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计划 >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篇

日期:2022-03-08 19:42:03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三课书,强调培养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鸽” 三课书,告诉我们和*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告诉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各有相应的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两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才是爱祖国?

  第三单元“放飞和*鸽” 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护地球?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教学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教材内容活、课时要求高、内容跳跃大的种种特点,采取主动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大量获取信息材料、力争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2、尊重学生的自主学*精神、放手让学生主动学*,激发学生思考。

  3、兼顾学生个别差异,关注两头。

  4、作好课前准备,积极与班级老师配合,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活动。

  5、做好作业与练*,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及安排:

周次







课时



备 注



1



2.17—2.23



齐心真好







2



2.24—3.2



对手也是朋友







3



3.3—3.9



让我们荡起双浆







4



3.10—3.16



新时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







5



3.17—3.23



从“东方红”到“神舟”







6



3.24—3.30



光辉的瞬间







7



3.31—4.6



我为祖国绘蓝图





清明节



8



4.7—4.13



和*,我们共同的愿望







9



4.14—4.20



战争,人类的灾难







10



4.21—4.27



让世界沐浴和*的阳光







11



4.28—5.4



地球,生命的摇篮





五一节



12



5.5—5.11



大自然的诉说、地球累了







13



5.12—5.18



守望碧水蓝天







14



5.19—5.25



小小少年







15



5.26—6.1



我有一个梦、明天不遥远







16



6.2—6.8



复*、测试





端午节



17



6.9—6.15









18



6.16—6.22









19



6.23—6.29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总共有35名学生,其中优等生占百分之二十左右,中等生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各方面较差的有百分之三十。本班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发言不是很积极,有几个学生由于学*目标不太明确,作业也是经常不完成。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在学*上有很大困难。需要老师细心加以引导,耐心细致的工作,是这些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主题,每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内容。教材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学*活动的体验,既关注结果又关注学生学*过程中态度的体验、技能的获得与知识的积累。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教材一般呈现的是探究性问题,力求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通过人物、情景 、学*用的资料、学*中的议论、学生学*笔记、日记等,将内容逐步呈现。学生的学*过程以参与为主,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让学生掌握学*的方法和途径。教材注重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学*活动的体验,既关注学*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过程中态度的养成、技能的获得和知识的积累。本教材安排了科学技术与人类 我们热爱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进生活的舞台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科学技术与人类”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学*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了真理敢于献身的伟大品质。通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一定得负面影响,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和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惯。本单元编排了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二单元,“我们热爱和*”本单元伊战争导致国家贫困为线索从我国*代遭受外国侵略,到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到人们为追求和*而做出的努力等内容明确的阐述了“我们热爱和*我们为和*而努力”的主题,使学生了解**代遭受的侵略,以及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和*对人民的重要意义。教材编排了灾难深重的* 人类渴望和* 愿世界更加和*与美好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分别从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到走出国门增进与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再到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党所实施的一些政策措施,使学生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变感受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尝试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仪式和社会责任感。教材编排了春天的故事 *影响着世界 和谐发展的社会 共创美好明天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四单元 “走进生活的舞台”本单元从关注学生自身生活入手,阐明小学生如何能够健康成长。使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生活与自己的密切联系,了解生活当中一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明确健康的真正含义就是身心健康,了解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惯,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感激成长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学会珍藏自己与他人的友谊。教材编排了让健康伴我行 用法律保护自己 成长的轨迹 永恒的记忆四个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及创造的潜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4、掌握必备的社会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侵略给人们带来灾难,我没问你要热爱和*并为世界和*做出自己的努力,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正在一步步改善,*的文化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应该健康成长并未做过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研究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2、认真上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公*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你照顾哪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计 划 进 度

  1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2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3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4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

  6 灾难深重的*

  7 人类渴望和*

  8 复*

  9 期中考试

  10 愿世界更加和*

  11 春天的故事

  12 *影响着世界

  13 和谐发展的社会

  14 让健康伴我行

  15 用法律保护自己

  16 成长的轨迹

  17 永恒的记忆

  18 复*考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三课书,强调培养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鸽” 三课书,告诉我们和*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告诉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各有相应的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两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才是爱祖国?

  第三单元“放飞和*鸽” 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护地球?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教学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教材内容活、课时要求高、内容跳跃大的种种特点,采取主动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大量获取信息材料、力争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2、尊重学生的自主学*精神、放手让学生主动学*,激发学生思考。

  3、兼顾学生个别差异,关注两头。

  4、作好课前准备,积极与班级老师配合,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活动。

  5、做好作业与练*,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及安排:

周次







课时



备 注



1



2.17—2.23



齐心真好







2



2.24—3.2



对手也是朋友







3



3.3—3.9



让我们荡起双浆







4



3.10—3.16



新时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







5



3.17—3.23



从“东方红”到“神舟”







6



3.24—3.30



光辉的瞬间







7



3.31—4.6



我为祖国绘蓝图





清明节



8



4.7—4.13



和*,我们共同的愿望







9



4.14—4.20



战争,人类的灾难







10



4.21—4.27



让世界沐浴和*的阳光







11



4.28—5.4



地球,生命的摇篮





五一节



12



5.5—5.11



大自然的诉说、地球累了







13



5.12—5.18



守望碧水蓝天







14



5.19—5.25



小小少年







15



5.26—6.1



我有一个梦、明天不遥远







16



6.2—6.8



复*、测试





端午节



17



6.9—6.15









18



6.16—6.22









19



6.23—6.29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篇(扩展1)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篇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

  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

  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 、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的渴望、共创和*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 学会和谐相处 2

  4、 只有一个地球 2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 放飞和*鸽 2

  9、 我们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长足迹 2

  11、 临别感言 2

  12--16 期末复* 10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一、 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让学生探讨与不同的对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则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好沟通。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 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力求课程内容生活化,易于让学生接受,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关爱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认识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来的苦难,感受和*的美好;通过了解人们为维护世界和*的 努力和作为,感受人们对和*的渴望,树立热爱和*的意识。然后,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 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理解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的 重要性。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级的成长过程,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并以适当的 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 感激之情。

  二、 教学目标

  1、 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别差异,化解由性别差异产生的 矛盾,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愉快的学*好生活氛围。

  2、 认识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和资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从而产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 知道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 一些共同问题,初步树立开放的 国际意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苦难,体会和*的美好。

  4、 回顾成长的 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感,以适当的 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 内心感受。

  三、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学*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2、 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3、 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人们在进行着各种努力,知道**是维护世界和*的重要力量。

  4、 感受自我的成长。

  四、 方法与措施

  1、 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

  2、 调动学生的热情,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4、 强调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的渴望、共创和*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 学会和谐相处 2

  4、 只有一个地球 2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 放飞和*鸽 2

  9、 我们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长足迹 2

  11、 临别感言 2

  12--16期末复* 10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

  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篇(扩展2)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凑向我们共同成的和弦》、第二单元为《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为《不屈不饶的的*人》、第四单元为《日益富强的*人》。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情绪不断涨。学*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现在已进入小学阶段最后一年,学生的思品课学*即将结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2、了解祖国的历史及现状,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亲*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第一、二周:第一课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经过半年的引导,感觉孩子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惯也有好转,学*自觉性提高了,期末笔试优秀率达100%,特别是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本期和学生共同制定的目标是笔试*均分达90分,将书本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知道生活和学*中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第二单元

  1、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从对古代文化的探究与古今的对比中,知道历史是如何记账下来的,如何去了解历史。让学生学*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其过去和未来。

  3、了解和探索自古以来*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三单元

  1、了解一些在*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他们的精神。

  2、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借助文化遗产,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文物古迹保护状况,激发学生对文物古迹受损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意识。

  第四单元

  1、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区域划分、人种分布等常识。

  2、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了解人种和语言、文化差异及与居住环境、气候的关系。懂得对差异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3、知道人们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并对这种探索精神产生崇敬之情,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及为此做出贡献的愿望。

  4、学会使用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并能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4、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

  1、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尝试和研究。力求使评价过程化、多样化,评价的`方法适合学生。

  2、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篇(扩展3)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 、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的渴望、共创和*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 学会和谐相处 2

  4、 只有一个地球 2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 放飞和*鸽 2

  9、 我们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长足迹 2

  11、 临别感言 2

  12--16 期末复* 10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旨在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以少年们感兴趣和可以接受的方式和他们一起走进社会生活,逐步打开**生活的大门,让他们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引领他们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上下册教材各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体系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教学建议

  1、恰当运用对话教学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2、组织多样活动形式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3、合理使用媒体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引导学生自主学*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5、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隔海相望》一课,可穿插最*台湾岛内的局势;教学《天有不测风云》一课,可穿插最*地震、泥石流的发生对人类的危害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

  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6、积极实施发展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

  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第13周至第15周

  一、 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让学生探讨与不同的对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则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好沟通。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 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力求课程内容生活化,易于让学生接受,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关爱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认识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来的苦难,感受和*的美好;通过了解人们为维护世界和*的 努力和作为,感受人们对和*的渴望,树立热爱和*的意识。然后,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 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理解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的 重要性。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级的成长过程,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并以适当的 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 感激之情。

  二、 教学目标

  1、 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别差异,化解由性别差异产生的 矛盾,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愉快的学*好生活氛围。

  2、 认识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和资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从而产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 知道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 一些共同问题,初步树立开放的 国际意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苦难,体会和*的美好。

  4、 回顾成长的 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感,以适当的 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 内心感受。

  三、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学*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2、 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3、 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人们在进行着各种努力,知道**是维护世界和*的重要力量。

  4、 感受自我的成长。

  四、 方法与措施

  1、 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

  2、 调动学生的热情,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4、 强调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第13周至第15周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18人,学生思想纯洁,学*态度好,上进心都很强,爱学*、爱劳动,是个优秀的班集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单元,即学会合作、祖国,我为你自豪、放飞和*鸽、只有一个地球、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文: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篇(扩展4)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学生分析

  六年一班共有学生49名,其中女生23人,男生26人;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惯。愿意接受向上的能量。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

  2、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

  4、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认识,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直到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五、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自主学*: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篇(扩展5)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10份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84人世间,六(一)班43人,六(二)班41人,这两个班的学生思想纯洁,学*态度好,上进性都很强,爱学*、爱劳动,是两个优秀的班集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单元,即学会合作、祖国,我为你自豪、放飞和*鸽、只有一个地球、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文: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课时安排及教学目标

  单元课题教学目标课时

  一、学会合作

  1、齐心真好

  1、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做好。

  2、懂得战胜困难、获得荣誉等都需要合作,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对手也是朋友

  1、以故事的启示及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的关系。

  2、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

  3、让我们荡起双桨

  1、通过具体的活动、广泛的交流和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学*怎样与人合作。

  2、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祖国,我为你自豪

  1、新时代,新生活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议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2、春天的故事

  1、知道***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从“东方红”到“神舟”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2、懂得航天事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3、学*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4、光辉的瞬间

  1、使学生知道祖国领土不可分割,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教育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力所能及的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学*体育健儿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顽强精神。

  4、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史上的一个个光辉的瞬间,激发民族自豪感。

  5、我为祖国绘蓝图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感情。

  2、知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贡献。

  三、放飞和*鸽

  1、和*,我们共同的愿望

  1、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表达向往和*的方式,懂得和*的含义。

  2、了解为和*服务的组织,掌握为和*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3、激发学生热爱和*的思想情感。

  2、战争,人类的灾难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与灾难,进一步体会和*的美好。

  2、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环境,居安思危,增强优患意识。

  四、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生命的摇篮

  1、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妈妈深深的爱。

  2、大自然的诉说

  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物种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地球累了

  1、知道人中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人口膨胀给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2、让学生了解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必将导致资源枯竭的恶果。引导学生爱护资源。

  4、守望碧水蓝天

  1、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教育每个学生应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各种方式为保护环境出力。

  五、我的未来不是梦

  1、小小少年

  1、感知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学*、生活的能力也在加强。

  2、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爱,学会感激,对亲人,对朋友,对老师,对大自然,对美丽的生命等。

  2、我有一个梦

  1、充分地认识自己,树立理想。

  2、追踪前人的成长历程,懂得实现理想要靠努力。

  3、明天不遥远

  1、使学生懂得要成为中学生,要做好准备。

  2、了解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得到帮助,应该更自信。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5个主题,本教材以六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惯。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进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

  “从小学创造”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力。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创造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并尝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通过创造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育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服务工农业将更造福人类的道理。

  “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提高学*兴趣。

  4、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

  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

  四、教学进度:

  教学理念: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 2月25日上课

  2. 《可爱的地球》 2课时

  3 . 《可爱的地球》 1课时 《从世界***》 1课时

  4 . 《从世界***》 1课时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5 .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网络连接你我他》 1课时

  6.《网络连接你我他》 2课时

  7 . 《地球在“发低烧”》 2课时

  8 . 《天有不测风云》 2课时

  9 . 《许多物种消失了》 2课时 清明节放假

  10 . 《许多物种消失了》 1课时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11 .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12 .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期中考试

  13 .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国际劳动节 放假

  14 .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2课时 ,

  15.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1课时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16.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我的这6年》 1课时

  17. 《我的这6年》 1课时 《去中学看看》 1课时 端午节放假

  18 . 《我们的毕业典礼》 1课时 考核 期终考试 7月1日放暑假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18人,学生思想纯洁,学*态度好,上进心都很强,爱学*、爱劳动,是个优秀的班集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单元,即学会合作、祖国,我为你自豪、放飞和*鸽、只有一个地球、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文: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对学*兴趣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外收集相关的资料。

  3、在课堂中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对知识和生活的体验。

  4、充分发掘课本资源,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一、同学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溢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感”的发展,表示在:期望自身能和**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布置自身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笼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身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生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小朋友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同学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生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同学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教材结构、内容等)

  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三、教学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同学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外表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和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接*的海洋。

  3.引导同学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同学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同学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同学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身的学*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需坚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同学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同学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维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人类一起的生存环境。

  2.让同学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维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同学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财富,维护物种就是维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同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维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维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同学以朋友们的爱心*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同学自觉主动维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协助同学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同学知道战争的严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同时,使同学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引导同学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假如利用不当不只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同学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和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发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同学的视野,培养同学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同学通过对6年小同学活的回顾,总结自身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自身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果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协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同学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观赏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同学自身去发现未来的中同学活的主要内容,考虑自身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同学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动身,唤起同学生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同学活的渴望和准备,协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

  2、丰富同学的生活经验,使同学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布置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协助儿童掌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出现直观性的资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五、教学进度(含课时分配)

  单元 课次 课名 课 时

  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8) 第一课 可爱的地球 2

  第二课 从世界*** 2

  第三课 我们互通有无 2

  第四课 网络连接你我他 2

  二

  地球生病了

  (10)

  第五课 地球在“ 发低烧” 2

  第六课 天有不测风云 2

  第七课 许多特种消失了 2

  第八课 可怕的物种入侵 2

  第九课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2

  三

  世界问题还不少

  (6) 第十课 战争何时了 2

  第十一课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2

  第十二课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 2

  四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6) 第十三课 我的这6年 2

  第十四课 去中学看看 2

  第十五课 我们的毕业典礼 2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旨在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以少年们感兴趣和可以接受的方式和他们一起走进社会生活,逐步打开**生活的大门,让他们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引领他们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上下册教材各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体系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教学建议

  1、恰当运用对话教学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2、组织多样活动形式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3、合理使用媒体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引导学生自主学*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5、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隔海相望》一课,可穿插最*台湾岛内的局势;教学《天有不测风云》一课,可穿插最*地震、泥石流的发生对人类的危害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

  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6、积极实施发展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三、教学进度表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