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说课稿 >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

日期:2022-06-01 22:33:54

《乘法估算》说课稿1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

  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

  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

  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

  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

  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

  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

  20xx

  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

  20

  ③18×22≈360(个)

  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

  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

  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

  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

  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评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了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在学*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学估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贯穿本节课,学生学*兴趣高涨,能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真正在教学中实践了“双领四清”的基本教学思想。

《乘法估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

  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20,20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20。

  ③18×22≈360(个),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小结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乘法估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xxxx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估算》说课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 、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①18×22≈400(个)20xx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②18×22≈440(个)20③18×22≈360(个)20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 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1)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3篇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的枯燥,乏味,我将练*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 “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2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时而蹙的,需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现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渐渐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3

  今天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三年级到现在,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在四上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计算。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第二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2)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3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的枯燥,乏味,我将练*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乘法估算的开始,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该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生活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学生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个性化的`学*能力,课堂上有矛盾的产生、与有学生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了,但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辩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一定的了解,还查阅了很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准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小学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掌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知识。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3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的枯燥,乏味,我将练*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 “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3)

——分数乘法说课稿9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4、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分别是:复*铺垫,引出新知;质疑猜想,展开验证;实践新知,应用提高;加强对比,沟通联系;巧设练*,巩固提高;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一)复*铺垫,引出新知

  知识的获取靠积累,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遗忘规律,在教学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练*,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课件出示: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在学生完成练*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我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组织学生猜想,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都说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会这样告诉他们,毕竟这是你们的猜想,最好我们能进行验证。为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四人小组合作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根据运算定律,设计一种方案,看看整数运算定律到底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学生经过交流,可能会这样汇报:

  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这说明乘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

  3、乘法分配律:……

  所以这说明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乘法。

  在学生汇报这几种方案时,一定还有其他符合这三种定律而方案不尽相同的,只要不完全一样,我都鼓励大家说一说,这样更具验证说服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给学生创设了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学*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汇报完毕后,我领着学生进行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同样也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三)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因此我出示例5、例6后,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此我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计算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着重讨论: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这样算,避免了什么麻烦?最后我再组织全班反馈,指定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汇报。

  (四)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例5、例6和复*的第2题,说说各自的看法。同学们经过比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根据他们的回答,归纳了这三组题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不同点——整数、小数中,一般是将乘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乘起来,分数中,一般是将能直接约分的数先乘起来。

  (五)巧设练*,巩固提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意识的阶段。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我设计了多种层次的练*,包括能力提高(一)、能力提高(二)思考题三个部分。

  (六)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何收获,以及自己、同学本节课的学*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难点: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的其乐无穷,同时受到良好的国情教育。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质疑、引新

  1.口算、的结果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以旧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学:(屏幕展示)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方米,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占了2500 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单位“1”,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2500× =1000(m2)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结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该怎么办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适机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以快速达到学*教育的效果)【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和增长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跟踪训练—深化知识

  1、动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单位“1”,*均分成()份,共有这样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这里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当于乙的工作效率,这里把( )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的工作效率占。

  2、动手做一做:课本练*四第2、3题、17页“做一做”

  3、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几道练*题配合新课设计,与例题形式类似,结合这些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小结

  (学生谈,教师补充,强调。)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五)拓展练*提高解题能力

  1、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学生默读题目,再独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师:这道题,谁和谁比较?如何找单位“1”?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师适机合作,学生自主解答)

  2、练*四第10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练*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这类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两步分析数量关系,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连乘的综合算式。第二个练*题是个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与整数中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思路相同。

  (六)、作业布置:

  另:预*课本20页至2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时间安排:

  复*质疑、引新(3分钟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钟左右);

  跟踪训练—深化知识(10分钟左右);归纳小结(2分钟左右);

  拓展练*提高解题能力(10分钟左右);作业布置:(7分钟左右)

  六、板书设计:

  例1的两种思路线段图:投影屏幕

  学生板演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乘法》。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来说说第一个节。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很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迁移转化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的好*惯。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尝试教学法:从主题图中获得信息,尝试自己探究,讨论解决。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就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复*引课

  12+12+12+12= + + + =

  这两题可以让学生口读结果,他们的作用是要为新授环节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例1

  (1)孩子们请仔细读题,你理解这个题吗?试着来说一说。在学生分析题意的时候,随机点出线段图。再仔细的读读这个题,你会列式计算吗?试着做做。

  (2)学生做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找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黑板去做,绝大多数同学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在布置任务“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学生至少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情板演的同学将出做题的思路。

  第一种+ + + = =

  第二种×4= + + + = =这里关键要剖析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练两题,教师要做好板书的整理,而后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新授过程,我让学生仔细想一想、试着做一做、同桌说一说、试着讲一讲。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二次尝试环节的设计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方法。

  3.在教学例2时,因为有了例1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有能力解决,所以我让学生直接动手做,但这一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让学生明白,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阶段,这节课的关键是计算方法和计算后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两个要点。

  (四)最后我进行了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起到归纳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学法。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的好*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学情: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揭示课题

  通过两组计算题:9+9+9+9= 12+12+12+12+12=

  1/7+2/7+3/7= 1/5+1/5+1/5=

  复*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的计算。以旧知揭示课题,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出示情境:首都北京严重缺水,节水意识不足是其中原因之一。做过这样一个测

  试: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时滴水 桶,3时滴水多少桶?十时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各自有效的办法。

  出现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1)用图形表示(2)用加法:(3)用乘法

  我既要肯定前两种的解题思路,又要引学生到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上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

  (同时适时渗透节约意识:人人节约每一滴水,相信北京的旱情会有所改善)

  三)、基础训练,形成认知

  1、涂一涂,算一算

  (1)2个的3/7和是多少?

  (2)3个的5/16和是多少?

  师生一起分享交流过程。师: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试一试:

  适时引导简化计算过程

  通过讨论,小结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四)、巩固训练,理解算理

  1、练一练:

  从交流中进一步熟练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发现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并体验如果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2、火眼金睛辨一辨,进一步巩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五)、反思学*,体验策略

  让同学们谈谈都有哪些收获?我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等知识点再一次让知识完整的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记忆。

  六)、拓展延伸

  小乌龟百米长跑: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

  让数学课堂变苦学为乐学,启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欢愉之情走出课堂,也迷恋于课堂。

  六、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一)》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教学。本节主要内容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出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同时为以后分数成分数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确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在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目标1)。

  根据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通过观察探索,获取知识,激趣。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师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说教学程序: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4)

——9的乘法口诀说课稿3篇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9的乘法口诀》,课本第84页。

  二、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是计算的基础,《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学生就会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推导。

  三、教法、学法

  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学*”活动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性。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让学生观察得数规律,这样使难度适当降低。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指导后进行采用手指记忆法记住口诀。在训练时,应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的兴趣,提高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计算。

  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六.说教学过程:

  (一) 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搜集信息,二是处理信息,三是独立编写口诀。

  教师在导入中渲染端午节龙舟比赛的场景,同时出示龙舟图,通过这个场景,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搜集并提出每条龙舟上有几个人?也可能搜集2条龙舟有几个人?3条呢?甚至提出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第二个层次是处理信息。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在处理信息时从两方面处理,一方面是在数轴上填写连加的结果,边看图边推想,这样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抽象程度,渗透点与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生汇报时,教师: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9个9相加是81,处理信息的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独立写出9的乘法算式,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得数。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感知连加结果的特点。

  这时有了编制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编制9的乘法口诀就水到渠成了,依据学生学*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将过程填在书上,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过程,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从上面三个层次设计基本达到了图、式、口诀三维一体,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学*活动贯穿始终。

  (二)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尝试记忆口诀。

  2面对面拍手背口诀。

  3让学生说出在背的过程中比较难记的'几句口诀,引出9的口诀中的规律。

  4学生观察,寻找9的口诀中的规律。

  5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6教师介绍学生没有发现的规律。

  7学生利用这些规律再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8师生对口令,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本课的难点。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再面对面拍手背口诀,在学生亲身经历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9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好记?哪几句最难记?进而提出探究性问题:你有什么金点子,能帮助我们记忆吗?然后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再在全班交流。“出点子”的形式,一定会刺激学

  生的探究热情,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根据上句想下句,根据下句想上句等。之后教师介绍学生没想到的规律和方法,如9的乘法与整十数的关系,手指上的乘法口诀等。对他们的合理建议我都会给予充分的可定,并在交流中了解别人的想法,以弥补自己认知和思维上的局限,从而相互学*、相互提高。这样,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不知不觉中,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

  (三)巩固强化、学以致用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

  1、对比练*

  (1)口算:

  3×8+8 =5×8+8 = 6×8+8 =

  4×8 = 6×8 = 7×8 =

  8×4 = 8×6 = 8×7 =

  (2)填空: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这里我想通过学生的口算、比(cn-teacher.com)较和填空,引导学生理解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提高口诀的记忆效果,再次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2、游戏:对口令

  如:三九二十七 3×9 = 279×3 = 27

  这里我让学生根据9的乘法口诀写出相关的两道乘法算式,加深了学生对口诀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3、 开小车,做口算

  这里,我把教材中的口算题设计成小车开到几就用9乘几的动画形式,既巩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4、 学以致用

  逛9元超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里尝试让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了学*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拓展延伸

  1.*传说中有一种奇怪的鸟,叫九头鸟,如果3只九头鸟一共有多少个头?8只呢?

  2.你背过这样的诗吗?出示介绍几首九言诗,现在想知道每首诗有多少字,你能快速算出来吗?

  这样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课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 = 9 9×1 = 9 一九得九

  2×9 =18 9×2 =18 二九十八

  3×9 =27 9×3 =27 三九二十七

  4×9 =36 9×4 =36 四九三十六

  5×9 =45 9×5 =45 五九四十五

  6×9 =54 9×6 =54 六九五十四

  7×9 =63 9×7 =63 七九六十三

  8×9 =72 9×8 =72 八九七十二

  9×9 =81 9×9 =81 九九八十一

  这样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比较、理解记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说教学效果:

  (最后说说教学效果)我通过情境导入,紧紧围绕教学要点,大胆地进行创新,教师由扶到放,逐一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调动学*积极性,扎实有效地完成学*任务,同时,学生也能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的愉悦情感。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9的乘法口诀》,课本第84页。

  二、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是计算的基础,《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学生就会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推导。

  三、教法、学法

  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学*”活动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性。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让学生观察得数规律,这样使难度适当降低。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指导后进行采用手指记忆法记住口诀。在训练时,应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的兴趣,提高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计算。

  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六.说教学过程:

  (一) 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搜集信息,二是处理信息,三是独立编写口诀。

  教师在导入中渲染端午节龙舟比赛的场景,同时出示龙舟图,通过这个场景,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搜集并提出每条龙舟上有几个人?也可能搜集2条龙舟有几个人?3条呢?甚至提出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第二个层次是处理信息。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在处理信息时从两方面处理,一方面是在数轴上填写连加的结果,边看图边推想,这样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抽象程度,渗透点与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生汇报时,教师: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9个9相加是81,处理信息的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独立写出9的乘法算式,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得数。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感知连加结果的特点。

  这时有了编制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编制9的乘法口诀就水到渠成了,依据学生学*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将过程填在书上,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过程,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从上面三个层次设计基本达到了图、式、口诀三维一体,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学*活动贯穿始终。

  (二)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尝试记忆口诀。

  2面对面拍手背口诀。

  3让学生说出在背的过程中比较难记的几句口诀,引出9的口诀中的规律。

  4学生观察,寻找9的口诀中的规律。

  5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6教师介绍学生没有发现的规律。

  7学生利用这些规律再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8师生对口令,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本课的难点。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再面对面拍手背口诀,在学生亲身经历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9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好记?哪几句最难记?进而提出探究性问题:你有什么金点子,能帮助我们记忆吗?然后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再在全班交流。“出点子”的形式,一定会刺激学

  生的探究热情,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根据上句想下句,根据下句想上句等。之后教师介绍学生没想到的规律和方法,如9的乘法与整十数的关系,手指上的乘法口诀等。对他们的合理建议我都会给予充分的可定,并在交流中了解别人的想法,以弥补自己认知和思维上的局限,从而相互学*、相互提高。这样,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不知不觉中,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

  (三)巩固强化、学以致用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

  1、对比练*

  (1)口算:

  3×8+8 =5×8+8 = 6×8+8 =

  4×8 = 6×8 = 7×8 =

  8×4 = 8×6 = 8×7 =

  (2)填空: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这里我想通过学生的口算、比(cn-teacher.com)较和填空,引导学生理解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提高口诀的记忆效果,再次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2、游戏:对口令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5)

——“9的乘法口诀”说课稿3篇

  一、复*旧知

  1、背诵7、8的乘法口诀

  2、看卡片开火车,在说出得数的同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3、看口诀说两个乘法算式

  二、谈话导入新课

  师:前面学*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学*9的乘法口诀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从问题入手,进入9的乘法口诀的自编环节

  4、引导学生利用口诀解决前面提出的数学问题

  5、出示袋鼠跳格图,进一步了解与9有关的积

  6、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7、出示从1—9的统计数字表,让学生找出9的倍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积累运用

  1、介绍“手指法”记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将口诀补充完整

  4、口算

  5、游戏:找朋友

  五、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9的乘法口诀,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用规律记口诀。

  3、能用口诀正确计算9的乘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练*纸

  教学设计说明:

  一、合理把握教学起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1————8的乘法口诀,对于9的乘法口诀已有所了解,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水*出发,在引入新课时没有创设情景,开门见山的出示了课题,根据已往的经验,进行猜测,让学生自由的说出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完成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二、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自由验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方式应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的出9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算式或图画在纸上表示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的意思),让学生进行探索、验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交流等数学能力。

  三、设计多层次的练*

  为让学生熟练的掌握9的乘法口诀,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通过对口令、小熊跳远、快乐大转盘、口算等练*,将几种记忆方法进行归纳和演练,以求更好的掌握。同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寻找口诀

  1、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学生把知道的关于9的乘法口诀和同桌交流。

  4、老师指名学生说9的乘法口诀,并板书9句乘法口诀。

  5、教师课件出示9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

  6、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合作,探究意义

  1、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把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的意思用算式或者图画表示出来。(学生表示,教师巡视)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请学生介绍,全班交流。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6)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3篇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的枯燥,乏味,我将练*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乘法估算的开始,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该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生活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学生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个性化的`学*能力,课堂上有矛盾的产生、与有学生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了,但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辩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一定的了解,还查阅了很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准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小学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掌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知识。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的枯燥,乏味,我将练*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 “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7)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惯。

  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

  练*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练*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乘法估算》说课稿3篇(扩展8)

——分数乘法说课稿(二十)份

  分数乘法是数**算中的基础,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说课稿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13号,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一课《分数乘法(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一)》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教学。本节主要内容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出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同时为以后分数成分数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确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在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目标1).

  根据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通过观察探索,获取知识,激趣。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师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15)巩固应用(约20)课堂小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复*导入:多媒体出示: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2、列式计算:(1)5个12是多少? 12×5让学生列式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分数乘法(一)。”板书课题)(这样设计,通过复*旧知为新知的学*提供迁移准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2页情境。一个图案占整张纸的1/5,3个图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有的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个图案,三个图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以前学过,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1+1+1/5=3/5。还有的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式3×1/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同学交流讨论”。然后会发现3×1/5表示3个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个1想加,利用整数

  乘法意义=3×1/5=3/5 师生共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是 求几个相同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接着多媒体出示教材“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涂一涂的结果会列出这样的算式3/7 ×2=6/75/16×3=8/16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分子分母与得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会发现:3/7 ×2=3×2/7= 6/75/16×3=5×3/16 =8/16 也就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就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我们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样设计,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乘整数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知识既是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三)巩固应用:练*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

  1、基本练*:教材3页“试一试”的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教材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算式比较以及教师适当指导,总结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分;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3、拓展练*:教材3页“试一试”的3。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让学生先总结,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又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五、说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方法: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重、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2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2)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2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2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5份,1份是这

  第一种 + + + = =

  第二种 ×4= + + + = = 这里关键要剖析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练两题,教师要做好板书的整理,而后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新授过程,我让学生仔细想一想、试着做一做、同桌说一说、试着讲一讲。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二次尝试环节的设计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方法。

  3.在教学例2时,由于有了例1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有能力解决,因此我让学生直接动手做,但这一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让学生明白,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阶段,这节课的关键是计算方法和计算后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两个要点。

  (四)最后我进行了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起到归纳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学法。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分数乘法》例5《小数乘分数》。这部分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用一课时进行教学。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以及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教学中不仅涉及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整数与分数的互化,而且对如何判断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等知识都会涉及。通过教学本例题要使学生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教学例6、例7的分数混合计算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特别是刚学的分数成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对算理的分析探究过程都是本节课学*的基础。教学本课主要还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再教设计。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并掌握小数乘分数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情感目标: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6、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学*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汇报法以及比较学*法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活动。

  四、说学法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和可能出现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予以一定的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的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练*比较学*,利用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学*,在学*中形成多样性的`解题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6个程序进行教学:复*旧知、情境引领、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巩固练*、课堂小结。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导入

  这部分设计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算式题和小数与分数的互化,主要是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为新授课的教学做铺垫准备。

  2、情境引领

  出示形象生动的课件展示,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通过松鼠欢欢和松鼠乐乐的对话不仅使学生掌握一些科普知识,如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而且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能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轻松的列出乘法算式2、1×和2、4×接着放学生开始探究算式的特点。

  3、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指明学生黑板上板书过程。如果学生在计算过程出现困难及时给予指导。接着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计算的方法,分别说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不重复说,尽量抓紧时间。最后每组选出最优学生汇报结果,总结计算方法。

  4、归纳总结对于小数成分数方法一:可以都化成小数进行计算;方法二:可以都化成分数进行计算;对于直接约分的方法可能只有提前预*的学生会做,可以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教师随之补充小结。

  5、巩固练*

  通过让学生完成做一做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再教练*设计,课前准备了阶梯式的*题,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做弹性式处理。

  6、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方法呢?观察比较小数乘分数的三种计算方法有哪些特点?怎样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分数乘法计算呢?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更加的明了。

  总之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在探究学*中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数学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分数

  2、1× 2、4×

  = =2、4× 能约分先约分,更简便

  =(dm) =1、8(dm)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自主学*的时间用时过长,课堂显得前松后紧节奏不协调。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准确度不高也影响了课堂的进度,如把2、1化成假分数,应该先理解小数意义2、1=2+0、1也就是表示2个一和一个十分之一的和,分数单位,写成假分数。对于个别学生对已学知识遗忘,及时回顾旧知的同时又会使课堂练*时间减少,因此预设的练*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八、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1、课前要注重及时唤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相联系的相关知识,课前安排对相关知识提前巩固练*,课堂能达到熟练应用。

  2、要备好教学内容的同时,别忽视备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新知识的学*过程每位学生可以同步进行,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这也是每位老师应下功夫思考的教学环节。

  3、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学*,不断的改进,在教学与反思中让自己进步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的奋斗目标。

  希望各位老师能对自己的教学环节中的不足给予指正,以利于自己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分数乘法》的第一部分——分数乘以整数。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1、地位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2、作用

  本部分教材内容是继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的又一分数运算,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分数乘以分数的乘法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熟练掌握它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创设故事情景,导入问题,引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利用课堂*题练*和闯关练*题,使学生在实际解题中理解和掌握其运算法则,以及熟练计算涉及约分与化简的计算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故事进入课堂问题,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及我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会在计算题中加以运用。

  难点:在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式子中,涉及约分与化简的计算题的运算。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教学内容,我在课前准备了线段单位“1”纸和PPT两种教具。在整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入法:创设问题情境,由一个关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问题引出本节课主题“分数乘法——分数乘以整数”;

  2、 演示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直观的教具,使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解决袋鼠与人速度问题。

  3、 讨论法:让学生们根据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自己总结计算法则,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 练*法:在随堂练*的*题中,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从而熟练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解题和做到举一反三以强化新知。

  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打算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方法:

  1.计算总结: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和讨论总结概括出分数计算的运算法则;2.运用讨论法、练*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际*题中掌握知识,把文字知识运用于解题中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六个教学环节:问题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和板书设计。

  (一)问题导入

  通过讲动物世界中的袋鼠速度与人的速度问题,引入本节课主题“分数乘法”,进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问题如下: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那么人跑三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我将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计算出过程和结果,发现用学过的知识不能计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式子时,从而引出本节课新内容——分数乘以整数。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分三步走:

  1.总结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

  从日常的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课件展示袋鼠与人速度问题图,带领学生们一起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将让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根据黑板上的分数相加以及分数乘以整数的两个式子,讨论总结出计算法则。接着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板书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意义

  在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观察两个式子,找出区别,然后总结出,运用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意义为:运用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将会使得计算更为简洁和准确快速。

  3.随堂练*引出约分和化简计算题

  在学*了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将进行随堂练*,进而巩固知识,也为接下来要学*的涉及约分和化简的计算做铺垫。我将展示以下练*题:

  前两道题为基础分数乘以整数练*,后两道题会涉及约分,在由学生们自己的'计算中总结出与前面*题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将顺势指出其特别的计算,这道题与前三道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涉及约分,这是本节课又一知识点,即:涉及能约分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中,要先约分,最后结果为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由学生们自己在实际计算中总结出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解题中的能力。

  (三)巩固练*

  练*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认知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整节课上我设计了有针对性、层次感强的练*。

  1.基本练*:

  在基本练*中,一共涉及四道题,分别是一道不涉及任何约分的计算题、涉及直接约分的计算题以及最简结果为整数和最简结果为带分数的两道计算题。如下:

  2.提高练*

  在提高练*中,我将用一道应用题(题如下)来进行巩固练*,应用题是六年级的学生常见的题型,这道题的练*不仅能帮助学生锻炼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引出延伸知识,即:在分数与多个整数相乘的计算中,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同样适用。

  这些练*题难度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的掌握,也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课堂内容为:

  1、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涉及能约分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中,要先约分,最后结果为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五)布置作业

  1、 课后练*题第二题

  练*题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于实际解题中,做到学以致用。

  2、 预*教材第10页的内容——分数乘以分数。

  让学生们由今天所学知识联系下节课新内容,即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帮助学生们养成课前预*的好*惯,也能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能力,和对知识举一反三的学*能力。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

  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整节课的板书如PPT所示,其中“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重点突出,

  整个板书的形成既是老师教学思路的展现,也是学生学*思路的体现,既是学生学*的主要内容,也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的一种缩影。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分数乘法的第5课时: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教材所处的地位: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4、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分数的简便运算。

  5、教学难点:会用运算定律对分数进行简便运算

  二、说教法

  1、讲解法 2、讨论法 3、比较法

  三、说学法

  1、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实践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为学*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

  1、回顾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

  (1)请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134 8(9+12.5) 12524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可以依次给出书上的每组算式,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然后算出左右两边的得数,看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分别做出结论,明确整数乘法每一个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都适用。进一步还可以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现在要理解定律中所说的数以及用字母所表示的数不仅限于整数、小数、还包括了分数。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1)各组观察例5的每组中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例5、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21/3○1/31/2 (1/42/3)3/5○1/4(2/33/5)

  (1/21/3)1/5○1/21/5+1/31/5

  (2)各组发表本组同学的发现。

  通过学生发表的意见,教师明确指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也适用于分数乘法。

  3、应用

  (1) 教学例6计算3/51/65.

  ①请试着做一做.

  ②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是按运算顺序计算的;有的是按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

  ③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51/65

  =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

  =1/2

  (2) 教学例6 .计算(1/10+1/4)4

  ① 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② 学生计算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

  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1/10+1/4)4

  =1/104+1/44(应用乘法分配律)

  =2/5+1

  =1.2

  4、小结

  教学例6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里的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怎样能使运算简便一些。(2)要运算简便需要应用什么定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然后可以让学生做一做的练*题。

  (三)巩固练*

  巩固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训练适当练*,确保学*效果。

  1、学生在书上直接.完成练*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题目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 完成第14页做一做。其中的第3小题教师可作适当指导。(可以把87看作86+1来计算)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三的第7、8、9题。

  (五)、总结

  通过这节棵的学*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例6 计算3/51/65 (1/10+1/4)4

  3/51/65 (1/10+1/4)4

  =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 =1/104+1/44(应用乘法分配律)

  =1/2=2/5+1

  =1.4

  一、设计理念:

  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着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好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分数乘法的应用题,分数乘法单元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拟引导学生在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是在初中第一个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问题,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后面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大众的、现实的、有价值的数学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让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引入现实情境。将解决现实问题与学*分数乘法的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

  2.学情分析:

  根据初三一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在小学的基础上初一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我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如班级男生与女生的个数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归纳,总结”的活动,最后得出公式,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要把学生学*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直观性与可接受性原则。虽然他们求知欲特强,但是部分学生自主学*意识差,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接受新知识较慢,所以尽量把教材细节处理得慢一些,多让这样的学生动起来,多给他们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兴趣入手,调动积极性,补救知识欠缺。

  3.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及遵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新知,所以确立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归纳用分数乘法能解决的应用题的一般类型,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有哪些类型,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乐于探究数学知识。

  4.重点与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初中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对此总是感到为难,分数乘法应用题也是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也是增长率及打折销售问题的前提,所以对用分数乘法能解决的应用题的类型的分析是本节的重点;每种类型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或公式的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另外,本节课通过归纳总结,分组展示,合作交流的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联想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公式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无论从知识上,还是在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把知识容量扩到最大。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节水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体内水分占我们体重的4/5,有谁知道自己的体重说出来让大家帮他算一算他体内水分有多少?(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复*

  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3.通过自主归纳总结,你认为用分数乘法能解决那些类型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现问题的存在,再带着问题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应用题的题型理解与应用。

  (二)、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理解用分数乘法能解决的应用题的类型;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再一次明确学*的目的性。简洁有可操作性。

  (三)、组间交流解惑:

  各组组长把本组在预*中总结出来的应用题的类型及所配备的练*题梳理出来后在全班展示;

  题型一: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题1:我们班现在有60人,其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3,求女生有多少人?

  归纳:所求数量=单位“1”的量×所求量占单位“1”量的几分之几

  题型二:连续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题2:我们班现在有6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3,其中名字中带“月”字读音的学生占女生人数的1/8,问名字中带“月”字读音的学生有多少人?

  归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关键是要清楚每一步谁是单位“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同时找准中间量。

  误区警示:甲同学收集废电池180节,乙同学收集废电池是甲的5/6,丙同学收集的废电池是甲的4/5,问丙同学收集的废电池是多少节?变式:甲同学收集废电池180节,乙同学收集废电池是甲的5/6,丙同学收集的废电池是乙的4/5,问丙同学收集的废电池是多少节?

  变式:

  题型三: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

  例题3:我们班现在有6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3,求男生有多少人?

  归纳:先求出这个部分量,再用总量减去部分量;或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与总量相乘。

  题型四: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

  例题4:在一次英语单词”PK“过程中,男生组共答对200个,女生组比男生组多答对4/5,求女生组答对多少个单词?

  归纳:这个量=总量+总量×几分之几或这个量=总量×(1+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享受到成为学*主人的快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消化性检测 

  1.学生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2.将独立完成不了的问题进行合作考试

  练*:试一试:某人请客,已经来12人了,还有说:“该来的怎么都不来呢?”客人几个人没来,他等得很焦急,随口就一听,马上有三分之二的人借故走了;他不好意思的说:“不该走地怎么走了呢?”马上又有原来四分之一的客人走了;此人着急了,说:“我说的不是你们那!”又有原来十二分之一的客人走了。问:此人请客,最后剩下几人?

  变式练*:一个人请客,已经来12人了,还有几个人没来,他等得很焦急,就说:“该来的怎么都没来呢?”客人一听,马上有三分之二的人走了;他不好意思的说:“不该走地怎么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中马上又有四分之一走了;此人着急了,说:“我说的不是你们!”剩下的客人中又有三分之二走了。问:此人请客,最后剩下几人?

  根据下面所给的算式

  编几道实际应用题

  300×4/5

  120×2/4×5/6

  100×(1-1/8)

  设计意图:及时完成消化性检测,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学*数学的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转化、类比、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自我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学生谈谈体会、收获或不足。

  分两个层面:

  第一层是知识和方法的总结

  第二层是在本节课的学*中学生学*体会和感受方面的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

  四、布置作业: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总结的过程,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注重学生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完美。

  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乘法》。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来说说第一个节。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很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们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迁移转化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尝试探究,合作学*的好*惯。为了使学生们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们审题,理解题意。

  2.尝试教学法:从主题图中获得信息,尝试自己探究,讨论解决。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们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就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们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六年级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复*引课

  12+12+12+12= + + + =

  这两题可以让学生口读结果,他们的作用是要为新授环节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例1

  (1)孩子们请仔细读题,你理解这个题吗?试着来说一说。在学生分析题意的时候,随机点出线段图。再仔细的读读这个题,你会列式计算吗?试着做做。

  (2)学生做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找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黑板去做,绝大多数同学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在布置任务"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学生至少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情板演的同学将出做题的思路。

  第一种 + + + = =

  第二种 ×4= + + + = = 这里关键要剖析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练两题,教师要做好板书的整理,而后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新授过程,我让学生仔细想一想、试着做一做、同桌说一说、试着讲一讲。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二次尝试环节的设计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方法。

  3.在教学例2时,由于有了例1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有能力解决,因此我让学生直接动手做,但这一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让学生明白,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阶段,这节课的关键是计算方法和计算后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两个要点。

  (四)最后我进行了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起到归纳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学法。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难点: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的其乐无穷,同时受到良好的国情教育。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质疑、引新

  1.口算、的结果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以旧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学:(屏幕展示)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方米,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占了2500 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单位“1”,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2500× =1000(m2)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结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该怎么办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适机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以快速达到学*教育的效果)【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和增长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跟踪训练—深化知识

  1、动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单位“1”,*均分成()份,共有这样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这里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当于乙的工作效率,这里把( )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的工作效率占。

  2、动手做一做:课本练*四第2、3题、17页“做一做”

  3、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几道练*题配合新课设计,与例题形式类似,结合这些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小结

  (学生谈,教师补充,强调。)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五)拓展练*提高解题能力

  1、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学生默读题目,再独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师:这道题,谁和谁比较?如何找单位“1”?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师适机合作,学生自主解答)

  2、练*四第10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练*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这类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两步分析数量关系,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连乘的综合算式。第二个练*题是个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与整数中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思路相同。

  (六)、作业布置:

  另:预*课本20页至2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时间安排:

  复*质疑、引新(3分钟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钟左右);

  跟踪训练—深化知识(10分钟左右);归纳小结(2分钟左右);

  拓展练*提高解题能力(10分钟左右);作业布置:(7分钟左右)

  六、板书设计:

  例1的两种思路线段图:投影屏幕

  学生板演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分数乘法》例5《小数乘分数》。这部分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用一课时进行教学。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以及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教学中不仅涉及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整数与分数的互化,而且对如何判断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等知识都会涉及。通过教学本例题要使学生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教学例6、例7的分数混合计算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特别是刚学的分数成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对算理的分析探究过程都是本节课学*的基础。教学本课主要还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再教设计。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并掌握小数乘分数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情感目标: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6、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学*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汇报法以及比较学*法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活动。

  四、说学法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和可能出现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予以一定的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的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练*比较学*,利用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学*,在学*中形成多样性的解题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6个程序进行教学:复*旧知、情境引领、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巩固练*、课堂小结。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导入

  这部分设计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算式题和小数与分数的互化,主要是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为新授课的教学做铺垫准备。

  2、情境引领

  出示形象生动的课件展示,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通过松鼠欢欢和松鼠乐乐的对话不仅使学生掌握一些科普知识,如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而且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能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轻松的列出乘法算式2、1×和2、4×接着放学生开始探究算式的特点。

  3、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指明学生黑板上板书过程。如果学生在计算过程出现困难及时给予指导。接着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计算的方法,分别说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不重复说,尽量抓紧时间。最后每组选出最优学生汇报结果,总结计算方法。

  4、归纳总结对于小数成分数方法一:可以都化成小数进行计算;方法二:可以都化成分数进行计算;对于直接约分的方法可能只有提前预*的学生会做,可以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教师随之补充小结。

  5、巩固练*

  通过让学生完成做一做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再教练*设计,课前准备了阶梯式的*题,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做弹性式处理。

  6、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方法呢?观察比较小数乘分数的三种计算方法有哪些特点?怎样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分数乘法计算呢?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更加的明了。

  总之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在探究学*中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数学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分数

  2、1× 2、4×

  = =2、4× 能约分先约分,更简便

  =(dm) =1、8(dm)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自主学*的时间用时过长,课堂显得前松后紧节奏不协调。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准确度不高也影响了课堂的进度,如把2、1化成假分数,应该先理解小数意义2、1=2+0、1也就是表示2个一和一个十分之一的和,分数单位,写成假分数。对于个别学生对已学知识遗忘,及时回顾旧知的同时又会使课堂练*时间减少,因此预设的练*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八、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1、课前要注重及时唤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相联系的相关知识,课前安排对相关知识提前巩固练*,课堂能达到熟练应用。

  2、要备好教学内容的同时,别忽视备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新知识的学*过程每位学生可以同步进行,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这也是每位老师应下功夫思考的教学环节。

  3、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学*,不断的改进,在教学与反思中让自己进步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的奋斗目标。

  希望各位老师能对自己的教学环节中的不足给予指正,以利于自己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分数乘法。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这一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分数乘法》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章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学*分数乘整数,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第二个层次学*分数乘分数。第三个层次学*混合运算,分数乘整数又是后两者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数学思考目标:学生通过体验,能够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所提高。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的现状,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进而总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由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模式,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实现学*者自觉、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学*活动。

  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设备

  我准备的学具是:一张圆形的操作卡,目的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通过两组计算:

  8+8+8=

  11+11+11=

  123111

  777555提问:怎样算简便?整数乘法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复*热身,试想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加法计算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例题教学作好相应的准备。

  (二)导入新知

  (1)创设情境: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

  (2)出示ppt,帮助同学理解题意。

  (3)提问:每人吃个,你能在图中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4)出示问题:三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呢?大家能不能在操作卡中涂色表示出了呢?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计算,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标和本教材的特点。其次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解决这个这个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与交流。基础好的同学会提出加法和乘法两种解决方法。如果学生只列出加法算式,可以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的特点,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3个加数相同),提示3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怎么列式?引导出乘法算式。

  最后在分数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的基础下,重点讨论3×如何计算,引导学生联系乘法的意义,通过加法计算的方法找到乘法计算的方法。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因此22222323×就是三个相加,就是,等于,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的算9999理。

  学生自己做题时肯定会出现“先计算再约分”和“先约分再计算”两种方法。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比较这个算式的两种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一种方法是先计算,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再约成最简分数;第二种方法是先约分,再算出结果。说明: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但是“先约分再计算”的计算方法,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变小了,这样就便于计算,因此提倡同学们采用这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请同学们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在约分时,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

  (三)强化新知

  (1)一袋面包重,三袋共重多少?

  109

  出示ppt结果是之后再强调一遍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10

  设计意图: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2)提出问题:一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升?桶是多少升?4桶是多少升?

  设计意图: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分层练*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

  1、巩固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

  练一练第一题

  2.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以及如何正确约分的处理。

  练一练第二题和第六题3.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八题和第九题。上课没有完成的留做作业。

  四、板书设计

  分数与整数相乘

  2/9+2/9+2/9=3×2/9=1/3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

  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作分子。

  注意: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分数乘法》的第一部分――分数乘以整数。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1、地位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2、作用

  本部分教材内容是继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的又一分数运算,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分数乘以分数的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熟练掌握它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创设故事情景,导入问题,引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利用课堂*题练*和闯关练*题,使学生在实际解题中理解和掌握其运算法则,以及熟练计算涉及约分与化简的计算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故事进入课堂问题,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及我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会在计算题中加以运用。

  难点:在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式子中,涉及约分与化简的计算题的运算。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教学内容,我在课前准备了线段单位“1”纸和PPT两种教具。在整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创设问题情境,由一个关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问题引出本节课主题“分数乘法――分数乘以整数”;

  2、演示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直观的教具,使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解决袋鼠与人速度问题。

  3、讨论法:让学生们根据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自己总结计算法则,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练*法:在随堂练*的*题中,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从而熟练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解题和做到举一反三以强化新知。

  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打算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方法:

  1、计算总结: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和讨论总结概括出分数计算的运算法则;

  2、运用讨论法、练*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际*题中掌握知识,把文字知识运用于解题中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六个教学环节:问题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和板书设计。

 (一)问题导入

  通过讲动物世界中的袋鼠速度与人的速度问题,引入本节课主题“分数乘法”,进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问题如下: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那么人跑三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我将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计算出过程和结果,发现用学过的知识不能计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式子时,从而引出本节课新内容――分数乘以整数。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分三步走:

  1、总结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

  从日常的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课件展示袋鼠与人速度问题图,带领学生们一起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将让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根据黑板上的分数相加以及分数乘以整数的两个式子,讨论总结出计算法则。接着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板书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意义

  在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观察两个式子,找出区别,然后总结出,运用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意义为:运用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将会使得计算更为简洁和准确快速。

  3、随堂练*引出约分和化简计算题

  在学*了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将进行随堂练*,进而巩固知识,也为接下来要学*的涉及约分和化简的计算做铺垫。我将展示以下练*题:

  前两道题为基础分数乘以整数练*,后两道题会涉及约分,在由学生们自己的计算中总结出与前面*题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将顺势指出其特别的计算,这道题与前三道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涉及约分,这是本节课又一知识点,即:涉及能约分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中,要先约分,最后结果为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由学生们自己在实际计算中总结出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解题中的能力。

  (三)巩固练*

  练*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认知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整节课上我设计了有针对性、层次感强的练*。

  1、基本练*:

  在基本练*中,一共涉及四道题,分别是一道不涉及任何约分的计算题、涉及直接约分的计算题以及最简结果为整数和最简结果为带分数的两道计算题。如下:

  2、提高练*

  在提高练*中,我将用一道应用题(题如下)来进行巩固练*,应用题是六年级的学生常见的题型,这道题的练*不仅能帮助学生锻炼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引出延伸知识,即:在分数与多个整数相乘的计算中,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同样适用。

  这些练*题难度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的掌握,也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课堂内容为:

  1、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涉及能约分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中,要先约分,最后结果为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题第二题

  练*题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于实际解题中,做到学以致用。

  2、预*教材第10页的内容――分数乘以分数。

  让学生们由今天所学知识联系下节课新内容,即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帮助学生们养成课前预*的好*惯,也能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能力,和对知识举一反三的学*能力。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

  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整节课的板书如PPT所示,其中“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重点突出,整个板书的形成既是老师教学思路的展现,也是学生学*思路的体现,既是学生学*的主要内容,也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的一种缩影。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二期课改教材中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公办中学的一个普通班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及其依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并利用法则进行分数乘法的运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理解。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三、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双基落实知识应用五个环节

  四、教学过程

  (一)探索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即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今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又实现了两人多天的飞行梦想。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此时提出问题)神五当时在太空飞行的时间是21小时,而神六在太空飞行的时间是神五飞行时间的倍,你能计算出神六在太空飞行的时间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能够很快列出算式,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乘法》

  (说明这里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

  为了探索分数的意义和法则,让我们先探索的意义,并观察它的结果。

  教学准备:给每个同学准备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3张,表格一张,颜料笔,直尺

  教学流程:

  引导

  操作填表

  观察

  归纳

  “数→形→数”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引导学生探究的意义

  (1)先画出。如图,取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将一边5等分,取其中4份,涂上黄色。

  (2)黄色部分是原正方形的,将“”看成一个总体,再在正方形的另一边3等分,取其中的2份,涂上绿色,显然黄绿色部分就表示

  (3)为了求出紫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故考虑延长横向的分割线(启发学生回答)。再从整体观察,正方形被分成了15等份,黄绿色部分占了其中8份。

  2.操作填表

  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绘图计算、,并口述求解过程,(让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寻找最后的结果),并填好表格。

  3.观察列式结果

  4.归纳:

  分析过程和结论,探索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法则,这里,我主要是先让学生表述它的意义和法则,接着老师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特别强调用字母表示时分母不能为零,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看书的*惯。

  (二)以知识为载体,落实双基。

  例题1计算:

  (1)(2)

  解(1)(2)

  说明:选这样的例题主要是给学生讲清通解和优解的问题。即直接应用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然后再把积进行约分,这是通解,对于(2)若先约分再计算则是优解。接着布置4道练*题,有目的的请对于同一道题而采用通解和优解的同学到黑板板演,进而强调先约分的优越性。

  练*1:计算:

  (3)(4)

  接着进行变式训练,即把例1中第1小题改成,和问学生该如何计算?

  设计说明:这样提出问题,使环节与环节的联系比较自然,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由学生猜测,讨论并验证从而总结得出整数乘以分数的法则。即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从而化为分数乘以分数,针对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本节课这个地方我主要还是面向全体学生,即要求学生做题时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等学生熟练后,再不做这样的统一要求,对于出现带分数的乘法,则应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然后安排一组小练*,练*的内容就是上面的三个例题的类型,先出口算题,即让学生把每题的答案直接写在本上,对于个别学生则放宽要求,可以打草稿,然后根据学生做题的具体情况,如果还有学生有困难,则把口算题中的数据改动一下,作为抢答题,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2题是笔算分必做和选做。选做题主要是照顾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我只报答案,如果学生有困难,课下在单独解决。目的是产生脚印,起到巩固的作用。最后进行统计,归纳有目的的进行个别题的讲解。分页标题#e#

  (2)然后把开头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思考:展示图片:这是一架美国最新研制的超音速飞机,它的飞行速度是1.2万千米/小时,而我国最*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的飞行速度是它的倍,你能计算出神舟六号在太空的飞行速度吗?

  师生共同小结: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2)通解与优解

  (3)计算过程中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结果是假分数的应化为带分数

  作业:练*册*题《分数的乘法》

  说明:这节课我感觉设计的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出发,提出问题;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选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双基;

  四、借助思考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注重了数学的应用和德育的渗透。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与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为后面学*分数除法做铺垫。

  根据本课结构特点,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着课程标准,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是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二、说学情

  以新课标精神为主导,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脉络,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操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开放地探索学*,鼓励启发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正是课标中要求的,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方法来理解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算理。

  三、说教学过程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起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了凸显本节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回顾旧知,使新旧知“衔接”起来。

  复*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为学*新知做铺垫。

  2、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在课始,我用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的话语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永远截不完呢?”,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做一做:“请大家拿出小纸条,第一次折出它的1/2,第二次折出剩下的1/2,此时,剩下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并引导学生理解此时剩下的部分就是1/2的1/2,用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为1/2×1/2。并得到算式1/2×1/2=1/4,此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首先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为下面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3、自主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有一种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首先,接着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如果第三次再折出剩下的1/2,此时剩余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根据第一次的经验得出此时剩余部分占这张纸的1/8,并得出算式1/4×1/2=1/8。 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基础上,提出问题“1/4×3/4=?”引导学生先折出一张纸的1/4并用斜线表示出来,再折出斜线部分的3/4,用红色标记。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折的过程和结果得出红色部分占整张纸的3/16,并引导学生理解得出算式1/4×3/4=3/16。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尽量多给机会让学生总结发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在学生充分的操作和交流中,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总之,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

  4、体验成功,让学生“乐”起来。

  练*是学*知识,掌握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根据本课内容特点,设计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

  5、总结全课,加深印象。

  人们常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回顾”是数学课的主流教学策略。因此,在课尾结合简洁明了的板书总结全课,同时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着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说教材 :

  《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的好*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说学情: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说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二期课改教材中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公办中学的一个普通班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及其依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并利用法则进行分数乘法的运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理解。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三、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双基落实知识应用五个环节

  四、教学过程

  (一)探索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即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今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又实现了两人多天的飞行梦想。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此时提出问题)神五当时在太空飞行的时间是21小时,而神六在太空飞行的时间是神五飞行时间的倍,你能计算出神六在太空飞行的时间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能够很快列出算式,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乘法》

  (说明这里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

  为了探索分数的意义和法则,让我们先探索的意义,并观察它的结果。

  教学准备:给每个同学准备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3张,表格一张,颜料笔,直尺

  教学流程:

  引导

  操作填表

  观察

  归纳

  “数→形→数”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引导学生探究的意义

  (1)先画出。如图,取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将一边5等分,取其中4份,涂上黄色。

  (2)黄色部分是原正方形的,将“”看成一个总体,再在正方形的另一边3等分,取其中的2份,涂上绿色,显然黄绿色部分就表示

  (3)为了求出紫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故考虑延长横向的分割线(启发学生回答)。再从整体观察,正方形被分成了15等份,黄绿色部分占了其中8份。

  2.操作填表

  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绘图计算、,并口述求解过程,(让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寻找最后的结果),并填好表格。

  3.观察列式结果

  4.归纳:

  分析过程和结论,探索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法则,这里,我主要是先让学生表述它的意义和法则,接着老师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特别强调用字母表示时分母不能为零,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看书的*惯。

  (二)以知识为载体,落实双基。

  例题1计算:

  (1)(2)

  解(1)(2)

  说明:选这样的例题主要是给学生讲清通解和优解的.问题。即直接应用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然后再把积进行约分,这是通解,对于(2)若先约分再计算则是优解。接着布置4道练*题,有目的的请对于同一道题而采用通解和优解的同学到黑板板演,进而强调先约分的优越性。

  练*1:计算:

  (3)(4)

  接着进行变式训练,即把例1中第1小题改成,和问学生该如何计算?

  设计说明:这样提出问题,使环节与环节的联系比较自然,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由学生猜测,讨论并验证从而总结得出整数乘以分数的法则。即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从而化为分数乘以分数,针对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本节课这个地方我主要还是面向全体学生,即要求学生做题时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等学生熟练后,再不做这样的统一要求,对于出现带分数的乘法,则应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然后安排一组小练*,练*的内容就是上面的三个例题的类型,先出口算题,即让学生把每题的答案直接写在本上,对于个别学生则放宽要求,可以打草稿,然后根据学生做题的具体情况,如果还有学生有困难,则把口算题中的数据改动一下,作为抢答题,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2题是笔算分必做和选做。选做题主要是照顾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我只报答案,如果学生有困难,课下在单独解决。目的是产生脚印,起到巩固的作用。最后进行统计,归纳有目的的进行个别题的讲解。分页标题#e#

  (2)然后把开头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思考:展示图片:这是一架美国最新研制的超音速飞机,它的飞行速度是1.2万千米/小时,而我国最*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的飞行速度是它的倍,你能计算出神舟六号在太空的飞行速度吗?

  师生共同小结: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2)通解与优解

  (3)计算过程中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结果是假分数的应化为带分数

  作业:练*册*题《分数的乘法》

  说明:这节课我感觉设计的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出发,提出问题;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选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双基;

  四、借助思考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注重了数学的应用和德育的渗透。

  说教材 :

  《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的好*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说学情: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说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分数乘法》的第一部分——分数乘以整数。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1、地位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2、作用

  本部分教材内容是继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的又一分数运算,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分数乘以分数的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熟练掌握它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创设故事情景,导入问题,引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利用课堂*题练*和闯关练*题,使学生在实际解题中理解和掌握其运算法则,以及熟练计算涉及约分与化简的计算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故事进入课堂问题,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及我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会在计算题中加以运用。

  难点:在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式子中,涉及约分与化简的计算题的运算。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教学内容,我在课前准备了线段单位“1”纸和PPT两种教具。在整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创设问题情境,由一个关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问题引出本节课主题“分数乘法——分数乘以整数”;

  2、演示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直观的教具,使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解决袋鼠与人速度问题。

  3、讨论法:让学生们根据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自己总结计算法则,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练*法:在随堂练*的*题中,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从而熟练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解题和做到举一反三以强化新知。

  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打算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方法:

  1.计算总结: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和讨论总结概括出分数计算的运算法则;2.运用讨论法、练*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际*题中掌握知识,把文字知识运用于解题中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六个教学环节:问题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和板书设计。

  (一)问题导入

  通过讲动物世界中的袋鼠速度与人的速度问题,引入本节课主题“分数乘法”,进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问题如下: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那么人跑三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我将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计算出过程和结果,发现用学过的知识不能计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式子时,从而引出本节课新内容——分数乘以整数。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分三步走:

  1.总结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

  从日常的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课件展示袋鼠与人速度问题图,带领学生们一起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将让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根据黑板上的分数相加以及分数乘以整数的两个式子,讨论总结出计算法则。接着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板书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意义

  在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观察两个式子,找出区别,然后总结出,运用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意义为:运用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将会使得计算更为简洁和准确快速。

  3.随堂练*引出约分和化简计算题

  在学*了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将进行随堂练*,进而巩固知识,也为接下来要学*的涉及约分和化简的计算做铺垫。我将展示以下练*题:

  前两道题为基础分数乘以整数练*,后两道题会涉及约分,在由学生们自己的计算中总结出与前面*题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将顺势指出其特别的计算,这道题与前三道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涉及约分,这是本节课又一知识点,即:涉及能约分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中,要先约分,最后结果为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由学生们自己在实际计算中总结出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解题中的能力。

  (三)巩固练*

  练*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认知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整节课上我设计了有针对性、层次感强的练*。

  1.基本练*:

  在基本练*中,一共涉及四道题,分别是一道不涉及任何约分的计算题、涉及直接约分的计算题以及最简结果为整数和最简结果为带分数的两道计算题。如下:

  2.提高练*

  在提高练*中,我将用一道应用题(题如下)来进行巩固练*,应用题是六年级的学生常见的题型,这道题的练*不仅能帮助学生锻炼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引出延伸知识,即:在分数与多个整数相乘的计算中,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同样适用。

  这些练*题难度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的掌握,也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课堂内容为:

  1、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涉及能约分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中,要先约分,最后结果为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题第二题

  练*题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于实际解题中,做到学以致用。

  2、预*教材第10页的内容——分数乘以分数。

  让学生们由今天所学知识联系下节课新内容,即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帮助学生们养成课前预*的好*惯,也能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能力,和对知识举一反三的学*能力。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

  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整节课的板书如PPT所示,其中“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重点突出,整个板书的形成既是老师教学思路的展现,也是学生学*思路的体现,既是学生学*的主要内容,也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的一种缩影。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我将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分数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为进一步学*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分数多步计算的关键,教材中创设两个问题情境,通过直观图形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方法思考,将旧知与新知有机联系在一起,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学*《分数乘法(一)》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算理和算法的推导过程,本课的学*是对《分数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法则。

  2.学*态度及*惯:五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求知欲强烈,但由于个性的差异,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程度各不相同。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扩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并熟练计算。

  2.会解决有关的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直观模型,通过折一折、分一

  分、画一画的方法,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焦老师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实践操作法、引导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法: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学*为辅,通过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迁移归纳、应用拓展的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焦老师分成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逐步递进;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学以致用,提升能力。——拓展应用,延伸新知——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焦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前小热身,巧用学生人数与班级的'关系激起学生的学*欲望。有意识的唤醒了孩子用已经掌握的《分数乘法(一)》的知识来解答,既复*了旧知,又为学*新知做好铺垫,自然过渡,揭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

  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整理数学信息,根据相关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这一环节焦老师设计了二个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方法。

  活动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以问题“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为引领和调控课堂教学的主线,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奇思饼干数的二分之一”这句话,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转化为求6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以学生动手折一折、分一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交流将抽象、枯燥的内容活动化、直观化。学生能够很快的探究出方法,由于个性的差异,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焦老师给学生提供展示在*台,由学生在黑板上实物操作展示,表述方法,出现表述不清时,焦教师及时启迪学生深思,依据旧知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来获取新知。体现了我校的“‘134问题导学模式’” 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归纳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活动2.推理归纳,验证结论

  抛出问题“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请学生画一画理解方法。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并请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操作验证。使学生豁然开朗。中肯的评价更加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学生对一个数只能是整数吗?产生质疑,焦老师抓住机会引发学生想象分数还可以与分数相乘,可以跟小数相乘,打破学生思维固有的框架。学生的质疑,实现了课堂的升华。

  巧妙的为下一节《分数乘法(三)》的学*埋下了伏笔,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更加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三)学以致用,提升能力。(10分钟)

  二个练*,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说一说”学生轻松应对巩固了解题方法,“列一列”使学生体验了从数量到计量的转化,考察学生是否会灵活应用,拓宽了知识的范畴,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和灵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拓展应用,延伸新知。(5分钟)

  焦老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临时调整为拓展应用,延伸新知。将数学知识与“为灾区捐款”生活问题自然联系,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渗透德育教育,激发人人献爱心。

  (五)畅谈收获,体验成功。(2分钟)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学

  生不仅将整个学*过程进行回顾,形成整体印象,巩固了新知。而且分享学*数学的感受,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六、说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的 相当于6个 6×

  6的 相当于6个 6×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这个数×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直观、突出重点,明确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突显了转化方法的运用。点明了结论。更加体现出分数乘法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了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焦老师以问题作为引领和调控课堂的主线,以策略作为方法与应用的统一,以活动作为体会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以评价作为学生探究的动力。以德育的渗透得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的全过程,经历感知—操作—推理—验证—应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悟,悟有所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整数乘分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迁移转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的好*惯。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尝试教学法:从主题图中获得信息,尝试自己探究,讨论解决。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就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揭示课题。

  通过两组计算题:

  复*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以旧知揭示课题,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三位小朋友,他们每人各说了一句话,

  出示情境:

  奇思:我早上吃了6块饼干,

  笑笑: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1/2

  淘气: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2/3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适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通过图形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沟通了6的 和6个 ,6的 和6个 的联系,学生顺利列出算式:6 X 1/2 6X 2/3,并在计算中提醒学生,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解决了问题。进而揭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并及时延伸:8的 3 /4是多少?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顺利解决了问题。

  三)巩固训练,理解算理

  1、涂一涂,算一算: 在学生独立完成练*的同时,他们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建立起模型,解决起来很顺手。进一步熟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体验如果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2、火眼金睛辨一辨:通过学生错例,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认真读题、审题、捕捉题目中关键信息的能力的教育。也让他们感受不严谨治学所带来的后果。

  3、计算小练*,进一步熟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性。

  四)反思学*,体验策略

  让同学们谈谈都有哪些收获?我抓住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等知识点再一次让知识完整的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记忆。

  五)拓展延伸

  一个书包原价30元,打九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元?请再举出一个能用此算式解决的问题。

  让数学课堂变苦学为乐学,启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带着欢愉之情走出课堂,也迷恋于课堂。

  五、说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探索并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能独立解决。诠释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本质。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难点: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的其乐无穷,同时受到良好的国情教育。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质疑、引新

  1.口算、的结果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以旧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学:(屏幕展示)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方米,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占了2500 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单位“1”,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2500× =1000(m2)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结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该怎么办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适机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以快速达到学*教育的效果)【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和增长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跟踪训练—深化知识

  1、动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单位“1”,*均分成()份,共有这样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这里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当于乙的工作效率,这里把( )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的`工作效率占。

  2、动手做一做:课本练*四第2、3题、17页“做一做”

  3、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几道练*题配合新课设计,与例题形式类似,结合这些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小结

  (学生谈,教师补充,强调。)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五)拓展练*提高解题能力

  1、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学生默读题目,再独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师:这道题,谁和谁比较?如何找单位“1”?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师适机合作,学生自主解答)

  2、练*四第10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练*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这类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两步分析数量关系,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连乘的综合算式。第二个练*题是个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与整数中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思路相同。

  (六)、作业布置:

  另:预*课本20页至2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时间安排:

  复*质疑、引新(3分钟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钟左右);

  跟踪训练—深化知识(10分钟左右);归纳小结(2分钟左右);

  拓展练*提高解题能力(10分钟左右);作业布置:(7分钟左右)

  六、板书设计:

  例1的两种思路线段图:投影屏幕

  学生板演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