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警句 >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

日期:2022-04-27 21:15:56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1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1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20、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2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6、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2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

  30、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31、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3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3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4、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3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38、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3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4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4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46、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47、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48、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4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5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5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5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5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5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6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6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66、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6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68、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学而》

  7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7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7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7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79、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80、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8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8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8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8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8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90、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2

  1.为政戒贪欲,为人重诚信;养廉重在自律,修身重在自励。——赵霞

  2.为政清廉留美誉,家人走路腰板直。——王书茵

  3.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大赵红

  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5.位卑未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

  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9.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10.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11.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陈英

  12.做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7、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9、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10、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3、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1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19、仁者寿。——《论语·雍也》

  20、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4、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25、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9、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2、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4、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7、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4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43、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4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4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46、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斋先生言行录》

  47、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8、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4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0、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5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5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53、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5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5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5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58、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6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61、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6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6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4、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65、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6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6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6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7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71、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72、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7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7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7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76、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7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7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7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8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8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8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83、轻诺必寡信。——《老子》

  8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85、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86、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8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8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9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9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9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9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95、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9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97、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9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99、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00、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0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0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0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0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07、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08、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09、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扩展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扩展1)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50句

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1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1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5、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6、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17、水清不纳污垢,政廉不迷财色。——杨明干

18、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者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19、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20、缄默和谦虚是社交的美德。——蒙田

21、宽阔的河*静,博学的人谦虚。

22、九牛一毫莫自诩,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23、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24、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 黄石公

25、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 朱舜水

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

28、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29、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0、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3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32、民无信不立。——《论语》

33、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3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3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

3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3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39、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40、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4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2、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4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44、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陈英

45、做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

46、温和谦逊多礼的.言行,有时能使人回心转意。——萨迪

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4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50、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么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扩展2)

——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 50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6、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7、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9、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10、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1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1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4、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8、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3、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6、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28、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9、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斋先生言行录》

30、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1、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3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3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3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35、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36、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3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3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3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0、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1、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4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4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47、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50、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扩展3)

——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 50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6、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7、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9、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10、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1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1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4、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8、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3、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6、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28、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9、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斋先生言行录》

30、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1、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3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3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3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35、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36、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3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3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3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0、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1、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4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4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47、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50、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扩展4)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60句菁华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1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2、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1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4、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7、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9、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0、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2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23、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2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7、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28、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王仲敏

2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30、莫作官仓鼠,甘为孺子牛。——彭敏

31、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于虚骄。——黑格尔

32、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33、事情还没有做成就吹牛皮夸口,的确糟糕透顶。——《克雷洛夫寓言》

34、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35、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36、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37、宽阔的河*静,博学的人谦虚。

38、九牛一毫莫自诩,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39、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40、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41、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4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3、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4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47、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4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50、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5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53、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5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5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57、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58、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吕坤

5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6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扩展5)

——中华传统美德经典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4、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5、仁者寿。——《论语·雍也》

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8、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10、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11、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12、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1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0、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2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26、范公典范在,后乐而先忧。——亓玉杰

27、该得的数千不多,不该得的一分也不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防微杜渐,才能廉洁从政。——张钊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9、花以芳香而美好,官以清廉而高贵。——姚宗岭

30、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孙兆凤

31、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王仲敏

32、廉洁从教,勿以“十不准”而为;心怀坦荡,总为下一代着想。——李兆兴

33、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田澍

34、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35、清廉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觉可贵。——赵晓惠

36、让廉洁铭刻人生,把清白留在人间。——齐润芳

37、贪婪会桎梏你的手脚,廉洁会让你幸福一生。——黄军红

38、为政戒贪欲,为人重诚信;养廉重在自律,修身重在自励。——赵霞

39、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4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扩展6)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30句菁华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5、仁者寿。――《论语·雍也》

6、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7、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8、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斯宾诺莎

9、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10、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么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11、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12、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13、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14、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 吕坤

15、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往之者多。

16、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1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18、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19、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20、万勿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老到头。

2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22、见义不为,无勇也。

23、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

24、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25、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26、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27、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8、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2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3篇(扩展7)

——中华传统美德征文通用五篇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

  中华美德体现了矢志爱国,体现了善待自然,体现了宽以待人,体现了尊师重道。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邱少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埋伏在茅草堆的时候,敌人使用了***,火苗随着风由茅草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这个时候,只要他从火里跳出来,在地上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却任火在他身上乱蹿。

  是什么使他做如此举动?是爱国的美德,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善待自然同矢志爱国一样,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也是中华美德的重要体现。我们青少年要从我做起,改进个人的环境观念和环境行为,齐心协力,使我们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永远有清洁的河流,茂密的树林,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鸟鸣所环绕。

  宽以待人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在我国,有不少诗人,学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来赞美宽以待人这一美德。

  “见人之过如已有过”、“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知”,由此可见,宽以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重要问题。

  宽以待人是我们民族美德的精华之一,而尊师重道义何尝不是呢?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闪光点——美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优秀名族,作为一个文明法国,中国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美德。自古中国就有"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而当一个文化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时,中华美德的光芒却因为受到外来文化的不良思想文化的冲击,被人们忘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把这份传统美德继承发扬下去。

  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传承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为了弘扬传统美德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们做了好的榜样。无数为国捐躯的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精神,然而在中国历史方面对物质世界的求荣的人大有人在,这就提醒我们要时刻从祖国利益为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立志奋发,一个人,一个国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奋发向上,有志者事竟成。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劳好问是密不可分的,杜甫的"读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和古人"悬梁刺股"的故事都说了说明勤学的道理,读书还要善疑好问,不学不问怎么能有所提高?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要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

  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


  从前,有一个勤劳的小伙子捡到了一个大田螺,便养在自家的水缸里。小伙子下地干活,早出晚归,很是辛苦。一日,小伙子筋疲力尽回到家时,却发现家中饭菜都已做好,屋子也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原来是那个田螺在他离家后变身为美丽的姑娘,为他操持家务。

  田螺姑娘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我们都惊叹于古人神奇的想象力,却忽略了其中知恩图报,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生在新时代,我们最需要的便是重拾中华传统美德。

  一天中午,爷爷烧了可乐鸡翅,浓浓的酱汁,带着甜丝丝的香气。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狼吞虎咽,不一会儿,盘子就空了大半。待我意犹未尽地擦嘴时,才发现爷爷只夹了几片青菜,慢慢咀嚼着。我愧疚地将一块鸡翅夹给了爷爷,爷爷却微笑着说:“不用给我夹,留给你晚饭时吃吧。”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只是爷爷做到了爱幼,我却忘记了尊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往今来,漂泊游子的思乡之作,也道出了对母亲的赞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慈子孝,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我们常常厌烦母亲的絮絮叨叨,却听不懂其中的关爱之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的名言,依旧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脚步。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我们总想着一蹴而就,不愿踏踏实实。

  还有很多,诚实守信,谦逊礼让。它们如一颗颗闪光的珍珠,串联起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辉煌,却又常常被遗弃蒙尘。

  今天,我们批判孔融让梨是“虚伪”“做作”,嘲笑黄香温*是“傻瓜”“落后”。是的,浮躁的社会让我们改变得太多。我们变得“聪明”,变得“精明”,“聪明”到冷酷,“精明”到无情。我们渴望着突破,冲破传统的“枷锁”,却忘了被甩在身后的,有多少文明的“宝藏”。

  为自己的家人拿一回碗筷吧,向老师真诚地问个好吧,帮同学捡下笔袋,给陌生人一个微笑。当我们抛去浮躁,回归宁静。你会听见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力地敲击胸膛:咚咚、咚咚。那是中华少年的心脏,那是中华文明亘古不绝的力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携手同行。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大禹治水”、“完璧归赵”和“孟母三迁”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写了许多我们要学*的品德。我们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学*先人的精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道德精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处。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优秀名族,作为一个文明法国,中国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美德。自古中国就有"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而当一个文化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时,中华美德的'光芒却因为受到外来文化的不良思想文化的冲击,被人们忘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把这份传统美德继承发扬下去。

  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传承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为了弘扬传统美德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们做了好的榜样。无数为国捐躯的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精神,然而在中国历史方面对物质世界的求荣的人大有人在,这就提醒我们要时刻从祖国利益为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立志奋发,一个人,一个国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奋发向上,有志者事竟成。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劳好问是密不可分的,杜甫的"读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和古人"悬梁刺股"的故事都说了说明勤学的道理,读书还要善疑好问,不学不问怎么能有所提高?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要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

  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