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计划 >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

日期:2023-03-06 00:00:00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共三课。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共三课。第三单元:纸和环保,共三课。第四单元:奇妙的光,共三课。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共三课。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7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4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

  7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7课时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7课时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7课时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6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一部分同学上进心和求知欲较强,追求新鲜,但听得不够专心和认真,喜欢游离课堂,做自己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大体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

  第二单元(5—8课)春姐姐的脚步;

  第三单元(9—12课)我的兴趣爱好;

  第四单元(13—16课)我长大了.

  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与态度。

  2、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性表演等活动,诱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乐于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举止文明、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

  4、体验打电话、看电视的乐趣,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与外界交流合作。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5、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爱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6、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安排一天的生活,增强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自己,争做时间小主人的思想感情。

  7、通过回顾两年的小学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激发学生爱亲敬长、学会感激的思想感情。

  8、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活的态度。

  行为与*惯:

  1、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尊敬和热爱人民领袖。

  2、敬佩小英雄,学*小英雄热爱祖国的精神。具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感和行动。

  3、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按老师提出的正确要求去做。

  4、遇事要和父母讲道理,不任性,不发脾气,不惹父母生气。

  5、对长辈说话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

  6、和同学在一起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

  7、在集体生活中能心想集体,心想大家,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增添光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8、同学之间能团结友爱,不争吵,不打架。同学有困难能关心、帮助。

  知识与技能:

  1、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

  2、学会做客的基本礼节,在叫门、问候、用餐、谈话和道别时,做到有礼貌,做一名文明小客人。

  3、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规则,初步认识规则的作用。能自觉劝阻不文明行为。

  4、了解打电话的一般常识,初步知道看电视的利与弊,掌握看电视的常识,不做“小电视迷”。

  5、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要做到玩要玩得痛痛快快,学要学的认认真真。

  6、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学*并掌握合理安排一天生活的技巧。

  7、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进步和成绩,学会认识自己,全面看待自己,欣赏别人的长处。

  8、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生活的各种技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学*的快乐和别人愉快相处的*惯。

  2、言行一致,落实到位。

  五、教学措施:

  1、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2、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处。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4、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

  5、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6、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7、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成长比赛。认识周围的人事,学会感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和同学共同进步。

  8、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上册编排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每周上两课时,共计28课时,其余课时留给学校安排本课程或其他有关的教学活动。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有了良好的生活*惯,活泼开朗,积极学*,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愉快地玩、高兴地学,做事有了一定的责任心,认真、有耐心,与同伴相处,学会关心和帮助,对自然、学*生活有一定的兴趣,乐于探究,所有这些都是好的表现和开端,本学期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达到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有料理自己的能力,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

  2、让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使他们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使学生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在**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已的情绪,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亲*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能遵守社会规范。

  4、培养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教学重点:

  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二

  2、我随爸爸去做客

  三

  3、我跟妈妈看演出

  四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五

  5、春天在哪里

  六

  6、春天的种植

  七

  7、我和春天一起玩

  八

  8、我心中的春天

  九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十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16.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100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前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惯和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3.重视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1.多彩的校外活动

  第二周: 2.快乐地健身

  第三周: 3.遇到问题想办法

  第四周:4.我的需要我知道

  第五周: 5.诚实孩子人人夸

  第六周: 6.帮助他人我快乐

  第七周:7.可爱的家乡

  第八周: 8.家乡的变化

  第九周: 9.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第十周: 五.一

  第十一周: 10.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 11.我有一双“小巧手”

  第十三周: 12.我能行

  第十四周: 13.科学常识来帮你

  第十五周: 14.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十六周: 15.四季变化多

  第十七周: 16.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八周:17.天气变化早知道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生活有计划 13 ****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

  10 我也做研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和合作学*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35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单元主题



活 动 主 题



活 动 内 容



课时



备注

























1、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A.说说我的家乡



2





B.画画我的家乡



C.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2、美丽的重庆



A.家乡物是座山水城



2





B.家乡美景真迷人



C.建设家乡新农村





3、我的'家乡物产多



A.我的家乡产什么



2





B.家乡物产展示会



C.富饶的重庆





4,我家门前新事多



A.我们小区的变化







B.我们村里的变化



C.我们学校的变化



D.家乡路得变化





5.可爱的桥都



A.桥梁博物馆







B.重庆的“桥梁之最”



















6、我们的大地妈妈



A.大地妈妈养育了我们



2





B.大地妈妈哭了



C.小调查



D.家乡的环境问题





7、美化家园



A.给垃圾找家



2





B.废旧物品再利用





8、花草树木点头笑



A.森林舞会



3





B.花草树木本领大。



C.我是护绿小卫士



D.绿色重庆行动





9、我和动物交朋友



A.我喜欢的动物



3





B.明明和小鸟的古树



C.长颈鹿妈妈的诉说



















10、鲜艳的红领巾



A.我们是少先队员



3





B.红旗一角的故事



C.歌乐山下的英烈



11、红领巾胸前飘



A.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3



其中活动准备1



B.红领巾告诉我





12、快乐的“六一”



A.我们饿节日





4





B.让我们关注













13、我们长大了



A.成长大看台。



2





B.我懂事了。



14.暑假生活我安排



A.我的暑假计划







B.大家出主意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尊敬**、**,会唱**,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3课时

  五、教研小课题

  1、新课程科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2、新课型的探索与尝试。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3

  时间匆匆而逝,挥手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本学期我承担二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新学期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二)、本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鼓励学生在学*生活中成长。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1、了解红领巾的来历,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过去。并从祖辈和父辈儿时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和鼓励。热爱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与引导,使儿童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本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学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号召他们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榜样,做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5、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回顾过去的学*生活,并展望未来。

  三、教学资源分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这几个班中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我爱家乡山和水(3课时)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3课时)

  3、我家门前新事多(3课时)

  4、我们的大地妈妈(3课时)

  5、美化家园(3课时)

  6、花草树木点头笑(3课时)

  7、我和动物交朋友(3课时)

  8、鲜艳的红领巾(3课时)

  9、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10、快乐的“六一”(3课时)

  11、我们长大了(3课时)

  12、暑假生活我安排(3课时)

  七、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4

  一、教材特征: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班级学生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并能灵活地运用观点指导行为实践,能用所学的观点,分析日常学*和生活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

  成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程特点: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五)、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愉快的校外生活”4课时

  第二单元“我会这样做”9课时

  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9课时

  第四单元“我也会很棒”9课时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7课时

  复*2课时

  总计:40课时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

  1、加强学*,不断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充实自己。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己,创新自己,做到终身学*。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确立研究课题:如何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研究。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将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扩展1)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教材特征: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班级学生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并能灵活地运用观点指导行为实践,能用所学的观点,分析日常学*和生活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二

  2、我随爸爸去做客

  三

  3、我跟妈妈看演出

  四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五

  5、春天在哪里

  六

  6、春天的种植

  七

  7、我和春天一起玩

  八

  8、我心中的春天

  九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十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16.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成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程特点: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五)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愉快的校外生活” 4课时

  第二单元“我会这样做” 9课时

  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 9课时

  第四单元“我也会很棒” 9课时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 7课时

  复*:2课时

  总计:40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一部分同学上进心和求知欲较强,追求新鲜,但听得不够专心和认真,喜欢游离课堂,做自己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大体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

  第二单元(5—8课)春姐姐的脚步;

  第三单元(9—12课)我的兴趣爱好;

  第四单元(13—16课)我长大了.

  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与态度。

  2、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性表演等活动,诱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乐于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举止文明、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

  4、体验打电话、看电视的乐趣,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与外界交流合作。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5、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爱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6、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安排一天的生活,增强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自己,争做时间小主人的思想感情。

  7、通过回顾两年的小学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激发学生爱亲敬长、学会感激的思想感情。

  8、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活的态度。

  行为与*惯:

  1、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尊敬和热爱人民领袖。

  2、敬佩小英雄,学*小英雄热爱祖国的精神。具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感和行动。

  3、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按老师提出的正确要求去做。

  4、遇事要和父母讲道理,不任性,不发脾气,不惹父母生气。

  5、对长辈说话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

  6、和同学在一起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

  7、在集体生活中能心想集体,心想大家,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增添光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8、同学之间能团结友爱,不争吵,不打架。同学有困难能关心、帮助。

  知识与技能:

  1、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

  2、学会做客的基本礼节,在叫门、问候、用餐、谈话和道别时,做到有礼貌,做一名文明小客人。

  3、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规则,初步认识规则的作用。能自觉劝阻不文明行为。

  4、了解打电话的一般常识,初步知道看电视的利与弊,掌握看电视的常识,不做“小电视迷”。

  5、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要做到玩要玩得痛痛快快,学要学的认认真真。

  6、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学*并掌握合理安排一天生活的技巧。

  7、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进步和成绩,学会认识自己,全面看待自己,欣赏别人的长处。

  8、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生活的各种技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学*的快乐和别人愉快相处的*惯。

  2、言行一致,落实到位。

  五、教学措施:

  1、 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2、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处。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4、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

  5、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6、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7、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成长比赛。认识周围的人事,学会感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和同学共同进步。

  8、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生活有计划 13 ****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

  10 我也做研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时间匆匆而逝,挥手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本学期我承担二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新学期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二)、本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鼓励学生在学*生活中成长。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1、了解红领巾的来历,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过去。并从祖辈和父辈儿时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和鼓励。热爱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与引导,使儿童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本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学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号召他们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榜样,做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5、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回顾过去的学*生活,并展望未来。

  三、教学资源分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这几个班中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我爱家乡山和水(3课时)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3课时)

  3、我家门前新事多(3课时)

  4、我们的大地妈妈(3课时)

  5、美化家园(3课时)

  6、花草树木点头笑(3课时)

  7、我和动物交朋友(3课时)

  8、鲜艳的红领巾(3课时)

  9、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10、快乐的“六一”(3课时)

  11、我们长大了(3课时)

  12、暑假生活我安排(3课时)

  七、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100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前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惯和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3.重视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1.多彩的校外活动

  第二周: 2.快乐地健身

  第三周: 3.遇到问题想办法

  第四周:4.我的需要我知道

  第五周: 5.诚实孩子人人夸

  第六周: 6.帮助他人我快乐

  第七周:7.可爱的家乡

  第八周: 8.家乡的变化

  第九周: 9.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第十周: 五.一

  第十一周: 10.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 11.我有一双“小巧手”

  第十三周: 12.我能行

  第十四周: 13.科学常识来帮你

  第十五周: 14.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十六周: 15.四季变化多

  第十七周: 16.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八周:17.天气变化早知道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一、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共三课。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共三课。第三单元:纸和环保,共三课。第四单元:奇妙的`光,共三课。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共三课。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7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4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

  7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7课时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7课时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7课时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6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基本情况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自己拿主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3、“我们去发现”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4、“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尊敬**、**,会唱**,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尊敬**、**,会唱**,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3课时

  五、教研小课题

  1、新课程科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2、新课型的探索与尝试。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3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和合作学*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4

  一、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上册编排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每周上两课时,共计28课时,其余课时留给学校安排本课程或其他有关的教学活动。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有了良好的.生活*惯,活泼开朗,积极学*,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愉快地玩、高兴地学,做事有了一定的责任心,认真、有耐心,与同伴相处,学会关心和帮助,对自然、学*生活有一定的兴趣,乐于探究,所有这些都是好的表现和开端,本学期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达到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有料理自己的能力,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

  2、让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使他们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使学生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在**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已的情绪,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亲*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能遵守社会规范。

  4、培养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教学重点:

  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35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单元主题



活 动 主 题



活 动 内 容



课时



备注

























1、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A.说说我的家乡



2





B.画画我的家乡



C.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2、美丽的重庆



A.家乡物是座山水城



2





B.家乡美景真迷人



C.建设家乡新农村





3、我的家乡物产多



A.我的家乡产什么



2





B.家乡物产展示会



C.富饶的重庆





4,我家门前新事多



A.我们小区的变化







B.我们村里的变化



C.我们学校的变化



D.家乡路得变化





5.可爱的桥都



A.桥梁博物馆







B.重庆的“桥梁之最”



















6、我们的大地妈妈



A.大地妈妈养育了我们



2





B.大地妈妈哭了



C.小调查



D.家乡的环境问题





7、美化家园



A.给垃圾找家



2





B.废旧物品再利用





8、花草树木点头笑



A.森林舞会



3





B.花草树木本领大。



C.我是护绿小卫士



D.绿色重庆行动





9、我和动物交朋友



A.我喜欢的动物



3





B.明明和小鸟的古树



C.长颈鹿妈妈的诉说



















10、鲜艳的红领巾



A.我们是少先队员



3





B.红旗一角的故事



C.歌乐山下的英烈



11、红领巾胸前飘



A.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3



其中活动准备1



B.红领巾告诉我





12、快乐的“六一”



A.我们饿节日





4





B.让我们关注













13、我们长大了



A.成长大看台。



2





B.我懂事了。



14.暑假生活我安排



A.我的暑假计划







B.大家出主意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扩展2)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闹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几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二年级有两个教学班,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课文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自己的家乡与校园,了解家乡与校园,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用模范的行动指导自己的言行。

  2、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培养学生的荣誉心。

  3、培养学生看着课文说出内容,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实际。

  4、通过教学即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如: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可以是唱、跳、画、说等多种形式,这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特征。培养学生的多种表现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学中应将学*内容和学*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3、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初步了解各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教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

  3、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4、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养成爱思考爱生活的*惯。

  二年级教学进度表

  第1周

  第一单元我的小伙伴 星光闪闪 星星寄语

  第2周

  第一单元我们肩并肩 我的老师 老师,我们的朋友

  第3周

  第一单元我的爸爸妈妈 说句心里话 第二单元身边的大自然

  第4周

  第二单元我们一起猜 我猜你编 猜一猜

  第5周

  第二单元我们的探究 我喜欢的动物朋友

  第6周

  第二单元我喜欢的植物朋友 生活用水哪里来

  第7周

  第二单元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我国的水资源 节约用水

  第8周

  期中复*

  第9周

  第三单元新中国是什么 **升起的地方 **奏响

  第10周

  第三单元**在这里闪亮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天南海北是一家

  第11周

  第三单元让**升起 日新月异的祖国 祖国在我心中

  第12周

  第三单元我的妈妈 第四单元 说说我 龟兔外传

  第13周

  第四单元有主见的我 实话实说 诚实伴随你和我

  第14 周

  第四单元守信行动 快乐回放 快乐在哪里

  第15 周

  第四单元快乐传递 我想说

  第16周

  总复* 每周3节课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 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劳动*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

  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 “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五、教学重点: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 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

  (3)尊重学生的人格。

  (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教育。

  第二周:我升入了二年级

  第三周:我们班里故事多

  第四周: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第五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

  第六周:开一次故事会

  第七周:好书大家看

  第八周:说话课

  第九周:秋天的收获

  第十周:秋游去

  第十一周:画画课

  第十二周:介绍课外知识

  第十三周:中秋与重阳

  第十四周:我棒你也棒

  第十五周:学做“小雄鹰”

  第十六周:做个“快乐鸟”

  第十七周:猜谜语比赛

  第十八周:画一幅画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复*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 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 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 6课时

  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 8课时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 6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6课时

  第五单元“《长大,真好!》” 4课时

  复*、考核 4课时

  机动 2课时

  总计: 36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35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单元主题



活 动 主 题



活 动 内 容



课时



备注

























1、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A.说说我的家乡



2





B.画画我的家乡



C.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2、美丽的重庆



A.家乡物是座山水城



2





B.家乡美景真迷人



C.建设家乡新农村





3、我的家乡物产多



A.我的家乡产什么



2





B.家乡物产展示会



C.富饶的重庆





4,我家门前新事多



A.我们小区的变化







B.我们村里的变化



C.我们学校的变化



D.家乡路得变化





5.可爱的桥都



A.桥梁博物馆







B.重庆的“桥梁之最”



















6、我们的大地妈妈



A.大地妈妈养育了我们



2





B.大地妈妈哭了



C.小调查



D.家乡的环境问题





7、美化家园



A.给垃圾找家



2





B.废旧物品再利用





8、花草树木点头笑



A.森林舞会



3





B.花草树木本领大。



C.我是护绿小卫士



D.绿色重庆行动





9、我和动物交朋友



A.我喜欢的动物



3





B.明明和小鸟的古树



C.长颈鹿妈妈的诉说



















10、鲜艳的红领巾



A.我们是少先队员



3





B.红旗一角的故事



C.歌乐山下的英烈



11、红领巾胸前飘



A.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3



其中活动准备1



B.红领巾告诉我





12、快乐的“六一”



A.我们饿节日





4





B.让我们关注













13、我们长大了



A.成长大看台。



2





B.我懂事了。



14.暑假生活我安排



A.我的暑假计划







B.大家出主意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总体思想素质比较高,上进心比较强,人人热爱班集体,个个能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学*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差生的学**惯有了好转,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干部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卫生意识比较强,良好的卫生*惯已经养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书写质量差,拖拉现象严重

  二、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感。教学中应将学*内容和学*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争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教材特征: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班级学生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并能灵活地运用观点指导行为实践,能用所学的观点,分析日常学*和生活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

  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中国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1、 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

  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

  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六、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预备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 课 时

  3 《暑假的一次外出》 2 课 时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 课 时

  5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2 课 时

  6 国庆节放假

  7 《中秋节》 2课 时

  8 《国庆节》 2 课 时

  9 继《国庆节》 1 课 时

  机动 1 课时

  10 《我爱您,祖国》 2 课时

  11 《***升起的地方》 2 课 时

  12 《炎黄子孙》 2 课 时

  13 《我爱秋天》 2 课 时

  14 《我爱秋天》 1 课 时

  机动1 课时

  15 《秋天的保健》 1 课 时

  《送别秋天》 1 课 时

  16 我就是我》 2 课 时

  17 《你真棒》 2 课 时

  18 《如果我是他》 2 课 时

  19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2 课 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我的生日、共和国的生日、少先队的生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共和国的生日)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和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部分良好的*惯。在学*方面,能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在文明*惯方面,能坚持讲普通话,使用文明语言,与同学团结相处,乐于助人,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卫生方面,热爱劳动,不随地扔垃圾。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我们班级的生日、我的生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3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4个主题活动带头学生走进动、植物王国中,使学生知道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生活在一起,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四、具体措施: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3、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4、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5、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6、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及可是安排:

  单元主题课时安排

  一、生日的祝福1.我们班一岁了2课时

  2.我的生日4课时日3.共和国的生日3课时日4.少先队的生日2课时

  二、美丽的秋天

  5.秋天到了3课时

  6.秋天里的传统节日3课时

  7.秋季运动2课时会8.健健康康过秋天4课时

  三、动手动脑更聪明

  9.玩中有窍门2课时

  10.做有心人2课时

  11.做中学,我快乐2课时

  四、你好人类的朋友

  12.亲密的朋友2课时

  13.我喜爱的动植物2课时

  14.可爱的生命2课时

  15.爱护我们的朋友3课时

  机动课时6课时

  整理与考评4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大脑活动能力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地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时间和空间为发展线索选取低年级学生生活必需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身理、心理、道德情操发展和培养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讨论、游戏、表演、观摩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养。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课文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自己的家乡与校园,了解家乡与校园,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用模范的行动指导自己的言行。

  2、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组织,少先队。认识自己的班级体,培养学生的荣誉心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看着课文说出内容,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安全,增加安全教育,了解常用的紧急呼叫电话号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学会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能掌握生活中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难点

  爱心的培养,交流技能、生活中基本技能的培养的.,良好*惯的培养。

  五、教学任务与进度:

  (一)教学任务: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总课时51节(十七周)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12节)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15节)增加热爱家乡和大自然的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9节)了解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的来由,过一个快乐的六一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9节)

  第五单元;安全手册(6节)(增加的内容)

  (二)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四周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十二节

  第五周——第九周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十五节

  第十周——第十二周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九节

  第十三周——第十五周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九节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五单元;安全知识六节供给51节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100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前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惯和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3、重视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1、多彩的校外活动

  第二周:2、快乐地健身

  第三周:3、遇到问题想办法

  第四周:4、我的需要我知道

  第五周:5、诚实孩子人人夸

  第六周:6、帮助他人我快乐

  第七周:7、可爱的家乡

  第八周:8、家乡的变化

  第九周:9、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第十周:五一

  第十一周:10、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11、我有一双“小巧手”

  第十三周:12、我能行

  第十四周:13、科学常识来帮你

  第十五周:14、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十六周:15、四季变化多

  第十七周:16、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八周:17、天气变化早知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2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开开心心每一天 8课时

  第二单元 让我的身体更棒 8课时

  第三单元 我会照顾自己 8课时

  第四单元 我生活的地方 8课时

  第五单元 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8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3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二)、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小小保洁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友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四)、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1课2课

  第四周——第五周3课4课

  第六周——第七周5课

  第八周——第九周6课

  第十周——第十一周7课8课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9课10课

  第十四周——11课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复*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生活有计划 13 ****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

  10 我也做研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扩展3)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基本情况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自己拿主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3、“我们去发现”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4、“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尊敬**、**,会唱**,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35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单元主题



活 动 主 题



活 动 内 容



课时



备注

























1、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A.说说我的家乡



2





B.画画我的家乡



C.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2、美丽的重庆



A.家乡物是座山水城



2





B.家乡美景真迷人



C.建设家乡新农村





3、我的家乡物产多



A.我的家乡产什么



2





B.家乡物产展示会



C.富饶的重庆





4,我家门前新事多



A.我们小区的变化







B.我们村里的变化



C.我们学校的变化



D.家乡路得变化





5.可爱的桥都



A.桥梁博物馆







B.重庆的“桥梁之最”



















6、我们的大地妈妈



A.大地妈妈养育了我们



2





B.大地妈妈哭了



C.小调查



D.家乡的环境问题





7、美化家园



A.给垃圾找家



2





B.废旧物品再利用





8、花草树木点头笑



A.森林舞会



3





B.花草树木本领大。



C.我是护绿小卫士



D.绿色重庆行动





9、我和动物交朋友



A.我喜欢的动物



3





B.明明和小鸟的古树



C.长颈鹿妈妈的诉说



















10、鲜艳的红领巾



A.我们是少先队员



3





B.红旗一角的故事



C.歌乐山下的英烈



11、红领巾胸前飘



A.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3



其中活动准备1



B.红领巾告诉我





12、快乐的“六一”



A.我们饿节日





4





B.让我们关注













13、我们长大了



A.成长大看台。



2





B.我懂事了。



14.暑假生活我安排



A.我的暑假计划







B.大家出主意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生活有计划 13 ****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

  10 我也做研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和合作学*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 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 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 6课时

  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 8课时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 6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6课时

  第五单元“《长大,真好!》” 4课时

  复*、考核 4课时

  机动 2课时

  总计: 36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100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前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惯和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3.重视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1.多彩的校外活动

  第二周: 2.快乐地健身

  第三周: 3.遇到问题想办法

  第四周:4.我的需要我知道

  第五周: 5.诚实孩子人人夸

  第六周: 6.帮助他人我快乐

  第七周:7.可爱的家乡

  第八周: 8.家乡的变化

  第九周: 9.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第十周: 五.一

  第十一周: 10.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 11.我有一双“小巧手”

  第十三周: 12.我能行

  第十四周: 13.科学常识来帮你

  第十五周: 14.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十六周: 15.四季变化多

  第十七周: 16.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八周:17.天气变化早知道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时间匆匆而逝,挥手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本学期我承担二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新学期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二)、本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鼓励学生在学*生活中成长。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1、了解红领巾的来历,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过去。并从祖辈和父辈儿时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和鼓励。热爱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与引导,使儿童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本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学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号召他们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榜样,做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5、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回顾过去的学*生活,并展望未来。

  三、教学资源分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这几个班中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我爱家乡山和水(3课时)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3课时)

  3、我家门前新事多(3课时)

  4、我们的大地妈妈(3课时)

  5、美化家园(3课时)

  6、花草树木点头笑(3课时)

  7、我和动物交朋友(3课时)

  8、鲜艳的红领巾(3课时)

  9、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10、快乐的“六一”(3课时)

  11、我们长大了(3课时)

  12、暑假生活我安排(3课时)

  七、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共三课。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共三课。第三单元:纸和环保,共三课。第四单元:奇妙的光,共三课。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共三课。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7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4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

  7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7课时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7课时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7课时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6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2

  一、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上册编排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每周上两课时,共计28课时,其余课时留给学校安排本课程或其他有关的教学活动。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有了良好的生活*惯,活泼开朗,积极学*,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愉快地玩、高兴地学,做事有了一定的责任心,认真、有耐心,与同伴相处,学会关心和帮助,对自然、学*生活有一定的兴趣,乐于探究,所有这些都是好的表现和开端,本学期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达到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有料理自己的能力,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

  2、让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使他们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使学生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在**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已的`情绪,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亲*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能遵守社会规范。

  4、培养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教学重点:

  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3

  一、教材特征: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班级学生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并能灵活地运用观点指导行为实践,能用所学的'观点,分析日常学*和生活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二

  2、我随爸爸去做客

  三

  3、我跟妈妈看演出

  四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五

  5、春天在哪里

  六

  6、春天的种植

  七

  7、我和春天一起玩

  八

  8、我心中的春天

  九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十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16.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尊敬**、**,会唱**,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3课时

  五、教研小课题

  1、新课程科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2、新课型的探索与尝试。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扩展4)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篇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和合作学*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扩展5)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的基本知识,知道*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的基本知识,知道*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好大的一个家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扩展6)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教学计划范文5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44名学生,其中男生31人,女生13人。绝大多数学生学*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老师呼应。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理解能力、学*能力、感受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距离。所以我将在本学期的工作中,不断帮助他们,使他们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让这群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育人为本,重在对儿童文明行为*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引导儿童成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学*内容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儿童学*新课程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学*方式多样,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愈合时间的活动方式,注重教师教学和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惯。

  4、突出了综合性,强调了活动性。课程标准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判断和选择。

  三、教学内容:

  第三册教材按照儿童生活的时间线索,国庆节认识祖国开始,安排了“我在集体中成长”、“金色的秋天”、“我们真棒”、3个主题单元。

  第一个活动主题:我在集体中成长“”,教材安排了“我升入了二年级”、“我们班里故事多”、“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好书大家看”4个课题。

  第二个活动主题:“金色的秋天”,教材安排了“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秋游去”“中秋与重阳”4个课题。

  第三个活动主题:“我们真棒”,教材安排了“我棒你也棒”、“学做小雄鹰”、“做个快乐鸟”、3个课题。

  四、教学措施:

  1、紧密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掌握必备的知识。

  2、针对教学目标灵活设计贴*学生生活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悟,生成良好的情感,并且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班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8课时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4课时第三单元、我们真棒4课时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