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数学教案 >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4 00:00:00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A、在泥土上面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A、可以吃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A、能B、不能

  4.花生只能吃A、是的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A、是的B、不是

  6.花生的壳A、有用B、没用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剥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

  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

  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

  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 A 、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活动反思: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3

  目标

  1.学*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记录纸数张。

  过程

  1.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建议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大班教案:剥花生 (菁华3篇)

大班教案:剥花生1

  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通过目测,给花生按单双数分类。

  3、学会自己收拾东西,体验劳动的乐趣。

  准备:

  花生若干,花生食品若干碟,小猴及小老鼠袋偶各一只

  篓子若干,上面贴有单双数标记。磁带《幸福拍手歌》

  过程:

  一、找花生

  1、故事导入。“这是谁呀?瞧它多着急呀,它在找什么呢?”哦,原来它在找花生呢!

  在小猴家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小猴问好朋友小老鼠:“这是什么花呀?”小老鼠说:“这是花生的花,到了秋天,会结花生,花生可好吃啦。!”小猴很高兴,他想:等花结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小猴每天都到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他等呀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小猴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2、教师讲述完故事,“你们想想,花生可能藏到哪里去了呢?”幼儿积极想象。

  3、小猴一气之下,把花生全拔了出来,这时他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瞧!(教师出示整株花生)花生在哪里?(结在地里)

  5、小结:原来花生和其他的植物不一样,它的花谢了以后,就伸到泥土里,然后就慢慢长出花生来了。哦,不是谁摘走了花生,而是花生落到了地里,所以我们又叫它“落花生”。

  二、摘花生

  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小猴摘花生。摘下来的花生放到你的小碗里。我们丰收啦!

  三、剥花生。

  1、现在请小朋友将它剥开来,看看里面有什么。边剥边念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交代将壳放在大篓子里,花生仁放在小篓子里)

  2、你剥出了什么?这一层红帐子叫花生衣,可别小看它,它能做药,有止血效果呢。这白胖子的作用更大,它可以榨油,可以加工成各种点心,饮料,营养价值很高呢。

  3、请大家将花生仁和花生壳收上来,花生仁请食堂的阿姨煮给我们吃,这麻房子呢我可舍不得扔掉,它也可以做药,还可以给小猪小羊做饲料,听说大五班的小朋友还用花生壳贴了许多美丽的画呢,下次区角游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试试。

  4、今天我们帮小猴收获了这么多花生,开心吗?那让我们唱起来,庆祝一下。“假如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四、分花生。

  1、小猴为了感谢大家,送给你们每人一碗花生,这花生跟刚才的花生有什么不一样?请你们猜猜里面有几粒花生米?(4粒)

  2、4是双数还是单数?这里有两个篓子,上面贴着标记,你想想,这颗花生该放在哪个篓子里?现在请你动手,把你碗里的花生分别放到两个篓子里。

  五、尝花生。

  今天我们知道了花生浑身都是宝,怪不得小猴爱吃,你们爱吃吗?那好,今天小猴请客,请大家品尝各种花生食品。别忘了,请大家先去把手洗干净。

大班教案:剥花生2

  一、活动目标:

  1、猜测花生米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二、活动重点:

  要求幼儿自己去讨论记录方法与交流,并且认为自己合适的方法去进行记录

  活动难点:能够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方法。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花生每人一盘(数量在10颗左右),记号笔、花生记录表(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事先已开展过一次记录方法。

  四、活动流程:

  1、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我手里有什么,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米呢,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来观察花生的不同),我们一起观察它的形状

  2、请个别幼儿上来验证一下,剥开花生,看看里面住着几颗花生米。

  3、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花生米的家,原来它的家是凸出来的,里面住了两颗花生米。

  4、请另外一名幼儿剥花生验证。

  5、讨论记录方法:我们猜了两次,每次的结果都一样吗,我们一起把它记录下来,李老师这里有一张花生米记录表,每一格里面记录一次,小朋友请拿到一颗花生之后,用一种符号表示花生,先猜一下里面有几颗花生米记录下来,再剥开验证并记录下来。

  6、交流分享记录方法: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

  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相同的有几次。

  7、老师发现了几张记录表非常不一样的记录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你喜欢哪一张花生记录表,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花生里有几颗花生米,以后小朋友也可以学*用这样的方法记录。

  8、、花生米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品尝大会了,请你们拿着花生米跟你们的爸爸妈妈分享吧!

大班教案:剥花生3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剥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

  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

  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

  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 A 、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活动反思: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实用五篇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1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A、在泥土上面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A、可以吃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A、能B、不能

  4.花生只能吃A、是的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A、是的B、不是

  6.花生的壳A、有用B、没用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记录表和统计表,笑脸花贴纸。

  2、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花生类食品若干。

  查看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剥花生》PPT课件

  下载地址:xxx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

  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

  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发统计表,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课后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

  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是在()。

  A、泥土上面 B、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吗?()

  A、能 B、不能

  (4)、生花生能吃吗?()

  A、能 B、不能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吗?()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有用吗?()。

  A、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食品。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剥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

  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出自:屈老.师!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

  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

  A 、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剥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

  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

  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

  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 A 、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活动反思: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 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2. 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A、在泥土上面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A、可以吃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A、能B、不能

  4.花生只能吃A、是的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A、是的B、不是

  6.花生的壳A、有用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剥花生实用五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剥花生 1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2、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知道花生里有多少花生仁呢?现在我们一边剥花生一边记录,怎么记呢?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不能边剥边吃哦!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把它记在哪里,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孩子分享花生。

  活动反思: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剥花生 2

  活动目标:

  1、感知花生的特征,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数量是不同的。

  2、学*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3、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组一盘(提供的花生仁的数量不等)、每组一盒彩笔,两只空盘、小碗;记录纸人手一份。

  2、活动前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花生”。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2、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3、讨论记录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

  怎样记录?(师生共同讨论)

  4、探索体验

  幼儿剥花生并作记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5、交流分享

  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与同伴共同分享、品尝花生。

  设计思路:

  “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许多秘密,特别在“绿色菜篮子”这个小主题中,正值秋季,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为农村的孩子,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孩子们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除了蔬菜,在菜地里孩子们也对其它农作物发生兴趣。花生就其中的一样,孩子们既熟悉又爱吃,于是我将这现成的实物教材牵引到本次主题活动中。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剥花生”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尝试学*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的不同。老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操作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剥花生 3

  相关知识:

  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吃法很多(水煮、油炸、做菜等等),还可榨油。制皂、也是化妆品的原料。

  活动目标:

  1、学*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人手一支笔,每组两只空盆,幼儿记录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花生,观察花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藏在这个谜语里(出示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大家一起来猜,猜对了,它就和我们做游戏。小朋友有没有信心猜出来,好,仔细听,认真想,大家一起努力。(师说谜面,幼儿猜)

  (2)对,是住着麻屋子的花生妈妈。花生妈妈说小朋友真聪明,她送每个小朋友一盘花生果,(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盘花生果)想和小朋友做个游戏,好吗?听好了,先仔细观察你盘中的花生,不许剥开,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看看它的大小、长短有什么不一样?

  (3)你能猜对每个花生妈妈肚里有几个花生宝宝吗?

  (4)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有几个花生宝宝,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5)怎么多花生妈妈,怎样才能记清每一位花生妈妈有几个花生宝宝呢?第一个、第二个·····,你有什么好办法呀?(幼儿讨论)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还是剥一个记一个呢?

  2、幼儿操作,记录花生的颗数

  (1)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个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记录卡上。(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卡,找找花生妈妈肚里的花生宝宝数量一样的记录有几次。

  (3)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4)请幼儿谈谈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剥花生 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知道花生中花生米的数量是不同的。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重难点:

  学*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组一盘(按照每人5粒花生的数量放置,仁的数量为1—4不等)。

  2.每人一支铅笔、一张剥花生记录纸。

  3.每组两只空盆、四份统计纸。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请你猜猜是谁呢?(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猜测。)

  2.个别或全体幼儿说出谜底,教师给予肯定并请组长揭开盖在盘子上的手帕:“真的是花生。”(引导幼儿活动兴趣。)

  二、组织幼儿进行剥花生,引导幼儿学*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及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一)看一看,猜一猜。

  1.教师请幼儿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短等外形特征)

  2.教师小结并提问:你知道每颗花生里有几粒花生米吗?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小结:可能是一颗、两颗、还可能是三颗,四颗呢,真有意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花生,到底有几粒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剥一剥,记一记吧!

  (二)帮助幼儿了解记录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表,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a:有数字。

  教师追问: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1表示你剥的第一颗花生米。2就表示……

  幼儿b:有一粒一粒的花生米。

  教师:表示每剥一颗花生后剥出来的粒数。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下面的空格表示什么意思呢?剥到几粒花生米就在相应的格子里打勾。

  2.教师示范操作:如:第1颗花生剥出来是2粒,就把花生米放在分类盒中数字“1”的格子里,在记录表上先要找到数字“1”,再找到两粒花生,在相应的个子里打勾。

  如果第2颗花生剥出来是3粒,那该怎么记录呢?请个别幼儿来说说记录的方法,教师指导帮助。

  (三)组织幼儿操作,剥花生并记录。

  1.介绍记录规则进和要求。

  (1)教师追问:是剥完了一起记录呢,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呢?

  (2)小结操作要求:要剥一颗记一次,把花生米放在分类盒的相应格子中,壳放在空盆中。你剥的是第几颗就先要找到数字几,剥出来是几粒再找到相应的格子打勾。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请每位幼儿自己选择5个花生果,逐个放在分类盒的格子中,然后开始剥花生,并记录。

  (2)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4)提醒幼儿要注意卫生,将花生的壳放到中间的盆子里。

  三、组织幼儿分享交流,并统计。

  1.教师:小朋友一共剥了5颗花生,每颗有几粒?谁来介绍一下?

  鼓励幼儿积极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将记录表和与分类盒进行验证,帮助个别出现问题的幼儿进行调整。

  2.引导幼儿学*统计:有的小朋友1颗的比较多,有的是2颗的比较多,那么究竟几颗的多呢?我们有什么好办法?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小结:我们将自己剥的花生进行统计,这里老师根据自己剥的花生进行了统计,(出示总计示范表)如:1粒花生有3个勾,就在相应格子里写上3;2粒的有几个勾?就写上数字几,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学会总计。

  3.幼儿学*进行统计。引导幼儿验证、纠错。

  四、全班统计。

  1.教师介绍:刚才我们根据每颗剥的花生粒数进行了统计,几粒的花生最多?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统计表,看清总计进行介绍:几粒的花生最多。老师进行追问:你怎么知道几粒(3粒)的花生最多?让幼儿了解打勾的数量最多即所对应的几粒的花生最多

  2.介绍全班剥花生统计表,并进行统计。

  (1)引导幼儿认识全班剥花生统计表,分别有1粒、2粒、3粒、4粒花生,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几粒的最多,就将自己手上的奖品贴在几粒上面,如:总计出来3粒最多,就把奖品贴在3粒上面。

  (2)先请个别幼儿根据记录表上结论进行示范操作。再全体操作。

  (3)老师进行总计,将每一粒的总数算出,写在上面,即得出全班花生最多的是几粒的。教师进行总结:原来今天我们带来的花生中x粒的花生最多!为我们成功的得出这一结论表示祝贺!

  四、结束活动:品尝花生。

  1.组织幼儿品尝自己剥好的花生。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吃好以后要将花生壳扔到垃圾桶里去。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剥花生 5

  一、活动目标:

  1、猜测花生米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二、活动重点:

  要求幼儿自己去讨论记录方法与交流,并且认为自己合适的方法去进行记录

  活动难点:能够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方法。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花生每人一盘(数量在10颗左右),记号笔、花生记录表(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事先已开展过一次记录方法。

  四、活动流程:

  1、情景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我手里有什么,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米呢,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来观察花生的不同),我们一起观察它的形状

  2、请个别幼儿上来验证一下,剥开花生,看看里面住着几颗花生米。

  3、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花生米的家,原来它的家是凸出来的,里面住了两颗花生米。

  4、请另外一名幼儿剥花生验证。

  5、讨论记录方法:我们猜了两次,每次的结果都一样吗,我们一起把它记录下来,李老师这里有一张花生米记录表,每一格里面记录一次,小朋友请拿到一颗花生之后,用一种符号表示花生,先猜一下里面有几颗花生米记录下来,再剥开验证并记录下来。

  6、交流分享记录方法: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相同的有几次。

  7、老师发现了几张记录表非常不一样的记录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你喜欢哪一张花生记录表,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花生里有几颗花生米,以后小朋友也可以学*用这样的方法记录。

  8、、花生米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品尝大会了,请你们拿着花生米跟你们的爸爸妈妈分享吧!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大班数学教案15篇

  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难点:练*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学*活动:新建小区

  一、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培养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过程。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画、数字1-6、符号 、-、=。

  2、人手三幅图片,笔、鞭炮6串、自制金牌、银牌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复*巩固:开火车

  以前我们玩过数字4、5的开火车游戏,今天,何老师带大家要玩数字6的开火车游戏。

  嘿嘿!我的火车一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嘿嘿!我的火车5点开。(集体、个别)

  2、情境感知---看图学*6的第一组加减法.

  你们看,火车已经把我们开到新建的小区里,一共有7个小区,有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小区,听说小区里有许多美丽的花,这么漂亮的小区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参观啊(电话响)是小区的保安打来的,说这7个小区里分别有三副图片,请我们小朋友分别用三句话来讲述图上的事情,要是谁能正确的说出这事情的话就能顺利的进入小区。你们愿不愿意来说一说(愿意),那好,就请我们小朋友开始去说一说吧。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1)问:请你来说一说,你选择到几号小区的?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花盆里有5朵红花,1朵白花、花盆里一共有6朵虎)集体验证,并集体把这件事讲述。

  (2)分别请到其他小区的小朋友来讲述(得到大家验证后,再集体讲述)。

  小结:呀,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7个小区里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了,保安还夸我们都是最聪明的小客人呢。赶快表扬表扬自己。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电话再次响起),又是小区的保安打电话给何老师,说,它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刚才是让小朋友分别讲了7个小区里的事情,现在让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一道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1)交代幼儿操作要求

  2)集中提问: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1 6=7)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小朋友除了用这3数字列出一道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幼儿依次类推,分别得出其他三个算式。6 1=7、7-1=6、7-6=1。再次把算式认读两遍。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1)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1 6=7、6 1=7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 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7—1=6,马上就想到7—6=1。我们也把他们称做为朋友题。

  2)练*互换,老师拿出题卡,请我们小朋友马上说出他的朋友题是谁?1 6=7(6 1=7)、7-1=6(7-6=1)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游戏:夜鞭炮

  新建的小区建成了,许多居民都要搬新家了,我们为他们放鞭炮吧,但是有个要求:每个鞭炮里面也藏着一个算式题,要是谁能把算式答对,鞭炮就能放的很响,而且还能得个小红花,同样,要是没能把算式答对,鞭炮就放不响。

  (2)每次请每队选一个小朋友参加进行比赛,看看到最后那队得到的小红花最多,那么就能得到金牌。

  小结:颁发游戏中金牌得主、银牌得主。

  四:活动结束:开火车是谁打电话来了?哦,保安来电话,邀请我们去参观另一个新建小区,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带小朋友开火车离开活动室。

  五: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7的第二、第三组加减。

  2、利用区域活动,进一步巩固看图列式。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学*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3、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活动重点】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活动难点】图形的组合创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在哪见过?那这个机器人跟你们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是由什么组成的?找一找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是什么图形?看看机器人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1)咱们变个魔术吧?(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这是什么图形?老师告诉你,它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会变成两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咱们都来折一折,看看它会变成两个什么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咱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知识引入】

  尺子又称尺、间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有些尺更在中间留有特殊形状如字母或圆形的洞,方便用者画图。

  尺通常以塑胶或铁,不锈钢,有机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纸、木、竹,铝,皮革等制造的。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的愿望。

  【活动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 初步学*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活动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 测量活动。

  (1)学*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 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字并体验观察发现的乐趣。

  2、了解数字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数字在不同地地方表示不同的意义。

  3、初步尝试用绘画、文字及符号对生活中所使用的数字进行记录,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不同数字在不同地方的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难点是:引导孩子运用绘画、符号、或文字的形势记录生活中的数字应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观察记录卡、记录笔一套

  2、环境准备:创设相关数字的隐性教育的环境。如:时钟、挂历、扑克牌等

  3、知识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收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寻找数朋友

  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来幼儿园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它们藏了起来,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做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幼儿共同寻找数字朋友,鼓励幼儿间一边找一边相互交流这些数字的作用。)

  二、基本环节:我们的数朋友

  1、幼儿园里的数朋友

  教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朋友?他们代表什么意思?(集体交流,师幼图文并茂共同记录“离不开的数朋友”,并说一说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2、生活中的数朋友

  教师:除了我们刚才找到的数朋友,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数字朋友?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归纳并记录:在自己家里,商场、交通、通讯、气象等方面使用的数字及它们的用途)

  3、特殊的数朋友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数字朋友,帮我们脱离危险,它们是什么?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呢?(教师在幼儿了解数字一般作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字组成的重要号码的关注兴趣,知道它们的特殊用途并进行记录。如:110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电话……)

  三、结束环节:离不开的数朋友

  教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想像并大胆表达没有数字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麻烦。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离不开数字,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延伸环节:

  1、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寻找数字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完善家园共创的《离不开的数朋友》记录表。

  2、找一找节日中的数字。(如:六一儿童节)

  3、尝试自己用数字的形式来表现家人的生日。

  教学反思:

  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是激励幼儿有效学*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这就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动机。

  为此,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特点,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再通过利用日常生活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得以全方位亲*数字、体验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同时,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数”应用的新经验,还得到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又尝试运用发现法,按“问题情境——探究发现——交流归纳——新情境中迁移”的循环往复思路展开,从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探索,帮助幼儿将零星的表层的经验,整理成有条理的、正确的知识,让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学*。最后,再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使孩子们对数的探索在生活中和家庭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融洽、愉悦的心理氛围,丰富、有时效的物质探究氛围,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充分的调动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的兴趣;多变的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活动与孩子的互动,使孩子们能被有趣的数学现象所吸引,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趣”为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的兴趣,提高幼儿把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逐步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一种自主学*数学、运用数学的心理趋向,让幼儿更好地在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里遨游!

  【活动目标】

  1、学*6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5以内的加法算式若干,小花(1朵白色的花,5朵粉红色的花),苹果树的图片(树上2个绿色的苹果,4个红色的苹果),列式用的卡片若干。

  2、幼儿分组活动材料:

  1)、编有3、4、5、6的号码大树四棵,写有6以内加法式子的树叶若干;

  2)、分别编上2、3、4、5、6号码车厢的火车,写有6以内加法的算式的火车票若干;

  3)、盘子上摆放6只鸭子(1只大鸭、5只小鸭,两只戴帽子、四只没戴帽子,3只红色,3只黄色);

  4)、服装柜上有6件服装(3件上衣、3条裤子,2件红色、4件黄色,1件厚的、5件薄的)。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复*5以内的加法和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1、玩游戏"开火车":教师出示5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幼儿按座位顺序以开火车形式一个接一个答出得数。

  2、玩游戏"碰球",复*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二、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口述应用题用卡片列式计算。

  1、教师操作手上的花编题:孙悟空先变出1朵白色的花,又变出5朵粉色的花,一共变出几朵花。

  2、请幼儿列出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请说一说你列的式子(1+5=6)。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几多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三、运用交换规律列加法算式。

  1、引导语:如果老师把手上的花交换下,你们能列出一道新的式子吗?

  2、引导幼儿运用交换律列出另一道加法式子,并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式(5+1=6)。

  3、教师结合两个加法算式"1+5=6"、"5+1=6",引导幼儿观察: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用同一张卡片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1、引导语:孙悟空又变出一棵苹果树,树上有2个苹果核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2、引导幼儿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2+4=6,4+2=6)。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苹果树上的3个大苹果和3个小苹果列一道加法算式计算(3+3=6)。

  五、师幼共同梳理6的五道加法算式:1+5=6、5+1=6、2+4=6、4+2=6.

  六、幼儿分组活动,巩固6以内数的加法。

  1、介绍分组材料。

  (1)帮助树叶宝宝找树叶妈妈:先算出树叶上式子的得数,再去找和得数一样的树,并将树叶贴在树上。

  (2)找火车车厢:先算出火车票上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再找出和得数一样的火车车厢,并把车票贴在车厢上。

  (3)根据盘子上的情景列式:根据鸭子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4)根据服装柜上的情景列式:根据服装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5)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6)师幼分享交流。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及三种图形标记。

  2.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对三种图形进行初步的分类。

  3.乐于参与活动,并能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海洋场景;圆形、三角形设计的小鱼若干;贴有标记的`3个篮子。

  2、水族馆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大海场景。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鱼宝宝的家里去,那你们猜猜鱼宝宝的家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吧,出发吧。(听音乐进场)

  2.鱼宝宝的家到了,我们轻轻的找个座位坐下吧。你看到了什么?(对呀有蓝蓝的海水;你还看到有绿绿的水草;哦还有美丽的海螺……)

  二、出示图形标记,寻找与图形相应的实物。

  1.美丽的家里还有很多的鱼宝宝,有哪些鱼宝宝?(三角形鱼宝宝,出示三角形标记)那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它有三条直直的边,三个尖尖的角)

  2.海洋里除了有三角形的鱼宝宝,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宝宝呢?看看哪个宝宝的眼睛很亮的?(圆形鱼宝宝,并出示圆形标记)圆形长得什么样?(圆圆的)

  3.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宝宝?眼睛再睁大点看看。(长方形鱼宝宝,出示长方形的标记)长方形宝宝长得长长的,方方的。

  总结:大海里住着三角形的鱼宝宝,圆形鱼宝宝,长方形鱼宝宝,它们快乐的在大海里游呀游。

  三、与鱼宝宝找妈妈做游戏

  1.你们想不想和这些鱼宝宝做游戏?(想)现在就一起到大海里游一游,并找一条自己喜欢的鱼宝宝和它跳圆圈舞。(呀,这条小鱼和遥遥跳个圆圈舞,看他们跳的多开心呀。)

  2.玩累了,鱼宝宝们想妈妈了,它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三角形的鱼妈妈在哪里?(找呀找,找呀找,找妈妈,呀我们找到了三角形的鱼妈妈啦,这是谁的妈妈?(是三角形鱼宝宝的妈妈)我们跟三角形鱼妈妈打声招呼。三角形鱼妈妈好!

  3.我们再找谁的鱼妈妈?(长方形)找呀找,找呀找,找妈妈,这是谁的妈妈?(是长方形鱼宝宝的妈妈)我们也打一声招呼:“长方形鱼妈妈好!”

  4.还有谁的妈妈没有找到?(圆形),噢,圆形鱼妈妈躲在这儿呢。这是谁的妈妈?(是圆形鱼宝宝的妈妈)快,也打声招呼吧:“圆形鱼妈妈好!”

  四、送鱼宝宝回家。

  1.天黑了,鱼宝宝想妈妈了。现在我们就帮助鱼宝宝去找妈妈,记住,要说一句好听的话:“我把三角形鱼宝宝送给三角形妈妈。”(老师演示一遍)快去帮小鱼找妈妈吧。

  2.游戏检查。现在范老师看看鱼宝宝和鱼妈妈他们都开心的笑了,他们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很开心呢。三角形妈妈谢谢你们呢。小朋友应该说:“不用谢”。

  圆形妈妈也要谢谢你们呢。小朋友也说:“不用谢”。范老师听到有两条小鱼伤心的哭了?为什么呀?(原来小朋友给它送错了,快谁来帮助它?)

  3.总结:今天小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能把三角形的小鱼送到了三角形妈妈家里,把圆形鱼宝宝送到圆形妈妈家里,把长方形鱼宝宝送到长方形的妈妈家里。鱼妈妈和鱼宝宝们非常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下次老师再准备小鱼虫,来让你喂鱼宝宝和鱼妈妈吧。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大班数学教案12篇

  教学背景:

  大班的孩子喜欢益智类的玩具,这种玩具要求动脑、动手,操作性强,往往具有挑战性。因此,根据他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我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了一套七巧板,从易到难,放入益智区后,深受孩子的喜爱。但部分幼儿并没有掌握七巧板的拼搭规则和技巧,因此,我选取此内容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巧板,初步了解七巧板的拼搭规则。

  2、借助课件,尝试以多种方式用七巧板拼搭相关图案,感受七巧板的有趣。

  3、提高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七巧板的拼搭规则。

  活动难点:能够尝试以多种方式用七巧板拼搭相关图案。

  活动方法

  1、演示法:动画激发兴趣。活动通过动画,小熊借助七巧板的帮助,克服困难,得到了魔法棒,童话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操作法:操作体验乐趣。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动手、动脑中,尝试以多种方式用七巧板拼搭图案来帮助小熊寻宝。

  活动准备:

  1、《小熊寻宝记》课件。

  2、七巧板(每人一份)。

  3、教师七巧板操作卡片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七巧板

  1、(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看看是谁?(小熊)它有一套心爱的玩具——七巧板。

  2、七巧板里有哪些图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三角形?认识正方形、*行四边形。

  教师小结:就是这七个图形组成七巧板,"它们就像是7个好兄弟,相亲相爱不分开"。

  二、自由探索,初步感受七巧板的拼搭规则1、小熊很喜欢变魔术,瞧,它用七巧板变出了什么?

  2、你们想不想玩玩小熊的七巧板?把它拿出来玩一玩吧。(幼儿操作)3、谁来说说,你用七巧板拼的什么?

  教师小结:七个图形组合起来,就变成不同的图案。

  三、尝试用七巧板拼搭不同图案,大胆挑战,体验拼搭成功的乐趣(1)师:(播放课件)小熊一直想要一根魔法棒。终于有一天,它知道了魔法棒的消息,于是,小熊迫不及待带着它的七巧板出发了。小熊带着七巧板走到岸边,想要过河,可是该怎么过去呢?提供"小船"的结构图,幼儿看图拼搭,教师指导。

  (2)(播放课件)小熊过乘着小船过了河,来到草地上。天黑了,小熊累了想休息,这时该怎么办呢?(搭一顶帐篷)提供"帐篷"的外形轮廓,探索几种不同的拼搭方法。

  (3)(播放课件)第二天,阳光明媚,小熊带上七巧板继续出发。走过森林,来到一个山洞前。小熊走进去,发现了藏宝箱。可是,宝箱却打不开,为什么?(因为有锁)创设集体合作的氛围,幼儿完成"正方形"图案,打开宝藏箱。

  (4)(播放课件)藏宝箱打开了,小熊终于得到了想要的魔法棒。小熊带着魔法棒,心满意足的回家了,为了谢谢大家,决定要把好玩的七巧板送给大家。

  四、延伸: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1、七巧板真好玩,它还可以变出很多不一样的魔术呢,让我们带着小熊送给我们的七巧板,再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玩法吧。

  教学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在调查的`基础上,统计、记录喜爱每种新年吉祥物的人数。

  2、巩固分类记录的方法,会用自己选择的符号记录调查的结果。

  3、能与组内的同伴协商,学*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大的统计表格,黑板,笔。

  2、幼儿人手1张白纸,每组一张统计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1、组织幼儿谈话,说说过年的时候家里都有什么吉祥物啊?

  2、集体讨论、确定表现吉祥物的形式,并请个别幼儿画出相应的标记。

  3、请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用标记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几种吉祥物。

  4、幼儿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1、教师出示统计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请在上面记录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的人数。

  2、引导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又怎样记录呢?(引导:如在相应的空格中画短线,点等。)

  3、请幼儿与同伴商量,将小组里每个人喜欢的吉祥物统计在1张记录单上。

  4、教师引导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统计、记录小组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人数。

  5、展示幼儿用不同方式记录的记录单,并请相应的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统计记录集体观察、发现其中统计、记录的不同方法。

  6、指导幼儿统计出本小组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并做记号。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结果:

  1、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

  3、教师与幼儿一起在统计表格中记录每组幼儿的统计结果,统计喜欢每种吉祥物的总人数,发现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一、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二、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三、“吃”牌:

  目的:复*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活动目标:

  1.学*将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增强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

  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种子排队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种子。(2分钟)

  (一)出示状元豆、黄豆、红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熊博士带来了一些豆子,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它们的大小,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二)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状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黄豆是黄色的,比较大;红豆是红色的,最小。

  二、种子排队。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不同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8分钟)

  1.出示操作图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10颗不同的豆子。请小朋友在每条线上摆上10颗相应的豆子(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排队的时候要从红星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排完后放在桌上。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为什么都是10颗种子,排出的长度不一样呢?

  4.小结:三种豆子中,红豆最小,排的队伍最短;状元豆最大,排的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不同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15分钟)

  1.出示操作图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绍操作图。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不同的种子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在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的每条线上摆出相应的豆子,从红线的地方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摆,使三种豆子排成的队伍一样长。数一数: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多?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少?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时要动脑筋、保持安静,把双面胶纸撕下时放在篮子里。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红豆、黄豆、蚕豆排成的队伍一样长吗?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4.小结:排成一样长的队伍,豆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多。豆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3分钟)

  (一)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设疑:

  (1)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2)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验证。

  四、游戏《走钢丝》。(2分钟)

  (一)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熊博士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名称叫走钢丝。钢丝很细,大家要从线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

  (二)师幼示范游戏一遍。

  (三)幼儿两两进行走钢丝的游戏,来判断脚的大小。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提供各种种子、胶水、画纸等,引导幼儿进行种子装饰画。

  活动反思:

  《种子排队》是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大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整个活动中在操作材料准备上也有待更加具体,由于种子非常的容易滚动,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纸上黏贴双面胶或是利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幼儿的操作及老师的点评都会更方便。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 统计运沙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大班数学: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6的减法》大班数学教案3篇

  活动目标:

  1.在熟悉6的分解组成基础上,理解8的减法,能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

  2.理解减法的交换规律,并能列出6的减法算式。

  3.体验减法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6只鸭子,1只大的母鸭,5只小鸭;2只鸭子打了领结,4只没有打领结;3只鸭子穿了红衣服,3只鸭子穿了蓝衣服;4只鸭子在池塘里,2只在岸上.)

  2.学具:数字、加减号、等号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6的组成。

  猜豆游戏:老师拿6颗豆分别放在两只手中,伸出一只手,幼儿猜另一只手上有几颗豆?

  师: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几?

  幼: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5。

  二、学*6的减法。

  1、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我们再一起来说一说,图上的小鸭子都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并说出图上有6只鸭子,鸭子的大小不同,有的打了领结,衣服的颜色不同、有的'在游泳等.)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提问:这些鸭子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编减法应用题。想想减法应用题又应该怎样编呢?(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编出减法应用题,两个好朋友互相交流)

  3、编减法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说什么呢?(与幼儿一起回忆,编减法应用题时应该先说出总数)

  师:请小朋友把这道应用题的算式列出来,并计算好答案!(幼儿说,教师书写6-1=5)

  师:理解算式含义: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鸭子的大小除了可以这样编减法应用题,还可以怎样编呢?(请一幼儿说,集体列算式,并得出结果,然后分析算式的含义)

  师:以同样的方式,请幼儿根据画面其他特征编出不同的减法应用题,理解算式含义,学*列6的减法算式。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看图列算式。

  2、看算式编应用题。

  3、作业单(填空、连线游戏)。

  四、游戏:去超市。

  1、幼儿分组去水果店、文具店、玩具店、书店购物,每人拿6元钱,买一样物品,并说出需要找的钱,每组一个收银员检查买东西的幼儿说得对不对。

  2、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在熟悉6的分解组成基础上,理解8的减法,能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

  2.理解减法的交换规律,并能列出6的减法算式。

  3.体验减法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6只鸭子,1只大的母鸭,5只小鸭;2只鸭子打了领结,4只没有打领结;3只鸭子穿了红衣服,3只鸭子穿了蓝衣服;4只鸭子在池塘里,2只在岸上.)

  2.学具:数字、加减号、等号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6的组成。

  猜豆游戏:老师拿6颗豆分别放在两只手中,伸出一只手,幼儿猜另一只手上有几颗豆?

  师: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几?

  幼: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5。

  二、学*6的减法。

  1、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我们再一起来说一说,图上的小鸭子都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并说出图上有6只鸭子,鸭子的大小不同,有的打了领结,衣服的颜色不同、有的在游泳等.)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提问:这些鸭子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编减法应用题。想想减法应用题又应该怎样编呢?(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编出减法应用题,两个好朋友互相交流)

  3、编减法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说什么呢?(与幼儿一起回忆,编减法应用题时应该先说出总数)

  师:请小朋友把这道应用题的.算式列出来,并计算好答案!(幼儿说,教师书写6-1=5)

  师:理解算式含义: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鸭子的大小除了可以这样编减法应用题,还可以怎样编呢?(请一幼儿说,集体列算式,并得出结果,然后分析算式的含义)

  师:以同样的方式,请幼儿根据画面其他特征编出不同的减法应用题,理解算式含义,学*列6的减法算式。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看图列算式。

  2、看算式编应用题。

  3、作业单(填空、连线游戏)。

  四、游戏:去超市。

  1、幼儿分组去水果店、文具店、玩具店、书店购物,每人拿6元钱,买一样物品,并说出需要找的钱,每组一个收银员检查买东西的幼儿说得对不对。

  2、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1+5、2+4、3+3都等于6

  2、学*看图列式,熟练掌握各数的含义。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图片、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情趣。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剥花生》教案3篇

  设计思路:

  “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许多秘密,特别在“绿色菜篮子”这个小主题中,正值秋季,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为农村的孩子,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孩子们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除了蔬菜,在菜地里孩子们也对其它农作物发生兴趣。花生就其中的一样,孩子们既熟悉又爱吃,于是我将这现成的实物教材牵引到本次主题活动中。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剥花生”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尝试学*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的不同。老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操作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花生的特征,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数量是不同的。

  2、学*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3、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组一盘(提供的花生仁的数量不等)、每组一盒彩笔,两只空盘、小碗;记录纸人手一份。

  2、活动前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花生”。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2、猜猜花生有几颗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3、讨论记录方法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

  怎样记录?(师生共同讨论)

  4、探索体验幼儿剥花生并作记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5、交流分享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与同伴共同分享、品尝花生。

  《剥花生》课后反思

  这节作文课紧紧围绕剥花生活动指导学生记叙作文。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活动目标

  1、学*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幼儿活动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活动材料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组一盘(提供的花生仁的数量不等)、每组一盒彩笔,两只空盘、小碗;记录纸人手一份。

  2、活动前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花生”。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2、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3、讨论记录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

  怎样记录?(师生共同讨论)

  4、探索体验

  幼儿剥花生并作记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5、交流分享

  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与同伴共同分享、品尝花生。

  设计思路:

  “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许多秘密,特别在“绿色菜篮子”这个小主题中,正值秋季,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为农村的孩子,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孩子们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除了蔬菜,在菜地里孩子们也对其它农作物发生兴趣。花生就其中的一样,孩子们既熟悉又爱吃,于是我将这现成的实物教材牵引到本次主题活动中。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剥花生”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尝试学*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的不同。老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操作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大班数学教案:《量》 (菁华3篇)

  【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学*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

  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教学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剥花生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9)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 (菁华3篇)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幼儿天*人手一架;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示范记录表二份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