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1

  积累·运用五

  教学目标:

  1.读一读四副对联,要求能背下来。

  2.读懂短文内容,正确回答文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短文内容,联系巧对对联;演讲,作文

  教具学具准备:

  阅读提示及对联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积累与运用五。

  二.学*“读一读,背一背”

  1.自读,理解对联句意。

  2.指读对联,讨论交流,师生共议对联句意。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a.读两个小故事,要求把短句读通顺。

  b.每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你都弄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

  a.指名读两个小故事,说说每个小故事各讲了什么?

  b.通过阅读,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对联的知识?

  3.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巧对?说出来。

  4.同座对对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个演讲比赛,畅谈自己的理想。

  二.组内演讲

  互相补充,评一评谁讲得最好,准备班上交流。

  三.全班交流

  评一评,谁讲得最好?评选“最佳演讲者”

  四.讨论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该怎么办?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用“用心看、善思考、读得好、记得牢”的方法自主学*,发现语言特点,提高学*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诵读词语、诗歌,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 记记多音字,照样子说词语,加标点,词语接龙,感受汉语形式的多样与有趣,提高语文学*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3 自主识字,巩固本单元会认、会写的字词。

  【教学重难点】

  1 巩固复*会认、会写的字词,积累语言。

  2 学会运用常见的三种标点符号。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泸沽湖和《风》)、小黑板、孙悟空的面具(图片、泥人、布偶均可)。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你还认识我吗”

  1 引入:孩子们,我们一起又学完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增长了不少知识,上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

  2 出示小黑板或课件,展示“你还认识我吗”,学生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3 指名朗读,评议,做到读准确。

  4 多美的词语呀,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吧!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二、朗读感悟汉语言形式的灵活多变

  1 过渡:呀,孩子们,瞧,孙悟空被你们的朗读所吸引,带着法宝——金箍棒来了(出示孙悟空的图片、面具或泥人)。原来呀,他虽然武艺高强,可学的知识却太少了。汉语灵活多样,既让他喜欢又特别让他头疼。今天,他是来取经,向你们请教学*法宝的。愿意教教他吗?

  2 引导了解汉字一字多音的现象。

  (1)自由读读“读读记记”,用心看看,好好思考,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板书“用心看、善思考”,然后学生反馈。

  (2)能读准这些字吗?请小老师上台示范教大家读,然后请会读的`所有孩子都站起来大声朗 读。

  (3)发散思维:你们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呢?

  (4)啊,想不到汉字也能像俺孙悟空那样变化呢,简直太奇妙了!顽皮的孙悟空故意把一些多音字放到了句子中想考考你,你还能准确读出来吗?试一试。自己读一读,然后学*小组内互读, 最后请学*小组起立示范朗读。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小朋友,注意根据句子的意思想好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哟!

  ①一行行小树种在人行道两旁。

  ②烈日当空,农民伯伯正在空地上种玉米。

  ③*叔叔用子弹消灭敌人。

  ④她正在弹琴。

  3 孩子们,咱们的汉语言除了有一字多音的现象外,还能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呢!(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照样子说一说”和“说说玩玩”。)

  (1)运用自学方法独立学*、思考。看谁最先发现它们的特点。

  (2)指名,骄傲地告诉孙悟空,咱们的汉语言除了有一字多音的现象外,还有叠词现象。

  (3)完成填空练*,交流检查评议,然后齐读。

  (4)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感悟叠词的美妙。

  早上的太阳( )的。

  田里的禾苗( )的。

  ……

  (5)提示:同学们都选择了叠词,看来使用叠词能使句子更优美呢!其实老师知道你们还掌握了不少这样的词语,把你们知道的这类词语讲出来,让孙悟空目瞪口呆吧!

  (6)词语接龙比赛。

  ①同桌互相说词语,然后反馈,看谁说得多。

  ②试玩游戏:请几名学生上台参加,老师也可参与其中。“天空空气气体体操操劳劳动……”

  ③自由组成学*小组,玩词语接龙游戏,老师巡视,适机参与。

  4 小结:表扬参加游戏积极主动、词汇丰富、文明互助的小组和个人,给他们送上最灿烂的笑脸。

  三、“加标点,读一读”

  1 引入:(出示“?”)孩子们,聪明的孙悟空遇到新问题了,你能帮帮他吗?

  2 读句子,了解意思,自己完成练*。

  3 指名说,然后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是否合理。

  4 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标点符号?

  (1)按照填好标点后的语气练*朗读。

  (2)从教材中找几句句末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说几句这样的句子。

  (3)小结:指名说一说,告诉孙悟空这几种标点符号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啊,孙悟空解决了疑问,感激地笑了(边说边把“?”改为“!”)。

  四、朗读《美丽泸沽湖》

  1 引入:孙悟空太高兴了,为了感谢孩子们,他一个跟头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泸沽湖。欣赏课件——《美丽的泸沽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示范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 引导:喜欢这首儿歌吗?用心看拼音,试着读一读。

  3 指名朗读。如果喜欢他(她)的朗读就把掌声送给他(她),如果不喜欢,就站起来说说自己的见解。再相互练读、赛读。

  4 在音乐声中齐读。

  5 小结:孩子们,你们刚才用心看了字音,读得那么准确,那么有感情,孙猴子都忍不住笑了。

  五、读背《风》

  1 孩子们,泸沽湖多美呀!还想跟着孙悟空去领略风的神奇无比和气势吗?好,一起去欣赏一首咏物诗《风》。

  2 欣赏图片或课件,同时表演性示范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风的神奇无比和力大无穷)。欣赏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 自由练*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 指名读,评议,然后再练*朗读。

  5 表演读,齐读。(可融入回忆朗读14课《风》。)

  (1)练*背诵。指名背,在“读得好、背得牢”里单独奖励他一个鲜艳的五星,以此给予他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励其他学生用心背诵。

  (2)小结:我们是学*的主人,我们牢牢掌握了“用心看、善思考、读得好、记得牢”这四大学*法宝。

  六、自主识字园地

  1 过渡:最后,咱们来进行一个识字比赛,看谁把这四大法宝用得最好。

  2 学生自主识字,学*小组的同学互相学*,认读生字。

  3 学生反馈,然后互相教认生字。

  4 小组内比一比,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小伙伴听,并给那只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5 小组派代表进行放飞小鸟的比赛,比比哪组放飞得最多。其他同学做裁判,他读对了就跟着读。

  七、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不但帮助孙悟空了解了汉语言的一字多音、叠词现象,教给了他学*的四大法宝,还游览了美丽的泸沽湖,欣赏了古诗《风》,记住了那么多的字词,表现得真棒。瞧,孙悟空用他的金箍棒给我们写下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板书:画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在那么多的笑脸旁,结束全文。)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诗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他的高尚品质。

  3.引导学生模拟当小记者,懂得有关小记者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会写记事文章,并从中有所领悟。

  二、教学重点

  1.阅读短文,学*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默默奉献一生的高尚品质。

  2.通过模拟当小记者,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法、

  四、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61)

  一、教学内容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词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

  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他的高尚品质。

  二、教具准备

  1、抄有古诗词的小黑板。

  2.抄有P98第l题答案(即短文第4节部分内容)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古诗.

  谁记得我们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自由起立背一、二句或整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辛弃疾写的思念家乡的古词。(出示小黑板。,)

  <二>学*古诗词、

  1.生自由练读后,鼓励大胆的孩子起立试读。

  2.正音。

  菩(pú)萨(shà)蛮(mán):词牌名。

  鹏鸽(zhègū):鸟,像鸡,比鸡小,羽毛照白相杂,善走,不能久飞,吃植物的种子和昆虫等。肉味鲜美。

  3.指导正确朗读古词。

  4.讲解有关知识。(可由师生共同来讲、)

  (1)生简介辛弃疾。

  (2)本词共两阙,中间用空格来表示。

  (3)江西造口壁:地名。

  (4)书:写

  5、讲解诗意。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6.弄清作者当时的心情。

  词中的“可怜“愁余”二词体现了诗人的忧愁。

  7.指导感情朗读与背诵。

  四、完成短文阅读。

  1.谈话:你听过别人说他很忙吗?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2.揭题,板题 巴甫洛夫很忙。(简介巴甫洛夫)

  3.齐读1—3节,了解说这话的人物、时间及省略号的有关推测。

  4.自由渎文,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出示第4节部分内容,回答巴甫洛夫“忙”的内容,体会这位伟大的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

  a.挚爱:深深地爱着。

  b.“感性材料”指上文的在生命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向助手口授的关于自己生命衰变的感觉。

  c.不*人情:文中指巴甫洛夫为了不影响自己最后的工作,拒绝了亲人朋友的关心、探望。引导学生体会他对人情的冷漠与对科学的热爱。

  5、组织学生围绕这一壮举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人物品质和文章中心。

  (1)用一句话来赞美巴甫洛夫。(围绕第5节的点明中心的词)

  (2)联系自己的见闻,说说是不是还有其他科学家也像本文主人公这样为科学献身;

  (3)从反面例子谈谈那些浪费时光,只为自己享受的人的品质及你对他们的看法,理解“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

  6.齐读短文,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

  五作业设计

  完成短文后面的二个问答题。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备注

  [学生活动设计]:朗读

  讨论

  自读自悟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分清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按照缩写方法进行缩写。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批改。

  反馈:(总结评比作文)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5

  课 时 备 课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积累运用五

  【课 型】:练*

  【主 备 人】: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都督北北使学生积累一些易于记忆的优美的句子。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2、阅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感知短文大意,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关 键】:

  重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难点:“读读背背”一题的五句名言的阅读和背诵。

  【教 具 准 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 学 内 容 】:

  一、读读背背

  1、投影出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克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阅读,订正阅读中的错误。

  4、集体朗诵。

  5、学生在自由朗读,并体会句子大意。

  6、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读懂了的句子。

  7、教师对学生不懂的重点词句稍作解释。

  二、阅读短文《彭老总拒游北海》

  积累运用五1、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感知短文大意。

  (2)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阅读

  3、讨论交流阅读收获。

  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彭老总为什么拒游北海?

  (3)彭老总绝游北海说明了什么?

  4、指名学生朗读短文,其他学生思考阅读收获。

  5、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五

  一、读读背背

  二、阅读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1

  积累·运用五

  教学目标:

  1.读一读四副对联,要求能背下来。

  2.读懂短文内容,正确回答文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短文内容,联系巧对对联;演讲,作文

  教具学具准备:

  阅读提示及对联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积累与运用五。

  二.学*“读一读,背一背”

  1.自读,理解对联句意。

  2.指读对联,讨论交流,师生共议对联句意。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a.读两个小故事,要求把短句读通顺。

  b.每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你都弄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

  a.指名读两个小故事,说说每个小故事各讲了什么?

  b.通过阅读,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对联的知识?

  3.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巧对?说出来。

  4.同座对对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个演讲比赛,畅谈自己的理想。

  二.组内演讲

  互相补充,评一评谁讲得最好,准备班上交流。

  三.全班交流

  评一评,谁讲得最好?评选“最佳演讲者”

  四.讨论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该怎么办?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用“用心看、善思考、读得好、记得牢”的方法自主学*,发现语言特点,提高学*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诵读词语、诗歌,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 记记多音字,照样子说词语,加标点,词语接龙,感受汉语形式的多样与有趣,提高语文学*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3 自主识字,巩固本单元会认、会写的字词。

  【教学重难点】

  1 巩固复*会认、会写的字词,积累语言。

  2 学会运用常见的三种标点符号。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泸沽湖和《风》)、小黑板、孙悟空的面具(图片、泥人、布偶均可)。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你还认识我吗”

  1 引入:孩子们,我们一起又学完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增长了不少知识,上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

  2 出示小黑板或课件,展示“你还认识我吗”,学生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3 指名朗读,评议,做到读准确。

  4 多美的词语呀,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吧!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二、朗读感悟汉语言形式的灵活多变

  1 过渡:呀,孩子们,瞧,孙悟空被你们的朗读所吸引,带着法宝——金箍棒来了(出示孙悟空的图片、面具或泥人)。原来呀,他虽然武艺高强,可学的知识却太少了。汉语灵活多样,既让他喜欢又特别让他头疼。今天,他是来取经,向你们请教学*法宝的。愿意教教他吗?

  2 引导了解汉字一字多音的现象。

  (1)自由读读“读读记记”,用心看看,好好思考,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板书“用心看、善思考”,然后学生反馈。

  (2)能读准这些字吗?请小老师上台示范教大家读,然后请会读的`所有孩子都站起来大声朗 读。

  (3)发散思维:你们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呢?

  (4)啊,想不到汉字也能像俺孙悟空那样变化呢,简直太奇妙了!顽皮的孙悟空故意把一些多音字放到了句子中想考考你,你还能准确读出来吗?试一试。自己读一读,然后学*小组内互读, 最后请学*小组起立示范朗读。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小朋友,注意根据句子的意思想好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哟!

  ①一行行小树种在人行道两旁。

  ②烈日当空,农民伯伯正在空地上种玉米。

  ③*叔叔用子弹消灭敌人。

  ④她正在弹琴。

  3 孩子们,咱们的汉语言除了有一字多音的现象外,还能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呢!(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照样子说一说”和“说说玩玩”。)

  (1)运用自学方法独立学*、思考。看谁最先发现它们的特点。

  (2)指名,骄傲地告诉孙悟空,咱们的汉语言除了有一字多音的现象外,还有叠词现象。

  (3)完成填空练*,交流检查评议,然后齐读。

  (4)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感悟叠词的美妙。

  早上的太阳( )的。

  田里的禾苗( )的。

  ……

  (5)提示:同学们都选择了叠词,看来使用叠词能使句子更优美呢!其实老师知道你们还掌握了不少这样的词语,把你们知道的这类词语讲出来,让孙悟空目瞪口呆吧!

  (6)词语接龙比赛。

  ①同桌互相说词语,然后反馈,看谁说得多。

  ②试玩游戏:请几名学生上台参加,老师也可参与其中。“天空空气气体体操操劳劳动……”

  ③自由组成学*小组,玩词语接龙游戏,老师巡视,适机参与。

  4 小结:表扬参加游戏积极主动、词汇丰富、文明互助的小组和个人,给他们送上最灿烂的笑脸。

  三、“加标点,读一读”

  1 引入:(出示“?”)孩子们,聪明的孙悟空遇到新问题了,你能帮帮他吗?

  2 读句子,了解意思,自己完成练*。

  3 指名说,然后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是否合理。

  4 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标点符号?

  (1)按照填好标点后的语气练*朗读。

  (2)从教材中找几句句末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说几句这样的句子。

  (3)小结:指名说一说,告诉孙悟空这几种标点符号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啊,孙悟空解决了疑问,感激地笑了(边说边把“?”改为“!”)。

  四、朗读《美丽泸沽湖》

  1 引入:孙悟空太高兴了,为了感谢孩子们,他一个跟头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泸沽湖。欣赏课件——《美丽的泸沽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示范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 引导:喜欢这首儿歌吗?用心看拼音,试着读一读。

  3 指名朗读。如果喜欢他(她)的朗读就把掌声送给他(她),如果不喜欢,就站起来说说自己的见解。再相互练读、赛读。

  4 在音乐声中齐读。

  5 小结:孩子们,你们刚才用心看了字音,读得那么准确,那么有感情,孙猴子都忍不住笑了。

  五、读背《风》

  1 孩子们,泸沽湖多美呀!还想跟着孙悟空去领略风的神奇无比和气势吗?好,一起去欣赏一首咏物诗《风》。

  2 欣赏图片或课件,同时表演性示范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风的神奇无比和力大无穷)。欣赏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 自由练*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 指名读,评议,然后再练*朗读。

  5 表演读,齐读。(可融入回忆朗读14课《风》。)

  (1)练*背诵。指名背,在“读得好、背得牢”里单独奖励他一个鲜艳的五星,以此给予他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励其他学生用心背诵。

  (2)小结:我们是学*的主人,我们牢牢掌握了“用心看、善思考、读得好、记得牢”这四大学*法宝。

  六、自主识字园地

  1 过渡:最后,咱们来进行一个识字比赛,看谁把这四大法宝用得最好。

  2 学生自主识字,学*小组的同学互相学*,认读生字。

  3 学生反馈,然后互相教认生字。

  4 小组内比一比,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小伙伴听,并给那只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5 小组派代表进行放飞小鸟的比赛,比比哪组放飞得最多。其他同学做裁判,他读对了就跟着读。

  七、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不但帮助孙悟空了解了汉语言的一字多音、叠词现象,教给了他学*的四大法宝,还游览了美丽的泸沽湖,欣赏了古诗《风》,记住了那么多的字词,表现得真棒。瞧,孙悟空用他的金箍棒给我们写下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板书:画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在那么多的笑脸旁,结束全文。)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诗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他的高尚品质。

  3.引导学生模拟当小记者,懂得有关小记者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会写记事文章,并从中有所领悟。

  二、教学重点

  1.阅读短文,学*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默默奉献一生的高尚品质。

  2.通过模拟当小记者,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法、

  四、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61)

  一、教学内容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词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

  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他的高尚品质。

  二、教具准备

  1、抄有古诗词的小黑板。

  2.抄有P98第l题答案(即短文第4节部分内容)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古诗.

  谁记得我们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自由起立背一、二句或整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辛弃疾写的思念家乡的古词。(出示小黑板。,)

  <二>学*古诗词、

  1.生自由练读后,鼓励大胆的孩子起立试读。

  2.正音。

  菩(pú)萨(shà)蛮(mán):词牌名。

  鹏鸽(zhègū):鸟,像鸡,比鸡小,羽毛照白相杂,善走,不能久飞,吃植物的种子和昆虫等。肉味鲜美。

  3.指导正确朗读古词。

  4.讲解有关知识。(可由师生共同来讲、)

  (1)生简介辛弃疾。

  (2)本词共两阙,中间用空格来表示。

  (3)江西造口壁:地名。

  (4)书:写

  5、讲解诗意。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6.弄清作者当时的心情。

  词中的“可怜“愁余”二词体现了诗人的忧愁。

  7.指导感情朗读与背诵。

  四、完成短文阅读。

  1.谈话:你听过别人说他很忙吗?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2.揭题,板题 巴甫洛夫很忙。(简介巴甫洛夫)

  3.齐读1—3节,了解说这话的人物、时间及省略号的有关推测。

  4.自由渎文,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出示第4节部分内容,回答巴甫洛夫“忙”的内容,体会这位伟大的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

  a.挚爱:深深地爱着。

  b.“感性材料”指上文的在生命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向助手口授的关于自己生命衰变的感觉。

  c.不*人情:文中指巴甫洛夫为了不影响自己最后的工作,拒绝了亲人朋友的关心、探望。引导学生体会他对人情的冷漠与对科学的热爱。

  5、组织学生围绕这一壮举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人物品质和文章中心。

  (1)用一句话来赞美巴甫洛夫。(围绕第5节的点明中心的词)

  (2)联系自己的见闻,说说是不是还有其他科学家也像本文主人公这样为科学献身;

  (3)从反面例子谈谈那些浪费时光,只为自己享受的人的品质及你对他们的看法,理解“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

  6.齐读短文,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

  五作业设计

  完成短文后面的二个问答题。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备注

  [学生活动设计]:朗读

  讨论

  自读自悟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分清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按照缩写方法进行缩写。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批改。

  反馈:(总结评比作文)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5

  课 时 备 课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积累运用五

  【课 型】:练*

  【主 备 人】: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都督北北使学生积累一些易于记忆的优美的句子。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2、阅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感知短文大意,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关 键】:

  重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难点:“读读背背”一题的五句名言的阅读和背诵。

  【教 具 准 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 学 内 容 】:

  一、读读背背

  1、投影出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克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阅读,订正阅读中的错误。

  4、集体朗诵。

  5、学生在自由朗读,并体会句子大意。

  6、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读懂了的句子。

  7、教师对学生不懂的重点词句稍作解释。

  二、阅读短文《彭老总拒游北海》

  积累运用五1、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感知短文大意。

  (2)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阅读

  3、讨论交流阅读收获。

  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彭老总为什么拒游北海?

  (3)彭老总绝游北海说明了什么?

  4、指名学生朗读短文,其他学生思考阅读收获。

  5、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五

  一、读读背背

  二、阅读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背诵成语组成的反义词。

  3、口语训练。

  4、*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成语。

  2、口语表达训练。

  3、进行*作能力训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说说照片里的故事。

  3、丰富构成反义词的成语。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温故知新

  语海拾贝

  口语交际

  指名读词语。

  这些词语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范读词语。

  你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你还知道这类词语吗?

  学生自主学*。

  讲解词语意思。

  你知道各组成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能举出一些反义词的成语吗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照片里的故事,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照片,讲一讲照片里发生的`故事。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每个人都有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隐藏着小故事,有时间在选一两张照片,把其中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读词语。

  自读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自由发言。

  自由轻声读,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利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自选一张照片,小组内发言。

  小组内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作。

  2、自主修改自己的*作。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巩固积累

  指导*作

  指导修改

  听写用来写动作的词语。

  听写语海拾贝中的词语。

  指名读题。

  本次*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过渡:可以写照片里的任何人、事、物,只要与相片里记录情景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写。

  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

  小结:不管写什么,要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让人看得明白。

  请你把写好的*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请你的同桌提提意见,在进行修改。

  读学生修改后的*作,评价。

  听写、互批。

  反馈听写情况。

  读*作要求。

  写照片里的故事,可以写照片里的人,也可以写照片里的事,也可以写照片里的物。

  选择照片。

  自主回忆,选择*作的内容。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把交流的人、事、物写下来。

  写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还有心理活动。要写出人的特点。

  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当时刹那间的事情、写照片里看不到的事情,可以充分想象。

  自主修改。

  互相评价。

  教学目标

  1、正确区分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积累词语,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背诵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读一读,比一比”的汉字卡片,“照样子写一写”的词语卡片和插图,《杂诗》的诵读录音。

  学生:收集绕口令。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共有七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读一读,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掌握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二是“你还认识我吗”,既复*巩固所学生字,又积累词语。三是“比一比,组词语”,区别形*字,提高识字能力。四是“照样子写一写”,依照例子和插图,让学生连词成句,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五是“读读背背”,感受古诗的优美,积累语言。六是“读读玩玩”,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七是“自主识字园地”,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愿望。

  本次“积累与运用”的重点是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议本课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

  “读一读,比一比”中的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发生了变化:“王”、“子”、“足”的最后一笔横或捺都变成了“提”,“足”的第六画撇变成了“竖”,“木”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女”字长横变成了“短横”,“雨”字的二、三笔竖、横折钩变成了“点”、“横钩”。教学时,可先读题明确要求。教师分别出示左右两边的字,让学生认读,并通过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也可由教师具体指导一组,其余的由学生按照此法在小组、同桌独立完成。扩展: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

  “你还认识我吗”,复现与重组生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先自读词语,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练*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在读中巩固字音,积累词语。再采用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法,检查学*效果。

  “比一比,组词语”,可让学生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组词语。

  “照样子写一写”,可先读题明题意。从例子入手,结合插图,帮助理解句意,让学生在读中比较,体会在不增减字词的前提下如何连词成句。再让学生尝试着练*,集体交流汇报,也可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游戏进行订正和扩展练*。提醒学生注意使用标点符号。最后读句子,体会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其中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变了,但意思不变的道理不必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能连成两个句子就行了。(枝头结满又红又大的果子。又红又大的果子结满枝头。)

  “读读背背”,可先复*维的《鸟鸣涧》,然后听一遍录音或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应”读一声,“著”在这里读“”。再以跟读、同桌互读、抽读、自读等形式读通读顺古诗。最后赛读,比比谁先记住,并在小组内开个朗诵会。注意不讲解诗的意思,但可告诉学生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读读玩玩”,绕口令《你们就像花》极富情趣地描述了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动人场面。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互纠,把绕口令读通读顺读快。

  这些字学生能认多少是多少,不要拔高要求。对识字多的学生可适当表扬,以肯定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自由请识字多的同学介绍介绍经验,自由请好伙伴教教自己读不认识的字。

  一、复*旧知,引入新诗的学*

  1、让学生背诵二册时学过的王维的古诗《鸟鸣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借助图画,听一遍《杂诗》的录音,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读通读顺古诗。

  3、小组内开个朗诵会。及时鼓励,引入下一环节的学*。

  二、巧设计,辨变化

  1、以孙悟空火眼金睛辨妖魔的故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出示第一题的每组字让学生读,观察独体字作偏旁时的变化,争当“小悟空”。

  3、小组或同桌互相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找出变化。

  4、说说自己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并选择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评出若干“小悟空”。

  三、多种形式,积累词语

  1、学生自读第二题词语,同桌互助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象,利用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形式检查学*效果,积累词语。

  四、读读比比,组成词语

  1、出示第三题的每组字让学生读,认真观察比较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2、用形*字组词语,看谁组得正确,组得多。

  五、看看比比,玩玩写写

  1、学生看第四题的例子和插图,读两个句子,并体会词语与句子的关系。

  2、尝试练*,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写出句子,再读一读。

  六、读读赛赛,读中有悟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你们就像花》的读音,同桌互读互纠,读通读顺。

  2、出示插图,以多种形式读,说说自己明白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3、赛读,激励学生比一比谁在课外收集的绕口令多,利用以后的活动课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

  七、自主识字,自我检测

  知识能力目标:

  1、培养读古诗的兴趣,感悟诗的意境。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词语,读懂诗的内容。

  3、能具体地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的一件事。

  4、语言实践活动中,锻炼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不怕吃苦,有恒心的精神。

  教学准备:

  1、齐白石画像及其篆刻作品若干。

  2、收集喜欢的童话或编写童话。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导入课题。

  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谁愿意背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听听。现在我们来读、背一首新的古诗《登飞来峰》。

  师范读——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质疑——互相释疑,教师点拨。——熟读成诵。

  2、阅读齐白石的故事,说说你对齐白石有了哪些了解。——再读,交流文后思考题。

  ——课外搜集自己喜爱的齐白石书画刻印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牵动着你的感情—高兴的、委屈的或者难过的。

  举例:你喂的小动物突然死了;最要好的伙伴误解了你;或者通过努力漂亮地做好了一件事等等。

  2、自我选择*作题材,思考*作思路。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征求意见。老师巡视,了解、指导。

  4、指名介绍自己*作的内容和叙述顺序。教师顺着学生思路适当点拨。

  5、教师提出*作要求:写一件事要写具体,要表达真实的感情。还要一边写一边读,注意把语句写通顺。

  6、*作起草。

  第三课时

  一、了解学生*作起草的情况。让没有完成草稿的,继续进行。对已完成草稿的,掌握*作内容与语言表达状态。

  二、选两篇内容与表达方法不相同的作文当堂批改。

  三、自我修改与同学间相互修改。

  四、誉清。要求书写认真、工整。

  第四课时

  一、导语。

  今天的实践活动,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安排,进行自我学*、锻炼的语文活动。同学们要主动参与,珍视展示自我的机会,要发挥讲演的才能,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主持人:今天我们班进行“童话故事”讲演活动。

  1、分小组互讲,推选讲演代表。

  2、正式讲演每人次不超过3分钟。

  3、评议。(评议要求:演讲者要充分发挥讲演的才能;认真倾听,尊重别人;以鼓励为主进行评议。)

  三、小组活动。互讲、推选代表。

  四、上台讲演。(各组派代表)

  五、评议。

  六、延伸。

  1、将各组童话整理、装订成册。

  2、挑选一个新颖有趣的故事改编成童话剧,自导自演。

  教后小结:

  口语训练,贵在有序地练。这个练不是个别的练,而是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进来,通过同桌互相讲、评价,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鉴赏语言的能力,大大方方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长期坚持,必获硕果。

  教学目标:

  1. 复*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 区别形*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 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一、二题),太阳、星星、月亮等图片。

  学生:提前学*,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明确学*任务

  1. 读完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积累与运用的学*。我们要开展“看谁能干”的活动,希望大家主动学*,大胆发言,出色表演。

  2. 学生自己读书,说说本次快乐实践的学*任务。

  二、 练读词语,辨析汉字,正确发音,运用语言

  1. 完成第一题。

  (1) 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 生生互读,矫正读音。

  (3) 拓展练*: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普通话的重要。

  2. 完成第三题。

  (1) 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2) 交流学*,丰富词语。

  (3) 引导发现:从三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汉字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三、 巩固生字,练读词串

  1. 教师导入:把学过的汉字进行恰当的组合,我们能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语言。

  2. 自由读词串。生生互读,比赛读,齐读。

  3. 引导想象: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 拿出画笔,描绘景象;自由练*打着节拍朗读或背诵。

  四、 自主识字,学*评价

  1. 鼓励自主学*更多的字。

  2. 自主认字,自我评价。

  3. 小组互查,相互教认。

  4. 用字说话,发展语言。(选作)

  五、 回忆课文,读背古诗

  1. 回忆并背诵课文描写春光美好,时间宝贵的句子。

  2. 练*读《惜时》:自读,互读,抽读,对读,齐读。

  3. 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4. 交流自己知道的写珍惜时间的句子、词语。

  六、 看实物,练说话,发展思维

  1. 出示图片:太阳、星星、月亮。

  2.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像什么。

  3. 读句子,感悟表达的方法。

  4. 展开想象,说说太阳、星星、月亮还像什么。

  5. 拓展:观察生活中的树叶、花朵、草坪等,说说它们像什么。

  七、 评一评,夸一夸

  评出在“快乐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可自荐,互评)

  【教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练*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惯。 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教学过程】

  【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积累运用二”。二、学*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理解。 2、指名读、讨论、交流。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⑵ 数一数,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阅读、反馈。 ⑴ 指名分段朗读,说一说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⑵ 重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⑶ 短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3、总结。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五年级语文积累运用教案通用5篇

  教学要求:

  1.通过词语的读背,积累词汇。

  2.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进行口语训练,能讲熟练的普通话,具有一定的购物讲价的能力。

  4.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1.积累语言文字,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教学内容

  本节课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

  二部分内容,达到词汇积累,从故事中受教育的效果。

  二.完成“读读背背”部分

  1.复*旧知识积累:说说这学期学过的四个字的成语。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

  3.指导个别字的音、形记忆。

  4.用各种方法理解词意。

  5.指导个别词造句。

  6.读读背背。

  开火车读。

  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词背下来。

  7.巩固练*,检查背诵。

  情同()()不分()()推心()()

  ()()之交问()问()亲()无()

  ()老()贫心心()()天()比邻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快速阅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以下词语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攒:积聚,储蓄。

  妥当:适当,停当。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

  3.再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觉得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张三和王二都害怕别人怀疑到自己所做的事,用留言来告诉别人这地方没有埋三百两银、王二没有偷,殊不知正是这些留言泄露了天机,给自己带来烦恼。所以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4.联系实际,看看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他们做错的原因在哪里?

  5.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否则迟早有被发现的一天。另外,不要时时刻刻怀疑自身的安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2.将成语故事讲给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1.开火车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默写其中的八个。

  二、学*新内容

  (一)揭示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完成口语交际部分的训练,这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购物讲价”,要求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购物讲价。

  (二)读题,弄清题目中的提示。

  1.齐读题目中的要求。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货比三家不吃亏”------比货。

  教学目标:

  1.在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家乡的变化”的口语交际。

  2.想想家乡最*发生的变化,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家乡的变化激发大家对家乡的热爱,表明自己今天好好学*,将来建设家乡的决心。

  3.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地方,它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们的调查,家乡有了哪些变化,其中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出示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叙述有顺序。

  2、要突出重点,抓住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来说。,

  3、语言清楚、明白,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三、分组交流

  抓住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在小组范围内交流。(如家乡住宅、家电、道路、人们的面貌等的变化。)

  四、全班讨论

  1、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

  2、其他同学给予恰当的补充,并说说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不足,该如何改进。、

  3、评出优秀小组。

  五、谈感想

  根据同学们所说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学*情况,谈谈自己该如何努力,将来建设可爱的家乡。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出示词《长相思人学生认读。不认识的宇查字典。

  聒,guō,声音嘈杂。

  2.介绍作者。

  纳兰性德,原名成稳,清代著名词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侍卫,随康熙皇帝到过许多地方,江南塞北都有他的足迹。他主张作诗须有才学,填词须有比兴。反对模仿。此词作子康熙二十年(l6xx年),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作者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精练的手笔,描绘钱北方塞外的雪夜风光,抒发了思乡的离情别绪。

  (以下解释,供参考。)

  走过了千山万水的路程,~直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东巡的队伍歇息下来,一片灯火。(写出了皇家巡行的气魄和阵势,展示出空间的辽阔。)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嘈杂的风雪声扰得人不能成眠,家乡可不是这样。

  3.练*背诵。

  二、阅读短文《贝壳》。

  1.指名读短文,纠正读音,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苟,马虎。形容办事认真,丝毫不马虎。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卑微:地位低下,没有权势。

  脆弱:不坚强,经受不了挫折。

  2.默读短文,思考第2题。

  3.讨论交流。

  (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2)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做,让后人从中体会出“我”的坚韧不拔,执着的追求,体会出“我”的一颗纯朴、真诚的心。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词语,并了解这些词语的大意。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此地无银三百两》并理解这则成语的意思。了解故事的梗概,明白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3、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养成文明用语的*惯。

  4、完成*作“未来的________”。通过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从阅读短文中受到启发,并运用与实践。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词语,并了解这些词语的大意。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此地无银三百两》并理解这则成语的意思。了解故事的梗概,明白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小组学*:

  ⑴正确读出16个词语。

  ⑵理解大意。

  ⑶熟读并背诵。

  2、汇报小组学*情况。

  3、检查背诵。

  二、学*短文《此地无银三百两》

  1、学生自学,着重讨论以下问题:

  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⑵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结果怎样?

  ⑶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练*朗读,画出你感兴趣的句子。

  3、同学之间交流,说说受到什么启发。

  三、作业

  给家里人讲一讲《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养成文明用语的*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表演小品:商场购物时讲价的情境。

  2、说说在商场购物要注意什么?

  3、小品中的人物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了吗?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自己与父母上街购物的经验,联系实际地讲一讲。)

  二、口语交际

  1、学生自由结组,有的扮演顾客,有的扮演售货员,进行小品的练*。

  2、说说你在购物时的好的经验及上当受骗的例子。

  3、同学间互相交流。

  4、学生评价。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目标:

  1. 复*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 区别形*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 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一、二题),太阳、星星、月亮等图片。

  学生:提前学*,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明确学*任务

  1. 读完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积累与运用的学*。我们要开展“看谁能干”的活动,希望大家主动学*,大胆发言,出色表演。

  2. 学生自己读书,说说本次快乐实践的学*任务。

  二、 练读词语,辨析汉字,正确发音,运用语言

  1. 完成第一题。

  (1) 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 生生互读,矫正读音。

  (3) 拓展练*: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普通话的重要。

  2. 完成第三题。

  (1) 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2) 交流学*,丰富词语。

  (3) 引导发现:从三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汉字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三、 巩固生字,练读词串

  1. 教师导入:把学过的汉字进行恰当的组合,我们能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语言。

  2. 自由读词串。生生互读,比赛读,齐读。

  3. 引导想象: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 拿出画笔,描绘景象;自由练*打着节拍朗读或背诵。

  四、 自主识字,学*评价

  1. 鼓励自主学*更多的字。

  2. 自主认字,自我评价。

  3. 小组互查,相互教认。

  4. 用字说话,发展语言。(选作)

  五、 回忆课文,读背古诗

  1. 回忆并背诵课文描写春光美好,时间宝贵的句子。

  2. 练*读《惜时》:自读,互读,抽读,对读,齐读。

  3. 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4. 交流自己知道的写珍惜时间的句子、词语。

  六、 看实物,练说话,发展思维

  1. 出示图片:太阳、星星、月亮。

  2.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像什么。

  3. 读句子,感悟表达的方法。

  4. 展开想象,说说太阳、星星、月亮还像什么。

  5. 拓展:观察生活中的树叶、花朵、草坪等,说说它们像什么。

  七、 评一评,夸一夸

  评出在“快乐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可自荐,互评)

  教学目标

  1、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背诵成语组成的反义词。

  3、口语训练。

  4、*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成语。

  2、口语表达训练。

  3、进行*作能力训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说说照片里的故事。

  3、丰富构成反义词的成语。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温故知新

  语海拾贝

  口语交际

  指名读词语。

  这些词语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范读词语。

  你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你还知道这类词语吗?

  学生自主学*。

  讲解词语意思。

  你知道各组成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能举出一些反义词的成语吗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照片里的故事,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照片,讲一讲照片里发生的故事。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每个人都有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隐藏着小故事,有时间在选一两张照片,把其中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读词语。

  自读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自由发言。

  自由轻声读,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利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自选一张照片,小组内发言。

  小组内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作。

  2、自主修改自己的*作。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巩固积累

  指导*作

  指导修改

  听写用来写动作的词语。

  听写语海拾贝中的词语。

  指名读题。

  本次*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过渡:可以写照片里的任何人、事、物,只要与相片里记录情景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写。

  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

  小结:不管写什么,要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让人看得明白。

  请你把写好的*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请你的同桌提提意见,在进行修改。

  读学生修改后的*作,评价。

  听写、互批。

  反馈听写情况。

  读*作要求。

  写照片里的故事,可以写照片里的人,也可以写照片里的事,也可以写照片里的物。

  选择照片。

  自主回忆,选择*作的内容。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把交流的人、事、物写下来。

  写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还有心理活动。要写出人的特点。

  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当时刹那间的事情、写照片里看不到的事情,可以充分想象。

  自主修改。

  互相评价。

  教学目标

  1、 复*巩固汉语拼音,准确的区分*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声母“n、l”.

  2、 区别形*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 初步了解比喻句,会说简单的比喻句。

  4、 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增强珍惜时间,发奋求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难点:认识比喻句,会说一些简单恰当的比喻句。

  教法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巩固法、讲演结合

  一谈话导入。

  1、学*了本单元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园”积累与运用的学*。今天我们要看一看谁表现最好,能够主动学*,大胆发言。

  2、学生浏览一遍课文,说说本次积累与运用的学*任务。

  二、学*“说好普通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幻灯片)

  1、 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 抽生读,全班学生帮忙矫正字音。

  3、 同桌互读,矫正读音。

  三、 齐读词语,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学*“你还认识我吗?”(幻灯片)

  1、学生自读词语。 春天总会有新的变化,瞧,生字朋友走到一起又组成了新的词语,赶紧去和他们打打招呼吧!不会读的请教老师,同学。

  2、齐读词语―男女生分读词语―抽生读词语

  3、引导想像,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4、发散思维,看看自己还知道哪些AABB式的词语,采取鼓励策略,知道的越多越好。

  四、学*“比一比,再组词。”(幻灯片)

  1、先出示文中所给的三组词语。

  2、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3、反馈学生的词语,并丰富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4、引导发现,汉字的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5、拓展延伸,对以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五、学*“读读说说”

  1、读例句,认识比喻句。

  2、展开想象,想一想星星、圆月、弯月还会像什么。

  3、拓展思维,想一想生活中你熟悉的事物还像什么?

  六、学*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练*读《惜时》,采取自读,互读,赛读,齐读,抽读的方式。

  2、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3、自主交流说一说自己*时是如何节约时间,爱惜时间的,今后还要怎么做,来节省时间,珍惜时间。

  七、自主识字,培养识字兴趣。

  1、学生自主识字读书。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