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

日期:2022-05-07 10:25:52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五、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

  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

  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

  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

  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准备课

  2课时

  2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9课时

  49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16课时

  10

  分一分、认识物体

  5课时

  1113

  1120各数的人数

  7课时

  14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课时

  17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9课时

  20

  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八、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九、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八、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九、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找出各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六)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具体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双基要求:

  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高一有关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能使用计数器及简单的推理、画图。

  2.能力培养:

  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能根据问题的情景设计运算途径;会提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的数学问题,并进行交流,形成数学的意思;从而通过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1)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篇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也不会学*;有些同学学*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的*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孩子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 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找出各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六)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找出各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六)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x)班xx人、一(x)班xx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l=、<、>,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2课时 第一周

  2、比一比3课时 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第六至七周

  5、分类2课时 第八周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第九至十四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第十五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8、认识钟表2课时 第十六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10、总复*4课时 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总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2)、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3)、教学难点

  1、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钟表。

  (4)、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2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6课时

  8、认识钟表……约3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6课时

  10、总复*……约10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总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2)、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3)、教学难点

  1、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钟表。

  (4)、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2)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篇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2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6课时

  8、认识钟表……约3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6课时

  10、总复*……约10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找出各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六)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总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2)、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3)、教学难点

  1、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钟表。

  (4)、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2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6课时

  8、认识钟表……约3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6课时

  10、总复*……约10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共31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 ,11—20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我们的校园 ,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具体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双基要求:

  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高一有关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能使用计数器及简单的推理、画图。

  2.能力培养:

  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能根据问题的情景设计运算途径;会提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的数学问题,并进行交流,形成数学的意思;从而通过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3)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篇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8 总复* 单元复*

  18 6.11—6.15 总复*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 综合卷练*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

  教材分析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我班共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我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学*这一部分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

  通过数白羊图,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通过例1数实物(糖,小棒,方块)等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整体感知100,且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通过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表现好的同学会得到一颗星星。(展示100颗星星)聪明的孩子,请你试着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并说明理由。

  揭示有100颗星星。(让孩子们说出估算的方法)

  想一想: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2.在具体情境中复*20以内数的数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大草原看一看。

  书本第33页百羊图,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灵聪聪和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这时来了两群羊(20只),小精灵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同学们,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羊吗?(学生数完后点名回答)

  3.整体感知100有多少

  过了一会,草原上又来了许多群小羊。小精灵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草原上大约有多少只羊呢?

  在学生观察、估出小羊的只数后,请学生回答估的结果。

  4.总结、揭示课题。

  刚才有很多同学猜大概是100只,老师也认为大概有一百只,但是不是真的有一百只呢?你们会数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数数和数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交流数数方法

  (1)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也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2)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100根小棒、100颗小石头、100颗花生、100个练*本、100块糖)。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准的小组,然后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数法。

  (可能出现情况: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3)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非常清楚。

  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10个一是十,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4)小结:10个十是100。

  2.做一做

  (1)完成教材35做一做第1小题

  学生边摆学具边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指导学生每数满十就扎一捆或放一堆,渗透组成知识。

  (2)从七十二数到一百。(同桌一个接一个地数)

  (3)完成做一做第2小题

  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数泡泡。

  反馈:一个一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3.两位数的组成

  讲授35页例2:

  (1)师:手拿7捆小棒,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七十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一捆小棒是1个十,7捆小棒就是七个十,7个十就是七十。

  说一说:七十是()个十组成的。

  (2)师:那现在我需要46根捆小棒,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帮我用你们的学具摆一下。

  生:拿4捆再加6根。

  师:为什么这样拿啊?

  生:应为4捆小棒是4个十,6根小棒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四十六。

  说一说:四十六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完成35页例2的做一做

  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全班订正:三十五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

  三、巩固与发展

  1.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1)我们班有()人,男生()人,女生()人。

  (2)我们班有()张桌子,()椅子

  2.抢“100”的游戏

  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的内容。在学生较凌乱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五、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课后数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每数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检验自己刚开始时估的对不对。

  六、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10个一是十,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七十是()个十组成的

  四十六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8 总复* 单元复*

  18 6.11—6.15 总复*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 综合卷练*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52课时

  略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40名学生,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7%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12%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认真审题。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52课时

  略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二班学生共有73人,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对于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已基本掌握,但是不够牢固,并且有好几个同学掌握的很差,上学期的内容对于本学期学*打下基础。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一学期的学*环境熏陶下,对于如何上数学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于本学期有效的展开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学生的*惯和纪律还是要进一步的培养,这学期还是要做为重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九个单元,选取学生声不断,学生说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分别为南极小客人,小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其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方位与图形,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人民币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厘米、米的认识,统计。

  教材的编排特点是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融合为一个过程;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亲*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地大小;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3.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学*南极小客人与大海边,了解南极与海洋的美好风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2.通过学*小小存钱罐,让学生学会计划理财,以及学会节约用钱,正确的使用钱。

  3.通过学*绿色行动,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通过学*阿福的新衣,农夫与牧童两个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无处不在,即使在童话中也有数学问题。

  5.通过学*我们的鞋码,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常很多不经意的小事,就是运用了数学的知识。

  6.通过做作业,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对待事情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六、完成教学目标、德育渗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计算的*惯。同时注意学*态度、学*品质的培养。

  3.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增强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4.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5.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4)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

  一、学生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生思想积极进步、有理想、班级整体学*态度端正,有良好的班纪班风,有自觉独立的学**惯,但男生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学*基础差,又没有自觉性,干扰性较大,导致两极分化大。

  二、课程标准解读

  知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

  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材分析

  (一)主要任务:

  1: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惯。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本册的基本概念,公式的推导。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3: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重点

  1:结合教材的特点,促进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练*,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计算。

  3:使学生在第八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含有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解法,为今后学*较复杂的分数运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难点

  1: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六、考点

  1:小数乘、除法笔算、简算。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七、提高质量的措施

  1: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健康,对学生全面负责。

  2:言传身教,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注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3: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要求,多开展教学活动。

  6: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八、周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小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法则。

  第3——5周:小数的除法,理解它的意义与计算法则。

  第6——7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8——10周: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第11周:整理和复*,期中考试。

  第12——15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中心。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中心。

  第16——18周: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19周:期末复*,掌握本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其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有:图形的*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主要内容有:*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认识*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其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移或旋转90度。

  14、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7、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8、在学*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学*,本班的44名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从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计算技巧性不强,准确性有待提高。(二)学*方法科学化、高效化;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要在*时加强。

  三、教学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

  在学*中,教材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四、课时安排:

  (一)小数乘法11课时

  (二)图形的*移、旋转与对称8课时

  (三)小数除法14课时

  (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课时

  (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5课时

  (六)可能性3课时

  (七)倍数与因数5课时

  (八)总复*6课时

  过完暑假长假迎来了新学期,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经过四年实验教材的使用,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内容的加深,孩子们已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六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学*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是以后学*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第三单元“分数”。

  在学*本单元内容前,学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了*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综合应用活动,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惯的培养。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7、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提升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教材重难点:小数乘法和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主要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图形与几何方面

  本册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部分内容。其中位置是在三年级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多边形的面积主要教学*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知识方面

  主要教学初步的概率知识。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在“数学广角”中,通过实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然后在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掷一掷”,使学生通过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发现掷一掷背后的数学本质,培养探究真理的数学精神。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

  2、能在具体情况中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在具体情景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4、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并交流。

  6、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五(x)、五(x)每班xx人。

  2.“四基”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

  3.学生学**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4.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

  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

  4、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8课时)

  2、小数除法————————————————(11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4、简易方程(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1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4课时)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大部分的学生学*态度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有着良好的学**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

  4、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略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

  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

  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

  4、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3)班共有学生6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6人,男生数偏多,并且调皮学生较多,上课不认真听且影响周围的也较多,许多学生的学*态度都较不端正,学*目的不明确,*时学*比较懒惰,加上学*兴趣不够浓厚,所以数学成绩比较差。学*成绩较优的学生则较会听课,学*比较主动、塌实。本学期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整体内容分布:(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二).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四)方程(五)折线统计图(六)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分数、小数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使学生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并能正确地解方程。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5)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班级概况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6)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与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与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与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与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与笔算的训练,培养与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与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 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 学情分析

  1. 基本情况: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 人,后进生约人。

  2.我所执教的215班均属普高班,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三 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两章: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面向量》。三角函数的主要内容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弧度制、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难点是弧度制的概念、综合运用本章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周期函数的概念,函数y=Asin(x+)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面向量主要内容是向量及其运算和解斜三角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面向量的数量积,*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移公式,解斜三角形是本章的重点,而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等是本章的难点。

  四 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五 教学及辅导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 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 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 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 优、差生名单及辅导措施

  1. 对于优生:学生自愿成立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围绕数学竞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原有基础上,稳定班级在数学学*钟的尖子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自主学*的意识。

  2. 对于待发展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基础差异和个性差异,耐心细致的'进行个别辅导,有问题随时解决,并多予以鼓励。在作业中体现分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七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时

内 容

重 点、难 点

第1周

5

任意角和弧度制(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2周

5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诱导公式的探究。运用诱导公式。

第3周

5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5)

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及其应用与求值、化简

第4周

5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3)

正、余弦函数的图象(2)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正、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

第5周

5

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4)

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函数思想。

第6周

5

函数y=sin(+)的图象(2)、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

用参数思想讨论图象的变换过程。用三角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第7周

5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2)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反三角函数的表示

第8周

5

三角函数单元复*

知识点的复*+练*卷

第9周

5

*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

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及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

第10周

5

*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

*面向量的数量积(2)

*面向量基本定理。会用*面向量数量积的表示向量的模与夹角。

第11周

5

*面向量的应用举例(2)

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第12周

5

向量*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向量*移的公式

第13周

5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

第三章小结(1)

以11个公式为依据,推导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会进行三角变换。

第14周

5

期末复*

第15周

5

期末复*

分章归纳复*+3套模拟测试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七、课时安排

  1、位置 4课时

  2、20以内退位减法 12课时

  3、图形的拼组 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 8 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 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5课时

  7、认识时间 3课时

  8、找规律 4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总复* 5课时

  进入20xx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的学生们也有了一个学期的学期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也更加容易了,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与同学们一起学*,取得最大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学生的行为*惯,学**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惯、学**惯跟不上,导致学*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找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9、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0、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11、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八、 教学安排

  周

  教学内容

  备注

  1

  一、位置

  2

  二、认识钟表

  3-5

  三、100以内数的认识

  6

  四、认识人民币

  7-10

  五、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16

  六、认识图形

  17-14

  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5-16

  八、探索乐园

  17-18

  复*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下册,包括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面向量》。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第四章教学需要36个课时(不包含考试与测验的时间);第五章的教学需要22个课时,共计需要58个课时。本学期有两次月考和五一长假,实际授课时间为18周,按每周5课时计算,数学课时达到90课时左右,时间也算充足。这为我们数学组全面贯彻低切入、慢节奏的教学方针提供了保障,也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水*的又一次极好的机会。

  教学计划:

  依据运城市的高一数学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预计在4月14号至4月17号进行)涵盖的内容为第四章的内容,这样下半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为30个课时。

  我们备课组经过认真的思索、充分的讨论,将期中考试前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一单元)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1角的概念的推广3课时

  4.2弧度制3课时

  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4课时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课时

  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4课时

  复*课(*题课)4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随堂)2课时

  (二单元)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7课时

  *题课3课时

  4.7两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4课时

  *题课2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随堂)2课时

  (三单元)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8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课时

  *题课2课时

  4.9函数的图象4课时

  总计授课53课时,余下课时可安排期中复*。

  期中考试后的授课计划:

  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课时

  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4课时

  *题课2课时

  第四章复*4课时

  第五章

  (一单元)向量及其运算

  5.1向量1课时

  5.2向量的加减法2课时

  5.3实数与向量的积3课时

  5.4*面向量的坐标计算3课时

  5.5线段的定比分点2课时

  5.6*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3课时

  5.7*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课时

  5.8*移2课时

  *题课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随堂)2课时

  5.9正弦、余弦定理5课时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课时

  实*与研究性课题4课时

  *题课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随堂)2课时

  竞赛辅导:

  为发展我校的素质教育,贯彻个性化发展的原则,数学组拟对在校生中有数学思维特长的学生进行竞赛类的辅导。由前4个班的学生共同组建一个10人左右的数学小组,每周由数学组的成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竞赛辅导,目标是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数学竞赛。大体的时间安排如下:每周举行1到2次,时间为第8节课。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7)

——一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一年级6个班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还较小,喜欢接受新知识,对某些难度教大的知识接受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女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惯。本学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处理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各方面的体育技能、技巧在本学期体育教学中逐步成熟。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本册教材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韵律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单脚跳双脚跳跳绳跳高)和投掷(轻物掷远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分腿跪撑后仰蹲撑往低处滚翻团身前滚翻蹲撑前滚翻抱腿起)、队列练*、走跑练*、步法练*(跑跳步踏跳步踏点步后踢步小碎步小跑步)。内容简单,但全是基础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作*惯,体操难度较大,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终身体育的好*惯。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初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4、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希望风帆)、小学生健美操(校操)、田径的各种跳跃和投掷动作。

  2、教学难点

  难点:各种体操动作。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就要因势利导,富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既能保证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一方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打下基础。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是学生上体育教育课的入门阶段。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有些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存在模式僵硬、**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体等缺陷,阻碍着小学生全体参与。用游戏教学法,可避免以上缺陷,较好的完成小学一年级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1、调动全体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按时上课。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惯。

  2、遵守体育课常规,认真听讲,积极学*。要求学生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硬物,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搞好“自主、综合、拓展、创新”研究。

  4、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准确地做好多面示范。

  5、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6、加强对教学的研究,定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和专题研讨。

  一、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少,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接受比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惯。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走跑练*(50米跑和300-500跑走交替)、基本步法练*。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新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从基础锻炼做起,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注意培养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基本队列的练*以及田径的各种走跑跳和投掷动作。

  教学难点:

  自编操、体操动作。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精心备课,充分上好每一堂课。

  2、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惯,保证正确的跑走姿势,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5、教师要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优生优培,差生转化。

  6、教师加强各方面学*,提高理论水*,以理论指导实践,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总结经验教训。

  教研专题:

  学生学*活动的有效性

  具体的教学计划: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创新精神。

  2、理论方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方法及体育运动常识、卫生保健等。

  3、队列队形:主要学*集合、散开、稍息、立正、左右转法以及向右看齐等。

  4、广播体操、自编操:一年级第二学期首先要复*广播体操与学校特色自编操,力求动作到位、有力、美观,因此,复*广播体操、自编操是下半学期的重点。

  5、技能方面:主要包括:

  ①走:各种不同姿势的走,直线走;

  ②跑:主要有直线跑,沿圆形跑,直线往返跑,接力跑等;

  ③跳:主要有双脚跳、跳圈,跳上台阶,跳绳,立定跳远;

  ④投:主要有对地投球,抛接球,投球进筐,投准练*等;

  ⑤技巧方面:滚翻等简单的柔韧素质;

  ⑥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迎面接力》、《跳进去拍人》、《老鹰捉小鸡》等;

  ⑦简单的韵律舞蹈动作学*。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树立“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体质,使学生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锻炼身体的良好*惯,为更好的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特定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四个班,*均年龄在6—7岁左右,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除了具有同龄儿童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争强好胜,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以我为中心,怕苦怕累的特点。通过观察访问,发现他们尽管在年龄上、智力上区别不大,但在个性能力上却有明显的差异。有的胆子很大,教师面前无拘无束,能说会道;有的胆子很小,总是沉默寡言,害羞不敢大说话。一般学生在反应、速度、灵敏素质方面较好,力量和耐力素质较差,协调性普遍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体卫常识

  1、饮水有益健康: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如何让饮水和养成合理饮水的良好*惯。

  2、安全的进行游戏: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不玩危险游戏和养成游戏出现意外应及时报告。

  3、健康饮食益处多: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知道食物的种类,养成不偏食、不挑食和常喝牛奶的好*惯。

  4、阳光运动身体好:经常呼吸新鲜空气,到户外阳光下参加运动有益身体健康、少生病,增加免疫力。

  5、不乱扔果皮纸屑:乱扔果皮纸屑的坏处,以及我们如何养成讲卫生爱学校的良好意识。

  6、口腔卫生要注意:口腔卫生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如何做到保持口腔清洁。

  (二)基本活动:

  1、队列队形:是指全体学生按照统一的口令和规定的动作,进行协同一致练*;通过练*,能促进身体各器官正常的发育和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动学*的积极性,体验与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个人与他人友好合,适应集体活动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的能力。

  2、拍手操:是一种以手随节拍在身体不同部位击掌所进行的徒手操,由于击掌的声音使动作节奏十分鲜明,学生做起来很有兴趣,通过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发展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增强体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跳绳:是基本体操内容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锻炼价值较大的运动;包括跳短、长绳两种方法,能发展身体灵敏、协调性,以及观察、判断、机智、坚毅、果断等心理品质,培养认真学*与锻炼的态度和集体协作配合,融洽合作的意识和作风,以及互相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技巧:学*象形、跪桥、纵叉、前滚翻等内容,是许多运动项目的辅助性手段也具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能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发展观察、判断能力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培养同伴间密切协作的优秀品质。

  5、走和跑:是人体基本活动的能力之一,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之一;走的教材主要学*一些走的方法,重点是上体姿势、上下肢配合及脚的着地动作。跑的教材主要学*30米快速跑、跑走交替、主要是培养跑和走的正确姿势,发展灵敏、奔跑和耐久力,体验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6、跳跃:学*比较简单的跳跃内容,可发展身体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提高跳跃能力,努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并充满自尊与自信,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培养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战胜自我,获得成功的感受。

  7、投掷:主要学*掷远、掷准的方法,初步掌握动作连贯、协调用力的投掷技能,发展投掷能力和协调性,养成锻炼时注意安全的意识和*惯,培养守纪律、听指挥和活泼有序活动的良好品质和*惯。

  8、韵律活动:学*蹲踏步、小碎步、后踢步、踏点步等内容,发展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小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以及人际之间文明、高雅的交往能力和*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9、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竞赛性、趣味性强,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学会自我调节,体验成败的心理感受,养成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品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遵守规则、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善于思考和相互合作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提高相互沟通、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30米快速跑、掷远、跳短绳;教学难点为:跳短绳、韵律活动。

  三、教学目标:

  l、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认真上好体育课,表现出乐于学*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兴趣、情趣和乐趣。

  2、引导学生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内容,获得一些体育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和体验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学*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惯,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3、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柔韧、灵敏、反应和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8)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本20份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6、练*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等内容。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或=的含义,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6)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总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2)、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3)、教学难点

  1、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钟表。

  (4)、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一、班级概况分析

  总人数:50人 男生:25人 女生:25人

  二、基本情况:

  行为*惯方面:学生能按照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但由于年龄不大,因此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孩子在这方面的养成*惯做得还不够,下课会有奔跑现象出现,经常要老师同学提醒。

  学*情况:大部分学生较聪明,思维活跃,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互相竞争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惯,如:陈凯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做,更本就跟不上全班步骤;还有其他几个学生也不好,如徐斌,杜柯腾,袁伟光,等.

  品德情况: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师长,爱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会出现自私、虚荣心、盲目自满的思想。

  三、德育工作总目标

  1、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力、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2、 通过系列地学*、培训、实践、交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质量。班内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有益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培养出自主自动的队干部,争创星级文明班。

  3、 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成为行为规范特色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惯,人人争做文明小市民。

  4、 继续开展学*型家庭的指导与研究,切实提高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愉快地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教育内容及措施:

  (一)、行为规范教育:

  一句响亮的口号:做一个爱集体爱他人有文化有素质的好学生。

  1、 明确一日常规细则,做到人人知晓。

  2、 用对少先队员的要求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

  (二)、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专题教育

  2 每月至少推荐1本爱国主义书籍。

  2 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

  2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浙江,走向社会。

  2 认真收听爱国主义专题讲座。

  (三)、假日工作:

  1、 组织好学生参与每周的假日活动。

  2、 协助学校抓好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四)、家长工作:

  1、 做好家访工作,做到及时联系。

  2、 利用家长力量和社会力量,拓展教育阵地。

  3、 引导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学*和心理健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惯,以求双向了解。

  (五)、心理健康教育:

  1、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处理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深入与学生谈心。

  2、教师本人要适当接触有关心理辅导的书籍,做好札记。

  (六)、教师的自我要求:

  1、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

  2、通过工作,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所体现。

  3、读好大本课程,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教学难点

  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五、工作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最有效的学*是自主学*,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有学生62人。学生刚从幼儿园上来,有来自不同的地域,学**惯不是很好,组织纪律性也较差但通过上半学期的适应期,孩子们已经逐渐懂得遵守各场合的纪律,并且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但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缺乏自制力,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热情,不能很好地自觉学*。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成绩也不一样,还有待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积极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把学*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3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

  培优:廖鸿菲、李颍颍、姚世杰、王雨晨、艾成、李嘉辉、朱孜杰、万垚瑶、刘鑫、周子逸、吴黎海、

  辅差:叶鑫婷、吴雅文、崔抖威、王文金、石江波、何博、黄志豪

  形式: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培优辅差措施:

  1、老师应以学生端正学*态度为前提,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学*兴趣。

  2、加强课外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的学*情况、在家的情况以及学*上存在的困难,并及时的帮助解决。

  3、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中下生回答,培养自信心。

  4、以*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生的作业要做到“面对面的批改”和“面对面的指导”。

  5、采用以老师辅导为主,优秀生帮助为辅的办法,开展“结对子”活动。

  6、家校联系要密切,经常和家长反馈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家校共同激励,共同督促,使之不断树立学*的自信心,养成爱学*的良好*惯。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材内容分析及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本册教材所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二是指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如下编排结构:结合情境图——你说我讲——自主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内容分析及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本册教材所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二是指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如下编排结构:结合情境图——你说我讲——自主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学**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表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 5课时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6、练*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七、各单元分析

  各单元内容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B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教学难点

  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五、工作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最有效的学*是自主学*,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一、班级概况分析

  总人数:50人 男生:25人 女生:25人

  二、基本情况:

  行为*惯方面:学生能按照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但由于年龄不大,因此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孩子在这方面的养成*惯做得还不够,下课会有奔跑现象出现,经常要老师同学提醒。

  学*情况:大部分学生较聪明,思维活跃,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互相竞争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惯,如:陈凯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做,更本就跟不上全班步骤;还有其他几个学生也不好,如徐斌,杜柯腾,袁伟光,等.

  品德情况: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师长,爱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会出现自私、虚荣心、盲目自满的思想。

  三、德育工作总目标

  1、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力、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2、 通过系列地学*、培训、实践、交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质量。班内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有益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培养出自主自动的队干部,争创星级文明班。

  3、 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成为行为规范特色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惯,人人争做文明小市民。

  4、 继续开展学*型家庭的指导与研究,切实提高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愉快地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教育内容及措施:

  (一)、行为规范教育:

  一句响亮的'口号:做一个爱集体爱他人有文化有素质的好学生。

  1、 明确一日常规细则,做到人人知晓。

  2、 用对少先队员的要求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

  (二)、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专题教育

  2 每月至少推荐1本爱国主义书籍。

  2 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

  2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浙江,走向社会。

  2 认真收听爱国主义专题讲座。

  (三)、假日工作:

  1、 组织好学生参与每周的假日活动。

  2、 协助学校抓好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四)、家长工作:

  1、 做好家访工作,做到及时联系。

  2、 利用家长力量和社会力量,拓展教育阵地。

  3、 引导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学*和心理健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惯,以求双向了解。

  (五)、心理健康教育:

  1、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处理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深入与学生谈心。

  2、教师本人要适当接触有关心理辅导的书籍,做好札记。

  (六)、教师的自我要求:

  1、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

  2、通过工作,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所体现。

  3、读好大本课程,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9)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本5份

  一、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新课标第一网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www.x kb1.com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我拟定以下个人工作计划:

  一、师德修养。

  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拥护和支持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加强团结,起到表率作用,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诚不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二、读书学*。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和业务水*,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三、课堂教学。

  课堂是做教师的根本,是学生快乐学*的乐园。本学期除了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设置与批改等常规性工作外,我计划从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说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等自由的对话*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做数学”,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研究。

  (1)积极参校本研修及各级各类培训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