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比大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比大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比大小”是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分类整理——意在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观察分数的特点。这样设计,真实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到分类整理的方法。

  2.探索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通过分、折、涂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和游戏情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座落在市政治、文化中心,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学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知识面很广,求知欲望也很高。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及时鼓励、适时引导,营造自主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发地挖掘自身的学*潜力。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师:分数王国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1/2,1/4,2/3,3/4,2/5,3/5,5/6,6/7,3/8。

  (学生读一读。)

  师: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试试看。

  (同桌试着分类整理。)

  分母相同的分数:1/4和3/4;2/5和3/5。

  分子相同的分数:1/2和1/4;2/3和2/5;3/4,3/5和3/8。

  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5/6和6/7。

  (二)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任选一组分母相同的分数,用图形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

  1/4和3/4;2/5和3/5。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如:

  3/4○1/4 3/4○1/4

  3/4○1/4 3/4○1/4

  3/4○1/4

  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板书:1/2和1/4

  (猜一猜,再验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验证过程。)

  3.反馈评价

  (1)61页试一试:填分数,比大小。

  ()○()

  ()○()

  (2)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10○7/10

  1/8○1/4

  4.总结规律

  (1)思考讨论:①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②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2)学生总结:①在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时,看分子,分子大的就大,分子小的就小;

  ②在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3)思考: 2/3和2/5;3/4,3/5和3/8;5/6,6/7谁大谁小?

  (全班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像这样的分数你会比较大小吗?分子、分母都不同呢?如果不能解决可以存入问题银行。)

  (三)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62页“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1/4。

  3.第3题。4.数学游戏:我说你拿。(小组竞赛)

  生1:拿出全部的3/10。

  生2:我应该拿3根。

  生3:拿出全部的12。

  生4:我应该拿5根。

  ……

  5.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会解决了吗?说一说。

  (生举例。)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整堂课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用图形直观验证猜想的方法十分感兴趣,效果也不错。针对学生情况,我适度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如: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大小,出现学生自发地运用图形探讨结果的场面,也为以后的知识系统性打下基础。但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随波逐流的倾向。

  〖案例点评〗

  本教学设计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从给分数分类入手,先观察分数特点以便更好由学生总结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突出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者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数学问题的设计不拘泥于教材,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比大小》教学设计2

  课题:比大小(一)

  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情境

  1、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5、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

  3、第9题《数学游戏》。

  四、总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根据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学*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很好。

《比大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创设情境,复*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比大小》教学设计4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方式,提高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从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经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东西。有一天,他们走了很远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时的它们高兴极了,可是肚子却咕咕叫了,它们三个就商量分头去找吃,过了一会儿它们都回来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题图上贴上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个数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猴分水果呀?

《比大小》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2)画外音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小结: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三、课堂练*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三第3题、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比大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比大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比大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比大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比大小”是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分类整理——意在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观察分数的特点。这样设计,真实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到分类整理的方法。

  2.探索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通过分、折、涂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和游戏情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座落在市政治、文化中心,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学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知识面很广,求知欲望也很高。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及时鼓励、适时引导,营造自主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发地挖掘自身的学*潜力。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师:分数王国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1/2,1/4,2/3,3/4,2/5,3/5,5/6,6/7,3/8。

  (学生读一读。)

  师: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试试看。

  (同桌试着分类整理。)

  分母相同的分数:1/4和3/4;2/5和3/5。

  分子相同的分数:1/2和1/4;2/3和2/5;3/4,3/5和3/8。

  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5/6和6/7。

  (二)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任选一组分母相同的分数,用图形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

  1/4和3/4;2/5和3/5。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如:

  3/4○1/4 3/4○1/4

  3/4○1/4 3/4○1/4

  3/4○1/4

  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板书:1/2和1/4

  (猜一猜,再验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验证过程。)

  3.反馈评价

  (1)61页试一试:填分数,比大小。

  ()○()

  ()○()

  (2)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10○7/10

  1/8○1/4

  4.总结规律

  (1)思考讨论:①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②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2)学生总结:①在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时,看分子,分子大的就大,分子小的就小;

  ②在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3)思考: 2/3和2/5;3/4,3/5和3/8;5/6,6/7谁大谁小?

  (全班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像这样的分数你会比较大小吗?分子、分母都不同呢?如果不能解决可以存入问题银行。)

  (三)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62页“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1/4。

  3.第3题。4.数学游戏:我说你拿。(小组竞赛)

  生1:拿出全部的3/10。

  生2:我应该拿3根。

  生3:拿出全部的12。

  生4:我应该拿5根。

  ……

  5.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会解决了吗?说一说。

  (生举例。)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整堂课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用图形直观验证猜想的方法十分感兴趣,效果也不错。针对学生情况,我适度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如: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大小,出现学生自发地运用图形探讨结果的场面,也为以后的知识系统性打下基础。但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随波逐流的倾向。

  〖案例点评〗

  本教学设计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从给分数分类入手,先观察分数特点以便更好由学生总结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突出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者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数学问题的设计不拘泥于教材,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比大小》教学设计2

  课题:比大小(一)

  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情境

  1、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5、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

  3、第9题《数学游戏》。

  四、总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根据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学*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很好。

《比大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创设情境,复*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比大小》教学设计4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方式,提高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从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经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东西。有一天,他们走了很远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时的它们高兴极了,可是肚子却咕咕叫了,它们三个就商量分头去找吃,过了一会儿它们都回来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题图上贴上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个数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猴分水果呀?

《比大小》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2)画外音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小结: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三、课堂练*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三第3题、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比大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 (菁华3篇)

  目标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感知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

  皮球 兔子 篮子 雨伞 等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做游戏。

  二、活动过程

  1、比较皮球的大小:黄色球最大,红色球不大也不小,蓝色球最小。

  2、兔子找篮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样的兔子和篮子贴在小黑板上,然后让4个小朋友连线,最后老师移动篮子配给一样大小的兔子。

  3、展示挂图:蓝色云朵、绿草地、红花、胡萝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萝卜摘下来。

  小朋友把胡萝卜和篮子连线,老师把胡萝卜放进篮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进篮子

  三、拓展延伸

  雨伞和数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连线:4把大小不同的雨伞和数字1 2 3 4连线

  2、教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图画,全体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不会连线,特别是第2、3把雨伞容易连错,下次教学应该突破这个难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大小。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橡皮泥,泥工板,大盘子,小盘子;大小不同的玩具等。

  活动过程: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大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教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两位小客人过生日,它们是和“小小”,我们一起去给它们买礼物好不好?”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和小。

  2、尝试比较

  老师:小朋友们在买礼物的时候要注意,要买大的礼物,“小小”要买小的礼物。教师可以示范。

  幼儿自由选择礼物,教师指导。

  3、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大小。

  老师:我们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好吗?

  教师出示橡皮泥,引导幼儿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并把大饼放天大盘子里,送给,小饼放到盘子里,送给“小小”。

  4、分享、体验

  组织幼儿唱《生日歌》,为“小小”庆祝生日。

  数学活动: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比大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比大小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内容:比大小P17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师:老师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顺序的排列起来,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数量(多媒体演示)

  师:猴和桃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猴和桃一样多请多名学生说)

  2.师:猴和桃一样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3=3(板书)

  请学生读一读3=3 “=”书空

  3.教学“3>2”“3<4”过程同上

  师:除了猴与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还可以比什么?梨和香蕉比:

  请学生用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说一说,如果用符号表示呢?出示4>2,学生认读。

  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

  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

  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行比大小。

  师: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3=3 3>2 3<4

  4>2 2<3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昨天我们学*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比大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比大小》教案优选【十】篇

  活动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自我反思

  一.适宜性行为

  1.此次活动的选材上基本能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二.不适宜性行为

  问题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少。

  原因:怕孩子们在自由探索时,没有按要求去做,所以孩子们才自由活动一会儿,就急着把他们集中回来。活动的指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给予一些能力较弱、不愿参加活动的孩子重点指导。还可以发挥孩子之间的互助精神,以强带弱。

  问题2:在“找卡片”这一环节中,许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自己卡片上物品相同的好朋友。但是两个好朋友没有坐在一起,互相讲述,互相交流得较少。

  原因:孩子们受固定位置的影响。

  对策:改变椅子的摆放。

  问题3:延伸活动“大小配对”,有的孩子将下卡片放进大箱子。

  原因:没有检查孩子的配对结果。

  对策:这个环节可以发挥能力强的孩子的作用,请他来扮演天线宝宝,检查其他幼儿活动的情况。如:对要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的孩子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小卡片。

  问题4:活动形式没有新意

  原因:活动的设计还是没有打破以往教学模式,没有创新。

  对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将观察大小不同的物品,找卡片的环节设计成游戏的形式,适合小班教学游戏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数学符号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数学符号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感受独立思考、同伴合作、全班交流评价的乐趣。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掌握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又和小猪们一起帮小兔子盖好了漂亮的房子,接着上节课我们去一起来到了动物园。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1:1头大象,2只犀牛,3只长颈鹿,4朵白云,5个小朋友。

  师:好极了,我们昨天学*了1,2,3,4,5这5个数字,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活动:齐读1,2,3,4,5,再把5个数字写给同桌的小伙伴看。

  师:看样子小朋友们回家都复*了,这样很好,以后也要养成课后认真复*的好*惯哦。刚才小朋友们回忆了昨天在动物园看见的小动物,那你们都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吗?

  生:老师,我没看见小猴,我最喜欢小猴了。

  师:咦?小猴去哪里了呢?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决定要把小猴子找出来。老师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小猴子。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小兔子吗?那天其实小猴也帮助小兔子在盖房子,只是我们到的时候小猴因为有事先走了,所以今天小兔子打算把小猴请到新家里做客。

  师:小兔子给我们的小猴准备了很多水果。小朋友们看有哪些水沟呀?(梨,桃子,香蕉)哇,这么多水果堆在小猴面前,小猴傻掉了,这么多水果我们怎么分啊?

  师:老师说啊,这些小猴真的是傻掉了,要是我们小朋友的话早就动手拿来吃了,管别人有没有的吃啊,这样对不对啊?哎,这样不对的,要像我们的小猴一样懂得谦让。

  师:那这么多水果,到底怎么摆才能让小猴们一眼看出哪一种水果多,哪一种水果少呢?小朋友们先自己摆一摆。

  师:好,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都摆好了,那把你们的成果在小组里摆一摆选出摆得最好的,最后老师要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能干。

  学生活动:摆一摆

  师:反馈摆一摆情况,有两种,横摆,竖摆,都要给予肯定。

  二、探究新知

  1.教“=”

  师:现在小猴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了啊?那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最好啊?

  生:桃子

  师:说桃子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桃子和小猴同样多,小猴刚好一人吃一个桃子。

  师:恩,你说得相当好。老师把他的话补充一下,就是说桃子的数量和小猴的数量同样多,是不是这样啊?这是什么知识啊?是不是我们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啊?那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在比较同样多的事物时采用怎样的方法啊?(一个对一个)好,我们一起再来把小猴和桃子比一下。

  师:(边指课件边说)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小猴和桃子同样多。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前几天,学开展了一场“少年演讲比赛”出示主题图

  问:谁的得分高一些呢?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1)组织讨论:说一说自己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2)交流汇报

  3)探索比较方法

  ①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引导探索

  举例说明,比较9.9和9.1

  9.9和9.15

  9.1和9.09

  通过比较,观察数位特征,逐步将学生引导到从数位来考虑问题,使学生明白: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相同,就看百分位上的数……

  4)练一练

  比大小

  0.8○0.6 0.25○0.26 1.30○1.5

  12.6○12.62 4.54○4.49 5.45○4.55

  2.把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1)再次呈现主题图,问: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一点但不是10分,你给张华多少分?

  试一试:把三人的得分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①学生各自给张华打分

  ②按大小顺序排列

  2)探索比较方法

  在0.82、0.80、0.79中哪个数?哪个数最小?

  (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分组讨论,探索比较合理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3)练一练

  把3.24、3.30、3.28按大小顺序排列

  ()>()>()

  三、课堂练*

  练一练第1--4题

  四、课后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小数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P10第5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盘子里的饼**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二、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三、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比大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比大小》的教学反思范文5份

  本节课的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这次教学安排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小数有个完整的认识。课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我感觉在这次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注重迁移,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一开始,通过让学生对整数进行比较,回想整数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将其类推到小数的比较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的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体会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掌握比较的有序性、相对性和传递性,从而培养辩证思维。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的处理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有相同也有区别,正因为此,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针对此难点,在学生总结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之后,我提出“位数多的小数就一定大”这句话对吗?让学分析判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举例验证的方法,得出“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的结论,学生明确“小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这样学生认识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促进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

  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在教学问题设计上对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将问题设置梯度,分层提问。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其次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环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让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总之,多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氛围,使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学*,提高其学*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不足:

  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上来,绝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非常的轻松,对知识点还掌握的比较好,但我还是觉得在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参与。

  2.我觉得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太单一,不能及时的给与学生以鼓励,也就是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不能让学生的激情去染升。

  3.有的地方讲的太多,还不够放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掘利用教学资源,认真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关注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比大小》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中的一部分。分数大小比较的学*分为两个阶段,三年级要学*的《比大小》主要是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同分子分数(分子是1)大小之间的比较。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比大小这一课,进一步认识分数。所以本课时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

  教材给出的教学情景的目的是将数与形结合起来,所以在教学时,通过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大小这三个环节,学生联想图形的大小而进行比较。在探究比较中,不是由老师教给学生,而是由教师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比大小的两个分数的特点,并进行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从而推理归纳出: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激励孩子学*数学的信心,这样我们的数学才不枯燥。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抓住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动物的心理,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运算符号“+”、“-”,还要学*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安排补充练*,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比大小》这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知识的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教学较为成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便于为儿童所理解,并借以取得学*数学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但是,生活感受、生活经验还不是数学,还必须经过一番“数学化”的工作。而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辅助完成。本堂课一开始,我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并完成新知识的学*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而且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过程。请学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东西;用动作表示>,<的形状;根据数字找符号;在教室里找可比的东西进行比较,再抽象出数字说出算式。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的过程中学*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弘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符合当今社会“主体回归”的时代要求。数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入学时间短,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演绎的经历者,情境意义的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新知识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会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总结,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他们不仅主动、独立地去思考,而且表现出了各自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他们依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且产生了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我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探究式的学*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使学生产生了成功的心理体验。学生在探讨中相互学*,相互启发,学得主动,学有所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学生学*数学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教师应更新观念,不能做书本知识的传机器,不能做扼杀学生思维的罪魁祸首,而应成为学生学*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