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日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播放课文朗读),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研究。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板书:前】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播放幻灯片4—10)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预设:“黄河在*2000年……苦难”) 【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2000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2、3名)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六: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播放链接3)

  七、板书设计;

  摇篮 祸河

  (前) (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竞赛导入:

  1、课前轻松轻松,进行地理知识竞赛,顺势导入黄河的相关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了解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3、让我们一起走*黄河,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共同设计她的未来。学生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渡:要了解黄河,有什么好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

  阅读课文时先学*生字词:祸河、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

  1、齐读。

  2、开火车读。

  二、了解黄河的过去。学*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

  2、学生汇报。

  3、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

  4、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情况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摇篮多么让人向往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黄河边变了,她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 学*黄河的现在。(现状和原因)

  1、学*1、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了什么样子?

  2、学生纷纷汇报。(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3、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4、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

  5、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从无奈到愤怒)

  过渡: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你们希望我们的黄河继续这样狂躁不安吗? 你想她以后……

  四、共同设计黄河的未来。(学*最后一段)

  1、要治理好黄河,关键是什么?

  2、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们事怎样做的?

  3、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五、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1、 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留意我们的周边环境,你们发现有什么环境问题,你*时是怎样保护环境?

  2、 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指导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3、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4、检查个别呼吁词。

  六、小结。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预*”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2000年,黄河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4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开篇就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概括介绍了黄河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这不禁使人产生迷惑:“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一问题引起下文,课文接着解开这个疑团,讲了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笔锋一转,作者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讲了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不能面面俱到。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对重点项目的认识得到深化。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本文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 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问题①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问题②是继续落实中年级段的训练项目,懂得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问题③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根据课题和课后问题捕捉重点学*内容;问题④是检查学生抓重点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这一环节不能流于形式,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要巡堂检查学生的勾画情况,倾听学生谈自己的学*体会,让理解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发言,指导学生理解到位。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12个“越”字读重音)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 落实重点

  顺势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时的观察积累。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 讨论交流

  升华认识课后“思考·练*”3:“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警醒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还可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至此,这一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③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①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土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②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①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④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的同学,耐心辅导学*吃力的学生。

  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①学生小结学*方法与收获。如学*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③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阅读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1、预*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

  3、教师监控学*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和协作学*,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学*交流的组织者,学*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任务,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2、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黄河的资料,谁来分享一下。

  2、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黄河的图片。【课件】看,在*地图上这条像“几”一样的河流就是黄河。黄河是多么的蜿蜒曲折,气势磅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对我们学*课文很有帮助。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想一想它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指名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变化 原因 治理 启示

  四、自读自悟

  接下来,请孩子们带着阅读提示里提出的这四个问题【课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拿出笔来在书上画一画,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写写自己的体会。开始吧!(小组交流)

  五、反馈交流

  (一)、感悟黄河的变化过程

  1、哪些自然段写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是怎样的?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孩子们看,这就是昔日的黄河【课件】向往吗?谁来试着读读这段话?难怪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可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4、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5、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怎样了?

  6、你觉得此时的黄河像什么?他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7、“黄河在*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孩子们,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课件】你们看,黄河发大水了,洪水冲毁了人们的房屋,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人们会怎样诉说心中的苦楚?像这样人们不停地诉说心中的苦楚,就叫叫苦不迭。

  9、黄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令我们震惊更令我们心痛。此时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

  10、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课件】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二)、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是为什么?谁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有几方面?

  1、学生汇报(这两个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什么?)(板书: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2、对这两个原因,你怎么看?谁是主要原因?【课件】

  3、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就像课文里说的(最后一句)。你的心情如何?

  (三)、畅谈体会

  【课件】黄河,曾经是摇篮,如今是忧患。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孩子们,你们意识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也都意识到了,保护黄河迫在眉睫,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板书:保护环境)

  (四)、知黄河的治理方案

  1、请大家看看课本41页的资料袋,还有课文的第七自然段都是写治理黄河的办法。要想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什么?(板书:管住泥沙)

  2、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小练笔: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的学校、小区、木兰溪等。请你选择一处,写写它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两三点建议。

  2、小结:这节课,我们读懂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也懂得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2、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 摇篮 忧患

  原因 自然 社会

  治理 管住泥沙

  启示 保护环境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略读课文,课文先写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明确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治理黄河的方案。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分析、重组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从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的教训中受到的启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c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导读要求

  1、出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几”字形的河吗?对,这就是黄河,这是从百度文库上找到的资料,上互联网也是学*的方法之一。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黄河吧(看视频)

  2、看完刚才的视频,你们有什么说的?(黄河变了,他是怎样变化的?)

  3、是啊,他是怎样变化的呢,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带着深深的思考读

  4、略读课文可以围绕导读提示来学*,谁来读读导读提示,看看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出示导读提示)

  5、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对,这是问题1,问题2是?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我们要解决的,现在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做到: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要多读两遍。2、思考黄河的变化及原因,可以用笔在课文里划出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自由读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变化

  1、老师先考查你们自读课文的情况,屏幕上有两组词语,我先请女生读左边的词语,再请男生读右边的词语。

  2、读完这些词语,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左边的词语描绘的是——,右边的词语述说的是——)

  3、谁能用这一组词语来回答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黄河变化前————适合————,课件: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变化后山地——————让老百姓————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再读这一句: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摇篮、祸河)这就是黄河发生的变化,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三、借助说明方法,了解成因

  1、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这在课文第几自然段(6)

  2、谁来说说第一个原因。对,这是自然原因造成水土流失,板书:贺岁土流失

  3、第二个原因呢?这是人为原因。这一大串的解说用一幅悬环图来表示就更明了了,现在谁能根据这图来说原因。(课件)水土流失也更加严重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黄河流域的生态越来越差。

  4、这一日日、一年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泥沙沉积,河床增高,————使他成了一条悬河。(课件)这悬河该怎么理解,这里的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条?我们来看图片,了解一下悬河是什么样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的(课件)

  5、悬河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句子

  6、大家发现了吗,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许多的数字,你觉得,那个数字最让你触目惊心?虫这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7、在这里还有其他的说明方法吗?

  正是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更准确、更严谨、更生动了,让我们与黄河走得更*了,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四、拓展延伸,提出治理方案

  1、黄河的水患使*老百姓叫苦不迭,为了拯救黄河,我们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这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同桌交流,并概括出科学家提出的治理方案。1是2是————那是你提出的建议,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保护黄河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我们研究的目的是黄河今后将变成怎样。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我们的身边,从关心身边的让我们那些内河开始,来欣赏福州内河的风景。(课件)曾经它们是这样————,现在它们变成了这样————,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3、同学们,我们的福州变美了,课我们的黄河还在叹息、**,让我们也为母亲河尽一份义务吧,为黄河画一幅公益宣传画,配上文字、标题,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黄河、保护黄河。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治理

  摇篮——————祸河

  水土流失

  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要重在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方法自学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课上下来感觉老师说得太多,学生自主体现得还不够,因此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但在词语学*的环节中,利用词语归类,学生发现,再利用词语说黄河变化前后的景象,既读了词语,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个环节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学内容

  课 型:独立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认识8个生字,并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在学*过程中能学会学*方法和写作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黄河不仅是*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 75.24万*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 亿吨。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师:(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谁能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黄河还叫什么河?)

  生: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说的很对,能再简练些吗?

  生:祸河

  师:(板书)看着这两个名字,你会有什么问题吗?

  生:黄河怎么由母亲河变成祸河了呢?

  师:这位同学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看如果把你问题中的问号去掉,母亲河和祸河由一个词“黄河”来代替,这不就是课文的课题吗?能抓这文章来提问,非常棒,今天老师再教你们一招,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出示课件)

  按课文内容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

  指两名学生读{ 可以紧扣课题,也可以紧扣中心提问,还可以紧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提问。另外,提问时还要注意根据课文的学*要求来提问。}

  三、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那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生边说、师边板书)

  生: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生: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生: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看第一问题,要想知道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就必须知道变化前及变化后的黄河各是什么样的,对吗?(板书:前后)

  生:对

  师:变化前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茂盛,土地肥沃

  师:那么书中又是怎么写的那?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数千年……自条件更好”(p39~3)

  师:非常准确,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正是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

  生:美

  四、精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

  师:原来的黄河也是这样的美,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声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请同学默读课文1——5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

  师: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黄河在*2000年……苦难”

  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给人们的灾难,还有吗?

  生:泥沙最大

  师:大到那种程度?能用书上的文字说一说吗?

  生:“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那么,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68倍、16亿吨、12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也过这样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

  师:黄河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播放课件)解释:河床高于地面,原员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师:黄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因而现在人们有称它为祸河,那么,黄河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引导总结:①社会②自然

  师:要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们关键要把什么管住?生:把泥沙管住

  五、整体读文,自由练笔

  师:新*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

  生;读并回答问题(师板书后出示课件①②③)

  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设计怎样的治理方案呢?

  生想、说、写、读

  六、总结全文

  总结:1、通过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

  2、学了本课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3、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但老师更希望你们在今后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像作者这样能和用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那就多找一找有关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读一读吧!

  七、板书设计;

  < 治理方案

  母亲河 祸河

  (前) > (后)

  自然 社会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怎样治理黄河?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板书:原来----摇篮

  现在----祸河

  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 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 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 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学生自由表达)

  感受现在的黄河。

  (1) 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

  (2) 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3) 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

  2、解决问题二

  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泥沙量大 )

  (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每年黄河从上游带入河中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运到了大海,还有4亿吨就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

  (2)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列数字)

  (3)泥沙多造成了什么后果?

  河床上升,使黄河成了悬河。(出示课件,解释悬河,进一步感受黄河为什么会成为祸河)

  黄河的含沙量为什么会这么?

  (学生找相关句子,老师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展示图片,感受黄河的变化。

  3、解决问题三

  怎样治理黄河?(研读最后一段,看科学家的治理方案)

  总结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你还有哪些治理黄河的建议,学生自由表达。

  五、拓展

  1、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心所欲地破坏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宣传标语。

  六、全课总结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出示课件,带着憧憬读:黄河清了,大地绿了,我们的地球又充满生机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1、预*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

  3、教师监控学*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和协作学*,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学*交流的组织者,学*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任务,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2、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黄河的资料,谁来分享一下。

  2、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黄河的图片。【课件】看,在*地图上这条像“几”一样的河流就是黄河。黄河是多么的蜿蜒曲折,气势磅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对我们学*课文很有帮助。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想一想它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指名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变化 原因 治理 启示

  四、自读自悟

  接下来,请孩子们带着阅读提示里提出的这四个问题【课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拿出笔来在书上画一画,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写写自己的体会。开始吧!(小组交流)

  五、反馈交流

  (一)、感悟黄河的变化过程

  1、哪些自然段写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是怎样的?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孩子们看,这就是昔日的黄河【课件】向往吗?谁来试着读读这段话?难怪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可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4、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5、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怎样了?

  6、你觉得此时的黄河像什么?他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7、“黄河在*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孩子们,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课件】你们看,黄河发大水了,洪水冲毁了人们的房屋,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人们会怎样诉说心中的苦楚?像这样人们不停地诉说心中的苦楚,就叫叫苦不迭。

  9、黄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令我们震惊更令我们心痛。此时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

  10、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课件】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二)、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是为什么?谁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有几方面?

  1、学生汇报(这两个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什么?)(板书: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2、对这两个原因,你怎么看?谁是主要原因?【课件】

  3、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就像课文里说的(最后一句)。你的心情如何?

  (三)、畅谈体会

  【课件】黄河,曾经是摇篮,如今是忧患。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孩子们,你们意识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也都意识到了,保护黄河迫在眉睫,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板书:保护环境)

  (四)、知黄河的治理方案

  1、请大家看看课本41页的资料袋,还有课文的第七自然段都是写治理黄河的办法。要想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什么?(板书:管住泥沙)

  2、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小练笔: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的学校、小区、木兰溪等。请你选择一处,写写它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两三点建议。

  2、小结:这节课,我们读懂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也懂得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2、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 摇篮 忧患

  原因 自然 社会

  治理 管住泥沙

  启示 保护环境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略读课文,课文先写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明确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治理黄河的方案。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分析、重组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从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的教训中受到的启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c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导读要求

  1、出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几”字形的河吗?对,这就是黄河,这是从百度文库上找到的资料,上互联网也是学*的方法之一。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黄河吧(看视频)

  2、看完刚才的视频,你们有什么说的?(黄河变了,他是怎样变化的?)

  3、是啊,他是怎样变化的呢,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带着深深的思考读

  4、略读课文可以围绕导读提示来学*,谁来读读导读提示,看看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出示导读提示)

  5、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对,这是问题1,问题2是?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我们要解决的,现在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做到: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要多读两遍。2、思考黄河的变化及原因,可以用笔在课文里划出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自由读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变化

  1、老师先考查你们自读课文的情况,屏幕上有两组词语,我先请女生读左边的词语,再请男生读右边的词语。

  2、读完这些词语,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左边的词语描绘的是——,右边的词语述说的是——)

  3、谁能用这一组词语来回答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黄河变化前————适合————,课件: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变化后山地——————让老百姓————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再读这一句: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摇篮、祸河)这就是黄河发生的变化,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三、借助说明方法,了解成因

  1、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这在课文第几自然段(6)

  2、谁来说说第一个原因。对,这是自然原因造成水土流失,板书:贺岁土流失

  3、第二个原因呢?这是人为原因。这一大串的解说用一幅悬环图来表示就更明了了,现在谁能根据这图来说原因。(课件)水土流失也更加严重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黄河流域的生态越来越差。

  4、这一日日、一年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泥沙沉积,河床增高,————使他成了一条悬河。(课件)这悬河该怎么理解,这里的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条?我们来看图片,了解一下悬河是什么样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的(课件)

  5、悬河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句子

  6、大家发现了吗,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许多的数字,你觉得,那个数字最让你触目惊心?虫这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7、在这里还有其他的说明方法吗?

  正是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更准确、更严谨、更生动了,让我们与黄河走得更*了,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四、拓展延伸,提出治理方案

  1、黄河的水患使*老百姓叫苦不迭,为了拯救黄河,我们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这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同桌交流,并概括出科学家提出的治理方案。1是2是————那是你提出的建议,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保护黄河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我们研究的目的是黄河今后将变成怎样。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我们的身边,从关心身边的让我们那些内河开始,来欣赏福州内河的风景。(课件)曾经它们是这样————,现在它们变成了这样————,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3、同学们,我们的福州变美了,课我们的黄河还在叹息、**,让我们也为母亲河尽一份义务吧,为黄河画一幅公益宣传画,配上文字、标题,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黄河、保护黄河。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治理

  摇篮——————祸河

  水土流失

  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要重在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方法自学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课上下来感觉老师说得太多,学生自主体现得还不够,因此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但在词语学*的环节中,利用词语归类,学生发现,再利用词语说黄河变化前后的景象,既读了词语,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个环节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学内容

  课 型:独立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认识8个生字,并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在学*过程中能学会学*方法和写作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黄河不仅是*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 75.24万*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 亿吨。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师:(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谁能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黄河还叫什么河?)

  生: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说的很对,能再简练些吗?

  生:祸河

  师:(板书)看着这两个名字,你会有什么问题吗?

  生:黄河怎么由母亲河变成祸河了呢?

  师:这位同学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看如果把你问题中的问号去掉,母亲河和祸河由一个词“黄河”来代替,这不就是课文的课题吗?能抓这文章来提问,非常棒,今天老师再教你们一招,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出示课件)

  按课文内容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

  指两名学生读{ 可以紧扣课题,也可以紧扣中心提问,还可以紧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提问。另外,提问时还要注意根据课文的学*要求来提问。}

  三、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那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生边说、师边板书)

  生: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生: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生: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看第一问题,要想知道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就必须知道变化前及变化后的黄河各是什么样的,对吗?(板书:前后)

  生:对

  师:变化前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茂盛,土地肥沃

  师:那么书中又是怎么写的那?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数千年……自条件更好”(p39~3)

  师:非常准确,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正是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

  生:美

  四、精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

  师:原来的黄河也是这样的美,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声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请同学默读课文1——5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

  师: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黄河在*2000年……苦难”

  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给人们的灾难,还有吗?

  生:泥沙最大

  师:大到那种程度?能用书上的文字说一说吗?

  生:“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那么,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68倍、16亿吨、12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也过这样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

  师:黄河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播放课件)解释:河床高于地面,原员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师:黄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因而现在人们有称它为祸河,那么,黄河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引导总结:①社会②自然

  师:要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们关键要把什么管住?生:把泥沙管住

  五、整体读文,自由练笔

  师:新*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

  生;读并回答问题(师板书后出示课件①②③)

  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设计怎样的治理方案呢?

  生想、说、写、读

  六、总结全文

  总结:1、通过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

  2、学了本课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3、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但老师更希望你们在今后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像作者这样能和用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那就多找一找有关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读一读吧!

  七、板书设计;

  < 治理方案

  母亲河 祸河

  (前) > (后)

  自然 社会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怎样治理黄河?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板书:原来----摇篮

  现在----祸河

  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 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 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 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学生自由表达)

  感受现在的黄河。

  (1) 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

  (2) 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3) 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

  2、解决问题二

  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泥沙量大 )

  (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每年黄河从上游带入河中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运到了大海,还有4亿吨就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

  (2)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列数字)

  (3)泥沙多造成了什么后果?

  河床上升,使黄河成了悬河。(出示课件,解释悬河,进一步感受黄河为什么会成为祸河)

  黄河的含沙量为什么会这么?

  (学生找相关句子,老师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展示图片,感受黄河的变化。

  3、解决问题三

  怎样治理黄河?(研读最后一段,看科学家的治理方案)

  总结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你还有哪些治理黄河的建议,学生自由表达。

  五、拓展

  1、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心所欲地破坏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宣传标语。

  六、全课总结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出示课件,带着憧憬读:黄河清了,大地绿了,我们的地球又充满生机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3)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9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课堂上只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语的理解不作为要求。课堂上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独立完成“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等内容的梳理,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学*交流的组织者,学*兴趣的激励者。

  本篇文章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中,虽然给学生自主学*的时间,但仍然不敢大胆放手,老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好的线路上来。课文内容的学*始终离不开词句,只有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了,但只是“蜻蜓点水 ”,如在教学黄河是一条祸河时,只抓住了一些数字,而没有抓住“决口”“改道”等词语,没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它的危害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这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结合单元主题,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学龄特点,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为:

  1.认识8个生字:祸、乃、侵、蚀、垦、亩、营、扣。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息繁衍”、“侵蚀”、“水土流失”等词,借助板画,理解“决口”、“改道”、“河床”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到启示,并能将这环保意识付诸于实践行动。

  3.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黄河的美丽,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在教学过程中,我这样落实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这些生字只要学生认识即可。而这篇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对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决口”、“河床”等专业术语。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联系上下文以及板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些词语学生都已经理解,对于“决口”“改道”“河床”这几个词,直观的板画,明确地解释了这些词语。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上,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试教时,我出示:

  请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概括。)

  希望通过关联词,引导学生把握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很快就梳理了课文内容。

  之后,我又尝试了另一种方式:选择刚才呈现的词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虽然将这两个检查预*的环节串联在一起,但或许是引导不当或许是其他原因,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还不顺畅。

  对于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启示,学生通过筛选概括,很快把握了变化的原因。在对比于之前美丽的黄河,而如今却这般摸样,从对比中,深深地体会到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所在,并为人们的行为感到痛惜,由此引发了他们保护黄河,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将这种意识通过实际行动得以实践。在课后,我布置他们一个作业:请仔细关注你生活的周围,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爸爸妈妈等方法,了解你生活环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文章的开头导入,以美丽的黄河图片引入,并配以音乐。在优美的乐声中,那缓缓舒展的画面,引发了学生对黄河的畅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再急剧呈现黄河的现状:黄河在*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让学生读读这句子,从中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阐释运用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并渗透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在分析黄河泥沙之多,黄沙之重时,也同样进行渗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祸河。这鲜明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黄河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引出课题,进入课文的学*。

  对于难点,我采用图示法。根据学生的梳理,再一步一步出示:

  通过这直观系统的图示,学生对人为(社会)因素给黄河所造成的危害之大,深有体会,从而解决了难点。

  2011年新课标,第一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概念。非连续性文本的简易、直观、明了的特点,适用于对某些概念的梳理与解释。在这次教学中,我也采用了部分非连续性文本,比如以板画解释词语,无限制开垦放牧所造成的循环危害等,这些或图画,或数据,或图示,就明了直观地解释了这些难懂的概念以及繁琐的循环。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黄河的畅想不足,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多等。我希望,这样的磨练能让自己少一些幼稚,多一些成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在教授本课时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体裁的略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对于黄河还是比较陌生的,课文中关于河流方面的专业术语较多,不容易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突出重难点,我精心设计了字词训练,选择了黄河昔日的图片及变化后的图片。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1、检查会认的生字时,可以直接去掉拼音读,然后注音。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2、检查词语理解时,可以挑一些有代表性的词语,比如“流域、悬河”,没有必要出示所有的词语。

  3、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逐段说,这样再引导学生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学生易于理解。还可以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质疑课题,教师进行梳理,最后提出三个问题: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黄河?这样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环节可以略去,就可以省不少时间。

  4、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变化时,让学生在指定的段落寻找句子,体会。学生不至于再从头到尾读一遍课文。

  5、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让学生分组学*,一个小组学*黄河发生的变化,一个小组学*黄河产生变化的原因,另一个小组学*科学家如何治理黄河,最后再汇报交流。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更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在以后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毫无疑问这节课讲的很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总结如下。

  首先是在课件的制作上,经历了很多波折也让老师很费心。对于一篇略读课文,课件是要很复杂的,因为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不是很高,所给的也只是一课时而已,学生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显然我对这一点把握不够深。所以我自己课件制作的很复杂,内容很多,虽然有一条主线但是内容太多导致有点琐碎。老师也给我提过,也许是因为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对时间没什么概念,再或许就是自己有点固执,到最后才稍微减的少了一点。

  这次最大的失误就是对课程结构划分的那一阶段,虽然我的那种划分方式有其合理之处,当然也是自己找的资料加自己的思考。但是对于同学们来说,和全解上一样才是对的。且不说这样一种认知对不对,至少我自己没有说服同学来按照我的分类方法,这是能力上的失误。如果说只有一类分类方式或者说只能按全解的话,那么我的失误就是没有好好参考教参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算是重大失误了,因为在这里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还没能及时挽回,哎,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情绪的感染力,话语的调动性我认为在我这里很成问题。没有这些东西,与孩子们的互动就很难做好,今天上课的时候与孩子们的互动就很尴尬。因为我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煽情的人,让我说一些激情澎湃,蕴含各种感情各种语调的话我着实需要加强。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是靠老师的语言调动引导的。在这一方面我深感亚历山大。

  孩子们是十来岁的孩子,太理性的话真的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对于课堂来讲,是孩子们的课堂,在这堂课上我无疑是篡权了,自己说的很多,而且语速很快,这不是一个小学教师的风格。要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让他们去发现、思考、总结,我需要好好学*。

  在时间把握上我简直就是忘了看时间,下课铃一响我就闷了,下课了?还没讲完呢!哎,最后讲的比较仓促,几句带过之后就下课了。虽然有下午的补救但是也不知道效果如何,有没有补救成功。在时间的安排上自己应有个整体的把握,这点我需要加强。

  还有一些关于细节的问题,比方说,上课之前没有喊“上课”;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的正面性鼓励性评价不够。还有说话句式太单一,都是什么什么吧,哎,自己听着都头疼。

  当然还有许多我没意识到的小问题,还希望同学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宽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按要求是一课时完成,但本课比较难理解,如果光靠课前预*是不够的,学生在没有读懂课文的情况下老师很难教学,所以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在教学前,我预想男孩子会比较感兴趣,女孩子可能积极性不高,所以我尽量设计更多有趣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到课本中。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下,学生大致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或句子,找出后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虽然对黄河比较陌生,可是如果能将学生身边的河湖以及生存条件联系起来,引发生活的体验,激发起内心的情感,把抽象的环保意识转变为实在的环保行为。

  另外,本课关于河流方面的专业术语较多,教师要准确理解,如: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所有地区)、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悬河(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挂在半空中)学生如果存在疑问,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在理解了这些专业术语后,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许多。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阅读独立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度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就要注意抓整体、抓关键,每一步教学都以问题开路,每一步教学都应以读为基础,做到读、思、练相结合。

  其课堂核心:师生交融体现活力,体现学*内容与师生的生命力

  其教学特点:粗放结合,以读引读,以读促思

  其课堂教学理念:以读促思

  其课堂教学模式:独立阅读 合作交流 互动评价 拓展升华

  其教学策略运用:生成型教学策略大于替代型教学策略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略读阅读课文,从上述略读阅读教学的要求,对照教师的课堂实践,作如下思考:

  一、激发学*情感,唤起学生学*的需要

  开课,老师简要陈述: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位于我国的中部,全长( )千米,始于( ),经过( ),流入( )海面。同学们,你了解它吗?

  二、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阅读的必要

  你知道很早很早以前(昔日)的黄河是怎样的?促进学生阅读(非读课文不可),从而解决问题。

  后来的黄河又怎样呢?(再读不可)了解“变化”。

  这样的黄河怎么来的?这样的黄河给人民生活带来什么?(再读才行)深入了解“变化。

  多灾多难的黄河,我们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不读不行)设法思考“如何改变。

  如今的黄河你知道是怎样的?(怎么读也不行)资料拓展,诱发学生阅读思考的愿景,体会“母亲河”的美丽而富饶,文明和伟大。从而达到“写”的目的。

  三、阅读交流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独立阅读,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人类发祥地、摇篮——灾难不断、祸河——设法治理——美丽富饶、旅游圣地、母亲河。达到:“读中感悟”。

  交流评价,萌发学生对黄河“变化”的情感。达到:“读中升华”。

  拓展升华,一是资料介绍;二是以“如今的黄河、我心中的黄河”为题,让学生诉说衷肠,并把所思、所想写下来。

  以上思考,基于略读阅读的教学要求,基于生命学*的需要,基于课堂教学建模而思考的。这样,也许活力课堂、魅力课堂与生命课堂就能诞生。

  “马后炮”之言,权当交流。目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课堂上只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语的理解不作为要求。课堂上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独立完成“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等内容的梳理,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学*交流的组织者,学*兴趣的激励者。

  本篇文章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中,虽然给学生自主学*的时间,但仍然不敢大胆放手,老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好的线路上来。课文内容的学*始终离不开词句,只有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了,但只是“蜻蜓点水 ”,如在教学黄河是一条祸河时,只抓住了一些数字,而没有抓住“决口”“改道”等词语,没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它的危害性。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学*交流的组织者,学*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4)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实用十份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也是中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的写作体裁。是一篇检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学*材料。课文先写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叙写的内容上看,文字浅显,易懂。听了米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感受颇多:

  一、立足评文,合理开发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前,老师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鼓励学生在发现、探究中学会学*

  每个学生都有发现探究的天性,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发现探究源于对事物的好奇,源于问题,在教学设计注意把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上课伊始,老师组织学生学*课前导读,梳理出本节课探究的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在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时,进行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课堂延伸环节,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自主探究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教学理念。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是体会情感的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教学中,老师通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教师范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的熏陶,树立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写作方法,使学生在写说明文时也能够会运用,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大语文观。

  选择这一课,是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挑战。面对枯燥乏味、以数据为主的说明文,怎么把它讲好,怎么让学生从感情色彩单薄的文字中,读出自己的感悟,我在设计教案时犯了难。课堂三维目标,我一向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也同样如此,将教学重点之一定为“通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并用日常行为来践行。”我试图通过“想象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生活的画面”渲染黄河“摇篮”的形象,通过黄河泛滥的数据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黄河作为“祸河”的具体表现,再通过马尔代夫图文并茂来深刻感知人们破坏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用心营造氛围,以感性为渠道,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但反思这节课的不足则着重体现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学生的能力训练未能很好地实现。课堂强化了“人文感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环保教育,说明方法的训练淡化了,在工具性的落实方面没能得到强化。略读课在“应用”方面的作用在课堂上没能体现出来。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来追求人文性,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语文再现生活,即使是说明文,也同样以感性存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纯地以感性去感悟课文,而应该以理性掌握,用工具性的方式去感知人文性的内容。反观我的课堂虽然花大量时间营造了 “人文”的氛围,但却无法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整堂课过于强化价值观教育,思品课味道过浓,学生看似感悟到位,实则背离了语文课程的初衷,致使课堂不够扎实。如果能增加说明方法的`小练笔环节,使言语训练有机地揉合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更能突出“语文”的“本味”。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文章较长,但是说明性强,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还有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使人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我们人类要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在教授此课时,想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1、黄河原来什么样?

  2、黄河后来变成什么样子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②人的因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

  以上问题学生们能轻而易举的从文中找到答案进行解答。可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学生的课文只是贮备量不多,一些自然知识不了解。比如说:“悬河”一词落实的不到位,学生对于这样的一个地理概念不理解。在此问题上我在黑板上绘制了关于悬河的示意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们在读课文时就不难理解悬河带来的灾难了。解决玩以上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怎样的'方案?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进而学生了解黄河的变化。

  课后对这篇文章的反思觉得学生们的课文知识量贮备不足,由于乡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无法给学生们展示拓宽材料,一些有益的知识得不到积累,能力有限,导致理解课文造成障碍。对与这,每次有关的一些课外知识隔段时间我就让孩子们利用电脑查阅相关资料。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先总结学*“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并编成顺口溜:“一读明大意,二读悟情感,三读品语句,四读受启发,五读懂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把握重点时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在交流讨论环节,我播放了相关的网络视频,让孩子们体会到: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网络探究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黄河”专题学*网站建设和对“黄河”变化这一专题进行研究性学*的过程。整个过程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体现了学生是学*、发展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新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学*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点。

  具体说来,整个系列探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搜集专题资料。师生在初步学*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以后,围绕“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变化的原因”、“如何治理黄河”、“黄河相关文化”等专题,课后多途径广泛搜集资料(包括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第二阶段是建设专题网站。教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一道,共同设计、开发、建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专题学*网站。其专题网包括:①黄河概况;②黄河变化的原因;③黄河治理;④黄河文化;⑤探究目标;⑥BBS论谈等板块。每个部分又包括图片、文本、视频、动画等丰富的并经过筛选加工过的相关专题资料,供学生网上阅读了解。第三阶段是网络深化探究。这个阶段是网络主体探究阶段,其过程为:(一)激趣导入创境激情;(二)根据兴趣确定专题;(三)网上阅读自主探究;(四)汇报展示交流研讨;(五)自主反思深化探究;(六)学*小结课外延伸。经过这三个阶段探究学*,使学生对黄河的变化和黄河的治理等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拓展阅读、自主探究、搜集、处理、运用相关信息和学会与人合作的综合素养。

  在与学生共同经历系列探究学*过程之后,师生收获很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也不少。

  一是网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小学生搜集、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大多是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的原始资料,具有多而杂,学生可读性不强之不足,因此,需要教师为专题网站的建设作一定的信息代理工作。代理的程度如何把握,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另外,专题学*网站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网络专业技术的教师参与,并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仅一个实验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来开发,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一批教师共同参与研制,尤其是提倡校际之间共同开发,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才是可行的。

  二是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探究学*,对网络交互性的要求更高,已不局限于仅仅应用网络作为信息搜集的工具,特别是实现网络共享交流与自我展示功能在探究性学*中日益明显。原来学校所建的网络教室设备和网络资源难以满足探究学*的要求。这就急需要求更新设备和开发专题学*网站。

  三是在小学阶段开展网络探究学*,特别要强**师在专题网站建设和网络学*过程中所起的主研和导航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网络专业技术(包括网站设计、开发,网络技术运用和指导等)。然而,目前我们教师网上教学导航能力还非常有限,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等等都需要不断学*和提高。这样,教师才能在网络探究学*中起到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

  四是在网络探究学*过程中,学生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如文字输入、编辑制作演示文稿和通过BBS发贴子等),造成对网络探究学*有碍,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使之在网络探究学*过程中运用自如。

  五是走出过分强调网络探究学*作用的误区。网络探究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方式,有其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它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学*内容,更不能代替具体实验、社会实践体验和师生人格之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通过网络探究教学,使我们找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切入点,找到了实现学生自主学*、自主发展的新途径,使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成为可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已为期不远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讲完。课前,小刘把教案拿给我,一切都按我要求的步骤——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详细地写出来了。教学过程缜密,重点难点突出,一定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可能是研究得太透彻了吧,教学内容比较多。课文越读越长,教案越写越短,这就是备课的境界吧。我把教案和课件进行了修改并告诉她怎样把握重点、如何上好这堂课等等。小刘第二次上课了,领会得很快,讲课也没有了紧张感,课堂上表现得更优秀。

  本堂课值得借鉴的优点:

  1、每一次学生的自主学*都有任务,展示在课件上,使学生有目标的去自主学*。例如: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这点做的很好,可以看出学生刻意去改变自己的读书姿势了。

  2、对学生评价及时,更有针对性。在以后评价的时候可以更加具体的针对:“你读书这么好一定下了很大功夫。”如果学生说:“老师,我才读了一遍。”老师可以说:“才读一遍就这么好了,说明你很有基础,可见*时做的很好,下了很大功夫,也是很值得赞扬的。”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自信,从而会更加努力。

  3、把需要注意的生字生词标亮,比较醒目,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4、无论什么时候,在上课前都说一声“上课”,这样做会使学生尽快从课堂外走进课堂内,集中注意力上课;上课前主动和学生们互动交流,夸学生们有精神,精气神很足等使得学生会更加充满精神。

  5、本堂课的生字生词处理得较好,能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学*特点来进行教学,对难理解的字多加学*和重复,运用多种形式学*生字词并在课件上用田字格呈现生字,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字的结构等。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 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学*交流的组织者,学*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 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唐太宗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 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后来——忧患原因——水土流失治理——管住河沙

  (二)全班交流

  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出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 20xx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 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 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黄河在* 20xx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板书:自然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 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 方案?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 方案吗?

  (这么多方法“数管齐下”“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

  师: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后来————忧患(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水土流失(自然:气温转寒,暴雨;保护母亲河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5)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③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①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土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②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①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④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的同学,耐心辅导学*吃力的学生。

  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①学生小结学*方法与收获。如学*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③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土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巾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的同学,耐心辅导学*吃力的学生。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力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人口迅速增长

  无限制地开垦放牧农作物大量减产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显著下降

  水土流失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可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方法与收获。如学*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教学课时: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