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诗歌 >

《秋》诗歌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秋》诗歌1

  秋

  雨带来了秋

  炙热的太阳换了一副冰冷的心肠

  叶黄了落了

  片片随风飘摇

  在最后的日子里跳着绝美的舞

  天空湛蓝

  有大雁从头顶掠过

  发出阵阵哀鸣

  都是我听不懂的话语

  我伫立风中

  长发飘飘

  似一片落叶却不会跳舞

  心已随着四季的变更

  苍老成一株枯木

  我看到不远处

  仿佛就隐藏着我的坟墓

  我不敢想

  有一天真的要离开这个世界

  谁还会记得我曾经来过

  叶落终有萌发时

  而我去了将永不再来

  忧伤爬满了眉头

  不为生命的短暂

  只因年华几曾虚度

  时光在转瞬间远离

  青春不留痕迹

  一如这秋天飘零的落叶

  而我又能留住什么

  梦已久远

  往事皆成云烟

  思绪在回忆里飘散

  那人我早已记不清他的脸

  如果可以

  我宁愿做一片叶

  虽然生命短暂

  至少还有风的陪伴

  总胜过此时的我

  茫然地独立在人世间

《秋》诗歌2

  秋

  这个秋来的有点早

  早的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清晨

  我打开窗

  看见外面洒进来的阳光

  让我看到地上的那500片黄

  叶

  轻轻落下

  诉说着这秋的衷肠

  很快的收拾好行囊

  随便的买了车票一张

  不知道另个城市什么模样

  怀着心里的各种紧张

  我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其实我一直很想去香山

  今年的香山枫叶应该红了

  可是总是条件不允许

  所以只好借着这个梦去走一趟

  天很蓝很蓝

  叶很美很美

  天映着叶的美

  叶也趁着天的蓝

  时光静静流淌

  我不愿梦醒

  不愿面对梦醒后的凄凉

  很想去的地方

  很想去的地方

  现在成了我的梦想

  风景依旧很美

  天依旧很蓝

  只不过这个梦已经醒来

  说不上悲哀

  谈不上伤感

  莫名的感觉攀上心头

  只不过这个秋来的有点早

《秋》诗歌3

  秋

  秋在远方轻轻吹

  裹着粮食的香气

  一群散会的.麻雀

  正谈论着关于秋的轶事

  我在房檐下静静倾听

  连濡热都感觉亲切起来

  一株谷穗给我发来短信

  说秋已装满了馨香

  只待立秋的哨音吹响了

  我暗含喜悦来到柿子树下

  等看张灯结彩

  欲听五谷丰登的地方戏曲

  咖啡馆的对面是茶馆

  一本书就是一家咖啡馆

  有很多作者聚在那里慢慢聊

  有唏嘘有低语有浅笑有访谈

  一位我熟知的女性作者

  正坐在窗前打电话

  钦慕中很想和她搭讪

  扉页是咖啡馆的走廊

  我等在那里

  想找个和气的作者签名或合影

  在咖啡馆的街对面

  我用稿纸开了一家茶馆

  让墨香袅袅婷婷

  如果被饮客们青睐

  我的生活就开始赢利了

《秋》诗歌4

  秋寒

  仿佛一夜的风,吹走了夏季

  那些泛黄的颜色

  涂抹着故乡

  不知疲倦的蝉再也不在枝头上鸣叫

  许多胆小的鸟儿

  远走他乡

  门外的那根南瓜藤,还死死地缠着篱笆

  它的叶子萎缩成一团黑

  看不见了,它那娇艳的黄花

  *时很难见到的一些人

  回到了村里

  抢一样收着玉米

  手划破了,鞋蹭烂了

  凌乱的头发,破旧的衣服

  连*时忍气吞声的三轮车

  也又蹦又跳,怒气冲冲

  院旁的那棵榆树,一副沮丧的模样

  下面一层薄薄的落叶

  与它一样感受的

  还有核桃树、苹果树、槐树

  以及叫不出名的树木

  我想给它们说句安慰的话

  同样需要安慰的

  南山坡上遗弃房屋里

  唛唛的羊群

  晨暮里,屋顶上升起的弯弯的炊烟

  那件破旧的外套

  住着拐杖,还在挑水的老人

  还有……

  快写完这段话的时候

  一阵凉风刮过

  我的身,与心

  猛然间抖动

《秋》诗歌5

  木吉它在泛黄的记忆里,纯净,遥远

  落叶,桂花,秋风,秋雨

  一阶馨香,一梯花洒

  秋天的冷艳随岁月过渡

  季节和我相守徘徊

  半冷半暖的深秋,熨贴在你身旁

  温暖,黄昏,玫瑰,小雨

  一片霜叶,一条绵绵长纱

  秋将我用力甩在风后

  只留下我不会说话的长发

  耳际又传来鸟鸣

  松宽的披肩让我感觉,森林

  好似还没有黄够

  蝉在树上努力咀嚼叶的味道

  叶隙间夕阳分外耀眼

  归来吧,来吧

  秋天,亦回首

  归去吧,去吧

  秋天,亦相思

  归去来兮

《秋》诗歌6

  1

  我在秋冬的路口,等待你的出现

  吹风的日子,我紧裹单薄的身躯

  我知道,你一定会向我走来

  带着缕缕轻纱的柳枝,洒在我心头

  我从不孤单,一直有你的陪伴

  你从不孤独,一直有我的牵挂

  2

  在游人颠簸的路口,我追寻你的身影

  来去的穿梭,期待你笑脸的出现

  我带着疲惫的倦意,站在风中

  风把我撕裂,吹散,埋葬

  我害怕孤单,如果没有你的陪伴

  我害怕寂寞,如果没有你的语言

  3

  印着枫叶的窗帘,是你挂上去的思念

  那对日历旁的柿子,红透了你的容颜

  桌上的笔筒,是我书写故事的源泉

  在你的白纸上,我绘描美丽的未来

  乱室佳人,是我对你尊称

  没有你,我只是乱室里的游魂

  你的模样,我从不描写

  留在心中,比怎么都好

  4

  一叶秋呵满山红,是不是你又害羞

  给你一朵不会掩饰自己的花,包裹你的美丽

  一叶秋呵满山红,是不是你又撒娇

  给你一个温暖的唇吻,我不知所措

  一叶秋呵满山红,是不是你又淘气

  给你一个满怀的拥抱,我不再茫然

  5

  独自行车在风冷的路上,我想你

  想你在身后紧抱我的模样,离幸福很*

  冷风吹乱的头发,向后飞缪的外套

  我一路风流,奔向尽头的寒暄

  我从不承诺,不是害怕你失望

  行动,比任何语言都动听


《秋》诗歌6篇扩展阅读


《秋》诗歌6篇(扩展1)

——《秋》诗歌 (菁华5篇)

《秋》诗歌1

  秋

  秋风轻轻地吹,

  秋雨沙沙地下,

  枫叶悄悄地红,

  菊花艳丽地盛放。

  秋,她来了。

  秋,她走过田野,

  回荡着她的声音。

  割稻机在田间轰轰作响,

  人们欢庆着丰收。

  秋,她越过山岭,

  留下了她的足迹。

  树叶金黄漫天飞,

  层林尽染霞彩色。

  秋,她飞过果园,

  洋溢着她的芬芳。

  石榴咧开了嘴儿笑,

  苹果红了脸蛋儿。

  秋,是一位服装设计师;

  秋,是一种气息;

  秋,是一抹欢乐。

《秋》诗歌2

  秋

  这个秋来的有点早

  早的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清晨

  我打开窗

  看见外面洒进来的阳光

  让我看到地上的那500片黄

  叶

  轻轻落下

  诉说着这秋的衷肠

  很快的收拾好行囊

  随便的买了车票一张

  不知道另个城市什么模样

  怀着心里的各种紧张

  我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其实我一直很想去香山

  今年的香山枫叶应该红了

  可是总是条件不允许

  所以只好借着这个梦去走一趟

  天很蓝很蓝

  叶很美很美

  天映着叶的美

  叶也趁着天的蓝

  时光静静流淌

  我不愿梦醒

  不愿面对梦醒后的凄凉

  很想去的地方

  很想去的地方

  现在成了我的梦想

  风景依旧很美

  天依旧很蓝

  只不过这个梦已经醒来

  说不上悲哀

  谈不上伤感

  莫名的感觉攀上心头

  只不过这个秋来的有点早

《秋》诗歌3

  秋

  秋风,秋雨,秋意浓,

  步步紧逼凉意侵,

  太多的阴天,太多的秋雨,

  让今年的这个秋天,

  来的好快,来得好猛,

  气候的交错,是人们措手不及,

  胡乱的搭配,就是为一丝暖意,

  凄凉的景象,慢慢地进入我的视线,

  可丰收的希望,却荡漾在无边的田野上。

  玉米叶的干黄与枯萎,

  在秋日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沉甸甸的玉米,正在包谷叶的包围中,

  淘气的探出头,咧着嘴笑着,

  好像正在对辛劳的人们嚷着:

  快把我们收回家,我要把那香甜的味道,

  飘满整个村庄。

  再看在秋天里,人们播种下的油菜,

  它们在秋雨的肆虐下,

  却执着的冲破土层,羞涩的探出它的小脑袋,

  在这萧杀的秋日里,

  慢慢的显露着它的那一身绿,

  它的绿,会经秋霜,战严冬,

  会在春天里,把它特有的那一片黄,

  在春天的百花园里,

  陶醉好多人,让百花逊色许多;

  还有那铁路护坡上的南瓜,

  远远望去,

  茂盛的南瓜蔓,杂乱无章的四处蔓延,

  那叶子,黄中带绿,有一种秋意的味道,

  可你走*,轻轻的拨开那浓密的叶子,

  你会惊奇的发现,

  那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南瓜,睡意正酣,

  它们有的像磨盘,有的像葫芦,

  有的像牛腿,

  有的更像一个个红红的圆灯笼,

  如果你馋涎欲滴,轻轻地摘一个,

  拿回家去,炒着吃上一口,

  你会甜在心里,醉在梦里,

  你会忍不住,

  天天的去那南瓜坡上,流连忘返。

  还有那满地蔓,不见果实的红薯地,

  其实你细细的看,

  那低矮的土垄上,微微裂开的缝隙里,

  就有它们的容颜,

  如果你不小心,

  轻轻地碰掉了那些松软的土块,

  你会看到它们那红红的脸,

  忍不住偷偷的拽出一个,

  急急的在衣襟上擦一下泥土,

  急急的送进口里,

  那种脆,那种甜,那种清香,

  可比那山珍海味,水陆宴*毫不逊色。

  还有那半截露出地面的萝卜,

  半截绿,半截白,

  总在无意间,挑逗着我们的食欲,

  万一你忍不住,走上前去,

  拔上一颗,生吞下肚,

  那种独有的味道,那叫一个爽,

  但是吃过之后,你会有一种独有的臭味,

  还会满嘴含臭,打嗝,放几个响屁,

  可是当时入口的那个滋味,

  会抵偿给你带来的那些尴尬与不便的。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秋,更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秋,有它那自然的本色——黄,

  更有人们赐予它的那一块块——绿,

  秋,不仅有萧杀,凄凉,

  更有那一片片,一块块播下的希望,

  因为收获,才会耕耘,

  因为耕耘,才会有希望,

  秋,给我们的,

  其实就是那无限的希望。

《秋》诗歌4

  夏秋

  雨后的天空,

  洁净而明亮。

  雨后的空气,

  新鲜而舒畅。

  雨后的早晨,

  清新而舒爽。

  夏渐渐退去,

  但夏染的色,

  却毫无懈怠。

  仍翠翠地,

  绿着,

  绿着。

  缓缓而来的秋,

  并不争宠。

  只是悄悄地,

  在点点滴滴中插入。

  让翠绿的叶,

  渐渐生黄。

  夏秋的和谐,

  是一种自然,

  更是一种态度。

  翠绿里一叶的黄,

  那是一种点缀,

  让景有了不一样的美。

  尽管黄来,

  但树的顶端,

  还见嫩芽,

  那是新生命的抗争。

  秋色里,

  仍是包容。

  金灿灿的黄槐,

  既的夏的宠儿,

  也是秋的主人。

  它用金子般的色调,

  调和着自然界里的景,

  柔情地笑对天下人。

  夏秋混搭,

  风光无限,

  那是大自然的馈赠。

  人在其中掺和着,

  既是一种享受,

  也是一道风景。

《秋》诗歌5

  天净沙①·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④影下⑤。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作者简介】: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戏曲史上,宋、金两代已有了纯粹演故事的戏曲,但没有剧本流传下来,我们无从说清楚这些戏曲的情况。元代的杂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方面,都发展到相当娴熟的地步,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保留下来的剧作中,可知其情节曲折,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剧中人物,无论是因享乐而坏江山的唐明皇,冰肌玉骨、一身娇娆之气的杨贵妃,还是爽朗果敢的闺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个性,栩栩如生。以至于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唐明皇,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

  与关汉卿相比,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从社会下层提炼素材,写出象关汉卿那感天动地的《窦娥冤》。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赏析:本文选自《天籁集》,作者白朴(1126~1306以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一起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本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本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本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刘禹锡曾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啊!

  本曲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十二个意向自然地黏合到一起,仿佛信手拈来。开首的两个分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渲染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悲凉的心境。“一点飞鸿影下”这一幕极富动感,打破了先前画面的沉寂。而后两个分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则以多种颜色+名词的组合渲染了一种明朗清丽、色彩绚丽的画面,以写秋天极其美好的事物与先前的宁静、寂寥形成对比,更突出了主旨。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绘的。作者撷取了六种自然景物:村、日、霞、烟、树、鸦,再用孤、落、残、轻、老、寒等六个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加以点染。六个意象并置在一起,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萧瑟的气氛,令人感到浓浓的秋意,照应了题目“秋”。“落日残霞”不仅点明了是傍晚时分,更传递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无奈惆怅之感。孤零零的小村庄,树木枯老,乌鸦出没,一点生气都没有,又缭绕着飘渺迷蒙的“轻烟”,这样的画面使人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凄凉、扑朔迷离的情思。在这里,作者正是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的萧瑟、冷清,看那“一点飞鸿影下”的景象,“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幅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前一幅画面在环境气氛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同样是秋天之景,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较这两幅画面是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的,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答案就不难明白了。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

  本曲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秋》诗歌6篇(扩展2)

——《秋》诗歌 (菁华5篇)

《秋》诗歌1

  秋

  秋风轻轻地吹,

  秋雨沙沙地下,

  枫叶悄悄地红,

  菊花艳丽地盛放。

  秋,她来了。

  秋,她走过田野,

  回荡着她的声音。

  割稻机在田间轰轰作响,

  人们欢庆着丰收。

  秋,她越过山岭,

  留下了她的足迹。

  树叶金黄漫天飞,

  层林尽染霞彩色。

  秋,她飞过果园,

  洋溢着她的芬芳。

  石榴咧开了嘴儿笑,

  苹果红了脸蛋儿。

  秋,是一位服装设计师;

  秋,是一种气息;

  秋,是一抹欢乐。

《秋》诗歌2

  秋

  这个秋来的有点早

  早的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清晨

  我打开窗

  看见外面洒进来的阳光

  让我看到地上的那500片黄

  叶

  轻轻落下

  诉说着这秋的衷肠

  很快的收拾好行囊

  随便的买了车票一张

  不知道另个城市什么模样

  怀着心里的各种紧张

  我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其实我一直很想去香山

  今年的香山枫叶应该红了

  可是总是条件不允许

  所以只好借着这个梦去走一趟

  天很蓝很蓝

  叶很美很美

  天映着叶的美

  叶也趁着天的蓝

  时光静静流淌

  我不愿梦醒

  不愿面对梦醒后的凄凉

  很想去的地方

  很想去的地方

  现在成了我的梦想

  风景依旧很美

  天依旧很蓝

  只不过这个梦已经醒来

  说不上悲哀

  谈不上伤感

  莫名的感觉攀上心头

  只不过这个秋来的有点早

《秋》诗歌3

  秋

  秋风,秋雨,秋意浓,

  步步紧逼凉意侵,

  太多的阴天,太多的秋雨,

  让今年的这个秋天,

  来的好快,来得好猛,

  气候的交错,是人们措手不及,

  胡乱的搭配,就是为一丝暖意,

  凄凉的景象,慢慢地进入我的视线,

  可丰收的希望,却荡漾在无边的田野上。

  玉米叶的干黄与枯萎,

  在秋日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沉甸甸的玉米,正在包谷叶的包围中,

  淘气的探出头,咧着嘴笑着,

  好像正在对辛劳的人们嚷着:

  快把我们收回家,我要把那香甜的味道,

  飘满整个村庄。

  再看在秋天里,人们播种下的油菜,

  它们在秋雨的肆虐下,

  却执着的冲破土层,羞涩的探出它的小脑袋,

  在这萧杀的秋日里,

  慢慢的显露着它的那一身绿,

  它的绿,会经秋霜,战严冬,

  会在春天里,把它特有的那一片黄,

  在春天的百花园里,

  陶醉好多人,让百花逊色许多;

  还有那铁路护坡上的南瓜,

  远远望去,

  茂盛的南瓜蔓,杂乱无章的四处蔓延,

  那叶子,黄中带绿,有一种秋意的味道,

  可你走*,轻轻的拨开那浓密的叶子,

  你会惊奇的发现,

  那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南瓜,睡意正酣,

  它们有的像磨盘,有的像葫芦,

  有的像牛腿,

  有的更像一个个红红的圆灯笼,

  如果你馋涎欲滴,轻轻地摘一个,

  拿回家去,炒着吃上一口,

  你会甜在心里,醉在梦里,

  你会忍不住,

  天天的去那南瓜坡上,流连忘返。

  还有那满地蔓,不见果实的红薯地,

  其实你细细的看,

  那低矮的土垄上,微微裂开的缝隙里,

  就有它们的容颜,

  如果你不小心,

  轻轻地碰掉了那些松软的土块,

  你会看到它们那红红的脸,

  忍不住偷偷的拽出一个,

  急急的在衣襟上擦一下泥土,

  急急的送进口里,

  那种脆,那种甜,那种清香,

  可比那山珍海味,水陆宴*毫不逊色。

  还有那半截露出地面的萝卜,

  半截绿,半截白,

  总在无意间,挑逗着我们的食欲,

  万一你忍不住,走上前去,

  拔上一颗,生吞下肚,

  那种独有的味道,那叫一个爽,

  但是吃过之后,你会有一种独有的臭味,

  还会满嘴含臭,打嗝,放几个响屁,

  可是当时入口的那个滋味,

  会抵偿给你带来的那些尴尬与不便的。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秋,更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秋,有它那自然的本色——黄,

  更有人们赐予它的那一块块——绿,

  秋,不仅有萧杀,凄凉,

  更有那一片片,一块块播下的希望,

  因为收获,才会耕耘,

  因为耕耘,才会有希望,

  秋,给我们的,

  其实就是那无限的希望。

《秋》诗歌4

  夏秋

  雨后的天空,

  洁净而明亮。

  雨后的空气,

  新鲜而舒畅。

  雨后的早晨,

  清新而舒爽。

  夏渐渐退去,

  但夏染的色,

  却毫无懈怠。

  仍翠翠地,

  绿着,

  绿着。

  缓缓而来的秋,

  并不争宠。

  只是悄悄地,

  在点点滴滴中插入。

  让翠绿的叶,

  渐渐生黄。

  夏秋的和谐,

  是一种自然,

  更是一种态度。

  翠绿里一叶的黄,

  那是一种点缀,

  让景有了不一样的美。

  尽管黄来,

  但树的顶端,

  还见嫩芽,

  那是新生命的抗争。

  秋色里,

  仍是包容。

  金灿灿的黄槐,

  既的夏的宠儿,

  也是秋的主人。

  它用金子般的色调,

  调和着自然界里的景,

  柔情地笑对天下人。

  夏秋混搭,

  风光无限,

  那是大自然的馈赠。

  人在其中掺和着,

  既是一种享受,

  也是一道风景。

《秋》诗歌5

  天净沙①·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④影下⑤。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作者简介】: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戏曲史上,宋、金两代已有了纯粹演故事的戏曲,但没有剧本流传下来,我们无从说清楚这些戏曲的情况。元代的杂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方面,都发展到相当娴熟的地步,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保留下来的剧作中,可知其情节曲折,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剧中人物,无论是因享乐而坏江山的唐明皇,冰肌玉骨、一身娇娆之气的杨贵妃,还是爽朗果敢的闺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个性,栩栩如生。以至于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唐明皇,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

  与关汉卿相比,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从社会下层提炼素材,写出象关汉卿那感天动地的《窦娥冤》。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赏析:本文选自《天籁集》,作者白朴(1126~1306以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一起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本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本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本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刘禹锡曾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啊!

  本曲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十二个意向自然地黏合到一起,仿佛信手拈来。开首的两个分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渲染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悲凉的心境。“一点飞鸿影下”这一幕极富动感,打破了先前画面的沉寂。而后两个分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则以多种颜色+名词的组合渲染了一种明朗清丽、色彩绚丽的画面,以写秋天极其美好的事物与先前的宁静、寂寥形成对比,更突出了主旨。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绘的。作者撷取了六种自然景物:村、日、霞、烟、树、鸦,再用孤、落、残、轻、老、寒等六个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加以点染。六个意象并置在一起,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萧瑟的气氛,令人感到浓浓的秋意,照应了题目“秋”。“落日残霞”不仅点明了是傍晚时分,更传递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无奈惆怅之感。孤零零的小村庄,树木枯老,乌鸦出没,一点生气都没有,又缭绕着飘渺迷蒙的“轻烟”,这样的画面使人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凄凉、扑朔迷离的情思。在这里,作者正是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的萧瑟、冷清,看那“一点飞鸿影下”的景象,“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幅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前一幅画面在环境气氛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同样是秋天之景,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较这两幅画面是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的,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答案就不难明白了。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

  本曲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秋》诗歌6篇(扩展3)

——《秋》的现代诗歌3篇

  梳落残阳,霜花

  和一地发黄的落叶

  泪流再长,挽不住远行的身影

  胸怀再热,抵不住秋凉阵阵

  在坡马

  秋风起了,一片苍茫

  我是另一片苍茫

  一壶清酒酩酊了黄昏

  将老歌唱了一遍再唱一遍

  唱到喉咙里吐出五脏六腑

  一群乌云,抢走了我的魂魄

  雪下在半山腰,寒到我心里头

  饭碗菜盘子

  它们住在我家的厨房里

  都是爱人童话世界里的小矮人

  结婚以后,它们照料着我家朴素地生活

  如今,我在它们荒芜的心间

  用爱人留在我舌尖上,最美最美地滋味

  一次一次感恩它们

  不为思念

  秋深的日子

  多加衣服也不暖和

  一个人躲在伊力白酒里

  小二晕,大二晕,不醒人事

  半夜起风了,蜷缩成一团

  嘴里喃喃自语:

  好冷呀,老婆给我盖件衣服

  一枚枯叶

  它是那样的老去

  和黄去

  被风吹在门边簌簌作响

  谁也不肯收留它

  没人知道它内心深处

  有多么绿色地一个春天

  和美好地邂逅

  没人懂得它的是一枚真叶

  孤魂

  从烟云里活过来

  抖落一身鬼气

  我想我是一个人的影子

  有一颗空心需要填满

  九月里,食不到美味的人间烟火

  只有满腹饥饿的日子

  在渐渐临*的风雪里

  冻成无法逾越的天山

  亮秋

  明媚之秋,有风自清旷的陌上掠

  一时菊花浅笑,木槿绯红,一副色彩嫣然的秋光图景

  满山秋色撩人。红枫似火,层林尽染

  满城桂子飘香。香香甜甜,圆圆满满

  缓缓的走在洁净的阳光下,内心柔软


《秋》诗歌6篇(扩展4)

——《山居秋暝》教案6篇

  一、导入新课:

  我们*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盛唐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高昂雄浑、恢宏阔大的盛唐之音成为了诗歌的主流。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而以孟浩然和王维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二、品读鉴赏

  1、题解:山居秋天的傍晚

  2、在山居秋天傍晚诗人感受到了怎样的景象?

  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空寂,清新,幽雅的环境。

  颔联颈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静),清泉石上流(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视觉、听觉结合:竹喧归浣女(听觉),莲动下渔舟(视觉)。

  总结:不仅是诗中有画,而且是有声的画面,体现出一种自然美、生活美。

  3、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热爱田园生活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喜爱和满足心情。

  一、几个问题

  1、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浣女”“渔舟”的活动是为了反衬山的幽静空旷;山中树林茂盛掩盖了人们的活动;这是诗人的感受,这里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供参考)

  2、关于“王孙”可以直一般贵族子弟也可以指诗人隐居之人。

  补充: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淡宁和的无尽遐思。苏轼赞他“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王维思想:王维,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二十岁中进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2、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3、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歌,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几幅优美的画面?请大家在课本上划出具体的意象,并用“——图”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一、导语设计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二、*体诗简介

  参书p56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种,他们的区分源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诗体名。*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体,*仄和押韵都有一定。我们学*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

  三、诵读提示

  1、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2、末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五、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天的傍晚。

  六、明晰诗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译: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译: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译: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七、总体赏析提示

  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八、讨论分析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明确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2、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的艺术画面?明确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1)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2)以“喧”来反衬“静”。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

  3、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八、概括四联的内容(板书呈现)

  目的

  了解诗中的意象,便于记忆。

  首联:时间、地点、天气

  颔联:静景。明月、松、清泉、石

  颈联:动景。浣女归家,渔舟顺流而下

  尾联:诗人的愿望

  九、如何理解这篇诗作的意蕴?

  明确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秋,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王维《山居秋暝》却挣脱了悲秋的传统审美视野,营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清腴”(沈德潜《说诗啐语》,意谓风清质腴)雅洁、自由轻灵的慕秋意境,颇具创造性,这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把握的第一要略。如同我们在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样要留意,写荷、状月之文枚不胜数,而将二者对举为一个意象的乃朱先生首创,明晰了这一点,欣赏时才能探其门径、得其精髓。

  十、作业


《秋》诗歌6篇(扩展5)

——故乡的秋作文6篇

  故乡的秋季是金黄色的。

  故乡的秋季是沉甸甸的。

  故乡的秋季是被人沉醉的。

  没城市秋季包裹着的浓烈市井气息,故乡的秋季散发着甜而不腻的美好味道。

  袅袅兮秋风,那风儿是萧瑟的,又是迷人的。金黄色在风中摇曳着,翻滚着,像浪花。枯叶从古铜色的树枝上轻飘飘地下落,纷飞着,翩跹着。

  轻拾起一片,像是柠檬草茶的香味,酸酸的,甜甜的,好生香甜。故乡的秋季让大家尽情吮吸着那些奇妙的味道,让大家忘掉了所有,只余了对秋季所有些。向往。

  秋季亲手把故乡的枫叶一片片地染成红色,美而不妖娆,安静中透着一股久违的火热。

  故乡的秋季不是被人惆怅的,不是悲伤的,不是萧条的。这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季节。

  冗长。繁芜。须臾。倏然。这部分极端的词语都不是是故乡的秋季的。故乡的秋季缠绵惹人醉,它浸透着大家的心儿,让大家彻底的回归了自然,返璞归真。

  这个季节是烂漫的,它治愈大家,它倾听大家。没泛滥滔天的白光,没温顺的紫旭。故乡的秋季是独特的。

  故乡秋季的夜晚来得不快不慢,接*地*线的地方泛着微微的红光。

  头顶上是迷人的夜空。

  矢车菊蓝。江户紫。菖蒲色。宝石蓝。

  各种梦幻般的色彩被笼罩在巨大的调色盘中,在皓月下自然地倾泻下来,映衬着星儿白寥寥跳动的迷人光辉和夜空下泛着红晕的脸颊。

  时维9月,序属三秋。9月故乡的秋季愈加被人向往了,愈发凉爽,愈发有了深秋迷幻的轮廓和神秘的色彩。

  竹林中的银色蛛丝在秋风中瑟瑟地抖动着,那是儿时故乡的秋季。草草的几笔,勾勒出那时我在故乡的秋季中嬉戏的剪影。

  很多年后,故乡的秋季会变吗。

  很多年后,故乡的秋季还会让我这样欣羡吗。

  很多年后,故乡的秋季会是什么样的。

  让这所有就如此藏在我的心中,伴随光阴,一点一点积淀。在心室壁上刻下美好而又斑斓的花纹,就如此吧。

  故乡秋季,无尽沉念。

  眨眼间,故乡的.上空,风灵使者悄然而至,衣袖一挥,落叶飘飞。秋,又一次降临了。

  故乡的气候四季如春,每日清晨起来,只觉风中凉意更胜一些,其余的景物似乎没什么变化,这样匆忙地过了一个月。一日清晨,颓然走在街上,清风袭来,凄凉透骨,不禁一阵寒颤,冲散了朦胧的睡意,脚下突觉什么东西掠过,俯身一看,却是几片枯黄的,孤零零的落叶,随着凉风,在这条悠长的街上无尽地飘走,我微微一笑,起身环顾四周,路灯下的城市,似乎披着一件薄薄的轻纱,轻轻抚摸,触手湿润清凉。我不禁一阵欣喜—秋,终于露出你的身形了。

  秋,似乎和我颇为有缘,自小我便喜欢秋天,看着落叶在空中徐徐飘落,另有一番滋味。。传闻,上古四圣兽中的白虎象征秋天。正巧我历来以白虎公子自称。这秋天,和我更加亲*了。不过故乡的秋天比起其它地方来,倒是古怪。只要出太阳,白天就和夏季一样炎热,人们大多身着夏装,花儿凋谢的很慢,若不仔细观察,很难把秋天从角落里揪出来。就这样,故乡的秋天像个调皮的孩子,一直在和人们捉迷藏。

  光阴似剑,转眼间已是深秋了,抚扇漫步,身边的草地已经泛黄,小草无精打采地垂在地上。以往粗壮的树木,现在也失去了生机,干枯的树枝上悬挂着稀疏的叶子,仿佛一位暮年老人,在这如血的残阳下,静静守望。不远处的那湖秋水,寂静无声。往日那群活泼的鱼儿,如今没了踪影,或许是因为不愿看到这惨败的时间而躲到了水底。

  沉默着,独立于秋水旁,看着这一切愣愣出神。不知不觉,霞光已被皎洁的月光替代,回望天际,明月化作修罗界幽明圣母,将清光一泻而下,顿时覆盖人间,清光中透出阵阵寒意,在晚风的助长下,寒意更胜,吞噬着整个人间。我不禁全身发凉,望着这寒冷而又霸气的秋月苦笑不得。轻闭双眼,将自身融于秋意中,对秋疑问,为何你的变化会如此巨大,冷热无常呢?也不知其它地方的秋天和故乡比起来又是如何?

  可能这就是故乡的秋天,一个变化无常而又奇特的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些“风光”了一夏的绿色都黯然失色。故乡的秋天正是这样。

  走在故乡的小路,寒冷的风迎面向我跑来,我不禁缩了缩头,继续在这条街道上寻找着那一抹熟悉的绿。可它似乎有意躲着我,它是逃跑了吗?它是走丢了吗?哦!它一定是被春姑娘藏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恰好是这凄冷而又刺骨的风,难道故乡的秋风真的这般凄冷吗?

  下雨了。漫步在街头,忽然觉得头发湿了大半,夹杂着风的侵袭,让人心生悲伤。风很安静,像一位端庄的妇人;像一个没有朋友的孩童。它轻轻下着,下着。雨点落在地面的声音很小,它似乎在向大地倾诉他的孤独。它缓慢而沉默,静静的来了,又静静的离开了。可,我记忆中的故乡不是这样的啊,我记忆中的雨也不曾这样孤独……

  俗话说的好:风雨过后总会出现彩虹。但秋雨过后,我徘徊在这条街上,却发现原本美丽的枫叶正在慢慢地下坠,我想伸出手去挽留它,可当它从我手边擦落时,我才明白,它有属于自己的归宿。尽管这不是我想要的。啊!似火的枫叶,你可不可以不要凋零,让我再欣赏一下你的高贵。

  故乡的秋天啊,你来得太匆忙,停留的时间又太短。你带走了我原本很喜爱的'绿色,只希望它能陪伴你,使你不再忧伤。

  古今的文人爱吟秋,而尤其钟爱北国的'秋,幸运的是我每年也能同他们一同感受。

  也许是因为我出生在秋季,所以我爱把秋作为四季之首,*静,冷峻,生机,狂热,接着又返璞归真似的来到了*静,好似一个完整的生命禅理。

  故乡的秋是最怕羞的,她先不知不觉地爬上树梢,乘着逐渐升高的白云,慢慢地遮住太阳,像我这样迟钝的人只有等到她冰凉的手摸我时才恍然大悟呢。

  秋日的空气好似酒酿一般,让人比在任何季节都感到迷醉,让人清醒也清醒不了。倘若能下一场绵绵的红雨,那是最好的了,吸墨的枫树被浇得别样红鲜,半吸墨的银杏树泛着微黄,可对于不吸墨的长绿树可就无可奈何了,也好,天地间多了一种颜色,是春夏特意留下的。

  秋雨后,若能赶上响晴的天,那就是极好的了,我特地瞅了这样一天,半下午,响晴,湖面,微风。湖中小岛上的一群野鸭再也不怕烈日的烤灼,都出来泛秋光了。有的只露一只小圆头,后面拖着荡开的水纹,按这样看,还真能抽象成孔雀。说实话,若不是它们响亮的叫声,鲜明的红嘴,谁还能想到那座小岛上还别有洞天呢。

  要说秋意最浓的还要属少人涉足的乡村。中午,太阳正好晒在院的中央,人们慌忙把收妥的稻谷铺开晾干,地面虽是黄的,但房上房下全是一色的绿。在有的老草屋上,攀着一种很像爬山虎的植物,叶子像梧桐叶,全是浓浓的绿,绿色掩映间偶尔开着淡黄色的小花,煞是可爱。采下不足,不摘心又些急,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还真是个另类。墙边,柿子树的果子也着眼可见,红艳红艳的。这青菜还是最嫩的时候,但这种鲜货可不禁食,一大袋只能炒一小盘。鲜红的辣椒挂在低矮的枝,肥胖的萝卜已破开了土壤,这不仅是农家丰收的季节,也是我这吃货的丰收季节,同乐嘛。美哉,快哉。

  秋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能引起人的玉静思考。所以写秋的诗文总是富有深情,这也是秋寄予人思想上的果实,北国的秋自古以来被人赞颂,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成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传承千年,所以我要大声赞美秋。

  假使我能挽留住秋天,那么我的生命,将是宁静,充盈。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下了火车,脚下踏着再也熟悉不过的土地。那就是我的故乡黑龙江。

  大姨和二姨的热烈迎接,让我有了回家的气氛,随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看着两边的稻田金灿灿的,再看看街道两旁的树木,现在已是深秋,树上的叶子,是刺眼的红色。而这番景象,只有在家乡这朴实的土地上才能见到。早上刚出家门,一股新鲜而又有些寒意的气流向我扑来,走出院子。草坪上波光粼粼,上面的露珠从草中间的部分,慢慢地滑下来,一直到草尖。露珠像小姑娘一样轻盈地飞落下来。

  上午我慢慢散步到了园林,虽然已是深秋,里面生机勃勃的力量吸引着我。我在枫叶林中穿梭,每一片枫叶被阳光照射的分外美丽。靠在一棵树上蹲下身,捡起手边一片刚刚落下的.叶子,看着那细密的纹理,是数不清的条痕,让我感觉到时间流逝的那么快。就像诗人所说的: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下午太阳快落下了,而那夕阳却分外的耀眼,在夕阳辉煌的照射下,秋叶更是有说不尽的魅力,这令我想到了秋天的伤感。悲秋,伤秋的诗句伴随着文人墨客们的落寞,睹物思人的惆怅愁绪,在秋天里更容易触动。也有人说秋天是沉静的,沉静的让你无声无息;沉静的让你收敛*时的无所顾忌的喧哗;沉静的让你感到压抑;沉静的让你觉得世界的落寞。

  我的故乡变了,变得美丽、忧长。而在那园林中,像以前无所事事的人都不见了,向人间蒸发了一样。而老人们孩子们,占领了这里,人们开心的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岁月。

  我的故乡我还会回来,等我再回来时,有会有更新的面貌,展现在我的眼前。秋,你的气度和光泽令人难以忘怀和留恋,秋天我爱你!

  “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道残霞,一汪秋水。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故乡秋景图。

  故乡的美,美在一个“动”字。瞧,那一望无际的稻田吧,是被秋风染成金的了,风轻悄悄地拂过,只听见蝈蝈伴着稻儿“沙沙”低吟着。金灿灿的稻浪一层掀起一层,阳光倘祥在它身上,也就这样荡漾着,闪烁着。当太阳西下时,总会有这样一些农民,掀起裤腿弯着腰劳作着。是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还会看见几个蹦蹦跳跳的孩子,帮着父母摘桔子,胡柚。

  故乡的秋,美在一个“香”字。清晨,打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是瓜果,丹桂清新的香味,在我们这儿,桔子可是秋天的一个代表了,当天上的月儿渐渐圆了,过了八月十五,便可以看见一个个穿着青黄色衣服的小球儿从枝叶间探出头来。曾多次看到有人在文章中写道:“枝叶间的桔儿穿着件金黄的大衣可爱极了!”我很诧异。故乡的桔子高挂在枝头上时还是绿油油的呢!与枝叶躲猫猫,捉迷藏。好像还调皮地说:“找不找我吧!找不找我吧!”

  故乡的秋,还美在一个“静”字。当天空中渐渐露出月牙的骨架,当余辉透过窗棂洒在墙上时,整个村庄便被一层寂静笼罩着。这时,家家户户的烟囱里便冒出了袅袅炊烟,偶尔一低头,还可以听见蝈蝈低低地鸣叫几声,像是为谁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在对谁诉说一个遥远的故事;偶尔一侧目,望见的是绵延不断的山峰,但此时我无法说出层林尽染,红叶似火的好词,因为故乡的山,即使在秋天,绿油油的。

  故乡的秋,诚然美极了。美在金灿灿的稻田,美在硕果累累的气息,美在难得的一抹绿。


《秋》诗歌6篇(扩展6)

——秋_ (菁选6篇)

  秋天正在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带着秋风,带着秋雨,带着秋实,带着秋色。

  秋天的风轻轻地走来,风儿是那么的清爽,迎面吹过,很是舒服,吹来了阵阵凉爽,吹走了闷热潮湿,把天空吹得蔚蓝蔚蓝地,朵朵白云展开了美丽的笑颜,随着轻风追逐嬉戏。秋风伴着鸟儿的叽喳声,小虫子的叫声。树上的叶子随着秋风飘落,飘到了这里,落在了地上,给城市的街道铺上厚厚的地毯。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绵绵秋意长。秋雨细细的,柔柔的,轻轻的,淅淅沥沥,优雅地飘落,几场秋雨后,被洗去污浊的空气充满芳香,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欢秋天,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金灿灿的,麦田里,金色的麦子,跳着欢快的舞蹈。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笑开了的石榴、酸酸的山楂挂满了枝头,还有那犹如紫水晶的葡萄,晶莹透亮,滴着一颗颗亮晶晶如珍珠般的露珠,垂在葡萄架上。人们三三两两欢快地采摘,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各户人家凑在一起,各持己见振振有词地讨论着谁家今年丰收的粮食最多,谁家的庄稼一年比一年强,又是谁家刚刚播种下麦子,已经出了芽儿……

  秋天里最美丽的花——菊花。红得如火,黄得像金,白得似雪……它们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争奇斗艳,也有的像婴儿似的争开笑脸,真美呀!

  秋天像轻风之神,为人们吹走了闷热潮湿;秋天像细雨之神,为空气洗了个澡;秋天像丰收之神,为人们送来了累累的硕果;秋天像色彩之神,为花儿穿上了新衣。

  “呼——呼——”秋姑娘姗姗而来,举着一根五彩斑斓的魔法棒,东瞧瞧,西看看。哇!整个世界都被夏哥哥涂成了绿油油的一片,秋姑娘羡慕极了,也想大显一下身手。

  秋姑娘飞到了果园,与果树门牵着手做游戏,他们唱呀跳呀,秋姑娘甜甜地笑着,露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真是美丽动人!秋姑娘觉得应该给伙伴们带来点礼物,便紧握魔法棒,向着园子一挥,一转眼,果树便穿上了鲜艳的大衣,一道红,一道黄,“果宝宝”也耐不住性子了,蹦着跳着要礼物,秋姑娘只好拿起魔法棒向“果宝宝”一点,一个个便披上了五颜六色的彩带,纷纷从树上跳了下来,与草地拥抱,与蝴蝶戏舞,好不热闹。树叶儿也不想落队,高兴地卖弄着新的旗袍,美丽的鸟儿也围着果园飞来飞去,异口同声地赞叹这一幅多姿的果园图。秋姑娘看着自己的涂鸦,满意地笑了。

  秋姑娘飞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一列列挺拔的行道树,坚强地屹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他们为秋姑娘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秋姑娘感动极了,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她挥了挥魔法棒,树儿便化上了金灿灿的妆,好像仙女在街道上狂欢。秋姑娘想再添点儿情趣,便哗啦啦地下起雨来,淅淅沥沥的小雨滴顽皮地跳到秋叶上滑滑梯,滴答滴答,落在地上,演奏着秋天的旋律……

  秋姑娘飞到山顶,俯视山下的景色,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于是,她又拿起魔法棒,往山上一指,山坡上霜林尽染,一片片叶子红透了半边天,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沉醉。

  多么美丽的秋姑娘,多么神奇的魔法棒!

  期待着,期待着,秋风吹过,秋天的脚步*了。

  一切都广阔了一样,天高了,地广了。

  叶子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打了卷儿,挂在树上。院子里,公园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靠着,依着,转两个圈,跑几趟步。风轻悄悄拂去,叶落了。

  桃儿,杏儿,梨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成熟了。粉色的桃娇艳欲滴,金色的杏儿梨儿,在那争奇斗艳。远远望去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一阵风吹过,风里都带了浓浓的果香味;往里走,书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个个沉甸甸的,把树枝都压弯了。

  一阵风吹来,吹在脸上,觉得硬了。没错,这风里带了和农民伯伯一样的`骨气;秋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在田里辛勤地工作着。田里,金黄色的小麦随风沙沙地作响,农民伯伯在田里挥洒着汗水,让我不禁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欢笑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秋是收获的季节”初秋刚起头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秋天是甜的,品尝着桃儿,杏儿,梨儿的甘甜。

  秋天是酸的,像农民伯伯在田间的辛酸。

  秋天是五味杂陈的,像秋天那多姿多彩而又烂漫的色彩。

  “自古逢秋悲寂辽”,秋天为什么象征着孤单、寂寞,是那不断飘零的落叶,还是那凄冷的秋风?秋不是悲凉的。

  *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的秋天是“看万山红启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的秋天是生气勃勃的,是呀,别忘了,秋天里那火红的枫叶怎会与“悲”联系到一块儿呢?*在生机盎然的.秋景下抒发他那壮志情怀,不是一般人见解。

  那落叶从树枝悠悠飘零着,不尽然是悲事,龚自珍也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为大地提供养分,为它的下一代重生作出贡献,岂不是一件美事。

  秋风又怎会凄冷呢?凉爽的秋风传送着丰收的喜悦,似乎已经看到农民伯伯黝黑的脸庞上那朴实的笑脸,泥土的芬芳夹杂稻香和在秋风中,又未尝不是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儿呢?

  对于我来说,四季的周而复始,让我感觉不到季节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在这个秋季,我踏进了高中,开始了人生一段新的旅程。姐姐带着她的大学梦坐上了火车驶往了她向往的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虽然相距甚远,但在电话中能感受到对方的愉快生活,也是幸福的。

  爸爸妈妈正努力地赚钱,为了提供我们好条件,他们即使再累也很充实,一家人正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值勤,丝毫不懈怠,处在秋季的一家人幸福着。

  在我眼中,秋季不是悲伤,更多的是新的开始与幸福,所以叫“乐逢秋”,可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理解吧!“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些只是秋景一角,秋天不是单调的悲凉。

  我喜欢观察春天的满目繁花,喜欢听赏夏天的阵阵蝉声,喜欢感受冬天的雪水冰凌,但我最喜欢秋天的瓜果飘香。

  秋天葡萄成熟了,既有珍珠般的外表,又有玫瑰般的香气,还有那美好的味道和软糯的口感。姥爷家有很大一棵葡萄树,离大门十里之外便能闻到淡淡的芬芳。姥爷家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葡萄味”来形容,如“葡萄味”墙壁,“葡萄味”大地和“葡萄味”房屋……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葡萄世家”。

  秋天,柿子成熟了。既有黄珍珠的外表,又有家乡的味道,还有那菊花般的香气。舅爷院里有几棵柿子树,家里有一股菊花加桂花的味道,虽然不是很浓郁,但也很突显。每年柿子成熟之际,舅爷会将它们做成柿饼,那柿饼十分软糯,非常好吃。

  秋天雪梨成熟了,既有宝石般的外表,又有薄荷加菊花的外表,还有那清脆的口感。赵家老爷爷几年前在闲适时,种下几棵梨树,如今每到收获的季节,个个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宝石挂在枝上。还有梨汤,香味一点儿也不减,还能止咳润肺。

  秋天的香味,五花八门。但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只有三种:葡萄、柿子、雪梨,它们的味道深深烙在我的心里。

  这些味道吸收了秋天的精华,当然就蕴涵着浓浓的秋香!

  秋风萧瑟,树叶枯黄,果实渐渐成熟,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学期。秋姑娘正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人间。

  秋风“嗖~嗖~”地从我脸上刮过。天上飘来几片大大小小的树叶,金黄金黄的,在秋风中旋转,跳跃,……像一双双灵动的眼睛,一颗颗明亮的星星,还眨呀眨的。树叶像谢幕了的演员,从天空,不,从属于它们的舞台下去了。这早已不是*凡的落叶,而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它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遐想。

  一片,两片,三片……过了许久,屋顶上,大地上,河流上,都被树叶覆盖了。秋风冷嗖嗖的,但树叶们用尽了最后一丝生机,做了一件金黄的衣服,给万物铺上了。可是,又有谁会记得它的付出?我不禁为树叶感到惋惜。田野里,大树上,都丰收了。橘子,苹果,梨子……都赶趟儿似的,从树上钻了出来。沉沉的果实,将直直的树枝压弯了。橘子像黄灯笼,苹果像红灯笼,挂在树上,喜洋洋的。

  红红的高粱,黄黄的水稻。都像迎接秋姑娘的绅士,弯下了腰,欢迎秋姑娘的到来。农民伯伯的嘴角洋溢着浓浓的笑意。秋姑娘是心中的天使。因为有她,农民伯伯的汗水才没有白流;因为有她,农民伯伯的生活才得以持续。

  树叶的表演,植物的果实,农民伯伯的笑容,合起来成为了美丽的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诗歌6篇(扩展7)

——秋的诗歌朗诵实用10份

  母亲是我的仙师

  她最早告诉了我

  我的家来自遥远的天际

  母亲是我的大地

  她养育了我

  我的根连着世代的'黄土魂

  母亲是我的天堂

  她锤炼了我

  我的路走在她心怀的梦想

  母亲

  其实是一位普通的庄稼人

  她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字

  她把最朴素的道理

  装进了我的皮囊

  做一位头顶神灵的黄土人

  坐在九月的河岸

  伸出素手

  以秋水为琴

  枫叶是音符

  舞一曲秋韵

  秋雨潇潇

  迷乱的寒意

  流满荷塘

  落红哭殇

  凝固为深秋的泥

  顽固的坚守曾经的河道

  秋风掀起微澜

  带来的`寒意渐浓

  早春的芽断了

  盛夏的花谢了

  秋塘里的水苍碧苍碧

  拼命的做一朵莲

  一霎的灿烂

  忍受一世的污浊风雨

  最终还是花落香消

  随一池绿水枯殁

  坐在九月的河岸

  脚踏进秋水

  寒意沁骨

  心声遗落涓涓溪流

  满载一路的芬芳

  秋季里踏寻

  春夏遗落的风景

  海市蜃楼是春宵的晨梦

  花前月下是夏日的小夜曲

  秋水里静蕴一朵莲

  在洗菜淘米的水里

  超拔孕育莲的心思

  芳菲独酿

  馥郁自享

  任凭世人褒贬

  秋声苍凉

  阑珊中秋裳默默

  甘苦独自深藏

  秋琴凝固成夜晚

  一轮明月

  愿作青屋外的一树,

  只生绿叶,莫有百花。

  于是以一叶之灵,窥尽全秋。

  匆匆匆,

  我们只见萧瑟,谁家的扫帚,掀着叶的浪潮?

  于是隐没形体,飘摇难依。

  房是青而出于墨色,

  径是一幕浅棕出于篱色,

  树是一靥葱黄......

  飘零零,

  我知道,在这世上,有一方含笑的熹光。

  天之高而宽广,地之厚以磅礴。

  在我的心里呀,

  天是沉着的飞,地是静谧的憩。

  我以万树之叶,三径熹微,做我的,人间天上。

  一年,一岁,我等万树周始轮回。

  一次,一回,叶落扎根在院中土壤。

  不去扫,

  只因一步、一迹踏下的'婆娑,是生命的魂,往来的烙印。

  分辨不得,活着,究竟俯仰又是漫溯。

  来了,总将带着一缕流光。

  我不回头,时光也是。

  我信我走过的路,憾过,无憾,我不悔,时光也懂得。

  等着终于在这小径彼岸,窥见花朵。

  极深,极念!

  回看,不清悉数的叶落,

  我终解得,原来人与自然真可无间融合。

  那院子,旁人寻不来,

  若不知何年啊,换了一个崭新的面庞,经过这青屋的院落,

  树、叶需知,那是今岁之缘,重下来世之果。

  一方天,是轻盈的叶落。

  一大地,是叶落的执着。

  一个陌生的影子,

  还是,这青墨房檐下,熟识的我。

  我想用深沉而紧迫的爱,

  埋怨春天

  用每一阵细风揉碾,

  撞压一棵无辜的迎春花

  用几把铁锹嫉妒

  用诗人女人们激昂的记载

  逼春天袒胸**

  我试图和所有人和世界站成一队

  可农耕的老夫不会埋怨春天

  爱显摆圆润腰身的女人不会埋怨春天

  蜂虫蚁兽不会埋怨春天

  种下春天的春天不会埋怨春天

  ——我孤立无援的想要揭穿春天

  这个住进春意的清晨

  一排迎春,三两枝杏花,几棵嫩草

  满院的'轻佻

  就连一片轻小的花瓣也能将我扑倒

  我再也无法埋怨春天

  即便诗歌早于诗人之前

  春天却比一切诗歌更早成篇

  你的微驼的身影

  你的有点苦涩的笑容

  从卧室

  从厨房

  从田间地头挂到了墙上

  每当以这样的方式见面

  心里就不禁升起丝丝的感伤

  我喜欢你生活中自然的模样

  大大咧咧

  哪怕有点唠叨

  有点弱不禁风也无妨

  还一直记着你的`牵挂

  ——

  让你爸少喝点酒

  别老拿酒当饭

  让老三学点好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