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诗词 >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

日期: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1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立夏》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前二日作》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

  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立夏》宋/薛澄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立夏》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集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拢署尚微。日料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

  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2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入清溪行山中》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醉题王汉阳厅》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醉後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

  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匣中盘剑装鱼昔鱼,

  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走笔赠独孤驸马》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

  左顾右盼生光辉。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一别蹉跎朝市间,

  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

  《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中山孺子妾歌》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

  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赠易秀才》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生意,劳歌寄此辞。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赠宣城赵太守悦》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赠徐安宜》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赠新*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赠瑕丘王少府》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僧崖公》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麒。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赠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任城卢主簿》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赠饶阳张司户燧》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3

  鹊桥仙

  七夕晨雨,点点滴滴点点

  鹊桥河畔,年年岁岁年年

  君不知,相思愁苦直把肝肠断;盼得相逢,却是泪连连

  君不知,东风无力,冬寒春暖,消瘦了红颜浅浅

  君不知,凉阶如许,竹菊梅兰,空对廊前花儿片片

  君不知,月上高楼,影只身单,孤独了繁星点点

  君不知,举杯自饮,一双泪眼,独自不凭栏

  七夕的`雨,是谁洒落的泪水

  又勾起了谁深深的思念

  就像这雨,欲断难断

  就像这风,欲理还乱

  那些一起走过的深深浅浅

  那些一起经历的简简单单

  那些让我笑又让我哭的凌凌乱乱

  那些让我爱又让我恨的点点滴滴

  七夕的风,是我对你的呼唤

  来自心底,缠绵而悠远

  我想让你知道

  我是用生命在呐喊

  我爱你,我要让你听见。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4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葬花词》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王风·采葛》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梦江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 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 永《雨霖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 观《鹊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 永《凤栖桐》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5

  14、《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15、《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7、《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8、《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9、《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20、《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21、《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22、《好事*》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F774。

  23、《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24、《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5、《满庭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26、《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6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春日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7

  鹧鸪天

  作者:牟巘  朝代:宋  体裁:词      鸠杖庞眉鹤发仙。诗中有史笔如椽。爱莲自是*生趣,吟到梅花晚更坚。珍九鼎,食万钱。谁如有子采衣鲜。蜀陈旧事君须记,贵盛还当具庆年。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8

  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5、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狅。 李商隐《无题》

  9、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10、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1、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1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13、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4、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1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

  16、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忆。

  1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21、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22、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吕洞宾《梧桐影》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9

  鹧鸪天

  作者:倪偁  朝代:宋  体裁:词      拟看今宵璧月秋。浮云却妒素光流。天公肯放冰轮出,我辈宁辞大白浮。穿翠密,极遨游。人间那得此深幽。金波若到清尊里,下笔联篇未肯休。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10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I饯别校书叔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李白·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阅读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1)

——《鹧鸪天》诗词鉴赏6篇

《鹧鸪天》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译文翻译

  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注释解释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

  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章:写给帝王的奏章

  觞(shāng):酒器

  玉楼金阙慵(yōng)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创作背景

  此词是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体现了词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轻时期,他一直隐居在洛阳的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逍遥快活的生活。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诗文赏析

  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因而无法改变。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 “曾批给雨”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这二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思的丰富,酒量的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词清隽婉丽,自然流畅,前后呼应,章法谨严,充分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傲视王侯、潇洒狂放的性格特征。

《鹧鸪天》诗词鉴赏2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作者: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双调55字,押*声韵。 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②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③玉钟:珍贵的酒杯。

  ④拚(pà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桃花扇底风:桃花扇背面的歌曲目录。风:歌曲。

  ⑥同:聚在一起。

  ⑦“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读“锦”,只管,尽量,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剩把:尽把,尽把。

  ⑧银釭:釭(gāng):银制烛台,指蜡烛。

  【翻译】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点评】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作者词艺之高妙。

  “彩袖殷勤”二句,着笔于对方,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古诗文 )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这当不是溢美之辞。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鹧鸪天》诗词鉴赏3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原文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生病春天

  注释

  信:放任。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归宁:归家省亲。多指出嫁之女归省,亦有用于男子者也。

  赏析

  这是一首寻春的小词。寻春游春,是诗词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春天是年年要归来的,而谁人不萌发寻春、游春之念呢?此种欲念产生之根源,无非来自人们在万象更新之际对新生活更加充满活力的一种企盼。然而在寻春之时,因每人的性情、经历、见识各有不同,其所见所感,又必有种种差异。辛弃疾在此词中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寻春意绪呢?

  作者并未开门见山地道出他的寻春感受,而是在小词的开端,娓娓如话家常,将读者逐渐引入胜境:“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他说,抱定了寻春的目的四处寻找,不如喝上几杯酒,在家门附*和春光不期而遇,又省力,又惬意,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辛稼轩自己不恰恰就是那种“着意寻春”的人么?为了寻春,他风雨无阻,阴晴不避:“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鹧鸪天》)作者“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满庭芳》)。他寻求、欣赏春天的妙趣,真可以说达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程度。而令人困惑的是,在此《鹧鸪天》小词中,他不但一开端就否定了“着意寻春”的佳处,而且还进一步辩解道:“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作者又说:刻意游春之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见到“山才好处”,人却已经疲惫不堪了,哪里还有十足的精神去赏春呢?有的时候,人的诗思还未成熟,而一场急雨却过早地来催他做诗,那诗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怎样理解作者此刻的心情?

  请看本词的小序:“鹅湖归,病起作。”原来,作者前不久游览了名胜鹅湖山(今江西铅山县东)。从鹅湖归来后,他生了病。这一次他病得大概还不轻,性情倔强的词人不得不卧床休养了。一贯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的辛稼轩自被朝廷罢黜后,常常借游山水来消除心中愤懑。现在他大病初愈,暂且无力出游,只好大唱“着意寻春”大可不必的高调了。辛稼轩虽然不能远游寻春,却在病愈初时徘徊于家门附*之际,感受到了一种他从未如此强烈感受过的蓬勃春意,使他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那么,辛稼轩寻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春意?作者在词之上阕并未明言,而是有所保留,正见出此春意的宝贵。这也正是稼轩词艺术表达的曲折含蓄处。若问辛稼轩如今在村头到底有何得,可先看他南渡这多年后每年寻春都寻到了什么。翻检稼轩长短句,会发现到处是这类词句:“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满江红·暮春》)“可惜春残风雨又”(《蝶恋花》“点检笙歌多酿酒”)。“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惜分飞·春思》)。在作者的春词中,春天总是那么满纸满行的娇软脆弱!年年盼春、游春的辛稼轩,虽然饱览着春的千姿百态,但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娇春却给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且看下阕。现在,我们的词人移动着刚刚病愈的身体,手拄竹杖,穿上草鞋,向家门附*的田野漫步走去。“携竹杖,更芒鞋”,创造出轻松而随便的氛围,为下面与乡村春色猝然相遇时的喜悦心情做了不露痕迹的铺垫。

  走着,走着,蓦地,若干亮色映入了作者的眼睛。词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些在野草中间开放的野蒿花!这些不入品流、无人护理的花儿,这儿几朵,那儿一片,沐浴着春风,颜色鲜亮,别有一番健康秀美的魅力。“朱朱粉粉”,用语特妙。它把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自由开放的特点简洁地描绘出来,也把词人与野花不期而遇时的喜悦心情含蓄地透露出来,大有“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味道。

  熟悉稼轩词的人都会知道,作者在欣赏乡村花朵那无拘无束之形式美的背后,还有对它们的一种理性的思考。此次鹅湖归来,他已从乡村景物中获得了深沉的启示:“春入*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城中娇嫩的桃李之花是经不起风雨的,只有在乡野溪头久沐风雨、倔强生长的荠菜花一类的花朵,生命力才更为长久,才真正启示着春天的奥秘。明晓了稼轩对人生的这种思考,我们就会接触到他目睹野蒿花时心灵中更深一层的东西。

  当词人正为野蒿花所吸引的时候,另一番景象又把他的视线吸引了去:一些有说有笑的归宁女子,正沿着长满桑树的田间小路走过来了。这两句写得很美,“柔”字尤为巧妙传神。它不但状出桑叶之嫩,春光之新,而且衬托出村女那柔美的容貌、步态和笑声。这些村女快要回到娘家看到亲人了,所以心情是甜甜的,笑声是美美的。她们的笑声,感染着词人。他不禁驻足倾听,若有所思。这就是辛稼轩寻找到的春天。春天在乡野之花中,在村女的步履中,笑声里。

  如何解释这村女便是春天的化身呢?

  如果我们把这“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和作者同期所作另一首《鹧鸪天》(春入*原荠菜花)中的“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相比较,便可发现,前者和后者在时间(寒食节)、景物(桑蚕)、人物(女)、语气(谁家)诸方面,都有着和谐的一致。所不同之处,是前者侧重于其音容的纯真无邪(笑语柔桑),后者则突出着其穿着的素朴无华(青裙缟袂)。然而这纯真无邪的“笑语”与素朴无华的“青裙缟袂”,本是统一于村女之纯朴的特质之中,原不可分割的。明乎此,便可断知,彼天真无邪的“笑语柔桑”之女,原也是衣着朴素的“青裙缟袂”之女。这两首《鹧鸪天》中的村女形象正可参照合读。因此,读者在此间对本篇《鹧鸪天》中的“寒食归宁女”融入一种“青裙缟袂”的生动联想,是极紧要的。这是探寻稼轩此刻所思所想之关键所在。辛稼轩在想什么呢?他想起了他*生仰慕的苏轼的一首诗,题目叫做《于潜女》:“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沙鬓发丝穿杼,蓬沓障前走风雨。……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请看,这些于潜(旧县名,在杭州西)女,足不穿鞋,一身“青裙缟袂”,在风雨中穿行,其体魄何等强健,其风貌何其古朴,而其爱情生活又是何等真挚!她们的气质,足使齐鲁之贵族妇女相形见绌;其“青裙缟袂”,也成为了善于抗击风雨、具有春天般活力的一类人物精神的象征。而当辛稼轩将苏诗“青裙缟袂”之意象引入其词章中时,他便赋予了村女一种和苏诗中于潜女同样的品格,和他称颂的荠菜花、野蒿花同样的品格——在风雨中顽强生存、获取着持久的生命力的品格。作者被村女那普通而又不*凡的装束和充满生气的笑语所触动的秘密也就在于此。

  这种景致出现在稼轩词中是有很深刻的社会生活背景的。本文前面已经说过,作者南渡以来每年都在寻春,他在大量的寻春词章中寄寓着他的炽热的报国理想。他曾不遗余力地写奏折,提出抗金种种策略。然而,事实却告诉他,南宋的偏安小朝廷,很像是城中娇弱的桃李之花,经不住风雨的考验,这使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如今在罢黜闲居之时,他目接着乡野之花与青裙缟袂之女,心中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点燃。他思索着,眼光与心灵变得更加深邃和宽广。

  春,存在于神州广大的乡野之中。这是辛稼轩此次寻春之最深刻的感受。

  此词所含的内容很丰富,词人的感慨也很深沉,然而他下笔却是那样简洁而轻松,写人状景又是那样隽永传神,使人领略到其举重若轻、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获得艺术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

《鹧鸪天》诗词鉴赏4

  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赏析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

  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辛弃疾这种精忠报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独一无二、值得赞叹的。这首词的上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簶,夜里提着兵器追赶。娖,通捉;胡簶,箭袋。一说,枕着银胡革录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簶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回射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对于作者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词: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鹧鸪天》诗词鉴赏5

  《鹧鸪天》

  当年拚却醉颜红。[3]

  舞低杨柳楼心月,[4]

  歌尽桃花扇底风。[5]

  从别后,忆相逢,[6]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7]

  犹恐相逢是梦中。

  作品赏析

  [1]此调取名于唐人郑崳诗句“春游鸡鹿寨,家在鹧鸪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韵。

  [2]彩袖:指代身穿彩色舞衣的歌女。玉钟:酒杯的美称。

  [3]拚却:不惜,甘愿。

  [4]楼心:一作“楼头”。

  [5]扇底:一作“扇影”。

  [6]相逢:词中“相逢”凡二见,前一指初逢,后一指重逢,其意有别。

  [7]剩把:尽把,只把,再三把。釭(音刚):灯。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这当不是溢美之辞。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叔原“杨柳”、“桃花”等句,“不愧六朝宫掖体”。

  赵令畤《侯鲭录》引晁补之云:晏元献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

  黄蓼园《蓼园词选》:“舞低”二句,此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觉浓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别后相逢之词。上片,追溯当年之乐,“彩袖”一句,可见当年之浓情密意。拼醉一句,可见当年之豪情。

  换头,“从别后”三句,言别后相忆之深,常萦魂梦。“今宵”两句,始归到今日相逢。老杜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小晏用之,然有“剩把”与“犹恐”四字呼应,则惊喜俨然,变质直为宛转空灵矣。

  上言梦似真,今言真似梦,文心曲折微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词情婉丽。

  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举出“舞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见《侯鲭录》)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中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厚云:‘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

  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在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在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玉锺”、“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银釭”即是银灯;“剩”,只管。末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这是因为晏几道作此词是在承*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词中说,在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见,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鹧鸪天》诗词鉴赏6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词作鉴赏

  此词系作者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该词是北宋末年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风行汴洛。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这是有深意的。据《宋史。文苑传》记载,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间,钦宗召他至京师,欲授以学官,他固辞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终究拂衣还山。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2)

——《鹧鸪天》诗词鉴赏优选【10】份

  《鹧鸪天》诗词鉴赏 1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原文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生病春天

  注释

  信:放任。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归宁:归家省亲。多指出嫁之女归省,亦有用于男子者也。

  赏析

  这是一首寻春的小词。寻春游春,是诗词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春天是年年要归来的,而谁人不萌发寻春、游春之念呢?此种欲念产生之根源,无非来自人们在万象更新之际对新生活更加充满活力的一种企盼。然而在寻春之时,因每人的性情、经历、见识各有不同,其所见所感,又必有种种差异。辛弃疾在此词中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寻春意绪呢?

  作者并未开门见山地道出他的寻春感受,而是在小词的开端,娓娓如话家常,将读者逐渐引入胜境:“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他说,抱定了寻春的目的四处寻找,不如喝上几杯酒,在家门附*和春光不期而遇,又省力,又惬意,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辛稼轩自己不恰恰就是那种“着意寻春”的人么?为了寻春,他风雨无阻,阴晴不避:“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鹧鸪天》)作者“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满庭芳》)。他寻求、欣赏春天的妙趣,真可以说达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程度。而令人困惑的是,在此《鹧鸪天》小词中,他不但一开端就否定了“着意寻春”的佳处,而且还进一步辩解道:“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作者又说:刻意游春之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见到“山才好处”,人却已经疲惫不堪了,哪里还有十足的精神去赏春呢?有的时候,人的诗思还未成熟,而一场急雨却过早地来催他做诗,那诗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怎样理解作者此刻的心情?

  请看本词的小序:“鹅湖归,病起作。”原来,作者前不久游览了名胜鹅湖山(今江西铅山县东)。从鹅湖归来后,他生了病。这一次他病得大概还不轻,性情倔强的词人不得不卧床休养了。一贯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的辛稼轩自被朝廷罢黜后,常常借游山水来消除心中愤懑。现在他大病初愈,暂且无力出游,只好大唱“着意寻春”大可不必的高调了。辛稼轩虽然不能远游寻春,却在病愈初时徘徊于家门附*之际,感受到了一种他从未如此强烈感受过的蓬勃春意,使他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那么,辛稼轩寻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春意?作者在词之上阕并未明言,而是有所保留,正见出此春意的宝贵。这也正是稼轩词艺术表达的曲折含蓄处。若问辛稼轩如今在村头到底有何得,可先看他南渡这多年后每年寻春都寻到了什么。翻检稼轩长短句,会发现到处是这类词句:“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满江红·暮春》)“可惜春残风雨又”(《蝶恋花》“点检笙歌多酿酒”)。“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惜分飞·春思》)。在作者的春词中,春天总是那么满纸满行的娇软脆弱!年年盼春、游春的辛稼轩,虽然饱览着春的千姿百态,但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娇春却给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且看下阕。现在,我们的词人移动着刚刚病愈的身体,手拄竹杖,穿上草鞋,向家门附*的田野漫步走去。“携竹杖,更芒鞋”,创造出轻松而随便的氛围,为下面与乡村春色猝然相遇时的喜悦心情做了不露痕迹的铺垫。

  走着,走着,蓦地,若干亮色映入了作者的眼睛。词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些在野草中间开放的野蒿花!这些不入品流、无人护理的花儿,这儿几朵,那儿一片,沐浴着春风,颜色鲜亮,别有一番健康秀美的魅力。“朱朱粉粉”,用语特妙。它把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自由开放的特点简洁地描绘出来,也把词人与野花不期而遇时的喜悦心情含蓄地透露出来,大有“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味道。

  熟悉稼轩词的人都会知道,作者在欣赏乡村花朵那无拘无束之形式美的背后,还有对它们的一种理性的思考。此次鹅湖归来,他已从乡村景物中获得了深沉的启示:“春入*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城中娇嫩的桃李之花是经不起风雨的,只有在乡野溪头久沐风雨、倔强生长的荠菜花一类的花朵,生命力才更为长久,才真正启示着春天的奥秘。明晓了稼轩对人生的这种思考,我们就会接触到他目睹野蒿花时心灵中更深一层的东西。

  当词人正为野蒿花所吸引的时候,另一番景象又把他的视线吸引了去:一些有说有笑的归宁女子,正沿着长满桑树的田间小路走过来了。这两句写得很美,“柔”字尤为巧妙传神。它不但状出桑叶之嫩,春光之新,而且衬托出村女那柔美的容貌、步态和笑声。这些村女快要回到娘家看到亲人了,所以心情是甜甜的,笑声是美美的。她们的笑声,感染着词人。他不禁驻足倾听,若有所思。这就是辛稼轩寻找到的春天。春天在乡野之花中,在村女的步履中,笑声里。

  如何解释这村女便是春天的化身呢?

  如果我们把这“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和作者同期所作另一首《鹧鸪天》(春入*原荠菜花)中的“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相比较,便可发现,前者和后者在时间(寒食节)、景物(桑蚕)、人物(女)、语气(谁家)诸方面,都有着和谐的一致。所不同之处,是前者侧重于其音容的纯真无邪(笑语柔桑),后者则突出着其穿着的素朴无华(青裙缟袂)。然而这纯真无邪的“笑语”与素朴无华的“青裙缟袂”,本是统一于村女之纯朴的特质之中,原不可分割的。明乎此,便可断知,彼天真无邪的“笑语柔桑”之女,原也是衣着朴素的“青裙缟袂”之女。这两首《鹧鸪天》中的村女形象正可参照合读。因此,读者在此间对本篇《鹧鸪天》中的“寒食归宁女”融入一种“青裙缟袂”的生动联想,是极紧要的。这是探寻稼轩此刻所思所想之关键所在。辛稼轩在想什么呢?他想起了他*生仰慕的苏轼的一首诗,题目叫做《于潜女》:“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沙鬓发丝穿杼,蓬沓障前走风雨。……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请看,这些于潜(旧县名,在杭州西)女,足不穿鞋,一身“青裙缟袂”,在风雨中穿行,其体魄何等强健,其风貌何其古朴,而其爱情生活又是何等真挚!她们的气质,足使齐鲁之贵族妇女相形见绌;其“青裙缟袂”,也成为了善于抗击风雨、具有春天般活力的一类人物精神的象征。而当辛稼轩将苏诗“青裙缟袂”之意象引入其词章中时,他便赋予了村女一种和苏诗中于潜女同样的品格,和他称颂的荠菜花、野蒿花同样的品格——在风雨中顽强生存、获取着持久的生命力的品格。作者被村女那普通而又不*凡的装束和充满生气的笑语所触动的秘密也就在于此。

  这种景致出现在稼轩词中是有很深刻的社会生活背景的。本文前面已经说过,作者南渡以来每年都在寻春,他在大量的寻春词章中寄寓着他的炽热的报国理想。他曾不遗余力地写奏折,提出抗金种种策略。然而,事实却告诉他,南宋的偏安小朝廷,很像是城中娇弱的桃李之花,经不住风雨的考验,这使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如今在罢黜闲居之时,他目接着乡野之花与青裙缟袂之女,心中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点燃。他思索着,眼光与心灵变得更加深邃和宽广。

  春,存在于神州广大的乡野之中。这是辛稼轩此次寻春之最深刻的感受。

  此词所含的内容很丰富,词人的感慨也很深沉,然而他下笔却是那样简洁而轻松,写人状景又是那样隽永传神,使人领略到其举重若轻、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获得艺术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

  《鹧鸪天》诗词鉴赏 2

  题老妇背柴图

  白发粗衣山路难,相扶只赖手中竿。应疑枯体吹风倒,不忍双眸透骨寒。

  柴压背,步挪前,折腰无意向天看。太阳依旧当空照,照得模糊影一团。

  *晓推窗探雪情,灯将黑白画成屏。低枝欲折梨花重,小径初开铁铲轻。

  风失语,水凝声,为何羞愧自心生?因贪西子银装色,竟愿天公雪莫停。

  与妻女同游白堤感

  十载光阴一瞬间,重温故事断桥前。白堤默默通今古,垂柳丝丝结爱缘。

  山稳重,水缠绵。高翔云际是风鸢。凝眸对望灵犀动,小女欢声荡碧天。

  题图

  流瀑青丝三尺长,身纤唯著雪霓裳。腕如白藕环贞玉,眸似寒潭映月光。

  人合剑,剑含霜,为何惹我动柔肠?愿凭赤血千般热,溅上红唇一点香。

  梦里蝴蝶比翼飞(新韵)

  梦里蝴蝶比翼飞,百合丛里共玫瑰。前生故事曾相忆,今世心盟切莫违。

  融宿雪,过春雷,和风细柳水之湄。情丝万缕谁能数?羡煞鸳鸯不欲归。

  我的鸿程十年

  十载相牵情自浓,沧桑不语换青葱。诚将归路朝明月,已惯生涯类转蓬。

  曾忐忑,渐从容。遍尝滋味尚由衷。回眸还怨征途短,鸿爪深深旭日红。

  雨中夜归

  雨骤夜深行色匆,茫茫水路更狂风。车驰身侧腾飞浪,雷炸云间裂紫穹。

  衣湿漉,眼朦胧。心头灯火却融融。此时小女应酣睡,一碗姜汤味正浓。

  OSS项目

  梅破香飘春意萌,宁波几个苦行僧。当时羁旅常追忆。故地听闻总动情。

  吃泡面,注银屏。朝来红日又寒星。妻儿谁忍难相顾?项目倾心合梦萦。

  《鹧鸪天》诗词鉴赏 3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原文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生病春天

  注释

  信:放任。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归宁:归家省亲。多指出嫁之女归省,亦有用于男子者也。

  赏析

  这是一首寻春的小词。寻春游春,是诗词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春天是年年要归来的,而谁人不萌发寻春、游春之念呢?此种欲念产生之根源,无非来自人们在万象更新之际对新生活更加充满活力的一种企盼。然而在寻春之时,因每人的性情、经历、见识各有不同,其所见所感,又必有种种差异。辛弃疾在此词中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寻春意绪呢?

  作者并未开门见山地道出他的寻春感受,而是在小词的开端,娓娓如话家常,将读者逐渐引入胜境:“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他说,抱定了寻春的目的四处寻找,不如喝上几杯酒,在家门附*和春光不期而遇,又省力,又惬意,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辛稼轩自己不恰恰就是那种“着意寻春”的人么?为了寻春,他风雨无阻,阴晴不避:“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鹧鸪天》)作者“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满庭芳》)。他寻求、欣赏春天的妙趣,真可以说达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程度。而令人困惑的是,在此《鹧鸪天》小词中,他不但一开端就否定了“着意寻春”的佳处,而且还进一步辩解道:“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作者又说:刻意游春之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见到“山才好处”,人却已经疲惫不堪了,哪里还有十足的精神去赏春呢?有的时候,人的诗思还未成熟,而一场急雨却过早地来催他做诗,那诗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怎样理解作者此刻的心情?

  请看本词的小序:“鹅湖归,病起作。”原来,作者前不久游览了名胜鹅湖山(今江西铅山县东)。从鹅湖归来后,他生了病。这一次他病得大概还不轻,性情倔强的词人不得不卧床休养了。一贯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的辛稼轩自被朝廷罢黜后,常常借游山水来消除心中愤懑。现在他大病初愈,暂且无力出游,只好大唱“着意寻春”大可不必的高调了。辛稼轩虽然不能远游寻春,却在病愈初时徘徊于家门附*之际,感受到了一种他从未如此强烈感受过的蓬勃春意,使他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那么,辛稼轩寻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春意?作者在词之上阕并未明言,而是有所保留,正见出此春意的宝贵。这也正是稼轩词艺术表达的曲折含蓄处。若问辛稼轩如今在村头到底有何得,可先看他南渡这多年后每年寻春都寻到了什么。翻检稼轩长短句,会发现到处是这类词句:“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满江红·暮春》)“可惜春残风雨又”(《蝶恋花》“点检笙歌多酿酒”)。“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惜分飞·春思》)。在作者的春词中,春天总是那么满纸满行的娇软脆弱!年年盼春、游春的辛稼轩,虽然饱览着春的千姿百态,但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娇春却给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且看下阕。现在,我们的词人移动着刚刚病愈的身体,手拄竹杖,穿上草鞋,向家门附*的田野漫步走去。“携竹杖,更芒鞋”,创造出轻松而随便的氛围,为下面与乡村春色猝然相遇时的喜悦心情做了不露痕迹的铺垫。

  走着,走着,蓦地,若干亮色映入了作者的眼睛。词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些在野草中间开放的野蒿花!这些不入品流、无人护理的花儿,这儿几朵,那儿一片,沐浴着春风,颜色鲜亮,别有一番健康秀美的魅力。“朱朱粉粉”,用语特妙。它把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自由开放的特点简洁地描绘出来,也把词人与野花不期而遇时的喜悦心情含蓄地透露出来,大有“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味道。

  熟悉稼轩词的人都会知道,作者在欣赏乡村花朵那无拘无束之形式美的背后,还有对它们的一种理性的思考。此次鹅湖归来,他已从乡村景物中获得了深沉的启示:“春入*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城中娇嫩的桃李之花是经不起风雨的,只有在乡野溪头久沐风雨、倔强生长的荠菜花一类的花朵,生命力才更为长久,才真正启示着春天的奥秘。明晓了稼轩对人生的这种思考,我们就会接触到他目睹野蒿花时心灵中更深一层的东西。

  当词人正为野蒿花所吸引的时候,另一番景象又把他的视线吸引了去:一些有说有笑的归宁女子,正沿着长满桑树的田间小路走过来了。这两句写得很美,“柔”字尤为巧妙传神。它不但状出桑叶之嫩,春光之新,而且衬托出村女那柔美的容貌、步态和笑声。这些村女快要回到娘家看到亲人了,所以心情是甜甜的,笑声是美美的。她们的笑声,感染着词人。他不禁驻足倾听,若有所思。这就是辛稼轩寻找到的春天。春天在乡野之花中,在村女的步履中,笑声里。

  如何解释这村女便是春天的化身呢?

  如果我们把这“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和作者同期所作另一首《鹧鸪天》(春入*原荠菜花)中的“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相比较,便可发现,前者和后者在时间(寒食节)、景物(桑蚕)、人物(女)、语气(谁家)诸方面,都有着和谐的一致。所不同之处,是前者侧重于其音容的纯真无邪(笑语柔桑),后者则突出着其穿着的素朴无华(青裙缟袂)。然而这纯真无邪的“笑语”与素朴无华的“青裙缟袂”,本是统一于村女之纯朴的特质之中,原不可分割的。明乎此,便可断知,彼天真无邪的“笑语柔桑”之女,原也是衣着朴素的“青裙缟袂”之女。这两首《鹧鸪天》中的村女形象正可参照合读。因此,读者在此间对本篇《鹧鸪天》中的“寒食归宁女”融入一种“青裙缟袂”的生动联想,是极紧要的。这是探寻稼轩此刻所思所想之关键所在。辛稼轩在想什么呢?他想起了他*生仰慕的苏轼的一首诗,题目叫做《于潜女》:“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沙鬓发丝穿杼,蓬沓障前走风雨。……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请看,这些于潜(旧县名,在杭州西)女,足不穿鞋,一身“青裙缟袂”,在风雨中穿行,其体魄何等强健,其风貌何其古朴,而其爱情生活又是何等真挚!她们的气质,足使齐鲁之贵族妇女相形见绌;其“青裙缟袂”,也成为了善于抗击风雨、具有春天般活力的一类人物精神的象征。而当辛稼轩将苏诗“青裙缟袂”之意象引入其词章中时,他便赋予了村女一种和苏诗中于潜女同样的品格,和他称颂的荠菜花、野蒿花同样的品格——在风雨中顽强生存、获取着持久的生命力的品格。作者被村女那普通而又不*凡的装束和充满生气的笑语所触动的秘密也就在于此。

  这种景致出现在稼轩词中是有很深刻的社会生活背景的。本文前面已经说过,作者南渡以来每年都在寻春,他在大量的寻春词章中寄寓着他的炽热的报国理想。他曾不遗余力地写奏折,提出抗金种种策略。然而,事实却告诉他,南宋的偏安小朝廷,很像是城中娇弱的桃李之花,经不住风雨的考验,这使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如今在罢黜闲居之时,他目接着乡野之花与青裙缟袂之女,心中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点燃。他思索着,眼光与心灵变得更加深邃和宽广。

  春,存在于神州广大的乡野之中。这是辛稼轩此次寻春之最深刻的感受。

  此词所含的内容很丰富,词人的感慨也很深沉,然而他下笔却是那样简洁而轻松,写人状景又是那样隽永传神,使人领略到其举重若轻、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获得艺术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

  《鹧鸪天》诗词鉴赏 4

  古诗原文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译文翻译

  被贬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记节气时序的变迁,忽然惊喜地发现艳丽的春光全都凝结到小桃枝上。我虽然而今被贬到天涯海角这凄凉之地,但还记得当年繁华盛世时的京城风光。

  月夜下繁花舞弄着清影,月光流泻出琼玉般的银辉,月色下的宫殿如水晶般晶莹五色祥云楼顶飞扬。分明是做了一场繁华美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衫。

  注释解释

  建康:即今南京市。

  上元:指元宵节。

  那:也写作“哪”。

  岁序:岁时的顺序,岁月。

  小桃:初春开花的一种桃树。

  悲凉地:指建康(今南京市)。

  水晶宫殿:用水晶装饰的宫殿,形容极其豪华辉煌,泛指宋汴京宫殿。

  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

  华胥(xū)梦:指梦境。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春,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是年秋,赵鼎南渡,沿水路至仪真,作者大约于年底或次年初至建康,于上元节(元宵节)之夜写下了这首抒发故国之思的词作。

  诗文赏析

  赵鼎是南宋初年中兴名臣。这首词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元即元宵。词人值此元宵佳节,抚今忆昔,表达了沉痛的'爱国情思。

  起首二句,以顿入之笔点明身客地,不觉时间推移之速。词人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之合被擢为开封士曹。靖康事变后,高宗仓皇南渡,驻跸建康,词人填此词时,应当系随驾至此。“客路”一句,直点题面,说明金兵南侵之际,自己流踄异乡,不知不觉又转过了一年。出语自然通俗,然于*淡中,且为下句作好铺垫。“忽惊春到小桃枝”,这句里以小桃点出上元。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见《老学庵笔记》卷四。词句流畅清丽,于轻灵中寄慨叹,是上句的自然归宿。其中“那知”、“忽惊”两个短语,紧密呼应,有兔起鹘落之势,把词人此时的复杂的心情,切实地表现了出来。

  “天涯海角悲凉地”一语,续接起句“客路”二字。建康距离北宋首都开封,实际上并不很远,然而对一个因金人有南渡流落到江南的人来说,却有如天涯海角。和词人同时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之后,也写过表达类似的感情的词句:“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乐》)词人此处一则曰“海角天涯”,二则曰“悲凉地”,这两短语连用加重语气,可以想见客愁之重、羁恨之深。这就具体表现了词人“忽惊”以后的情绪。当此时局纷乱之际,作为江防要塞的建康,一方面驻有南宋重兵,准备抵抗南下的金人;一方面是北方逃难来的人民,流离失所,凄凄惨惨。面对此情此景,词人自然而然想起北宋时欢度元宵的盛况,于是“记得当年全盛时”一句冲口而出。这句是整首诗的一大转折。按照一般填词规律,词写到此上阕歇拍,如同战马收缰,告一段落。可是它的词意却直贯下片三句,有蝉联而下之妙。这样的结构好似辛稼轩《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辛词上阕歇拍云:“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阕。看燕燕,送归妾。”下片云:“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词意跨过两片,奔腾而下,歇拍处毫不停顿,一气呵成。因而王国维称之为“章法绝妙”(《人间词话》)。此词也是采用同样章法,两片之间,毫不割裂。作者上阕歇拍刚说“记得当年”,换头就写“全盛时”情景。但词人并未以实笔具体描写元宵之夜“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也未写“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俱见《东京梦华录》卷六),而是避实就虚,写花枝袅娜,月光皎洁,宫殿华丽云彩绚丽。从虚处着笔,此词就避免了一般化,从而令人读后有新颖之感,并能唤起美好的联想。

  结尾二句又将笔锋一转,写词人从回忆中的往事回到悲凉的现实生活中来。华胥梦,语出《列子·黄帝》,故事讲的是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一切崇尚自然,没有利害冲突。此处例用来喻北宋全盛时景象,但是随着金人的入攻,霎时灰飞烟灭,恍如一梦。“华胥梦”上着以“分明一觉”四字,更加重梦幻色彩。词人如梦方醒,仔细辨认,春光依旧,然而景物全非,故词人两眶热泪,不禁潸然而下。这两句读之令人怆然。词一般以景结情为好,但以情煞尾,也有佳篇。譬如此词尾句纯用情语,且以“东风”二字与上阕“春到小桃枝”相呼应,丝丝入扣,却有溪流归海,读之令人有悠悠不尽的意味。

  此词结构极其缜密。“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词中关键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眼”。词的上下二阕,全靠这个“词眼”的眼光照映。如起首两句中的“那知”、“忽惊”写从不知觉到陡然发现,即带有如梦初醒的意思;下片头三句则是梦境的显现;结句则是梦醒后的悲哀,处处关合“华胥梦”一语,于是整首词浑然一体,构成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从全词来看,感情写得有起有伏,曲折多变。如果说前三句写悲凉,下片则转写欢乐;如果说过片是写欢乐的高潮,那么结尾二句则又跌入悲怆的深渊。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有致,因而能攫住读者的心灵。词中还运用了回忆对比的手法:以当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梦中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这种艺术手法冲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一任感情发泄,恣意挥写,哀而不伤,刚健深挚,与一般婉约词、豪放词均有不同。因此清人况周颐评曰:“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蕙风词话》卷二)这个评价是非常符合此词的特点,也是非常符合词人作为南宋初年中兴名臣的身份的。

  《鹧鸪天》诗词鉴赏 5

  古诗原文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译文翻译

  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注释解释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

  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章:写给帝王的奏章

  觞(shāng):酒器

  玉楼金阙慵(yōng)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创作背景

  此词是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体现了词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轻时期,他一直隐居在洛阳的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逍遥快活的生活。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诗文赏析

  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因而无法改变。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 “曾批给雨”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这二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思的丰富,酒量的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词清隽婉丽,自然流畅,前后呼应,章法谨严,充分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傲视王侯、潇洒狂放的性格特征。

  《鹧鸪天》诗词鉴赏 6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

  【鉴赏】:

  辛弃疾的词,大多即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疾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鹧鸪天》诗词鉴赏 7

  古诗原文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译文翻译

  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

  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注释解释

  史应之:据黄庭坚《山谷诗内集》卷十三《戏答史应之三首》任渊注:史应之,名铸,眉山人,落魄无检,喜作鄙语,人以屠僧目之。客泸、戎间,因得识山谷。

  莫放:勿使,莫让。

  簪(zān)花:以花插头。倒著冠:倒戴着冠儿。此句暗用山简典故,表现不拘世俗、风流自赏的生活态度。《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日:‘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茗芋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白接篱,头巾。

  且加餐:《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李白《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直是为君餐不得,书来莫说更加餐。”

  黄花:同黄华,指未成年人。白发:指老年人。牵挽:牵拉,牵缠。

  付与:给与,让。

  冷眼:轻蔑的眼光。

  创作背景

  本词大约作于元符二年(1099)重阳节之后数日,当时黄庭坚在戎州(今四川宜宾)贬所,此时处于贬谪中整整四年,心情抑郁。本词同调同韵共有三首,此为第二首。第一首有副题曰:“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之后史应之做了和作,这首词是黄庭坚在宴*间对史应之和作的再和。

  诗文赏析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应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鹧鸪天》诗词鉴赏 8

  《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赏析」

  《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这首词是词人晏几道为怀念歌妓小莲而作的。

  首句直呼小莲之名,等于明确地标出题目,这与把她们的名字嵌入句中的那种隐蔽含蓄的方式是大不相同的,直呼其名更为突出,更为强烈。“手捻香笺”,刻画词人凝神沉思之情状,因为“欲将遗恨倩谁传”,把思念之情写成诗句,题上香笺,却无人为之传递,小莲本人也是见不到的。暗中表示,不知小莲如今流落何方!故而思念之情也就被沉痛地称作了“遗恨”。

  接下来的对偶句中,“逍遥”和“酩酊”只是填充和配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涵,两句所说的就是“归来独卧”,“梦里相逢”。想做个什么梦,只是一种主观的意愿,而且是十九不能实现的,所以最终还是连梦中相逢都是不可能的。

  写到下片,词人认识到了,自己和小莲等人的“欢缘”,只能如花之易落、月之难圆。行笔至此,词人的伤感之情已是相当浓烈的了。人称小晏是古之“伤心人”,于此可见一斑。

  最后,又把遗恨的想法交付给了秦筝。“秦筝算有心情在”,这表明是经过选择,才想起了秦筝的,认为这种乐器还算能够寄托自己的哀伤。“在”字是语助词,有音无义,只起加重语气、强调所述事情的作用,用在这儿,是表示词人对秦筝可以寄情的信赖之意。能否真的起作用呢?全词的结句仍然把悬念留给了读者――“试写离声入旧弦”,只是试一试看,那结果呢?读者自己去猜测吧。

  《鹧鸪天》诗词鉴赏 9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作者: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双调55字,押*声韵。 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②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③玉钟:珍贵的酒杯。

  ④拚(pà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桃花扇底风:桃花扇背面的歌曲目录。风:歌曲。

  ⑥同:聚在一起。

  ⑦“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读“锦”,只管,尽量,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剩把:尽把,尽把。

  ⑧银釭:釭(gāng):银制烛台,指蜡烛。

  【翻译】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点评】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作者词艺之高妙。

  “彩袖殷勤”二句,着笔于对方,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古诗文 )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这当不是溢美之辞。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鹧鸪天》诗词鉴赏 10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代: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译文及注释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身在异地,哪里知道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忽然惊喜地发现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如今我虽被贬到这偏远凄凉之地,但还记得当年繁华盛世时的汴京风光。

  建康:即今南京市。上元:指元宵节。那:也写作“哪”。岁序:岁时的顺序,岁月。小桃:初春开花的一种桃树。悲凉地:指建康(今南京市)。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xū)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月夜下繁花舞弄着清影,月光流泻出琼玉般的银辉,月色下的宫殿如水晶般晶莹,飞云绚丽美好。分明是做了一场繁华美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衫。

  水晶宫殿:用水晶装饰的宫殿,形容极其豪华辉煌,泛指宋汴京宫殿。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华胥梦:指梦境。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3)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10篇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译文

  整日没有心思去描眉梳妆打扮,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饯别的宴*上担心破坏了你的心情,双眼蓄满泪水不敢落下来。

  为君捧杯饯行,相斟相劝又怎么忍心分离呢?不如让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离我而去的。

  注释

  镇日:整日,成天。扫黛眉:画眉,意即化妆。

  阁泪:含着眼泪。

  瑶卮(zhī):玉制的酒器,用做酒器的美称。

  赏析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写一位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打情愁绪。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打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代有“女为悦已者容”之说。《诗经》中也有“了伯之东,首如琶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为爱人要己门远行,没有心情去化妆之意,也寓有今后没有爱人的欣赏,不必化妆之意。了己没有心情化妆也就罢了,她甚至一见爱人打点行装就产生了无限愁绪,可见两人之间依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里的“愁见”一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与“愁看”是有意识、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见”则有情绪突然触发,没有思想准备之意。同时也说明了她虽然知道爱人即将己发,但对于何时理征衣却还没来得及想过,这也表观了女子在打别突然到来之时的种种惊愕和惘然。“愁见”对应前句“无心”,意思上则深入一层。虽然分别在即,心存难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对方伤心,便竭力控制了己的情绪,以至于饯别的宴*上,女子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了已的泪泉涌流己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赠别》)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

  下阕写停下车马、把酒相别的情景。送别前“相不相劝”,一语道破送别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静和内心隐伏的痛苦相对比。此处“相”是相互之意,说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别的伤心之情。“忍分打”的“忍”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不忍”,即内心不忍分打;另一方面又是必须“忍”,即强忍住痛苦,以免对方过分感伤。结尾两句是女子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构思奇特,最为警策。前面写了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了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伤心流泪,情难了已。与其见证分别场面的种种痛苦情状,倒不如索性醉倒梦乡,不见打别不见泪,或许对于双方求说更好些。这两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伤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发。在全篇蓄势已足的情况下,正话反说,使得所有酝酿已久的情绪得到激发。以此收尾,也给人以含思不尽之况味。

  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诚为早期送别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七真道观已经倾塌颓败了,世间的人事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心中激荡着一种郁气便放歌远望,但依然免不了意气萧飒,心绪茫然。江山历经千劫,帝王的瑞气几度消亡,朝代几经变迁,在春风吹来的桃花、李花中又过了一年。

  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原野上长满了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一切都让人忍不住质问“何限人间梦”,而面对一切的未知,只有到那能解千古忧的酒里寻找答案了。

  注释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于中好”。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韵。

  七真洞:即纪念七真的道观,道家以茅盈、许穆等七人为七真。

  花界:犹香界,指佛寺。词中指道观。

  王气:象征帝王运数的瑞气。

  千劫:极言时间之久。

  *碧:犹*芜。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词人是由金入元者,虽得元朝重用,但身历两朝,心灵深处自然不免有所隐痛。当词人目睹花落春归,道观倾圮时,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词的上片以佛比道,感朝代之兴替;下片写荒凉满目,叹人事之无常,寄寓了词人对人生、历史的无限深思。全词尽管体制短小,却写得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同时又笔触细腻,不失婉柔。

  词的上片起首紧扣词题,叙写眼前“七真洞”的景况:“花界倾颓事已迁”。“花界”(道教宫观)本是尘世中的众生躲避灾祸追求解脱的一块圣土,当年也曾是香火不断,信徒云集,而这样的往“事”如今早已“迁”变无存了,就连其自身也已颓败崩塌,七真洞盛衰迁移在词中显然是整个世事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词人并未继续描绘眼前道观“倾颓”的景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山河大地,发出了“浩歌遥望意茫然”的感慨。词人高歌长啸,意欲抒泄心头的郁闷,然而怅惘迷茫的意绪却是无法摆脱。

  面对颓败的道观和大好的“江山”,他陷入了历史兴亡的深思和困惑之中:“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古代的望气之术认为天子所在之地的上空有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的“王气”。史载,词人通晓“星历、筮卜、杂算”等古代方术,作为缺乏现代科学意识的古代文人,他自然相信眼前的燕京古城有着凝聚不散的帝王之气;然而无情的事实使他看到的则是一座座高耸的帝王大厦接连的崩塌。一个“空”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他难以理解的历史兴亡面前所感到的惊愕与困惑。“桃李春风”一句又以大自然的永恒更进一步反衬世事的沧桑翻覆。由此,词人的“茫然”之慨犹如出岫之云,浓浓地弥漫了词的上片。

  下片“横翠嶂,架寒烟,野花*碧怨啼鹃”三句承接“桃李春风又一年”继续写“遥望”所见的自然景象: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一片碧绿的草原上点缀着朵朵艳丽的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一切看似全为眼前景色的描写,而实则皆是心中情语的吐露。迷茫的山峦、荒凉的原野、悲鸣的啼鹃,无一不透露着词人茫然、失落、悲凉和怅惘的心境。一个“寒”字、一个“怨”字,便是词人这种心境的标志。

  至煞尾处,词中的这种情感则由隐而显:“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面对这世道的沧桑翻覆、人事的盛衰兴亡,词人苦苦地思索,只觉得它如同梦幻一般无法理解和把握,于是只有借酒来解脱这深深的迷茫和无奈了。词的最后两句,既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清淡之风,同时又体现了词人悲慨激越的豪健之气,“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同时融合在了词句之中。

  在表现手法上,全词通过把眼前荒败的台观与远处生机的野草闲花相互映托,来达到显衬人事无常之艺术效果,颇具气象。又通过移情于物,使烟泛寒,鹃啼怨,来寄慨词人之幽情,抒发作者之百感交集,造成了很深的意境。又以“横”写山峦,以“架’’写云烟罩峰,体物无不工细。全词的特点是淡而穆,格调清放俊健。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古诗简介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翻译/译文

  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那声声杜鹃鸣就跟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自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这“行人”岂是不想回家啊,只是回家的日子还不能期望定下啊。

  赏析/鉴赏

  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如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客携壶上翠微”。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取次,犹随意,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布谷等,历代诗词中有关杜鹃的吟咏甚夥,而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所以其中表现乡思的作品尤多。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直译是:“身处天涯,哪里是没有回家的心思!但是回家的日子连自己都无法预料,有什么办法呢?”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

  鹧鸪天·别情

  宋代 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译文

  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惨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我举起酒杯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离!真希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注释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韵,后段五句三*韵。

  玉惨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脸。

  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莲花楼:饯饮之处。

  阳关:即《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

  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

  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赏析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幕。《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钦于莲花楼,唱一幕,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妆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幕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了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这一段记载,叙述了聂胜琼创作这首幕的全过程。聂胜琼虽然是京师名妓,见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却非常真诚和专一。

  幕的上阕写离别,下阕既写临别之情,又写别后思念之情,实了虚写结合,现实了想象融合为一。起句以送别入题,“玉惨花愁出凤城”,“玉”了“花”喻作者自己,“惨”了“愁”表现送别的愁苦,显示她凄凉的内心世界。凤城指京都,她送别李之问时,情意绵绵,愁思满怀,显示了她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莲花楼是送别的地方,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了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了相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眼前的青青柳色了悲哀的离别之了一起颤动着离人的心弦。何况“一唱《阳关》后”,心中的人儿马上就要起程了。“别个人人”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指李之问,“第五程”极言路程之远。在唱完一了《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了她。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幕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也难,但作者别后希望在梦里依稀可见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难以成梦。“寻好梦,梦难成”句,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幕人把客观环凄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离人凄苦,“况谁知我此时情”一句,道出了幕人在雨夜之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了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两句,画面感人而意凄凄静深沉,显示了幕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幕的独特的美。“帘前雨”了“枕前泪”相衬,以无情的雨声烘染相思的泪滴,窗内窗外,共同滴到天明。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动,温庭筠《更漏子》一幕的下阕,曾这样描写过雨声:“梧桐树,三更下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也写到:“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跟温庭筠幕相类似,都写雨声对内心情感的触动。然相比之下,聂胜琼这首幕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刻细腻。它把人的主体活动了雨夜的客体环凄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了“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突出了幕人的独特之处,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后来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幕时,“喜其语句清健”。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决定,“出妆奁资夫取归”,让聂胜琼能遂所愿。

  宋时的歌妓得以从良成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当美满的归宿了。能得到这样结果的人并不是很多的。聂胜琼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这首幕和它的故事,了乐婉同施酒监唱和的《卜算子》幕所反映的感情来比较,结局的喜剧和悲剧性质虽然不同,但对于理解当时歌妓的命运和她们的心理,具有同样的价值。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翻译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注释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骚人、

  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赏析二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赏析一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在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朝 朱敦儒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4)

——《鹧鸪天》阅读答案范本5份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改火:指过了一年。筠:竹。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19.苏词画线句用、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2分)

  20.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答

  19.比喻、对偶、象征(答对1个给1分)

  20、相同点:两人均宽慰友人,不必为离别哭泣,要保重自己。(2分)

  不同点:苏词认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2分)

  辛词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3分,每点1分)

  (2)写法:①写景由远及*,(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景。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

  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4分,每点1 分,言之有据即可)

  鹧鸪天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

  答案:

  (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3分,每点1分)

  (2)写法:①写景由远及*,(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景。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写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阅读练*二:

  ⑴鹧鸪天 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他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有一部分人认为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阅读练*三: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1分)。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分)。

  (2)以鸦归巢反衬人不能归家,更凸显出游子有家不能归的思家之苦。(2分)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1分)。语言朴素*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2分)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晩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鹅湖,山名。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北。辛弃疾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书咄咄:晋殷浩被废黜后,用手在空中书写,作“咄咄怪事”四字。唐司空图隐居山中,作《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汉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枕簟”句写气候变化。虽未入秋,但秋意来袭。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外露。

  B. “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漂浮水面的片片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这景象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给人以阴冷的感觉。

  C. “红莲”“白鸟”二句转写*景,池塘里红莲盛开,相互偎依,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却静静地兀立着。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5)

——半睡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5篇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常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半睡

  作者:韩偓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眉山暗澹向残灯,一半云鬟坠枕棱。

  四体著人娇欲泣,自家揉损砑缭绫。

  九日示大圆洪-智 宋·陈与义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九日家中 宋·陈与义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6)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赏析范文5份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陈与义在《清*乐・木犀》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鹧鸪天

  作者:黄庭坚

  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答之[1]。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2]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3]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4]。舞裙歌板[5]尽清欢[6]。黄花白发相牵挽[7],付与时人冷眼看[8]。

  【注释】

  [1]隐客:指隐居山野、不求功名的人。这里指隐居不做官的眉山人史应之。这首词是在酒*上史应之先做了一首词后,作者为了应答而做的。泛指钱塘江北岸的山,这里古时属于吴国。

  [2]放:使,让。

  [3]簪花:在头上戴花。古代不单女子簪花,男子也可以簪花。

  [4]且加餐:暂且就多多吃饭。

  [5]歌板:古代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

  [6]清欢:清雅闲适的欢乐,这里指没有官场中勾心斗角的单纯快乐。

  [7]黄花:菊花。这句的意思是簪在头上的金黄菊花与白发相互缠绕。

  [8]时人:指世俗中为名利趋炎附势、随泼逐流的人。这句的意思是,就让那些世俗之人冷眼看我的狂态吧。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他的词贴*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用词前小序交代词作写作的时地情状。他晚年两次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任然傲岸不屈,许多词都表现刚直倔强的个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酒宴上赠答之作,通篇写作者旷达疏狂的人生态度。起句写菊花盛开,清晨时正生寒意,如此凛冽景象中,作者劝慰:人生便该有酒相伴,不要让酒杯有片刻空的时候。之后便写作者本身狂态:风雨中横笛斜吹,酒醉后戴着花,连头冠都倒了过来。下片写此身商健康,便该多多吃饭享受人生,在歌舞声中享尽全不同于官场的单纯快乐。即使年岁渐长,白发已生,也可以戴着菊花肆意纵情,不必管那些世俗之人的鄙夷冷眼。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注释】

  ⑴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韵,下片五句三*韵。唐人郑�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⑵晚日:夕阳。唐刘长卿《行营酬吕侍御》诗:“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⑶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唐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诗:“风吹新绿草牙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⑷教:使,令。眼底:眼中,眼睛跟前。五代齐己《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

  ⑸白头:犹白发。形容年老。《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韩之交。”

  ⑹深知;明知。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⑺阑干:栏杆。阑。同“栏”。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这首词写于作者被弹劾解官后,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地眼中景。“晚日”地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地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地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地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地感觉,而且表现了她地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地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地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地“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地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地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地。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地,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地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7)

——感皇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5份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心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即事

  瞿佑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秋千一架名园里,柳丝今日向东风。

  《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悯农》(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三)

  (唐)李绅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青松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10篇(扩展8)

——生查子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五篇

  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国

  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岳飞·满江红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6、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伟人·满江红·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21、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对联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2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2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伟人·长征

  2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0、*朱者赤,*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3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3、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35、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3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节日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诗中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中夏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