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孔子的句子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9 00:00:00

孔子的句子1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朽木不可雕也。

  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人无远虑,必有*忧。

  23、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7、性相*也,*相远也。

  2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2、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9、不学礼,无以立。

  40、有教无类。

  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0、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的句子2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0.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的句子3

  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的句子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孔子的句子 (菁华3篇)(扩展1)

——孔子的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2、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3、礼之用,和为贵。

1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2、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3、不迁怒,不二过。

2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7、……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8、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0、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3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4、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35、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9、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

4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孔子的句子 (菁华3篇)(扩展2)

——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 (菁华3篇)

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1

  孔子,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真的了解孔子吗?并不吧。接下来就让我跟你说说关于孔子的生*事迹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也就是如今山东省曲阜市。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修订书目而做努力。在与弟子周游列国的四十年里,修订《诗》,《春秋》等名留千史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别看画上的孔子矮矮的,看似不经打。实际上,孔子据说真实身高达九尺三寸,都差不多两米多了,又怎么可能是后人所描述的文弱书生。但也怪不得壮如公孙冶,也再也不敢冒犯孔子。当然,这也跟孔子的伟大思想和渊博脱不了干系。

  孔子能够如此渊博也跟他的家世有关。孔子出身贵族,而当时的政策也只给贵族读书。当然,也幸好他出身贵族,才能够有书读,毕竟当时没有九年义务这种那么人性的东西。但是,可惜的是,到孔子这一辈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经衰落了啊。所以啊,别看以后的孔子有多风光,人家什么乡村歌手,管农场的,管仓库的等等等等,反正啊,什么不受人尊敬的职业他都做过了。估计当初嘲笑孔子的人也没想到,这个穷小子未来的地位不仅高,还名流千古了。

  虽然说,孔子当时已经凄凉到这种地步了,但是他心中教育别人的心却从没变过啊。在春秋时代该咋办?做官。然后咱孔子老先生就凭着自己极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是老先生他固执啊,一直坚持的政治思想与当时的“霸道”思想不符啊,所以也得不到重用啊。得不到重用就教不了人该咋办?孔子急啊,躁啊,就琢磨这在外边开个补*班,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颜回啊,子路啊,都是从这个补*班里出来的啊。

  所以啊,各位,孔子那么强大不是没道理的啊,就人家那么惨的环境下都有着那么远大的理想,谁还敢做咸鱼啊?

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2

  孔子这一位圣贤,在历朝历代都是有争议的,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至今仍有争议,但是在我眼中,他无疑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而且喜欢妄下结论,甚至使用一些错误的结论来欺骗学生。想知道为什么吗?请往下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想必孔子缺乏创新意识,属于保守派,一直维持着这种思想,最终只会走向灭亡。整本《论语》都只是叫人学*,恭敬守旧,让人们不能拥有一点自己主观上的思想,培养出一群中庸附和逆来顺受的儒生,等待着别人发号施令。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种所谓的“仁政”其实不过是一个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而已,孔子要求君主专制,要求不同阶级要有明确的礼仪,这正合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统治纲领,让这种思想禁锢文人的手脚,打造出一个看似和谐的天朝。所以,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官方正统思想至今。但在士人阶层,又有何人会尊孔呢?我认为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很聪明,没有被孔子的言行左右,而听取各方意见,才形成门庭若市的格局。

  有一言可以终生害人呼?其“学而优则仕”也。孔子为了避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及民众形成反抗势力,选官而推行。把知识分子用《论语》《中庸》《大学》等,再挑选唯命是从的书生做官。这种做法不知毒害了多少先进的文人骚客,也包括孔子在内,多少年轻人被摧残终生,更可笑的是,这种做法竟然维持到新世纪,我们还在背诵他的《论语》应付考试!

  在古代,想当孔子的学生可不容易,那可是要送礼的,如果你送一斤猪肉,他送三斤牛肉,久而久之,这种行为也就流传下来,也转换成现在的“行贿”和“受贿”,不得不说,这招在官场特别好使,这也算孔子的一项壮举吧。

  这就是我们尊敬的孔圣人,可能他在你眼中至高无上,可在我心里却没有一*之地!

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万世师表,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论。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但是,最值得我们所关注的,无疑是其教育思想。也正因为如此,使我对孔子崇敬与热爱。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分等级、贫富贵贱、善恶、智愚,应一视同仁,均应给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并首先创办私学、招收*民学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极贫穷的,如颜回;有父亲被看作是“人,品行不好”的,如仲弓,他都尽心教诲,成为后世的楷模。

  孔子很注意了解自己的学生,“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针对高柴智力较差、曾参较迟钝、子张较偏激、子路行为粗俗的特点实施教育。《论语.为政》篇载:针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的不同情况,同是关于“孝”的提问,孔子给予不同的回答。《论语.颜渊》篇还载:针对颜渊、仲弓、司马牛的不同情况,同是向孔子请教“仁”,孔子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孔子认为教师要努力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要忠于职守,勤于教导学生,不辞辛苦。

  孔子在他的教师生涯中,真真正正地实践了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学*榜样。另外,孔子在其治国思想上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同柏拉图一样,为世人勾画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孔子四处游学,向人们宣扬“仁义”、“爱人”、“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血,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诚之至,足以让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浑浑噩噩的人汗颜。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两位种田的人打听,得知是孔子后,其中一位耕者说道,“天下的坏东西像滔滔洪水一样多,你管得过来吗?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世的生活。”孔子失望又绝决地说道:“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了,我也会过隐世的生活。”孔子不愧为万世知识分子“敢为天下先”的楷模,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强烈的责任感让人唏嘘不已。


孔子的句子 (菁华3篇)(扩展3)

——孔子论语的名言 (菁华3篇)

  (一)  其使民也义。

  (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四)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六)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七)  放于利而行,多怨。

  (八)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十)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十一)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十二)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三)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十四)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十五)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十六)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十七)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十九)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二十)  贤哉,回也!

  (二十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二十二)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三)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二十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十五)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二十六)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二十七)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二十八)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二十九)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三十)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三十一)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三十二)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三十三)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三十四)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3.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5.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9.不学诗,无以言。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1.过,则匆惮改。

  12.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9.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0.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1.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12. 其使民也义。

  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8. 放于利而行,多怨。

  1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 不学礼,无以立。

  28.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3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6.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8.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0. 过,则匆惮改。

  41. 不迁怒,不二过。

  4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3. 人无远虑,必有*忧。

  44.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6.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8.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9.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0.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2. 巧言乱德。

  53. 巧言令色,鲜矣仁。

  54. 刚、毅、木、讷*仁。

  55.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6. 听其言而观其行。

  57.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8.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59. 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0.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 礼之用,和为贵。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不学礼,无以立。

  6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1.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72.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7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4.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5.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6. 过,则匆惮改。

  77. 不迁怒,不二过。

  7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9. 人无远虑,必有*忧。

  80.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3.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4.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6.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7.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8. 巧言令色,鲜矣仁。

  89. 刚、毅、木、讷*仁。

  90.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1. 听其言而观其行。

  9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93.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8.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的句子 (菁华3篇)(扩展4)

——孔子座右铭句子菁选

孔子座右铭句子(精选40句)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座右铭句子,一起来看看吧。

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5、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9、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

10、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6、当仁,不让于师。

1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1、子曰: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2、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3、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4、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5、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26、孔因材施教。

2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8、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2、朝闻道,夕死可矣。

33、仁以为己任。——孔子

3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5、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36、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3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8、不学礼,无以立。

3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0、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的句子 (菁华3篇)(扩展5)

——孔子名言句子优选【五】篇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子曰:"有教无类。"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0、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11、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

12、刚、毅、木、讷*仁。

1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敏于事而慎于言。

1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

1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2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1、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6、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3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9、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0、子曰: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41、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4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5、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46、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47、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48、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49、刚、毅、木、讷*仁。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2、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5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6、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57、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58、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9、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0、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6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4、三人行,需有我师焉。

65、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6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67、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6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70、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2、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4、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6、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子曰:"有教无类。"

9、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2、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1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7、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

19、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2、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23、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

24、道不同,不相为谋。

25、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2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2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28、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3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4、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9、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4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1、朽木不可雕也。

4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3、君子**之美,不**之恶。

44、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7、孔子认为怎样方是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51、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2、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53、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54、子曰: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55、子曰: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56、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57、子曰: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8、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9、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60、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6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2、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63、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64、不迁怒,不二过。

65、孔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6、孔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7、孔*相*也,性相远也。

68、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69、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0、吾不与祭,如不祭。

71、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3、性相*也,*相远也。

74、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