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日期:2022-10-31 00:00:00

摆研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教学重点: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摆角等因素无关。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学生情况分析:影响摆的快慢在现实中有几个因素:摆长、摆重、摆角。影响摆的快慢谁来决定?学生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秋千、钟摆等有一定的了解,由这些东西引开去,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会有丰厚的收获,成功的欢乐不在于鲜花和掌声,而在于每一次艰辛的努力和付出。在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无穷的乐趣。生活中处处是科学,只要你去探究,你会有所发现。

  教学准备:

  师:学生看时计数的技能撑握、各组研究摆的套材、研究记录表、演示用的摆生:计时手表一块、水彩笔、钟表、秋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分钟)

  1、首先出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摆,并让它动起来。师:这是一种什么运动方式?生:摆动。

  2、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什么物体像它一样运动。

  二、玩摆(7分钟)

  5、认识摆的各部分名称。

  师:大家看一个最简单的摆可以由哪几部分组成?生:摆线、摆捶、支架。(板书:摆线、摆捶)

  6、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师:大家先组装好,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生:(自由玩)拉直、自然松手。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1线要轻轻拉直。2线小锤跟量角器要在同一*面。3自然松手。

  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

  7、再玩一次,学会操作摆。

  8、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师:下面你们想怎么玩?比快慢就是比什么?次数怎么算?想知道这个摆次数怎办?时间要统一吗?生:次数。

  师:怎样算一次?生:来回算一次

  师:请一位学生帮忙计时,谁来看表?开始计时时给我们一个信号说“开始”,操作的人就松手,大家一起数摆动的次数,直到计时的同学生说“停”为止。生:(师操作)生数数。

  师:一次记录结果准确吗?(和学生做第二第三次)师:15秒摆的次数最终怎么算?生:算数据出现多的;求*均数;

  师:都可以,我们统一算数据出现多的那个数作为结果。

  三、研究摆(20分钟)

  9、对比,提出问题。

  师:你们的摆15秒内多少次呢?下面各个小组分分工,谁操作,谁看表,谁数数,谁记录。数一次。生:数、记录15秒摆的次数。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同样是15秒,摆的摆动次数为什么不一样?师:板书: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

  10、提出假设。

  师:你认为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

  生:我认为跟摆线有关;摆锤轻重有关;摆角大小有关;

  11、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1)研究摆线长短的,让线变短可能绕的方法短到原来一半,效果明显些。

  (2)研究摆锤轻重的可以有摆锤里加橡皮泥,原来有的可以去掉来改变重量,对比要明显些。(3)研究摆角大小的,可以选取30度和60度;或45度和90度。

  师:把研究记录表能填的先填好。

  13、展开研究

  师: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生:自主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1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听的所有小组做评委,我们要评出最佳研究小组。

  生:(实物投影)汇报。(板书:摆线越长,摆越慢。摆线越短,摆越快。与摆锤、摆角无关)

  15、学生评出最佳研究小组。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6、反思学*过程。

  师:通过今天研究摆,你学会了什么?还产生了哪些想法?

  17、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小明家里的摆钟走了慢了,你有没有办法让它走得快些?说说为什么?生:摆线短了就快,因为摆线越短摆走得越快。师:如果让你设计一只10秒摆10次的摆,你怎么办?生:慢慢试。

  18、拓展思维。

  师:我们知道同一个摆15秒摆的次数,如果再过15秒呢?45秒多少次?150秒呢?说说为什么。

  [板书]摆的研究摆角大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线长-快;线短-慢摆锤轻重无关

  教后反思:

  1、关注孩子的设计方案

  对摆快慢的猜想,其实还是挺多的,摆重?摆长?摆角?摆线的粗细等等猜想,每一种猜想的方案该如何设计呢?在一个班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验,汇报的时候,数据显得有点有些凌乱,想找其间的规律好像很难。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一点了,初步设计、小组交流――再设计、课堂交流――形成方案,逐步完善每个小组的方案,使它具备可行性。

  2、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影响摆快慢的猜想,老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学会分享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汇报数据的时候,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数据,这些来自第一手的数据,凝结了孩子们的智慧,虽然有的数据可能有些偏差,但只要我们引领孩子去观察,去寻找,允许他们再研究,再实验,成功会属于他们,能分享到孩子们的欢乐,那是再开心不过的了。

  3、正确审视存在的问题

  15秒钟如何把握好,数摆的次数时,老师学生一起对时间。但真正把握好15秒钟不是太容易的。就是15秒也会有一些小小的误差,时间上的误差,也就会影响到摆的次数的确定。所以,汇报的数据即使出现偏差,允许他们再研究,再实践,一次,两次,三次,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研究,来经历探究摆的过程,主动获取摆的奥秘。

摆研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作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铁架台、铁夹、线、回型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5分钟

  1.谈话:我们上一节科学课上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摆,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摆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摆是由支架、摆线、摆锤组成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我们通过实验,有什么发现吗?谁说一说?

  生: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3.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摆。来研究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的问题?

  (出示课题:摆的研究)

  二、科学探究 23分钟

  1.学生推测

  师:观察讲台上的摆,你认为摆的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绳长度、摆锤轻重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的实验。上节课我们发现在40秒内摆的幅度会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在1~10秒、10~20秒、20~30秒、30~40秒内摆的次数基本一致,为此我们还做了在摆幅的大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一样,得出摆的幅度对摆的摆动快慢没有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排除摆幅这一因素。)

  师:现在我们剩下的猜测就只有摆锤轻重、摆绳长度,这两个因素。今天我们就来找证据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摆摆动快慢有没有关系。

  (板书影响因素:摆绳长度、摆锤重量等)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实验教学。

  谈话:我们先研究摆的快慢跟摆锤的重量有没有关系的课题。

  活动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 15分钟

  (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设计

  (引导学生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

  ①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摆锤重量)

  ② 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摆线长度、时间、摆动幅度:通过用量角器控制好角度)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在摆的板画上注明相同与不同之处)

  (2)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摆锤重量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① 15秒相同时间内看摆的次数

  ② 排除误差,同一个条件下测定3次。

  ③ 三次实验数据不一样,如何取值。(鼓励多次实验取*均值)

  ④ 为了实验更严谨,老师做一下大的分工,一半小组做增加一颗螺帽的实验,一半小组做增加两颗螺帽的实验。

  ⑤ 小组内分工提高实验效率。(一人计时、其余数摆)

  ⑥ 实验前,将绳子系在铁架台上时,注意所系的绳结应位于*支架的下端,防止实验时,摆绳的长度随着摆的摆动而发生改变。实验开始时,手拿重物于规定摆幅位置,等待老师说开始后,松开手拿的重物。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比比哪组实验时安静并且效率高!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两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师:“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学生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活动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8分钟)

  (1)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

  (明确①要改变什么条件?②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结合学生回答板画摆绳长度对比实验的条件)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实验要点。

  (与上一实验基本相似。提示:先做两倍的摆线长度,然后用尺子量或者用对折的方法做一倍的摆线长度)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6)其他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的举手。

  (7)分析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8)师生小结: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7分钟)

  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回答《同步探究》P52的判断题了吗?大家一起完成.

  2.学生观察:课本中P61的两个摆。分析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摆绳长度一样。 不同:摆锤长度不一样)

  3.学生猜测:你认为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会是怎样?

  (请回答不一样的同学,说说你根据什么来猜测它们摆动的快慢不一样?完成在《同步探究》P52表格中。)

  4.出示课本中的摆。

  教师演示实验:两个摆锤长短不同的摆,在60秒摆动次数。

  5.学生填写实验结果和我的发现。

  (师可根据学生时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视情况而定,适时介绍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为什么摆锤长的摆动慢,摆锤短的摆动快也就是我们下一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7.学生自评、互评.

  8.通过这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6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只改变重量→无关

  摆绳长度→只改变绳长→长则慢,短则快

  摆长=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研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摆的快慢与重量无关而只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教学准备】

  计时器、铁架台、棉线、镙帽每组各三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请同学竖起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机械钟中有个很重要的部件叫做钟摆,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钟摆的装置。生答。

  2、教师演示实验,三个摆在10秒之内摆动的次数,根据实验数据我们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并回答。

  4、摆的快慢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是什么原因呢?你觉得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5、揭题:摆的研究。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分组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教师小结。

  三、课堂小结与延伸:

  1、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件)

  2、师出示的两个摆(课件),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学生推测两个摆的快慢会一样吗?为什么?这将是我们下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摆研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

  1.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认识到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3.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铁架台1个、记时器、米尺、30cm长的摆绳一根,大小不同砝码各1个。

  2.研究摆锤、摆绳对摆的影响的记录表各1份。

  教师准备:

  铁架台3个,摆绳若干,砝码2个,钩码若干,米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1.出示摆,复*摆的各部分名称。

  2.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板书:摆的研究)。【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先说说有关摆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3.观察两个不同摆的摆动快慢情况。

  ①讨论比赛的公*条件:时间要相同。

  ②预测哪个摆(摆长、摆锤均不同)摆得快?简述理由。

  ③教师演示实验,比一比两个摆哪个摆动的更快。让两个学生配合实验,一个计时,一个数数。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的培训,为下面学生实验打下基础,以便于节省时间,得出正确结果。】

  ④学生猜测并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设计意图:由现象引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假设,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预设:与摆锤重量有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幅有关。)

  ⑤回忆并讨论探究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方法,并出示上节课得出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及结果:摆幅不会影响摆的快慢。

  教师:那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是否会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探究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

  1.推测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

  2.讨论实验中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

  3.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重点交流实验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和评点实验方案,培养了他们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5.汇报。

  6.分析数据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设计意图:学生重点研究一个课题,研究就更深入,发现的就会更多,同时明白搞研究要善于合作。允许学生出错,让大家一起来分析出错原因,也是为了让学生避免出错,重过程,重体验。】

  (三)、探究摆绳的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1.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

  3.小组合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②.汇报结果。

  ③.教师问出错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重做

  ④.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感到得出科学结论需要组内成员通力合作,还要全体同学的密切配合,明白搞研究时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分工,善于合作。】

  (四)、讨论并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1.师生小结:以上两个实验说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2.教师:那是否两个摆绳一样长的摆,摆的快慢就一样呢?

  (师用课件出示如课本P61下面的插图的两个摆,并用米尺比划一下两个摆的摆绳一样长。)

  3.学生推测,并说明推测理由。

  ①.请学生推测他们的摆动快慢会怎样?说说推测理由。

  ②.教师演示,相同时间内,摆绳一样长,摆锤不一样长的摆的快慢实验,并进行测量。

  ③.讨论实验结果。

  ④.学生交流得出: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

  (五)、课外拓展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学*有用的科学知识,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学*的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本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的生活。加强了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摆研究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6课《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认识摆,并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3.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4.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认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实验准备:

  学生:秒表、铁架台、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钩码)

  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钩码、细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今天,我把它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相信吗?(出示简易的摆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们让它摆起来。(进行美洋洋摆的模拟实验)

  2、美洋洋想要摇的更快一点,你能帮帮它吗?(学生各抒己见)

  3、过渡: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而且进一步联想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什么知识?(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摆,对摆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1)摆的构成(课件展示);

  (2)摆的等时性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摆,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一: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师:认识了摆,你们想不想亲手来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们就来测一下你们的各自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但是,别着急,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摆要摆动起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摆摆动起来注意事项:①线要拉直②摆锤要自然放下③数摆的次数(讲解)

  (2)小组动手实验: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汇报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同样是摆,为什么摆的快慢又不一样呢?摆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大胆的猜测:摆长、摆锤的重量等等,师板书)

  (二)实验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的关系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要检验我们的猜测需要什么呢?(实验操作)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1)根据提示探讨实验方法

  提示:①需要哪些材料?

  ②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③那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④我们要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追问:我们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反复做几次,减小实验误差;

  (2)计时要看仔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把大家所说的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放开摆锤时,不要用力,自然放手

  ②计时员要注意盯着钟面,不做其他事情。

  ③小组内要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记录,其他人负责数摆的次数。

  ④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定为15秒,每次实验做3次,实验一次记录一次。

  ⑤实验中要轻声交流,认真填写实验数据。

  ⑥实验完成后认真分析整理数据,共同分析实验结论,同时整理实验仪器。

  ⑦做完实验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完成实验了。

  3、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呢?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惯。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得出实验结论

  师:比较观测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研究成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发现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个个都像小科学家。

  2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像我们刚才这样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第二个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仿照第二个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数据

  5、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6、总结: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

  (四)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们表现的可真不错!老师已经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影子!继续努力吧!

  2、不过,老师还要考考大家,我这里还有一组摆,请你们观察这组摆有什么特点?(摆绳长度一样,摆锤的长度不一样)

  3、师:如果让它们一起摆动起来,你觉得谁摆动得快一些?(学生猜测)

  4、教师演示实验。

  5、师: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6、教师适时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的快慢与摆锺的重量和摆幅大小都无关。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摆的奥秘,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作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今天每位同学做了一回小伽利略。下面给大家补充点有关伽利略的故事。(介绍发明摆钟的过程)

  2、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得准确吗?

  生:把摆长调短些。

  3、师:这节课大家能够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看来,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以伽利略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说不定下一个科学家就藏在你们中间!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越长→越慢

  ↘摆长的长短——→有关

  ↘越短→越快

  五、教学反思: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摆》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真正摆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准备】统一使用秒表计时(教师)(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3个钩码、一长一短两个铁管,分别在中间及一端用等长的摆线悬挂、一组不同的摆(演示导入用)等硬纸板20cm、30cm各一个以磁铁当作摆锤,(延伸演示用)。 为可能的生成而准备:圆柱形塑料盒子内可装两个钩码,盖上带挂钩或铁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几个单摆使他们逐个摆动起来,问:摆的快慢一样吗?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讨论: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4.集体汇报。

  5.小结: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有怎样的关系?

  6.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注意:钩码的挂法,要按老师的演示去做】

  7.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8.集体汇报。

  9.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过渡: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我们能否回答如下问题:

  (1)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

  (2)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

  2.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摆角顶点(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7.回顾我们所做的第二个实验,你能解释为什么不把钩码这样挂吗?教师演示:钩码垂直挂接。

  说说你的想法。

  8.出示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组合成一个摆,并演示它的摆动,问你怎样使它摆动加快?下节课,需要准备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我们将要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运用本课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摆的研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动幅度大小对摆动快慢影响不大轻摆锤 摆动的快慢没有改变长,摆动慢;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摆的长度 = 摆绳的长度,

《摆》教学设计2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似乎可以给不太理想的课后反思提供些慰藉。我则不喜欢,如果不好,就应该勇于面对,只有敢于面对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进和提高。试讲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研讨之后找到了解决的有效手段,效果明显地增强了,所以我感到很欣慰。再教设计的过程中感受是很深的,本来不觉得这样的课会有什么深度与难度,钻研之中却发现恰恰相反,本课的难度的确不小。首先,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体现在探究过程之中,让目标自然地实现其实并不容易;其次,与实验相关的许多细节都要有鲜明有效的处理措施,而这些措施的策划与选择却很需要我们的创造力,一个精巧构思的形成往往是在绞尽脑汁、辗转反侧、反复修改之后;再次,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常常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依据,发现这种联系就需要教者对它有独特透彻的理解,做到这一点也不像闲庭信步那样容易;最后,字斟句酌、推敲教学语言,使之规范、恰当、精炼、生动,紧扣学生的心弦也很难做到。另外,我自身素质的提高仍然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对过渡语的设计能力太低,很久也想不出来一个比较恰当的“语言链接”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今后加强学*和交流,还需要对科学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说一下我对本课教材设计意图的理解以及处理方法上的得与失:本课是在《机械摆钟》一课刚刚学*了摆的等时性(即“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之后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什么条件决定了摆的快慢呢?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懂得反复实验的意义同时明确对实验数据及误差的正确处理方法,从而实现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P61在本课最后,设计了摆绳长短相同、摆锤的长短明显不同的两个摆的对比实验,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摆锤的重心高低也会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其实质是增加了摆长,而摆长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清晰讲解了。因此,我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不仅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重心的改变可以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摆的快慢在本质上是摆长决定的。为此,我设计了版画示意图以及一个文字不等式来直观简洁地说明解释,我的预设是要把这个实验同“摆锤的轻重对摆的快慢的影响的实验”联系起来,相互照应,相互印证,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忙乱之中把之一美好构想给忘记了,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也是本课收束得不够透彻的主要原因。总之,教学目标达成了,重点也突出了,难点突破的不够彻底。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的第三次改进方案:

  结语设计:从演示实验来看,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长短有关,摆锤越短,摆动越快。这是我们的直观感觉,下一节课,我们将设计实验,用数据来探究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大家感兴趣吗?请你准备实验材料:宽1cm长10cm20cm30cm的木条各一根,磁铁一对,秒表一块。请同学们课前预*和尝试,以便下一节课上汇报。

《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真正摆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准备】统一使用秒表计时(教师)(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3个钩码、一长一短两个铁管,分别在中间及一端用等长的摆线悬挂、一组不同的摆(演示导入用)等硬纸板20cm、30cm各一个以磁铁当作摆锤,(延伸演示用)。 为可能的生成而准备:圆柱形塑料盒子内可装两个钩码,盖上带挂钩或铁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几个单摆使他们逐个摆动起来,问:摆的快慢一样吗?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讨论: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4.集体汇报。

  5.小结: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有怎样的关系?

  6.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注意:钩码的挂法,要按老师的演示去做】

  7.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8.集体汇报。

  9.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过渡: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我们能否回答如下问题:

  (1)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

  (2)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

  2.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摆角顶点(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7.回顾我们所做的第二个实验,你能解释为什么不把钩码这样挂吗?教师演示:钩码垂直挂接。

  说说你的想法。

  8.出示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组合成一个摆,并演示它的摆动,问你怎样使它摆动加快?下节课,需要准备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我们将要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运用本课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摆的研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动幅度大小对摆动快慢影响不大轻摆锤 摆动的快慢没有改变长,摆动慢;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摆的长度 = 摆绳的长度,

《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2.多次观测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和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深入理解摆的等时性。

  3.理解重复多次实验的意义,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理解摆的等时性。

  2.难点:相同时间内摆摆动次数实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操作。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秒表、铁架台、棉线、螺帽、记录单各一份

  2.其他材料:摆钟、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记时的呢?(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

  3.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摆钟。(揭示课题:摆钟)

  二、认识摆钟

  1.介绍摆钟的组成。

  2.初步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补充课题:机械摆钟)

  三、观察钟摆

  1.集体测量,摆钟的钟摆一分钟摆动几次?

  2.重复测量,分析实验数据。

  3.小结: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四、“我们的摆”探究活动

  1.活动一:“我们的摆”每分钟摆动次数

  (1)出示一个摆,问: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相同呢?

  (2)了解注意事项:摆绳一定要拉直;自由摆动不能推;摆动角度不能大;往返一次算一次;出现问题重新做。

  (3)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猜想:我们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选填“相同”或“不同”)

  (4)交流反馈:通过观测,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2.活动二:同一个摆不同时段摆动次数的观察

  (1)过渡:同一个摆,多次摆动,相同时间摆动次数相同。那么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时,相同时间摆动次数会不会变?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同一个摆不同时段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猜想:相同的时间内摆动次数 (会变或不变)。

  (3)汇报交流,小结: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这叫单摆的等时性。

  五、机动拓展

  1.阅读书上68-69页《教堂里的“摆”》。

  2.关于摆,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板书设计

  机械摆钟

  单摆:等时性

《摆》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五课,旨在通过做摆,探究摆得快慢与什么有关,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在学*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十足,已基本具备了观察、思考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类,但探究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的运用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5)份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真正摆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准备】统一使用秒表计时(教师)(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3个钩码、一长一短两个铁管,分别在中间及一端用等长的摆线悬挂、一组不同的摆(演示导入用)等硬纸板20cm、30cm各一个以磁铁当作摆锤,(延伸演示用)。 为可能的生成而准备:圆柱形塑料盒子内可装两个钩码,盖上带挂钩或铁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几个单摆使他们逐个摆动起来,问:摆的快慢一样吗?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讨论: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4.集体汇报。

  5.小结: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有怎样的关系?

  6.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注意:钩码的挂法,要按老师的演示去做】

  7.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8.集体汇报。

  9.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过渡: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我们能否回答如下问题:

  (1)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

  (2)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

  2.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摆角顶点(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7.回顾我们所做的第二个实验,你能解释为什么不把钩码这样挂吗?教师演示:钩码垂直挂接。

  说说你的想法。

  8.出示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组合成一个摆,并演示它的摆动,问你怎样使它摆动加快?下节课,需要准备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我们将要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运用本课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摆的研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动幅度大小对摆动快慢影响不大轻摆锤 摆动的快慢没有改变长,摆动慢;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摆的长度 = 摆绳的长度,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教学重点: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摆角等因素无关。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学生情况分析:影响摆的快慢在现实中有几个因素:摆长、摆重、摆角。影响摆的快慢谁来决定?学生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秋千、钟摆等有一定的了解,由这些东西引开去,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会有丰厚的收获,成功的欢乐不在于鲜花和掌声,而在于每一次艰辛的努力和付出。在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无穷的乐趣。生活中处处是科学,只要你去探究,你会有所发现。

  教学准备:

  师:学生看时计数的技能撑握、各组研究摆的套材、研究记录表、演示用的摆生:计时手表一块、水彩笔、钟表、秋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分钟)

  1、首先出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摆,并让它动起来。师:这是一种什么运动方式?生:摆动。

  2、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什么物体像它一样运动。

  二、玩摆(7分钟)

  5、认识摆的各部分名称。

  师:大家看一个最简单的摆可以由哪几部分组成?生:摆线、摆捶、支架。(板书:摆线、摆捶)

  6、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师:大家先组装好,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生:(自由玩)拉直、自然松手。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1线要轻轻拉直。2线小锤跟量角器要在同一*面。3自然松手。

  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

  7、再玩一次,学会操作摆。

  8、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师:下面你们想怎么玩?比快慢就是比什么?次数怎么算?想知道这个摆次数怎办?时间要统一吗?生:次数。

  师:怎样算一次?生:来回算一次

  师:请一位学生帮忙计时,谁来看表?开始计时时给我们一个信号说“开始”,操作的人就松手,大家一起数摆动的次数,直到计时的同学生说“停”为止。生:(师操作)生数数。

  师:一次记录结果准确吗?(和学生做第二第三次)师:15秒摆的次数最终怎么算?生:算数据出现多的;求*均数;

  师:都可以,我们统一算数据出现多的那个数作为结果。

  三、研究摆(20分钟)

  9、对比,提出问题。

  师:你们的摆15秒内多少次呢?下面各个小组分分工,谁操作,谁看表,谁数数,谁记录。数一次。生:数、记录15秒摆的次数。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同样是15秒,摆的摆动次数为什么不一样?师:板书: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

  10、提出假设。

  师:你认为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

  生:我认为跟摆线有关;摆锤轻重有关;摆角大小有关;

  11、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1)研究摆线长短的,让线变短可能绕的方法短到原来一半,效果明显些。

  (2)研究摆锤轻重的可以有摆锤里加橡皮泥,原来有的可以去掉来改变重量,对比要明显些。(3)研究摆角大小的,可以选取30度和60度;或45度和90度。

  师:把研究记录表能填的先填好。

  13、展开研究

  师: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生:自主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1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听的所有小组做评委,我们要评出最佳研究小组。

  生:(实物投影)汇报。(板书:摆线越长,摆越慢。摆线越短,摆越快。与摆锤、摆角无关)

  15、学生评出最佳研究小组。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6、反思学*过程。

  师:通过今天研究摆,你学会了什么?还产生了哪些想法?

  17、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小明家里的摆钟走了慢了,你有没有办法让它走得快些?说说为什么?生:摆线短了就快,因为摆线越短摆走得越快。师:如果让你设计一只10秒摆10次的摆,你怎么办?生:慢慢试。

  18、拓展思维。

  师:我们知道同一个摆15秒摆的次数,如果再过15秒呢?45秒多少次?150秒呢?说说为什么。

  [板书]摆的研究摆角大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线长-快;线短-慢摆锤轻重无关

  教后反思:

  1、关注孩子的设计方案

  对摆快慢的猜想,其实还是挺多的,摆重?摆长?摆角?摆线的粗细等等猜想,每一种猜想的方案该如何设计呢?在一个班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验,汇报的时候,数据显得有点有些凌乱,想找其间的规律好像很难。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一点了,初步设计、小组交流――再设计、课堂交流――形成方案,逐步完善每个小组的方案,使它具备可行性。

  2、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影响摆快慢的猜想,老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学会分享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汇报数据的时候,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数据,这些来自第一手的数据,凝结了孩子们的智慧,虽然有的数据可能有些偏差,但只要我们引领孩子去观察,去寻找,允许他们再研究,再实验,成功会属于他们,能分享到孩子们的欢乐,那是再开心不过的了。

  3、正确审视存在的问题

  15秒钟如何把握好,数摆的次数时,老师学生一起对时间。但真正把握好15秒钟不是太容易的。就是15秒也会有一些小小的误差,时间上的误差,也就会影响到摆的次数的确定。所以,汇报的数据即使出现偏差,允许他们再研究,再实践,一次,两次,三次,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研究,来经历探究摆的过程,主动获取摆的奥秘。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3

  本课以用摆做实验为主要内容,是一个典型的探究不同因素的对比实验。结合单元目标和教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

  通过用摆做实验,说出摆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节课观察钟摆和我们的摆的对比,推测多种可能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实验数据的重复测量结果,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通过观察相同绳长不同长度摆锤的摆运动的快慢,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很重要,并且对新的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本课重点是:

  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和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的大小和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本课难点:

  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

  本课的亮点在于对实验测量方法的改变和数据的处理。

  教材安排测量摆在15s内摆动次数,同时存在15s计时和半次怎么数两个问题,而且计时同学参与度不高。所以本课借鉴李子组蔡垸老师的教学反思,更改为测量摆摆动20次所用时间,这样就误差就集中于计时的误差,是无法避免,并且对实验结果影响较细微的,摆绳长短的实验数据梯度也较为明显。

  另外对于数据的处理,因为实验中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并且需要让学生学会真实记录,并且能在理解误差的基础上认识到我们的实验结论。所以我借鉴了一篇文献中提到的一个方法,也就是趋势图法,利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具有随机性,而变量引起的误差具有规律性,通过趋势图的分析和对比来让学生在接受误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本课也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1.比如在组织教学时,怎样处理摆幅大小这个点。

  本来我的设想是把这个放到上一课,教材上本课第一幅图已经暗示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发现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不大,因为连续摆动的摆摆幅逐渐减小,但每十秒摆动次数相同,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给学生讲摆幅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摆在连续摆动过程的摆幅和起始摆幅在学生认知中是存在区别的,如果略过反而是对学生疑问的忽视,并不妥当。

  然后我就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实验分工与操作以及实验数据分析的示例,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实验的基础上,分组自主进行摆锤轻重和摆绳长短的实验。这样让学生的得到了锻炼,对这个实验的细节和要点也更清楚。

  但可能是我个人原因,这部分要讲的注意的细节和操作原理讲解较为琐碎,我总是觉得条理不是非常简明清晰,而且用时较长,老师讲解很啰嗦的感觉。

  2.最后一个演示实验的选材,最开始我用的是几个用胶带捆绑在一起的钩码,结果是可以做出来,但是由于钩码太重,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到它的重量,而且摆动过程中还会带动铁架台晃动。然后我试了一下可塑橡皮,橡皮泥比较软不太好勾,而且要做得比较长也有点重,最后在唐老师的提议下,我用了比较轻、好连在一起,又很有实验效果对比的积木。这个要感谢总是发现探索的唐老师对我的帮助。当然还要感谢给我提了很多建议的我们的邓校长和凤凰小学的陈韵芝老师,我从上次集体视导到这次合格课,我的提升也离不开我们最认真最可爱的周更营的老师们,是周老师分享了用图片和视频演示方法,茶小何老师提出了真实对话,关注实验数据真实记录,还有提前剧透给我这节课很多要点的蔡垸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细节方面来自大家的教学反思,可以说我们虽然没有见面,但是神交已久,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也要多跟小伙伴们交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感谢搭建周更营的刘姝教研员,我会努力达到刘老师想要的效果。

  哈哈哈,为什么教学反思到最后说得像获奖感言,总之我觉得我还是有进步,但是进步还要感谢大家,而且我的提升量对比周更营老师们的干货分享量还是让我有些羞愧,我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写啰嗦的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

  1.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认识到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3.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铁架台1个、记时器、米尺、30cm长的摆绳一根,大小不同砝码各1个。

  2.研究摆锤、摆绳对摆的影响的记录表各1份。

  教师准备:

  铁架台3个,摆绳若干,砝码2个,钩码若干,米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1.出示摆,复*摆的各部分名称。

  2.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板书:摆的研究)。【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先说说有关摆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3.观察两个不同摆的摆动快慢情况。

  ①讨论比赛的公*条件:时间要相同。

  ②预测哪个摆(摆长、摆锤均不同)摆得快?简述理由。

  ③教师演示实验,比一比两个摆哪个摆动的更快。让两个学生配合实验,一个计时,一个数数。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的培训,为下面学生实验打下基础,以便于节省时间,得出正确结果。】

  ④学生猜测并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设计意图:由现象引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假设,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预设:与摆锤重量有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幅有关。)

  ⑤回忆并讨论探究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方法,并出示上节课得出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及结果:摆幅不会影响摆的快慢。

  教师:那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是否会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探究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

  1.推测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

  2.讨论实验中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

  3.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重点交流实验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和评点实验方案,培养了他们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5.汇报。

  6.分析数据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设计意图:学生重点研究一个课题,研究就更深入,发现的就会更多,同时明白搞研究要善于合作。允许学生出错,让大家一起来分析出错原因,也是为了让学生避免出错,重过程,重体验。】

  (三)、探究摆绳的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1.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

  3.小组合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②.汇报结果。

  ③.教师问出错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重做

  ④.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感到得出科学结论需要组内成员通力合作,还要全体同学的密切配合,明白搞研究时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分工,善于合作。】

  (四)、讨论并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1.师生小结:以上两个实验说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2.教师:那是否两个摆绳一样长的摆,摆的快慢就一样呢?

  (师用课件出示如课本P61下面的插图的两个摆,并用米尺比划一下两个摆的摆绳一样长。)

  3.学生推测,并说明推测理由。

  ①.请学生推测他们的摆动快慢会怎样?说说推测理由。

  ②.教师演示,相同时间内,摆绳一样长,摆锤不一样长的摆的快慢实验,并进行测量。

  ③.讨论实验结果。

  ④.学生交流得出: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

  (五)、课外拓展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学*有用的科学知识,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学*的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本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的生活。加强了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6课《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认识摆,并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3.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4.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认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实验准备:

  学生:秒表、铁架台、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钩码)

  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钩码、细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今天,我把它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相信吗?(出示简易的摆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们让它摆起来。(进行美洋洋摆的模拟实验)

  2、美洋洋想要摇的更快一点,你能帮帮它吗?(学生各抒己见)

  3、过渡: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而且进一步联想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什么知识?(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摆,对摆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1)摆的构成(课件展示);

  (2)摆的等时性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摆,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一: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师:认识了摆,你们想不想亲手来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们就来测一下你们的各自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但是,别着急,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摆要摆动起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摆摆动起来注意事项:①线要拉直②摆锤要自然放下③数摆的次数(讲解)

  (2)小组动手实验: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汇报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同样是摆,为什么摆的快慢又不一样呢?摆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大胆的猜测:摆长、摆锤的重量等等,师板书)

  (二)实验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的关系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要检验我们的猜测需要什么呢?(实验操作)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1)根据提示探讨实验方法

  提示:①需要哪些材料?

  ②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③那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④我们要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追问:我们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反复做几次,减小实验误差;

  (2)计时要看仔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把大家所说的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放开摆锤时,不要用力,自然放手

  ②计时员要注意盯着钟面,不做其他事情。

  ③小组内要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记录,其他人负责数摆的次数。

  ④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定为15秒,每次实验做3次,实验一次记录一次。

  ⑤实验中要轻声交流,认真填写实验数据。

  ⑥实验完成后认真分析整理数据,共同分析实验结论,同时整理实验仪器。

  ⑦做完实验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完成实验了。

  3、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呢?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惯。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得出实验结论

  师:比较观测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研究成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发现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个个都像小科学家。

  2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像我们刚才这样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第二个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仿照第二个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数据

  5、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6、总结: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

  (四)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们表现的可真不错!老师已经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影子!继续努力吧!

  2、不过,老师还要考考大家,我这里还有一组摆,请你们观察这组摆有什么特点?(摆绳长度一样,摆锤的长度不一样)

  3、师:如果让它们一起摆动起来,你觉得谁摆动得快一些?(学生猜测)

  4、教师演示实验。

  5、师: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6、教师适时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的快慢与摆锺的重量和摆幅大小都无关。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摆的奥秘,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作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今天每位同学做了一回小伽利略。下面给大家补充点有关伽利略的故事。(介绍发明摆钟的过程)

  2、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得准确吗?

  生:把摆长调短些。

  3、师:这节课大家能够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看来,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以伽利略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说不定下一个科学家就藏在你们中间!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越长→越慢

  ↘摆长的长短——→有关

  ↘越短→越快

  五、教学反思: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摆研究教学设计(精选5篇)

  摆研究教学设计 1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似乎可以给不太理想的课后反思提供些慰藉。我则不喜欢,如果不好,就应该勇于面对,只有敢于面对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进和提高。试讲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研讨之后找到了解决的有效手段,效果明显地增强了,所以我感到很欣慰。再教设计的过程中感受是很深的,本来不觉得这样的课会有什么深度与难度,钻研之中却发现恰恰相反,本课的难度的确不小。首先,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体现在探究过程之中,让目标自然地实现其实并不容易;其次,与实验相关的许多细节都要有鲜明有效的处理措施,而这些措施的策划与选择却很需要我们的创造力,一个精巧构思的形成往往是在绞尽脑汁、辗转反侧、反复修改之后;再次,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常常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依据,发现这种联系就需要教者对它有独特透彻的理解,做到这一点也不像闲庭信步那样容易;最后,字斟句酌、推敲教学语言,使之规范、恰当、精炼、生动,紧扣学生的心弦也很难做到。另外,我自身素质的提高仍然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对过渡语的设计能力太低,很久也想不出来一个比较恰当的“语言链接”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今后加强学*和交流,还需要对科学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说一下我对本课教材设计意图的理解以及处理方法上的得与失:本课是在《机械摆钟》一课刚刚学*了摆的等时性(即“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之后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什么条件决定了摆的快慢呢?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懂得反复实验的意义同时明确对实验数据及误差的正确处理方法,从而实现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P61在本课最后,设计了摆绳长短相同、摆锤的长短明显不同的两个摆的对比实验,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摆锤的重心高低也会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其实质是增加了摆长,而摆长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清晰讲解了。因此,我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不仅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重心的改变可以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摆的快慢在本质上是摆长决定的。为此,我设计了版画示意图以及一个文字不等式来直观简洁地说明解释,我的预设是要把这个实验同“摆锤的轻重对摆的快慢的影响的实验”联系起来,相互照应,相互印证,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忙乱之中把之一美好构想给忘记了,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也是本课收束得不够透彻的主要原因。总之,教学目标达成了,重点也突出了,难点突破的不够彻底。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的第三次改进方案:

  结语设计:从演示实验来看,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长短有关,摆锤越短,摆动越快。这是我们的直观感觉,下一节课,我们将设计实验,用数据来探究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大家感兴趣吗?请你准备实验材料:宽1cm长10cm20cm30cm的木条各一根,磁铁一对,秒表一块。请同学们课前预*和尝试,以便下一节课上汇报。

  摆研究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具准备:

  铁架台、线绳、曲别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一个简易摆。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的装置吗?(摆钟,秋千,吊环??)

  师:在科学上,我们将这个简易的装置叫做“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摆。(板书:摆的研究)。

  师:同学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这根线叫什么?下面的重物叫什么?这根线在科学上我们称它为摆绳,下面悬挂的重物我们称它为摆锤。

  你们想不想做这样一个摆呢?请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2.学生做摆。(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制作)

  3.数摆。师:同学们,做完了吗?那我们怎样来数摆摆动的次数呢?哪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一生上台示范,大家观察。)

  师:我们在数的时候,手拿着摆锤,摆绳要拉直,实验时,将手轻轻一放,不要用力去推,摆出去,再回来,这样往返一次,我们叫做摆动一次,数1。教师示范,将摆锤轻轻放下,口中倒计时:

  3、2、1,放——停,一共摆动了几次?教师再示范,在摆锤还没有返回的时候喊“停”,要求学生弄清:如果没有摆回来,就不能算一次。

  二.展开:

  1.数自己做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师:同学们,会数了吧!那让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了多少次?在数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学生提出数摆注意点)师:是啊!在数摆之前,老师也有一个友情提醒:(小黑板出示要求)

  (1)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数数,1人记录。

  (2)实验一次记录一次。反复实验三次。

  (3)实验后共同分析,选择好我们的数据。

  2.汇报,教师板书。

  3.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相同的时间内,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这是最主要的)

  4.是啊!都是15秒,摆的次数有多有少,这说明摆的快慢不同。你猜测为什么都是15秒,摆的快慢会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的板书: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短摆角的大小)(摆角的大小学生可能不会说明白,但应该可以说出这个意思,例如学生说出摆的幅度师就概括揭示:在科学上,我们称这个为摆角。)

  三.加深:

  1.制定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我们猜测摆的快慢跟这些因素有关,事实真如你们猜测的那样吗?我们还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的假设是什么?我们的猜想是什么?不变的条件和可变的条件有是什么?

  请记录员拿出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填写完整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2.讨论实验方案。

  师: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在当学生说到摆绳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为了让实验的结果更明显,在选择两次摆线的长度时候,要相差大一些,不要太接*。

  3.学生实验。

  师:下面就要开始实验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4.实验汇报。

  师:实验完成了,我们要照例开一个实验的.报告会。请各小组的报告员将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给我们。学生汇报结果。

  汇报的重点: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跟你们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如果实验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得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共同来找找出错的原因在哪儿?

  摆线的长短汇报时,还应再引导学生得出:摆线越长,摆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就越快。

  5.实验小结。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都是无关的,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

  四.拓展

  :1.再做摆。

  师: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系,如果周老师要求你做一个在10秒钟内摆动10次的摆,你会吗?赶快试试吧!学生做摆,调试。2.学生展示。

  师:大家都好了。请将我们的摆全部放到桌子上,请各小组的材料员拿摆锤,周老师为你们计时,一起来数数。一起数摆。

  师:成功了吗?请成功的小组举手告诉大家。师对成功的一些小组:请问,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非常好。记录数据是非常科学的方法,有了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五.总结:

  六.师:同学们,通过了刚才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知道了摆锤、摆角和摆线,我还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还有,摆线越长,摆速越慢,摆线越短,摆速越快。

  摆研究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2.推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度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3.让学生认识到得到精确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与不变量,培养学生科学预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不同重量的摆锤三个、摆绳一根、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老师请同学们来听儿歌,看看动画(出示第一张课件)

  问:动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喜欢荡秋千吗?我也喜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它摆得更快些吗?

  2.师:其实秋千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摆,回忆一下,你知道了那些关于摆的知识?(摆锤、摆绳、摆幅、摆的快慢与摆幅无关)

  3.引入实验

  (1)告知实验要求:测量15秒摆动的次数。(注意摆绳拉直、自然下垂、来回算一次)

  (2)学生动手实验。

  (3)汇报结果

  (4)观察数据,发现各组的摆在相同时间摆动次数不同,猜测摆的快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5)根据学生猜测板书:摆锤重量:重→快

  轻→慢摆绳长度:短→快

  长→慢

  (6)师:如何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呢?(生答:实验)

  二、新授

  1.讨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关系实验

  (1)分小组讨论: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要准备哪些材料?

  (2)汇报: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

  (3)实验准备:每组准备了一倍重量、两倍重量、三倍重量的螺母,分别测15秒摆动的次数,每个重量的都测三次。

  (4)汇报: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准备哪些材料?2.讨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关系实验

  (1)分小组讨论: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要准备哪些材料?

  (2)汇报: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每组只准备了1根摆绳,怎样改变长度呢?演示:对折即变为一倍和两倍绳长)

  (4)汇报: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准备哪些材料?3.分组,一些组做实验1,一些组做实验24.学生开始实验,老师指导………5.汇报

  (1)做实验1的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汇报一倍重量、两倍重量、三倍重量摆锤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

  (2)师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3)做实验2的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汇报一倍绳长、两倍绳长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

  (4)师总结: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6.反馈:通过今天的学*,大家帮老师想想怎样让秋千荡得更快些呢?7.设疑: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老师这里有两个摆,摆绳一样长,我们把它们摆起来,观察快慢(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暂时不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来自己实验,也可上网查一查原因)

  三、巩固

  1.师:今天我们发现摆的这个秘密是400多年前一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的。(介绍伽利略发现这个秘密的故事)

  2.告诫学生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认真动脑,多动手、多实践,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

  3.拓展:下来后大家还可以研究,摆的快慢除了跟摆绳长短有关,还会跟什么因素有关?

  摆研究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具准备:

  铁架台、线绳、曲别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一个简易摆。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的装置吗?(摆钟,秋千,吊环??)

  师:在科学上,我们将这个简易的装置叫做“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摆。(板书:摆的研究)。

  师:同学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这根线叫什么?下面的重物叫什么?这根线在科学上我们称它为摆绳,下面悬挂的重物我们称它为摆锤。

  你们想不想做这样一个摆呢?请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2.学生做摆。(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制作)

  3.数摆。师:同学们,做完了吗?那我们怎样来数摆摆动的次数呢?哪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一生上台示范,大家观察。)

  师:我们在数的时候,手拿着摆锤,摆绳要拉直,实验时,将手轻轻一放,不要用力去推,摆出去,再回来,这样往返一次,我们叫做摆动一次,数1。教师示范,将摆锤轻轻放下,口中倒计时:

  3、2、1,放——停,一共摆动了几次?教师再示范,在摆锤还没有返回的时候喊“停”,要求学生弄清:如果没有摆回来,就不能算一次。

  二.展开:

  1.数自己做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师:同学们,会数了吧!那让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了多少次?在数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学生提出数摆注意点)师:是啊!在数摆之前,老师也有一个友情提醒:(小黑板出示要求)

  (1)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数数,1人记录。

  (2)实验一次记录一次。反复实验三次。

  (3)实验后共同分析,选择好我们的数据。

  2.汇报,教师板书。

  3.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相同的时间内,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这是最主要的)

  4.是啊!都是15秒,摆的次数有多有少,这说明摆的快慢不同。你猜测为什么都是15秒,摆的快慢会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的板书: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短摆角的大小)(摆角的大小学生可能不会说明白,但应该可以说出这个意思,例如学生说出摆的幅度师就概括揭示:在科学上,我们称这个为摆角。)

  三.加深:

  1.制定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我们猜测摆的快慢跟这些因素有关,事实真如你们猜测的那样吗?我们还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的假设是什么?我们的猜想是什么?不变的条件和可变的条件有是什么?

  请记录员拿出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填写完整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2.讨论实验方案。

  师: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在当学生说到摆绳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为了让实验的结果更明显,在选择两次摆线的长度时候,要相差大一些,不要太接*。

  3.学生实验。

  师:下面就要开始实验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4.实验汇报。

  师:实验完成了,我们要照例开一个实验的报告会。请各小组的报告员将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给我们。学生汇报结果。

  汇报的重点: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跟你们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如果实验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得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共同来找找出错的原因在哪儿?

  摆线的长短汇报时,还应再引导学生得出:摆线越长,摆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就越快。

  5.实验小结。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都是无关的,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

  四.拓展

  :1.再做摆。

  师: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系,如果周老师要求你做一个在10秒钟内摆动10次的摆,你会吗?赶快试试吧!学生做摆,调试。2.学生展示。

  师:大家都好了。请将我们的摆全部放到桌子上,请各小组的材料员拿摆锤,周老师为你们计时,一起来数数。一起数摆。

  师:成功了吗?请成功的小组举手告诉大家。师对成功的一些小组:请问,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非常好。记录数据是非常科学的方法,有了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五.总结:

  六.师:同学们,通过了刚才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知道了摆锤、摆角和摆线,我还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还有,摆线越长,摆速越慢,摆线越短,摆速越快。

  摆研究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6课《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认识摆,并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3.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4.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认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实验准备:

  学生:秒表、铁架台、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钩码)

  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钩码、细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今天,我把它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相信吗?(出示简易的摆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们让它摆起来。(进行美洋洋摆的模拟实验)

  2、美洋洋想要摇的更快一点,你能帮帮它吗?(学生各抒己见)

  3、过渡: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而且进一步联想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什么知识?(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摆,对摆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1)摆的构成(课件展示);

  (2)摆的等时性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摆,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一: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师:认识了摆,你们想不想亲手来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们就来测一下你们的各自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但是,别着急,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摆要摆动起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摆摆动起来注意事项:①线要拉直②摆锤要自然放下③数摆的次数(讲解)

  (2)小组动手实验: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汇报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同样是摆,为什么摆的快慢又不一样呢?摆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大胆的猜测:摆长、摆锤的重量等等,师板书)

  (二)实验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的关系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要检验我们的猜测需要什么呢?(实验操作)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1)根据提示探讨实验方法

  提示:①需要哪些材料?

  ②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③那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④我们要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追问:我们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反复做几次,减小实验误差;

  (2)计时要看仔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把大家所说的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放开摆锤时,不要用力,自然放手

  ②计时员要注意盯着钟面,不做其他事情。

  ③小组内要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记录,其他人负责数摆的次数。

  ④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定为15秒,每次实验做3次,实验一次记录一次。

  ⑤实验中要轻声交流,认真填写实验数据。

  ⑥实验完成后认真分析整理数据,共同分析实验结论,同时整理实验仪器。

  ⑦做完实验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完成实验了。

  3、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呢?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惯。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得出实验结论

  师:比较观测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研究成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发现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个个都像小科学家。

  2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像我们刚才这样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第二个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仿照第二个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数据

  5、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6、总结: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

  (四)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们表现的可真不错!老师已经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影子!继续努力吧!

  2、不过,老师还要考考大家,我这里还有一组摆,请你们观察这组摆有什么特点?(摆绳长度一样,摆锤的长度不一样)

  3、师:如果让它们一起摆动起来,你觉得谁摆动得快一些?(学生猜测)

  4、教师演示实验。

  5、师: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6、教师适时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的快慢与摆锺的重量和摆幅大小都无关。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摆的奥秘,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作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今天每位同学做了一回小伽利略。下面给大家补充点有关伽利略的故事。(介绍发明摆钟的过程)

  2、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得准确吗?

  生:把摆长调短些。

  3、师:这节课大家能够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看来,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以伽利略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说不定下一个科学家就藏在你们中间!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越长→越慢

  ↘摆长的长短——→有关

  ↘越短→越快

  五、教学反思: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3篇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学了100以内的数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就是要求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活动课中只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圆片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

  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继上节课制作简单的摆的学*,学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的特点,但是相同时间内不同的摆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上节课学生观察过自己的摆,可能会猜测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有关,这个课重点探究影响因素。

  提出问题,学生对每个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预测,并设计方案验证,重点是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学*和应用。每个小组的摆绳长度刚开始是随机的设置的.,在研究摆绳长度影响时,全班规定了按照10cm,20cm,30cm,保证摆动幅度和摆锤重量相同的前提下研究,得出的数据组内是有很明显的规律的,学生能通过本组的数据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第一个实验我重点引导了控制变量的设置,在分析数据之后,其他的影响因素交给学生自己小组设置变量,课堂反馈是很好的,整个操作环节基本是没有难度的,学生能够在掌握了控制变量实质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正确实施,这也是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

  五年级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表达自己观点,以及描述实验现象方面都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实验结束后发现每个组之间的数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于是我增加了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环节,有学生会发现刚才实验中摆绳没有拉直、计时不严谨以及次数数错等情况,我觉得这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让学生理解误差和错误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避免错误的操作,但是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是尽量减少。不仅这节课,其他实验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实验探究的效率,实验的严谨性是很重要的,让学生能够养成这种实验精神和*惯,也是科学课堂态度目标的培养方向。

  一、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水*有效处理教材

  材料选择:五年级学生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中,对几个变量实现精确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实验材料稍微有一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材料一定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在对摆线的选择上,我曾试过很多:绳子太粗,摩擦力和阻力过大;用纱线和棉线不经摆,易断;用尼龙线会伸缩,影响摆长还用了涤纶线、钓鱼线、绣线等等,都存在不足,最后采用工业用缝纫线,干扰因素影响最小。对于摆锤,教材推荐用大小螺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帽后,实际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大螺帽的摆线要比小螺帽长(因为大螺帽直径比小螺帽长)。我将材料换成用原来“沉浮实验盒”中的小吊桶(大小高低都一样),在吊桶里分别装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和金属块,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二、课堂教学要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本课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课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观察摆钟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索摆长、摆幅、摆锤重量和摆的快慢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但在此过程中,每一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课将告结束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意味深长:做实验真不容易。我想在场的每一位学生或听课老师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不容易”中所包含的意味。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课的特点―――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课堂中实证意识的教学,成了本课的一大亮点。从以下几个片段的设计和教学可窥见一斑:“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师生深度研讨实验方案体现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

  这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

  1、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和多个变量有关时,可以怎么研究?

  2、能不能用两个不同重量的摆锤来研究摆长问题?

  3、每一个对比实验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分别又是什么?

  4、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今年,我参与了哈尔滨市小学科学“进取杯”课堂教学大赛,我执教的《摆的研究》一课获奖。经过几次教学实践的磨砺,我对这节课有了一些深入研究,也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考虑。这节课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花象。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对这节课的结构作了如下布置: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后认为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摆的快慢,如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等。接着将问题引到“摆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上来。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身的看法(猜想):认为有关系的31人,认为没有关系的26人。究竟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学生自然想到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这个实验对于五年级同学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学生根据自身的猜想,设计好了实验方案,也提出了做这个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在接下去长达18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分别做了两个实验,而后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实验难度不是特别大,结论也明显。但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不是这样:全班9个组,实验的数据标明有一个组在做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的实验时,测出的几个数据都是不同的。先汇报的两个小组说:“摆锤的轻重与摆摆动快慢无关。”因为他们测出的数据都是不变的,我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很满意,褒扬了他们。当第七组同学用胆怯的声音告诉大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时,我随口说出,你们的实验可能出错了。其他同学的疑虑也就就此打住,一次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机会就这样在我手中悄悄地溜走了。

  第一次试讲结束了,但留给我的考虑却更多了。

  科学课的全面推开在我区已经有5年多了,而我们对科学课的认识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科学究竟是什么,简单的猜测、合作、假设、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科学吗?这个问题多次在我心中质问着我。我认为科学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解释,用实证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认识,它是讲求真凭实据,讲求用证据说话的。科学对事实的尊重,对观察的依赖,对结论的谨慎,对错误的勇于修正,这些都不是靠用文字讲给学生听,他们就可以内化的,而必需在小朋友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历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才干达成的。

  当证据与事实不相符合时,而我却将结论告诉给学生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其他老师也都会有同感。我想我们的实验证据与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发生的矛盾,它并不可怕,因为我们都知道实验中的误差是无法防止,也不可能防止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最关键一点是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误差,去分析这些数据,仅仅简单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决不是我们所要的科学态度。

  一、分析这些误差发生的原因

  既然误差的得来是不可防止的,所以回避它绝不是聪明的方法,如果一遇到学生的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相符合时,都由老师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是这样的,那么科学探究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提升吗?在课后的研讨中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在事先的备课环节中就应考虑到这点,学生还小,他们不可能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几次实验操作就得出科学的结论,更何况科学家结论的得出也不是一次就胜利的。

  当第七组同学说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这一结论时,我不应该简单的告诉他们,你们的实验出错了,而应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他们的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可能会有哪些因素导致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比方说我们人为的因素,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有差别……,假如能这样理性地引导学生看待误差,这样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都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寻找减小误差发生的方法

  既然误差的发生是不可以防止的,在我们的科学课中就应当积极面对,寻找为什么会发生误差,怎样做才干减小误差。那么如何来减小误差的发生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仔细检查实验装置

  误差的发生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与实验装置的设置有关。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让他们仔细检查自身的实验装置是不是还存在着缺乏之处,需不需要改进。例如在做这个实验时,假如实验花稍微有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花一定要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选择摆线,我试过纱线、细棉线、尼龙线、涤纶线、绣线等等,都存在缺乏,最后才选择略粗一点的棉线。对于摆锤,教材用大小螺丝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丝帽后,实际上摆长就会发生变化,大螺丝帽的摆线要比小螺丝帽长。所以我将螺丝帽换成铁垫圈,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差。

  2.渗透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科学家得出一个实验结论并不是做一次或两次实验得出的,而是做了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才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因此,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反复实验,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一次实验中就得出结论。

  协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胜利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在研究实验方案时,我问学生:“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多做几次实验。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一次可能有巧合。师: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生:三次以上吧。师:行!我们每组争取都做三次,实验中有干扰的不算,假如还有时间,可以多做几次。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取*均数。

  通过对实验中注意事项的研讨,强调了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坚持相同和一定要坚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有效证据。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加以关注:做三次以上就是重复做;求*均数是计数要求简单性……,教师强调了丈量要客观、精确,它将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在教学中向学生充沛渗透了实证意识。

  3.通过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本课以用摆做实验为主要内容,是一个典型的探究不同因素的对比实验。结合单元目标和教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

  1、通过用摆做实验,说出摆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节课观察钟摆和我们的摆的对比,推测多种可能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实验数据的重复测量结果,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通过观察相同绳长不同长度摆锤的摆运动的快慢,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很重要,并且对新的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本课重点是:

  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和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的大小和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本课难点:

  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

  本课的亮点在于对实验测量方法的改变和数据的处理。

  教材安排测量摆在15s内摆动次数,同时存在15s计时和半次怎么数两个问题,而且计时同学参与度不高。所以本课借鉴李子组蔡垸老师的教学反思,更改为测量摆摆动20次所用时间,这样就误差就集中于计时的误差,是无法避免,并且对实验结果影响较细微的,摆绳长短的实验数据梯度也较为明显。

  另外对于数据的处理,因为实验中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并且需要让学生学会真实记录,并且能在理解误差的基础上认识到我们的实验结论。所以我借鉴了一篇文献中提到的一个方法,也就是趋势图法,利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具有随机性,而变量引起的误差具有规律性,通过趋势图的分析和对比来让学生在接受误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本课也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1.比如在组织教学时,怎样处理摆幅大小这个点。

  本来我的设想是把这个放到上一课,教材上本课第一幅图已经暗示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发现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不大,因为连续摆动的摆摆幅逐渐减小,但每十秒摆动次数相同,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给学生讲摆幅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摆在连续摆动过程的摆幅和起始摆幅在学生认知中是存在区别的,如果略过反而是对学生疑问的`忽视,并不妥当。

  然后我就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实验分工与操作以及实验数据分析的示例,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实验的基础上,分组自主进行摆锤轻重和摆绳长短的实验。这样让学生的得到了锻炼,对这个实验的细节和要点也更清楚。

  但可能是我个人原因,这部分要讲的注意的细节和操作原理讲解较为琐碎,我总是觉得条理不是非常简明清晰,而且用时较长,老师讲解很��嗦的感觉。

  2.最后一个演示实验的选材,最开始我用的是几个用胶带捆绑在一起的钩码,结果是可以做出来,但是由于钩码太重,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到它的重量,而且摆动过程中还会带动铁架台晃动。然后我试了一下可塑橡皮,橡皮泥比较软不太好勾,而且要做得比较长也有点重,最后在唐老师的提议下,我用了比较轻、好连在一起,又很有实验效果对比的积木。这个要感谢总是发现探索的唐老师对我的帮助。

  当然还要感谢给我提了很多建议的我们的邓校长和凤凰小学的陈韵芝老师,我从上次集体视导到这次合格课,我的提升也离不开我们最认真最可爱的周更营的老师们,是周老师分享了用图片和视频演示方法,茶小何老师提出了真实对话,关注实验数据真实记录,还有提前剧透给我这节课很多要点的蔡垸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细节方面来自大家的教学反思,可以说我们虽然没有见面,但是神交已久,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也要多跟小伙伴们交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感谢搭建周更营的刘姝教研员,我会努力达到刘老师想要的效果。

  哈哈哈,为什么教学反思到最后说得像获奖感言,总之我觉得我还是有进步,但是进步还要感谢大家,而且我的提升量对比周更营老师们的干货分享量还是让我有些羞愧,我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写��嗦的教学反思。

  一、取舍合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同学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考虑,并且去验证同学自身的一些猜想。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身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上,同学将丈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和不同长度摆绳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同学在对丈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主要是摆绳的长短。但是,在课文的最后又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即:摆长也是影响摆的快慢的一个因素。所以说,本课的教学是让同学从问题中来,又带着问题离开。

  修订以后的《摆的研究》这一课,舍去了原教材中影响摆的快慢三个因素中摆幅大小的研究,教材将这一内容移到了上一课完成,应该说这样的教材更容易教学。因为,原先的教材,是将三个因素一起在一堂课里研究,这样时间难于控制,效果也不理想。不过,由于今天这堂课是公开课,这一课又是第二教时,所以我还是适当地引用了“摆幅大小”这一因素,但不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摆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进行的是两个实验,一个是摆锤的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另一个是摆绳的长短对摆快慢的影响。在教师用书上,期望教师在同学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一个从“扶、引、放”的教学思路。而在我看来,两个实验,要完成“扶、引、放”三个过程,很难。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教师用书上的内容,至少是这一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老教材的框架内,还没有和时地更新。所以,在今天这堂课中,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方法,采用同学自主的,有选择的探究方式,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教学即可以防止由于研究内容过多而造成探究时间不够,又可以让同学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三、提供有结构的资料

  资料的运用,主要就是对教具的运用。在课堂上提供有结构的资料,能够使教学更加深入,目的性更加明确。在今天课堂上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让同学测出15秒内各个摆摆动的次数时,我给同学提供了各个不同长短的摆,让每组同学的摆在15秒内次数各不相同。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同学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更为顺利地引入到了课文探究的主题。

  第二个有结构的资料是,在同学进行探究摆的快慢的实验中,大多数数组我提供的是螺帽,但有一组我提供的是钩码。同学在探究摆锤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实验中,让钩码一个一个的挂起来,从而得出了与研究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呢?引起同学的共鸣,为下一课的教学内容“摆锤长短的研究”做了铺垫。

  我在20xx年xx月xx日的学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教科版的五下科学《摆的研究》,执教之后,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课前思考:

  本课的科学元素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是什么?我如何教才可以让学生更易学,更易懂。

  二、课前分析:

  本课的核心知识是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本课的二处思维冲突在于,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以及摆绳的长短不同于摆长。

  本课的学生能力发展:经历产生问题——预测——设计——实验研究——数据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发现新的问题完整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学生的经验:

  1、80%的学生清楚知道: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60%的学生能识别变量和不变量。20%的学生能初步独立设计实验。

  2、学生了解摆的各个部件,初步能完成小组中的分工(计时,计数,摆的操作),初步能够完成数据的分析,对下结论有依赖。

  四、在设计中的理念:贴*儿童心灵的科学探究。

  1、生活化。

  来源生活。教学问题的产生是学生通过从二个摆钟摆动有快慢的生活情境的观察后,主动提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堂课的核心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继而展开课堂探究。

  回归生活。科学研究是为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指导学生科学生活。所以最后设计了二个生活中的问题。一是对本课开始时的情境中的一个明显走慢的摆如何让它走快一点;二是小朋友荡秋千时,在相同推力下的快慢的调节。

  通过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生活中。

  2、生本化。

  (1)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方便操作,减少偏差。改装铁架台。将票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去掉铁夹,在票夹其中一个柄部的孔的二端各垫上若干垫圈后,利用原来铁架台上的螺丝将它固定),这样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方便控制学生对摆长短的控制;二是有效减少“摆长”上方支点对摆长的负面影响。将“摆锤”由原来设想的钩码改为垫圈。如果是用钩码作为摆锤,在改为摆锤重量时,我们往往将它们上下钩挂起来,这样就会对最后解释摆长引起负面影响,也会在实验中,因为摆长的改变引起实验数据的偏差。

  (2)面向全体。

  教师的课堂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尊重生命,享受课堂带来的快乐。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设计实验时,依据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相关经验,我在每一个实验(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关系)步骤讨论中,先安排一名中等学生来说步骤,然后再由优等学生补充,其他二位同学注意倾听,并准备要在下一个实验步骤中交流。在第二个实验(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步骤讨论中,就安排了中等学生先交流,再困难学生交流。从而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步骤的设计。在实验操作时,在小组中安排计时,计数,作摆,统计等,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3)课堂教学。

  由于课前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实验器材的充分准备,学生实验操作较顺利,实验数据也较科学。学生能够紧紧围绕“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的核心问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中去。达到预期学生有兴趣地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分享和小结中点拔方法,享受课堂的快乐。

  (4)课后改进。

  时间上紧了。教师意识到时间紧,在后半堂课明显加快节奏。从而造成了学生理答面不广。

  (5)教学设计改变一。

  将实验一改为师生共同设计,共同实验,在设计中融入对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在实验中结合对学生操作的指导。然后在实验二中面向全体,小组独立完成。

  (6)教学设计改变一。

  在实验一的操作中,融入实验二的变量。教师直接将学生实验的摆长设计成一倍长,二倍长和三倍长。在完成“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的实验后,让学生观察数据,在发现数据不等(分成三类)后,去比较实验中的不同。在比较中发现,原来是摆长不等的原因。这样是减少了一次操作。

  我在20xx年xx月xx日的学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教科版的五下科学《摆的研究》,执教之后,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课前思考:

  本课的科学元素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是什么?我如何教才可以让学生更易学,更易懂。

  二、课前分析:

  本课的核心知识是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本课的二处思维冲突在于,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以及摆绳的长短不同于摆长。

  本课的学生能力发展:经历产生问题——预测——设计——实验研究——数据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发现新的问题完整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学生的经验:

  1、80%的学生清楚知道: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60%的学生能识别变量和不变量。20%的学生能初步独立设计实验。

  2、学生了解摆的各个部件,初步能完成小组中的分工(计时,计数,摆的操作),初步能够完成数据的分析,对下结论有依赖。

  四、在设计中的理念:贴*儿童心灵的科学探究。

  1、生活化。

  来源生活。教学问题的产生是学生通过从二个摆钟摆动有快慢的生活情境的观察后,主动提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堂课的核心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继而展开课堂探究。

  回归生活。科学研究是为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指导学生科学生活。所以最后设计了二个生活中的问题。一是对本课开始时的情境中的一个明显走慢的摆如何让它走快一点;二是小朋友荡秋千时,在相同推力下的快慢的调节。

  通过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生活中。

  2、生本化。

  (1)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方便操作,减少偏差。改装铁架台。将票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去掉铁夹,在票夹其中一个柄部的孔的二端各垫上若干垫圈后,利用原来铁架台上的螺丝将它固定),这样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方便控制学生对摆长短的控制;二是有效减少“摆长”上方支点对摆长的负面影响。将“摆锤”由原来设想的钩码改为垫圈。如果是用钩码作为摆锤,在改为摆锤重量时,我们往往将它们上下钩挂起来,这样就会对最后解释摆长引起负面影响,也会在实验中,因为摆长的改变引起实验数据的偏差。

  (2)面向全体。

  教师的课堂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尊重生命,享受课堂带来的快乐。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设计实验时,依据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相关经验,我在每一个实验(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关系)步骤讨论中,先安排一名中等学生来说步骤,然后再由优等学生补充,其他二位同学注意倾听,并准备要在下一个实验步骤中交流。在第二个实验(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步骤讨论中,就安排了中等学生先交流,再困难学生交流。从而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步骤的设计。在实验操作时,在小组中安排计时,计数,作摆,统计等,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3)课堂教学。

  由于课前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实验器材的充分准备,学生实验操作较顺利,实验数据也较科学。学生能够紧紧围绕“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的核心问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中去。达到预期学生有兴趣地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分享和小结中点拔方法,享受课堂的快乐。

  (4)课后改进。

  时间上紧了。教师意识到时间紧,在后半堂课明显加快节奏。从而造成了学生理答面不广。

  (5)教学设计改变一。

  将实验一改为师生共同设计,共同实验,在设计中融入对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在实验中结合对学生操作的指导。然后在实验二中面向全体,小组独立完成。

  (6)教学设计改变一。

  在实验一的操作中,融入实验二的变量。教师直接将学生实验的摆长设计成一倍长,二倍长和三倍长。在完成“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的实验后,让学生观察数据,在发现数据不等(分成三类)后,去比较实验中的不同。在比较中发现,原来是摆长不等的原因。这样是减少了一次操作。

  本课以用摆做实验为主要内容,是一个典型的探究不同因素的对比实验。结合单元目标和教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

  1、通过用摆做实验,说出摆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节课观察钟摆和我们的摆的对比,推测多种可能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实验数据的重复测量结果,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通过观察相同绳长不同长度摆锤的摆运动的快慢,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很重要,并且对新的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本课重点是:

  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和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的大小和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本课难点:

  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

  本课的亮点在于对实验测量方法的改变和数据的处理。

  教材安排测量摆在15s内摆动次数,同时存在15s计时和半次怎么数两个问题,而且计时同学参与度不高。所以本课借鉴李子组蔡垸老师的教学反思,更改为测量摆摆动20次所用时间,这样就误差就集中于计时的误差,是无法避免,并且对实验结果影响较细微的,摆绳长短的实验数据梯度也较为明显。

  另外对于数据的处理,因为实验中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并且需要让学生学会真实记录,并且能在理解误差的基础上认识到我们的实验结论。所以我借鉴了一篇文献中提到的一个方法,也就是趋势图法,利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具有随机性,而变量引起的误差具有规律性,通过趋势图的分析和对比来让学生在接受误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本课也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1.比如在组织教学时,怎样处理摆幅大小这个点。

  本来我的设想是把这个放到上一课,教材上本课第一幅图已经暗示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发现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不大,因为连续摆动的摆摆幅逐渐减小,但每十秒摆动次数相同,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给学生讲摆幅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摆在连续摆动过程的摆幅和起始摆幅在学生认知中是存在区别的,如果略过反而是对学生疑问的忽视,并不妥当。

  然后我就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实验分工与操作以及实验数据分析的示例,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实验的基础上,分组自主进行摆锤轻重和摆绳长短的实验。这样让学生的得到了锻炼,对这个实验的细节和要点也更清楚。

  但可能是我个人原因,这部分要讲的注意的细节和操作原理讲解较为琐碎,我总是觉得条理不是非常简明清晰,而且用时较长,老师讲解很啰嗦的感觉。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实用十份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期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期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达到学*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圆片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由于本节课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摆圆片发现规律,所以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摆、同桌合作摆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惯引导到学*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中学。

  1、本节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位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出个位、十位。

  2、给出一个圆片,让学生自己试试,师引导完成。再给两个,让生自己完成。

  3、让学生猜想4个、5个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时,然后去摆摆试试

  4、当学生汇报用5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说说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自然引出了找规律的环节。

  5、在找用9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利用规律。我觉得这样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学了100以内的数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就是要求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活动课中只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圆片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

  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4月24日下午,我校5位教师参加了一年级的教材培训,听了一节一年级的研究课《摆一摆 想一想》,现将听课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我喜欢姚老师的教学风格,是那么亲切、自然,一下子就拉*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和所有的听课老师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起走进这节课;另外,从这节课的效果看,姚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一定煞费苦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节值得回味、值得研究的课。

  《摆一摆 想一想》是一节活动课,姚老师能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3个、4个、5个小圆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并且在活动之前老师给学生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引导,这为后面学生的有效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后,老师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小圆片的个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序地去思考问题。

  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由这节课引发的三点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是学生有效思考、有效活动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老师的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只有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想什么,学生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本节课,当学生找到了用2个圆片能摆出的三个数2、11、20后,姚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应该怎么写呢?”这个问题问得不够明确,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意思,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都在猜想: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呢?所以,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提问:“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三个数排列起来,谁来试一试?”学生边说,老师边记录下来。

  2、把握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用不同个数的小圆片能摆出不同的数以及边操作边体会用怎样的方法找到这些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10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分别用2个、3个、4个……圆片去摆一摆、试一试,边操作边填表边思考,每次怎样移动圆片怎样才能使找到了数不遗漏、不重复?给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和规律的机会,如果有学生找到了好的方法可以让这个学生介绍,其他学生学*;如果学生找不到好的方法或叙述不清楚,老师再给予帮助和点拨。我想,这要比直接给学生方法效果更好,学生的收获也更大。

  3、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加以引导。

  本节课,当学生用5个圆片摆出了6个数后,在处理6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时,老师没有再让学生摆,而是让学生去思考,6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写出来。我很赞成姚老师的这种做法,前面学生已经有了摆的基础,在摆的过程中也应该能引发思考,所以6个圆片不摆直接写,学生也能写出来。我认为当学生写出这七个数后,老师应该抓住学生思考的机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写出了这七个数?能给大家说一说吗?”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为后面更多的圆片能摆出的数有一个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写出更多的数。

  上完这节综合实践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级的孩子既活泼又难把握,苦于在放与不放之间找最佳支点,教学任务如何才能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合作学*的倾听意识怎样落实到每位孩子?……这些都是我课前课后不停思索的问题。回顾本节课,我认为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做得还不错。

  四个层次的摆圆片活动,前两个层次是动手操作,先是师生合作,明确操作任务,再是两次小组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合作到有效合作,也就是在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展示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最后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点慢,但我并不急求成,在摆三个圆片这个环节,预设是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摆法,可是在巡视中并没有如我所愿,只找到一个接*从大到小的摆法,为此,我在观察比较出从小到大这种摆法很有序的基础上再来看这种摆法,提示学生如何才能让这种摆法也变得有序呢?学生有了前面的对比分析,很快进行了改正,在这个纠正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无序和有序的区别,从而更易体会有序思想的方便之处。学生的表现让我想到了课堂生成是灵动的,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中宝贵资源,用好这美好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别样的光彩。

  两人合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学*方式,前不久听了一位专家的讲座,谈到小组合作需要关注的十二个细节,其中就有低年级孩子自我调控能力不够,更适合两人合作,为将来四人或更多人数的小组合作提供基础,非常有道理,本节课我就是让学生一人摆一人记,分工明确,不会存在你争我抢的'局面,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有些学生或是不愿参与、或是不会与人合作、或是没有听清要求(我发了两张记录单,有些孩子错误的认为一人写一张),反思我让学生合作前,可能没有更为清晰的说明合作要求,我以为只要进行师生合作示范,应该没有问题,但我忽略了有些孩子注意力是不集中的,他们不能将这个环节和上个环节联系起来,摆圆片又很好玩,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我要摆圆片了,所以造成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合作学*汇报时,本想突出小组而不是个体,让汇报的小组都站上了讲台,一方面为他们增添认同感,另一方面突出团体意识,但在汇报时两人的合作还不够,在他们潜意识中还没有形成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结果,我也担心时间不够,就没有太花时间去引导如何以小组的名义进行汇报,以后在*常上课时还需要循序渐进。

  时间的分配不是很合理,前松后紧,学生在摆一个圆片和两个圆片时太慢,小组汇报三个圆片可以怎样摆时,调控还不够,评价手段还需更加丰富,在不同时段想办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公开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其实很喜欢数学,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在有数学味的课堂中找到快乐!

  “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学了100以内的数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就是要求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活动课中只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圆片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

  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案例:

  《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有一个“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上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用2个圆片摆数(注意:只摆一位数或两位数)

  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摆的。

  十个 十 个 十 个

  2 1 1 2 0

  小组合作:用3个、4个圆片摆数(3个同学摆,小组长作好记录,不要有重复的数) 312 21 30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