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心得 >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日期:2022-11-22 00:00:00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

  说来惭愧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真的不知道余文森教授是谁,也不知道他在教育界的成就,《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是我在昆明云师大培训时,学校帮我买的,说实话我没有想认真去思考的学*这本书过,就是那么一瞬间同事跟我说,你读读这本书,要写反思的哦!我带着“任务”去看了这本书,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喜欢”上这本书了,也深深的对余文森教授产生了倾慕之情,他是伟大的教育者,他的思想是那么的精辟,给了我心灵很大的震撼!

  说着说着,我发现我偏离了主题,我今天要总结的是《有效教学十讲》的内容,可是我觉得,要想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前提是你对这个人要有兴趣,有想去了解他的欲望。好吧,那我说说读了这本具有教育指导意义的书后的心得,我将会以余教授的思路为主线分成10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个敬业的教育者首先考虑的就是:我的教学有效吗?可以说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要想知道是否有效,你得有一个标准,那么标准是什么呢?余教授提出有3个指标,分别是学*速度、学*结果和学*体验。

  (1)学*速度就是指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生的时间分为学*时间和非学*时间,其中学*时间又分为课程学*时间和课外个人学*时间。一个高明的校领导、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

  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的全部时间,一定要“**儿童”!确立节约时间的意识,提高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儿童。

  (2)学*结果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应该考虑成绩具有的智慧含金量,成绩它本身是否含有智慧的价值很重要,如果没有智慧的价值再高的成绩也不能说明你学*到什么。

  (3)学*体验,享受到学*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的*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的意识。

  真正的有效学*是在学*这个过程后把“最*发展水*”变为“现有发展水*”,把“预设性的发展”与“生成性的发展”结合,学生从“被学*”到“养成良好*惯”一直到“个性化的学*”。总结的说做到了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的成功在于高水*预设加上精彩生成。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三、三维目标。

  首先必须知道的是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要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维目标要以双基作为载体和依托,在实施三维目标时把双基放入三维目标中,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教学结论相对来说是单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我们要把知识技能当成学科的躯体,把过程方法当成

  学科的思维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用整合的理念进行教学,才能得到好的“结论”。

  四、教学情境。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深知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很重要。好的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海洋,带着兴趣和快乐去探究未知世界。我们老师可以借助实物和图像、借助动作或者活动、借助语言创设、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与矛盾、借助背景、借助问题等方法来创设的教学情境。生物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要基于日常的生活、形象的、要能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融入师生可以共鸣的情感、提出有内涵的问题,这样才能创设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五、教学关系。

  教学,就是教师跟学生、教跟学。

  学生具有向师性和独立性。学生都具有学生感,都希望有一个好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生思想多数是不会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都有相当强的学*能力,所以老师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为导向,教师只能引导、鼓励学生去学*、思考、观察,但是不能代替他学*、思考、观察。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老师会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

  作用,从教到学最终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其次态度对学生成长起很大的作用,一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最基本的态度一定是关爱和尊重,慎重利用“冷漠”这一种态度。

  六、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每个教育者,都会使用各自特有的教学方式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都离不开三条“铁律”。

  (1)在依赖期,使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2)相对独立期,使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3)各个时期都要“温故而知新”——学会才有兴趣。

  七、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新课程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把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虚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学生主体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等等。

  上述的问题对新课程改革来说是一种阻碍,作为老师要明确

  (1)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实际,真实可行的。

  (2)知道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的学*,过早、过多的补充内容甚至偏离文本大谈其它都是不对的。

  (3)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不能推掉老师的引导作用,一味的强调和表扬学生的个性见解,不做有价值的引导,出现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现象是教育者的失败。

  (4)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都离不开“有价值”的教学。

  八、新课程学*方式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学*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体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新的学*方式具有八大特征

  (1)主动性。学生由于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的责任感,产生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现象。

  (2)独立性。每个学生除了特殊情况外基本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能力,常常表现为“我能学”。

  (3)独特性。每个学生的学*方式表现为其独特个性,存在着差异。

  (4)意义性。学生通过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即通过“同化”学会处理新情况和学*新知识,也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进行理解性学*。

  (5)交往性。师生、学生、师师间通过交往,分享知识使自己知识增值,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6)体验性。每个人都要亲身参与活动,从中得到经验,重视这些经验,并把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融合,使学*活动成为完整的活动。

  (7)问题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可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之后学生才会深入思考,得出新知识同时产生新问题,不断的产生不断解决,达到探究未知的目的。

  (8)创新性。学*就是要不断的突破和超越,带着怀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满足现状、执着追求。

  只有把这八个特征相互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方式从传统转变成适应时代变迁的新学*方式。

  九、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

  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校本研究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三个核心要素,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每周一反思,对自己的教法、教学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

  (2)同伴互助。教师的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是同事之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发展,旨在实现教师可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互助可以贯穿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的过程,我们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听评课、观摩课以及读书交流等等都是属于互助的过程,这些互助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集体力量与智慧,更好的探究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改进教育实践的质量,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3)专业引领。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的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我刚刚结束的脱产置换学*还有各种各样的远程培训、权威专家给我们上的观摩课等,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好多有关教育的教学技能和育人技巧等。

  十、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类型。

  校本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体现的是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教学;研究型教研体

  现的是教师作为研究者角色的教学;学*型教研体现的是教师作为学*者角色的教学。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处于好教育者、研究者、学*者这三种角色,全面发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想我还会再看一遍《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让自己温故而知新。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2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也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了依据。

  “有效”这个词,多少人在谈在论,多少人在努力在做,多少人为其绞尽脑汁?但是其间有多少要素?怎样才是有效?如何才能有效?说真的,虽然教了初三好几年,但让我明了地表述,也觉得很难。余老师考量学生学*有效性的三个指标就非常清楚明了——学*速度、学*结果、学*体验!我们要努力的目标是——降低学*时间,提高学*效率,让学生快乐地学*。

  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这样的学*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学*心得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我们把学校的学*时间、学校课程的学*时间无限的膨胀了,挤占了学生个性化的学*时间。”因此,我们要确立节约时间(学*时间)的意识,提高学*效率,把更多的非学*时间还给学生。我们首先**学生的时间,至少保证让学生拥有自己操作的时间。时间留出来之后,我们老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全方位准备,针对学情精心处理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参,准备好要教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确立一两个训练点。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掌握新知识。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自学,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节省课堂的时间。

  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在哪里?许多教师在课前用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教学预设,可课堂上依然难以实现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的课堂实施和运作,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新课程追求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师应具备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曾经观察过一位教师的课堂,尽管教师按教学预设实施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教学板块目标太多,教师没有合理控制学生的时间,及时调整学生的学*进度,导致很多学生学*效果差,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显得薄弱,没能在学生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情况,加以必要的引导,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严重削弱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的效益大打折扣。教师无法发现课堂低效的根源,显得无奈。

  课堂开放了,教师应该怎么做?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时的课堂观察与反映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堂观察,才会知道学生的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回应学生的学*需求,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时间来进行,而更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一堂课,一般由学、讲、练三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精练。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让课堂的40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

  其实学*是如此,我们的工作更是如此。相同的工作量,你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完成的质量最好,而且在完成时,你是非常快乐的!这就是“有效、高效”!由此看来,天天在教室补课的人,天天占用课间或其他学科的课时来补课的人,虽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效率是不高的。安排好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高质量的工作,或者学*到更多的知识,或者技能得到更好地训练,这才是有效。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3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这样的学*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4

  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师生这一教学关系师、生各起什么作用?如何建立有效的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翻开余文森教授著的《有效教学十讲》书本,觉得收获不少。

  文中用了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观点,概括了学生具备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性:第一个是“向师性”,第二个是独特性,其中“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教师不是有意无意的在学生中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永远是高大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关心,努力帮助他们,不辜负学生对自己的依赖和期望,使师生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这样,才能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充分发挥学生向师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热情,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当然过分强调向师性,有时会僵化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不能惧怕学生的独立性,不能代替学生感知和分析。教师必须非常珍视学生的"独立性“并给以合适的引导。塑造出一个个有独立性个体的学生。为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性为导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文中引用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一段话,来阐述教师态度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家庭,在学生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来感化学生。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文中再次引用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用动态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关系,这是论述教学关系的精髓。根据这一观点,学生在校学*的过程也是渐进的,学*某一章节往往也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个教学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遵循一定规律:如开始阶段教学方式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最后阶段的教学方式可完全由学生自学。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符合或超前于教学过程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学*能力,否则就会严重阻碍教学阶段的发展和学*能力的发展。

  文中提出一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对话”。“对话”能使学生的全部潜能在对话关系中得以释放和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成长;“对话”可以恢复教育的人本主义性质,有利于人性的升华,有助于防止教育的异化现象;“对话”有利于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对话意识。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师生*等和教学民主,离开了生命体的*等,离开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欣赏、评价——架起师生*等对话的桥梁。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心理特性来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学*阶段来选择适应于学生学*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组织教学,要利用“对话”等有效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5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语言到位,从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等十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怎么达到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与反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语文课堂中对话的开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余教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得优化课的诸要素。我觉得要优化课堂诸要素首先要从老师入手,其次才是学生的配合。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6

  在第五讲《教学关系之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里有这么一段话:“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之所以说很多课堂上的对话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训话”,首先是因为一些课堂对话的开展并不是基于*等的对话,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强调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等”;“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原则。而在实际教学中,对话的开展却常常违背对话的最基本的原则——*等,不*等的表现之一是对话双方关于对话的话题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等。学生也许用某种方式预*过课文,但其阅历和所掌握的资料的欠缺使他们能够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与之相反,我们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方式轻易地获得比学生多几倍的资料。因此,当我们和学生共同开始一次课堂对话时,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的不*等显而易见。我们在明显占优心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很难与学生开展真正*等的对话,教师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显得很强势,拥有强势话语权。因此又造成了对话过程中的第二次不*等:我们会在一些看来*等的对话的形式的掩盖之下,见缝插针地进行“训话”,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权威、所掌握的资料的之丰富之充实;我们会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然后抖开一个又一个的包袱,在学生的赞叹声、新奇而饱含敬佩的目光中体会到所谓的“满足”和“成就”。这样的过程,我们能称之为“对话”吗?存在真正的对话吗?设想一下,如果每一次课堂对话开展之前,我们能和学生做到真正的信息对等——或者和学生分享同样丰富的资料信息,或者和学生一样只拥有少量的信息,那时候的课堂对话将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显示更多的*等与诚意?会不会更有生命力更真实?老师和学生以同样的阅读方式、阅读过程一起走入文本的世界里,以更接*学生常态阅读的方式与学生开展更为*等的对话,拥有这样的对话的语文课是不是更有效的语文课呢?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花在写教案、找资料、做课件的时间也许不可胜数,但真正在“备”这一课的时间却少的可怜。真正优秀的教师,也许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经历中、在他的阅读中、在他的反思中,都渗透着一种“备课意识”。正像有人说的:教学对话的意义之一是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等与沟通。而这种“用一生”备的课,其实是在为一节课准备一个能向学生开放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作为当代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多地在一种功利的备课观念下备课,我们缺乏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等沟通的底气和勇气,因此很多的课堂并不存在真正*等的对话,而只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训话”和“伪对话”,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余文森教授强调了它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性,这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各自作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和解和默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和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对话教学的过程丰富、复杂,充满了生机和创造色彩。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专业素养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话的这些特征和要求都决定了对话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而在语文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文本的尊重的需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的要求、知识学*的逻辑和效率的要求,又使得语文课堂有一些必要的预设。对话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与课堂预设的计划性和封闭之间有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很多课堂上的对话成为了一种“审问”,只不过是有了精致华美的包装而已。某些课堂上,教师孜孜不倦地与各位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各种角度的对话,而且态度诚恳、引导耐心,看似在进行一场卓有成效的开放的热烈的对话,但是随着某位学生的回答,老师如释重负地予以肯定、进行总结,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对话的成果”,让人分明意识到这是一场煞费苦心、迂回曲折的“审问”。某些课堂上,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兴致正高,教师却出于对课堂的整体性、完整性的考虑以一句笼统的评论仓皇作结匆忙结束这一个环节的对话;而某些课堂上一些在课堂预设之外的“天真的声音”更成为了被忽略的声音、被扼杀的声音。这样的没有生命力的对话,怎么能期望有生命力的课堂?怎么能期待由这种对话带来真正有效的教学?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以上是这次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有很多地方写的还不是很周全,但是这次读书活动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7

  我终于把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啃完,掩书思考,心中感慨良多,从教学的有效性到生成性,最后到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每一讲都是娓娓而谈,如清泉流入我的心田。余教授运用生动的案例把有效教学深奥理论化解成让教师能接受的十讲内容,引导教师如何从目前的无效、低效课堂到有效、高效课堂的发展,确实值得大家思考。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写下几点体会,起抛砖引玉,供老师们参考。

  1.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

  要努力让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促进合作、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产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尽量接*学生,要让学生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对手。教师不要感觉自己高高在上,把自己当成一个看管犯人的警察或专逮老鼠的猫,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要用同理心和学生进行交谈(《师生间的沟通艺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包容学生的缺点,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

  2.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

  由于不同学科在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的时候会因为学科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学科要构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问题导引三段论”课堂教学模式来引导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是运用各种媒介与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运用时政评论问题方式导入,提出与课堂教学相关问题。其次是学生根据课堂教学问题,开展自学生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后是教师解疑答疑,学生精练巩固阶段。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教是为了不教。“洋思模式”、“杜朗口模式”就是“先学后教”的典型课改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讲,讲就有针对性,学生多练*,练就要有效性。练*一定要经过教师的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准备,单一追求多讲与题海式的多练都不是完美的,要把时间适当的还给学生,要想使学生有收获,就必须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现在包办式的教师不给学生时间课前预*,他们认为现在上课要讲的东西太多,教学

  任务完不成,教学进度赶不快,讲练*的时间太少,就加班加点,学生的学*积极性不但没调动起来,反而学生们产生的厌学心理。我觉得教师应通过调查研究先了解学情,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适当的讲与练,象我们生活中的主食与副食一样合理搭配,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4.布置有效作业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实在太重了,因此教师要“减负”,只有“减负”才能“提质”。按照余文森教授提出的就是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的三个重要指标,保障有效课堂教学检测结果。有效课堂过程是精彩的,结果同样是重要的。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及时反馈,对学生经常容易做错的题目要汇编“错题集”。学生做好作业是想当重要,很多学生做作业不认真,认为做作业就是为了向老师们交差,应付老师的检查(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学*成绩差的居多),学生间互相抄袭作业是常有的事。因此教师要不停的给学生灌输做作业的思想,让学生们知道,不经过深入研究每一题而盲目乱写的做作业就是浪费时间。学生的作业要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只有这样确定的每一个答案,才是有意义的,要本着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要经过自己深思熟虑、最后工工整整的书写;所写的答案能横向和自身比较,纵向和他人挑战的经过自己大脑认真确定的答案,把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弄清,要能给他人讲解。

  总之,新课改的形势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休作用,以学定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导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8

  通过学*《有效教学十讲》理论,感触极深。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在信息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教育时代,“一对一”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从单一的学*环境转变为课堂、网络、社会全空间学*环境;从单一课本逐渐转变为学*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在小学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与学的评价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等方面,“一对一”数字化对其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

  1、语言知识的优化:

  借助动画游戏帮助学生复*和巩固语言知识。

  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复*已*得的字词,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的同时,有效地复*了他们曾经学*过的字词。

  2、语言技能的优化:

  通过各种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乐趣。通过设置让学生“猜动物谜语”的游戏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关注学生的信息量,利用电脑,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课堂显得活泼有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愉悦。

  3、学*策略的优化:

  利用听、说、游戏、小组合作等灵活实用的学*方式,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氛围,积极参与到各种学*活动中。教师设计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练*题,请学生利用已经*得的知识进行正确的选择。学生在这个学*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认读能力,更提高了理解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4、情感态度:

  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显示出对学*的极大兴趣,体验学*的过程和收获的快乐,并能够自主学*。学生有了电脑,学生可以自己利用教师提供的语音素材纠正读音,也可以浏览网页,学生们觉得它们真是学*的好帮手。

  5、文化与文化意识:

  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究各个国家文化传统方面某些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了解世界的热情。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兴趣和自主学*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儿童在线中的游戏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游戏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练*形式多样化,学生更深入理解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的软件,让学生积累资源,相互交流。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往往在课堂枯燥的讲授,学生毫无兴趣,在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如教学《花钟》一课时,可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各种鲜花,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还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力。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

  总之“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一对一数字化学*将从根本上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也为优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台。作为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终生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教育内涵的发展、适应教育未来的发展、适应人未来的发展。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9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我们看到了余教授敏锐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在书中用一些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分析有效教学的概念、规律和改进的方法,让我们一点一点展开思考。其中的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让我对有效教学感受颇多。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余教授把有效性看作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通过过玉米地掰玉米这个隐喻形象地指出学*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速度;

  二、学*结果;

  三、学*体验。

  首先,学*速度实际指的就是学*效率,即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有“学*时间是有限的”意识,还要有非学*时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更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天性和品性来获得所谓的有效性、获得学业成绩。

  其次,学*结果就是经过学*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是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两个指标更重要:

  A、智慧含金量,到底是靠时间、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得来的,还是靠自己的思考、兴趣、创造性的思维获得的;

  B、学业成绩本身内含的智慧价值,考的是知识性题目,还是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学*体验,这是一个内隐性指标,即让学生的学*过程变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够养成学**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的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关注太少了。

  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老师。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表面,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

  有效的教指的是教促进学,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讲是指教师讲完后,学生学得更快、更容易、更深层次。间接促进指通过教师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了学*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有效的教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首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发展;其次发展应该着力于“最*发展水*”;第三发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发展和生成性的发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发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发展。

  对于有效的教,我的看法是: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热情,带着兴趣学*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0

  书中,余文森教授围绕着有效教学阐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发展,二是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我看到了教授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教授在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剖析有效教学规律,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思考,一点一点地感悟,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起到了引导作用。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得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二、有效选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三、有效指导学*。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效统一预设和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当前困扰教师的一大问题。如果说生成性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我认为它同时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毕竟课堂开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假如在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碰撞出火花,从而达到知识的增值,换句话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那将是教师教学技艺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理想目标。

  五、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作好记录,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寻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树立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1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感受颇多。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二、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充满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生机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应当转变旧的观念与方法,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有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2

  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所以学生学*的幸福指数很重要。如果学生能快乐生活在学*乐园,那么他们一定在享受幸福的学*生活的同时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学生幸福学*我认为应以培养学生学*兴趣为重点。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师要满怀激情面对学生,用慈爱、欣赏的眼神去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赞赏带给学生,把鼓励和支持、关爱和爱护、尊重和相信带给学生,蹲下去和学生交流,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和蔼可亲的形象,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学*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热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动手、探索、讨论、交流、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学*的氛围,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励起学生的强烈的学*兴趣,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特别集中,思维也特别活跃,学生的头脑才能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创设情境中教学,学生才能有效的学*新知。

  三、开启思维,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能引起趣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激趣引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自学自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鼓励学生的这种好奇心。

  (二)、激趣设疑

  “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兴趣的重要地方。所以,教师要将课堂40分钟都放在教学设计上,要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将生活中与课堂有关联的乐事、趣事、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它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启示,让我们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3

  暑假伊始,带领全校教职工一起研读《有效教学十讲》。余森教授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这是余教授二十几年对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的智慧结晶,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内景。

  虽然只学*了前五讲,但是发现,*时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想法在这里得到了验证,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在书中余教授把新程的改革说得很透彻,新程教学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学模式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就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全部内涵。

  读着前五讲,有很多体会和感触,其中最深刻的有三点:

  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拓展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程标准20xx版》提出了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贯彻这一新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曾出现了“拓展探究热”,只要能与堂教学内容扯上点关系的就要拓展,老师在堂上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却不加引导。过分拓展的结果是造成了宝贵的堂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忽视了本内容的教学。

  二、要重视学生的“最*发展区”

  在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认为设计得非常巧妙的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并没有积极回应?创设一个感觉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这时我们常常会责怪学生基础差,复*不及时,学*不主动。很少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生活经验相匹配。

  读了余教授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最*发展区”的理论,余教授指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须在老师教导下,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帮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处在最*发展区,教学正是要立足现有发展区,针对最*发展区的问题展开。还指出:有效堂应该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堂气氛。

  这个理论让我受到许多启发,这不就是要求我们在备时充分地“备学生”吗?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拓展性的历史阅读。反思我们*时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教材,关注教学环节,却很少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设计的教案因为不符合学生实际而让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难以生成有效的学*成果,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堂有效学*的基础,没有预设即前的精心准备——备,堂上就毫无法;没有生成,再好的预设也无用武之地,这就不能活学活用,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最终意义。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如何精心预设,如何促进生成,就成为新程背景下的历史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程强调重视生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余教授在书中也为我们列举了一些生成的误区,特别是指出了重视生成并不表示可以忽视预设,并强调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如何预设?还是应“备学生”,“了解学生学*的客观规律,把握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兴趣点、兴奋点,把握思维活动的走向。”的确,“备学生”是一节成功的重要条。

  预设应是一种基于“生成”的预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堂更得心应手。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预期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思路可以是:师生互动——产生与预期目标不同的问题——提出新目标——产生新问题——寻找新方案——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能力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而教师也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价值。以生为本,在预设中充分地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空间,这种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适时关注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关注学生在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从而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提高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同样,只有当教师站的足够高时,才能驾驭堂,才能让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时常总结、不断反思,终身学*。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4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我在学生预*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教给大家,学*课文还未掌握的大自然文字,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

  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有目标,复*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热情,带着兴趣学*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如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 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有效教学十讲》我受益匪浅。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5

  我校王主任给我们带来了几本书,我有幸读了其中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受益匪浅。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讲解。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这句话对老师也同样适用,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我在学生预*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导学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字等),

  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

  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

  ④初读感悟,

  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制定三维目标。对于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应该既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方法,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知道我们强调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我们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当中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检测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训练检测,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设计进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设,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同学合作解决了。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在讨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中,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态度主要表现在:语言、动作方式、眼神方式。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灵施暴”或者“情感敲诈”,即为支配或冷漠。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或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中,作者利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情境的价值。书中是这么说到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情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是“境”。情能够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用情景教学,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热情,带着兴趣学*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吾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导学案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扩展1)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6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语言到位,从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等十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怎么达到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与反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语文课堂中对话的开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余教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得优化课的诸要素。我觉得要优化课堂诸要素首先要从老师入手,其次才是学生的配合。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2

  在第五讲《教学关系之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里有这么一段话:“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之所以说很多课堂上的对话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训话”,首先是因为一些课堂对话的开展并不是基于*等的对话,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强调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等”;“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原则。而在实际教学中,对话的开展却常常违背对话的最基本的原则——*等,不*等的表现之一是对话双方关于对话的话题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等。学生也许用某种方式预*过课文,但其阅历和所掌握的资料的欠缺使他们能够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与之相反,我们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方式轻易地获得比学生多几倍的资料。因此,当我们和学生共同开始一次课堂对话时,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的不*等显而易见。我们在明显占优心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很难与学生开展真正*等的对话,教师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显得很强势,拥有强势话语权。因此又造成了对话过程中的第二次不*等:我们会在一些看来*等的对话的形式的掩盖之下,见缝插针地进行“训话”,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权威、所掌握的资料的之丰富之充实;我们会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然后抖开一个又一个的包袱,在学生的赞叹声、新奇而饱含敬佩的目光中体会到所谓的“满足”和“成就”。这样的过程,我们能称之为“对话”吗?存在真正的对话吗?设想一下,如果每一次课堂对话开展之前,我们能和学生做到真正的信息对等——或者和学生分享同样丰富的资料信息,或者和学生一样只拥有少量的信息,那时候的课堂对话将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显示更多的*等与诚意?会不会更有生命力更真实?老师和学生以同样的阅读方式、阅读过程一起走入文本的世界里,以更接*学生常态阅读的方式与学生开展更为*等的对话,拥有这样的对话的语文课是不是更有效的语文课呢?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花在写教案、找资料、做课件的时间也许不可胜数,但真正在“备”这一课的时间却少的可怜。真正优秀的教师,也许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经历中、在他的阅读中、在他的反思中,都渗透着一种“备课意识”。正像有人说的:教学对话的意义之一是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等与沟通。而这种“用一生”备的课,其实是在为一节课准备一个能向学生开放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作为当代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多地在一种功利的备课观念下备课,我们缺乏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等沟通的底气和勇气,因此很多的课堂并不存在真正*等的对话,而只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训话”和“伪对话”,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余文森教授强调了它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性,这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各自作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和解和默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和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对话教学的过程丰富、复杂,充满了生机和创造色彩。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专业素养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话的这些特征和要求都决定了对话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而在语文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文本的尊重的需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的要求、知识学*的逻辑和效率的要求,又使得语文课堂有一些必要的预设。对话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与课堂预设的计划性和封闭之间有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很多课堂上的对话成为了一种“审问”,只不过是有了精致华美的包装而已。某些课堂上,教师孜孜不倦地与各位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各种角度的对话,而且态度诚恳、引导耐心,看似在进行一场卓有成效的开放的热烈的对话,但是随着某位学生的回答,老师如释重负地予以肯定、进行总结,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对话的成果”,让人分明意识到这是一场煞费苦心、迂回曲折的“审问”。某些课堂上,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兴致正高,教师却出于对课堂的整体性、完整性的考虑以一句笼统的评论仓皇作结匆忙结束这一个环节的对话;而某些课堂上一些在课堂预设之外的“天真的声音”更成为了被忽略的声音、被扼杀的声音。这样的没有生命力的对话,怎么能期望有生命力的课堂?怎么能期待由这种对话带来真正有效的教学?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以上是这次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有很多地方写的还不是很周全,但是这次读书活动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3

  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学*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我们来看几个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

  1.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练*,在尝试过程中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

  一、出示尝试题;

  二、自学课本;

  三、尝试练*;

  四、学生讨论;

  五、教师讲解。

  2.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

  一、出示这堂课的学*目标和自学要求;

  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

  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在汇报时,“后进生”有优先权;

  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

  五、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3.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其主要的步骤有五个:

  第一,启发。就是提示当天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阅读。就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本。

  第三,练*。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题。

  第四,评议。就是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要,做了练*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

  第五,小结。教师下课之前总结这节课的学*内容。

  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依据教学是一种变动的、动态的观点,把教学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完全依靠教师阶段”;第二个阶段叫“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第三个阶段叫“相对独立阶段”;第四个阶段叫“基本独立阶段”;第五个阶段叫“完全独立阶段”。

  按照江山野先生的观点,到了高中,学生就进入了“基本独立阶段”。学生能基本看懂教材的内容,即使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能要多看几遍,但是总归能看懂80%。这时候需要老师教的也就是20%,如果老师要硬教100%,那么学生的80%的独立能力就要丧失,老师的教就不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无效的教。我们的教学就要立足于现有发展区,针对最*发展区的问题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才会促进发展。我们的教学要瞄准、针对这个发展区,通过教学把最*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能的转化为能的。

  (二)“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两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儿来“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这本书的名字,那么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有效教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仅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而且教学效果好。一句话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4

  英语教学需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和新知的导入,创设情境有助于让学生更自然愉快地学*新知识,记得也更牢固。同时,如果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会更贴*学生生活,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情境可以再现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余教授有个生动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犹如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更容易理解形象或抽象的知识,易于内化。此外,情境也使得学*更富有乐趣,学生更喜爱在情境中学*。

  如何创造情境呢?余教授归纳了一下五点:

  一、基于生活,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二、注重形象性,情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三、体现科学性,进口教学内容并凸现教学重点。

  四、内含问题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融入情感,教学也是为了育人,需要动之以情。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

  下面我就以我曾经上的一节课设计的情境为例。情境教学需要满足“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要求。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并内化教学内容,才能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这篇文章包含了三十多个新单词,教学难度比较大,我通过单词英文释义、同义词、猜测、对比以及结合图片等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单词的含义。在教名词时,我采用了单词英文释义法。例如,“cover”是指“somewhere to live”而“wildlife”是指“wild plants and wild animals”。在教动词时,我采用了同义词解释法。比如,“record”是指“write down”,“describe”是指“tell us what the birds like”。还根据上下文的句子情境引导学生猜测“provide”是指“give”,“prevent”是指“stop”。在教连词时,我采用了情境对比法。比如,在教学“while”时,我将“Many birds live in Zhalong all year round.”和“Some go there only for a short stay.”两个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连词“while”表示对比。在教学“moreover”时,我让学生找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感受“moreover”的位置是在第二个问题前,表示递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连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有助于理解文章。我还通过向学生呈现鹤在白天活跃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active这个词的样态。

  余教授说,自我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教师也需要学会反思回顾,否则永远也无法实现自我发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最关键的是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思考如何改进。此外,记录学生学*中遇到的困难的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5

  在第五讲《教学关系之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里有这么一段话:“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之所以说很多课堂上的对话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训话”,首先是因为一些课堂对话的开展并不是基于*等的对话,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强调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等”;“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原则。而在实际教学中,对话的开展却常常违背对话的最基本的原则——*等,不*等的表现之一是对话双方关于对话的话题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等。学生也许用某种方式预*过课文,但其阅历和所掌握的资料的欠缺使他们能够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与之相反,我们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方式轻易地获得比学生多几倍的资料。因此,当我们和学生共同开始一次课堂对话时,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的不*等显而易见。我们在明显占优心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很难与学生开展真正*等的对话,教师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显得很强势,拥有强势话语权。因此又造成了对话过程中的第二次不*等:我们会在一些看来*等的对话的形式的掩盖之下,见缝插针地进行“训话”,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权威、所掌握的资料的之丰富之充实;我们会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然后抖开一个又一个的包袱,在学生的赞叹声、新奇而饱含敬佩的目光中体会到所谓的“满足”和“成就”。这样的过程,我们能称之为“对话”吗?存在真正的对话吗?设想一下,如果每一次课堂对话开展之前,我们能和学生做到真正的信息对等——或者和学生分享同样丰富的资料信息,或者和学生一样只拥有少量的信息,那时候的课堂对话将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显示更多的*等与诚意?会不会更有生命力更真实?老师和学生以同样的阅读方式、阅读过程一起走入文本的世界里,以更接*学生常态阅读的方式与学生开展更为*等的对话,拥有这样的对话的语文课是不是更有效的语文课呢?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花在写教案、找资料、做课件的时间也许不可胜数,但真正在“备”这一课的时间却少的可怜。真正优秀的教师,也许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经历中、在他的阅读中、在他的反思中,都渗透着一种“备课意识”。正像有人说的:教学对话的意义之一是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等与沟通。而这种“用一生”备的课,其实是在为一节课准备一个能向学生开放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作为当代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多地在一种功利的备课观念下备课,我们缺乏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等沟通的底气和勇气,因此很多的课堂并不存在真正*等的对话,而只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训话”和“伪对话”,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余文森教授强调了它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性,这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各自作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和解和默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和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对话教学的过程丰富、复杂,充满了生机和创造色彩。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专业素养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话的这些特征和要求都决定了对话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而在语文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文本的尊重的需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的要求、知识学*的逻辑和效率的要求,又使得语文课堂有一些必要的预设。对话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与课堂预设的计划性和封闭之间有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很多课堂上的对话成为了一种“审问”,只不过是有了精致华美的包装而已。某些课堂上,教师孜孜不倦地与各位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各种角度的对话,而且态度诚恳、引导耐心,看似在进行一场卓有成效的开放的热烈的对话,但是随着某位学生的回答,老师如释重负地予以肯定、进行总结,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对话的成果”,让人分明意识到这是一场煞费苦心、迂回曲折的“审问”。某些课堂上,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兴致正高,教师却出于对课堂的整体性、完整性的考虑以一句笼统的评论仓皇作结匆忙结束这一个环节的对话;而某些课堂上一些在课堂预设之外的“天真的声音”更成为了被忽略的声音、被扼杀的声音。这样的没有生命力的对话,怎么能期望有生命力的课堂?怎么能期待由这种对话带来真正有效的教学?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以上是这次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有很多地方写的还不是很周全,但是这次读书活动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6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感受颇多。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二、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充满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生机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应当转变旧的观念与方法,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有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扩展2)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一起来学*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

  学*《有效教学十讲》,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我们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了《有效教学》,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是自己的教学不是高效的。要想使孩子愿学,就必须让孩子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专注于思考、专注于创新。

  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课堂关注要全面化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源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除了考虑采用哪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考虑学生学*时的情感、态度和原有的知识水*,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法,在课堂上渗透学法的指导;在注意教材中关键的字、词、句的同时,更要全面合理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注意开发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好,并进行迁移运用,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获得共鸣的乐园,洋溢着欢笑和幸福。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关注到所有的学生,不能因为自己注意力或掌控力所能到达的固定范围的影响,而使哪些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教师无暇顾及到的学生被逐渐边缘化。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不同学情层次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要顺学而导,重过程,重学生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鼓励,坚持鼓励与纠正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换言之,教师决不能因为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就此放弃或把注意力转向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设计和教学环节,应该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总体情况进行关注和掌控,还要及时加以调整,切不能置之不管,放任自由。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还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有效教学十讲》我受益匪浅。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2

  暑假伊始,带领全校教职工一起研读《有效教学十讲》。余森教授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这是余教授二十几年对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的智慧结晶,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内景。

  虽然只学*了前五讲,但是发现,*时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想法在这里得到了验证,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在书中余教授把新程的改革说得很透彻,新程教学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学模式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就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全部内涵。

  读着前五讲,有很多体会和感触,其中最深刻的有三点:

  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拓展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程标准20xx版》提出了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贯彻这一新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曾出现了“拓展探究热”,只要能与堂教学内容扯上点关系的就要拓展,老师在堂上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却不加引导。过分拓展的结果是造成了宝贵的堂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忽视了本内容的教学。

  二、要重视学生的“最*发展区”

  在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认为设计得非常巧妙的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并没有积极回应?创设一个感觉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这时我们常常会责怪学生基础差,复*不及时,学*不主动。很少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生活经验相匹配。

  读了余教授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最*发展区”的理论,余教授指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须在老师教导下,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帮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处在最*发展区,教学正是要立足现有发展区,针对最*发展区的问题展开。还指出:有效堂应该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堂气氛。

  这个理论让我受到许多启发,这不就是要求我们在备时充分地“备学生”吗?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拓展性的历史阅读。反思我们*时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教材,关注教学环节,却很少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设计的教案因为不符合学生实际而让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难以生成有效的学*成果,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堂有效学*的基础,没有预设即前的精心准备——备,堂上就毫无法;没有生成,再好的预设也无用武之地,这就不能活学活用,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最终意义。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如何精心预设,如何促进生成,就成为新程背景下的历史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程强调重视生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余教授在书中也为我们列举了一些生成的误区,特别是指出了重视生成并不表示可以忽视预设,并强调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如何预设?还是应“备学生”,“了解学生学*的客观规律,把握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兴趣点、兴奋点,把握思维活动的走向。”的确,“备学生”是一节成功的重要条。

  预设应是一种基于“生成”的预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堂更得心应手。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预期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思路可以是:师生互动——产生与预期目标不同的问题——提出新目标——产生新问题——寻找新方案——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能力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而教师也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价值。以生为本,在预设中充分地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空间,这种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适时关注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关注学生在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从而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提高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同样,只有当教师站的足够高时,才能驾驭堂,才能让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时常总结、不断反思,终身学*。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3

  书中,余文森教授围绕着有效教学阐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发展,二是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我看到了教授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教授在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剖析有效教学规律,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思考,一点一点地感悟,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起到了引导作用。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得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二、有效选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三、有效指导学*。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效统一预设和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当前困扰教师的一大问题。如果说生成性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我认为它同时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毕竟课堂开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假如在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碰撞出火花,从而达到知识的增值,换句话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那将是教师教学技艺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理想目标。

  五、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作好记录,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寻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树立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4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也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了依据。

  “有效”这个词,多少人在谈在论,多少人在努力在做,多少人为其绞尽脑汁?但是其间有多少要素?怎样才是有效?如何才能有效?说真的,虽然教了初三好几年,但让我明了地表述,也觉得很难。余老师考量学生学*有效性的三个指标就非常清楚明了——学*速度、学*结果、学*体验!我们要努力的目标是——降低学*时间,提高学*效率,让学生快乐地学*。

  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这样的学*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学*心得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我们把学校的学*时间、学校课程的学*时间无限的膨胀了,挤占了学生个性化的学*时间。”因此,我们要确立节约时间(学*时间)的意识,提高学*效率,把更多的非学*时间还给学生。我们首先**学生的时间,至少保证让学生拥有自己操作的时间。时间留出来之后,我们老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全方位准备,针对学情精心处理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参,准备好要教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确立一两个训练点。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掌握新知识。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自学,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节省课堂的时间。

  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在哪里?许多教师在课前用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教学预设,可课堂上依然难以实现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的课堂实施和运作,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新课程追求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师应具备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曾经观察过一位教师的课堂,尽管教师按教学预设实施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教学板块目标太多,教师没有合理控制学生的时间,及时调整学生的学*进度,导致很多学生学*效果差,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显得薄弱,没能在学生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情况,加以必要的引导,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严重削弱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的效益大打折扣。教师无法发现课堂低效的根源,显得无奈。

  课堂开放了,教师应该怎么做?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时的课堂观察与反映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堂观察,才会知道学生的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回应学生的学*需求,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时间来进行,而更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一堂课,一般由学、讲、练三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精练。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让课堂的40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

  其实学*是如此,我们的工作更是如此。相同的工作量,你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完成的质量最好,而且在完成时,你是非常快乐的!这就是“有效、高效”!由此看来,天天在教室补课的人,天天占用课间或其他学科的课时来补课的人,虽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效率是不高的。安排好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高质量的工作,或者学*到更多的知识,或者技能得到更好地训练,这才是有效。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5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这样的学*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6

  说来惭愧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真的不知道余文森教授是谁,也不知道他在教育界的成就,《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是我在昆明云师大培训时,学校帮我买的,说实话我没有想认真去思考的学*这本书过,就是那么一瞬间同事跟我说,你读读这本书,要写反思的哦!我带着“任务”去看了这本书,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喜欢”上这本书了,也深深的对余文森教授产生了倾慕之情,他是伟大的教育者,他的思想是那么的精辟,给了我心灵很大的震撼!

  说着说着,我发现我偏离了主题,我今天要总结的是《有效教学十讲》的内容,可是我觉得,要想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前提是你对这个人要有兴趣,有想去了解他的欲望。好吧,那我说说读了这本具有教育指导意义的书后的心得,我将会以余教授的思路为主线分成10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个敬业的教育者首先考虑的就是:我的教学有效吗?可以说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要想知道是否有效,你得有一个标准,那么标准是什么呢?余教授提出有3个指标,分别是学*速度、学*结果和学*体验。

  (1)学*速度就是指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生的时间分为学*时间和非学*时间,其中学*时间又分为课程学*时间和课外个人学*时间。一个高明的校领导、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

  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的全部时间,一定要“**儿童”!确立节约时间的意识,提高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儿童。

  (2)学*结果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应该考虑成绩具有的智慧含金量,成绩它本身是否含有智慧的价值很重要,如果没有智慧的价值再高的成绩也不能说明你学*到什么。

  (3)学*体验,享受到学*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的*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的意识。

  真正的有效学*是在学*这个过程后把“最*发展水*”变为“现有发展水*”,把“预设性的发展”与“生成性的发展”结合,学生从“被学*”到“养成良好*惯”一直到“个性化的学*”。总结的说做到了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的成功在于高水*预设加上精彩生成。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三、三维目标。

  首先必须知道的是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要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维目标要以双基作为载体和依托,在实施三维目标时把双基放入三维目标中,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教学结论相对来说是单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我们要把知识技能当成学科的躯体,把过程方法当成

  学科的思维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用整合的理念进行教学,才能得到好的“结论”。

  四、教学情境。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深知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很重要。好的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海洋,带着兴趣和快乐去探究未知世界。我们老师可以借助实物和图像、借助动作或者活动、借助语言创设、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与矛盾、借助背景、借助问题等方法来创设的教学情境。生物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要基于日常的生活、形象的、要能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融入师生可以共鸣的情感、提出有内涵的问题,这样才能创设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五、教学关系。

  教学,就是教师跟学生、教跟学。

  学生具有向师性和独立性。学生都具有学生感,都希望有一个好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生思想多数是不会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都有相当强的学*能力,所以老师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为导向,教师只能引导、鼓励学生去学*、思考、观察,但是不能代替他学*、思考、观察。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老师会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

  作用,从教到学最终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其次态度对学生成长起很大的作用,一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最基本的态度一定是关爱和尊重,慎重利用“冷漠”这一种态度。

  六、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每个教育者,都会使用各自特有的教学方式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都离不开三条“铁律”。

  (1)在依赖期,使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2)相对独立期,使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3)各个时期都要“温故而知新”——学会才有兴趣。

  七、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新课程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把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虚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学生主体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等等。

  上述的问题对新课程改革来说是一种阻碍,作为老师要明确

  (1)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实际,真实可行的。

  (2)知道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的学*,过早、过多的补充内容甚至偏离文本大谈其它都是不对的。

  (3)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不能推掉老师的引导作用,一味的强调和表扬学生的个性见解,不做有价值的引导,出现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现象是教育者的失败。

  (4)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都离不开“有价值”的教学。

  八、新课程学*方式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学*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体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新的学*方式具有八大特征

  (1)主动性。学生由于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的责任感,产生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现象。

  (2)独立性。每个学生除了特殊情况外基本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能力,常常表现为“我能学”。

  (3)独特性。每个学生的学*方式表现为其独特个性,存在着差异。

  (4)意义性。学生通过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即通过“同化”学会处理新情况和学*新知识,也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进行理解性学*。

  (5)交往性。师生、学生、师师间通过交往,分享知识使自己知识增值,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6)体验性。每个人都要亲身参与活动,从中得到经验,重视这些经验,并把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融合,使学*活动成为完整的活动。

  (7)问题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可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之后学生才会深入思考,得出新知识同时产生新问题,不断的产生不断解决,达到探究未知的目的。

  (8)创新性。学*就是要不断的突破和超越,带着怀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满足现状、执着追求。

  只有把这八个特征相互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方式从传统转变成适应时代变迁的新学*方式。

  九、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

  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校本研究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三个核心要素,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每周一反思,对自己的教法、教学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

  (2)同伴互助。教师的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是同事之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发展,旨在实现教师可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互助可以贯穿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的过程,我们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听评课、观摩课以及读书交流等等都是属于互助的过程,这些互助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集体力量与智慧,更好的探究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改进教育实践的质量,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3)专业引领。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的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我刚刚结束的脱产置换学*还有各种各样的远程培训、权威专家给我们上的观摩课等,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好多有关教育的教学技能和育人技巧等。

  十、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类型。

  校本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体现的是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教学;研究型教研体

  现的是教师作为研究者角色的教学;学*型教研体现的是教师作为学*者角色的教学。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处于好教育者、研究者、学*者这三种角色,全面发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想我还会再看一遍《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让自己温故而知新。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7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我们看到了余教授敏锐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在书中用一些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分析有效教学的概念、规律和改进的方法,让我们一点一点展开思考。其中的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让我对有效教学感受颇多。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余教授把有效性看作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通过过玉米地掰玉米这个隐喻形象地指出学*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速度;

  二、学*结果;

  三、学*体验。

  首先,学*速度实际指的就是学*效率,即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有“学*时间是有限的”意识,还要有非学*时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更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天性和品性来获得所谓的有效性、获得学业成绩。

  其次,学*结果就是经过学*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是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两个指标更重要:

  A、智慧含金量,到底是靠时间、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得来的,还是靠自己的思考、兴趣、创造性的思维获得的;

  B、学业成绩本身内含的智慧价值,考的是知识性题目,还是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学*体验,这是一个内隐性指标,即让学生的学*过程变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够养成学**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的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关注太少了。

  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老师。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表面,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

  有效的教指的是教促进学,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讲是指教师讲完后,学生学得更快、更容易、更深层次。间接促进指通过教师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了学*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有效的教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首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发展;其次发展应该着力于“最*发展水*”;第三发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发展和生成性的发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发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发展。

  对于有效的教,我的看法是: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热情,带着兴趣学*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8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感受颇多。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二、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充满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生机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应当转变旧的观念与方法,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有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9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语言到位,从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等十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怎么达到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与反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语文课堂中对话的开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余教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得优化课的诸要素。我觉得要优化课堂诸要素首先要从老师入手,其次才是学生的配合。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0

  我终于把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啃完,掩书思考,心中感慨良多,从教学的有效性到生成性,最后到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每一讲都是娓娓而谈,如清泉流入我的心田。余教授运用生动的案例把有效教学深奥理论化解成让教师能接受的十讲内容,引导教师如何从目前的无效、低效课堂到有效、高效课堂的发展,确实值得大家思考。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写下几点体会,起抛砖引玉,供老师们参考。

  1.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

  要努力让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促进合作、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产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尽量接*学生,要让学生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对手。教师不要感觉自己高高在上,把自己当成一个看管犯人的警察或专逮老鼠的猫,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要用同理心和学生进行交谈(《师生间的沟通艺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包容学生的缺点,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

  2.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

  由于不同学科在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的时候会因为学科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学科要构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问题导引三段论”课堂教学模式来引导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是运用各种媒介与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运用时政评论问题方式导入,提出与课堂教学相关问题。其次是学生根据课堂教学问题,开展自学生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后是教师解疑答疑,学生精练巩固阶段。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教是为了不教。“洋思模式”、“杜朗口模式”就是“先学后教”的典型课改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讲,讲就有针对性,学生多练*,练就要有效性。练*一定要经过教师的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准备,单一追求多讲与题海式的多练都不是完美的,要把时间适当的还给学生,要想使学生有收获,就必须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现在包办式的教师不给学生时间课前预*,他们认为现在上课要讲的东西太多,教学

  任务完不成,教学进度赶不快,讲练*的时间太少,就加班加点,学生的学*积极性不但没调动起来,反而学生们产生的厌学心理。我觉得教师应通过调查研究先了解学情,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适当的讲与练,象我们生活中的主食与副食一样合理搭配,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4.布置有效作业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实在太重了,因此教师要“减负”,只有“减负”才能“提质”。按照余文森教授提出的就是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的三个重要指标,保障有效课堂教学检测结果。有效课堂过程是精彩的,结果同样是重要的。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及时反馈,对学生经常容易做错的题目要汇编“错题集”。学生做好作业是想当重要,很多学生做作业不认真,认为做作业就是为了向老师们交差,应付老师的检查(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学*成绩差的居多),学生间互相抄袭作业是常有的事。因此教师要不停的给学生灌输做作业的思想,让学生们知道,不经过深入研究每一题而盲目乱写的做作业就是浪费时间。学生的作业要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只有这样确定的每一个答案,才是有意义的,要本着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要经过自己深思熟虑、最后工工整整的书写;所写的答案能横向和自身比较,纵向和他人挑战的经过自己大脑认真确定的答案,把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弄清,要能给他人讲解。

  总之,新课改的形势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休作用,以学定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导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1

  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师生这一教学关系师、生各起什么作用?如何建立有效的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翻开余文森教授著的《有效教学十讲》书本,觉得收获不少。

  文中用了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观点,概括了学生具备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性:第一个是“向师性”,第二个是独特性,其中“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教师不是有意无意的在学生中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永远是高大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关心,努力帮助他们,不辜负学生对自己的依赖和期望,使师生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这样,才能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充分发挥学生向师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热情,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当然过分强调向师性,有时会僵化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不能惧怕学生的独立性,不能代替学生感知和分析。教师必须非常珍视学生的"独立性“并给以合适的引导。塑造出一个个有独立性个体的学生。为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性为导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文中引用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一段话,来阐述教师态度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家庭,在学生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来感化学生。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文中再次引用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用动态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关系,这是论述教学关系的精髓。根据这一观点,学生在校学*的过程也是渐进的,学*某一章节往往也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个教学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遵循一定规律:如开始阶段教学方式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最后阶段的教学方式可完全由学生自学。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符合或超前于教学过程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学*能力,否则就会严重阻碍教学阶段的发展和学*能力的发展。

  文中提出一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对话”。“对话”能使学生的全部潜能在对话关系中得以释放和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成长;“对话”可以恢复教育的人本主义性质,有利于人性的升华,有助于防止教育的异化现象;“对话”有利于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对话意识。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师生*等和教学民主,离开了生命体的*等,离开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欣赏、评价——架起师生*等对话的桥梁。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心理特性来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学*阶段来选择适应于学生学*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组织教学,要利用“对话”等有效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2

  我校王主任给我们带来了几本书,我有幸读了其中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受益匪浅。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讲解。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这句话对老师也同样适用,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我在学生预*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导学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字等),

  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

  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

  ④初读感悟,

  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制定三维目标。对于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应该既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方法,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知道我们强调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我们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当中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检测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训练检测,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设计进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设,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同学合作解决了。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在讨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中,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态度主要表现在:语言、动作方式、眼神方式。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灵施暴”或者“情感敲诈”,即为支配或冷漠。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或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中,作者利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情境的价值。书中是这么说到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情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是“境”。情能够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用情景教学,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热情,带着兴趣学*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吾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导学案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扩展3)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

  我终于把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啃完,掩书思考,心中感慨良多,从教学的有效性到生成性,最后到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每一讲都是娓娓而谈,如清泉流入我的心田。余教授运用生动的案例把有效教学深奥理论化解成让教师能接受的十讲内容,引导教师如何从目前的无效、低效课堂到有效、高效课堂的发展,确实值得大家思考。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写下几点体会,起抛砖引玉,供老师们参考。

  1.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

  要努力让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促进合作、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产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尽量接*学生,要让学生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对手。教师不要感觉自己高高在上,把自己当成一个看管犯人的警察或专逮老鼠的猫,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要用同理心和学生进行交谈(《师生间的沟通艺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包容学生的缺点,建立和谐*等的师生关系。

  2.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

  由于不同学科在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的时候会因为学科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学科要构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问题导引三段论”课堂教学模式来引导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是运用各种媒介与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运用时政评论问题方式导入,提出与课堂教学相关问题。其次是学生根据课堂教学问题,开展自学生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后是教师解疑答疑,学生精练巩固阶段。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教是为了不教。“洋思模式”、“杜朗口模式”就是“先学后教”的典型课改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讲,讲就有针对性,学生多练*,练就要有效性。练*一定要经过教师的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准备,单一追求多讲与题海式的多练都不是完美的,要把时间适当的还给学生,要想使学生有收获,就必须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现在包办式的教师不给学生时间课前预*,他们认为现在上课要讲的东西太多,教学

  任务完不成,教学进度赶不快,讲练*的时间太少,就加班加点,学生的学*积极性不但没调动起来,反而学生们产生的厌学心理。我觉得教师应通过调查研究先了解学情,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适当的讲与练,象我们生活中的主食与副食一样合理搭配,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4.布置有效作业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实在太重了,因此教师要“减负”,只有“减负”才能“提质”。按照余文森教授提出的就是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的三个重要指标,保障有效课堂教学检测结果。有效课堂过程是精彩的,结果同样是重要的。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及时反馈,对学生经常容易做错的题目要汇编“错题集”。学生做好作业是想当重要,很多学生做作业不认真,认为做作业就是为了向老师们交差,应付老师的检查(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学*成绩差的居多),学生间互相抄袭作业是常有的事。因此教师要不停的给学生灌输做作业的思想,让学生们知道,不经过深入研究每一题而盲目乱写的做作业就是浪费时间。学生的作业要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只有这样确定的每一个答案,才是有意义的,要本着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要经过自己深思熟虑、最后工工整整的书写;所写的答案能横向和自身比较,纵向和他人挑战的经过自己大脑认真确定的答案,把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弄清,要能给他人讲解。

  总之,新课改的形势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休作用,以学定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导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2

  书中,余文森教授围绕着有效教学阐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发展,二是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我看到了教授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教授在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剖析有效教学规律,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思考,一点一点地感悟,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起到了引导作用。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得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二、有效选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三、有效指导学*。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效统一预设和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当前困扰教师的一大问题。如果说生成性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我认为它同时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毕竟课堂开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假如在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碰撞出火花,从而达到知识的增值,换句话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那将是教师教学技艺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理想目标。

  五、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作好记录,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寻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树立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3

  暑假伊始,带领全校教职工一起研读《有效教学十讲》。余森教授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这是余教授二十几年对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的智慧结晶,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内景。

  虽然只学*了前五讲,但是发现,*时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想法在这里得到了验证,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在书中余教授把新程的改革说得很透彻,新程教学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学模式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就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全部内涵。

  读着前五讲,有很多体会和感触,其中最深刻的有三点:

  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拓展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程标准20xx版》提出了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贯彻这一新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曾出现了“拓展探究热”,只要能与堂教学内容扯上点关系的就要拓展,老师在堂上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却不加引导。过分拓展的结果是造成了宝贵的堂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忽视了本内容的教学。

  二、要重视学生的“最*发展区”

  在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认为设计得非常巧妙的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并没有积极回应?创设一个感觉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这时我们常常会责怪学生基础差,复*不及时,学*不主动。很少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生活经验相匹配。

  读了余教授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最*发展区”的理论,余教授指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须在老师教导下,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帮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处在最*发展区,教学正是要立足现有发展区,针对最*发展区的问题展开。还指出:有效堂应该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堂气氛。

  这个理论让我受到许多启发,这不就是要求我们在备时充分地“备学生”吗?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拓展性的历史阅读。反思我们*时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教材,关注教学环节,却很少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设计的教案因为不符合学生实际而让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难以生成有效的学*成果,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堂有效学*的基础,没有预设即前的精心准备——备,堂上就毫无法;没有生成,再好的预设也无用武之地,这就不能活学活用,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最终意义。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如何精心预设,如何促进生成,就成为新程背景下的历史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程强调重视生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余教授在书中也为我们列举了一些生成的误区,特别是指出了重视生成并不表示可以忽视预设,并强调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如何预设?还是应“备学生”,“了解学生学*的客观规律,把握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兴趣点、兴奋点,把握思维活动的走向。”的确,“备学生”是一节成功的重要条。

  预设应是一种基于“生成”的预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堂更得心应手。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预期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思路可以是:师生互动——产生与预期目标不同的问题——提出新目标——产生新问题——寻找新方案——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能力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而教师也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价值。以生为本,在预设中充分地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空间,这种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适时关注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关注学生在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从而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提高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同样,只有当教师站的足够高时,才能驾驭堂,才能让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时常总结、不断反思,终身学*。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4

  在第五讲《教学关系之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里有这么一段话:“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之所以说很多课堂上的对话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训话”,首先是因为一些课堂对话的开展并不是基于*等的对话,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强调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等”;“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原则。而在实际教学中,对话的开展却常常违背对话的最基本的原则——*等,不*等的表现之一是对话双方关于对话的话题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等。学生也许用某种方式预*过课文,但其阅历和所掌握的资料的欠缺使他们能够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与之相反,我们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方式轻易地获得比学生多几倍的资料。因此,当我们和学生共同开始一次课堂对话时,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的不*等显而易见。我们在明显占优心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很难与学生开展真正*等的对话,教师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显得很强势,拥有强势话语权。因此又造成了对话过程中的第二次不*等:我们会在一些看来*等的对话的形式的掩盖之下,见缝插针地进行“训话”,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权威、所掌握的资料的之丰富之充实;我们会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然后抖开一个又一个的包袱,在学生的赞叹声、新奇而饱含敬佩的目光中体会到所谓的“满足”和“成就”。这样的过程,我们能称之为“对话”吗?存在真正的对话吗?设想一下,如果每一次课堂对话开展之前,我们能和学生做到真正的信息对等——或者和学生分享同样丰富的资料信息,或者和学生一样只拥有少量的信息,那时候的课堂对话将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显示更多的*等与诚意?会不会更有生命力更真实?老师和学生以同样的阅读方式、阅读过程一起走入文本的世界里,以更接*学生常态阅读的方式与学生开展更为*等的对话,拥有这样的对话的语文课是不是更有效的语文课呢?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花在写教案、找资料、做课件的时间也许不可胜数,但真正在“备”这一课的时间却少的可怜。真正优秀的教师,也许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经历中、在他的阅读中、在他的反思中,都渗透着一种“备课意识”。正像有人说的:教学对话的意义之一是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等与沟通。而这种“用一生”备的课,其实是在为一节课准备一个能向学生开放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作为当代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多地在一种功利的备课观念下备课,我们缺乏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等沟通的底气和勇气,因此很多的课堂并不存在真正*等的对话,而只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训话”和“伪对话”,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余文森教授强调了它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性,这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各自作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和解和默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和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对话教学的过程丰富、复杂,充满了生机和创造色彩。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专业素养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话的这些特征和要求都决定了对话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而在语文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文本的尊重的需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的要求、知识学*的逻辑和效率的要求,又使得语文课堂有一些必要的预设。对话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与课堂预设的计划性和封闭之间有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很多课堂上的对话成为了一种“审问”,只不过是有了精致华美的包装而已。某些课堂上,教师孜孜不倦地与各位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各种角度的对话,而且态度诚恳、引导耐心,看似在进行一场卓有成效的开放的热烈的对话,但是随着某位学生的回答,老师如释重负地予以肯定、进行总结,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对话的成果”,让人分明意识到这是一场煞费苦心、迂回曲折的“审问”。某些课堂上,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兴致正高,教师却出于对课堂的整体性、完整性的考虑以一句笼统的评论仓皇作结匆忙结束这一个环节的对话;而某些课堂上一些在课堂预设之外的“天真的声音”更成为了被忽略的声音、被扼杀的声音。这样的没有生命力的对话,怎么能期望有生命力的课堂?怎么能期待由这种对话带来真正有效的教学?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以上是这次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有很多地方写的还不是很周全,但是这次读书活动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5

  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所以学生学*的幸福指数很重要。如果学生能快乐生活在学*乐园,那么他们一定在享受幸福的学*生活的同时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学生幸福学*我认为应以培养学生学*兴趣为重点。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师要满怀激情面对学生,用慈爱、欣赏的眼神去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赞赏带给学生,把鼓励和支持、关爱和爱护、尊重和相信带给学生,蹲下去和学生交流,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和蔼可亲的形象,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学*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热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动手、探索、讨论、交流、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学*的氛围,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励起学生的强烈的学*兴趣,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特别集中,思维也特别活跃,学生的头脑才能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创设情境中教学,学生才能有效的学*新知。

  三、开启思维,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能引起趣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激趣引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自学自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鼓励学生的这种好奇心。

  (二)、激趣设疑

  “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兴趣的重要地方。所以,教师要将课堂40分钟都放在教学设计上,要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将生活中与课堂有关联的乐事、趣事、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它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启示,让我们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6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语言到位,从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等十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怎么达到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与反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语文课堂中对话的开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余教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得优化课的诸要素。我觉得要优化课堂诸要素首先要从老师入手,其次才是学生的配合。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7

  说来惭愧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真的不知道余文森教授是谁,也不知道他在教育界的成就,《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是我在昆明云师大培训时,学校帮我买的,说实话我没有想认真去思考的学*这本书过,就是那么一瞬间同事跟我说,你读读这本书,要写反思的哦!我带着“任务”去看了这本书,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喜欢”上这本书了,也深深的对余文森教授产生了倾慕之情,他是伟大的教育者,他的思想是那么的精辟,给了我心灵很大的震撼!

  说着说着,我发现我偏离了主题,我今天要总结的是《有效教学十讲》的内容,可是我觉得,要想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前提是你对这个人要有兴趣,有想去了解他的欲望。好吧,那我说说读了这本具有教育指导意义的书后的心得,我将会以余教授的思路为主线分成10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个敬业的教育者首先考虑的就是:我的教学有效吗?可以说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要想知道是否有效,你得有一个标准,那么标准是什么呢?余教授提出有3个指标,分别是学*速度、学*结果和学*体验。

  (1)学*速度就是指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生的时间分为学*时间和非学*时间,其中学*时间又分为课程学*时间和课外个人学*时间。一个高明的校领导、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

  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的全部时间,一定要“**儿童”!确立节约时间的意识,提高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儿童。

  (2)学*结果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应该考虑成绩具有的智慧含金量,成绩它本身是否含有智慧的价值很重要,如果没有智慧的价值再高的成绩也不能说明你学*到什么。

  (3)学*体验,享受到学*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的*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的意识。

  真正的有效学*是在学*这个过程后把“最*发展水*”变为“现有发展水*”,把“预设性的发展”与“生成性的发展”结合,学生从“被学*”到“养成良好*惯”一直到“个性化的学*”。总结的说做到了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的成功在于高水*预设加上精彩生成。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三、三维目标。

  首先必须知道的是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要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维目标要以双基作为载体和依托,在实施三维目标时把双基放入三维目标中,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教学结论相对来说是单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我们要把知识技能当成学科的躯体,把过程方法当成

  学科的思维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用整合的理念进行教学,才能得到好的“结论”。

  四、教学情境。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深知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很重要。好的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海洋,带着兴趣和快乐去探究未知世界。我们老师可以借助实物和图像、借助动作或者活动、借助语言创设、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与矛盾、借助背景、借助问题等方法来创设的教学情境。生物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要基于日常的生活、形象的、要能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融入师生可以共鸣的情感、提出有内涵的问题,这样才能创设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五、教学关系。

  教学,就是教师跟学生、教跟学。

  学生具有向师性和独立性。学生都具有学生感,都希望有一个好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生思想多数是不会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都有相当强的学*能力,所以老师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为导向,教师只能引导、鼓励学生去学*、思考、观察,但是不能代替他学*、思考、观察。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老师会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

  作用,从教到学最终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其次态度对学生成长起很大的作用,一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最基本的态度一定是关爱和尊重,慎重利用“冷漠”这一种态度。

  六、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每个教育者,都会使用各自特有的教学方式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都离不开三条“铁律”。

  (1)在依赖期,使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2)相对独立期,使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3)各个时期都要“温故而知新”——学会才有兴趣。

  七、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新课程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把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虚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学生主体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等等。

  上述的问题对新课程改革来说是一种阻碍,作为老师要明确

  (1)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实际,真实可行的。

  (2)知道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的学*,过早、过多的补充内容甚至偏离文本大谈其它都是不对的。

  (3)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不能推掉老师的引导作用,一味的强调和表扬学生的个性见解,不做有价值的引导,出现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现象是教育者的失败。

  (4)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都离不开“有价值”的教学。

  八、新课程学*方式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学*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体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新的学*方式具有八大特征

  (1)主动性。学生由于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的责任感,产生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现象。

  (2)独立性。每个学生除了特殊情况外基本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能力,常常表现为“我能学”。

  (3)独特性。每个学生的学*方式表现为其独特个性,存在着差异。

  (4)意义性。学生通过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即通过“同化”学会处理新情况和学*新知识,也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进行理解性学*。

  (5)交往性。师生、学生、师师间通过交往,分享知识使自己知识增值,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6)体验性。每个人都要亲身参与活动,从中得到经验,重视这些经验,并把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融合,使学*活动成为完整的活动。

  (7)问题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可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之后学生才会深入思考,得出新知识同时产生新问题,不断的产生不断解决,达到探究未知的目的。

  (8)创新性。学*就是要不断的突破和超越,带着怀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满足现状、执着追求。

  只有把这八个特征相互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方式从传统转变成适应时代变迁的新学*方式。

  九、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

  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校本研究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三个核心要素,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每周一反思,对自己的教法、教学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

  (2)同伴互助。教师的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是同事之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发展,旨在实现教师可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互助可以贯穿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的过程,我们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听评课、观摩课以及读书交流等等都是属于互助的过程,这些互助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集体力量与智慧,更好的探究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改进教育实践的质量,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3)专业引领。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的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我刚刚结束的脱产置换学*还有各种各样的远程培训、权威专家给我们上的观摩课等,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好多有关教育的教学技能和育人技巧等。

  十、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类型。

  校本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体现的是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教学;研究型教研体

  现的是教师作为研究者角色的教学;学*型教研体现的是教师作为学*者角色的教学。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处于好教育者、研究者、学*者这三种角色,全面发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想我还会再看一遍《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让自己温故而知新。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8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感受颇多。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二、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充满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生机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应当转变旧的观念与方法,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有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9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这样的学*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0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我在学生预*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教给大家,学*课文还未掌握的大自然文字,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

  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有目标,复*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热情,带着兴趣学*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如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 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有效教学十讲》我受益匪浅。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1

  学*《有效教学十讲》,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我们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了《有效教学》,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是自己的教学不是高效的。要想使孩子愿学,就必须让孩子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专注于思考、专注于创新。

  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课堂关注要全面化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源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除了考虑采用哪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考虑学生学*时的情感、态度和原有的知识水*,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法,在课堂上渗透学法的指导;在注意教材中关键的字、词、句的同时,更要全面合理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注意开发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好,并进行迁移运用,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获得共鸣的乐园,洋溢着欢笑和幸福。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关注到所有的学生,不能因为自己注意力或掌控力所能到达的固定范围的影响,而使哪些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教师无暇顾及到的学生被逐渐边缘化。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不同学情层次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要顺学而导,重过程,重学生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鼓励,坚持鼓励与纠正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换言之,教师决不能因为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就此放弃或把注意力转向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设计和教学环节,应该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总体情况进行关注和掌控,还要及时加以调整,切不能置之不管,放任自由。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还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有效教学十讲》我受益匪浅。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2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我们看到了余教授敏锐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在书中用一些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分析有效教学的概念、规律和改进的方法,让我们一点一点展开思考。其中的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让我对有效教学感受颇多。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余教授把有效性看作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通过过玉米地掰玉米这个隐喻形象地指出学*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速度;

  二、学*结果;

  三、学*体验。

  首先,学*速度实际指的就是学*效率,即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有“学*时间是有限的”意识,还要有非学*时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更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天性和品性来获得所谓的有效性、获得学业成绩。

  其次,学*结果就是经过学*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是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两个指标更重要:

  A、智慧含金量,到底是靠时间、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得来的,还是靠自己的思考、兴趣、创造性的思维获得的;

  B、学业成绩本身内含的智慧价值,考的是知识性题目,还是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学*体验,这是一个内隐性指标,即让学生的学*过程变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够养成学**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的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关注太少了。

  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老师。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表面,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

  有效的教指的是教促进学,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讲是指教师讲完后,学生学得更快、更容易、更深层次。间接促进指通过教师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了学*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有效的教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首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发展;其次发展应该着力于“最*发展水*”;第三发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发展和生成性的发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发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发展。

  对于有效的教,我的看法是: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热情,带着兴趣学*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3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也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了依据。

  “有效”这个词,多少人在谈在论,多少人在努力在做,多少人为其绞尽脑汁?但是其间有多少要素?怎样才是有效?如何才能有效?说真的,虽然教了初三好几年,但让我明了地表述,也觉得很难。余老师考量学生学*有效性的三个指标就非常清楚明了——学*速度、学*结果、学*体验!我们要努力的目标是——降低学*时间,提高学*效率,让学生快乐地学*。

  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这样的学*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学*心得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我们把学校的学*时间、学校课程的学*时间无限的膨胀了,挤占了学生个性化的学*时间。”因此,我们要确立节约时间(学*时间)的意识,提高学*效率,把更多的非学*时间还给学生。我们首先**学生的时间,至少保证让学生拥有自己操作的时间。时间留出来之后,我们老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全方位准备,针对学情精心处理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参,准备好要教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确立一两个训练点。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掌握新知识。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自学,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节省课堂的时间。

  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在哪里?许多教师在课前用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教学预设,可课堂上依然难以实现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的课堂实施和运作,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新课程追求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师应具备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曾经观察过一位教师的课堂,尽管教师按教学预设实施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教学板块目标太多,教师没有合理控制学生的时间,及时调整学生的学*进度,导致很多学生学*效果差,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显得薄弱,没能在学生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情况,加以必要的引导,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严重削弱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的效益大打折扣。教师无法发现课堂低效的根源,显得无奈。

  课堂开放了,教师应该怎么做?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时的课堂观察与反映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堂观察,才会知道学生的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回应学生的学*需求,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时间来进行,而更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一堂课,一般由学、讲、练三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精练。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让课堂的40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

  其实学*是如此,我们的工作更是如此。相同的工作量,你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完成的质量最好,而且在完成时,你是非常快乐的!这就是“有效、高效”!由此看来,天天在教室补课的人,天天占用课间或其他学科的课时来补课的人,虽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效率是不高的。安排好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高质量的工作,或者学*到更多的知识,或者技能得到更好地训练,这才是有效。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4

  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师生这一教学关系师、生各起什么作用?如何建立有效的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翻开余文森教授著的《有效教学十讲》书本,觉得收获不少。

  文中用了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观点,概括了学生具备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性:第一个是“向师性”,第二个是独特性,其中“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教师不是有意无意的在学生中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永远是高大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关心,努力帮助他们,不辜负学生对自己的依赖和期望,使师生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这样,才能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充分发挥学生向师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热情,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当然过分强调向师性,有时会僵化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不能惧怕学生的独立性,不能代替学生感知和分析。教师必须非常珍视学生的"独立性“并给以合适的引导。塑造出一个个有独立性个体的学生。为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性为导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文中引用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一段话,来阐述教师态度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家庭,在学生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来感化学生。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文中再次引用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用动态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关系,这是论述教学关系的精髓。根据这一观点,学生在校学*的过程也是渐进的,学*某一章节往往也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个教学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遵循一定规律:如开始阶段教学方式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最后阶段的教学方式可完全由学生自学。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符合或超前于教学过程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学*能力,否则就会严重阻碍教学阶段的发展和学*能力的发展。

  文中提出一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对话”。“对话”能使学生的全部潜能在对话关系中得以释放和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成长;“对话”可以恢复教育的人本主义性质,有利于人性的升华,有助于防止教育的异化现象;“对话”有利于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对话意识。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师生*等和教学民主,离开了生命体的*等,离开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欣赏、评价——架起师生*等对话的桥梁。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心理特性来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学*阶段来选择适应于学生学*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组织教学,要利用“对话”等有效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5

  我校王主任给我们带来了几本书,我有幸读了其中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受益匪浅。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讲解。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这句话对老师也同样适用,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我在学生预*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导学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字等),

  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

  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

  ④初读感悟,

  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制定三维目标。对于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应该既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方法,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知道我们强调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我们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当中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检测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训练检测,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设计进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设,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同学合作解决了。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在讨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中,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态度主要表现在:语言、动作方式、眼神方式。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灵施暴”或者“情感敲诈”,即为支配或冷漠。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或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中,作者利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情境的价值。书中是这么说到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情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是“境”。情能够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用情景教学,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热情,带着兴趣学*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吾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导学案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扩展4)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9篇

  学*了吴松年的有效教学理论,感受颇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的定向教学,学生能获得有效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标准。所谓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知识积累,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存在一些误区:

  1、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可取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教、教细,就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负担,就可提高其学*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尤其我们高中英语学科,到毕业时要求学生掌握3000多个单词和500多个固定搭配,记忆量相当大。盐中的特级教师朱俊校长曾经在一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我们各抒己见,最后她亮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这位教师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给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2、演技式教学不可取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常常搞一些花架子。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问答式代替讲授式。这种演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观众,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目前在高中教学领域里面的优质课评选,很大程度上存在炫演技的问题,尤其音乐鉴赏的教学,比演技的成分很大,为了一些无味的追求,设计大量无效的内容。曾经听过一些音乐鉴赏的优质课,但凡是有些有效内容的,都不能入选,而内容甚少,形式花样的却总能一路领先。

  3、题海战术需要谨慎

  从音乐鉴赏的后期教学来看,总是需要大量的试题来巩固基础知识,但是很多的题重复的做,反复的变化,并不能有效的加强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题海战术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方法、学*兴趣、学**惯和健全的人格。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也并不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打破传统观念,实现有效教学,我的体会是:

  1、有效教学的意识及待提高

  通过学*吴松年的有效教学理论,我对我的音乐鉴赏教学有了新认识。我觉得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要钻研高效课堂理论及高效教学的实践,积极研究高效教学,借鉴经验,互相学*,加强交流,充分实现自己课堂上所有时间的有效性。

  2、千锤百炼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现教学的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教什么。我们应当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二是明确怎么教。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三是如何实现高效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集体教研,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多交流多总结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集体教研提问题,个体备课找差距,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交流,经常反思自己课堂的优势和问题的存在,不断改进,实现高效的最终目标。

  我一直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艺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域外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于有效教学我想我是没有什么资格来谈的,一是因为从教时间不长,二是我没有什么出色的成绩。我只能说把我对有效教学的一点认识跟大家交流一下。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自20xx年参加工作担任初中语文教师以来已经过去了*四年,回想起来发现问题挺多的,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语文学*背诵的东西较多,学生大多都不喜欢背诵;几乎每班都有几个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语文的兴趣和愿望……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翻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以及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台,就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集众人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我都认真准备,不仅备课本,也备学生,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把难懂难讲的问题和学生有可能想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时拿出来向同事请教,跟同事讨论,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在这里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的论辩,在论辩中我们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让自身不断进步。所以每节课的上课内容我们都是把众多老师的意见和观点糅合后,作进一步的知识整合,把内容精益求精,最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的有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课下花很多时间备课,去粗取精,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但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是没有用的。因为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上不来,以至于在月考中成绩不理想。此刻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主要原因在学生。因为有些学生方法不对,不注重预*,复*,短短的40分钟课堂听讲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经常告诫学生,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这也许是老师花了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你们漏掉了哪怕一分钟,课下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补偿。经过我们长期的沟通和调整,学生的学*方法和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对课堂重视了,开小差的没有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效率也提高了,在20xx年中考中,我们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练*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好的练*能主动地把学生学*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布置练*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少而且精;二是能当堂完成的,决不留到课下去做。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每个周末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带回家做,因为我总希望学生能够每天拿笔写写作业,回忆一下所学的内容,没想到好心办坏事。学生不仅不接受,还对周末作业很排斥,自然作业质量不高,这样经过几周后,我决定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或者在课堂把该做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既能把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厚,学生学*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记得曾经有个学生对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欢哪个老师的话,那么我一定学不好他所教的这门课,所以我总是努力去喜欢每一个老师。”既然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亲*,努力让他们都喜欢我。课堂上我是严师,尽量运用恰当有趣轻松适宜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课下我又是他们值得信任的朋友,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因此学生的学*效果也很不错。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提高学*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在学*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中小学音乐的课程改革已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必修课,新课程实施以来,音乐课堂教学已经转变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全面和谐发展、创新、自主、合作的音乐教学模式,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营造和谐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和谐课堂的导航

  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一节成功的音乐课的功夫在课外,只有备好课,掌握一节课的框架,合理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课堂的导航,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中遨游音乐知识的海洋。音乐新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生学*的能力健全。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上要紧紧围绕音乐新标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使课堂达到一定的效果

  二、善于创设课堂情境是实现有效和谐课堂的关键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

  “教学情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

  那么我们在音乐课中该怎么创设音乐课堂情境呢?音乐课中创设情境的内容要贴*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此一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学*音乐的快乐,学*效果则不言而喻了。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和形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使师生在课堂中能够和谐的发展,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除了要备好课,还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搞清楚学生想什么,愿意做什么?所以,积极创设处合适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学*环境,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所陶冶,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积极地心理参与各种音乐学*,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做好教学反思,从反思中反思有效教学

  细节决定的教学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成功的教学细节,也有失败的教学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学生和自己预设的教学是否达到和谐了呢?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上课中时常会流露处出不同的信息和课后学生的反应。这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搜集学生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教师不进行记录和反思,那么所有的教学细节和学生反馈出来的细节都将了无踪影,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后反思,

  努力提升自己,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和教学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工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和专业素质。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引起学*者的学*需要,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激活学*所必须的.先前经验,规划学*领域并提出适当的学*资源,引出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和课堂步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聚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爱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的精力专注与学*。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学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赏识激励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守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罚要以尊重学*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回首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感受颇多。作为一名资质颇浅的新老师,刚好又赶上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感觉挑战更大。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作为一个新教师,要学*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一学期多的时间下来,我觉得备课和听课尤为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能够温故而知新,掌握新的知识,学到新的教学方法。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使学生易接受。我以为这样学生会很好的理解我讲过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以我们自己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时会高估学生的知识水*,想不到他们可能会出的错误。听过许多老师的课,他们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循序渐进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这还需要我一段时间去学*。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听课不仅能学到新的教学方法,还能学到驾驭课堂的技巧,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我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也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就要针对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但是我校教学条件有限,多媒体课程很难进行)。

  对于高中人文地理知识,因为案例教学较多,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结合乡土地理这些大多学生所熟悉的案例,以此可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带动大家学*的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同时,在半年多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时的学*中有个共同特点: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大,只会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而自己可以说是不会学*,缺乏学*的主动性。

  在上课和作业的批改中,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一学期多的教学,深感自己还有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自己勤问、勤思考、勤总结,取得好成绩。

  有效教学是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们要经常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通过学*,我首先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教师首先是学*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向理论学*,而且要向学生学*。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

  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要做到:

  1、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的过程与方法,获得知识活动的经验。

  2、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等教学活动。

  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效教学的理念亦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和自主探究,但是在探究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把活动具体化,引导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知道自已在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作为老师,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正真做到有效教学。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什么是师德,师德在教育实践中又该落之何处?对于师德,人们从未停止过思考的脚步。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什么师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师德不是悬在老师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归根结底,师德的问题其实是老师的专业化的问题”,*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对师德阐述值得我们深思。师德它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泛泛口号,它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一个老师只有拥有较高的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崇高的情怀,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成长,最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

  老师素养的深度决定学生成长的高度。在新时代中,一个教师能否自觉扛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薪火传承到孩子的心中,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引领者,这不仅需要老师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老师富有较高的专业化素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老师如果善于捕捉恰当的教育时机、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运用高超的教育技巧巧妙融育人于无形中,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势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快速变动,学生个性飞扬的时代,一个教师只有努力学*、善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试想下,一个教师空凭一腔热情,用不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学生,这样能说他有高尚的师德呢?正如我们以安全为由,将学生圈养;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名,让学生陷入题海的汪洋中……这样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即使老师特别热爱教育,特别关心学生,这样的爱也是也是残缺的,缺憾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有什么样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处于教育过程的最前沿。教师高尚的人格会辐射和驱动学生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心灵干涸、情感贫瘠的老师能激荡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不过,教师这个群体也和其他行业一样,也会遇到自身发展的“高原期。”如果我们不能打破专业发展的瓶颈,长期滞留发展的“高原地带”,教师就会逐渐消极、萎靡不振,以至职业倦怠、更甚者消失职业理想,得过且过。相反,一个老师如果能自觉丰富自身的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于*凡中见感动、于重复中见创新、就会从自身的职业中获得满足与与愉悦,提升对职业的认同感。一个能从自己职业中体验到幸福感的老师,他才会以更大的热情,更饱满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同时也为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记身上的时代使命,努力学*,致力实践反思,用理性思考的深度,引领教师专业化探索的新高度,争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合格老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因为我觉得大部分关于教学的书籍,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理论性极强而可操作性并不大的空洞语言,因此带着无所谓的态度,我阅读了《有效教学难点突破与教学对策》。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在自己身上存在着太多不足。

  在我的观念里,有效教学就是高效的教学,高效体现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而且从内心深处感觉,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能变被动为主动,但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高效教学呢?

  读完这本书,我将作者的编写顺序调整了一下,编者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认为教学激情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是我认为,情,不仅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要体现在课前,为上课准备的备课阶段。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带着对学生的爱惜之情,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情,有效的研读教材,并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如果老师连课前没有备课的过程,直接走上讲台后,只是利用自己的经验日复一日的重复那些知识点,师生双方都会感觉,上课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我自己,恰恰在这一点上正在缺失。备课,也只是把知识点完整的写在教案上,而缺乏对学生的思考。

  备好课后,如何去实现高效教学?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有的学生即使基础较好,但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认为读书是为老师,为家长所读的,因此从心里反感学*,而在课堂上,就绝不会融入到你的教学。因此,如何让学生融入我的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书中说,我们要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要让我们的教学富有激情,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一直以来,我所提倡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环境,在课堂上分学*小组,让他们自主学*,但是有时候却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于有效指导,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每天晚自*,基本上我都会让学生就白天的知识进行复*,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或者将做过的练*逐个详细讲解。晚自*的时间,我是比较辛苦的,但是收效甚微。因为我从没有做到书中所说的相信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虽然我力争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我讲的问题,但正如书中所言,听懂不代表学会,真正的学会,需要学生在课后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问题,让知识点形成体系。这一点,是我在*时的教学中所欠缺的。今后,我力争放权,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最后一点是有效练*。现阶段很多人说要给学生减负,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练*的重要性是任何其他环节不能替代的。所有理论性的东西,都要靠练*才能检测出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但是我们目前的练*杂乱无章,要么是作业的分层设计不够好,导致很多学生有挫败感,要么就是干脆只说不练,个把月才会做一次练*。要想真正体现练*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设计有意义的,高效的练*形式。

  学无止境,对于一个老师而言,自己需要学*的东西真的还很多。但是无论怎样,在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学生,慷慨地激励学生,使学生有自信,产生学*、生活动力,勇于克服困难,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的兴趣。这种氛围中的教与学,自然是有效的。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和学*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

  课后练*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3月26日,学*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基础、学*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1)教师要着力打造*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教师审视学生在课堂学*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扩展5)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工作生活状态。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这次我学了《有效课堂教学与实践》。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和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有效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出现了,有效性教学可以使得老师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做到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未来的学*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所以教师在*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今天,我到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礼堂参加了由全国教师教育协会、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主办,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学会协办的“20xx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会议由特级教师赵志祥主持。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来自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为大家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一开课,窦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就吸引了我,他通过课件展示了《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内容。在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和同学的配合朗读下,学生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接着她引导学生抓住书中反复出现的主人公狄姆的话“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和“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来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在这个过程中她引导学生多次观察课件中的图画,让学生图文结合加以感悟。通过这样的引导体会书中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了解这“简单的表达”也能表现“丰富的感动”。除了从文本、从读者这一方面来感受这本书简单表达的这种方式,她还引导学生从画家这个角度来感受这本书简单的表达。她提示学生从色调、道具等方面来观察图画,给学生指出了方向。其中最精彩的发现是一个女生观察到了书中爸爸焦尼的围巾是红色的,妈妈的围巾是绿色的,而狄姆的围巾是红绿交织的。她由此想到画家的意图是:狄姆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们的爱能给狄姆带来温暖。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呀!听课的教师齐声为她喝彩。

  接着,听了窦老师的讲座“回到教学的原点”。她从三个方面做了演讲:

  一、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二、课程建设回到儿童;

  三、团队引领回到教师。通过她幽默活泼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名师所作出的努力,也了解的窦老师精彩教学的支撑,更了解了作为一位小学校长带领着一个团队为小学语文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在她的介绍中,我们详细地了解了清华附小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以及编写的过程和实践等。

  在下午,听了由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语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王文丽执教的《桂林山水》。王老师讲得特别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加以体会。在分析了课文的结构:总分总之后,抓住“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引领学生畅游了一番美丽的桂林山水。

  接下来来自上海市的骨干教师戴建荣又把我们带到了荒凉的大漠边,领略了《古诗二首》。在戴老师幽默的讲授中,同学们跟着他采用了和*时不一样的方式吟诵,学*了《凉州词》和《出塞》。戴老师采用*、仄声声情并茂地教孩子们吟诵古诗。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通过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两首诗。

  在古诗教学后,戴老师做了“浅吟低唱学古诗”的讲座。他说:吟诵,说来玄妙,但如果你真的去接触了,你会觉得她是美妙的。我们不妨从“*长仄短,依字行腔,文读语音”做起。吟她千遍也不厌,我是相信这一点的。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期,我读了 余文森老师编著的《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一书,在书中我学*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等名家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也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种有效教学模式和*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效教学案例,受益匪浅。下面就说说自己的学*收获。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效率和学*能力。

  有效教学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效率和学*能力。有效教学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如合作式学*、探究式学*、自主式学*、情景式学*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二)、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这种情绪体验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动机。相反,会使学生陷入厌学的困境中,导致非智力因素负向发展。古人说“志当存高远”,一般而言,成功经验能提高一个人的自我表现期望值,而失败经验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表现期望值。同时,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长期的低效学*和无效学*一定会严重影响一个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同时切忌片面强调意志力会引起逆反心理。

  (三)、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

  有效教学直接考查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提出了高要求。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布置作业,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路途上,教师也会成就自己。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想把学生教好,而且把成绩提高,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那么,有效教学如何进行设计与实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去做:

  第一:不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我以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二: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以前我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真正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大家尽管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对他们的学*心理、学*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命脉。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同样是影响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索。首先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其次,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准确把握;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 的目标行进。

  第四: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者,我们在考虑好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更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不能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实际的观念、模式,应该对学生究竟是怎样认识教学内容的内在原理进行认真研究,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如采取比比赛赛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的形式,从而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新的学*和研究过程中来,效果也很好,而且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并不象语文中每篇课文那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因此,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语足可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也足可以让学生们悲愤万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数学老师的语言呢?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但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因素,因而更要我们数学注重语言魅力的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小学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话的语言必不可少,同时语言不但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而且要形象、风趣。同时无声语言的表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才能乐学、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

  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不简单”。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等的师生关系来还是没讲透、没讲深,等下节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丰富的教学实践恰恰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觉地驾驭这种主客体多变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审美愉悦,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饱和交流的状态,营造出非常活跃而又和谐的氛围。一个有经验的教学教师,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出色的语言艺术技巧,就能产生声音悦耳、色彩缤纷,抑物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为了促进学校教学水*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请吴松年教授做了《有效课堂教学艺术》的讲座,他从有效教学的定义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再到有效教学的途径、模式以及有效教学的评价做了详细的讲解,语言诙谐幽默,生动的案例激发人的思考。结合*日又阅读了吴松年著的《有效教学艺术》一书,感觉触动颇深。吴松年的《有效教学艺术》一书很好的从系统上论述了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并从艺术的角度、新课程实施的角度加以阐述,使我这个步入教育殿堂不久的新老师对于教育、教学、教师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将这门艺术演绎的淋漓尽致,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聪慧的头脑、敏锐的观察、缜密的构思、大胆的开拓,尤其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不断充实自我,挑战自我,追求教学艺术的新突破。教师应该掌握优化教学的艺术,要善于展示有效教学的艺术魅力,进而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的目标打好基础。

  (一)探索师生活动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个动态必要因素,其间的师生互动构成教学活动的必要统一体。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这一表述有其合理性,但它只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彼此影响,否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化了。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学生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也应当是各动态因素之间多边互动的统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各种人才资源,力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机制来加强信息交流强度,拓宽信息交流通道,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扩展6)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和理论水*,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的信心和决心。还明白了要深入多方位了解所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得到了专家的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下面是我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提高有效教学: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提高课效应着力做到: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第四,要在最*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不仅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课堂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罗国群老师与我们谈了,实施小学有效教学必须读懂三大点,一要读懂教材二要读懂教法学法三要读懂学生和课堂。要实现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的备课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基础、学*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不能死抱着教学设计,亦步亦趋,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这时的他追求“为学生的数学学*服务”,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鲜活的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有效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课堂教学中不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和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等的心灵沟通。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着学生,同时,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还有听了几名校长的报告,我真是大开眼界,打心眼的佩服他们。像冯家茂校长所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其实许多教师都知道这些现状,就是不说出来,而我们的冯校长批评指出了,也认真的思考了课堂要做到“三实”“三声”“六个度”,确实说得好。陈传荣校长不仅与我们说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水*与内在学*要求,要关注数学的现实性还与我们谈了他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我真想到陈校长的学校去走进他的课堂倾听。

  培训学*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会学好专家的教学理论,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

  一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学*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通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落冲小学:郭江

  读了《有效教学,小学教师数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后,深有体会,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科学合理的练*是学生学*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能主动地把学生学*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

  “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能力、发展性学*能力和创造性学*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实践有效性教学,现将本人学*和实践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恳请大家指教。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环节”

  1、教前要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基础、学*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教学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教后的练*要优化。

  (1)练*要有“方”。每一次练*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要有“味”。练*有“味”,指的是练*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四个实”

  1、结合实际。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方式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的学*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来体现。

  3、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结果与学*过程的综合。

  4、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5、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本人几乎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并在“教学随笔”、“教后反思”中详细记录,用以指导自己不断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到在学*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

  这段时间通过学*《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的同时,激发他们学*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则不能。而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整除。究竟是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

  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高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新授、练*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小组组建合作学*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小组。

  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并不象语文中每篇课文那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因此,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语足可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也足可以让学生们悲愤万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数学老师的语言呢?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但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因素,因而更要我们数学注重语言魅力的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小学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话的语言必不可少,同时语言不但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而且要形象、风趣。同时无声语言的.表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才能乐学、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

  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不简单”。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等的师生关系来还是没讲透、没讲深,等下节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丰富的教学实践恰恰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觉地驾驭这种主客体多变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审美愉悦,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饱和交流的状态,营造出非常活跃而又和谐的氛围。一个有经验的教学教师,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出色的语言艺术技巧,就能产生声音悦耳、色彩缤纷,抑物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3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桂林体育馆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有效教学艺术暨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成果展示会”观摩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刘延革、唐彩斌、柏继明等几位名师的观摩课和报告以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成果的展示,欣赏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他们以鲜活的课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不仅感受到了授课教师对学生、对生活、对教育那份深情而纯真的爱;更嗅到了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深厚知识储备气息;尤其是整个课堂中渗透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提升数学兴趣化教学让我记忆深刻,也唤起了我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一、精湛的教学艺术,睿智的快乐课堂

  虽然这次的学*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这几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这让我充分体会到“一切以孩子为本”的宗旨,细细回味下来,各位老师尽管风格迥异,但无一不是将这一宗旨贯穿课堂始终,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倾注了她的感情、兴趣和幽默,学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情感共鸣,使干巴巴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完《商不变的规律》后,学生们都不愿意下课,学生们都在呼吁“要上1个小时”“一直上,永远不要下课”等等,有的孩子还说“下次还要上吴老师的课”。名师们精妙的教学设计、高尚的素养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精彩场面,无不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具有影响力的人格魅力。每一节课上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真正做回学*的主人,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良好的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如黄晶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与公*》设计了一个转盘,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骆奇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设计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运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各位老师都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在一个轻松的.学*氛围和良好的学*情境中学*数学,感受到数学学*的快乐与魅力。

  三、学*感悟,自我反思

  走*名师,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几位名师精彩的现场教学和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和柏继明老师的学术报告,更是贴切的反映了部分老师的真实教学现状。这样巧妙的设计,源于教师对数学知识、数学教材的认知高度,而认知高度奠定了她们设计的思路。从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来看,不管是从课程的指向,还是他们教学的技术等方面,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之所需,发展学生之发展。

  两天的学*,不仅让我感受到大师的魅力,更让我进一步地领悟到数学教学的意义。而大师对教学的传授,更是让我明白,数学不光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数学教学这条路,它蕴涵的内在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细心琢磨、仔细体会。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 20xx-11-15 10:10:00 | By: axiang ]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读《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结合现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实践中的一些反思,自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结合此书的一些读后感,也许还有许多地方不成熟,但毕竟朝着某种方向开始迈出了步伐。

  无论是前一阶段的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还是最*省教育厅的“五言禁令”的颁布都在某种程度上给教育指出了一丝方向,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过程中一切又渐渐回去老路上,要么教学质量在下降,矛盾依然很突出,比如时间矛盾,总体来说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我所知道的高中学生依然很辛苦,而教师无论如何也还是轻松不起来,这就涉及一个教学效益问题,我想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课堂效益的高低,当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基础素质,文化底子,教师教的是否认真,学生的努力程度等等,但其中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所以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更要树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之。只有如此,教师的教的效益、学生的学的效益才会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时衡量教学有无效益和效益高低的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阶段均应采取适合学生学*的各项措施,以便在“教师在轻松的交、学生愉快得学”的教学氛围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和上佳的教学效益。而要真正达到或收获这种效益,我们教师除了必须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以及掌握其行动策略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因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点是我以前基本忽略忽视的,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因为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离开了科学性,艺术性便无从谈起;但科学性也不能脱离艺术性,否则便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很难收到上佳的效果。即使一阶段看似有效果了,那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教师的“硬压策略”,强灌强压强练,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不会长久有效。一个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固然为其在课堂教学中胜任某学科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如何将教材内容很好地教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还必须有较为娴熟的教学艺术。这点往往是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视的,也是做得最不够的。课堂教学艺术没有一种固定的公式,不固定某一种模式,不采用单一的方法,不拘泥于陈规老框,而应是因课而异因情而异,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所有学生都全身心投入的多层次、网络化的结构,已达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比较完美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起点在于教师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上好一节课取决于多种因素,仅仅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没有备好课肯定上不好课是无容置疑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备好了,老师上课就会感到踏实,备课到位上课时教师就能避免尴尬的境地,并且能够真正进行课堂的某些创造教学、应付各种突然情况或者说对付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就能够将学生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引领。教师通过备课活动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而且还能增强合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备课最主要的要注意那些问题呢?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有没有什么提升备课技能的好的途径和方法?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看这本书。

  一、新教师如何备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当然是最基础的,这涉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备教学内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原来有三点要注意:其一:应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其思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做到融会贯通,了然于胸。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构成,有教材作为中介联系起来,而钻研“标准”的一般步骤是:(1)先通览一遍,对其基本内容和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2)重点阅读“学科课程标准”部分,从目标、课时建议、教学内容和要求到教学评价和核定,全面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这点往往被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略,经常有新教师问,这节课或者不分内容讲什么内容啊?与以前一样么?这些方法还介绍么?讲到什么程度?等等问题,事实上“标准”有相应的要求的。(3)这种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因为它更具体,理解透彻有利于备教材时向学生提出较为具体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4)吧“要求”和“标准”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等级,根据教材所属的年级“对号入座”

  其次,应该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引导下,理清讲课的思路,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突出重难点。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的,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解,并且要求学生特别关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是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虽不是教材重点但要老师着重讲解的内容,教材重点是由其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教学重点除了应关注是否是教材重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学*基础和学*能力的实际情况而定,所以说分清重难点是新教师要做的重要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教参上标注一下,或在教案中写一下而已,新教师是要去思考辨明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的,抓住了这点我想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同样所谓难点:是指那些大部分学生难以较快较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比较复杂的技能或比较生疏的技巧。这对教师而言往往有定位不清的问题,实际教学中,难点往往来自以下几点:

  一、来自教材。教材上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以及表面容易实则容易混淆的内容;

  二、来自教师,这容易被忽而略,教师受思想水*、教学业务水*、对教材专研的深度、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的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准确地发现和把握难点,或不能巧妙地化难为易;

  三、来自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和理解能力去考虑,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备学生”。

  3、教师应该在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组织。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有较强的理解、处理教材的能力

  (3)有较强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能力,这很重要,我有切身体会,当你对学生比较了解时,你会感到教学比较轻松,课堂气氛会较好,自己也会觉得课比较成功。

  (4)有较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参》

  教参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用书,仅供参考而已。而决不能将教案写成教参的'翻版,具体要求有:

  应该在教学大纲理解透彻及对教学内容初步熟悉后再参阅教参

  应该在理清教学思路及搭好讲课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再参阅教参,比如你的课

  你想讲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怎么讲,怎么引导,如何组织,重点例题是什么,练*如何安排等等,最好默念几遍课,不断发现问题、调整,差不多后再看看教参,合理取舍,再调整。

  (3)应该带着审视的目光去阅读、借鉴和利用教参,同时加以认真分析,不盲信书,不唯书,特别对新教师我觉得这点更重要,要敢想,敢提疑问,书也是会错的。也就是有质疑精神,只有这样。新教师才能更快地提高。

  再次,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应注意,这点更容易被新教师忽视,因为教材都是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什么还用优化呢?用一位专家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很多教参、教科书是以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各种各样的教材揭示教学大纲原理的”所以“还应系统地更新陈旧性例证教材,时刻考虑当前的迫切任务,不能不注意到由于教师的能力、专业水*不同,他们对教材大纲的同一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想对新教师而言,要关注这点,具体办法不妨放在听课、问老教师和集体备课中解决。

  然后,关于课型。一般而言,数学课可分为新授课、复*课、*题课,根据不同的课型,备课也应分为不同的类型,现今到处流行自主学*,没错自主引导探究是好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在于效率能否得到保证?比如,对高一的函数而言,我个人觉得预期盲目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不如以讲授引导为主,为什么?因为对学生而言,高中函数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本身并没有什么概念,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新教师而言,基本功的训练很重要,包括“讲功”。所以如果是新授课,新授的知识与前面内容有联系,备课时应把两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果是复*课,备课时应多补充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例题。

  另外还要注意通览教材,这是备教材的首要程序,要把整册书的教学内容无一遗漏地重看一遍,这很必要,一些新教师还根据自己以前高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备课,素不知很多内容、技巧、方法已经更新或改变了,所以往往新教师看一遍还是不够的,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摸清编者的总体意图,准确把握整册书(或整章、整节)总的教学目的和基本教学要求;(2)应弄清每一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区别重点与非重点;(3)应关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前后的有关内容,即注意“问题引入”与“思考练*”,我觉得新教师首先应该将教材上的所有*题提前,在备课前通做一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4)在阅读教学内容时,新教师最好要同时考虑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哪方面能力。

  关于教学设计,我们知道备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因此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一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的: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现有学*基础和学*能力,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通常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点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被简化为唯一的知识目标,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新教师如果能多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结合教参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2、处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尤其要注意那些重难点兼顾之处,同时注意兼顾一般,对于非重点内容也要适当关注。

  3、安排教学程序:要研究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既要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又要使各个环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4、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以能否较快地讲清知识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标准加以选择。

  5、选择和编制练*:练*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使学生巩固知识;二是使学生在练*后能将知识迁移,在运用过程中提高能力。对新教师除了课本对应的*题外还得精选,包括选做题。以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

  关于课时备课,即写教案,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教案写起来是以课时为单位的,要写清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需要两堂课以上时间完成的教学内容,备课适应十分注意上下堂课之间的过度和巧妙衔接。教案的主要格式应包括:

  1、章节课题

  2、教学目的

  3、课的结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

  4、教具和板书准备

  5、教学重点和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8、作业要求

  9、效果检查(包括口头提问和书面测试等)

  10、教后记(上完课后对本节课的综合反思)

  教后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记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其重点应放在实际教学效果及简要的原因分析上;二是教学的心得体会,应紧扣自己在执教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某一点交易阐述。

  二、教师如何备教学对象?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只注重教材而忽视教学对象,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专研得再透,还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矛盾的,特别在现今教育环境下,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都知道备课有备学生这一环节,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备学生的什么?如何与备内容结合起来?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管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智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就整个班级来说,这种差异只是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而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状况的差异就不太一样,有着性质和根本的区别。新教师更要考虑这点。

  其次,学生的学*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恰当地向学生提出过高或过低的学*要求,那么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最后,一定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只有从原有的基础出发,略微超前一些也可,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其他应注意的方面还包括,学*兴趣,这是指学生对学*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使学生对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备课的着眼点应在全班的大多数学生上,丢掉大多数学生的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但同时还应关注智力发展水*较低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多准备一些低层次、难度较小的材料。以引导他们较快的跟上一般学生的学*速度。而对于智力发展水*较高的同学,相应地应多准备一些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材料,有选择性地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选做。

  总之,备学生的关键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的实际水*,新教师新接手班级时最好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向前任教师或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不应局限于学*基础和学*能力还应包括兴趣爱好以及学**惯等;二是分别开一些座谈会,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多提些教学建议,还应不定期地经常了解,这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的改进有很大的好处。

  上课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学生听课的表情是教师讲授是否符合他们实际水*的“晴雨表”,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有倾向性问题的当堂练*,以测定学生的某方面实际水*。另外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仔细分析其中的错误,尤其要关注那些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最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统计错误比例。这对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改作业或试卷将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有时要超过上一节课。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扩展7)

——英语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实用十篇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二、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得研究及外语学*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总之,英语学*,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实践了一段时间的有效课堂,看了相关的一些书本,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切实加强预*环节的教学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任务,没有进行学*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学*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环节,要加强对预*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的效果。

  二、狠抓展示的精彩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效果,提高学*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三、加强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效果的必然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学生学*的都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结果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学*内容的实质与核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学*中的创新。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由,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要给学生总结概括的时间与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节课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英语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学*和掌握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交际功能是最基本的,学*一种语言,就是要把它表达出来,达到与人交际的能力。语音,语调的学*就很重要了,假如英语发音不准,别人就听不懂说什么,交际也就丧失了意义。语音教学相对比较单调无味,它需要学生进行很多的操练,因而学生会对英语学*产生的焦虑感,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里特征,以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怎样用英语音标拼读单词,以及众多的英语读音规则的记忆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单调的英语语音教学会使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英语老师以游戏、故事、生动的词句形式出现,就更加能体现学生学*语音知识的乐趣。

  在语音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语音教学的效果,我们老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把英语语音教学用在听力、朗读对话教学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注意到英语单词的发音以及语境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朗读,自然而然地运用和掌握了语音规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发音上的错误,也注意到了英语语音的变化,才能有效掌握语音的读音规律,并学到更标准的英语,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又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我们教师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开开心心地练*。例如:“音标找到相应图片”、“音标涂颜色”等游戏,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语音教学,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语音时可以对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梳理与复*、日常用语的渗透和英语歌曲,还将语音与听力、朗读相结合进行教学,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枯燥乏味的语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成就感,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孩子们好动,就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孩子们好争强好胜,就让他们在比赛中练*,再配上朗朗上口绕口令和动听的歌曲,在美的熏陶中获取英语语感,既满足了他们好玩的天性,又成功地完成了教学学*的任务。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盐城中学的对外开放课英语的听课活,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这样一次难得的学*的机会,通过半天听课学*,我受益匪,收获颇丰。而且还让我找到了自己和优秀老师的现实差距,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的风采,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深厚的教学功底。虽然这些老师的风格各异,水*不一,但是其实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借鉴的优点,找到差距和自身的缺点。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对这次听课的认识:

  一、教师的良好业务素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英语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让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

  2 、善于利用各种形势的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英语知识更立体,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更生动。

  3 、教态自然大方,表情丰富生动,在课堂上能轻松营造愉快、活泼的教学气氛,富有艺术性。

  4 、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功底作为坚实后盾,使得课堂更加充实丰富。

  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都非常富有创意,既形象又生动。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得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型以及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更深刻。

  除此之外,在这次听课的活动中带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全面的了解了长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高中英语每课内容都有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课文内容的学*,对高中英语长篇课文的.学*方式一直是我最头疼的地方,从这次的听课的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及训练”,从而摸索出英语阅读课三步骤:导入、阅读和训练。

  1、恰如其分的导入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针对中学英语教材课文类型较多的特点,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导人方法,设计恰当精炼的导入语进行课文导入。比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投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音乐等,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高中英语每篇课文都有丰富的图片,有了这些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的导入教学过程中来。

  2、循序渐进的阅读

  (1)泛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泛读就是泛泛而读。它不追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而是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整体印象。

  (2)精读各段,了解具体情节。在泛读之后。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了解每段之间的关系作用及意义。

  (3)再次阅读,把握全文整体框架结构和文章宗旨、内涵。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复读(Rereading)课文,让学生再从中心思想出发,高屋建瓴,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内涵和作者观点,让学生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3、坚持不断的训练

  学*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也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首要的。也就是说,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或书籍)。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吸收上的“潜移默化”,在于获得语感。阅读需要“量”,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难以学好英语的。

  总之,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学*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培养终身学*能力意义重大。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反思之余,真的庆幸,我还年轻。只有激情和对工作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英语一天不看,不听就会退步,经常提醒学生,却麻痹了自己。其次,热情永远不能跟经验相抗衡。虚心向别人学*,充实自己。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我校由点到面开始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我而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只有一年的时间。刚开始,我也非常茫然,编制导学案不知从何下手,教材内容不知如何取舍,每上完一节课,总觉得心里不是很踏实。但一年下来,我感触颇深。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下面我谈谈一年来自己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集体备课气氛浓厚,课堂教学资源共享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它也是高效课堂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环,与传统教学相比不同之处亦在于此。一年来,我们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的气氛相当浓厚,根据高效课堂实施的细则每个教学单元要编制五份导学案,包括词汇,阅读,语言点,语言运用和语法及复*导学案,有时还编制单元训练案。全组成员每人主备一份导学案,主备人还要编制课件及教学设计,然后集体讨论,经学校两级审核,最后确定正式稿再印发给学生。我们课改班上课用的是同一份导学案,同一个课件,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各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会将共享的资源适当调整,以达到自己课堂上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在翻阅一学年来的导学案和课件,我感觉编制越来越规范,重,难点的把握越来越准确,课件编制越来越精美。我坚信:在备课上多花一份精力,在教学上就有多一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提倡合作学*

  自主学*是相对于被动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自主学*,完成相应的导学案。自主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它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不仅能在学*内容上独立思考,而且能丰富学生自身的学*经验,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同时,小组合作学*能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是相对于个体学*而言的,实施小组活动就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策略。我所带的班被分为10个学*小组,每组六名同学,组内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组外各组之间激烈竞争,争当优秀小组。一年来,效果确实不错。

  三、恰当的学案反馈,会改变学生的学*态度

  每节课都有学案反馈这个环节,反馈的内容包括学生学案中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设有优秀个人,书写进步个人,待优生,善于思考的个人,优秀小组,给力小组等,不管哪一项,都是对学生一种无形的鼓励,学生对此十分关注。有时刚反馈完,有学生就问:"老师,优秀个人为什么没有我?"这简单的一句话,表明学案反馈对学生的学*触动也是很大的。对*时学案做的比较差的学生,我不直接批评,因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我会把这些学生定为进步个人,利用课间或课外和这些学生谈心,再次阅学案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学生的书写更加的规范,上课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学*英语的兴趣也非常浓厚,看到这些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四、学生精彩的展示与点评,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小组讨论时,我们不再像以前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深入学生之中,在各小组之间来回穿插,了解各个小组存在的问题,随时答疑解惑,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讨论之后,就进入展示点评环节,一年来,仅就口头展示而言,我带的两个班学生无论是哪个小组的哪个层级上课都能踊跃地用英语发言。上台点评的同学,站姿正确,声音宏亮,态度大方,富有激情,思路清晰,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别看这些学生,站那就像一位位小老师,精彩的点评总能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像贺小卓,姬星宇,刘静等同学表现的非常突出。

  五、创设快乐和谐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高效课堂我更注重调动学生们学*、探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快乐的课堂,和谐的教学气氛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英语教学,上课时,基础不好的学生看不懂,听不懂,无心学*,如果教师不及时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无效。因此,我经常与这些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鼓励他们在小组内积极探讨听取他人的意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快乐和谐的课堂,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另外,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学*克服了以前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懒于开口,懒于思考,过分依赖老师的被动学*方式。

  总之,如果高效课堂教**用恰当,不仅可以发挥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在这种课堂模式**享教与学的乐趣。

  xxxx年5月31日,县组织我们全体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培训中我们听取了xx省中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员吴晓老师的报告:《关于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的思考》,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在教学总体目标上要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

  2、在课堂实施上要重语言环境、重频率、重效率。

  3、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

  4、在语言教学目标上要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

  5、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6、在课堂教学上重教师角色的转变,重学生主体地位。

  二、加强小学英语教学方案设计的探索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方案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还要体现学生学*过程的原则。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构建“启智高效、交际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型活动应遵循目的性、趣味性、灵活性、参与性、层次性、激励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四、树立并实践有效教学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做到全人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学*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努力去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场所,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主战场。要进步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

  每个大脑发育的孩子都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芽,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我们应将这颗珍贵的种子培养土壤并唤醒他们,催发他们。 而如今,在一些英语课堂教学进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规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的局面。老师与学生之间大都是灌输,而缺少交换.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激起学生学*英语的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使其取得成功的机会,取得成功的.喜悦,一直是我教学以来反思的题目。通过这次理论学*和培训,使我对课堂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有效教学 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合作学*的基础,让学生可延续发展的学*进程。它的终究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活动的情势多样、灵动,能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的进程,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的高级合作伙伴,学生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学*效果的研究者。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引诱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生自主学**惯,进步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对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浅见。

  一、生动高效的课堂导入。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起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爱好,在教师的帮助下将留意力转到课堂学*上来。这就要请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掌控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乃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发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转载自 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天生的资源,让天生走向有效。还要善于观察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来调理教学行为,增强教学目标的现实效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年伊始,20xx年1月5日参加了区教学指导团组织的一次学*活动,即:朱萍英语学科基地的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有效阅读教学”的辅导讲座。整个活动持续时间*3小时,其中安排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匠心独具,最重要的是在回顾所学内容时感觉收获颇多,茅塞顿开,同时又觉得信心百倍,干劲十足。下面就这次学*内容作个梳理,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问题,力争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再次突破自己,提升自己!

  一.“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咨询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学生主体”的思想。

  2、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结果与学*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具备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1.Pre—reading环节

  原则: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具有关联性;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具有趣味性

  类别:引出主题,激发兴趣的导入;(如:图片和音乐、学生照片、情景介绍)

  复*旧知,引出新知的导入;(如:单词游戏、小知识测验)

  教授词汇,扫除阅读障碍的导入;(如:动作模仿、看图学词)

  介绍文化,激活背景知识的导入;(如:视频和音乐,)

  2.While—reading环节

  原则:整体阅读;任务驱动;交际功能;能力培养

  注意:不应只关注语篇中的词汇、句型、时态等语言知识的讲解;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盐城中学的对外开放课英语的听课活,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这样一次难得的学*的机会,通过半天听课学*,我受益匪,收获颇丰。而且还让我找到了自己和优秀老师的现实差距,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的风采,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深厚的教学功底。虽然这些老师的风格各异,水*不一,但是其实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借鉴的优点,找到差距和自身的缺点。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对这次听课的认识:

  一、教师的良好业务素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英语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让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

  2 、善于利用各种形势的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英语知识更立体,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更生动。

  3 、教态自然大方,表情丰富生动,在课堂上能轻松营造愉快、活泼的教学气氛,富有艺术性。

  4 、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功底作为坚实后盾,使得课堂更加充实丰富。

  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都非常富有创意,既形象又生动。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得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型以及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更深刻。

  除此之外,在这次听课的活动中带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全面的了解了长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高中英语每课内容都有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课文内容的学*,对高中英语长篇课文的学*方式一直是我最头疼的地方,从这次的听课的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