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事迹材料 >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

日期:2022-11-11 00:00:00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她叫马慧琳,今年9岁,在东大小学三年级读书,她活泼、伶俐、漂亮、充满灵性,身兼班长和文艺委员两职,又爱画善舞,她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她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在校她是个尊敬老师、积极向上的好学生,百善孝为先,学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让她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虽然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点点滴滴中也体现了她对父母长辈那份真切的孝敬之心。

  每次遇见老师、熟人或长辈,总能听到她甜甜的叫声,看到胡同的小妹妹,她总是开心地逗她玩玩。认识她的人们说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有灵性、有礼貌的好孩子。有时跟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吃剩的果皮纸屑,她总是捡起丢到垃圾桶中;有好吃的,她总是分给爸爸一份,妈妈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她总是主动地帮他们拿东西;爸妈烧菜时她总是积极帮忙。如果家里来客人,有时她还会小试一手,总会得到客人夸奖。

  最值得夸奖的还是一次最难忘的事。那次爷爷去集市的路上,在拐弯处被一辆疾驰的轿车给撞昏迷了,爸妈都不在家,马慧琳跟奶奶赶到现场,看到吓人的一幕奶奶只知道哭已经手足无措了,她却很镇静,流着泪走向爷爷呼唤爷爷,并对到现场的交警叔叔、120医生护士阿姨们主动汇报爷爷的个人情况和现场伤势情况。她那么小的一个孩子,陪同一起去了医院,在医院一直跟随。帮助爷爷去做各种检查,在病房帮爷爷饮食起居,换衣服、喂药等等。待到爷爷意识清醒,妈妈也赶到了。孩子真挚的孝心之举感动了在场的人:爷爷流泪了,妈妈也哭了。

  她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帮手,她总能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发作业,排练节目。虽然任务很简单但想到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她总是积极主动毫无怨言。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乐于助人,工作负责,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级乃至学校争光。她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加上伶俐才智,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全县歌咏大赛中,她的一曲《樱桃红》荣获二等奖。在20**年店子镇“消夏文艺晚会”上她被推荐为主持人。她的沉稳健谈随机应变的主持风格得到了广泛赞誉。在这次“孝德之星”的推选中,她在我们学校全票通过,获得了“孝德之星”荣誉称号。

  现在她还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坚信,她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一定会做好“孝德之星”模范,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吕李同学是达茂旗石宝镇小学五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他从小失去爸爸,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但是贫苦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他形成不好的行为*惯,反而激励他长成了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这让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他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在家里,他尊敬长辈,孝顺爷爷奶奶。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他都会列上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动不便,他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他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他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借鉴、共同提高。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他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他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他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他会特别珍惜。对于困难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上的后进生,他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老师心目中他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他是知心伙伴和学*榜样。

  他总是执着的追求着。他追求思想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他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他追求学*向上。对待学*,他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他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他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除认真学*课本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唱歌。

  他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在学校里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他是我班的卫生委员,从担任这项工作那一天起,他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份责任。劳动时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干部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他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有同学不守纪律了,他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他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他对学*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这就好比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本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创造最好的条件,但不是宠溺,妈妈言传身教,在人生起步的路上赋予我正能量和美好情感。从呱呱落地到现在的小小少年,我也一直学*着母亲的孝顺,给他们带来更多惊喜。

  我*时非常喜欢看书,最喜欢看的是一些感人的孝老爱亲的小故事,像“黄香温*”、“孔融让梨”这些小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知。在学校开始背《弟子规》时,我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会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弟子规》就是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成为一个听话懂事知礼的好孩子。

  在生活中,我也以书中学到的孝老爱亲的故事主人公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记得有一次,奶奶身体不舒服,晚饭没吃就早早上床睡觉,我心里很着急,就和妈妈一起去买药。到家后,我一会儿给你奶奶递水,一会儿给奶奶递药,希望奶奶吃了药能快点好起来。晚上,我想:奶奶身体不好,如果我打扫好屋子,奶奶就可以多休息一下,病也会好得快点。于是,我自己用IPAD开了闹钟,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在客厅里忙着扫地、擦桌。,妈妈听了,高兴地说:“你长大了,可以用内心去发现需要帮助的人,懂得关心家人和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了!”

  今年的“三八”节,妈妈单位组织活动,所以晚饭没在家里吃。我一吃好饭就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我爱您!”我又做了一张小卡片放在妈妈床头,上面整齐地写着:“按摩卡,终身享用,随叫随到。”等妈妈回到家里,看到这份礼物时,激动得眼里闪着幸福的泪花。其实在我们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常常可以享受到他的捶背和按肩。如今我又承担了一份工作,每天晚饭后厨房就是我的领地,你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围着围兜的小男生在洗刷刷!

  我是谁呢,我是妈妈心中的美德少年——杨XX,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杨XX,我是XX小学204班爱学*爱同学的班长——杨XX,我正在用品德为笔,进取为墨,书写人生灿烂篇章!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1)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供销社经济发展科副科长,是个让人一见过目不忘的、个头高条、美丽漂亮的中年女性。多年来,她在出色的完成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用真情悉心孝敬公婆,为老人排忧解难,为年迈的父母撑起一片睛朗的天;用真心教育着聪明可爱的儿子,是儿子的第一任好“老师”,在儿子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工作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善良和贤惠。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1985年,邹春凤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2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邹春凤丈夫是家中的长子,因此在赡养老人问题上,邹春凤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事不计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

  为了让公婆安度晚年,,她为公婆在市内买下楼房。为了给公婆一个舒适的环境,她每周到公婆家里打扫房子,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为了让公婆增加营养,她就隔三差五变换着花样给老人做菜;为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经常利用周未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过年过节,给两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了花,总是乐呵呵的,在老战友面前也扬眉吐气了。公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媳妇,是我们前生修来的福分。”

  6月5日婆婆外出突发过敏,当帮忙人问她家在哪时,她脱口而出的不是儿女的联系方式,而是儿媳邹春凤的联系方式。

  有一次,婆婆生病,她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去照顾婆婆。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最长躺的三个月。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春凤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如今,公婆都已经80高龄,在她的悉心照顾下,身体健康、精神舒畅,走起路来根本不象80岁的老人,邻居说他们有福气,婆婆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而她却说:“爸妈,作为小辈,我们孝敬你们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呢?”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爷爷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直掉眼泪;儿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行乞的残疾人,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送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一个人在乌鲁木齐打拼,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她经常教育儿子,要自己努力认认真真做事,要礼貌特人,尊重领导、同事等。通过她的悉心教导和鼓励,儿子能正确地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为自己理想事业努力勤奋的工作着。

  丈夫说:“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丈夫从事工作,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干好工作,她承揽了全部家务。为了做家务,这么多年她中午从不睡午觉,晚上忙到12点多。为丈夫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出差,为了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婆病了,儿子病了,自己颈椎疼的抬不起了......她都一个人扛着,从来不告诉在外出差的丈夫。

  人常说“患难见真情”,20xx年7月丈夫不幸遇到火灾,造成全身十几处骨折,几处烧伤。因伤情严重,有时候脾气不太好,她总是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着。前期丈夫不能下地,她守在丈夫床前,精心照料,端屎端尿……没有一句怨言。出院后,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痛痒,她跑遍了五师、州市大小医院,请大夫到家给丈夫看病,找多少药方,抓了多少中药煎熬喝了但效果不好,没有办法的她就一晚上无数次给丈夫用手搔痒。丈夫病情稍有好转,她就鼓励丈夫多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一日三餐丈夫想吃什么,她就赶紧做什么,为怕丈夫寂寞,她买来许多丈夫爱看的`书,让他在床上看,打消病痛的折魔。

  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姐妹”

  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几年前,单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后突患急病,因其丈夫一时赶不回来,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给丈夫看管,自己在医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属赶来接管病人,她才回家。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家就有这样一个孝老、爱老的好榜样,他就是我的弟弟——李文钊。弟弟是华山旅游公司华山自来水厂的一名普通职工,1976年出生,现年37岁。他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两年来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我们家和单位同事及体委家属区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面对困难勇于担当

  20xx年6月30日早,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医生说父亲脑出血位置不好,压迫了右侧肢体不能动,也说不了话。父亲生病时63岁,身体一直很硬朗,刚退休,正是享受晚年幸福的时候怎么说病就病成这个样子了!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残苦的现实,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事实。生病住院期间,弟弟精心照顾父亲,亲力亲为,每天给他变着花样做饭菜,学*脑出血病人护理知识,从生活、精神等多方面对父亲照顾的无微不至。父亲的病恢复的较好,15天后就能在家人的协助下下地活动、自己用勺子吃饭和我们正常交流。就在医院决定让第二天出院的前一天晚上,父亲精神很差,晚上睡不着觉,一晚上都很紧张,汗出的不停,但意识还清楚,第二天早上做CT检查后诊断同位置对应的右侧又出血了,而且比第一次出血量多,这对我们家人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感觉天都塌了下来。父亲睡在病床上和植物人一样,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高烧*39度,每天嗜睡,不能和我们交流,神志和意识也不清。此时,我们只祈求老天保佑父亲躲过这一劫,早日醒过来。这个时候最可怜的就是母亲了,她整日以泪洗面,给我们说:“你爸刚退休,正是享福的时候,他病后,我现在看着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感觉是多余的”。医生告诉弟弟,父亲的情况不好,要有思想准备。拿着病危通知单,弟弟化悲痛为力量,他说:“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治疗,就是把卖房子卖了也要给父亲看病”。他还开导母亲说:“我爸虽然有病了,但咱家的生活还得继续,不能因我爸有病而影响咱家的正常生活,凡事都有我呢,你不用担心,你每天该锻炼就去锻炼,该逛街就去逛街,把你自己身体搞好是最重要的了”。

  积极筹钱全力医治

  *两年来,先后在华阴市人民医院、西安西京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陕西省中医院、陕西省荣复军人康复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属医院给父亲医治。弟弟在网上查,到处打听什么药物能让父亲恢复快些,得知神经节甘脂对脑神经好时,他要求医生给父亲打营养神经的神经节甘脂,这个药不在医保促销范围,一支就200多,他没说一句嫌药费高的话。医生叮嘱,脑神经被破坏后,想要修复是很困难的,主要还在于病人自己加强锻炼和家属后期护理。为防止褥疮,他给父亲买了气垫床;为了不让脚变形,给父亲买了矫正鞋;还买了康复器材(站床、脚蹬车)、能看到视频的随身听、专用洗脚盆、泡脚的中药、理发工具、刮痧板等,只要父亲说想吃什么,弟弟从不算计花钱多少就给父亲买,凡是对父亲病好的药物或是康复治疗他都让医生给父亲做。每到一家医院都得花费不少的费用,都得付出很大的心血。但弟弟没让母亲和我担忧,也从没有怨言和不满话。他四处筹钱给父亲看病,亲朋好友知道父亲的病后,他们既出钱又出力,帮我家度过了这个难关。从父亲病危到现在能正常同我们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多么不易的过程啊!从父亲去年生病到现在已1年多了,这期间,弟弟承受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来回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他瘦了好多。回想起父亲生病所度过的日日夜夜,真不敢想像是怎么挺过来的。在全家人的不离不弃、相互鼓励支持和亲朋好友的关心与帮助下,父亲终于过了鬼门关。这是上苍在眷顾我们,给我们孝敬父亲的机会啊!

  不遗余力精心照顾

  父亲生病后,弟弟放弃了单位给他提升的机会,一下班就回到家陪父亲锻炼,全身心都用到父亲身上。他总说“行孝要及时,百善孝为先,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新闻和报纸上经常讲有些人长期伺候长年瘫痪在床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再别说这是咱们的亲生父亲呀”!

  在父亲病重用鼻饲时,每天为了保证父亲有足够的营养,弟弟专门从网上买了铁棍山药,母亲做了山药小米粥,蔬菜汤、鱼汤、水果汁,再用豆浆机打成糊状,他用针管一管一管给父亲推进去;怕医院的饭菜不合父亲的胃口,弟弟和弟媳总给父亲带上他们亲自做的父亲喜欢吃的饭菜。父亲后半夜休息不好,医生开的安眠药,弟弟嫌有副作用就没让父亲服,他整晚上就不睡觉陪父亲,他从不让父亲受一点委曲。还常给母亲讲,照料父亲就得顺着他,如果父亲睡不着,我们不陪他反而睡着了,那还照料什么。所以,父亲无论是大便或是小便弄到裤子上了,他都会说:“没事,洗一下就好了,不必在意”。每次,父亲蹲在马桶上大便完后,他都要把大便认真研究一翻,看是干还是软,多还是少,颜色正不正等,以便在饮食上给他调节。父亲住院期间,同病房的人看到我和父亲聊这聊那,给父亲擦洗身上时就说:“还是女儿好,要是儿子的话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父亲骄傲和自豪地说:“我儿子比女儿做的还好。”同病房的刘伯见到弟媳给父亲倒尿,还以为女儿,知道是儿媳后说:“你这当儿媳的真好,没见过儿媳能给公公倒尿的。”弟媳笑着说:“谁都有老的时候。”因长期卧床,父亲便秘,怕他大便时用力伤身,我老公就用手一把一把地给父亲抠大便。刘伯感动地给父亲说:“老弟,你值呀,你儿媳和女婿都能这样侍候你,你应该知足啊!”在弟弟孝心的感染和带动下,全家人齐心协力,各尽所能,不厌其烦地照顾父亲。一生开朗乐观、风趣幽默、思维敏捷的父亲一年来被病痛折磨的像个小孩,喜怒无常,说话含糊不清,大小便失禁,因肌张力高,四肢不灵活,一着急手就发抖(这是脑出血后遗症)。在医院,好多病人家属为了方便,都用保鲜袋接尿,弟弟坚持用尿壶接,虽然接不好了总会尿湿床单,但他宁可多洗些床单也不愿意让父亲下身捂在保鲜袋内。他常给父亲跳舞、说笑话、扮鬼脸逗父亲开心。父亲虽说有病在身,但和没病时是一样的,每天刮胡须、坚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清理鼻孔、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掏耳朵……每天晚上坚持给父亲擦洗身子,用艾叶和红花煮水给父亲泡脚。

  坚持每天给父亲全身做按摩。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现在身体比以前硬朗多了,也胖了,脸上气色看上去也好多了,这一切可喜的变化,家人很欣慰也很高兴,看到父亲一天天在好转,我们的心情也都随着好了起来,对治疗父亲的.病更有信心了。父亲现每天坐在轮椅上自己能吃饭、喝水、扣扣子、用筷子夹菜,更值得家人欣慰的是,父亲记忆力还好、能唱歌、唱秦腔、迷胡戏、吟诗、猜谜语、算数等等。父亲虽然有病了,但他还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有时我们说的不对的地方他还及时给我们纠正,听到我们表扬他耳聪目明、记性好,脑子聪明时,父亲像个小孩子一样乐得合不拢嘴。医院的护士和医生看到父亲现在的样子都说:“你父亲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是个奇迹呀”!亲朋好友也说父亲恢复的比想象中要好的多。这一切都倾注了弟弟更多的心血,也让全家人欣慰和动容。看到弟弟既要照顾父亲还要上班,好多人都建议找个保姆来照料父亲,但弟弟却怕保姆掌握不住父亲的喜好,照顾不好;怕父亲心理上有被家人遗弃的感觉。

  所以他就是再苦再累也不提找保姆的事。现在照顾父亲*两年了,一天不见父亲他心中就会不安,只要有时间就陪父亲说话,变着法地逗他开心。父亲1.76米的个子,上下楼很费劲,但这都是弟弟的差事。天气暖和时,弟弟不嫌费事,每天推着父亲出去转,让他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外面的人和物,培养他的自信心。弟弟还买了拔罐的仪器,每周给父亲做一次拔罐,他还说要学会针灸,自己亲自给父亲进行针灸治疗。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我的弟弟李文钊,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我们树立了学*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的好*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xx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xx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

  马俊*,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蜀绣,马俊*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吉安县万福镇老岗村村民刘发英,既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又是一个善良的母亲,更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她先后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西省‘十大孝子’”、吉安市道德模范和“感动吉安”模范人物。

  作为妻子,面对命运的重创,她独立挑起生活的重担

  25岁,应该是一个女人生命最美好的年华。1972年,刘发英步入了她人生的25岁,还未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精彩,命运却把她推向了另一条道路……

  当年10月,刘发英的丈夫彭木宗身体感到不适,经医院诊断,竟是肝硬化腹水。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刘发英默默忍下泪水,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给丈夫治病,刘发英从不懈怠,前后10年漫长的求医之路,刘英发对丈夫不离不弃。病痛发作时,刘发英想尽办法为丈夫分担;对生命绝望时,刘发英用爱为丈夫重筑信心,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刘发英一边悉心照顾卧床的丈夫,一边还要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位年事已高的公婆。生活的压力让刘发英老得比同龄人都快,10年间,第一条皱纹早早地就刻在了她的额头上,第一缕白发也悄然爬上了她的鬓角。不管再苦再累,刘发英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而是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了这个家,用瘦小的身躯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花费2万余元的医药费后,最终未能挽救丈夫的生命,于1982年5月撒手西去,留下一屁股的债务让刘发英独自去偿还。

  作为母亲,面对病魔的挑衅,她挺身而出挽救儿子的生命

  有的人面对命运的突变不知所措,有的人在命运面前誓不低头。刘发英,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妇女虽不会说人生的大道理,却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坚强,什么叫做伟大。

  2006年10月,刘发英的二儿子彭红裕在广州打工期间不幸染病,经当地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确诊为肾炎即尿毒症。

  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大4个孩子后,刘发英以为可以歇一歇了。可是彭红裕患病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击碎了刘发英一家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刚开始,刘发英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不相信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推向深渊。可是儿子病中憔悴的面容,痛苦的**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一噩耗,很快刘发英就重新振作起来,与儿子一道同病魔搏斗。

  世间最感人的是舐犊之情,最无私的是母亲为儿女的付出。为了给彭红裕治病,光是一般的治疗和做透析就用去医药费8万多元。医生建议只有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而这需要20多万元的医疗费和宝贵的肾源。刘发英毅然作出选择,为儿子捐肾换肾,挽救儿子的生命。最终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病治好了,恢复了健康。刘发英这个普通的女性,用博大的爱为儿子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许多人……

  作为儿媳,面对生活的苦难,她对公婆伺亲至孝

  刘发英在连遭不幸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劳动妇女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依然乐观、爽朗、热心助人。尤其是对公公婆婆,在丈夫去世后,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耐心服侍俩老10多年,特别是对既瞎眼又瘸腿的婆婆,刘发英辛勤地照料了她14年,直到她安详地离别人世。

  长期以来,刘发英用柔弱的双手,努力地为家庭创造财富,她以坚强的意志,艰难地支撑起这个家,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那*凡的举动中,酝酿了非凡的爱心,她的孝道、深爱,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多年来,刘发英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张妹姑的责任。5年来,她一直无私地照顾着这位80多岁的邻居。其他的邻里有事也乐意找她。她总是一副热心肠,对待村民和邻里像春天般的温暖。她那种孝老爱亲的品德,无私照顾邻居的好心肠经口口相传,让不少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受到教育。当人们称赞她时,她说孝老爱亲理所应当,没有什么稀奇。这就是刘发英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现年35岁,199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作为普通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米的小屋。20xx年7月儿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虽经济不算宽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本养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坚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和睦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风烛残年的公公经常生病,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老人发烧病得不轻,急忙收拾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来到楼下,漆黑的周围没有出租车的影子,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没有因为难而放弃,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静静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气声,伴着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医院。等医生给老人检查完并打上吊针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气,趴在老人的床头柜上睡着了,等护士给老人输完液叫醒她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天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养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情况后都离开了。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约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善良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艰难,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傍晚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围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死死咬住嘴唇,颤抖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婆婆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娃儿,你也辛苦啊”。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却没有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坚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激励和感动了周围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凡而又*淡的点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张xx,男,出生于1987年9月。现就职于xx边防公路机械化养护队,担任党务及精神文明管理员一职。自从与妻子田甜组建家庭以来,一直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百善孝为先”是他家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家庭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xx年6月,张xx的父亲在俄罗斯探亲时间,踩到生锈的铁钉,右脚感染,因为身患糖尿病,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在俄罗斯诊断后,医生建议对右脚实行截肢治疗。家里人担心这样会给父亲日后的生活带来太多不便,决定回国治疗。回国后就赶往了海拉尔市医院,市医院给出一样的治疗方案,田甜便与公婆商量要求前往北京进行治疗,如何也要保住老人的脚。回家与张xx商量后,张xx因工作原因走不开,她自己带着家里的十五万元陪同公婆到北京空军总院医治,不管是订飞机还是宾馆,都是由她一手操办。经过2个月的治疗,最后父亲的脚保住了,只是截掉了一个脚趾,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住院看病期间田甜全程陪同,放下家中旅游季节繁忙的生意,对老人照顾无微不至。

  张xx夫妻每年都要把田甜的奶奶接到家中照顾一段时间,即使孩子出生后的时间也从不曾间断。因为老人岁数大了,xx年初,老人摔倒在家中,发生右腿发生骨折。家里孩子小还没有断奶,田甜着急的同时又走不开。张xx便向单位请假开车带老人到海拉尔医治,在住院期间对老人也是关爱有加,照顾老人的方方面面,为老人置办必须的生活用品。老人年龄大了骨头愈合较慢,出院后,夫妻二人便决定将老人接回家中悉心照料。每每跟老人提起夫妻二人,一向都是赞不绝口。

  年幼的孩子,也在夫妻二人的.熏陶下,懂得孝顺照顾老人,有什么好吃的都要先给长辈。总是惹来亲戚朋友的欢声笑语。

  他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但对待老人都是从不吝啬,以孝为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尊老爱幼的风气更要保持。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让以孝当先的风气影响更多了人,让身边更多人认识到孝敬老人的重要性,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扬下去。

  很真实的细节描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XX,女,现年XX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

  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XX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XX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XX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XX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XX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XX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在XX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12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XX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那一年,XX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XX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作为一位妻子,XX深知妻子是一所学校,她能培养出优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败的男人,妻子的好坏决定了婚后男人下半辈子的生活,一个男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1982年,XX和XX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30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丈夫的工作异常的繁忙,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XX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工作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生活*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有素质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单位领导、同事和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丈夫常说,我的毕生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知天命之年的XX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普通的工作干部,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爱事业,她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丈夫,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正是象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家庭妇女们继承和发扬*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凡用实际行动展

  示了*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

  xxxx是xxxx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位xxxx年出生的大学生与别的学生有所不同:在租住的棚户房里长大,14岁时,母亲离开贫困的家;即将迈入大学校门之时,父亲又因脑梗彻底丧失劳动能力。面对种种不幸,xxxx一边打工给爸爸治病,一边努力圆自己的大学梦?

  坚强的雨中蔷薇

  x日傍晚,在xxxx师范学院内,三三两两的学生们行走在美丽的校园里。xxxx,步履匆匆,她要赶回离校不远的家中,为病瘫在床的父亲做饭,喂饭吃药。自己然后简单“扒拉”一口饭,就得赶到做家教的孩子家中。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回来,安顿爸爸睡觉后,还要温*大学的课程,大约十一二点才能休息。

  三年来,xxxx已经*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她就像雨中的蔷薇,顽强地生长着。

  为了接受记者的采访,xxxx临时串了家教课的时间。

  去年,xxxx和爸爸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住进爱民区诗苑新城小区一室一厅的廉租房里。爸爸住的卧室里,一张双人床占据了屋子的大部分,加上两个旧衣柜,屋里十分狭窄。桌上放了五六种张爸爸吃的药,xxxx则住在房厅里。

  xxxx的爸爸盖着厚厚的棉被躺在床上,脸色黯然,不时表情痛苦地说,自己的腿疼。这时,xxxx赶紧给爸爸按摩。

  因为结束供暖,屋子里有些阴冷。xxxx看着窗台上养的花,笑呵呵地说,这已经非常好了。

  所有的苦难都是成长

  在上大学之前,xxxx和爸爸租住在“偏厦子”里,冬天四处漏风,夏天闷热难耐。这也是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家里总断粮,四处借钱。因为没有借到学费,还晚上了一年学。曾经的记忆即使这样艰苦,xxxx还是说“那时有爸爸妈妈,还是个温暖的家。”

  为了生存,父母四处打零工,没有时间接送xxxx上学。每当下雨天,学校门口挤满了送伞的家长,这让xxxx很羡慕。“我没有伞,所以我必须比别人跑得快。”

  14岁时,xxxx的妈妈因不堪贫困,离开了家。妈妈走后,爸爸外出打工。从此,xxxx不仅要学会洗衣做饭生火,还要照顾80多岁的奶奶。

  xxxx说,不知为什么,生活总像在考验自己。xxxx1年6月,xxxx结束高考,走出考场却得到爸爸突发疾病住院的消息。

  xxxx的高考成绩高出分数线40多分,原本能上更好一些的大学。可是为了照顾病中的爸爸,在填报高考志愿时,xxxx唯一的志愿是xxxx师范学院。

  拿到大学入取通知书,面对十分窘迫的家庭条件,xxxx一直犹豫报不报到。当她硬着头皮到学校的时候,令xxxx没想到的是,学校为她办理了“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她如愿地迈进了大学。“那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成为大学生的xxxx不想再四处借钱维持生活了,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爸爸的医药费、生活费和自己学费。为了能赚钱,xxxx最多时做了3份家教,连着上四五个小时的课。有时累得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在大学三年,xxxx没有休过寒暑假。

  学会微笑命运就不会差

  记者在对xxxx采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灿烂微笑。

  xxxx说,这些年来,学校的老师,教职工还有社会各界一直没有间断地给予这个家的帮助。xxxx师范学院知道xxxx不离不弃照顾爸爸、苦苦求学的事情之后,从普通教职员工到学校领导都伸出援助之手。xxxx成了师范学院党委副*梁中贤的帮扶对象,梁*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资助,而且逢年过节还去家里探望xxxx的爸爸。

  学院职工曹军每个月从微薄工资中拿出一百元钱,资助xxxx。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给xxxx爸爸送药、送钱。xxxx在日记本里记录着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她说,现在没有能力回报好心人,等有能力了,一定要加倍回报他们。

  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艰辛,xxxx都坚强面对。xxxx年她被评为xxxx1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今年又荣获全国优秀*的称号。

  明年xxxx就要毕业了,她很想当一名教师。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爸爸,有爸爸在,才有家。”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2)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我是邴各庄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这些年我始终坚持:在校完成好教学工作,在家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妻子、好儿媳。

  84年民办教师整顿,我如愿登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和孩子们在一起,向他们传授知识,我觉得是种享受,我热爱自己的事业。

  85年我和丈夫结婚,我走进了一个新的家庭。出嫁前妈妈叮嘱我 “对待婆家的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当时我没有想太多,我一直觉得心地善良的我是会处理好一切家庭关系的。可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不知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是丈夫排行老二的原因,无论我怎样做,老公公也不买我的帐,对我百般刁难。还记得那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暑期培训,需骑车去进修学校学*,可老公公却把家里仅有的一辆自行车上锁,并让我去部队找我丈夫想办法。没有办法,我只好含泪步行到培训班学*。86年女儿的出生给我带来了做母亲的幸福,但烦恼随之而来,产假后第三天公公强制奶奶不准看孩子,我只好把不到两个月的女孩锁在屋里,孩子的哭声撕碎了我的心,那时我真的好难好难,遇上知心的人总是流着委屈的泪水。这些年无理取闹的事很多:掀桌子、砸锅、砸碗……当时我也很气愤、无奈,左右邻居都愤愤不*,但我始终坚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我要用我的善良、阳光心态改变他们。

  2007年6月公公出车祸躺在病床上,因伤势很重,老人非常痛苦,看着他痛苦的表情,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恨不得能替他分担。难忍的痛苦使他几次把导尿管拔掉,病床经常是潮湿一片,看着他躺在潮湿的病床上,我利用晚上时间做了几个小垫,给他换着用。每到双休日,我都守在他的病床前,精心照顾他,同病房的病友都很羡慕的说:“老李有这样的闺女,真是幸福啊!”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有一天病房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用热毛巾给他敷伤口,突然他叫着我的名字吞吐的说:“以前爸爸一些过激的做法,让你吃了不少苦,你现在……”“别说了,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你好好养病。”他眼含泪花把脸侧了过去,20多年的付出和等待,今天得到了认可,当时我真是百感交集。老人住院一个多月,我人也瘦了一圈,出院后我尽其所能,给他补养身体。由于精心照料,老人很快得到了康复,对我也像变了个人。2010年10月老爸爸突发脑溢血病逝,当时我们站在老人的床前,老人含泪的看着我,似有所言,我知道老人一定想说“这多年难为你了”。可以无愧的说,作为他的儿媳,我尽到了责任。

  奶奶今年102岁,我就像照顾小孩一样伺候着她,毕竟年龄大了,去年腊月28凌晨四点,我闻到一股难闻气味,发现她在被褥里来回的擦,我马上意识到,赶忙把贴身褥子拿走,为了不让她感到难堪,我一面给她洗,一面安抚她。回顾这些年照顾老太太的点点滴滴,我也怨过累过,但对她的照顾却从没走过样。我们同桌吃饭,我从没有嫌她脏过。天一渐冷,我把她的炕烧的热热的,天大冷我们就同住一屋。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尿盆端走, 打好洗脸水给她洗脸、梳头,生病了、不舒服了,就陪着她看医生。

  我丈夫打工在外,一年在家的时间很少,照顾老人的担子几乎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家里很困难,但再苦也没有苦过老人,有时改善伙食,我宁可不吃也给她留个下顿,她总和两个孩子说:“从没看到过你妈吃过鸡蛋,吃过一口肉。”老人爱吃猪肝,我就经常给她买,单独做给她吃,苹果下来了,老人吃不动,我就把苹果蒸熟给她吃。老太太逢人就说:“我有好命啊,遇上了好孙媳妇,要是没有她的照顾,我能活到这么大年纪。”这就是对我们付出的肯定吧。

  今年我也是50出头的人了,虽然人到中年,但只要老太太在,我就要好好的照顾她,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以上是我照顾老人的点点滴滴,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只是*凡的生活,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的照顾她安享晚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XX,女,现年XX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名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XX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XX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XX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XX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XX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XX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在XX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xx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XX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那一年,XX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XX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作为一位妻子,XX深知妻子是一所学校,她能培养出优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败的男人,妻子的好坏决定了婚后男人下半辈子的生活,一个男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1982年,XX和XX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30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丈夫的工作异常的繁忙,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XX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工作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生活*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有素质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单位领导、同事和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丈夫常说,我的毕生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知天命之年的XX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普通的工作干部,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爱事业,她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丈夫,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正是象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家庭妇女们继承和发扬*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凡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xxx,今年30岁,是xxx县小xxx村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xxx年初中毕业以后就到城里打工。xxx年开始自己做生意,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忙于工作,几乎很少回老家。去年5月份xxx第一次接触到xxx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便被深深的感动,她感觉这几年xxx的变化太大了。

  后来xxx决定回乡创业,回乡后的她首先为爷爷奶奶翻盖了六间新房,还在村委*的帮助下,把大队中心的房子装修好,安装了电视音响等设备和健身器材,成立“小xxx村人民活动中心”,让老百姓有了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她还利用暑假期间在村里教孩子学*《弟子规》,跟他们讲解如何孝敬父母长辈。每逢过年过节她还给村里人发礼品,包括八月十五发月饼,请老师去村里为老百姓讲家庭伦常道的课程等。让老百姓精神物质上都得到满足。

  为了让孝德文化在村里更好的传播,去年年底xxx出资举办了xxx村第一届《家和万事兴》评选活动,鼓励年轻人要多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就是家里的根,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想要长的枝叶茂盛必须要把根扎好,孩子就是树叶。由于第一届的评选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在今年二月份又举办了第二届《孝老爱亲暖人心》活动,选出了一大批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在xxx的带领下,现在村里没有一个不孝敬老人的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通过学*《弟子规》村里的孩子变得比以前有礼貌、孝敬长辈、为家人分担家务,看到孩子们的变化,xxx觉得孝德应该从娃娃抓起,于是通过和学校的沟通,《弟子规》被送进当地的吕庄小学,现在学生们每个星期四都有两节传统文化课,全校师生素质和精神面貌比之前都有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变的很听话,放学回家知道帮家长做家务,不再随便要零钱花。为了把这种孝老爱亲的精神传承下去。现在xxx村正在筹建《圣贤院》,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孝老、敬老、助老的孝德文化。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的好*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经路社区海宁路的居民张静兰。她直爽热情的性格以及几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动成为大家传送的佳话。

  张静兰是东经路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现年62岁,一直置身于社区的公益活动,支持社区工作,但她照顾父母大人的行动更是叫大家敬佩。这得从张静兰伺候父亲说起,她的父亲是一位从部队离休的军队干部,老人88岁,因为早年参加革命,身体落下来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体很虚弱,作为女儿的她只要有时间就要回到父母的身边,给父母料理一些家务,做顿可口的饭菜。到2008年的时候,父亲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81军区医院,她更加忙碌了,白天陪护,给老人做饭送饭,晚上陪床,一连多天奔波在自家、母亲那里和医院,自己的女儿看到母亲忙的都心疼,劝她休息一下都不肯,默默地奉献着孝心,直到她父亲住院一个月后安详地离开人世。她父亲走了,父母那里剩下了一个90岁的老母亲,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工作,只有退休的她天天守在母亲身旁,她父亲的离世给母亲很大的打击,因为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感情很难割舍,母亲的情绪十分低落,很长时间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对母亲的情况,她非常担心,怕时间长了压垮了母亲的身体,便经常陪老人拉呱、开玩笑,让老人开心。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最难照顾的就是老人,90多岁的老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自己已经不能自理了,怎么也不能让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离不开子女的照顾了,张静兰本人还有很严重的糖尿病,连带眼睛视力都下降了,自家里老公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身体也需要照顾,即使这样她和老公商量,照顾母亲义不容辞,坚持照顾,还是坚持北戴河和秦皇岛两个区来回奔波,每次坐车来回都得2个小时的路程,往往是给老人做好了饭后,再坐车回到北戴河海滨给老公买菜做饭。2009年春天,张静兰年时已高的母亲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张静兰为了兼顾母亲和老公想把母亲接到自家里来一起照顾,可是母亲不来,没办法,张静兰就把精力放到了母亲那里,每天给老人买菜洗衣做饭,给老人**吃的菜饭,买爱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条不紊。由于胳膊的骨折,每天还得给母亲洗脸穿衣,每顿饭都是她一口一口给老人喂下去的。记得有一次张静兰已经给老人做好了饭,但是老人不肯吃,一问才知道老人想吃饺子,张静兰二话没说就给母亲包饺子。老人的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伺候,根本离不开人,就连自己的女儿做了流产都照顾不了,只好叫女儿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顾,她的行动得到了自己女儿的理解。就是这样,她一点怨言都没有,她常说老人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照顾孝顺老人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90岁的母亲在她的照顾下身体已经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复了,老人见人就夸自己的女儿孝顺。街坊邻里都羡慕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女儿。

  张静兰不但是父母的孝顺女儿,也是街坊邻里的热心人。张静兰是小区的楼长,辖区内的大事小情都爱给大家提供帮助,如辖区一位70多岁叫高秀梅的老人要调转户口,她就亲自给老人到社区开信到派出所办理。2008年城镇居民医保,她帮助年*90岁的常凤兰老人办理医保手续,亲自去市医保中心取卡。2010年区里给70岁以上老人每人55元的生活补贴,她在逐一通知大家的同时,还亲自给他们填表准备申请的资料,带着大家到银行取钱。社区每次组织活动,她管辖的片区参加人数的都居多,并且都是一些老年人,一路上她都细心照顾大家,叫大家注意安全。她的实际行动,得到了街坊邻里的尊重和爱戴。

  张静兰就是这样敬老爱老的,她的行动影响着社区的每个人,是社区居民的学*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她叫黄,49岁,是xx市xx镇xx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肚量有多大,福气就有多大”这一信条,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并身体力行,用她最淳朴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怀和丈夫二人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团结邻里,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纪嫁给了丈夫,那年她十八岁,丈夫一家兄弟姐妹有九个,上有年迈的公公和患风湿病的婆婆。身为长子的丈夫理应承担家里的大梁,于是,十几岁的她开始了和丈夫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日子。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深得父母疼爱,到了夫家也同样恪守敬老美德。老人上了岁数,有时难免话多唠叨;有时有所偏袒个别子女;有时过分要求,但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她从不和老人计较小节,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做好一个媳妇份内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婆婆因病去逝,而公公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也慢慢不如从前,膝下虽说子女成群但也各自成家独立,所以老人家的赡养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古语有云: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她和丈夫顺着老人的意愿,最后决定每个月轮流着到各家吃饭,可惜有些兄弟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每月按时按点给老人安排伙食,常年在家的她毅然地承担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尽管生活拮据,*日里自己一天三餐稀饭配咸菜,却总能为老父亲炒上一碗他最爱的米粉或者米饭,毫无怨言。

  丈夫兄弟五个,姐妹四个,虽然现在都已各自成家,各自有各的家庭,但他们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有人说:五个手指头尚且不一样长,更何况一个大家庭里这么多的人。然而,在这个家里,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当年丈夫做木工、做小工赚生活费,身为妻子和长嫂的她也一点都不闲着,干农活、操持一大家子、拉拔三个孩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虽然辛辛苦苦,倒也其乐融融。正所谓“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着生活:家里的公共田地要被某些工厂霸道征用了,她和丈夫坚决站出来,哪怕是背负着各种压力甚至威胁,但最终顶住了压力,一家人还是用团结的力量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老父亲要过生日了,她和丈夫也早早地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安排如何让老人过得开心。端午节到了,妯娌几个一起有说有笑地包着粽子、话着家常……

  她和丈夫有三个孩子,在当年的艰苦岁月里,要拉扯大这三个孩子,她们要经历怎样的省吃俭用,又是要多么地含辛茹苦?怕孩子在学校饿着,她总是在上学前为他们炒上一罐她自己腌的咸菜,多放上一点自己不舍得下的油;初一十五过节买肉,总要留到孩子放假了才宝贝一样地为孩子们煮上一小锅。怕孩子们穿得不好,她自己宁愿穿着老母亲那不合自己年龄的衣服,也要为孩子省下买身合身衣服的钱。邻里相亲说养大孩子不容易,两个女儿就不用让她们读那么多书了,可是她却说只要孩子能读书,那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她们读……

  生活本*淡,然而不*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她——一个*凡的家庭妇女、一个*凡而又不普通的女人,她用她那质朴的言语和实在的行为,践行着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的榜样。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3)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xx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孙xx,女,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武功县代家乡南留村一个贫困家庭。她于1993年1月嫁给张留村村民吴福建为妻,公公婆婆均已年老,身体常年患病,经常去医院治疗,家里负债累累,非常贫穷,她不但没有嫌弃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相反一心一意照顾老人,伺候老人的衣食住行。

  1995年,她结婚两年多的时候公公因病彻底瘫痪在床,她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任,不嫌脏,不怕累,为公公洗衣服,收拾房子,端屎倒尿,做饭,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是她从不喊累,一心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对于这样一个结婚不到两年的新媳妇,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街坊邻里都对她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她“张留村的好媳妇”。1998年被镇上评为孝老爱亲好儿媳。

  2011年,公公病故,村里的群众都说,老人实在有福气,这辈子遇到这么善良孝顺,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儿媳,坚持十六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老人,使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靠。使老人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子能生活的更舒心、安心。在长达16年的岁月里,孙xx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脏字,没有任何怨言。好多邻居都对她说,“你是媳妇,没有必要这么不顾一切地伺候阿公,这都是他女儿应该尽的义务”,但是孙xx的回答每次都让邻居们感到无地自容,她会说,我既然嫁到吴家,就是他们家的一份子,就应该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老人,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应尽的义务。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丈夫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家里,家里的大小事务全由她一个人打理,婆婆年老体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行走不便,孙xx既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还要伺候婆婆的衣食住行,同时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送走了久病多年的.公公,紧接着又肩负起照顾婆婆的重担,长年累月的高负荷体力劳动虽然压得她有时候都快喘不过气,但是并没有打垮她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坚强心灵。

  她每天坚持给婆婆梳头发,农闲的时候就想办法做些有助于婆婆疾病的营养品给她吃,陪她做康复锻炼,担心老人晚上睡觉不踏实,干脆搬到婆婆屋里陪她一块睡觉,婆婆逢人就夸:“会歌是个贤惠媳妇,比我的女儿还亲,我们吴家上辈子积德了才会有这么好的儿媳妇”。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身患多种疾病的婆婆,乡亲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正因为孙xx身上的这种正能量,在她的感染和影响下,兄弟姐妹团结友善、相处融洽、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爱子女,子女孝敬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恪守孝道,尽心尽力赡养老人,她的两个孩子也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十分孝顺懂事,经常帮着妈妈照顾奶奶。

  结婚二十三年来,她侍奉公婆,端水送羹,洗脚擦身,无微不至;多年来,她对公公婆婆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她的事迹就象小巷里的更声,*淡而悠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在公公的眼里,她是甘愿奉献,不求回报的好儿媳;

  在婆婆的眼里,她是“贴心棉袄”;

  在孩子们的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妈妈”;

  在邻居们的眼里,她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她是“孝心献给长辈”的模范;

  在许多人眼里,她是“我身边的文明之星”……

  她说,侍奉公婆,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有苦才有甜,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16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4)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9篇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高中文凭,现任**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人,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一、黄xx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己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责任,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xx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文明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07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后来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2008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接着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责任,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莲 山课件>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助有困难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独居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尽管这位朋友与他*日没有往来,但他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已康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面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建议下,他的妻子先后接受了*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面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xx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郭变花,女,1958年3月生,*党员,山西焦煤汾西建安公司退休职工,她至情至善倾大爱,用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她竭尽孝道,十年如一日,为没有血缘关系患脑梗瘫痪在床的继父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按摩擦身,在重情守孝中传递大爱。

  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公公婆婆的老年生活,公公患病十年期间住院数次,她不厌其烦、跑里跑外、寻医问药,对待八十多岁患有老年高血压的婆婆,她贴心侍奉、体贴入微、关怀倍至,对待小叔子和妯娌也同样疼爱有加,孝老爱亲情动邻里。她以一颗宽容博爱的胸怀,悉心照顾工作忙碌远在外地的妹妹、哥哥的四个孩子的衣食起居、学*辅导,呵护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如今,善良淳朴的女儿、外甥和侄子接过了孝与爱的接力棒,用第一个月的工资分别为她们购买了足浴盆、手机和首饰,每周为奶奶洗衣洗澡、料理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亲情暖,用尊老和孝道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篇章。

  xxx,女,43岁,县镇村6社人,家中有四口人,分别是丈夫,公公,儿子。

  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990年结婚到镇村现在这个家庭,其公公,生于1932年5月,1970年双面失明至今40余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于2010年5月去世,儿子在中学读书,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爱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帮忙干农活。

  从嫁进这个家门,就担起了照顾双老的职责,特别是这个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照顾好老人孩子,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煮饭,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缝补破烂。忙完这一切还要服侍双老,本来很紧张甚至可以说清贫但很*静的家庭,在2010年5月被打破,年迈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病逝,由于住院所花销的费用让全家人倍感压力之外,的身心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这么多年的日夜相处,婆婆在她心中已然成为了最亲的妈妈,妈妈去世,爱人不在家,各种事故接踵而来,但是没有倒下,她下决心要将这个家撑起来。独力处理完婆婆的身后事,让这个单薄的肩膀散发出了厚重的光辉。

  婆婆去世后,最让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了,因村上小学撤出,孩子只能到几公里以外的镇上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条件住校,就只有每天接送,接送孩子的路途要抄*路就必须翻过一座山坡,夏季还好,天亮得早,一入冬季,就又冷又看不见路,经常摔得鼻青脸肿,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但回家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公共,帮助他穿衣服,洗漱,喂饭。但是最不方便的是帮助公公上厕所和洗澡这两件事,农村的风俗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让公公和儿媳之间不能有过分的亲密接触,不然会招来很多流言蜚语,但是如果这样,那公公就只有遭活罪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最终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她从心底里将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做女儿的帮助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中华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公公吃饭时,由于看不见一切,找不着方向,弄不清桌子上饭菜摆放的位置,她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给他,老人上了年纪,胃、牙都不好,很多按照年轻人饮食*惯做的饭菜他都不能吃,就调整自己和儿子的饮食*惯,水果削好切丝切片,肉食大多都是清炖或者做成丸子,尽量让老人吃饱吃好。由于其身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丝尴尬,周围竟没有传出一点流言蜚语,提起她都说不容易,很好。

  忙完这些,才能出门干农活,中途还要回家几次看看老父亲是否摔着了,是否饿了,是否有什么不方便需要帮助的,这一天里里外外忙下来,经常是累的腰酸背痛,由于太劳累,晚上失眠,不知道她在被窝里哭过多少回了,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辛苦,而产生放弃的念头,也从未埋怨过丈夫不在身边分担,反而将整个家照顾的非常周到,她打心眼里鼓励自己要“不离不弃,作公公永远孝顺的女儿,做儿子永远称职的母亲,作丈夫永远坚强的贤内助”。

  世俗的观念并没有成为逃避养老的拦路虎,在这十字路口,她勇敢打破了世俗的禁锢,将公公照顾的无微不至,相信这是真正意义体现了“孝义”!

  在我的老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在人们心中孝道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品德是人类文明素养的最好表现。我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们心中的好男人卢家村的卢万章同志。

  1986年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中出现了状况。父亲得了急性肝病需要进行手术。面对这种状况,身为儿子的卢万章同志放弃了在外经商的机会,回到家中为父亲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满一岁的女儿,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他只能选择忍受。夜晚在医院照顾父亲,白天则只能去捡树枝、干杂活儿,在医院吃干馍、喝凉水。生活的不如意,让这个刚刚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月白头,鬓角的白发悄悄爬满了头。但在他的细心照顾和精心陪护下,父亲的病在经过几个月的住院后有了好转,当大家都以为他感动了天地的时候,父亲的病情却又加重了。这时需要紧急输血,作为大儿子的他,当即一捋袖子,给父亲输了自己的鲜血。本来就消瘦的他,此时只有眼晕头痛的忍受。乡亲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从家里给他炖了一只鸡,让他补补身体。可是,吃了一口后一转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给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经发干的馒头。经过了几个月的折腾,父母都已康复,上天还是让这个家庭渡过了这个难关,而好儿子、好父亲、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扎根。

  顺风顺水的生活并不是一直都在2002年。父母的年龄都已渐渐让她们不能独立生活,必须有人照顾生活起居,加之父亲在这个时候儿换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顾。所以这个男人在这个时候义无反顾地接起了这个重担。这一躺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中,他每天都会坚持给父亲进行康复按摩,期间每逢周边有名医来农村坐诊,他都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父亲和母亲去看病。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一直在坚持,因为他始终相信父亲的病会好的。直到后来父亲终因身体疾病去世,他还在自责,没有将父亲和母亲照顾的更好,正是那句话“莫让子欲养时,亲不待。”经过了这件事后。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样是九十岁的高龄,他的母亲,却看起来比别的老太太显得精神状态很好。

  因为妻子长期在外照顾孙女。所以赡养老人的义务就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他每天都会给母亲做好饭。并照顾母亲完成每天的起床就行,村里只要有人凑进了老太太,她都会笑着对大家说,自己有一个好儿子。*几年母亲的脑子越来越记不住东西,就连最基础的吃喝拉撒,有时都不记得。但是,特却唯独记得自己有一个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儿子,同时他也赢得了全村人的一直夸奖、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伟大,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人凭良心。”也正是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思想,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应该做的事。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只就比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们创造做好的条件,但不是宠溺,妈妈言传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赋予了我们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么唯有对长辈的孝心方能不妄执个社会对我们的爱。卢万章同志,生于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长大**、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多晚年。身体力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了敬老精神,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经路社区海宁路的居民张静兰。她直爽热情的性格以及几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动成为大家传送的佳话。

  张静兰是东经路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现年62岁,一直置身于社区的公益活动,支持社区工作,但她照顾父母大人的行动更是叫大家敬佩。这得从张静兰伺候父亲说起,她的父亲是一位从部队离休的军队干部,老人88岁,因为早年参加革命,身体落下来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体很虚弱,作为女儿的她只要有时间就要回到父母的身边,给父母料理一些家务,做顿可口的饭菜。到2008年的时候,父亲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81军区医院,她更加忙碌了,白天陪护,给老人做饭送饭,晚上陪床,一连多天奔波在自家、母亲那里和医院,自己的女儿看到母亲忙的都心疼,劝她休息一下都不肯,默默地奉献着孝心,直到她父亲住院一个月后安详地离开人世。她父亲走了,父母那里剩下了一个90岁的老母亲,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工作,只有退休的她天天守在母亲身旁,她父亲的离世给母亲很大的打击,因为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感情很难割舍,母亲的情绪十分低落,很长时间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对母亲的情况,她非常担心,怕时间长了压垮了母亲的身体,便经常陪老人拉呱、开玩笑,让老人开心。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最难照顾的就是老人,90多岁的老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自己已经不能自理了,怎么也不能让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离不开子女的照顾了,张静兰本人还有很严重的糖尿病,连带眼睛视力都下降了,自家里老公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身体也需要照顾,即使这样她和老公商量,照顾母亲义不容辞,坚持照顾,还是坚持北戴河和秦皇岛两个区来回奔波,每次坐车来回都得2个小时的路程,往往是给老人做好了饭后,再坐车回到北戴河海滨给老公买菜做饭。

  2009年春天,张静兰年时已高的母亲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张静兰为了兼顾母亲和老公想把母亲接到自家里来一起照顾,可是母亲不来,没办法,张静兰就把精力放到了母亲那里,每天给老人买菜洗衣做饭,给老人**吃的菜饭,买爱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条不紊。由于胳膊的骨折,每天还得给母亲洗脸穿衣,每顿饭都是她一口一口给老人喂下去的。记得有一次张静兰已经给老人做好了饭,但是老人不肯吃,一问才知道老人想吃饺子,张静兰二话没说就给母亲包饺子。老人的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伺候,根本离不开人,就连自己的女儿做了流产都照顾不了,只好叫女儿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顾,她的行动得到了自己女儿的理解。就是这样,她一点怨言都没有,她常说老人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照顾孝顺老人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90岁的母亲在她的照顾下身体已经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复了,老人见人就夸自己的女儿孝顺。街坊邻里都羡慕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女儿。

  张静兰不但是父母的孝顺女儿,也是街坊邻里的热心人。张静兰是小区的楼长,辖区内的大事小情都爱给大家提供帮助,如辖区一位70多岁叫高秀梅的老人要调转户口,她就亲自给老人到社区开信到派出所办理。2008年城镇居民医保,她帮助年*90岁的常凤兰老人办理医保手续,亲自去市医保中心取卡。2010年区里给70岁以上老人每人55元的生活补贴,她在逐一通知大家的同时,还亲自给他们填表准备申请的资料,带着大家到银行取钱。社区每次组织活动,她管辖的片区参加人数的都居多,并且都是一些老年人,一路上她都细心照顾大家,叫大家注意安全。她的实际行动,得到了街坊邻里的尊重和爱戴。

  张静兰就是这样敬老爱老的,她的行动影响着社区的每个人,是社区居民的学*的榜样。

  九龙园小区有这样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方多点的房子里,虽拥挤但幸福美满,大家都和睦相处,遵纪守法,遵守公德,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家庭是因为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为此在默默付出。沈光存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数年来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5)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xx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孙xx,女,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武功县代家乡南留村一个贫困家庭。她于1993年1月嫁给张留村村民吴福建为妻,公公婆婆均已年老,身体常年患病,经常去医院治疗,家里负债累累,非常贫穷,她不但没有嫌弃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相反一心一意照顾老人,伺候老人的衣食住行。

  1995年,她结婚两年多的时候公公因病彻底瘫痪在床,她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任,不嫌脏,不怕累,为公公洗衣服,收拾房子,端屎倒尿,做饭,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是她从不喊累,一心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对于这样一个结婚不到两年的新媳妇,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街坊邻里都对她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她“张留村的好媳妇”。1998年被镇上评为孝老爱亲好儿媳。

  2011年,公公病故,村里的群众都说,老人实在有福气,这辈子遇到这么善良孝顺,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儿媳,坚持十六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老人,使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靠。使老人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子能生活的更舒心、安心。在长达16年的岁月里,孙xx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脏字,没有任何怨言。好多邻居都对她说,“你是媳妇,没有必要这么不顾一切地伺候阿公,这都是他女儿应该尽的义务”,但是孙xx的回答每次都让邻居们感到无地自容,她会说,我既然嫁到吴家,就是他们家的一份子,就应该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老人,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应尽的义务。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丈夫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家里,家里的大小事务全由她一个人打理,婆婆年老体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行走不便,孙xx既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还要伺候婆婆的衣食住行,同时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送走了久病多年的.公公,紧接着又肩负起照顾婆婆的重担,长年累月的高负荷体力劳动虽然压得她有时候都快喘不过气,但是并没有打垮她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坚强心灵。

  她每天坚持给婆婆梳头发,农闲的时候就想办法做些有助于婆婆疾病的营养品给她吃,陪她做康复锻炼,担心老人晚上睡觉不踏实,干脆搬到婆婆屋里陪她一块睡觉,婆婆逢人就夸:“会歌是个贤惠媳妇,比我的女儿还亲,我们吴家上辈子积德了才会有这么好的儿媳妇”。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身患多种疾病的婆婆,乡亲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正因为孙xx身上的这种正能量,在她的感染和影响下,兄弟姐妹团结友善、相处融洽、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爱子女,子女孝敬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恪守孝道,尽心尽力赡养老人,她的两个孩子也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十分孝顺懂事,经常帮着妈妈照顾奶奶。

  结婚二十三年来,她侍奉公婆,端水送羹,洗脚擦身,无微不至;多年来,她对公公婆婆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她的事迹就象小巷里的更声,*淡而悠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在公公的眼里,她是甘愿奉献,不求回报的好儿媳;

  在婆婆的眼里,她是“贴心棉袄”;

  在孩子们的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妈妈”;

  在邻居们的眼里,她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她是“孝心献给长辈”的模范;

  在许多人眼里,她是“我身边的文明之星”……

  她说,侍奉公婆,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有苦才有甜,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16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6)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菁华5篇)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x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

  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儿们在学*上也年年拿先进,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的能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惯。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说:“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7)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 (菁华3篇)

  马俊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每天清晨或黄昏,在马城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会看到一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马俊喜,每天都会搀扶着自己的丈夫——马城村小伙儿刘亮散步。

  提起这个姑娘,知情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赞叹。马俊喜和丈夫刘亮有着极其不*凡的恋爱经历。2005年,刘亮从部队复员后,到天津塘沽区康师傅集团打工,与同在该厂打工的马俊喜相识相爱,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谈婚论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11月2日,刘亮遭遇严重的车祸,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告诉马俊喜,刘亮可能成为植物人。这晴天霹雳给热恋中的俊喜以极大的打击。这是个倔强而坚强的姑娘,她经过深思熟虑,擦干眼泪,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了月工资2000多元的工作,到医院照顾刘亮。从那以后,马俊喜肩负起了照顾刘亮的责任。从出事后,刘亮就人事不省,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马俊喜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恋人身旁,每天早上5点,她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刘亮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她每天都跟刘亮说话,呼唤着恋人意识深处的觉醒。两个月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两个月后,刘亮苏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后又住院两个多月,刘亮的父母为给他治伤,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产,还负债*30万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万多元的积蓄。

  四个多月后,俊喜陪刘亮回到了家乡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顾下,他慢慢地能下床走路了。俊喜每天搀着刘亮进行锻炼,由慢到快,由*及远,持之以恒。纯洁高尚的爱给了刘亮强大的精神力量,渐渐地他能自己单独行走了。如今,刘亮已基本康复,仍然天天坚持锻炼,俊喜用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着花样给刘亮做好吃的增加营养。2008年春节前,善良的俊喜与刘亮在马城村举行了婚礼。乡亲们都赶到婚礼现场祝福这对有情人。

  婚后夫妻二人一直与家里老人在一起生活。马俊喜对老两口非常孝顺。从过门到现在三年了,她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刘亮行动不便,她就无怨无悔地扛起了照顾公婆的任务。2009年他们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养育儿子、操持家务的重担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来,马俊喜总是先想到丈夫、儿子、公婆,帮丈夫穿衣、洗脸,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饭,让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饭洗碗、洗衣拖地而无怨言!全家人的衣裤被褥,她总是拆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她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马俊喜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坐在屋外晒太阳的婆婆说起自己的好儿媳,话匣子就打开了:“要是没有这个好儿媳,我这把老骨头可就没有这么舒服了!以前日子穷,为了这个家,我和老伴小病小痛都没钱吃药。现在

  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俩口天天与药打交道。多亏了我们家儿媳妇,要不是她在饮食上变换着口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散架了!”

  别人问她累不累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怎么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俗话说:生儿才知育儿苦,养儿才知报母恩。自己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也有老时,我们也有儿女。所以说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贵,或者贫贱,这辈子她都会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忙碌。

  哎,说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8)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优选【五】篇

  人物简介:王玉美,女,1973年8月出生,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沈集村村民。

  事迹简介:王玉美,一个普通善良的农村妇女。结婚23年,她经历了旁人没有经历过的变故。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的苦难,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和坚强撑起一个家。

  正文:

  意外降临打破家庭的*静

  1993年,年满20岁的王玉美嫁给了朔里镇王台子村的段载亮。婚后公婆关心,丈夫疼爱,结婚后第二年,王玉美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小日子过得*淡而又幸福。“那时候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我们夫妻俩都年轻,想着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就在王玉美小两口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时,意外突然来临。

  1996年一天下午,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去王玉美大伯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随后,王玉美的嫂子另嫁他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么没了。这一变故也让王玉美的公公、婆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两位老人的身体很快跨掉。从那时起,王玉美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她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我自从嫁到段家后,公公婆婆都对我很好,我这么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王玉美的公公因患前列腺癌晚期和脑梗后遗症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王玉美就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一喂就是8年。

  “我也有孩子,也会有老了的一天,照顾公婆也是给孩子做个榜样,也想减轻一点丈夫的负担。”邻居都说她的公公有福气,摊上她这么个好儿媳。王玉美公公临去世时曾说,都是王玉美照顾得好,让他在世上多活了几年。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时半会缓不过来,王玉美对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婆婆患有严重气管炎和高血压,走起路来总是气喘吁吁,更是医院的常客。出院后,老人的行动不如以前灵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王玉美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

  祸不单行 磨难接踵而来

  眼看着3个孩子健康成长,好日子刚有了起色,意外再次打破了这个家庭的*静,让王玉美的生活雪上加霜。2010年的春天,王玉美的丈夫段载亮在修理鸡舍时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脑出血、脑骨盖破碎、全身多处骨折。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可是段载亮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那时候,真是觉得天要塌了,最小的孩子才几岁,这日子以后怎么过。”王玉美没想到生活会让她经历这么多的磨难。看到泪流满面的孩子和焦急的公婆,王玉美强忍着痛苦擦干眼泪,她在医院里就告诉自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就得我自己一个人扛起这个家了。”

  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医药费,王玉美只好一家一家去借。“真的很感谢那些亲朋好友,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靠着大家的帮助,王玉美顺利借到了救命的20多万元。两个月后,段载亮睁开了眼睛,王玉美看到了希望,可是医生的一番话,又让她跌入了谷底,段载亮虽然睁开了双眼,却成了不能说话、不能动的植物人。医生告诉她,今后,她丈夫还要经过漫长保养和康复治疗,至于什么时候能行走和说话还是个未知数。

  “我都没有了主见,还欠着这么多钱,这日子以后还咋过。”看着原本一米八多的丈夫,如今已是骨瘦如柴的“植物人”,王玉美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就想,不能放弃,不然孩子就没了父亲。”王玉美下定决心,好好照顾生病的'丈夫,“只有他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开始帮着王玉美分担家务。为了维持生计,王玉美在地里种上菜,靠着卖菜、做些小生意,艰难地维持这个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庭。“那几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咬牙坚持过来的,除了挣钱外,我还要照顾公婆,侍候不能动的丈夫,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现在想想,我都佩服我自己。”再提起这些的时候,王玉美的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

  苦尽甘来 迎接新生活

  靠着坚韧的毅力,王玉美领着这个家庭迎来了2013年的元旦。新年过去没有几天,王玉美的三轮摩托车和电瓶车都被偷了,这是家里仅有的值钱大件。“我当时就绝望了,认为老天一点都不给我活路了。”王玉美就对着床上的丈夫哭诉起来。“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这日子不能过了,我买瓶农药,我们一起死了算了。”就在王玉美哭的伤心的时候,来看她的妹妹突然对她大喊;“别哭了,俺哥流眼泪了!”听到这话,王玉美顾不得擦拭眼泪,就往床头凑,果然看到段载亮已经泪流满脸,王玉美一下子扑到他身上嚎啕大哭。

  第二天早上,给段载亮擦脸的时候,他突然断断续续说了一句话,王玉美一下子就愣住了,“我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反正就是高兴,从那时候起,他就能开口讲话了,虽然话不多,但是已经能清楚表达他的需要,我已经很满意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王玉美像往常一样干活回家,还没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有声音,她还以为进了小偷。打开大门,就看到已经在床上躺了快3年的丈夫拄着拖把站在堂屋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她。“我当时扔了手里的东西,一把抱住他,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王玉美将*1000个日夜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丈夫的苏醒。如今,段载亮虽然还有些后遗症,但生活已经能自理。

  王玉美81岁的婆婆还健在,跟着王玉美一起生活,虽然丈夫不能干重活,婆婆还要人照顾,家里的重担依然还在她的肩上,但是她每天都开心的生活,因为她看到了希望。

  1993年,年满20岁的王xx嫁给了朔里镇王台子村的段xx。婚后公婆关心,丈夫疼爱,结婚后第二年,王xx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小日子过得*淡而又幸福。“那时候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我们夫妻俩都年轻,想着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就在王xx小两口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时,意外突然来临。

  1996年一天下午,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去王xx大伯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随后,王xx的嫂子另嫁他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么没了。这一变故也让王xx的公公、婆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两位老人的身体很快跨掉。从那时起,王xx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她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我自从嫁到段家后,公公婆婆都对我很好,我这么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王xx的公公因患前列腺癌晚期和脑梗后遗症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王xx就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一喂就是8年。

  “我也有孩子,也会有老了的一天,照顾公婆也是给孩子做个榜样,也想减轻一点丈夫的负担。”邻居都说她的公公有福气,摊上她这么个好儿媳。王xx公公临去世时曾说,都是王xx照顾得好,让他在世上多活了几年。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时半会缓不过来,王xx对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婆婆患有严重气管炎和高血压,走起路来总是气喘吁吁,更是医院的常客。出院后,老人的行动不如以前灵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王xx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

  祸不单行磨难接踵而来

  眼看着3个孩子健康成长,好日子刚有了起色,意外再次打破了这个家庭的*静,让王xx的生活雪上加霜。2010年的春天,王xx的丈夫段xx在修理鸡舍时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脑出血、脑骨盖破碎、全身多处骨折。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可是段xx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那时候,真是觉得天要塌了,最小的孩子才几岁,这日子以后怎么过。”王xx没想到生活会让她经历这么多的磨难。看到泪流满面的孩子和焦急的公婆,王xx强忍着痛苦擦干眼泪,她在医院里就告诉自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就得我自己一个人扛起这个家了。”

  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医药费,王xx只好一家一家去借。“真的很感谢那些亲朋好友,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靠着大家的帮助,王xx顺利借到了救命的20多万元。两个月后,段xx睁开了眼睛,王xx看到了希望,可是医生的一番话,又让她跌入了谷底,段xx虽然睁开了双眼,却成了不能说话、不能动的植物人。医生告诉她,今后,她丈夫还要经过漫长保养和康复治疗,至于什么时候能行走和说话还是个未知数。

  “我都没有了主见,还欠着这么多钱,这日子以后还咋过。”看着原本一米八多的丈夫,如今已是骨瘦如柴的“植物人”,王xx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就想,不能放弃,不然孩子就没了父亲。”王xx下定决心,好好照顾生病的丈夫,“只有他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开始帮着王xx分担家务。为了维持生计,王xx在地里种上菜,靠着卖菜、做些小生意,艰难地维持这个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庭。“那几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咬牙坚持过来的,除了挣钱外,我还要照顾公婆,侍候不能动的丈夫,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现在想想,我都佩服我自己。”再提起这些的时候,王xx的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

  苦尽甘来迎接新生活

  靠着坚韧的毅力,王xx领着这个家庭迎来了2013年的元旦。新年过去没有几天,王xx的三轮摩托车和电瓶车都被偷了,这是家里仅有的值钱大件。“我当时就绝望了,认为老天一点都不给我活路了。”王xx就对着床上的丈夫哭诉起来。“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这日子不能过了,我买瓶农药,我们一起死了算了。”就在王xx哭的伤心的时候,来看她的妹妹突然对她大喊;“别哭了,俺哥流眼泪了!”听到这话,王xx顾不得擦拭眼泪,就往床头凑,果然看到段xx已经泪流满脸,王xx一下子扑到他身上嚎啕大哭。

  第二天早上,给段xx擦脸的时候,他突然断断续续说了一句话,王xx一下子就愣住了,“我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反正就是高兴,从那时候起,他就能开口讲话了,虽然话不多,但是已经能清楚表达他的需要,我已经很满意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王xx像往常一样干活回家,还没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有声音,她还以为进了小偷。打开大门,就看到已经在床上躺了快3年的丈夫拄着拖把站在堂屋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她。“我当时扔了手里的东西,一把抱住他,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王xx将*1000个日夜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丈夫的苏醒。如今,段xx虽然还有些后遗症,但生活已经能自理。

  王xx81岁的婆婆还健在,跟着王xx一起生活,虽然丈夫不能干重活,婆婆还要人照顾,家里的重担依然还在她的肩上,但是她每天都开心的生活,因为她看到了希望。

  人物简介:

  王玉美,女,1973年8月出生,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沈集村村民。

  事迹简介:

  王玉美,一个普通善良的农村妇女。结婚23年,她经历了旁人没有经历过的变故。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的苦难,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和坚强撑起一个家。

  正文:

  意外降临打破家庭的*静

  1993年,年满20岁的王玉美嫁给了朔里镇王台子村的段载亮。婚后公婆关心,丈夫疼爱,结婚后第二年,王玉美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小日子过得*淡而又幸福。“那时候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我们夫妻俩都年轻,想着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就在王玉美小两口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时,意外突然来临。

  1996年一天下午,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去王玉美大伯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随后,王玉美的嫂子另嫁他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么没了。这一变故也让王玉美的公公、婆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两位老人的身体很快跨掉。从那时起,王玉美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她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我自从嫁到段家后,公公婆婆都对我很好,我这么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王玉美的公公因患前列腺癌晚期和脑梗后遗症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王玉美就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一喂就是8年。

  “我也有孩子,也会有老了的一天,照顾公婆也是给孩子做个榜样,也想减轻一点丈夫的负担。”邻居都说她的公公有福气,摊上她这么个好儿媳。王玉美公公临去世时曾说,都是王玉美照顾得好,让他在世上多活了几年。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时半会缓不过来,王玉美对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婆婆患有严重气管炎和高血压,走起路来总是气喘吁吁,更是医院的常客。出院后,老人的行动不如以前灵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王玉美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

  祸不单行磨难接踵而来

  眼看着3个孩子健康成长,好日子刚有了起色,意外再次打破了这个家庭的*静,让王玉美的生活雪上加霜。20xx年的春天,王玉美的丈夫段载亮在修理鸡舍时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脑出血、脑骨盖破碎、全身多处骨折。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可是段载亮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那时候,真是觉得天要塌了,最小的孩子才几岁,这日子以后怎么过。”王玉美没想到生活会让她经历这么多的磨难。看到泪流满面的孩子和焦急的公婆,王玉美强忍着痛苦擦干眼泪,她在医院里就告诉自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就得我自己一个人扛起这个家了。”

  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医药费,王玉美只好一家一家去借。“真的很感谢那些亲朋好友,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靠着大家的帮助,王玉美顺利借到了救命的20多万元。两个月后,段载亮睁开了眼睛,王玉美看到了希望,可是医生的一番话,又让她跌入了谷底,段载亮虽然睁开了双眼,却成了不能说话、不能动的植物人。医生告诉她,今后,她丈夫还要经过漫长保养和康复治疗,至于什么时候能行走和说话还是个未知数。

  “我都没有了主见,还欠着这么多钱,这日子以后还咋过。”看着原本一米八多的丈夫,如今已是骨瘦如柴的“植物人”,王玉美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就想,不能放弃,不然孩子就没了父亲。”王玉美下定决心,好好照顾生病的丈夫,“只有他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开始帮着王玉美分担家务。为了维持生计,王玉美在地里种上菜,靠着卖菜、做些小生意,艰难地维持这个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庭。“那几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咬牙坚持过来的,除了挣钱外,我还要照顾公婆,侍候不能动的丈夫,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现在想想,我都佩服我自己。”再提起这些的时候,王玉美的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

  苦尽甘来迎接新生活

  靠着坚韧的毅力,王玉美领着这个家庭迎来了20xx年的元旦。新年过去没有几天,王玉美的三轮摩托车和电瓶车都被偷了,这是家里仅有的值钱大件。“我当时就绝望了,认为老天一点都不给我活路了。”王玉美就对着床上的丈夫哭诉起来。“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这日子不能过了,我买瓶农药,我们一起死了算了。”就在王玉美哭的伤心的时候,来看她的妹妹突然对她大喊;“别哭了,俺哥流眼泪了!”听到这话,王玉美顾不得擦拭眼泪,就往床头凑,果然看到段载亮已经泪流满脸,王玉美一下子扑到他身上嚎啕大哭。

  第二天早上,给段载亮擦脸的时候,他突然断断续续说了一句话,王玉美一下子就愣住了,“我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反正就是高兴,从那时候起,他就能开口讲话了,虽然话不多,但是已经能清楚表达他的需要,我已经很满意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王玉美像往常一样干活回家,还没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有声音,她还以为进了小偷。打开大门,就看到已经在床上躺了快3年的丈夫拄着拖把站在堂屋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她。“我当时扔了手里的东西,一把抱住他,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王玉美将*1000个日夜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丈夫的苏醒。如今,段载亮虽然还有些后遗症,但生活已经能自理。

  王玉美81岁的婆婆还健在,跟着王玉美一起生活,虽然丈夫不能干重活,婆婆还要人照顾,家里的重担依然还在她的肩上,但是她每天都开心的生活,因为她看到了希望。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16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王xx,男,1941年2月出生,会昌县总工会退休干部。2016年“会昌好人”、“最美会昌人”。

  20年来坚持记录八本“病历”照顾瘫痪妻子,在当地传为佳话。20年,他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20年,他记录妻子病情手写了8本厚厚的自制病历。如今,夫妻俩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依然恩爱如昨。“老王是重情重义大丈夫!”邻居们如是评价。他,就是会昌县文武坝镇今年77岁的王xx老人。

  王xx夫妇的家在会昌县文武坝镇民和路1号。新春伊始,记者走进了这个充满爱的家。两位老人的家里,物品多却不显杂乱,被褥整齐地叠放着,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温暖的阳光下,王xx老人端着一碗捣碎的苹果,正给老伴刘桂淑喂食,并时不时地叮嘱老伴慢点吃。两人虽然均已头发斑白,但是精神很好。轮椅中的刘桂淑脸色红润,很难想象已经瘫痪在床20年。

  “母亲的安好得益于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大儿子王志*说。王xx的一天6:00——12:00“老婆子,该起床了,我先给你测一下血压,呆一会洗洗脸,好喂你药。 ”2月16日清晨,和往常一样,王xx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天气,给妻子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才是帮助妻子漱口洗脸,服降血压药和溶栓药品。为了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和身体康复,王xx从妻子患病就开始记录病情信息,根据记录情况来调节服药。记“病历”,也自然成为每天的一种雷打不动的*惯。以前记妻子每天身体的变化和反应,后来,详细记录起居作息、饮食变化,再后来又增加天气变化、血压、服药时间等信息。20年来,这样的“病历”已经记录了满满8本。

  吃完早上的药,王xx推过靠椅,扶住老伴一步步挪到椅子上坐好,给她全身推拿、按摩等。“每次按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活动筋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随后,王xx顾不得自己吃饭,先给老伴喂食早餐;饭后吃一根香蕉,打开电视机,让她看愉快欢乐的节目。等轮到自己吃饭时,经常是上午9点以后了。王xx告诉记者,伺候妻子喂水喂药、端屎接尿、擦洗按摩,一步一步扶着妻子下地活动,给她讲一些趣事,对着镜子大笑,保持乐观的心情,这些工作一天要反复好多次。“要说烦,肯定有,但她是我的妻子,照顾她是我的责任。”王xx笑着说。12:00——18:00中午吃过饭服过药后,老伴有一段午休时间,这段时间是王xx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光。王xx利用这段时间要么读书看报,要么上网了解新闻信息,要么和每天必到的邻居老张聊聊天。王志*告诉记者,自从母亲生病,父亲20年来没有出过远门,唯一的一次去赣州,还是到医院做一个小手术。长期不出外面,读报上网是他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唯一方式。

  据了解,王xx给老伴按摩的技巧、用盐清洗水果的方法等,还是从网上学来的。下午4点多,王xx扶老伴从床上起来,给她全身活动一次,喂食她爱吃的苹果汁。看天气晴朗,外面的太阳暖洋洋的,王xx用轮椅推着老伴出去走走,散散心。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