练结合,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本节课,教者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帮小红认识商品价格,通过与整数的对比引出小数。在测量认识小数时则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而讲练结合,是成功的教学经验之一。教者把各道练*题目穿插在新知的学*过程之中,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到小数表达,递层推进所获得的关于小数意义的认识。有讲有练,不仅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

  这次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课后领导一起评课,对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给出了很有帮助的建议,从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下面就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总结如下。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主要讲了小数的读、写、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生活中的小数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认识小数时,我先出示了整数,再出示了小数,让孩子感觉到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在读小数时,我先尝试让孩子自己读,因为孩子有*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他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但读小数重点是让孩子感觉到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同的,但在这一部分,我抛出了问题:“谁来说说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可是却没有深化这个问题,没让孩子自己探索出来,就一步跳过了。

  由于在讲小数的组成时,我强化了小数点的位置及写法,所以孩子在写小数时顺利过关。

  在课上,我把小数的数位放在了最后,课后我反思,觉得应该把小数的数位放在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这样孩子先有了十分位、百分位……的认识,在后面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直接表示为小数的整数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就不会像课上所说的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元、第二位表示分,交换位置后教学用语会更准确。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课上我也着重讲了生活中的小数,都是孩子身边的小数,很贴*生活,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了小数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用处。

  由于本课重点是小数的读写法,所以在最后练*时应加上组数,这样这堂课才会更完美,课前我也寻思加上组数的练*,但害怕孩子掌握不牢固,所以又删去了,加上了另外的练*,但另外的练*在这堂课上没有组数那样精彩。

  通过这次上课,我认识到自己还需磨炼,还要多看、多学、多想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的正迁移。

  二、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学会学*。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知识链:一、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二、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三、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本次赛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端正教学思想、埋头于工作都有积极意义。好之不如乐之。

  《小数的初步认识》,初看觉得很简单,但细细地去思考,会引发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实践,去反思,启发颇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后的飞跃。下面谈一点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结合帮助小红解决问题,去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投入到学*中去。

  2实施有效迁移 建立小数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建立小数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对小数的学*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例1中“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米还可以写成0.1米。”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台上建立。

  3丰富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关于学*方式,应根据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去设计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方式。本节课中,例1的教学选用了尝试讲述法,把小数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接受学*。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以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还伴有同桌、小组内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优势互补,充实认知。你来报厘米数或者分米数,然后由同桌说出它们的分数以及小数。也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有趣。

  4合理设计*题,最大限度发挥*题的功能(我的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还值得深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学生在我第二节小数的初步认识练*课上就出现了困难。1元=10角。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1元是100分。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造成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况外,令一种是这一课时包括的新课内容很多:(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一节课没来得及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课本上的*题编排其实非常巧妙,一个*题一个要求,教学时应该尽量节省出时间善于利用,好好挖掘,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对口令、猜谜语游戏,既活跃气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数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与我们密切相关;判断各是什么数,试图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数、分数、小数的内涵。从而练*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如“想想做做”第3题,类似的图在分数的学*中也见过,只是当时的图更一般化,*均分成的份数不一定是10份,到这里,图被特殊化为一位小数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题有同样的作用,只是这条数轴曾经是认识整数时常用的模型,而现在又拓展到了小数。深入地去挖掘,引导学生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这节课总体来说按照我的意图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在出示商品价格时,应多出现一些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例子。

  2.应先教学小数的'读法,再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没有注意到读法的梳理以及强调两位小数的读法。

  3.忽略了小数写法的教学,如果用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会更好。

  4.小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我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速度太快,学生理解不透彻。在总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没有反过来再强调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

  5.练*题让学生说明“为什么”难度太大,练*题的设计应围绕学生进行

  6.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语言要优美要有亮点。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激发学*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出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在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中,我直接抛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价格看经验,运用原有的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学生感觉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自然流畅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3、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这次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课后领导一起评课,对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给出了很有帮助的建议,从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下面就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总结如下.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主要讲了小数的读、写、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生活中的小数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认识小数时,我先出示了整数,再出示了小数,让孩子感觉到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在读小数时,我先尝试让孩子自己读,因为孩子有*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他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但读小数重点是让孩子感觉到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同的,但在这一部分,我抛出了问题:“谁来说说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可是却没有深化这个问题,没让孩子自己探索出来,就一步跳过了。

  由于在讲小数的组成时,我强化了小数点的位置及写法,所以孩子在写小数时顺利过关。

  在课上,我把小数的数位放在了最后,课后我反思,觉得应该把小数的数位放在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这样孩子先有了十分位、百分位……的认识,在后面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直接表示为小数的整数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就不会像课上所说的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元、第二位表示分,交换位置后教学用语会更准确。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课上我也着重讲了生活中的小数,都是孩子身边的小数,很贴*生活,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了小数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用处。

  由于本课重点是小数的读写法,所以在最后练*时应加上组数,这样这堂课才会更完美,课前我也寻思加上组数的练*,但害怕孩子掌握不牢固,所以又删去了,加上了另外的练*,但另外的练*在这堂课上没有组数那样精彩。

  通过这次上课,我认识到自己还需磨炼,还要多看、多学、多想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

  2。让学生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并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几种水果的价钱有什么区别?你能分一下累吗?

  2、(出示图片2)师:分成的两类有什么区别?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