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计划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75班与176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11、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宗教知识的兴趣。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3、发展与合作

  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运用实践或自做简单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校园网络等的作用,让学生获得知识。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

  五、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七、活动安排进度表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2课时

  第二十周:复*巩固练*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八、教学反思与要求

  在教学中,做到及时总结,做到扬长避短,诚恳虚心向他人学*。多听课,多评课,更要多上公开课,*时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区域地理及*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2个教学班,每班50余人。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压力加大,小学的学*方法、学**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 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 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 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 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6、 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7、 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 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

  四、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

  1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2

  3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2

  4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四节海陆变迁

  2

  5

  国庆节放假

  2

  6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7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2

  8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2

  9

  期中考试

  2

  10

  评卷

  11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2

  1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3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4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5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家与发达国家

  16

  第二节国际合作;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17

  复*

  18

  期末复*

  19

  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教学,结合我校“学导并举,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成绩好的学生,学*积级性高,学*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成绩差的学生学*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的地理知识,学*生活中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做到讲练结合,提高复*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的实效性。

  6、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课时安排:

  略。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三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鲁教版地理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10、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4、初一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比较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不努力,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有反感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5、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五至八班共4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学生对地理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少数学生学*兴趣也许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二、教学任务或目标

  1.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量多的辅导学生。

  2.让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

  3.让学生学会学*,学会分析问题,能客观的看待事物,学会做人。

  4.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5.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6.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8.*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七年级共有3个班*行班级,每个班级*均约4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讲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2

  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2、我们怎样学好地理怎样学好地理怎样学好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3~4

  1、认识地球

  2、世界的海陆分布

  3、世界的地形

  4、海陆变迁

  1、地球的形状

  2、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5~8

  1、世界的人口

  2、世界的人种

  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人口和人种的分类

  2、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种的分类分布

  2、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8~12

  1、天气和气候

  2、气温和降水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3、气候类型及其因素

  1、气温及降水的分布特点。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13~16

  1、发展*家发达国家

  2、国际合作

  3、重要的国际组织

  1、发展*家发达国家的根本区别。

  2、国际组织的简称国际组织的简称期末复*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1)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内容与学*意义、地理学*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则为地形图的学*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人”奠定基础。

  三教学进度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2一《让我们走进地理》4

  3—6二《地球的面貌》 8

  7—10三《世界的居民》 8

  11—14四《世界的气候》 8

  15—16五《世界的发展差异》 4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1-12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区域地理及*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学生学情分析

  今年教的5个班,每班60余人,共计330多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压力加大,小学的学*方法、学**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6、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的制作水*。

  五、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六、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八、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xx 周 第四章

  第xx-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

  第19-20周 复*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五至八班共4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学生对地理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少数学生学*兴趣也许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二、教学任务或目标

  1、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量多的辅导学生。

  2、让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

  3、让学生学会学*,学会分析问题,能客观的看待事物,学会做人。

  4、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5、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6、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8、*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

  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9月3日——9月14日)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大周(9月16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地球的面貌

  第一次月考

  第三大周(10月3日——10月17日)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世界的居民

  第四大周(10月19日——11月2日)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复*

  期中考试11月3——5日

  第五大周(11月6日——11月20日)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六大周(11月22日——12月7日)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二次月考

  第七大周(12月9日——12月23日)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八大周(12月25日——xxxx年1月7日)复*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xxxx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5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教学,结合我校“学导并举,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成绩好的学生,学*积级性高,学*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成绩差的学生学*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的地理知识,学*生活中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做到讲练结合,提高复*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的实效性。

  6、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共22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2)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双基、能力、学*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计划二个课时。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少数学生学*兴趣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二、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教学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料、地理方面图书,使之为教学服务。

  2、教学任务或目标

  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量多的辅导学生。

  要求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

  让学生学会学*,学会分析问题,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思考问题,能客观的看待事物,学会做人。

  3、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5、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6、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地理是密不可分的,是鲜活的。

  8、*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9、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

  第六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第七章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0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时间,教学时间为17周,每周2课时,共34课时;

  2、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节认识地球面貌2课时第二周:第二节感受地球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第一节认识地图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使用地图单元检测2课时

  第五周: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第一节海陆分布第2课时

  第六周:第二节海陆变迁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七周: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第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八周:第二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九周:第三节天气第四节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周:复*

  第十一周:期中测试2课时

  第十二周: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第十三周:第二节民族、语言和宗教2课时期中总结

  第十四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第一节聚落与环境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聚落的发展与保护2课时

  第十七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七章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2课时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学生基本状况。

  本期担任初一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会考状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1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潜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潜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即使如此,我仍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__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能够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笔要求学生构成*惯。口语交际集中安排7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安排3次,资料涉及学*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

  4、写字集中安排了2次,资料涉及复*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结合课后“思考与练*”,每单元安排一两次。

  5、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先对作者作一介绍,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第二单元:写人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学设计:帮忙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要点就行。

  第三单元:写景的散文单元。目标是: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设计:根据实际状况组织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

  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目标是: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透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述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教师只作精当的点拨。注意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第五单元: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透过单元教学,到达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潜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透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第六七单元:古诗文单元。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在学*中大胆质疑,大胆探索。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总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掌握常用的学*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潜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超多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3

  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联系实际:

  一、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课件展示)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

  师: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值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生:负值表示人口减少,0表示人口不增不减。

  师过渡:世界上各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那人口分布又是什么情况呢?

  (板书)世界人口分布

  二、世界人口分布

  师:请同学们阅读67页活动1,思考: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人口分布的疏密?用公式怎么表示?

  生: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人/*方千米)

  联系实际:计算抚顺、沈阳的人口密度

  (课件展示)

  地区

  面积/*方千米

  人口/人

  (20xx年)

  人口密度

  (人/*方千米)

  生:抚顺人口密度是199(人/*方千米)

  生:沈阳人口密度是537(人/*方千米)

  师总结过渡:我们身边抚顺沈阳的人口分布不同,那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我们需要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来观察。

  师:读图要循序渐进,根据“读图三部曲”(观图—知地—求理),观图—熟悉图例,明确图意;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求理—探究分布规律,理解成因。请同学们根据图例,找出人口分布四大稠密区和四大稀疏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为人口稠密区;小于1人为稀疏区),并分析这样分布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年*均气温分布图

  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人口稠密区。

  生:极地地区,北非地区,南美洲北部人口稀疏。

  生:中低纬度*海的'*原地区,自然条件好,是人口稠密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气候潮湿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师生总结: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海的*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而“高、干、冷、湿”地区人口稀少。

  (课件展示)极地,沙漠,高原,雨林图片

  过渡: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分布不均产生了很多人口问题。

  (板书)人口问题

  三、人口问题

  师:请同学们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合作提示,分组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谈谈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谈谈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

  合作提示:

  1、各组自主选择探究题目

  2、先通过阅读教材或学案资料,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观点

  3、组内交流各自观点,互相补充。

  4、组长收集整理组员观点,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全班交流(画漫画、情景剧、举例子等)

  (附本部分学案)

  <合作探究>(参照教材P67———P70)

  1、结合所见所感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4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

  第19-20周 复*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二

  1、 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 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 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 *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 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成绩好的学生,学*积级性高,学*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成绩差的学生学*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1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时间,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

  2、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周 第三节 地图

  第四周 综合探究一 地图的应用

  第五周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六周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七周 综合探究二 家乡的“沧海桑田”

  第八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九周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十周 复*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十二周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十三周 综合探究三 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第十四周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十五周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十六周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十七周 综合探究四 居民与环境

  第十八周 第五章 综合探究五 发展需要合作

  第十九、二十周 复*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2个教学班,每班50余人。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压力加大,小学的学*方法、学**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 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 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 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 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6、 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7、 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 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

  四、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

  1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2

  3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2

  4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四节海陆变迁

  2

  5

  国庆节放假

  2

  6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7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2

  8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2

  9

  期中考试

  2

  10

  评卷

  11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2

  1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3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4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5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6

  第二节国际合作;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17

  复*

  18

  期末复*

  19

  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学情分析

  我校七年级班有50人。对于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虽然也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七年级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地理,而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惯也不好。所以,本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和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

  五、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六、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八、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7

  八年级下册地理主要是学*人文地理、地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省地理。从整体难度上来说,八年级地理下册是最容易的,主要是掌握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分省地理虽然有34个,但只要掌握大纲规定的12个就行了,其它的只要了解就行。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来看,四个班级的成绩总体上不行。尤其是优秀率都在20% 以上,学风和班风都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地理一科的学*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兴趣和学*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章主要是学*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 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本章讲授了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我国沿海15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

  第三章 陆疆万里行

  本章介绍了我国具有陆上疆界的9个省区中的6个,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

  本章讲授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经济地理概况是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 长江万里行

  本章重点学*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微七省,各具特色。

  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5、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各自特色。

  6、运用有关地图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

  1、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2、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抓好地理课的课堂教学。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中讲清讲透每个知识点,课后搞好教学辅导,做到认真细致、全面周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认真钻研教材,并将其用于指导日常教学及后面的综合复*。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备课资源、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制作地理教学课件的制作准备好充分的素材,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

  4、强化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复*和巩固,重视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时事及乡土地理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方式的复*和试题训练,为学生的生地会考取优异的成绩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5、切实搞好单元测试,细致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则加强课后的辅导,做到不漏一个知识点,不漏一个学生。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七年级(3)班,本班学生人数共29,男生20人,女生9人。是学*成绩很差的一个班,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解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数学基础很差。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使用教材及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其内容共有六章:第5章,相交线与*行线;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第七章,三角形;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四、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完成以上六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相交线与*行线的有关知识,掌握*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

  2、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六、课时安排

  第5章,相交线与*行线; 14课时

  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 7课时

  第七章,三角形; 9课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2课时

  第九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11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课时

  复*、迎接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9

  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成绩好的学生,学*积级性高,学*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成绩差的学生学*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通过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0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2课时。

  第二十周:复*巩固练*,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1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

  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9月3日——9月14日)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大周(9月16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地球的面貌

  第一次月考

  第三大周(10月3日——10月17日)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世界的居民

  第四大周(10月19日——11月2日)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复*

  期中考试11月3——5日

  第五大周(11月6日——11月20日)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六大周(11月22日——12月7日)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二次月考

  第七大周(12月9日——12月23日)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八大周(12月25日——xxxx年1月7日)复*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xxxx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2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1-12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学生学情分析

  今年教的5个班,每班60余人,共计330多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压力加大,小学的学*方法、学**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6、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的制作水*。

  五、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六、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八、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xx 周 第四章

  第xx-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

  第19-20周 复*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75班与176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11、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宗教知识的兴趣。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3、发展与合作

  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运用实践或自做简单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校园网络等的作用,让学生获得知识。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

  五、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七、活动安排进度表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2课时

  第二十周:复*巩固练*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八、教学反思与要求

  在教学中,做到及时总结,做到扬长避短,诚恳虚心向他人学*。多听课,多评课,更要多上公开课,*时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4

  (一) 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 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1) 图领全文 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2)知识拓展 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兴趣。

  (3)亲身体验 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9月1日——9月14日)第一章

  第二大周(9月16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一次月考

  第三大周(10月3日——10月17日)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四大周(10月19日——11月2日)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复* 期中考试 11月3——5日

  第五大周(11月6日——11月20日)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六大周(11月22日——12月7日)第四章

  第二次月考

  第七大周(12月9日——12月23日)第五章

  第八大周(12月25日——20xx年1月7日)复*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四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第一章

  第2—4周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复*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周第四章

  第15—16周第五章

  第17—18周复*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3)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总结菁选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总结2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眼又到期末结束时,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激动和喜悦,也有失

  落和无奈。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七年级同学刚刚踏入中学课堂,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虽然同学们在小学的科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了解一部分地理知识,但马上要完整、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同学们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在本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地理趣味性的功能,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出发,尊重他们的语言*惯和审美情趣,尽量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板着面孔说教的教风,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地理的重要性。

  2、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⑴能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⑵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好每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紧紧抓住地图辅助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描图、填图、画图等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学*地理的方法,培养他们逐渐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紧紧抓住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内容,“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复*巩固课堂知识,又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同学们在生动活泼、不受拘束的气氛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紧紧抓住基础知识的记忆,地理属于文科,文科的特点就是要背诵记忆,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顺口溜、谐音、简明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气温与纬度的关系是:“高低低高”,七大洲按大小排列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通过不断操练,提高了大家的记忆能力。

  3、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并在课堂上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在里面。

  4、本学期教学秩序正常,教学情况良好,学生成绩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下有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和业务能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两年多了,如果说20xx年暑假那短暂的培训是对新课程最初认识的话,那么,那时最初的印像完全是理论的、抽象的、幼稚的。而对新课程真正务实的认识则来自于实践和摸索。在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方法过程而不是结果,更注重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学*方式也从原始的单一的接受性学*转化到研究性学*、参与性学*、体验型学*和实践性学*等,实现了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环境摆脱了原始的陈旧、刻版、封闭、进入了一个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新天地。

  在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中的方法,现就这些方法与同志们一起进行分享和切磋,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中第三节地图。请同学们每人回家找一幅地图,形式不限。分小组选一幅自己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从地图的三要素到所属的地理事物及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一一研究,并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最后研究性学*结束后再请每位学生留心观察,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图。在这样巧妙的研究过程中,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巩固到基本技能的培养锻炼都有不俗的设计,并且提供给学生了新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自主学*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体验。更重要的是突出并强调了地理学系的应用性。整个研究学*过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中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们并没有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而是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个辩论会,主题是:地球的名称应该是“水球”还是“地球”?让学生们提前收集有关的知识资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地理课堂变成了辩论的海洋,学生们尽情地展现自己,教师要做到的是注意点拨教育他们有理有节,适时地作起辩论主持人的工作。有趣的是辩论的结果是支持“水球”的一方获胜。胜利的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丰富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其次,这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逆反心理特征相吻合。

  在这次的探究性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探索成为学生最大的乐趣。

  三、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中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在该节课中设计了一个“今天我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创造了宽松的学*环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个“20xx年西安空气质量评估报告”紧密结合当今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四、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有关气温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研究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回忆夏天游泳池中水温和地面温度的一天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环境下完成学*过程。

  像这样的方法很多很多,但在教学中不能不注意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自主学*提供条件。为此,每节课后的最后都设计一个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的环节。在评论时也要注意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注意提取其中创造性因素供其他学生借鉴、关注优点,及时鼓励。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4)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选【10】篇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 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二)降水的级别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

(一)降水变化的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栖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很大,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也大吗?

试比较一下以下两地的降水:

甲地各月降水量

时间/月份

虽然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仔细分析,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降水的变化,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就是降水量柱状图。如果画成下面的图,降水的变化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那么,如何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呢?

课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三)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四)降水变化类型

根据降水变化,可以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课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北京──夏季多雨型 伦敦──全年湿润型罗马──冬季多雨型 开罗──全年少雨型

四、降水的分布及原因探究

(承转)从刚才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那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想一想,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表示过世界气温的分布?与气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线表示。

(一)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观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南、北回归线附*,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少)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方法: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说明)(大陆东岸和西岸多,内陆地区少)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读阅读材料,了解雨极和干极。

“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二)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承转)世界降水量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这要从降水的形成说起。

1、课件展示降水的形成。

从降水形成过程可以看出,降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要有降温条件,只有降温,水汽才有可能凝结。

2、运用降水的原理解释一下:两极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什么少雨?

小组交流、讨论。

(两极地区气温低,水蒸汽少,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水蒸汽少)

但是,沿海地区不一定降水量多,如南、北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边,这里水蒸汽没有变冷的条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

  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

  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

  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点拨:用绘绘*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

  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

  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

  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图拿出来,分组交流:学校大门、办公楼、池塘、花坛、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确定*面方向”)

  你还有其他的确定方向的方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收获了几种确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动3: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提示:图距与实距之间经常要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师:比例尺有哪三种形式?

  明确: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

  练*:学生分组全作、讨论转换表达的形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1︰3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千米0 20 40

  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指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活动第2题,计算实际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练*:比较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完成表格

  中国地图北京及其附*地区

  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比例尺大小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魇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互动4: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P10图例、快速、熟悉。然后抢答题目。

  明确:我们熟悉了图例、注记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达标反馈:

  (1)填空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把地图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表示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它们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2)计算:把实际距离为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绘制在30厘米的图纸上,该选用多大的比例尺?(1︰20xx 000)

  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从甲地到乙地图上距离为4.5厘米,请问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45km)

  4、学*小结

  (1)内容总结:请一名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2)方法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读图、比较、计算、合作讨论等学*方法。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多元化学*、终生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

  展示课件中东南-带雨林区的民居,西-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并在飞速发展中。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总结聚落发展表现及出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引发学生对消失中的传统聚落的关注,先抑后扬,牵引着学生的心。

  生:总结传统聚落的价值。

  师: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把在乡村和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了。

  生:根据生活所见回答。

  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

  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

  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

  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

  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

  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

  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

  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

  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

  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

  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

  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

  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

  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多元化学*、终生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

  展示课件中东南-带雨林区的民居,西-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并在飞速发展中。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总结聚落发展表现及出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引发学生对消失中的传统聚落的关注,先抑后扬,牵引着学生的心。

  生:总结传统聚落的价值。

  师: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把在乡村和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了。

  生:根据生活所见回答。

  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

  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

  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

  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

  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

  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

  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

  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

  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

  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

  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

  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

  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

  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

  第二课时

  复*上节课内容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5)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五)份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内容与学*意义、地理学*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则为地形图的学*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三教学进度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2一《让我们走进地理》4

  3—6二《地球的面貌》8

  7—10三《世界的居民》8

  11—14四《世界的气候》8

  15—16五《世界的发展差异》4

  一、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认真学*《***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力争在本学期能够完成一篇论文或实验报告。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指导思想:

  1、七年级地理教学仍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新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

  2、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生学*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3、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1、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课程教材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作为迈向国际大都市的琼海市将“构建以国际化大都市为背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二期课改的基本要求。

  2、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四、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2、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我校的初一四个班级。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五、本学年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天气与气候的基础知识,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五至八班共4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学生对地理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少数学生学*兴趣也许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二、教学任务或目标

  1.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量多的辅导学生。

  2.让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

  3.让学生学会学*,学会分析问题,能客观的看待事物,学会做人。

  4.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5.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6.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8.*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特别是依据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最新一年版)》,坚持、巩固、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标准(最新一年版)》的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科组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8、每次单元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11、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最新一年-最新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任课教师:陈发 任教班级:全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6)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总结(5)份

  转眼又到期末结束时,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激动和喜悦,也有失

  落和无奈。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七年级同学刚刚踏入中学课堂,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虽然同学们在小学的科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了解一部分地理知识,但马上要完整、系统地学*地理知识,同学们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在本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地理趣味性的功能,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出发,尊重他们的语言*惯和审美情趣,尽量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板着面孔说教的.教风,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地理的重要性。

  2、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⑴能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⑵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好每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紧紧抓住地图辅助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描图、填图、画图等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学*地理的方法,培养他们逐渐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紧紧抓住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内容,“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复*巩固课堂知识,又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同学们在生动活泼、不受拘束的气氛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紧紧抓住基础知识的记忆,地理属于文科,文科的特点就是要背诵记忆,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顺口溜、谐音、简明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气温与纬度的关系是:“高低低高”,七大洲按大小排列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通过不断操练,提高了大家的记忆能力。

  3、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并在课堂上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在里面。

  4、本学期教学秩序正常,教学情况良好,学生成绩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下有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和业务能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6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学生的学**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学*、复*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4、注重地理学*方法的传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问题和教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两年多了,如果说20xx年暑假那短暂的培训是对新课程最初认识的话,那么,那时最初的印像完全是理论的、抽象的、幼稚的。而对新课程真正务实的认识则来自于实践和摸索。在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方法过程而不是结果,更注重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学*方式也从原始的单一的接受性学*转化到研究性学*、参与性学*、体验型学*和实践性学*等,实现了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环境摆脱了原始的陈旧、刻版、封闭、进入了一个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新天地。

  在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中的方法,现就这些方法与同志们一起进行分享和切磋,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中第三节地图。请同学们每人回家找一幅地图,形式不限。分小组选一幅自己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从地图的三要素到所属的地理事物及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一一研究,并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最后研究性学*结束后再请每位学生留心观察,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图。在这样巧妙的研究过程中,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巩固到基本技能的培养锻炼都有不俗的设计,并且提供给学生了新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自主学*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体验。更重要的是突出并强调了地理学系的应用性。整个研究学*过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中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们并没有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而是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个辩论会,主题是:地球的名称应该是“水球”还是“地球”?让学生们提前收集有关的知识资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地理课堂变成了辩论的海洋,学生们尽情地展现自己,教师要做到的是注意点拨教育他们有理有节,适时地作起辩论主持人的工作。有趣的是辩论的结果是支持“水球”的一方获胜。胜利的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丰富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其次,这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逆反心理特征相吻合。

  在这次的探究性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探索成为学生最大的乐趣。

  三、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中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在该节课中设计了一个“今天我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创造了宽松的学*环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个“20xx年西安空气质量评估报告”紧密结合当今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四、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有关气温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研究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回忆夏天游泳池中水温和地面温度的一天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环境下完成学*过程。

  像这样的方法很多很多,但在教学中不能不注意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自主学*提供条件。为此,每节课后的最后都设计一个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的环节。在评论时也要注意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注意提取其中创造性因素供其他学生借鉴、关注优点,及时鼓励。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在担任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中有很多的收获和启发,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足和教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不断的进步,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主要经验和收获

  1、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初一的地理上册一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备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知道的怎么讲解,学生知道的怎么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高效课堂,在孩子们刚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方法,为他们喜欢上地理课程做准备。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尽管你的教学成绩还不是特别理想,只要是对孩子的将来发展有益,那就是对的,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比如我在讲等高线图形的识别的时候,我就是把班上的学生拉到操场上通过自己堆土堆分别形成不同的形状从而掌握的。

  4、应通过读图、学生练*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由于地理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难的学科,要对相关的理论进行讲解,并且要多动手画图。比如说在学到气温和降水这些章节时,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作业画气温曲线和降水图

  5、适当课后作业帮助知识巩固。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况。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态度。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在一个学期下来的教学当中,收获最大的是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怎么样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教学方面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不能采取一刀切。由于我带的班级有好的班级也有一般的班级,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是不同的,一句话: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20xx年的秋季学期就结束。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七年级55、56、65、66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作为一位刚步入“新环境”的地理教师,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新课标和学生的情况,对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的开展。为了更好的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以下总结: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