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说课稿 >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1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 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 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 “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

  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订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四步完成: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指导写字,积累词汇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生字新词情况。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3

  一、在新理念引导下,理解、使用教材,同时开发新资源。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要求多认少写。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就是要在《课标》理念指引下,认真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努力开发新的资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组第二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而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同时,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此外,最后“我想对林园园说……”这一扩展性活动,正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吐、注“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是认字,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写字,要求正确、规范、朗读,在读中体会,感受,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新理念引导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1、互动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课堂上,互动意味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此教学设计在识字、写字、朗读,拓展每一环节的体现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识字,自主识字,在朗读感悟中的各种读等。

  2、注重情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天生好动的特性,课堂上注重情趣。运用愉快教学法,课开始,乐中生,境中开;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未尽。看图激趣。游戏识字,配乐朗读,课后拓展,课堂中语言及激励手段,都体现这一思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说中学,学中玩,充分激**趣。

  3、多法复现,感悟学法。

  在课堂上为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反复复现,争取当堂巩固。从学生初学始,就有意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目的。

  三、围绕识字、朗读主线,选择学*策略。

  1、引导交流发现,积累识字方法。

  学生如果掌握识字方法,会极大提高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二年纪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介绍识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在阅读中体会,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阅读中去自己感受从而具备了初步的`评价能力,即而受到德育教育。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主要步骤解析

  (一)激疑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作品,并提问想说什么?

  2、听故事导入课文

  (创设氛围,让学生对课文学*产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

  1、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将所在句子读给大家听。

  2、自由读,互相正音。

  3、交流识字方法。

  4、会读的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

  5、同桌交流卡片认字。

  6、做认字游戏

  (学生是学*主人,指点生*得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之后让出展台,学生尽情表现,你就会看到精彩)

  7、指导写字,写中识字。

  (四)朗读感悟

  先逐段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逐段朗读感悟,重点训练对话练*,体会每次对话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最后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的能力。

  (五)拓展活动

  说说你一节课的收获。

  (课已毕,让学生逐步学会不断总结自己,不断从别人身上去发现并积累知识,其间也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蓝色的树叶》。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1、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人,我们要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法。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学*情景、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听辨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对待同学要热情。

  (4)、书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这四句话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欲望,很快进入学*状态。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根本,感悟的基础,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倡导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读中与故事产生共鸣。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从中发现问题,知道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练*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问句,读出问句语气。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自主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适度拓展,情感渗透。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孩子。

  (三)再读课文,说话练*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说一个问句,用上“吗”,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组织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1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 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 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 “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

  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订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四步完成: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指导写字,积累词汇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生字新词情况。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3

  一、在新理念引导下,理解、使用教材,同时开发新资源。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要求多认少写。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就是要在《课标》理念指引下,认真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努力开发新的资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组第二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而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同时,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此外,最后“我想对林园园说……”这一扩展性活动,正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吐、注“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是认字,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写字,要求正确、规范、朗读,在读中体会,感受,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新理念引导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1、互动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课堂上,互动意味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此教学设计在识字、写字、朗读,拓展每一环节的体现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识字,自主识字,在朗读感悟中的各种读等。

  2、注重情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天生好动的特性,课堂上注重情趣。运用愉快教学法,课开始,乐中生,境中开;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未尽。看图激趣。游戏识字,配乐朗读,课后拓展,课堂中语言及激励手段,都体现这一思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说中学,学中玩,充分激**趣。

  3、多法复现,感悟学法。

  在课堂上为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反复复现,争取当堂巩固。从学生初学始,就有意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目的。

  三、围绕识字、朗读主线,选择学*策略。

  1、引导交流发现,积累识字方法。

  学生如果掌握识字方法,会极大提高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二年纪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介绍识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在阅读中体会,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阅读中去自己感受从而具备了初步的`评价能力,即而受到德育教育。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主要步骤解析

  (一)激疑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作品,并提问想说什么?

  2、听故事导入课文

  (创设氛围,让学生对课文学*产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

  1、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将所在句子读给大家听。

  2、自由读,互相正音。

  3、交流识字方法。

  4、会读的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

  5、同桌交流卡片认字。

  6、做认字游戏

  (学生是学*主人,指点生*得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之后让出展台,学生尽情表现,你就会看到精彩)

  7、指导写字,写中识字。

  (四)朗读感悟

  先逐段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逐段朗读感悟,重点训练对话练*,体会每次对话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最后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的能力。

  (五)拓展活动

  说说你一节课的收获。

  (课已毕,让学生逐步学会不断总结自己,不断从别人身上去发现并积累知识,其间也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蓝色的树叶》。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1、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人,我们要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法。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学*情景、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听辨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对待同学要热情。

  (4)、书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这四句话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欲望,很快进入学*状态。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根本,感悟的基础,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倡导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读中与故事产生共鸣。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从中发现问题,知道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练*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问句,读出问句语气。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自主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适度拓展,情感渗透。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孩子。

  (三)再读课文,说话练*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说一个问句,用上“吗”,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组织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蓝色的树叶》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树叶,学生认读。

  提问:如让你在树叶前加一个适当的词?你会加什么词?(请学生举手回答)师点评。

  看老师加上的:蓝色的

  提问:你看行吗?生议论。

  今天我就学*:19课蓝色的树叶,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示多媒体

  2、学生听完朗读后,同桌交流问题答案

  (因为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蓝树叶了。)

  三、深入课文,激**感

  芝麻开门,智多星评选:

  1、读一读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听一听: 请学生说说,(示多媒体)你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机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印象很深刻的段落或语句。

  3、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并能用这些词说话。

  4、评一评评选智多星。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6、让学生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7、比一比自荐或推荐小组上台表演,评选最佳组合。

  四、展示台

  述:最佳组合的评选,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示多媒体)

  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1、作品展示。

  2、师点评或学生自评。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的*。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借绿铅笔舍不得

  画了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教材分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我的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中,前两个方面我们教师已经重视了,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却忽视的比较多。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对话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共同生存。

  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朗读指导。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读词语,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李明把桌上的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林英皱着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怕惹你生气。”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蓝色的树叶》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教学难点: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树叶怎么会有蓝色呢?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

  三、学*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图画,谁是丽丽,谁是园园?你怎么知道?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词

  .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二、有感情地读文。

  三、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了解按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初感知课文按发展顺序叙的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实物、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 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叶一都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班19课。(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

  (1) 小明削好铅笔,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 他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我的笔弄坏了。”

  2、重点指导:“术、惹、桌、注、皱”的读音。

  (吐:t u 削:多音字,在本课读xiao)

  三、利用加偏旁或换偏旁,记忆下列汉字。

  木—术 土—吐 住—注 沿—铅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吐、注、课、铅”:左窄右宽。

  老师范写:上下结构的“笔”字。

  五、自由读课文。

  说说:蓝色树叶是怎么回事?

  六、板书设计。

  术 铅 惹 吐 桌 盒 注 削 皱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朗读课文,说一说:林园园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理由。(树叶那么绿,真惹人喜爱。)

  自由认读。

  二、观察第一幅图,想象一下他们说了些什么。

  1、读一读课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说了什么?

  2、角色读对话:读出语气。

  三、观察第二幅图。

  1、自由读课文:课文哪部分写的是图的内容?

  2、李丽和林园园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3、他们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4、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出语气。

  四、想象: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些什么?(结合课文内容,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六、板书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常我们看见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绿色,黄色,红色)对了,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边的小朋友画的树叶却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原因,就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答案就在其中。

  板书课题:19、蓝色的树叶

  让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同时用铅笔勾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同桌交流:解决不认识的字。

  4、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5、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6、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7、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合作学*课文内容

  1、分4人小组合作学*,小组成员先独立在书上标出自然段。

  2、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在听时把自己还不认识的字用横线勾出。

  3、同组同学互帮互学,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4、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数一数有几幅插图?画了几个小朋友,分别叫什么名字?(答完后再出示以下问题)

  (2)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答应借了吗?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对话式的心情和语气。

  (3)李丽为什么把自己画的树叶涂上蓝色?

  学*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出,画上波浪线。

  四、反馈、质疑、自语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通过自己读书明白了什么?(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朗读、感悟、体会

  1、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自己喜欢的理由。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读第2、3自然段,同时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3、讨论交流:林园园为什么会脸红?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

  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

  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

  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是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还不错。

  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我认真备好课,定准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前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能力基础:识字,语境认读容易,独立认读混淆,尤其是形*字、同音字分辨不清。而且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自主识字,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巩固识字的目的。

  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学生自读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用了这样的导入:出示一片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叶(梧桐树叶);一片红红的枫叶;一片蓝色的树叶(自己制作的)。问学生:树叶一般是绿色、黄色、红色的,为什么有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欲望,很快进入学*状态。跟着初读课文,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通过各种学*方法,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我首先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学过的识字方法,并帮他们归纳课件出示,有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有猜字谜、讲故事、编儿歌的方法,还有找朋友识字,在生活实际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等方法。

  这节课,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检查学生生字时,就进行了齐读、开火车读等,特别开火车读,人人都有参与机会,几乎全班同学都轮到了一次,这样可以及时纠正一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这样做比较好。在学生认字的基础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用以上多种识字方法学*本课生字,例如:有的同学说看到自己的铅笔盒认识了“铅”和“盒”这两个生字;有的说利用树叶姐姐上面的拼音认识了“术”,在美术书上认识了美术的术;有的说通过找朋友认识“吐”:吞吞吐吐,吐出;还有的看到妈妈脸上的皱纹就记住了“皱”, 教学“笔”一字时,从分析字形入手,为什么笔这样写呢?因为毛笔就是上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半部分是毛做的;在教学“铅笔”一词时,让学生从组词开始,学生纷纷说出:削铅笔、还铅笔、借铅笔、买铅笔等词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削”等。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学*方法大家分享,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的教学目的。

  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我设计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读通顺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五个句子。然后,指导写字时,我会把下面的字按结构归类:

  1、(读一读)我会写左右结构的字:吐 铅 笔 课。

  2、说说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3、指导正确书写,在黑板上范写,让学生边看边书空,笔笔到位,认真指导,最后学生练写,全班人人都有参与,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

  今后,我觉得还应在教学中,穿插字义、说话等识字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但怕时间不够,所以朗读训练没有到位,放在第二课时重点训练朗读。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开来,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

  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上了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

  并使之成为一种*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5)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材简介:

  课文以李丽借绿色的铅笔为线索,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接*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用“吗、吧”说句子。

  3、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难点:

  1、练*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学生读课文。

  交流:背诗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时见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啊,树叶一般有绿色、黄色或红色(出示图片)今天还有一片奇特的树叶飘落到我们课堂(出示),它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这节课咱们来学一个关于蓝树叶的故事。

  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3、这些小问号呀,多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唉,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好,开始吧,嘹亮的读书声响起来。可以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学*字词

  (1)读好了?真的,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谁来读给我们听?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看自己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你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通过读,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老师出一个谜语你看说的是哪个字“一刀削掉小月亮”(真聪明/生活中有心就会认识很多字)这些

  (2)这些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卡片上了,我们读一读(厉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好吗?火车司机在哪里?(4)指导写“笔”

  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看,是什么?(毛笔)

  古代的人们都用它来写字,它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笔”的由来。

  观察田字格里的“笔”字,我们怎么写才好看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上小下大师范写(边写边讲)

  翻到91也,在田字格里找到把它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展示

  3、这个字笔,我们成功的写漂亮了,那课文围绕铅笔还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吧

  咱班的孩子读书*惯就是好,读完就用端正的桌子跟老师报到啦。(交流——板书)

  三、词句引领读中感悟

  是呀,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该怎么办呢?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生读)师:谁来说一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师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指导孩子朗读。

  (1)从李丽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出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小声的说?多么有礼貌啊!请你读

  是啊,充满了担心,带着担心,请你来读。(3)我们一起带着和气、礼貌的语气来读

  (4)读完这句话,你还能想起自己借东西的情景吗?说来说

  2、面对李丽的恳求,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

  2、

  3、4段,边读边画出林园园的话。(生默读2—4段,画出句子)师: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出示)

  师:再次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从林园园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读)交流

  3、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依据孩子的回答指导朗读林园园的四句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A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地?

  师:他是在吞吞吐吐地说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能照着“吞吞吐吐”的样子再说个这样的词语吗?B生读: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师:一个怕字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C、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师:从这三个不要,你听出了什么?(特别的不放心)①你能带着不放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话吗?

  ②从这三个不要,你还听出了什么吧?(借铅笔心里很不情愿)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D、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没有想到李丽还会画小草,出乎她的意料,不满意)她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读这句话

  小结: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林园园?(自私、小气、不想借——板书)

  4、分角色读对话

  (1)让我们再次走*她俩,品读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出示)我想找一个同学和我分角色读,谁愿意?(师读林)读得好不好?

  我想问XX:李丽的前两句话,你怎么语气说的不一样啊?(有些不耐烦)体会得多好啊,你走进了李丽的内心。

  你能不能也来说个这样的句子啊?(咱班同学的模仿力就是强)(2)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着读一读,演一演。(生自由练读。)学生展示

  你俩把我带到了她们身边,演得真好。

  (3)(出示图)这就是当时的一幕,观察她们的表情,哪个同桌再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

  林园园,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读最后一段。

  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可以对林园园、李丽说,也可以对自己或其他人说。(互相帮助)

  小结:

  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3、作业:如果故事继续。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她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课下想象着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4、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事例,大家看(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儿歌中结束今天的课吧!(音乐响起,师生合作)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我和同学好,它们手拉手,大家唱着歌,不吵也不闹。一起上学校。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各种颜色的树叶)

  看看填填:最后出示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让我一起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学*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结合“水果”和“树叶”,试试自己拼读。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检查反馈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字

  1、问题回答得这么好,相信生字也学得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课件演示)如果他读得正确我们早就这样跟读三遍:对对对,术、术、术。

  2、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变字魔术。

  6、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7、一起爬山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写好这些生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师重点指导“拿”字的写法:

  “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提醒:写字注意三个一。)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朗读课文

  1、分节试读课文。

  (1)课文会读了吗?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2)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3)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吧。

  2、小结:课文读的这么好,夸夸自己吧!

  一、听辨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2、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

  3、是呀,书中却有一篇文章课题就叫——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数数自然段标好。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评价。

  三、认读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字:术、木吐、土

  注、住、往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6)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二十)份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开来,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

  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上了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网上找了一个感人的有关友爱的.故事,希望通过故事让他们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友爱。

  故事讲的是一个越南孤儿院里一个小女孩受了重伤,而她的好朋友一个小男孩以为献血会死,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献血给小女孩,而理由只是“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这个长长的故事稍稍处理,用适合2年级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同时配上悠悠的音乐。第一小节讲玩了,孩子们听着,他们不再躁动,第二小节讲完了他们静了,第三小节他们更静了,第四小节,孩子们眼里冒着泪花,故事讲完了,只有悠悠的音乐,孩子们沉浸着,我没有提问,让音乐继续流淌,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懂得友爱了,因为他们被感动成那样了。于是,我换上另一种音乐朗诵起事先搜好的《友情》诗篇:

  在你忧伤的时候我在一旁悄悄地注视着,

  在你苦恼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

  在你无奈的时候我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

  因为,我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

  朋友是在最危机的时候来临的,

  把一切最真诚的祝福留给朋友,

  把一切最幸福的时刻送给朋友。

  “小朋友们,同桌是我们在学校里最亲密的朋友,我们要好好珍惜跟同桌在一起的时光。”

  老师也相信你们现在也有一些话要跟自己的同桌说是吗?

  小手举起来了,他们说得很好,在每一个孩子起来说完之后,我都让他们正对同桌说声谢谢,并和同桌握握手。甚至顾孜晗和王佳怡这对“小冤家”也握手了,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教学片段】

  师:林园园不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涂上蓝色的树叶。你认为课文中的林园园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林园园的行为不好。

  生2:林园园应该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她这样的行为有一点自私。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生1:同学之间应该要相互帮助的,我们应该要乐于助人。

  生2:如果我是林园园就会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我不会像她这样的,我要帮助我的伙伴。

  生4:我会主动关心李丽,她下次也会窗镏业摹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在某些时候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和关心。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主动向别人伸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你能做到吗?

  生:能!(整齐一致的回答)

  此时,我环视了全班学生,从他们认真的神情,从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我知道这一堂课已经达到了课标所要求的目的。我准备拿起小黑板,在孩子们已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帮他们回忆和巩固生字。但当我转身时,那轻轻的一瞥间,我却发现个别孩子的小手依然举的高高的。突兀的小手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我停下自己的动作,和蔼的问到……

  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不认为林园园是个自私的人?(稚嫩的嗓音在我耳边坚决的响起,顿时我脑海一瞢,也想和她一起探个究竟。)

  师:为什么啊?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1:老师,课本最后说林园园的脸红了,说明林园园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认为她桥伦约盒碌水彩笔被弄坏了才不肯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其实她也是个爱惜自己物品的好孩子。

  生2:对,林园园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爱惜自己的东西,才不愿意把水彩笔借给别人。最后她还是答应借给李丽的。

  【教学感悟】

  是啊,孩子们说一点也没错啊,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原本林园园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呢?我为什么就要用这么狭窄的眼光来看待着个世界呢?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极其喜爱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想方法保护和爱惜这些东西。虽然林园园有过犹豫,最后她还是答应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引导孩子们往善良和美好的方向进行思考呢?

  面带微笑,我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再次和孩子们一起来重新领会了课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也懂得了要爱惜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无私啊。我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用善良的眼睛让老师也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作为大人的我们──教师,也应该有双慧眼,不应该小看了孩子们宽广的心灵世界。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听音找字”的游戏巩固生字。这游戏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欲望,学生很快就进入学*状态。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一举两得。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7)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五)份

  一、在新理念引导下,理解、使用教材,同时开发新资源。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要求多认少写。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就是要在《课标》理念指引下,认真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努力开发新的资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组第二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而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同时,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此外,最后“我想对林园园说……”这一扩展性活动,正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吐、注“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是认字,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写字,要求正确、规范、朗读,在读中体会,感受,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新理念引导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1、互动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课堂上,互动意味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此教学设计在识字、写字、朗读,拓展每一环节的体现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识字,自主识字,在朗读感悟中的各种读等。

  2、注重情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天生好动的特性,课堂上注重情趣。运用愉快教学法,课开始,乐中生,境中开;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未尽。看图激趣。游戏识字,配乐朗读,课后拓展,课堂中语言及激励手段,都体现这一思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说中学,学中玩,充分激**趣。

  3、多法复现,感悟学法。

  在课堂上为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反复复现,争取当堂巩固。从学生初学始,就有意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目的。

  三、围绕识字、朗读主线,选择学*策略。

  1、引导交流发现,积累识字方法。

  学生如果掌握识字方法,会极大提高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二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介绍识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在阅读中体会,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阅读中去自己感受从而具备了初步的评价能力,即而受到德育教育。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主要步骤解析

  (一)激疑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作品,并提问想说什么?

  2、听故事导入课文

  (创设氛围,让学生对课文学*产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

  1、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将所在句子读给大家听。

  2、自由读,互相正音。

  3、交流识字方法。

  4、会读的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

  5、同桌交流卡片认字。

  6、做认字游戏

  (学生是学*主人,指点生*得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之后让出展台,学生尽情表现,你就会看到精彩)

  7、指导写字,写中识字。

  (四)朗读感悟

  先逐段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逐段朗读感悟,重点训练对话练*,体会每次对话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最后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的能力。

  (五)拓展活动

  说说你一节课的收获。

  (课已毕,让学生逐步学会不断总结自己,不断从别人身上去发现并积累知识,其间也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课)。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迁移法

  (1)学*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结合远程,说应用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8)

——蓝色的树叶(5)份

  语文课上,我们学*了《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一开始我觉得很好奇,树叶都应该是绿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呢?读了这篇课文,我才知道了原因,因为上美术课的时候,李丽没有绿铅笔,想借林园园的铅笔用,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最后李丽只能用自己的蓝铅笔去画树叶。我觉得林园园一开始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希望林园园能知错就改,热情地帮助同学,和李丽成为好朋友。

  读了蓝色的树叶后,我知道因为林园园没有把自己崭新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所以李丽才画出引人注目的蓝树叶。我认为李丽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因为她向林园园借铅笔时是用的商量的.语气,而林园园也有讨人喜欢的地方,当好看到李丽画的蓝树叶时脸红了,从这里可以看到林园园明白自己错了,她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如果有一天李丽再忘了带铅笔,林园园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借给她。 由此我想到自己,如果发生同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像林园园那样不借铅笔给同学,而是会很热情地借给同学。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今天,我读了《蓝色的树叶》一文,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感到脸红,同时也很难过和惭愧。

  书中讲的李丽和林园园的故事在我的身上就曾发生过。一次写字课上,同桌的字写错了,可橡皮怎么也找不到,问我借橡皮用一用,我说:“我还没有用完呢。”他一直等我用完了。“现在可以让我用了吧。”可是我又怕把橡皮弄脏了,不想让他用。因为那块橡皮是妈妈才给我买的,橡皮象个可爱的小乌龟,绿色的脑袋,黑黑的眼睛,长着个短短的尾巴,可漂亮了,我都舍不得用它。就在这时候,前面的梦园同学主动把自己的兔子橡皮借给他用。想想这件事,我不正像故事中的林园园吗?我做得真不应该呀!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小主人

  今天,我们上了《蓝色的树叶》。

  这篇课文写了在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但没有借到。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了之后很难为情。

  读了这篇课文,当我想起那件事时,我就感到非常惭愧,那件事发生在我们小区楼下,那天我抱着心爱的玩具在下面玩。忽然,有一个比我小的小朋友来到我的跟前问我:“把你的玩具借我玩玩行吗?”我躲到一边儿,不理她,但她还是不停的央求着,两行眼泪都流到下巴了,但我一点儿同情心也没有。

  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友好相处,要想快乐,就要先让别人快乐。

  一、 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空间、思维广度,同时增强学*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语文的重点,识字是学生再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学*本课时,要求会认“铅”、“盒”、“皱”等9个生字,会写“注”、“课”、“铅”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注意课文中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的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本课采用合作式学*为主,实践学*为辅的教学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态,感悟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质。

  3、 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重点和难点

  紧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学*,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就更理解内容,学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 迁移法

  (1)学*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最后一段,结合课后学*伙伴的话题,实现由读话到说话写话的迁移。这种练*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启发导入,引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圈记生字,自学生字。

  2、 师生共同学*生字。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学生自读,读通课文

  1、 学生逐段读课文。

  2、 教师指导朗读,如长句要注意停顿、断句。

  (五)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质疑启思,合作学*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法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在课后的学*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这一扩展性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说理和评论,也可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七)呼应拓展,开放学*

  趁学生在拓展学*中,兴致高昂,要学生给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真正做到“兴趣写话”。这个写话练*,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读、说、思、写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蓝色的树叶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红色)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 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 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 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 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 比较形*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 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四、指导写字

1. 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 描红

3. 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 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 学生练*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课时

一、复*

1. 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 “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 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 学*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小声借吞吞吐吐

等借怕不要不要不要

只画皱着眉头还要

用心画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树叶,学生认读。

  提问:如让你在树叶前加一个适当的词?你会加什么词?(请学生举手回答)师点评。

  看老师加上的:蓝色的

  提问:你看行吗?生议论。

  今天我就学*:19课蓝色的.树叶,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示多媒体

  2、学生听完朗读后,同桌交流问题答案

  (因为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蓝树叶了。)

  三、深入课文,激**感

  芝麻开门,智多星评选:

  1、读一读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听一听: 请学生说说,(示多媒体)你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机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印象很深刻的段落或语句。

  3、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并能用这些词说话。

  4、评一评评选智多星。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6、让学生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7、比一比自荐或推荐小组上台表演,评选最佳组合。

  四、展示台

  述:最佳组合的评选,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示多媒体)

  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1、作品展示。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