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警句 >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

日期:2023-03-01 00:00:00

关于诗经名言句子30句精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名言句子,欢迎大家阅读。

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国风·卫风》

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6、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9、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10、我心匪(fěi)石,不可转也。我心匪*,不可卷也。

11、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12、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13、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14、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16、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17、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18、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19、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20、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2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处:诗经

22、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出处:诗经大雅板

2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处:诗经小雅

2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行为。——《诗经》

26、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27、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28、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29、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30、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阅读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1)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

诗经名言句子(通用30句)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诗经名言句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3、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4、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5、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6、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8、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

10、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11、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12、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邶风·柏舟》

13、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你。

14、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你,其人甚远。

15、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16、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17、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18、蒹葭(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9、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行为。

20、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经》

21、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22、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出处:诗经

23、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

2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出处:诗经小雅

25、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出处:《诗经》

26、夫妻好合,如鼓琴瑟。——《诗经》

27、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28、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29、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0、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2)

——经典诗经名言句子菁选

经典诗经名言句子大全(通用50句)

  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丘陵。下文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名言句子,一起来看一下吧。

1、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国风·卫风》

4、式微,式微,胡不归?

5、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6、国风·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诗经》

7、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

8、**谷风,以阴以雨。《诗经》

9、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诗经》

1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3、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14、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1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17、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18、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19、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0、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21、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22、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2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24、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5、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26、我心难把*子比,哪能要卷就卷起。

27、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28、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29、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30、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31、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32、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33、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34、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

35、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36、子不思我,岂无他人?出处:诗经

37、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出处:诗经

38、不愧于天,不畏于人。出处:《诗经》

39、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40、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41、痴儿归佛,半世寂寞,生子契阔,与子成说。

4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43、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行为。——《诗经》

44、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45、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46、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4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8、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诗经·曹风·蜉蝣》

49、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50、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3)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

关于诗经名言句子汇总60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下文是小编为各位读者整理的诗经名言句子,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1、匪是匪,我是我,思念抑或思考,而我在这里,你在天涯的那端。

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3、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5、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秦风·无衣》

6、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9、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10、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宛《诗经》

1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1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

15、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

1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

17、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

18、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1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20、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1、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22、我心难把石头比,哪能随人来转移。

23、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24、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25、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26、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27、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8、嘤其鸣兮,求其友声。

29、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30、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31、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32、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3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34、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35、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36、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37、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38、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译文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39、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经》

40、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经》

4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42、就是你我,一南一北。你说是我甘愿离南,我只说是你不肯随我北来。

4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44、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出处:诗经

45、一之日觱发,二之日粟烈。出处:诗经

4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处:诗经

47、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出处:诗经

4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处:诗经

49、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处:诗经

50、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51、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52、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5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6、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5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58、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59、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一美人,清扬婉如。

60、月出皎兮。诗经关于爱情的诗句。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4)

——《诗经》氓说课稿菁选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两首氓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欲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是学*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四、说程序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

  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依情况略作补充。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古今异义词如“启”“居”。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

  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另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

  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

  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样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愤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

  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古诗歌很有帮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这时我提问,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现在可以让学生完整归纳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归纳人物形象要求全面,准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理解情感,训练完整表达的能力。

  五、总结艺术特色

  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现实的叙事线索。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诗歌。预*《离骚》。

  一、说教材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 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由教师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

  六义——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诗

  2、朗读 分为听配乐范读与学生自读两个环节,首先听范读来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的节奏(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二节拍),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明确字音字形,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应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并且对诗歌叙述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3、由教师导引,帮助学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欢喜——悲伤——怨恨,并且明确本诗所表达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并由此来生发其他问题,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4、在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对本诗进行进一步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设计四个问题(“女主人公为何怨”、“她怨什么”、“怨过之后她又将何去何从”、“她的感情变化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本诗的思想意义(不仅是对氓的控诉,也是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妇女地位卑微现象的批判)、了解诗歌的进步性所在(表现了女子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体会本诗边叙事边抒情,通过回忆、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围绕着“怨情”来展开问题,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寓于其中,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初步鉴赏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解决之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的。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找到对应的诗句,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明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6、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背诵。《诗经》中出现的生僻字多,这会给学生的背诵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实,并且由教师对诗中的故事情节整理概括,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通过指定学生演板重要词句,来明确背诵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能得以突破。

  7、作业设计环节 本课选自《诗经》,仍属于文言文教学,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可安排学生进行将本诗与《诗经》中另一首弃妇诗代表篇目《谷风》进行比较阅读(教师多媒体展示《谷风》并简单疏通文意),试分析两首诗歌所表达情感的异同及其原因。根据以上构思,安排本课作业如下:

  总结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阅读《谷风》,分析《谷风》与《氓》表达情感的异同及其原因。

  8、课堂小结

  《诗经》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千百年来,《诗经》中,尤其是“国风”部分的优秀篇目流传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所反应的内容贴*普通大众的生活,表达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由此给我们的写作也带来启迪。因此,安排课堂小结如下: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五、说对本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怨情”作为中心点,由此生发几个问题,来完成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义把握,艺术手法鉴赏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课堂容量较大,需要教师课前抓好学生预*工作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课件,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另外,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爱情诗,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爱情观的讨论,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脱离文本,避免把爱情诗的鉴赏变成纯粹爱情观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氓

  《诗经》

  为何怨 一片痴情 无端见弃

  怨 怨什么 丈夫薄幸 世道不公

  怨之后 痛定思痛 与氓决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诗经两首》中的第一篇《氓》,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诗经两首》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把教学目标设为: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诗歌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诗歌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学生诗歌欣赏的水*。

  三、说教学重难点。

  《氓》是一篇叙事诗所以教学重点在于对诗歌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另外《诗经》主要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所以难点在于掌握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四、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讲授法,提问法。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熟悉课文,培养学生语感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在分析完课文后再次让学生根据诗歌感情的变化朗读课文,让他们走入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讲授法开启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字词,语法,写作手法,人物形象,感情基调的`转换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提问法,提出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诗歌使用了那些写作手法,又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用这两个问题点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提出女主人公她被遗弃责任在谁?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五、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我通过我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我通过和学生讨论女子婚姻失败的原因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由教师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结合初中所学,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学*中必然要讲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包括“《诗经》六义”,其中,《氓》所涉及的比兴手法,是相关文学常识的重点。这部分的学*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回顾《蒹葭》、《关雎》等初中语文涉及的《诗经》篇目,来串讲相关知识点。在此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文学常识知识点: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言诗

  2、朗读分为听配乐范读与学生自读两个环节,首先听范读来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的节奏(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二节拍),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明确字音字形,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应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并且对诗歌叙述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3、由教师导引,帮助学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欢喜——悲伤——怨恨,并且明确本诗所表达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并由此来生发其他问题,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4、在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对本诗进行进一步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设计四个问题(“女主人公为何怨”、“她怨什么”、“怨过之后她又将何去何从”、“她的感情变化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本诗的思想意义(不仅是对氓的控诉,也是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妇女地位卑微现象的批判)、了解诗歌的进步性所在(表现了女子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体会本诗边叙事边抒情,通过回忆、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围绕着“怨情”来展开问题,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寓于其中,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初步鉴赏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解决之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的。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找到对应的诗句,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明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6、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背诵。《诗经》中出现的生僻字多,这会给学生的背诵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实,并且由教师对诗中的故事情节整理概括,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通过指定学生演板重要词句,来明确背诵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能得以突破。

  7、作业设计环节让学生把诗歌改编为现代诗歌或小说

  8、课堂小结

  《诗经》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千百年来,《诗经》中,尤其是“国风”部分的优秀篇目流传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所反应的内容贴*普通大众的生活,表达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由此给我们的写作也带来启迪。因此,安排课堂小结如下: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五、说对本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怨情”作为中心点,由此生发几个问题,来完成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义把握,艺术手法鉴赏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课堂容量较大,需要教师课前抓好学生预*工作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课件,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另外,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爱情诗,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爱情观的讨论,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脱离文本,避免把爱情诗的鉴赏变成纯粹爱情观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诗经》

  为何怨一片痴情无端见弃

  怨怨什么丈夫薄幸世道不公

  怨之后痛定思痛与氓决绝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5)

——经典诗经座右铭句子菁选

经典诗经座右铭句子大全(精选60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本篇文章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座右铭句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2、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3、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4、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5、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诗经》

6、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

7、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

8、得妻若此,夫复何求。《诗经》

9、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1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3、"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14、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1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16、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17、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18、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1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0、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22、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23、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2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6、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27、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28、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29、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30、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31、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32、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33、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34、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35、《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时少过失。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36、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经》

37、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诗经》

38、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39、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40、子不思我,岂无他人?出处:诗经

41、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出处:诗经

4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出处:诗经

43、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出处:诗经

44、"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45、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4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出处:诗经小雅

4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出处:诗经

4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处:《诗经》

4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5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处:诗经小雅

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3、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54、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6)

——诗经读后感菁选

诗经读后感12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读诗经,除了其诗歌字面上关乎体裁言语的一种欣赏,还有的就是对于其所要表达的含义的思考。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本不朽的著作,我很难能够以学者专家的高度去评判它,毕竟对于这部传世的经典之作,那些所谓文人骚客的研究也已经够多也够完善的,而我只能以一位普通读者的眼光去看待,去讲述它所吸引我的地方,毕竟从一开始选择这一部书便是缘于自身对于古代文学的一种喜欢。

  就是古代诗歌,也正因为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才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歌的美感除了字面上的欣赏及意境的感受,很大部分都要通过喉咙来表达,欣赏也需要一种探索和实践。

  因为诗经一书本身就摘录了当时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固有“十五国风”之称。也许各地方言的不同及文化的差异及其古今文化的改变,,有的诗歌读起来并没有那么流畅,甚至于有些绕口,一些陌生的字词难以理解或是表达。但这在思想内容的含义上却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反应了一个社会在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内涵。因此除了来自于民间各个地区“风”,还有作为当时王畿之乐,亦为典范的音乐的“雅”与表现当时特殊文化背景下一些关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我们称之为“颂”。正是这三种文化的合流,融汇成这一部记载了当时社会风土民生的“史书”。

  众所周知,《诗经》有“六义”,除了展示诗歌内容的“风雅颂”之外,“赋、比、兴”便是常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本意的手法。正是这三种手法塑造了诗经的灵魂,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它就如一位窈窕淑女,引得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之好逑,寤寐思服。

  有对于“关关之鸠,在河之洲”迷人景色的描写,也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人物景致的刻画,甚至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窈窕淑女,在水一方”般深情直白的告白,简单的话语透露着古朴真挚的情感。

  被誉为中国招隐诗之祖的“鹤鸣”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人民对君王隐晦的讽喻进谏,对于国家的忧思,对于贤才的渴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用灿烂盛开的桃花表达对新娘的美好祝愿。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便是在不论用哪种方式都能表达出心中的那份情感。但从诗经中除了这份直白,尽管不变的是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更多的却是一份克制,*和与淡淡的抒情。《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化的开端,虽然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诗经蕴藏了当时社会的多少悲欢离合,沉沦与得志,批判社会的黑暗与赞美生活的美好。诗经亦是“思经”,用诗意的话语来表达对于生活的思考。

  诗经,读得太过仓促,只读得一点皮毛,闲时多多品味几遍不定能寻得些许相同的感触,毕竟之于情感是千年不变的。

  砌壶清茶,点支香烟,捧一本《诗经》陪伴着窗外皎皎的月光,心,已随着不羁的思绪飞越千山万水、踏尽关山叠嶂。从报国从军的壮志,建功立业的希翼,金戈铁马的雄姿,醉卧沙场的豪情,到月下的“佼人”,逾墙的“仲子”,墙偶的“静女”,在水一方的“伊人”……在泪水与欢笑相伴、怨恨与幸福交织的远古的爱情世界里,他们的嗔笑怒骂、喜怒哀乐,演绎着的一个个故事,或郎情妾意,或缠绵悱恻,或心伤欲绝,或望穿秋水……一切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令我感动。

  从见而倾心、爱而求之,到相携游乐、相亲相爱,经过不知多少次的悲欢离合,多少回的辗转反侧,诗人有情人在最后终是成了眷属。“关关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曲《国风关雎》道出了千百年来天下男子追求异性的心声:对雍容华贵的'爱情追求和对理想幸福婚姻的渴望。即使追求时因“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却还是满怀希翼地“琴瑟友之”再“钟鼓乐之”,为博伊人一笑,倾家荡产又何妨?为成大好姻缘,失去江山亦甘心!

  男女最初的相悦往往缘于一次偶然的相遇,在一定的环境里,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甚至惊鸿一瞥,电光火花的瞬间爱的种子便萌生了;《郑风》中的《野有蔓草》描绘出了一青年男子在郊野邂逅一位请清纯秀丽女子,因其“清扬婉兮”的双眸而“与子皆臧”的故事,当中,绿意浓浓、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交相辉映,人类至纯至真的原始情感在这里彻底的爆发了;《溱洧》中的情调更是烂漫十分:绿草如茵、百花齐放的春日,在广阔无垠的郊外,清流潺潺的溱洧水边,成双入对的青年男女,在一起游戏,在一起戏水,他们打情骂俏,他们嬉戏追逐,到处都是开怀的笑声,到处都是青春的笑靥……以心相许是爱的升华,以身相报是爱的高潮,而对于这些青年男女来说,临别是以一根根的芍药相赠便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了。在这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示爱成了最烂漫最感人的玫瑰色的故事,成了永恒的岁月流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寂寞清秋的早晨,在烟波浩淼的湖畔,诗人独自徘徊、往返寻觅,心中的“伊人”却远隔秋水,而“伊人”的身影容颜更是似有若无、隐约飘渺,所实在的,唯有挂满露珠在风中摇曳的芦苇。一种淡淡地忧愁包在空中弥漫,仿佛中,哪片芦苇和秋水之外的伊人正缓缓地向我走来,我慢慢地伸出双手……

  在遥远漫长的岁月里,周王朝自他崛起的那一刻便不断与周边的国家进行着大大小小的战争,于是,有了战士驰骋沙场、浴血杀敌,便有了思妇翘首引颈、望穿秋水,一个个凄美悲凉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不停的演绎着、流传着。从征夫们披上戎装的那一刻起,家中便有了形单影只的妻子在为他们祈祷盼望他们归来,到了乍暖还寒的早春,过了骄阳如火的酷暑,凄风萧瑟的深秋、雪花飞舞的寒冬转瞬又过了,“愿言思伯”使她们“首如飞蓬”(《卫风伯兮》)。女为悦己者容,然而,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首如飞蓬”痴情女子“未见君子,忧心靡乐”(《秦风晨风》),而她们所能做的只是为远方的征夫祈祷和向苍天发问“道之云远,曷云能来?”(《邺风雄雉》)。秋水望穿,空悲怆,独惆怅。

  “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我看来,这便是世间最为悲凉的诗,生与死,离与别,碌碌如我辈的人又如何能去支配它呢?德国诗人*勒认为,真正的爱情,是绝望的!这种绝望,是一种无法躲避、无法克服的命运。但是,站在茫茫的人海里默默地凝视最久远的时间、最遥远的国度,我看到的却是雅典娜的微笑和丘比特的神箭。我想,倘若真正的爱是绝望的,那么,爱情会因绝望而美丽,绝望也会因爱情而更加神圣。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

  如在情人节,你收到的不是玫瑰花,而是一捧草,那草是城市里的人很难看到的芦苇。芦花轻扬,随风摇曳。啊,亲爱的,先别忙着皱眉疑惑,你耐心找找,在那捧柔韧的草茎处,应该会有一张写了字的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是的,你收到的芦花就是那最著名的爱情草。这草在花店里是买不到的,甚至在城中都很难发现它的影子。两千多年的那个痴情男子早就告诉我们了,那是生长在河岸旁的一种迷离的植物,如同生长在爱情和理想的彼岸。如果,如果,你真的收到了它,那就给他一个微笑吧,哪怕你也如水之湄的那个女子,虽然并不一定爱,但在他的追求中你自有了不同寻常的美。

  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它可以让所有*凡的事物焕发神采,如同让一株芦苇变成古往今来最风致最耐人寻味的植物,只要我们是以爱的名义。“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两个字的发音是那么*静淡然,但有了后面的苍苍,凄凄,瞬间把感情渲染得一片水意氤氲,山高水长。这个男子似乎不同于《诗经》中其他人,他是诗意的理想的,那水中央的梦中伊人比之具体的爱恋对象,更象心中的一个美好境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几千年来,华夏大地孕育出了灿烂的诗歌文化。秦汉之时,汉赋辞藻极尽华丽,乐府叙事荡气回肠。唐宋之际,有谪仙人的浪漫潇洒,也有杜少陵的忧世伤民,有苏东坡的豪气万丈,也有柳三变的醉心繁华,浅酌低唱。华夏文明里,诗书代代相传,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诗经》。两千多年前,中原人烟稀少的旷野中,纯朴的先秦百姓的兴之所至,放声高歌;嘉宾集聚的欢乐宴*上,所奏之乐悠扬清雅;伴随着繁琐周礼的肃穆颂歌在庄重古朴的庙堂奏响。他们所歌之词便是《诗经》的来源。周代的先民们把汉字的音韵之美以诗的形式传之后世,同时传承的,还有那精炼文字中深厚的文化土壤。

  “百善孝为先”,孝之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诗经》中便有很多相关诗句。《蓼莪》里“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道尽了孩子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体察与感激。《凯风》中“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则以吹自南方的和暖之风起兴,把尚在幼年的孩子比作“棘心”即幼小的酸枣树。小枣树在南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就像母亲用温暖的爱抚育我们长大一般。如今,当我们吟咏起这优美的诗句,脑海里也不禁会浮现这样的画面:蹒跚学步的幼儿身边,总少不了父母温暖而有力的大手保护;成长的路途中遇到挫折,总少不了父母的安慰与鼓励;当孩子长大,即将远行,总少不了父母的担忧与叮嘱。光阴荏苒,孩子从柔嫩的树苗长成参天乔木;岁月如梭,却也使父母沧桑了脸庞,花白了鬓发。自《诗经》始,历经千年,一代代的父母对他们的子女付出无私的爱,历经千年,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亦在感叹:“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中父母子女间的温情体现了先民们对世间美好情感的'歌颂。然而许多美好不能长久,因为它总被罪恶打破——那便是战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纵使边关烽火不绝,华夏子民们却从来不是好战之人。征人思妇,自古有之。还记得那句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那便出自一位离家征战的士兵之口。这是他对妻子的誓言,却也因战争变成了奢望。而在家中的女子们,则是“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至于采摘卷耳时都无法集中精神。千百年来,战争使多少妻儿离散,使多少家庭破亡。到如今,世界在高呼和*,但战火仍旧未熄。处在战乱中,最无辜又伤的,却是*民百姓。炮火声不绝于耳,死亡的恐惧日夜相随,饥饿与疫病更使他们的生活被黑暗笼罩。而中国人民是幸运的,我们享受着安定祥和,我们不用担心美好家园顷刻变为断壁残垣,我们不用担心无情的炮火将我们与亲人阴阳两隔。因为我们生活在爱好和*的中国,因为自《诗经》始,先民们便把和*的种子深埋心中,代代传承。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上古淳朴自然的民风贯穿于每一首极富韵律的诗歌中,造就了诗经的“思无邪”之美。在《诗经》中,人们是那么直率地抒发着他们的情感,他们赞君子德行高尚温润如玉,他们讽小人无德不死何为,他们欢欣于他人相赠之物并要投桃报李,他们感叹国家昔盛今衰而痛彻心扉。对于德行,对于为人处事,对于个人发展,对于国家兴亡。《诗经》以精炼的语句包含了世间万象。读诗经,我们能懂得去赞颂美好,揭露丑恶;我们能懂得礼尚往来,相互赠答的处世之道;我们能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这许许多多的情感,自诗经中源起,经过浩如烟海的经书典籍的传承,已融入每个中华儿女的骨血之中,不可割舍。

  溯诗歌之源,我们感受优美文字中浓烈的古韵清香,溯诗歌之源,我们回顾精炼语句中灿烂的思想光芒,溯诗歌之源,我们追寻传统文化的起点,感受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变迁。

  “红裳引蝶乱,倾尽浮生殇。”关于你,大可当作一场梦。

  只不过梦里的似是而非,人生的荒唐奈何。我以为只要我纯情与你,待秋叶红霜时,你明谋正娶;我以为琳琅风月为你流淌,到尔卜尔筮,你以尔车来;我以为付你一世深情,使三岁食贫,你及尔偕老。然而,只是我以为。

  你变了,或许说是我没有认识到完全的你,你的心不再如往昔一般明净。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是否你只满足于有一个人靡室劳矣,夙夜兴寐。是否你认为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是否……你是否还记得我以及你那轻许的诺言和不再兑现的婉曲。终于,在无限的背影中我恍悟到你的爱情没有标准,你总是三心二意。昨天的鲜衣怒马,今天的羽扇纶巾。沉溺在爱情里的女子,该怎样的脱身?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再回首时,那些泪痕点点想来可笑,却不知再回眸时,那些欢声笑语竟叫人潸然泪下。

  你可知,我的内心深处也想之子于归,共子陶然,但我害怕这样只会让我对变了心的.你多了几分怨恨,少了几分竹马青梅。正如白居易《长相思》里所说“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但我有些害怕你归来,我想要的是那个曾和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你,而不是如今变了心,行为其贰的你。你,是你吗?你在淇水旁的誓言,已在风中凌乱,归期为天涯。你的心,可有一刻属于我;你的新,让我回忆泛陈。刘禹锡的《竹枝词》里有这么一句“红花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为你,也曾兄弟咥其笑矣,为你,也曾躬自悲伤。遇到你之前,我憧憬爱情;认识你之后,我孤帆远影。苏轼说“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教坠。”算了罢,不能相濡以沫,就相忘于江湖吧!

  如今已到了这个地步,就忘了吧。忘了你信誓旦旦,忘了你的年少作伴,既然你要走,那我也不送你。有些缺憾,有些失落,有些不舍。但人生,能有几回圆满呢。不过,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只希望,多年后你金缕翩翩,安然无恙。即使佳颜在侧,即使烛影摇红。

  淇水汤汤,渐湿帷裳,自古离别多成殇。流年已付交还,不染风雪一更。桑叶未落,而我已从你身旁路过。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成语鲜衣怒马: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如: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又如:鸦片洋标束锦装,鲜衣怒马浮云队。——清·陈寅《驭仆篇》

  成语相濡以沫:相濡以沫[xiāngrúyǐmò],意指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後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源]《庄子·大宗师》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天运》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典故]“相濡以沫”出自於《庄子·大宗师》。庄子说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并非刻意能追求的。我们往往以为和人亲密相处、苦难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里知道那就像离了水来到陆地的鱼儿一样,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来润湿对方,虽然好像很亲密,却怎麽样也不如当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认识时的快乐。“相濡以沫”从原文摘出,比喻同处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春秋时候的卫国似乎盛产诗人,“诗三百”里面,光是卫国的诗就有二十六、七首,又分了《邶风》、《鄘风》、《卫风》,而这些诗里面,有爱情的、有军旅的、有刺政的、有言志的种种不一,表现手法也非常多样。可以说,卫地的诗歌,在整个《国风》里面是有非常重要地位的。

  这一首诗,虽然每句并不出名,在网上却真正是一首被用滥了的诗。卫诗中长诗很多,但这首《式微》,从形式上面来看,却像一首小令。一节短短的十六个字,分了五句,却非常精妙的刻画了一个场景,两个形象,一份丰富曲折的感情。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是指减弱,也就是天色将要黑,却还没有黑下来的时候。白天明亮的日光渐渐的减弱下来,可是被等待的那个人,却还没有回来。用“微”字,来写这种天色的变化,而不是用“暗”、“黑”这种表示状态的词,其实是描写了一种等待的过程。因为等待而关注了天色的变化,又因为天色渐晚而心生焦虑,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发问“胡不归?”为什么还没有回来呢?这句话的重点,在“胡”上面,因为天晚,所以按照常理,应该是归去的,可是却没有,那么自然是发生了一些什么。

  《毛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若作这种解释,那么后句的“微君之故”,自然是指“黎侯”了,不归的原因是黎侯,不归的结果是“中露”,“泥中”。

  其实我倒更加愿意把这首诗看作一首情诗,这种看法也确实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春秋时候很多外交、君臣之间的交流,都会引用民间的小调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在前面的很多诗里面我已经提到了。事实上这里的诗,从字面上更容易理解为一个妇女,在等待她晚归的丈夫。“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我为什么还没有回去,自然是在外面餐风饮露的等你回来了。这种等待有的时候只需要很短暂,就可以夫妻双双把家还,有的时候却很漫长,漫长到传说中女子变成了“望夫石”,日夜在村边眺望。

  除了你之外,我又怎么会在外面风露中呢?这种倾诉看似埋怨,其实并不是埋怨,而是一种非常真挚专一的情感的表达。那种为了对方甘愿付出艰辛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忐忑的焦虑,在短短的十六个字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自己未归是因为对方,而对方未归却并不知道原因,这种悬念的设置,和没有答案的结局,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又把这种不安和真情传达的非常准确。诗未尽而意已足。

  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有几年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加班晚归。每次晚归,父亲在饭后都会走到小区外面的马路上面等待母亲一同归来。有的时候是下雨,有的时候是寒风瑟瑟,有的时候甚至大雪纷飞,父亲从没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安坐。我问父亲,母亲又不是小孩子,不需要去接阿,父亲总是笑着回答,不放心。是的,因为是所爱的人,所以不能放心她一个人归来,看着天色渐渐沉下,心里自然就会被“胡不归”的问题萦绕。

  “式微,式微,胡不归?”总是在讨论什么是爱情,其实这就是爱情啊。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还是一种权谋?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阅读了《诗经》。终于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智慧。“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有趣。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读后感想。

  提起《诗经》,不得不说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风”,“雅”、“颂”。这都是书中的精华。 “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美好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展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出现的开心,更是喜悦于喜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向往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愤怒和失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服侍,尽力地帮助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背誓言,最后从痛苦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反抗。其中《硕鼠》尤为经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劳侍奉统治阶层,而最后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如同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而《相鼠》中的劳动者则是冷嘲统治阶层连鼠都不如!毕竟鼠有齿有皮,而他们连基本的礼仪廉耻尚不知,“不死何俟”!

  其次则是“雅”,取自贵族在宴会的奏乐,体现了当时的风气和贵族的生活交际。

  《诗经》中有不少宴饮之乐。其中《常棣》赞扬了他们宜室之乐,妻儿和睦的场景。这种话语能够很容易通过奏乐使宴会感染到欢快和睦的氛围。也还有借机抒发朋友之间的不舍之情,《白驹》中“慎尔优游,勉尔遁思”表现主人家的再三挽留,依依不舍。《南山有台》则是借宴会之际宣扬求贤若渴,歌颂先王的主题,“乐只君子,邦家有光”则表现贤才先王的李国邦家之能,高度赞扬求贤的行为。

  当时人们喜欢通过宴乐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阅读《国语》之中,较为典型的则是晋公子子重与秦王襄公的宴会对答。还有则是歌颂诸侯的德行功苦,如《桑邑》、《大田》、《甫田》之类。

  不同于“风”、“雅”,“颂”则是收录于诸侯的祭祀之曲,以追颂先祖之德,警戒自我以及后来子孙,展现了周朝都有的宗族制度和错综的宗族关系。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7)

——经典诗经名言说说菁选

经典诗经名言说说40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诗经名言说说,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1、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国风·卫风》

5、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诗经》

7、**谷风,以阴以雨。《诗经》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10、"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11、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1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1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14、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15、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16、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17、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18、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19、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20、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21、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2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3、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靡(mǐ),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4、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25、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26、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27、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8、子不思我,岂无他人?出处:诗经

29、一之日觱发,二之日粟烈。出处:诗经

30、"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31、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3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出处:《诗经大序》

33、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34、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35、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6、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37、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8、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39、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40、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诗经名言句子菁选(扩展8)

——经典诗经座右铭句子菁选

经典诗经座右铭句子汇总60句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本篇文章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座右铭句子,供各位参考。

1、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2、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3、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4、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5、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6、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7、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

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

9、才说无,便是有。《诗经》

10、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诗经》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1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1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8、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译: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长漫漫。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黄泉。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 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 言笑 晏晏。 信 誓旦旦 ,不思其反。反是不 思, 亦 已 焉哉 ! 译: 当年 发誓 偕白头, 如今未 老心 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 宽有 尽头 。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岂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诗经》

19、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20、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21、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22、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23、"式微,式微,胡不归? Decline, decline, Hu did not return? 《诗经》"

24、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窕纠兮,劳心悄兮。

25、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2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7、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你。

28、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29、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30、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31、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32、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3、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34、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35、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36、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37、愿言恩伯,甘心首疾。

38、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经》

39、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4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裾渺渺,终成绝响。——《诗经》"

41、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处:诗经

4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出处:诗经魏风伐檀

4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出处:诗经

44、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出处:诗经

45、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

4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出处:诗经

47、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出处:诗经

48、痴儿归佛,半世寂寞,生子契阔,与子成说。

4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出处:诗经卫风硕人

5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1、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行为。——《诗经》

5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3、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54、五月斯蠡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55、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56、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经里最美的爱情句子 句。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57、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5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