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诗歌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五篇)

日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

  抓住诗歌的人生经历

  比如,20xx年春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五言格律诗《月夜忆舍弟》。从该诗中的“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四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此诗是写于八年“安史之乱(755——763)”期间的。乾元二年(759年)之秋,48岁的杜甫带着家眷,跟着唐肃宗李亨出逃到秦川(今甘肃天水县)。而他的三个亲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却散落在山东、河南一带。整首诗的前四句是写“惨景”,后四句是写“惨情”。八年的动乱,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所以杜甫借这首诗来反映一个时代。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杜甫的这段人生经历,撰写出这样一篇鉴赏分析短文:“全诗借景抒情、感物伤怀、思乡怀亲:先以‘戍鼓’、‘雁声’、‘白露’等词语,描绘出一幅浓重悲凉的边塞秋景图;继以‘弟散’、‘无家’、‘断书’等历史实况,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严重后果,表达诗人此时内心凄哀痛心、颠沛飘流的焦虑不安、忧国忧民之情。”

  抓住诗歌的背景提示

  比如,20xx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在它的词牌下,有这样一段背景文字,同学们在考场思考时,要充分予以重视——“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如果把这段文字精确地译成现代文的话,那就是:“南宋孝帝赵眘执政时期的1179年暮春,有‘抗金收土、复兴大宋’思想的40岁辛弃疾,从荆湖北路(前方)掌管钱粮财赋的漕司官署,后调至荆湖南路(后方)的机关去工作,官位与辛弃疾相同的‘转运副使’王正之,在江边一座小山上的亭子内,设置便宴,饯行送别,于是,心怀不满的辛弃疾,当场为他写下这首‘闲愁最苦’的双阕词,赠与同志好友”。在阅读了这段翻译之后,你再紧密结合词中的“怨、最苦、断肠”等等字眼,那就不难可以得出这首词的中心思想了,它应该是:“辛词形象点染春色年华的悄然离去,再融入‘典故、史实’,透露自己内心的最苦闲情,暗喻江山破败、时局飘摇,然而个人却依然‘红心依旧、忠君爱国’,并显示自己‘嫉奸恨佞、不怕遭妒’的正直高尚精神节操!”

  抓住诗歌的简要注释

  比如,20xx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明朝杜庠所写七言格律诗《赤壁》。在它的注解部分,清晰的有这样一段文字,同学们有时会粗心忽视掉——“【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如果再将此段文字扩充一下的话,那就是:杜庠,明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字公序,是“景泰(第七帝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从1450至1457年)”期间的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小攸县(今湖南**沙市的攸县)的县令。可他做了极短的时间,就罢职归乡。于是往来于湖、浙一带,与好友游山玩水、饮酒唱诗,并自称是“西湖醉老”,就此度过“清淡自得”的一生年华。又因曾到过“赤壁”题诗,故人们称他是“杜赤壁”。毕生撰写有《楚游》、《江浙》、《歌风》等诗集,寄情抒怀、评古论今。在他的这首诗里,有“不堪回首”四个字,实际上这是作者借助轰轰烈烈的三国“火烧赤壁”旧史,目睹今日的“荒矶鸥鸟满烟芜”,再联系到自己的坎坷仕途,不由无限感慨,于是,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一段主旨内涵:“全诗运用强烈对比,抒发历史苍凉、人生无常的凄怆情愫:‘豪气冲天’的曹瞒与‘兵销炬影’的下场;‘战火纷飞’的昔日与‘荒矶烟芜’的现实;‘壮志凌云’的周郎与‘仕途失意’的自己……凭借这‘纵横逸宕、气势雄迈’的赤壁怀古,一展沉郁惆怅、命运坎曲的`人生意绪。”

  抓住诗歌的关键文眼

  比如,20xx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古诗十九首》的最后一首“游子离愁”诗。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清代张庚就抓住了诗中的关键文眼,在《古诗解》里有如下一段心理“愁思”发展“十层次”的细细分析,文字不长,周老师就为你摘录于此,仅供你参考之:“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因‘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进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根据以上所提供的具体内容,你就完全可以从《明月何皎皎》一诗中的“忧愁”、“徘徊”、“彷徨”、“愁思”和“泪下”等关键词,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诗意了,那就是:“诗人运用表示‘悲哀痛心、精确直觉’的心理动词,又采用‘以乐衬哀’的艺术效果(‘乐’),按照时空的推移转换,抒发了游子们‘急盼回归、急见亲人’的真挚情感。”

  此外,你还可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处置。如描写“元宵节”的“元曲”(20xx年春考,元代盍西村《【越调】小桃红·江岸灯火·万家灯火闹春桥》)、描写“端午节”的“宋词”(20xx年春考,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梅霖初歇》)、寄思“寒食节”的“五律”(20xx年秋考,王安石《壬辰寒食》)、描写“祭社日”的“元曲”(20xx年秋考,元代王恽【越调】*湖乐·尧庙秋社·社坛烟淡散林鸦)等作品,你可以采用“抓住诗歌的佳节特色”;又如试卷里选两首诗歌,进行对比结合考测的(20xx年秋考“异朝异人异题”——唐代王驾《雨晴》与宋代赵师秀《约客》;20xx年春考“异朝异人同题”——唐代杜牧《过华清宫》与宋代杜常《题华清宫》;20xx年春考“同朝异人异题”——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与王维《相思》;20xx年秋考“同朝同题异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与徐凝《庐山瀑布》),你可以采用“抓住诗歌的比较异同”去写;再如还可“抓住诗歌的名家评论”,借用其中的点滴精彩评语,去撰写出属于自我创见的“诗歌鉴赏”开放性小作文来(20xx年春考、20xx年秋考和20xx年春考,这三年的诗歌就属此类)。总之,还有“抓住诗歌的辞格妙用”、“抓住诗歌的时空交融”、“抓住诗歌的虚实映衬”等方法,去恰当地写出一篇较好的考场“诗歌鉴赏”小作文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

  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4)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中,菊花无疑已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怕挫折打击、纯净高尚的精神追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6)松树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7)莲用来表达爱情。由于"莲"与"伶"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伶子","青"即"清"。这里是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8)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梧桐在古典诗词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象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等。

  (9)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由于"杜宇魂化杜鹃"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杜鹃这一形象在古诗中固定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10)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由于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就有了特定的内蕴。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处"(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3

  一、解题要点及鉴赏术语:

  ⒈了解格律知识:对仗、押韵、*仄、词牌、曲牌、句式。

  ⒉诗歌体裁: 古体诗、*体诗(律诗、绝句)、词、曲、现代诗歌。

  ⒊依题材分类:咏史、咏物、送别、爱情、讽喻、边塞、山水田园、思乡怀远、哲理。

  ⒋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经历、风格流派。

  ⒌诗歌内容:何人、何事、何景、何情。

  6、把握感情基调和感情变化(常见意境):清新明快(自然)、幽静萧瑟、恬静淡雅(恬淡闲适)、凄楚哀婉、生机勃勃、高昂、低沉

  二、诗歌语言风格:

  *淡自然、清新淡雅、明快浅显、工丽(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雄浑悲壮、雄奇、奔放、豪放、婉约、诙谐、讽刺、口语化。

  三、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或艺术手法):

  1、分析表现手法:对比(对比反衬)、衬托、渲染、烘托、比兴、细节描写、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借事抒情、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心理刻画等。

  [情感角度的变化,常见于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也叫对写法。如高适的《除夜》、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2、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 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排比、顶真)。

  3、把握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 描写:实景、虚景、远景、*景、正面、侧面、 动景、静景、乐景、哀景、工笔、白描 、 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观察角度的变化。视觉角度:俯视、仰视、远眺、*看。空间角度:由远及*或自上而下等。 )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用典抒情、叙事抒情)

  4、行文构思(结构特点):

  一句一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象相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欲扬先抑 、先景后情、以景结情、重章叠句、铺垫、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①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中寄予着诗人的情感。

  ②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③虚实相生、想象联想: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实际相结合。

  ④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手法。

  ⑤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⑥细节描写:细微之处(动作、神情、情节等)真实、准确、传神。比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⑦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⑧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语言凝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⑨使用叠词:增加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修辞手法主要有:

  ①比喻:化*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②借代:以简代繁,以特征代其物,

  ③比拟: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④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⑤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⑥反问:加强语气。

  ⑦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

  ⑨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4

  [考点讲析]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张伟明语)自1994年起,考查诗歌鉴赏。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诗歌鉴赏,3分,后来又增加现代诗歌鉴赏,题量也从一题增至三题,9分。20xx年,20xx年,只考古诗鉴赏,题型也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6分。主观性命题是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张伟明语)。命题形式不断变化,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逐步提高,试题难度逐步加大。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依据试题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从*两年来看,重点考查了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要读懂并且会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抓标题,了解写作重点,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其次要抓形象,以理解作品的内容自然形象还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常常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谁在吹笛,谁在闻笛,何人看似设问,其实是融入了诗人自己;再次,还要寻求中心词句,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玉笛之声,闻折柳之音,起故园之情。另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诗歌的知识,适当注意答题的方法。

  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

  1、 思想内容

  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者精选出来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暗示性,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们是诗人情意的载体,是其情感的物化。

  意境是沟通作者思想情感与鉴赏者思想情感的桥梁,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就易使鉴赏者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领会诗歌的意境,要以语言为媒介,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中去。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有助于深刻体会诗歌的主旨。

  对诗歌主旨把握的正误浅深,不仅在于是否读懂,还在于能否在广义语境中充分挖掘。应充分利用诗题中的关键字眼或小序的'提示,联系诗人的际遇、补充的注释及有关的时代背景等等,综合驾驭,忌讳割裂时代,架空分析,人为拔高。

  2、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风格纷呈:雄浑、细腻、淡雅、宁静、朴素、*实、华妙、庄严等。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苏辛豪放,柳李婉约,诗作个性鲜明。鉴赏时要反复诵读,仔细玩味。

  3、 创作手法

  情景交融是古人写景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或借古咏怀 ,赋、比、兴,对比烘托、象征寄托、直抒胸臆、侧面渲染要注意区分,不能混同。

  4、诗歌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新、绚丽、明快、含蓄、*易、简洁,丰富多彩。古人写诗,重炼字,欣赏古诗要善于发现并领会那些经过精炼而传神、富有深意的词语。

  另外了解诗歌中的一些典故、佳话、用语、风尚,也有助于解读诗意。

  具体答题时,要读清要求,不要答非所问,隔靴搔痒;要结合相关的诗句作简要分析,不能架空分析。如有是否(或能否)的问法,先作判断,再回答理由。虽说可以见仁见智,但更多的时候是有相对唯一的答案的,想标新立异,反不能自圆其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5

  (一)语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易*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五篇)(扩展1)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9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1

  (重庆卷)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十三、【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情绪。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2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那里指光彩更,

  8.这首诗签六句描述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十二、8.(1)明月独悬,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波光粼粼。(2)月光照射在屋内的华丽的*面上。(3)仰视月空,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9.前一句写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虚写,想象到千里之外家乡的亲人也共同沐浴着完美的月光,表达了作者期望天涯各处的亲人们都共同沐浴完美月光的完美心愿,同时也表达出自己长期滞留在异乡,久久不能回家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3

  (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八、6.(6分)(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4

  (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七、10、(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2)过即指经过,飘过,诗中透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简单畅快的情绪。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透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解释1分,赏析各联1分)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那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透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期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7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比较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8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9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资料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资料:(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五篇)(扩展2)

——语文诗歌鉴赏(5)份

  语文诗歌鉴赏 1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 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

  2、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3、 危楼,这里指高楼。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

  4、 直译: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5、 相关考题。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_______________ 百尺_______________

  (2) 本诗运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了楼宇的高。

  语文诗歌鉴赏 2

  【提要】高考 : 20xx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容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意象

  诗人往往选择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入诗,根据事物的特性兴怀。

  陪伴在我们周围的各色植物,如:梅、兰、竹、菊、莲、丁香、松柏、杨柳、梧桐、落花等。

  共存于天地中的各色动物,如:蝉、猿、鸿雁、杜鹃、鸳鸯、沙鸥、鹧鸪等。

  变换于自然中的各种气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烟雾、阴晴、明月、夕阳、流水等。

  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灯、笛、箫、酒、楼、捣衣砧等。

  产生于举手投足间的各种动作,如:饮酒、登高、凭栏、望远、长啸、捣衣等。

  这皆为诗人运笔的主要道具,它们已经成为诗人之中约定俗成的普遍暗号,留存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中。

  情感

  酬唱送别之情:古人喜宴游交友,然天下无不散之筵*,朋友间不免酬唱赠答、寄友送别,成为诗人抒**感之由。杨柳、长亭、南浦、酒便成为解读送别之情的暗号。

  思乡怀远之情: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别家乡,远离亲人之时,难免怅然,加之古时交通不便,联络缓慢,思乡怀远之情便能绵延千里。月亮、鸿雁、双鲤、捣衣、莼羹鲈脍便成为传递思乡之情的暗号。

  咏物感遇之情:古人有感于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于己,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坚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松竹梅菊、黍离、历史事件、名胜古迹便成为寄托感遇之情的暗号。

  情爱婚姻之情:对爱情的渴望,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宫怨闺怨,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情感。莲、红豆、连理枝、比翼鸟便成为表达婚恋之情的暗号。

  闲适恬淡之情:古人超于现实之外,寄情山水,流连田园。所写之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便成为象征归隐之情的暗号。

  边塞行役之情:古人常漫游天下,遍访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有感于兹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的向往,或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便成为见证行役之情的暗号。

  语文诗歌鉴赏 3

  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中的必考题目,也是学生们很头疼的一个题型。如何在高考时拿到更多的分数,这是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20xx-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如何在考试中做好诗歌鉴赏。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诗歌鉴赏不外乎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这四个方面去考查。四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无论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用到了怎样的语言,在表达时用到了怎样的技巧,这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一、形象

  诗歌中会塑造人物形象,也会描摹景物,刻画事物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形象。

  1.人物形象

  在历年的高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问法:

  a、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20xx年上海卷《镜湖女》)

  b、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20xx年重庆卷《鹧鸪天.酬孝峙》)

  由此可见,诗歌鉴赏中的形象也会是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二是诗人形象。

  主人公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邶风.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女青年活泼俏皮,美丽动人;男青年痴情淳朴。我们以试题《镜湖女》为例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问题: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20xx年上海卷)

  读完诗歌后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答案,镜湖女以打鱼、采藕为生,说明热爱生活,生活态度积极;面容姣好,美丽动人;镜湖女歌声优美,回家之后还要和朋友相约明天出去玩耍,说明镜湖女活泼可爱的性格。

  2、诗人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有几种形象类型:

  a.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古代文中最有这种情怀的是李白,如《梦留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是这一形象的代言人,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种忧国忧民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c.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诗人形象。

  d.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古代文人大多是因为仕途不得志,才有了很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e.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是这一类形象的代表。

  f.矢志报国、壮志难酬的形象。岳飞、文天祥、陆游和辛弃疾是这类形象的代表。

  掌握了上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以试题《鹧鸪天.酬孝峙》为例进行分析。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仗。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迟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问题: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20xx年重庆卷)

  我们可以先大致翻译一下诗歌的上片,“一个头发短胡须长眉毛棱角分明的人,面容病态,比其他的僧人要奇怪的多。霜侵雨打已经是寻常事了,坚毅的就像终南山里的藤条”。整合答案,通过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容貌病态怪异的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性格坚毅不拔的诗人。

  诗歌中不仅会出现人物形象,还会出现一些景物,如“羁鸟恋旧林”中的“羁鸟”和“旧林”,“梧桐更兼细雨”中的“梧桐”和“细雨”,作者不单单是写这些景物,而是通过这些景物和自身形象有某些联系,以表达某些感情。如20xx年天津《野菊》。

  当然在古代诗歌中会出现一些意象,这是研究古代诗歌的专有名词。“意象”就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20xx年江西《江城子》中:概括“杨柳”、“飞絮”意向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见附录】

  多个意象的组合就会组成意境,从这可以看出,意境的范围要比意象的范围大。关于画面,关于意境,高考中还有一类题这么考查,如下:

  20xx年高考全国卷Ⅱ《新晴野望》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问题: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总结一下,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可以试着整理出形象题的答题步骤。当考查到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先通读诗歌,用二到三个双音节词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要结合诗句去分析,诗中是怎样体现出人物形象特点的。如果其中用到了某种手法,要写出来。如果考查的是景物形象,要看是不是将其拟人化,一般景物的身上都有人的某种特点在里面。如果是画面题的考查,要根据诗中出现的景物,展开联想,以构成一个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说出画面体现了怎样的氛围。从而表达出作者怎样地感情。可以关注里面是否有某些意象在里面,若有手法的运用,也要指出。

  二、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的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其次是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

  1.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

  诗歌鉴赏中那些传神的字词主要集中在了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的部分。例如20xx年湖北卷《早发》中让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的“背”字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从动词的角度考查的,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的向北向寒与大雁的向南向暖形成强烈的对比。再如20xx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中让简要分析首句“绿”字的妙处。也是从动词的角度去考查的。“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树木的动态,表现出了春风的活力。再如20xx年重庆卷《鹧鸪天》中问道:“‘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从两个形容词“瘦”和“肥”去考查,此句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历年的高考题就告诉我们,在做诗歌鉴赏的题时要注意里面的形容词、动词等词语。我们以20xx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为例,展开讲解。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问题: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绿”字的本义是“绿色的”,在诗中的意思是“吹绿”,一阵春风吹绿了树梢。一个“绿”字将春风吹绿树林的动态写的跃然纸上,表现了春风的活力,从而显示出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诗歌中除了这一类词外还有叠音词,这有助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如《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还有颜色词,这样的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的作用。

  1、诗歌的语言表达顺序

  因为诗歌在字数上有限制,不能像现在的语言表达那样顺畅。几十个字要表达出无尽的情感,而且还要做到韵律工整,所以作者在组织语言时会调整语序。比如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按字面不好理解,但要是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就好理解很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变换语序的例子。

  2、诗歌的语言风格

  每个诗人或者某一诗歌流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但这种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同一个作者会在不同的作品里反映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以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诗歌将具体的去分析。诗歌中出现的风格会有如下几类:清新雅致、*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等。

  纵观历年真题在语言部分的考查,我们可以看出偏向于炼字题的考查。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炼字题的答题过程。

  a.可先解释字的本义,然后解释在诗歌中的意思。

  b .结合诗句描绘画面。

  c.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可分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这三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拟物的手法如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两句用了拟物的手法,将无形的愁苦形象化)、双关、借代、夸张、对比、衬托等。

  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其中在诗歌鉴赏中叙述和议论不会出现。

  a.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在诗歌中的体现有如下几个方面:外貌、动作、心理。而景物描写、白描可算作侧面描写。

  b.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就是诗歌鉴赏中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有如下的术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感官结合(听觉、视觉、嗅觉等)、远*高低结合、对比衬托、比兴、铺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借古讽今。

  要想做好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题首先得知道以上的专业术语,这样在做题时才有把握。当然,这些术语并没有涵盖所有,同学们还需要在*时的练*中不断地积累。总而言之,只有知识储备充足,做题时才不会乱了阵脚。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遇到这类题时如何作答。

  例如20xx年安徽卷《月圆》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问题: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去分析后两句的感情,这其实是把表达技巧和情感分析两种题型结合在了一起。最后一句中实写是眼前月景,虚写是联想家乡亲人,虚实结合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总结答案可得: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再如:20xx年天津卷《雨过至城中苏家》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题: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这是一道单独考查艺术手法的题,答案如下: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遇到此类题时的答题步骤:

  a.准确指出用了某种手法。

  b.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

  c.最后指出用了此手法的作用与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诗歌表现的情感

  古代诗歌表达的情感不亚于今天现代文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入手。

  1.边塞征战诗

  这一类诗歌写的内容很宽泛。a.写边塞的风光,如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b.写塞外的军旅生活;c.写边塞恶劣的生活环境。在表达感情上会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厌恶战争、渴望和*的情感,戍守边关的将士对故人家乡的思念,以及家中思妇的绵延愁绪。

  2.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以东晋的陶渊明和唐代的王维为代表。这类诗歌多是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农民,渔夫等为主体去刻画,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这类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有如下几种:a、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趣;b、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C、厌恶了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志向。d、抒发了一种宁静、悠然自得的心境。

  3.借物抒怀诗

  这类诗歌会出现某个物象,描摹物象的外在特征,是想通过某个物象寄托自己的志向,如于谦的《石灰吟》,借对石灰的特点描写,不只是说石灰外表“清白”,而是想说自己也如这石灰一样,有清白的品质,拥有一颗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友人送别诗

  这一类诗以送别为基调,表现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思念,或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语劝勉之情。这一类古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羁旅思乡诗

  在古代,好男儿志在四方,所以有的是人会长期客居在外,或是想求取功名,或是游历名山大川。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被贬在外,或是漂泊异乡。往往会抒发独居在外的思乡之情、被贬之后的苦闷之情等。 6.咏史怀古诗

  诗人借助先前的历史故事、认识等来抒**感的一种诗。诗人要么感慨朝代更迭,要么寄托哀思,借古代来讽刺今天。描绘昔盛今衰的场景,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时怀古坏人,以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每年每省的高考题都会涉及到感情问题的考查,而且多放在第二问,例题就不在赘述。同学们要在读诗过程中勾画出主要的字词,大致确定诗歌的情感基调。诗歌到底是想表达积极的情感还是想表达消极的情感。然后再统观全诗,得出诗人具体想要表达的情感。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作者身上。这几年高考的趋势是弱化作者的影响,翻阅*几年的高考题发现,一流诗人、二流诗人不再是考查的重点,三流、四流诗人反倒成了热点,所以不要说看到作者熟悉就按照*时的思维去答,一定要耐心的读诗歌。同时诗歌下面的注释一定要看,有时这是解决诗歌鉴赏的关键。

  以上只是我们对高考诗歌鉴赏的一个大致概述,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诗歌鉴赏中的问题,祝同学们学*愉快。

  语文诗歌鉴赏 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语文诗歌鉴赏 5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

  评析:

  这是一首极为豪放的咏酒诗,诗人的狂醉之态与句俱出,几乎能让人闻见阵阵酒香。而吟诵数度,倾泻又会感到有悲壮之气隐伏其中,狂放之中并不缺乏深沉。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诗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既是取首句开头两字为题,又含有以琴瑟喻夫妇之义。首联叹华年之易逝,思旧而神伤;颔联借庄生、望帝故事,写出生离死别的无穷之悲;颈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既追忆忘妇生前的明眸、美色和悲欢离合之情,又隐写现在已是可望而不可及、幻灭不可复追之痛;尾联言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怅恨,即在当时已是令人不胜怅惘,语意沉痛之极。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咏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话是杜甫咏史诗中传诵千古的绝唱,这是为诸葛亮发出的哀歌,也写尽了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据说宋朝抗金名将宗泽死前曾吟杜甫此两句诗,可谓千载而下,英雄同泪。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诗到境界全出,韵味别具,便总有其寄于诗中的主观色彩。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山水诗,向来被众家誉为“无我之境”的典范。它写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所以,本诗历来被后人推重。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作者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一带)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紧扣夔州特定环境。首联对起,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情怀,透过沉郁苍凉的对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四句诗闻与见,山和水,两两间隔,妙语天成。后四句写登高时触发的感慨,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颈联从纵(时间、“百年”)、横(空间、“万里”)两方面着手,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脉搏,并和上联的“无边”、“不尽”,在意境上互为呼应。尾联也以对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盖久客则艰苦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所以白发频添,酒杯难举,同时点出了此时艰难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五篇)(扩展3)

——古代诗歌鉴赏 (菁华5篇)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 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 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 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 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 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为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像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如开口便作豪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原文】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野心一片湖云外,灏气三秋海日旁。

  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注释】

  ①咏怀句:谓吟诗抒怀不许重阳节老去。老重阳倒装句式,应读为重阳老。霜雪:指斑白头发。

  ②白衣:白衣使者,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给陶渊明送酒的使者。详见善权《奉题王性之所藏李伯时画渊明:采菊》注②。虚令节:言虚度节日,指重阳节。致疑句:谓以致怀疑菊花没有人来欣赏,只好孤芳自赏。按陶渊明赏菊饮酒,引为佳话。此联二句乃借用其意,谓几度的重阳节没有这样欢乐聚会,没有这样饮酒赏菊,实在是虚度了时光,实在对不起菊花。

  ③野心:闲散之心。灏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有“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用此意。三秋:此处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唐王勃《滕王阁诗序》有句“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即用此意。

  ④山阁:指序灯与众友宴集之吴山上楼阁。阎伯屿: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时,于重阳节日在滕王阁上张宴,与僚属宾朋欢聚。据考证,其时洪州都督虽姓阎,但非阎伯屿。此处将吴山阁与滕王阁并称。方君:与序灯同宴且长于诗的朋友,具体所指未详。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见前,洪州阎都督在滕王阁上宴集时,正值王勃南下省亲,路过洪州,与宴,作《滕王阁诗序》。《滕王阁诗序》是一篇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不朽佳作。此处以方君的诗才与王勃并比,自属溢美夸赞与鼓励之辞。

  【鉴赏】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称重九,即重阳节。吴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春秋时为吴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吴山,即指此山。这是序灯于重阳佳节在吴山与众友聚宴正值下雨时,次友人之韵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主要描述仲秋季节秋高气爽,湖天空阔的清新景色。既慨叹自己年华渐老,亦称颂友人诗才高迈。诗中用了不少的历史典故,但尽皆贴切准确,更增诗情诗味。

  欣赏古代诗歌,怎样才能做到心领神会呢?《考试说明》有明确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就提示我们读诗时须弄清诗中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以及怎样写,我们阅读古诗时不妨从三方面入手:咀嚼语言、读懂原诗;感受形象、领悟意境;琢磨方法、体味艺术。

  (一).咀嚼语言、读懂原诗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起来似乎浅*,但确是最基本的。古人十分注重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诗的语言常常是凝练含蓄、耐人寻味的,读诗就得认真地咀嚼把握诗中的关键字眼,比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再比如唐代王维《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寂幽静的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森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此外诗歌中的细节描写也不容忽视,赵师秀的《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细节,一个敲字传神地表达出客人久久不至时焦躁不安的情绪。元稹的《行宫》中白头宫女们闲坐说玄宗的细节,蕴涵丰富,这些宫女们由红颜到白发,在冷宫中痛苦煎熬了一生,可谓心中怨悔无重数,她们闲谈玄宗昔时的繁华,聊以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往事的欢乐越发衬托出此时的宫女们万念俱毁、心如死水。

  另外对诗中所用到的修辞,也应细细体会其中的妙处。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人采用了设问和借代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的惜别和留恋。再看秦观《春日》诗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过后芍药和蔷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泪光晶莹、娇弱慵懒的神情、形态。别具情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二).感受形象、领悟意境

  常言道诗言志词言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形象大致可分为景物形象、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我们通过分析形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看杜甫的《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的意境,透露出对*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既是景物形象,更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就是一个孤高寂寞、备受嫉妒打击,即使零落成泥也节操不改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于谦《石灰吟》中的石灰是一位不惧怕各种打击,不怕粉身碎骨,要留情白在人间的清官形象。

  所谓生活场景就是诗人通过艺术概括和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读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句,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江边送别图,诗人久久不愿离去,目送孤帆远影渐去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处,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再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诗人选取了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三幅生活场景,表现了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失意和晚年的无奈。抒发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

  古诗里不少篇章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而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听到屋外的风雨声,仿佛自己指挥着千军万马奔赴冰天雪地的北方,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搏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塑造了一位年迈孤独、身体衰弱、穷且益坚、壮心不已的勇士形象,表达了杀敌报国的急切而壮烈的情怀。

  (三).琢磨方法、体味艺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五篇)(扩展4)

——诗歌鉴赏范文10份

  【第1篇】五彩的夏天

  可爱的小昆虫,漫天纷飞的树叶

  小朋友们舔着雪糕的舌头,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身影

  简直热的要见鬼的天气

  哇塞,讨厌的夏天

  太阳公公的笑,把我们心底的炎热赶走

  甜甜的雪糕,抹去我们心头的厌恶

  简直可爱的要把心萌化

  哦,可爱的夏天

  绿的发黄的树叶,跑来跑去的风娃娃

  妈妈们晾起的衣服 小朋友们穿着小裙子玩耍的身影

  简直快乐的要无法呼吸

  太好了,快乐的夏天

  快乐的夏天,可爱的夏天

  讨厌的夏天,五彩的夏天

  充满着无限光彩

  到处还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

  我爱你,夏天

  【第2篇】什么叫四季?

  什么叫四季,你可曾知道?

  如果,我告诉你,

  漫天的树叶,垂涎欲滴的大树

  绿油油的草地,加上一阵又一阵轻言轻语的风声

  和一朵朵争相开放的小花,

  这难道不是春天吗?

  我告诉你,什么叫做夏天

  燥热的心情,被晒得黝黑的皮肤

  不时感到干渴的嗓子,和不耐烦的身体

  加上大发脾气带来一阵又一阵的烦躁

  这就是夏天给我带来的感觉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美好的'

  看着大树一天一天的落下黄叶,看着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

  看着农民伯伯不停地为即将结果的果树施肥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不禁会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这就是我向往的秋天

  冬天,白雪皑皑

  一片片雪花带来了一声声欢笑

  一双双小手带来了一场场雪仗

  一次次玩耍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一个个雪人带来了我们对白雪的概念

  这,就是一片白色的冬天

  四季,你明白了吗?

  【第3篇】《我想》

  我想把嘴巴

  放在大树的树梢上

  跟天空上自由飞翔的小鸟聊天

  和树荫下玩耍的小朋友们打招呼

  聊啊,聊——

  草地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我想把眼睛

  放在洁白的云朵上

  看天底下劳作的农民

  发现大海上一只又一只的海鸥

  看呀,看——

  眼睛里充满了世界的新奇

  我想把耳朵

  放在细小的花瓣上

  听昆虫们的议论

  听动物们轻轻的耳语

  听啊,听——

  我仿佛变成了那些不引人起眼的小虫

  我想把我自己

  变成那一株株小草

  随风摇摆

  享受雨露的滋润

  跟小花、小虫、大树、蒲公英……

  一起快乐的玩耍

  但是,如果去到了那里

  谁来照顾爸爸妈妈呢

  【第4篇】校园里,那一束束散发着芳香的紫藤萝……

  在不远处的某一个地方,

  有个散发着香味和淡淡紫色的地方,

  咦?那个地方有什么?

  哦,原来是一串串紫藤栖息的地方,

  它们随风舞动,仿佛在跳一支轻快的舞蹈。

  紫藤萝,散发着清香的紫藤萝,

  你那一个个花穗,正为赶来观看的人们在风中摇曳着

  你那淡淡的紫色,真让人沉迷于其中,

  那是多么美妙,那是多么的让人享受!

  校园里,你朝人们甜甜的笑,

  你的笑像世界上唯一能够让人宽慰的表情,

  你的笑仿佛让世界上的东西全部暂停,

  只能远远地看着你。

  亲爱的紫藤萝,

  你是校园里最独特的风景;

  你是校园里最美丽的女子;

  当然,校园里能让孩子们开心的,

  也只有那一束束散发着芳香的紫藤萝……

  【第5篇】在那快乐的时光

  在那快乐的时光

  我们在勤奋的做题,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全部做对的自豪感还是充满心底

  在那快乐的时光

  听着朗朗读书声,听着孩子们对于读书的渴望。

  她们对于书的渴望像永远没有底的大海

  在那快乐的时光

  孩子们唱着欢乐的歌,展开歌喉,让大家享受歌声的美妙

  她们的歌声动听的让我们无法自拔

  在那快乐的时光

  是在塑胶跑道的操场,我们跳着绳,欢声笑语充满了操场

  她们的步伐真是非常轻盈

  在那快乐的时光

  我们在一起玩耍,在一起互相拥抱

  我相信那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纯真的孩子。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作者:杜牧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重点字词解析】

  ①双鲤:信函,代指书信。两块木板,刻咸鱼形,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②一阳生:借指节气冬至。《史记》: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③辇下:借指京城。④姜被;借指棉被。《后汉书姜肱传》载,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⑤晏裘:借指衣服。春秋时晏耍以节俭力行著称,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歌鉴赏赏析】

  这是一首书寄怀弟之情的亲情诗。杜收只有一个弟弟,兄弟友爱,曾因照顾生病的弟弟而弃掉监察御史和吏部员外郎的官职,可见杜牧对弟弟的关心。杜牧对弟弟的感情,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这首诗看得出来。这首诗寄托了杜牧对弟弟情深意切的关心,这种关心,作者是通过最简捷朴素的生活层面加以表达的。作者善于运用对气候、环境的感受来表达思念骨肉的忧愁、惆怅。首联点明了节令,冬至到了,气候转冷了,不知远方的弟弟境况如何?写封家书问候一下吧。时令的推移,引发了感情的起伏变化。颔联把两种感情加以对比,烘托对弟弟的殷切思念。一杯苦酒,默坐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这种愁闷,不是遥远的国家之忧,而是更有直接的切肤之感的骨肉之痛。颈联更是表达了一位敦厚的兄长对弟弟关心的无微不至。作者以自身的感受来推测亲人的处境:天冷了,不知多病的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这种关心之情着实感人。尾联愈加显示了兄长的心情之沉重。飒飒的寒风已让作者深感不安,更何况是冷雪呢?即使不是雪,难道雪天的到来还会远吗?思念关切之情演变为更深的惆怅焦虑。本文层层推进,逐渐加强对亲人的关切之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是初唐提倡风雅,进行文风改革的重要诗人,而他最为人们熟悉的是《登幽州台歌》。当时,陈子昂随武攸宜征契丹,由于武攸宜不谙军事,他曾屡次进谏,不被采纳,致使屡屡失利,他心情颇为抑郁,想起当年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往事,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参照《蓟丘览古》七首可知),于是吊古伤怀,而有此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般的读者很少会知道到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但还是一读之下,便被感动,这说明其中肯定有超越时代的东西,而不受时空的拘囿正是真正的艺术品的根本特征。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弄清了某某作品的“时代背景”时,对它的感受反而减淡了许多,因为我们通行的“时代背景”解读法限制了人的超时空的审美想像。

  从超越时空的意义上看,《登幽州台歌》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怀古意义,而是表达了深沉的悲剧意识,从中透显出了人的“觉醒”:当你独立于天地之间、直视生存真相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你正处于空虚与惶恐之中,你会询问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何在!“古人”和“来者”似乎皆不足为凭,过去和未来也似乎难以为据。那么,人难道就在这种困境中绝望了吗?不,个人也许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悠悠”的天道却是永恒的。只要你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天道中,你就会在“悠悠”的天道中获得永恒。这是中国主流文化———包括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共同特征,儒家文化强调个人要在向社会集体、道德本体、永恒天道的融入中获得意义,道家文化强调个人要在向自然本体的融入中获得意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正与传统文化的底蕴相吻合,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相吻合。《登幽州台歌》同时还表现了中国人的“觉醒”方式。中国人的“觉醒”是从对自己价值依据的追询开始的,只有走过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心灵历程,人的“觉醒”意识才开始萌生。接下来的“涕下”不是哀伤和悲痛,而是觉悟了“天地之悠悠”———价值依据———之后的感动,同时也是对人生悲剧真相的审美认同。这种感受,相对于六朝人来讲,昭示着初唐时期的一种新的.人格的降临;相对于中国人来讲,任何时候都应该会引起内心的感动。每一次吟诵,都会使人产生一次思考价值、追询价值、确立价值的冲动和渴望,中国人的价值感便是在这种无数次的冲动和渴望中积淀而成的。

  《登幽州台歌》同时也表现了中国悲剧意识的基本特征。总的看来,与西方悲剧意识相比,中国的悲剧意识并不仅仅注重暴露人的困境,更不仅仅为人描绘出一幅绝望的前景,而是在暴露困境中又弥合困境,在彰显出绝望时又指引了出路。中国悲剧意识的这一基本特征既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相一致,也与执着与超越统一,此岸与彼岸统一,形上与形下统一的体用不二的传统哲学相吻合。

  《登幽州台歌》先是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呐喊暴露了人的价值困境,然后指出了融入“悠悠”“天道”的出路,而融入“天道”的方式就是在现实的生活情节中感受“天道”,或者说是在“天道”的观照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节。这样,人生困境的暴露与弥合就在一首短诗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台阶(钮馨玥)

  高高低低的台阶,

  反反复复的迷茫。

  各式各样的理想,

  换来无边无际的迷茫。

  坚持不懈了大半辈子,

  为什么如此悲伤?

  人老了,事尽了,

  只能在徘徊中彷徨。

  青石板陶雅莹

  门前三块青石板,

  记录着童年时光。

  宽大干裂的脚板,

  在凼中留下泥浆。

  朴实厚道的父亲,

  在心中埋藏愿望。

  坚持不懈的准备,

  无比的认真漫长。

  摇来晃去的柳条,

  凝聚不散的目光。

  黄昏清凉的台阶,

  倚着疲倦的身庞。

  喜庆欢乐的鞭炮,

  将皱纹悄悄绽放。

  灰白短发迎风荡,

  绵绵细雨绕身旁。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是初唐提倡风雅,进行文风改革的重要诗人,而他最为人们熟悉的是《登幽州台歌》。当时,陈子昂随武攸宜征契丹,由于武攸宜不谙军事,他曾屡次进谏,不被采纳,致使屡屡失利,他心情颇为抑郁,想起当年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往事,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参照《蓟丘览古》七首可知),于是吊古伤怀,而有此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般的读者很少会知道到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但还是一读之下,便被感动,这说明其中肯定有超越时代的东西,而不受时空的拘囿正是真正的艺术品的根本特征。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弄清了某某作品的“时代背景”时,对它的感受反而减淡了许多,因为我们通行的“时代背景”解读法限制了人的超时空的审美想像。

  从超越时空的意义上看,《登幽州台歌》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怀古意义,而是表达了深沉的悲剧意识,从中透显出了人的“觉醒”:当你独立于天地之间、直视生存真相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你正处于空虚与惶恐之中,你会询问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何在!“古人”和“来者”似乎皆不足为凭,过去和未来也似乎难以为据。那么,人难道就在这种困境中绝望了吗?不,个人也许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悠悠”的天道却是永恒的。只要你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天道中,你就会在“悠悠”的天道中获得永恒。这是中国主流文化———包括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共同特征,儒家文化强调个人要在向社会集体、道德本体、永恒天道的融入中获得意义,道家文化强调个人要在向自然本体的融入中获得意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正与传统文化的底蕴相吻合,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相吻合。《登幽州台歌》同时还表现了中国人的“觉醒”方式。中国人的“觉醒”是从对自己价值依据的追询开始的,只有走过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心灵历程,人的“觉醒”意识才开始萌生。接下来的“涕下”不是哀伤和悲痛,而是觉悟了“天地之悠悠”———价值依据———之后的感动,同时也是对人生悲剧真相的审美认同。这种感受,相对于六朝人来讲,昭示着初唐时期的一种新的人格的降临;相对于中国人来讲,任何时候都应该会引起内心的感动。每一次吟诵,都会使人产生一次思考价值、追询价值、确立价值的冲动和渴望,中国人的价值感便是在这种无数次的冲动和渴望中积淀而成的。

  《登幽州台歌》同时也表现了中国悲剧意识的基本特征。总的看来,与西方悲剧意识相比,中国的悲剧意识并不仅仅注重暴露人的困境,更不仅仅为人描绘出一幅绝望的前景,而是在暴露困境中又弥合困境,在彰显出绝望时又指引了出路。中国悲剧意识的这一基本特征既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相一致,也与执着与超越统一,此岸与彼岸统一,形上与形下统一的体用不二的传统哲学相吻合。《登幽州台歌》先是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呐喊暴露了人的价值困境,然后指出了融入“悠悠”“天道”的出路,而融入“天道”的方式就是在现实的生活情节中感受“天道”,或者说是在“天道”的观照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节。这样,人生困境的暴露与弥合就在一首短诗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我爱你,只因为你美艳

  [意大利]塔索

  我爱你,只是因为你美艳,

  而我的星辰也怀着同样的心愿。

  我对你,亲爱的人儿,一无贪图,

  只期望你带给我痛苦。

  如果有时你对我的眼睛表示怜悯之情,

  我对你别无他求,

  只希望哭个不休。

  也并非因为你听到我短叹长吁,

  我才为你倾吐心曲,

  我这颗心对你不抱任何希望,

  有的也许只是忧伤。

  让我仍爱着你,望着你,

  为你叹息,

  因为痛苦、哭泣和悲伤,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五篇)(扩展5)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精选五篇)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思想内容】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阕: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思想内容】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村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艺术手法】①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惊鹊、鸣蝉、青蛙,原都是无情物,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烘托出作者的欢快情绪。②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思想内容】表现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名句赏析】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6、《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思想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也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名句赏析】

  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一套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远方,远处花木扶疏,一座禅房在花木丛中若隐若现。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出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一个“悦”字,“使……欢悦”,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潭影空人心”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以动显静,以钟馨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而耳中只有钟磬音,也表现了一心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名句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

  【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

  8、《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名句赏析】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9、《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想内容】全诗充满了诗人对世事渺茫的愁绪,其中,不但含有乡愁,而且通过思乡抒发了仕途失意的忧愤,满纸愁情,但不绝愁,精神意象绝不颓唐。

  【名句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