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诗词 >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

日期: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1

  晓梦

  宋代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注释

  疏钟:稀疏的钟声。

  蹑:踩,踏。一作“跻”。

  因缘:依仗,凭借。安期生:秦时仙人。

  邂逅:不期而遇。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女。无赖:没有道理,不凑趣,恶作剧。

  玉井花:传说中神奇的莲花。

  翩翩:风度潇洒。

  意妙:一作“貌妍”。

  嘲辞:嘲谑之辞。斗:竞争。诡辩:言语奇特机智。

  活火:火之焰。《因话录》卷二:“茶须缓火炙,活火煎。”分新茶:用新茶作分茶之戏。一作“烹新茶”。

  帝:天帝。一说皇帝,亦通。

  莫可涯:无涯,无穷尽。一作“何莫涯”。

  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咨嗟:叹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以考证。研究者有定它为南宋灭亡作者南渡以后所作的。也有人认为不能完全排除作者在南渡之前,离家日久之时,也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李清照的记梦诗仅此一首。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蔡义江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五言古体诗以不换韵为正格,此诗便是一韵到底的。但它在内容安排上,却有点像那种四句一换韵的诗:每四句各成一小段落。诗题即首句起头二字,这是风谣乐府传统中之通例,诗中亦常有。此诗写作者某天早晨睡起前梦幻中的一番游仙经历以及醒来后的感慨。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先叙入梦遇仙。拂晓前作者一度醒来,又随着钟声进入梦境,“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飘忽身轻,跻入云霞。从飘飘欲仙,到梦见仙人,就十分自然。在仙人中,作者举了人们熟知的安期生和萼绿华。可能同是女性的缘故,作者似乎对遇到萼绿华显得特别高兴。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据韩愈描写,玉井莲开花高达十丈,它的根藕当然也会大得像条船了;由藕说到枣,按比例扩大,天衣无缝地将李少君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话用上了。与仙人们在一起,其兴奋愉悦之情洋溢纸上。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这四句写人物志趣风貌,叙写诸仙座中以嘲谑取乐、分茶为戏情状。意妙、语佳、思捷、手巧,加之风度翩翩,真是无一不好。虽说只是梦中幻境,实际上却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所以,叙来也充满热情。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写自己对神仙生活的羡慕和感慨。这样的意识通常总是在梦回清醒之后才会产生的。这里作者正是以感想来代替叙述,略去如何从梦中惊醒过来的描写,使诗意更为紧凑,过渡了无痕迹,又简省了很多笔墨。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最后补明醒来以后,尚对梦境无限留恋。醒来后作者陷入了沉思。“喧哗”包含着现实生活中人们为名利得失纷争不已的意思,对此梦中所见,更觉得可“厌”。这是从对梦境和现实的相反感受写。明知是幻梦而犹念念不已,则是从理智和感情的矛盾状态写。这样来写内心的强烈感受,是深刻而真实的。

  此诗借美好的梦境来寄托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同时反衬出现实生活之可“厌”。构思命意上,也许受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一些影响。不过,李白诗在卒章显志时,能昂首扬眉,表现得傲骨嶙峋;而李清照这首诗,却只是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2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醉梦

  【名句】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出处】

  宋 李清照《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译注】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

  【说明】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钦两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踵遭际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词人在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词人为倾吐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写下了这篇《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赏析】

  这是一首春日思乡词作。上片写作者春日着轻装而睡的情景,情调明快。春天刚来到,严寒已经褪去,阳光虽然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作者换了夹衫,欣喜万分,一觉醒来,鬓上的梅花已经枯萎了。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故乡在哪里呢?意谓,故乡邈远,怎么也望不见。不言乡愁,愁绪已经显露。“忘了除非醉”,这乡愁实在是令人难以承受,如何才能忘记呢?只有醉倒在梦乡,才能不知思乡是何物。这句纯用口语,看似脱口而出,却蕴含了极其沉痛的愁绪。说明作者在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那美好的春色给人的愉悦是暂时的,一旦认识到现实,那愁情就瞬间将人击倒。“忘了除非醉”,作者之所以想忘记家乡,不仅是为了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归乡无望有关。因为归期无望,思念也了无意义,不如干脆忘掉,可是偏偏又忘不掉,她只有用酒来麻醉自己,以图暂时的超脱。结句写作者睡觉时点的香已经消散了,说明时间之长,但作者的酒意还未消失,可见醉得深沉,有多醉,就有多少愁。

  作者同时遭遇国破、家亡、丧夫之痛,又经历种种颠沛流离之苦,这种情形下的愁,就不仅仅是乡愁,更是亡国之恨,丧偶之痛,人生之悲。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3

  钓台/夜发严滩

  宋代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译文

  大船只是因为谋利才去,小舟也是为了沽名而来。

  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惭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注释

  ⑴钓台:相传为汉代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⑵巨舰:大船。

  ⑶扁舟:小船。

  ⑷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⑸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基严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曰‘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鉴赏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黄墨谷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

  前两句“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巨舰”指得是向往财富极力去获取财富的人。“扁舟”指通过结交认识权贵从而获取名利的人。这两句渲染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多和繁忙。无论是为利,或者是为名,皆是一些向往钱财和权力的唯利是图的人,与隐者严子陵不为名利的高尚品德相违背,从而表现出隐者严子陵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

  后两句“往来有婉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先生德”指严子陵不图名利,在钓台隐居的高尚品德。句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严子陵过钓台的典故,从而突出严子陵的淡泊不仕的情操。

  创作背景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4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李清照蝶恋花诗词赏析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李清照蝶恋花诗词创作背景

  此词写作背景有两说,一是以为作者在滞留青州时写给移守莱州的丈夫;一是以为作者在赴莱州途中的昌乐馆写给留居青州的姊妹们。龚克昌《谈〈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以为,当以后者说为胜。理由是:一、元代刘应李《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丙案卷凹收此词,题为《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但刘氏对作者失考,归入无名氏;其实,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乐府雅词》里,已标明此词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与作者同时,其说当较可信,正可补正刘氏将此词编入无名氏之误。而以为此词为清照思夫念旧之作均出后代,殊无实据。二、词中出现的“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句,与所标“晚止昌乐馆寄姊妹”题意正合,以词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处旅途中的口气,和寄宿孤馆中的心境。因此,断此词为作者寄姊妹之作,当较*是。

  *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认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间,李清照自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馆。作此词奇姊妹。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1年9月中旬。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赵明诚知莱州,李清照未与之同去,仍居青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莱州与丈夫团聚,行到昌乐,遇雨宿于旅馆中,一时难以见到久别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写了这首《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5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纸帐: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②吹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见《列仙传》。

  (1)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4、(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②伴我情怀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 ,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 。小风 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 ,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扩展1)

——李清照经典诗词

李清照经典诗词

李清照经典诗词1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经典诗词2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歹带〕人娇 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经典诗词3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菩萨蛮》 【内容】: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碧:青绿色。 背窗:身后的窗子。 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钗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 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角:古时军中乐器。有彩绘者,也称画角。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摩间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人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说北斗星和牵牛星。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李清照经典诗词4

  《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五绝绝句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经典诗词5

  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7.眼波才动被人猜。

  8.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9.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1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3.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14.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5.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6.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17.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8.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19.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0.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1.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22.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23.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24.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2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26.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2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28.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29.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30.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3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2.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33.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34.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35.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36.江南李氏(李璟、李煜)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37.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38.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39.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40.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李清照经典诗词6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经典诗词7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白浅*,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李清照经典诗词8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这五句词,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凄然、百无聊赖的心情。“香冷金猊”,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被翻红浪”,化用柳永《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雨密云稠,两情缱绻。欧阳修《蝶恋花·咏枕儿》词:“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解说此词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本句的隐义,大约是认为如此*于流俗的意思与易安的身份和词风未符。其实,它与《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等词一样,都表现了易安词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反反复复地写无心梳妆一件事,虽未语涉离别,却足见离愁别恨充溢心间。丈夫今朝即将离家远行,闺中人从此更有何心情梳洗打扮!温庭筠《菩萨蛮》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不过是写闺中闲情,而易安于此却是述闺中浓愁了。

  接下去“生怕离怀别苦”数句,说出愁的原因,点明题旨。丈夫临走前,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待向他诉说,可是一想到说出来会增添他的烦恼,会影响他的行程,所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多少事、欲说还休”一句,与孙夫人《风中柳》词“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欲说又不忍说,甘愿把痛苦埋藏在心底,由自己默默忍受,其对丈夫的挚爱深情,于此隐然可见。“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写*来自己因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日形消瘦,但却不直接说出,而是用“排他法”否定可能导致瘦的其他原因。这就避免了正面用笔的直露,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既不是因为“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而瘦,也不是因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而瘦,那么究竟因何而瘦,也就足可引人深思了。《草堂诗余》正集卷三谓:“瘦为甚的,尤妙。”恐怕也就妙在以反说正、以不答而答上。

  下片先是接写去者难离之苦,然后用一“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情形。

  换头一句采用叠字以加重语气,极写词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休”,犹罢了、算了的意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表明今朝去意已决,再难挽留。“阳关”,即《阳关三叠》,送别时所唱之曲。尽管伤离之曲唱了千遍万遍,但是去的终究要去,苦苦挽留也徒劳无益。于是很自然地由眼前的离别推想到别后的情形。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感情信息。就“武陵人”的辞面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二是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唐吾涣《惆怅》诗:“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和凝《天仙子》词:“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都是借刘晨、阮肇天台遇仙故事写男女相恋之情。易安此词以“武陵人”拟明诚,其实也就是用阮肇或刘晨来拟明诚,言外有“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玉楼春》)之怨意,正所谓“辞之中又有辞焉”。“秦楼”,即凤台,是秦穆公女儿弄玉与仙人萧史飞升前所住的地方。这里借指词人自己的居处,并与《凤凰台上忆吹箫》这一词调相扣合。《孤雁儿》中有“吹箫人去玉楼空”句,与“武陵人远”两句意思相*。不过《孤》词是说丈夫已经亡故,而此词是说丈夫离家远行。

  “惟有楼前流水”以下数句,设想离别后怅望楼前流水思念远人。“楼前流水”有多重含义。李贺《江楼曲》诗:“楼前流水江陵道。”王琦注云:“楼前流水,道通江陵。”因诗题作《江楼曲》,楼在江畔,人又是从江上而去,日望江水岂堪为怀。王琦的解释是对的。冯延巳《三台令》:“当日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流水。流水,流水,中有相思双泪。”当时两情相亲,携手凭栏,同观楼前流水。如今携手人远,楼前流水依旧;对水相思,双泪籁籁。意思也是明确的。贺铸《东吴乐》词:“枉将镜里年华,付与楼前流水。”虽然也是寄离情于楼前流水,但感叹的却是年华虚度,不能与情人团聚。似乎也没有歧义。张耒《风流子》词:“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遥想玉容音信不通,隐衷难以尽诉,故分付东逝的流水。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此看来,“楼前流水”可以表达多重含义。不过他人着眼于语言的明确性,易安却偏偏着眼于语言的模糊性;他人惟恐言而不尽,易安却惟恐言而有尽。对比之下,轩轾立见。“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似乎只有楼前流水能知道她在想什么,别人却无从得知。“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新愁”的含义也是模糊的。惟其模糊,所以读者可以作出各种设想,却又觉得不能尽如人意,这大概就是语言的多义性与模糊性的妙处之所在吧。“新愁”的“新”与上片中“新来瘦”的“新”意同,俱为*意。“新愁”指愁在*前,无法回避。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新”当训为*,指愁在眼前,举目可见,可为一证。(李汉超刘耀业)

李清照经典诗词9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夫人阁端午贴子》

  【内容】:

  三宫催解粽,妆罢未天明。便面天题字,歌头御赐名。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三宫: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三宫。解粽:京师人以端午日为解粽节。便面:扇子。天题字:天,指皇帝,天题字,即皇帝题字于扇。歌头:唐宋曲中篇名。指歌曲头一部分的第一段。御赐名:皇帝赐名。

  【赏析】: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李清照在临安(杭州)时。系端午节前送往后宫的应酬之作。

李清照经典诗词10

  1、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3、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6、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7、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8、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9、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10、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11、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12、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1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6、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19、眼波才动被人猜。

  20、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21、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

  22、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2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4、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25、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7、多少事,欲说还休。

  2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9、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0、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31、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32、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33、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3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6、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7、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3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0、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4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3、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4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5、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46、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47、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48、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9、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5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51、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52、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3、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54、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55、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56、笑语檀郎,今夜纱橱秋箪凉。

  5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8、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5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经典诗词11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翠)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渔家傲】(一题作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一题作酒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欲)回舟,误入藕花(芙蕖)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行)鸥鹭。

  【如梦令】(一题作春晚)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丽·咏白菊】(一题作兰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掺)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

  风柔日薄(暮)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霁)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一题作春景)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题作闺情。一题作离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慵自)梳头。任宝奁闲掩(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春晚(人远),云锁重楼(烟锁秦楼)。记取(惟有)楼前绿(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又添),一段新愁。

  【一剪梅】(一题作别愁。一题作离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方)下眉头,却(又)上心头。

  【蝶恋花】(一题作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揾征衣脂粉暖),四(三)叠阳关,唱(听)到(了)千千遍。人道山长山(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若)把(有)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一题作离情。一题作春怀)

  暖雨(日)晴(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柳润梅轻),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衣)金缕缝。山枕斜欹(欹斜),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鹧鸪天】

  寒(尽)日萧萧上锁(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龙)碾玉成尘。

  留晓(晚)梦,惊破一瓯春(云)。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怨王孙】(一题作赏荷)

  湖上风来波浩渺(云锁重楼帘幕晓),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应也,似应)恨、人归早。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客)建康(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灯花空结蕊 ,离别共伤情)。

  【醉花阴】(一题作九日。一题作重阳)

  薄雾浓云(雰,阴)愁永昼,瑞脑消(喷)金兽。佳(时)节又重阳,玉(宝)枕纱橱,半夜凉(秋,愁)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似)黄花瘦。

  【好事*】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李清照经典诗词12

  我好想,着一袭白衣,撑一只竹篙,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因为,我想在这茫茫的书海之中,在我独有的精神王国之中,能与你有一次邂逅,一次只有你我的邂逅。

  点绛唇

  也许,爱情的到来是那样的毫无征兆。不经意的一次回眸,却将你的心紧紧锁在了赵明诚的身上。"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小女儿那独有的娇羞,一"溜"而无余。可是,可是,那高大、英俊的赵明诚却将你深深吸引,"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欲见还羞,欲见还羞……

  羞!羞!羞!

  这,这还是那"沉醉不知归路"的你吗?"溪亭日暮"中,三三两两的好友,结伴而行,或说或唱,无拘无束,其乐无穷。兴致来时,何虑自己女儿之身,只管把酒言欢。欢歌笑语之中,何有半点那陈旧的封建礼教,存有的只有自己的率真与喜悦。在你的眼里,所有的教条,所有的束缚都化作了点点梨花,随风而落!

  易安,走*你,走*你,我才发现了你的率直,才发现了你的柔情。而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你那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吗?正是你那纯真的性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感染了我这个被现实生活层层包裹起来的只有冷漠和麻木的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吟咏声中,我又一次见到了你,见到了在高墙深院中的你,我想扬起手,与你相识,这时我突然听到了一声破碎的声音,将我深深惊醒。细细寻找,原来是我内心破冰的声响……

  醉花阴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甜蜜的,你的眼里只有他,他的眼里只有你。"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上街买的一朵花,爱不释手,可是却也是欲戴还休,只是因为"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羞!羞!羞!

  也许,也许,上天都开始嫉妒你的甜蜜了。所以一纸调令,将你和明诚生生分离开来。分离对你来说,也许过于了残忍。因为自从婚后,你们两人就相依相偎,没有分离过。夜深了,你们两人还在挑灯夜读,品读着那古书的深邃。闲暇之余,你们总是吟诗填词,常常因为一个词语的使用而争执不休。可就在这争执声中,你们彼此业已知道,你和明诚的两颗心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可是,可是,可是,还是分离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也没有人与自己秉烛夜读了,再也没有人与自己写诗填词了。风起了,帘子被高高吹起,从扬起的帘子之中,我又见到了你,见到了憔悴瘦弱的你。

  看着比黄花还要消瘦的你,我的心里真的生疼。也许这就是爱情,这就是没有被滚滚红尘所沾染的爱情吧!易安,是你,是你使我看到了,看到了那藏在乌云之后的亮光,那就是爱的亮光,它就在不远处向我招手。

  易安,我好想走*你,走*你,送去我的轻声安慰,可是我又停住了脚步,因为我知道,一个曾经不相信爱情的我,怎能去安慰一个在爱的海洋中爱得如此刻苦铭心的你呢?

  声声慢

  时间的脚步,你慢一些吧,慢一些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间的罗盘,转眼指向了晚年。晚年的清照,一个人孤苦无依靠。一个人在凄冷的晚风中,独自**。她不禁想起了赵明诚,想起了张汝舟。

  谁曾想到,当初那个甜言蜜语的男人,婚后会性情大变。猥琐的神情一览无余,满眼盯着的只是李清照的金石字画。稍有不满意,便对她大打出手。每当此时,你总是暗暗流泪。

  是的,当初再嫁,需要的是何等的勇气。俗话说"一女不嫁二夫".你没有因为那虚无的名分安放弃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勇敢地迈出了那艰难的一步,可是谁曾想到,谁曾想到结局会这样的……

  悲!悲!悲!

  可是,你没有屈服,没有屈服于命运。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勇敢地担起了所有的不幸,网罗证据,将为官不正的丈夫告上了衙门。因为你的心中有一颗不屈的种子,永远是不会萎靡枯死。

  冷眼、咒骂、指责,一个个像恶毒的利箭向你射来,每一箭都正中你脆弱而又善良的心。可是,你还是你,还是那个无畏的你。

  官司赢了,张汝舟被抓了,可是你却也因为"妇"告"夫"被投进了大牢。你没有哭,我甚至看到你的眼角分明在笑,你在为自己的不屈和勇敢而微笑。

  好样的,清照!

  起风了,晚上的风是凉的。可是再凉能凉过清照你的心吗?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轻轻吟咏,看着满眼泪痕的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清照,你用自身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是的,谁说文人就注定懦弱。当遇到人生路上的丁点障碍时,我就哭天抹泪,回首想想自己真是可笑,真是可悲!

  谢谢你,谢谢你清照,你让我情感不再麻木,你让我看到了不远处的希望,你让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着一袭白衣,撑一只竹篙,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我想着与你的一次邂逅,一次精神的邂逅。因为,我想牵起你的手一起在这茫茫的书海中遨游,从此你我都不再孤单……

李清照经典诗词13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作者简介: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李清照经典诗词14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李清照经典诗词15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纸帐: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②吹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见《列仙传》。

  (1)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4、(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②伴我情怀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 ,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 。小风 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 ,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扩展2)

——李清照诗词赏析菁选

李清照诗词赏析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她在创作上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如《一剪梅》表达对爱情的追求;《醉花阴》表现了她对闭锁的闺门生活的不满,显示了她的知识分子情怀。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优裕宁静,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期的她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充满理想和抱负、性格纯真而豪爽的人。作品中这个天真、爽朗的年轻女子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她自己的写照。

  可是,李清照生活在封建社会里,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被剥夺了参预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她所处的年代恰是理论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时代。因此,李清照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的活动世界的愿望不可能得到实现,也就迫使她把自己局限于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创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这两个方面,且总带有一些抑郁、伤感的成分。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这首词通过浪漫的幻想,表现了她豪迈的抱负和对于自由、美好的理想的追寻。虽然她的抱负只是企求艺术上的成就;她所追寻的也不过是缥缈的神仙境界;但她那要求摆脱狭小、寂寞的生活樊笼而渴求着更壮丽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愿望是强烈的。

  李清照前期所作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敏锐感触,描写春花秋月等对人的影响,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宲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渐逝的烦闷与苦恼。词的主题是“愁”,她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情感含蓄地吐露出来。“昨夜”两句,借酒消愁,但这里的“不消”并不仅仅指酒意未消,而是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可以想见,词人此时的心境是颇为抑郁的。“试问”两句,写惜春怜花的心情,包含了她无尽的缠绵。“却道海棠依旧”的“却”字用的极好,它把卷帘人的冷淡和词人感到回答出乎意料的神态一下子描绘出来了。“知否”两句是对侍女说的,是反问,也是作者的自我感叹。

  从她的词的形象中表现出的李清照,不仅是天真、活泼、豪爽可爱的,而且也是一个深于情,专于情,而又勇于表露爱情、强烈地要求爱情的女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这首词是李清照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家远行的丈夫赵明诚而作的,它集中抒发了夫妇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词中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描写离别之情不能排遣,由外表而及内心,这就把词人那种浓厚的情感作了进一步渲染。

  《一剪梅》是明显地表现着爱情的作品,她还有更曲折更含蓄的表现手法,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以黄花来比人的瘦,用瘦来说明长时的痛苦的相思,不说破情而情更深。这首词之所以被广泛传诵,是由于它的创造性和深刻性。

  李清照这样热烈地表露和歌唱爱情,她主观上当然不会意识到这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但在客观上却具有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和她同时代的王灼,就已经在他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诋毁她的作品说:“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这正是她的爱情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最好的反证。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表现了国破家亡所造成的种种人生苦难,将早年的闲情浅怨转变为重愁深哀,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相当大的普遍性,如《武陵春》,描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苦境地,反映了她一连串的不幸遭遇;《永遇乐》通过中州盛日与苟安现实的对比,表达深沉的哀挽之情。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梁与南宋对峙,词人远离家乡独自在金华避难,正逢元宵节,朋友们找她游玩,这引起了她国破家亡的愁思。她说:“如今憔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别人的欢乐正衬托出她自己的愁绪。在朝廷苟安一隅仍醉生梦死的年代,她这种由个人生活的今昔之感所引起的深愁,也就蕴含着国家兴衰的沉痛。这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所应有的沉痛,难怪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读到此词时要“为之涕下”。我们对李清照后期的大部分词,都应该作这样的看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从而塑造了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先说风住,再说尘香,而花已尽,这样的一句三折,可见细腻蕴藉。下阕则用“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使双溪寻春仍回到“愁”字上。

  寻寻觅觅,泠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早期作品的伤春悲愁,怨离恨别不同,它不是短暂的生离,而是已成永诀,并且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织,文浅情深沉痛无比。

  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为了它本身的狭隘利益,对敌人采取了妥协的卖国政策,使大多数人民遭受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大灾难,李清照就是这千千万万受难者中的一个。她在南渡后所作的词,由于被词的流派风格所束缚,很少像她在诗歌作品里那样表现出强烈而显著的爱国思想,而更多的是表现她个人的深愁惨痛;但她个人的深愁惨痛正是统治集团卖国政策的产物,因而带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有深刻性。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可以看出,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李清照词创作的主要因素,她的词作由靖康年为界线分成的两个阶段。她前期词作是在无忧无虑的童少年时期及美满和谐的婚姻生活所影响下创作的,内容大多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词人用明快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相思的刻骨铭心写得朴素深刻。作品风格多为“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清新俊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南渡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的痛苦,其词作多为诉说迭遭丧乱的凄惨心境,内容多为伤时念旧和对国破离乱的慨叹。词人用一个个充满凄苦的意境,将故国之思、家亡之恨融入个人的愁思愁绪之中,形成了“易安体”的特殊格调。

  观其一生的创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在于她能够在书写语言和口语的基础上锻炼出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富有创造性地塑造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感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音律声调明白流畅。

  李清照的描写本领,是能够把那些用惯了的和用旧了的浅而俗的文字,缀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这是李清照词主要特色,用浅*易懂的“寻常语”来表达清新、深刻的情思。如她的《凤凰台上忆吹萧》中“起来慵自梳头”,“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几乎都是口语,不用译读,人人都可以读得懂。在《一剪梅》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作者却将相思之情演绎得如此耐人寻味。李清照词善用“寻常语”,但这寻常语却又不是柳永、黄庭坚词中的俚语、俗语,而是从口语中提炼而来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正是由于这些“浅俗”之语所包涵的无穷韵味与情思,使她的词简单易懂而不失清新工巧,所以才赢得了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的青睐。

  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如《永遇乐》中的词句,语言也不是尽力织绣,开关对句可见工致,“染柳”二句,甚有气象,而“次第”、“三五”、“济楚”、“怕见”等语,“如今憔悴”直至结尾数句,不避方言俗语,如叙家常,*淡却入律,通俗非陋,在宋词中确是别具一格,“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沈谦《填词杂说》)不失为确评。

  (二)抒情曲折含蓄,于身世之感融入家国之痛,格调凄婉悲怆。

  李清照的大多数词作,虽然我们都可以很容易读懂,但是要真正透彻地理解其中所蕴藏的感情,不借助注释,不借助于对词人作词时的处境、心境的了解,是很难做到的,这也就是李清照词的又一特点:抒情曲折,讲究委婉含蓄,蕴籍深远。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从字面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无端的愁绪,无法排解的忧伤,“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但那“愁”字的具体内容时什么,只有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才能知道此中的“愁”不仅含着对知己已逝的悼亡之悲,还有对物是人非的山河之痛。

  再如《醉花阴》,写尽日闲愁,“人比黄花瘦”,而终不点破“愁”从何而来,表面上是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表现的是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而成为传世名篇。

  李清照有许多词都很含蓄,用可感的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却将其中的具体内容放在一个大的空间中,让读者去揣摩,在细细品味中去体会。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多将身世飘零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融为一体,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这种忧伤是如此真切、深沉而又幽远,因此这些并未点破的“愁”是如此地打动人们的心,让人们自身的愁绪在词的意境中得到释放,找到落脚点,同时也在那“绵绵无绝期”的忧伤中寻求共鸣,在词人永远无法排解的愁思中抚*自己的伤痛。

  如《声声慢》,李清照为了强烈地渲染清凄悲凉的景况,一起头就创造性的使用了三句十四字叠字,在音韵上加强了凄清情调的表现。在寻觅感情寄托而只能觅得“冷冷清清”之后,又特别点出秋凉季节,以淡酒驱寒,但“三杯两盏”怎能抵得住寒风对多愁的闺中人的侵袭呢?大雁飞过,依稀是往年见过的,但丈夫已逝,自己的信又带给谁呢?真是愁苦上更加重愁苦。下片更是深入地倾诉了心中的彷徨苦痛,并把自身遭遇与广大人民的苦情结合起来,自然界的秋雨不过是打在梧桐树上,还有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无情的风雨吹打在人的心头,这“点点滴滴”蕴含着沉痛的国仇家恨,远不是一个“愁”字就能诉说尽的。层层写愁,层层迭加,一个孤苦伶仃而又垂垂老矣的女词人,将如何承受得了呢?这是李清照的苦情,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战乱流离中人民的共同苦情。李清照以独到的功力,把个人的愁思情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为一体,形成“易安体”的特殊格调,读之令人凄怆欲绝,因而成为千古名篇 。

  (三)于*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倜傥有丈夫气。

  许多词人的作品中都会有若干点睛之笔,但相比之下,唯有李清照最适合这样的评价:于*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李清照词的这一独特风格尤体现在《永遇乐.元宵》中。这首词,写的全是实景实事,唯其真实,才使人越发能体会到词人那满腹的心酸,深沉的悲哀。

  写在早期的《点绛唇》中,用**常常的动作将一个活泼中略带矜持的少女的性格,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却道海棠依旧”,一个“却”字将作者怜花惜春的感情,卷帘人的漫不经心,词人的出乎意料表现得活灵活现,清晰可见。词中所叙述的事情不难理解,都在情理中,因为这的确是常见的事,但一个很普通的转折词却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来,也的确是“非易安不能为此”。

  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柔丽,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开朗和贞刚气质,她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如《渔家傲》。所以“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有俊逸之气,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词,其中也流动着一种爽逸之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词风异趣而别树一帜。无脂粉气,无闺阁气,就是有丈夫气,就这一点而言,易安体的风格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婉约”所能概括的,她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情体验,将婉约词提高到新的境界。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2

  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词赏析

  中国的词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前面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诗人以及古诗。本文就简单的介绍宋朝的词人及他们的词。

  李清照:宋朝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表明时间、地点)

  沉醉不知归路。(表明兴致之高)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人声鸟声交响,意境优美)

  (中心: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的尾声,亭台、小溪、流水、夕阳、池中藕花、诗情画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作在何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重阳节。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丈夫)的心情。

  人比黄花瘦中瘦字呼应了该词中哪个字?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愁字。大胆夸张,比较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

  描绘诗句意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缭绕在金兽炉口,哀愁中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

  本词是怀念亲人的名篇,说说词中景物和时令描写对抒发感情的作用。

  衬托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心情.

  本词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公众称赞,你能说点理由吗?

  用比较的方法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衬托出自己思念丈夫的感情。

  武陵春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中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作者用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怒重哀愁,无心打扮,不能提起,足见深重。

  听说双溪春色尚好,词人想去,借以消愁,转而又否定自己的计划,担心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描绘诗句意境: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担心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呀,它载不动我那无限的忧愁。

  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手法。

  大胆想象,奇特的夸张。愁原本是抽象的情感,看不到,摸不着。作者采用夸张手法,给愁赋予了重量,变为实体。而且愁之重轻舟难载,形象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国破家毁的凄凉感情。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3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4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N《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旨恰匪担骸耙装步嵫(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5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写作背景

  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条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诅咒,“谁要触动了我,谁就不得好死”那样,其应验之灵之准,使得她的一生,那任由沉浮的际遇,那难以自主的命运,果然脱不开“花自飘零”四字谶语。

  李清照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赵明诚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6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7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醉梦

  【名句】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出处】

  宋 李清照《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译注】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

  【说明】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钦两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踵遭际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词人在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词人为倾吐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写下了这篇《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赏析】

  这是一首春日思乡词作。上片写作者春日着轻装而睡的情景,情调明快。春天刚来到,严寒已经褪去,阳光虽然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作者换了夹衫,欣喜万分,一觉醒来,鬓上的梅花已经枯萎了。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故乡在哪里呢?意谓,故乡邈远,怎么也望不见。不言乡愁,愁绪已经显露。“忘了除非醉”,这乡愁实在是令人难以承受,如何才能忘记呢?只有醉倒在梦乡,才能不知思乡是何物。这句纯用口语,看似脱口而出,却蕴含了极其沉痛的愁绪。说明作者在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那美好的`春色给人的愉悦是暂时的,一旦认识到现实,那愁情就瞬间将人击倒。“忘了除非醉”,作者之所以想忘记家乡,不仅是为了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归乡无望有关。因为归期无望,思念也了无意义,不如干脆忘掉,可是偏偏又忘不掉,她只有用酒来麻醉自己,以图暂时的超脱。结句写作者睡觉时点的香已经消散了,说明时间之长,但作者的酒意还未消失,可见醉得深沉,有多醉,就有多少愁。

  作者同时遭遇国破、家亡、丧夫之痛,又经历种种颠沛流离之苦,这种情形下的愁,就不仅仅是乡愁,更是亡国之恨,丧偶之痛,人生之悲。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8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9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0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处境优裕的少女、少妇,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读者还是不难想象:这毕竟只是一场虚惊,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话,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景色还是如此的鲜明,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从而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1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译文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2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

  (2)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

  (3)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4)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5)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6)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7)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9)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3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字词解释:

  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

  酒阑:酒尽,酒酣。阑:残,尽,晚。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随便,随意。尊前:指宴*上。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鹧鸪天李清照翻译: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鹧鸪天作品背景: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鹧鸪天中心思想:

  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4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下片宕天,由室内而室外。“远岫出云”见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出云归,时光亦随之荏苒而逝,不觉晚景催逼。夜来更兼细风吹雨,轻阴漠漠,“弄”既指风雨之弄轻阴,还指此时、此境中,词人乍喜还愁的情感波动。结末仍结穴在风雨摧花,欲谢难禁的忧思上。

  历代诗评家评此词“雅练”,“淡语中致语”(沈际飞本《草堂诗余》)。写闺中春怨,以不语语之,又借无心之云,细风、疏雨、微阴淡化,雅化,微微逗露。这种婉曲、蕴藉的`传情方式,是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的。(侯孝琼)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5

  浣溪沙是李清照的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李清照诗词浣溪沙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原文【1】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春已深 一作:春色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译文及注释【2】

  译文

  透过窗子看见小院内的春天的景色将流逝。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倚在绣楼阑干上寂寞无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

  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注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春景:《草堂诗余》(杨金本无题)等题作“春景”。

  [2]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已”字有些版本作“色”字。

  [3]重帘:层层帘幕。沉沉:指闺房幽暗,意指深邃。五代·孙光宪《河渎神》:“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池。”

  [4]理:拨弄。瑶琴:饰玉的琴,即玉琴。也作为琴的美称,泛指古琴。

  [5]远岫:远山。岫:山峰。薄暮:日将落日薄暮,意指黄昏。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宋代韩淲《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行到桥东,林竹疑无路”

  [6]轻阴:暗淡的轻云。唐·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晚自开,青春白日映楼台”。

  [7]“梨花”句:意谓梨花盛开之日正春色浓郁之时,而它的凋落使人为之格外伤感,甚至难以禁受。难禁:难以阻止。

  赏析【3】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下片宕天,由室内而室外。“远岫出云”见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出云归,时光亦随之荏苒而逝,不觉晚景催逼。夜来更兼细风吹雨,轻阴漠漠,“弄”既指风雨之弄轻阴,还指此时、此境中,词人乍喜还愁的情感波动。结末仍结穴在风雨摧花,欲谢难禁的忧思上。

  历代诗评家评此词“雅练”,“淡语中致语”(沈际飞本《草堂诗馀》)。写闺中春怨,以不语语之,又借无心之云,细风、疏雨、微阴淡化,雅化,微微逗露。这种婉曲、蕴藉的传情方式,是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的。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6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纸帐: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②吹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见《列仙传》。

  (1)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4、(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②伴我情怀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 ,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 。小风 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 ,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

  李清照诗词赏析 篇17

  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瑞脑:龙脑香。②金兽:兽形铜香炉。③纱厨:有纱帐的小床。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②怎生:怎样,怎么。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④次第:接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赏析】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淡中见工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①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赏析】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扩展3)

——李清照诗词赏析(十)份

  李清照诗词赏析 1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李清照诗词赏析 2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字词解释:

  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

  酒阑:酒尽,酒酣。阑:残,尽,晚。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随便,随意。尊前:指宴*上。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鹧鸪天李清照翻译: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鹧鸪天作品背景: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鹧鸪天中心思想:

  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李清照诗词赏析 3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

  (2)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

  (3)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4)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5)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6)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7)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9)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李清照诗词赏析 4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处境优裕的少女、少妇,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读者还是不难想象:这毕竟只是一场虚惊,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话,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景色还是如此的鲜明,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从而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

  李清照诗词赏析 5

  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词赏析

  中国的词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前面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诗人以及古诗。本文就简单的介绍宋朝的词人及他们的词。

  李清照:宋朝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表明时间、地点)

  沉醉不知归路。(表明兴致之高)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人声鸟声交响,意境优美)

  (中心: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的尾声,亭台、小溪、流水、夕阳、池中藕花、诗情画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作在何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重阳节。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丈夫)的心情。

  人比黄花瘦中瘦字呼应了该词中哪个字?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愁字。大胆夸张,比较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

  描绘诗句意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缭绕在金兽炉口,哀愁中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

  本词是怀念亲人的名篇,说说词中景物和时令描写对抒发感情的作用。

  衬托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心情.

  本词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公众称赞,你能说点理由吗?

  用比较的方法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衬托出自己思念丈夫的感情。

  武陵春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中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作者用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怒重哀愁,无心打扮,不能提起,足见深重。

  听说双溪春色尚好,词人想去,借以消愁,转而又否定自己的计划,担心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描绘诗句意境: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担心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呀,它载不动我那无限的忧愁。

  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手法。

  大胆想象,奇特的夸张。愁原本是抽象的情感,看不到,摸不着。作者采用夸张手法,给愁赋予了重量,变为实体。而且愁之重轻舟难载,形象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国破家毁的凄凉感情。

  李清照诗词赏析 6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她在创作上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如《一剪梅》表达对爱情的追求;《醉花阴》表现了她对闭锁的闺门生活的不满,显示了她的知识分子情怀。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优裕宁静,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期的她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充满理想和抱负、性格纯真而豪爽的人。作品中这个天真、爽朗的年轻女子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她自己的写照。

  可是,李清照生活在封建社会里,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被剥夺了参预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她所处的年代恰是理论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时代。因此,李清照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的活动世界的愿望不可能得到实现,也就迫使她把自己局限于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创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这两个方面,且总带有一些抑郁、伤感的成分。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这首词通过浪漫的幻想,表现了她豪迈的抱负和对于自由、美好的理想的追寻。虽然她的抱负只是企求艺术上的成就;她所追寻的也不过是缥缈的神仙境界;但她那要求摆脱狭小、寂寞的生活樊笼而渴求着更壮丽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愿望是强烈的。

  李清照前期所作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敏锐感触,描写春花秋月等对人的影响,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宲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渐逝的烦闷与苦恼。词的主题是“愁”,她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情感含蓄地吐露出来。“昨夜”两句,借酒消愁,但这里的“不消”并不仅仅指酒意未消,而是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可以想见,词人此时的心境是颇为抑郁的。“试问”两句,写惜春怜花的心情,包含了她无尽的缠绵。“却道海棠依旧”的“却”字用的极好,它把卷帘人的冷淡和词人感到回答出乎意料的神态一下子描绘出来了。“知否”两句是对侍女说的,是反问,也是作者的自我感叹。

  从她的词的形象中表现出的李清照,不仅是天真、活泼、豪爽可爱的,而且也是一个深于情,专于情,而又勇于表露爱情、强烈地要求爱情的女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这首词是李清照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家远行的丈夫赵明诚而作的,它集中抒发了夫妇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词中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描写离别之情不能排遣,由外表而及内心,这就把词人那种浓厚的情感作了进一步渲染。

  《一剪梅》是明显地表现着爱情的作品,她还有更曲折更含蓄的表现手法,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以黄花来比人的瘦,用瘦来说明长时的痛苦的相思,不说破情而情更深。这首词之所以被广泛传诵,是由于它的创造性和深刻性。

  李清照这样热烈地表露和歌唱爱情,她主观上当然不会意识到这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但在客观上却具有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和她同时代的王灼,就已经在他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诋毁她的作品说:“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这正是她的爱情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最好的反证。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表现了国破家亡所造成的种种人生苦难,将早年的闲情浅怨转变为重愁深哀,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相当大的普遍性,如《武陵春》,描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苦境地,反映了她一连串的不幸遭遇;《永遇乐》通过中州盛日与苟安现实的对比,表达深沉的哀挽之情。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梁与南宋对峙,词人远离家乡独自在金华避难,正逢元宵节,朋友们找她游玩,这引起了她国破家亡的愁思。她说:“如今憔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别人的欢乐正衬托出她自己的愁绪。在朝廷苟安一隅仍醉生梦死的年代,她这种由个人生活的今昔之感所引起的深愁,也就蕴含着国家兴衰的沉痛。这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所应有的沉痛,难怪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读到此词时要“为之涕下”。我们对李清照后期的大部分词,都应该作这样的看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从而塑造了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先说风住,再说尘香,而花已尽,这样的一句三折,可见细腻蕴藉。下阕则用“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使双溪寻春仍回到“愁”字上。

  寻寻觅觅,泠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早期作品的伤春悲愁,怨离恨别不同,它不是短暂的生离,而是已成永诀,并且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织,文浅情深沉痛无比。

  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为了它本身的狭隘利益,对敌人采取了妥协的卖国政策,使大多数人民遭受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大灾难,李清照就是这千千万万受难者中的一个。她在南渡后所作的词,由于被词的流派风格所束缚,很少像她在诗歌作品里那样表现出强烈而显著的爱国思想,而更多的是表现她个人的深愁惨痛;但她个人的深愁惨痛正是统治集团卖国政策的产物,因而带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有深刻性。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可以看出,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李清照词创作的主要因素,她的词作由靖康年为界线分成的两个阶段。她前期词作是在无忧无虑的童少年时期及美满和谐的婚姻生活所影响下创作的,内容大多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词人用明快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相思的刻骨铭心写得朴素深刻。作品风格多为“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清新俊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南渡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的痛苦,其词作多为诉说迭遭丧乱的凄惨心境,内容多为伤时念旧和对国破离乱的慨叹。词人用一个个充满凄苦的意境,将故国之思、家亡之恨融入个人的愁思愁绪之中,形成了“易安体”的特殊格调。

  观其一生的创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在于她能够在书写语言和口语的基础上锻炼出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富有创造性地塑造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感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音律声调明白流畅。

  李清照的描写本领,是能够把那些用惯了的和用旧了的浅而俗的文字,缀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这是李清照词主要特色,用浅*易懂的“寻常语”来表达清新、深刻的情思。如她的《凤凰台上忆吹萧》中“起来慵自梳头”,“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几乎都是口语,不用译读,人人都可以读得懂。在《一剪梅》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作者却将相思之情演绎得如此耐人寻味。李清照词善用“寻常语”,但这寻常语却又不是柳永、黄庭坚词中的俚语、俗语,而是从口语中提炼而来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正是由于这些“浅俗”之语所包涵的无穷韵味与情思,使她的词简单易懂而不失清新工巧,所以才赢得了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的青睐。

  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如《永遇乐》中的词句,语言也不是尽力织绣,开关对句可见工致,“染柳”二句,甚有气象,而“次第”、“三五”、“济楚”、“怕见”等语,“如今憔悴”直至结尾数句,不避方言俗语,如叙家常,*淡却入律,通俗非陋,在宋词中确是别具一格,“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沈谦《填词杂说》)不失为确评。

  (二)抒情曲折含蓄,于身世之感融入家国之痛,格调凄婉悲怆。

  李清照的大多数词作,虽然我们都可以很容易读懂,但是要真正透彻地理解其中所蕴藏的感情,不借助注释,不借助于对词人作词时的处境、心境的了解,是很难做到的,这也就是李清照词的又一特点:抒情曲折,讲究委婉含蓄,蕴籍深远。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从字面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无端的愁绪,无法排解的忧伤,“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但那“愁”字的具体内容时什么,只有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才能知道此中的“愁”不仅含着对知己已逝的悼亡之悲,还有对物是人非的山河之痛。

  再如《醉花阴》,写尽日闲愁,“人比黄花瘦”,而终不点破“愁”从何而来,表面上是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表现的是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而成为传世名篇。

  李清照有许多词都很含蓄,用可感的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却将其中的具体内容放在一个大的空间中,让读者去揣摩,在细细品味中去体会。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多将身世飘零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融为一体,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这种忧伤是如此真切、深沉而又幽远,因此这些并未点破的“愁”是如此地打动人们的心,让人们自身的愁绪在词的意境中得到释放,找到落脚点,同时也在那“绵绵无绝期”的忧伤中寻求共鸣,在词人永远无法排解的愁思中抚*自己的伤痛。

  如《声声慢》,李清照为了强烈地渲染清凄悲凉的景况,一起头就创造性的使用了三句十四字叠字,在音韵上加强了凄清情调的表现。在寻觅感情寄托而只能觅得“冷冷清清”之后,又特别点出秋凉季节,以淡酒驱寒,但“三杯两盏”怎能抵得住寒风对多愁的闺中人的侵袭呢?大雁飞过,依稀是往年见过的,但丈夫已逝,自己的信又带给谁呢?真是愁苦上更加重愁苦。下片更是深入地倾诉了心中的彷徨苦痛,并把自身遭遇与广大人民的苦情结合起来,自然界的秋雨不过是打在梧桐树上,还有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无情的风雨吹打在人的心头,这“点点滴滴”蕴含着沉痛的国仇家恨,远不是一个“愁”字就能诉说尽的。层层写愁,层层迭加,一个孤苦伶仃而又垂垂老矣的女词人,将如何承受得了呢?这是李清照的苦情,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战乱流离中人民的共同苦情。李清照以独到的功力,把个人的愁思情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为一体,形成“易安体”的特殊格调,读之令人凄怆欲绝,因而成为千古名篇 。

  (三)于*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倜傥有丈夫气。

  许多词人的作品中都会有若干点睛之笔,但相比之下,唯有李清照最适合这样的评价:于*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李清照词的这一独特风格尤体现在《永遇乐.元宵》中。这首词,写的全是实景实事,唯其真实,才使人越发能体会到词人那满腹的心酸,深沉的悲哀。

  写在早期的《点绛唇》中,用**常常的动作将一个活泼中略带矜持的少女的性格,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却道海棠依旧”,一个“却”字将作者怜花惜春的感情,卷帘人的漫不经心,词人的出乎意料表现得活灵活现,清晰可见。词中所叙述的事情不难理解,都在情理中,因为这的确是常见的事,但一个很普通的转折词却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来,也的确是“非易安不能为此”。

  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柔丽,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开朗和贞刚气质,她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如《渔家傲》。所以“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有俊逸之气,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词,其中也流动着一种爽逸之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词风异趣而别树一帜。无脂粉气,无闺阁气,就是有丈夫气,就这一点而言,易安体的风格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婉约”所能概括的,她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情体验,将婉约词提高到新的境界。

  李清照诗词赏析 7

  李清照经典诗词及赏析:《声声慢》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李清照诗词赏析 8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这五句词,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凄然、百无聊赖的心情。“香冷金猊”,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被翻红浪”,化用柳永《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雨密云稠,两情缱绻。欧阳修《蝶恋花·咏枕儿》词:“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解说此词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本句的隐义,大约是认为如此*于流俗的意思与易安的身份和词风未符。其实,它与《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等词一样,都表现了易安词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反反复复地写无心梳妆一件事,虽未语涉离别,却足见离愁别恨充溢心间。丈夫今朝即将离家远行,闺中人从此更有何心情梳洗打扮!温庭筠《菩萨蛮》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不过是写闺中闲情,而易安于此却是述闺中浓愁了。

  接下去“生怕离怀别苦”数句,说出愁的原因,点明题旨。丈夫临走前,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待向他诉说,可是一想到说出来会增添他的烦恼,会影响他的行程,所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多少事、欲说还休”一句,与孙夫人《风中柳》词“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欲说又不忍说,甘愿把痛苦埋藏在心底,由自己默默忍受,其对丈夫的挚爱深情,于此隐然可见。“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写*来自己因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日形消瘦,但却不直接说出,而是用“排他法”否定可能导致瘦的其他原因。这就避免了正面用笔的直露,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既不是因为“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而瘦,也不是因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而瘦,那么究竟因何而瘦,也就足可引人深思了。《草堂诗余》正集卷三谓:“瘦为甚的,尤妙。”恐怕也就妙在以反说正、以不答而答上。

  下片先是接写去者难离之苦,然后用一“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情形。

  换头一句采用叠字以加重语气,极写词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休”,犹罢了、算了的意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表明今朝去意已决,再难挽留。“阳关”,即《阳关三叠》,送别时所唱之曲。尽管伤离之曲唱了千遍万遍,但是去的终究要去,苦苦挽留也徒劳无益。于是很自然地由眼前的离别推想到别后的情形。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感情信息。就“武陵人”的辞面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二是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唐吾涣《惆怅》诗:“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和凝《天仙子》词:“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都是借刘晨、阮肇天台遇仙故事写男女相恋之情。易安此词以“武陵人”拟明诚,其实也就是用阮肇或刘晨来拟明诚,言外有“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玉楼春》)之怨意,正所谓“辞之中又有辞焉”。“秦楼”,即凤台,是秦穆公女儿弄玉与仙人萧史飞升前所住的地方。这里借指词人自己的居处,并与《凤凰台上忆吹箫》这一词调相扣合。《孤雁儿》中有“吹箫人去玉楼空”句,与“武陵人远”两句意思相*。不过《孤》词是说丈夫已经亡故,而此词是说丈夫离家远行。

  “惟有楼前流水”以下数句,设想离别后怅望楼前流水思念远人。“楼前流水”有多重含义。李贺《江楼曲》诗:“楼前流水江陵道。”王琦注云:“楼前流水,道通江陵。”因诗题作《江楼曲》,楼在江畔,人又是从江上而去,日望江水岂堪为怀。王琦的解释是对的。冯延巳《三台令》:“当日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流水。流水,流水,中有相思双泪。”当时两情相亲,携手凭栏,同观楼前流水。如今携手人远,楼前流水依旧;对水相思,双泪籁籁。意思也是明确的。贺铸《东吴乐》词:“枉将镜里年华,付与楼前流水。”虽然也是寄离情于楼前流水,但感叹的却是年华虚度,不能与情人团聚。似乎也没有歧义。张耒《风流子》词:“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遥想玉容音信不通,隐衷难以尽诉,故分付东逝的流水。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此看来,“楼前流水”可以表达多重含义。不过他人着眼于语言的明确性,易安却偏偏着眼于语言的模糊性;他人惟恐言而不尽,易安却惟恐言而有尽。对比之下,轩轾立见。“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似乎只有楼前流水能知道她在想什么,别人却无从得知。“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新愁”的含义也是模糊的。惟其模糊,所以读者可以作出各种设想,却又觉得不能尽如人意,这大概就是语言的多义性与模糊性的妙处之所在吧。“新愁”的“新”与上片中“新来瘦”的“新”意同,俱为*意。“新愁”指愁在*前,无法回避。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新”当训为*,指愁在眼前,举目可见,可为一证。(李汉超刘耀业)

  李清照诗词赏析 9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

  (2)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

  (3)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4)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5)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6)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7)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9)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李清照诗词赏析 1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扩展4)

——沁园春赏析 -诗词大全合集五篇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京都元夕

  元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 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 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 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完颜寿《朝中措》)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乐》)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恨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段克己《蝶恋花》)

  千古盈亏休问(王沂孙《眉妩》)

  对西风,谁与招魂(白朴《夺锦标》)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王恽《鹧鸪天》)

  行人忍听啼乌怨,笛里关山落叶风(仇远《思佳客》)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杨基《菩萨蛮》)

  酒省明月照窗纱(夏言《浣溪沙》)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杨慎《鹧鸪天》)

  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水龙吟》)

  神魂荡漾,暗抛红泪《水龙吟》)

  绿绮手中弹,挥弦白雪寒(陈洪绶《菩萨蛮》)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玉轮碾*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鹊踏枝》)

  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屈大均《浪淘沙》)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沁园春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扩展5)

——刺左右膊句赏析 -诗词大全合集五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修身 齐家 治国 *天下。(大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最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7、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8、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1、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1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4、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15、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1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几絮,梅子黄时雨。

  17、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18、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19、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

  20、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2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2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3、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2、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乐·会昌》

  5、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登庐山》

  6、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7、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9、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岗山》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11、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

  12、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14、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5、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

  16、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17、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8、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19、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送瘟神·其二》

  20、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

  2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2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2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乐·会昌》

  24、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2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沁园春·雪》

  2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7、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

  28、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2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30、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31、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32、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乐·六盘山》

  3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

  34、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35、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3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37、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38、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39、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40、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4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乐·六盘山》

  4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占领南京》

  43、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44、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45、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冬天》

  4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47、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48、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乐·蒋桂战争》

  49、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50、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望江南】

  (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元)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观刈麦】

  (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

  (刘方*"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

  (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玩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赋得长亭柳

  【唐】戴叔伦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扩展6)

——哭郎著作赏析 -诗词大全合集五篇

  哭郎著作

  作者:郑愔  朝代:唐  体裁:五排      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巳年人得梦,庚日鸟为灾。

  书草藏天阁,琴声入夜台。荒阶罗驳藓,虚座网浮埃。

  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空怜门下客,怀旧几迟回。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 人圆月圆心圆,人和家和国和。

  5. 香饼形如月,十里共分享。

  6.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我们的成长,就是祖国的繁荣。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7. 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

  8.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9.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10. 庆国庆,齐欢乐,家要和,国要兴,普天同庆。

  11. 以真诚为半径,以感激为圆心,画中秋圆圆的祝福,赠与家人。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3.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出北关二里——叶绍翁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3、大涤山——叶绍翁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4、访隐者——叶绍翁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5、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一:《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篇二:《秋思》

  白居易(唐)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篇三:《初秋》

  孟浩然(唐)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篇四:《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篇五:《秋雨中赠元九》

  白居易(唐)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二毛年。

  篇六:《秋夕》

  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合集五篇(扩展7)

——相思引赏析 -诗词大全合集5篇

  《田家元日》孟浩然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除夜》来鹄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拜年》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已酉新正》叶颙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癸已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凤城新年辞》查慎行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孔尚任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春节看花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____惠能《菩提偈》

  8、*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____苏麟《断句》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10、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____罗隐《蜂》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3、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14、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6、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____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1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19、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____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20、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陆游《游山西村》

  2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____杜荀鹤《小松》

  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杜甫《望岳》

  2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9、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____朱熹《春日》

  31、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____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32、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____李白《上李邕》

  3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____王籍《入若耶溪》

  3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李白《将进酒》

  3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____苏轼《稼说送张琥》

  3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____苏轼《琴诗》

  3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苏轼《题西林壁》

  38、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3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