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梅花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心》。3、音乐《红梅赞》《我的*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生??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

《梅花魂》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 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 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 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 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3

  一、设计理念: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课堂空间,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读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二、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元学*,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五、教学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2、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今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折节 颇负盛名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板书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段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配乐)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句子:“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这梅花,是我们*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姓名。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回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完呢?(指导读好四个“愈”,强调“最”字)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课文句子:“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1)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思乡曲》)

  (2)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段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画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作者以《梅花魂》为题的意图,再次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不折不挠、历经磨难而不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最后,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心》歌声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的画面中结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八、课外拓展

  1、小练笔:写一篇《赞》,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2、课外积累思乡的诗词。

  【学生自读首尾段,体会写法及好处,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特别是课外拓展中设计的小练笔,更将读与写有机地渗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双赢”。】

《梅花魂》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此,我设计的理念是: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求实,求活,求新,求效是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篇阅读课文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它讲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老人的*心。

  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即:常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最后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紧紧围绕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这一思想感情展开回忆,中心突出。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

  【教学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

  ⑵ 抓重点词句。

  ⑶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⑷ 用朗读的方式。

  ⑸ 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

  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

  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⑴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⑵ 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⑶ 全班交流:

  ① 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② 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③ 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人的敬佩:

  ⑴ 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⑶ 齐读。

  五、拓读深化,学梅花

  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

  1、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

  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

  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

  5、让学生想象说话: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6、师导语: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7、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8、播放歌曲《我的*心》。

  【设计特色】

  在教学设计中我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教外孙女学唐诗宋词,外公哭了,我设计了,外公满脸的忧伤,莺儿啊,莺儿──当外公因年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设计了亲爱的外公,您别哭了──,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的凄楚:莺儿啊莺儿──,留下空白,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学文前,我引领孩子欣赏古代和现代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游子情怀》,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赞美梅花,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第十三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重点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梅花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这种品格。了解课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鹏博士、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审题质疑,了解内容。

  播放《红梅赞》同学们,你知道这首什么的歌曲(是以借)红梅歌颂革命者的歌曲---红梅赞。

  你见过梅花吗?她有什么特点?

  齐:见过!(梅花的颜色主要有红、白两种,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学*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出示题目:15梅花魂

  从题目中你想知道课文中写什么内容吗?

  (我想知道梅花魂写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作者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这几位同学提得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首先了解课文可以分几段,作者是怎样围绕梅花叙述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的。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翻开书P90自由默读。(并且笔注上。)

  (课文是分三段,第一段写作者看到故乡的梅花开,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讲作者围绕梅花写外祖父的四件事。第三段写作者看到外公送给他的墨梅图手绢,又想起外祖父那种眷恋祖国的火热的心。)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板书: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续件事讲)

  总的来说,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

  (看到故乡的梅花开了,想起飘泊他乡的外祖父。)

  板书:

  看到梅花开

  (想起)

  ↓

  外祖父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外祖父为什么哭?(教师在黑板用红笔点出红点。)哪些句子是写这方面的内容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铅笔)。

  (是由于读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投影外公读诗的图片。)

  指导学生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全体读。

  同学们从这一层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请找一个同学找)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什么意思?(投影片)。

  理解:清白----干净玷污----弄脏

  意思:(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

  从“轻轻”“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

  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

  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层。(配乐)

  (体现在回不了祖国而哭。)(教师在“哭”注上红点。)

  (并出示版图)

  师:外祖父思念家乡,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外孙女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学*下一层,并提疑问。(默读)

  生: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梅花绢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为了让“我”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生: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生:(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师:对了,这就道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生: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又是什么?

  师:这也道出了梅花有刚强不屈的品格。

  生:为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用书上的回答,并反复读。)(请一同学找)

  师:哪些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分四人小组讨论。

  (1)有不辱使命的苏武。

  (2)有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李四光。

  (3)有杰出爱国的詹天佑。

  (4)还有课文里的外祖父。

  对了,这些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任人物。我们要向他们学*。长大了为祖国争光。同学们,题目的含义就在于此。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击出电脑)

  生:第三短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联系。

  师:从第一段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到第三段作者看到梅花图,手绢想起外祖父的爱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心》。3、音乐《红梅赞》《我的*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生??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

《梅花魂》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 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 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 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 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3

  一、设计理念: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课堂空间,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读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二、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元学*,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五、教学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2、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今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折节 颇负盛名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板书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段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配乐)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句子:“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这梅花,是我们*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姓名。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回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完呢?(指导读好四个“愈”,强调“最”字)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课文句子:“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1)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思乡曲》)

  (2)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段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画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作者以《梅花魂》为题的意图,再次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不折不挠、历经磨难而不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最后,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心》歌声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的画面中结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八、课外拓展

  1、小练笔:写一篇《赞》,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2、课外积累思乡的诗词。

  【学生自读首尾段,体会写法及好处,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特别是课外拓展中设计的小练笔,更将读与写有机地渗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双赢”。】

《梅花魂》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此,我设计的理念是: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求实,求活,求新,求效是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篇阅读课文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它讲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老人的*心。

  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即:常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最后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紧紧围绕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这一思想感情展开回忆,中心突出。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

  【教学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

  ⑵ 抓重点词句。

  ⑶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⑷ 用朗读的方式。

  ⑸ 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

  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

  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⑴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⑵ 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⑶ 全班交流:

  ① 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② 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③ 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人的敬佩:

  ⑴ 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⑶ 齐读。

  五、拓读深化,学梅花

  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

  1、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

  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

  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

  5、让学生想象说话: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6、师导语: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7、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8、播放歌曲《我的*心》。

  【设计特色】

  在教学设计中我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教外孙女学唐诗宋词,外公哭了,我设计了,外公满脸的忧伤,莺儿啊,莺儿──当外公因年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设计了亲爱的外公,您别哭了──,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的凄楚:莺儿啊莺儿──,留下空白,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学文前,我引领孩子欣赏古代和现代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游子情怀》,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赞美梅花,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第十三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重点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梅花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这种品格。了解课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鹏博士、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审题质疑,了解内容。

  播放《红梅赞》同学们,你知道这首什么的歌曲(是以借)红梅歌颂革命者的歌曲---红梅赞。

  你见过梅花吗?她有什么特点?

  齐:见过!(梅花的颜色主要有红、白两种,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学*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出示题目:15梅花魂

  从题目中你想知道课文中写什么内容吗?

  (我想知道梅花魂写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作者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这几位同学提得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首先了解课文可以分几段,作者是怎样围绕梅花叙述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的。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翻开书P90自由默读。(并且笔注上。)

  (课文是分三段,第一段写作者看到故乡的梅花开,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讲作者围绕梅花写外祖父的四件事。第三段写作者看到外公送给他的墨梅图手绢,又想起外祖父那种眷恋祖国的火热的心。)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板书: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续件事讲)

  总的来说,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

  (看到故乡的梅花开了,想起飘泊他乡的外祖父。)

  板书:

  看到梅花开

  (想起)

  ↓

  外祖父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外祖父为什么哭?(教师在黑板用红笔点出红点。)哪些句子是写这方面的内容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铅笔)。

  (是由于读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投影外公读诗的图片。)

  指导学生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全体读。

  同学们从这一层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请找一个同学找)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什么意思?(投影片)。

  理解:清白----干净玷污----弄脏

  意思:(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

  从“轻轻”“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

  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

  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层。(配乐)

  (体现在回不了祖国而哭。)(教师在“哭”注上红点。)

  (并出示版图)

  师:外祖父思念家乡,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外孙女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学*下一层,并提疑问。(默读)

  生: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梅花绢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为了让“我”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生: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生:(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师:对了,这就道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生: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又是什么?

  师:这也道出了梅花有刚强不屈的品格。

  生:为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用书上的回答,并反复读。)(请一同学找)

  师:哪些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分四人小组讨论。

  (1)有不辱使命的苏武。

  (2)有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李四光。

  (3)有杰出爱国的詹天佑。

  (4)还有课文里的外祖父。

  对了,这些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任人物。我们要向他们学*。长大了为祖国争光。同学们,题目的含义就在于此。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击出电脑)

  生:第三短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联系。

  师:从第一段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到第三段作者看到梅花图,手绢想起外祖父的爱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梅花魂》教学反思10篇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这篇文章,重在使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体会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的能力,在本节课上,我运用“预*单导学”的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这节课的落脚点是:让“预*单”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帮助学生充分地预*课文,学生只有预*好了,课上才会精彩无限。课上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语文阅读的快乐。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悟、思考的阵地。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开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在指导朗读“做有气节的*人”之前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图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气氛为朗读做了铺垫。最后《我的*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不是很好,发言的同学仍然比较集中,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课下我统计了一下举手发言的同学只有26人,怎样让那些沉默的同学开口?怎样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起来?这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评价不够积极、灵活。很多时候少了老师的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怎样让评价更及时、更灵活、更发自老师的内心,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改正的地方。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份感动,久久不能*静,为自己,也为学生。也对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伊始,我让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着以读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来,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课时围绕“珍爱梅图”和“赠墨梅图”体会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我的*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野阔的境界。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品悟“梅花魂”,这是全篇重难点所在。此环节是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抓重点,破难点而设计的。引导学生在找到并画出体现梅花魂段落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课件展示、资料扩充等手段,一步步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梅花魂。

  教学中,主要通过两种教学手段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一是通过品悟语言文字,在读中深入了解梅花秉性及其象征意义。为了让梅花的形象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我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是自读感知;接着是品读感悟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梅花精神;然后是创设情境

  ——“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雪纷纷地下着。这时,梅花迎着风,冒着雪,傲然屹立在风雪中,好像在说……”学生有感而发:“风,你刮吧!雪,你下吧!我才不怕你呢!”这坚定的话语,顿时令人感受到梅花的不屈品格。我顺势一导:“哪些词语体现了梅花的坚强不屈?”学生一下就抓住了四个“愈”及“风欺雪压”等词,在此基础上的读便融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于是,深层次的朗读由此产生。

  二是资料的补充拓展是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挖掘文章内涵的又一手段。

  补充展示的一组有气节的*人的图片及诗一般的文字介绍,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身边的爱国人士、民族英雄,梅花秉性与*人的气节合二为一。在学生心目中,“梅花魂”就是高尚的气节与不屈的行为。“梅花魂”的理解实在,不空泛,可以说民族精神(梅花魂)与民族英雄(有气节的*人)已成一体。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与学生一起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语文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无不倾注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漂泊在外仍对祖国家乡无比眷念的老人那种朴实的挚爱。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语文课标指出,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让学生练笔:

  A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B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我的*心》,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梅花魂》一文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营造民主、*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环境,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语文的能力,还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读为本”已成为当今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为朗读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然而课堂上学生读书次数是多了,但总感觉读书的味儿不浓。走进课堂去听学生读书,发现添字,掉字,颠倒顺序,读破句等现象依然很多。暂且不说那些正在学*的课文有些孩子读不好,就是拿来已经学过的课文让有的学生去读,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指导,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呢?最*有幸读了特级教师周一贯的文章《读通课文──阅读教学的底线》,使我豁然开朗,使我对“读通课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读通课文”即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是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之后,达到不错不漏不添不倒(词序不倒)和破句(读破句),能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在我的眼前展现了一条通往阅读教学理想境界之路──从指导学生读通课**起,正所谓即积跬步方能致千里。于是我不断地在一节节语文课堂上实践着。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在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及时引导点拨,正因“浓缩”出来了文中的“精华”进行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效率,学生也真正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发言明显积极了,有了自己个性化地理解。

  课堂上我就是这样指导学生读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在学生“读错、读倒、读多、读漏、读破”处引导点拨。从而使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生成”。因为在学生读出问题之处常常暴露出学生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这正是最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之处。按学设教,点在学生的需要处,才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从何处来,从一个方面说,来自于教师按学生的‘学情’施教,有的方矢,解决问题”。

  周一贯老师在文中谈到:含在语言里的思想感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才能体味出来,这种语言感受力是通过作者精心遣词组句来体现的。小学生读书信口而出,读出问题处往是言语芜杂的流露。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正是发挥文本言语的示范作用,提升学生言语质量的好时机。就是在这样的点化中,诱发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现在我班学生的咬文嚼字能力明显提高,自主探究意识也明显增强了。就拿教学本课来说吧,文本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去一定难度,尤其是文中外祖父赞美梅花和中华民族那些有气节人物的.一段话,学生更难以理解,但是因为有了第一课时扎扎实实地读**铺垫,而不是一遍遍去机械重复地读,所以第二课时学生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谈体会,学生的情感在领悟中得到了熏陶。

  “积跬步方能致千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是关键,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读情会因人而异,教师要有效地指导,读通、读透教材才是根本保证。

  第一次听了对比式教学教研,感受颇深,可以从两个教师的教学中看出她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梅花魂》这一课是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从两个教师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教学设想和处理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课时重点放在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其中一位老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梅花的资料,这样就让学生从收集的资料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感受,也体会到梅花的品质,灌输梅花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位老师开始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谈感受,“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而揭示课题“梅花魂”并看题质疑,“魂”指的是什么?直奔本节课的重点。于是学生就找出体现梅花品质的部分,教师利用小黑板对该部分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学生学得很有滋味,有的用不同语气语,读出敬佩之情,有的读出赞美之情等等。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中体会梅花的品格。然后还让学生例举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加以说明,使学生更加体会梅花的品格和文中外祖父的那种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这是课堂的延伸。但是在教学中,老师还进行自愿齐读、剩余齐读的朗读形式,我觉得不必这样做,因为我们是对重点段进行展开教学,所以全文朗读可以略去,不要让它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也可以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另一位教师则从全文入手,从作者和外祖父的有关的思想入手,逐步走向本节课的重点,采用了全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变化有更加完整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更具整体性,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路是:作者当时几岁?从哪里知道?――“我”对祖父不理解的地方――作者已经理解外祖父的心――哪些地方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怀念?……然后也让学生例举人物加以说明,最后出示《*心》这首歌,教师朗读,学生齐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更受教育。我觉得这里能把歌放出来更好一些,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中、从歌词中体会出歌中的'内涵。从这节课的教学不难看出来,重点不是很突出,但还是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两个人的教学中,还是没有说明外祖父为什么会在国外,《梅花魂》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在教学上要处理好,做到既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又要有助于文章情感的变化,使学生能较为完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得,又能受到思想教育。这只是我的粗浅感受,望指教!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课前做了超多的工作,本篇课文资料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必须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透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资料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资料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透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比较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透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成功之处: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1、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根据学生不一样状况和需要,带给学*资源。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潜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作业方面,我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资料,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一样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不足之处:

  课后我经过反思明白,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带给*等参与的机会,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但是由于孩子们的感悟潜力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一样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今后我会更加注意的。

  品悟“梅花魂”,这是全篇重难点所在。此环节是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抓重点,破难点而设计的。引导学生在找到并画出体现梅花魂段落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课件展示、资料扩充等手段,一步步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梅花魂。

  教学中,主要通过两种教学手段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一是通过品悟语言文字,在读中深入了解梅花秉性及其象征意义。为了让梅花的形象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我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是自读感知;接着是品读感悟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梅花精神;然后是创设情境——“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雪纷纷地下着。这时,梅花迎着风,冒着雪,傲然屹立在风雪中,好像在说……”学生有感而发:“风,你刮吧!雪,你下吧!我才不怕你呢!”这坚定的话语,顿时令人感受到梅花的不屈品格。我顺势一导:“哪些词语体现了梅花的坚强不屈?”学生一下就抓住了四个“愈”及“风欺雪压”等词,在此基础上的读便融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于是,深层次的朗读由此产生。

  二是资料的补充拓展是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挖掘文章内涵的又一手段。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梅花魂》教学反思9篇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份感动,久久不能*静,为自己,也为学生。也对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伊始,我让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着以读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来,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课时围绕“珍爱梅图”和“赠墨梅图”体会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我的*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野阔的境界。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讲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心。本课是阅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段录像和一张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

  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

  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学*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份感动,久久不能*静,为自己,也为学生。也对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伊始,我让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着以读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来,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课时围绕“珍爱梅图”和“赠墨梅图”体会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我的*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野阔的境界。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这篇文章,重在使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体会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的能力,在本节课上,我运用“预*单导学”的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这节课的落脚点是:让“预*单”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帮助学生充分地预*课文,学生只有预*好了,课上才会精彩无限。课上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语文阅读的快乐。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悟、思考的阵地。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开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在指导朗读“做有气节的*人”之前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图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气氛为朗读做了铺垫。最后《我的*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不是很好,发言的同学仍然比较集中,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课下我统计了一下举手发言的同学只有26人,怎样让那些沉默的同学开口?怎样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起来?这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评价不够积极、灵活。很多时候少了老师的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怎样让评价更及时、更灵活、更发自老师的内心,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改正的地方。

  语文课本中处处奔腾着情感的激流,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形态转化为鲜活的情感的雨露,浇洒到学生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对准音调,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呢?我以我教《梅花魂》一课谈谈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产生情感体验。《梅花魂》这篇课文是著名女作家陈慧瑛用深入灵魂的情意来抒写外祖父对祖国对故乡岁月那无可替代的爱。如何让学生进入这种情境呢?我告诉孩子们:“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已经60年了,可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文中描写外祖父教学“我”学*古诗时的片段极富有感染力,每读到文中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的情境中。

  二、加强诵读,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朗诵是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一环。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感悟思乡情时,我都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读出老人思乡时的沉重心情,我想这是我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三、启迪想象,引入情境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精彩语句,启迪其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感染、熏陶,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梅花魂》中有一段表达思乡爱国情怀的话:“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梅花实际的品质,把这种品质和爱国志士的精神联系起来,走进老人思乡爱国的情感世界。

  离开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将是冷冰冰的,枯燥无味的知识传授。语文,因情感而美丽!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

  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为了自己不在家长面前丢面子,给他们留个好印象。周末哪里也没有去,在家好好备了今天的课《梅花魂》。

  由于备课下了一定的功夫,所以自己感觉讲的还可以。下课家长也说讲的不错,说我激情满怀的,还说一大堆恭维的话。其实我知道家长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在5件事中,找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语句,然后,自己探究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原因,学生汇报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最后,学生从老人的梅花情结中,体会到了,老人爱梅,是对祖国爱的表达。对于老人的思乡之情,我是让孩子通过找外祖父的3次落泪的语句,分析原因后,体会出感情这样的思路讲的。这节课,学生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有些学生,课上没有交流够,课后,许多学生围在我身边,似乎比刚才课堂上的那股热情更高了。一个学生问到:“老师,为什么外祖父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另一个:学生说:“我们*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很多,我还知道……”还有学生说:“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也看出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其他的学生也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的氛围越来越浓。一点也不亚于课堂上的汇报。

  虽然学生挤在我身边,占有了我休息的时间,但我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激动过!因为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学*的结果不是冷场,学*的热情不仅仅只有40分钟,更多的是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喜悦感!突然,我有一种想法,作为教师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不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坐下来和学生*等交流、谈心,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天我“放手”了,虽然课谈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实!“放手”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课!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透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齐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正因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本课的难点是明白《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过程。透过学生自主学*,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要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联。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透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再在明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我要是能透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透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六课,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讲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心。

  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难点,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阅读质量,我设计了三段录像和一张图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人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憾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在送梅花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次教学效果较好,源于巧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难点,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能力的提升。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知道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过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学*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感悟外祖父由爱梅,赞梅到借物喻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先学后教,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1——12自然段,谁能说一说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2、交待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外祖父,进一步感受这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热爱祖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直奔重点,以点带面,自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二,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

  1、默读13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13自然段,想一想:

  (1)外祖父为什么喜爱梅花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把你的理解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本身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集体交流

  教学估计:学生理解的内容

  (一)梅花是最有名的花

  出示课件:"这梅花……有骨气的呢!"

  (1)交流: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课文中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梅花的了解和认识。(指名说)

  (教师随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要求:带着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之情来读。

  (4)默读理解:"她"的含义。(揭示借物喻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感受"它""他"和"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她"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为后面的读提升了情感的铺垫]

  (5)小结: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品格,灵魂,骨气)

  (二)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

  出示课件:"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品读理解: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应是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气节的人?(指名说)

  (2)介绍有气节的人物: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指名说)

  (3)小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气节的人,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他们的精神就是——梅花魂!

  (4)深入理解课题: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不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促进课内外学*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的视野,让学生讲一讲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提高学生学*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三)外祖父的期望

  齐读,要求:读出你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4、师生齐读13自然段

  要求:带着对梅花精神的爱,对有气节的人物的敬仰,有语气地朗读。

  5、师引读:

  1)他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联系第15自然段)船快开了,泪眼蒙眬的外祖父又递给莺儿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她是在告诉莺儿,作为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

  (3)外祖父分明也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人。(生接:作为一个*人……)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和教师饱含深情的引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小结: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对这位华侨老人如此热爱梅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位无限眷恋祖国的爱国华侨,他由爱梅,赞梅所表现出来的是拳拳赤子之心,楚楚爱国之情,他代表了一个个漂流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和爱国情怀。

  请大家带着这份尊敬和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升华,加深体验

  1、说话练*

  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认真思考之后说一说

  (出示课件)

  看着船儿越漂越远,我_____________。(指名说)

  2、写话练*

  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展示,教师随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分别走*外祖父和莺儿的内心世界,加深对梅花魂的理解。小组内的交流能使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选择性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搜集梅花图片在自主园地展览。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品格

  梅花魂、灵魂、民族魂

  骨气

  自我评析:

  一,课前准备

  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目标确定

  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

  三,课中实施

  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对比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通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四,课后延伸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提供学*资源。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分层作业

  我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提供*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梅花高尚品格,学*梅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2、理解梅花魂,从外祖父爱梅花中,体会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外祖父的语言、行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文章线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赞美和描写梅花的诗文,以及归国华侨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例。

  2、准备《思乡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设计理念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赞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梅花为线索,抓住外祖父的语言、行动、具体生动地讲师述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身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许多诗句赞赏梅花。谈谈你收集到的诗句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背《墨梅》《梅花》等古诗。

  生:傲雪经霜、不畏严寒,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过度:

  师:有一位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他一生酷爱梅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梅花魂》后,你就会理解老人的感情。

  二、指导自学,自主读书

  1、师:读了课题,你想知到什么?

  生:围绕梅花讲了那些事?题目中“魂”是什么意思?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

  (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后交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

  三、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1、畅谈读书体会,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努力及理解、表达能力)

  2、答疑讨论:

  ⑴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⑵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⑶外祖父把梅花当做什么象征?

  ⑷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播放乐曲、分角色读。

  五、课堂拓展、丰富知识

  1、汇报自己知道的古人思乡的诗句。

  2、阅读欣赏:

  一

  雪梅争香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香,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有雪,

  支梅并作十分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真挚细腻。

  3、感悟课文中人物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人物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和梅花有关的诗歌呢?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大声朗诵一首?(学生举手朗诵)梅花是*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重点字词进行指导:“分外”的“分”读fèn,“抹净”的“抹”读mā,“低头折节”的“折”读zhé。“幽”的笔顺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甚”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衰”字写的时候要与“哀”加以区别。

  2、学生出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哪位同学来说说本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五件小事,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1—2段,并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事情?外祖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继续朗读第3段,并回答:这一段最后说“我又害怕又奇怪”作者奇怪什么呢?

  明确:我奇怪的是,一向慈祥,也不甚在意我摆弄古玩的外祖父,为什么会这么在意那副墨梅图。

  3、第3段对外祖父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4、全班分成学*小组,研读剩下的部分,学生讨论分享自己感动的词句并分享。

  明确:

  ①“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梅花上面有他无法割舍的情愫。

  ②“这梅花,是我们*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这段话说了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人,要有梅花的秉性。外祖父对作者这样说,是要她也成为有梅花精神的人。外祖父这段话,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漂泊海外,却没有改变*人的本性,依然那么热爱祖国,其实,他就是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人。

  5。阅读全文,文中一共几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呢?表现了外祖父的什么情感呢?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朦胧。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四)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叫《梅花魂》,谁来说说这篇课文题目中的“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五)小结作业

  小结: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教师播放歌曲《我的*心》结束本课。

  作业:

  1、朗诵课后的诗歌《故乡》,体会诗歌中的感情,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2、如果你也是离家很久的游子,请你写一封家书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3、学*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

  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字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

  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独立。可见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质。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第六课《梅花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灵魂,精神)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

  灵魂腮边训斥玷污呜咽

  欺凌秉性蒙眬梳理衰老

  手绢华侨白杭绸抹干净凉飕飕

  不甚在意颇负盛名风欺雪压

  眷恋缕缕幽芳葬身异国漂泊他乡

  (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4、本文是围绕着梅花发展的,可见外祖父和梅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每当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一起来念一下)

  5、看到这里,你们的心里有没有一点悲凉呢?都说“叶落归根”,可是外祖父却葬身在了异国他乡,再也回不到他眷恋着的祖国了。故乡的梅花每年都会再开,可外祖父却再也回不来了。看着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间的许多往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一谈论到和祖国有关的事,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会落泪。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外公落泪的句子。想一想外公落泪的原因。

  共有三处:

  1、

  2、

  3、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三探究三苦:体会外公思乡之情

  1.我们先来看第一处,谁来把它读一读。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当时的我能不能理解?

  经过几十年,当作者已成为了大作家的时候,“我”懂得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怀念的情思再来读一读。

  (思乡的泪)

  2、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第二次落泪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当得知自己无法回国时,外祖父哭了,是怎么样哭的?(像小孩一样哭了)外祖父和小孩子年龄差这么多,为什么这么形容。(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国了,感到非常无奈,就像小孩子一样无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孙儿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让我们带着这种无奈的感情再来读一读。

  (悲痛的泪)

  3、再来看一看外公的“三”哭

  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哭了?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眬)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难道带回去的仅仅是手绢吗?(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回祖国。)

  外祖父心爱的孙女就要回国了,可是外祖父却因为年事已高,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国,他是多么得伤心啊。在第“三”哭中,还有一个句子能够体现出外祖父的难过,你们找出来了吗?

  “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外祖父的衰老是因为风缭乱了头发吗?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了梅花上,还将最珍贵的梅花手绢送给了外孙女带回祖国。至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我们留到下堂课继续学*。

  板书:

  梅花魂

  一哭:教“我”读诗词时思乡的泪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悲痛的泪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不舍的泪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2.今天我们学*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训斥撩乱朦胧

  灵魂玷污颇负盛名折节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

  (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

  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梅花魂》教学反思菁选

《梅花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花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读为本”已成为当今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为朗读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然而课堂上学生读书次数是多了,但总感觉读书的味儿不浓。走进课堂去听学生读书,发现添字,掉字,颠倒顺序,读破句等现象依然很多。暂且不说那些正在学*的课文有些孩子读不好,就是拿来已经学过的课文让有的学生去读,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指导,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呢?最*有幸读了特级教师周一贯的文章《读通课文──阅读教学的底线》,使我豁然开朗,使我对“读通课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读通课文”即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是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之后,达到不错不漏不添不倒(词序不倒)和破句(读破句),能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在我的眼前展现了一条通往阅读教学理想境界之路──从指导学生读通课**起,正所谓即积跬步方能致千里。于是我不断地在一节节语文课堂上实践着。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在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及时引导点拨,正因“浓缩”出来了文中的“精华”进行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效率,学生也真正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发言明显积极了,有了自己个性化地理解。

  课堂上我就是这样指导学生读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在学生“读错、读倒、读多、读漏、读破”处引导点拨。从而使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生成”。因为在学生读出问题之处常常露出学生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这正是最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之处。按学设教,点在学生的需要处,才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从何处来,从一个方面说,来自于教师按学生的‘学情’施教,有的方矢,解决问题”。

  周一贯老师在文中谈到:含在语言里的思想感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才能体味出来,这种语言感受力是通过作者精心遣词组句来体现的。小学生读书信口而出,读出问题处往是言语芜杂的流露。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正是发挥文本言语的'示范作用,提升学生言语质量的好时机。就是在这样的点化中,诱发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现在我班学生的咬文嚼字能力明显提高,自主探究意识也明显增强了。就拿教学本课来说吧,文本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去一定难度,尤其是文中外祖父赞美梅花和中华民族那些有气节人物的一段话,学生更难以理解,但是因为有了第一课时扎扎实实地读**铺垫,而不是一遍遍去机械重复地读,所以第二课时学生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谈体会,学生的情感在领悟中得到了熏陶。

  “积跬步方能致千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守键,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读情会因人而异,教师要有效地指导,读通、读透教材才是根本保证。

  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细节成就完美。当我盲作时,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趋完美。就拿上课来说,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次与学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的过程,每一节课都有该完成的教学目标,只有每节课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才能切实完成好教学任务。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从细处着手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前不久我执教了《梅花魂》一课。“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我执教的是《梅花魂》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因此,我在设计之初就始终坚持以文本为依托,希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学*,从而使学生逐步明了课文中“梅花魂”的意义所在。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一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从整体上,我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可是细节的处理不足使课堂效果有所减弱。

  不足一:朗读不够充分。

  在进入课文学*时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可是由于我急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当我让学生停止学*时,同学们有一小半还未自学完。学生学*时间不够充分就削弱了孩子们学*的效果。

  不足二:课件使用不够充分。

  为了让学生对“梅花”及“梅花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在导入课文学*时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图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乐的课件,同学们在惊叹梅花的美丽之时,对梅花开放时的环境状况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课件使用还不够完善,课后,我反思到应在课的后半段应再用一次图片展示,也就是同学们理解了梅花魂是什么时再一次演示课件,让孩子们在优美的乐曲声和美丽的梅花图的氛围中对“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华,使他们再一次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梅花情有钟,为什么身处异国的外公会对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从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让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也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很精巧,手段很先进,但我们的教学过程总会有许多不足,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就必须时时从细处着眼,从小事着手,才能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加完美的境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梅花魂》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叙述的顺序是: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伤心落泪、赠送梅图、赠送梅绢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难点体现在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第十三自然段)上。最后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首尾呼应,结构十分严谨。

  一、优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在读中感悟、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重难点的基本要求,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课题思想。

  1、设计思路新颖,层次清楚,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

  课堂上以背诵歌颂梅花的古诗入课,使学生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很喜爱梅花,歌颂梅花。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那么喜爱梅花呢。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事情,认识到这些事都和梅花有关,为重点感悟做了铺垫。再直插重点段(第十三自然段),让学生进行画批,读一读,渗透学*方法,对文字进行深刻感悟,找到人们喜爱梅花的理由是:喜爱梅花那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精神、品格,认识到梅花的气节与品格,就象我们有骨气的中国人一样。先举例说说有骨气的中国人,再做四个愈的填空,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为此而感到骄傲,产生热爱祖国的荣誉感,进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国、热爱祖国。通过有语气地朗读表达情感。再由重点段扩展到其内容,找一找哪还能看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让学生结合找到的句子,谈理解,有语气朗读,体会到外祖父把爱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课题的含义,明白海外游子的中国心。

  2、创设有利于学生学*的学*情境。

  入课时,背诵学过的关于梅花的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们都很喜爱梅花,课文中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讲课过程中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结尾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不足

  本人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够好,情感不够投入,没能真正放开,没有能通过自身感染学生,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好。

  处理随机情况的能力有待于提高。有一个学生找到答案,我先处理前这一段,说一会儿再解决她那个问题,结果由于紧张给忘了,忽视了学生的学*。

  教学机智少,驾御课堂的地方需要提高。当学生举例说知道的有气节的中国人的事例时,学生说了很多例子,随后我梳理不够明确,没能与中心联系起来归纳,显的这个环节有些偏题了。

  《梅花魂》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我”通过回忆,叙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几件事:教“我”读唐诗宋词,珍爱一幅墨梅图,送给“我”墨梅图和墨梅手绢。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探究老华侨的爱国情怀,找出疑问,交流问答。

  通过反复读文,我发现课文中几次写到祖父的眼泪,而且每次流泪的含义都是更进一层,试想一下,一个年迈的老人读着唐诗宋词竟然会流泪,一个年迈的老人竟然会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哭泣,这多么不合情理呀,祖父那么珍爱墨梅图,在我回国之际,居然又送墨梅图,又送梅花手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通过这些不合情理的前后矛盾之处,去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看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和我交流他们的发现和体会,我感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而激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的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

  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让我感到这堂课很成功。学生主动学*,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四课《梅花魂》是一篇饱含深情地爱国之文,文章主要通过具体事件描写,表现了外祖父虽身在异国他乡,却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一、具体事件的描写。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外祖父的“读诗落泪”、“爱梅惜梅”“临别增梅”等画面的描写,来刻画一位身在异国,却心怀祖国的老华侨的形象。

  二、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丰富外祖父的形象。语言描写,神态刻画,动作烘托等多种手法的共同运用,是外祖父这位虽然地处他国,却依旧拥有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三、首位呼应。小学阶段的课文基本都采用这样一种手法,前面交代的'内容,在文章结尾的地方都一一得以体现。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开头交代看到梅花就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外祖父,结尾再次交代外祖父送我~梅图》其实就是表达自己的一腔拳拳的爱国之情呀!店面题目,别有深意。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么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一、教学效果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交流讨论,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让学生弄清了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二是弄清了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

  二、成功之处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开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在指导朗读“做有气节的中国人”之前,我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图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气氛,为朗读做了铺垫。最后《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三、不足之处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要是能通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梅花魂》教学设计优选【二十】篇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2、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所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①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②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⑤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轻轻、慢慢”。(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5)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6)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7)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一、设计理念: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课堂空间,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读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二、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学*,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五、教学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2.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今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折节 颇负盛名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板书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段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配乐)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句子:“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姓名。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回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完呢?(指导读好四个“愈”,强调“最”字)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课文句子:“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1)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思乡曲》)

  (2)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段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画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作者以《梅花魂》为题的意图,再次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不折不挠、历经磨难而不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最后,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歌声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的画面中结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八、课外拓展

  1、小练笔:写一篇《赞》,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2、课外积累思乡的诗词。

  【学生自读首尾段,体会写法及好处,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特别是课外拓展中设计的小练笔,更将读与写有机地渗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双赢”。】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主题:月是故乡明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关宁/荥阳市第七小学张波/荥阳三高附小马慧玲/崔庙镇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基于写作

  懂得*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作有一定速度。

  5。基于综合性学*

  为解决与学*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辨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记叙文。本组课文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其中,作家陈慧瑛的《梅花魂》讲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课文作者通过五件小事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描绘心境,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把握全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

  作为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的文化素养较高,家

  中也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有一定课外阅读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

  3、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4、基于*作

  五年级学生能在与人交流后,根据表达需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5、基于综合性学*

  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辨别是非善恶;但个别学生仍不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等12个生字,会写等14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重难点)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开展综合性学*,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表达思乡的诗词,举办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

  评价任务

  1、通过自学、交流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魂、幽”等12个生字词、美观书写“缕”“葬”等14个词语,体会汉字的优美,养成好的书写*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个别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课文,能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出重点词句说出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通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通过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综合性学*,搜集表达思乡的诗词,举办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性学*的能力。

  梅花魂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反思与评价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批读提示读懂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眷念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3、揣摩作者思路,学*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培养阅读思考的*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4、领悟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教育学生学*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

  2、理解课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字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运用批读方法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会读诗流泪,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

  一、温*旧知,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课文旁批,知道了故乡的梅花让莺儿想起了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外祖父的内心世界,去读懂《梅花魂》,

  二、“批”、“读”结合,多角度领悟梅花“魂”。

  (一)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

  要求:借助旁批,默读课文3-15自然段,用符号加词或词组来批注。

  (二)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反馈:

  1、层次一:直奔重点,感悟梅花魂

  ⑴相机引入句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感悟梅花魂。

  ⑵借助旁批的提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愈”,读中感悟刷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特点。

  ⑶结合旁批,反复朗读,联系前面的句子,比较梅花与旁的花“不一样”,理解梅花魂。

  ⑷师生合作朗读,借助相关视频,看与思,批与读相结合,进一步领悟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层次二:品词析句,感悟民族魂。

  ⑴此时此刻,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仅仅是花吗?

  ⑵相机引入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感悟民族魂。

  ⑶指导品读重点句子,运用对比朗读、补充资料感悟等多种方法,联系梅花魂领悟民族魂。

  ⑷引导学*“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理解外祖父对莺儿的殷切希望,读悟民族魂。

  3、层次三:巧用旁批,感悟游子魂

  ⑴读到这里,你明白了旁批中“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所说的意思吗?

  ⑵借助旁批,前后文联系,借梅花魂、民族魂,感悟身在异国他乡、常年旅居海外的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情寄梅图,“一气”中感受游子魂。

  ①根据旁批体会对比,整体感受外公对梅花、对祖国的热爱。

  ②联系外公大发脾气的表现,从神态、语言、动作及莺儿的心里活动感受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③小结:在作者巧妙的对比中,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年漂泊他乡的外公,他在梅花身上倾注了对故土所有的深情啊!

  归心伤别,“三哭”中再悟游子魂。

  ①联系外公又一次流泪痛哭的表现,深入外公内心,感受外公对祖国的眷恋,相机指导朗读,理解游子思归不能归时的情难自已。

  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自读自悟学*14-15自然段,感受临别落泪时外公复杂的心境,深入理解游子魂。

  ③回读第13自然段,暗示渗透梅花魂、民族魂、游子魂的深刻内涵。

  三、首位呼应,回味梅花“魂”。

  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文章在写法上“首尾呼应,首尾连贯”。

  四、情牵三“魂”,回归升华,

  师总结: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无边泪水都汇聚这颗心。让我们记住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梅花魂,顶天立地,决不低头折节的――民族魂!打动人心、荡气回肠的――游子魂!

  五、课后作业。

  1、依据文章表达顺序,抓住要点复述课文。

  2、梳理批注内容,整理内心感受,选择合适的角度写读后感。

  3、本课中“梅花”寄托了眷恋祖国的感情,梅花还可以寄托其他的感情,课外搜集有关资料,在班级举办“赏花会”。

  板书设计:

  民族

  梅花魂 眷念祖国

  游子

  教学目标

  1、会认“魂、葬、玷”等13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海外游子漂泊他乡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通过随文练笔,积累并活用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介绍梅花的内容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整体感知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了课文,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可不少,你们都能读正确了吗?指名读,跟读。

  出示:抹净玷污稀罕

  衰老眷恋秉性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

  葬身异国

  指导“葬”的书写,认识“葬”的演变过程,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看来同学们真的预*得不错,通过预*,你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吗?谁能试着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或段落你还读不明白?找到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交流:

  质疑。

  这些问题比较多得集中在了第2、4两件事中,下面就李老师就留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第2、4件事,看看通过读书,你能解决哪些问题?还可以拿起笔来快速地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学*收获。

  (一)品味梅花魂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第3自然段。交流。

  (1)出示:“有生以来……玷污得的吗?”

  结合“玷污”“训斥”,指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2)出示:“训罢……慢慢抹去。”

  结合“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感受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3)这段话字里行间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那份珍爱,谁能体会着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课文学到了这里,你的脑海里又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2、是啊,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的,竟然让外祖父这样珍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谁从课文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出示:这梅花……秉性才好。

  指名读。谈理解。

  出示:这梅花……有骨气的!

  引导过程:

  (1)比较去掉三个“最”字与原句的不同。

  (2)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赞美梅花。

  是啊,凌寒傲雪、坚强不屈,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就是梅花的精神。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梅花吧。

  3、因为梅花凌寒傲雪,坚强不屈,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她人的品格、人的风骨、人的意志、人的精神。

  出示:几千年来……秉性才好。

  (1)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都想到了我国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2)学生读完后,追问

  追问1:你想到了谁?追问2:你为什么会想到他?

  (3)在中华上下五千的历史的长河中,有气节的人物绝不仅仅就这几位,无论是留下名字的“有名英雄”,还是没留下名字的“无名英雄”,中国大地的的确确培育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全班齐读)

  (4)我们再来看课题,这里的梅花魂还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

  4、外祖父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又是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愿呢?不只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提醒莺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绝对不可以失去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

  四、随文练笔,感悟爱国心

  1、外祖父终因年龄大了而不能回国,在临别前,外祖父将这幅珍爱的墨梅图和梅花手巾赠给了莺儿,从这里你能感受到这梅花在外祖父心中,还仅仅只是梅花吗?它还代表着什么?

  是啊,就在即将分别的那一刻,外祖父忽然想起,他想要在那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上写些什么?他会在上面写些什么呢?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通过读书发现了问题,又通过读书自己解决了问题,你们真不简单。在以后的学*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六、作业

  1、摘抄积累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

  2、阅读《月是故乡明》,再次走进作家陈慧瑛,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板书:

  梅花魂(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

  眷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深入感悟梅花 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 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指读第三段。品读第三段,感受惜梅之情。

  重点指导:

  ⑴“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玩和一幅墨梅图相比,在我们心中古玩更有价值。然而,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梅之情哪!请你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分外爱惜”!

  (学生朗读体会,教师适时点评。)

  ⑵“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你是不是与莺儿一样觉得又害怕又奇怪?为什么?

  ②文字是有灵性的。你们仔细读读,细细品品,这一字字,一句句,一个个标点,不都在向你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吗?你听到它在诉说着什么吗?从祖父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祖父的话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一处标点来谈你的独特感受。

  圈圈描写外祖父动作的词,如“轻轻刮去”“细绸子慢慢抹净”等,朗读体会外祖父的爱梅之情。感觉像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儿。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而且还用上了反问的语气训斥呢?(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换位体验:你就是外祖父,请你冲着莺儿她妈大发脾气吧!(引导学生“拉下脸来”训斥“我妈”,感受外祖父爱梅花胜过爱“我”之情。)

  学生朗读体会。

  过渡:是呀,不就是一枝画梅吗,有什么稀罕的呢?犯得着这么生气吗?你们说呢?引读13段。

  5、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a、梅花的 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 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 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 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 中国人的敬佩。

  ⑴自由练读;⑵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⑶齐读。

  五、拓读深化,学梅花。

  1、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1)读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

  (2)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

  (3)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

  5、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 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 中国心。

  六、拓展升华,加深体验

  1、说话练*

  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认真思考之后说一说(出示课件)

  看着船儿越漂越远,我_____________。(指名说)

  2、写话练*

  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展示,教师随机进行 评价。

  七、布置作业:

  选择性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搜集梅花图片展览。

  板书设计:

  品格

  梅花魂 灵魂 民族魂

  骨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录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指导结合法。

  学法: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法。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特点以及赞美梅花的诗句。

  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诗句。

  3、了解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气节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引入梅花情怀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每当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回忆走*外祖父,去解读这位漂泊异乡的老人的梅花情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了解了作者与外祖父之间发生的五件往事,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看来,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把它们归纳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以读促悟,体会梅花情怀

  (一)体会爱梅之心。

  1、你认为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体现外祖父爱梅花的句子画出来,圈点批注。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相关部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份多么真切的爱梅之情哪!请你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分外爱惜”!

  (――指名读――小组读)

  3、还有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呀?“我五岁那年……什么稀罕呢?”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